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污水處理技術

污水處理技術

時間:2022-04-25 19:20: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污水處理技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污水處理技術

第1篇

關鍵詞:油田;污水處理技術

在油田開發行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油田污水量也在急劇增多,因此,必須加強對油田污水處理問題的關注與重視。油田污水的主要來源包括原油出水、鉆井污水以及其他污水,針對不同來源的污水,采取有針對性的污水處理技術,實現對水資源的再回流利用,有利于實現油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提高。

1污水處理方法

就現階段來說,我國對油田堿渣污水進行處理的時候,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氧化法、化學處理法、直接處理法。首先,直接處理法通常情況下是進行焚燒,這個過程中會產生嚴重的大氣污染,從而導致污染轉移,無法得到理想的效益。其次,化學處理法通常情況下是采取濕式空氣氧化工藝實現除污,具體來說就是氣壓在10兆帕以上、溫度在150℃—200℃左右的環境中,利用氧化法將油田堿渣污水中存在的硫化物去除,以達到預處理效果[1]。化學處理法對條件的要求較高,只有在高壓、高溫的條件下,方可得到理想的效果,然而,制造高壓、高溫環境,又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對物氧化法、化學處理法、直接處理法進行比較,生物氧化法具有運行費用、投入成本較低的優勢,且處理效果較為可靠、運行簡單,因此,可優先選擇。

2油田污水處理技術

油田中所使用的傳統污水處理技術,其基本流程如下:隔油旋流除油過濾,主要目的是將污水中的油、漂浮物等雜質去除。在油田企業之中,這種污水處理工藝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且取得的效果也較為理想,同時出水水質也符合我國相關標準的要求。

2.1油田污水處理技術的分類

針對油田污水污染程度、出水水質要求的差異,通常情況下會對污水處理技術進行相應的分級。一級處理為預處理,處理指數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其目的在于將污水中的固體污染物、懸浮物去除;二級處理為進一步處理,通常情況下可以將污水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膠體狀污染物、可降解有機物去除,但是,二級處理很難將污水中的高碳化合物、難降解有機物、有毒物質去除,這就需要三級處理。污水處理技術每一級均有著繁多、復雜的工序,但是,經過層層處理,便可以有效確保出水水質[2]。

2.2膜生物反應器

膜生物反應器是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技術,其有機結合了生物處理單元、膜分離單元,主要通過利用膜組件,代替傳統生物處理工藝的末端二沉池,能夠在生物反應器中有效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從而有利于實現生物有機負荷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剩余污泥量,也減少了污水處理面積,因此,具有十分理想的效果與經濟效益。相比較于傳統污水處理技術,膜生物反應器有著設備占地面積較小、處理效率高、操作簡單、出水水質高以及以實現自動化控制等一系列優點,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雖然就現階段來說,膜生物反應器尚未得到廣泛采納,但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膜生物反應器也會得到不斷的改進與完善,并會在油田污水處理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3膜生物反應器的優勢

對于膜生物反應器來說,可以通過利用膜分離單元有效實現油田污水的固液分離,因此,利用膜生物反應器,可以將油田污水中存在的固態雜質有效去除。其主要優勢包括:第一,相比較于以往所采取的沉淀分離固液模式,膜分離方法的固液分離效果更好,同時,分離出來的水可進行直接回流再利用,進行回流的過程中,還能將微生物有效阻隔開來,實現水、污泥之間的徹底分離,且操作也比較靈活[3]。第二,膜生物反應器與傳統技術的結合應用,有效避免了傳統三級處理的復雜流程,不僅可以大幅度減少對土地的利用,也有利于降低成本。總而言之,采取膜生物反應器來進行油田污水處理,可以有效確保污水處理質量與水平,也更容易實現自動化控制,避免了傳統污水處理工藝下繁瑣的處理流程,有利于實現污水處理效率以及水資源的回收利用效率的提高。此外,相比較于傳統活性污泥處理,膜生物反應器對低廢棄污泥量的處理難度雖然較大,但卻具有操作彈性較大、排泥周期長的優勢,同時,生物膜處理技術可以通過PLC的控制進行設計,因此便于維護,且實現自動化控制也更為容易,不僅縮減了污泥池的占地面積,也具有低臭味、低噪音、低公害的優勢,通過利用膜分離技術、生物法有機結合的膜生物反應器,可以實現對油田污水的有效處理,有利于實現污水回收率的提高。

4結語

綜上所述,污水處理在油田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實現污水回收率的提高、加強污水處理效果,不僅有利于實現水資源的節約、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還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油田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作者:梁美琪 單位:中油遼河工程有限公司環境工程所

參考文獻:

[1]李冠成.油田污水處理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J].化工管理,2016,(08):277.

第2篇

關鍵詞:農村污水;污水處理;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R123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尤其是在農村,水環境污染問題顯得尤為突出。農村環境污染主要體現在水體污染嚴重、清潔水源稀缺、土壤質量下降、人居環境惡化、生態遭到破壞等方面。水環境污染問題尤為嚴重。我國在2010年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表明,農村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全國總量的50%左右,其中COD、TN、TP的排放量分別占總量的43%、57%和67%。而長期以來,由于治理資金短缺和對農村水環境保護意識的淡薄,農村地區的污水大多得不到有效處理最終給環境帶來不可避免的污染。因此,農村污水問題亟待解決,研究農村污水的特征、處理工藝技術和水質指標等也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一、概述

1、農村污水的來源

農村污水是農村村莊和小鎮的居民生活污水和生產廢水的總稱。它的來源主要包括農村居民日常生活廢水和鄉村企業排放的各種廢水兩個方面。農村居民日常生活廢水包括廚房污水、衣物洗滌廢水、沖廁水以及家禽排泄物等。其中,衣物洗滌廢水中洗衣粉的使用大大加劇了農村氮、磷污染,使湖泊富營養化問題更加嚴重。

2、農村污水的特點

農村污水由于其分散性的特點,其水量、水質不同于城市生活污水,具有自身的特點。其主要特點有:①農村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污水的混合污水,基本上不含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②農村污水水量、水質變化大,且水量、水質在不同的居住區、不同的時間段有明顯的差異;③農村地區人口居住分散,大部分農村沒有排水收集管網,污水處理率較低且集中收集處理難度較大。

3、農村污水排放及收集處理途徑

農村生活污水一般雨污混流排放,有調查顯示約96%的村莊無排水溝渠和污水處理系統,污水沿著村莊道路溝渠或路面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收納水體,有的生活污水甚至直接通過地滲排放,存在污染地下水等風險。介于農村污水排放現狀,農村污水收集處理模式應因地制宜,采用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選擇合適的污水收集處理模式。目前,農村污水收集處理模式主要有集中收集處理模式、分散收集處理模式和管網截污收集處理模式三種,其中管網截污收集處理模式需要利用附近城鎮的污水管網,并將農村的污水管網并入其中。

二、農村污水處理技術

中國農村水污染特征不同于城市和中小城鎮,主要特點是污水水質區域差異大,污染源種類和數量多,污水水量小且排放分散,污染范圍大和水質水量變化系數大等特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選擇以經濟、適用和簡便為原則,綜合分析技術本身的特征和當地的特征因地制宜,采用投資少、運行費用低、除污效率高、管理簡便、容易維護、具有良好抗沖擊能力的處理工藝或技術。

1、生物處理技術

1.1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根據污泥的生長狀態,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可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大類。其中,活性污泥法的運行成本較高,還存在污泥膨脹問題,因此不適合在農村地區使用。相比較而言,生物膜法更易于維護管理,且無污泥膨脹問題,可在用地受限時考慮采用。目前主要的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包括:生物接觸氧化法、好氧生物濾池、蚯蚓生物濾池。

1.2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無需曝氣充氧,產泥量少,是一種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處理技術,能夠滿足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技術要求。目前主要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包括:污水凈化沼氣池、厭氧生物濾池、復合厭氧處理技術。

2、人工濕地處理技術

人工濕地是一種由人工建造和監督控制的、與沼澤地類似的地面。它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通過過濾、吸附、共沉、離子交換、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來實現對污水的高效凈化。人工濕地處理污水是充分利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統的凈化能力,既可去除有機污染物,又可去除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氮、磷等污染物。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分為表面流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和潛流人工濕地處理系統。表面流人工濕地是在深度約0.6-1.5m的淺池塘或渠道中種植各種形式的水生植物,包含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葉植物及漂浮植物,其主要處理機制是利用不同水深及植栽密度的配置,可增加濕地生態的多樣性以確保處理效率穩定,亦可通過各區域中好氧程度的不同,達到脫氮的功能。潛流人工濕地處理系統是在深度0.6-1.0m、底部坡度在0.5%-1.0%的溝渠或水池,鋪設礫石或土壤后密植挺水植物,再導入污水并控制水面高度,使水面不暴露于空氣中,即污水僅在介質中流動,沒有開放水面區,其主要處理機制為利用附著在礫石或植物根系的微生物分解水中污染物。潛流式人工濕地因水流在底面流動更容易適應寒冷氣候,適合在北方地區運行。但在北方地區運行的濕地,必須考慮冬季降溫導致植物死亡和微生物失活而使人工濕地運行效率降低的問題。潛流人工濕地處理系統前端通常需要設置化糞池、初沉池等預處理設施,避免大型顆粒流入礫石床中堵塞孔隙,降低處理效能。

3、物化處理技術

污水的物化處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氣浮、吸附、離子交換、電滲析、反滲透和超濾等。在各種物化處理技術中,僅混凝技術相對符合農村要求,其最大優點是能夠根據污水中污染物的性質,選取合適的絮凝劑,保證污染物質的高效去除。混凝技術對懸浮物、金屬離子、膠體物質和無機磷去除效果好,但對有機物和氮的去除能力相對較弱,且運行過程中需要連續投加藥劑,故運行成本較高。在我國農村地區,混凝技術主要用作生態處理系統的前處理措施或化學除磷,如上海市崇明縣前衛村在人工濕地之前采用混凝強化處理技術,降低人工濕地處理負荷和保證處理效果。

4、先進的固定化微生物技術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之所以適用于農村地區是因為農村的生活污水中富含大量的有機污染物。我們所說的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其實就是一種將四處不斷游離的細胞或者是酶利用化學或者是物理等手段使其固定在一個區域內保持活性,并持續利用的一種方法。該技術較為先進,由于其具備其他常見的污水處理技術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說投資少、技術簡單、產污少等,因此,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具有很高的應用前景,適合在農村地區推廣使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盡管我國已加大對農村地區污水處理工作的力度,但是收效甚微。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凈化農村污水不僅有利于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而且對于推動我國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要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科學合理的技術進行生活污水的處理工作,有效解決農村污水污染問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齊瑤,常杪.小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分散處理的適用技術[J].中國給水排水.2008(24).

第3篇

【關鍵詞】: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U66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 Abstract 】 :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dustrial agriculture and life wastewater discharge of makes originally very limited supplies of fresh water destruction resulted i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 fresh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pollution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imminent sewage is available with the value of the resources, ecological green sew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wastewater reuse and recycle to provide a broad prospect

【 Keywords 】 : Ec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spects

引言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與水處理技術的進步, 污水處理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技術和設備的更新, 從傳統的物化和生物處理工藝向先進的生物除磷脫氮、微濾、膜組件與膜生物反應器等新型材料、新工藝技術發展; 從單一的設備組件向成套型、低能耗型發展, 自動化控制系統與管理技術不斷更新。二是充分利用生態、自然型技術與傳統及新工藝相結合, 努力達到污水處理的技術和經濟優化。三是注重從單一處理向綜合環境的改善和資源綜合利用方向發展, 大力推進中水利用技術及生態環境改觀技術。

一、 生態型污水處理定義

污水生態處理技術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采用工程學手段對污水進行治理與水資源利用相結合的方法。具體一點說,就是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 植物—微生物復合系統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特征對污水中的水、肥資源加以回收利用,對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進行凈化的工藝技術。

污水生態處理技術以土地處理方法為基礎,是污水土地處理系統的進一步發展。以土壤介質的凈化作用為核心,在技術上特別強調在污水污染成分處理過程中植物-微生物共存體系與處理環境或介質的相互關系,特別注意對生態因子的優化與調控,是生態學4大基本原理在水資源領域的具體運用.

二、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現狀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在污水農業回用上已有一定的應用歷史, 國外利用污水土地處理后直接灌溉農業; 近來利用生態工程原理發展起來的人工濕地技術對城市污水處理也呈現一定的發展趨勢。先進國家如德國、美國利用自然的山地、河海岸興建了不少生活污水濕地處理系統, 我國近年來也正對一些城市和生活居住區搞濕地生態處理系統,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發展趨勢良好。

三、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的特點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用于污染治理已有悠久的歷史。但是,由現代處理技術和環境工程技術相結合的污水處理技術,是20世紀 80年代才誕生于歐美地區。 污水處理技術是21世紀國際生物技術的一大熱點領域,它將在環境治理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產生、發展及演變與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 近年來,隨著各種新科技的發展,污水處理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主要是指利用土地系統和自然型及人工型的有一定調節功形成一定植物、土壤、微生物、水復合生態系統來有效地處置污水的技術。主要有土地滲濾處理系統、地表漫流處理系統、濕地處理系統等, 利用生物態勢使污水得到充分凈化, 并能將污水處理與環境生態有機結合起來, 創建新的城市生態景觀。其主要優點是利用生態技術, 成本大幅降低, 水質標準較高。生態污水處理技術對污水必須經一定的預處理,對污水特性、土地處理場地與土壤和載體特性、植物種類、氣候條件等均有較高要求。

比如環境生物技術就是其中的一種:生物與環境之間既有對立的一面,又有統一的一面,生物體靠體內調節和變異來適應環境變化,同時通過自身來影響和改變環境。 環境生物技術擁有許多其他方法不可比擬的優勢,如微生物對各類污染物均有較強、較快的適應性,并可將其作為代謝底物降解和轉化,具有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無二次污染等優勢。用生物方法處理污染物的最終產物大都是無毒無害、穩定的物質,如二氧化碳、水、氮氣和甲烷等,通常可一步到位,避免了污染物的多次轉移,因此它又是一種消除污染安全而徹底的手段。另外,生物處理技術的產物或副產品,大多可以較快生物降解的,并可作為資源加以利用,有助于把人類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減到最小程度。

四、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前景

現在很多城市都在大力開發旅游業, 由于地方由于地處山地, 離交通主干網遠, 處于集鎮區外緣, 污水收集輸送困難。隨著產業推進, 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并影響該地區的飲用水源、水庫, 如就地采取生態濕地處理技術, 也是一項十分有利的舉措。

現在一些城市在河道兩岸整治采取了傳統的駁岸、疏浚、建集污管渠的技術措施, 特別是中心城區采用的新型集污渠和河底硬化技術措施, 但工程的技術難度大, 投資上仍不很經濟, 如果對局部河道兩岸采用生態型人工濕地處理以生活污水為主的污染, 不但解決了污水收集難的問題,又改善和創建河道兩岸的綠地及生態景觀,并能還河道本色。

在推進農村鄉村化規劃建設進程中, 在城鎮集鎮區外的一些大的生活集居區由于污水收集難度大而造成的污染又嚴重影響河網水系。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生態技術, 興建一些小型的生態污水處理廠, 能綜合治理農村水環境污染, 促進農業灌溉回用。

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與城市規劃的適度規模集中污水處理廠技術相結合, 作為后置保障工藝系統十分有利。發揮城鎮土地資源價值, 并且合理利用豐厚的灘涂土地資源。由于土壤的滲水、透氣性差, 不易直接搞大型的生態污水處理廠, 但可作為集中污水處理廠的后置工藝系統, 確保并提高水質標準, 使之改善環境生態和污水資源利用。

結語

總之, 發展生態型污水處理技術前景可觀, 但又必須因地制宜, 充分考慮土地資源,土壤、氣候、作物與污水特性, 充分考慮綜合景觀的改善與工程布局, 使之穩定、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杭世珺.小城鎮污水處理工程設計的反思與建議[J].給水排水,2004,30(10).

[2]張克峰,王永磊.我國中小城鎮污水處理適用工藝探討[J].凈水技術,2005,24(6).

[3]劉建軍.常用油田水處理技術及其現狀探討[J].石油工業,2011.4.

[4]馬宏倫.油田水處理技術發展前景的分析[J].水處理工業,2010.12.

第4篇

關鍵詞:污水;處理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U664.9+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2306-1499(2013)05-(頁碼)-頁數

1、污水來源

社會在前進,科學技術在發展,客觀環境在不斷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因此不僅在政治思想方面要與時俱進,科學技術也要與時俱進,不斷調整,不斷翻新,不斷前進。例如城市生活污水的處理,建立管網把污水收集起來,通過污水處理廠進行一系列物理、生化、化學處理進行沉淀、分解、消毒等無害化處理,達到規定的標準然后排入江河。單純從保持城市清潔、把廢物處理掉的角度評價是合理的,而且長期以來也是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方法。我國許多城市在引進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不少污水處理廠,也確實改善了城市環境,為當代城市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新型污水處理技術在中國的機遇

對比20世紀70年代后期歐美污水處理技術大發展的條件和歷史經驗,我國具有發展新型污水處理技術的四大條件,其中前兩條是我國特有的歷史機遇,后兩條是國際上可共享的條件。

(1)我國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和脆弱的環境承載力為新型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迫切的需求和巨大的潛在市場。

(2)30余年的經濟快速發展使我國達到了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的水平,具備了支撐新型污水處理技術研發和應用的經濟實力。

(3)世界人口和經濟的發展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各種資源漸現短缺,資源價格逐漸抬升,使人們日益體會到發展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性。

(4)1990年代以來,在生物、信息、材料等領域產生了一系列影響21世紀人類發展方向的高新技術。這些高新技術引入能源、醫藥、食品等領域,使這些領域產生了巨大的進步。而這些高新技術幾乎還沒有在污水處理技術領域開花結果。

這四項條件加上科技人員的努力將促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水處理新技術發展,以適應我國水污染控制的需求。在發展方向上,污水處理技術將從目前污水處理廠的達標排放技術和優化運行與節能降耗技術向污水處理的資源化技術發展。污水處理的資源化技術不僅是污水回用所需要的高品質再生水處理技術,還將發展污水中碳、氮、磷等資源的回收技術。污水處理的資源化不僅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而且可以增加污水處理的附加值,改變污水處理資金的投入產出比例與現狀,適應我國不同經濟發展區域各種污水處理設施長期運行的要求。在技術來源上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將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和信息技術在污水處理領域的廣泛應用。上述污水處理資源化技術的發展已經初露端倪,如能加大投入,長期堅持研究,破解技術難點,必然可以形成新型的污水處理技術。以下試舉幾例,予以分析。

3、污水資源化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污水資源化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碳源的回收利用。由于現行的污水處理中對有機碳采用了氧化成二氧化碳的技術路線,所以去除碳源污染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從節能降耗、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多重目標出發,這種傳統的處理模式需要向新型的污水資源化模式轉變。污水中碳源的資源化將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方向是將碳源轉化成能源,另一個方向是將碳源轉化成有機材料。由于污水中的碳源濃度相對較低,直接利用污水中的碳源有一定的難度。有研究通過控制運行條件(包括:溶解氧和停留時間等)使活性污泥積累PHAs,從而獲取富含有機碳的微生物細胞,進而制取有機材料或生物柴油。但直接從污水培養的細胞中有機碳含量較低,目前這些技術還只是處于實驗室研究的水平。利用污水處理產生的剩余污泥獲取能源和碳源的技術更為成熟。

將剩余污泥中的碳源轉化成甲烷氣體作為能源,已經是成熟的技術,國內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目前,我國一部分日處理污水能力在10萬m3以上的大型污水處理廠已經建立了污泥厭氧消化獲取甲烷的設施,部分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厭氧消化裝置運行良好,實現了污泥減量,并回收了能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污泥厭氧消化技術需要進一步研究提高厭氧消化系統裝備的質量,優化厭氧反應器的運行條件,形成適合我國污泥特點的成熟的污泥厭氧消化的系列技術。我國污水處理的特點是除了大型污水處理廠外,還有一大批日處理能力在1萬m3以下的小型污水處理廠。這些污水處理廠大部分建設在區縣和鄉鎮,那里的技術力量薄弱,產生的污泥量較少,不宜照搬大型污水處理廠獨立進行污泥厭氧消化的模式。可能的污泥處理途徑是在一定距離的區域內建立集中污泥處理裝置,將分散在小廠中的污泥集中進行厭氧消化處理。這種污泥集中式處理的模式首先面臨的是污泥的運輸問題。由于污泥運輸增加了污泥處理的成本,因此采用污泥集中處理模式的前提是在各廠先將污泥脫水,然后運到一定距離以外的污泥處理廠進行處理。這種模式要求研發高含固率的污泥厭氧消化技術,需要研究含水率低的污泥進行厭氧消化時厭氧反應器中的傳質機理、反應速率和微生物種群,從而研發出高含固率污泥厭氧消化的新型反應器以及加速反應的生物及化學藥劑。

4、污水處理節能降耗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污水處理廠需要節能和降耗兩類技術。節能主要是節約電能,在污水處理廠污水提升、鼓風曝氣和污泥脫水消耗了約90%的用電量,因此這三大環節是研發節能技術的重點。污水處理廠的降耗是指降低藥耗,主要是設法減少用于化學除磷的除磷劑、用于反硝化補充碳源的藥劑和用于污泥脫水的絮凝劑。對于已經建成的污水處理廠,主要的節能潛力在于運行條件的優化和精確控制。污水處理廠在設計時為了保證高峰負荷下處理出水水質達到排放標準,在反應時間和設備能力上都有較大的冗余。如果處理廠經常處于這種冗余的狀態下運行,就會造成電能和藥劑的過度消耗。我國污水處理廠運行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的先進污水處理廠相比,在監控技術、運行水平和人員素質上都有較大差距,因此在這方面尚需開展大量的研發工作。首先,針對占污水處理廠能耗50%以上的鼓風曝氣系統需要研發高效的、具有良好調節功能的鼓風機,為實施精確曝氣奠定基礎。先進的研究工作是將水量水質的監測儀表設置到污水處理廠上游的管線中,為提升泵的編組方案和進水水質水量的變化提供預警數據。在降低藥耗方面對于反硝化投加碳源需要研發基于硝酸鹽濃度監測參數的反饋加藥控制系統,對于化學除磷可以研發基于來水磷酸鹽負荷的前饋―出水磷酸鹽濃度反饋的加藥控制系統。運用這些加藥控制系統實現適量加藥,避免藥劑的浪費。污泥脫水的加藥控制還有待深入研究,首先需要確定與污泥含水率相應的監測參數,其次是建立檢測參數與藥劑投加量的劑量效應模型,從而建立控制系統。這方面還有大量的關鍵技術需要深入研究。“十一五”期間,在“水專項”和“863計劃”的支持下,已經對污水處理廠的節能降耗技術開展了初步的研究,并在處理能力為10萬m3/d的污水處理廠成功地建立精確曝氣、化學除磷和反硝化碳源投加控制系統的示范工程。通過“十二五”期間的進一步研究和推廣應用,將在確保處理出水達標排放的前提下,實現污水處理廠節能降耗的目標。

第5篇

關鍵詞: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應用

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于城市供水的需求逐漸增多,科學利用已有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環境不受污染,科學處理生活與工業廢水,做好污水的回收利用工作,不單單是我國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是世界性的問題。注重城市污水處理先進技術運用,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城市污水的主要來源

城市污水的主要來源有:第一,城市生活垃圾對水資源帶來的污染。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日均所產生的生活垃圾與生活污水數量也在持續增加。生活污水的主要來源是家庭、機關單位和其他公共設施,因為污染物一般是洗滌污水和排泄物,因此污水排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異。現階段,大部分城市中并未建立相對全面的排水管網,一般是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溝渠或者下水道,對水體帶來直接污染,輕則導致水資源環境惡化,重則對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第二是工業廢水,其一般來自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洗滌用水、冷卻水或者處理水等。第三是城市徑流所帶來的污水,在遇到自然降雨或者降雪時,雨水或雪水沖刷建筑物、城市街道或者生活廢棄物后形成污水,這樣的污水存在較為突出的季節性,其內部成分也相對復雜,同時在雨季初期的降雨中所含污染物一般來說要超過普通生活污水中的含量。

2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及其應用

2.1超聲水處理技術的應用

城市建設過程中和人們生產生活所產生的污染物會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另外還可能會存在氣體、粉塵等固體污染物,對城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產生不同程度的污染,這種情況下一般選擇超聲水處理技術。此技術現階段較為普遍的應用于強化微污染水的生物處理。一般來說,當城市產生污水后,利用此技術對污水實施超聲處理,提高膜生物反應器的生物活性,另外還可以提高反應器的有機負荷,從而進一步增強有機物凈化率。因此,超聲水處理技術從本質上來說,即是增加污水生物活性從而實現污水凈化處理。此技術在將聲空化的工程中,可以很好地把聲場內的能量聚集在一起,隨后在空化泡崩潰時很小的空間內把這些聚集在一起的能量進行釋放,形成異常高溫與高壓,從而產生局部熱點,促進化學反應速度和效率。在對城市污水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應用超聲技術,可以有效降解污水內的化學污染物,不但可以提升污水處理工作效率,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處理質量。另外,若在污水內添加光敏半導體材料,還可以借助于太陽能進行污水凈化處理。

2.2膜技術在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城市污水處理中,相對普遍的膜技術一般來說有反滲透法、納濾法、微濾法等。在部分大分子原料的回收時往往也會選擇膜技術,這是由于此技術在污水處理時不會引入其他雜質,可以有效的保證大分子的分離。例如借助于超濾技術回收印染廢水內存在的聚乙烯醇漿料。此技術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現階段的應用過程中還有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之處,如膜的成本相對較高、壽命不長,使用這一技術進行污水處理往往需要更多的成本。另外膜容易被污染產生結垢或者堵塞的問題,此類問題都影響了該技術的應用發展。

2.3礦物質污水處理技術分析

硅藻土、海泡石等礦物質自身擁有一定的污水處理能力,選擇礦物質污水處理技術也可以實現較好的污水處理效果。由于礦物質的類型豐富多樣同時成本低廉,較少受到二次污染,所以這一技術的應用也更加普遍。比如說蒙脫石屬于較為常用的污水處理物質,它也是膨潤土的重要構成內容,各層之間夾雜了很多擁有交換價值的無機陽離子,擁有非常強的吸附能力。另外它還擁有一定的乳化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將污水內的鉛汞等重金屬予以吸附。沸石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污水處理礦物質,其內部存在很多空穴與孔道,同時表面積較大,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吸附能力,把沸石加熱后不但可以增加內部空穴,同時也不會對其自身內部晶體構架產生影響,可以有效的提升吸附能力。沸石不但可以對常見的很多重金屬起到吸附作用,同時還可以吸收污水內的毒離子,吸附率超過90%。

2.4高級氧化處理技術的應用

這一技術即是在某種特殊條件下可以形成一定量的擁有氧化能力的自由基,同時可以把污水內的有機污染物實施分解。通常而言,高級氧化處理技術往往用于對水質要求相對較高或是水源污染相對嚴重的環境之下。即便是這一技術進行污水處理需要相對高的成本,但此技術的實際效果是十分顯著的。高級氧化處理技術擁有非常好的實際效果,所以可以將這一技術當作重點方向予以研究。這一技術應用過程中所形成的自由基一般是借助于光的激發形成或依靠特殊催化劑形成,隨著環境保護理念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高級氧化技術必然會得到更快的發展。

2.5氧化塘的技術及其應用

此技術亦可稱之為穩定塘或生物塘技術,它和很多池塘有著較為相似的地方。這一技術的主要原理和自然水體自警流程較為相似,污水在塘中停留或者流動的過程中,因為微生物有機講解和代謝,在這一過程中進行有機物分解,如此能夠很好的對污水起到凈化作用。氧化塘通常來說包括好氧塘、厭氧唐、兼性塘以及曝氣塘等類型。這一處理技術的優勢非常明顯,如前期投入較少,處理過程相對穩定,不需要頻繁的后期維護,污水處理效率明顯等,還可以有效的實現降氮、除磷等功能。

3污水處理新理念與應用

3.1生態透析

生態透析技術屬于一項系統化的工程,它模擬河流彎曲以及河流附近生物多樣性,借助于高分子材料為基礎,建立浮游動物生物群,構成小區域優良生態鏈,進而產生一種良性循環,對水質實施天然無污染的透析處理,這種處理方式成本較低且具有較好的環保性。利用生態透析污水處理技術可以有效實現小型化的原地處理,不但能夠降低污水處理時可能需要消耗的運輸成本,避免污水滲漏或者偷排問題,同時還可以減少污水處理廠的工作壓力。現階段生態透析技術已經在國外很多地區得以推廣應用,同時國內部分一線城市也開始試點,如珠海市政府部門與廣州軌道交通公司聯合推廣應用這一技術,安徽省內也有一些市區開始應用推廣。生態透析技術還在國內很多公交、地鐵、高速公路中也得到了推廣應用,希望國家相關政府部門能夠更加關注這一技術的推進發展,生物技術治污可能會掀起污水處理技術的新革命,也許能夠成為未來污水處理的新常態。

3.2資源轉化

城市污水中有大一部分能夠從廢物轉化為資源,通過具體的取樣分析,污水污泥內的有機碳含量大約在30%左右,而磷的比例超過一半,同時包括了大量的氮與其他化合物。資源轉化技術指的是把污泥內大部分的氮、磷予以提取,將其轉化成為農業生產需要的肥料,這樣的提取作業需要一定的成本與技術,也應當對這一技術可能帶來的二次污染實施評估,計算出投入產出成本,另外這一技術還需要其他相關技術支撐,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因此未來的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應當是將各種新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變被動處理為主動處理,進一步研發出其他的新工藝工技術,不斷推進生態透析等綠色處理技術,在保證城市污水處理效率的基礎上推進能源轉化,盡可能的利用可用能源。

4結語

貴陽貴安新區5個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有效改善區域水體質量,保護本地自然環境,對于貴安新區創造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及投資環境至關重要。作為環境保護事業的重要一環,城市污水處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直接關系到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所以必須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應用現代化污水處理技術,不斷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質量,在降低城市污水污染,提升處理效率的基礎上,促進現代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張彤 單位:貴州水投水務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敬才.淺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0)

2楊永明.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J].河南建材,2016(5)

第6篇

關鍵詞: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R123.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農業、交通、建筑、石化、環保、能源、餐飲、醫療等各個領域,也更多的走進到了廣大老百姓的生活中。

一、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現狀及原因

我國城市的人口、環境以及工業建設等的發展十分迅速,相比之下,我國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建設就很緩慢,這就造成了我國城市中的基礎設施長期處于超負荷承載的狀態,其中城市中環境保護基礎設施,更是在近幾年才開始建設,這就導致我國絕不大部分的城市的污水處理能力無法滿足實際的需要。2000年時,在我國的大約600多個城市中,只有大概123個城市建成了307座污水處理工廠,與世界上的其他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和水平都還是比較落后的,我國城市中的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比較滯后是最重要的原因。根據一些資料的數據顯示,發達國家對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有很大的投資,他們從上個世界 70年代就已經開始建設污水處理工廠。在上個世紀,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對建設城市污水廠的投資已經達到了其國民生產總值的0.5%了,而我國在前幾年對建設城市污水廠的投資才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0.003%。在英國,平均每8000人就擁有了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在美國,也只要每一萬人就能夠擁有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而在我國,在150萬人之中才能夠擁有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

二、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未來應用探索

1、高效率、低成本的污水處理技術與設備是未來的首選

從我國目前的發展狀況來年,我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國家目前還是把主要的資金和精力都放到經濟的發展上,一些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業在一定的時間內還會存在下去。雖然政府正在逐漸加大治污的力度,但一些搞資高、運營成本昂貴的污水處理設備一時還難以承受。目前許多二級城市已經建設污水處理廠,但由于負擔不起高額運行費,而不能使其正常的運轉。要解決這些難題就必須采用高效率、低投入、低運行成本的污水處理技術與設備,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開發和利用具有以上優點的新技術工藝是重點。

2、以脫氮除磷為主的技術和工藝是今后發展的重點

目前的許多污水處理廠并不符合處理的要求,在《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對污水中的氮和磷都提出明確的指標,污水處理廠要增加設施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才能夠允許工作和運轉。現階段,生物脫氮除磷技術的研究已經成為一個熱點,已經有許多企業嘗試采用了新的工藝,如MSBR、倒置A2/0、UC工等,并積極從國外借鑒新的技術與方法,這些技術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標準,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對這方面的研究仍然會繼續下去。

經濟、高效的脫氮除磷技術具有很大優勢,探索簡便、節能、技術成熟的生物脫氮除磷技術是目前的當務之急,為今后的污水處理提供了有研究和發展的方向。“在新的工藝中要重點解決工藝中的泥齡矛盾、炭源競爭矛盾、空間和時間順序上的矛盾、硝化和反硝化與有機物降解之間存在矛盾等關鍵技術問題。”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可望提高系統的脫氮和除磷效率,達到經濟、高效脫氮除磷的目的。目前這項研究的整體思路為,同時達到脫氮和除磷的目的,使各種生物與微生物都能在合適的環境中生長,發揮他們的優勢,達到更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3、對產泥量少且污泥處理方便的技術研究是主要方向

污水處理之后會產生數量巨大的污泥,如何處理這些污泥是除污產業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一些污水處理企業不得不在進行完污水的處理之后,繼續想辦法對污泥進行二次處理,這對污水處理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負擔。“在國家環保部門公布的2010年污水處理的數據中顯示城市污水的平均含固率為0. 02%,濕污泥產量為965. 562×104t/a”如此大的污泥量,再加上污泥成分復雜且含有有毒物質,如不進行合適的處理,同樣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污泥處理水平不容樂觀,有的污水處理企業沒有完整的污泥處理工藝,甚至不能將污泥進行干化,這些都為污水處理企業的正常有效運轉設置了巨大的阻力。對待這樣的問題一般是采用兩種手段,一是從源頭減少污水中的泥沙含量,減輕后續的污泥處理量。二是增強污泥處理能力。從這兩方法來看,顯然是第一種方式更能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我國現在已經有部分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如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BIOLAK工藝、水解一好氧工藝等,但是這些還遠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未來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會繼續。

4、適用于小城鎮污水處理的技術工藝將成為熱門

弄村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我黨在深刻分析當前國內外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從我國經濟發展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具體體現。所以城鎮化的道路勢不可擋,截至2008年底,我國小城鎮數量多達19234個,如此數量的小城鎮數量,每天產生的工業污水和生活廢水數量可想而知。而這些小城鎮發展規模有限,沒有能力去處理城鎮每天產生的廢水,對環境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破壞。因此,投資低,運行成本小.管理相對容易的污水處理技術的開發和設備的應用符合小城鎮的實際情況,也是未來一段時間需要努力開發的污水處理技術和工藝。

5、選用高級氧化處理技術

高級氧化處理技術就是指利用在特定的條件下產生的具有一定氧化能力的自由基,從而強化并分解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這種技術一般是被應用在水質要求較高或是水源污染較重的情況下的。但是這種技術的成本是比較高的,由于這種技術的處理效果也是更好的,因此其可以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內容來研究。通過利用光的激發產生或是通過使用合成特殊的催化劑引發能夠產生自由基,其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光觸媒催化氧化處理工藝理論與技術等內容。高級氧化處理技術已經成為了當代環保型水處理技術的重點研究課題,其在未來也將引領我國的環保型水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

6、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工藝

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工藝最主要的特點是基建投資小并且占地面積少。處理城市污水時若采用此工藝就不需設置二次沉淀池了,這也是出水SS較低的原因,一般都是小于10毫克每升的。在曝氣生物的濾池中,氧的利用效率一般都能夠達到25%左右,曝氣量也是明顯的低于其它的方法的。其還具有耐低溫和抗沖擊負荷能力強的特點,因此即使在正常負荷約3倍的短期沖擊負荷的作用下,曝氣生物濾池依然是可以運行的,并且其水質的變化也不大。另外,由于曝氣生物濾池自身所采用的模塊化的結構,所以其也很便于進行后期的改建和擴建。

結束語

綜上所述,環保型污水處理技術的革新必將成為城市污水處理技術未來的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所以我們應當熟練的掌握城市污水處理的各種新技術以及其工藝流程,只有這樣,我們面對城市不同的條件和地理環境,才能夠選擇最為合理的污水收集方法和污水處理技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防治水污染,從而保護城市環境,促進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污水污水 處理技術 工藝 趨勢

油田污水主要包括原油脫出水、鉆井污水及站內其它類型的含油污水。含油污水的不合理處理回注和排放會造成油田地面設施不能正常工作,導致地層堵塞而帶來危害,同時污染環境,最終影響油田的安全生產。所以必須合理地處理和利用含油污水。

一、油田污水常用的處理方法

從注水水質標準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來看,不但項目較多而且各項指標要求都比較嚴格,若將污染比較嚴重的污水處理到注水水質或排放水水質要求的程度,必須同時采取多種處理方法。考慮到以上要求,目前常用的污水處理方法分為以下幾類:

1.去除水中懸浮的雜質

一般懸浮的雜質包括:浮油和分散油、懸浮固體、乳化油及膠體固體物四類物質。懸浮物質中主要是含油類的物質。在去油的過程中可以實現對懸浮固體和膠體固體物的去除。目前常用的去除油污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1.1物理法除油

主要包括立式除油罐除油、粗粒化除油及斜板除油等。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同時去除懸浮固體。

1.2混凝除油

投加混凝劑破除乳化油,同時使膠體固體破乳,將這兩種物質同時去除。

1.3過濾

過濾主要是為了濾掉混凝后的懸浮固體,同時去除破乳后的油物。

2.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防垢劑、緩蝕劑和殺菌劑,可以防止水結垢、腐蝕和大量的細菌繁殖,使凈化水的各項指標達到要求。

2.1物理法除油

物理物除油包括自然除油、斜板(管)除油罐除油、粗粒化(聚結)除油、氣浮法除油(去除懸浮物)及旋流除油等多種方法。自然除油主要采用重力分離技術,其原理是根據油和水的密度不同使油上浮到達油水分離的效果。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忽略了進出配水口水流的不均勻性、油珠顆粒上浮中的絮凝等因素,其操作流程不密閉,污水停留時間長,容積大,投資高。斜板除油是自然除油的一種改進,根據“淺池理論”的原理,將除油罐內沉降區加了波紋斜板,提高了除油效率。粗粒化除油是將污水經過填充物,使得油珠變大,便于沉降。此方法適合用于去除分散油。旋流除油是利用水和油的密度差,在液流調整旋轉速度時受到不同的離心力的作用而實現油水分離的。

2.2混凝處理

在油田含油污水的處理過程中,一般使用混凝沉降法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油、分散油和乳化油,也可以同時去除其中的粉質懸浮固體和泥質,原理是使用物理方法或者化學方法加速以上提到的物質的分離,使其沉降。

一般混凝劑對水中的膠體顆粒的混凝作用包括電性中和、網掃作用和吸附橋架三種作用。可以根據混凝劑的種類,投放量,膠體粒子的性質等因素決定三種作用的主次。復合型混凝劑和無機高分子混凝劑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不僅污水處理混凝凈化效果好,而且只需要添加一種藥劑,使得加藥工序大大簡化,節約基建投資,減少人力投資。

2.3過濾

將含油污水流過一個較厚而多孔的石英砂或者含有其他粒狀物質的過濾床,雜質會留在這些介質的空隙里或介質上,使得含油污水進一步凈化,這個過程叫做含油污水的過濾處理。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可以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同時還可以去除油類、細菌、鐵氧化物及放射性顆粒等物質。過濾一般包括吸附、絮凝、沉淀和截留等幾個步驟。

二、油田污水處理的工藝

油田注水水質處理工藝是根據水源、來水水質和注入層對水質的要求確定。一般對于高滲透油層,通常采用多種常規污水處理工藝,對于中、低滲透油層一般在常規處理的基礎上進行深度處理,即進行二級或者三級過濾。目前各油田對注入高滲透油層的污水普遍采用三段處理工藝,自然沉降除油作為第一段處理工藝,第二段采用混凝沉降除油和懸浮物,最后一段使用石英砂進行過濾。該流程適用于原水水質較差的油田或區塊,其主要工藝有重力式、壓力式、浮選式及旋流式四種。中低滲透油藏的注水水質要求較高,需要對含油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各油田都采用常規處理后再進行一次、二次過濾,其工藝過程為含油污水常規處理工藝粗過濾精過濾。常用的深度處理工藝包括多次雙向過濾流程,浮選-過濾深度流程及雙濾料-濾芯過濾深度處理流程。

1.重力式污水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流程的特點是含油污水依靠重力差流動,整個沉降、過濾過程為自流,無需動力泵。該流程的缺點是污水在站內停留時間長,占地面積大。

2.壓力式污水處理工藝

該流程為原水進緩沖罐后,經提升泵增壓進入粗粒化罐除油,再進入斜板沉降罐除乳化油和機械雜質,然后進入壓力過濾罐除去懸浮物使水質達標。該工藝的特點是除油、過濾設備均為承壓容器,可實現密閉隔氧,污水停留時間較短。缺點是適應水水量、水質變化能力減弱,當原水中泥沙含量高時,容易產生堵塞現象。

三、油田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著高新技術在油田污水處理領域應用,油田污水處理技術也向多方面發展和延伸,再加上人們對油田污水處理后的利用越來越重視,導致油田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越來越多,其主要研究趨勢包括

以下幾個方面:

1.研制和開發新型水處理藥劑

混凝劑的研究的主要方向達到混凝能力強、破乳速度快、快速沉降、絮凝體的體積小等特點。混凝劑近年采用的材料也越來越廣泛,主要包括鐵、硅及聚合鋁等材料。混凝材料在有機方面也有很大研究,尤其是高聚物混凝劑的研究。

2.運用先進設備和高新技術

先進的設備例如橫向流含油污水除油器,先進的技術例如光催化氧化技術和采用電絮凝技術等應用越來越廣泛。超聲波技術和微波技術的研究也成為重點方向。

3.使用生物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用于油田污水處理是比較有發展前景的新型技術。生物處理技術在含油污水處理主要體現在高效降解菌得研究與使用,其中以質粒育種菌和基因工程菌為代表的生物處理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是今后污水生物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

4.研究和推廣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應用在油田污水處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問題是開發質優價廉的新材料膜,減少膜污染,開發新型清洗劑和優化清洗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曉陽.石油化工企業含油污水處理及回用水處理工藝設計[J].工業用水與廢水,2010,(4).

第8篇

關鍵詞:石油化工;污水處理;技術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215

0 引言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的產業,石油化工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水是影響石油化工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石油化工業的迅猛發展,不斷提高加工的深度,石油化工的污水越來越多,呈現出污水水質越來越復雜,污染物種類增加的特征。我國十二五要求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因此,石油化工污水處理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1 石油化工污水概述

石油是石油化工行業的主要原料,石油化工通過裂解、分餾、精煉、重整以及合成等工藝,實現對有機物的加工。生產石油化工產品具有過程長、裝置多、污水量大的特點。石油化工污水中典型的污染物包括石油類、氨氮、CODCr,硫、氰化物等。另外,由于企業產品不同,因此污水中還存在和產品有關的污染物,包括雜環化合物、多環芳烴化合物等,這樣無疑使得污水的水質更加服務,并且也使得有毒物質含量增加。

2 石油化工污水處理流程

石油化工業在最開始發展時期,因為節水意識不足,因此,石油化工企業生產裝置進行進水管線的設置時,通常采用并聯設置的方式,對于每一個裝置都采用新鮮水,產生的污水一起向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排放。當前石油化工工藝不斷發展,同時,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對于石油化工中的一些對水質要求并不高的生產工藝,將其他生產工藝中的污水按照一定比例和新鮮水進行混合,從而作為這些工藝的進水。隨著水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對石油化工生產工藝中排水水質復雜并且難以處理的工藝而言,和排水工藝簡單的水質基于水質不同進行不同處理,這樣能夠使得污水處理的經濟性增加。將石油化工企業的污水通過適當的深度處理,能夠將其作為其他工藝的進水,這樣能夠使得整個工藝過程中水的效率提高。石油化工污水的基本工藝包括隔油、氣浮、生物處理以及后處理。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底泥、浮油以及剩余的污泥通過濃縮或者脫水之后被焚燒或者進行綜合利用。

3 石油化工污水處理技術

3.1 石油化工中含油污水的處理

石油化工過程中產生的含油污水具有極大的污染性,比如康菲漏油事件嚴重危害了水體。在水面上,含油污水形成了一層油膜,使得氧氣進入水體的時候受到阻礙,進而使得水體缺氧,無疑會造成水體中的魚類由于缺氧而死亡。另外,含油污水能夠使得孵化的育苗出現畸形問題,威脅著魚類的繁殖。

對于石油化工中的含油污水的處理方法通常包括了物理化學法、化學法以及生物法等。水力旋流分離、臭氧氧化分離、膜分離等都是常見的物理化學處理含油污水的方法。生物法則包括了好氧處理法、厭氧處理法和組合工藝等,比如水解酸化――好氧生物處理――曝氣生物濾池組合的方式。另外,通過電化學――厭氧生物法――好氧二級生物處理工藝相組合的方式對含油污水進行處理也是常見的物理化學與生物法組合的方法。

3.2 石油化工中含硫污水的處理

煉油廠二次加工裝置中分離罐的排水、富氣洗滌水等都是石油化工產生的含硫污水的主要來源。H2S、氨氣等污染物在含硫污水中的含量比較高,能夠使得水中的溶解氧被消耗,使得水體中的生物由于缺氧而死亡。

空氣氧化與水蒸氣汽提是處理含硫污水的主要的方法。空氣氧化法處理含硫污水的優勢是操作比較簡單,費用比較低,其不足適合于處理含硫量較低的污水,不能脫除氰化物以及氮。水蒸氣汽提法被應用在含硫量比較高的污水處理中,這類污水通常含有酚類及乳化油等,在汽提塔中進入酚類及乳化油等物質時,使得汽提塔塔釜出現積油的現象,使得氣液平衡受到破壞,進而使得污水處理的效果受到影響。基于此,當前科研的一個重點和熱點問題就是對于高含硫污水的經濟高效處理工藝的研究。

3.3 石油化工中含環烷酸污水的處理

就重質原油來說,大部分是環烷基原油,其中包含了很多環烷酸。石油化工中產生的含環烷酸廢水主要是來自于回收環烷酸的裝置產生的污水,比如通過硫酸酸化法以及CO2吸收法回收環烷酸。在環烷酸污水中COD具有較高的含量,通常為幾萬-幾十萬mg/L。由于環烷酸屬于表面活性劑以及強乳化劑,能夠使得曝氣池中有大量的泡沫產生,從而造成水體中的微生物死亡,使得水質不斷惡化。

當前處理石油化工中含環烷酸污水的工藝包括萃取、活性炭吸附以及氣相催化氧化法等。當前對于石油化工中含環烷酸污水處理的研究相對較少,工藝還不完善,有待于深入研究。

3.4 石油化工中含酚污水的處理

石油化工中的含酚污水的危害比較大,并且來源廣,當酚類在水體中的含量不低于10mg/L時,能夠使得水中的魚類大量死亡,并且酚是致癌物質,所以,國家對酚類的排放有嚴格的標準。

石油化工中含酚污水的處理,一般采用蒸汽脫酚、萃取等物理方法、生物法以及化學氧化法等。當污水含酚超過1000mg/L時,需要在裝置進行回收或者預處理。當前含酚污水的處理工藝還不完善,并且大都能耗比較高,成本高。因此,研究處理含酚污水高效經濟的工藝技術是當前研究的熱門內容。

4 結束語

石油化工污水的成分比較復雜,污染物濃度較高,同時降解難,對環境具有嚴重的污染,因此,通過對高效、節能、經濟的污水處理技術的應用,使得石油化工污水處理技術得到整體發展。與此同時,石油化工企業需要對污水回收技術進行研究,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通過“多元化用水、污污分治”的理念,使得石油化工污水治理的效率以及效果提高;在石油化工企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基于循環經濟的觀點,對污染物在源頭以及生產過程中進行控制與削減,最終使得石油化工污水的處理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張超,李本高.石油化工污水處理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工業用水與廢水,2011,10(04):6-7.

第9篇

關鍵詞:海上油田 污水 處理技術

一、海上油田污水的成因

隨著油田開發力度的加大,開發油田的深入,原油已經無法經一次采油方式采出,采油收獲率也大大降低。而為了保證開采量,便有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的技術。這些技術通過將水灌到地下的水驅方式來采油。那么這種方式必然產生了大量的污水。海上油田采出水是采油污水的一種,與開采技術和地質條件關系緊密。開采越多其水質越差。原油的含水率也可能由原來的5%到10%左右增加到80%,甚至90%。

海上油田注水的水源有含溶解氧、細菌和懸浮顆粒等有害物質的注海水,還有采出水回注和淺層地下水。這些水源本身在注入時就含有污垢,那么在注入時若不對其進行處理則會給地層造成結垢,腐蝕堵塞注水設備。而且在油田開采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使用水,那么水源的不達標也會成為污水形成的一個原因。

海上油田開采過程中產生的污水中的不可用油等不可溶物質組成的污染物的排放極大影響到海洋的生態環境,對海洋造成嚴重污染。同時,海上開采平臺大小有限,承受力有限。那么一些先進科學的陸上油田污水處理技術在此無法施行。有時也未能及時發現污染源,這樣若海上油田污水得不到及時處理,則會進一步惡化污染狀況。

二、海上油田污水處理技術

1.源頭控制技術

源頭控制技術又稱為源頭處理技術,或減量化技術。防阻水流進生產井及謹防污水升入平臺是其主要作用。這種減量化技術在防止水流進井筒方面用機械和化學兩種方式進行堵水。機械堵水是靠完井技術通過各種機械工具將水阻止在井筒之外。而化學堵水,需要借助聚合物凝膠這種化學藥劑注入來堵水,這種工藝因用到化學藥劑,所以在環保方面貢獻不大,存在潛在的污染。

通過防止污水進入平臺的源頭控制技術主要由對井下的油水進行分離的技術及海底的分離技術構成。井下分離技術,在井筒內安裝一定的裝置進行分離,也可稱為分離裝置,處理過程為用安裝的分離裝置將產液分離為油和水,油在管線中輸上地面進入石油管網;而分離的水直接在井下流入別的地層。這種防污水進入平臺的技術也存在著較大問題,其工作效率提升空間較大。

2.污水處理技術

海上油田開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若將廢水排放出來必定對海洋污染嚴重。那么就需要通過一定的技術來對廢水進行處理。通常情況下有這樣五種技術,分別是:氣浮處理技術、萃取技術、旋流分離技術、氧化技術和過濾技術。

2.1氣浮處理技術

在國內外最常用的的是氣浮處理技術。該技術利用了油珠能在小氣泡作用下上浮這一特性。在其上浮后氣-固混合物被撇出。也是一種固體液體分離的技術,將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用壓縮空氣加壓到0.3到0.6MPa,達到飽和狀態,然后放置在正常氣壓下的設備中,里面微小的氣泡攜帶著油珠從溶液中釋放出來。當混合物上升到表面后被撇出,液體則從底部流出。其效果受到氣泡大小的影響,氣泡越小與油滴接觸的面積越大機會越大,也可以黏附較小的乳化油,攜帶到表面。這種氣浮處理技術用到的設備有很多公司研制,其處理能力強,效率高。

2.2萃取技術

利用萃取劑和水互相不溶解但可溶解污染物這一特點的萃取法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污染物在水中的分配比不同于在溶劑中的分配比,那么利用分配比不同來分離并提取污染物從而達到分離效果。MPPE工藝就是將含有烴的廢水流入有MPPE顆粒的裝置中,用特殊的提取液把烴提取出來并冷凝,最后利用其重力分離出水。根據歷年應用實例可知,該技術去除率非常高。

2.3旋轉分離技術

旋流分離。油的密度比較輕,而水則較重,那么在旋轉液體是,油就會從漩渦中由動能變為離心力而分出來。本裝置先將油滴聚結使其增大到可用粒徑,之后利用高速旋轉液流的分離裝置去除油。另外,若要提高分離效率,則需優化設備的大小、減小剪切從而提升對小油滴的分離能力。B20系列則很好的對其進行了優化,調整設備的長度與直徑的比例大小,達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VWS公司的一款水力旋流分離器,使液體紊流降低,波動現象被消除。把旋轉分離技術很好的運用到海上油田污水處理中。

2.4氧化技術

氧化技術可以將溶解到水中的物質轉為易于水分離的狀態,轉化后的物質無毒或有微毒。而由于該技術消費成本高未能廣泛應用。SINTEF開發的“Watercatox”工藝利用氧化處理方法將納米催化顆粒放入反應器的膜管中,在污水流入時將空氣也注入,由此污染物被氧化,形成水或二氧化碳。這種裝置很適合用在海上油田平臺上。

2.5過濾技術

去除水中分散和乳化油可以采用過濾技術。過濾技術需要的化學藥劑少,因此比較環保。而且處理效率較高,設備所占空間小,比較適合用于海上油田廢水的處理中。同時,該技術消耗的能量成本不高、有很高的自動化能力,比較經濟實用。我們可以通過用核桃殼或是石英砂等做濾料,在潤濕、碰撞聚結作用下進行濾料過濾,雖然水質不錯,但容易堵塞;或者用疏水材料為濾料,增大油滴聚結,當通過不規則戎狀的玻璃纖維或金屬介質時將油分離出來;膜過濾多用于微濾中,而用于海上油田方面仍在試驗中;吸附過濾裝置中設有多孔的吸附固體部件,該吸附柱可將烴類物質吸附,達到分離效果,當然這種方式因有吸附容量有限等缺點其使用也受到限制。

通過以上這些技術可以凈化海上油田開采中產生的廢水,在油田開采過程中對污水直接進行處理,減少污水的排放。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生物處理技術,用特殊的生物群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由于海上油田開采平臺空間小,其承受重量的能力不大,所以成立有效而緊湊的污水處理系統很必要。

3.關于海上油田污水處理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目前海上油田污水處理工作仍面臨著許多問題,部分油田回注水不能達到標準,形成污染。而且,在油田開采過程中大量水被耗用,致使采出水與回注水量失衡。不同的開發方式對造成不同類型的廢水,有針對性地處理污水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解決所存在的問題,首先應細化、完善水質的標準,更好的利用源頭處理技術,改善水源水質。其次應根據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各方面要求選擇物理化學生物三大類油田污水處理技術。對于污水處理技術的使用結合實際需要,在回收原油的基礎上減輕處理設備的工作負荷。當然在提高海上油田污水處理技術的同時也應該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設備操作制度,從而更好的利用處理技術解決海上油田污水問題。

參考文獻

[1]延磊.任春雷.海上油田海上注入系統[J].油氣儲運.2010(29).

[2]姜建平.謝雙喜.陳學政等.海上油田井下油水分離系統的優化設計[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3).

[3]徐文江.丘宗杰.張鳳久.海上采油工藝新技術與實踐綜述[J].中國工程科學.2011(13).

作者簡介:張紹帥(1986.10),男,漢族,工程師,研究方向:石油工程。

第10篇

關鍵詞:城市污水;處理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城市污水處理工藝也在不斷地發展和改進。為了有效改善城市環境,實現水資源的循環使用,我國對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地提高。文章中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的特點,并對活化污泥法以及混凝沉淀強化法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對不同情況下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的方案確定以及污水處理工藝的流程進行了簡要的介紹。為了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的效果,污水處理廠應該根據實際條件采用相應的處理工藝,并且充分發揮各工藝的潛質,對工藝進行調整,使得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對污水的處理過程中效率更高、時間更短、成本更低。

1 污水處理的一級工藝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國內外對城市污水以及處理工藝的研究分為兩種,第一種污水處理工藝側重于物化機理,第二種的研究原理是微生物的絮凝媳婦原理。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對一級處理工藝進行簡單的介紹。

1.1 活化污泥法

活化污泥法在對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對污染物處理的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對污泥的絮凝、吸附和生物代謝三方面的內容,活化污泥法的提出是根據生物吸附理論以及絮凝動力學理論發展而來的。

活化污泥法在進行城市污水處理時將生物污泥和生活污水同時放入到絮凝吸附池內然后用機械進行充分的攪拌,攪拌過程中發生成分的絮凝吸附反應。反應過程中城市污水中的污染物被絮凝吸附起來之后進入到污泥絮體中,然后通水排進沉淀池,將固體和液體分離開來,實現了對城市污水的處理。完成固液分離之后,就有對沉淀池中飽和污泥的生物絮狀無的吸附性進行恢復。這就需要短時間對這些沉淀污泥進行暴曬處理,暴曬過程中,沉淀污泥就會活化,吸附的有機物就會部分被降解,這樣部分微生物絮狀物就會產生,使得污泥的沉降性能就會提高,與此同時污泥的好氧狀態也會保持下去,這樣就會保證污泥不會變臭、發黑。活化污泥法進行城市污水處理時是在沉淀池中進行的,因此所消耗的能源遠遠低于二級生物氧化反應。所以在經濟發達并且污水處理不盡完善的城市應該廣泛推廣使用活化污泥法進行城市污水的處理。

1.2 混凝沉淀強化法

目前我國的工業企業在進行污水處理時廣泛使用混凝沉淀強化法,在進行該睡處理時也經常采用混凝沉淀強化法。由于這種方法在進行污水處理過程時,污水的水質會產生急劇的變化,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混凝劑,這就使得混凝沉淀強化法的使用范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只有在對城市污水進行深度處理時才會應用,使得這種污水處理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使用的范圍大幅度降低。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自動化技術在污水處理技術中廣泛應用,并且先后出現了各種各樣高效、新型、低價位的混凝劑,這樣一來混凝土沉淀強化法的所具有的局限性就不復存在了,也就可以和生物污水處理技術相媲美。

在使用混凝沉淀強化法就行污水處理時,對混凝劑的作用進行了對比實驗。實驗過程中一組使用傳統的混凝劑,另一組使用新型的混凝劑對城市污水進行處理。實驗結果表明,在對城市污水進行強化一級處理的城市污水,對污水的去污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且成本僅為耳機處理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通過引進先進的混凝劑對污水進行處理,不僅降低了成本,并且大幅度的降低了污染物的總量。

在進行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通過使用新型的技術和混凝劑再對污水進行強化一級處理之后,這需要停留較短的時間就可以對污水進行二級處理。這樣一來,在進行污水處理時,大幅度的節省了時間。降低了能耗并且縮減了成本,適合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需求。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的特點。

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經濟水平有較大的差異性,并且由于我國領土范圍遼闊,使得各地區的氣候也有好大的跨度,再加上不同城市在進行污水處理時的資金來源各不相同,進行污水處理過程中所使用的技術、服務的待遇也各不相同。由于這些特點使得我國各城市在進行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規劃、建設和管理時會根據各自城市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規劃,這就死的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2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方案的確定

2.1 處理減量方案

在對城市污水處理方案進行確定時,如果對用地范圍沒有限制的情況下,或者是污水處理之后的水量可以小于設計產水量的情況下,對污水處理工藝的方案確定相對較為簡單。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生物處理污水的效果,通常會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加大脫氮除磷池容,與此同時減小原生物反應池處理水量。在二次沉淀池時,為了有效的提高對污水的分離效率,可以適當的減小表面負荷以及固體負荷,并且加大池容。如果對污水處理的要求較高時,還可以進行污水的三級處理。

2.2 增加生物處理系統生物量

下面筆者對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對水量要求不變的情況以及湖水處理廠的場地受限制的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水量要求不變的情況下,不僅要保證水量不發生變化,還要求水質達到設計要求,這種情況下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反應池的生物量。可以通過增加生物填料或者是增加活性污泥的濃度兩種方式來實現。

當污水處理廠的用地受限制的情況下,為了提高污水處理的效果,就必須使用占地小、集成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的三級處理工藝。

3 城市污水處理工藝

城市污水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根據水質的不同可以分為污水處理法、物理處理法以及生物處理法三種方法。根據處理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及三級處理等工藝流程。

城市污水的一級處理一般采用物理方法來除掉污水中的懸浮物質,聽過一級處理可以將污水中的懸浮有機物去掉百分之三十,將污水懸浮物去掉百分之四十。

污水二級處理一般采用微生物處理方法,將污水中的溶解有機污染物一級膠體污染物,通過生物膜法或者是活性污泥法來排出。使用生物膜法進行污水處理時要通過人工方法來培養出適合微生物繁殖的環境來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上文中已經提到利用一級處理方式已經將污水中的懸浮有機物去掉百分之三十,將污水懸浮物去掉百分之四十。

經過二級處理之后,BOD5去除率可達90%以上,二沉池出水能達標排放。

三級處理是在一級處理、二級處理之后,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既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氮、磷等可溶性無機物等。三級處理常用于二級處理以后,以進一步改善水質和達到國家有關排放標準為目的。三級處理使用的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混凝沉淀、過濾、活性炭吸附等。

4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在逐步的增強。作為環境保護領域的一個重要部分城市污水處理工藝也有了較大的進步。為了適應城市快速發展的趨勢,污水處理技術也在不斷的改革與發展。城市污水處理廠時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污水處理工藝是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必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劉禮祥.城市污水處理連續流一體化生物反應器工藝研究與能效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9.

[2] 耿東穎.淺談城市工業污水處理及回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9).

[3] 徐濤.淺談城市工業污水處理及回用研究[J].山西建筑,2009,(05).

[4] 趙生平.芻議城市工業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技術[J].廣東科教,2009,(05).

第11篇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人工濕地;工藝流程特點;技術指標;管網設計

收稿日期:2010-06-04

作者簡介:林喜芳(1973―),男,廣東吳川人, 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944(2010)07-0136-03

1 引言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地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生活污水引起的面源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而面源污染是造成湖泊富營養化重要原因之一。近幾年隨著湖泊富營養的加劇,農村的污染治理問題逐步被提到日程上來,因此找到適合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合理整治農村的污水十分必要,這不僅是我國“十一五”計劃目標,也是改善農村環境質量,提升整體形象的需要,同時也是保護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和保護水資源的要求。

2 農村生活污水特點及處理技術分析

2.1 農村生活污水水質調查

根據廣州市環境保護局的統一部署,廣州市環境保護工程設計院對廣州市7000多個自然村,約301萬農村人口生活習慣、用水設施、用水特點進行調查研究,發現農村多數住宅排水管出戶前為雨污分流,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統前均經過化糞池(簡單厭氧發酵)處理。生活污水主要來自農家的廁所沖洗水、廚房洗滌水、洗衣機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因此生活污水主要含纖維素、淀粉、糖類、脂肪、蛋白質等有機類物質和含有氮、磷等無機鹽類。污染物平均濃度見表1。

表1 污染物平均濃度

污染物項目BOD5CODcrSSNH3-NTPpH

濃度單位mg•L-1mg•L-1mg•L-1mg•L-1mg•L-1

水質50~12560~200100~20010~251.0~2.56~8

由于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以有機物為主,同時生活污水中還含有許多微生物,對有機污染物進行分解,因而生活污水是不穩定的、生物可降解的和易腐爛的,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去則會引污染起環境。

2.2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

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是以有機物為主,其生化性較好,通常情況下生活污水的處理都是采用生物處理的方法。根據廣州市農村聚居的特點,一般以自然村為單位,村莊人口從幾十人到幾千人不等,村莊間的距離從幾公里到幾十公里,不同村莊的村民生活方式、經濟結構等相對比較獨立。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后決定取消處理集中污水的方式,以自然村為單位結合現狀排水特點行分散處理。生污污水分散處理適用于廣東地區農村現狀經濟情況,具有如下的特點。

(1)農村的經濟結構均以自然村為單位,污水處理站的管理及設備的維護費用需由村民分擔,通常是村內集體經費支持,故分散處理符合廣東地區農村的經濟方式。

(2)根據我國土地政策,農村土地均屬于農民所有,故集中后的污水處理廠選址比較困難。

(3)道路的建設落后于經濟發展,當前農村道路已經無法滿足村民出行的要求。集中處理的污水管網須在狹窄的村道上進行污水管網的施工,給村民的出行造成不便。

通過對農村污水的長期投入和研究,并總結已竣工的部分農村污水處理站的運行情況。農村污水處理工作必須與村民思想方法和村民的文化素質相結合,污水處理站必須運行費用低,出水水質高(不低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B標準),污水處理站須設置成綠化園林景觀帶。因此推薦人工濕地為主要的好氧處理工藝,根據進水水質情況,分別選擇與厭氧發酵池、厭氧水解、接觸氧化渠等相結合,常用的主要工藝流程舉例如下。

2.2.1 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

(1)工藝流程。

進水一級厭氧池二級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出水

圖1 “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工藝主要構筑物

(2)技術特點。通過多級厭氧池對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進行多級消化后進入人工濕地,污染物在人工濕地內經過濾、吸附、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得以去除。

2.2.2 接觸氧化渠――人工濕地

(1)工藝流程。

圖2 “厭氧水解池――接觸氧化――人工濕地”工藝主要構筑物

(2)技術特點。人工濕地技術上進行的改進,通過在厭氧水解池后增加接觸氧化工藝段,提高氮磷的去除率。該技術工藝簡單,無動力損耗,維護管理方便。

2.2.3 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生態溝

(1)工藝流程。

生活污水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生態溝出水

圖3 “厭氧水解池――人工濕地――生物溝”工藝主要構筑物

(2)技術特點。生活污水進入厭氧水解池,截流大部分有機物,并在厭氧水解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和穩定的沉渣。厭氧水解池出水進入人工濕地,污染物在人工濕地內經過濾、吸附、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得以去除。生態溝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長,吸收氮磷,進一步降低有機物含量。

該工藝采用生物、生態結合技術,可根據農村自身情況,因勢而建,無動力消耗。厭氧水解池可利用現有凈化沼氣池改建或參照三格化糞池新建,生態溝可利用現有河塘、溝渠進行改建。

2.3 農村污水工藝設計技術指標

對已運行的從化市、增城市、廣州市白云區農村污水進行總結,發現污水在主工藝池中停流的時間對出水的水質有重要的影響。如從化市的草埔村,總的停留時間為26h,出水水質BOD5為21mg/L,CODcr為63mg/L。廣州南沙區的蘆彎村,總停留時間為28h,出水水質BOD5為17mg/L,CODcr為58mg/L。出水水質可達或高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B標準。經過對廣東省300多個在運行的農村污水設計參數的分析,農村污水處理工藝參數建議如下。

(1)一級厭氧池(厭氧活性污泥)處理,水力停留時間24~30h,二級厭氧水解池(厭氧掛膜)水力停留時間4~8h,污泥清掏周期360d。接觸氧化渠水力停留時間24~28h。人工濕地水力停留時間24~36h,水力負荷0.2~0.6m3/m2•d。

(2)厭氧水解池水力停留時間4~8h,污泥清掏周期360d。人工濕地水力停留時間24~36h,水力負荷0.2~0.6m3/m2•d,生態渠水力負荷0.3~0.6m3/m2•d。

2.4 管網設計與地形高程相結合

農村污水運行費用均要求低成本并采用無動力設計,因此管網設計時管道的埋深必須嚴格控制。廣東省農村的地形多為丘陵,給污水管網建設提供了條件。房屋相對整齊,兩側有排水明溝,因此對廣東省農村污水管的改建主要雨污分建,通過改造的形式把現狀的明溝改造為雨水渠,新增污水收集管網系統。此方法不但能解決污水對環境的污染,同時也避免農村生活垃圾對污水水質的影響。

(1)管渠的接駁點。農村一般無獨立的排污管網,住宅排污管從化糞池出來后接入室外排水明溝,因此污水管網建設必須從住宅的化糞池開始,沿街坊排至污水處理站。

(2)排水管線布置原則。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應根據農村建筑物的布置情況,結合排水流向、街坊、地形高程、減少埋深、自流排出的原則布置。宜沿道路和建筑物周邊平行布置,主排水管道應布置在接支管較多一側。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排水管道管材選擇。根據農村污水流量少、排放不均勻、管網施工困難等特點,排水支管一般采用UPVC或HDPE排水管,管徑一般為φ150mm或φ200mm。主干管可用混凝土或雙壁波紋管。

2010年7月

綠 色 科 技

第7期

(4)排水管道流速及坡度。農村生活污水普遍為流量少,排水不均勻,管道設計為重力非滿流,流速須大于淤積流速0.60m/s。最小的設置坡度,φ150mm為0.005,φ200mm為0.004。

(5)窨井及檢查井設置。生活污水排放管道在支管接入處,需設窨井,排水管道線上隔一段要設檢查井,以方便維護疏通。

3 結語

對于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居民居住分散,難以建立完備的管網系統,經濟力量薄弱,缺乏污水處理專業人員。人工濕地的污水處理工藝,適合我國南方的氣候特點,廣東位于北回歸線北側,年平均氣溫為20.7℃,夏季長,幾乎無冬季,濕地的植物一年四季都有綠色,能有效地吸收有機物及為有機物的降解提供氧料。該處理系統工藝流程簡單,出水水質好,抗沖擊能力強,無需采用人工曝氣、污泥回流、混合攪拌等措施,也就不存在大型的處理機械和復雜的操作控制系統,所以運行工作極為簡單,不需要大量訓練有素的操作管理人員,非常適宜目前我國農村迫切需要經濟、高效、節能、技術先進可靠的污水處理工藝和技術。此外,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具有布局靈活、施工簡單、管理方便、出水水質保障等特點,也不失為解決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劉 豪,劉貴毅,關衛省,等.人工濕地系統在我國中小城鎮污水處理中的應用[J].環境衛生工程,2000,14(2):32~34.

[2] 付融冰,楊海真,顧國維,等.潛流人工濕地對農村生活污水氮去除的研究[J].水處理技術,2006,32(1):18~22.

[3] 楊 建,吳一凡.厭氧水解――高負荷生物濾池處理城鎮污水的中試研究[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0,13(6):26~28.

[4] 沈東升,賀永華,馮華軍,等.農村生活污水地埋式無動力厭氧處理技術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5,21(7):111~115.

[5] 楊魯豫,王 琳,王寶貞.適宜中小城鎮的水污染控制技術[J].中國給水排水,2001,17(1):23~25.

[6] 丁文明,黃 霞.廢水吸附法除磷的研究進展[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2,3(10):23~27.

[7] 付婉霞,李 蕾.膜生物反應器處理盥洗廢水運行參數的選擇[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2(2):2~7.

第12篇

關鍵詞: A2/O一體式氧化溝;構筑物;除磷脫氮;調試及運行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7-0294-02

0引言

該廠的工藝采用一體式氧化溝工藝,一期設計日處理能力為0.5萬噸,二期再增加0.5萬噸的處理量。進水設計指標分別為:CODcr:380、BOD5:170、SS:260、NH3-N:36(單位:mg/L);pH:6.5~8.5。

該廠建設于2010年,2011年3月試運行。因為該廠的地理位置和市政管網雨污合流的排放方式,導致了進水水質和水量極不穩定,在雨季有大量的泥沙等無機性雜質進入處理單元,對工藝系統造成了一定沖擊。

1工藝流程

本項目采用厭氧、缺氧、好氧一體式氧化溝工藝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

2設計參數(一體式氧化溝設計水量Q=5000m3/d)

2.1 厭氧區:有效池容V厭=750m3,HRT=3.6hv,主要作用:水解酸化,提高水質的可生化性,抑制絲狀菌繁殖,在釋磷菌作用下達到大量磷回溶[3],最終TP被充分去除。

2.2 缺氧區:有效池容V缺=1500m3,HRT=7.2hv,主要作用:反硝化和部分有機污染物質的降解,此階段硝酸鹽氮被有效去除。

2.3 好氧區:有效池容V好=3500m3,水力停留時間HRT=16.8hv,污泥齡SRT=15d,污泥負荷F/M=0.10kgBOD5/kgMLSS·d,主要作用:有機污染物質被大量降解去除、生物硝化,N、P的徹底去除(P主要是被吸收)。

2.4 沉淀區:表面負荷=8.89m3/m2·d,主要作用:固液分離的場所,部分沉淀污泥在虹吸作用下重新回流至生化處理單元,剩余污泥泵至儲泥池。

3污水處理技術

在粗格柵前修建事故調節池,增建超越設施。加強水質、水量的監測和調控,異常時請示主管部門后直接將來水泵至事故池或部分超越,水量不足時作為補充水進行再處理。

3.1 調試前的準備工作

①進水水質和水量的調研。雨污混合比例,污水來源、成分等。②設計和運行參數研究、核算,工藝參數的計算、優化與保證。③對格柵、泵房、沉砂池、氧化溝、管網中的建筑垃圾和雜物進行徹底清理。④對所有機電設備、構筑物和臨時用電等情況進行徹底的安全和隱患檢查。⑤組織設備廠家,建筑公司、安裝公司、監理公司等單位及相關人員進行設備的單機聯機調試,構筑物試水工作,所有調試均在帶負荷的條件下進行。⑥調試過程中的問題匯總分類并限期整改,使污水廠逐步達到滿負荷運轉。

3.2 活性污泥的培養和快速馴化從廠內化驗室數據分析,其進水水質由于摻雜了河水而變化較大,BOD5、TN、TP等指標明顯偏低,其中C/N=2.53,C/P=11.3[4],由此可以判斷營養物質嚴重缺乏。同時雨天影響比較大(見表1)。

為實現活性污泥系統的快速培養和馴化,我們決定采用選擇性進水、接種、培養、馴化同步進行,考慮并實施了投加大糞的形式補充碳源,現場對SV進行測量,及時觀察污泥增長情況,同時在化驗室進行微生物鏡檢和MLSS的監測,隨著MLSS的增長,逐漸增大進水量,控制好氧區DO在2-3mg/L之間,逐步增大回流量。在污泥濃度達到1800mg/L以前不得進行剩余污泥的排放。從8月12日至25日,運行情況得到明顯改善,出水達到設計要求,當地環保部門提供的驗收監測結果見表2。

從上述表格可分析:經過超越和調整,一體式氧化溝在雨季出水依然穩定達標。

3.3 注意事項①工藝運行中務必加強進水水質水量的控制,特別是汛期,建議考慮增加超越管閥和調節池,嚴禁雨季的泥沙進入處理系統;②營養物質不足時根據化驗結果考慮投加大糞、尿素、磷肥[5]等進行調解。pH過小時可投加堿石灰中和,生化系統MLSS適宜低濃度運行;③污泥膨脹時務必從進水水溫、pH、營養物質、重金屬元素首先考慮,其次DO、ORP、MLSS、SRT也是過程中應注意的因素,同時注意厭氧池的運行效果等。

4結論

①通過調整和運行SS、CODcr、BOD5、TN、NH3-N、TP的去除率達分別達到93.6%,80.8%,78.2%,62.6%,76.2%,90.7%;部分指標優于一級B標準,充分表明一體式氧化溝處理脫氮除磷效果好,污染物降解比較徹底,工藝性能穩定可靠;②其特殊的水力學設計,沒有初沉池,沒有繁瑣的管網系統和連接,構筑物集中統一,不但大量節約了占地面積,而且維護費用和投資少,設施簡單,流程短;③二沉池與氧化溝合建,縮短了動力消耗方便回流,達到很好的固液分離效果,回流污泥由于其在二沉池較短的停留時間而具有更好的活性,有利于生化池中MLSS的低濃度控制運行,從而在出水達標的情況下達到節能降耗的最佳運行效果。

參考文獻:

[1]《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與新技術應用實務全書》編委會.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與新技術應用實務全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1044-1049,1180-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