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08:57: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急診患者心理護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急診;心理輔導;護理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9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急診室就診的120例患者,疾病種類包括外傷、腹痛、骨折等,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齡18~63歲。
1.2急診患者的主要心理反應:
①急切與緊張:急診患者因突發性、劇烈性和不可預測性,往往帶著緩解病癥、解除痛苦的急切心理來就診。常表現為精神緊張、手足無措,感到無助。②焦慮與恐俱:因發病突然、病情兇猛、發展迅速和瞬間襲來的天災人禍,往往使患者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過分的恐懼使其失去心理平衡,表現為精神緊張、焦慮、恐懼不安。對急診室的陌生搶救設備和各種操作技術的陌生,醫務人員緊張的工作態度等都無意識中給患者帶來恐懼不安。③情緒易激動:多見于家庭矛盾、打架斗毆、酒精中毒、服毒自殺等患者。表現為情緒反常、亂吼亂叫、不配合治療、不讓做檢查、拔掉輸液針頭、拔掉氧氣鼻導管等。病情復雜,需要作相應檢查和會診,患者就會認為醫生技術不高,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或因劃價、交費、取藥過程中的不順利,或是醫療費與自身的經濟實力之間的矛盾等,繼而產生不滿甚至轉院念頭。
1.3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1.3.1提供良好的心理環境:
溫馨有序的醫療環境能給患者帶來安全感,使患者在接受治療和護理過程中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積極參與治療、護理。因此,要注意保持環境的清潔、安靜,布局科學、合理,急救器材與藥品應處于應急狀態,救治時冷靜、緊張、不慌亂。
1.3.2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
有效的交流溝通和個人嫻熟的溝通技巧是心理健康護理的基礎[3],急診室護士應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本著時間就是生命的觀念,積極迎接患者,簡明詢問病史,通知醫師,準備搶救用品,采取必要的應急處置如建立靜脈通路、給氧、止血、測生命體征等,讓患者感受到關心、溫暖及重視。
1.3.3消除不良情緒反應:
對病情的發展、治療過程及所需要做的臨床檢查等做出恰當的解釋和說明,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藹、耐心的態度對待患者,表現出權威和自尊,使患者信賴醫護人員,產生安全感;處置操作要嫻熟、穩重、準確等,消除患者的恐俱心理。
1.3.4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對于絕望輕生的病人,從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方面和其溝通交流,幫助樹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其的行為表示理解、同情,用真誠的心去喚起其對人生的熱愛,使搶救順利進行,使其配合治療。
2結果
護理干預前患者普遍存在緊張、焦慮、恐懼、煩躁不安等不良心理反應,心理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心理不良反應明顯降低,而且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上升。
3討論
急診患者相對于一般患者來說,對生命的渴望,對醫護人員的求助、依賴更為迫切,心理需要貫穿于就醫的各個環節,而且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更為復雜多樣[4]。所以,急診室護理人員要王確認識不良心理對身心健康的嚴重危害和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負面作用,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做好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滿足其心理需要,使患者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對提高急診患者搶救的成功率是至關重要的。
心理護理是護士在護理過程中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影響、改變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和行為,促使患者康復,發揮醫療護理的最佳作用[5]。
參考文獻:
[1] Saliou V, Fichelle A, McLoughlin M, etal.Psychiatric disordersamong patients admitted to a French medical emergency service.Gen Hosp Psychiatr,2005,27(4):263-8
[關鍵詞]急診;心肌梗死;心理護理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也日益增多,已成為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壞死,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地缺血、缺氧【1】。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表現為持久的胸骨劇烈疼痛,可放射至左側肩胛部可伴有發熱、惡心、嘔吐等癥狀。因此有的病人可誤認為是消化道疾病或膽道疾病而延誤就診時間。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均有焦慮、恐懼、緊張、絕望的心理,并且發病3天內的焦慮水平明顯高于7天內,同時急性心肌梗死出現嚴重并發癥一般均在發病幾天內,故急診心理護理極為重要。2008年至2010年,本院急診留觀心肌梗死患者68例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護理決策,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68例,男48例,女20例;年齡50~86歲,平均65.6歲;54例的患者出現焦急心理;10例的患者出現恐懼心理;4例的患者出現絕望心理
2護理
2.1焦慮心理的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復雜的負性情緒體驗,而焦慮是出現最早而且最嚴重的心理反應之一。大量研究證實,心肌梗塞后焦慮情緒可使交感神經系統功能亢進,還可使心率增快和血壓升高,這些表現都可使梗塞面積擴大,并發癥增多,造成預后差。因此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護士運用有效的溝通技巧,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能力,進行健康教育,并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疾病狀況,進行簡而易懂的健康教育,并向家屬交代病情,爭取得到理解與合作。耐心傾聽患者主訴,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給患者以安慰、鼓勵及疏導。在患者面前應表現鎮靜、自然和有信心,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機。恰當運用共情、積極的心理暗示療法,指導患者用語言及視覺想象誘導心理放松,或用深呼吸配合全身整體放松訓練,向患者講解平靜的心境、樂觀自信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積極應對能力。54例經上述護理措施后44例的患者焦慮癥狀緩解,有10例患者因經濟問題而焦慮癥狀不能緩解。
2.2恐懼心理的護理心肌梗死患者發病突然,常有心前區劇烈壓榨性疼痛,有窒息感,產生恐懼的心理。此時除適當應用鎮靜劑,以降低心肌耗氧量,縮小梗塞范圍,還要求急診護士要有穩定的情緒,較高的心理素質,對患者突如其來的反應,不應手足無措,主動安定患者的情緒,用親切的語言耐心安慰病人,解除患者恐懼心理,各種急救措施準確及時,動作輕柔,穩準快,以便病人放心,積極配合治療,讓患者放下包袱,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以利治療。對家屬要講明疾病的危險性,并告知在病人面前盡量不要表現出來,要鼓勵安慰病人。另外幫助患者盡早進入病人角色,保持心理平衡。10例患者通過以上的護理措施后8例情緒穩定能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有2例因梗死面積大而出現頻繁心律失??謶治匆娋徑狻?/p>
2.3絕望心理的護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表現為異常敏感,感情脆弱,出現絕望心理,對此急診護理人員應從心理上與其接近,以理解、同情、安慰、鼓勵的目光對待患者,同時也可以握住病人的手,并輕輕的撫摩患者的肢體。并勸導家屬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現出情緒波動而干擾病人情緒的安寧,假如有的家屬情緒比較激動,經勸說無效可以請出搶救室外,可以留比較理性的家屬在病人身邊,或者留病人比較信任的家屬在旁邊,以減少病人的心理負擔,耐心疏導病人,告訴他入院診斷及治療都是及時的,要保持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是完全可恢復的。要掌握談話技巧,解釋治療中的有利因素,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堅強的意志,有助于疾病向好的方面轉歸。并且鼓勵患者的親屬、領導、同事給患者以積極的情感支持。為患者提供熱情、周到、耐心的服務,多給患者以積極的暗示,消除患者的悲觀心理,鼓勵他們有堅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逐漸消除絕望心理,促進病情恢復。4例患者經過上述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后約3例的患者絕望癥狀明顯好轉,有1例患者因家屬不積極治療而放棄治療。
3體會
心理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發展及轉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幫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調整心理狀態,盡一切可能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緊張、絕望的心理,使患者保持愉快平靜的心情,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疾病與健康狀況,從而使患者能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促進疾病康復??傊?,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在臨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使臨床治療收到更為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婦產科;急診患者;心理問題;不良情緒;護理
中圖分類號:R816.9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5-105-01
引言:婦產科急診就診的病患所出現的病癥主要是與生殖器官有關,例如,妊娠、分娩等一些有關急癥。這些疾病的主要特點是病情緊急、病癥變化快、發展較為迅速,在受到外界與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心里上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患者極易產生各種各樣的不良情緒[1]。因此,急需對婦產科病患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研究分析,究其原因總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此來提高護理的質量與效果,及時對患者進行救治,減輕患者的痛苦,還可有效的減少醫療矛盾和糾紛。我院婦產科急診于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360例婦科急診患者,通過對其不良心理產生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總結出有效的護理對策,效果較為滿意,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到我院婦產科急診就診的360例病患,其中未婚54例,已婚患者為306例;按年齡區分,16~25歲患者共計113例,26~35歲患者為159例,36~45歲患者88例;城鎮戶口患者256例,患者中有104例是農村戶口;小學文化以及小學以下文化程度患者56例,87例初中,103例高中,大學以及大學以上患者114例。除去134例是患有婦科疾病患者外,21例患有宮外孕,36例流產患者,34例急性盆腔炎患者,14例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11例黃體破裂,18例婦科腫瘤;產科疾病患者有226例,其中116例正常臨產,31例妊娠高血壓綜合癥,28例胎兒宮內窘迫,14例前置胎盤,37例妊娠高血壓綜合癥?;颊呔驮\原因均為感到劇烈腹痛、陰道出血等,在就診后30min~6h之間便得到確診。
1.2方法
將360例婦產科急診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為180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更加了強心理護理:①.婦產科急診患者前來就診時其情緒為嚴重的焦慮不安及恐懼,因此,護理人員為讓患者能夠順利的進行搶救,首先應通過鎮定、沉著的進行搶救工作開始,忙而不亂,這樣才能給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并為之后的搶救工作打下良好基礎。②.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交流,注意傾聽與換位思考,只有努力做到與患者感同身受,盡量去理解患者,只有這樣才能站在患者的立場上處理問題,同時,非語言溝通也是極為重要的。如前來婦產科就診的病患,在進行醫護處理使,應時刻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熟練地運用所學專業的護理技術對患者進行幫助,使醫護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③.根據患者病因不同,給予不同的心理疏導,流產患者多有悲觀情緒,應多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給予患者理解與呵護,并鼓勵患者家屬多與患者進行交流,給予患者迎接下一個小生命的希望;對于患有婦科囊腫患者,多出會產生嚴重的緊張、焦慮、抑郁情緒,應多給予關心,并用自身所學的專業醫療知識為患者講解病情,讓患者充分認識自身病癥,與搶救的醫生積極配合,熟練云中護理技術為患者減輕病痛的同時,穩定患者的不良情緒。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滿意度與焦慮評分對比
(1)經不同護理方案護理后,對照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表示非常滿意者為48例、一般滿意者為95例,總滿意人數為141例,占78.33%;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者為156例、一般滿意者為22例,占98.89%??梢娪^察組患者滿意度更高,組間差異顯著(P
2.2 兩組患者恢復與預后
(1)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經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后保持良好心態,與工作人員相配合,積極進行術后恢復,經統計各類患者經手術或藥物治療后恢復速度較對照組患者更快,住院時長明顯縮短,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急診患者在到婦產科急診室就診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如,緊張、焦慮、恐懼、煩躁等消極情緒,這與患者處于應激狀態、身受病痛折磨有關,加強了不良情緒對體內交感神經受的影響,患者本身在病理和生理上會產生一系列的改變,導致一些不良后果出現,對醫護人員的搶救效果有嚴重的影響[2]。所以,重視婦產科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才能使患者與醫護人員積極配合,達到提高救治效果的目的。護理人員運用較為科學的理論對急診病患進行心理護理,建立患者與醫護人員的良好護患關系,只有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和行為有所改變,通過進行心理護理來加快患者的康復時間,這是作為護理人員服務于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3]。在對婦產科急診患者進行護理操作過程中,應該向患者解釋操作目的,而一些患者出現過于緊張、焦慮不安的情緒,護理人員要積極與病患交流、溝通,可適當利用肢體語言,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護理操作時,應該動作敏捷、細致、專業,這樣才能給患者足夠的安全感[4]。在婦產科急診室工作的護理人員,要具備時刻應對突發事的能力,所以,必須不斷對自身能力進行提高,只有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及心理素質,才能在突況出現時保持冷靜的頭腦和心態[5]。需要注意的是,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過程中,注意文明用語的應用,要充分滿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使患者對診療保持積極的態度,有效提升病患的應激能力,只有當患者處于最佳狀態時,才能使缺血、缺氧、疼痛等耐受能力有所增強,爭取更多的時間,讓醫生進行搶救,盡早緩解患者的痛苦[6]。
綜上所述,只有加強醫護人員對婦產科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患者的焦慮情緒的到有效的消減,護患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颊吲c醫生積極配合,才能為搶救工作贏得寶貴時間,搶救的成功率可以明顯提升,進而提高使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黃蔚;;對產婦的心理護理之我見[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2年卷08期 ;165-165頁
[關鍵詞]急診;患者;家屬;心理護理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命質量要求的提高,作為護理人員需要不斷加強心理護理知識的學習,了解各種急診患者的心理需求,認真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早日康復。心理護理是通過護理工作者的行為或人際關系的影響來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1 根據不同患者進行心理護理
11 外傷患者 在急診患者中,大多數是因各種不同原因所致的外傷患者,且多有傷口和出血,使患者感到不安、焦慮甚至驚恐。護士應敏捷、冷靜、沉著、情緒穩定,做到有條不紊地處理各種復雜的情況。一面用溫和的語言安慰患者,一面迅速止血、固定、包扎。即使遇到最復雜最嚴重的傷情,護理人員也不要驚慌失措,以免加劇患者的恐懼心理。在搶救工作中神態自若,忙而不亂,操作準確無誤,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產生安全感。對有糾紛因素在內的患者,除了搶救治療外,我們還要主動承擔調解義務,要求雙方都不要夸大或隱瞞病情,應實事求是,同時說明夸大或隱瞞病情的危害,使患者及時如實的反映病情,以便及早作出診斷和治療。
12 腹痛的患者 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痛,占急診就診人數15%。這類患者情緒不穩定,往往因未及時給藥而激怒與醫護人員發生沖突,其態度生硬粗暴,針對這種心理,應多關懷,安慰患者。同時嚴密觀察腹痛的性質 和程度。
急腹癥的患者腹痛劇烈,難以忍受,迫切要求止痛,認為到了醫院不用止痛藥就是不體貼患者,沒有醫德。這時一方面給患者準確迅速檢查,盡快明確診斷,另一方面耐心說明不能隨便用止痛藥,以免掩蓋病情,不利于診斷和治療,鼓勵患者堅持片刻,信賴醫務人員,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3 服毒自殺的患者 這類患者有一定的社會和家庭因素,如吵架、失戀,多處于狹隘心理狀態,心理變化極為復雜,來急診室就診時,因礙于面子,故意與醫護人員不合作。若此時不做好心理護理,很難取得患者的配合,甚至失去了搶救的機會,造成死亡。所以對此類患者不應流露厭煩鄙視的情緒,應用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進行心理安慰,從多方面關心、愛護,有針對性的消除患者種種思想顧慮,用真誠的態度安慰患者,樹立患者的生存欲望,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時對家屬做好說服工作,在家屬的配合下,取得患者的合作,使搶救工作順利進行。
2 對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
21 對驚慌失措的家屬 首先用溫和的語言勸說家屬,穩定其情緒,然后對家屬進行勸慰,加強溝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和護患間的信任感,使其安下心來,相信醫護人員會盡一切能力救治患者,取得家屬的信任。
22 對擔憂焦慮的家屬 護理人員應理解家屬的心情,對家屬要有同情心、耐心,幫助他們穩定情緒。對未帶錢或經濟條件差的患者,應先進行搶救,待病情穩定后,再督促家屬補交各種醫療費用。
23 對比較鎮靜有主見的家屬 可如實告訴其患者的情況,及準備采用地診斷和治療方案,隨時做好溝通。
24 對于少數搶救無效死亡的家屬 護士在通知家屬時,應告知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使家屬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后再告知死亡的消息。當患者死亡后應對家屬表示同情,并幫助家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減輕其痛苦。
3 結論
總之,心理護理對于急診患者尤為重要,只有做好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才能使患者心理達到接受治療最佳狀態,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所以我們護理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更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以便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急診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影響。方法:選擇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診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0人,對照組僅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而干預組則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的干預措施,分析心理護理干預對急診患者情緒的影響。結果:干預組患者經過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得以有效改善,對護士的工作滿意度增加,患者搶救時間縮短,以上指標與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心理護理;急診患者;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37-01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及現代護理學的不斷發展,有效的護理干預被廣泛應用于急診科[1],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為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急診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筆者選取我科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急診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病人為我科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診患者,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45.5±7.6)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53人。所有患者均無精神疾病和意識障礙,無理解力、記憶力、定向力等認知障礙;無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疾病;無腦部器質性疾病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文化程度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干預組患者在一般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時間,比較兩組患者的內心焦慮抑郁改善情況。對患者采用焦慮抑郁調查問卷調查。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問卷滿分為10分。0分為非常不滿意,10分為非常滿意。問卷經過信度調查,信度值為0.87。
1.3 心理干預措施
1.3.1 幫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態、樹立治病信念。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可使患者產生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從而增強治療的依從性。通過耐心傾聽患者敘述各種不適癥狀,對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消除其顧慮,使患者不良情緒得以釋放。在護理過程中,護士的態度要和藹,舉止文雅,對病人要有耐心、細心,更要有愛心,在治病和精神上給予支持,護士要經常接近病人,明確回答提出的問題,切不可說出消極的語言加重病人的負擔,并用自己嫻熟的技術取得病人的依賴,爭取病人的配合。
1.3.2 重視家屬和親友對患者心理的影響。家屬親友、單位同事、領導及其他患者的言行舉止,即使是情感的微妙變化,都會影響病人的情緒,對患者心理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讓家屬共同參與心理護理訪談,使其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了解心理支持的重要性。讓家屬主動地關心、體貼患者并給予經濟支持,幫助協調各種關系,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滿足患者希望得到更多人同情和關心的愿望。
1.3.3 患者家屬的心理護理。心理問題不僅局限于腫瘤患者,其家屬同樣也存在,一方面其家屬要不斷籌措治療的資金,另一方面還要強作歡顏來安慰患者鼓勵其繼續堅持治療,因此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其家屬也可能產生極端情緒。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家屬的情緒特點及趨勢,鼓勵其家屬振作起來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
1.3.4 放松行為訓練:對于過度焦慮、抑郁的患者,在干預過程中指導其進行肌肉放松訓練,以緩解其緊張情緒。
1.3 數據處理:
搜集的數據通過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干預組患者經過我科的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得以有效改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能夠更加樂觀向上地面對疾病,并對醫生的各項治療均能夠很好地配合?;颊咴敢馀c護士主動交流內心的顧慮,可積極地尋找各種緩解自身壓力的方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滿意度及搶救時間比較(x±s)
3 討論
急診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嚴重程度,患者可能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其中可包括焦慮、抑郁、孤獨、緊張、悲觀等多種感覺,以焦慮和抑郁為最常見情況[2]
我科通過對80例患者的調查發現,有73例患者出現了不同嚴重程度的焦慮及抑郁心理,所占比例較高。
總之,心理護理治療有利于緩解急診患者的負性情緒,降低焦慮和抑郁程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心理護理;骨外傷;急診;常規護理
在臨床上,骨外傷是常見的一種急性病,具有病情發展及惡化較快等特點,如不及時進行處理就極有可能威脅病患的生命安全[1]。針對骨外傷急診病患,處理過程中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促使病患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是提高治療質量的重要保證。筆者以80例骨外傷急診患者為重點分析對象,分組護理后深入觀察其效果,重點探討了心理護理在骨外傷急診患者中的應用價值以及可行性,現作報道:
1.觀察資料以及方法
1.1觀察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4年01月-2015年03月期間收治80例的骨外傷急診病患為重點分析對象。其中,男性病患共53例,女性病患共27例;一般急診病患66例,重癥急診病患14例。以護理方法的差異為根本性依據將80例病患分為常規組以及研究組。常規組:病患年齡在33―85歲之間,平均(60.5±3.3)歲;按致傷原因分:跌傷10例、車禍30例,該組病患接受常規骨外傷護理。研究組:病患年齡在33―85歲之間,平均(57.4±3.5)歲;按致傷原因分:跌傷11例、車禍29例,該組病患在常規骨外傷護理基礎上再開展心理護理。兩組在一般資料上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常規組病患選擇常規骨外傷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即給予病患患肢清潔、消毒以及藥敷等,此外研究組以常規骨外傷護理為基礎,再使用心理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具體方法為:
(1)在病患入院之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全面的了解病患的實際情況;為病患講解相關知識,以加深病患對疾病的了解,從而減少病患的擔憂;手術前給予病患有效安慰,并幫助其做好思想準備;在病患進入手術室以后,要盡可能的穩定病患緊張、害怕的情緒,以免病患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而影響手術的進行[2]。
(2)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病患的狀態給予嚴密的關注,并通過幫助病患調整呼吸、握住病患的手等方法來減少病患的無助感和孤獨感,從而加強病患對護理人員的信賴。
(3)在手術結束之后,護理人員要充分考慮病患的承受能力,并告知病患手術成功的地方,對于未處理好的病灶要盡量少提及,以促使病患保持較好的狀態,減少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發生的幾率,確保病患能夠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
1.3評定指標
效果顯著:病患的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效果一般:病患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病患的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同時,采用本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調查兩組病患護理滿意度,實行打分制:較為滿意≥85分;基本滿意60分~85分;不滿意
1.4資料統計
本次研究選擇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并且處理。其中,一般資料以(x±s)作為代表,選擇卡方檢驗對組間的計數資料進行比較,而計量資料之間的對比則選擇t進行檢驗,假如組間數據通過對比后存在差異,且具備統計學意義,則以P
2.結果
2.1兩組病患的護理效果
各項護理程序均已完成后,發現研究組護理的有效率為95.00%,常規組護理的有效率為82.50%,研究組護理的有效率高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具有顯著性的差異(P
2.2兩組病患護理的滿意度情況
各項護理程序均已完成后,發現研究組病患的滿意度為100%,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2.35%,組間比較差異較為顯著(P
表2 兩組病患護理的滿意度情況(n/%)
2.3兩組病患的抑郁評分及焦慮評分
各項護理程序均已完成后,發現研究組病患抑郁評分及焦慮評分明顯比常規組病患低,組間比較差異十分顯著(P
表3 兩組病患的抑郁評分及焦慮評分 (分,x±s)
3.討論
骨外傷不僅會對病患機體產生損害,還會嚴重影響病患心理。因此,在骨外傷急診中,護理人員要抓住病患的心理,借助自己的專業護理技術給予病患相應的人文關懷,才能穩定病患的情緒,使病患保持良好的心態,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最終達到提高治療及護理質量的目的[3]。
心理護理就是護理人員在科學理論的統籌指導下,和病患進行友好、科學的交往,并不斷改變及影響病患心理行為、心理狀態,有效發揮其護理作用的一種護理方法[1]。在急診骨外傷中,大部分均是意外事故所致,病患極有可能面臨癱瘓及截肢等問題,極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有研究顯示,不良情緒會對病患的康復、手術效果及預后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5]。因此,在常規骨外傷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骨外傷急診病患科學、有效的心理護理就極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護理的有效率95.00%、病患的滿意度100%,均顯著高于常規組,而抑郁評分及焦慮評分卻顯著低于常規組,這表明對病患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能提高護理質量,護理人員要以病患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充分、合理的應用心理護理措施進行骨外傷急診病患的護理,才能促進病患的康復。
綜上所述,在對骨外傷急診病患實施護理的時候,要充分應用心理護理,才能保證護理質量,改善病患護理的滿意度及護患關系,降低病患的抑郁評分及焦慮評分,是必不可少的骨外傷急診病患護理方法,值得在骨外傷急診病患的護理中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成芳,董會芹,李青.急診科的臨床心理護理對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11):110.
[2]許麗.中醫情志護理在急診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5):346.
[3]陸瑾,陳春美.急診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12):1878.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婦產科患者2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產科患者135例,婦科患者145例;已婚女性232例,未婚女性48例;年齡17~30歲116例,31~45歲125例,>45歲39例;正常臨產102例,流產57例,胎盤早破43例,宮外孕31例,胎盤前置24例,黃體破裂13例,盆腔炎8例,功能性子宮出血2例。
1.2評定方法
通過自然觀察法、交談法以及問卷調查法進行心理問題評估,觀察內容主要為疾病對患者心理及情緒產生的不同影響,同時分析造成心理問題的因素,最終依據分析結果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
2結果
對患者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可知,280例婦產科急診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害羞自卑、情緒焦慮以及恐懼緊張。其中102例正常臨產患者中,出現害羞自卑、情緒焦慮、恐懼緊張者分別為3例(2.94%)、76例(74.51%)、38例(37.25%);57例流產患者中,出現害羞自卑、情緒焦慮、恐懼緊張者分別為11例(19.30%)、27例(47.37%)、43例(75.44%);43例胎盤早破患者中,出現害羞自卑、情緒焦慮、恐懼緊張者分別為1例(2.33%)、36例(83.72%)、35例(81.40%);31例宮外孕患者中,出現害羞自卑、情緒焦慮、恐懼緊張者分別為3例(2.94%)、27例(87.10%)、28例(90.32%);24例胎盤前置患者中,出現害羞自卑、情緒焦慮、恐懼緊張者分別為0例、24例(100%)、20例(83.33%);13例黃體破裂患者中,出現害羞自卑、情緒焦慮、恐懼緊張者分別為1例(7.69%)、9例(69.23%)、12例(92.31%);8例盆腔炎患者中,出現害羞自卑、情緒焦慮、恐懼緊張者分別為2例(25.00%)、6例(75.00%)、7例(87.50%);2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中,出現害羞自卑、情緒焦慮、恐懼緊張者分別為0例、2例(100%)、1例(50.00%)。
3討論
3.1心理問題誘因分析
臨床研究證明,婦產科急診患者往往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焦慮以及自卑害羞等心理問題。筆者在研究時發現存在病理妊娠患者產生心理問題比例是正常妊娠患者的1.5~2倍。很多妊娠患者在分娩的過程總,由于節律性宮縮痛會導致其會產生恐懼、緊張的負面情緒,而病理妊娠患者往往由于擔心胎兒是否伴有疾病等心理以及是否健康等問題,而產生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還有一些婦產科急診患者因疾病本身造成的疼痛或不適,以及出現病理性出血癥狀時會進一步加重其心理負擔。此外,還有部分婦產科急診患者因經濟因素而產生不良情緒。而與性生活有一定關系的疾病,如流產、黃體破裂以及盆腔炎等,患者出現害羞情緒的比例較高。
3.2臨床護理干預
①在就診初期階段,護理人員應當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認真對待患者,通過科學而正確的溝通詢問患者主觀感受。對于情緒較為敏感的患者應給予足夠耐心,并且還要充分掌握好各項醫療操作技巧;對一些較為害羞的婦產科患者應當采取相應的心理干預,消除不良情緒。給予患者足夠的尊重與理解,引導患者積極配合診斷與治療。②對于極易產生心理問題的患者,急診醫生應當適當加快節奏,盡量做到輕、穩、準,進一步降低患者痛苦,提高其對治療的安全感與信息。此外,護理人員還應指導患者盡量放松心情,鼓勵家屬陪伴在身邊。③實時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向主治醫生報告。對于出現情緒焦慮、緊張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盡可能全面地了解病情變化,后期的病情進展,從而使患者意識到治療的要求,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工作的開展。同時,家屬思想工作也十分重要,護理人員應當與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鼓勵患者安心接受治療,從而緩解負面心情。
4結語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急診心絞痛患者疼痛與焦慮情緒的影響。方法:將2013年2~10月我科收治留觀時間>6 h的46例急診心絞痛患者隨機等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進行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出科分別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修改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評估患者的焦慮情緒與疼痛感覺。結果:出科時觀察組HAMA和FPS-R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心理護理干預可以緩解急診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焦慮情緒,減輕疾病所導致疼痛感覺。
關鍵詞 心絞痛;心理護理;焦慮情緒;疼痛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86
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所引起以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的綜合征。其中勞累與情緒激動常常是誘發因素,因此,有效的心理干預對心絞痛治療和預防復發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心理護理是指在護理全過程中,護理人員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積極地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幫助患者在其自身條件下獲得最適宜心身狀態。國內眾多研究均已證實,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心絞痛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1-2],緩解痛疼 [3],影響治療效果與生活質量[4-5]。本文以急診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心理護理對其負性情緒與疼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2013年2~10月于我科留觀>6 h的心絞痛患者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齡在45~77歲,平均(62.50±12.60)歲。病程0.5~22年,平均(4.70±2.5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心絞痛的臨床診斷標準,經心電圖等相關檢查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及心肺功能衰竭者。隨機等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進行急診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心理護理干預:(1)一般心理支持。通過溝通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的痛苦、恐懼和家屬的擔心、焦慮進行設身處地地理解,注意傾聽與包容,給予患者及家屬提供一個可以容納的心理空間,讓其感覺到真誠的理解與幫助。(2)強化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統。與患者家屬做好溝通,給予積極地心理支持,使家屬的焦慮與恐慌情緒得到有效緩解,當家屬安靜下來的同時,等于給患者提供了一個來自親人的心理支持,使患者的焦慮、恐懼和痛苦得到緩解。(3)放松訓練。心絞痛是一種劇烈的疼痛,發作時患者會有瀕死感及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此時使患者取半臥位,讓患者嘗試深、慢而有節律的呼吸,給予語言引導,從上至下逐步放松全身的肌肉,通過調整呼吸與肌肉放松將患者的意念與注意力進行轉移,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和焦慮、緊張情緒。
1.3評價指標出科時比較兩組患者焦慮、痛苦評分。(1)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偡殖^29分,可能為嚴重焦慮;超過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超過14分,肯定有焦慮:超過7分,可能有焦慮。如<7分,便沒有焦慮癥狀。一般劃分界,漢密頓焦慮量表14項版本分界值為14分。(2)修改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4統計學處理應用PEM 3.1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或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不單純是生物因素所致,而是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不但要醫其“身”,更要醫其“心”。個體在經受疾病痛苦的時候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而這些情緒狀態會導致體內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神經-內分泌的變化,進一步誘發或加重冠狀動脈的痙攣,加重冠心病心絞痛的病情,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在心絞痛的治療與護理過程中,加強心理護理的作用是必要的。
既往研究發現[5],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減輕或緩解心絞痛患者的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縮短住院時間,改善疾病癥狀,提高生存質量。本研究也有此發現,在常規護理與治療的同時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輕心絞痛患者的焦慮情緒,觀察組HAMA和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心絞痛能夠引起患者強烈的疼痛不適感,疼痛既是生理現象,也是患者的一種主觀體驗,焦慮、緊張、抑郁及恐懼等情緒與疼痛密切相關,心理社會干預在緩解患者焦慮、緊張、恐懼的同時能有效減輕疼痛,無論常規治療、護理還是心理護理,治療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明顯減輕[4]。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急診心絞痛患者的焦慮情緒,減輕疾病所導致疼痛感覺,利于疾病治療與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況玉艷.心絞痛患者焦慮的心理護理[J].醫學信息,2013,26(1):250-251.
[2]柴碧云.心理護理干預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8):96-97.
[3]林嵐.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心理護理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8):1332-1333.
[4]李進英,張嵐,韓希文.心理護理對6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影響分析[J].中外醫療,2013,22:162,164.
[5]毛素琴,邵夏娃,周丹麗.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心理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6):575-576.
[關鍵詞] 手術室;急診;心理護理;健康狀況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12(b)-0135-02
急診科手術室護士與患者接觸時間有限,環境特殊,護理人員工作量大。在此接受手術的患者大多數都是在突況下就醫,對于緊急手術缺乏信心和必要的心理準備[1]。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診手術患者89例,通過對急診手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經驗,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急診科就診并住院的患者共47例,年齡18~56歲,平均(31.56±7.24)歲,其中,男28例,女19例。胃穿孔4例,腸梗阻6例,急性闌尾炎12例,骨折6例,剖宮產9,其他10例。研究對象文化程度均在小學及以上水平,能清楚地理解調查問卷的相關內容。
1.2 護理干預
1.2.1 術前心理健康護理 (1)改善術前患者心理不適狀況:急診患者入院時,病情較急,大多數患者沒有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容易出現恐懼和焦慮的心理狀況[2],這時可以通過對周圍病房的環境改變來緩解患者的不良心境,應用禮貌用語等方法,關心患者。(2)術前健康指導:護士術前訪視患者,向患者說明手術的術式、必要性、安全性,在沒有時間訪視的情況下,找機會和患者進行交談[3]。
1.2.2 術中心理健康護理 (1)熱情接待手術患者:負責接待的護理人員在接待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應該主動與患者交談,消除陌生感,使其產生安全感,以減輕或消除恐懼焦慮的心理。讓患者了解手術室內各種設施布局和醫務人員穿戴情況。(2)滿足患者需求:做到各項操作前的告知工作,讓患者感到舒適?;颊哂幸蓡枙r要耐心傾聽和解釋,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滿足患者需求[4]。(3)對于采用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這類術中清醒的患者,要向他們講明可能感受到的器械撞擊等感覺。
1.2.3 術后隨訪 (1)及時告知手術效果:術后及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用簡單和藹的語言進行安慰鼓勵,告知手術很順利,刀口能很快恢復健康。(2)緩解疼痛: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從具體環節減輕患者疼痛,應體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3)不定時隨訪:術后的患者總是期待醫務人員能給予關懷,院方也想通過隨訪了解患者對醫院的護理滿意程度,這時隨訪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反饋信息中進一步提高本科的工作質量。
1.3 臨床評判標準
為了了解患者住院期間的心理情況。筆者應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問卷調查,該量表包括10個因子,90個條目。每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制,由1~5逐漸加重??偡譃?0個項目所得分之和,因子分=組成某一因子的各項總和/組成某一因子的項目數;其中陽性項目數為單項分 ≥ 2的項目數,表示患者在多少項目中呈現“有癥狀”;量表中各癥狀效度系數為0.77~0.99,如果P?。肌?.01表明該量表是行之有效的[5]。
1.4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錄入Excel數據庫,并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P?。肌?.05為差異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急診科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心理健康狀況得分為(131.96±39.76)分,干預后得分為(120.44±33.12)分?;颊咝睦斫】禒顩r在護理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肌?.05),見表1。
3 討論
3.1 加強溝通可以融洽護理人員與患者的關系
護理人員都了解加強溝通可以融洽護理人員與患者的關系,急診護士要針對患者不同心理特點,用愛心、細心、耐心去溫暖、感化每一位急診患者,使其達到最佳心理狀態[6]。在急診就診的患者沒有充足時間接受健康教育,多數病情來勢急、時間緊急,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時,應根據不同的個體實施個性化護理[7]。還有部分患者病情危重,如失血、梗阻、貫通傷等患者很虛弱,應采用言語結合非語言交流形式實施心理護理,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8]。
3.2 做到真心實意為患者服務
隨著人性化護理的深入,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要加強急診手術患者心理需求的護理。有幾點需要注意:(1)耐心。護理人員要正確對待患者的情感和情緒這些特點,勸解幫助患者,使患者服從手術和用藥治療的需要,認真解釋患者提出的關于疾病的問題。(2)專心。術前和術后護理必須忠于職守,認識和體諒患者的心理、生理變化,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使患者能很好地遵守醫囑,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3)關心。生活上的關心,熱情的服務態度,會使患者增加手術治療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4)一心。在患者出院后,也要關心處于康復階段的患者,做好患者和家屬的心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趙研珍,王軍秀. 急診護士工作中的心理護理[J]. 家庭護士,2006,4(10):32-33.
[2] Biacklaws H,Veysey H,Skinner V,ea al. Interferon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C:a family impact study[J]. Gastroenterol Nurs,2009,32(6):377-383.
[3] 宋曉平,葉黎明. 手術室開展圍術期患者系列化心理護理的探討[J]. 護士進修雜志,1998,11(6):23-24.
[4] 張明園. 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 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34-38.
[5] Bai Xinghua,Su Lanruo. Status quo of application of PICC for tumor patients under going chemotherapy and nursing care of them[J].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8,(22):1324-1326.
[6] Williams M,Dennis M,Taylor F A. Prospective study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1 symptoms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 Palliat Med,2004,18(6):558-563.
[7] 邱菊,趙雅娟. 急診護士的心理護理要點及對護士素質的要求[J]. 中國社區醫師,2009,11(9):154.
1一般資料
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間,我院共行急診手術450例。其中男234例,女216例,年齡60~97歲。疾病分類:顱腦外傷、腦溢血26例;急性膽囊炎、膽石癥、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急性闌尾炎、胃腸道穿孔、脾破裂等357例;四肢骨折和關節脫位46例;膀胱、前列腺疾病18例;卵巢囊腫扭轉3例。除了12例因傷情過重,經搶救無效死亡,其余均搶救成功,成功率97.3%。
1.1急診術者的心理問題
根據我們對450例急診手術患者的語言和非語言交流及觀察提示,他們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接受手術,存在的心理問題如下:(1)焦慮:396例有焦慮存在,占88%。其中女性達100%,以輕、中度損傷為主。(2)恐懼:162例,占36%。女性占52%,以中、重度損傷為主。(3)緊張:369例,占82%,這多與焦慮同時發生。(4)憂郁:27例,占6%,以傷情嚴重而神志清楚者多見。
1.2引起不良心理反應的原因分析
(1)病人入院急,無良好的心理適應過程,因此對手術的心理適應能力很差[3];(2)病人的疾病多數為意外傷,對自己的病情認識不足,怕危及生命;(3)病人術前對手術了解不足,缺乏醫學知識,把手術想象得很復雜,而且怕術中疼痛,故易產生不良心理反應;(4)病人擔心術后留下疤痕或毀容或致殘,影響以后的工作和生活;(5)少數病人會擔心醫護人員對自己不負責任,對醫護人員缺乏信心,因此醫護人員的言行舉止對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有很大的作用。
2護理對策
2.1在接急診手術通知后,立即做好各種搶救準備工作[2]如檢查各種急救藥品是否齊全、儀器設備是否完好、調節好室溫。由于患者疾病來得突然,無完整心理適應過程,對疾病知識缺乏,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心理,在接患者時要熱情,并根據具體情況,在病房護士做術前準備的同時,介紹我們手術室現有的條件、設備和技術力量,增強患者的安全感。
2.2患者入手術室后的護理患者入室后,要尊重患者,對不需要暴露的部位應遮蓋,態度要和藹可親,說話語氣要溫和,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問題,滿足其合理要求。向患者解釋手術的重要性、目的性及手術過程和大概時間,以及手術中可能出現的反應及配合方法,如在出現牽拉反應時,可做深呼吸以減輕反應等。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經歷、文化水平、病情、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了解患者的憂慮,區別患者的心理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解釋和疏導。并在進行語言交流的同時,可采用非語言方式鼓勵患者,如一個鼓勵、肯定的點頭、撫摸患兒的頭、輕拍患者的肩或手,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的痛覺閾,使其增加術中的耐受力,配合手術的順利進行。
2.3搶救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在搶救患者時應沉著冷靜、動作敏捷、有條不紊,嚴格執行三查七對,特別是口頭醫囑應復誦一遍,無誤后方能執行。各項技術操作要穩、準、輕、快,特別是靜脈穿刺,由于急診手術很多是大失血患者,應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這樣既縮短搶救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
2.4手術人員在進行手術時態度應嚴肅嚴格執行保護性醫療制度,不應說與手術無關的話,不應講使患者誤解和加重病情的話,特別是意外傷搶救患者,以減少不良的心理刺激,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度過手術全過程。
3體會
急診手術是一種高風險治療方法,如何使患者在短暫的時間內消除不安與恐懼,維持最佳身心狀態[4],積極配合醫生順利完成手術,是每個手術室護士共同探討的難題。通過本組450例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我們認識到:護理人員應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拓寬知識結構、提高業務素質和理論知識,并在實施心理護理過程中,有高度的責任感、穩定的情緒、敏銳的觀察力、精湛的操作技術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5],就能使手術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積極配合,順利結束手術,安全返回病房。
參考文獻
[1]段亞平.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對策.當代醫學,2008,8:137.
[2]劉芳,張欣紅,李崢.制定工作流程圖提高護理服務質量[J].護理管理雜志,2004,4(3);20-21.
[3]陳翠屏,高曉梅.術前訪視的現狀與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3):55.
【關鍵詞】急診車禍;情志護理干預;心理應激障礙;分析
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了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而出現交通事故的機率也不斷提升。突發性車禍不但會損傷人的軀干,而且還會給人造成一定的心理陰影,影響人們日后的正常生活。近些年來“治未病”的醫學理念不斷地得到認可,將其結合情志護理運用到車禍患者的心理應激障礙當中,能改善患者內心的恐懼、不安,理論,從而達到一種良好的效果[1]?,F選擇我院112例急診車禍患者進行分析,闡述情志護理對急診車禍患者的心理應激障礙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的112例急診車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為73例,女性患者為39例,平均年齡區間為17-68歲,平均年齡為36.2±2.3歲。全部患者經我院醫務人員的嚴謹檢查發現,患者的傷情較為嚴峻,均需進行急診處理。入選條件:①了解本研究的整個流程,并其簽署知情書。②積極地配合檢查以及問卷形式調查。③急診后意識清醒的患者。為研究結合的嚴謹性,遂隨機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6例。對照組給予一般急診護理,研究組于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情志護理。兩組患者于年齡、性別、心理障礙等無明顯的差異,對比具有公平性。
1.2調查方法采取SCL-90癥狀自評量表、自制傷員個人信息表進行檢查,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損傷程度,以及心理健康情況。
1.3計算統計全部數據統計學使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é帧纒)代表,兩組之間的對比采取進行t檢驗,而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當P
1.4評定標準評價車禍患者的心理應激障礙主要有四種評價方式:①痊愈:患者經過護理后,癥狀自評積分和降低≥90%。②顯效:護理后患者的癥狀自評積分和減少≥70%。③有效:經過護理后癥狀自評積分和減少≥30%。④無效:經過護理后患者無明顯的變化,且癥狀自評積分和減少≤30%。
2結果
經過我院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后,兩組患者均呈現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研究組的痊愈例數為25例,占44.6%,顯效為19例,占33.9%,有效為9例,占16.1%,無效為3例,占5.4%,總有效率為94.6%;對照組痊愈為14例,占25%,顯效為12例,占21.4%,有效為17例,占30.4%,無效為13例,占23.2%,總有效率為76.8%。通過兩組數據的對比顯示,研究組的效果比對照組的效果更佳,P
3情志護理措施
3.1除恐護理針對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患者,醫護人員需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以一種比較溫和的姿態與患者交流,從而贏得患者的信任,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盡可能的消除患者內心的惶恐、不安和恐懼。同時需避免讓患者回憶起車禍發生的情境,以及減少患者的胡思亂想,例如:聯想到車禍的創傷可能造成身體殘疾,從而影響未來的工作生活等[2]。該些事情對患者來說均屬于強烈的應激源,會造成患者出現精神壓抑、緊張、不安、恐懼、焦慮等情緒。所以,醫護人員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叮囑患者保持好心情,才能提升手術的恢復和身體的健康,指導患者如何配合醫務人員的護理,以及教導患者日常的注意事項,盡可能地消除患者的恐懼。
3.2除悲護理針對部分患者而言,車禍發生后多伴隨有自卑、壓抑、郁悶、悲觀等消極心理,該不利于病情的恢復,所以,醫護人員需進行除悲護理讓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不斷地克服困難,消除內心的孤立無助感。醫護人員可通知家屬叮囑需陪伴患者左右,不斷地給予患者更多的信心和支持,關心患者的內心想法,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醫護人員可利用名人經典故事去鼓勵患者,讓患者能從榜樣身上獲取更多的信心,勇敢地面對困難。
3.3除怒護理針對情緒較為激動的車禍患者,醫護人員尤為注意對其護理,給予針對性的除怒護理。由于突發性車禍事件導致的后果非常嚴峻,患者通常遭受身體上的創傷,還要承受心理上的壓力,以及對肇事者較為憤怒的態度,倘若處理不當則后果將不堪設想。年老的患者通常會具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所以,醫護人員需耐心地勸說患者平復心中的憤怒,利用播放輕松的音樂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時告知患者放松心情能夠加快病情的恢復,叮囑患者需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護理。
4結論
我國醫書《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曾提到,“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等,證明了人的情志會影響氣血、臟腑、陰陽,極易造成各種疾病的出現或者加重。而按照“治未病”的理念出發,給予患者實施情志護理能夠讓患者重拾信心,緩解心理應激障礙,加快病情的恢復。而本研究兩組患者的資料證明,情志護理干預對急診車禍患者的心理應激障礙有著明顯的改善,總有效率達到94.6%,因此,情志護理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目的:探討臨床上對急診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急診科在2014-01~2015-01收治的94例急診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同時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為95.74%,對照組護理質量的滿意度為80.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HAMD和HAMA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應用于急診患者救治過程中有助于提升急診科的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并促進患者心理狀態的改善。
關鍵詞:
優質護理;急診;護理質量;心理狀態
急診科作為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救治危急重癥患者的重要任務,所救治的患者通常病種復雜、起病急促、病情發展迅速,增加了臨床治療的難度。研究表明,積極有效的對癥治療措施是保證急診患者生命安全的首要前提,同時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則有助于提升急診治療效果,降低患者風險[1]。隨著護理理念的不斷更新以及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的發展,應用于急診患者救治過程的護理措施應該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等不安情緒方面發揮更大作用[2]。為了進一步改善我院急診科的護理質量并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后續治療,我院對收治的47例急診患者實施了優質護理,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94例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在2014-01~2015-01期間收治的急診患者,其中男53例,女41例,年齡20~65歲,平均(45.4±11.2)歲,發病到就診時間30~3.5h,平均(1.4±0.7)h,疾病種類:上呼吸道感染29例、腹痢疾病28例、高血壓21例、四肢外傷16例。排除標準: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障礙者;嚴重心肝腎疾病者;有精神疾病史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7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就診時間、疾病種類等基本資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組后均給予對癥治療,在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者給予急診科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急診科優質護理,主要內容包括:(1)入院指導:入院后對患者本人及其家屬進行耐心細致的介紹,包括急診科環境、規章制度、作息時間及需要進行的常規檢查流程等;向患者和家屬講解疾病知識以及治療的步驟,消除患者疑慮。(2)環境護理:保持病房良好的衛生條件,落實病房的消毒工作,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注意病房的采光條件,適時打開窗戶促進病房內空氣流通。(3)生命體征監護:密切留意患者血壓、脈搏、心率、呼吸頻率等生理指標的變化情況,規范注射及輸液流程,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操作,加強訪視強度。(4)飲食護理:幫助患者制定科學、營養、均衡的飲食計劃,食物應以富含蛋白以減輕患者應激狀態和為患者補充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5)心理疏導:患者和家屬對突如其來的疾病通常沒有準備,常伴有嚴重的的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要做好對患者和家屬的心理干預,講解治療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給予患者情感上的慰藉;當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時應及時介入,給予足夠的支持和鼓勵,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溝通渠道,耐心傾聽患者需求,使患者保持積極的治療心態。(6)提升護理技能:充分領會優質護理的內涵,掌握急診護理的核心技能,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做好緊急預案,迅速進入應急狀態;學習急診科常見疾病的相關知識,提高護理水平。(7)優化護理人員排班:根據護理人員業務水平進行合理搭配,提高排班的連續性,促進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減少因交接班引起的護理差錯。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和不滿意4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兩組患者的抑郁、焦慮狀況進行評價。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31例,滿意14例,滿意度為95.74%,對照組對護理質量非常滿意25例,滿意13例,滿意度為80.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心理狀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和HAMA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診科是危重癥患者診斷、搶救的重要場所,醫護人員的任何疏忽或者差錯均可能導致患者的生面安全受到威脅。急診患者的特殊性在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急診患者病情危急、生命體征波動大,對急診救治治過程中的環境耐受性較差,加之在治療過程中受到環境因素、人為因素等的多重干擾,使患者面臨的危險更大[3];二是從醫護人員的角度來講,患者從被急診室接收到應急救治的時間短暫,流程復雜,在救治過程中存在病情監測連續性差以及護理人員經驗不足、應急處置能力低下、專業技能缺乏等不足,導致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評估不準確、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不能及時預判和采取應對措施,使意外事件發生的幾率加大。除此之外,王洋[4]研究指出急診患者對突如其來的意外均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懼和焦慮,這些負面情緒對疾病的救治具有明顯的消極影響,在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礎上做好臨床護理工作對提升急診救治效果,降低意外風險分發生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急診患者的救治和護理過程中,培養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護理人員,密切監視患者病情變化,做好充分的急救準備,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護理工作已從簡單的疾病護理轉向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5]。針對急診患者的優質護理重點在于改變護理程序,改變護理的方法、態度和技巧,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強調護理工作的全面性,護理人員的責任感以及患者的感受。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優質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顯著高于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的對照組患者,提示優質護理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升。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定顯示觀察組患者HAMD和MAMA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優質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傊?,對急診患者從入院指導、環境、飲食、以及護理流程和排班方式等方面著手實施優質護理,有助于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提升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的情緒,為取得良好的治療和護理效果奠定基礎。
作者:黃朋珠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人民醫院急診科
參考文獻:
[1]謝俊清.急診科護理管理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醫療,2012,31(10):111
[2]戚妙芬,周穎.護理風險管理在急診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3):223-224
[3]梁劭琴,陳燕,秦紅梅.護理風險管理對急診搶救室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B1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