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2 22:02: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采購師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了地方高校的職能定位:服務于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大批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是地方高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此形勢下,地方高校在學科及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都要自覺地與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與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展廣泛的產學研合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地方產業結構優化、資源和能源的有效開發利用提供科學的、可行的解決方案,不斷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并在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特色化發展和專業化發展。
物流業是現代經濟增長的新的利潤源泉,對國民經濟的增長發揮著支撐和帶動作用,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產業。物流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此,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有清醒的認識。2009年,國務院將物流業列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預示著物流業在我國還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現階段我國物流業發展的一個主要瓶頸就是合格的物流管理人才供不應求,據調查統計,物流管理人才已成為我國十二類緊缺人才之一[1]。物流管理專業是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不斷改進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為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培養大批理論知識和應用能力兼備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這要求地方高校在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實踐教學,既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物流管理相關理論和方法的掌握,也要注重培養其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時,能夠運用物流管理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然而當前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本文首先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總結,然后就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提出了可資借鑒的解決方案。
一、目前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缺少合適的實踐教學教材,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效果,合格的實踐教學師資缺乏,合格的實踐教學基地難以建設等。
1.缺少科學的實踐教學教材
目前,地方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見習、實訓、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等幾個環節[2]。在見習、實訓、實習和社會實踐等環節中,通常都沒有正規的教材或手冊,往往是根據系部或教研室事先擬定的方案來進行,這樣的方案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旦系部領導班子換屆了,可能這些實踐教學方案又要重新擬定。由于沒有科學的實踐教學教材,使得實踐教學過程缺乏科學性和穩定性。
2.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效果
不少地方高校在物流管理專業的見習過程中,由于沒有找到跟物流管理專業對口的見習企業,在見習之前學生也沒有進行準備,見習之后也沒有相應的考核手段,使得物流管理專業的見習教學走馬觀花、流于形式,很難起到見習教學的作用[3]。物流管理專業實訓由于實訓條件有限、合適的實訓教程缺乏,使得專業實訓往往只是在實驗室操作物流管理軟件,實訓效果大打折扣。學生實習過程中,由于缺少合適的實習基地,往往由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單位,不少專業實習跟本專業沒有關聯性,這樣使得專業實習的效果也很不理想。
3.合格的實踐教學師資匱乏
由于沒有合適的選拔和激勵機制,目前許多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的“雙師”型或“雙師素質”型教師比較缺乏。專業任課教師往往是從高校畢業以后又直接到高校任教,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無法對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有效指導。
4.合格的實踐教學基地難以建設
地方高校由于辦學經費和辦學條件的限制,在建設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時,購買、使用和維護教學設備和軟件的成本耗費較大,使得地方高校難以獨自承擔。此外,物流業本身發展速度很快,高校所購置的實踐教學設備和軟件容易過時,以至不少地方高校都在使用早已過時的教學設備和軟件,這使得學生學非所用,降低了實踐教學的質量。在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過程中,由于目前物流企業的經營風險較大,地方高校組織學生去物流企業進行實踐學習,不但不能給企業帶來直接效益,反而會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不確定因素,增加企業經營的隱性成本,因此不少地方物流企業都不愿意接納地方高校的實踐教學任務[4]。
二、新形勢下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探討
針對目前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新形勢下地方高校的辦學目標和物流管理專業本身的特點,提出以下應對措施。
1.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組織編寫符合地方高校特點的實踐教學教材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實踐教學應該滲透到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建立包括入學見習、課程實訓、綜合實訓、專業見習、畢業實習、假期實踐教學和畢業論文等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在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入學之初,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有代表性的物流企業,給學生留下一個直觀的印象,增強學生的專業興趣。在重要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應該導入課程實訓,增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所有專業課程學習完成后,應該安排專業綜合實訓,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在專業見習過程中,應該組織學生到當地有代表性的物流企業進行參觀學習,理解所學專業知識在企業中的具體應用,明確專業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畢業實習要讓學生進入地方物流企業的具體工作崗位進行實際操作,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來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畢業論文環節是對專業學習的總檢閱,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這些實踐教學環節,應該分別編寫相應的實踐教學教材或手冊,并在教學中不斷總結和改進,使得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教材能夠契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和專業的特點,能夠切實達到實踐教學的效果。
2.建立完備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機制
應該改變傳統的實踐教學后考核的單一考核方式,建立包括實踐教學前的準備情況考查、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監管和實踐教學完成后的考核等全面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首先,在開展實踐教學之前,應該有一個準備階段,讓學生了解實踐教學目的并布置實踐教學的任務,使學生從知識上和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實踐教學準備;其次,在實踐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應該有相應的監管機制,確保實踐教學環節的完成質量,使得實踐教學的目標順利達成;在實踐教學結束后,要對實踐教學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根據學生對實踐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給出相應的成績。
3.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為保證地方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質量,建設一支“雙師”型或“雙師素質”型的專業教師隊伍是必需的。地方高校可以根據實際辦學條件,考慮采取“走出去”或“引進來”等措施進行實踐教學師資培養。“走出去”是指地方高校通過與地方物流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派出專業教師到地方物流企業中任職,或者與地方物流企業合作攻關項目,增強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引進來”是指聘請企業的技術骨干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或者對學生的實踐教學過程進行直接指導此外,還要鼓勵專業教師考取相關的專業技術職業資格證書,如物流師證、采購師證等。在招聘專業教師時,設定相應的標準,優先聘用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