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2 03:53: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在職人才引進申報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引進人才優惠辦法
(一)適用范圍
從自治縣之外新引進到本縣企業和縣直屬事業單位工作的,并已按規定辦理了人事關系、戶籍遷移手續且符合本意見規定條件的人才,按本意見享受優惠政策。但從上級駐縣單位和兵團調至縣企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員除外。
(二)編制《**縣急需緊缺人才引進目錄》(以下簡稱目錄)
由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依據自治縣定位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匯總、整理、分析用人單位對急需緊缺人才的需求,編制目錄,經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定。目錄每年更新一次,于當年度向社會公開。
(三)引進人才經濟補貼辦法
對依據目錄引進的、個人條件與擬任崗位需要相一致、急需緊缺且在年度補貼名額內的人才,以人才在事業單位受聘工作時間,按月計發一定數額的引進人才經濟補貼(包含安家費用、購房補貼、生活津貼和特殊保障津貼等引進人才財政性補貼),發放期限最長為60個月。原則上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補貼名額。
引進人才在享受經濟補貼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該情形產生的下個月起,由用人單位按原發放渠道報縣人事行政部門停發補貼:
(1)解除勞動合同或聘用合同的;
(2)不具備崗位所需工作能力的;
(3)違法違紀正在接受審查的;
(4)應停發補貼的其他情形。
在本市范圍內變動工作單位,要繼續享受補貼待遇的,由新的用人單位提出申請,符合當年度新公布的目錄、仍屬本縣急需緊缺人才的可按規定繼續享受,但累計享受補貼的期限不超過60個月。
(四)引進人才租賃住房辦法
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每年提供一定數量的房源,負責安排給引進的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承租使用。具體租賃分配及管理辦法由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研究制定,并報經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
(五)引進人才配偶就業辦法
引進人才配偶的工作安排,原則上由用人單位為主幫助解決。個人條件與崗位需要相一致(或受聘相應專業技術職務)的縣重點引進人才、或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才、或具有本科學歷且具有正高職稱的人才、或具有碩士學位且具有高級職稱的人才,其配偶原屬機關事業單位、從外地應聘到本縣財政核撥經費事業單位編制內的,暫不納入本縣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退休時按原事業單位退休待遇計發退休費;其配偶應聘到財政核撥補助經費、經費自給事業單位編制內的,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退休待遇可按照自治縣事業單位已在編職工的身份辦理。
(六)引進人才子女就學辦法
給予縣重點引進人才的子女入學特殊照顧,其子女由異地轉入,就讀公辦初高中、小學、幼兒園的由縣教育局負責辦理入學手續,免收費用。
(七)引進人才優惠政策的調整。
引進人才的經濟補貼等優惠政策,可根據縣年度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實際需求情況作適當調整,并報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后以適當方式公布。
二、優秀人才獎勵辦法
(八)加大對優秀高級人才的獎勵
縣委、縣政府設立專項資金,每三年評選表彰一次。每次評選名額在10名以內,根據條件按實表彰,獲獎者獲得現金獎勵以外并授予“**縣杰出人才”稱號。成立“**縣杰出人才獎”評選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具體的評選組織工作。評選辦法另行制定。評選結果經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報縣委、縣政府批準,適時給予表彰獎勵。
縣直部門確需新設人才獎勵項目的,組織實施部門須擬定可行性報告,送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經縣委組織部、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審核,報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
三、人才繼續教育辦法
(九)鼓勵人才繼續學習深造
1、中、高級人才參加與所從事專業有關的進修、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的,所在單位應積極支持。
2、鼓勵人才參加在職提高學歷教育,并切實落實報銷學費等有關規定待遇。
3、縣委組織部、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繼續選拔有潛質的公務員公派培訓。
4、遵循按需培訓、注重實效的原則,縣組織、人事部門繼續組織中高級人才參加各類短期培訓。
5、加強培訓機構與用人單位的合作,有針對性地聯合舉辦急需緊缺人才培訓活動。
四、人才公共服務辦法
(十)建立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
引進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專業技術崗位上業績優異、貢獻突出的,不唯學歷、資歷、論文等條件,以其業績、能力為主要依據,進行職稱的評審。
(十一)開展對外招聘高層次人才服務活動
堅持定期征集重要職位,開展公開招聘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活動,為用人單位提供人才招聘信息等免費服務,所需資金列入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經費預算。
(十二)高級人才的醫療服務
縣衛生局要組織條件比較好的醫療服務機構,為高級人才提供特色醫療服務項目,適應高級人才的醫療保健需求。
(十三)強化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
企事業單位作為用人的主體,應在引才、用才、育才和留才等方面發揮主體作用,更新人才觀念,加大人才投入,積極主動解決人才的困難和問題,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
(十四)加強宣傳指導,營造良好人才環境
大力宣傳在引才、用才、育才和留才方面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著力宣傳人才的突出業績,在各行各業人才中樹立建功立業的典型和標兵。圍繞自治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定期舉辦各種主題、各種形式的人才活動。新聞單位、各主管部門、人才所在單位應以多種形式及時總結、宣傳優秀人才的精神風貌和奮斗業績。
五、其他事項
(十五)加強監督檢查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1-2月份,我縣完成規上工業產值12.8億元,同比增速為-36%。
3月份當月完成產值11.8億元,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產值24.6億元,同比增速為-30.8%。
4月份當月完成產值17.4億元,同比增速29.3%,當月增幅全市第二。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產值42億元,同比增速為-7.2%。除去新鋼因素,我縣規上工業產值四月份已經實現正增長,增速為增速3.72%。
5月份,當月完成產值18.4億元,當月產值增速30.2%。累計完成規上產值60.4億元,產值累計增速-21.46%,剔除新鋼因素產值累計增速10.48%。1-5月份我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為-0.7%,全市第五位。
二、多措并舉,全力扶持企業發展
(一)加快培育創新主體
1、強化企業運營數據監測
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聯合統計局走訪所有規上企業的鄉鎮、園區,與主要領導進行溝通,確保規上數據應統盡統。二是加強統計業務人員培訓。統計報表的單位是“千元”,不能按財務報表“萬元”誤統。營業收入與產值概念不同,同比增速的參考數據是去年同期數等。三是強化鄉鎮經濟主管和統計人員的責任意識,對上報經濟指數為負增長的企業實行動態監測,并作出分析,精準幫扶。不能因為規上企業任務重就不入統,規下企業是抽樣就有僥幸心理。責任意識就是強化屬地一把主要責任,業務分管直接責任。
2、精準服務實體企業
(1)積極發揮工業設計引領帶動作用。大力開展工業設計宣傳工作,并組織企業申報工業設計項目3個;組織5家企業申報省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并通過認定;組織5家企業申報省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并通過認定;申報國家空白產品2個。
(2)大力推進項目建設。組織15家企業申報省千項技術改造項目;加強“專精特新”政策指導。專精特新省級入庫6家,申報市級專精特新項目8個。
3、立足研發,突出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建設各類研發機構,支持企業建立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幫助中德汽車座椅制造有限公司、欣芮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縣通達塑料機械有限公司申報了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已通過市專家評審,推薦到省廳待批。
4、服務轉型,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
根據全縣企業分布情況,實行一企一策、梯度培育、差異扶持辦法,深入推進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推動全縣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和質量雙提升。截至目前,全縣已推薦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094家,組織完成復審29家,總數居全省全列,全市第一。
5、全力幫扶,突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
深入各鄉鎮、經濟開發區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調研篩選,一是利用“4.26”世界知識產權日、全國科技活動周以及縣政協組織的三下鄉活動多次組織開展科技特派員活動、科普活動。以懸掛條幅、發放彩頁、現場咨詢等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宣傳與教育活動,現場發放《省科技管理業務一本通》2500余冊。同時,利用下鄉入企機會,隨時隨地宣講、輔導科技創新相關知識和政策,使得企業專利意識、創新意識和參與創新積極性普遍提升,激發企業申報積極性。邀請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專業人員10次,幫助30余家企業開展“一對一”培訓,指導企業組織材料編寫、專項審計和創新券申請等工作,全力做好高企申報服務,促進全縣高新技術企業規?;?、高質量增長。截至目前,已推薦符合高新技術條件的企業14家,開展申報培訓28家。
(二)大力激發協同創新
我縣積極落實市科技創新系列政策,今年以來,兌現科技創新各種獎勵資金466萬元,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的自主創新熱情,促使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加大。企業技術創新機制逐步完善,與大學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更為密切,一些企業擁有了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注重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推薦盛安線纜有限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合作;雙花熱處理廠與天津工業大學技術合作;京華塑業有限公司對接工業大學;勁華鍋爐有限公司對接西安交大、北華航天大學;順興機械有限公司對接工業大學智能裝備研究院開展校企;厚豐有機硅制品有限公司對接工業大學,并就新材料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截至目前,我縣技術合同認定登記30余項,合同成交額6.7億元,已完成市下達任務的95%,技術合同交易發展趨勢良好。
(三)積極搭建創新平臺
加強眾創空間指導和評價工作,引導眾創空間進一步提升創新服務能力,不斷完善“創業投資+特色服務”服務體系建設,探索新的服務功能和盈利模式。重點支持縣荔枝眾創空間、縣金絲雀眾創空間創建省級眾創空間。
(四)切實優化創新環境
全面落實新普惠性政策,健全科研人員分配、科技成果轉化激勵等機制,激發創新活力。深入實施縣域創新驅動發展躍升工程,確保2020年省考核達到B類。同時,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加強柔型人才引進,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的方式,通過“綠色通道”評審相應職稱,按特設崗位聘用,為科技創新聚智凝才。
(五)抓好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管理
組織相關人員深入企業開展調研、培訓和指導工作,鼓勵企業積極與相關領域專家對接,嚴把申報材料質量關,爭取獲得更大支持,省市級軍民協同創新專項、省級創新能力提升、省級引導資金和省級研發平臺等4個項目已推薦至省科技廳,待批復。同時組織和田生物有限公司、三田電器公司兩家企業申報省人民政府燕趙友誼獎。目前兩家企業申報的相關材料已上報到市科技局。
三、“散亂污”企業整治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
(一)“散亂污”企業治理方面
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工作。已召開全縣“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工作調度會,按照會議安排,縣科技工信局制定了《“散亂污”企業持續整治攻堅行動方案》并印發,方案要求各鄉鎮按照縣供電公司提供的工業用電戶清單全面進行排查,并分別填報《縣“散亂污”企業排查表》、《縣未涉企業排查表》及《縣合規企業統計表》。經全面排查、梳理,累計排查工業用電戶23614戶。其中:未涉污19301戶、“散亂污”企業313戶、合規企業3017戶、未在本轄區內983戶。
(二)淘汰落后產能方面
為了更好地落實省、市、縣有關淘汰落后產能通知的要求,制定了《縣2020年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工作要點的通知》,并多次下發了有關“地條鋼”排查的通知,經過多次排查,我縣不存在“地條鋼”違規生產企業。
按照市有關部門要求,積極配合縣環保等部門,完成了對物料堆治理上報工作;積極配合縣金融局等有關部門,完成了對融資擔保公司的監管工作;積極配合市工信局消費品科,完成了對我縣鹽業公司監管工作。
四、其它工作方面
(一)積極推進塑料包裝廠企業改制工作
上半年為加快塑料包裝廠企業改制進程,積極與縣政府主要領導請示匯報該企業工作進展情況,縣政府對上報的《關于縣塑料包裝廠整體資產由縣土地儲備中心出資有償收購的請示》及《關于縣塑料包裝廠清算安置推進方案》進行了批復,目前按照縣領導批示精神,會同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交通局、財政局等部門對該企業占地進行測量,爭取早日提交縣土委會議定進行土地收儲手續,妥善安置職工。
(二)全力服務職工
年初按縣人社局要求對全局2019年度機關、事業一般在職人員年度考核工作,被考核對象31人,確定優秀等次5人;每月為單位職工繳納繳醫療、養老、工商保險;核對參保人員基本信息,進行保險清算;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辦理了工資變動、進檔、崗位津貼調整、正常晉升工作;上報審批5名退休職工;辦理了2名死亡職工的喪葬手續,為其遺屬辦理了享受遺屬補助審批手續;目前為原下崗職工辦理托管(轉移)手續,累計達15人。
五、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將積極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繼續加大企業扶持力度,推動我縣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
下半年將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方案,幫扶示范引領項目申報省市級技改項目,努力爭取上級技改扶持資金200萬元以上;努力完成新增5家以上規上企業列統任務,同時,積極組織企業家對外交流活動,組織4次外出培訓活動。提升企業公共服務水平,努力實現3家以上企業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提供項目申報服務,企業管理服務技術信息服務,融資和技術服務。
借助人造板產業協會的成立服務產業集群的發展,做好強鏈延鏈補鏈,引進國內知名專家對集群企業進行咨詢診斷入企幫扶,加快推進集群企業轉型升級。
(二)加大雄安新區對接力度
將積極工作,超前謀劃,積極同雄安新區科技工信部門進行對接,進一步加強兩部門之間協調聯系,對雄安新區的相關產業政策進行深入研究,為把我縣綠色建材產品和企業向雄安新區進行推薦奠定一定的基礎。
(三)繼續好“散亂污”企業整治工作
一是強化“網格化”監管重視“散亂污”反彈。每名包鄉鎮的副處級干部都是“散亂污”責任人,鄉鎮長、包村干部、村支部書記責任到村,網格到戶。做到每一戶企業帽子底下都能找到人。二是繼續加大“地條鋼”排查工作力度及時督導檢查,確保我縣無此類企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