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5 07:28: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血細胞分析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實驗儀器在臨床實驗室的廣泛應用,檢驗科的質量控制已發展成全面質量管理(TQM)[1],管理內容包括影響分析結果的全過程和全方面,即是要保證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質量控制。檢測結果的準確與否,分析后質控即檢驗報告的確認,至關重要。全血細胞分析采用的是全血標本,對于一些由標本狀況引起的誤差,只能在分析后利用各參數之間的內在聯系來分析原因,糾正誤差。筆者收集了數例由各種標本狀態導致檢測結果產生誤差的報告,進行分析研究,以探討如何加強分析后質控,提高審核結果人員的業務水平,保證結果的準確性。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收集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間在我所門診患者、健康體檢者的五分類全血細胞分析報告,包括溶血、脂血、黃疸、小紅細胞等標本。
1.2試劑與儀器五分類全血細胞分析檢測采用日本Sysmex XT1800i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試劑為原裝進口配套試劑。結果校正采用手工計數法,手工法試劑為自配試劑。
1.3方法儀器法:用原裝配套的校準品定期校準,質控的檢測結果均在控后檢測標本,所測標本在2h內完成檢測。手工法:黃疸、小紅細胞標本分別用白細胞和血小板稀釋液稀釋標本后,充入計數池內進行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脂血標本用等量生理鹽水或稀釋液洗滌后重測血紅蛋白;由抽血引起的溶血標本重新抽血再行檢測。
2結果
脂血標本血紅蛋白明顯升高,與紅細胞和壓積的比例不符;黃疸標本白細胞計數顯著增高,而手工計數結果為正常范圍;小紅細胞影響血小板極度增高,手工計數結果為正常范圍。溶血標本紅細胞和壓積降低,與血紅蛋白比例明顯不符。
3討論
醫學檢驗學科近年發展快速,隨著自動化儀器不斷應用,大大提高了檢驗工作效率,獲得準確、可靠的檢驗結果依賴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質量控制。目前較多實驗室都有完善的分析前和分析中質控制度,對室內、室間質量控制非常重視,嚴格要求標本的采集、運輸和儲存。而分析后質量控制環節往往較薄弱,導致誤差,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如本文所述的三分類全血細胞分析結果,由各種不同標本狀況引起的誤差,就要我們在確認結果的時候,認真分析,找出誤差,采取手工的方法,加以校正。血紅蛋白檢測采用的是比色法,由于異常血漿蛋白或脂滴均可產生濁度,影響血紅蛋白的比色結果[2],所以脂血標本血紅蛋白(HGB)升高明顯,而紅細胞(RBC)和壓積(HCT)不變,溶血標本血紅蛋白(HGB)不變,而紅細胞(RBC)和壓積(HCT)明顯降低,導致這些參數之間的比例明顯不符。嚴重黃疸標本由于紅細胞膜表面脂類異常,紅細胞脆性降低,具有抵抗溶血素的作用,RBC不能完全溶解,導致白細胞計數假增高[3]。血小板與紅細胞在同一個通道內測量,二者在體積上有明顯的差異,儀器設定了特定的閾值,將高于閾值者定于紅細胞,反之為血小板。但紅細胞群體中的小紅細胞或細胞碎片可落在血小板的閾值內,干擾血小板計數結果,使血小板假性升高,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最易碰到的。要減少由此引起的誤差,就要求我們審核確認結果的人員要對各種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有全面的、系統的了解,以及完善的制度和較強的責任感。利用結果之間各參數的聯系,利用LIS系統結合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加強分析后質控,不斷改進實驗室的工作,提高檢驗質量,為臨床提供準確、可靠和全面的檢驗結果。
參考文獻
[1]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1.
[關鍵詞]血紅蛋白病;電泳法;弱陽離子交換色譜法;MCV法;紅細胞脆性實驗
The comparison of four screening methods for hemoglobinopathies
ZHANG Ling, HU Zhao-hui, WU Peng,et al.Guangzhou Kingmed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Guangzhou 510330 ,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look for an optimal screen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for hemoglobinopathies. To achieve this goal, four methods including Hemoglobin(Hb) electrophoresis, weak cation exchange HPLC (wHPLC), red cell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test and red cell osmotic fragitity ( one tube method) are compared in the study for the diagnosis of hemoglobinopathies, Antenatal examination.Methods9203 samples for pre-marital check-ups, maternal screening, and health exams during 2007 - 2008 in KingMed center were compared with Hb electrophoresis, wHPLC, MCV, red cell osmotic fragitity (one tube method) test at the same time. 1523 samples with suspended hemoglobinopathies were analysed with regression.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four methods in screening hemoglobinopathies were 16.5%, 16.5%, 16.8% and 8.3%,, while accuracy rate were 90%, 92%, 96% and 52%,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rate and accuracy we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張玲,女,(1975,11-),2005年廣州醫學院檢驗系,檢驗技師,主要從事免疫血液學工作。
methods are effectively to screen hemoglobinopathies patients. red cell osmotic fragility test (One tube method) consists in higher false negative rate and is limited in independent use in screening hemoglobinopathies.
【Key words】 Hemoglobinopathies;Electrophoresis;Weak cation exchange HPLC; MCV, red cell osmotic fragility test
血紅蛋白病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編碼突變造成的一種珠蛋白肽鏈結構異常性疾病,如HbE、HbG、HbQ、HbS等,地中海貧血是珠蛋白基因內部或其旁側序列的突變,使受累基因表達下降,珠蛋白α和非α肽鏈比例失衡所致的溶血性貧血,簡稱地貧,這是兩種常見的遺傳性疾病[1]。近年來,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不管是Hb病,還是地貧,其分子基礎是共同的,都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突變所致[2]。地貧是危害公共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我國華南地區是地貧的高發區。目前,國內外已較普遍應用MCV[3]和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4]低于正常值來初篩地貧攜帶者。地貧攜帶者的篩查方法有很多[5],但各有利弊,目前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還是紅細胞指數分析法。臨床上重要的Hb變種通常是用常規的血液學方法初步篩查發現的。Hb水平過低、小紅細胞癥、血紅蛋白過多、網織細胞增多、膽紅素血癥和融珠蛋白血癥等癥狀表示可能有α或β地貧,或嚴重的不穩定Hb類型存在。輕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常不明顯,部分可能僅有伴有輕度貧血,現有的Hb電泳、紅細胞脆性試驗等實驗,往往不能滿足其診斷要求[6]。目前國際上明確診斷地貧主要是采用聚合酶鏈技術(PCR)結合其他分子生物學手段檢查[7,8]。但因其技術要求及費用成本高,往往不能用于臨床篩查。因此,我們必須尋找一種檢出效能較好的Hb病篩查方法,為臨床提供可靠數據,以便可疑Hb病患者的進一步確診,也是預防地中海貧血患兒出生的關鍵措施,綜合分析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對象: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來自我中心血液室進行孕前,產前,婚檢及體檢的標本(包括廣東省珠三角,粵北,粵東,粵西,廣州市,深圳特區)9203例,每例標本同時進行血常規、Hb電泳、wHPLC、紅細胞脆性試驗檢測。部分篩查陽性標本用PCR、RDB技術進行α和β地貧基因檢測。對照組100例血樣采自我體檢中心4種方法檢測正常者。
1.2試劑:PH8.6瓊脂凝膠試劑由美國Helena公司提供;wHPLC(弱陽離子交換色譜法)由美國堪薩斯primus提供。地中海貧血基因試劑使用深圳益生堂生物公司及亞能公司生產的基因診斷試劑盒。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試劑(一管法),由廣州米基公司提供。
1.3儀器:美國Helena全自動快速電泳系統(SPIFE)、美國PRIMUS CLC385System- HPLC、貝克曼COULTER全自動血球分析儀,CB171半自動生化儀。
1.4方法:
1.4.1EDTA-K2抗凝血2.0ml,采用貝克曼COULTER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作血常規分析,同時作質控檢測。
1.4.2Hb成份分析:EDTA-K2抗凝血2 ml,AFSA2 HEMO CONTROLCat.No.5330
Lot No:3-07-5330 Exp.Date:10/08采用美國Helena公司全自動快速電泳系統(SPIFE),于pH 8.6瓊脂糖凝膠電泳,在堿性條件下瓊脂凝膠,可分離出各種Hb區帶,進行定性或定量檢測各種Hb區帶,同時進行Heinz小體試驗(主要用于a地貧的鑒別)。
1.4.3弱陽離子交換色譜法-HPLC:2.7 ml全血加入含0.3 ml EDTA-K2試管或檸檬酸鹽緩沖液中,HEMOGLOBINA2,F CONTROLS,Level I Low A2,High F,Level II High A2,Low F,Cat.No .01-04-0043,樣本直接上機或稀釋后上機均可同時進行。使用Primus CLC 385機型及Primus公司地貧試劑盒(可同時檢測α和βThal),在該系統檢測中有三套程序供選用:Quick Scan ( 5.5 min )、High Resolution (10.5 min ) 或Quick reflex (先作quick scan,若有不正常的則自動reflex作High resolution)。原始數據自動儲存并同時打印色譜報告。實驗操作完全按照儀器使用說明。
1.4.4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一管法):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正常值為溶血百分率>60%,如果<60%可判定為脆性陽性。
1.4.5 Thal基因檢測:GAP-PCR檢測3種常見的缺失型α- Thal基因(--SEA、-a3.7與-a4.2),試劑由亞能公司提供,采用PCR結合反向點雜交法檢測β-珠蛋白基因17個位點的18種突變,試劑由深圳益生堂生物公司提供。
1.4.6 判斷標準:根據《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9],電泳法結果診斷α-Thal時, HbA2臨界值為≤2.5%, 診斷β-Thal時, HbA2臨界值為≥3.5%; wHPLC結果診斷α-Thal為≤2.1%,β-Thal為≥3.0%(wHPLC參考值為本室自建中國正常成人參考范圍),以基因結果為金標準。
1.4.7統計學處理:統計學分析結果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共對9203例標本進行HB病篩查, 結果異常1523例, 用4種方法篩查(α, β-Thal, Variant Hb)檢出結果: 電泳法分別為9.7%、6.2% 、0.66%,wHPLC(弱陽離子交換色譜法)為9.6%、6.2% 、0.63%,MCV法為10.3%、6.2% 、0.26%,紅細胞脆性實驗(一管法)為4.5%、3.7% 、0。后者與前三者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1523例疑為HB病標本4種方法檢測準確率比較:紅細胞脆性實驗(一管法)為52%,電泳法為90%,wHPLC為92%,MCV法為96%,前者與后三者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153例疑為HB病標本進行基因檢測結果:13例(8.5%)為β復合α-地貧1,49例為β-地貧, 其中CD41-42 25例(16.3%), CD17 13例(8.5%), CD-28 5例(3.3%),CD71-72 3例(2%),CD654 16例(10.5%),88例攜帶α-地貧2基因,其中67例(44%)為右側缺失型(-a3.7/aa),21例(13.7%)為左側缺失型(-a4.2/aa);HbH病3例(2%)為(--SEA/ -a3.7、 --SEA/ -a4.2),見表3。
2.4正常對照組100例檢出率(除1例紅細胞脆性試驗假陽性)及準確率經X2檢驗(P>0.05)無顯著性差異。
3.討論
3.1血紅蛋白病的理想診斷方法是做蛋白的結構分析,檢出氨基酸變異的性質及位置,可此項技術在國內未普遍開展,僅用pH8.6 TEB醋酸纖維薄膜瓊脂糖凝膠電泳,部分需用等電聚焦,聚丙烯酰凝膠電泳或HPLC等技術(國外已普遍應用)。異常血紅蛋白病是一種遺傳性的珠蛋白鏈分子結構異常,HB電泳是檢測異常Hb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本法只能對異常Hb位置初略定位,不能將其分到具體的變異名。而wHPLC根據出峰時間能很好定位出變異名(eg:G-Chinese,Q-Tailand,J-Bangkok,等)。盡管MCV法有很好的敏感性,但只對部分變異HBE敏感,所以篩查變異Hb最好的方法還是Hb電泳及wHPLC驗證。
3.2地貧基因攜帶者通常表現為小細胞低色素血癥,若MCV
3.3通過4種方法的系統比較,本文認為篩查Hb病患者首選方法是敏感性極高的MCV法與HB電泳聯合檢測有很好的篩查效能及準確性,再結合wHPLC能極大提高β-Thal、α/β-Thal、變異HB(除HBK以外)的檢出效果,特別是HBH病患者若H的含量少或合并β-Thal時,在HB電泳無HBH區帶,但在wHPLC明顯出現HBH峰,減少漏診,提高了診斷。紅細胞脆性實驗由于方法學限制,受多數因素影響(溶血、孕婦、IDA、手工操作,等),對靜止型及α-Thal合并IDA以及IDA樣本時存在一定的漏檢率[10],還存在部分假陽性(15/9203),篩查效能差,不具備單獨應用的臨床價值。建議最佳篩查HB病的初篩方法MCV法與HB電泳聯合檢測,有條件的醫院可以再結合HPLC,同時進行Heinz小體試驗(主要用于a地貧的鑒別),HB包涵體檢測(診斷HbH病的主要證據之一),從而進行綜合分析,為臨床提供準確可靠的結果,預防杜絕重型地貧兒的出生。
參考文獻:
[1] Bunn h f,Forget B G.Hemoglobin:Molecular,Genetic and Clinical Aspects.Philadelphia:W B Saunders Company,1986.
[2] 曾溢滔.血紅蛋白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華血液學雜志,1996,17:393-394.
[3] Kenneth WD,Boehn C,Jemes R,et al.Proectical guide to the diagnosis of thalassemia et.Am J Med Genet,1996,62:29-37.
[4] Silvestroni E,Bianoo I.A highly cost effective method of meas screening for thalssemia .Br Med J,1983,286:1007-1009.
[5] 周玉球,李文典.a~地中海貧血的表型篩查和基因診斷.中國優生優育,2001,12(3):143―144一封3―142.
[6] 杜傳書.地中海貧敵國研究的現狀與未來.中華醫學遺傳雜志,1996,13:257-258.
[7] DG Efremov.mRNA and HbF levels inβ-thalasseamia IVS-1-6(T-C) mutation.Haematal,1994,88:311.
[8] 鐘梅,金志魁,徐湘明,等.聚合酶鏈反應技術用于缺失型a地中海貧血的產前診斷.中華婦產科雜志,1995,30:597-599.
[9] 黃有文.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科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