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7 11:08: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測量技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論文摘要】:GPS、RTK測量技術是建立在載波相位觀測值基礎上的實時動態定位系統,文章就利用這項新技術在地形和地籍測量中的應用情況做一介紹。同時,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對測繪地形、地籍以及生成土地證、房產證等一些圖件進行說明,并作相應的轉換處理,滿足了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
一、基于GPS、RTK測量技術的地形和地籍研究
(一)概述
GPS、RTK測量技術是建立在載波相位觀測值基礎上的實時動態定位系統,文章就利用這項新技術在地形和地籍測量中的應用情況做一介紹,供同行參考。地形測圖是為城市以及為各種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以滿足城鎮規劃和各種經濟建設的需要。地籍測量是精確測定土地權屬界址點的位置,同時測繪供土地管理部門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圖,并量算土地面積。用常規的測圖方法(如用經緯儀、測距儀等)通常是先布設控制網點,這種控制網一般是在國家高等級控制網點的基礎上加密次級控制網點。最后依據加密的控制點和圖根控制點,測定地物點和地形點在圖上的位置,并按照一定的規律和符號繪制成平面圖。GPS新技術的出現,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測定各級控制點的坐標。特別是應用RTK新技術,甚至可以不布設各級控制點,僅依據一定數量的基準控制點,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測定界址點、地形點、地物點的坐標,利用測圖軟件可以在野外一次測繪成電子地圖,然后通過計算機和繪圖儀、打印機輸出各種比例尺的圖件。應用RTK技術進行定位時要求基準站接收機實時地把觀測數據(如偽距或相位觀測值)及已知數據?(如基準站點坐標)實時傳輸給流動站GPS接收機,流動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在觀測到四顆衛星后,可以實時地求解出厘米級的流動站動態位置。這比GPS靜態、快速靜態定位需要事后進行處理來說,其定位效率會大大提高。故RTK技術一出現,其在測量中的應用立刻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青睞。
(二)RTK技術應用
RTK技術用于各種控制測常規控制測量如三角測量、導線測量,要求點間通視,費工費時,而且精度不均勻,外業中不知道測量成果的精度。GPS靜態、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無需點間通視能夠高精度地進行各種控制測量,但是需要時候進行數據處理,不能實時定位并知道定位精度,內業處理后發現精度不合要求必須返工測量。而用RTK技術進行控制測量既能實時知道定位結果,又能實時知道定位精度。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作業效率。應用RTK技術進行實時定位可以達到厘米級的精度,因此,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測量仍采用GPS靜態相對定位技術之外,RTK技術即可用于地形測圖中的控制測量,地籍測量中的控制測量和界址點點位的測量。地形測圖一般是首先根據控制點加密圖根控制點,然后在圖根控制點上用經緯儀測圖法或平板儀測圖法測繪地形圖。近幾年發展到用全站儀和電子手簿采用地物編碼的方法,利用測圖軟件測繪地形圖。但都要求測站點與被測的周圍地物地貌等碎部點之間通視,而且至少要求2-3人操作。采用RTK技術進行測圖時,僅需一人背著儀器在要測的碎部點上呆上一、二秒鐘并同時輸入特征編碼,通過電子手簿或便攜微機記錄,在點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況下,把一個區域內的地形地物點位測定后回到室內或在野外,由專業測圖軟件可以輸出所要求的地形圖。用RTK技術測定點位不要求點間通視,僅需一人操作,便可完成測圖工作,大大提高了測圖的工作效率。
(三)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地籍和測量中應用RTK技術測定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以及測繪地籍圖,同上述測繪地形圖一樣,能實時測定有關界址點及一些地物點的位置并能達到要求的厘米級精度。將GPS獲得的數據處理后直接錄入GPS系統,可及時地精確地獲得地籍圖。但在影響GPS衛星信號接收的遮蔽地帶,應使用全站儀、測距儀、經緯儀等測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圖解法進行細部測量。
在建設用地勘測定界測量中,RTK技術可實時地測定界樁位置,確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圍、計算用地面積。利用RTK技術進行勘測定界放樣是坐標的直接放樣,建設用地勘測定界中的面積量算,實際上由PS軟件中的面積計算功能直接計算并進性檢核。避免了常規的解析法放樣的復雜性,簡化了建設用地勘測定界的工作程序。在土地利用動態檢測中,也可利用RTK技術。傳統的動態野外檢測采用簡易補測或平板儀補測法。如利用鋼尺用距離交會、直角坐標法等進行實測丈量,對于變通范圍較大的地區采用平板儀補測。這種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應用RTK新技術進行動態監測,則可提高檢測的速度和精度,省時省工,真正實現實時動態監測,保證了土地利用狀況調查的現實性。
二、GIS在地籍、地形測量中的運用
(一)概述
目前GIS正向著數據標準化、平臺網絡化、數據多維化、系統集成化、系統智能化和應用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統是GIS系統集成的平臺,它實現異構環境下多個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系統之間的通訊協作。基于WWW的GIS(WEBGIS)是利用Internet技術在網絡上空間信息,供用戶瀏覽使用,成為GIS社會化大眾化最有效的途徑。面向對象和構件的GIS是把GIS功能模塊劃分為多個標準控件,完成不同功能,通過可視化工具集成起來,形成最終GIS應用。嵌入式GIS是將GIS功能與嵌入式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相結合創造更自由隨意的GIS應用模式。三維GIS(3DGIS)目前研究重點集中在三維數據結構的設計優化實現,立體可視化技術的應用,三維系統功能和模塊設計等方面。數字地球是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的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和認識,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數字化手段統一處理地球問題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資源。
在GIS軟件開發方面,更換平臺和環境,擴展數據庫管理系統、更改一切語言和開發模式。操作平臺以原Unix為主流更換到WindowsNT/2000平臺,后者已成為發展主流。在理論研究方面,時空數據處理及三維GIS仍然是當前熱點,隨著計算機處理能力和多維空間可視化技術的進步,推進商品化的多維GIS將為時不遠。在國內,當前研究GIS系統的主要有中國地大、武漢瑞得、南方CASS、金陵地籍等大小幾十家企業,各家軟件偏重點不同,使用方法各異。針對各個單位要求形成的數據格式不一樣,作者在各個軟件上分別使用,并轉換到通用平臺上,使之能在通用平臺上操作、修改、編輯等,完成工作的需要。
(二)建設方案的設計思路
1.關鍵技術
(1)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技術
數字攝影測量將成為數字城市數據采集手段之一。
(2)3S一體化
3S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遙感系統(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是建立數字城市的三大支撐技術,GPS可在瞬間產生目標定位坐標卻不能給出點的地理屬性,RS可快速獲取區域面狀信息但受光譜波段限制,GIS具有查詢、檢索、空間分析計算和綜合處理能力,但數據的錄入和獲取始終是瓶頸問題。數字城市需要綜合運用這三大技術的特長,方可形成和提供所需的對地觀測,信息處理和分析模擬能力。
(3)空間一致性匹配
建立數字城市是一項龐大工程,不同信息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不規則分幅地圖,要在數字城市系統中復合顯示,疊加查詢和綜合分析必須進行系統整合。
(4)互操作
統一協議是實現互操作的關鍵。互操作是在保持信息不丟失的前提下,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的信息交換能力,現已有抽象開放地理互操作規范(OGIS),主要由三大模塊(開放式地理數據模型、OGIS服務模型、信息群模型)組成
2.系統結構組成
行業數據庫,行業辦公自動化系統,行業信息化系統、行業基礎檔案庫
(2)3S技術系統
包括城市電子地圖、遙感圖像(衛星、航空)、地理信息系統、行業應用軟件、全球衛星
定位系統(GPS)、立體測量系統。
(3)硬件環境
計算機硬件(包括外設)、網絡系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立體測量系統。
三、計算機技術在地籍地形測量中的運用
下面是應用軟件的一個中文菜單提示:NAPGIS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圖形和屬性之間的聯系緊密,圖形處理功能強大。在其上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統除了圖形處理能強大以外,還提供了一套符合土地系統的解析圖形編輯法及十分強大的歷史管理功能,解決了圖形與屬性數據歷史信息管理的難題。宗地的屬性數據是十分豐富的,由于各地經濟發達的程度不同,城市的規模不同,需求的不同,它包括的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但要以把宗地屬性分為兩類:空間方面的屬性和人文方面的屬性。空間屬性主要有宗地面積,座落,四至等,這些是國家土地管理局頒
布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及《土地登記規則》中規定必須要具備的,另外還包括一些地區根據自己的需要所增加的一部分,如:地物分布及類型面積情況、容積率,密度等,從計算機管理的角度考慮并結合MAPGIS的特點,空間方面的信息又可分為與圖形緊密聯系的屬性(如宗地面積,周長,宗地號,界標類型等)和一般性質的空間屬性(如:宗地座落,四至等),在MAPGIS中根據這兩種數據的特點,將其放在圖形數據中由MAPGI平臺直接維護其一致性,令面積的核算快速準確,而將一般性質的空間屬性放在外部數據庫中;而人文屬性包括宗地的權
屬、共用關系、用途等信息,這一部分屬性全部放在外中數據庫中,通過宗地號與圖形數據建立聯系。將上述的數據準備好以后,就可以進入系統進行初始數據采集與系統建庫了。對于地籍數據而言,系統數據分層處理必須以能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數據分析,統計,查詢,并且有良好的可擴展、可伸縮性,能夠滿足各地區地籍管理工作需要為目標。結合陽縣地籍,可以按如下專題進行分層:地形數據分過渡層、方里網、測量控制點、居民地、獨立地物、交通及附屬、水系及附屬特殊地貌、植被、注記、地形、電力線等層。界址數據包括界址點、界址線、宗地。由于界址數據在測量時就是一個整體,因此這一層沒有進行分幅管理,而是充分發揮MAPGIS對數據的管理能力,從物理上就作為完整的一體進行管理。
參考文獻
[1]喻華.GPS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測繪通報,2007,(04).
[2]陳超.淺談GPS、RTK測量技術在地形和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2007,(05).
[3]劉娟,郝建新,張金榜.淺談GPS--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7,(03).
[4]付開隆,韓丹,趙志堅.GPS-RTK技術在公路測量中的應用[J].礦山測量,2007,(02).
[5]賴高望.論GPS對土地測繪的控制與應用[J].廣東科技,2007,(03).
[6]劉小玲.RTK技術在控制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7,(05).
關鍵詞: 城市測量;RTK技術; 作業流程;地形圖測量
0引言
實時動態測量(Rcal Timc Kincmatic,簡稱RTK)技術,是GPS測量技術與數據傳輸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以載波相位觀測為根據的實時差分GPS測量技術,是GPS測量技術發展中的一個新的突破,具有定點速度快、誤差不積累、節省人力、作業效率高、不受通視條件限制等優點,在城市測量中越來越得到廣泛的應用,本人就工作中某項實例對RTK測量的實際應用與優勢給予闡述。
1 RTK測量技術在城市測量中的應用
1.1工程概況
某污水廠配套管網工程擬進行施工圖階段設計,根據設計下達的測量任務要求,要求測繪線路兩側各30 m的1∶500帶狀地形圖4.5 km;沿線路布設四等水準6 km左右;測量現狀4個排水渠的渠底標高及坐標。測區內主要有某企業的辦公及生活區,某地政府的辦公及生活區,某公園及某中學,建筑物密集,通視比較困難。線路的后半部分約1 km為養殖水體,田埂、水網、塘渠縱橫交錯,地勢平坦,通視條件較好。整個測區交通方便,地形起伏不大。該測區屬于Ⅱ類建筑與工業區。
1.2作業流程
利用靜態GPS做首級控制,采取全站儀結合RTK做圖根控制,并進行野外地形數據采集,再室內成圖。具體作業流程如圖1所示。
1.3技術應用
根據測區的現狀和已有資料的實際情況,采用下列方式進行本次測量工作。
1.3.1平面控制
采用四等GPS觀測的方法在測區范圍內沿線路均勻布設7個四等點,聯測已知的兩個GPS控制點,作為整個測區的首級控制。在此9點基礎上布設圖根控制點。
圖1工作流程圖
1.3.2高程控制
本項目高程控制測量計劃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測圖階段先利用水準點聯測GPS點,利用聯測了水準點的GPS點高程作為高程已知點,用GPS網平差高程替代測區范圍內的高程控制;第二步,施工前,再進行四等水準測量。在三等水準點的基礎上布設四等水準網。四等水準除連測各級GPS控制點外,還要根據施工需要,每200 m左右設一水準點。水準點設置應符合規范要求。水準點采用“BM十序號”命名,如:BM 001,BM 002……,按順序編號。現場刻印點名,并用紅油漆標注。GPS點與水準點重合時,在資料中要注明CPS點的點號。四等水準應盡量布設為附和水準網,其主要技術指標見表1。
表1主要技術指標
1.3.3圖根測量
根據需要,利用RTK做圖根控制點。要求圖根點之間至少有一個通視方向,具體作業要求如下:
1)RTK平面控制點坐標的測定:①RTK控制點平面坐標測量時,流動站采集衛星觀測數據,并通過數據鏈接收來自參考站的數據,在系統內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通過坐標轉換方法將觀測得到的地心坐標轉換為指定坐標系中的平面坐標。②在獲取測區坐標系統轉換參數時,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參數。在沒有已知轉換參數時,可以自己求解。求解轉換參數時,應采用不少于3點的高等級起算點兩套坐標系成果,所選起算點應分布均勻,且能控制整個測區。轉換時應根據測區范圍及具體情況,對起算點進行可靠性檢驗,采用合理的數學模型,進行多種點組合方式分別計算和優選。
2)RTK高程控制點測量:①RTK高程控制點的埋設一般與RTK平面控制點同步進行,標石可以重合。②RTK高程點控制測量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2規定。
表2 RTK高程控制點測量主要技術要求
③RTK高程控制點測量高程異常擬合殘差應≤±3 cm。④RTK高程控制點測量設置高程收斂精度應≤±3 cm。⑤RTK高程控制點測量流動站觀測時應嚴格對中、整平,各次測量的高程較差應滿足≤±4 cm要求后取中數作為最終結果。⑥RrrK圖根點測量平面坐標轉換殘差應小于等于圖上±0.07 mm。RTK圖根點測量高程擬合殘差應不大于1/12等高距。⑦RTK圖根點測量平面測量兩次測量點位較差應小于等于圖上±0.1 mm,高程測量兩次測量高程較差應小于等于1/10等高距,兩次結果取中數作為最后成果。⑧用RTK測量技術施測的圖根點平面成果應進行100%的內業檢查和不少于總點數10%的外業檢測,外業檢測采用相應等級的全站儀測量邊長和角度等方法進行,其檢測點應均勻分布測區。檢測結果應滿足表3要求。
表3 RTK圖根點平面檢測精度要求
⑨用RTK測量技術施測的圖根點高程成果應進行100%的內業檢查和不少于總點數10%的外業檢測,外業檢測采用相應等級的三角高程、幾何水準測量等方法進行,其檢測點應均勻分布測區。檢測結果應滿足表4的要求。
表4 RTK圖根點高差檢測精度要求
1.3.4地形圖測量
利用全站儀和RTK進行野外數據采集,室內數字化成圖。測繪要點與細則:
1)野外采集的數據應進行檢查,刪除錯誤數據,及時補測錯漏數據,超限的數據應重測,數據文件應及時存盤,并做備份。
2)全站儀碎部點測量,要求符合下列要求:①測點時,最大測距長度地物點300 m,地形點應在400 m以內。②儀器的設置及測站的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儀器對中的偏差,不應大于圖上5 mm;以較遠一點標定方向,另一點進行檢核,其檢核點的平面位置偏差不應大于圖上0.2 mm;檢查另一測站的高程,其較差基本上不應大于等高距的1/5。
1.4精度分析
為統計并分析RTK測量的實際精度,以更切實可行地指導生產,我們用相應等級的全站儀檢測了若干用RTK測的圖根點,檢測統計結果見表5。
表5 RTK測量點與全站儀校核點精度統計表
由表6可以看出:RTK測量精度可以滿足圖根點測量精度要求,完全可以滿足1∶500比例尺測圖需要,同時,因測區地勢平坦,RTK高程測量精度也非常高。
2 RTK測量與傳統測量的優勢分析
采用GPS RTK測量技術進行測量優越性是非常明顯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業速度快,可以實時測定測站坐標。RTK測量技術的主要優點是實時性,能在瞬間求定測站的3維坐標,不需要通過后處理數據,就能知道測量位置坐標和精度。即在外業觀測中測量點坐標可在當時得出。這一優勢在圖根施測作業中體現更為明顯。
2)生產組織更為靈活。因基準站與流動站之間依靠數據鏈聯系,所以只要電臺功率足夠,電波發射范圍就是實際作業范圍。各流動站獨立作業,可采用一個基準站配一個或多個流動站的作業組織形式。
3)內業計算工作量小,資料整理便捷,可實現任意分批提供資料,縮短工序作業周期。RTK測量技術作業以點為單位,不存在GPS快速靜態作業模式下的分區問題(限定一套轉換參數),獨立點的坐標成果可以獨立提供,也使內業工作組織更加靈活。
4)點位精度均勻穩定,整體精度連續性強。在快速靜態作業高程擬合計算時,因起算點、計算方案和擬合分區的不同,有可能出現擬合結果精度不穩定的現象。而RTK作業中對于同一套己知點求定的轉換參數,實時測定同組巨星差分結果,精度是均勻的。
5)具有精確地轉換到一個特殊坐標系統的能力。
3結束語
總而言之,GPS RTK測量在城市測量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RTK測量技術的測量誤差均勻、獨立,不存在誤差積累,精度可靠程度較高。但也有一定限制,比如基準站選擇,由于RTK圖根測量不同于常規的控制測量,不可能完全用常規控制測量的技術標準來衡量,尤其是在邊長較短的相鄰點表現比較明顯。
參考文獻:
[1]周忠謨,易杰軍,周琪.GPS衛星測量原理與應用[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4.
[2]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CJJ 73─199[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3]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城市測量規范CJJ 8─1999[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摘要:隨著我國路橋工程的不斷發展,在進行道路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公路測量是整個公路施工中的重要環節,在公路施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建造出質量好的、牢固的道路,有力推進我國道路工程事業的積極發展,本文通過對公路測量技術的介紹和探討,分析和闡述了幾種具體的公路測量技術,從而加深人們對其的認識。
關鍵詞:公路測量 具體方法
前言: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國私家車的數量迅速增加,此外,隨著人們的物質需求量增加,我國的物流配送與物流業盼蓬勃發展,這兩者的發展對我國的道路建設施工以及道路質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并對其質量進行了一定的要求。所以,為了滿足社會上的需求和促進我們社會的長足進步,我國的道路建設工程也在有序地進行。本文針對公路測量技術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和分析。
1、公路測量技術
公路測量直接關系到整個工程質量的優劣,筆者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總結出一套便捷有效的公路測量方法,現將介紹如下,測量儀器的架設首先大致對中調平,將儀器固定好,然后利用腳螺絲對中,對中以后,升降腳架使水準泡水平,再微調即可。這樣速度會很快的。用經緯儀和鋼尺代替全站儀在公路上的使用,全站儀的功能主要是能自動測角和自動量距,其他功能都是在這個基本功能上引申而來的,但對于原來用得多的經偉儀能不能代替全站儀在一定的范圍內起作用,一般來說經偉儀的測量精度還是挺高的,特別是J2以上,能達到2秒,不過鋼尺在拉短距離(50米內)其精度也應該是沒問題的,如能結何這兩種工具的各自優點就能形成一個很好的“全站儀”,但關鍵是我們的控制點與測點一般都很遠,遠遠不是鋼尺50米能夠解決的,而且其高差一般都比較大。
2、公路測量的具體方法
利用全站儀測量,需要多放一些控制點(一般100-200左右),呈梅花形布置;將儀器架于待測點附近(與待測點一般不超過50米,高度盡量與待測點保持一致)可任意架設;采用后方交會方法測出測站點坐標(可以編成小程序);測站點坐標測出以后,余下就可以按常規方法極坐標法放出測點位置了。在最后一步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形條件采用前方交會或側方交會方法。 全站儀快速放中樁心得我們在測中樁時一般棱鏡手會根據測量員的要求,前后挪動,直到達到精確位置,但由于部分棱鏡手對距離和方向不是估計很準,往往相差很大,浪費時間,怎樣解決,具體方法如下:一般搞測量的人員有3人(立棱鏡、打樁和寫樁號),我們可以叫打樁和寫樁號的人拿一根皮尺,根據測量的測設距離事先將待測點(和已測點的差距,如K1+100和K1+120,差距就是20m量好,立棱鏡的人根據已打的樁的線型估計好樁的位置(左右方向),立好棱鏡,測量員根據儀器所示的方向指揮棱鏡手左右移動(一般不會相差很遠),測量距離,告訴棱鏡手前近或后退多少打樁即可。
3、現代化公路測量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廣泛的應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中,本文以公路測量軟件為例進行介紹。這種軟件適用于公路、鐵路、城市道路主線、立交匝道的勘測設計與施工放樣工作。包括導線測量平差、道路全線測設、橫斷面及隧道斷面分析、局部曲線測設、常用測量計算工具等幾大系統。精密測量軟件的精確度:0.0001mm 自動描點、線、角度、弧度、圓自動生成測量報告 測量系統:對物體的長寬及線、圓、弧、角度等進行測量與標注 繪圖系統:畫線、圓、弧及線段之垂直線、水平線、亦可修改圖形,并將 圖形輸入到AutoCAD中,可將當前影像拍下以JPEG格式儲存 智慧型XY可移動平臺:桌面帶有光學尺,可轉動X、Y軸向,前后左右移動桌面,避免用手移動工件造成檢測誤差 光學玻璃:光學玻璃為國家計量局檢驗通過之標準件,可檢驗XY軸向的垂直度,設定比例尺,使測量數據與實際相符合輔助對焦:使畫面達到最佳清晰度。應用功能:實物拍照,圖紙打印、資料存儲 照片調入與實物對比功能、實時影像中設置坐標原點、輸出到AutoCAD圖形自動擺正功能、可輸入AutoCAD的標準工程圖進入實時影像中與實際工件對比功能、鳥瞰功能:可檢視當前繪圖位置、直接用鍵盤輸入圓及線段功能、直接畫線、圓、弧時,可以同時在AutoCAD及本測繪儀軟體中同時生成相應圖形。導線測量平差系統:適用于各等級單導線的嚴密、近似平差計算以及按角度邊長平差的導線網、各種高程網的平差計算。道路全線測設系統: 將道路全線或一個標段數據一次性輸入,統一計算中邊樁平面坐標及高程,具有豐富的查詢與放樣功能。采用交點法與積木法均能適用于任意的線型,支持任意多級斷鏈,支持各種道路板塊形式和加寬超高,計算的坐標、高程成果可以直接傳輸到全站儀用于放樣。橫斷面及隧道斷面分析:進行橫斷面設計戴帽及土石方量計算,支持任意多級邊坡,任意形式擋墻。隧道斷面分析可以輸入或從全站儀中導入整段隧道的實測點三維坐標,軟件自動完成整段隧道的斷面分析。局部曲線測設系統:對各種線形進行設計與放樣,具有多種設計反算模式,可采用(極)坐標法、切線支距法、弦線支距法、任意直線支距法、偏角法等各種方式進行放樣,也可繪制圖形。支持將坐標成果直接傳輸到全站儀。
結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道路工程中公路測量施工是道路工程質量好壞的直接體現。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將會有更好的建筑材料運用到其中,此外,在新形勢下,堅持采用多種施工手段進行有機結合與優化、進行施工手段與施工方法的變化與研發,是優化建筑道路工程施工功能的有效途徑。我國的道路施工工程會朝著現代化、科技化的方向盼望蓬勃發展。
論文關鍵詞:原圖處理數字化繪圖數字攝影測量技術
論文摘要:文章根據工作中的一些實踐,簡要介紹了數字化技術在原圖處理和攝影測量中的應用特點和一些要注意的方面,希望能給同行們作一些經驗參考。
傳統工程測量技術的服務領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業,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測量儀器的智能化,數字化測繪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攝影測量與遙感(RS)以及數字化測繪和地面測量先進技術的發展,測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的逐漸自動化、實時化和數字化,工程測量的服務領域也應進一步延伸,以滿足不斷提高的社會需要。
一、數字化技術在原圖處理中的應用
(一)原圖數字化處理
在建立各種GIS系統時,需要對原有地圖進行數字化處理,對于原始地圖,若其現勢性、精度和比例尺能滿足要求,就可以利用數字化儀對其進行數字化處理工作。當前主要有手扶跟蹤數字化和掃描矢量化、GPS數據輸入三種方法,手扶跟蹤數字化需要的儀器為計算機,數字化儀及相關軟件,是較早的一種數字化輸入方法,輸入速度較慢,勞動強度也較大。掃描矢量化是通過掃描儀輸入掃描圖像,然后通過矢量跟蹤,確定實體的空間位置。隨著掃描儀的普及和矢量化軟件的不斷升級,其作業方法越來越趨于自動化,它是一種省時,高效的數據輸入方法。GPS輸入是依據GPS工具能確定地球表面圖形精確位置,由于它測定的是三維空間位置的數字,因此不需作任何轉換,可直接輸入數據庫,目前主要是應用RTK(RealTimeKinematics-實時動態)技術,它是在GPS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能夠實時提供流動站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并在一定范圍內達到厘米級精度的一種新的GPS定位測量方式,通過將1臺GPS接收機安裝在已知點上對GPS衛星進行觀測,將采集的載波相位觀測量調制到基準站電臺的載波上,再通過基準站電臺發射出去;流動站在對GPS衛星進行觀測并采集載波相位觀測量的同時,也接收由基準站電臺發射的信號,經解調得到基準站的載波相位觀測量,流動站的GPS接收機再利用0TF(運動中求解整周模糊度)技術由基準站的載波相位觀測量和流動站的載波相位觀測量來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級精度流動站的位置。應用這種測量方法測量可以不布設各級控制點,僅依據一定數量的基準控制點,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測定圖根控制點、界址點、地形點、地物點的坐標,利用測圖軟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電子地圖。同時,也可以根據已有的數據成果快速地進行施工放樣。而實際應用得較多的主要是數字掃描矢量化軟件,針對大比例尺地形圖,大多數掃描矢量化軟件能自動提取多邊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的對地圖進行數字化處理。下面簡單介紹MAPCAD軟件的原圖數字化處理作業流程。
(二)數字化原圖作業流程
由于MAPCAD軟件掃描矢量化輸入方法具有圖像清晰、編輯方便、易于轉換等特點一般外設精度都能滿足,所以地形圖的精度主要取決于人工跟蹤精度和輸出設備精度,而人工跟蹤精度主要取決于作業人員的技能掌握熟練程度和工作態度,所以必須在加強作業人員基本技能培訓上下工夫,要求工作人員嚴格按矢量化方案作業,確保圖件的精度和質量高于國家現行數字化測圖規范所規定的數字化精度和質量。在工程測量實踐中,要做好地形圖外業測點與數字化圖縮放相結合、符號圖層的劃分子圖、線型符號庫的設計等工作保證滿足工程進度的同時又節約項目經費,設計出的數字地圖簡單易用、美觀整潔、易于使用地形圖的工作人員判讀。
二、數字化繪圖
(一)數字化繪圖的特點
大比例尺地形圖和工程圖的測繪是傳統工程測量的重要內容,數字化繪圖克服了手工繪圖存在的許多弊端,如工作量大,作業艱苦,作業程序復雜,煩瑣的內業數據處理和繪圖工作,成圖周期長,產品單一等缺點,符合現代飛速發展的工程需要。目前,數字化成圖技術主要有內外業一體化和電子平板兩種模式。內外業一體化是一種外業數據采集方法,主要設備是全站儀、電子手簿等,其特點是精度高、內外業分工明確、便于人員分配,從而具有較高的成圖效率。具有以下的特點:
1.一測多用:如在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工程中需要對同一地形圖繪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過去的平板測圖方法則需要重復工作,而數字化測圖則可以同時根據完成的地形圖繪制不同比例尺的多個地形圖,因為往往小比例尺包含了大比例尺地形圖測圖范圍。僅需先測大比例尺圖范圍,再補充小比例尺測圖范圍即可滿足各不同專業人員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的需要。
2.精度高:數字化成圖系統在外業采集數據時,利用全站儀現場自動采集地形地物點的三維坐標,并自動存儲,在內業數據處理時,完全保持了外業測量的精度,消除了人為的錯誤及誤差來源,而且外業工作省略了讀數、計算、展點繪圖等外業工序,減少了作業人員,外業工效大大提高,時間縮短,直接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
3.勞動強度:小數字化成圖的過程,減輕了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使生產周期大大縮短,能及時滿足用戶的要求。
4.便于保存管理及更新方便:數字化產品既可以存儲在軟盤上,也可以通過繪圖儀繪在所需的圖紙上,線條、線劃粗細均勻,注記、字體工整,圖面整齊、美觀。且便于修改,能更好地保證圖形的現勢性和不變形性,避免重復測繪造成的浪費,增加地形圖的實用性和用戶的廣泛性。
(二)外業數據的采集
在采集數據時,數據采集人員要準確應用地物代碼,以免在內業成圖時出現錯誤;在觀測開始時,相關工作人員需嚴格按照要求應對測站點進行檢查,跑尺人員應嚴格按照自動成圖的要求作業,確保能完整地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點,必須通過繪制草圖來表明各個地物碎部點的屬性及相互關系,測量坎子時,要量取坎子比高,坎下也要進行地形點采集。當一個測區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可把數據備份。
(三)繪制內業數據處理
無論是工程進程各階段的測量工作,還是不同工程的測量工作,都需要根據誤差分析和測量平差理論選擇適當的測量手段,并對測量成果進行處理和分析。
三、工程測量中的數字攝影測量技術
數字攝影測量是基于數字影像與攝影測量的基本原理,應用計算機技術、數字影像處理、影像匹配、模式識別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就攝影測量本身而言,從測繪的角度上來看數字攝影測量還是利用影像來進行測繪的科學與技術;而從信息科學和計算機視覺科學的角度來看,它是利用影像來重建三維表面模型的科學與技術,也就是在“室內”重建地形的三維表面模型,然后在模型上進行測繪,從本質上來說,它與原來的攝影測量沒有區別。因而,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中,整個的生產流程與作業方式,和傳統的攝影測量差別似乎不大,但是它給傳統的攝影測量帶來了重大的變革。
目前通過在空中利用數字攝影機所獲得的數字影像,內業使用專門的航測軟件處理,進行的航空攝影測量是大面積、大比例尺地形測圖、地籍測量的重要手段與方法,在計算機上對數字影像進行像對匹配,建立地面的數字模型,再通過專用的軟件來獲得數字地圖。該方法的特點是可將大量的外業測量工作移到室內完成,它具有成圖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勻、成本低,不受氣候及季節的限制等優點。特別適合于城市密集地區的大面積成圖。但是該方法的初期投入較大,如果一個測區較小,它的成本就顯得較高。但可以說是今后數字測圖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未來社會要求的是可以提供數字的、影像的、線劃的等多種形式的地圖產品。并且隨著全數字攝影工作站的出現,加上GPS技術在攝影測量中的應用,使得攝影測量向自動化、數字化方向邁進。
【論文摘要】:GPS、RTK 測量技術是建立在載波相位觀測值基礎上的實時動態定位系統,文章就利用這項新技術在地形和地籍測量中的應用情況做一介紹。同時,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對測繪地形、地籍以及生成土地證、房產證等一些圖件進行說明, 并作相應的轉換處理, 滿足了地籍管理工作的需要。
一、基于GPS、RTK測量技術的地形和地籍研究
(一)概述
GPS、RTK 測量技術是建立在載波相位觀測值基礎上的實時動態定位系統,文章就利用這項新技術在地形和地籍測量中的應用情況做一介紹,供同行參考。地形測圖是為城市以及為各種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圖,以滿足城鎮規劃和各種經濟建設的需要。地籍測量是精確測定土地權屬界址點的位置,同時測繪供土地管理部門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圖,并量算土地面積。用常規的測圖方法(如用經緯儀、測距儀等)通常是先布設控制網點,這種控制網一般是在國家高等級控制網點的基礎上加密次級控制網點。最后依據加密的控制點和圖根控制點,測定地物點和地形點在圖上的位置,并按照一定的規律和符號繪制成平面圖。GPS 新技術的出現,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測定各級控制點的坐標。特別是應用RTK 新技術,甚至可以不布設各級控制點,僅依據一定數量的基準控制點,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測定界址點、地形點、地物點的坐標,利用測圖軟件可以在野外一次測繪成電子地圖,然后通過計算機和繪圖儀、打印機輸出各種比例尺的圖件。應用RTK 技術進行定位時要求基準站接收機實時地把觀測數據(如偽距或相位觀測值)及已知數據?(如基準站點坐標)實時傳輸給流動站GPS 接收機,流動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在觀測到四顆衛星后,可以實時地求解出厘米級的流動站動態位置。這比GPS 靜態、快速靜態定位需要事后進行處理來說,其定位效率會大大提高。故RTK 技術一出現,其在測量中的應用立刻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青睞。
(二)RTK 技術應用
RTK 技術用于各種控制測常規控制測量如三角測量、導線測量,要求點間通視,費工費時,而且精度不均勻,外業中不知道測量成果的精度。GPS 靜態、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無需點間通視能夠高精度地進行各種控制測量,但是需要時候進行數據處理,不能實時定位并知道定位精度,內業處理后發現精度不合要求必須返工測量。而用RTK 技術進行控制測量既能實時知道定位結果,又能實時知道定位精度。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作業效率。應用RTK 技術進行實時定位可以達到厘米級的精度,因此,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測量仍采用GPS 靜態相對定位技術之外,RTK技術即可用于地形測圖中的控制測量,地籍測量中的控制測量和界址點點位的測量。地形測圖一般是首先根據控制點加密圖根控制點,然后在圖根控制點上用經緯儀測圖法或平板儀測圖法測繪地形圖。近幾年發展到用全站儀和電子手簿采用地物編碼的方法,利用測圖軟件測繪地形圖。但都要求測站點與被測的周圍地物地貌等碎部點之間通視,而且至少要求2-3 人操作。采用RTK 技術進行測圖時,僅需一人背著儀器在要測的碎部點上呆上一、二秒鐘并同時輸入特征編碼,通過電子手簿或便攜微機記錄,在點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況下,把一個區域內的地形地物點位測定后回到室內或在野外,由專業測圖軟件可以輸出所要求的地形圖。用RTK 技術測定點位不要求點間通視,僅需一人操作,便可完成測圖工作,大大提高了測圖的工作效率。
(三)RTK 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
地籍和測量中應用RTK 技術測定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以及測繪地籍圖,同上述測繪地形圖一樣,能實時測定有關界址點及一些地物點的位置并能達到要求的厘米級精度。將GPS 獲得的數據處理后直接錄入GPS 系統,可及時地精確地獲得地籍圖。但在影響GPS 衛星信號接收的遮蔽地帶,應使用全站儀、測距儀、經緯儀等測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圖解法進行細部測量。
在建設用地勘測定界測量中,RTK 技術可實時地測定界樁位置,確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圍、計算用地面積。利用RTK 技術進行勘測定界放樣是坐標的直接放樣,建設用地勘測定界中的面積量算,實際上由PS 軟件中的面積計算功能直接計算并進性檢核。避免了常規的解析法放樣的復雜性,簡化了建設用地勘測定界的工作程序。在土地利用動態檢測中,也可利用RTK 技術。傳統的動態野外檢測采用簡易補測或平板儀補測法。如利用鋼尺用距離交會、直角坐標法等進行實測丈量,對于變通范圍較大的地區采用平板儀補測。這種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應用RTK 新技術進行動態監測,則可提高檢測的速度和精度,省時省工,真正實現實時動態監測,保證了土地利用狀況調查的現實性。
二、GIS在 地籍、地形測量中的運用
(一)概述
目前GIS 正向著數據標準化、平臺網絡化、數據多維化、系統集成化、系統智能化和應用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統是GIS 系統集成的平臺, 它實現異構環境下多個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應用系統之間的通訊協作。基于WWW的GIS (WEB GIS) 是利用Internet 技術在網絡上空間信息, 供用戶瀏覽使用, 成為GIS 社會化大眾化最有效的途徑。面向對象和構件的GIS 是把GIS 功能模塊劃分為多個標準控件, 完成不同功能, 通過可視化工具集成起來, 形成最終GIS 應用。嵌入式GIS 是將GIS 功能與嵌入式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相結合創造更自由隨意的GIS應用模式。三維GIS (3D GIS) 目前研究重點集中在三維數據結構的設計優化實現, 立體可視化技術的應用, 三維系統功能和模塊設計等方面。數字地球是對真實地球及其相關現象的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和認識,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數字化手段統一處理地球問題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資源。
在GIS 軟件開發方面, 更換平臺和環境,擴展數據庫管理系統、更改一切語言和開發模式。操作平臺以原Unix 為主流更換到WindowsNT/ 2000 平臺, 后者已成為發展主流。在理論研究方面, 時空數據處理及三維GIS仍然是當前熱點, 隨著計算機處理能力和多維空間可視化技術的進步, 推進商品化的多維GIS將為時不遠。在國內, 當前研究GIS 系統的主要有中國地大、武漢瑞得、南方CASS、金陵地籍等大小幾十家企業, 各家軟件偏重點不同, 使用方法各異。針對各個單位要求形成的數據格式不一樣,作者在各個軟件上分別使用, 并轉換到通用平臺上, 使之能在通用平臺上操作、修改、編輯等,完成工作的需要。
(二)建設方案的設計思路
1. 關鍵技術
(1)高分辨率對地觀測技術
數字攝影測量將成為數字城市數據采集手段之一。
(2)3S 一體化
3S 指的是全球定位系統( GPS) 、衛星遙感系統(RS) 和地理信息系統( GIS) , 是建立數字城市的三大支撐技術, GPS 可在瞬間產生目標定位坐標卻不能給出點的地理屬性, RS 可快速獲取區域面狀信息但受光譜波段限制, GIS 具有查詢、檢索、空間分析計算和綜合處理能力,但數據的錄入和獲取始終是瓶頸問題。數字城市需要綜合運用這三大技術的特長, 方可形成和提供所需的對地觀測, 信息處理和分析模擬能力。
(3)空間一致性匹配
建立數字城市是一項龐大工程, 不同信息源、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不規則分幅地圖, 要在數字城市系統中復合顯示, 疊加查詢和綜合分析必須進行系統整合。
(4)互操作
統一協議是實現互操作的關鍵。互操作是在保持信息不丟失的前提下, 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的信息交換能力, 現已有抽象開放地理互操作規范(OGIS) , 主要由三大模塊(開放式地理數據模型、OGIS 服務模型、信息群模型) 組成。
2. 系統結構組成
行業數據庫, 行業辦公自動化系統, 行業信息化系統、行業基礎檔案庫
(2)3S 技術系統
包括城市電子地圖、遙感圖像(衛星、航空) 、地理信息系統、行業應用軟件、全球衛星
定位系統( GPS) 、立體測量系統。
(3)硬件環境
計算機硬件(包括外設) 、網絡系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立體測量系統。
三、計算機技術在地籍地形測量中的運用
下面是應用軟件的一個中文菜單提示:NAPGIS 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圖形和屬性之間的聯系緊密, 圖形處理功能強大。在其上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統除了圖形處理能強大以外,還提供了一套符合土地系統的解析圖形編輯法及十分強大的歷史管理功能, 解決了圖形與屬性數據歷史信息管理的難題。宗地的屬性數據是十分豐富的, 由于各地經濟發達的程度不同, 城市的規模不同, 需求的不同, 它包括的內容也是多種多樣的; 但要以把宗地屬性分為兩類: 空間方面的屬性和人文方面的屬性。空間屬性主要有宗地面積, 座落, 四至等, 這些是國家土地管理局頒
布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及《土地登記規則》中規定必須要具備的, 另外還包括一些地區根據自己的需要所增加的一部分, 如: 地物分布及類型面積情況、容積率, 密度等, 從計算機管理的角度考慮并結合MAPGIS 的特點, 空間方面的信息又可分為與圖形緊密聯系的屬性(如宗地面積, 周長, 宗地號, 界標類型等) 和一般性質的空間屬性( 如: 宗地座落, 四至等) , 在MAPGIS 中根據這兩種數據的特點, 將其放在圖形數據中由MAPGI 平臺直接維護其一致性,令面積的核算快速準確, 而將一般性質的空間屬性放在外部數據庫中; 而人文屬性包括宗地的權
屬、共用關系、用途等信息, 這一部分屬性全部放在外中數據庫中, 通過宗地號與圖形數據建立聯系。將上述的數據準備好以后, 就可以進入系統進行初始數據采集與系統建庫了。對于地籍數據而言, 系統數據分層處理必須以能提高工作效率, 便于數據分析, 統計, 查詢, 并且有良好的可擴展、可伸縮性, 能夠滿足各地區地籍管理工作需要為目標。結合陽縣地籍, 可以按如下專題進行分層:地形數據分過渡層、方里網、測量控制點、居民地、獨立地物、交通及附屬、水系及附屬特殊地貌、植被、注記、地形、電力線等層。界址數據包括界址點、界址線、宗地。由于界址數據在測量時就是一個整體, 因此這一層沒有進行分幅管理, 而是充分發揮MAPGIS 對數據的管理能力, 從物理上就作為完整的一體進行管理。
參考文獻
[1] 喻華. GPS 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 測繪通報, 2007,(04) .
[2] 陳超. 淺談GPS、RTK測量技術在地形和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 科學大眾, 2007, (05).
[3] 劉娟, 郝建新, 張金榜. 淺談GPS--RTK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 科技信息 , 2007,(03) .
[4] 付開隆, 韓丹, 趙志堅. GPS-RTK技術在公路測量中的應用[J]. 礦山測量 , 2007,(02) .
[5] 賴高望. 論GPS對土地測繪的控制與應用[J]. 廣東科技, 2007, (03) .
[6] 劉小玲. RTK技術在控制測量中的應用[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07,(05) .
關鍵詞:RTK測量技術 線路測量 定線測量
中圖分類號:TB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c)-0047-02
GPS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在線路工程中應用,從單頻GPS、靜態、快速靜態到GPSTRK技術的出現,國內線路工程勘測始終緊跟GPS技術發展的方向。GPS的應用,使得在數百上千公里的線路上進行大規模的航測外業控制測量成為可能,從而淘汰了使用長達十幾年之久的圖解控制技術手段;在廠站測量中,可以高效和高質量地完成平高控制。
RTK定位技術的崛起,是GPS定位技術的又一次重大突破,這項技術的應用使得線路航測的大規模落實路徑測量和實時動態放位測量變為現實。RKT GPS應用于桿塔放位時,可取消傳統航測放位中那些依靠體力(如上樹搖旗吶喊、多次反復奔波)才能完成的串通直線及定線測量、樁間距離與高差測量等數道工序,而直接對每基塔位進行實時動態的放樣測量,實現了一步法放樣定位。這樣,簡化了工序,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總工效提高了2~3倍。另外,由于取消定線測量,就避免部分地物的拆除和大量樹林的砍伐,保持了生態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GPS技術在線路工程中的應用己比較成熟。
1 GPS RTK實施原則及作業流程
1.1 收集測區的控制點資料
首先收集測區的控制點資料,包括控制點的坐標、等級、中央子午線、坐標系、是常規控制網還是GPS控制網、控制點的地形和位置環境是否適合作為動態GPS的參考站。
1.2 求定測區轉換參數
GPS RTK測量是在WGS-84坐標系中進行的,而線路測量定位是在當地坐標或我國的北京54或西安80坐標上進行的。這之間存在坐標轉換的問題。GPS靜態測量中,坐標轉換是在事后處理時進行的。而GPS RTK是用于實時澳4量的,要求給出當地的坐標,這使得坐標轉換工作更顯得重要。
坐標轉換的必要條件是:至少3個以上的大地點分別有WGS-84地心坐標和北京54坐標或西安80坐標,利用轉換模型解求轉換參數。此參數控制線路一般為30 km左右:一套轉換參數控制一段線路,以轉角為分段點。
1.3 參考站的選定和建立
參考站的安置是順利實施動態GPS的關鍵之一,參考站的安置要滿足下列條件。
(1)參考站應有正確的已知坐標。(2)參考站應選在地勢較高,天空較為開闊,周圍無高度角超過10。的障礙物,有利于衛星信號的接收和數據鏈發射的位置。(3)為防止數據鏈丟失以及多路徑效應的影響,周圍無GPS信號反射物(大面積水域,大型建筑物等),無高壓電線、電視臺、無線電發射站、微波站等干擾源。(4)參考站應選在土質堅實、不易破壞的位置。參考站選定后,可以采用GPS布網(或靜態定位)的方法測定,在滿足精度要求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基準站GPS設在原控制點上,用GPS流動站將坐標傳過去。
1.4 工程項目內業設計和參數設置
(1)當地坐標系(例如北京54坐標系)的橢球參數:長半軸和扁率倒數。(2)中央子午線。(3)測區坐標系間的轉換參數。
1.5 野外作業
將基準站GPS接收機安置在參考點上.打開接收機,輸入精確的北京54坐標和天線高度,基準站GPS接收機通過轉換參數將北京54坐標轉換為WGS-84坐標,同時連續接收所有可視GPS衛星信號,并通過數據發射電臺將其測站坐標、觀測值、衛星跟蹤狀態及接收機工作狀態發送出去。流動站接收機在跟蹤GPS衛星信號的同時接收來自基準站的數據,進行處理后獲得流動站的三維WGS-84坐標,最后再通過與基準站相同的坐標轉換參數將WGS-84轉為北京54坐標。接收機還可將實時位置與設計值相比較,指導放樣到正確位置。
2 RTK在線路測量中的實施
2.1 定線測量
定線測量,就是精確測定線路中心線的起點、轉角點和終點間各線段(即在兩點之間寫出一系列的直線樁)的工作。由于采用GPS定線不需要點與點之間通視,而且RTK能實時動態顯示當前的位置,所以施測過程中非常容易控制線路的走向以及其他構筑物的幾何關系。
如圖1所示,J2、J3為線路的兩轉角樁,欲在J2、J3之間定出一系列直線樁z1、Z2。
測設的方法是:
在J2、J3之間架設基準站,用移動站分別測出轉角點J2、J3點的坐標(如果轉角點的坐標已知,則不必測量,可直接調用)。在獲取轉點的坐標信息后,將J2、J3坐標信息設置為直線的兩點,然后以該直線作為參考線,根據現場情況,在電子手薄中輸入測設直線樁的間隔后,即會生成包含各直線樁點坐標的折線文件。根據折線文件中直線樁的坐標,RTK實時導航指示,就可測設出直線樁z1、z2。
2.2 斷面測量
測出沿線路中心線及兩邊線方向或線路垂直方向的地形起伏特征變化點的高度和距離,稱為斷面測量;沿線路中心線施測各點地形變化狀態,稱為縱斷面測量;沿線路中心的垂直方向施測各點地形變化狀態,稱為橫斷面測量。輸電線路的斷面測量中,主要測定地物、地貌特征點的里程和高程,對高程精度要求不很高,而且主要測定各特征點與輸電線路導線間的相對距離,因此,可以用RTK快速測定斷面。
斷面測量一般與定線測量同時進行,故不需要另外設置基準站。RTK進行斷面測量時,有兩種測量方式:
(1)有可直接利用數據采集功能,采集特征點的坐標,然后在內業數據處理中,輸出斷面圖。(2)可以利用RTK數據處理軟件中斷面測量功能模塊進行斷面測量。不同品牌的RTK在性能及使用上有所不同,功能大同小異。
2.3 桿塔定位測量
桿塔定位測量,是根據線路設計人員在線路平斷面圖上設計線路桿塔位置測設到已經選定的線路中心線上,并釘立桿塔位中心樁作為標志的工作。
用RTK測設桿塔位的方法與定線測量類似,一般在相鄰兩耐張桿塔之間架設基準站,用移動站分別測出直線段兩端點的坐標(如果已經有坐標則可直接調用)。在獲取轉點的坐標信息后,將兩端點的坐標信息設置為直線的兩點,然后以該直線作為參考線,設計圖,在電子手薄中輸人測設的桿塔位置與端點之間的間隔后,即會生成包含各桿塔位樁點坐標的折線文件。根據折線文件中桿塔位樁的坐標,信RTK實時導航指示,可測設出各桿塔位樁,并標定之。
2.4 桿塔施工測量
輸電線路施工中,首先要進行塔位復測,如果遇到線路中心樁丟失的情況,還需要通過測量來恢復。應用RTK技術,將使這方面的工作快速、高效。
2.4.1 從2個已確定的相鄰樁位校驗或尋找(定位)第3個樁位
定位方法是:
(1)用移動站分別校驗已確定的1、2號樁的位置,并自動記錄在移動站“電子手簿”測量軟件中;(2)根據線路平斷面定位圖或桿塔明細表,可查出3號樁相對于2號樁(或1號樁)的相對位置值,將這些數值輸入到測量軟件中,即可得到3號樁的位置。(3)通過移動站將自己的當前位置實時傳送給測量軟件,軟件即可得出移動站當前實際位置偏離3號樁正確位置的偏差,實時引導移動站定位人員到達3號樁的正確位置,從而實現定位目的。(4)如果是要校驗3號樁位,直接將移動站放在3號樁上,軟件就會給出這個位置與3號樁理論位置的偏差。
2.4.2 在直線段內快速校驗或定位各直線塔樁位
如果某個直線段兩頭轉角塔的樁位已確定,只要用移動站得到兩頭轉角塔樁位的位置,就可在電子手簿中新建一條線。然后移動站到段內任一直線塔樁位,就可直觀得出該樁位偏離直線的偏差和與已確定樁位的距離。測得的這個距離即可與圖紙相比較以校驗樁位的正確與否。反過來,從圖紙上查到的距離輸入手簿中,也可方便的在這條線上定出待定的樁位點。
2.4.3 校驗轉角塔的轉角偏差
只要用移動站測定轉角塔及其前后兩基塔的樁位,用手簿中的軟件即可計算出實際轉角角度,與圖紙相比即可校驗轉角偏差。
值得說明的是:目前,在購買RTK產品時,一般附帶了專門針對輸電線路測量而開發的軟件包,使用這些專門的測量模塊,將會使RTK測量的操作更加方便。
3 RTK在實施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輸電線路測量中,應用RTK測量技術,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實時動態RTK測量時選用的橢球基本參數(主要幾何和物理常數)必須在同一工程各個階段保持一致。(2)基準站應選擇在地勢開闊和地面植被稀少,交通方便,靠近放樣的網點或轉角樁上。基準站應以快速靜態或靜態作業模式測定坐標和高程。(3)基準站發射天線安裝時,盡量避開其他無線電干擾源的干擾(如高壓線、通信、電視轉播塔、對講機的發射使用)和強反射源的干擾。流動站在精確放樣數據和采集數據時,應停止對講機的使用。(4)進行RTK測量,同步觀測衛星數不少于5顆,顯示的坐標和高程精度指標應在±30 mm范圍內。放樣塔位樁坐標值宜事先輸入接收機控制器(電子手薄)中并認真校對。當放樣顯示的坐標值與輸入值差值在±15 mm以內時,即可確定塔位樁,并應記錄實測數據、樁號和儀器高。(5)當放樣距離超過3 km時,宜將3 km左右處的塔位樁附合到已知控制點上(如轉角樁、直線樁等GPS點上)。當無已知點時,必須利用已放樣的塔位樁做重復測量并檢查其精度。(6)同一段內的直線樁、塔位樁宜采用同一基準站進行RTK放樣。當更換基準站時,應對上一基準站放樣的直線樁(或塔位樁)進行重復測量。兩次測量的坐標較差應小于±0.07 m。高程較差應小于±0.1 m。
參考文獻
[1] 陳亮.基于鄂州市測量實例的工程測量方法研究[J].科技資訊,2009(2).
關鍵詞:GPS;RTK;現代測量
中圖分類號:P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GPS控制網的布設及優化
1.1GPS測量及GPS網的特點
1.1. 1 GPS測量的特點
相對于常規測最來說,GPS測量最主要有以下特點:①測量精度高。GPS觀測的精度明顯高于一般常規測量,在小于50 km的基線上,其相對對精度可達l×l0-6,在大于1000 km的基線上可達1×10-8。②測站間無需通視。GPS測量不需要測站間相互通視,可根據實際需要確定點位,使得選點工作更加靈活方便。③觀測時間短。隨著GPS測量技術的不斷完善,軟件的不斷更新,在進行GPS測量時,靜態相對定位每站僅需20 min左右,動態相對定位僅需幾秒鐘。④儀器操作簡便。目前GPS接收機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操作智能化,觀測人員只需對中、整平、量取天線高及開機后設定參數,接收機即可進行自動觀測和記錄。⑤全天候作業。GPS衛星數目多,且分布均勻,可保證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連續進行觀測,一般不受天氣狀況的影響。⑥提供三維坐標。GPS測量可同時精確測定測站點的三維坐標,其高程精度已可滿足四等水準測量的要求。
1.1.2GPS網的特點
(1)非層次結構。
GPS網和經典網在概念上有個明顯的不同,就是經典網具有層次結構,而GPS網則是非層次結構。經典網一般采用“逐級控制”,“分級施測”的原則來布設。先布設高級網,再級級加密,直到滿足工作的要求。而GPS網盡管所采用的儀器類型和作業模式不同,得到不同精度的觀測值,但這與“逐級控制”,“分級施測”沒有一點關系。所以,GPS網可用相同精度一次擴展達到所需的密度。
(2)網形。
與經典網不同的,GPS的精度不受網點所構成的幾何圖形的影響。也就是說,在不改變基線數目和形式的基礎上,單純的改變點的位置不會影響網的精度,精度與邊與邊所成的角度無關。而只與基線的端點,基線的數目和基線的權有關。所以使經典網的一級優化設計不再適用于GPS控制網的優化設計。
(3)必要基準條件。
經典網一般有三種必要的起算數據:一個已知點確定網的平移;一個方向確定網的旋轉;一條邊長確定網的比例因子。GPS網的觀測數據——基線向量中由于包含了尺度和方位信息,因此,理論上只須一個已知點的坐標來確定網的平移即可。有時考慮到衛星信息對尺度因子的影響較大,因而加測一條或多條邊來消弱系統誤差。但這不是必要基準條件。
1.2.提高GPS網精度的方法
(1)為保證GPS網中各相鄰點具有較高的相對精度,對網中距離較近的點一定要進行同步觀測,以獲得它們間的直接觀測基線。
(2)為提高整個GPS網的精度,可以在全面網之上布設框架網,以框架網作為整個GPS網的骨架。
(3)在布網時要使網中所有最小異步環的邊數不大于6條。
(4)在布設GPS網時,引入高精度激光測距邊,作為觀測值與GPS觀測值(基線向量)一同進行聯合平差,或將它們作為起算邊長。
(5)若要采用高程擬合的方法,測定網中各點的正常高/正高,則需在布網時,選定一定數量的水準點,水準點的數量應盡可能的多,且應在網中均勻分布,還要保證有部分點分布在網中的四周,將整個網包含在其中。
(6)為提高GPS網的尺度精度,可采用如下方法:增設長時間、多時段的基線向量。
1.3.布設GPS網時起算點的選取與分布
若要求所布設的GPS網的成果與舊成果吻合最好,則起算點數量越多越好,若不要求所布設的GPS網的成果完全與舊成果吻合,則一般可選3~5個起算點,這樣既可以保證新老坐標成果的一致性,也可以保持GPS網的原有精度。
為保證整網的點位精度均勻,起算點一般應均勻地分布在GPS網的周圍。要避免所有的起算點分布在網中一側的情況。
1.4.布設GPS網時起算邊長的選取與分布
在布設GPS網時,可以采用高精度激光測距邊作為起算邊長,激光測距邊的數量可在3~5條左右,可設置在GPS網中的任意位置。但激光測距邊兩端點的高差不應過分懸殊。
2 GPS RTK在圖根控制測量中的應用
2.1GPS RTK技術的特點
(1)作業效率高。在一般的地形地勢下,高質量的RTK設站一次即可測完4km半徑的測區,大大減少了傳統測量所需的控制點數量和測量儀器的“搬站”次數,僅需一人操作,在一般的電磁波環境下幾秒鐘即得一點坐標,作業速度快,勞動強度低,節省了外業費用,提高了勞動效率。
(2)定位精度高,數據安全可靠,沒有誤差積累。只要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在一定的作業半徑范圍內(一般為4km),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達到厘米級。
(3)降低了作業條件要求。RTK技術不要求兩點間滿足光學通視,只要求滿足“電磁波通視” ,因此,和傳統測量相比,RTK技術受通視條件、能見度、氣候、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較小,在傳統測量看來由于地形復雜、地物障礙而造成的難通視地區,只要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它也能輕松地進行快速的高精度定位作業。
(4)RTK作業自動化、集成化程度高,測繪功能強大。RTK可勝任各種測繪內、外業。流動站利用內裝式軟件控制系統,無需人工干預便可自動實現多種測繪功能,使輔助測量工作極大減少,減少人為誤差,保證了作業精度。
(5)操作簡便,容易使用,數據處理能力強。只要在設站時進行簡單的設置,就可以邊走邊獲得測量結果坐標或進行坐標放樣。數據輸入、存儲、處理、轉換和輸出能力強,能方便快捷地與計算機、其它測量儀器通信。
(6)作業人員少,定位速度快,綜合效益高。GPS接收機僅需1個人操作,在待測點呆上1~2 s即可獲得該點坐標。其他輔助費用少,外業效率高;內業便于利用計算機處理,集成度高,節省人力。
2.2RTK未來的發展展望
全球定位系統具有性能好、精度高、應用廣的特點,是迄今最好的導航定位系統。隨著全球定位系統的不斷改進,硬、軟件的不斷完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地開拓。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特別是電子計算機在測繪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建立地圖數據庫以及滿足GIS技術之需要,測繪行業又一次發生重大的技術變革,采用野外信息數據化,借助計算機成圖技術,自動生成、繪制各種大比例尺的地形圖或專題圖已成為當今成圖的發展趨勢。RTK在各行業的應用已經逐步開展起來,設想RTK如果可以更好的應用與地理信息系統行業形成便攜式GIS軟件將給人類帶來更大方便。并且RTK的使用將趨于簡單化,無論從外業操作和攜帶等都會有很大改善。
通過實踐工作對RTK的了解對它提出一點設想,在應用中RTK不可能是常年在一個地區長期工作所以每到一個地區需要向有關部門協商獲取參數或用RTK重新計算四參數或七參數。但由于很多原因RTK計算的參數不是十分的精確,在測量中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假如GPS在獲取大地數據信息是可以直接轉換當地的參數并直接傳給RTK接收裝置將會很大方面改善測量質量和速度。
參考文獻
[1] 楊曉明,王德軍,時東玉.數字測圖(內外業一體化)[D].北京:測繪出版社,2001.
[2] 蔣 輝,潘慶林,劉三枝.數字化測圖技術及應用[D].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
[3] 潘正風,楊正堯等.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D].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4] 周忠謨,易杰軍,周琪.GPS衛星測量原理與應用[D].北京:測繪出版社,1992.
關鍵詞: 施工測量;平面控制;豎向標高控制
中圖分類號: U452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工程建設日益增多,因此施工測量是測繪科學在國民經濟中的直接應用。如何控制工程測量中放樣的精度,如何進行系統地、高效地、全面地圖紙審核和快速準確的提供施工測量數據,是測量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著最終工程的質量。從測量工作的逐級控制原則出發,嚴格執行“項目部測量組施工測量復核監理檢核”的三級管理程序,高標準、嚴要求、高精度,為確保工程質量獲結構優質的目標實現提供基本保障。
1.1 平面控制
為了便于施工放樣,必要時采取控制網點的加密。應根據現場情況及施工技術規范要求,開展施工測量控制網點的加密工作。加密控制網點的埋樁、測量、建網和計算由測量人獨立完成。測量使用的儀器必須經過檢驗標定,符合精度要求。擬定加密控制網點測設方安案。測量人完成加密控制網點工作后,應書面向監理工程師提交報告和計算資料。監理工程師復核檢測結果進行審核,認為準確無誤,精度符合要求后,可以使用。施工放樣復核也同樣重要。測量人員應按設計要求將建筑物、構造物的位置及高程正確地定位到地面上。為防止施工放樣測量發生錯誤,給工程帶來損失,施工測量控制網點已完善并經測量監理工程師批準后,才可以開始做具體分項工程的施工放樣工作。場地控制測量,按照由整體到局部、先控制整體后控制碎部的逐級控制的測量原則,結合場地、工程建筑結構特點,根據現場通視條件以及現場施工的需要,以規劃局提供的導線點為高級控制點,沿場地周圍布設了一條閉合導線,作為首級控制導線網。導線全長相對中誤差高于1/35000,方位角閉合差小于±5″√n(n為導線點個數),平差后精度指標:測角中誤差小于±2.5″,邊長相對誤差高于1/40000。在測量放樣開始前,測量人員應提交一份測量放樣計劃方案,測量放樣過程中監理人員應旁站,以保證施工放樣方法及測讀無誤。放樣測量的報檢表和原始記錄應在施工始前交測量監理工程師審核簽認。編制測量方案,在施工測量過程中均要按批準的方案實施,且先進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請測量監理人員復核。
1.2 豎向標高控制
由規劃局提供三個水準點的標高,引測到擬定的水準點位置上,并按閉合路線進行測量和校核,往返誤差1mm。以上各項工作完成以后由公司技術科有關人員檢查,待檢查完畢合格,上報測量監理工程師復核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檢查工具為水準儀。高程控制,采取二等水準測量和四等水準測量法控制。
1.2.1 ±0.000以下
若工程結構基坑深,采用水準儀高程測量向基坑度進行標高傳遞,獲得基底高程,經檢查、復檢、復核進行閉合差調整后將標高基準樁妥善保護起來(標高基準樁不少于三個),對于基底均以2-3m設控制樁帶水平線來控制開挖平整度。
1.2.2 ±0.000以上
首層標高基準點聯測。由于地下部分在結構上承受荷載后,會有沉降的因素,為保證地上部分的標高及樓層的凈高要求,首層標高的+1.000m線由現場引測的水準點在兩個樓體上(主樓和裙樓)分別抄測標高控制點,作為地上部分高程傳遞的依據,避免兩樓結構的不均勻沉降造成對標高的影響。
樓層高程傳遞方法。利用水準儀、塔尺和50m鋼尺,依次將標高由激光洞口傳遞至待測樓層。標高的豎向傳遞要求。應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量取,且每棟建筑應由三處分別向上傳遞。當三個點的標高差值小于3mm時,應取其平均值;否則應重新引測。標高的豎向傳遞允許偏差應符合下表規定:
項 目 允許偏差(mm)
每 層 ±3
總高H(m) H≤30 ±5
30<H≤60 ±10
60<H≤90 ±15
1.3 施工測量質量控制措施
施工前,準備工作是否充分,將直接影響到測量度成果的質量和施工進度。對于測量控制網而言,一旦測量施工方案確定,則控制點的最終精度也就基本確定了。相反,如果施工前的任何一項設計失誤,都有可能導致測量精度的下降或測量成果不可確認。因此,施工前的方案制定及準備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測量施工的質量,施工質量事前控制應是工程測量質量控制的關鍵階段。在本階段,測量監理工程帥應采取各種措施對測量施工的先決條件進行檢查與控制,最大程度的消除影響測量施工質量的各種不利因素,具體應著重完成以下工作:
1)測量儀器設備的檢查與控制:在測量施工過程中,測量儀器精度及數量會直接影響到測量成果的質量和施工進度。監理工程師應根據承包商所承擔的施工任務難易、工作量大小來確認責任單位的儀器精度及數量是否能夠滿足施工需要。同時,為保證測量成果的可靠性,監理工程師除應要求承包商按期提交測量儀器的檢定證書外,還應要求承包商定期對測量儀器進行校核,并提交儀器校核資料。儀器的問題主要有: (1)儀器管理混亂。儀器應該有專門人管理。而且管理者應該具備一定的儀器使用知識。但是,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現場人員混雜就導致對儀器的管理不夠重視,往往是現場管理,事后隨意。(2)儀器保養不夠。工程測量儀器需要定期的養護維修,但是由于工程任務嚴峻,使得對儀器的使用往往會超長規程,并由此引起損壞,導致錯誤測量數據的出現。
2)審查承包商測量人員的組成及數量是足否滿足測量施工需要。測量工作是一門技術性和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測量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操作經驗對測量施工質量有著很大影響。
3)審查測量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對測量控制網來說,好的施工方案,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控制點的精度,還可以節約測量施工的人力消耗,加快施工進度。因此監理工程師應高度重視測量方案的審查。在測量施工方案審查過程中,監理工程師應注意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務必到現場親自查勘,以確認方案中控制點的位置布設合理、實用,通視條件良好。因為不論施工方案設計如何合理,如果現場條件不具備,該方案都是無使用價值的。在確認現場條件具備的前提下,監理工程師應繼續審查控制網的觀測方案是否能夠滿足設計精度要求,由于受現場條件的限制,施工控制網的點位布置往往長短邊邊長相差較大,圖形結構不利,從而導致點位精度極不平衡。監理工程師在審查觀測方案時,如果確認控制網整體精度難以提高時,應根據工藝系統的設備安裝特點及現場條件,因地制宜的采用獨立邊角自由網,以確保控制網的內部符合性,使各點位誤差分部均勻,在精密工程測量中尤應注意這一點,否則將無法保證設備及工藝系統的安裝精度。
4)測量施工設計文件的審查與控制,承包商進行測量定位放線的依據是土建及安裝施工圖和己獲批準的測量基準點,測量監理工程師除認真審查承包商提供的基準點數據是否可靠及有關設計數據是否與施工圖一致外,還應會同土建及安裝監理工程師共同對定位放線數據進行圖紙會審,檢查建筑與安裝施工圖中同一物項相對位置關系描述的一致性,在設備安裝定位過程中,還應審查設計指定的安裝基準點相對位置關系是否滿足工藝系統的安裝精度需要,否則有可能給設備安裝帶來嚴重不利影響,使前期測量工作功虧一簣。
1.4結束語
我國工程建設進步很大,發展很快,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我們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到測量工作的重要性,科學管理,讓測量工作更好的為施工質量管理服務,提高施工質量,為業主、為社會建造出優質的精品工程,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起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房地產管理;房產測量;分析
(一)房地產管理的現狀
我國,目前政府高層放棄房地產支柱地位,徹底改變房地產依賴型的經濟模式,主要理由為:以房地產為支柱行業,將導致大量的資金和其他資源過度地追逐房地產,從而使制造業升級缺乏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呼吁國家和地方要在發展政策上改變“房地產偏好”。我國目前對于我國目前的房地產管理,主要有以下一些問題:房地產企業的五大問題:1.企業快速盲目擴張,缺乏系統的戰略規劃,未來發展方向不明確。2.企業沒有形成明確的價值鏈定位、產品定位和區域定位,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3.企業總部與業務單元權責劃分不清,區域管控不力,總部無法對下屬公司進行有效控制。4.企業組織架構不能適應企業發展,部門職責不清晰,責權不匹配,協作流程不暢,管理效率低下,沒有建立起流程管理的理念。5.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缺乏,崗位評估體系不健全,績效考核和薪酬體系不完善,員工缺乏積極性,核心人員流失率高。房地產的調控很重要,只有對房地產調控好了,才會促進經濟的發展,房地產的調控和管理,即建立房地產的資金市場、技術市場、勞務市場、信息市場,制定合理的房地產價格,建立和健全房地產法規,以實現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我國現在對房地產進行調控,主要進行的方式就是,落實住房保障和穩定房價工作的約談問責機制。未如期確定并公布本地區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新建住房價格上漲幅度超過年度控制目標或沒有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標任務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向國務院作出報告,有關部門根據規定對相關負責人進行問責。對于執行差別化住房信貸、稅收政策不到位,房地產相關稅收征管不力,以及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滯后等問題,也納入約談問責范圍。各地要增加土地有效供應,落實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70%的要求。在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中,單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應保盡保。
(二)房產測量市場的分析
房地產測繪是專業測繪中的一個很具有特點的分支。它測定的特定范圍是房屋以及與房屋相關的土地,也就是說,房地產測繪就是運用測繪儀器、測繪技術、測繪手段來測定房屋、土地及其房地產的自然狀況、權屬狀況、位置、數量、質量以及利用狀況的專業測繪。房產測繪作為保證房屋和房屋用地的有關信息客觀、公正、完整、準確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規范房地產市場的交易行為,提高房產管理的科學性和準確地、切實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房產測繪的質量是房產測繪土建功能發揮作用的基礎和前提。房產測繪市場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不斷發展而逐漸建立的,從目標市場細分的角度看,房產測繪的目標市場有以下幾個方面:商品房、寫字樓、生產廠房、拆遷房、集資房、變更房等,其中開發商建造的商品房是目前各測繪機構的支柱業務。從市場進一步完善的角度出發,測繪機構還應該努力拓展其服務范圍,如:新建(翻建)房屋的測繪;房屋分戶(贈與、繼承、判決、交易)的測繪;房產分層抵押貸款測繪;商品房(預)銷售的分戶面積測繪;平面控制測量;企業或個人資產評估所需的房屋面積測繪;為法院判決提供依據的房屋面積測繪;所有未辦理房產產權登記的房屋面積測算;為拆遷提供準確測繪數據等,在進一步整合市場結構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房產測繪管理信息系統,拓寬服務空間,把握商業機會。是指在房地產權屬管理、經營管理、開發管理以及其他房地產管理過程中需要測繪房地產分丘平面圖、房地產分層分戶平面圖及相關的圖、表、冊、簿、數據等開展的測繪活動。房屋建筑面積的測算及共用建筑面積分攤等以上內容僅使用文字是不能夠表述清楚的,容易引出誤解、錯誤,嚴重時引起產權糾紛,特別是在城市拆遷改造中,經常發生路、街、巷、門牌號等變動,頻繁出現房屋分割交易和權屬界定等問題,更增加了權屬登記的難度和發生錯誤的可能性。利用房產測繪成果即房地產分幅圖、房產分層分戶圖和地理編碼,不僅直觀地反映權屬登記時的權利狀態,而且還可以清楚的看出他們的相鄰關系;房地產項目測繪與房地產權屬管理、交易、開發、拆遷等房地產活動緊密相關,工作量大。其中它最大量、最具現實、最重要的是房屋、土地權屬證件附圖的測繪。房地產基礎測繪,對測繪人員素質、儀器裝備、單位測繪資質要求都比較高。必須是有較豐富經驗的專業隊伍才能勝任。相比較而言,從事房地產項目測繪比較容易一些。
(三)房地產管理中的房產測繪的技術分析
房產圖是房產產權、產籍管理的重要資料。《房產測量規范》有這樣的簡述:“按房產管理的需要可分為房產分幅平面圖、房產分丘平面圖和房屋分戶平面圖。” 房產分幅圖是全面反映房屋及其用地的位置和權屬等狀況的基本圖,是測繪分丘圖和分戶圖的基礎資料,它反映房屋的位置關系、建筑圖圖形、行政境界、權利種類、房屋式樣、房屋結構、產權性質、坐落、層次、街道門牌、河流地類等,并以產權宗地位置為單位編立丘號;分丘圖是分幅圖的局部圖,是繪制房屋產權證附圖的基本圖。它著重表示房屋權界線、界址點點號、挑廊、陽臺、建成年份、用地面積、建筑面積、墻體歸屬和四至關系等各項房地產要素;分戶圖是以一戶產權人為單位,表示房屋權屬范圍的細部圖,也是專供房地產登記機關發證發給產權人的一種權證附圖,它詳細標繪權利主體所在哪一層、哪一單位、哪一套,并用紅線彩繪其權利范圍。通過如上的分析,房產圖的特點也就顯而易見。房產圖是平面圖,只要求平面位置準確,不表示高程,不繪等高線.1)房產圖對房屋及與房屋、房產有關的要素,要求比其他圖形要詳細的多,不單要表示結構、性質,還要表示出層次、用途及建成年份等2)房產圖對房屋及房屋的權界線和用地界線等要求特別認真,精度要求比較高,圖上主要地物點的點位中誤差不超過圖上±0.5,次要地物點的點位中誤差不超過圖上±0.5.3)房產圖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測量控制點、界址點、房屋權利界線、用地界線、附屬設施、圍護物、產別、結構、用途、用地分類、建筑面積、用地面積、房產編號以及各種名稱和數字注記等.4)為了能清楚的表示出所需內容,房產圖的比例尺均為大比例尺,一般為1:1000、1:500甚至更大比例尺(比例尺的大小主要根據測區內房屋的稠密程度而定);5)房產圖的變化較快,除了城鎮新建筑的不斷發展和擴大外,其間城區的房屋及土地使用情況也在不斷變化,例如房屋發生買賣、交換、繼承、新建、拆除等,這些變更對房產圖來講就是變化,都要及時修改補測,以不斷完善其使用價值,同時,與房地產管理有關的地形要素包括鐵路、道路、橋梁和城墻等地物均應測繪,而亭、塔、煙囪、罐以及水井、停車場、球場、花圃、草地等根據需要表示。
參考文獻:
[1]宋舟霞.新形勢下房產測繪單位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榆林學院學報,2009-11-15.
關鍵詞:GPS-RTK測量技術;土地測量;技術控制;應用要點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land measurement present a task is more and more and more and more subtle task require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raditional land measurement precision degree workload and is a pair of irreconcilable conflict, in computer, network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day, GPS-RTK measurement be effectively meet all kinds of land measurement need, solve the workload and accuracy of the main contradic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 the long-term of the land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work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ps-rtk GPS of measuring technology of concept, put forward GP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the gps-rtk land measurement of the work of the application points, the hope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land measurement quality.
Keywords: GPS-RTK measurement technology; L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ntrol; Application points
中圖分類號:S2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 GPS-RTK測量技術的概述
1.1 GPS-RTK測量技術的定義
GPS-RTK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Real Time Kinematic的簡稱,意為: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與實時動態差分定位技術,GPS-RTK測量技術是近些年逐步興起的測量技術,是一種動態實現GPS衛星、參考站、流動站和測站點實時數據傳輸,實現三維定位的技術,它的精確程度可以到達厘米級別、測量時間不超過一秒,是一種可以改變傳統測量方法的測量技術。
1.2GPS-RTK測量技術的原理
GPS-RTK系統有流動站、參考站、GPS衛星和測站點等關鍵組成部分,參考站通過數據鏈將其觀測值和測站坐標信息一起傳送給流動站,流動站不僅采集衛星觀測數據,還通過數據鏈接收來自參考站的數據,并在系統內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GPS-RTK系統實時進行數據傳輸,并運算等差測站點在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坐標,形成有效的測量數據,在GPS-RTK測量中流動站動靜皆可,有效提高了測量工作的效率。
1.3 GPS-RTK測量技術的應用范圍
首先,應用于控制測量,GPS-RTK測量技術一般應用于四等以下的控制測量和工程測量。其次,應用于地形測量,應用GPS-RTK測量技術的同時輔以一定的測圖軟件,可以測繪出各種地形地圖,如:數字化地形圖、帶狀地形圖的測設。最后,應用于放樣測量。應用GPS-RTK測量技術可以有效地將放樣工作和設計方案有機地結合,提高外業的工作效率。
2GPS-RTK測量技術的控制要點
2.1GPS-RTK測量控制點的確定
首先,設計GPS-RTK測量高級控制點的收集工作,應根據任務需要,收集測區高等級控制點的地心坐標、參心坐標、坐標系統轉換參數和高程成果等。其次,確定GPS-RTK平面控制點,可以將平面控制點按精度劃分等級為:一級、二級和三級控制點。其三,確定GPS-RTK測量高程控制點,按精度高程控制點可以分為五等。最后,布設GPS-RTK平面控制點,一般采用逐級布設和越級布設相結合的方式布設,爭取每個控制點保證有一個以上的等級點與之通視。
2.2GPS-RTK測量的方法
進行GPS-RTK測量可采用單參考站RTK測量和網絡RTK測量兩種方法進行。在通信條件困難時,也可以采用后處理動態測量模式進行測量。
2.3GPS-RTK平面控制點的測量
在進行GPS-RTK測量平面控制點時,首先,應該采用流動站采集衛星觀測數據,并通過數據鏈接收來自參考站的數據,在系統內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通過坐標轉換方法將觀測得到的地心坐標轉換為指定坐標系中的平面坐標。其次,在獲取測區坐標系統轉換參數時,可以直接利用已知的參數。最后,進行GPS-RTK測量是所選起算點應分布均勻,且能控制整個測區。轉換時應根據測區范圍及具體情況,對起算點進行可靠性檢驗,采用合理的數學模型,進行多種點組合方式分別計算和優選。
3GPS-RTK在土地測量工作中的應用
3.1GPS-RTK在土地測量工作中選用正確的參數系統
首先,選用正確的坐標系,調整GPS-RTK測量坐標為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如果出現不同坐標系,應當做好坐標轉換工作。其次,選用正確的高層系統,在土地測量工作中一般選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起算。最后,選用正確的時間系統,GPS-RTK測量技術一般選用UTC授時系統,當測量采用北京標準時間(BST)時,做好時間的轉換工作。
3.2GPS-RTK在土地測量工作中規范的操作
首先,GPS-RTK在土地測量工作前應將所有儀器進行一次總復位,以確保儀器工作狀態最佳。其次,基準站盡可能架高,以提高數據鏈的傳輸速度和距離,回避較強電磁場的干擾。其三,天線應保持垂直,衛星截止高度角設置不應小于15度,測量是可信度設置在99.9%,確保信號的穩定。最后,按GPS-RTK測量技術規范,提高測量系統的精度,認真總結土地測量工作的方法,及時編制好土地測量工作報告。
3.3正確判斷GPS-RTK在土地測量質量。
首先,直接查看觀測手簿上的收斂值。在無干擾的測區,儀器鎖定衛星在5顆以上時,5秒鐘內RTK測量即獲得固定解,手簿顯示的收斂值一般在2 cm以內。此時的收斂值真實地反映了天線中心測量的內符合精度。其次,重復測量判定觀測質量,當土地測量區域存在干擾時,可以采用增加測量觀測數;不同的時間段來測量;換基準站減少流動站與基準站距離;最后,更換設備方法判斷測量質量,用另一臺流動站重復采集數據來判定數據質量以檢核先期測量的數據。
結束語:
綜上所述,GPS-RTK測量技術的出現提高了土地測量工作的質量、速度和準確程度,大大提高土地測量工作的效益,促進了土地事業的飛速發展。在本文即將結束的時候,還應該重點強調一下GPS-RTK測量技術避免人為誤差的問題,GPS-RTK測量技術雖然先進但是不能避免人為因素對測量工作的影響,測量人員應該在應用GPS-RTK測量技術中形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良好的測量習慣,嚴格按GPS-RTK測量技術規范作業,使GPS-RTK測量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土地測量工作。
參考文獻:
[1] 李益農,許迪,李福祥,白美健,章少輝.GPS在農田土地平整地形測量中應用的初步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5,01.
關鍵詞:數字化;測量技術;技術應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10
0 引言
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礦山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我國礦山開采作為礦山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斷提升開采水平和技術,目前礦山生產對礦山測量技術的要求不斷提高,測量工作成為礦山開采中的基礎保障,因此,以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生物技術等眾多現代化技術為一體的數字化測量系統成為礦山開采中的重要手段和依據,與傳統人工測量技術相比,數字化測量有更高的科技技術做支撐,不僅提高了礦山測量的準確性和測繪效率,更進一步提高了礦山安全生產的預見性,因此企業應重視數字化測量技術的重要性,認識到數字化技術的優勢,構建科學測量體系,為礦山安全高效生產提供科學指導。
1 數字化礦山測量技術的定義
數字化測量技術是集眾多現代化技術于一體的現代化技術,可以準確的勘探礦產資源的具置,還可以實現數據的數字化管理;礦山數字化測量技術通過三維技術、GPS定位技術、視頻通信技術隊礦山資源分布和開采環境進行全方面的分析總結,數字化礦山測量技術的五大系統包括采集、調度、功能、包裝與核心技術;采集數據主要通過對礦產資料數據系統、傳感系統和勘探系統對礦山基本情況進行基本的信息采集。調度負責提供拓撲建立與維護空間分析,設置數據訪問限制和生產資料分配,以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整合功能則是礦山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依靠三維建模提供數據基礎。核心功能是對礦山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并作出數據分析,各個部分相互配合,相互支撐。
2 數字化礦山測量技術的優勢
(1)數字化礦山測量系統基于仿真技術將礦山的地理環境直接顯示,更加有利的進行礦山開采指導;實現測量高效化,并針對礦山動態實時進行檢測控制,達到縮短開采周期,提高礦山生產效率的目的
(2)數字化測量技術按照礦山生產的實際情況,提取測量成果中的各個要素,獲得用途廣泛的數據資料,數字化測量技術有較高的精準度,集眾多現代科技于一體的數字化測量技術既能降低礦山的測量工作量,又能保證測量工作的及時和準確性。
3 礦山測量工作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1)三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數字測量技術是基于全站儀、GPS系統的相關軟件對礦山信息進行采集和整理,三維可視化技術則主要通過對采集到的信息描述較為只管,可以通過三維立體可視化技術將礦山的空間信息、地理地貌和資源位置等數據信息呈現,為礦山測量工作提供完整可靠的數據支撐,礦山測量過程中所獲取的三維數據傳輸至三維建模軟件,通過云數據處理完成拼接工作,并利用3Dmax等三維處理軟件生成礦山的三維立體動態圖像,由此形成的立體圖像可供礦山測量人員參考和使用,基于計算機通訊網絡形成的三維可視化技術為礦山測量人員提供完整可靠的數據信息,使得礦山測量人員可以不受地域和周圍環境影響,對生產區域的相關信息進行實時查詢監測,更加有效的調控礦山資源的生產。
(2)空間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礦山測量中采用空間信息較好的先進技術一般是空間信息技術,也就是3s技術,該技術包括GPS、RS和GTS技術組成,是在礦山測量中應用廣泛的技術。GPS技術由用戶、地面監控和空間三部分組成,通過衛星導航技術演變而來的測量技術,具有高精確度、測量靈活和全方位全天候測量等特點,最大的優點是在測量中通過衛星傳輸,不會有誤差的累積。
RS即遙感技術,由傳感器技術、信息傳輸和處理、目標信息測量技術等組成,對信息進行掃描、攝影、傳輸和處理后對礦山進行測量,該技術高效準確,及時完成礦山地形的測量測繪,主要可以監測大面積的礦山監測。GTS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基于地理信息空間,按照地理模型,提供多種地理形態的信息數據資料,將信息次啊及、數據化處理形成的技術體系,滿足礦產對數據資料的需求
(3)測量數據資料的數字化處理技術的應用。數據資料處理的數字化指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輔助繪圖,所處理的數據資料通過文字、圖形或圖標等多種形式,為礦山安全提供測量數據,減少數據傳輸之間的處理環節,提高了測量精度,還可以對礦產測量成果進行檢驗,及時糾正出現誤差的測量結果。按照礦山測量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建立完善的數字處理系統,為數字化制圖提供數據服務。
(4)數字化繪圖技術的應用。在礦山測量中,礦山的地貌地形、地下地質條件等信息存在一定的變動和客觀性,測量人員需要將這些客觀抽象的信息以圖紙的形式顯現出來,需要對不同比例的地形進行測繪,,這需要測量人員掌握專業的測繪技術,但傳統的圖形測繪技術存在誤差,無法滿足現代生產的需求,為避免影響到礦山開采的發展,而數字化管理能有效調節礦山測量與生產之間的關系,以計算機三維軟件為基礎,實現快速成圖、分析,形成的圖形快速準確,為礦山下管理人員的開采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數字化礦圖效率高,準確度高,可以根據地形變化實時更新,并根據需要轉換數據結構,有利于構建礦圖數據庫,為建立礦山信息管理系統提供技術支持。
4 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數字化測量技術已成為礦山測量的關鍵技術之一,國家經濟發展的不斷提升,我國礦產事業也得到快速發展,在多種現代化測繪技術中,選擇適合的測量技術,是提高生產效率和產量的關鍵方式,數字化測量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礦山測量系統中,對礦山生產效率和安全開采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為保障數字化測量技術可以更好的應用,測量人員應掌握數字化測量技術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建立完善的數字化測量體系,確保開采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杜明義,武文波,趙國比.礦山測量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設計[J].寧新礦業學院學報,1996(04).
[2]邱本立,周青青,王建有.數字化測量技術在礦山測量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9).
關鍵詞:GPS測量技術;測量;應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測量技術在近幾年里得到較快的發展,在土木和建筑行業應用的比較多,同時工程測量的相關技術在其他行業應用的也很多,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工程測量技術的前景十分廣闊,但是在工程測量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影響了測量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進行簡單的討論。
一、工程測量的發展現狀及其意義
時代在不停發展和進步,我們的科學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最近幾十年來,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的速度很快,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促進了建筑行業技術的發展。在建筑等一些行業,一些技術和設備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更新,
特別是在一些工程的測量方面上,傳統的測量工具已經不能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我們開始引進一些新的技術。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衛星技術的不斷發展,工程測量的相關技術的準確度和精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先進技術的應用,讓以前不可能實現的復雜地理環境的測量變成可能,同時,傳統技術被淘汰的原因在于不能滿足對復雜的環境進行測量,先進的技術則完全可以做到,而且準確度和精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效率也很高,促進了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巨大的貢獻。
在我們生活中,一些公共設施的建設關系著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必須靠準確的測量才可以才能科學有效進行規劃,從而完成基礎設施的建設,精準的測量可以提高建設的質量。
從一些項目開始規劃到具體的施工建設,我們必須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準確的測量。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檢測實際建設過程中的一些數據,保證我們工程建設的質量,預防各種危險事件的發生,這僅僅是測量技術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應用,由此可見,工程測量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應用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GPS測量技術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應用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的GPS測量技術在不同的行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且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由于GPS測量技術的準確度和精度比較高,所以在實際的應用中,方便快捷,效率高。
1、GPS測量技術在地形測量的應用
以前,我們運用的傳統的測量方法,傳統的測量步驟為:運用傳統的測量工具,如經緯儀等,我們首先布局和設計一些網點,我們設計的網點是在國家設計高級網點基礎上的次級網點布局圖,然后用導線對這種次級的網點進行測量,找到控制點和圖根控制點。最后,我們可以根據當地的地形特點等,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定比例的地形圖,過程比較繁瑣,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誤差,測量的準確度和精度都不夠高,效率也比較低,不利于提高建筑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GPS測量技術的出現則在很大程度彌補了這一方面的不足,GPS測量技術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對一些建筑進行測量,并且準確度和精度比較高,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對不同控制點的快速檢測。在GPS的技術中,RTK技術的出現,對不同控制點快速測量的過程中,而且可以很快測量周圍的地理條件,提供測量地形等其他的一些數據,然后利用一些先進的軟件把測量的數據繪成電子地圖,然后借助繪圖儀和計算機等輸出不同比例尺的平面地圖。
2、GPS測量技術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
隨著我國基礎設施的建設的速度加快,我國更多的城市開始了公路建設,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一些地級市,開始了大面積的公路建設。在實際的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對地形的勘探和測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現在,我國公路事業的建設過程中,已經逐漸使用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現在,我國公路的設計和建設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CAD化,目前應用的軟件一部分需要一些地面測繪產品的支持。目前的公路測量體系形成了前期的勘探、中間的設計,施工過程中的檢測、后期的測量和管理等一體化的數據鏈條。這樣的過程中,我們避免了數據的抄送等一些過程,減小了誤差,同時也實現我們公路勘探一體化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難點,雖然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我們應用了電子全站儀等設備,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常規的一些數據和儀器測量的過程中,作業的強度相對而言比較大,效率比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工作的周期。
但是如果我們應用一些測量技術,運用其中的快速靜態的方法即建立一系列沿線情況的總體測量,在實際勘探的過程中提供一些帶狀的地圖等提供一些依據,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及時準確為我們的工程建立施工的網狀結構,在公路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建立覆蓋公路的地理信息系統、公路勘探等前端的數據采集系統,這樣一來提高了我們整體的工作效率和公路的質量。GPS測量技術在公路方面的應用,,對于一些高等公路的勘探和建設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測量的精度和準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GPS測量技術中,實時動態定位技術在公路的勘探、施工等不同的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
3、GPS測量技術在工程變形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衛星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精度更高的儀器開始應用到我們的工程建設中,GPS技術的不斷發展,取代了一些比較傳統的測量手段,傳統的三邊、三角等比較繁瑣的工序逐漸被淘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實際的工程建設過程中,GPS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一,根據我們測量目的,在規定的區域內隨便選擇一個點,然后我們的工作人員深入到野外進行實地的作業,選擇的點要滿足網點的布局需要,這樣充分保證我們選擇的點能滿足我們野外觀測的要求;二,根據接收臺的實際數量,結合我們選擇的每個點周圍至少要有三條各自獨立的基線且均勻分布,然后設計我們觀察的網形圖,然后設計一些預防性的線路和措施;三,在實際的生產中,我們可以根據實際的生產需要制定相應的進度指標,直到滿足我們的要求為止;四,對時間進行一定的劃分,在實際觀測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工程的一些性質綜合結合在一起,綜合進行分析,然后利用先進的GPS技術進行全周期的檢測和觀察,同時我們可以結合衛星技術綜合進行分析和處理,衛星可以準確對氣象、黑夜、白天等一些外界因素進行分析,找到我們觀測的最佳時段;五,利用長時間的同步觀測和分析,然后把時間段進行一定的劃分,把觀測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繪制相應的表格。
結語:
我們現在所處是信息和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在新技術的帶領下,很多的高新技術和科技都得到了廣泛的發展。一些傳統的行業面臨著與新技術的融合發展,從而達到發展的最佳狀態,取得最大的效益。現在的工程測量技術就是綜合運用衛星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新技術得到了更廣泛的發展和進步,為我們的工程建設提供了更為精確的測量,提高工程質量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浩宇,鄭旭.GPS測量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6)
[2]燕松.淺議現代GIS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城市建筑,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