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項目進度可視化管理

項目進度可視化管理

時間:2023-09-21 17:35: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項目進度可視化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項目進度可視化管理

第1篇

Abstract: Schedule and cost control is important in all stage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provides a comparatively complete solution for effective project cost and schedule control, and can realize the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project participants. Through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this article uses comprehensive progress rate curve for schedule control, and uses the method of earned value to evaluate the various cost parameters of the project, in order to realize schedule and cost control.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schedule and cost control of a project is carried out using BIM to implement the visualization simulation of the project schedule and cost control.

關鍵詞: BIM模型;成本控制;進度控制

Key words: BIM model;cost control;schedule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U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1-0054-03

0 引言

建設項目的成功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工程成本與進度的準確性,而項目成本與進度是否準確主要依賴于工程量計算和成本的合理性,尤其造價成本信息庫及其系統實現是影響建設項目成本與進度的關鍵因素。建筑建設項目成本超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程量計算不準確、造價成本信息庫數據信息落后及調用數據庫方法不科學。BIM 作為全新建設設施數字化模擬系統,具備信息量豐富、智能化、數據可分類分模塊且可多維度分析等優勢,對建設項目成本進度的控制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本文結合某項目實際情況,利用BIM技術對其項目成本與進度進行控制展開研究。

1 項目模擬模型

BIM 5D建造模擬功能,可直觀有效的解決項目進度安排的狀況,準確反映項目進度進展。本文利用Autodesk Navisworks Manage 軟件(下稱NM軟件)進行模擬,該智能軟件是基于是項目進展模擬、建設項目整體分析及信息交換而開發研制的;該軟件功能如下:①模擬與優化項目進度,直觀完整呈現;②有效識別項目進度沖突;③促進項目參與各單位溝通協作更加順暢;④及時發現施工進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⑤可和微軟Project軟件有效互動性,Project中編輯的進度可以在BIM模型構建中表現出來,并可實現自動型關聯等。具體為:在 Project 里項目進度予以調整或者產生相應的變化后,在NM軟件中將會自動予以相應部位的調整,NM軟件中完成項目進度計劃編制工作可以輕松在Project實現,而且在Project中的項目進度情況會在 Timeliner中模擬施工過程中會直觀展現出來。在此基礎上構建的BIM 5D建造模擬模型均可以顯示直觀、可視化的進度過程,包括:項目進程情況、項目施工的方案信息和施工過程模擬;以至于對施工過程中的風險及風險發生的后果進行模擬。

通過BIM 5D 模型,可實現施工項目進度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通過虛擬化的構建予以呈現出來;并通過共享平臺實現建樹施工各方的有效共享,及時和將施工中每一個工作以可視化形象的建筑構件虛擬建造過程來顯示 ,全員參建人員可直觀看到項目進展的程度、關鍵節點、重點與難點;此外,還可以通過實體模型與現有模型的實際對比對照,發現誤差與偏差,及時予以修正與調整。不僅如此,BIM 5D 模型中即使設計變更或施工圖更改,也可以實現進度的聯動相應變化,無需花費很大力度重新制作新的進度表。

BIM 5D模型為項目評估提供有有力支持。評估專家通過模型可以輕松獲取準確的項目信息,比如項目的進度、施工編排情況、施工單位情況、施工方法和項目總方案總計劃等,從而可對項目投標單位作出基本的估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BIM 5D模型在完成分析判斷工作的時候,需要模型使用參與,而且對使用者具備一定的操作經驗和專業素養。該模型的設計階段需要施工人員參與,以更好的確定和調整方案;以有效的進行進度編排,促進模型設計具備較好的操作性。

2 基于BIM模型的進度和成本有效控制

施工建設項目各個階段都要關注進度與成本控制。但是建筑施工項目進度的復雜性與工程參建人員的多樣化,其中眾多不確定性的因素均會影響項目的進度與成本。項目總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對項目各個環節的進度與成本的控制,而對諸多環節的成本與進度的控制需要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控制手段。

在項目BIM 5D模型模擬中,利用NM軟件可以及時、準確調出項目進展的各個程序及相應的成本信息,進而可核算總成本信息,可對項目進展的各階段的總成本與進度狀況予以有效跟蹤和實時監控。這樣,可以輕松動態控制項目的原材料供應和人員安排,保證項目各個階段人員及時到位和原材料的充分供應,避免人員或者原材料的過早安排的浪費或者項目資金、材料和人員到位不及時對進度的影響,換言之,可以實現項目進度、原材料、資金、參建人員的合理優化與配置。

為了更準確地測定和衡量建設項目的實際進展情況, 并進行有效動態成本監控,可以在 4D 模型基礎上通過對比分析計劃工作的成本與進度成本(BCWS)、已完成工作的成本與進度成本(BCWP)、已完成工作的實際成本(ACWP)三個基本參數,分析進度和成本與目 標期望之間的差異,有效衡量建設項目進度績效、成本支出狀況,從而判斷項目的實際執行效果。

為了更精確地測算項目的實際進度與實際成本、有效判斷與衡量項目實際執行等狀況,在BIM的基礎上本文對比分析了以下三個基本指標來分析已發生成本、進度與計劃之間的差別:BCWS(計劃成本與項目進度成本)、BCWP(已發生成本與項目進度成本)、ACWP(已發生的實際成本)。

2.1 成本差CV(Cost Variance),在指定的時間點實際成本與進度成本的差,實際成本-進度成本。

當 CV>0 時,表示施工項目的實際成本超過預期,項目進展需要修偏與調整;當 CV

2.2 進度差 SV(Schedule Variance),在指定的時間節點:已發生的工作量預算成本-計劃完成的工作量預算成本。是指在某個既定時間點內已完成工作的工作量成本與進度成本與計劃完成工作的工作量成本與進度成本之差:

當 SV>0 時,說明單位工作量成本與進度成本不變的前提下,已完成工作量大于計劃預期的工作量,進度有些超前。當 SV

3 實證分析

3.1 BIM模型建立

本文結合BIM施工模擬在某商業地產項目應用展開研究,該項目主塔樓為一棟 11 層高層5A級購物商場。 BIM模型中包含了項目元素構件的尺寸信息,自動生成相應的使用用量,并在某項目的經驗數據的基礎上計算工時量。采用 Revit 軟件建模型,Revit 軟件里導出項目實際用量明細。同時,結合已經統計的工程材料及用量,在模型中生成相應的成本,即可以實現在整個施工工程成本的實時監控。具體建模如下:

①根據該商業項目CAD圖紙快速創建BIM模型,鋼結構模型由于是鋼結構分包單獨深化并使用Tekla軟件進行建模,但其進度無法滿足要求,初期可以在Revit中簡單創建鋼結構部分模型。

②根據BIM模型導出每個任務對應的工程量,然后一般項目的統計數據,得出相對準備的項目工時。

3.2 項目進度計劃編制

施工模擬開始前,在Microsoft Project 軟件中編制好項目施工進度,對其施工程序要逐漸細化,按照總計劃細分月、周、日、時詳細計劃。對項目進度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偏差情況及時預警 ,并提示偏差產生后的糾偏措施;注重關鍵性節點的進度,確保項目按照計劃完成。

NM 軟件是以構件與工序關聯方式工模擬,其中構建的形狀、尺寸在軟件中無法修改,在BIM技術基礎上,參照施工方案、施工動態模擬和現場視頻監測,可調高項目質量,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保證項目在成本與進度的控制下完成項目。

具體步驟為:①在P6或Project完成項目進度計劃,在Navisworks軟件實現與與BIM模型無縫對接,形成整個項目的進度計劃。在Navisworks中,我們可以把不同的形態設置成不同的顯示狀態,這樣可以直觀的檢查出時間設置是否合理,見圖2、圖3。

②基于BIM的進度管理,在多次反復施工過程模擬完成后,可以提前在模擬中預測可能環境中出現的問題,讓并提前制定應對措施,以促進進度計劃和施工方案最優化,指導項目實際施工并確保項目順利完成。其實施流程見圖4。

③利用 Microsoft Project 將調整編制好的施工進度計劃導入到NM 軟件中后,在 NM 中設置相應的性質參數: 建設―表示任務開始時綠燈亮, 拆除―任務啟動紅燈亮且任務完成后停亮; 臨時任務―任務開始時候黃燈亮任務結束后停亮,如圖5。然后根據工序與模型的構建予以關聯,以直觀形式展示項目進程。

例如,在主采光頂鋼結構工程中,在BIM模型中根據現場施工進度和車間加工情況實時更新模型顯示效果,通過此方式可以講抽象的進度信息再通過視圖整合顯示,各個部分可以快速看到項目進展并快速了解各個工作間的關系。

圖6中灰色部分表明吊裝完成,紫紅色表示正在吊裝,黃色部分表示已經運輸到現場等待吊裝,黃色半透明為已經運輸在途,綠色半透明部分表明構件在加工。在途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各個部件的進行流程,可確保各個環節有序進行;如果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及時預警,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免貽誤工期。

3.3 成本進度控制

本研究選取該項目2月份到9月份的工程信息,在 BIM模型平臺上提取各個計劃、BCWS、BCWP、ACWP,并在計算可得BCWS>ACWP>BCWP,CV

4 BIM建模效果

本文所研究的商業地產項目主塔樓購物商場,規劃總建筑面積約420萬平方米,投資額約200億元,項目承建的A4地塊二標段工程總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8.6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工程由主塔樓、裙房及地下車庫組成,主塔樓建筑高度45m,投資額為1.7億,計劃工期為210個日歷天。

基于工作面管理與BIM建模控制,及時發現施組編排及物料計劃中的問題,主體結構部分縮短工期近30天,施工交底效率與質量大大提升,綜合節約時間30%左右。而且,通過BIM建模管理,對現場質量問題進行管控,采用鋼筋軟件對鋼筋放樣,提升了施工一次成優率,實現成本節約數百萬元。另外,通過移動手機端采集現場質量安全問題,并同步BIM5D平臺進行跟蹤管理,截止2015年10月份結構主體封頂,共追蹤處理現場質量問題約160余項,共檢測并修改碰撞約2540余處,其中嚴重碰撞30多個,節約工程返修成本約300萬元。

5 結語

基于BIM模型的項目進度與成本控制,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項目管理存在的缺陷,實現了可視化、直觀化的項目管理,將抽象的項目進度管理,表現為動態的施工過程模擬,對施工工序、進度與成本的查詢、審查與監控均達到理想的控制狀態,避免施工進度過程中的偏差與沖突,保證項目進展中的材料攻擊與人員匹配,促進項目按照預定計劃有有條不紊的完成,展現了較高的進度與成本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1]沈江紅.BIM是項目精細化管理的核心競爭力[J].浙江建筑,2013(05).

[2]賀靈童.BIM在全球的應用現狀[J].工程質量,2013(03).

[3]何清華,錢麗麗,段運峰,李永奎.BIM在國內外應用的現狀及障礙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2(01).

[4]王勇,張建平,胡振中.建筑施工IFC數據描述標準的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1(04).

[5]鄭俊萍.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06).

[6]魏麗芬.基于.NET技術實現MVC三層架構的學生事務管理系統[J].機電技術,2011(01).

[7]鄧鴻翔.萬達發展研究及啟示[J].經營管理者,2010(23).

第2篇

關鍵詞:住宅批量精裝修;精裝修管理;綜合效益

中圖分類號:TU767文獻標識碼: A

據統計,歐美國家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就已經開始做精裝修的住宅;在香港、澳門、新加坡,精裝修住宅幾乎已遍布天下,沒有不精裝修的住宅。為順應精裝修住宅的國際發展趨勢,中國的建設部從2001年起,在國內房地產市場提倡精裝修住宅,并首先在上海進行推廣試點,凱德置地2002年在上海竣工的曼克頓豪庭就已經是精裝修項目。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均已成功開發了多個精裝修住宅項目,受到越來越多業主的青睞。

住宅批量精裝修是商品房發展的大勢所趨:據了解,中國房地產的領頭羊萬科地產萬科從2007年起開始全面發展精裝房。到2007年底萬科精裝修住宅商品房比例達50%左右,到2009年末萬科新開工工程中精裝修住宅商品房比例達80%左右,到2010年這個比例上升至90%以上,新開工項目更是實現100%精裝修,以后萬科只提供精裝修住宅商品房。“今后萬科只賣精裝修房,如果客戶想買可裝修的房子,只能到其他房地產公司購買。” 王石說到。據悉,深圳被確定為首個國家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后,2010年以后,深圳市民買到的商品住宅都已是經過精裝修的。

住宅批量精裝修商品房在這幾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隨著精裝修房產品竣工數量增多,部分產品出現了一些問題。從目前消費者購買精裝修房來看,一個最大的問題就精裝修的質量問題。要解決好精裝修的質量問題,我覺得還得從源頭上進行解決,就是科學的進行住宅批量精裝修管理。

精裝修管理畢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精耕細作地保證裝修施工質量并順利交付是擺在我們每個項目管理人員面前的嚴峻事實。如何來從容的應對這個嚴峻事實,最終確保精裝修房的質量并順利交付業主?下面來淺議一下住宅批量精裝修管理,我認為要做到科學有效的精裝修現場管理,必須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圖紙深度標準化

施工圖紙內容要求配備裝修基面土建條件圖、水電(五金)定位圖、電路系統圖、裝修排磚圖、通用節點圖、部品二次設計施工圖等內容。

施工圖紙在設計裝修施工藍圖基礎上,根據實測實量結果深化,圖紙細節交圈,深度可指導施工。應滿足裝修設計各種使用功能配置、尺寸標注要求,經過各專業會審,水電(含燃氣)定位準確。

二、材料加工工廠化

統一規格尺寸控制

結構施工前彈設基礎零控線,控制結構構件、砌筑、抹灰及必要的裝飾部品定位誤差值。

砌筑施工前交底廚衛凈尺寸、煙(風、管井)道合理尺寸、門洞尺寸及誤差平移理論。

裝修基面整體驗收時需進行數據統計,根據尺寸值的離散性確定各安裝尺寸的標準值。

設置集中加工區

施工現場設置集中加工區并配置加工機械,瓷磚、石膏板、龍骨、細木工板等材料在集中加工場地加工。

選擇專人專職負責材料集中加工,加工完畢的材料分規格包裝運輸至施工現場。

施工現場懸掛排磚(版)圖,并在安裝的基面彈設安裝控制線,加工場地懸掛加工圖。

三、現場管理可視化

裝修房施工現場品質、進度、工序過程進行可視化管理,設置清晰的過程控制表格,張貼在施工或,包括《質量可視化表》、《進度可視化表》、《加工可視化圖集》、《質量檔案》四種可視化表格。

質量可視化表

使用對象:項目部、精裝總包、監理

用途:用于檢查和監控每戶關鍵工作節點的質量檢測情況。

使用場所:此表張貼在每戶入門處

進度可視化表

使用對象:項目部、精裝總包、監理

用途:用于描述項目實施過程各單元主要工序動態完成情況,為項目進度管理提供充分依據。

使用場所:此表張貼于各單元大堂內

加工可視化圖集

使用對象:項目部、監理、精裝總包單位各班組

用途:明確集中加工各工序從設備要求、加工方法、包裝要求、運輸方法、安裝過程到成品保護的全過程操作指引。

使用場所:可張貼在現場加工區和安裝區

質量檔案

《每戶質量檔案》是裝修房裝修工程全過程工程檢驗記錄(工程版)。具體情參照集團下發的《實量實測》制度附表內容《每戶質量檔案》,整理后歸檔于檔案內。

質量檔案包含內容:

第一 材料設備驗收:記錄著所有進場材料、設備的品質。

第二 裝修基礎面驗收:記錄著裝修工作面的土建施工標準。

第三 裝修過程質量檢驗:記錄著裝修全過程中重要的工程點及隱蔽工程品質。

第四 裝修竣工驗收:記錄著最終交付給客戶的產品品質。

四、施工現場整潔化

施工現場的整潔與否直接影響到施工人員的心情好壞。一個整潔的施工環境會令施工作業人員心情舒暢,相對應作業人員施工時也會更認真、更出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此我們制定了以下措施來確保施工現場的整潔化:

加強安全文明教育:各專業的施工隊進入施工現場后,裝修總包將對其施工管理人員及施工操作人員進行全面入場教育,包括安全、質量、文明施工等內容,對施工現場的特殊部位進行詳細交底,并記錄在案;

加大安全文明宣傳:現場張貼各類安全文明告示,隨時提醒施工人員;

加深獎罰力度:現場做到人人都是安全檢查員,不僅設處罰制度,還設優秀文明班組獎及舉報獎,發動所有施工人員參與到創建安全文明工地的工作中去。班組進場前與班組長簽訂安全文明協議,對于違反規定的施工人員絕不放過,第一次罰款教育,第二次必須驅逐出場;

切實有效的成品保護:施工單位成立專職成品保護組,組長為第一責任人,組員共9名。由組長統一分派任務;除及時有效的做好成品保護工作外,還必須每天有專人巡查,及時做成品保護的維護工作;

及時有效的垃圾處理措施:在施工區域每單元每層樓設置垃圾箱一只,要求垃圾箱內直接套好垃圾袋,施工人員每天做到落手清工作,必須清理好自己的施工垃圾并置放于垃圾箱內;裝修總包成立的現場清理小組在當天施工結束將垃圾運至樓下垃圾集中堆放點。真正做到施工垃圾日清日畢、工完場清。

通過科學有效的圖紙深度標準化、材料加工工廠化、現場管理可視化和施工現場整潔化的精裝修四化管理,項目的綜合效益顯著。通過對項目的測算,將實施精裝修四化管理取得的收益在質量、成本、工期三個維度進行體現(見下表)。既保證了精裝修的質量,又節約了裝修成本和裝修工期。因此,在住宅批量精裝修商品房快速發展的今天,精裝修四化管理值得我們每個項目管理人員必須與時俱進的進行學習、應用與發展!

綜合效益分析表(某項目)

效益指標 傳統模式 四化管理模式 預計收益

質量缺陷率(集中交付) 1.5條/戶 0.60條/戶 降低0.9條/戶

第3篇

信息時代的到來推動了個人電腦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的全面應用,同時也使人們看到數字技術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潛力。20多年前,CAD技術的推廣與普及使工程師和設計師擺脫了圖版,從手工繪圖、手工設計和手工計算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同時也拉開了我國工程設計領域數字變革的序幕。而如今,BIM作為一種新的工作方式和應用工具,成為建筑行業改革創新的全新動力。隨著BIM在我國建筑行業的推廣與應用,傳統生產模式、組織模式及管理方式都將受到一定影響,而建筑領域第二次數字革命也將因BIM的全面應用而全面展開。因此,本文將BIM應用作為基本的時代背景,對建設方項目管理的問題進行簡單探討。

關鍵詞:BIM;建設方;項目管理

Abstract: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promote the personal computer and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modern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lso make people see digital technology in each industry application potentiality. More than 20 years ago, CAD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engineers and designers to get rid of the chart, from hand drawing, designed by the traditional mode and manual calculation liberate, also pulled open in Chinese engineering design field the prelude of the digital revolution. And now, as a kind of new work BIM way and application tool, as a construction industry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new power. Alo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n BIM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mode and management methods will get a certain influence, and the second time architecture in the digital revolution will be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BIM 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BIM application as a basic background of times, project management of project owner of question briefly discussed.

Keywords: BIM; Project owner; Project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作為一種數字化產物,BIM是現代建筑行業發展的先進工具,也是一種突破傳統的全新工作模式,其與現代建筑行業發展的整體趨勢相吻合。對我國建筑行業而言,BIM的全面應用能夠改變傳統設計的方法和手段,與此同時,基于BIM在整個建設周期中的深入應用,也為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革命性平臺,從根本上轉變了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協作方式。那么,從管理的角度上來看,BIM應用究竟有何現實意義?而我國建筑行業又該如何在實踐中對BIM進行有效利用呢?以下主要從設計方管理、施工方管理和項目造價管理這三個方面對這一問題加以分析和闡述。

一、設計方管理

BIM作為一種全新工具,在建設項目的開發、設計及管理工作中都發揮著相對積極的作用,BIM模型可以實完成模型維護、建設策劃、可視化設計、進度模擬等20多項項目設計、論證和管理工作。而從BIM時代設計方管理的角度上來看,可視化、智能化與聯系性的設計為設計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

第一,可視化的設計模式為建筑師提供更優越的視野條件。BIM取代傳統CAD界面利用該軟件系統將各種抽象的概念轉化成為一種可視的物理模型。如此一來,建筑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則可以通過各種實體造型工具與模塊進行搭建,借助于2D畫面、現場3D掃描數據和3D數字模型的聯動作用,為建筑師們提供更為優越的設計環境和視野條件;

第二,智能化的設計方式保證了信息的協調性和一致性。BIM時代,參數化的建模技術取代了傳統手工建模的形式。與此同時,由不同建筑構件構成的建筑整體取代一系列尚未建立起關聯關系的點、線組合。可以說,智能化的設計方式將設計模型和行為模型進行了有機地結合,通過數據庫保證了設計信息的協調性和一致性。智能化更體現在可以在智能移動設備通過類似Design Review等BIM相關軟件的操作,作為項目的建設方對于設計方的想法可以隨時進行溝通和掌握,了解設計意圖和最新設計動態,設計也能更好的展示其設計成果;

第三,連續性的設計過程只需一次建模便可實現全程使用。在BIM系統下,設計方管理可以保持設計的連續性。這里所謂的連續設計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涵:首先,BIM系統可以保證同一專業之內的設計的連續性;同時,還能夠保證不同專業之間設計工作的連續性。可以使其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設計主體中,有效提升設計的整體效率,為項目建設節約大量的設計時間。

可以說,以三維動態的可視化設計及現代化的數據庫信息替代傳統繪畫,BIM系統的應用全面推動了建設項目設計管理的全面改革,對于優化設計管理模式、提升設計管理水平和提高設計質量等都有著重要作用。那么,BIM應用對建設項目施工方管理形成了哪些影響?

二、施工方管理

從施工方管理的角度上來看,BIM在建設項目質量管理與進度管理中都有較為全面的應用。

(一)質量管理

BIM環境下,施工方管理更為系統、全面和深入。BIM在施工組織模擬與建筑系統分析等方面的應用有效保證了施工方質量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第一,從施工組織模擬方面來看,施工組織決定了這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并負責對施工環節各施工單位、各施工工種以及不同的資源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在BIM條件下,施工環節的施工重點和施工難點可以通過提前建模的方式,依照月、日、時的時間劃分對施工方案,進行系統的分析和優化,并對關鍵的施工環節和施工工藝進行模擬、分析和指導,為提升施工質量提供基礎性保障;

第二, BIM時代,利用專業分析軟件,避免了建模和參數采集的重復性,同時也提高了系統分析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如此便可以在不斷完善與調整的過程中有效提升建筑的整體質量和性能。通過對已完建筑進行掃描,施工現場建設方可以通過智能移動設備運用BIM,對實際的掃描結果和設計的3D建筑數字模型進行實時對比,控制施工單位的建設質量,簡單的智能掌上移動設備對比控制精度可以達到毫米,甚至微米級。

(二)進度管理

建筑施工是一種處于高度動態的過程,基于施工規模的擴大、施工難度的提升,建設方全過程項目管理中的進度管理工作往往會變得相對復雜,因此在實踐中為保證施工的進度,目前往往采用類似project軟件繪制的甘特圖進行進度管理。但甘特圖較強的專業性和較低的可視化程度,卻無法對施工進度以及各種關系進行清晰地描述和體現,也無法將動態化的施工過程進行準確地表達。

而BIM環境下,通過BIM系統與進度計劃的有效鏈接,可以把時間信息與空間信息整合在同一個可視的4D模型當中,進而對建筑施工的整個過程進行直觀且精確的反映。在進度控制方面,結合BIM的全過程數字化模型特點,對項目進行實際進度和計劃進度的對比,從可視化4D效果上掌握工程現有進度和計劃進度的差別。可視化程度完全可以滿足業主在整體項目進度管理上的要求,甚至可以細化到建筑每個細部節點的進度和每個系統的安裝進度。

三、項目造價管理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項目造價管理成為建設方全過程項目管理的關鍵性環節,。而在BIM時代,基于BIM模型及相應軟件系統的應用,項目造價管理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第一,BIM數字化的建造在設計人員與開發商之間建立起一種自然的反饋通道,使參與到競標但中的所有制造商都可以對構件模型進行共享,縮短招標周期的同時,可以對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進行全面協調,避免施工現場各種不確定性情況的發生,從而降低建造及安裝的成本;

第二,BIM空間管理的功能,在項目的竣工結算階段,通過BIM系統可以對項目的工程量進行精確的計算,對項目的使用材料類型、數量等進行準確的核定。如果全部參與方的BIM系統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即時更新,那么在結算時就可以大量節約時間成本和減少可能造成的計算錯誤,使項目的建安造價更加透明化、精確化。

結論:

總之,作為一種全新的工作方式和應用工具,BIM的應用對于提高建設單位對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施工及成本管理水平,都發揮著其重要作用。未來一段時期內,BIM都將是推動建筑行業全面信息化和現代化的主要手段,其應用價值與發展前景也較為廣闊。建設方作為項目的全過程管理方,主觀上應該與時俱進,采用先進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提高項目的管理水平,體現項目的投資效益。雖然目前BIM的系統性研究和運用在建設方項目管理中由于受到費用和人員技術的限制,尚未普及。但在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之后,BIM在我國建筑行業一定會得到更好的推廣與普及。

參考文獻:

[1]張春霞.BIM技術在我國建筑行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障礙研究[J].建筑經濟,2011,(09).

[2]張勤.BIM技術推動建筑行業變革[J].福建建筑,2011,(06).

[3]徐浩,張洋.建筑信息模型(BIM)對設計過程的影響分析[J].山西建筑,2012,(02).

[4]BIM技術給力建筑業 推動行業變革[J].中國建設信息,2011,(04).

第4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輸變電工程;優勢;應用;路徑

1信息技術應用在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優勢

WebGIS信息技術是一種借助Internet網絡平臺以及客戶端軟件的地理信息技術系統,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擴展和完善,核心主要是在GIS系統中嵌入HTTPHTTP以及TCP/IP標準應用結構,從而在互聯網背景下有效收集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要點。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輸變電工程項目具有顯著的地理特征,因此,應用網絡和遠程協同管理具有實效性價值。(1)發揮WebGIS信息技術的網絡拓撲分析能力,確保線路管理的可視化和準確化。(2)應用WebGIS信息技術合理化規劃重要的施工位置。(3)利用WebGIS信息技術查詢實際進度、項目資金以及使用計劃等。第四,能實現城市地下輸電線路的可視化以及三維空間。

2信息技術應用在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中的路徑

2.1信息技術原理

在應用WebGIS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首先要保證瀏覽器支持矢量圖像,一方面從客戶端入手,利用插件或者是控件擴展瀏覽器功能,提供有效的應用措施和屬性改變整個系統的應用狀態,從而為項目管理水平的升級提供保證。另一方面,服務器提供具體的軟件,利用矢量圖形對Web瀏覽器的圖像格式進行處理,確保公共網關接口有效升級。

2.2信息技術實現方式

目前,主要的實現方式分為兩種,被動式WebGIS信息技術和主動式WebGIS信息技術。2.2.1被動式WebGIS信息技術一方面是CGI方式,盡管在HTML中能有效顯示圖像,但是,圖像處于靜態,并不能放大或者是縮小。因此,借助CGI方式,能實現瀏覽器和服務器的互動,客戶發送情況后,服務器將其轉到后臺應用程序上,應用軟件會將結果交予服務器,傳輸到遠程客戶端,并且在瀏覽器中顯示出來,提高管理效果。CGI方式不僅靈活性較高,且能滿足VB語言環境、C++語言環境等,無需插件不會對服務器造成負擔。另一方面是ServerARI方式,能有效克服CGI效率低的問題,是基于服務器應用程序接口實現的全面運行。2.2.2主動式WebGIS信息技術一方面是插件PlugIn的方式,顯示出服務器傳送的矢量和格柵形式,能將服務器的功能轉移到客戶端一部分,能在優化客戶操作的同時,減少交互網流量和服務器形成的負載問題。另一方面是Java方式,面向對象的計算機編程體系,利用Java編寫的WebGIS信息技術能內嵌在HTML中,借助<applet>標簽予以全面啟動,從而保證漫游操作等。

2.3信息技術解決方案

為了進一步提高輸變電工程項目的管理效果,要對信息技術平臺進行整合和升級,將SuperMapIS組件技術作為WebGIS信息技術的開發平臺,創建空間信息分析和網絡服務系統,具有高度伸縮性以及擴充性,相關部門能借助瀏覽器土地利用情況以及商業網點的分布情況,并且對實時信息進行整合。第一,SuperMapIS組件技術的基本結構,系統響應HTTP的具體請求,能優化實現地圖搜索功能,借助COM技術對系統進行研發,構建客戶端、服務器端的互通環境,確保大數據庫集成效果,也能保證業務處理水,采取PlugIn或者是Java開發平臺。能采取多實例服務器處理開發用戶請求的方式,網絡應答傳輸,SuperMapIS組件技術能優化提供數據管理和數據處理服務項目,配置不同功能的計算機就能啟動多個實例,確保數據請求處理的同步性。第二,SuperMapIS組件技術的組件式結構,將組件應用在服務器端,保證管理和配置效果符合預期,主要是采取HTML以及Java開發環境,無需使用任何其他插件。(1)網絡組件處理網絡請求,保證交互通信有效完成。(2)WebGIS組件,保證地圖操作、空間查找以及數據收集等功能的有效性。(3)格式轉換和處理組件。(4)服務器群集結構和分派組件,能實現調度管理以及負載優化。(5)管理組件應用在管理和配置工具方面。第三,SuperMapIS組件技術的開發過程,準備WebGIS信息技術的工具軟件和地圖數據,實現運行模式的優化目的,安裝配置服務器后查看地圖,確保客戶端功能和業務系統改造能滿足綜合調試運行的要求,系統化部署檢驗機制,實現優化調試。值得注意的是,系統軟件硬件分別為Web服務器、Windows系統、FrontPage編輯軟件、軟件以及數據庫,同時配置WebGIS信息技術和SuperMapIS組件平臺,將業務在地圖上有效地定位,提高管理效果和整體處理水平。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中,應用WebGIS信息技術平臺的SuperMapIS組件結構,能對系統主界面和工程進度進行可視化管理,尤其是地下輸電管網、輸變電工程信息等項目的可視化。正是基于這種技術的融合,能減少交互流量和服務器負載問題,確保數據可視化質量符合標準。提升輸變電工程管理的整體質量,也為項目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蘇劍文.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中信息技術的應用[J].中國建材科技,2014,44(06):108-109.

[2]楊建芳.達拉特旗輸變電工程項目進度管理系統信息化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3.

[3]梁遠博,于兆勤,林光龍等.信息技術在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3(09):79-81.

第5篇

關鍵詞:PMC 項目管理 進度管理

項目管理在國外發達國家已經運行了多年,發展至今已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學體系。以往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下稱SEI)對多個項目實施了EPC(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管理,近年來隨著PMC即項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這一先進的管理模式的引入,給我們帶來了大型/一體化項目執行的經驗、工作集成的經驗、管理工程采購/工程采購施工和施工承包商的專家、全球采購和后勤專業的知識、雄厚的財務狀況、風險管理能力、項目信息管理經驗等,在中國石化工程建設領域,SEI通過與國際工程公司合作,對大型、復雜的投資項目進行了PMC管理,本文通過PMC項目階段及主要工作內容的介紹,對這一管理模式中的進度控制管理的特點、關鍵活動及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為確保實現PMC項目進度目標應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PMC管理的階段劃分及主要活動項

PMC管理涉及從項目最初的概念到建成后裝置試運行,直至業主接收全過程各個發展階段中所有管理活動。過去傳統的做法是業主用自己的人力組建一個項目管理組來承擔此部分管理工作,但隨著業主內部的組織機構不斷變更重組;國內中外合資項目不斷增加,合資方中外方要求將PMC這一國際通行模式運用于項目的建設中以及金融機構提出的要求,使得業主越來越多地使用專業的PMC承包商,通過PMC承包商管理來確保項目的進度、質量、投資,并確保建成的裝置安全可靠,符合環保要求。在這種情況下,PMC的角色相當于業主組織機構的延伸,其在與所有第三方的合作中,要確保業主利益最大化。

1.PMC管理的階段劃分

PMC將項目劃分為三個不同但連續的階段來執行。

第一階段—前期規劃階段:

是從項目定義、確定經濟的工藝路線到成立業主合資公司,其中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及政府審批、定義PMC工作范圍、初步組建業主合資公司、PMC投標、完成BOD (Basic Of Design)、成立業主合資公司等活動的管理。綜合SEI正在執行的南海PMC項目及即將開展的其它項目,在前期規劃階段主要由業主委托一家工程設計公司開展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及組織協調審批工作,其中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是項目開展的基礎,而對PMC招投標及確定其工作范圍是PMC開始投入的起點。

第二階段—FEL階段:

在PMC管理活動中FEL(Front End Loading)階段是項目自概念設計到項目實施階段前的所有活動的總稱,其中主要包括:授予PMC合同(FEL階段)、材料管理戰略、基礎設計文件的編制及審批、提交初步出口信貸(ECA -Export Credit Agency)資料、EPC承包策略、完成基礎設計包(BDEP -Basic Design Engineering Package)、提交+/-10%估算、確定ECA、完成初步設計包(CPDP -China Preliminary Design Package)并獲得審批、確定項目貸款。PMC管理在計劃、進度方面重在對所有管理活動進行策劃,而在FEL階段PMC通過對全廠的工藝優化、平面優化,建立項目標準規范、EPC合同策略的規劃,+/-10%估算等各項活動的管理,為項目貸款的審批及EPC實施階段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由此看來,FEL階段是PMC管理投入的重要階段。

第三階段—EPC實施階段

是項目建設過程中最長的一個階段,主要管理活動包括:授予PMC合同(EPC階段)、授予EPC或EP+C合同、施工分包商招投標、各裝置設計/采購/施工全過程活動管理、機械竣工、試車及開車、驗收。

由于我國開展EPC總承包管理已近20年,對于EPC實施階段的很多管理活動我們并不陌生,但采用PMC管理的項目與以往的EPC總承包項目有所不同,即其通常是一個大型綜合的工程項目,如SEI正在進行的南海項目即包含11套工藝裝置及配套公用工程和輔助設施。PMC作為業主組織機構的延伸,在EPC實施階段的主要任務側重于運用現代化、集成化的管理軟件,通過制定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協調各EPC(或EP+C)分包商、國內外采購供貨廠商、國內外專利商、其他第三方等界面關系,其中自然包括對各分包商所負責的各級計劃、進度的管理以達到項目目標。

2.PMC管理的關鍵活動

每個工程項目在各個階段都有其重點,即關鍵活動,控制好這些關鍵活動直接影響項目目標的實現。關鍵路徑上的活動就是進度控制的重點,以某一項目為例, PMC在項目統籌級計劃中的主關鍵路徑是:

接收專利技術包

授予基礎設計合同

專利商及基礎設計分包商提供各項公用工程消耗指標

獲得初步設計審批

完成公用工程、界外設施及基礎設施的基礎設計包

完成+/-10%投資估算

定義執行階段的招投標策略

第二層關鍵路徑是:發展執行階段合同策略、EPC或EP+C分包商資格預審及投標過程。

第三層關鍵路徑是:從財務規劃到最終融資確定。

另外,在FEL階段前90天應完成的關鍵任務是:確定PMC辦公室及人員動遷計劃、發展項目標準規范、確定+/-20%估算、BDEP分包商招投標及授標。

二、PMC管理中進度控制的特點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是EPC總承包、還是PMC管理,在計劃、進度的管理理論和基本方法上是大致相同的,但 PMC管理因其項目大型化、復雜化及高投資特點決定了其進度控制具有以下諸多特點:

1.組織保障:

一體化的PMC組織體系強調建立并保持項目計劃管理和進度控制的核心管理組,設立核心項目計劃進度經理,通過編制控制方法程序、進行業務培訓、指導所有FEL、EPC項目組的計劃進度工作,為進度控制的實施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2.客戶化的項目工作程序:

PMC在中標意向書發出前,成立特別的聯合工作小組,結合業主的要求、希望和PMC的經驗,制定項目特定的計劃進度程序,確保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斷革新完善和嚴格執行,如SEI的某個一體化項目特定的進度管理和進度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項目的WBS結構和WBS編碼

進度計劃體系和進度檢測程序

項目FEL階段工效檢測和報告程序

項目EPC階段工效檢測和報告程序

項目進度控制軟件使用程序

其它工作程序和作業指導書

這些程序在充分體現業主利益最大化原則的基礎上規范了進度管理流程,為進度控制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3.全面性:

由項目階段的劃分可見PMC管理涉及項目從概念開始直至項目運行全過程的所有管理活動,計劃進度的管理更是大到一體化項目的總體統籌計劃、各階段進度計劃,細到業主審批文件計劃,其中涉及項目融資、專利商選擇、合同分包策略、HES策略、質量策劃、采購/施工/EPC分包商資質預審、各裝置/公用工程及輔助生產設施/碼頭等各部分FEL階段、EPC實施階段直至項目運行、交付全過程進度。

4.整體性:

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壽命周期內各階段有其內在的規律和必然聯系,PMC管理通過系統地組織、計劃使各相關活動有序地、合理地交叉,各階段按項目發展一環扣一環,其計劃既遵循統籌網絡計劃,又是各階段工作進一步的細化,這樣大大縮短了工期,加快了工程進度。

5.多界面性:

PMC執行的是大型、復雜的一體化項目,工作內容在FEL和EPC階段不可避免地與第三方專利商、分承包商和制造商之間發生管理界面聯系,在項目FEL階段初期由PMC核心控制組建立并保持有效的項目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 Down Structure)體系和計劃活動編碼體系(Activity Code System),并嚴格規定各級計劃所涉及的WBS與Activity Code的要求,各級計劃的分層匯總必須服從編碼體系的要求,即PMC通過統一檢測及匯總準則、統一進度報告要求實施計劃、進度一體化的多界面管理。

6.計劃的分級管理:

一般項目的計劃、進度由各EPC分承包商編制、控制而PMC管理的項目其一級與二級計劃由PMC核心控制組管理與控制;對此兩級計劃所涉及的任何里程碑的建議、修改與變動都要報送PMC同意和批準;制造商、分承包商和第三方專利商在服從于由PMC確定的項目的一級和二級計劃的前提下,編制和執行各自的控制計劃(三級計劃)和作業計劃(四級計劃),并規定:

計劃的任何調整和變更如若滿足二級計劃的進度要求,即里程碑要求,則無須報告PMC;

計劃的調整和變更如若影響了二級計劃的進度里程碑要求,則必須報告PMC;制造商、EPC或EP+C分承包商和第三方專利商的進度更新必須滿足有關PMC二級計劃所確定的工作結構分解(WBS)和活動代碼方面的要求。

通過計劃的分級管理,不但使整個項目達到統籌管理、協調一致,同時也降低了PMC在計劃進度方面的風險。

7.強調計劃及協調重要性:

在PMC的管理思路中計劃、協調、進度的關系是:計劃= 60%、協調=25%、進度=15%,其中可見計劃在進度控制中的地位,簡單地說計劃就是將工作范圍用時間(進度)和資金(估算)表示出來,它是所有管理活動分析、控制和預測的基礎;反映了項目執行過程中各管理活動及內外部交付文件的相互關系。溝通則是以良好的管理理念為前提,綜合各方面的信息、經驗、建議并與相關人員討論問題所在及可能出現結果的過程。計劃、協調、進度三者的比例關系為進度檢測及動態性、全員性進度管理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8.計劃工具的集成化:

集成化的項目管理軟件是現代的項目管理與控制的支柱,擁有集成化的管理軟件的各大國際工程公司在PMC項目管理中不容質疑地處于主導地位,如美國FLUOR公司從QuickPlant軟件可以快速地生成OptimEyes三維模型,從而建立三維平面布置模型、實施平面優化、進行早期大宗材料鑒別、開發裝置三維可視化,通過可視化模型進行平面布置優化、可施工性研究,減少了項目周期內的費用支出、縮減了工程進度,同時生成的各專業工程量為P3軟件提供了進度控制基礎數據,由此在項目初期通過數據庫有效地連接了設計、采購、施工各階段的管理。

9.風險區域的管理:

PMC通常認為安全、質量、項目控制(費用和進度)是管理活動中的風險區域,并按橫向的專業劃分或縱向的區域劃分將整個施工工作分成若干個分包商,通過將工作轉移到表現較好的承包商那里來降低項目的費用和進度風險。

三、影響PMC進度管理的因素

任何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在實施過程中因其諸多因素影響,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影響PMC進度管理的要素及時進行分析,是盡早尋求解決辦法的前提,根據SEI正在執行的PMC項目進度管理過程,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尤為突出:

一是對大型、復雜的資本投資項目進行PMC管理的模式在世界其它地方已經廣泛采用,但在我國卻剛剛起步,由于文化、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差異,中外PMC雙方、中外各個業主間管理理念及參與項目管理的深度在定義項目執行的工作程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進而影響了整個項目的進程。

二是審批工作是項目在不同階段(FEL和EPC)最大的進度風險之一,具有法律強制性和復雜多樣性的特點,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工程的進展。

三是PMC管理為降低費用及進度風險常常采用多家分包商管理策略,但界面的增多使得管理處于多分支狀態,為進度檢測數據的可靠性帶來一定困難。

四是承擔PMC管理的國際公司通常具有融資能力,但外部融資的程度也會影響項目進度周期。

五是由于PMC工作流程決定在FEL階段前期其工作地點在國際PMC辦公室啟動,隨著工作的深入又轉至國內,詳細設計進行到足夠深度再進入項目現場,這樣工作地點過于分散,致使項目管理及技術人員的階段性動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的進展。

四、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實現PMC項目進度目標

1.加強協調溝通:

保證項目成員之間以及項目各類信息的溝通順暢,是提高項目工作效率,縮短有效工期的根本辦法之一,項目的溝通管理包括溝通計劃的確立,建立和保持有效的項目內外的溝通程序、團隊建設、項目信息平臺的運行等諸多方面。

2.協調政府關系:

在項目組織機構中設立專門的審批和許可組織機構,專門負責與有關政府部門的聯系和溝通,協調和歸口管理項目所有審批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審批成果的一體化,并達到保證和縮短項目總工期的目的。

3.預防分承包商的進度拖延,確保整個項目總進度工期目標的實現,可采取如下措施:

嚴格進行分承包商關于項目進度控制方法和業績的資格預審。

在分承包合同中明確項目進度管理體系和進度控制的要求。

進度款支付:采用里程碑付款方式,不用或盡量少用依據分承包商進展完成百分比付款的合同方式。

設立進度激勵和懲罰條款。

4.盡早將PMC辦公室移至項目所在國,保持資源(關鍵人員、工作程序與工作平臺等)投入的連續性

從FEL階段轉移至EPC階段的連續性,以及在項目生命周期各階段內投入資源的連續性,這樣可以減少由于資源交替帶來的弊病,提高效率,縮短有效的工期。

5.管理技術措施:

運用網絡技術,以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P3)為進度計劃與進度控制的工具,重點關注關鍵線路和關鍵活動的邏輯關系極其活動時間(工期),通過合理改變關鍵活動的持續時間、調整關鍵活動間的管理邏輯關系、利用工作交叉等傳統方式,達到優化和縮短項目總工期的目的;對于非關鍵線路上的大量活動,充分利用其浮動時間,在資源利用和資源平衡方面獲取管理效益;即:“對關鍵線路促使工期縮短,對非關鍵線路實現資源優化”。

6.重點關注關鍵線路上的關鍵活動,對長周期設備的采購活動予以特別重視。

7.在項目策劃和實施過程中推行E、P、C深度交叉的管理理念。

第6篇

關鍵詞:BIM技術、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策略

中途分類號: F406.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前言

一般來講,在以往二維CAD時代下建筑業生產效率的低效性是困擾建筑業的一大難題,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建設項目生產過程分散性,建設模式集成程度低,建筑業信息化程度跟不上時展的腳步。BIM(建筑信息模型)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集成了建設項目的各階段的信息,并提供協同工作環境,可以使建設項目的生產過程連續化,提高了項目的集成化程度,給解決這一難題帶來了希望。

二、BIM技術概述

1.概念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指在廣義的工業標準下建筑設施的物理特征以及功能特征,對應的工程生命周期信息可統計或可運算的基本表現形式。BIM采用三維數字技術,以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為參照標準,把建設工程項目信息集中起來做成工程數據模型。

這是一種新的軟件開發技術,現在的BIM涉及到更多軟件程序,并且還有擴大應用范圍的潛力。BIM是一種更加智能的工具,它使工程項目的信息管理進一步便捷,這相對于以往的思維方式是一個改變;承建方得到更加全面的圖紙信息,可以提升操作流程;管理者使用新技術統籌信息,可以進一步增強管理能力,提高效率。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可以給工程參與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有利于做出正確的決策。

2. BIM特點

(1)可視化作用

在BIM技術的支持下,實現對建筑實物的立體化展現,這種近乎“逼真”的效果可以有效避免施工過程中的損失。在以往的建筑施工過程中,一般是應用平面的施工圖紙做導向,但圖紙最大的缺陷就是立體感明顯不足,僅是設計人員的憑空想象,直觀性不強,勢必會對建筑物重要功能產生遺漏而不得不重新施工,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然BIM技術的引入,以其三維、四維、甚至N維的可視化強大功能,可以實現對建筑物物理結構和功能特性的數字化表達,使一個超乎真實的立體建筑物模型得以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如圖1)。更有甚者,BIM不僅在建筑設計階段實現可視化,在施工、運營的過程中同樣可以達到可視化的效果。

(2)協調性

各專業項目信息出現“不兼容”現象,使用有效BIM軟件協調流程進行協調綜合,減少不合理變更方案或問題變更方案。BIM技術所特有的對項目各方的意見、建議進行交流和匯總的強大功能,并通過計算機程序來對施工工序進行模擬,不僅有效避免了建筑事故的發生,還能做到發現問題,協調溝通的理想效果。

(3)模擬性

BIM的模擬性技術特點,是指BIM不僅能在項目設計階段實現對建筑物的模型模擬,通過三維、四維的效果圖來消除以往圖紙設計的缺少直觀性的缺陷,還能夠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達到模擬的效果,即是說模擬施工建設的整個過程。在建筑物設計階段,BIM會針對所設計的建筑物的各個部門的性能進行模擬,包括節能模擬、突發危機事件的人員疏散模擬、對建筑物的光照模擬、熱能傳導模擬等等;而在項目施工階段,則表現為對項目的施工效果的三維模型進行4D模擬,即是說可以實現模擬施工流程,BIM的此種性能,不僅為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的確定尋求依據,更為重要的是,在施工流程模擬中,項目各方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實現工程造價成本的有效控制,為經濟效益的提高“保駕護航”。

(4)優化性:BIM及與其配套的各種優化工具能對項目進行可能的優化處理。保證了施工過程中各種數據參數信息的精確性,也實現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各個階段信息資源的無縫鏈接。

(5)關聯性和一致性

在BIM技術下,項目設計模型中的各項數據是彼此關聯的,當某一數據參數發生改變時,與這一數據參數相關聯的其他參數信息都會隨之發生變化,以實現技術數據參數的吻合性。此外,在項目進度的不同階段,這些技術數據參數信息無需重復輸入,也不會發生改變,實現了項目數據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的一致性。

三、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模式與策略

1.BIM在工程項目設計階段的作用

實現了建設工程復雜形態的空間三維表現。并且能夠根據3D模型自動生成各種圖形和文檔,而且始終和模型存在著邏輯關系。當工程模型發生變化時,與之相關聯的圖形和文檔將自動更新。設計過程中所創建的對象之間均存在著相應的邏輯關聯關系,當某一個對象發生改變時,與它相關聯的其他對象也會自動更新。

實現了不同專業設計之間的信息共享。結構、建筑、水電、暖通等各專業的CAD系統可從信息模型中獲取所需的設計參數和相關信息,不需要重復錄入數據,避免數據冗余、歧義和錯誤。

實現了不同專業之間的協同設計。當某個專業的設計對象被修改時,其他專業設計中的對應對象會隨之更新。

實現了虛擬設計和智能設計,可以進行多種分析。如:利用工具軟件創建3D 模型,完成結構條件圖,對結構進行分析,得出合理的結構施工圖;運用“零庫存”的生產管理方式,限額領料施工,有效地進行造價控制;通過與進度計劃軟件的數據集成,實時監控施工進度,實時調整現場情況,有效調整施工工序。此外,還可進行碰撞檢測分析、能耗分析、機電分析、可持續性分析等。

2. BIM技術在項目招投標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發揮招標投標模塊的作用,這時的操作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主要目的就是將項目前期已經形成的成果適度的進行公布,公開組織招投標。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降低投標單位對項目誤解產生的時間和費用損失,也可以規避一些行為的發生;投標單位還可以進一步依據這些集成文件,制作出合理、精確的標案,這也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平臺,使各方平等的進行競標。經過一段時間Y系統公示,最終標案產生,輸入系統招投標文件就會形成有效電子文檔,它是項目合同的依據,并以此形成項目的一系列總承包合同文件。

3.BIM在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的作用

實現了集成項目交付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管理。系統把項目建設的各參與方在設計階段就集合在一起,著眼于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利用BIM 技術進行虛擬設計、建造、運營及管理。

實現了動態、集成和可視化的4D 施工管理。將施工現場和建筑物的3D 模型與施工進度相比照,并與場地布置和施工資源信息集成一體,建立4D 施工信息模型。實現建設項目施工階段進度、人力、設備、材料的動態集成管理及施工過程的可視化模擬。

實現了項目建設各參與方協同工作。項目各參與方信息共享。基于網絡實現文件、圖紙和視頻的提交、審核、審批及利用。項目各參與方通過網絡協同工作,進行工程洽商、協調,實現施工質量、安全、成本和進度的管理和監控。

實現了模擬施工。在計算機上執行建造過程,虛擬模型可在實際建造之前對工程項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潛在問題進行預測,包括施工方法實驗、施工過程模擬及施工方案優化等。

4.BIM在工程項目運營維護階段的作用

綜合應用GIS技術,將BIM與維護管理計劃相鏈接,實現建筑物業管理與樓宇設備的實時監控相集成的智能化和可視化管理。后期運行和評估模塊將會發揮積極的作用,它能夠提供關于建筑物使用狀態、詳細的維修記錄、全面的財務狀況等信息。利用系統所提供的這些有用實時數據,承包物業管理方,終端用戶等就可以對工程項目的運營做出準確決策。同時,還可以對建筑進行運營階段的能耗分析,進而對其進行節能控制。結合運營階段的環境影響和災害破壞,針對結構損傷、材料劣化及災害破壞,進行建筑結構安全性、耐久性分析與預測等。

5.BIM在工程項目信息收集及共享中的作用

系統建立了單一的工程數據源。工程項目各參與方使用的是同一信息來源,確保了信息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有效的實現了項目各參與方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從根本上解決項目各參與方采用紙介質的方式進行信息交流而形成的“信息斷層”和應用系統之間的“信息孤島”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社會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BIM是實現建筑信息化的必要途徑。可以預見的是,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項目參與方在關注和應用BIM技術,使用BIM技術進行設計和項目管理的涵蓋范圍和領域也越發廣泛。相信隨著BIM相關理論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將更加深遠地影響建筑業的各方面。

參考文獻:

王陳遠《基于BIM的深化設計管理研究》,《工程管理學報》, 2012年04期

第7篇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complexity of building project, the difficulty of project management has increased. As the main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raditional schedule management model is difficult to apply.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BIM-4D technology schedule management mod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echnology is based o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applicability and superiority of schedule management mode under BIM-4D technology are demonstrated.

關鍵詞: BIM-4D技術;進度管理;進度因素

Key words: BIM-4D technology;schedule management;schedule factors

中圖分類號:F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21-0012-02

0 引言

隨著經濟建設發展速度的加快,建筑工程的規模擴大、技術要求高、結構形式更加多樣化、復雜化、使得施工項目進度管理變得極為復雜。這些二維的進度表示難以準確表達工程施工的動態變化,不能及時地對需要的各種資源和施工環境進行動態的優化和調整。因此,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不能合理地制定施工計劃、精確掌握施工進度、優化施工資源以及對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度管理和控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BIM-4D技術模型的概述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是在CAD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多維模型信息集成技術,它能更加直觀地展現出建筑物的可視化、直觀化、可模擬性等特點。把相關人員從復雜的圖形、表格、文字中解放出來。BIM模型是以形象的三維模型作為建筑項目的數據信息的載體,進行高效的信息溝通和交流提供了臺,提高建筑項目的生產效率、節約成本。BIM-4D施工技術模型的是在完成了BIM的數據信息的建模后,編制進度時間表,將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以動態的3D方式表現出來。提前模擬施工的現場過程,項目的相關方能前提對施工做一個分析,提前發現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

2 影響進度管理的因素分析

建筑施工過程在現有的模式下是屬于粗放式的管理,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工程的施工進度。

人為因素:①人的素質;②組織管理水平;③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④資金供應;⑤物資供應;⑥設計變更。非人為因素:①施工條件和環境;②風險因素。

3 傳統的進度管理模式分析

建筑工程是具有龐大、復雜的工序、工作周期長、相關單位多等特性。當中主要是關鍵日期表、甘特圖、網絡計劃法(關鍵路線法、計劃評審技術)。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熱度的減速慢行,人工成本、融資成本開始大幅提高、盈利水平低下,如何更加精確的控制進度,節約成本顯得十分重要。

3.1 傳統進度管理的編制方法

過去是以CAD技術的圖紙上編制進度計劃,常用的進度編制方法是橫道圖和網絡計劃法。①橫道圖的編制法:由于工序之間的邏輯關系,不易表達清楚,沒有嚴謹的進度計劃時間參數計算,不能確定計劃的關鍵工作、關鍵路線與時差。只能用手工的方式進行計劃調整,工作量較大,不能適應大的進度計劃系統。②網絡計劃編制法:由于計算復雜、表達抽象、不容易及時調整、理解困難,只能在專業人員當中交流,不適合于一線的施工人員交流。網絡計劃圖工序嚴謹、邏輯關系復雜。

3.2 傳統進度管理的進度控制

傳統進度管理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項目管理者的經驗和能力,不利于進度控制。①進度協調控制:針對傳統編制方法的進度,網絡計劃圖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只能作為內部的人員交流,不利于其他參與單位之間溝通。這樣會導致進度偏差控制不能及時的得到改正。②采取的控制措施:只能依靠項目管理對施工的經驗和定期的工作會議,來發現施工進度是否出現問題。通過,專業的技術人員對施工實際情況和進度安排做重新的調整,一級一級地傳遞下去,協調難度增大。(圖1)

4 BIM-4D技術進度管理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BIM技術在施工設計階段的應用廣泛,BIM技術也已經成為了一項比較成熟的技術。而應用BIM技術建立的模型包含了完整的數據模型,在BIM模型的基礎上發展BIM-4D技術具備了可行的空間。具體控制流程見圖2。

4.1 BIM-4D技術對編制方法的優化

BIM-4D技術編制的進度管理模式。它是以BIM模型為基礎,模型里包含了大量的數據信息,能完整的找出施工活動的組成。在施工項目的BIM模型建立完成后,能夠確定繁雜的施工活動之間的邏輯關系(物理關系、工藝關系、組織關系)。在BIM的IFC標準下,能夠滿足傳統的工作量算法的信息表達和交流,不需要再不同部門進行數據的轉換和協調,節約了進度編制的時間[7]。

4.2 BIM-4D技術的進度控制的優化

①施工的信息優化模型:BIM-4D進度施工模型,包含了各種構件的材料信息和項目的各種資源信息。施工前,通過計算機在BIM的相關軟件下,進行可視化的模擬施工,對施工的組織和安排,以及材料的供應關系、資金供應等提前進行溝通和協調。避免材料和資金的不協調供應導致施工進度延遲帶來的損失;BIM模型的施工方案加上時間的維度做成的施工模型,在施工模擬階段,自動地根據利用的資源和工期要求,合理分析項目進度計劃的準確性和優化進度;BIM模型具有直觀性,可視性好。形成了各個部門的一個信息交流橋梁,有利于項目參與方的協同工作和意見協同。②施工的風險預警機制:首先,基于模型構建的虛擬施工環境能夠進行施工過程的仿真、數值模擬和施工場地的模擬施工。對項目潛在的風險進行可預測的分析,能夠為施工做好預期的時間,來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其次,對于施工操作沖突和設施碰撞檢測進行分析,由于此模型是時空模型,在施工模擬的過程中可以對場地設施之間,施工機械的之間以及建筑內部的功能(暖通設施、水電設施、消防設施等)之間的碰撞檢測,避免施工時出現上述風險,以此來控制好施工進度。

5 案例

金虹橋國際中心項目位于上海市長寧區茅臺路以南、婁山關路以西、古北路以東、婁山關路455弄以北,總建筑面積為262476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41976平方米。傳統的施工方式是按照圖紙直接在施工現場進行施工,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后就拆除重新施工,一直到符合要求為止,這樣一來就造成了人工、材料的浪費,甚至會影響到工期的延后。金虹橋國際中心項目機電部分由上海市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總承包,面對傳統施工存在的費工、費料、費時的問題。后來通過魯班BIM的技術建立模型、碰撞檢測、協調溝通、三維技術交底,最后進行了實際施工,降低了施工難度,大大提升了施工質量和效率。[5]如圖3,圖4。

6 結語

結合當前我國建筑行業信息和產業化的發展趨勢,BIM-4D技術的進度管理模式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傳統的進度管理模式的不足,為施工企業節約成本、縮短工期。有利于施工企業健康合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桂娜.基于BIM的工程項目進度計劃自動生成模型研究[D].黑龍江:哈爾濱工業大學.

[2]張建平.基于BIM和4D技術的建筑施工優化及動態管理[J].中國建筑信息,2010(02):18-23.

[3]Chuck Eastman,Paul Teicholz,Rafael Sacks(Eds).BIM Handbook:A Guide to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for Owners,Mamagers,Designers,Engineers and Contractors[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2008:233-244.

第8篇

關鍵詞:建筑;BIM;成本管理;現狀;應用

BIM技術是新涌現于建筑工程行業的時興概念。BIM技術可以對建筑項目的數字信息收集并記錄,還在建筑模型的應用方面有著較大的用途。BIM技術為建筑項目提供了一個可供項目參與人員交流有關工程信息的平臺,為參與項目建設施工的協同工作提高了保障,為提高工程的生產效率、節約工程項目的成本與縮短工程項目的工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我國當前建筑項目工程成本管理的現狀

BIM又稱建筑信息模型,強調在建筑工程中,將各種信息以數據的形式統計出來,并將其體現在模型之中,從而實現對建筑過程的宏觀控制與管理。目前,這一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建筑工程當中,同時也為工程是施工效果的改善帶來了價值。

總的來說,BIM技術的特點主要包括可視化、協調性以及模擬性三種。首先,可視化主要指的是在模型中,建筑工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會有所體現,因此相當于將整個工程的實現過程盡收眼底,因此稱為可視化。其次,協調性主要指的是通過對這一模型,有關人員能夠及時的對工程施工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協調,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的失誤率。最后,模擬性主要指的是BIM對工程的完全模擬。

1.1 工程成本管理存在輕事前與事中的控制

中國在傳統建筑項目施工成本中存在重視成本的事后核算,而忽視了事前與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由于管理人員對事前成本管理沒有明確的目標,導致不知道該采用什么的樣的措施來控制成本,管理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不能在第一時間對項目的成本情況進行了解,不能及時糾正偏倚的現象,最終導致建筑項目項目成本的增加。

1.2 缺乏對工程成本管理的精細化管理

從大部分施工企業的成本控制工作來看,項目從開始到結束的成本控制工作顯得十分混亂無序,往往只有施工預算以及竣工結算兩個成本數據,幾乎沒有施工過程中相對重要的成本數據。這使在進行成本預算與成本計算的對比工作以后,發現項目的施工成本嚴重超支的現象,使項目嚴重的虧本甚至沒有任何利潤可取的現象。但此時工程已經完結,再想采取措施來措施已經沒有任何作用了。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項目初期由于成本估算的數據出現錯誤,使得成本估算出現了問題。二是在施工過程中沒有能夠及時獲取施工實際的成本數據,導致成本數據出現偏差從而使成本出現失控的現象。

1.3 提高了施工過程中質量與工期成本

當前的技術難以預測到施工過程中的意外事件,這些意外事件的發生無疑給工程質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直接導致了工程質量成本的增加。由于中國大多數施工單位對工期成本的管理重視程度不夠,在施工前沒有提前做好對施工過程中可能產生突發事件的預測與應急方案,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盲目搶進度的現象,導致工期成本的增加。

2 BIM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應用

BIM又稱建筑信息模型,強調在建筑工程中,將各種信息以數據的形式統計出來,并將其體現在模型之中,從而實現對建筑過程的宏觀控制與管理。目前,這一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建筑工程當中,同時也為工程是施工效果的改善帶來了價值。

總的來說,BIM技術的特點主要包括可視化、協調性以及模擬性三種。首先,可視化主要指的是在模型中,建筑工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會有所體現,因此相當于將整個工程的實現過程盡收眼底,因此稱為可視化。其次,協調性主要指的是通過對這一模型,有關人員能夠及時的對工程施工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協調,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的失誤率。最后,模擬性主要指的是BIM對工程的完全模擬。

2.1 BIM在前期成本預測中的應用

工程投標方需要從工程招標方提供的施工圖紙與投標清單,根據以往施工經驗來對該工程項目的支出情況進行預測,這種方式對預算員與招標方提供清單準確性的要求很大,但是往往出現預測結果與工程實際產生的費用嚴重不相符的現象,導致項目前期成本的預測失去了對工程的指導作用。由于BIM數據庫的數據粒度達到了構件級標準,并可以給工程各個條線管理過程中快速提供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從而有效避免了工程前期成本預算中依靠經驗而導致算量不準確的問題,還能避免將各專業在設計上產生的碰撞問題。在工程前期成本預算中應用BIM技術,建立BIM數據庫,并從中建立關聯數據庫,從而能夠以較快的速度計算出項目的工程量,提高項目施工預算的精度與工作效率,為工程前期成本預算提供了準確度較高的數據支持。

2.2 BIM在項目中標后成本計劃中的應用

項目投標方會在中標以后根據中標預算以及施工組織的設計來對施工過程中所需要使用的人力、材料、機器等用量開展計劃,但是預算通常情況下材料計劃和預算工程的施工工期等有著很大的差異,導致與實際人工、材料以及機械不能夠進行良好的結合對比。由于BIM技術本身的精細就具有構件級的功能,可以提供施工^程中所需人工、材料、機械的數據量。在BIM技術中將三維可視化功能與時間維度結合在一起,能夠對整個施工計劃與過程進行隨時隨地的快速模擬,并且與實際的施工情況進行對比,對施工進行有效地協同。通過這樣的模擬與對比可以讓施工方、監理方以及非工程行業的業主、領導等都能夠對工程項目的每一個環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同時將BIM技術與施工方案、施工模擬以及現場監測進行結合,可以有效減少施工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安全問題,減少返工與整改情況。且運用BIM的三圍技術可以在前期就開展碰撞檢查,對工程設計進行有效優化,這樣可減少施工階段的錯誤損失與返工的可能性,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優化凈空、管線排布方案,節約項目時間,降低施工成本。

2.3 運用BIM控制工程過程成本

目前,對過程成本控制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內部結算,主要是運用BIM對外包勞務隊與材料采購進行控制,防止出現采購量超過預算量的情況出現,即防止出現收入大于支出。另一方面是限額領料,主要是運用BIM對材料管理進行控制,對勞務隊的領料限額嚴格按照施工預算進行,但材料員、施工員對項目預算情況不熟悉,由于勞務隊繁多且施工時間節點的穿插,往往導致很難執行限額領料。BIM技術能夠根據時間節點來對實際施工的時間節點進行預測,并為其提供大量的數據分析。BIM技術能夠快速卻準確地為管理人員提供施工工程的基礎數據,給施工企業制定準確地預算計劃提供了有效支撐,為實現施工過程中材料員、施工員的限額領料與消耗控制提供了較強的技術與數據支撐2.4運用BIM輔助期中成本核算當前施工項目的期中成本核算工作只能對施工預算的節點進行分析,對于時間跨度較大的項目成本運用與經濟運行階段中工程總進度的百分比不準確,對工程的盈虧點把握比較模糊。BIM數據庫可以在任何一個節點為其快速提供工程信息,并實現對合同、計劃與實際施工的消耗量、分項單價、分項合價等數據的多算對比,對項目運營的盈虧、對施工中消耗量是否超標以及進貨分包單價是否有失控問題進行有效了解,實現對施工項目的成本風險進行有效管控。

2.4 運用BIM輔助竣工結算

竣工結算就整個項目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定整個項目總成本的重要環節。在竣工結算階段涉及到大量的核算工作,以前都是在二維圖紙對每一個構建進行計算來核對工程量,這種核算方式還會因為設計圖紙的改動或是圖紙信息的缺損等原因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BIM模型具有參數化設計,讓整個工程的各個構建都被賦予了幾何、空間、地理方位、工程量數據、工程進度、成本信息等屬性。隨著設計與施工階段的進展,整個BIM模型也在進行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等信息的錄入與更新,到工程竣工階段時,BIM模型包含了整個工程施工過程中所用信息的模型,業主可以通過查看BIM模型快速檢索出所需要的信息,大大提高了項目竣工結算的能力,約了項目結算的成本。

3 結語

項目工程施工階段是成本形成的主要階段,這個階段的成本控制對于提高建筑行業的效率與提高利潤有著很大的幫助。文章將BIM技術運用到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中,對改善工程成本現狀與提高工程控制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一凡.基于BIM的工程項目成本控制分析[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4.

第9篇

摘要:現代的工程項目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涉及風險因素多,對質量、投資回報、計劃進度要求嚴格。因此如何很好的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合同工期內,利用有限的資源,運用較低的成本按期來完成施工目標,是施工企業能否贏得市場的關鍵。Project 2010軟件提供了一個全面的工程建設管理解決方案,在新品研發、工程設計、工程建設、投資項目、設備安裝與大修項目、EPC、PMC及項目群管理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施工過程中運用管理軟件代替人工管理,具有較高的計劃性和可靠性,對提高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關鍵字:施工計劃,項目管理,動態管理,project 2010

中圖分類號: C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編制施工進度計劃,是為了指導施工并控制項目的總體施工進度,使其始終處于受控狀態。依據運用Project 2010軟件對有關項目施工進度計劃的動態管理,簡述運用Project 2010 軟件對工程項目進度計劃管理控制的一些具體做法。 施工進度計劃的編制與管理工作是一個動態管理過程。施工進度計劃編制完成,工程項目開始施工后,為實現工程項目實施的預期目標,有必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實施情況實施跟蹤管理。根據施工的實際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修改、完善原定的施工進度計劃。Project 2010 軟件為我們實施上述工作準備了較為完善的工具和相應圖表,在實際工程項目中對施工計劃的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比較基準。為了有效地積累工程項目的管理經驗,我們可以創建一個體現項目預期進程的比較基準計劃。隨后,如果要使用 Project 軟件跟蹤實際的進度,則可以使用比較基準將項目的最初計劃和項目的實際進程進行比較,可看到哪項任務早于或晚于計劃開始,哪項任務花費的時間比計劃的要多。這些信息有助于防止將來項目計劃中出現的問題,作出更好的時間估計,還可以發現并解決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項目結束后,可以將此比較基準計劃應用于以后的類似項目,這會使項目的日程排定更加準確。在保存計劃文本時,系統會提示是否保存為有比較基準的計劃文本,為實施跟蹤作好準備。(2)跟蹤甘特圖。單擊“視圖欄”上的“甘特圖”子菜單,點擊“跟蹤甘特圖”,指向“視圖”菜單中的“表格”子菜單,然后單擊“差異”命令,向右拖動分隔條以顯示差異域。跟蹤任務是否按時開始和完成非常重要。拖后開始或完成的任務通過延遲相關任務的開始日期或完成日期,可以使整個項目脫離日程。提前開始或完成的任務可以為落后于日程的任務騰出資源。 Project 2010 軟件將使用輸入的實際值來重新排定項目中的剩余部分。

(3)更新任務。指向“工具”菜單中的“跟蹤”子菜單,然后單擊“更新任務”命令,在“實際”下的“開始”框和“完成”框中鍵入日期。輸入任務的實際開始日期或完成日期將更改該任務相應的目前規劃日期。但是,比較基準日期并不受實際日期或目前規劃日期變化的影響。如果多個任務按時開始和完成,則可以一次為所有這些任務設置實際開始信息和實際完成信息。具體方法是:在“任務名稱”域中選擇按時開始和完成的任務。指向“工具”菜單中的“跟蹤”子菜單,單擊“更新任務”命令,然后輸入任務的實際開始日期與實際完成日期。“跟蹤表”、“跟蹤”工具欄、“更新任務”對話框、“任務信息”對話框,供我們輸入任務實施的實際執行工期、剩余工期以及已完成任務百分比等數據信息。如果知道任務進行的天數并且任務正按計劃進展,則可以輸入該任務上已完成的工期來跟蹤進度。輸入任務的實際工期時, Project 2010軟件將更新實際開始日期、任務的完成百分比和日程中任務的剩余工期。(4)資源導向日程排定。使用資源導向日程排定方法時,不應該更改任務的目前排定工期或實際工期。替代做法是:調整資源的工時量或資源單位來更改任務工期。(5)進度線。它是一個可視描述工具。對于一個給定的日期,Project 2010軟件畫出一條連接正在進行中任務的線,建立一個線形圖。利用該線形圖,可直觀地判斷任務實施的超前或延遲情況。如果要為項目進度創建一個可視化的表示方法,則可以在“甘特圖”中顯示進度線。對于給定的進度日期,Project 2010軟件 繪制一條進度線,來連接進行中的任務。并由此在“甘特圖”中創建一個圖表:對于落后于日程的工作有指向左方的峰線,對于提前于日程的工作有指向右方的峰線。峰線到垂直線的距離指示在進度日期上,任務提前或者落后于日程的程度。我們還可以為項目中不同的日期顯示多個進度線,并可以改變線的外觀。還可以相對于實際計劃或者保存的比較基準計劃來顯示進度線。(6)報表和自定義報表。單擊“項目”菜單欄,選擇“報表”子命令,再選擇“當前操作”項,即可出現:“未開始任務”、“即將開始的任務”、“進行中的任務”、“已完成的任務”、“應該已開始的任務”、“進度落后的任務”等六個信息窗口,我們可以選擇其中任一項來考察計劃的執行情況,并且經編輯后輸出報表。對于自定義報表,我們可在選擇“報表”子命令后,選擇“自定義”項,即可出現:“關鍵任務”、“階段點”、“任務分配狀況”、“誰在何時做什么”、“預算報告”等二十五類自定義報表以供選擇,我們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多種報表來滿足實際需要。調整相關要素形成新的計劃。運用有關工具、圖表對已編制的計劃實施跟蹤或根據實際施工進展,發現計劃存在不完善或存在錯誤之處后,我們就可以使用Project 2010軟件的編輯功能,增、刪任務;修改任務的開工、完工時間;改變任務之間的邏輯關系等形成新的計劃。然后,根據新的計劃,繼續實施跟蹤,根據新的問題,再次進行修改、完善。如此循環往復,從而使我們編制的計劃更加符合實際,更具指導作用。

通過Project 2010項目管理軟件對施工計劃的管理控制介紹,在實際工程項目管理上,我們完全可以借助計算機來實現施工計劃諸多方面的實時動態管理,做到整個項目自始至終信息化管理,在提高項目管理水平的同時,也挑高了管理效率,尤其對以后工程項目管理上積累了更全面、更科學的可參考經驗。

參考文獻:1.張振虎;孫虹;Microsoft Project 2003在工程建設進度管理中的應用[J];江蘇建筑;2011年04期

2.吳曉紅;基于項目管理軟件的施工進度優化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1年

3.Project 2010中文版項目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第10篇

Abstract: To carry out value engineering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b bring a large income, but there is lack of application of value engineering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its causes, and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value engineering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with the newly emerged BIM Technology. BIM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visualization capabilities, 4D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related software platform, can easily carry out value enginee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architectural value and save resources cost.

關鍵詞: 價值工程;BIM;可視化;4D;BIM軟件平臺

Key words: value engineering;BIM;visualization;4D;BIM software platform

中圖分類號:F4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30-0020-03

0 引言

價值工程是一種結合了技術與經濟而且又十分注重經濟效益的現代管理技術。在建設工程中應用價值工程可以減少建設成本提高建筑性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建筑自身的一些特點使價值工程在建設工程中的應用具有一定困難。如果能和BIM的一些功能相結合,將會促進價值工程在建設工程中的應用。

1 價值工程概念及理論

價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簡稱VE)是由美國通用公司(GE)的工程師勞倫斯·戴羅斯·邁爾斯(Lawrence D. Miles,1904-1985)于20世紀40年代創立的。價值工程又稱為價值分析(Value Analysis)、價值研究(Value Research)、價值保證(Value Assurance)、價值革新(Value Innovation)、價值改善(Value Improvement)等。

價值工程作為一種現代管理技術,自創立至今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在實際應用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價值工程將經濟與技術相結合,以提高研究對象價值為目的,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技術效益。它擺脫了孤立地從經濟或技術方面進行產品開發、技術革新、經濟管理等的做法,為經濟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

1.1 價值工程定義

價值工程是一種結合了技術與經濟而且又十分注重經濟效益的現代管理技術[1]。價值工程是以提高研究對象的價值為目的,以系統分析為核心,通過思維創新和集體智慧,達到以最低的全壽命周期成本費用實現研究對象的所有必需功能的目的。

價值工程的定義有多種不同的表述。

價值工程的創始人邁爾斯定義如下:價值分析是用整套的專門技術,廣泛知識和熟練技巧來實現的一種解決問題系統,又是一種以有效識別不必要成本(即既不提供質量,也不提供壽命用途、外觀或顧客要求的特性成本)為目的的有組織的創造性方法。

日本價值工程研究專家玉井正壽對價值工程的定義為:價值分析是以最低的壽命周期費用,可靠的實現必要的功能,著重于產品或作業的功能分析的有組織的活動。

美國價值工程師協會(SAVE)對價值工程的定義是:價值工程是一種系統化的應用技術,通過對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分析,建立功能的貨幣價值模型,以最低的總費用可靠的實現必要的功能。

我國的國家標準GB8223--87中對價值工程的定義為:價值工程是通過相關領域的協作,對所研究的對象的功能與費用進行系統分析,不斷創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對象價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術。

雖然對價值工程的定義各家略有不同,但可以看出有幾個共同的本質。

①價值工程要從全壽命周期上考慮。即不僅要考慮生產過程,還要考慮使用過程的維修和經常性運行成本。②價值工程的本質是提高研究對象的價值。即使用最好的全壽命周期成本實現所有必需的功能。③價值工程的核心為功能分析。分析研究對象的功能費用組成,分辨必需功能和非必須功能,以便進行價值提高。④價值工程是一個有組織的系統的研究活動。

1.2 價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價值工程中的價值(Value)不同于政治經濟學中的價值,在政治經濟學中,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這是商品的一般屬性。價值工程中的價值是研究對象的功能與費用的比值。即

價值=功能/費用

數學公式為

V=F/C

式中V——價值

F——功能

C——成本

價值工程的核心就是功能分析,通過對研究對象的功能和成本進行系統化的分析,確定它們的相互關系,有效的科學的識別對象的必要功能,合理的分化成本,為創新和改善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去掉不合理不必需的功能,調整成本費用,使研究對象的價值得到提升。

從上述公式來看,提高對象價值的途徑有以下五個:

①V=F/C,即保持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對象的功能,提高對象的價值。

②V=F/C,即在功能不變的前提下降低全壽命周期成本,提高對象價值。

③V=F/C,即在提高功能的同時降低成本,這是提高對象價值的最佳途徑。

④V=F/C,即成本略有增加的同時功能大幅度增加,提高對象價值。

⑤V=F/C,即功能略有下降的同時成本大幅度降低,對象價值增加。

2 價值工程在建筑行業的應用發展

價值工程自1947年由邁爾斯創立開始,以其良好的經濟效益成果,在企業內得到發展及應用。20世紀50年代美國通用電氣內部推廣價值分析技術,使公司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應用價值工程的17年里共節約成本2億多美元。通用電氣的這一成功,使得價值工程在世界各地各個行業迅猛發展。

價值工程的應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增加了收益。據國內外資料報道,美國投資1美元開展價

值工程活動,一般可收益12-20美元,能降低成本30%

左右[2]。

據報道,前聯邦德國在產品更新中,開展價值工程可降低成本20%-25%,在新產品設計、制造中,開展價值工程活動則可降低成本40%左右[3]。

我國自1978年引進價值工程以來,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普遍認為,我國推廣價值工程可降低成本10%-30%。許多企業運用價值工程后取得很好的收益[4]。

價值工程在我國的經濟和技術領域已經扎根且發展勢態良好,也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可是價值工程在我國各行業的發展是很不平衡的。有人曾對《價值工程》雜志上公開發表的價值工程成果項目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我國價值工程成果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約占80%以上,而建筑行業僅為4%左右[5]。(表1)

按照國際經驗保守估計,開展價值工程可以降低建設成本5%-10%,每年的運行成本也可降低5%-10%,而開展價值工程的投入成本則很小,僅為總造價的0.1%-0.3%[6]。

在建筑行業中,建設項目的總投資一般都比較大,社會資源占用較多,能源消耗量大,如果在項目中應用價值工程,將大大降低成本,節省大量社會資源,同時也可節約能源,促進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

由上可知,在建筑行業中開展價值工程可以說是一本萬利,利國利民的雙贏之舉,可建筑業的價值工程成果僅為4%左右,可見在建設項目中開展價值工程存在一定的困難。筆者認為這種困難主要源自建筑的自身特點。

①工程規模龐大。現代建設工程項目一般都是規模較大的,這樣的工程項目工程信息量也很大,眾多繁雜的信息里使在工程中開展價值工程的資料收集和分析都比較困難。

②全壽命周期長。建設項目工期較一般工程來說時間相當長,建設工程項目工期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幾十年。較長的建設工期增加了影響建筑的各種風險因素,對開展價值工程也是不利的。

③建設周期和運行周期責任分離。開展價值工程應從全壽命周期考慮,以減少全壽命周期成本為目的,但在建筑行業建設者只負責工程建設,即只考慮建設成本,后期運行維護費用很少考慮,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后期高費用運行的狀況。這也是開展價值工程的一大困難。

建設工程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在建筑業開展價值工程的難度。近幾年建筑業中出現了一種新的管理工具——BIM。本文試將BIM應用到建設項目價值工程中去,為促進價值工程在建筑業的發展提供思路。

3 BIM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簡稱,這個概念是由美國喬治亞技術學院(Georgia Tech College)建筑與計算機專業的查克·伊斯曼(Chuck Eastman)博士于30多年前提出的:“建筑信息模型綜合了所有的幾何模型信息、功能結構要求和構件性能,將一個建筑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所有信息整合到一個單獨的建筑模型中,而且還包括施工進度、建造過程、維護管理等的過程

信息”。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由歐特克公司在2002年提出的一種新的流程和技術。從理念上說,BIM是試圖將建筑項目的所有信息納入到一個三維的數字化模型中。這個模型不是靜態的,而是隨著建筑生命周期的不斷發展而逐步演進,從前期方案到詳細設計、施工圖設計、建造和運營維護等各個階段的信息都可以不斷集成到模型中,因此可以說BIM模型就是真實建筑物在電腦中的數字化記錄[7]。

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BIM是建設工程的信息儲存器,BIM數據儲存中不僅包括建筑本身各種工程信息還包括管理行為信息,這些信息以數字技術為依托,在BIM中進行完美的組合,因此在建設工程整個生命周期中,BIM可以實現信息集成化管理,在一定范圍內,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擬實際的建筑工程建設行為,例如:建筑物的日照、外部維護結構的傳熱狀態等。

同時BIM可以4D模擬實際施工,即將設計階段所完成的3D模型附加以時間維度,構成4D模擬動畫。4D模擬技術可以在早期設計階段就發現后期真正施工階段所會出現的各種問題,來提前處理,為后期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后期施工時能作為施工的實際指導,也能作為可行性指導,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員,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進而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合理運用。

4 BIM在建設價值工程中的應用設想

開展價值工程一般有一下幾個過程:

①準備階段;

②信息收集;

③功能分析、評價;

④方案創造;

⑤方案選評;

⑥方案深化;

⑦方案提交與匯報。

在這些過程中,信息的收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設計人員往往要花很長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因為信息的質量、數量及對信息的理解掌握直接關系到價值工程的成效。

建筑信息本身多而且繁雜,這個信息收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果在建設工程中運用BIM系統,從項目立項開始所有的信息包括建筑信息和管理行為信息都會記錄在BIM中。BIM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價值工程信息收集難,收集不全面等問題。

BIM提供了可視化的功能,讓人們將以往的線條式的構件形成一種三維的立體實物圖形展示在人們的面前;現在建筑業也有設計方面出效果圖的事情,但是這種效果圖是分包給專業的效果圖制作團隊進行識讀設計制作出的線條式信息制作出來的,并不是通過構件的信息自動生成的,缺少了同構件之間的互動性和反饋性,然而BIM提到的可視化是一種能夠同構件之間形成互動性和反饋性的可視,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因為整個過程都是可視化的,所以,可視化的結果不僅可以用于效果圖的展示及報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項目設計、建造、運營過程中的溝通、討論、決策都在可視化的狀態下進行。

BIM的可視化功能可以使功能分析和評價更加形象更加切合實際,例如在實際工程中進行分析評價,增加功能分析評價準確性真實性。

在新方案創造過程中,BIM系統不僅有可視化功能可以使人們真實的體驗建筑實體,它的信息集成化管理還可以模擬建設工程的建設行為,如日照環境等。

由于建設工程工期長,會出現各種因素影響建設,BIM的4D模擬功能增加了時間維度,可以觀看施工進度,實時進行監督評價和修改。在方案評選中發揮重要

作用。

BIM的主要操作平臺是各種軟件系統。基于BIM數據很多建筑環境的分析方法都在被開發,如IES和Energy Plus。

IES(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Solutions)是一套集成的建筑性能分析軟件,可以使用同一模型對建筑中的熱環境、光環境、設備、日照、流體造價以及人員疏散等方面進行精確的模擬和分析。

Energy Plus(whole building energy analysis tool)是一個建筑全能耗分析軟件,具備很多優點,包括采用了先進的集成同步的負荷/設備/系統模擬方法和熱平衡法、模塊化開發式結構、與其他軟件連接等。

這些軟件如果應用到價值工程中將使建設價值工程更加容易開展。

5 結束語

在建設工程中開展價值工程可以大大的提高經濟利益,節省社會資源,節約能源,應極力推廣價值工程在建設工程中的應用。

BIM的出現使價值工程在建設中的應用更為方便簡潔,其可視化,4D模擬,及各種軟件操作平臺將大大促進價值工程在建設項目中的應用。

BIM在我國的發展應用還處于初期狀態,技術運用不夠成熟,很多功能還有待開發,應該盡快培養BIM專業人員,增加BIM專業培訓,促進BIM在建筑價值工程中普遍應用,對價值工程將是一個很大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繼德.建設項目的價值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7-8.

[2]歐特克軟件公司.BIM在建筑設計企業的實施[C].全國工程設計技術創新大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勘察設計協會,2011:

291-298.

[3]趙彬,王友群,牛博生.基于BIM的4D虛擬建造技術在工程項目進度管理中的應用[J].建筑經濟,2011,09:28-34.

[4]韓寧,牟茗,壽大云.BIM技術及應用[C].第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論文集,2010:77-79.

[5]李騰.BIM在綠色建筑評估體系的室內環境應用的可能性研究.“BIM技術在設計、施工及房地產企業協同工作中的應用”國際技術交流會,2010:53-58.

[6]衛建軍,蘇三慶,王盼盼.基于價值工程原理的限額設計方法在成本控制優化中的應用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0,30(5):619-623.

[7]孟昭陽.淺析價值工程應用于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J].科學研究,2011(6):60-61.

[8]王真.業主方管理中的價值工程原理應用[J].施工技術,2005,34(12):9-11.

第11篇

關鍵詞:BIM;AR;機電安裝工程;工程管理;施工管理

BIM技術是一種構建在建筑三維模型化的技術,同時附帶有整個全專業建筑工程當中的信息,能夠實時做到數字化分析的技術。目前BIM自2005年引入我國后,在應用層面上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對提升我國工程建設質量,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在當今建筑工程領域,除了土建部分,其房屋智能化、城市智慧化、人工智能的程度不斷提高,因此與之相關的機電工程項目的占比正在不斷提升,作為智能樓宇系統、智慧城市的關鍵神經系統和傳輸中樞的機電系統、設備、管道的安裝精度和復雜程度也在不斷提升。將BIM技術應用到機電安裝項目中,實現對機復雜電設備快捷安裝、管道綜合精確布置的施工管理-可視化技術交底,增強現實安裝工程能力,避免實際工程的失誤。

1基于BIM平臺的AR技術

AR技術又稱之為現實增強技術,是一種將現實同計算機模擬進行交互的技術,強調現實與虛擬場景的實時互動,主要用于校準兩個場景的目標位置,在施工現場主要用于三維立體模型的展示,讓使用者直觀的看到真實物體的情況,也可以進行全角度的管材。例如在機電設備的安裝時,無法觀察較深層的裝配情況,則可以使用AR比較設備安裝位置及偏差尺度是否符合BIM模型的工程要求。

2基于BIM技術平臺的輔助技術

傳統機電安裝施工技術存在一些問題較難以解決,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重難點區域管線安裝復雜,深化設計人員無法準確把握現場實際情況,容易造成圖紙同施工現場無法匹配,造成返工或變更,使項目進度被耽誤。其次目前管線與機電設備安裝的定位,基本又施工隊完成某,在建筑結構復雜的情況下,存在效率低下,空間局限性大,導致施工精度不足的問題,最終體現為機電安裝工程最終驗收時的設備安裝精度、管線水平度、垂直度不足的情況。因此基于BIM技術平臺的輔助技術采用的是測量機器人,通過同BIM技術平臺當中的網絡將BIM模型導入測量機器人當中,進行現場校核BIM模型的情況,完成BIM模型的調整、碰撞點的優化。同時以平臺為基礎對個管道、橋架的支架點進行分布測量,準確定位支架點。最后利用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選取放樣點以三維坐標的形式進行分析并儲存,同時對標三維模型,完成數據處理工作。

3AR技術在BIM平臺當中的融合使用

1)通過測量機器人的坐標采集功能對BIM平臺運用的機電安裝工程項目進行測量,完成現場實際施工現場與三維模型的信息交互(預判碰撞點位置、優化后模型、再次測量、確認無誤)。2)根據測量所獲得的信息及三維建模,進行AR二次建模深化,對原有BIM進行拆分,并進一步處理成按照不同專業分類的AR虛擬場景模型,分類儲存入機電安裝企業已經架構好的BIM服務器的數據庫中,模型的二次深化可以繼續使用BIM平臺中的Revit軟件,也可以使用3Dmax軟件,但都必須保持數據格式的一致性即后期協調工作-數據共享與交換的標準格式做準備。3)將符合機電設備、管道深化模型的模型通過ARToolkit導入在VS2013及以上版本的開放環境中進行開發基于AR設備的機電安裝、管道安裝與定位系統,成功后檢查程序正確性,修復BUG,進行實時通訊測試,并發數容量測試,無問題后即可在相關設備上查看虛擬融合的場景,實現增強現實效果。4)采用BIM放樣機器人,進行現場定位放樣,連接施工作業。例如管道作業時,按照預制管件的拼接流程,對管件進行拼裝,同時利用已有該場景的AR模型設備進行查看安裝工藝及步驟,另外通過AR具有的增強現實的能力,對放樣及機器人已定位的標高在設備上進行虛擬安裝查看(設備可以為手機及平板,帶有單攝像頭),為安裝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5)利用測量機器人對施工安裝后的管線或機電設備數據,對安裝管線位置、設備進行復核檢測,同時利用AR設備雙攝像頭具有點與點的圖像識別功能,進行現場設備、管道的逆向建模采集,同BIM平臺的模型進行三維比較,通過這樣實時的現場驗收數據與平臺中的數據進行比對實現施工驗收過程的真實可靠。

4效益分析

運用AR技術將過去技術交底的二維圖紙,直接在現場進行實時查看和預覽,使過去對于工人需要較長時間的解釋的工作,時間大大縮短,同時AR和BIM相結合本身具有先天的優勢能夠提供良好的可視化效果,同時使用測量機器人,能夠作為AR技術現場施工的實時測量工具,自動化、信息化程度大大的提高,對傳統的機電安裝工程效率提高有國內實施的平安大廈工程數據表明有20%以上的提高幅度。

第12篇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投資管理;全過程;BIM系統

0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建筑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產生的數據信息為輸入,通過仿真模擬技術構建多維數字化模型,盡可能還原建筑工程的真實信息[1]。相比傳統的CAD技術,該技術通過多維模型實現項目設計、建造、運營全過程管理,可為規劃、設計、施工、造價等各環節提供一體化協同工作平臺,使節約能源、管控成本、提升效率等目標在工程項目整個生命周期內各個階段得以實現[2]。可見,BIM技術的這些特性使其在大型工程建設項目中的應用具有很大優勢,是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發展的方向之一。國家一般作為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投資主體,投資巨大,投資額常高達數十億元甚至數百億元,且項目建設期長,可見投資控制是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成敗的關鍵。投資控制貫穿于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前期決策、設計、招標投標、施工、試運行及結算決算全過程,構成了一個動態的、復雜的、不確定的科學管理系統。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龐大復雜、項目參建方多,規劃設計、施工以及后期運營接錯,從而給投資控制帶來很大挑戰。針對影響項目投資的各個關鍵環節,在投資控制全過程中應采取積極、主動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工程造價[3-4]。利用BIM系統可對工程各個階段和環節的信息進行一體化管理,有效實現全面投資管理,掌握資金實時情況,加強項目變更管理,減小投資的實際值與計劃值的偏離,使其在合理范圍內。

1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投資管理要點

基于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自身規律,遵從階段性投資管理和總體投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本文將項目的策劃、可行性研究及勘察設計劃分為前期階段,將項目實施、試車、竣工驗收階段歸為項目的建設期。投資控制貫穿于項目建設前期和建設期,每一個階段和環節都離不開項目費用的控制,因此應加強變更管理,對資金的投入做詳細記錄和分析,比對計劃投入和實際投入,及時糾正偏差,最終實現投資的全過程管理和控制[5-7]。

1.1項目前期的投資控制

流域規劃的投資控制分析比較,應采用多方案比選,選擇合理的開發方案。在分析、論證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的階段,應重視財務評價、國民經濟評價、社會經濟效益評價,重要指標要進行靜態和動態分析評價。勘察設計階段是項目前期階段中關鍵性投資控制節點。以公開(邀請)招標等方式確定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勘察、設計任務的委托單位,有利于促使委托單位在工程設計中采用先進技術、降低工程造價、縮短建設周期和提高投資效益。勘察、設計任務的委托單位應充分吸收項目建議書(預可研)、可研、初設等階段的成果,確保設計進度和質量滿足工程建設需要,使概算投資得到有效控制。

1.2項目建設期的投資控制

對于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建設任務分解要充分考慮工程特點,便于施工、減少干擾、利于管理等。分標方案確定后,識別招標條件,主要要核實征地移民、物資供應、圖樣提供、建設資金等問題是否已經落實,合理安排工程建設進度計劃,避免為趕進度增加工程成本,并減少工程索賠。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是一項系統工程,工程投資控制貫穿于各個環節、各個階段,建設期投資處于關鍵環節,是對前期工作的檢驗,也為后期運營提供了良好的財務環境。合同管理、投資管理需全員參與,要做到加強施工圖、施工組織方案審核,嚴格合同立項和合同審核,重視現場簽證管理等。

2水利水電工程項目BIM投資管理模塊設計

基于以上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投資控制要點,結合階段性和總體性投資控制相結合的思路,構建資金計劃管理模塊、工程索賠管理模塊、工程變更管理模塊、完成支付管理模塊、監察審計管理模塊等5大BIM一體化協同平臺管理模塊,實現全面、閉環的投資管理。基于BIM系統各模塊之間的相互關聯,可實現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動態的投資控制功能,對比資金實際使用與資金計劃,自動分析偏差,為各參建方投資控制和決策提供快速、有效的依據。根據BIM一體化協同平臺各功能模塊的實施目標即可構建出在整個投資控制過程中數據的輸入輸出和基本功能需求。

3BIM的投資管理方案實現

基于PDCA循環管理原理,將BIM技術應用于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中,應采取以下步驟:第一步,建立BIM一體化協同平臺,使項目相關人員可實時、動態地了解、掌握投資控制等信息。第二步,利用設計、采購、施工等進度安排,通過BIM平臺編制投資計劃,實現投資與進度合理匹配。第三步,實施情況跟蹤、檢查,做好記錄。第四步,實際投資與計劃投資偏差比對,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在實施過程中糾正。

3.1一體化協同工作平臺構建

以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為基本管理對象,依靠計算機網絡通信,構建一體化協同平臺,實現工程建設各任務的有效管控。為確保項目信息在工程各個階段、各參與主體、各部門之間有效、準確、及時地傳遞和利用,構建一整套水利水電工程項目集成控制系統,進行跨地域、多參與方的一體化協同管理,共享信息資源,保證工程項目順利進行。分解資金計劃、工程索賠、工程變更、完成支付、監察審計等5個管理模塊,明確各工程參與方以及部門的職責,分析各模塊之間的數據流動需求,系統采用B/S架構,實現界面管理集成化。應用層包括各功能模塊,且實現各模塊之間信息通信,高效地進行信息處理與加工。終端用戶可通過Web瀏覽器實現信息的傳輸、查看和錄入等,數據同步發送到服務器端進行集成和處理。

3.2多維模型下投資計劃

(1)利用軟件實現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不同階段的BIM模型。隨著工程各階段的推進,信息不斷完善、細化、具體化,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可視化、信息化模型也逐步完善,達到了與建造實物工程幾乎一致。

(2)利用編制項目進度計劃的相關軟件或BIM平臺集成的模塊,根據工作分解結構將項目目標進行分解和細化,對各個工作包合理地預估工期,構建時間列表,使其有效地按工作大綱進行組織,優化配置各項任務所需的資源,并優化各項任務之間的邏輯和時序,以甘特圖形式直觀展示。

(3)將信息化、可視化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模

型與之前確定的進度表和投資控制表關聯起來,形成空間和時間上的多維化模型,直觀展示施工進程、投資控制情況。

3.3投資控制實施情況跟蹤與監督檢查

認真做好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各階段信息資料的記錄、收集、整理,實時、動態地跟蹤、檢查項目實施情況。投資管理人員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收集項目進展、工程變更、工程延期等信息資料。投資跟蹤與檢查等相關內容應及時在BIM模型上,保證其他工程人員可以查閱、補充。

3.4投資偏差與糾正

投資偏差與糾正的實施主要由業主單位的計劃部門牽頭,聯合業主單位其他部門和參建單位,共同參與。投資偏差產生的原因分析以及投資糾正等措施,需要在BIM模型上,并設置預警功能。

4結語

本文簡要分析了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在項目前期與建設期間投資控制的特點和要點。在此基礎上,根據BIM一體化協同平臺各功能模塊實施目標構建出在整個投資控制過程中數據的輸入輸出和基本功能需求,遵循PDCA循環管理原則,構建BIM一體化協同平臺5大投資管理模塊,實現全過程投資信息的錄入,動態比對實際投資與投資計劃,分析糾正投資管理偏差,實時分級分享資金流信息等,可為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投資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解決系統。

參考文獻

[1]LieyunDing,YingZhou,BurcuAkinci.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applicationframework:theprocessofexpandingfrom3DtocomputablenD[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2014,46:82-93.

[2]苗倩.BIM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可視化仿真中的應用[J].水電能源科學,2012(10):139-142.

[3]孫津媛,趙應鳳,李鑫淼.目前水利工程投資控制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方法[J].科技與創新,2015(8):57-58.

[4]秦俊虹,齊向南,謝琴.水利工程設計階段投資控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水運,2015(3):118-119,109.

[5]李洪德.對水利工程的全過程投資控制研究[J].科技展望,2014,14(11):136.

[6]張彩玉.電力工程設計概算編制質量與全過程投資控制的關系[J].工程經濟,2015(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