時間:2023-09-12 17:10: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融資擔保的基本常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讀懂中小企業私募債
“6月8日取得備案函,6月12日債券發行完畢,6月13日2000萬元的資金入賬。從董事會決定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到資金到位,僅用了20余天,起到了很好的融資效果。”作為第一批在上交所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的企業,北京航材百慕新材料技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馬倩回憶說,“上交所規定,要求發行人不屬于房地產企業和金融企業,所在各地省級人民政府或省級有關部門與上交所簽訂合作備忘錄,期限在3年以下,且發行人對還本付息的資金安排有明確方案的中小企業均具備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的資格。承銷商中信建投主要考慮到百慕新材具備一定國企背景,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從4月底開始與我們正式討論發行私募債的可能性。”
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第一家北京企業,財務總監齊余慶認為,“盡管《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私募債券業務試點辦法》中僅規定,發行人是中國境內注冊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但證券公司在選擇發行人時會考慮企業是否為高新技術或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以及企業的發展前景,更傾向于選擇穩健優質的企業發行,這樣也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認同,并且規避產能過剩的行業。”
分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掛牌發債的百慕新材和九恒星均表示,首批發行的中小企業私募債買家以基金專戶、券商自營等機構投資者為主。
記者了解到,在第一批發行的中小企業私募債中,除深圳市德福萊首飾有限公司、南京江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和無錫高新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幾家企業外,其余多為小規模發行的私募債。對此,齊余慶解釋,“中小企業私募債本身是為中小企業創建的一款新的融資產品。這就決定了融資規模一定要適合企業發展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同屬于小規模發債的百慕新材則認為,根據該公司目前的資產負債水平和定向增發的計劃,在年中發行2000萬元的私募債券是比較合理的。“這個規模的債券能夠讓我們的資產負債率維持在合理的水平,也是管理層在企業發展和風險防控雙方面考量的結果。”馬倩稱。此外,以上兩家公司均表示,第一批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在資本市場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融資新渠道
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創新直接融資方式,大力打造多元化、多層次融資體系以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已成為多方共識。在現有的兩類主要直接融資方式中,股權性融資準入門檻高、程序繁瑣、核準期限長、綜合成本高,因此能夠通過上市融資的只能是少數實力較強的中型企業。而對于大量急需資金支持的中小(微)企業而言,債權性融資就成為其當前的重要融資途徑。其中,針對非上市中小企業的私募債券這一新型融資方式更是被寄予厚望。因此,中小企業私募債設計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那么,在企業看來,中小企業私募債能否成為一條新的有效融資途徑,目前在10%左右的票面利率又能否被企業所接受呢?
記者從多家已發行或正準備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的企業了解到,目前企業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所承受的整體發行成本,較其實際承擔的銀行信貸成本略高,但中小企業私募債具備發行節奏快、期限長、用途靈活等特點,企業獲得資金的效率更高、手續更簡便,使其相對于銀行信貸具有更多比較優勢。
黃玖梅向記者介紹,中小企業私募債的推出將有利于推動中國未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也有利于擴大直接融資,在一定程度上將降低整個經濟對傳統金融機構的依賴。有利于分散整個社會體系內的金融風險,避免在經濟下行時風險過于集中在少數的金融寡頭身上。而對于8.5%的票面利率,馬倩稱,盡管略高于銀行貸款利率,但他們非常愿意嘗試通過新渠道融資,“最初當承銷商中信建投和我們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立刻就得到了董事會的重視。經過與投資者協商,票面利率定在8.5%,比銀行貸款利率略高,但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對于園區內企業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給予了30%的融資補貼,這樣下來利率基本與銀行貸款利率持平。”
齊余慶也向記者表示,“九恒星發行的私募債票面利率為8.5%,比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不含銀行貸款的上浮利率)高出不到兩個百分點,我認為是合理的。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與銀行貸款相比其特點是發行速度與企業拿到資金的速度均較快,且對募集資金用途沒有限制。我認為中小企業私募債應該是拓寬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控制風險,信息披露
據了解,中小企業私募債屬于公司債的一種,是非上市中小企業采用非公開方式通過承銷商向特定投資人定向發行的債券,其特點是高風險、高收益、靈活性強。國際上通過債券市場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非常普遍,例如美國的中小企業高收益債(又稱“垃圾債”)、日本的“社債”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中小企業私募債的特征。
“之所以后來改頭換面叫作高收益債券,主要因‘垃圾’二字實在欠雅,于是各大投行出于營銷的考慮,給了垃圾債更冠冕堂皇的名稱,即高收益債券。”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直言不諱,“正如很多其他產品一樣,投行在推銷高收益債券時,總是強調其高收益的誘人之處,往往不會提到‘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基本常識和高收益債券與生俱來的高風險。”
朱寧建議,承銷和分銷高收益債券的時候,必須充分披露信息和風險。教育投資者,甚至限制某些投資者投資于高收益債券,都是高收益債券發展不可或缺的發展階段。監管層務必要保證類似香港的“雷曼迷你債”風波不會在中國國內債市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