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9 21:49: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三級跳遠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體育課教 教學容欄 寫法
新課程實施以來,新課程的理念有力地推動了體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從體育課堂教學這一層面講,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局面。由于受“教案無格式”觀念的影響,作為課堂教學其中一環的教案的編寫亦出現了豐富多彩的景象。縱觀目前體育課教案編寫的格式,盡管表現出紛呈的局面,但無一例外地設有“教學容”的欄目,就說明“教學容”在編寫教案甚至是體育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一線的教師由于在認識的偏差,卻對這一重要的欄目,熟視無睹,輕率地填寫“教學容”欄目的有關內容,結果導致教學目標設置的困難,教學重、難點的偏離,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缺乏等現象,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如何準確地認識體育課教案中“教學容”欄目的寫法,合理、準確、有效地填寫體育課教案中“教學容”欄目中容,應成為廣大一線教師考慮的問題。
1.有關“教學內容”文獻的綜述
綜觀目前有關“教學內容”文獻,均是處左體育教育大范疇進行闡述的,而處在體育課教案這一層面上對“教學內容”進行闡述卻很少。1991年出版的由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體育理論》編寫組編的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體育理論》對“教學內容”的闡述為“體育教學內容包括身體練習及體育基本知識等,內容集中反映在體育教學大綱和教材上。1994年出版的由陶景、李晉裕主編的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的《學校體育辭典》對“教學內容”的闡述是“體育教學中傳授給學生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的總稱”,包括身體練習和體育基本知識兩大類。1994年由金欽昌主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學校體育學》對“教學內容”界定為“為實現體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衛生保健基本知識和各種運動動作”。2000年出版的由陳文卿、謝翔、甘式光主編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學校體育學》對“教學內容”界定為“為實現體育教學目標而選用的體育、衛生保健基本知識和各種運動動作”。200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在教學內容的安排與選擇中指出“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由田徑類項目,球類項目,體操類項目,水上或冰雪類項目,民族民間體育類項目,新興類運動項目,健康教育專題等七個系列組成”。
綜上所述,目前有關對“教學容”的闡述無一例外把此置身于體育教育的大背景下,而把此置于體育課教案中,卻很少涉及,甚至沒有提及。因此,許多一線教師誤把有關“教學容”論述直接運用于體育課教案中的教學容欄中,這顯然是不適合的。為此,本文把“教學容”的概念界定為“為實現體育課課時教學目標而選用的有一定的教與學因素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的總稱”。
2.目前體育課教案中教學內容欄寫法的常見錯誤
2.1教學內容欄位置設置不準確
2001年9月,新一輪課程改革進行了實驗,2003年秋季起全面實施。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新思想、新理念不斷涌現,這些新思想、新理念不斷沖擊著人們所固有思想,由于人們認識上的差異,使得新課程的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的過程中產生了偏離。從體育課教案編寫這一層面上講,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所謂的“目標統領內容”這一理念,把教案中教學容欄置于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的后面,以此來體現所謂“目標統領內容”的理念。近年來,經過體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索,認為在課堂教學層面上應避免“目標統領內容”。因此,把教學容欄置于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的后面,這是對“目標統領內容”的這一理念的一種誤解。
2.2教學容欄容不能對教案的編寫、教學目標的制訂及教學過程起到引領作用
我們認為,體育課教案中任何欄目的設置對教案的編寫、教學目標的制訂及教學過程等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否則它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同樣,體育課教案中設置的教學內容的欄目,我們認為其最大的作用在于指明本次課的教學容。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一線體育教師填寫教案中教學容欄內容時,往往僅寫明諸如側手翻、三級跳遠內容。那么,試問,這指明了教學內容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認為,體育教學容絕大部份是需要幾次課完成的,一個教學內容假設需幾次課完成,那么,按照以上的推理,教學容欄容不亦就成了幾個連續的同樣表述形式,側手翻、側手翻…,這有什么意義,沒有表明上課的真正內容,亦就失去了對教案的編寫、教學目標的制訂及教學過程的起到引領作用。因此,在教學內容欄目僅僅是這樣的表述是不夠的,而應該在表明教學內容的同時,更需表明該對教學容中哪個技術環節的教學,如三級跳遠:三級跳遠步點的丈量。這樣,教學容欄才能起到作用,才能對教案的編寫、教學目標的制訂及教學的過程起到引領作用。
2.3誤把體育教學的方法當成教學內容
體育教學方法是指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的途徑或手段。由此可見,具體的一個體育教育方法僅僅是完成教學任務一個方法和手段,其教與學內涵相對狹小,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也僅僅是教學一個片斷。而教學容它不但擁有眾多的教與學的因素,而且更具備依托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的的手段與方法。因此,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僅僅是依托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的的一種手段與方法,而它卻不能成為教學內容。在具體的編寫教案的教學內容欄目時,不應把教與學因素相對較少的體育教學的方法列入教學內容行列。諸如素質練習:迎面接力跑比賽,在其教學過程中亦僅僅進行迎面接力跑比賽,對迎面接力跑沒有進行教與學,僅把它作為一個練習方法對待。因此,在此節課中迎面接力跑比賽不應該列為教學內容。
3、體育課教案中教學內容欄的寫法
3.1準確地把握“目標統領容”的實質
我們認為,在水平、學期、單元計劃的設計和制訂過程中應突出“目標統領容”理念,但在課時教學計劃設計和課堂教學層面上應落實“內容統領目標”。因此,在編寫體育課教案時,教學內容欄位置的設置應在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前面,把教學內容欄位置的設置在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后面,以此來體現“目標統領容”理念,這是對“目標統領容”理念的一種誤解。
3.2制訂層次分明、梯度合理的單元教學計劃,確保教學容欄容書寫有明確指向性
我們認為,體育教學中的絕大部份容并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這就要求我們制訂單元教學計劃。由于單元教學計劃有若干節課時組成,因此,在考慮到課的教與學容量的前提下,努力使單元教學計劃內部層次分明,梯度合理,內容飽滿。科學、合理的單元計劃為書寫體育課教案中教學內容奠定了基礎,確保教學容欄容書寫有明確指向性。
3.3明確教學容的內涵,使教學內容蘊涵一定容量的教與學因素
教學內容之所以能成為教學容,是因為教學內容中蘊含了值得我們教師去教,學生來學的東西。因此,我們把它寫入體育課教案中的教學容欄目時,就應該考慮所寫入的容有沒有教與學的因素存在,所存在的教與學的因素是否值得我們去教與學,教與學的容量是否適合我們一節課的教學時間。教與學的容量過大,教學任務無法完成; 教與學的容量過少,教學的效率降低。因此,選擇有一定教與學因素的,且容量適宜教學內容應為編寫體育課教案教學內容欄時考慮的另一個因素。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陳文卿 謝翔 甘式光主編. 學校體育學. 廣西: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體育理論》編寫組編. 體育理論. 北京: 人民體育出版社,1981
[4] 金欽昌主編. 學校體育學.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4
2010年秋季,甘肅省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通過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學習和理解,結合前幾年對必選教材與自選內容穿插教學的實驗與研究,我們認為將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穿插的教學模式是符合新課程的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的,并且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政策下,可以很好地解決在教學中存在的很多困難和問題。
一、選項教學改革實踐的主要步驟
1.制定實施方案
根據學校師資、場地器材、各年級教學班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實施方案。實踐研究的時間為三年,所有參與實踐研究的教師清楚實踐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熟悉方案以及各階段的任務和主要工作。
2.選擇設立選修模塊的項目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我校體育教師專業特長和學校場地器材,以及本地傳統體育和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6個項目水平五的內容作為學生選修模塊,田徑和健康教育內容為每個學生的必修模塊。另外考慮到個別有能力學生的發展和需要,我們將選修模塊水平六的內容和田徑個別內容(跨欄跑、三級跳遠等)定為選修1的內容。
3.討論制定我校體育與健康課程選項教學基本模式
根據學校課程改革的總體規劃,在教務處、教研處的指導下,體育教研組全體教師經過反復討論,制定了我校選項教學的基本模式,即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穿插教學、選修模塊“走班”教學的模式,上報學校課改領導小組批準后組織實施。基本形式就是高一、高二年級每周兩節課,一節按原行政班上必修模塊內容,另一節打破原行政班,按選修模塊的項目重新組班,學生按項目“走班”上課;高三年級每周兩節課全部按選修模塊的項目重新組班,學生按項目“走班”上課。
4.根據教學模式排出課表,選派體育教師
教務處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穿插教學模式排出課表。高一、高二年級每周兩節課,一節必修課按原行政班排課,另一節選修課將同一年級4~5個班分為一個組,同組的班級安排在同一節課;高三年級每周兩節課都為選修課,4~5個班分為一個組,同組的班級每周兩節課都安排在同一節課。學校根據現有體育教師專項和教師個人的特長,6個體育教師每人負責一個選修模塊教學,必修模塊的教學,6個體育教師按原行政班教學。
5.制定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標準
體育教研組討論研究制定了“金昌市一中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標準”。標準包括課程實施的基本形式,必修、選修模塊教學內容和學分課時分配、教學計劃、測評辦法和測評標準。上課教師按照計劃設計教案和組織課堂教學,并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及時提出修改意見。教研組定期集體聽課、評課,利用教研組活動時間和備課組活動集體討論、修改、完善。
6.學生選項
每一級學生在新生軍訓期間,學校統一組織學習學校課程實施標準。開學第一周的體育課,體育老師上室內課,安排講解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標準和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選項。
7.場地劃分和器材配置
為了有效利用場地器材和保證選項教學場地器材的需要,我們對選項教學的場地進行了合理的劃分,三大球在各自的場地上課,健美操在舞蹈室上課,乒乓球在綜合館上課,武術根據教學內容在田徑場或者綜合館上課。在器材的配置上,學校給予了大力的支持,三大球保證每2個學生有一個球;乒乓球拍和上課用球全部由學校提供;武術和健美操配備了相關器械和音響設備。
8.健康教育教學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要求,每個學生在高中三年必修1學分(18學時)的健康教育內容。我校規定高一高二每學期期中、期末考試前一周統一安排健康教育內容教學(按行政班在教室由指定的體育教師上)。每學期4課時并安排一次測試,根據測試成績核算為0.25學分。
二、選項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1.選項報名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選項教學報名遵循的是自愿性和均衡性原則,盡管我們在報名前采取了一些措施和辦法,規定高一、高二兩學年至少選修三個不同的模塊,對每個行政班選修各模塊的人數也做了一些規定和限制,并且做了大量的選項指導,但在報名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
問題1:選修各模塊人數不均衡,甚至差別很大,如籃球、足球項目人數較多,而武術和健美操人數較少。有些學生在我們的均衡原則下,雖然選修了這個模塊,但是對這個模塊的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對策:一方面加強引導,另一方面改變項目名稱和教學內容。如我們將健美操改為形體,在教學內容上做了很大的調整,很多男生都開始主動選擇該項目;將武術改為傳統和趣味項目,增加了跳繩、踢毽子和趣味、拓展訓練內容,選報該項目的人數大大增加,基本上有效解決了各項目人數不均衡的現象。
問題2:連續選項的問題。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喜歡某個項目,如籃球、足球或者乒乓球,他們就連續兩次選報該項目,而我們6個老師負責6個項目,對一個項目不能分成兩個班進行教學。
對策:一個項目班分兩個組,第一次選報的學生為一組,按水平五的內容進行教學和測評;第二次選報的學生為一組,按水平六的內容進行教學和測評。教師重點指導水平五的學生,水平六的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練為主。
2.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對策
問題1:必修與選修的學分分配不合適。主要是田徑類項目,作為運動技能系列的必修內容,《標準》要求至少必修1個學分(18課時)太少。教材中田徑類項目包含的內容很多,雖然一部分屬于讓學生了解和體驗的內容,但大多數屬于鍛煉性內容,需要學生經常學練,有的甚至要“課課練”,18個課時根本無法完成教學,同時在運動技能學習中,田徑類項目作為“運動之母”,在促進學生體能發展和意志品質培養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體操的部分內容應該作為高中體育與健康的必修內容。
對策:將教材中田徑運動的內容進行整合,按3個教學單元分配,在高一、高二年級安排三個學期進行教學,每學期18課時,1個學分,共3個學分;將單杠、雙杠和技巧的部分內容整合成一個單元,在高一、高二年級安排一個學期作為必修內容進行教學,18課時,1個學分。
問題2:《標準》指出,一個模塊由某運動項目中相對完整的若干內容組成,一般為18學時,以便學生對所選模塊進行較系統的學習。根據高中課時計算,每學期有38個課時,每學期就要安排兩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可事實并非如此,體育課在室外上,受外界因素干擾很多,很難保證課時。一些模塊特別是選項模塊在保證上滿18個課時的情況下,學生也不能進行較系統的學習。
對策:選項模塊安排36個課時,學生每完成一個模塊的學習,且成績合格即可獲得2個學分,使學生對所選模塊進行較系統的學習,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在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穿插教學模式下,每一學年選擇一個選修模塊完成較系統的學習,這更加符合終身體育思想和新課程的理念,同時對選項人數不均衡的問題也是一個解決途徑。
問題3:一線教師專業素質亟待提高
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一線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與貫徹落實《標準》的需要存在相當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標準》5個目標領域和400多個目標的理解以及如何和具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相聯系方面;(2)各地新思想、新模式、新教法在體育教師選擇教改方向上帶來的困擾以及對各種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方法的梳理和定位方面;(3)新的評價思想和評價內容方面。基層一線教師是《標準》的直接執行者,要將國家的體育課程標準和基層體育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將《標準》貫徹到教學實踐中,首先要解決差距。
對策1:內因和外因雙管齊下,加速基層一線教師的專業成長。
要提高教師專業素質,首先必須使教師轉變觀念,統一思想。(1)教師外出參加培訓、考察學習。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這幾年我們每個教師都有兩次以上外出培訓、考察學習的機會,對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正確理解《標準》、提高業務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幫助。(2)制定校本學習培訓制度。每周一次備課組活動、一節組內公開課,兩周一次教研活動,由學科室主任組織落實。在備課組活動時,首先對本周的公開課進行說課、評課,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總結,并提出改進措施,同時對下一周的公開課進行集體備課;在教研活動時,我們集體學習課程《標準》,集體討論制定各單元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評價辦法,集體討論在實踐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對策。所有這些保證了實踐研究的正常進行,也轉變了教師的觀念,統一了教師的思想和認識,有效提高了教師的業務能力。
對策2:發揮集體智慧,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通過集體討論制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統一對新課程提出以目標引領內容的認識。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每個單元必須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方面都有一個具體目標,而課時計劃成為教學單元中的片段,內容必須有連貫性,它的教學目標必須圍繞具體目標,為具體目標服務。教學計劃的制訂,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具有可操作性,教師教學過程必須嚴格按既定的教學計劃進行,同時在集體教案上都留有二次備課的空間,便于各個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教育教學技巧。
教研組規定,全體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保留以往體育課堂教學中好的精華,同時要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倡導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學習方式,始終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好的學習方式貫徹到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另外要求每個教師及時完成課后反思和單元小結,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疑惑,在備課組、教研活動時提出來,大家集體討論解決。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根據《標準》的要求,教師在建立評價體系的時候,每個模塊或單元規定的測試項目和評價標準,必須保證課程性質,同時要注重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過程性評價,并且規定過程性評價占單元測評成績的40%,知識、技能占60%。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過程性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證評價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這些規定和措施使我們的實踐研究充分發揮了團隊的智慧和力量,有效解決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的專業素質也得到快速的提升。
三、選項教學改革實踐的成效
1.確定了體育與健康課程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穿插教學的選項教學模式是切實可行的。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在高中階段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愛好和專長,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展的需求,樹立了終身體育的意識,2013屆每個學生在高中三年都學會了一項或幾項鍛煉身體的方法,為他們終身體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我校體育與健康課程選項教學實施辦法,形成比較完善的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選項教學的模式。
3.基本完成了我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標準,完成課程各教學模塊的教學計劃、進度以及課時計劃的電子稿,實現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