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優秀教師個人材料

優秀教師個人材料

時間:2022-12-20 04:44: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優秀教師個人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優秀教師個人材料

第1篇

一、理念的革新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

學校改變不合理的教學理念,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謀求教育教學理念的革新,從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是走出去。組織校級領導和中層干部先走出去,到優秀兄弟學校觀摩學習,汲取各校教育教學的好方法和教育管理的新理念,并結合本校實際,優教優學;組織大量優秀教師到北京、重慶等地的名校,以駐校學習的方式汲取這些名校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先進理念。二是請進來。請國家級骨干教師到本校舉行講座、聽課評課、上示范課。通過這些方法,教師們開闊了眼界,學到了許多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從優秀教師身上看到了從事基礎教育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也解決了不少教學中的困惑問題。

二、改變傳統備課模式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

教師的集體備課本來是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但傳統的備課方式已經嚴重滯后教育的改革。當前教育發展,新課程的改革主要實施都需要在課堂完成。高效率的課堂則需要高效率的“備課”。高效的集體(合作)備課活動,是發揮群體優勢,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要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搞好新課程改革實驗,使用好新教材,集體(合作)備課的作用顯得格外重要。所以教育改革應當從備課方式上革新,在備課效益上做好文章。

錫盟二中結合實際制定了“一一一”備課學習模式。所謂的“一一一”備課學習模式,就是指備課中堅持一個制度,一個落實,一個反思。

“一個制度”是指必須把集體備課當做一個制度來執行。首先定地點、定時間、定負責人。定地點是確定備課的地點,定時間是根據教學進度需要和備課的需要保證備課活動的時間,定負責人是將相應備課內容分給每一個主備人,這樣主備課人有精力吃透所備的內容。其次是貫徹,由于學校采用“活動式教學”模式,所以要求備課時必須把“學生活動”貫徹到教學中。主備人發言必須符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情況,同時要把“活動式”的教法、學法融人材料分析之中。其他輔備人發表意見,進行討論。這個過程是集體備課的關鍵點。因為只有在交流中才能達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才能讓教師的思想碰撞,達到集體共同創作的目的。最后,形成共同的教案。在教案中要做到統一單元教學目的,學重點、難點,統一課時分配和進度,統一作業布置和三維訓練,統一單元評價測試。當然,也要注意到共案和個案的相互結合。

“一個落實”就是指必須把集體備課的內容、要求落實在各自課堂教學中。在教學常規檢查時應有所側重。如對集體備課之后教師二次備課而形成的“子案”的檢查,應著重看三維目標的整合、“活動式”學法的導引和執行過程、激活教學情境的構思,特別是教案上的課后自我反思。還可通過加強隨堂聽課,將教師關注的重點從教案落實轉移到課堂落實,側重看其能否博取眾人之長用于實踐,形成自己的風格。

“一個反思”是指教師在課前備課時雖然已充分預測學生的種種信息走向,并預備好各種不同的應對方案,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所以,課后要對教案的實施情況認真反思。教師寫出教學后記,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并據此反思自己的暗點和亮點:我的教學和集體備課的總要求脫節了嗎?學生的互動性高嗎?我應如何改變自己的教學計劃,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和措施,才能確保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我的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出現令自己驚喜的亮點?它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對我今后的教學有何啟示?通過循環往復的自我反思、總結、實踐,形成螺旋式提高深化過程,教師們就能充分體驗成就感,增強研究的自信心。自我反思不僅促進教學研究的發展,而且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通過集體“一一一”的備課模式,不僅將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特長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腦力資源共享,提高了教學的整體水平,而且及時推廣了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有助于年輕教師快速提高業務水平。

三、施行“活動式教學”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

“活動式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學生通過自己尋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共同解決問題等實踐探索活動,獲得牢固的知識和探究的能力。其與傳統教學的不同可以總結為幾個方面。

一是從傳統教學的側重“教”轉到側重“學”。教師應該把學生真正置于主體地位,通過“授之以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使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形成學習的習慣,從而為他們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二是從傳統教學的側重“知”轉到側重“思”。不僅強調學生的“學”,還強調學生的“思”。不僅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讓學生把思考、求索、好問結合起來,以便獲得多方面的能力。

三是從傳統教學的側重“仿”轉到側重“創”。在課堂上,教師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創造參與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甚至標新立異,注重學生思維的激勵、情感的激發。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敢于動手。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及表達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四是從傳統教學有所“偏”轉到側重“全”。教師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統籌兼顧,因材施教,一視同仁,做到“眼中沒有差生”。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稟賦、能力的不同,給學生以不同的幫助和引導。

五是從傳統教學“各自學”到“合作學”。通過動手和討論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觀,為他們今后立足社會奠定基礎。

2001年,錫盟二中向自治區教育廳教科所申報了“活動式教學模式”科研課題,并很快得到批準。歷經四年的實驗和探索,“活動式教學模式”日臻成熟,并于2005年順利結題。在此后的幾年中,學校一邊積極推廣此課題,一邊不斷改進、實踐和考證,經過幾年的努力,創造出了一套靈活多樣、操作性強的“活動式教學模式”。“活動式教學模式”作為學校特色教學的科研品牌,不僅有效改進了課堂教學方式、學習方式,還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促進了教學效益的進一步提升。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廣泛承認,有109節課在地區教學比賽中獲獎,有60多篇論文得以發表。學生的高考成績喜人,獲得了家長的普遍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