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護士長進修匯報

護士長進修匯報

時間:2022-12-05 15:59: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護士長進修匯報,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護士長進修匯報

第1篇

1.1病例選擇

根據不同專科特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疑難、罕見、容易忽視的專科問題、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如合并心肺功能異常、肝腎功能衰竭、高血壓、糖尿病等,或實施特殊治療、特殊監測的患者,如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特殊導管留置、溶栓、高危藥使用等,以及易跌倒、心理障礙、需特殊康復治療等患者,在責任組長指導下,由責任護士整理資料,內容包括患者病史、主要治療、異常檢驗檢查報告、存在的問題、已采取的措施及需要提交討論和求助解決的問題等,以電子版形式上交科護士長,同時,積極溝通,征得患者和(或)家屬同意,積極配合評審員工作并做好現場查房準備。

1.2評審小組設置

接到查房資料后,根據患者病情所涉及的相關問題,由科護士長、主查科室護士長及責任護士共同商討,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定人員,初期多為病區護士長、專科護士、經過專業進修或臨床資深護士,科護士長負責組織,召開小組會議,初步研究個案資料,熟悉病人的發病過程,確定需追蹤的問題,合理分工,除督導專科護理問題之外,另確定至少1名護士長負責整體護理質量及重要環節質量上的追蹤,并在確定問題初期就共同協同責任護士一起提供跨專業的持續性照護,持續追蹤及監測病人住院過程中的服務效果,直至問題有效解決,同時,責任護士負責完成查房PPT制作,交科護士長審閱通過。

1.3組織查房

1.3.1時間安排

在責任護士及評審員確立問題、文獻查證、初步分析、確定護理方案并與病人及家屬充分溝通取得善意合作后,通知各病區護理人員、實習護士等相關人士參加集中式現場實境護理查房,由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共同主持。查房前先集中,簡要介紹病例,布置查房流程及查房中需關注和遵守的問題,控制床邊查房人數,以不超過25人為宜,時間控制在30min內,以免妨礙病人休息及造成患者心理壓力。

1.3.2床邊查房

由主查科室護士長主持,站在患者右側,責任護士及責任組長站在患者左側,其他人員依床尾“U型”站立。先由責任護士匯報病情、存在的問題、采取的措施、目前護理效果,內容包括評審組追蹤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情況,實施專科護理體檢,責任組長予以補充,最后,由主查科護士長進行護理質量檢查,提問相關問題,了解病人及家屬對服務的需求及對相關注意事項的掌握,強化相關健康教育內容及康復指導,致謝后離開病房。

1.3.3組織討論

先由責任護士通過幻燈片詳細敘述病人的整體情況、存在的問題、護理方法及注意事項,包括從保護病人角度不適宜在床邊查房時透露的相關信息,接著由評審員分別匯報個案追蹤過程,詳細解析所涉及問題的緣由、文獻查證的支持及措施效果,然后展開提問和討論,鼓勵發言,由責任護士、評審員共同解答,最后,由科護士長做總結性發言。2.4管理評價討論結束后,由責任護士、評審員共同完善優化護理方案,制定改進措施并加以落實,評審員將對個案護理質量持續追蹤督導,直至問題有效解決。

2結果

通過護理團隊的追蹤與共同干預,本組患者住院期間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對康復內容的掌握及運用效果顯著,緊張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對治療護理依從性增加,護患關系更為和諧。另外,護理人員對復雜的病情觀察、生命體征監測、飲食治療、舒適、并發癥預防、合并癥護理、特殊藥物正確使用、專科護理落實到位,防墜、防壓瘡、防誤吸、導管維護、特殊儀器使用、外出檢查、轉出等安全措施落實更加規范。使用本院自制的各項《護理質量考核標準》考核結果顯示:患者的基礎護理合格率大于98%,專科護理質量合格率大于90%,安全護理質量合格率大于97%,患者滿意度大于98%,較傳統的個案護理查房質量有明顯提高。

3討論

3.1追蹤與解決問題環環相扣,確保了護理質量追蹤方法學在個案查房中評審員遵循以問題為基礎、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服務理念開展個案追蹤干預[1],實施以本專科護理為主,整體護理共同協商討論的方法。針對各專科問題的分析與解決有著更深層次的見解,從發現問題、文獻查證入手,在干預初期就提供跨專科整體性護理,把解決問題貫穿于個案管理的全過程,協助責任護士及病人順利完成各項護理活動并監測效果,而病人及家屬通過整合團隊對存在的疑慮和需求,可以得到更滿意的咨詢和商量,可獲得更符合自己的康復計劃和更舒適的專業照護,護理質量與安全均得到了保證。

3.2科室間先進的專科管理和技術得到推廣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和醫學學科的不斷細化,專科護理水平也隨之提高[2],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專科技術、管理體系。如神經內科腦梗塞合并糖尿病病人鼻飼流質時血糖的管理,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電監測技術,血液凈化治療在危重患救治中應用,先進的護理壓瘡技術,意識障礙的評估與管理,專科導管維護,溶栓治療護理,各專科風險評估與應急預案實施等,其中,各科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最多,因此,糖尿病專科護士的需求及參與最多,技術推廣最為普遍。通過跨專科的追蹤指導、交流和學習,科與科之間護士也相互獲得了立體化的知識、技術,先進的專科護理和技術也得到了及時推廣應用。

3.3整合了護理資源,實現了專業價值個案護理查房中的評審員主要為專科護士、通過進修的資深護士,包括護士長等,她們專科護理實踐經驗豐富,專科理論知識扎實、技能嫻熟,可為病人解決普通護士無法解決的專科疑難問題,得到了病人與同行的充分認可,對涉及外科、婦產科等相關問題,我們采取護理會診的方式獲得專科護理資源。通過與責任護士、病人充分接觸、溝通、協調、咨詢、監測、業務指導,以及更多的進行獨立思考,她們展示了各自專科所長,在盡量滿足病人全方位的護理需求的同時,專科護士、資深護士更高層次的職業價值也得以實現。

3.4參與者臨床護理綜合能力顯著提高我院臨床一線低年資護士相對較多,臨床護理能力相對薄弱,參與個案查房是一次很好的實景訓練[3-4],每次查房都盡可能多的人員參與,有的甚至放棄休息時間,他們跟隨查房全過程,通過現場實景觀摩,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如禮儀規范、專科護理體檢、整體護理評估、專科健康教育的技巧等,通過積極發言與激烈討論,培養了他們心理素質、語言組織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同時,評審員及責任護士對查房中所列問題做出科學性分析與推理,充分倡導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法,引導護士將問題意識變成一種經常性活動,激發他們采用評判性思維方法思考問題及查閱文獻的積極態度,為臨床護理綜合能力的提高創造環境和氛圍。

第2篇

[關鍵詞] 床旁交接班;交接班模式;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197.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3(b)-0166-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exchange model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e shift exchange model before and after improved.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432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model in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of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root caus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problems in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model in five aspects: personnel, machines/equipment, materials, methods/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 and a optimized bedside-shift model was put forward, called five principles of bedside-shift. A total of 434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optimized bedside-shift mode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The effect of two kinds of bedside-shift model was evaluated in patient's condition highlight, well-organized of patient's condition, well shift of inspection, clear pipeline management, daily life activity function assessment, risk assessment of fall/drop of bed, risk assessment of pressure ulcer, pain assessment,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edside-shift change model, patient's condition highlight, well-organized of patient's condition, well shift of inspection, clear pipeline management, daily life activity function assessment, risk assessment of fall/drop of bed, risk assessment of pressure ulcer, pain assessment,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of nurs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optimized bedside-shift model,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1). At the same time, nurses became more actively involved and work processes were practiced, including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illness/condition, detailing risk evaluation, and applying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safety. Conclusion The optimized shift model makes shifting of duty more normative and efficient, while continuously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Key words] Bedside-shift; Shifting of duty; Nursing quality

在護理工作中,交接班是承上啟下傳遞護理工作內容的重要過程[1-2],交接班的重要環節就是護士床旁交接班,是護理交接班的決定因素[3]。護理床旁交接班是每班護士對所分管患者健康狀況進行充分了解的重要途徑,也是保證護理工作連續性、安全性的重要環節,將直接影響醫療護理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4-5]。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兒科(以下簡稱“我科”)圍繞“護理質量、患兒安全、優質護理服務”等工作環節,針對2013年護士在432人次床旁交接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2014年初優化了床旁交接班模式,固定5大類床旁交接模塊:病情、檢查、管路、評估、藥物,簡稱“床旁交班五項”。經過2014年434人次床旁交接的臨床實際應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1~12月傳統交接班護士12名,平均年齡(28.83±5.46)歲;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3名,護士7名;學歷:本科4名,大專8名;工作年限:5~10年2人,>10年3人。2014年1~12月改進后交接班護士:13名護士,平均年齡(29.38±5.47)歲;職稱:主管護師2名,護師4名,護士7名;學歷:本科5名,大專8名;工作年限:5~10年2人,>10年3人。兩種交接班護士的平均年齡、職稱、學歷、工作年限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傳統交接班模式

接班護士提前5~10 min到崗清點物品、查看患兒,早晨8:00集體交接班,夜班護士、醫生按照醫院的“交接班制度和流程”匯報。集體交接班后醫生護士分別巡視病房、進行床旁交接班。護士床旁交接班項目:病情、治療、管路,交接完畢后接班護士開始工作。中午連班(12:00)及小夜班(17:00)護士在清點用物后直接進行床旁交接班。2013年1~12月我科采用傳統交接班模式完成了432人次交接。

1.2.2 改進后交接班模式

1.2.2.1 匯報形式 晨集體交接班模式不變,按照醫院的“交接班制度和流程”匯報。

1.2.2.2 分析原因 針對護士在傳統的床旁交接班模式中出現的問題,采用根因分析法,從“人員、機器/設備、材料、方法/管理、環境”5個方面進行分析,找到原因,從而改變傳統的床旁交接班模式。見表1。

1.2.2.3 改進后交接班模式――床旁交接五項 病、檢、管、評、藥,晨集體交接班后大夜班與白班床旁交接、中午12:00白班與中午連班床旁交接、17:00白班與小夜班的床旁交接時交班護士針對每個分管患兒按“床旁交班五項”進行交班,交班護士向接班護士詳細匯報本班次內患兒的病情、檢查(今日檢查及預檢查項目)、管路、評估(日常生活能力評定、跌倒/墜床、壓瘡、疼痛等風險評估)、藥物(本班次內口服藥、靜脈輸液、肌肉針、霧化等藥物執行完成情況及下一班次需要執行的內容)。

1.2.2.4 規定床旁交接班時站位及要求 病床旁交接班站位:病床右側為護士長與接班護士,病床左側從床頭至床尾依次為交班護士、其余護士[6]。主班護士拿手消毒液。晨床旁交接班時主動向患兒及家長問好。白天的責任護士在晨集體交接班前5~10 動到所管患兒身旁,了解患兒夜間的睡眠、排泄、晨進食水及基礎護理完成情況。

1.2.2.5 護士長對護士晨床旁交接班后進行工作點評及總結 接班護士在接班后概括自己所管患兒當日的護理重點工作,護士長進行總結及點評,點評的內容包括各項護理措施是否落實,結合護士分管的患兒特點,給予預見性的護理指導及患兒安全防范的指引,明確重點或危重患兒疾病觀察要點,提出當日病房的重點工作。護士長在白班護士與小夜班進行床旁交接后,對護士交班后的內容給予補充、點評、指引,加深夜班護士對重點、特殊或危重患兒所存在的護理問題或安全隱患的認識。

1.3 評價方法

查檢表是根據崗位工作標準、工作要求及工作流程,為進一步進行統計整理、分析判斷或核對、檢查、確認工作質量而設計和使用的一種表格。它具備查檢表的一般特性,在短時間內對重要環節進行質量檢查,可以有效地避免或減少遺漏和差錯的發生[7]。我科自行設計的查檢表分為眉欄及查檢項目,眉欄項目分2列:第1列為日期,第2列為床號及姓名;查檢項目為第3大列,根據“病情交接、檢查交接、管路交接、風險評估交接、給藥交接”工作內容進行分項,共細化為9列:第3-1列病情重點突出,第3-2列病情條理清晰,第3-2列檢查情況交接到位,第3-4列管路交接清楚,第3-5列日常生活能力評定,第3-6列跌倒/墜床風險評估,第3-7列壓瘡風險評估,第3-8列疼痛評估,第3-9列各類給藥交接,第4大列為查檢結果。護士長以查檢項為標準,符合要求者打“√”,不符合要求者打“×”。結果護士長只作為信息收集及數據統計來源,幫助護士個人及科室找到床旁交接班中的薄弱點,表格在使用中遵循PDCA循環管理方法,使表格不斷完善。護士長在傳統交接班模式和改進后的交接班模式中分別使用了本病區制訂的查檢表進行了數據的收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士長以病情重點突出、病情條理清晰、檢查情況交接到位、管路交接清楚、日常生活能力評定、跌倒/墜床風險、壓瘡風險評估、疼痛評估、各類給藥交接為重要評價指標,兩種交接班模式在這9個方面的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2。

3 討論

3.1 傳統床旁交接班模式存在問題

3.1.1 床旁交接班流于形式

在晨床旁交接班時,一堆人進入病房,雜亂無序,有的護士更是站在病房門口,沒有走入到患兒身邊。

3.1.2 條理不清、遺漏交接內容

交班護士在與接班護士進行床旁交接時,對新入院、疑難、危重、特殊患兒,頭腦中沒有系統的概念及條理,層次不清,交班時交接項目和交接內容等不全面、漏交,匯報無重點、沒有條理。

3.1.3 忽視風險評估的交接

床旁交接時對患兒的護理風險評估內容偶爾體現或無體現等問題。

3.1.4 給藥交接不全、不到位

我科患兒的口服藥種類多、劑量不統一,患兒年齡小,多為神經科的患兒,服藥時不能配合,口服藥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吃完。護士在床旁交接時,對于本班次內各類給藥完成情況及下一班次需要給予情況也無交接。

3.1.5 年輕護士被動工作

本病區低年資護士多,臨床經驗不足,在臨床工作中不能發現問題,不能主動地去判斷或評估患兒所存在的或潛在的護理問題/安全隱患,護士只是被動地執行醫囑、完成本職工作。

3.1.6 床旁交接細節內容關注不全面

護士進入病房在交接班時只關注患兒有無病情變化、臥床患兒的皮膚及管路情況,缺乏與患兒及家屬的溝通,忽視了患兒的感受及進食、進水、排便、睡眠及基礎的生活護理情況。

3.1.7 管理者監管不到位

護士長對護士床旁交接班中存在問題未能給予有效措施予以解決。

3.2 改進后床旁交接班模式應用效果

3.2.1 規定床旁交接班時站位及要求

護士按規定及要求執行,明確了自己的職責和要求,在床旁交接班的過程中,能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護士不再出現松散的現象。

3.2.2 避免交接漏項

“床旁交班五項”涵蓋了本班次患兒所涉及的全部問題,減少了因交接不清而出現的護理工作遺漏、不到位現象,使接班護士能充分了解了患兒在上一班次中發生的病情變化、檢查完成情況、留置管路情況、各項風險評估的結果、各類藥物執行情況,也知曉了本班次中需做或需要注意的護理工作。按照“床旁交班五項”進行交接可作到有章可循并避免遺漏,有利于護士交接水平及對患者健康狀況掌握程度的提高,減少護士專業水平的差異[8]。

3.2.3 重視評估內容

改進后的床旁交接班模式注重了患兒的風險評估,護士能知曉患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評估出患兒在本班次中需要的生活幫助;使護士在本班次中能做好合理的安排和高度注意跌倒/墜床風險指數高的患兒。能使接班護士知曉有皮膚風險的患兒存在的問題項目和程度。使護士知曉患兒疼痛的程度及需要再次評估的頻率。各類風險評估的交接使患兒的護理問題得到了個性化和具體化,體現了優質護理服務的個性化,保證了患兒的質量。也促使了“交班者在交班前對患者情況進行充分評估和了解”這一流程的真正落實[9]。

3.2.4 調動了護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護士主動、充分地了解患兒病情,思考并總結患兒的存在的護理問題和下一班次護理工作的重點,促使了護士尤其低年資護士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的護士交接班模式中,強調的是交班者必須向接班者交代清楚。在交接班過程中,接班者一般處于被動狀態,思想不集中,致使接班者獲取信息不完整[10]。改進后的床旁交接班模式規范了護士床旁交接班的行為,制訂了我科床旁交接班管理標準。使床旁交接班重點突出、內容全面、條理清晰,提高了接班護士的主動性。

3.2.5 體現了對護士的能力培養和鍛煉

護理理論內容與患兒的具體護理內容相結合,促進了護士對兒科護理及小兒神經內科專科護理水平的提升。在晨交接班中,接班護士針對患兒的各種問題,歸納總結當日患兒的工作重點,這個過程中提高了護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護士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護士長結合每名護士分管的患兒特點,給予補充或預見性的護理措施指導、患兒安全防范的指引,這種模式對低年資的護士也是一種培養。

3.2.6 體現了對護理工作的環節管理

規范床邊交接班模式,加強了兒科護理工作的環節管理,護士長每日交接班后,針對交接班過程中發現護理安全隱患問題,進行提示和指導如何發現和解決護理安全隱患,做出正確的護理抉擇,提高了隱患的處理能力,保證護理安全[11]。

3.2.7 深化了優質護理服務

專科護理給予了患兒個性化的優質護理服務,規范護理交接班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強化了護理人員“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觀察患者除醫囑以外的實際需求,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服務,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12]。靳立巾等[13]也提出,良好的護理交接是避免安全隱患、預防護理差錯的保證。若重點不突出,信息不全面,護士間缺少有效溝通,則會直接影響患者康復[14]。

3.3 小結

交接班制度是護理核心制度之一,對于連續性的護理工作而言,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直接關系到病情觀察的整體性和連續性[15-19]。我科的傳統床旁交接交接班模式存在較多的問題,各醫院、各科室的工作環境、工作模式、疾病、種類不同,床旁交接班模式也多種多樣,我科對床旁交接班進行優化、細化與整改,所有護士經過培訓-執行-監管后均能按此“床旁交班五項”進行交接,經過2014年的實踐,使得護士從對所管患兒的病情掌握、動態細化的評估、針對護理及安全問題給予有效的護理措施這一流程得到了落實。細致的交接班能準確反映患者的病情變化和需求,并使有待解決的問題在下一個班次得到評價和補缺,從而能有效控制護理并發癥及護理缺陷的發生[20]。此床旁交接模式也使得接班護士、低年資護士在最短時間內全面、動態掌握了所管患兒的情況,促進了我科護士兒科專業、神經內科專業及綜合素質的提高,也使得護理工作更加細致、到位。

[參考文獻]

[1] Klim S,Kelly AM,Kerr D,et al.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nursing handover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an individualize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J]. J Clin Nurs,2013,22(15-16):2233-2243.

[2] Johnson M,Jefferies D,Nicholls D. Developing a minimum data set for electronic nursing handover [J]. J Clin Nurs,2012,21(314):331-343.

[3] 黃景蓮,黃滿金.床邊護理集體交班的實施與效果[J].全科護理,2007,5(12C):37-38.

[4] 蘆志英.護理床頭交接班流程再造提升護患滿意度[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6):247-248.

[5] 古城潘,劉學琴.護士分層次管理模式下護理交接表班改革與探索[J].中國護理管理,2009,9(2):31-32.

[6] 張麗,彭琳,詹婷,等.標準化護理晨間床旁交接班的實施與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2014,12(7):170-171.

[7] 趙丹丹,馮潔惠,徐建寧,等.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控制質量查檢單的設計及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8):28-30.

[8] 古成墻,劉雪琴.護士分層次管理模式下護理交接班改革與探索[J].中國護理管理,2009,9(2):31-32.

[9] 刁慶慶,徐劍鷗,陳麗,等.床旁交接班流程的優化與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79-81.

[10] 趙松翠.主動接班模式在護士交接班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8,8(6):48-49.

[11] 金靜波,楊立潔.規范交接班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的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4,(9):225-226.

[12] 李國宏,徐翠榮,任璐璐.規范護理交接班模式的創新與體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64-65.

[13] 靳立巾,張玲,馬麗紅,等.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13,(1):32-33.

[14] Spooner AJ,Chaboyer W,Corley A,et al. Understanding eurrent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ing handover practices [J].Int J Nuts Praet,2013,19(2):214-220.

[15] 曹英,江榕,朱僥僥.護理交接班流程在ICU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142-143.

[16] 王計紅,段磊珍,張愛文,等.ICU標準化護理床旁交接班的實施及效果[J].護理研究,2010,24(8):2232-2233.

[17] 徐春燕.品管圈在護理交接班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3):170-172.

[18] 劉喜紅.臨床護士交接班存在的問題及管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5):119,121.

[19] 梁瑞美,劉秋云.護理核心制度執行中的細節管理[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2):127-128.

第3篇

關鍵詞:院級質控小組;護理質量;管理

護理質量管理是護理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如何對護理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和長效管理,是各級護理管理者共同關心的課題。2005年至今,江蘇省泗陽縣人民醫院護理部在如何發揮院級護理質控小組在質量管理中的作用做了一些探索,取得顯著成效,現報告如下。

1 方法

1.1  完善組織結構,明確職責分工

1.1.1 護理質控小組按質量管理要素分為:臨床護理、科室管理、技術操作、院感管理、安全管理、護理文件、護理服務7個小組。

1.1.2 人員組成:由各科護士長、護理骨干組成,每組設組長1名,成員2~4名,成員組成兼顧專業搭配及個性化優勢,使質控小組結構相對合理[1]。

1.1.3 各小組職責分工

1.1.3.1 臨床護理組:負責對全院臨床護理質量檢查指導及分析總結,對質量標準提出修改意見。

1.1.3.2 安全管理組:負責檢查全院各科護理安全,抽查工作制度、風險預案、人員職責、護理常規落實情況,各種警示、識別標識執行情況,各種高危藥品管理、自我防護措施落實情況。

1.1.3.3 科室管理組:負責對科室四室管理、病房管理、管理記錄等質量進行檢查指導。

1.1.3.4 護理技術操作組:負責對全院護士操作示教、考核并修訂全院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對存在問題分析總結,提出改進措施。

1.1.3.5 感染管理組:負責對全院無菌物品的消毒及使用、醫療垃圾處理、消毒液使用、高危科室院感管理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1.1.3.6 護理服務檢查組:負責調查走訪患者,了解各護理單元的服務態度、服務流程患者滿意情況,每個月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反映的問題分析總結,上報護理部。

1.1.3.7 護理文件組:負責對各項護理記錄書寫指導及檢查,制定或修改書寫規范,對檢查結果分析總結,上報護理部。

1.2  明確工作要求,注重持續改進

1.2.1 嚴格要求,統一標準:護理部每年年初召開質控組長會議1次,明確各組職責分工,制定檢查評分表,統一檢查考核方法,對質控組長進行集中培訓,使質量控制科學、規范、公正,減少隨意性。

1.2.2 周密計劃,突出重點:各質控組組長負責制定本組全年工作計劃及季度檢點,做到每個月有檢查、有分析、有持續改進措施。

1.2.3 深入科室,定期檢查:各質控小組每個月活動1次,對各護理單元質量進行全面指導及檢查,彌補了護理部人手不足、檢查指導難以覆蓋全院的質控難題。

1.2.4 隨時糾偏,不斷創新:護理部每個月聽取各質控組長工作匯報,判斷各組檢查方法是否得當,標準是否統一,隨時指導糾偏,并采用定期和質控組共同檢查的形式進行現場示范指導,提高質控組的質控水平。鼓勵各質控組在質控方法、內容上積極探索,改良檢查和指導方法,在質量反饋會上互相交流經驗,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2.5 及時評價,持續改進:對全院質控小組建立了檢查結果月反饋及季評價制度。月反饋:各質控組長負責將每個月檢查結果在護士長例會上簡要反饋,重點反饋各科工作亮點、存在問題,將檢查表上報護理部,由護理部進行分析總結,動態跟蹤質量改進情況。季評價:醫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每個季度召開會議1次,各質控組長對每季度的檢查結果全面分析,寫出書面總結,提出改進措施,在會議上反饋,由委員會成員集體討論,對質量標準、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人員職責等做出相應修改,達到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的目標。

2 討論

護理質量控制管理是護理工作的核心,是護理管理的重點[2]。充分發揮質管小組的質控作用,是對管理工作的有效補充,也提供了全院護士長交流學習的平臺。通過對院級質控組織實施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工作,達到了促進其觀念轉變、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加強、質控水平提升的目的[1]。2005年至今,本院質控小組在人員組成、職責分工、工作方法上歷經多次探索和改進,護理部做到既放手讓各質控組獨立開展活動,又加強監督和指導,使質控活動不流于形式,使護理質量處于有效監控中,從而達到質量管理的全面和長效。

院級護理質控小組是護理三級質控體系中的中間環節,是質控體系中的中流砥柱[1]。護理部應做到高度重視,保證其高質量履行質控職能,充分發揮其在護理質控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 軍隊療養院;療養淡季;護理訓練

軍隊療養院不僅要保證廣大官兵的康復療養和疾病矯治,而且擔負著部隊戰備醫療保障,以及隨時應對各樣難以預料的突發性事件的醫療衛生保障任務[1]。因此,軍隊療養院護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作用。目前我國護理院校大中專教育普遍未設立較系統的療養醫學理論和課程,這與療養院護理工作的實際要求存在較大差距[2],因此,軍隊療養院護理人員在職培訓工作就十分重要和必要。我們除了狠抓日常業務訓練外,療養淡季的業務訓練已經成為在職培訓的工作重點。我院自2004年以來,充分利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這段療養員入住相對較少的淡季時間,積極開展療養護理訓練工作。實踐證明,我院的培訓做法科學、合理、有效,是提升療養院護理人才隊伍建設和護理工作質量的有效途徑。現將做法及取得的效果報告如下。

1抓好療養淡季護理業務訓練的做法

1.1搞好開訓動員,結合我院護理工作實際情況,科學地制訂訓練計劃每年10月初,通過召開療養淡季開訓動員大會,使護理人員充分認識到淡季護理訓練的重要意義,激發了大家的參訓熱情,明確了訓練要求和目標。訓練計劃由護理部結合我院業務發展建設總體規劃、學科發展方向及動態,并結合該階段社會流行病學,制定出淡季護理訓練內容。做到了每年的訓練既有相同的內容,如:療養康復基本理論、護理學基本理論、療養護理常規、護理崗位技術操作、禮儀知識、優質服務規范及平戰時急救護理技術等;又有不同之處:如2006~2007年,我院淡季業務訓練根據總后衛生部下發的《關于在全軍護理戰線開展崗位技術練兵活動的通知》精神,按照軍區聯勤部衛生部的相關要求,開展戰傷救治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2008年,結合汶川發生“五一二”特大地震自然災害,就現場救護技術、各項專科護理、心理護理及災后疾病防護知識進行訓練;2009年,針對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流行,我們對其相關防控知識進行了培訓。使訓練計劃做到既有重點,又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1.2周密組織系統綜合訓練

1.2.1分層次、全方位地開展訓練通過深入開展軍隊歷史使命、理想信念、戰斗精神、職業道德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護理人員愛院敬業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改進和加強護理隊伍作風建設。堅持以《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療養技術常規》、《療養康復護理學》、《戰傷救治規則》和《療養服務規范》作為業務建設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操作訓練的依據,進行護理禮儀、優質服務規范、保健療養護理、療養康復護理及療養院常見急危重癥的搶救技術等專業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訓練,努力提高護理質量。在此基礎上,對初級護士主要進行各班工作程序、護理規章制度、崗位職責、“三基”等基礎培訓的學習,以此奠定扎實的工作基礎。護師的培訓重點是進一步加強和提高急救護理技術水平,力爭能熟練掌握常見老年病的療養康復護理知識和健康教育水平、常用療養康復護理操作技術以及學習相關的邊緣學科,如醫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醫學美學等,逐步培養撰寫論文的能力。具備主管護師及以上資歷的護士除全面掌握常用基本護理技術和平戰時急救護理知識外,還應培養解決臨床護理問題的能力和指導復雜、疑難的急救護理技術操作的能力,熟悉老年人急危重癥的急救護理程序,并能較好地組織安排護理人員配合醫師做好急救工作和具備開展科研課題研究的能力。擔任行政職務的護士長除進行相應職稱的業務訓練外,還要進行以護理行政管理、護理業務管理、護理管理新理念等為內容的培訓,著力提高護士長隊伍的組織管理能力,強化護士長工作的獨立性、規范性和科學性。

1.2.2采取多形式和多渠道相結合的訓練方法訓練中,主要采取全院集中訓練、科室分組訓練與個人自主訓練相結合的形式。全院集中訓練采用由各科護士長輪流進行專題授課,主要講授療養康復、護理服務規范、臨床常見疾病的病情觀察、護理及急救知識、醫院感染管理、流行病學相關知識。每次授課均做成多媒體課件,長期放在院局域網上供大家交流、學習。我們還定期組織收看“全軍護理新業務、新技術遠程教學講座”及聘請療養護理專家進行業務授課。操作訓練主要是通過在全院選出3~4名業務訓練尖子,每人負責一項操作規范程序,統一在全院進行現場演示,并和其所在科室護士長一起負責該項操作的全院指導工作。各科室內還成立互幫小組,在護士長組織下實施訓練,以老帶新、以強帶弱,充分發揮骨干的傳、幫、帶作用。戰傷救護訓練主要在播放影像教材的前提下,結合我院實際情況,進行心肺復蘇術、通氣、止血、包扎、固定及轉運等常用護理技術訓練。急救護理訓練主要模擬急救現場、急救過程中涉及組織、醫護配合、吸氧、輸液、心電監護、護理記錄等急救技能操作和急救設備操作等內容。根據各科室的工作性質,我們還有計劃地安排療養科護士和門診部護士進行交叉輪訓。護理禮儀培訓以收看中國人民大學金正昆教授的《現代禮儀》系列講座和現場示范講解為主。同時還分批組織護理人員到鄰近星級賓館學習服務禮儀,觀摩本市舉辦的職業技能比賽。根據我院的客觀條件和工作需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有計劃地選派護理骨干外出參觀、進修、專科培訓學習或參加軍隊護理專業學術活動。外出參加學習的同志以授課的方式將所學到的新知識、新理論、新觀念進行介紹,有力地帶動了護理隊伍專業素質進一步提高。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以保證取得滿意的訓練效果。

護士長培訓主要是學習有關護理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思維,以便了解護理管理新進展,掌握一定的護理管理知識和方法,進一步提高業務水平和組織管理能力。通過安排護士長進行短期的脫產專科進修,定期舉辦護士長培訓班,召開護士長經驗交流會等方式,針對新形勢下護理隊伍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相互交流管理經驗、心得體會。為著力提高護理隊伍的科研素質,近期我們成立了護理科研小組,積極探索可行的護理科研課題。

1.3進行嚴格的分階段考核、驗收和評價每年3月下旬至4月份,按照訓練計劃和要求,根據護理人員的職稱、職務制定考核標準,對各級護理人員分階段檢查訓練計劃落實情況,進行考核、驗收和評價。每次考核成績均與年終評功評獎、晉職晉級掛鉤,并對成績優秀的護理單元及個人予以表彰,極大地激發了全院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愛崗敬業精神。

第一階段是基礎理論知識考核:主要就本年度療養淡季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組織統一考核,考場紀律嚴明,嚴禁作弊行為。第二階段是護理技術操作考核:由主管護師及以上的人員組成評委,對每一位護理人員進行逐項護理技能考核,并分別確定各項的個人名次和護理單元集體名次。第三階段是及時做好訓練工作總結,找出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并予以糾正和改進。最后對每名護理人員的各項考核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并評選出訓練尖子和優秀護理單元。第四階段是利用每年的“五一二”國際護士節,組織各護理單元業務訓練尖子,向院領導、專業人員進行業務技術比武和禮儀表演匯報。在我們自己的節日里,向全院展示“白衣天使”的風采。

2效果分析

通過療養淡季進行的護理業務訓練,提高了全院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整體素質,提高了在平戰時緊急情況下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急危重癥的搶救技術水平,護理綜合保障能力得到較大提高,使每一名護士都擁有了更好的職業修養和更專業的禮儀規范,從外表到內涵修養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訓練中人人參訓、個個達標,參訓合格率達到了100%。通過訓練,還激發了護理人員愛崗敬業,以療養院為家、視療養員為親人的主人翁意識,提升了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服務水平。

由此可見,療養院利用療養淡季開展護理業務訓練的做法是科學、有效的,是提升護理人才隊伍建設和護理工作質量的有效途徑,這必將為鞏固和提高部隊戰斗力、維護官兵和老干部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高飛,李麗.軍隊療養院聘用護士業余時間的半軍事化管理[J].中國療養醫學,2007,16(9):519-520.

第5篇

摘要:目的:通過真實案例情景模擬演練,提高手術室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識。方法:對發生過的不良事件情景模擬再現。結果:經過模擬演練使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發生環節有深刻的印象,應變能力有了明顯提高。結論:模擬演練能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 :情景演練;不良事件;作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56

不良事件是指不在計劃中的、未預計到的或通常不希望發生的事件,又稱護理差錯或護理事故[1]。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由于責任心不強和制度落實不到位很容易發生不良事件,對此,科室通常組織護理人員針對事例進行討論,總結護理工作經驗教訓,尋找差距,而這些往往只是強化了護理人員對發生不良事件的理性認識。本研究采用情景再現方式,使護理人員提高了對不良事件的分析判斷能力、協調指揮能力,尋找出存在的不足,從而能夠事件有深刻的理解。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09年7月~2012年6月本科室發生的真實案例84起,根據案例現場設計和抽取參加的護理人員最好為事件當事人,以確保案件演練的真實性。演練涉及的內容包括:(1)自然災害引起的停水停電、水災。(2)制度不落實、責任心不強引起接錯病人。(3)清點器械與術前不符或找不到縫針。(4)損害貴重器械(腹腔鏡鏡子)。(5)丟失器械。(6)運送病人過程發生意外。(7)圍術期前期護理缺陷。我科共有護理人員40名,男7名,女33名。年齡20~50歲。演練后發放調查問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

1.2演練方法

1.2.1制訂演練方案根據科室工作中所發生不良事件的因素做好準備,方案主要包括準備、演練及效果評價、經驗教訓和防范措施等階段,其中準備階段包括環境、人員配置。演練包括人員分工、配合以及觀察與評價、告知與安慰、執行制度和拍照記錄。

1.2.2情景再現點評階段護理人員人人參與,同時對演練情況進行點評和討論,結合科室情況發表個人見解,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達到從中發現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綜合分析能力的目的。

1.2.3模擬演練結束演練結束時護士長進行總點評,從準備、演練及評價、討論、定性等方面進行總結并根據科室情況提出防范措施,每個人發表的見解記錄在案,照片保存好作為科室資料,以供護理人員學習與觀摩,大家引以為鑒、銘記在心。

2結果

2.1起到“用中記、記中用、記得牢”的效果模擬演練提高了護理人員應變能力,提高了對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識和對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采取此方法前遇到不可避免或不小心引發不良事件時不知怎樣應對,有不報或不及時報。如聽取手術醫師意見互相討論導致處置時間過長,影響上報耽誤決策的問題,演練后,護理人員會及時發現不良事件并馬上匯報,及時解決,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患者的傷害,并在護理記錄單上真實記錄相關病情及護理措施。

2.2提高了護理人員對培訓方式的認同度本方式存在一定的挑戰性,但護理人員更樂于接受。事后發放調查表40份顯示,對培訓表示接受的40人(100%),其中認為有意義6人(15%),必要9人(22.50%),很有必要25(62.50%)。

2.3不良事件上報率上升演練前2009年7月~2012年6月共有不良事件84起,上報20起,上報率23.80%。演練期間,即2012年7~9月共有不良事件14起,上報7起,上報率50%。2012年10~12月有不良事件10例,上報7起,上報率70%。演練后2013年1~6月共有不良事件10起,上報10起,上報率100%。護理人員不再害怕不良事件的上報。手術室的潛在風險上報后,大家共同分析原因,找出防范措施,并防患于未然。

2.4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通過演練規范工作人員行為,人人積極參與,自覺成立品管圈,對環節質量持續改進,提高了護理質量,防范了不良事件發生。

2.5增強法制意識,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模擬演練后科室進行了整改,制定防范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加強業務素質教育,加強工作責任心,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增強了法制意識,并不斷總結經驗,不良事件的發生明顯減少,同時增強了護理人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在護理人員心中警鐘長鳴。

2.6護理人員熟悉了上報流程通過模擬演練,優化了護理人員不良事件上報的程序,護理人員對科室不良事件報告流程也更加熟悉。

3討論

由于選取的案例為科室曾經發生的真實案例,參與人員多為親身經歷者,通過情景再現,護理人員對制度的落實得以重現,護理人員可以看到自己在模擬演練過程差距與不足。對護理管理者而言,可通過觀摩演練,掌握護理人員應急能力和制度的落實情況,發現不良事件處理工作中的不足等問題,從而進行強有力整改,進一步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和安全管理能力,引導護理人員培養積極的差錯歸因趨向[2,3]。另外,手術室是對患者進行搶救和手術治療的重要場所,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與安全[4],手術室護理人員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規范各種醫療護理行為,才能確保更好地維護患者利益。因此,模擬演練是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申茂玲,朱產云,申智慧,等.臨床護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與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1):109-111.

[2]梁春萍,冼日鳳,梁雁芳.設置“缺陷情景”進行護理技術考核,提高護理人員查對意識[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7):602-603.

[3]沈雪光.手術室不良事件處理難點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5):131-132.

[4]孟普.醫療不良事件已成世界性問題[J].醫院管理論壇,2007,24(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