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06 11:03: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財政補助政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要:民營企業作為我國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擴大內需、發展民族經濟起到重要作用。隨著國際化水平的提高,企業的發展越來越快,而民營企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為了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國家財政對民營企業進行資金補助,但是這項資金是否真的用到實處了呢?本文就這一現狀來思考如何加強財政資金對民營企業補助項目的監管,讓財政資金真正的用到實處,促進民營企業快速發展。
關鍵詞:民營企業;財政補貼;監管
1.民營企業政府財政補助項目概述
為了引導和促進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不少扶持政策和優惠政策。所謂民營企業政府財政補助項目是指國家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民營企業進行經營實施的項目。財政補助資金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無償投資補助,一種是貸款貼息補助。無償投資補助是符合條件的企業投資項目和政府鼓勵支持的項目;貸款貼息補助是符合條件的使用銀行貸款的投資項目政府給予利息補助。
2.存在的問題
由于沒有良好的監督機制,所以在民營企業政府財政補助項目運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第一,對項目的審核不夠嚴格,使得一些不符合條件的項目也享受到了財政資金補助。
第二,企業通過一些虛假的手段,將唯一竣工的項目冠以不同的項目名稱,以此重復獲得財政補助。
第三,財政補助資金沒有用到實處。對于政府給予的財政補助資金,民營企業有時并沒有將其用到該用的地方,而是在有一些特殊情況的時候將資金挪用了。
第四,財政補助資金賬務處理不規范。
總的來說,政府給予民營企業的財政補助在運行的過程中沒有合理適用的機制,相關的法律也存在很多漏洞,一些民營企業就會鉆法律的空子,以虛假的方法獲得財政補助或是將財政補助當做企業的資金本身的資金來使用,并沒有將資金用到專門的項目上。
3.完善的方法對策
針對當前的這一現狀,要真正的實現國家財政對民營企業的扶持,真正實現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必須加強對民營企業政府財政補助項目的監管,讓財政資金用到實處,在人們的經濟生活中帶來好處。完善的方法對策主要是從制度層面來考慮。
3.1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
目前,對于民營企業政府財政補助項目的管理需要國家出臺新的法律法規,在2010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將民營企業納入了審計的范圍內,也就是說以后民營企業自身也要對財政補助資金進行監督,這是在法律上的一大革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有關部門要根據現實情況及時的修訂法律漏洞,積極的促進法制建設,讓民營企業政府財政補助項目真正的落實到位,財政資金真正的發揮作用,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3.2認真調研立項,把好審批關
立項是開展扶持的基礎,也是最大地發揮政府扶持項目資金效能的重要環節。各職能審批部門要吃透國家產業政策,全方位論證調研,嚴把項目審批關。嚴格實行集體決策,嚴把立項關,杜絕人情項目,確保扶持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對項目申報、報告審批、資金爭取、資金劃撥、項目建設、項目驗收等諸多環節,嚴格執行問責制,建立、健全和完善“誰審批、誰負責”的責任追究制。
3.3審計部門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的監督
有的企業將財政資金挪用他處,針對這一情形,政府審計部門要做好監督工作,不能將錢給民營企業就完事了。一是監督資金提取和支出結構是否達到法定比例;二是財政投入的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經濟產業政策;三是項目的選擇是否公開透明,資金的分配是否體現公平原則;四是財政投放的資金是否做到??顚S茫晃迨菍Y金的使用進行評價,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3.4做好會計信息的記錄
對于申報項目中的相關會計信息要做好統計處理,在獲得財政撥款的補助資金之后,要對項目的實施全過程進行會計信息的管理,對于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項目的實施情況,財政預算等都要做好統計,會計信息要真實可靠,通過這些信息可以看出項目的進展和項目未來的發展情況。
4.結束語
對民營企業政府財政補助項目的監督是雙方面的工作,并不是政府相關部門單方面的責任,很大一部分在于民營企業。加強民營企業的行業自律,讓他們真實的申報信息,在獲得財政補助之后將資金真正落實到位,在經濟上做出成果,讓項目真正發揮出作用。以前在出現問題時會對相關審核人員進行懲罰,但是對于民營企業相關人員也應該進行懲罰,在懲罰的壓力下讓民營企業說真話,做實在的事。
參考文獻:
[1]李偉.淺談如何加強財政監督檢查 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財經界(學術版).2010(07).
國家公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實施方案中已經明確規定“推進醫藥分開,逐步取消藥品加成,不得接受藥品折扣。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當前綜合醫院平均藥品收入占總收入比率達42%(據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資料),醫院運行依賴“以藥補醫”,醫藥分開后,由于取消藥品加成,公立醫院將失去主要的補償途徑,這需要加大服務收費與財政補助投入。
一是財政補助項目。根據醫改意見和實施方案,結合醫院運行實際,在實行醫藥分開后,為確保公立醫院正常運行,需要對醫院以下項目重點進行財政補助:醫院建設發展補助,主要包括醫院重點學科發展、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購置等業務建設發展;醫院保障經費補助,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償等;公共衛生專項補助,主要包括政府指定的緊急救治、援外、支農、支邊、預防保健、三無病人救治等公共服務。
二是財政補助經費來源。醫改意見中已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占主導地位。增加衛生投入、加大公立醫院投入、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要高于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已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識。醫藥分開后,公立醫院的財政虧損需要政府的財政資金來補貼,這需要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來籌集補貼資金改革以藥補醫機制。財政收入經費。通過上級及本級財政直接增加撥款投入,經費來源于財政收入。但公立醫院的補償不能完全依靠國家的財政補貼,還要探索財政補貼經費來源的其他途徑。醫保補償基金??蓪⑨t保結余資金一定比例劃作公立醫院補償專項資金,作來補貼公立醫院。只要使用合理、方法得當,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公立醫院經費緊張的矛盾,而且還可以提高醫保資金使用效果。此外“全民醫?!钡膶嵤?,國家將落實和完善政府補助政策,逐步提高籌資水平和政府補助標準,增加基本醫療保障投人,通過醫保的轉移支付,也將增加對醫院的補償。增加服務收費。通過增設藥事服務費,增加、提高體現醫務人員勞動價值的收費項目與收費標準,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這些收費項目通過醫保來支付,也不會給政府財政帶來過多的負擔。藥品購銷差價。醫療服務價格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醫藥分開并不意味著醫院藥品銷售沒有差價,而完全按進價零售。醫院藥品銷售全部取消加成,完全按進價銷售,是脫離實際、違反市場經濟規則的,國家財政也無力全額承擔的。可以借鑒“安徽蕪湖模式”,成立財政全額撥款的藥品管理中心,負責全市公立醫院的藥品采購與配送,藥品銷售收入全額納入本級財政收入,藥品在進價基礎上加成10%,對醫院直接補貼8%,2%納入考核年終補助。對社區衛生服務站與鄉鎮衛生院等最基層醫療衛生單位,藥品可以按進價銷售,財政全額負擔其經費。這樣可以有效緩解財政經費緊張的局面,又能達到醫藥分開的目的。此外,還可以完善社會慈善捐贈辦法,鼓勵民營、社會資本加大對醫療衛生慈善事業的捐贈,拓寬公立醫院補償渠道。
三是財政補助經費分配。財政補助經費分配應綜合考慮醫院單(專)項與整體情況,出臺財政經費投入分配管理方案與辦法,確保公平、公正、公開。專(單)項經費應直接補助。如重點??平ㄔO經費、援外經費、科研經費、醫療救助經費、公共衛生經費等應按專(單)項經費補助管理辦法直接考核投入。常規經費應綜合考核補助。正常經費投入考核分配應遵循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制訂考核分配方案。在方案制訂中應綜合考慮以下情況:醫院收費水平。醫院收費水平與財政補助應成反比,同級醫院中收費水平越高,財政補助應越低;醫院服務數量。服務數量應包括診療人次與住院人次、出院人次等指標;醫院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應包括醫院診療病種、病人滿意度等指標;醫院藥品收入占比。醫院藥品收入占比與財政補助應成反比,同級醫院中藥品收入占比越高,財政補助應越低,從而達到降低醫院藥品收入占比的目的;合理用藥情況。將合理用藥納入財政補助考核范圍,督促醫院規范合理用藥,從而提高醫療質量;醫院以前建設發展負擔水平。由于以前醫院建設發展投入財政基本沒有補助,醫院承擔的負債水平較重,特別需要將醫院近5年的建設投入與負擔水平作為考核指標納入財政補助;醫院經營管理水平。主要考核醫院收支結余率、投入產出比、醫院運營能力,成本―效益情況等。
通過完善財政補償機制,拓寬補償渠道,規范公立醫院運行,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規范用藥、檢查和醫療行為,提高運營效率,以實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突出其社會效益的社會目標。
【關鍵詞】事業單位,中職,事業會計,新會計準則
財政補助結轉結余指的是“事業單位各項財政補助收入與其相關支出相抵后剩余滾存的資金”,非財政補助結轉指的是“事業單位除財政補助收支以外的各專項資金收入與其相關支出相抵后剩余滾存的資金”非財政結余指的是“事業單位除財政補助收支以外的各非專項資金收入與各非專項資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額?!苯Y轉和結余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它們都是針對一定的時間段而言的,一般是一年,即年初到年尾。如果以一年為結算時間的話,那么都是一年中的收入和支出相抵的結果。不同的是,結轉資金是指當年支出預算已執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執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繼續使用的財政撥款資金。“財政撥款結轉”一級會計科目下設置“當年財政撥款結轉”和“以前年度財政撥款結轉”兩個一級明細科目,分別核算年末事業單位的當年財政撥款結轉和以前年度財政撥款結轉資金數額。結余資金是指支出預算工作目標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變化、計劃調整等因素影響工作終止,當年剩余的財政撥款資金。一個是工作目標沒有完成的結算結果,一個是工作目標完成的結算結果。
例如,某事業單位2013年度財政補助收入900萬元(其中,專項資金200萬元),事業收入5000萬元(其中,科研事業收入100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200萬元,附屬單位上繳收入100萬元,經營收入600萬元,其他收入150萬元。事業支出5600萬元(基本支出4700萬元,其中,財政補助基本支出600萬元;項目支出900萬元,其中,財政補助項目支出150萬元,科研項目支出750萬元),經營支出500萬元,上繳上級支出60萬元,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50萬元。假設該單位專項資金結余要上交主管單位40%,所得稅稅率為25%,職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為非財政拔款結余的20%,要求:1、計算該單位收支總結余;2、計算該單位財政拔款結轉;3、計算該單位財政拔款結余;4、計算該單位非財政拔款結轉;5、計算該單位經營結余;6、計算該單位事業結余;7、對該單位非財政拔款結余進行分配;8、編制事業單位有關結轉結余及其分配的會計分錄。
解答如下:
1、該單位收支總結余=收入總額-支出總額=(900+5000+200+100+600+150)-(5600+500+60+50)=740萬元
2、該單位財政拔款結轉=財政補助專項拔款-財政補助專項支出=250-150=100萬元
3、該單位財政拔款結余=財政補助基本拔款-財政補助基本支出=(900-250)-600=50萬元
4、該單位非財政拔款結轉=事業專項收入+上級補助專項-事業專項支出=1000+40-700=340萬元
5、該單位經營結余=經營收入-經營支出=600-500=100萬元
6、該單位事業結余=事業收入-事業支出=收支總結余-(財政拔款結轉+財政拔款結余+非財政拔款結轉+經營結余)=740-(100+50+340+100)=150萬元
7、該單位應納所得稅=100×25%=25萬元
8、該單位應提職工福利基金=(經營結余+事業結余-所得稅)×提取比例=(100+150-25)×20%=45萬元
9、該單位應結轉事業基金=非財政拔款結余-所得稅-職工福利基金=250-25-45=180萬元
10、編制相關會計分錄
(1)結轉財政補助收入時,
借:財政補助收入 900
貸:財政補助結轉——基本支出結轉 650
——項目支出結轉250
(2)結轉事業支出(財政補助支出)時,
借:財政補助結轉——基本支出結轉 600
——項目支出結轉150
貸:事業支出——財政補助支出 ——基本支出 600
——項目支出150
(3)年末將財政補助結余性質的余額轉入“財政補助結余”時,
借:財政補助結轉——基本支出結余 50
貸:財政補助結余50
(4)期末結轉各項收入科目本期發生額中的非財政專項資金收入時,借:事業收入——專項收入 1000
上級補助收入——專項資金40
貸:非財政補助結轉1040
(5)期末結轉事業支出、其他支出中的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時,借:非財政補助結轉 700
貸:事業支出——項目支出700
(6)年末將非財政補助結余按比例上繳時:340×40%=136萬元
借:非財政補助結轉 36
貸:銀行存款136
(7)年末非財政補助結余留用部分轉事業基金時,
借:非財政補助結轉 204
貸:事業基金204
(8)期末結轉經營收入時,
借:經營收入 600
貸:經營結余600
(9)期末結轉經營支出時
借:經營結余 500
貸:經營支出500
(10)期末結轉各項收入中的非專項資金收入時,
借:事業收入 4000
上級補助收入160
附屬單位上繳收入100
其他收入150
貸:事業結余4410
(11)期末結轉事業支出、其他支出中非財政、非專項資金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上繳上級支出時,
借:事業結余 4260
貸:事業支出——基本支出(其他資金支出)4150
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50
上繳上級支出60
(12)年末結轉“事業結余”科目余額時,
借:事業結余 150
貸: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150
(13)年末結轉“經營結余”科目貸方余額時,
借:經營結余 100
貸: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100
(14)年末計算應繳納所得稅時,
借:非財政補助結余分配 25
關鍵詞:取消藥品加成 中醫院 運營影響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Canceling Drug Price Addition on the Hospit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ng Changmin1.2,Li Na1.3,Shuai Lina1.3(1.School of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2.School of Medicine and Health Management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3.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Hubei Province, Wuhan 430000,China) Abstract:The hospit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will face different problems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hospitals which focus on western medicine diagnosis in the process of canceling drug price addition. So the research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related financial data of the TCM hospitals and the general hospitals in two counties of Hubei Province, and drew the conclusions that a greater impact had been made to the operation of TCM hospitals in the process of canceling drug price addition, it was insufficient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from government to TCM hospitals, and so on.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CM in China.
Key word:Canceling drug price additio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peration effect
2012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的《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的通知》明確指出了取消藥品加成政策。2012年7月,全國18個省份311個縣(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全面啟動,而湖北省在2012年9月正式啟動了20個縣(市)公立醫院試點改革工作??h級中醫院是我國縣級醫院改革的重要內容,推進縣級中醫院綜合改革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通過收集湖北省兩個縣域的中醫院和綜合性醫院,在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前后的數據資料(包括醫療業務收入、藥品收入、藥品加成收入、財政補助收入等),比較分析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對縣級中醫院的特殊影響,以提出適宜于縣級中醫院改革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藥品加成對不同類別縣級醫院的醫療業務收入影響
醫院的收入結構可以反映出各家醫院的經營狀況,通過有關數據分析可以看到,同一地區藥品加成收入對中醫院的影響要大于對綜合醫院的影響。如在2010年到2012年,A縣人民醫院藥品加成收入占醫療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5.02%、4.99%和3.20%,而該縣中醫院藥品加成收入占醫療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7.97%、8.02%和5.86%;B縣人民醫院藥品加成收入占醫療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5.65%、5.20%和3.19%,而該縣中醫院藥品加成收入占醫療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11.13%、11.73%和6.77%。
此外對于調查的四家改革試點醫院,藥品加成收入占醫療業務收入的比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這也主要是受到取消藥品加成政策的影響,見表1、表2。
二、取消藥品加成對不同類別縣級醫院的藥品收入影響
通過分析某一個縣域的綜合性醫院和中醫院的藥品收入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到一方面中醫院的藥品收入占醫療業務收入的比例要大于綜合性醫院(人民醫院),這說明藥品收入對中醫院的經濟收入有更多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取消藥品加成的政策影響,同一縣域的綜合性醫院和中醫院的藥品收入占醫療業務收入的比例,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這也基本符合制定取消藥品加成政策的初衷,說明取消藥品加成政策起到了一定成效,見表3。
三、不同類別改革試點醫院財政補助收入情況比較分析
從醫院獲得的財政補助收入來看,A縣人民醫院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財政補助收入分別是844萬元、380萬元和1380萬元,而A縣中醫院三年獲得的財政補助收入都只有25萬元;B縣人民醫院在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財政補助收入分別是340萬元、1521萬元和1660萬元,而B縣中醫院三年獲得的財政補助收入只有164萬元、384萬元和135萬元。從收集到的數據可以看到相較于同一地區的綜合醫院,中醫院的財政補助收入遠遠低于綜合醫院,有時還不到綜合醫院的十分之一(見表4)。在財政投入嚴重不足情況下,中醫院只有在醫療市場上自謀生路,因而大部分的醫院都會將經營的重點放到市場效益較好的西醫醫療服務上。這樣使中醫院的中醫特色會逐漸淡化,中醫院的戰略優勢也正在逐步喪失。
四、取消藥品加成對縣級中醫院的影響分析及政策建議
一方面通過分析藥品加成與藥品收入對不同類別縣級醫院的醫療業務收入影響,可以發現藥品加成和藥品收入對中醫院運營的影響均大于綜合性醫院,因此在進一步推廣取消藥品加成政策的同時,應關注中醫藥事業發展可能面臨的困境,制定更多扶持和保護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5-152-02
一、蒼南縣醫療衛生系統財政補償方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浙江省蒼南縣公立醫院收入渠道有:財政補助和醫療收入(該縣2013年取消藥品加成,實行藥品零利潤,國家財政補助藥品加成)。財政差額撥款作為國家財政預算撥款補助的一種方式。各地區有不同的補助比例,蒼南縣財政補助差額按35%(財政按單位計劃內在編人員預算年度月工資應發工資總額的35%補助)比65%(單位自負)。由于目前我國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尚未健全,特別是在政府財政投入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醫院不得不靠“創收”來補虧損、謀發展,醫療收入增長依賴醫療服務價格政策,誘發了醫療行為的不合理發展,醫務人員勞動價值不能充分體現,醫療費用增長得不到有效控制,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醫療保險制度仍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醫院經濟運行。在國家公立醫院改革的新形勢下,縣級醫院在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消化能力削弱的雙重壓力下,如何生存和挖掘自身潛力,國家財政能否加大財政補助政策和補助模式的轉變,成為我縣縣級醫院發展新的課題。
二、蒼南縣醫療衛生系統財政補償方式對縣級醫療衛生基層單位的影響
以我院2014年和2015年相關的財務數據為依據,探討蒼南縣財政補償方式對該縣縣級醫療單位的影響:
1.醫院年總收入2014年和2015年增長幅度放緩,醫院收支略有結余,經營壓力變大,2014年我院醫療收入20665.73萬元,2014年收支節余50.1萬元,2015年醫療收入20842.75萬元,2015年收支節余17.39萬元。
2.財政補償所占份額仍然較低,2015年醫院財政補助總量824.26萬元(其中:公立醫院改革補助經費273.95萬元,人員經費補助550.31萬元),占年總收入總量的3.95%,2014年醫院財政補助經費635.67萬元(其中:公立醫院改革補助經費121.24萬元,人員經費補助514.43萬元),占年總收入總量的3.08%,與2014年占有率相比較略有增加。
3.公立醫院改革后醫院部分診療費用和檢查收入占比有所提高,但相對15年公立醫院改革補助經費273.95萬元,可以說是杯水車薪,2015年診療費用2407.07萬元占年總收入11.55%,2014年診療費用2051.74萬元占總收入9.93%:2015年檢查收入2160.48萬元占年總收入10.36%,2014年1951.11萬元占年總收入9.44%。
4.醫院門診和住院人次負增長,在醫院現有的經營條件下,醫療服務資源已是飽和狀態,醫院生存狀況面臨巨大壓力,2014年門診診療人次47.13萬人。2015年門診診療人次46.51萬人,增長率為-1.3%,2014年住院人次2.13萬人,2015年住院人次2.04萬人,增長率為-3.96%。
5.醫院員工個人年人均消費有所提高,2014年個人年人均消費0.55萬元,2015年個人年人均消費0.83萬元(2015年政策性調整工資),相對15年醫院財政補助總量824.26萬元,醫院經濟負擔進一步加大,員工在醫療工作量加大的情況下,對補償滿意度低,多數一線醫療服務人員認為沒有真正體現其個人勞動價值。
6.過去藥品收入是醫院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雖然醫院藥品收入占比略有降低,但取消藥品加成后,醫院盈利空間有限。2014年藥品總收入9897.52萬元,占年總收入47.89%,2015年藥品總收入9274.94萬元,占年總收入44.5%,而公立醫院改革經費2014年補助經費121.24萬元2015年補助經費273.95萬元,按2015年藥品收入9274.94萬元的10%=927萬利潤計算,醫院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
7.醫院引進高級人才的難度進一步加大,醫療服務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2014年醫院在編人數525人,其中編內在職人員350人,編外職工175人,2015年醫院在編人數546人,其中編內在職人員371人,編外職工175人,2015年新增編內人員21人,財政人員經費補助相比2014年只增助9.08萬元,2016年醫院在編人數549人,隨著政策性調整工資,每月新增人員經費支出37.25萬元,2016年人員經費支出新增447.03萬元,相對應的員工社會保障費和住房公積金繳納進一步加大了醫院的經濟負擔。特別是編外在職員工的人員經費,(2014年編外人員經費1518.17萬元,2015年編外人員經費133.15萬元,)完全由醫院內部消化,在基層醫療單位編外人員特殊群體占比大這樣特殊的醫療環境下,使得醫院的發展前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8.現行的醫療保險制度也一定程度制約了醫院經濟的運行,由于患者門診或住院產生的費用,醫院都要墊付其醫療保險報銷部分的金額,影響了醫院資金的良性周轉。目前醫院每個月墊付醫保資金約1000萬元,經社保基金中心審核審批,一般都要1~2個月資金才會到賬,醫院要3000萬元流動資金來周轉,嚴重影響了醫院經濟的良性循環。
三、探討縣級醫療衛生系統財政補償方式轉變的幾點建議
1.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大政府投入,提高財政補償和醫療服務補償比重,優化財政投入機制,2016年年初,蒼南縣衛計局已就蒼南縣衛生醫療系統財政補償比例問題,向蒼南縣財政局提交關于申請加大蒼南縣衛生醫療系統財政補償比例的提案申請。
2.積極和醫保部門溝通協調,要加強醫保資金管理,完善醫保部門與醫院的協調機制,加強醫保審核,審批流程管理,嚴格按照醫?;鸸芾碇贫?,加強醫保資金支付監督,及時對賬,縮短醫保資金支付時間差,減輕醫院資金流動壓力,促進醫院資金流動良性循環。
3.物價管理部門應及時按照物價管理政策,及時調整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完善醫療服務價格修改政策,以促進醫院加強收費管理,通過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維護醫院公益性質。
4.醫院要改革人事分配和績效考核制度,實行績效考核二級核算制度,細化醫護人員工作量考核,做到多勞多得,能真正體現醫護人員勞動價值。醫院全面加強總成本和科室醫療成本核算,通過控制單病種費用等方法嚴格控制醫療費用增長速度;加強醫院品牌建設,通過提高病床使用率,縮短病床周轉次數等手段挖掘內部潛力,提高自我補償能力,形成以技養醫長效機制,提升醫院自身競爭力。
5.提高醫院防范風險意識,控制負債水平并降低財務風險,及時做好財務和經濟效益分析,健全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強化醫院內部審計監督職能,促進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一、對符合再生資源增值稅先征后退條件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為減輕增值稅退稅期間的資金占用負擔,加快企業資金周轉,金融機構要給予融資支持;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按可退增值稅部分所繳納的附加稅費,財政按現行體制留縣部分給予全額補貼,作為融資資金的利息補償。
二、財政部門要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再生資源增值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7號)和《*省再生資源增值稅退稅審核審批操作辦法》(財駐浙監〔20*〕32號)的相關規定,進一步優化服務,及時做好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增值稅退稅初審工作,積極為符合退稅條件的企業盡快取得增值稅退稅創造條件。
三、對符合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條件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按再生資源增值稅政策退稅后的已繳增值稅額,財政按現行體制留縣部分的50%給予補助,用于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技術改造及擴大生產經營。
四、地稅部門要根據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按照有關規定報批減免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的經營業務收入應繳納的水利建設專項資金。
五、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在辦理增值稅退稅、財政補貼和財政補助申請時,應向財政部門一并提交經國稅部門核對后的再生資源進銷價格清單。
國稅部門要按規定對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增值稅稅負率、再生資源的進銷價格實行有效監控,保證增值稅鏈條機制的正常運行,監控發現異常的情況信息,應及時告知財政部門。
財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和規范增值稅退稅資格認定、增值稅退稅初審和財政補貼、財政補助的兌現等工作。對國稅部門提供的監控信息要進行核實,對經查實違反相關規定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依據財稅〔20*〕157號文件進行處理,同時取消其申請享受本意見規定財政補貼、財政補助的資格,并追繳企業已獲取的財政補貼和財政補助。
六、稅務部門和財政部門要加強信息溝通,建立信息采集傳遞機制,確保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相關信息資料傳遞暢通,形成部門通力合作的工作局面,共同做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稅收管理和扶持發展工作。
七、鼓勵規模較大的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單獨設立面向社會服務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設立過程中經貿、工商、國稅、地稅、公安、環保、質監等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強化服務。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要堅定信心,依法經營,誠信納稅,用足用活財政稅收政策,加快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為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八、本意見自20*年1月1日起執行。
九、本意見由縣財政局負責解釋。
第一條為了貫徹落實國家及省、市、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政策,調動鄉村和廣大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保證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新農村建設試點財政補助資金是財政安排的專項用于兌現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政策的補助資金。
第三條新農村建設試點財政補助資金旨在通過對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重點基礎設施和各項事業建設項目補貼,吸引各部門、金融機構、社會團體的各類資金投向農村,引導廣大農民增加新農村建設投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多的財力保證。
第二章資金籌集
第四條新農村建設試點補助資金由縣財政部門負責籌集。
第五條兌現政策所需補助資金主要來源:
(一)省、市財政安排的專項補助資金
(二)縣財政預算安排的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
(三)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
(四)部門用于支持新農村建設的幫建資金。
(五)其他資金。
第六條補助資金額度,根據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和項目相關部門確定的試點范圍及建設計劃確定,由縣財政局統一安排使用。
第七條各鄉鎮、村要按照新農村建設要求,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投入、集體和農民自籌、社會多元化參與的多渠道籌集資金的有效機制,確保新農村試點政策的落實。
第三章使用原則
第九條堅持突出重點原則。補助資金主要用于試點村鎮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改造和發展生產等,優先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急迫的問題。
第十條堅持專款專用原則。確保資金全部按規定用途專項用于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
第十一條堅持先建后補原則。項目建設完成后,經驗收合格后予以補助,擬建項目和在建項目不予補助。
第十二條堅持公開透明原則。資金使用和補助項目按規定程序進行,納入政務公開范圍。
第四章補助范圍和對象
第十三條新農村建設試點補助資金的使用范圍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政策規定的各個項目。主要包括:鄉村道路、清潔能源、安全飲水、廣播電視、文化場所、住房改造、衛生所(院)、環境治理、財源建設、農業生產和支醫支教等項目的補貼。
第十四條享受資金補助的對象為:鄉鎮政府、村級組織、經濟合作組織和個人,出資個人優先享受補助。
第十五條完全由縣級以上財政和其他部門投入的項目不列入補助范圍。
第十六條建設項目必須以鄉鎮、行政村或自然屯為單位,全部完成后給予補助。
第五章項目審核與資金撥付
第十七條鄉鎮、村和個人申報補助的建設項目,應由鄉鎮財政所及經管站進行初審,縣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報縣財政局審核撥款。
第十八條個人申請的補助項目,應在村內進行公示后,逐級審核上報。
第十九條建設項目完工后,要編制資金決算,經鄉鎮財政所及經管站審查后,報送縣新農村建設辦公室、項目相關部門和縣財政局審查備案。
第二十條屬于基本建設項目,申報前應由有關部門出具驗收報告,工程質量不達標的,不予補助。重大建設項目,應由縣財政投資評審中心進行評審。
第二十一條在縣財政局設立“新農村建設財政補助資金專戶”,財政局憑建設項目決算及經村領導、鄉鎮主要領導、縣新農村辦主管領導、縣政府主管領導逐級簽字的工程發票或發票復印件(復印件亦必須由上述人員簽字,并注明財政補助金額、其他資金支付金額等相關事項),將財政補助資金直接撥付到工程建設單位的銀行賬戶。
第二十二條農民個人出資建設的項目,投資額超過補助標準一倍以上享受補助,投資額低于補助標準的不享受補助。
第二十三條農戶和其他出資個人應享受的補助資金,憑有效證件到財政局領取,不得由鄉鎮政府、村組織和他人代領。
第二十四條補助項目申報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得弄虛作假、少建多報、騙取補助。
第六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五條享受補助的基本建設項目,實行招投標制,并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理。
基本建設程序包括,提出項目建議書、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初步設計、施工準備、建設實施、竣工驗收、事后評價等階段。小型和限額以下項目,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簡化程序。
第二十六條屬于政府采購的項目,要按照政府采購法以及相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撥付給試點村鎮的補助資金,必須在財政部門核算,實行國庫集中支付,不得將資金直接撥付到其他部門。必須專款專用,專項用于政策規定的建設項目,如有結余,可用于其他公益事業建設。
第二十八條試點鄉鎮、村要對建設項目和享受補助的個人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第二十九條對弄虛作假、騙取補助的,扣回當年補助,并取消下年度補助資格,并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對截留、挪用補助資金或無故滯撥資金的,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的有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縣財政部門作為資金分配、管理、監督主體,要會同縣新農村辦加強對補助資金的管理,加強對項目的審查審核,搞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確保補助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本辦法由縣新農村辦及縣財政局負責解釋。
衛生部財政部下發《關于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工作的通知》(衛農衛發〔200〕40號),針對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工作的六點要求。摘要如下:
一﹑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民自愿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任何地方﹑部門﹑單位不得強迫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不得強制收取農民參合資金,不得強迫任何機構﹑個人墊資代繳參合資金,堅決杜絕虛報參合人數等弄虛作假得行為。征繳機構在向農民收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時,必須向農民開具由省級財稅部門統一印制的專用票據,及時﹑足額將資金納入合作醫療基金專戶。同時,認真做好參合農民登記﹑注冊與換發證工作,并加強對參合農民基礎資料的管理.
二﹑落實財政補助政策,按時足額撥付補助資金。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在年度預算中足額安排落實應由本級財政負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并保證按規定及時撥付到位。要確保農民個人繳費資金﹑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和其他資金及時足額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專戶,嚴禁滯留上級財政補助資金,更不得搞虛假配套資金。地方財政部門要按規定將經辦機構人員經費和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證經辦機構開展業務所必需的經費,嚴禁從合作醫療基金中提取。
三﹑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管理,確保基金安全。要嚴格基金支出管理,合作醫療基金只能用于規定的農民醫療費用補償,并做到封閉運行,專款專用。任何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擠占﹑挪用﹑冒領基金。
四﹑調整補償方案,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確保參合農民受益。各地要結合財政補助標準的提高,根據籌資總額和當地醫療費支出水平等因素,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則合理調整合作醫療補償方案,既要防范基金風險,又要兼顧農民受益程度。要按照《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醫藥費用管理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有效控制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同時,推行藥品集中采購或跟標采購,保證藥品質量,降低藥品價格,確保農民受益。
五﹑加強監督與檢查,建立健全監督體系。逐步形成以農村合作醫療監督委員會監管為主,內部監督﹑財政監督﹑審計監督以及社會監督有機配合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監管體系。
六﹑注重檢查指導,及時整改。各省(區﹑市)有關部門要在試點工作中,加強檢查和督導,逐步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監測、舉報、監督檢查、案件查處等監督管理制度。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尤其是強迫農民參合,虛報參合人數,擠占挪用冒領基金的行為要及時糾正,嚴肅查處,決不姑息。
第一條為落實《寧波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甬政辦發〔2014〕188號,以下簡稱《方案》),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新能源汽車是指納入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在寧波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并在本市銷售的新能源汽車。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區域范圍為寧波市轄海曙區、江東區和江北區三個行政區(以下簡稱老三區)
第二章推廣目標
第四條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按照《方案》要求,到2015年,在公交車、出租車、公務車、專用車和私家車等領域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達到5000輛。其中,外地品牌車輛不低于30%;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務、環衛、物流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
第五條基礎設施配套:按照《方案》要求,充電站(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累計建設充電站13座,充電架332個,交流充電樁5506個?;緷M足推廣應用車輛的運行需要,實現基礎配套設施的網絡化、便利化和智能化。
第六條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按照《寧波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規劃(2014-2020年)》(甬經信機械〔2015〕67號)要求,重點培育2~3家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產能達到3萬輛。重點扶持一批關鍵核心零部件企業,車用動力電池系統產能達到10萬套,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產能達到5萬套。產業規模達到150億元。
第三章推廣應用
第七條公交車
以市公交公司為主體,在市區內選取合適公交線路開展超級電容無(有)軌電車的試運行,根據試運行情況及時評估并完善,逐步擴大在城市公交系統的推廣應用。
第八條出租車
以現有出租車公司為主,采用區域示范運營方式,加大純電動出租車在城市客運領域的推廣力度。示范推廣期間上牌的純電動出租車5年內免經營權有償使用費。
第九條公務用車
一般新能源公務用車和新能源執法車分別由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和市財政局牽頭負責,加大新能源汽車在政府機關的推廣應用力度。
第十條專用車
純電動環衛專用車由市城管局牽頭確定車型,按照政府采購要求組織采購,并按年度計劃投放使用。純電動物流快遞車由市郵政管理局牽頭確定車型,積極鼓勵物流企業購買和使用。示范推廣期間新能源專用車全時段開放道路使用權,市區行駛不限單雙號,免費上牌。
第十一條私家車
個人、單位(社會團體)購買的新能源汽車,除享受寧波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擴大消費工作的意見》(甬政辦發〔2013〕208號)的優惠政策外,還享受在市區行駛不限單雙號,充電價格優惠,車輛注冊登記、上牌、年檢“綠色通道”等優惠政策。單位(社會團體)團購5輛(含)以上新能源汽車的,每輛給予一次性補助3000元。
第十二條創新推廣模式
鼓勵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專業運營商組建新能源汽車(微公交)租賃公司,推進新能源汽車以租代購。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商業租賃模式,采取長期租賃和分時租賃的方式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大力發展以市區短途代步出行為目的的純電動汽車自駕租賃服務模式。
第十三條購車補助
根據國家新能源汽車補助標準,市本級及老三區地方財政補助在中央財政購置補助的基礎上給予1:1配套。
(一)公交車采用“政府投資、整車購置”模式,除參照純電動客車補助標準申請國家補助資金外,其余由市本級財政承擔。
(二)出租車、物流快遞車地方財政補助由市本級財政承擔。
(三)市本級環衛車地方財政補助由市本級財政承擔;老三區環衛車地方財政補助由市本級財政承擔30%,其余由各區財政承擔。
(四)個人私家車地方財政補助按戶籍所在地或暫住證所在地(后者須在本市擁有合法工作)、單位(社會團體)地方財政補助按法人注冊地,由市本級財政與老三區財政各承擔50%。
(五)市本級公務用車和老三區公務用車地方財政補助分別由市本級財政和各區財政承擔。
第四章基礎設施建設
第十四條由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確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主體,按《方案》要求,負責全市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和維護。
第十五條示范推廣期間建成并投入運營的基礎設施,市財政按其實際投資額(不含土地)的20%給予補助。
第十六條設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綠色審批通道,加快審批流程。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由市規劃和國土管理部門按照職能分工,科學選址,優先保障建設用地需求。
第十七條新建居住小區、辦公樓、商場、公共停車場和交通樞紐等應按總規劃停車位的20%預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用電負荷與位置,示范推廣期內按總停車位的10%配置充電樁。市規劃、國土部門要在土地出讓條件中明確此類項目的充電設施配置要求,將其納入建設標準予以考核驗收。
第十八條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規劃布局,在現有居住小區、辦公樓(含市行政中心)、商場、公共停車場、咪表停車位與綜合交通樞紐等增配一定規模的新能源充電樁,為群眾自購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提供保障。
第十九條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對原有道路、綠地及其它公共設施,因施工產生的破損或遷移,由建設單位負責恢復原貌或按要求進行改建,相關部門免收相關費用。
第二十條由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負責新能源汽車第三方監控服務管理平臺的建設、運行和維護,實現信息實時采集、實時監測、信息交互和智慧服務,為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提供安全保障。
第五章產業發展
第二十一條充分利用現有產業扶持資金支持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建設項目。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積極鼓勵創投基金、民間資本參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第二十二條加大扶持寧波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在超級電容無(有)軌公交車、新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專用車等領域的技術與產品開發力度。積極引進國內知名特種車、改裝車和專用車生產企業。
第二十三條依托關鍵核心零部件龍頭企業,加大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控制系統的研發。鼓勵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與本地關鍵核心零部件企業建立長期固定的配套合作關系,政府優先采購本地配套率高的整車產品。
第二十四條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先進標準,支持有條件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積極參與各類國家、行業標準和規范的制訂。
第六章 附 則
1 設置科研項目檔案
在用友NC“客戶化”—“項目信息”中進行項目基本信息的增減及維護,錄入項目編號、項目名稱、功能科目、項目資金來源、助記碼等信息,方便日后查詢。
2 科研項目輔助查詢
科研項目輔助賬表的查詢用友NC系統與U8系統的差別巨大,主要表現在NC系統沒有固定的模板進行項目查詢,其格式更加靈活,功能更加強大,需要根據實際的工作,運用會計電算化的相關原理,自行設計表頭表體進行查詢,現運用用友NC系統對事業單位科研項目輔助核算的查詢進行探討。
2.1 按經濟分類科目查詢全部科研項目具體收支明細
首先進入總賬—財務會計—賬簿查詢—輔助分析設置,點擊新增,填寫輔助分析編號、名稱;選擇“科研項目輔助核算”行標題,如擬查詢某個功能科目下的所有項目可在其“分析選擇”的高級查詢中設置具體的功能科目,如不選擇,默認查詢的是全部科研項目;選擇“會計科目”列標題,并選擇所要查詢項目的收入和支出相應的會計科目,以設置“財政零余額專項按經濟科目收支結余表”為例,我們需要選擇的會計科目有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收入—項目支出補助、財政補助支出—項目支出下的所有末級科目;選擇余額合計默認方向“貸方”“顯示合計行”“顯示合計列”,之后點擊保存。
完成基礎設置后,進入輔助分析查詢,選擇相應的輔助分析報表名稱,會計期間,按期末方式統計,可以在同一界面清晰明了地查看每個科研項目上年結轉金額,本年撥入金額,本年支出明細以及期末余額(如圖2所示)。
2.2 查詢某一科研項目的收支明細
進入總賬—財務會計—賬簿查詢—輔助余額表,查詢對象選擇“科研項目輔助核算”表頭;“會計科目”表體,計 []算小計(如圖3所示)。此表可以查詢了解某一科研項目在此會計期間內的具體收支情況,如上年結轉金額,本年撥入金額,按經濟分類科目本年的具體支出情況等(如圖4所示)。
2.3 查詢全部科研項目總體收支情況
進入輔助余額表,查詢對象選擇“科研項目輔助核算”表體,計算小計,如需要查詢某一功能科目下的所有項目,可在查詢范圍高級查詢中設置,不選擇默認查詢全部科研項目;選擇“會計科目”表體及相應的會計科目,非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收入—項目支出補助、事業收入—專項資金收入—科研收入、事業支出—財政補助支出—項目支出、事業支出—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等,計算小計(如圖5所示)。此表可以查詢本單位全部科研項目上年結轉、本年增加、本年支出及期末結余總體情況。(如圖6所示)。
免費義務教育后還要交什么費
廣東省政府決定,從2008年春季學期起,在全省城鎮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和課本費。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審計廳和省監察廳已聯合印發《廣東省城鎮免費義務教育實施辦法》,規定免收學雜費補助標準為:小學每生每學年326元,初中每生每學年466元;免收課本費補助標準為:小學每生每學年100元,初中每生每學年180元。
為確保全省城鎮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的貫徹落實,廣東省物價局、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聯合發出通知,就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收費有關事項作出規定。從2008年春季學期起,我省戶籍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免繳學雜費和課本費,學生作業本由家長自行購買,學校不得向學生收取作業本、輔導資料和輔助教材等費用。義務教育階段的其他收費仍按粵價[2003]256號文的有關規定執行。廣東省外戶籍學生在我省接受義務教育暫不納入免費教育范圍,按原借讀生規定收費標準繳費入學。有條件的地方,應積極創造條件,逐步解決省外戶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義務教育問題。本省戶籍學生跨學區就讀的,按就讀學校原借讀生收費標準減財政補助金額后的標準繳費入學。本省戶籍學生就讀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按民辦學校收費標準減財政補助金額后的收費標準繳費入學。外省戶籍學生就讀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按所就讀的民辦學校收費標準繳費。
(賴紅英)
免費義務教育后還要交什么費
廣東省政府決定,從2008年春季學期起,在全省城鎮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和課本費。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審計廳和省監察廳已聯合印發《廣東省城鎮免費義務教育實施辦法》,規定免收學雜費補助標準為:小學每生每學年326元,初中每生每學年466元;免收課本費補助標準為:小學每生每學年100元,初中每生每學年180元。
為確保全省城鎮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的貫徹落實,廣東省物價局、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聯合發出通知,就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收費有關事項作出規定。從2008年春季學期起,我省戶籍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免繳學雜費和課本費,學生作業本由家長自行購買,學校不得向學生收取作業本、輔導資料和輔助教材等費用。義務教育階段的其他收費仍按粵價[2003]256號文的有關規定執行。廣東省外戶籍學生在我省接受義務教育暫不納入免費教育范圍,按原借讀生規定收費標準繳費入學。有條件的地方,應積極創造條件,逐步解決省外戶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義務教育問題。本省戶籍學生跨學區就讀的,按就讀學校原借讀生收費標準減財政補助金額后的標準繳費入學。本省戶籍學生就讀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按民辦學校收費標準減財政補助金額后的收費標準繳費入學。外省戶籍學生就讀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按所就讀的民辦學校收費標準繳費。
(賴紅英)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保護災后恢復生產能力為出發點,充分考慮財政承受能力、保險企業可持續經營能力和農戶參保意愿,以保大災、保大戶、保主要品種為重點,堅持政府推動、農戶自愿、市場運作的原則,采取“共保經營”為主、“互保合作”等形式為輔的推行方式,積極做好宣傳發動,認真部署各項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有力保障。
二、實施辦法
(一)工作目標。*年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面達到60%以上,力爭70%,并加大工作力度,在以后年度逐步實現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全面推開。
(二)保險品種。根據浙政發〔*〕22號文件精神,在全區范圍內實行“3+1+6X”模式,保險品種總數為7種。“3”分別為能繁母豬、油菜、奶牛三個國家必保品種(其中我區沒有
奶牛養殖,因此不實行)?!?”為水稻保險,為省定必保品種。“6X”是指除水稻以外的其他特色品種,根據我區實際情況,*年選擇大棚瓜果蔬菜、淡水魚、鴨和生豬等四個特色品種。
(三)保險主體。2個國家必保品種的參保對象為符合條件的區域內所有農戶;省定品種的參保對象為符合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和各類專業合作社(界定要求見保險條款)。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為自建基地或與農戶緊密聯結的生產基地實行統一投保,鼓勵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為其成員統一投保,鼓勵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以村為單位聯戶投保。
(四)保障程度。以保障承保對象物化成本為主,保費為承保對象物化成本的50%,物化成本由保險公司與相關部門確定。保費由承保對象支付和財政補助兩部分組成。財政補助主要由省、市和區三級財政分別安排專項資金對參保農戶給予補助。不同的品種財政補貼各不相同,其中能繁母豬保費補貼80%,油菜保費補貼按國家統一政策執行,水稻保費補貼75%,其他省定品種保費補貼45%。對于省定品種的財政補貼部分由省、市、區三級財政按一定比例分擔,國定品種按國家統一政策執行,其中能繁母豬按浙政辦發明電〔*〕111號文件精神省、市、區三級財政按保費的2∶3∶3的比例分擔。安排的保費補貼、超賠補貼等資金應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財政與區財保公司以“一年一結”的形式結算。
(五)保險責任。保險責任以保大災為主,主要包括熱帶風暴級以上熱帶氣旋(具體責任見條款)、暴雨、洪水、暴雪、凍
害、常見病蟲害、大規模疫病等主要災害,具體保險責任另行制定。
(六)理賠支付。政策性農業保險實行全省范圍內風險責任在當年全省保費5倍以內的封頂方案。在定損后,分兩次向農戶支付保險賠款,先由保險公司向農戶預付核定賠款的50%,再在保險年度末統計全省全年總賠款后,進行個案清算。全省全年總賠款在5倍之內的,按核定的賠款扣除預付賠款后全額支付;若全年總賠款超過5倍的,則個案清算賠款=核定賠款額×封頂系數-預付賠款額(封頂系數=全省農業總保費×5/全省總賠款)。根據省政府規定,賠款超過2倍保費的,由省、市(區)財政分擔,參照財政保費補貼比例執行。理賠工作主要以保險公司為主,各鎮(開發區)、區農林局等部門配合處理。
三、實施階段
(一)調查摸底與宣傳發動階段(*年3月底前)。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領導機構,研究制定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方案,摸清擬保產業的現狀,了解群眾參保意愿,分解鄉鎮工作任務,落實區財政補助資金。召開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動員大會,落實有關部門工作職責,布置鄉鎮政策性農業保險任務。
(二)組織參保與規范理賠階段(*年4月至6月底)。各鎮(開發區)建立參保清單,并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動員。全區參保面確保60%,力爭達到70%,并確保在4月15日前全面完成參保工作。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裁定和理賠工作辦法,制
定鄉鎮工作目標考核機制,規范工作程序,建立持續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的長效機制。
(三)總結階段(*年7月)。監督檢查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情況,認真總結工作經驗和存在的問題,謀劃新一輪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推進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明確職責,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成立由分管領導負責,相關單位和各鎮(開發區)有關領導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工作由區發改經貿局牽頭,統籌協調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各項工作。各部門要履行好自身工作職責,有效推進工作開展。區發改經貿局主要負責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掌握工作推進情況,及時上報并對外工作信息,做好各方面協調工作。區農辦負責把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納入到新農村建設中,并加強工作考核。區財政局負責保險費用審核和安排,加強與市財政局溝通,及時發放財政補助。區農林局負責開展基層調研,掌握基層保險意向,確定保險基數,參與保險理賠界定。區民政局負責把政策性農業保險納入全區重大災害預警救災體系,充分做好災害預警和災后救助工作。區人保財險支公司負責保險費的測算和保險簽單工作,及時向辦公室上報保險進度,負責保險理賠工作組的運作,加強與被保險人的溝通,做好受災理賠工作。各鎮(開發區)要分別設立聯系點,明確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負責建立與下屬行政村的工作網絡,加強對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做好上下工作聯動,及
時上報工作情況。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分別進駐所在地的聯系點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