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7 19:32: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一模考試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指導思想
依據《考試大綱》、《考試說明》、《教學大綱》,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準確定位起點,立足雙基,夯實基礎,瞄準高考,培養綜合能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從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學質量。重點講解和練習能夠拿分的知識點。
二.學科目標
1.構建知識網絡體系,通過案例教學提高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勇于探索,提高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抓好二輪專題復習,研究考試說明,捕捉高考信息。三輪作好模擬訓練,增加高考經驗,爭取xx年取得優異成績。
三.具體措施
1.備課中對每節內容、重點、難點、疑點、材料的選擇,怎樣呈現給學生要進行充分研究。教學中要及時反饋,根據學生掌握情況不斷改進和修正教學方案。教師要多作題,多參考資料。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課堂效率。
2.認真搞好練習和試卷講評,每次訓練測試全批全改,分數登記入冊。有練必改,有考必評,練考必講。引導學生去分析每一個問題及原因。考后及時鞏固。
3.鉆研考綱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試卷。總結高考經驗,指導好復習
4.二輪專題復習時間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個專題。注重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突破重、難點。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綜合、探究的能力。強化學科用語、規范用語。三輪復習時間5月1日至30日,這段時間主要是查漏補缺,全面鞏固,綜合訓練,深化知識,加強學生應考能力。四輪復習5月30日至6月3日,進入考前知識再現階段。主要是回歸基礎和課本,教師答疑解惑,增強應考信心。
5.教師廣泛搜集資料,選擇最適合學生的習題進行練習,每練必改,每考必評。增強訓練的針對性,收到更大效果。
6.認真做好輔優工作,進行個別輔導,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及時引導,讓他們有足夠的信心參加高考。
7.分層施教,要求不同,爭取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
四.主要參考資料來源
1.高考完全解讀(二輪)
2.高考熱點專題訓練
3.英才苑教學網
4.藝體生考前八十天
高三生物第二、三、四輪復習計劃
周數內 容課時數備 注
第4周專題二 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5講2 練2 考評1(3月15日二晚)
專題三 人和動物的新陳代謝5講2 練2 考評1(3月21日自習)
第5周專題四 細胞的生命歷程、生物的生殖和發育6講2 練2 機動2節
3月25日 一模考試4考2 評2
第6周專題五 遺傳的物質基礎5講2 練2 考評1(3月29日二晚)
專題六 遺傳的基本規律5講2 練2 考評1(4月2日補課)
第7周專題七 生物的變異與進化5講2 練2 考評1(4月5日二晚)
專題八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5講2 練2 考評1(4月9日補課)
第8周專題九 人和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和免疫6講2 練2 機動2節
4月15日 二模考試4考2 評2
第9周專題十 微生物與發酵工程5講2 練2 考評1(4月19日二晚)
專題十一 生物與環境5講2 練2 考評1(4月23日補課)
第10周專題十二 實驗5講2 練2 考評1(4月26日二晚)
第11周 三輪 綜合復習 4講2 練2
5月5---6日 三模考試4考2 評2
第12周 三輪 綜合復習 4講2 練2
5月13---14日 四模考試4考2 評2
第13周 三輪 綜合復習 4講2 練2
5月20---21日 五模考試4考2 評2
第14周 三輪 綜合復習 4講2 練2
關鍵詞:信息技術; 組織考試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1)11-021-001
高中信息技術考試作為高中學業水平的一項基本測試內容,是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集中體現了我國高考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信息技術考試雖是過關性考試,但如果不及格將影響考生高考志愿的填報。那如何組織好信息技術考試呢?本人通過學校組織信息技術考試,總結了考試的一些相關資料并加入個人實際工作經驗,來談談中學如何組織信息技術考試。
一、利用考前模考,充分提高認識,一著不讓做好考前準備工作
考前要安排充足的人力,整理、安裝、調試機器和系統環境,對微機、網絡、電力等設施進行檢查驗收,確保考試順利實施。切實加強考試的組織管理和協調,確保考試軟、硬件環境符合考試規定的要求。首先要檢查考場局域網網絡是否暢通?要讓所有考生機與監考機連通,考生機上禁止電子教室之類的軟件,以防考試過程中,考生機的鍵盤和鼠標被鎖住,影響考生作答試題。認真組織考生進行考試模擬演練,堅決杜絕走過場的現象發生。既要培訓好考試工作人員,又要最大限度地組織考生上機練習,熟悉考試流程。針對模擬演練所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對監考人員的業務培訓,使系統管理員及監考員熟練掌握監考系統的所有操作程序,熟練掌握機器故障等考場異常情況的處理辦法,同時,學校要與供電、交通、網絡運營等相關部門積極取得聯系,全力做好考試的安全保障工作,嚴防考試過程中各種技術故障和災害事故的發生,制定應急工作預案,確保考試過程順暢有序。
二、設計考試內容規范表,加強訓練,組織有效試卷
在進行相應試卷命題之前需要設計考試內容規范表,雖然規模考試(如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中設計考試內容規范表是相應考試機構的職責,但作為學校日常教學中單元測試、學期測試等考試,它的考試內容規范表就可以由學校教研組來承擔。
考試內容規范表一般可以由下面四個內容組成:
⑴考試的測量目標和行為目標;
⑵考試涉及的內容領域;
⑶題型;
⑷題量,包括每一測量目標或內容領域的題量。由此對于高中信息技術選修科目“網絡技術應用”的學分考試,可以設計有關考試內容。
信息技術學科試卷的命題對于廣大教師來講是一個新問題。以往的教學過多只考慮技術的傳授,操作的可實現性;但隨著學科的發展與理論的進步,也需要我們從試卷中體現學生知識的掌握與技能的操作。因此,作為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又多了一個任務思考學科命題。以上只是筆者在探究信息技術教師命題的實踐過程中所積累得一些經驗與心得,提出與各位同仁共同探討。如表:
三、總結模考經驗,加強責任意識,提高考試工作質量
模擬演練結束后,考點在安裝正式考試系統前,須清理考試環境,保證考試在無毒環境下進行。清空模擬演練數據等與考試無關的所有軟件,按照規定設置考試環境,安裝考試系統,確保考點考試系統安裝到位,考試環境符合考試要求。認真總結以往工作的經驗教訓,加強監考、系統管理員以及后勤保障人員的業務培訓;狠抓考場的硬、軟件建設,規范布置考點考場,完善區域管理;學校召開動員大會,進一步明確班主任職責,切實開展考生的誠信教育,深化考風考紀教育,構筑良好的考試秩序。考試期間,監考系統所有計算機不要連接外網、絕對保證無毒環境、網絡防火墻必須禁用、360安全衛士類似軟件禁用。(注:如果這些類似的軟件不禁用,考生端和監考端不能進行正常的數據傳輸、考生端考試系統無法正常打開等)。
四、規范考后管理,嚴格操作流程,確保考試數據萬無一失
1.每一場次考試結束后,主監考必須認真檢查本場次考試交卷情況,統計本場次考試收卷結果,檢查未收卷考生數是否與系統自動產生“建議續考”的考生數一致,并將本場次考試結果數據上傳考點服務器。
2.考點服務器收到每場次的考試結果數據后,考點系統管理員必須認真復核每場次考試交卷結果,打印每場次的各項數據統計表,交考場主監考進行簽字確認。考生機每5分鐘向監考機傳送一次數據,監考員要經常查看考生數據更新情況,尤其是交卷時,如發現考生機超過5分鐘未更新,監考員應立即檢查考生機并解決故障。
關鍵詞:初三 語文復習 復習策略
一、初三語文面對的問題
1、老舊的復習觀念
大概是因為初升高的緊急形式,家長和學生的熱切重視,讓老師們不敢輕松“放手”。體現在老師們在講授和復習時,什么知識內容都要親自上陣,生怕學生不能很好的復習,擔心他們學習的不夠透徹、復習的不夠完整,總覺得自己上陣的才能踏實放心。但事實上,老師們都忽略掉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作為老師只能引導他們,教授的只能是方法,知識需要他們自己學習吸收。
2、傳統型的作業布置
在進行語文作業時,老師們通常都是:“今天發一套學習卷,明天交上來”。在此之前,老師自己沒有熟悉試卷的內容,沒有分析卷子,更沒有更新班級學習進度,思考哪些題目適合班級學習練習。致使試卷中出現怪題、偏題,從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大量的作業布置、填鴨式的教學,不僅學生累,老師們批閱卷的工作量也會加大。
3、新課改的不被實行
喊了很多年的“新課改”的大旗,各個地方都是“導學案”、“學習興趣小組”“學習討論小組”等等。可實際上,新課改的大門卻把初三高三的課堂關在了門外。大概是新模式的學習方法,而初三高三又特別的重要,誰都不會,也不敢拿升學率下賭注,所以幾乎多數的初三高三還是傳統的教學。這樣,初三語文教學還是原始的朗誦、閱讀、分析、做試卷,進行題海戰術。這樣,傳統的問題就得不到改善,比如:忽略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進行課堂灌輸教學、各種試卷輪番轟炸等等。
4、學生的困惑
到了初三之后,基本上學生都會有幾個大類型的問題:課堂的枯燥、大量的試題、作文的高山等等。有好多學生都會傾向做理科的題目,這種題目的答出會使學生有成功感,有挑戰性。會覺得語文課不是閱讀朗誦,就是重復性的練習,打不起精神。大量的試題不僅比拼腦力,更是比拼精力,這使學生倍感辛苦。同時,作文也是難以逾越的壁壘,“胸中無素材”已經成為作文的障礙,一次次的打擊,只會讓學生的畏難情緒更嚴重。這些都是初三語文教學面對的問題。
二、初三語文學習復習策略
語文課,尤其是初三語文課,學習的其實是個寬度,不是學習的深度。因而,它的知識體現繁雜龐大,內容紊亂,本文針對我校的具體情況簡略探討初三語文的復習策略。
1、“回顧過去”
回顧喚醒,是初三語文復習的第一大關,即對以前學習的內容展開回顧。初中的畢業升學考試中有明確指示,考試內容的基礎是初中三年的課本內容。因此,怎么樣在這次的回顧中對學過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二次開發,就成了復習語文的關鍵。首先是要明確復習的方向,夯實基礎要點,要能正確認讀3500個常用漢字中的易錯易混內容。其次是因材施教,引導、帶動、開發積極性,根據現實情況分層教育,但絕不是歧視教學。
2、疏導整合
我們不能進行題海戰術,不表示不可以做題做試卷。這一輪主要是整合零散知識,梳理學習主線。經由練習--反饋--再練習的形式,掌握試卷的軌跡,答題的技術。這一輪,注重有 “質”有“量”,薄積厚發,達到飛躍。根據我們考試地區的特色精選試題,不斷的咀嚼消化再咀嚼的過程,真實掌握出題思路,學習規律。老師們則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進度,記錄錯誤量多的地方,解讀不易理解的知識,繞過誤區,突破考點。
3、訓練模考、實地演練
模考是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過程,這一環節重點是模擬考試--講解評價--查看反饋--糾錯反思。考試時候的環境和練習的環境,雖然都是在教室,卻不是可以相提并論的。模考考的是學生的適應性,打的是心理戰。經由模考可以讓學生提前感受,然后來適應考試的時間的環境。不斷練習,改變學生的習慣感、提升做題效率,調整做題的“生物鐘”,使學生能更真切的感受和適應考試。
三、總結
中考沖刺復習周計劃(六)——中考專家解密:2010初三“牛孩”都在干什么?
中考沖刺復習周計劃(五)——RDF中內部試題
中考沖刺復習周計劃(四)——家長如何備戰中考?
中考復習沖刺周計劃(三)——如何破解中考黑匣子【家長篇】
中考沖刺復習周周練(二)——走出中考前的黑匣子
e度2010中考英語備考獨家奉獻考前周計劃(一)
四中學校月考試題:點擊下載
中考步步緊逼,眼看僅剩50余天,五一假期過后,4日宣武將首先拉開一模大戰,繼而是5日西城、12日海淀,北京十八個區縣的一模考試會在5月的第二周全部結束。就是在如此緊張的時刻,很多學生都有考前“焦躁癥”先兆,其表現為:
*每天覺得困乏無力,上課提不起精神,晚上熬夜但是效率可憐
*精力不集中,說著說著話就心不在焉
*脾氣大,一兩句話就容易和父母嚷嚷
*時時刻刻都在抱怨
*每周的測試看到分數不理想,心里慌張,但是又提不起勁兒好好學
*原來覺得很基礎的東西,突然之間都覺得好像什么都記不清楚了
“一模是個臨界點”
跑過800米的同學都知道,最辛苦的并不是最后一圈,而是剛剛跑過第一圈400米之后。此時會覺得呼吸急促,腿發沉,達到身體承受的極點。但是,只要在這個階段堅持下去,接下來不管是再跑400米還是800米,呼吸會變得漸漸順暢,步履也開始輕盈起來。
在備戰中考過程中,一模就是800米中的臨界點。在已經走過的這2個月的時間里,很多同學復習的很苦,每天兩點一線,白天上課,晚上挑燈夜讀,每天睡不到7小時,周末還要上各種輔導班。有的學生戲說他們每天的生活是“一天八節七節考,還有一節測長跑”。在這個階段,學生已經進入了倦怠期。
在接下來的5月里,初三學生將面臨非常繁雜的事情,比如:5月第一周到第二周全市十八個區縣一模;5月5日開始體育考試;一模成績出來后全市千名優秀學生將會提前簽約;5月下旬開始填報志愿。
面對即將到來的最忙碌的5月份,初露考前“焦躁癥”的學生要特別注意,如果在進入一模前不能及時調整狀態,將會影響后面整個備考的狀態。
抓住五一,休息+復習
五一假期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調整時機。
首先,一定要在五一三天假期合理安排好時間休息。但是,注意不能黑白顛倒,最好按照考試時間安排作息。早上8:30開始復習,每隔1小時稍作休息,晚上11點前睡覺。
第二,合理安排好復習計劃。在五一假期開始前,應當列出五一三天的復習計劃。其中,要特別重視往年的一模題回顧,可以試著總結出一模考試中各類專項的考點。另外,不要大量的做新題,要把以往月考、統測、聽寫的錯題記錄全部拿出來,看看自己究竟還有哪些地方沒有掌握。
家長要多鼓勵
這個階段是學生外部表現最容易激動,但是內心最脆弱的時候,家長在這個階段要主動幫助孩子減壓,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帶孩子出去散散步,聊聊天;提醒孩子按時睡覺,養成正常的作息習慣;在孩子抱怨時,不要正面對峙,要多鼓勵。
最后,同大家分享一句馬云說過的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是后天很美好。可是,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希望奮戰在中考一線的家長和同學們都能夠堅持下去,因為成功就是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再堅持那么一下下!
但是,由于選擇了理科學習,孩子成績出現下滑,高二期末已滑到邊緣……怎么辦?我反復思考,繼續學習理科還是改學文科?理科高考對數理化的知識聯系、解題速度和準確性都有較高的要求,而這些問題一年內能解決好嗎?學習文科呢,有些許優勢:語數外尚可,政史地基礎知識聯系和理科不同。再者,政史地我可以輔導,而且孩子表達能力還行,學習文科有語言優勢,等等。我想,只要方法得當,一年內應該有把握達到理想效果。
高二暑假已經開始了,我無心休假,幾個夜晚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是必須作出決定的時候了!
此時,高二期末的成績也使孩子很不開心。于是,我給孩子寫了一封信先行溝通,談了談終止理科學習、改學文科的一些想法。此信如春天里的一縷陽光溫暖在她身上,如夏天的一絲涼風吹走她心頭的煩躁,又如黑夜的一點星光引導她前進的方向,使郁悶而又不知所措的她頓感釋然。我們爺倆及時溝通交流,梳理了高中以來的學習,反思了各方面問題,分析了改學文科的優勢與將來錄取前景。我說,老爸教出很多優秀學生,相信老爸也能把你打造出來。孩子被我說服得信心百倍、勁頭十足,決定義無反顧地改學文科。我們趁熱打鐵。在暑假里首先約請老師補習政史地三科。方法是由老師帶領通教材、梳理線索、建立章節聯系、解析重難點、指出考點。
經過兩周“惡補”后,又開始了假期自學計劃,即上午自學語、數、外,下午自學數(或外)、政史地,晚上自學語(數或外)、政(史或地)。內容依通或背教材為主兼做題,科目輪流進行,時間具體分配,至高三開學要求語數外通一遍,政史地背兩遍。
時間在一天天地流逝,自學在逐步展開……
秋季,高三開學了,轉到文科班的孩子還沒來得及熟悉老師和同學就迎來了開學考。
我和孩子約定,每考完一科后就及時總結反思,不藏不掖,找出問題與不足,提醒下一科考試應注意的問題,而且注意力要及時轉移到下一科,不要再糾結上一科考試的得失。之后,我們無論大小考試,每次考完后都是擺問題、找差距、明方向,以鼓勵提醒為主。
成績出來了,她在年級文科的排名為第36名。老師和同學都認為不錯,因為剛轉到文科嘛。孩子也挺高興,因此學文科的信心大漲;我也稍感欣慰,因為暑期的努力沒有白費。但是我清醒地知道,考試題目都是非常基礎的知識,且多是暑假作業上的,這距離高考的要求還遠著呢。這也只是一個開始,更艱苦的學習還在后邊。
越是基礎知識的考查越能反映問題。于是,以孩子分析為主,我們對開學后考試卷進行了梳理,肯定成績,找出問題與不足;我從旁邊及時提出看法,并加以指導、鼓勵加油。特別是經常提醒孩子:別的文科生起跑早,我們起跑晚,將來學習會更艱苦,需要更多地付出、更多地持續不懈、更多守住孤獨與寂寞、更多地堅持;還有更多的MP3和電視娛樂等的放棄。我給孩子說:該堅持的堅持,該舍棄的舍棄,放棄和堅持都是一種勇敢、美麗。
高三開學考試后就是一輪復習,首先給孩子明確要求,即重基礎兼顧能力提高。(1)夯實“雙基”;(2)學習有計劃但有靈活性(便于執行);(3)淡定(心平氣和)、扎實推進;(4)提高自學能力、自習效率(當問則問);(5)認真聽課,加強知識理解和知識體系構建,并學以致用。隨后,我和孩子又制訂了更細致的學習計劃,而且每個時間節點的所學科目、內容都予以明確、堅決執行。比如,起床后、早上班級晨讀前、中晚餐后、晚自習后、星期天與節假日都應安排好,當然要與老師的復習計劃相結合。又比如,起床后背“英語高考必備3800單詞”N頁,高考前完成三遍;午飯后半小時做5道數學選擇題與填空題或兩篇英語閱讀理解等。復習時間和內容都細化、量化。還有就是告訴孩子:由于比別人起跑得晚,所以跑得更快才行;中間學習有問題及時問老師,可以到辦公室去問,不要“不好意思”;要緊跟老師的教學進度和內容,個別內容或難題可以放棄。
為了孩子,媽媽也在做好后勤工作: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有營養;為節省時間,每天穿衣戴帽預備好。爸爸上下學陪同,及時溝通了解學習情況釋疑解惑;或某天學習無大問題時聊點別的家事、國事、天下事、趣事,以此放松一下。
媽媽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放學前常常關掉電視。其實孩子也知道,有時故意摸一下帶有余熱的電視和一家人相視而笑。可以看出孩子的自信及心思已轉向學習了。
日復一日,時間似乎過得特別快,天在變短,天氣轉冷,有風、有雨、有雪,我們一家人相互支持、鼓勵,起早貪黑,風風雨雨,熬過冬天,迎來柳黃。努力和付出在一點一點轉化為成果。孩子的成績在高三上學期期中考、期末考及下學期市里一模考的年級名次不斷提升為22名、18名、13名。
一模考后便開始了更加緊張的二輪復習備考,這是沖刺高考的關鍵時期,我給孩子的要求是:重能力提高兼顧基礎。(1)強化訓練抓規范;(2)全力以赴多做題(各地模擬題、高考真題),實踐中提升解題能力;(3)高度重視解題規律、方法、技巧和思想的總結并用于指導做題;(4)做題中暴露的課本問題及時看書補漏,不能拖后;(5)強優勢,補不足。
同時,我還給孩子提供了山東近幾年的高考分數線,以進一步增強備考信心,(750×70%=525:過二本線, 750×74%=555:過軍檢線, 750×78%=585:過一本線)。
復習備考的強度越來越大,同學之間沖刺高考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再加上各方面的關心,均使孩子的壓力不斷增大,導致精神疲憊、思想松懈,學習出現反復,或不在狀態(這種情況在高三各階段都可能出現)。這時心理疏導要及時跟進,以化解不良情緒,讓孩子始終保持平和、積極、樂觀、飽滿心態與精神投入學習。比如,利用周末大休到河堤上走走,聊些輕松的話題;大聲喊一喊,聽上一些音樂或者從網上下載一些高考勵志文章(《花開不敗》《你憑什么上北大》)看看等。再有,根據孩子的表現,適時給孩子寫一封短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著重思想方面的提醒指導、鼓勵加油,以保證思想不松懈。這種做法一直持續到高考前夕,它與面對面交流相比可以給孩子更多一點反思的時間和空間,也有利于孩子接受。
鶯歌燕舞,春色滿園。我們無暇欣賞明媚的春光,一家人依然相互支持、鼓勵,加油、堅持,不敢絲毫松懈,為收獲季節的到來繼續努力著……
5月中旬,市里的二模考試開始了。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這次考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說明學生實力和高考情況。在去考場的路上,我給孩子鼓勵著、提醒著:早進考場、考前工作注意事項和考試中注意問題等。一如既往,下考場后,我們又分析了試卷和考試中的不足,以提醒下一場考試注意的情況。
考試結束了,成績還沒有出來。面對等待中的焦躁,我又再次提醒孩子:這一次不能說明最終結果,還要安下心來,著眼高考。在“迷信”了老爸的今天,孩子平靜了心緒,又再次埋頭學習,畢竟離高考越來越近了。
對于孩子的這次考試成績,我的心中是有數的。因為有平時的付出和考情的交流應該不比一模考得差。事實果然如此,成績出來了,孩子又進步兩名,即年級排名為第11名。面對老師的夸贊和培養,女兒更加努力了。
距離高考還有三周,作為第三輪復習備考階段時間,更要做到心無旁騖。同時,更需明確備考要求:回扣教材,查缺補漏,繼續抓規范,適時適量實戰模擬不手生。
最后時段的備考有序地進行著……
高考如期而至。
一如往常考試,我和孩子及時溝通考情,及時調整,明確下一步……
……
高考終了的鈴聲響了,我和妻子共同迎接孩子回家。孩子如釋重負,我們也如釋重負,“打仗”的生活暫時告一段落。
本來想大吃一頓的孩子吃了一點飯便和同學相約出去玩了。
晚上想大睡一覺的孩子卻看起了電視……不知哪一會,孩子竟睡著了,妻子拿毛巾被給孩子搭上……孩子不愿對照高考試題答案。
她利用假期去超市打工,拿著自己掙的錢買了一部心儀已久的手機。
而制約教學效率的通常有兩塊短板:教學目標和反饋練習。教學目標指導和制約著教學活動,促使教學活動追求明確目的,達到明確結果;反饋練習反作用于教學活動,促使教師調整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高效達成。據此,提高中考現代文閱讀復習效率,就應該解決教學目標和反饋練習問題。
一、尋找有效的教學目標
“標”在哪里?一是國家《語文課程標準》,二是考綱,三是根據教學實際和中考要求總結出的目標點――考點。知道了“標”在哪里,就要善于尋找,將其挖掘出來,展示在復習教學中。尋“標”的具體行動如下:
(一)解讀《語文課程標準》,弄清現代文閱讀教學和考查的一般要求
新課標在“課程目標”部分規定,初中生閱讀的目標有15條,其中第4、8、9、10條是針對現代文閱讀作出的重要規定。解讀之,就可以尋找出現代文閱讀理解的基本考查要求。
比如,第4條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解讀:這是現代文閱讀的通則,考查學生的整體感知、梳理思路、了解內容和品味語言等能力,這就是閱讀教學及檢測目標。
(二)解讀考綱,把握現代文閱讀復習和中考考查的方向
考綱是中考的方向,規定著中考考查的范圍與內容。這是中考復習根據,解讀之,可以把握中考現代文閱讀的考查范圍和題型。
以解讀南京市考綱為例。
南京市每年中考前會有《南京市中考指導書》,其中有關于中考的“考試說明”,也有考試主管部門對于中考命題方向的講解,叫“中考說明宣講”。這樣的“說明”和“講解”,就是南京市中考考綱,對當年中考起著導引作用。
比如,對于閱讀文學作品,課標規定“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會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而南京市2011年的“考試說明”對此有自己的具體說明,考查的要求是“閱讀文學作品,能理清文路,感受形象,能分析作品的創作特色,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領悟作品的情感和內涵”。解讀南京市的“考試說明”要求可知,指導南京考生進行文學作品閱讀, 要關注以下內容:(1)小說要理清情節發展,散文要弄清寫作思路;(2)小說要分析人物形象,敘事散文分析“人”的形象,寫景散文分析“物”的形象;(3)了解小說和散文的創作手法,比如對比、欲揚先抑、襯托等;(4)品味語言;(5)把握散文中作者的情感,把握小說和散文的主旨。
再比如,南京市近年“中考說明宣講”,規定了中考現代文閱讀考查方向:原則――課內外勾連,穩中有變;選材范圍――課外,篇數不定;文體――散文、小說、議論文、說明文(詩歌、戲劇、童話、寓言不考);考查范圍――整體感知、理解文意、信息篩選、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質疑探究。解讀“中考說明宣講”,現代文閱讀復習就可以有的放矢。
(三)解讀中考試卷,歸納“考點”
解讀當地近幾年的中考試卷,準確把握考點,針對考點進行現代文閱讀復習,可以提高“命中率”,有效提高閱讀達標率。
以解讀南京市2009―2011年三年中考試卷,歸納散文閱讀考點為例。
2009年散文《薔薇幾度花》基本考題是:(1)挑糖擔的老人具有怎樣的品性?(2)第⑥段中的“記憶”和“稀奇”分別指什么?(3)品味文中兩處畫線句,按要求答題。(4)簡析“薔薇”在文中的作用。解讀考題,可知考點是:感受形象、分析重要詞語的含義、品味賞析語言、分析某一物在文中反復出現的作用(寫法)。
2010年散文《天窗》基本考題是:(1)文章圍繞“天窗”,寫了哪些體現母愛的事情?(2)品味文中兩處畫線句,按要求答題。(3)說說文章以“天窗”為題的作用。(4)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什么(選擇題)解讀出的考點是:概括事情、品味語言、分析標題的作用、理解文章內容。
2011年散文《雪地烤紅薯》基本考題是:(1)根據文中男人的行為,完成下面的填空。手忙腳亂紅薯打起精神稱紅薯高聲吆喝紅薯不聲不響吃紅薯。(2)文中的男人對兒子(平頭少年)的父愛表現在哪些方面?請舉例說明。(3)文中有兩處關于雪的環境描寫,說說這樣寫的好處。(4)第⑨段“他沒有剝皮,感覺到了烤紅薯的微澀與甘甜”中的“微澀”和“甘甜”意蘊豐富,請揣摩并寫出平頭少年的內心活動。解讀出的考點是:梳理文路、分析人物、環境描寫的作用、想象能力(揣摩心理活動)。
通過解讀南京市近三年中考散文閱讀題型,可以總結出中考散文閱讀的基本考點:分析標題作用(或含義)、理清文路、概括內容(或事情)、分析人物、分析環境的作用、品味語言(句子和詞語)、理解重要詞語或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二、進行有效的反饋練習
有了目標,現代文閱讀復習就有了很強的針對性,從而避免“無效”勞動;為了強化目標,促使目標有效達成,提高達成率,還需進一步進行鞏固目標的反饋練習。而這種練習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效率。
(一)注重反饋練習的系統性,以“精”取勝
1.分類分點,全面覆蓋
中考復習時間緊迫,更要科學合理地制定復習計劃、安排復習時間和內容。比如,計劃用30課時進行現代文閱讀復習,對散文、說明文、小說和議論文閱讀進行分類訓練,分好課時進行。比如散文10課時,說明文6課時,小說6課時,議論文8課時,分類展開,避免盲目性。
對某一文體進行閱讀訓練,還要分點展開,點點相連,覆蓋該文體閱讀的絕大部分考點。以說明文閱讀復習為例,說明分點式練習的運用。
選擇南京市2010年中考說明文《云錦,世博會上的南京名片》作為閱讀材料一。該閱讀五道考題,其中常規考題三道:(1)閱讀第②節,說說南京云錦的“雍容華美,內涵豐富”表現在哪些方面。(2)第③節介紹《九龍圖》有什么作用?(3)第④節畫線句中加點的“最多”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這三道考題分別包含了說明文閱讀的篩選信息、說明方法(舉例子)的作用、品析語言等考點。選擇南京市2006年中考試題《古詩詞中的華夏春天》作為訓練材料二。該閱讀有這樣兩道考題:(1)閱讀全文,概括我國春天氣候的三個特點。(2)第四段中兩處引用了古詩來說明我國春天的氣候特點。作者為什么先引用吳濤的《絕句》,后引用蕭立的《春寒嘆》?這兩道考題包含了說明文閱讀的另外題型:篩選信息、概括內容和說明文的邏輯順序。那么,進一步選擇說明文閱讀材料時,就要考慮選擇含有說明文其他題型的材料。比如試題要包含說明文標題的作用、理清說明思路以及分析說明文的語言特點等題型。
這樣選出的三、四個閱讀材料,基本覆蓋了說明文閱讀的題型和考點。用之進行反饋練習,可避免大量的重復性訓練,從而提高效率。
2.有效整合,查缺補漏
中考前,各地一般會進行一模和二模考試。一模、二模考試結束后,許多教師會將大量的一模、二模試卷印發給學生做。這樣一味地做試卷,耗時耗力,往往收效甚微。
那怎樣做呢?根據實際學情和一模、二模考試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以前的中考試卷和一模、二模試卷進行有效整合,或刪減或增加,整合出有針對性的新試卷,進行查漏補缺和鞏固練習,以有效提高閱讀答題的正確率。有知識點缺漏的,就選做包含這些知識點的試題;有錯誤率高的,就選做該知識點進行鞏固。
3.突出重點,關注“新”點
現代文閱讀復習,既要針對當地歷年中考都出現的常規題型,進行重點練習;還有根據當年中考的新考綱,關注“變”的部分,進行“新”考點練習。
以南京市2008年、2009年、2010年中考散文閱讀為例,進行分析。這三年中考,散文閱讀都考了語言的品味賞析;2008年散文《田野上的白發》、2009年散文《薔薇幾度花》都考了分析人物品性;2008年散文《田野上的白發》和2010年《天窗》都考了概括事情。這些是基本考點,要重點掌握。2010年考了散文標題的作用,2011年考了環境描寫的作用。較之以前,這是不斷出現的新考點,需要當年復習時予以關注。
解讀本地前幾年的中考閱讀考題,可以了解基本考點,還可以預測當年新考點。抓住這些,中考效果就有了。
(二)注重點評的指導性,以“巧”取勝
中考現代文閱讀復習,重在精練精講,尤其注重反饋點評的指導性。點評反饋練習,反對只對答案不講方法的做法,也反對教師一言堂講解的做法。點評重視師生互動,重視歸納總結方法,突出點評的普遍指導性和適用性。
以點評語言品味賞析題為例。
南京市2009年中考《薔薇幾度花》的語言賞析題是:賞析句子:“(薔薇)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兩朵,躲在綠葉間,素素妝,淡淡笑。”指導學生品味賞析這一句,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下問題:這句描寫的對象是薔薇,采用什么方法來寫的?寫出了薔薇的什么特點?用這種方法寫收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這樣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參考答案“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薔薇花的不張揚、素雅,表達了作者對薔薇的喜愛之情”,可以回答這些問題。指導學生可以采用“問問題”方式賞析句子,歸納出賞析寫景句子的一般方法:修辭手法 + 景物特點和表達效果 + 表達情感。
這樣學生在做賞析句子的考題時,至少可以知道從哪里入手了。有方法才有效率。
三、編制有效的復習材料
在專題閱讀訓練進行之后,指導學生編制中考現代文閱讀方法總結材料。總結材料的基本內容包括:閱讀題型(考點)、解析、答題方法和例子,所選例子最好是學生最近所做的閱讀練習中的例子或中考例子。將幾種文體的閱讀方法總結材料匯編成冊,作為中考復習材料使用,會收到很好效果。
關鍵詞: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思考
國家統一考試通過率能客觀地反映出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反映出學校在全國和本地區所處的位置[1]。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以中等衛(護)校教學內容為基礎,考試目的是評價護生是否具備護士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衛生部從2009年起,對執業護士資格考試進行了重大改革,考生從在職1年及以上人員轉變為在教學綜合醫院實習8個月以上的護理專業畢業生;2010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實施改革,考試成績當年有效,不再實行滾動管理,即考生必須報考全部科目并全部通過才能申請執業護士注冊,否則必須全部重考[2]。隨著《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辦法》的頒布和護考的改革,廣大護生取得護士執業資格已日益艱難,特別是對于低學歷的學生來說已絕非易事。究其原因:①新大綱頒布后的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采用了全新的題庫,以往的真題重復率很低;②新題庫非常注重對臨床思維或實踐能力的考察,而學生接觸臨床少,實踐能力較差,因此很多同學都是實踐能力科目沒有通過;③從報名到考試也就短短幾個月,很難將新大綱設計的眾多內容做一系統全面的復習。面對這樣的形勢,我院認真研究護考大綱,教考結合,近年來取得90%以上的護考通過率。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的思考,開展兄弟院校之間的經驗交流,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1 加強思想教育,滲透專業理念
我院于每年9月迎新之際,由護理系牽頭,教務處協助,組織師生進行入學教育,通過講座、電教、實習基地見習三種方式,對每位護生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護理專業學生的特色之一就是畢業時必須持有兩證,即畢業證書和護士執業資格證書,方能順利就業,從而使護生從1年級就認識到自己的專業方向和目標,重視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帶著目標自覺主動學習,增強護生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引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將學習活動引向一定學習目標的動力,對學習效果具有積極影響[3]。以考促教,教考結合,這是我院護理專業學生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之一。護生能否順利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關系到其能否順利就業,同時關系到學校的社會地位和影響。我院具體采取以下措施。
1.1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打下扎實專業基礎
1.1.1情景教學法 針對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靈活多樣,且注重實踐能力的特點,我院護理老師積極開展情景教學法,將臨床實例創設為精短生動的課堂角色扮演案例,由學生演習,老師點評,此教學法將內、外、婦、兒等臨床學科知識深入淺出,使學生在自我演習和點評中有了深刻記憶,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
1.1.2演示實驗法 針對《基礎護理學》課程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中的重要地位,我院護理系老師們以國賽標準自我考核,達標后在課堂上將各項基護操作演示給學生,再對學生進行分組,進入教學模擬病房進行實驗。在模擬病房中反復播放國賽視頻,業余時間將實驗室開放,安排專人值班,方便學生練習各項實驗,重點操作組織考試,要求護生人人過關。近年來,我院護生護理技能熟練,中職和高職組皆有學生在國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1.1.3 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可以將各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知識點貫穿于一個真實的病例,使各學科相互滲透,培養學生以病例的診治和護理為中心的發散思維和橫向思維。它的教學方式采取"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在老師的整體把握和指導下,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發揮護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
1.2以護考大綱為指導,研究各科目所占比例 護考新大綱頒布后,我院護理系領導牽頭,帶全體護理老師認真研讀大綱。2011年起,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由原來的四個科目改變為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兩個科目;《2011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指導》打破原有的內、外、婦、兒和基礎護理學的分類方法,將疾病按系統分類,按照疾病在臨床工作中出現的頻率,列出了護士在執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常見疾病。因此,在平時授課中,我院注重學科聯系,強調集體備課,特別注重《內科護理學》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中所占的較大比例,并改變以往傳統只注重內、外、婦、兒等主干課程而忽略非主干課程的做法,加強《中醫護理》、《護理管理學》、《衛生法規》、《護理倫理》、《人際溝通》等課程的學習。
1.3修訂教學計劃,增加見習學時 我院針對護考改革后尤其注重護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特點,將傳統的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僅有的2w見習和8個月實習增加為10w見習和至少8個月的教學綜合醫院臨床頂崗實習。將10w見習分別安排在四學期中,由各臨床學科老師在護理系統籌安排下積極組織護生到我院附屬醫院各科室見習,觀摩和參與護理查房,使護生將理論密切聯系臨床實際,學以致用,取得廣大護生的一致好評。修訂教學計劃,要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知識點為基礎制定教學計劃,依據必需、夠用原則,把握知識范圍和程度,規范教學,實現學校教育與行業準入要求接軌[4]。
1.4增加實驗課學時數 以《基礎護理學》課程為例,2009年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平均為1:1,2009年~2013年調整為1:2。這樣的學時調整,不僅有助于學生臨床崗位能力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能力的訓練,也是臨床實際的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提高護生的學習興趣,鍛煉護生的動手能力,幫助護生鞏固已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以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既符合現代經濟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又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細致、一絲不茍、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
1.5開展護理技能大賽,提高護生實踐能力 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好勝心和求勝心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也會大大提高,因此,開展競賽是激勵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手段[5]。我院護理系每年舉行1次護理技能大賽,覆蓋面極其廣泛,實行獎勵機制,學生參與熱情高,以賽促考,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1.6實行獎懲機制 為了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確保教學改革實施及教學質量提高,我院從激勵教師教學積極性入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激勵獎懲評價體系。制定護考通過率獎懲機制,將每一名臨床教師教學與護生護考每一個科目、每一個學科的成績緊密相聯;將班級護考通過率和輔導員獎懲緊密相聯,實現制度、責任的有機結合,建立起一種教師、學生、考試齒輪傳動式的工作機制,激勵教師高效工作。以考促教,最終營造工作有序、獎罰分明、監督有力、和諧共進的良好工作氛圍。
2 考前輔導,助力護考
護生在校理論課程學完后,進入8個月的臨床頂崗實習。我院在護生實習結束返校到5月份考試的2個月內,開辦護考輔導班,以僅收護生書本費的低價輔導費保證全部護生參加輔導班學習。成績證明,輔導班措施非常必要。
2.1三階段輔導法 我院護考輔導班根據學習規律,采取三階段輔導法,即精講班、強化班和沖刺班。2個月時間里,將三階段合理劃分。精講班中,按照護考大綱,將疾病按系統分類的所有考點細細梳理,結合歷年真題展開精講;強化班中,護生已經通過精講班的復習在大腦中已形成護考考點的輪廓,提綱挈領,強化重點考點;沖刺班中,安排護生模擬實戰考試,即嚴格按照護考要求,組織《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兩門科目的模考,以及歷年真題的模考,并及時批閱成績,讓護生對自己模考成績了然于心,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前進入護考狀態,從容應考。
2.2骨干師資輔導 我院護考輔導班的老師為歷年護考通過率排名前列的臨床學科老師,他們對護考有多年的研究總結和深厚經驗,從而為護生通過考試增加勝算砝碼。
2.3嚴格管理,勤學苦練 護生實習返校后,往往存在一定的懈怠心理。因此,輔導班的學習過程中,我院嚴格管理,專人值班簽到考勤,并實行獎懲措施,確保護生輔導班學習效果。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直接反映學校教學質量,也為學校教學工作評估提供了可靠依據,同時影響學校招生工作,最終影響學校的生存和發展[6]。我院高度重視護理專業教育,尤其是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可以參加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以來,落實此項工作的主體單位由臨床醫院變為各級衛生職業院校,我院任重而道遠。以考促教、教考結合,助力護考過關,我院將繼續秉承優良傳統,并汲取其他院校精華,探索護理教學新模式,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
參考文獻:
[1]楊梅."3+1"教學模式在康復工程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3):64.
[2]周琦.關于提高執業護士資格考試通過率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5):80.
[3]林豐勛.教育心理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
[4]吳國平,徐國華,胡敏.護理教育模式與護士執業考試模式的研究[J].江西醫藥,2006,41(6):416-419.
×一季度,我們教育局圍繞市政府上半年工作目標,結合教育工作實際,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總結,深入調研,原創:確定全局××年工作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形成并下發教育局年度工作意見。
×二、做好學期結束工作,指導學校師生寒假生活,組織開學跑面,確保各級各類學校秩序的穩定。
×三、召開開學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新學期教育教學工作。下發教育局下半年主要會議活動、檢查評估項目書和干訓、師訓計劃表,規范項目管理。
×四、切實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常州大學城、北郊中學新北校區、少年科學藝術宮二期工程等按序推進,教育招商引資積極拓展。
×五、認真展開教育布局調整、師資隊伍建設、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調研論證,初步形成了教育局“加快骨干教師隊伍建設意見”和“××年中考中招工作意見”。
×六、及時總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驗,及時調整課改實施策略,為秋學期課改擴面做好準備。
×二季度是我們本學期主要的教育教學時段,招生考試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將著力壓減會議活動、規范檢查評估,突出重點、確保中心、確保穩定,在此基礎上,加快事業發展,穩妥推進教育改革。主要工作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積極穩妥地做好招生考試工作。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今年小升初、中招工作方案;細化操作程序,原創:嚴密組織中考體育考試、文化考試、單招考試和全國高考,確保萬無一失。
×二、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常州大學城要按秋學期大學生入駐的目標倒計時推進建設;常州少年科學藝術宮二期工程將竣工交付使用;北郊中學新北校區項目爭取破土動工;市二中改造方案完成前期論證。繼續拓展教育招商引資渠道,積極組織有關項目參加市城建招商會。
×三、出臺并實施“常州市加快骨干教師隊伍培養意見”,做好教師資格認定、教師職稱評審等前期準備;開展“雙語教學”調研,制訂“加快提高教師外語教學水平的辦法”。
×四、召開全市職業教育工作會議,進一步深入調研論證,適應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需求,積極推進包括職業教育、基礎教育等在內的教育結構布局調整。
關鍵詞:高考;考試評價;診斷性分數報告
中圖分類號:B8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84(2012)05-0461-05
1 基本背景
考試是一種重要的學業評價方式,其是否科學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走向,影響著學生的素質發展,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教育公平與民族素質的提高。
考試自創立至今有1300年的歷史了,人們常把考試比作一把尺子,通過考試分數可以測量出參加測試人的水平,但是,僅有一個考試總分又有多大意義呢?分數并不代表一切,考試分數只有結合具體實際觀察加以解釋和分析才更有意義。也就是說,考試不僅要測量出一個結果,更要結合結果進行有效地評價。對于不同的人,得到同一個相同的考試分數,其意義是不相同的。因此,對考試分數進行解釋主要包括兩個目的:第一,使分數有意義;第二,將有意義的信息傳達給參與考試的所有當事人。傳統的做法一般都是在解釋分數時在參照標準上做文章,例如提供一個常模參照分數或標準參照分數。近年來,由于考試出現了“基于統計的測量向基于理論的測量,考試內容更加全面和深入,評價方式也呈現出多元化傾向,再者,由于運用了更多的現代測量理論和技術,面向診斷”等等轉變,考試分數的解釋也出現了一些有別于傳統的新趨勢。
目前考試結果的反饋形式,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缺乏對不同科目試題所考核的能力層次和知識領域上不同屬性的分析,從而減弱了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第二,對考試數據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挖掘不夠。對于考生成績的報告,往往只有各個科目的總分,沒有對每個科目的不同能力層次或不同知識領域的分數的報告。第三,考試評價方式和數據反饋形式不利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教育質量做出客觀公正地評價。改變評價方式、充分挖掘考試數據本身提供的信息,將極大地豐富考試的評價功能,從而使得教育評價更好地為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發展服務。
2 診斷性分數報告的研究與現狀
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Stufflebeam,1983)。這句表述已經得到了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高度認可,更彰顯了教育評價內在價值的回歸。作為教育評價的主要形式,考試的診斷、反饋與矯正功能日益被關注,這直接推動了診斷性測驗及其分數報告模型的快速發展。其中,分數報告的地位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它即承載了各種先進的測量、評價技術,又是教學主體采取干預、改進措施的主要依據。同時,理想的分數報告還需要符合國家教育制度關于課程、教學以及質量要求的規范,并賦予教育教學的內涵。因而,結果的科學性和精確性、呈現結果的通俗性、內容上與上位教育質量框架的契合性,是衡量分數報告可資參考的三個標準。在此,結果的科學性和精確性是基本前提。目前,不少研究集中在如何改進評價模型以準確評估考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圍繞如何讓測驗提供更多的診斷性信息,研究者進行深入地探討,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方法,力圖科學準確地反映出個體在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方面的人際差異。Yen(1987)提出了目標表現指數(Objective Performance Index)的算法,采用了根據測驗總體表現來估計子分數的方法,得出基于次級考查目標觀測分數與整體表現的加權平均分。目前該方法在CBT的考試項目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Wainer等(2001)提出了強化分數(Augmented subscore)的測量模型,與Yen不同,他堅持從各次級考查目標的表現而非整體表現來推導出子分數,其理由是:不同次級考查目標分數之間的相關性都比較高,即使是中等程度的相關,也需要將之納入對相應子分數的估計中,這一點,在數學、科學中尤為明顯。因而,Wainer進一步認為可以根據各次級考查目標分數之間相關程度的大小來設置不同的權重,采用經驗貝葉斯估計法來得出強化分數,這種算法類似于Kelley(1927)提出的回歸算法,只是增加了多個次級考查目標分數作為估計時的變量。近年來,各種認知診斷模型大量涌現(RSM,Tatsuoka,1983,2009;DINA,NIDA,Junke & Sijtsma,2001;AHM,Leighton,Gierl,& Hunka,2004;RUM,Roussos et al.,2007;GDM,Von Davier,2008),把分數報告的研究和實踐推向了一個新高度,雖然理論、模型各異,但其共同的目標在于對被試屬性掌握情況進行更加細致的報告,包括能力層次、特定領域的表現、學習的強弱,這些方法和技術算法上比較復雜,對數據的要求較高,短時間內還難以在大規模考試中廣泛應用。最后,在測量理論的選擇上,診斷性分數報告主要采用了CTT、UIRT和MIRT(Gessaroli,2004)。對于測量目標具有層次性的測驗(如pisa、naep的評價框架),HO-IRT模型(Higher-order IRT)也開始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De la Torre & Hong,2010),而且不少研究都顯示:從模型匹配度的指標(Akaike信息準則、Bayes信息準則)來看,HO-IRT模型更加適用。且以均方根差(RMSE)指標,HO-IRT模型對被試能力參數、試題參數的估計精度(特別是在分測試題目數量較少時)優于UIRT和MIRT。然而,在教育考試實踐中,提供診斷性分數報告也面臨不少批評。有關的行業標準明確要求(AERA,APA,& NCME,1999),只有在信度、效度和結果可比性明確的前提下,分數報告才可以進行。批評者認為,診斷性分數的信度難以保證,而且對診斷性分數的使用容易帶來難以預計的結果,可能完全違背測驗的目的。支持者認為,如果對命題、考試方式進行調整,并用于過程性評價或以群體為單位的評價,其風險則要小一些,畢竟它們提供的診斷性信息對于改進教學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
3 國內外的實踐與經驗
就考試評價本身來講,其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考試結果反饋教學情況,激勵和改進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能力的功能;二是通過考試結果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選拔、安置,以及衍生出來的對教師、教材等相關問題的評價功能。三是通過不同群體和區域的考生結果的比較,挖掘影響學生學業能力的因素,為國家和地區制定相應政策提供服務的功能。因而,能否充分挖掘考試信息,全面的反饋考試結果,是考試能否充分發揮功能的關鍵。
3.1 國外研究現狀
3.1.1 SAT和ACT的分數報告
在美國與我國高考最相似的大規模考試就是大學入學考試SAT和ACT,它們都屬于常模參照的高利害性考試。其中,SAT提供給學生的結果報告的框架包括:(1)學生的分數;(2)學生在每個類型的問題上表現;(3)分數匯總(累積分數記錄);(4)ID信息;(5)學生個人及大學的基本信息;(6)學生提供的信息。如表1所示,SAT提供學生的分數,包括學生在SAT1和SAT2上每個分量表的量表分數(標準分),分數區間〖ZW(DY*〗
量表分數是學生能力的近似值而非精確測量值,這里提供的是其精確測量值所屬的分數段。〖ZW)〗及該分數在國家參照群體或者州參照群體中的位置(百分位數)。另外,還提供學生在每個類型的問題上的分數,包括在每種題型的試題總量、學生回答正確的數量、錯誤的數量,原始分數,以及百分位數的估計值,見表2。
SAT和ACT測驗在提供個人分數時,除了提供原始分數(或量表分數)外,還有百分位數和區間估計,同時提供考生在各知識領域(子測驗)以及題型上的分數和百分位數,對學生的掌握程度有了詳細的分析。另外,美國學生在完成SAT和ACT測驗時,需要同時填寫大量的個人背景、入學意愿等相關信息,考試機構會據此對學生的大學選擇和職業發展提供詳細的指導,因而報告的內容非常豐富。
另外,美國推出的其他一些考試,如托福,于2004年推出了新的分數解釋,它不僅給考生提供分數,還給考生提供了達到各個分數學生能力的描述。
3.1.2 澳大利亞EAA的分數報告
受美國教育考試行業發展的影響,澳大利亞教育評價中心(Educational Assessment Australia,EAA)在一些考試項目的分數報告中,也開始積極的嘗試。其基本的指導思想也是盡可能提供豐富的診斷性信息。不僅報告考生的考試分數,還針對每個考生明確報告他的優勢和弱點、每道題所測量的能力、考生所在的位置以及其他考生和他自己的答題情況。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EAA還研制了網上成績報告系統,這個系統允許考生和家長、學校根據不同的ID和密碼從網上查閱和打印成績報告以及證書。報告內容包含了州、學校、考生各個年級、各個知識、能力表現以及考生不同年級的變化情況;不僅報告考生的優勢,也向考生提供劣勢分析,幫助學生診斷學習障礙。由于其具有強大的數據庫支持,并且提供了進一步統計和制圖軟件系統,允許學校和教師利用數據形成自己感興趣的分析報告。其數據和圖形還可以導出用于研究。
3.1.3 PISA的有關報告
PISA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項目的縮寫。它是一項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起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旨在評估15歲學生在即將完成或完成義務教育之后,是否能夠掌握參與社會所需的知識與技能。PISA在2000年首次開始評價,其后每三年進行一次,根據評價年命名。PISA2000、PISA2003、PISA2006和2009已經完成。2012年測試工作仍在進行中。PISA測試評估主要分為3個領域: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及科學素養,由這3項組成一個循環,如2000年測試重點為閱讀素養,2003年、2006年將分別以數學與科學素養為測試重點,2009年又回到閱讀素養的測試重點。在每一個評核周期里,有2/3的時間會對其中一項領域進行深入評估,其他兩項則進行綜合評測。PISA除測驗之外,還包括了學生問卷和學校問卷,目的是收集有關社會、文化、經濟和教育因素的指標,這些指標與學生的成績相聯系。它超越了對各參與國家或地區在三個主要領域的相對排名,涉及更廣范圍的教育成果,如學生的學習動機、對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學習策略等,以獲得來自學生、教師、學校和家長的綜合看法和觀點。需要指出的是,PISA目的不是指導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而是向公眾、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學生在各個學科方面的能力的描述性信息,并對各參加國的教育質量進行橫向比較,其分析框架中包含了個體、教學、學校以及教育體制四個分析層面,這樣就為公眾、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3.2 國內的現狀
目前,國內對于考試成績的報告仍然停留在總體成績報告上,缺乏對不同科目試題所考核的能力層次和知識領域上不同屬性的分析,從而減弱了教育評價的導向功能。如何充分挖掘考試數據的信息,改進評價方式,逐步形成適合我國教育實踐的從命題到試卷分析的整個過程的標準化的程序尚沒有系統的研究。
現存的考試評價方式和考試信息的報告,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現有的考試功能比較單一。現有的考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起到了對考生進行排序的功能,通過考試將考生的成績由好到壞排隊,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應試教育”的盛行。第二,考試的內容和考核能力層次人為性和主觀性明顯,考試以能力為導向的特點不明顯,對各科目所考核的認知能力層次沒有明確的反饋和說明。第三,對考試數據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挖掘不夠,對考生測試結果反饋形勢比較單一。對于考生成績的報告,往往只有各個科目的總分,沒有針對不同科目的不同能力層次或不同知識領域的分數的報告,很難全面客觀評價學生的學業狀況。第四,以往的評價方式和反饋信息不利于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不同群體教育質量和特點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第五,目前考試數據的反饋報告形式,不足以為國家決策機關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
考試除了能幫助我們用來選拔和甄別以外,本來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幫助教學管理者、教師、考生了解考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水平,區別出不同考生的學習潛能,診斷出教師在教學中、考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從而,幫助教學管理者調整教學投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幫助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學習。
從近來國外考試分數報告的變化,我們看出考試工作者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們的考試,社會現在需要我們對考試分數有一個更合理的解釋。其實,人們很早就認識到了考試分數本身并沒有任何意義,僅有一個簡單的分數,我們很難去解釋它,任何考試分數必須有參照才具有實際意義。大規模考試產生以后,人們逐漸地認識到考試只有與團體或預定的標準去比較才更有意義,于是人們開始使用常模的概念,把分數與常模進行比較來進行解釋;同時,人們發現還有不少考試需要與預定的目標進行比較,看考生是否達到了規定的標準。這樣就出現了以常模為參照和以標準為參照的分數解釋體系。但是,在現實中,我們也常常發現,對考生的實際水平的評價,有時不僅要借助與特定的標準作為參照系,而且還要借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標準的樣本組,即借助常模來建立參照系。并且,為了使考試對實際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有促進作用,往往還需要提供更為詳盡的診斷性信息。基于以上的認識,結合我國大規模考試的實際,我們認為改革我國考試分數報告形式勢在必行。
4 探索與嘗試
為了嘗試開展自己的分數報告形式,在深入研究和學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從2007年開始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MS-Office和全國高等學校入學統一考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進行了試點,以期達到完善我國考試分數報告體系的工作,為后續在高考中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1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在云南、海南兩省開展了高考評價改革的試點工作。試點工作旨在利用現代教育評價的理念和方法,改革傳統的高考分數報告方式,依托現代網絡技術,向學生、中學、教育行政部門和命題部門,提供內涵豐富的分析報告。
面向學生提供的高考成績分析報告單都是個性化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報告單除了記錄考生本人的單科成績和總分或綜合分外,還列有每個科目的成績在全省同類考生中的百分等級、考生各科成績的均衡狀況以及在各科目內容分項上的表現。通過提供升學指導測驗的專業性向結果,幫助考生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理性地選擇專業。這些分析結果,為考生提供了內涵更加豐富、具有診斷與發展導向功能的重要信息,幫助考生更加全面、清晰地認識自己,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業。另外,面向學生的成績報告成為網絡時代的“成績報告單”,不光從技術上改變了傳統的“一張紙條幾個分數”的分數報告辦法,而且較紙質報告單可以容納更多的內容,從更多的維度解釋考試分數的含義。
面向中學的成績報告包含了大量經過專業分析后的圖表,幫助中學分析考試數據,發現教學中的長處和不足,以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組織工作。同時,利用考試機構的歷史數據,幫助中學分析不同年度間教學質量的變化趨勢。并且引入了“增值評價”等先進工具和理念,嘗試建立縱向的學科能力量表,加大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的力度,引導與改進教育教學評價辦法。
面向教育行政部門的分析報告從不同維度提供了高考的基本情況分析,而不僅僅是“升學率”和“平均分”,同時,提供各種專題評價報告,供教育行政部門決策參考。
最后,面向命題部門的分析包括考試的基本情況、成績分布、信度、效度、區分度以及各道題的專業統計指標值,能夠幫助命題人員了解試題的質量,不斷提高命題的水平,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去年試點工作在兩省高考中推出后,取得了不小的社會反響,這為考試評價改革開了一個很好的頭。其意義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邁出了在大規模考試中進行考試評價工作的第一步,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對教育考試行業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二是豐富了考試評價的方式方法,將考試與非考試手段結合,來對不同群體、考生、命題工作進行評價。三是推動了由單一一個點的評價到形成性評價的開展,有利于積極引導中學教學。四是拓展了考試評價的服務領域,在為政府決策咨詢、改進教育教學、幫助考生全面認識自己等方面積累了經驗(李光明,2012)。
參考文獻
李光明.(2012).探索考試評價,促進高考改革.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增刊,5-9.
De la Torre,J.,& Hong,Y.(2010).Parameter estimation with small sample size:A higher-order IRT model approach.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4,267-285.
Gessaroli,M.E.(2004).Using hierarchical multidimensional item response theory to estimate augmented subscor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San Diego,CA.
Junker,B.W.,& Sijtsma,K.(2001).Cognitive assessment models with few assumptions,and connections with nonparametric item response theory.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5,258-272.
Kelley,T.L.(1927).The interpretation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s.New York:Word Book. Leighton,J.P.,Gierl,M.J.,& Hunka,S.M.(2004).The attribute hierarchy model for cognitive assessment:A variation on Tatsuoka's rule-space approach.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41,205-237.
Roussos,L.A.,DiBello,L.V.,Stout,W.F.,Hartz,S.M.,Henson,R.A.,& Templin,J.H.(2007).The fusion model skills diagnostic system.In J.Leighton & M.Gierl (Ed.), Cognitive diagnostic assessment for education:Theory and application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ufflebeam,D.L.(1983).The CIPP model for program evaluation.In G.F.Madaus,M.S.Scriven,& D.L.Stufflebeam(Eds.), Evaluation models: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pp.117-141).Boston:Kluwer-Nijhoff Publising.
Tatsuoka,K.K.(1983).Rule space:An approach for dealing with misconceptions based on item response theor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20,345-354.
Von Davier,M.(2008).A general diagnostic model applied to language testing data.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Psychology, 61,287-307.
Wainer,H.,Vevea,J.L.,Camacho,F.,Reeve,B.,Rosa,K.,Nelson,L.,Swygert,K.,& Thissen,D.(2001).Augmented scores—“borrowing strength” to compute scores based on small numbers of items.In D.Thissen & H.Wainer(Eds.), Test Scoring(pp.343-387).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Yen,W.M.(1987). A Bayesian/IRT index of objective performance.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Psychometric Society.Montreal.
Education Evaluation based on Data Mining into Examin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Ma Shiye Zhang Jianshi
(The N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s Authority,Beijing 100084)
【關鍵詞】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
1.前言
北京市各級機關2013年公務員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已于近期公布,公告的,猶如戰爭的號角吹響。2013年上半年北京市公務員共招錄1880個職位,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88個職位;共招錄3673人,比去年減少了496人。從單位性質來看,行政機關招錄人數最多,1126個行政機關共招2285人,占到總人數的62.21%,其次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有493個,招錄人數為672人,占總人數的18.30%。而決定能否考上公務員的關鍵性科目之一就是申論。申論備考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場上一分鐘,場下十年功。”申論有別于其它科目,申論功底的磨礪多半有賴于日積月累,唯有通過不斷的強化訓練、總結反思,在周而復始的學習中固強補弱,才能由量變轉為質變,方可在日后的決戰中取勝。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申論在發展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獨特京味為基礎,同時又適當參照國考的特點。本文就2013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進行分析。
2.北京市公務員考試歷年申論主題特點
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申論的主題,呈現出三個特點:多領域交叉進行考查、注重中觀命題角度、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2.1 多領域交叉進行考查
從表1可以看出,北京公務員考試申論選取的題材包含各個領域,尤其社會領域,往往是北京申論選材的重點領域,2009年以后,社會領域的問題幾乎每年都有所涉及,這說明北京市十分關注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關乎民情社情的問題的,比如全民閱讀關乎國民素質的提高,城市規劃關乎國民幸福感的提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快現象中人的精神迷失關乎精神的構建,等等。在選材的過程中,不會單純從一個領域出題考查,而是多個領域相結合,加大難度,考查考生對于一個問題的全面把握的能力,考生要能夠透過現象看清本質,并且在復習熱點的過程中,不僅要一維角度看熱點,還要多維發散思考,由點到面地深入分析。
2.2 注重中觀命題角度
北京公務員考試申論的命題,不同于國家公務員考試熱衷于從戰略高度來認識問題,而是習慣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態五大領域的微觀層面入手,比如同樣是考查文化領域的問題,國家公務員考試會選擇文化失根、道德建設、文化遺產保護這些宏觀角度去考查,而北京則會從全民閱讀、市民文明素質這些微觀角度去考查。
2.3 關注社會領域熱點
從歷年的真題來看,北京公務員考試申論題材關注社會領域熱點。例如2012年北京申論考試的主題圍繞“快”字展開,這和2011年“7、23”動車事故以來,整個社會都在提倡降速這個話題息息相關。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非常多的負面作用日益顯現:片面追求速度,壓縮工期,工程質量難以保障;速度上去了、管理跟不上;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保護嚴重失衡,經濟發展與公共事業與社會發展嚴重失衡,出現了諸多的社會問題。2012年北京申論主題的選擇,與當時的社會熱點聯系非常緊密。此外,2005年的“節儉辦奧運”、2007年下半年的“城市攤販管理”以及2009年下半年的“酒后駕車與全民健康”等題材都和一段時間內的社會熱點問題相關聯。這是北京市申論考試題材選擇的又一特點。
3.如何有效做好2013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工作
3.1 重視歷年申論真題,熟悉出題模式
歷年真題中凝結著命題人的思路和模式,建議考生把最近幾年的真題研究透徹。第一遍接觸真題的時候要嚴格按照考試時間和流程把題目做一遍,然后核對答案找出差距,直至把每一套題完全弄懂。這樣一方面可以檢測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錘煉自己的作答技巧。此外,多做真題,還可以熟悉真題的樣式,熟悉真題的提問方式,熟悉考試流程,所以說真題是真正高質量的“模擬題”,只有在真題已經全部做完,研究透徹的情況下,才建議考生選擇模擬卷。模擬卷的選擇的也是有一定標準的,一是要與真題的樣式相同或相似,至少應該與大綱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要與近期的熱點貼合。同時,提請大家注意:一般考生容易犯的錯誤是看的多寫的少,重視在搜集信息的基礎上冥思苦想但不重視實際練習,重視形成觀點而不重視文字表達。建議考生訂好計劃,積極利用往年真題進行階段性練習,先做題,后看答案,模仿考試場景進行“閉卷”作答。作答完成后按照參考答案自行修改,也可以找老師批閱。
3.2 學習國考好榜樣
2012年北京申論考試,無論是考試大綱還是主題的選擇以及材料的安排上,都體現出了緊隨國考申論步伐的特點,從北京2012年的考試大綱中,我們發現,其申論能力要求與國考省級(含副省級)以上綜合管理類相似。主題也體現了這一點,基本上就是2012年國考省部級綜合管理類的精神與2012年國考行政執法類的經濟安全的匯總。再如,2011年北京申論考查的城市規劃主題與2011年國家地市級申論考查的在城市化過程中,過快的城鎮化導致的鄉村文化失根的問題,都是以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命題范圍,只是落腳點有所不同,北京申論落腳點在于在城市化中城市發展問題。
因此,在復習北京申論的同時,考生也要花一些心思研究一下國考真題,不要將目光只鎖定在本市的申論試題上。
3.3 研讀社會熱點,積累考試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研讀社會熱點,積累考試素材,是應對申論的取本之道。歷年來申論考試的命題圍繞著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而且與中央基礎性政策文件有密切的關系。或是對政策進行前瞻,或是考查對已文件的深入領會。選對資料,培養語感。《新華網》是一個不錯的準備公務員考試的網站,其中的“新華評論”的文體風格非常值得借鑒;《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要想在語言上真正有所突破,簡單的瀏覽是不夠的,需要花費時間和氣力。如果能夠每天朗讀、甚至背誦兩到三篇人民日報社論或新華評論,效果是非常好的。關注社會熱點,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關注這些問題的同時,不但要關注其理論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關注這些問題的發展現狀以及針對其問題的具體的解決思路和對策,對社會熱點進行分類,總結,這些積累很可能在考試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3.4 備考申論一定要搞清楚申論不會考什么主題
要想搞清申論會考什么主題,不如先搞清楚申論不會考哪些主題。
第一,涉及外交、臺海、國防等相關問題的主題,即使再熱門也不會考。申論考查的是考生處理公務的能力,對于更廣泛的公職人員來講,這些問題是不需要他們思考的。因此,這類問題不會考。
第二,在實踐工作中并沒有形成較成熟解決方案的社會問題不會考。這類問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正處在摸索階段,經驗尚不成熟,如果拿來做申論主題,對出題、判卷標準設置都會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這樣的問題也不可能考。
第三,被考濫了的主題,肯定不會再考了。在近年,國考、省考中出現過,甚至反復出現過的申論主題,一般也不能作為申論考試的主題了。
3.5 培養四種意識
第一,審題意識。審準題目是申論作答的第一要務。千萬別自作高明,答一些能顯示自己才能但和題目不沾邊的話,那樣你答的相關內容基本上是一分不得。考生要做到:第一,每一個答題標準都能詳細知道應當在作答中如何體現;第二,一定要明確題目要求你答的問題是什么;第三,一定要把這個問題放到資料中去,對資料中與這個問題有關的部分要詳細閱讀并做標記,與本問題無關的內容可略讀。如果不重視審題,那么,題審偏了,寫的再好不過是南轅北轍徒勞無功。因為所有的評分標準都是緊緊圍繞題目的設置來設計的,資料和題目是評分時最大的標準。
第二,規范意識。規范意識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字數要符合要求,二是卷面要整潔規范,三是使用較為標準的官方用語。在同樣的作答質量下,一份規范、工整、字體美觀大方、無錯別字和語法錯誤的試卷會比一份潦草、模糊、字跡難辨識、作答不認真、又臟又亂的試卷高出至少十分以上。鑒于申論作答多是以政府的角度出發來論述問題的,建議考生在作答語言風格上也應遵從官方的標準,盡量使用官方用語。其基本要求是既典雅純正,又明確通俗,符合機關工作文書和政論文體嚴謹平實的語言要求,申論的語言運用必須準確,詞語來源必須規范,使用規范的現代漢語,使用準確規范的現行政治術語,避免語法錯誤和用詞錯誤,不得生拼硬造詞語和句子,一切以符合語法規則、符合官方用語慣例為標準。要切忌空、浮、虛華的文風,因為申論作答和文章寫作的目的是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而絕不是藝術創作甚至是無病。
第三,結構意識。結構條理這一點常常被很多考生忽略,很多考生認為只要把內容答全了、觀點正確就足夠了。實則不然,合理的作答結構不僅便于閱卷人快速提取要點,很多時候更是占有一定分值的,即結構分。很多申論題目都有“條理清楚”的要求。條理清楚,就是在思路、結構、順序三個方面清楚。一是答題思路清楚,二是結構層次清楚,三是答題順序清楚。一般試題所問,就是答案所答,問什么就要答什么,這是基本的答題思路;先總體概括,再具體分析,最后總結論述,每一個大的要點,用一個總領句概括題旨、領起下文,在本層內部再分幾個小層具體表述,“從總述到分述”的層次關系,是答案的基本結構;按照題意要求,先答試題第一問,后答試題第二問,先概括問題的要點,再分析和論述從要點中引申得出的觀點,按正確的順序把答案各部分組織起來,這是基本的答題順序。
4.結語
綜上所述,2013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只需要把握住四點即可沉著應考。首先,注重閱讀,培養能力。許多考生由于閱讀能力不高,嚴重影響了對資料的正確理解,進而嚴重影響答題的質量,甚至答非所問。其次,針對題型,掌握技法。“申論”題型就那幾種,每種題型都有解題的技法和答題的模式,考生必須靈活掌握和運用。其次,關注熱點,重視模考。針對各地及國內的社會發展的熱點主題,有意識地進行模考自測,提高認識問題的思維能力。最后,注意細節,苦練基本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注意答題的要求和格式,保持卷面的整潔,卷面上力爭不出現字、詞、句、段落等方面的明顯錯誤。
參考文獻:
[1]肖飛,李秀斌.申論寫作知識(三)――概括“給定資料”反映的主要問題[J].新(黨建版),2011(11).
[2]汪莉.論《申論》的寫作特征[J].閱讀與寫作,2012(01).
請問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認為人生中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后來我發現:高考也好,工作也好,愛情也好,婚姻也好,這都不是人生最大的挑戰。這只是一個結果。人生真正的挑戰是什么呢?
那就是每時每刻的生活!
我要送給大家的第一句話是一個信念,那就是:
今天我必須成功!
記住,是今天,不是明天,更不是高考。因為所有人生的成功,只能今天成功了,人生才有可能成功。有人說,你怎么可能保證你高考一定成功呢?但我必須讓你保證:今天我必須成功。很多同學對我說:口號對我沒用啊。你知道口號怎么才能對自己有用呢?那就是要經常重復暗示。當你早上不想起來時重重一次:今天我必須成功,你就會從床上跳起來了。當你上課不想聽時重復一次:今天我必須成功,你就會聽進去了。
下面我再送給大家第二句話:
人生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人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是很重要的。馬路上有兩輛出租車,一輛車是空車,一輛車載滿了客人,你們認為哪一輛車容易發生車禍啊。因為滿車司機有個明確的目標:我要把這些人送到金清中學,而空車司機拼命在找:我的上帝在哪里?但是要學會把目標分解,比如你一天有六科的作業,可能你只有一科沒有完成,也僅是一個目標沒完成。如果你把這六科作業當成一個目標,那么你的心情還會好起來嗎?
我送給同學們的第三句話是:
從容面對失敗和挫折!
失敗是什么?是成功之母呀,是暫時的不成功。鬧鐘的鐘擺,向左擺向右擺,周而復始。請問當鐘擺向左擺時,是不是在積蓄一種向右擺的能量?表面向左,能量向右。這就是人生,失中有得,得中有失。失敗的同時就是成功的開始。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呀。希爾頓說過:當一扇門向你關閉時,必有另一扇門向你打開。所以平時考試的失敗,這決不是壞事。這只是對你的提醒,告訴你哪些知識點你還得再掌握一下,避免你在高考中失敗。
有同學說,進入高三以來我的壓力越來越大了。讓你背一會30斤的書包,不算重吧。若讓你30個小時不放手呢?太重了。怕是需要醫院的救護車開過來了。
那么我再送給同學們第四句話:
學會釋放壓力!
生命中所有的壓力,煩惱,就象這書包一樣,拿的時間越長就會越重,所以要學會放下。
很多同學有壓力不知怎么放下。就找一個最要好的同學傾述一下。兄弟我覺得人活著真沒什么意思?你知道那兄弟怎么說?他一定會說:是沒什么意思。然后兩個人抱頭痛哭,因為有一句話叫:物以類聚。你不用跟他傾述,沒用的。你應該找一個比你年長一點的,你信任的人傾述,他往往會給你很多生活的啟發。
現在的中學生普遍不信任自己的老師,這很可悲。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老師是值得你們信任的,等你們走上社會你們就會明白社會的形態。要敢于信任你們的老師,找他們傾述。
當然你也可以把產生壓力立刻寫下來。寫下來是一種很好的宣泄。
大學里我的同學碰到一個挫折:剛開始被一個人喜歡了,后來被她拋棄了,幼小的心靈無法承受這種踐踏與蹂躪。我很痛苦無法緩解。只能把它寫下來。三年之內寫了三百多首詩,語感越寫越好。反而更男人了,后贏得了一段動人的愛情。
記住,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當你沒法改變壓力時,就把它寫下來,一不小心,你就成為一個作家。
還有人說:我壓力很大,又不想寫下來,怎么辦?還有第三個方法:自然宣泄法。當你心情很煩悶時,找一個沒人的角落,做任何你想做的動作,兩分鐘就搞定了。
很多同學抱怨:很多題目平時都會做,一到考試就做錯。你們平時晚自休時沒有時間概念,你們只是想把題目做對是不?有同學還一邊做題目一邊跟同桌說話,還一邊嗑瓜子。而考試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最高分,而且是在規定的時間內獲得最高分。有人問:我能不能把高考當成平時的考試來看?
你做得到嗎?
除非你養成兩個習慣:把每次的練習當成考試,把每次的模擬考當成高考。
我再送給大家第五句話:
生命中每一次考試,每一次經歷都是唯一的!
我要求你們把每次考試當成最后一次考試去對待它。只有這樣,你每次都會考到最好的程度,你就一定能在高考中發揮到極致。
下面我再談一個問題:如何樹立高考的自信呢?常說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有的同學說我自卑,不自信。我認為什么會自卑呢?來自于兩方面:一自我否定,二環境對你的打擊。
我接到過三個學生的電話。一個說:二模考結束了,成績下降了,我知道悲劇一定會發生在我身上的。自我否定。一個說:二模考結束了,成績雖然提高了,但我知道這是偶然的,高考我還是會失敗的。自我否定。一個說:我的同桌成績一直沒我好,可這次二模考,不知怎么回事,他竟然比我高了一分,只要他看我一眼我就受不了。環境對你的打擊。
如何樹立自信心,我再送給大家第七句話:
學會自我肯定!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本能。只是需要時間去發現。有一電影《芬妮的選擇》,芬妮是個數學老師,坐在輪椅里的,大學畢業后教育局要把她分配到殘疾學校教學,因為教育局的人認為她是個殘疾人。而她卻不這么認為。她認為自己是個正常人,她要去正常學校教學。教了三年很成功。有記者很感動要采訪她,報導她的事跡。芬妮不允許記者采訪。記者很驚訝。芬妮說:因為你的觀點有錯誤,你認為我是個殘疾人嗎?我不是殘疾人,我坐在輪椅里就象某些人戴眼鏡一樣,只是身體的某個部位有些可愛的缺陷而已。這是什么?自我認識,自我認識決定了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
我發現人之所以成功,不在于學歷。成功人士有高學歷的,也有小學沒有畢業的。他們之所以成功:只是因為他們都在養成一種成功的習慣。成功的習慣很重要。
有同學說:我學習只能學三天,學了三天就沒動力了,想墮落了。
動力來自于哪里?動力來自于對未來生活美好的想象與憧憬描繪。
高考成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中國文明上下五千年,曾經總結了這樣一句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高考成功付出一點代價是值得的,那會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
有同學問:我成績不太好,可不可以不高考。不行,你高考考什么學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假如你放棄了高考,你就會養成一種放棄的習慣,以后碰到什么困難你都會輕易的。
英國有個鋼絲大師瓦倫達,走鋼絲很優美,飄逸。從來不失誤。但在五十年代的最后一次表演中,竟然當著觀念的面摔下來死掉了。他太太說我已經有預感要出事了:我先生以前走鋼絲的時候從來不想結果,他只在走,所以走得很成功。最后一次上臺前跟我說:親愛的,這是我生命中最后一次表演了,我必須給觀眾一個美好的印象與回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掉下來了,為什么,因為注意力分散了。
西方有個哲學家說過:人活著有兩大痛苦。一是得不到你想得到的東西,二是得到了你想得到的東西。你知道什么意思嗎?
他告訴你們:結果只是一瞬間的事,成功了喜悅一下結束了,失敗了痛苦一陣結束了,都會過去的。人生最重要的是那個美妙的過程。
一、對學生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思想觀念,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在開學初期,給學生指出本學期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強調內容多,知識面廣,讓他們事先有一個心理準備的過程。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開始,有些學生有不好的學習習慣,例如作業字跡潦草,不寫解答過程;不喜歡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不會總結消化知識;對學習馬虎大意,過分自信等。我就要求統一作業格式,表揚優秀作業,指導他們的預習和復習,強調總結的重要性,并推廣一些具體的做法,如寫章節小結,做錯題檔案,總結做題規律等。對做得好的同學全班表揚并推廣,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學要批評。在嚴格的要求之下,大多數同學能很快接受這些方法,慢慢的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方法和認真的學習態度。當然,要改變根深蒂固的不良習慣并不容易,需要長期堅持,所以以后還要繼續堅持下去。
二、刻苦鉆研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教研能力
首先,認真閱讀新課標,鉆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內容,查閱教學資料,適當增減教學內容,認真細致的備好每一節課,真正做到重點明確,難點分解。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就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討教或在備課組內討論。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如集體備課,校內外聽課,教學教研會議。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操作調控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到發達地區與經驗豐富的教師交流學習讓我感觸頗深,這些學習讓我理解了什么是新課改以及在條件不好的學校新課改怎么去實現的問題。
此外我還認真批改作業,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通過互聯網搜集教學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認真細致的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能起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徹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
三、今后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1.要處理好課時緊張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包括教學教法的研究,并和組上其他教師多交流、溝通;
2.注意對教輔材料題目的精選與精講,充分利用好學校的各種教學資源;
3.要加強對數學后進生的思想教育,扭轉他們學習沒有動力的習慣,挖掘學習數學的潛力。
四、期末考試成績分析所反映的問題
1、基本上完成了學期初制定的計劃。
2、學生開始敢做解答題了,但是書寫還是不太有條理,邏輯稍顯混亂從而導致失分。
3、課時不足,教學時間緊,講評練習題的時間太少。
4、在教學中,經常出現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拖到下一節的現象。更缺乏鞏固訓練的時間。
5、學生的課業負擔太重,而有的學生學習意識淡薄,還沒有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