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大學生體育消費論文

大學生體育消費論文

時間:2023-02-03 17:17: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學生體育消費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學生體育消費論文

第1篇

論文摘要: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統計分析法等方法,對我院150名男女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體育消費水平及其體育消費結構進行了調查研究。認為我院大學生體育消費目的明顯,體育消費動機是健康的;但體育消費仍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體育消費以實物消費為主。影響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是消費價格太高、消費場地少和學習任務重。并針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進一步深化“花錢買健康”的消費觀念提出幾點建議。

1.研究對象與方法

隨機抽取黃岡師范學院150名在校大學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本文研究的內容和目的,設立問卷調查表,對我院的大學生隨機發放問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問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為94.700。運用SPSS16.。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

從可以看出,支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主要是增強體質,這說明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目的非常明顯,消費動機是健康、積極的,這與我國推行的全民健身計劃是相適應的。但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在從事體育運動時必須掌握體育的知識和科學的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同時影響我院大學生積極的體育消費動機的主要因素有娛樂休閑、審美、明星效應、從眾與攀比等等。其中娛樂休閑占的比重最大,可見我院學生體育消費動機是健康的,而且在審美的影響因素上女生明顯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響,像從眾與攀比就占了15.6%,所以對我院大學生體育消費必須正確地引導。

2.2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水平

體育消費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體育實物消費資料和體育勞務或服務消費資料的數量,可用價值單位來表示。

可以看出,大學生的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間,男女平均占75.400,可見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層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的生活費普遍來自家庭,消費能力受到影響,體育場館數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學生的消費。但調查表明,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能力正逐步提高。

2.3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結構

2.3.1參與類體育消費

主要是指為了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健身訓練、體育健康醫療、體育教育培訓等所支付的各種費用。從表3看出此項消費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較樂于參加俱樂部的鍛煉,以求達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3.2觀賞類體育消費

主要指為了觀賞運動競賽、體育表演而購買門票的費用,統稱觀賞類體育消費。調查結果顯示此項消費的比例不是很高,這主要還是跟學生的經濟支付水平不高有關系。

2.3.3實物類體育消費

主要指大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所消耗的實物產品,如運動服裝、鞋襪、球拍、球等小型體育用品。表3顯示,此項消費男女大學生占體育總消費的比例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學生占58.700,男女生差異不大,說明男、女生都樂意花錢購買體育服裝及體育用品進行體育鍛煉與健康投資。

2.3.4精神類體育消費

主要是指大學生為了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或獲取體育賽事、體育明星、名牌球隊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購買的體育書刊、報紙、雜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費。表3顯示,此項消費男女生總體較高,男略高于女,但無顯著性差異。說明當代大學生偏重于運動實踐的鍛煉效果,在講求實惠的同時,也注重對體育知識、體育信息的獲取及知識面的拓寬。

2.4大學生體育消費方式

2.5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頻度與體育消費的關系體育消費水平與積極參與體育的意識關系十分密切。表5的調查結果表明,每周參加3-4次以上體育鍛煉的學生,體育消費的比例相對較高,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50.2000說明體育鍛煉已經必不可少,同時體育消費已成為體育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2.6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

2.6.1經濟條件不允許

大學生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靠家庭供給,消費承受力亦隨著家庭的供給的變化而變化。作為大學生經濟上首先滿足基本的生活和學習的需求,然后才會去考慮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費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經濟對其體育消費能力的影響,大學生之間體育消費水平不均衡,因此經濟支付能力的大小決定著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實現程度,從而影響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水平。從表6可以看出此項對我院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的影響很大,這主要是跟大學生自身的經濟來源有關。

2.6.2體育設施太少

體育設施對大學生提供的體育項目、服務價格、服務環境、服務質量等,是影響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不可忽視的因素。由于現在學校學生人數大量增加,而學校場地數量有限,場館數量不能滿足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造成學生參加運動的人數下降。從表6可以看出此項對我院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的影響也很高,這應該引起學校的重視。:

2.6.3學習任務重

由于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他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準備考研上,這樣用于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就減少了。對策與建議

(1)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進一步深化“花錢買健康”的消費觀念。

(2)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大學生參與體育消費的時間,如在周末適量延長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等。

第2篇

論文摘要:采用文獻資料、社會調查和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西部地區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特點及影響消費的因素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普遍具有正確的體育消費理念,對體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較為深刻。建議高校改善體育環境與場館器材,促進高校體育健康發展。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購買或使用體育有形產品與無形的體育勞務用品以滿足自身體育需求的活動。大學生體育消費是指在校的大學生為了滿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費的體育物質產品、體育勞務產品和體育信息產品。

    一、西部大學生體育消費意識 

    調查表明西部大學生對體育消費這種社會文化現象具有廣泛的認同性,有89%的大學生認為健康投資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學生認為非常必要這說明大學生對體育參與、體育鍛煉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體育消費觀念有所增強??傮w而言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動機比較單純。大學生對體育消費功能的認識基本正確在體育消費過程中除了滿足健身需求,還注重追求快樂的心理體驗。這也與一直以來學校對學生傳統體育知識的傳授有關,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最大動機是消遣娛樂與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價值理念相對應反映了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學生體育消費的水平 

    體育消費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體育實物或勞務消費資料的消費數額是用消費的貨幣數額來衡量。從調查的情況看西部地區大學生2009年參加過體育消費的人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90%這說明絕大多數西部大學生在日常生活費中存在著體育消費的支出體育消費觀念已普遍被當代大學生所接受。調查顯示西部大學生每年體育消費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間其中男大學生每年體育消費在100元以下的占8%,  100元一20。元的占42%,  200元一300元的占26%,  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學生每年體育消費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  10元一20。元的占58%,  200元一300元的占12%,  300元以上的占10%。 

    通過調查得知在西部地區有94%的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費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學生生活費用的依賴性就決定了其體育消費行為的非獨立性。隨著大學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費金額數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間創業能力的增強體育消費支出的比重會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但支出總量基本上保持穩中有升的趨勢。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還不高,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但大學生一個純粹的“消費者”還沒有什么經濟基礎.所以也就沒有那么多的錢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費上。由于經濟原因目前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能力還比較有限.但相對已經發生的消費水平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三、西部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結構 

    所謂體育消費結構.是一定體育意識和消費層面的具體反映。體育消費結構的劃分方式是將其劃分為物質性消費和勞務消費。

  實物型體育消費主要是指大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所消耗的實物產品運動參與型體育消費主要是指大學生為了增強體質、增進健康、休閑娛樂、提升自我綜合素質而參加體育協會、體育俱樂部、體育培訓班等各種體育實踐活動所支付的費用;休閑觀賞型體育消費主要是指大學生為了觀看、欣賞體育比賽、體育表演、電視轉播等而支付的門票費用閱讀型體育消費主要是指大學生為了學習與掌握體育知識或獲取體育賽事、體育明星、知名球隊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購買的體育書刊、報紙、雜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費。從調查結果顯示西部大學生體育實物消費所占比例最高,達到so%,與收入成正相關;健身消費和體育信息消費比例相對較低分別為12%和9%。  

    四、影響西部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 

    1.經濟因素。經濟是消費的基礎經濟水平決定消費水平。大學生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靠家庭供給,消費承受力亦隨著家庭的供給的變化而變化。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受其可支配收入決定西部地區大學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獨立性差整體水平偏低。 

    2.興趣愛好。消費者在體育消費需求形成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差異反映了消費者對體育不同的價值取向而消費者的價值取向除受到不同個體差異影響外,還受到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從而影響到體育消費結構的選擇。調查了解到普通大學生中對某些體育運動有濃厚興趣和運動技術水平高的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意識較強品牌要求相對較高消費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大學生,消費結構趨于合理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意識、品牌要求最強,消費水平也最高,消費結構合理。體育鍛煉習慣是影響體育消費結構的顯著因素。 

    3.缺乏體育消費的環境。體育設施對大學生提供的體育項目、服務價格、服務環境、服務質量等是影響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不可忽視的因素。選擇該因素的男大學生為40%女大學生為45%體育場地器材設備和指導力量等條件不足、體育消費價格過高、也是制約西部大學生參與體育消費;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雖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體育消費的資金比重仍然很少。 

    五、結束語 

第3篇

[關鍵詞] 江西省本科大學生 體育消費 消費結構 消費水平 影響因素

消費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第一前提,人類只有在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前提下才會產生其他方面的需求。按照恩格斯的需求分類,體育消費屬于發展和享受需要的一部分。體育消費它主要是指居民個人為了滿足生活和健身的需要,在參與體育活動與觀賞運動競賽表演過程中,對體育服務產品及與體育消費活動直接有關的各種體育實物消費品、精神產品等體育消費。體育消費行為是體育消費支出向購買和使用等活動轉化的過程,通過體育消費行為完成體育消費支出價值的實現過程。它既是一種經濟活動又是一種社會活動,使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前提下,體育文化達到一定程度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新型消費方式。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按區域隨機選取江西省8所普通高校(江西師范大學、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上饒師范學院、贛南師范學院、江西理工大學、井岡山師范學院、宜春學院)800名在校本科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利用江西省圖書館和互聯網檢索查閱了《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料中心》、《超星圖書館》與本研究相關的期刊論文100余篇,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思路和論文研究的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按照社會學和統計學分析的基本要求,設計了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休閑體育活動基本情況的調查表,對近距離的學校進行走訪調查,對較遠的學校采用信函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22份,有效回收率為90.25%。

(3)數理統計法

采用Excel和SPSS13.0統計軟件,對研究過程中所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二、江西省大學生消費水平

體育消費指對體育活動的經濟支出,根據體育消費的外在表現形式,包括觀賞型體育消費、參與型體育消費和實物型體育消費,適當的體育消費是體育活動得以維持和進行的基本前提。體育消費水平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滿足生活需要而消費在各種體育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數量,它從量的方面反映個人體育消費在某一時間的水平。

表1大學生每學期的體育消費支出(%)

統計結果顯示,體育消費學期不足百元的占總人數的68.1%;200元以上的只有10.5%。男生的每學期體育消費水平主要集中在50元~100元和100元~200元兩個檔次中,而女生能承受的消費則集中在0元~50元和50元~100元兩個檔次中。利用組中值加權法求得男生每學期均體育消費為95.23元,女生每學期平均體育消費為60.33元。

三、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

消費結構是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在消費過程中消費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資料(包括勞務)的比例關系,是從消費客體去考察的。它反映人們消費的具體內容,也反映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研究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結構,可以透視其體育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

表2 大學生體育消費支出情況(%)

按照馬斯洛(Abraharn h.maslow)需要論,體育消費是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后,為了實現自我、發展自我的一種高層次消費需要,包括實物消費和勞務消費,勞務消費包括觀賞性消費和參與型消費。調查結果顯示, 54.7%的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用于購買運動衣、鞋子等基本的體育必需品。39.1%的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用于購買健身器材,以上兩項均為實物性消費。而用于勞務消費:購買體育比賽、表演的門票,以及場館收費的比例較低。形成這種消費結構,一是大學生經濟來源,93.4%的大學生由父母提供,50%的大學生月生活費沒有超過300元(見表3、4),并且我國現在體育比賽、表演的門票還比較高,一場國家級級別的精彩的籃球賽,最低門票售價也在100元左右,就目前江西省大學生現有的消費生活水平和體育消費水平來看,大部分學生難以承受此消費;二是運動服、鞋等體育實物消費資料兼有運動和日常生活兩方面的效用,這是我國傳統消費習慣和心態所決定的;三是在江西舉行的高水平賽事較少,難以吸引大學生觀看比賽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其消費。

美國早在1988年體育產業產值已達631億美元,其中體育健身娛樂消費收入達353.29億美元(含觀賞消費),體育勞務收入占當年體育產業部值55.98%。體育用品收入190億美元,體育實物消費占當年體育產業總值30.1%。德國1990年體育健身服務消費達62%,而體育用品消費只有38%的比例。意大利1993年僅體育觀賞消費支出就達7300億里拉。說明目前,江西省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結構還不夠合理,體育消費以實物性體育消費為主,勞務性體育消費所占比例較低,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意識會逐步由物質產品的消費向以發展和完善自我、促進個體身心健康的體育勞務消費上,勞務性體育消費的比重會不斷增大。

表3 大學生月生活費表4 經濟主要來源(多選)

四、大學生休閑體育消費的影響因素

適當的體育消費是體育活動得以進行的基本前提,江西省大學體育消費水平不高,體育消費結構不盡合理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調查顯示,影響江西省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依次為:經濟條件不允許、缺乏場地設施器材、消費品、門票價格高。有資料表明,我國居民人均場地目前為止不超過0.8平方米左右,而在發達國家,如美國的人均體育場館面積竟達到16平方米,從側面反映了我國體育社會化程度還比較低。除上述影響因素外,大學生的體育消費還受消費心理、消費環境及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江西省大學生休閑體育消費行為的調查與分析可知,江西省大學生消費水平較低、消費結構不合理,消費結構中以實物型消費為主,參與型、觀賞型體育消費相對較少。影響江西省大學生休閑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和場地器材的缺乏。

建議應加大對休閑體育的宣傳力度,加強體育設施和體育場館建設,組織和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強化大學生體育價值觀念,使其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引導其健康合理的進行體育消費。大力發展國民經濟,從整體上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消費和體育消費。

參考文獻:

[1]高玉敏等:河北省高校學生體育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

[2]肖颯:我國體育消費的影響因素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5)

[3]涂志遠:關于我國體育消費結構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5)

第4篇

[關鍵詞] 石家莊市高校 大學生 體育消費 現狀

一、前言

2008年奧運會在我國成功舉辦,我國居民的體育消費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顯示了巨大的體育市場在中國所擁有的難以估量的潛力。作為高文化素養和強烈主體意識的現代大學生,應該能夠體會到這種社會的進步和健康觀念的變化,充分享受體育消費給他們帶來的歡愉和健康。事實上,我國大學生群體在客觀上已經具備了體育消費的三個條件:一是具備健康投資的消費觀念;二是有實際的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本文對石家莊市部分高校學生的體育消費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校發展學生體育消費的策略選擇,為大學生進行自身體育消費行為的拓展和制約,同時也為引導大學生進行健康、合理的體育消費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隨機抽取石家莊市六所高校(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醫科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石家莊鐵道學院、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男女本、??粕?0名,共600名(不包括一年級新生)。

2.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體育社會學、體育統計學、體育消費、體育產業等相關書籍和學術論文,為本研究提供了詳實的理論依據和方法論。(2)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內容綜合設計了《石家莊市高校學生體育消費調查問卷》經多次請專家審核、修改后定稿。經效度檢驗具有可效性。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91.7%(3)數理統計法。對收集的所有有效調查問卷,用Excel軟件包進行數據統計,計算出結果并進行分析論證。

三、結果與分析

1.石家莊市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消費的動機調查與分析。調查顯示出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動機主要是強身健體、精神娛樂、審美追求、社會交往等四項。而把體育成就和攀比炫耀作為消費動機的學生主要是幾個學生運動隊成員和一些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調查結果顯示:男生以社會交往為消費動機的人數居首位,占36.3%,明顯高于女生,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關,這些特征決定了男、女大學生在需要和行為上的巨大差異,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體育消費作為擴大人際交往、鍛煉并顯示自己能力的一種手段;女大學生的審美追求動機居首位,占38.2%,明顯高于男生。通過訪談得知,女生主要是為擁有健美勻稱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氣質而進行體育消費的。強身健體、精神娛樂這兩種最直接、外在的體育鍛煉的功能,也被相當一部分的男、女生作為體育消費動機,其中強身健體動機居于次要地位。隨著整個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學生同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學習、生活壓力也隨之增大,他們希望通過體育活動增進健康、消除疲勞、愉悅身心,因此只要經濟條件允許,他們自然愿意花錢去買健康和快樂。

2.石家莊市普通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內容調查與分析。本文在調查問卷時,把運動服裝、鞋帽、體育健身器材、體育書報、體育音像制品、運動飲料、食品等方面的消費歸為實物消費,把體育健身咨詢與培訓、體育彩票、醫療康復、體育旅游、觀看體育比賽等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歸位勞務消費。調查結果顯示,石家莊市大學生的體育消費中,實物型消費內容占了絕大多數比例;通過訪談得知,多數學生對“花錢買健康”的觀念非常認同,少數學生較為認同;對于“你是否贊成在校園內有償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一項的訪談中,表示贊成的學生占絕大多數。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高校體育的市場經濟行為是不可避免的,作為省會石家莊市高校學生,受當地經濟、文化、消費觀念的影響,已普遍具有了較強的健身意識和體育消費觀念,雖然體育消費支出的內容仍以有形的體育產品的消費為主,但無形消費也有所發展。調查數據顯示,勞務消費中的觀看比賽一項的消費水平已超過了實物消費中的購買器材和飲料一項的消費水平。

3.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1)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從眾性和個性化特點。學生是一個極易具有從眾心理的社會群體,他們常常結伴購買體育用品或觀看比賽等,因此他們的體育消費觀念和方式會相互產生影響,甚至產生攀比、模仿、跟風、追隨等心理和行為。此外,每個大學生自身條件,個性心理也存在差異,隨著他們自我意識的不斷加強,消費經驗的不斷豐富,其消費行為的個性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喜歡與眾不同、標新立異、表現自我,這特別表現在選購體育商品時。(2)大學生面對體育消費時“求實”與“求名”的雙重心理。大多數學生表示,如果能夠提高月消費支出,那么無論是體育實物消費水平還是體育勞務消費水平,都會相應提高,并且他們的勞務消費水平的提高幅度會更快。調查結果說明,隨著大學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支付能力的增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結構會更趨向合理化,大學生對有形的體育產品的需求會漸漸向無形的體育勞務產品的需求發展。另有少數學生認為學業太忙無暇顧及體育鍛煉,更談不上體育消費了;還有個別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體育消費。

四、結論與建議

1.石家莊市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動機主要是強身健體、精神娛樂、審美追求、社會交往等,男、女生在位居首位的消費動機上存在較大差異,其他消費動機大致相同。

2.石家莊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狀況雖仍以實物型為主,但已透露向勞務型發展的端倪,并且消費方式也將趨于多層次、多樣化。

3.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進一步深化“花錢買健康”的消費觀念,并對以“攀比”、“炫耀”為消費動機的學生加以教育引導。

4.結合全民健身運動,加強高校內的有償體育活動場所的建設,進一步帶動學生的體育消費。大學生對體育實物的需求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根據大學生就近消費的特點,可在校園附近加強有償體育活動以及體育用品的銷售。

第5篇

論文摘要:通過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對250名參加公共體育選課的學生進行調研,結果顯示:公共體育選修課這一體育類型,能較好地滿足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但也呈現出了學生選課價值觀念的從眾化、功利化、應付化。

0前言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選修課是學校體育的高級階段,是整個人生體育的橋梁和紐帶。它是一項以身體活動為媒介,以發展、改善和提高人體形態、結構、機能和心理健康為主要目的,并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獨立教育學科。本文通過對我校學生公共選修課的調查與分析,得出我校學生的價值取向,并根據這些價值取向采取相應的教學對策和選課制度。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福建師范大學在校大學生250名(男144人,女106人)為調查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查閱收集相關研究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1.2.2問卷調查法t

本文就公共體育選修課選課情況設計問卷。主要對我校大一、二、三學生和任課老師進行調查,發放問卷260份,有效回收255份,回收率為98%,有效卷250份,有效回收率96%。

1.2.3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的250份有效問卷,采用spss12.0forwindowS統計軟件包對收集的調查表相關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我校學生公共體育選乖現狀分析

2.1.1學生選各項目的頻數

從調查表1和表2可以得出:我校大學生的公體選課情況與往年相比產生了一些變化。男生喜歡競爭的心理特征反映在選項中,表現出對競技性、對抗性、娛樂性兼備項目的傾斜。女生則對塑造形體的項目、韻律感強的項目選擇多,這也正迎合了女同學愛美和追求時尚的特點。

2.1.3我校學生選修體育課的依據

從表3中可以看到。我校學生參加公體選課的依據呈多樣化的趨勢。

2.1.3.1滿足自己愛好、健身健美、娛樂消遣為選課的首要動機

在表3中反映自己愛好、健身健美、娛樂消遣是主要動機,位居前四位。這些充分說明了大學生能認識到體育的價值功能,也正是我校開展體育選修課的初衷所在。

2.1.3.2學生嚴重缺乏終身體育意識

從表3中可以看到,在選課依據中排最后一位的是往后的實用性。顯示了我校體育教學部門在宣傳、引導學生方面的力度不大。指導思想不清,學生不能清晰地確立自己的行為指向,為此我們必須加強對體育選修課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充分了解開設體育選修課的目的所在,樹立起正確的選課思路。

2.1.3.3選課中呈現應付性和從眾現象

據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多數人還是停留在純粹的修滿學分,占總人數的22.2%。選課時沒有明確的目的性?!绑w育是一門必修課,有學分,不學不行”、“完全為了應付”的想法在男女生選課時占前三位。由此可見,盡管體育課中的項目是自己喜歡的,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選課的動機只屬于直接的近景性動機。

2.2公體選課中存在的問題

2.2.1課程內容和形式上安排不夠合理

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學生反映大多數體育項目沒有開設體育理論課.即使在過程中安排有理論學習,課時也比較少,安排的理論考試也是應付式的,從而導致多數學生不重視理論課,更嚴重的是不喜歡上體育理論課。

2.2.2 學生人數多,組織開展難度大

進幾年各高校招生人數不斷上漲,造成大學的學生人數逐年劇增,體育場館的人均比例也逐年下降。雖然我校遷至大學城以來相關的體育設施已經逐步地完善。在占地面積上達到一定的規模,但是在人數不斷增多和利用率不高的情況下,同樣制約著公共體育課的順利開展。

2.2.3教師的考核制度不夠合理。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目前,我校公體課考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同水平的學生接受同一標準的考試,這在某種程度上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會使身體素質好的、技術較好的學生不用努力就可以拿高分,而身體素質較差、技術不好的學生拼命練習也達不到合格的要求,并且不同的任課老師打分的標準不同,造成成績差異較大。

2.2.4我校學生還沒有形成體育消費意識

說明:“是”表示在選課時對要經濟支出的課程的放棄?!胺瘛北硎静皇苡绊?。

從表5中可以看到42.9%的學生會因為要花錢麗放棄了自己喜歡的課程。在課程過程中需購置器材或服裝時持“一般”態度的人數占了總人數的57.1%,這與學生的經濟水平和消費意識有很大關系。在有限的經濟能力的前提下,前兩項是他們認為的理應的消費支出,其次才是進行娛樂休閑的消費。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學生選課已不再是盲目服從、被動的行為,而是從自身的實際出發,以發展身體為基礎,同時兼顧目的性和價值取向。

3.1.2學生缺乏終身體育意識?!敖】档谝弧钡囊庾R雖然已經被大多數學生所接受。但是學生對于未來的健康意識還不夠清晰,難以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一部分學生沒有認識到體育的真正價值。

3.1.3學生選課時目的不明確。呈現應付和從眾現象。大學生從眾心理在選修課中深入反映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問題,對自己的行為和導向沒有很好的確定性。

3.1.4體育理論課開展不夠,考試標準不規范。理論聯系實際這是所有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內容,雖然體育教學注重技能的學習,但是必要的理論學習還是應該同步。

3.1.5學生體育消費意識淡薄。我校學生沒有形成體育消費意識,在體育費用方面停留在傳統上,這與學生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沒有形成正比。

3.2建議

3.2.1針對選課過程中發現的情況,建議學校選課的制度做進一步的改進。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需要。選課本是圍繞學生為主體去設置課程內容和形式,在選課制度上應盡量放寬自由度和多樣性。

3.2.2相關部門加大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使學生不再是滿足于學校體育,而是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從而受益終身。

3.2.3在開設體育課程項目時進行大面積的普查,對學生感興趣、大眾化的項目進行完善,嘗試以俱樂部的形式開設選項課。加大選項課的自由度。

3.2.4教師在教學中應合理地分配技術訓練、身體素質練習和理論知識教學。強化對體育選修課的管理,改革不夠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

第6篇

論文關鍵詞 體育權利 大學生 途徑

一、體育權利的概念及內容

現代法學的核心是權利,著名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認為法學即為權利之學,作為一門法學學科的體育法,也必然會涉及體育權利這一核心概念。體育權利是體育法學的一個基礎問題,而具體何為體育權利,其概念界定出現在各種文獻中,各種觀點均有。比如陳華榮在《我國體育權利概念認識:困境與發展》一文中,對體育權利做了如下界定:“廣義的體育權利包括所有在體育運動中產生或與體育運動相聯系的權利。狹義的體育權利是指社會認可或法律承認的,人們參與體育活動、參加體育競賽、接受體育教育、享受體育生活的資格和可能性。”方燕在其碩士論文《體育權利及其法律保護研究》中指出,體育權利可分為明示的權利和推定的權利,前者如《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中所規定的優先錄取權等,后者則是由憲法等法律所規定公民所享有權利的推定或引申權利。劉毅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也對此做了描述,這三位學者在其論文中詳述了各個專家學者對體育權利的看法。此外還有很多學者都以自己的觀點對體育權利做了認定,在此筆者不再一一贅述。

在眾多對體育權利的界定中,筆者認為胡冠佩等在《的權利制度及其完善》一文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這部已經頒布17年的法律中的規定來限定體育權利更符合我國的現實狀況。《體育法》在第一章總則中規定了了發展權、管理權與參與權三項基本體育權。其中,第二條指出國家要發展體育事業,開展群眾性的體育活動,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第三條進一步說明除國家自身要發展體育事業外,還鼓勵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興辦和支持體育事業,這是體育發展權;第四條則指出各級行政主管部門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管理體育工作,此為體育管理權它屬于公權力范疇;體育參與權是指權利主體參與體育活動的權利。三種權利中,可以說體育參與權是《體育法》立法之重點向所在,因此除在第一章總則的第二條明確體育工作應全民參與之外,接著在第二章至第五章中又進一步詳細規定了社會體育、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社會團體中的體育發展權和參與權等權利內容。

二、大學生體育權利保護現狀

大學生的體育權利應當是一種能力或資格,即大學生依照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規范的規定,參與到各種體育活動和體育事務中,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能力。大學生的體育權利主要體現在《體育法》第三章的學校體育中,在這一章中,規定了學校應當把體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必須要開設體育課,學校應當為學生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創造條件;為使學生的體育權利能夠實現,學校要配備合格的體育教師,按照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配備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學校還應當建立學生體格健康檢查制度,加強對學生體質的檢測。體育權利實施的主體是學生,體育權利能否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學生的自主意識,而我們目前的現實是,學生對自己體育權利的認識和重視不夠,我曾經問過我所教授的某一班的學生這一問題,知道大學生有哪些權利嗎?學生能夠回答出我國的教育法中所規定的權利,但當我問什么是體育權利嗎?所有學生的回答都是不知道。由此可知,體育權利在大學生中間仍然是一個新名詞。相當一部分學生喜歡體育但不愿意上體育課,因為體育課很無聊,沒有自己喜歡的運動,也不會自覺地從事課外體育活動。

目前各高校都按照體育法的規定安排有體育課來保障大學生的體育權利,也有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來保證體育課程的開展,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體育課只是運動課,卻沒有學習體育法律法規的課程,包括體育專業的學生在內,都沒有意識到學習體育也有法律的保障;第二,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的配備不夠齊全,只是用于體育課教學,無法滿足大多數學生的課外活動需求;第三,因為學生意識的缺乏,沒有學生感覺自己的體育權利受到了侵犯,大部分學生不認為自己有自由選擇體育活動項目的權利,而是服從老師的安排,而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機會很少。要想解決這些缺陷,需要加強對學生權利和義務的教育和引導,加強對體育課程和課外活動的管理,轉變大學生的體育觀念,使他們的體育興趣與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推動體育權利實施的主體和中堅力量。

三、大學生體育權利實現之途徑

如何能夠保障大學生體育權利的實現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綜合目前我國高校的現狀,我認為,除了各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體育課來加以保障學生的體育權利之外,我們還可以采取如下幾種途徑:

(一)充分利用學生社團,保障大學生體育權利實現目標

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愿組成的學生組織,目的是實現會員的共同意愿并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社團多種多樣,是我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我國高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學生社團的建立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組建學生社團的目的是活躍學校的學習空氣,提高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梢愿鶕W生的不同興趣引導學生成立各種不同類型的體育社團,以交流思想,增進友誼。每年可以根據學生社團情況組織一些社團比賽,提高學生參與社團的積極性,使學生社團成為保障大學生體育權利的有力武器。

(二)合理利用學校體育館,加快大學生體育權利實現效率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體育賽事在我國的大中型城市舉行。這些體育賽事僅僅是一個短期事件,但為了使體育賽事能夠完滿舉辦完成,每一次的體育賽事都會建設一些保障體育賽事的體育場館。目前幾乎各個高校都有了自己的體育館,而賽事結束后,體育館的使用問題就成了高校需要解決的一個新課題,因此,可以結合學生社團以及學生興趣找出能夠合理利用體育館的方式和方法,使學校的體育館不至于閑置下來,而且也能夠使大學生的體育權利得到進一步的保障。比如中國農業大學的場館,在奧運會賽事結束后,就得到了充分而合理的利用,目前農大的體育館已經成為了體育與藝術教學的重要課堂,可以說除了周日外,每天的課程都安排的滿滿當當的。

第7篇

[關鍵詞]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上海市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在實際調研過程中,采用隨機非概率抽樣抽取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以及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4所高職院校作為樣本進行調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發表的有關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論文和出版的著作,歸納總結相關經驗。

(2)問卷調查法。本文依據研究目的設計了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調查問卷,根據不同場所,進行了抽樣調查,抽樣范圍包括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以及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4所高職院校,共隨機現場發放調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問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發得到隨機樣本。

(3)數理統計法。運用計算機軟件SPSS對數據進行錄入。

二、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

1.高校院校學生體育消費性別特征

性別不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時也是人的基本社會特征之一。不同性別的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的行為也迥然各異,具體到體育消費領域,性別對男性與女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顯然亦存在諸多差異。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大學生在付諸體育消費行為時,男生有402人,占樣本總數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樣本總數的31.9%。這些統計數據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人數男生明顯高于女生,男生對比女生的體育消費行為更加積極活躍。

2.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觀念及體育消費動機

通俗來說,消費觀念是人們對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導思想和態度以及對商品價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費者主體在進行或準備進行消費活動時對消費對象、消費行為方式、消費過程、消費趨勢的總體認識評價與價值判斷。消費觀念一經形成,會顯著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而消費動機則是消費者為了實現消費的目的而進行行動的原因,消費者的行為是受動機支配的,動機是消費者的內在過程,行為是這種內在過程的表現。因此,在對目標群體體育消費行為調研時,消費觀念和消費動機是應用最廣的兩項指數,幾乎無一例外,調研者推測某群體的體育消費行為時總是要了解其消費觀念和動機。根據數據統計結果,被調查的4所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消費呈積極肯定的態度,所占比例高達79.3%,僅有9.2%的學生不贊同體育消費,另有11.5%的學生表示中立態度。同時,在調查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時發現,大學生對此項問題的回答雖然較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但主要消費動機依次為強身健體、豐富業余生活和增加人際交往,三者分別占樣本總數的41.5%、15.3%和11.2%。這充分說明高職院校大多數學生在進行體育消費時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強身健體,在這一點上他們達成了共識。究其原因可能與高職院校特殊教育培養目標有關,1998年2月16日,國家教委印發的《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原則意見》指出:“職業教育要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贝朔N教育培養模式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需更注重體能素質的培養,從而導致大學生在選擇體育消費項目過程中會較多的考慮其是否具備強身健體的功能。

3.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結構

體育消費結構一般分為實物型體育消費和娛樂型體育消費。據統計資料顯示,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實物型的體育消費主要包括體育服裝、運動鞋襪、體育音像產品,以及體育報刊等產品,實物型體育支出占據了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絕大部分,構成了目前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的“主流”。同時在被調查的4所高職院校中,通過對男女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進行比較發現,性別差異對男女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未呈現顯著性差異(P=0.369),表明在進行實物型體育消費時,男女生體育消費結構的差異程度不大。從訪談情況看,大多數高職大學生表示假如他們選擇某項自己喜歡的收費體育項目進行體育消費時,為保證更好地掌握所授體育技能,將會相應的購買所需體育設備。比如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在校大學生在報名參加跆拳道社之前,會以個別購買或團購的形式預購跆拳道服和相關的訓練器具。顯而易見,為保障參與體育活動,一些實物型的體育消費品已經自然而然的成為高職大學生體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實物型體育支出占據其體育消費主體也就不足為奇了。

經過進一步的追蹤調查與統計分析,發現上海市高職大學生的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偏低,對娛樂型體育消費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現場觀賞各類體育比賽的門票和業余時間參加各種體育項目培訓費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男生在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上大大優于女生。這些數據說明娛樂型體育消費在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中所占比例較低,需進一步拓展他們的娛樂型體育消費水平。

4.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水平

體育消費水平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滿足生活需要而消費各種體育物質產品和勞務產品的數量,它從量的方面反映個人體育消費在某一時間的水平。從調查結果看,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年均體育消費金額在600元~1000元之間的占總人數的19.5%,1001元~2000元之間的占消費總人數的32.3%,2001元~3000元之間的占消費總人數的11.2%,而600元以下、4001元~5000元之間,以及5000元以上的僅占消費總人數的3.7%,從數據中得知,高職大學生的年均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間,其中居于1001元~2000元之間的最多。這說明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年均體育消費水平較高,對大學生體育消費市場的商家而言,充滿了巨大的商機。

5.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項目

根據訪問調查,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選擇體育活動的項目中,多數青睞球類和健美類項目的體育健身活動。其中男生參與的體育項目按選擇人數的多寡依次為:足球、籃球、羽毛球、網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別是:瑜珈、體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網球等。在選擇這些項目進行體育活動時,由于身在學校的學生可以免費使用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加之學生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也能學到較多體育技術技能,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在發生體育消費行為時,主要體現利用業余或假期時間在校外的諸多社會經營場所的體育消費行為,例如,在收費場所打羽毛球、籃球,以及跆拳道訓練等等,而在學校進行體育項目消費亦僅限于不滿足體育課獲得的體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開設此項體育課程,學生轉而借助學校體育設施并聘請體育人才以實施收費的形式進行體育健身。此種體育消費方式構成了校內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部分。這有力佐證了高職院校大學生雖然體育消費項目種類繁多,但校內體育消費意識薄弱的事實。

三、結論

第一,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人數男生明顯高于女生,男生對比女生的體育消費行為更加積極活躍,這一結果與現場訪問調查相吻合。

第二,根據數據統計結果,被調查的4所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消費呈積極肯定的態度,所占比例高達79.3%,僅有9.2%的學生不贊同體育消費,另有11.5%的學生表示中立態度。同時,在調查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時發現,大學生對此項問題的回答雖然較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但主要消費動機依次為強身健體、豐富業余生活和增加人際交往,三者分別占樣本總數的41.5%、15.3%和11.2%。

第8篇

(太原工業學院體育系, 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比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山西省高校在校一至三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對其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現狀和消費水平進行了調查分析和研究。結果表明:山西省大學生在注重休閑體育心理功效的同時,對休閑體育的健身功能也極為看重;山西省大學生的休閑體育消費能力不能滿足其對休閑體育的要求;完善休閑體育校園文化建設將對休閑體育在山西省高校的傳播與推廣起到積極的作用。旨在正確認識山西省高校大學生的休閑體育消費特征,引導其休閑體育消費行為,為促進這一特殊群體領域形成健康積極的休閑體育文化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關鍵詞:山西省 大學生 休閑體育 消費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06—0001—04

基金項目:山西省社科聯2012 年重點研究項目,編號:SKLZDKT2011053。

作者簡介:楊志棟(1958~),男,教授。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1 研究目的

休閑體育(Leisure Sport)是社會體育的組成部分,是人們在閑暇時間以增進身心健康,豐富和創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為目的的身體鍛煉活動[1]。高校體育的目標應是引導和教育大學生積極、主動地鍛煉身體,而休閑體育對培養學生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 構筑和諧的校園文化舉足輕重。KRAU(1984)和SKELYL 在(1996)提出:人們生活的各部分都有休閑的潛在資源[2]。這說明,判斷休閑體育的標準,并不是參與者的活動方式,而是他的心態。如果參與者是以一種追求自身體驗的積極心態去參加體育運動,那么,即使是再激烈的項目,對他而言也只是一種休閑。反之,如果參與者是在外因的迫使下參與活動,那么,哪怕是最輕松的體育項目,對他而言也不是休閑了。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體育與休閑的結合,是國際大眾體育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 它使體育不再僅僅是人們健身的一種工具,更是人們調節心理與情感的一種玩具,對于體育走入人們的視野和生活, 成為人們維系身心健康的一種生活方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相比較學業繁重的初、高中學生,大學生們可支配的業余時間顯著較多,可利用的余暇時間大大增加,在此情況下,如何利用健康的娛樂方式和體育活動去豐富自己的余暇生活, 使之有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成為一個大學校園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部分大學體育教學存在偏重運動的外在表現形式, 強調運動技能的學習,強調運動競賽,許多活動項目缺乏終身受益的內容,既不能適應休閑個體活動的開展,又不適應畢業后的傳承。體育課外活動輔導也由于經費、場地、師資等原因很少開展,即使有也大多是體育課的直接翻版,缺乏新意,不能滿足大學生健身養心、娛樂等功能,學生也沒有太大興趣參與。

本研究擬通過對山西省三所高校學生休閑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對于正確引導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的休閑體育消費行為,認識其體育消費特征,以及促進這一特殊群體領域形成健康的積極的休閑體育文化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太原工業學院這三所高校一、二、三年級在校學生,共計847 人(男生487 人,女生360 人)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山西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307 人,中北大學非體育專業學生237 人,太原工業學院學生303 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休閑和休閑體育方面的論文及休閑理論、社會學等參考書目。

2.2.2 專家訪談法

訪談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師范大學等高校的體育學專家學者、高校體育俱樂部的會長、會員以及經常參與休閑體育的普通學生。2.2.3 問卷調查法

2011 年10 月至11 月期間,在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太原工業學院等三所高校,發放《山西省高校學生休閑體育消費調查問卷》, 共計1000份, 責成專人現場發放、現場回收, 回收問卷100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847 份(男生487 份,女生360份),問卷有效率為84.7%。

2.2.4數理統計法

利用spss11.0 計算機軟件對收集的所有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并采用“裂半法”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信度檢驗。

3 結果與分析

3.1 休閑體育消費支出

調查結果顯示,每月生活費在300 至1000 元之間的大學生比例占到了調查對象總數的85.1%(見表1),而“家里提供的生活費”是62.6%的大學生休閑體育消費的主要經費來源,通過勤工儉學、兼職等手段掙錢來進行體育消費的比例是31.6%。這反映出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支出主要來源于自己每月的生活費用。

而在“你是否愿意花錢去進行休閑體育活動”這個問題上,選擇“否”與“不確定”的學生占到了66%的比例(見表2),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部分學生一則不愿意花錢從事體育休閑活動,二則對花錢從事休閑體育活動態度很猶豫。

在“多久參與一次休閑體育活動的消費”選擇上,“一個月消費一次”、“幾個月消費一次”以及“很久才消費一次”的比例占到了近80%,這直接表明了大學生對休閑體育需要花錢進行消費的真實態度,那就是消費極少或者幾乎不消費(見表3)。每個月用于休閑體育消費的金額,“幾乎沒有”與“100 元以下”的選擇人數也占到了80%以上,對于那些父母所給生活費是其主要經濟來源的大學生來講,休閑體育消費的支出顯然是有些奢侈。

在如何看待和認識休閑體育上,“舒緩壓力的好途徑” 是大學生們的第一選擇,這也證明了在大學生看來,休閑體育對其心理健康促進具有良好的影響(見表4)。國外學者Bedar 和Ragheb 的研究表明,休閑時人們期望獲得的體驗至少包含以下幾個層面:(1)心理上的:自由感、享受、參與、挑戰;(2)教育性的:智力挑戰及獲取知識;(3)社交性的:與他人的良好關系;(4)放松性的:從壓力及疲勞中解脫;(5)生理性的:健康、健美、體重控制與康樂;(6)審美性的:對優秀作品及自然景色的反映[3]。而我國學者對休閑體育的研究表明, 休閑體育具有有助于減少負面情緒,促進人的正面情緒效應、有助于獲得精神層面的自由感和解放感、有助于增進“我們關系”,改善人際交往關系,增強個體的社會適應的能力,提高個體的認知能力等六大功能[4]。大學生作為文化素質層次較高的一個特殊群體, 面對學業以及就業壓力,心理負擔較重可以理解,所以這個群體對渴望參與休閑體育的心理需要程度完全符合本次調查研究的預期。

而在題目“休閑體育消費后的感受”問題選擇上,“心理輕松愉快”、“身體舒服”、“忘記煩惱”這三點是大學生們的主要選擇,在證明大學生更看重休閑體育對心理有積極良好影響的同時,也表明大學生非常認可休閑體育的健身功能(見表5)。體育本身的健身功能普為人知, 進行適當的鍛煉會讓自己的身體感到比較舒適, 而休閑體育與競技體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沒有太多的競爭性與對抗性, 所以運動者基本會以比較適中的運動量進行鍛煉。

目前,我國法定的節假日大約有114 天,而在校高校大學生再加上寒假、暑假,大概有170 多天的假期,由于他們學習時間具有很大的機動性, 因此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余暇時間將會更多,在擁有了比較充裕的業余時間之后,大學生如果能比較長時間的堅持進行休閑體育, 身體機能和體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顯然可以預見。

3.2 休閑體育消費項目與場所從“大學生休閑體育消費項目”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消費項目主要集中在支付體育活動費用或門票、購買運動服裝、購買運動器械(見表6)。這個研究結果與先前學者們關于大學生學校休閑體育的眾多研究結果頗為相似。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文化群體, 對某些體育項目與體育明星的迷戀可能致使他們會經常購買相關體育活動門票或書籍報刊雜志以及相關的運動器材。而在購買運動服裝這項上,即使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大學生,也可能會消費一定數額的金錢,因為現代的體育運動服裝已經并不只限于運動時穿著, 而是一種時尚休閑的標志,在大學生看來甚至是更為主要的因素。

在調查結果中也顯示, 大學生最希望休閑體育場所擁有先進的設備,集各項休閑體育設施于一體,其次是能夠提供免費的運動指導(見表7)。

這項調查結果表明了大學生的消費與收入之間的矛盾,畢竟各學校能提供給學生免費或者低消費的休閑體育運動場所遠遠滿足不了大學生的需求,如果到社會上進行休閑體育消費,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還達不到。

在休閑體育場所中, 存在的最主要的幾個問題是活動場地少、設施破舊、種類不夠多以及服務不到位。在這個選項中,主要反映出大學生對目前學校體育設施的不滿意態度,這也是“供需矛盾”的一種現實反應。由于受近年來各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影響,山西省許多高校在校學生每年逐步增加,但是體育場館等硬件設施并沒有相應的增加到與學生數量應該達到的數量和標準,許多高校的體育場館設施陳舊、匱乏,根本無法滿足在校大學生進行休閑體育甚至是正常體育課教學的需要。

資料表明: 我國符合普查標準的各類體育場地設施共有615693 個,其中隸屬于學校系統的有413583 個,約占67.)17%。說明了我國學校系統體育設施擁有量在全國占主導地位, 而在學校體育設施中,高校擁有12762 個,僅占到3.)86%,說明了高校體育設施擁有率相當低, 遠遠不能滿足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活動需求。在筆者調查的三所高校中,籃球場地、足球場地、網球場地等經常在下午學生下課后出現人滿為患的局面, 幾撥學生輪流共用一個場地進行活動的局面經常出現。

體育場館等基礎性設施是學生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物質條必備件, 一個學校硬性體育設施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在校學生參與休閑體育人數多少及活動的質量, 因此學校應該對體育場館的建設給予高度的重視,積極加大和改善體育場館,為保證體育教學和在校大學生參與休閑體育活動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

3.3 影響休閑體育消費諸因素

在“大學生不參與休閑體育消費的原因”調查中,可以看到,將近60%的大學生選擇了“學習或其它活動占用時間多”。可以認為,這個因素是影響大學生進行休閑體育消費的重要原因,選擇經濟條件不允許和無適合場地或找不到場地的大學生人數比例分別為28.2%和25.7%。(見表8)

學校作為大學生主要的生活與休閑體育場所, 對其認識與選擇休閑體育項目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本研究顯示,“在學校形成一種休閑體育文化氛圍,人人參與”和“希望學校組織更多的休閑體育活動” 這兩個因素讓74.1%的大學生認為可以有效激勵和促使他們參與到休閑體育中(見表9)。

休閑體育的文化價值在于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和諧、平衡以及自我實現的發展,這是體育的本質和終極目標,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爸挥挟斎送ㄟ^自己的意志去設計、掌握或運用某種手段和方法來使自我的身、心獲得同步發展;當人們去參與一種旨在使自我生理水平和心理水平提高, 并同時滿足了人的歸屬本能、自尊本能乃至最高級的自我實現本能需要時,我們便說:他參與了體育。他占有并實現了體育的意義和價值?!?/p>

從這個意義上說, 休閑體育是在人類滿足生存需要之后的一種更高級的享受和發展需要。那么在高校中的休閑體育文化,應該是一切休閑體育現象和休閑體育生活中展現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也就是說,學生在休閑體育生活和休閑體育實踐過程中,為謀求身心健康發展,通過競技性、娛樂性、教育性等手段, 以身體形態變化和動作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具有運動屬性的文化。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之中,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與影響。在大學校園中如果能形成一種休閑體育文化氛圍的話, 那么生活在校園環境中的大學生將會極大地受到休閑體育文化的影響,那么自然而然地,休閑體育也將會在大學校園中興起和不斷發展。

隨著知識信息時代的來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就業壓力、學習壓力、經濟壓力等造成的精神壓力和心理不安因素不斷增多。因此大學生需要休閑娛樂來體現其自身價值,以提高學習生活質量和舒緩社會生活所帶來的各種壓力, 而高校休閑體育的超脫的、非功利性的特點,恰好滿足了廣大學生回歸自然、釋放本能的心理渴望,可以達到身心和外界環境有機融合的目的。高校休閑體育是順應時代的變化逐漸發展起來的,為此大學體育非常有必要開展休閑體育,使在校大學生在充滿喜悅、和諧的氣氛中,逐漸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將休閑體育納入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當中。

4 結論

(1) 山西省高校學生對學校休閑體育的認知和理解程度較高, 普遍認為參與學校休閑體育可以對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其中,休閑體育所具有的心理功效是其選擇休閑體育最為看重的功能,其次是休閑體育的健身功能。

(2) 山西省高校大學生休閑體育消費的項目主要集中在支付各種體育活動費用、購買門票、運動服裝及運動器材等方面。目前的體育場館設施在數量和質量上遠遠不能滿足在校學生們參與休閑體育運動的需求, 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影響山西省高校學生進行休閑體育的主要因素有經濟能力不足、學習或其它活動占用時間較多以及學校場地設施不能滿足其進行休閑體育的需要。

(4) 山西省高校中目前還沒有形成讓學生們自覺積極參與休閑體育文化的氛圍。

參考文獻:

[1]趙瑞斌,邱萍.成都市高校學生休閑體育消費現狀調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1(16):300-302.

[2]. Chrisotpr. R. Edginotn,etal.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M].1998:2-29,32-41.

[3]. Beard.J,C.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Journal. of.Leisure.Research.,1980(12):20-33.

[4]周毅剛,劉暉.休閑體育的心理功效[DB/OL].http://sh.xinhuanet.com/misc/.2008-11-28/content/15048838.htm.

[5]高玉敏.河北省高校學生體育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47-48.

[6]許杰,孫繼龍.中學生體育消費情況的調查[J].四川體育科學,1999(6).

第9篇

[關鍵詞] 體育經濟 大學生 體育消費 調查研究

一、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恩格系數的不斷下降,體育消費在人們的生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當代大學生作為體育消費的主力軍,體育消費已成為人們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他們的消費體育動機、項目與水平就具有現實意義。通過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項目與結構的分析,試圖找出當代大學體育消費的特點,分析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主要因素,探討提高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相應對策。為正確引導其體育消費行為提供依據,使大學生體育消費走向健康、合理的軌跡。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陜西省境內的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和寶雞文理學院的520名學生。

2.研究方法

(1)問卷法:共發放“大學生體育消費問卷調查表”520份,回收510份。

(2)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今年發表相關論文10多篇進行比較研究。

三、體育消費的概念及途徑

1.體育消費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參與體育活動和觀賞運動競賽而對體育資料的使用和消耗。

2.體育消費途徑

人們通過支付貨幣來購買所需的消費資料而實現體育消費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品是以商品形式出現的,在交換過程要遵循價值規律進行。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分析

表1表明:當代大學生有強烈的消費需求。為了健康、娛樂、交往、緩解壓力和追求時尚等物質和精神的需求,希望通過體育這一載體來實現。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鍛煉能夠達到健康體魄的目的,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可以使自己達到娛樂的目的。近10%以上的學生認為可以達到增進交流、心理宣泄和追求時尚的目的。當代大學生具有消費的動機。在調查中學生普遍認為體育的強大功能,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并可達到所期望的目標。

2.大學生體育消費項目分析

表2表明: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單一,80%的學生在主要消費內容上是運動服裝。因為這類消費一方面具有運動和日常生活兼用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上體育課的需要。在調查的5所院校中,有4所新生進校要強制性購買體育服裝。

從調查來看,大學生體育消費的體育類項目主要是羽毛球、乒乓球、網球,占到調查對象的48%。三大球由于較普及,一般有較充分免費活動空間,故花錢消費的愿望不強。武術類排序是跆拳道、太極拳、散打等,實用格斗類較受歡迎,符合青年人增強好勝的性格。太極拳更符合健身養生的需求。這類項目占到調查對象的19%,新興項目像健美操、形體訓練、交誼舞帶有外來文化的新潮項目。符合青年人求新、求奇的心理,有22%學生愿意在這方面消費;有11%學生愿意在野外生存、攀巖、定向越野等消費;有一定危險性的項目符合青年人的冒險精神。

3.大學生體育消費水平的分析

體育消費水平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滿足體育要求而用于體育方面的各種投入的量。它可以用一定的貨幣數量來衡量。體育消費水平,反映大學生在一定時期內體育消費需要的實際滿足程度。從表3可以看出,60%以上的學生愿意在體育消費上進行投資,說明多數學生對體育消費從認識上持積極態度,具有一定的體育消費觀念。體育消費觀念在學生中已經逐漸形成。80%以上的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在200元~600元之間,過半數的學生每月的體育消費費用在10元以下或沒有。由于學生屬于消費群體,其自力收入不多或沒有。如按體育費平均每月10元計算,占月花消費的2.5%左右,顯然體育消費水平較低。調查中發現,體育消費遠低于像交友、零食等消費。一方面體育消費方面的宣傳不夠;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怕吃苦受累,意志不夠堅強。

4.影響體育消費的因素分析

表4表明:訓練環境的因素排在第一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的要求也在提高,良好的環境能夠愉悅心情,更好地進行消費;其次是價格,大學生屬于消費群體,除了家庭條件較好的,做家教打工的外,其他的學生的承受能力相對較弱。男生對體育消費的教練員要求較高,而女生對體育消費的內容比較注重。

目前,學生對環境要求較高。主要是體現在場地上和免費相同項目有顯著提高。像乒乓球、羽毛球,希望在室內練習,網球有塑膠場地。

在影響大學生體育諸因素中,相互之間也存在著矛盾,主要是價格和內容、教練員、環境之間存在矛盾,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是在經濟效率、社會效益和滿足學生消費需要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5.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特點

體育消費具有一定的趨同性,集體項目消費中受好友的邀請,一起消費較多見,像觀看大型比賽。全國甲A足球比賽、CBA、 CUBA籃球比賽等。個人項目也有可能受到同伴的影響,與其相好的人喜歡網球,他們也可能慢慢地喜歡上網球男朋友或女朋友喜歡某一項目,另一方往往也受其影響而喜歡上這一項目。

體育消費具有一定的受限性。許多學生雖有強烈的體育消費愿望,但由于受經濟、時間、環境的影響,往往體育消費的需求不能很好的滿足。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受限的第一因素是經濟狀況,經濟寬裕時,分流到體育消費方面的投資可能就多一些。受限的第二因素是時間,對大學生每一學期來說,體育消費往往表現為前多后少的現象。

體育消費具有一定的交叉性。雖然大學生體育消費具有和經濟來源密切的層次性,但也不排除其交叉性的一面。經濟來源高的學生可能既參與高消費項目,也參與低項目;經濟來源較少的學生,有時也會參與一些高消費的項目。這主要還是由喜歡該項目的程度決定的。

五、提高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對策

1.加強對大學生體育消費觀念的宣傳和引導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體育歷來不受重視。但是隨著社會進步,外來企業文化的進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健康、重視體育,重視體育文化。但與國外人們的體育消費觀念來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還需要政府、學校、媒體做進一步的宣傳和引導。

2.加快體育設施建設,提高場館設施服務質量

社會和學校場館應走設計好、管理好、利用好的發展之路,開發組織不同層次的體育商品,供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選擇,并以優惠的價格、優質的服務、良好的環境提供給廣大的學生。

3.提高體育產品生產者的素質,保護體育消費者權益

只有體育產品生產者生產出或提供的服務,能滿足消費者對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的需要,才能形成良好循環。當體育產品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參考文獻:

[1]王崗:關于體育文化消費問題的探討[C].體育科學,第六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專集 2001

[2]張永明張軍:影響我國體育消費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2002

[3]蔡軍:對我國城市居民體育消費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9,19(4)

第10篇

摘要 網球運動成為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在豐富、完善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通過文獻資料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數理分析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河南省高校學生進行調查與研究,深入了解網球運動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推動網球運動在高校健康、有序的發展,對促進整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網球運動 高校 校園體育文化 大學生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河南省8所普通高校包括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周口師范學院、新鄉醫學院等院校的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二)問卷調查法:對河南省8所高校學生發放問卷800份,采用委托同學和信函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726份,回收率為90%,其中有效問卷為713份,有效率為98%。其中男生412份,女生314份。

(三)數理統計法:本論文主要使用EXCEL2000及SPSS軟件對問卷調查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四)專家訪談法:訪談部分高校的有關領導、高校網球教師以及從事網球事業的專家。

三、結果與分析

(一)高校網球運動對校園體育文化精神層面的影響研究

從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大學生認為網球運動可以使參與者在娛樂和培養自信心方面有很高的價值,并在網球運動過程中可以增進交往和溝通。網球運動使大學生能夠活躍校園生活的精神氛圍,有助于生活在其中的師生形成積極進取的心境和發奮努力的情感,優化心態,陶冶情操,以及良好校風、學風的形成。網球運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信任制比賽,比賽中要有爭取優勢的雄心壯志,又要注意培養有關比賽的風尚,尊重對方和同伴協作等。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賽出風格、賽出水平,力爭勝利。精湛的球技固然重要但是,形成良好的風尚也會提升個人的魅力,二者相得益彰才使得網球運動成為名副其實的紳士運動。所謂高校體育精神,是指高校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為了實現教育目標,在長期的校園文化建設中逐步積淀、整合、提煉出來的,反映高校大學生的健身目標、理想、信念、體育傳統和行為準則的價值觀念與群體意識。學生在網球運動的過程中培養體育精神,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培養他們的堅強意志,提高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和遵紀守法的品德;通過網球運動提高校園體育精神的培養,發揮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獨特的育人功能,讓學生從中感悟這些精神的意義,體味生活,為將來做好心理準備。在網球運動過程中,奧林匹克精神的弘揚和宣傳,超越自我的精神,人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更美”的理想,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拼搏進取的優良品質,文明人的精神風貌,開拓創新精神,勇于承擔責任的精神等等,都體現了校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的體育道德要求和體育道德培養。

(二)高校網球運動對校園體育文化物質層面的影響研究

網球運動是對場地依賴性較高的運動項目,網球場地、器材建設是開設網球課程、進行網球練習和舉辦網球比賽等一切活動的前提,因而網球場地是高校網球教學賴以順利進行的基本物質保障,也是校園網球文化傳播的最重要場所,直接影響著校園體育文化發展的程度。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培養網球運動員及網球運動愛好者的首要保證。網球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培養,也影響著網球運動在學校的發展,良好的教師隊伍建設關系到高校網球運動整體水平及網球運動普及程度的提高。對河南省8所高校大學生網球運動的消費調查得知,網球運動在學生中的消費處在一個中等偏下的水平,因為網球運動的消費畢竟比其他運動項目的消費要高,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使網球運動人口的基數迅速擴大,這將大大推動網球運動在高校的發展。

(三)高校網球運動對校園體育文化組織形式層面的影響研究

自網球運動進入校園,受到學生的強烈關注,學校也根據教學的目的、學校的師資力量以及網球場地數量等情況開設了不同性質的課程,并依據學生學習網球運動的興趣和學校對網球教學的評估,規定了網球教學課的教學時數,以滿足學生學習網球的需要。高校體育競賽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活動,要在校園內創造一種體育競賽的文化氛圍,使師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并內化成信念、覺悟、習慣,從而帶上特定校園文化的烙印。同時可以避免單純教育引起的逆反心理,起到更好的效果。

四、結論

網球運動的健身、健心功能、培養競爭意識、團結協作、培養交際能力等功能促進了校園文化功能,它也從不同層面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容,使校園文化更加健康和諧地發展,而且作為一種社交媒體,增強了學生與社會、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際能力。學校更應該加大對網球場地設施的資金投入以保證大學生的網球運動環境,對促進整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陶志翔.網球運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3-34.

[2] 易劍東.體育文化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3] 王瑩.淺談高校校園文化的基本功能[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35).

[4] 李華,肖平.網球文化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田[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22(4).

第11篇

關鍵詞: 大學生 體質下降 影響因素 對策

原教育部部長周濟曾指出:《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并提醒大學生,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意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爭取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但據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顯示,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的指標均有所下降。大學生體質差絕非是遺傳等先天因素造成的,也不完全是體育設施不足、鍛煉場地不夠等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平時忽視了體能訓練的學習,體育生活方式的培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由此看來,當代大學生雖然已經具有了現代人的文化素養,卻缺乏現代人的健康觀念和保健策略,這更是作為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育所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濟南大學體育教師及他們任課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教師10人,學生42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采用計算機檢索和人工檢索查閱中文文獻資料,包括科技期刊、學報、報告會論文,對大學生體質下降的現象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學習與探討。

1.2.2專家訪談法

通過訪談的形式,對山東四所高校的體育教師進行調查訪問。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講師1人。

1.2.3問卷調查法

對四所高校的420名大學生發放調查問卷,收回405份。(男生235人、女生170份)

2.結果與分析

2.1對體育鍛煉的參與意識不強,是大學生體質下降的首要原因。

通過學生的問卷、教師體育教學及業余體育鍛煉的調查得出的相關數據表明,大學生對體育的動機和體育鍛煉的主體愿望在意識與行為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大學生很喜歡和喜歡體育活動的人數比例分別為35.2%和41.9%;不喜歡體育活動的人數僅占調查樣本的6.4%。其中很喜歡體育活動的男生比例數明顯高于女生,對體育活動持無所謂態度的女生人數比例明顯高于男生。有93.6%的大學生認為體育鍛煉除了增強體質外,還在運動娛樂、調節精神、人際交往和個性發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是比較明確的,動機是積極的。但在對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體愿望調查中卻發現,體育行為較好的大學生僅占調查人數的11.2%(每周鍛煉時間5h以上);體育行為一般的占28.7%(每周鍛煉時間3-5h);體育行為較差的占60.1%(每周鍛煉時間3h以下)。這與教育部頒布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學生爭取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體質健康基本要求相去甚遠。調查結果還表明,阻礙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前五位因素依次為:惰性心理、怕累(56.42%);缺少體育場地、設施(32.17%);缺少喜愛項目(21.76%);學習任務重,沒時間(19.28%);缺少組織、指導(14.32%)。

2.2生活方式不健康,心理問題日趨嚴重。

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中吸煙及飲酒者大有人在,而無規律飲食的(不吃早餐、偏食等)和無規律日常起居的(晚睡、晚起等)也不在少數,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體質或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大學生群體中,精神性心理疾病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主要表現為依賴性強、任性、嬌氣、自私自利、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傾向,這些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導致大學生退學、休學,甚至是直接導致大學生自殺等極端行為發生的主要原因。據中國教育網最近開展的一項關于何種原因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調查結果顯示,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應試教育導致家長、學校對學生的過度保護,使學生缺乏應對困難及心理承受力的鍛煉(34.96%);學習、生活與就業的壓力大(31.12%);人際關系處理不當(12.5%);敏感群體,容易產生心理問題(9.78%);難以排除情感危機(7.47%)。

2.3營養健康意識不足,體育消費意愿淡薄。

大學生在營養健康方面缺乏正確的營養知識及合理的膳食結構,主要表現為:無規律的飲食、偏食、挑食、喜歡洋快餐、過度吃零食及不知饑餓的無節制飲食。近十年來大學生的肥胖比例高達百分之二十之多,肥胖癥造成的疾?。ɡ纾焊哐獕?、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現象比較嚴重。另外,眾多女生為有苗條的身材,每天刻意控制飲食(少吃甚至不吃)以期達到瘦身目的,因營養不良導致體力透支,對女性在青春期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是致使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翱茖W的營養搭配可以改變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民族的前途?!蹦壳拔覈嗣竦纳钏揭延辛溯^大幅度的提高,但在樹立營養健康意識和普及營養健康意識方面卻遠低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率。

目前,大學生參與消費健身的僅限于一小部分,他們對健康的認識多數還停留在身體沒有疾病這個最基礎的層面上。調查中了解到,大學生的文化娛樂方式多是上網、打牌、玩游戲、看電影和逛街購物(女生),社會活動多是同學的生日聚餐、朋友及異性朋友間的吃飯、喝酒等。大學生本身是一個沒有經濟來源的消費群體,他們持有量入為出的消費意識,對“花錢買健康”仍持一種保守、觀望的邊緣態度。

3.對策

3.1《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每個大學生都應該達到這個基本要求。

縱觀高校體育發展狀況,高校主要負責人要作為學生體質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是極為迫切與重要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把學生的體質健康作為衡量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

3.2大力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追求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根據大學生活的不同階段、層次、各學科門類學生、特殊群體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倡導和樹立良好的體育道德觀,使“育體、育智、育神”形成一個完好的教育體系。

3.3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咨詢中心,引導學生把體育活動作為一種科學的、健康的、文明的休閑生活方式。

以此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學生體育消費愿識。嘗試改變體育課的傳統評價方法,將評價重心更多地轉移到關注學生體質、體能的點滴進步與體育參與意識等方面上來,鼓勵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

3.4高校相關部門必須強化科學飲食教育,糾正學生的不良飲食習慣和不健全的生活方式。

通過飲食結構的合理搭配,提高學生飲食中的營養水平。善意引導科學的日常生活起居,合理控制學生的作息時間。增強學生肌體的抵抗力,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宗繼軍.大學生“亞健康”人群現狀及對策的調查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3.3.

第12篇

論文關鍵詞:社團 體育社團 高校體育社團

論文摘 要:高校學生體育社團是在特定環境、特定群體中成立的組織,除了具備體育社團參與者的共同意愿和非營利性特征外,社團的流動性、學生群體自我管理、自我發展是其不同于其他社會社團之處。文章從社團、體育社團、高校體育社團的概念出發,介紹了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狀況研究。文章最后,對我國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評價和展望。

引 言

高校體育社團是大學校園中最活躍的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社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組織,對豐富大學生業余文化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高校體育社團是促進高校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較為有效的組織,它將成為大學體育的重要組織管理形式之一,成為大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主要陣地。因此,研究高校體育社團對促進高校課外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梳理高校體育社團的相關文獻亦顯得尤為必要。

1.高校體育社團的相關概念

社團一詞,其英文詞語為“community”,即社會群體。1988年,我國頒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首次以法律條例的形式定義了社團,是指公民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有關體育社團的概念,國外學者薩拉蒙從體育社團的性質將體育社團界定為符合五個條件的組織:(1)組織性,有內部規章制度;(2)民間性,組織不是政府的組成部分;(3)非營利性,組織不是為擁有者積累利潤;(4)自治性,自己管理,不受外部的控制;(5)志愿性,組織的成員為自愿參加[1]。在國內,2001年,國家體育總局人事司頒布的《全國性體育社會團體管理暫行辦法》中指出,體育社團是指經各級體育局審批并經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依法核準登記成立,由各級體育局作為業務主管單位的體育協會、學會、研究會、聯誼會等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因此,按照上述觀點,高校體育社團是指高校中具有相同體育興趣愛好、體育需求的學生自愿組成的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非營利性的學生體育組織[2]。從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狀況看,目前高校體育社團在高校體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現在:(1)體育社團迅速發展是高校體育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體育社團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領域;(3)體育社團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

2.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研究

2.1 高校體育社團形成的動因

高校體育社團形成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娛樂性和目的性。所謂娛樂性源于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對所具有的競技性追求,而目的性則是社團發起人和社團干部在追求和滿足娛樂感的同時以一種社會實踐方式成立體育社團,其目的在于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自身的組織和管理能力[3]。一般而言,社團會員滿足于娛樂、交往、緩解學習的緊張、健身、美容等目的??梢哉f,高校體育社團的形成動因研究觀點多集中在娛樂性和目的性兩方面。

2.2 高校體育社團的組織運作特征的研究

關于高校體育社團的組織運作研究的主要內容有社團的運動形式、社團的內容及參與性別等方面。國內有學者指出,體育社團以單項運動形式構成為主,業余訓練常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在社團中,絕大部分是男性社團,只有占調查總數4.0%的幾個女性社團主要以健身操和熱舞為基本運動形式,且存在時間較短[4]。此外,社團幾乎沒有理論和技術的必要指導,運動水平普遍不高,女性社團尤為明顯;組織活動層次不高,對高年級學生不具有吸引力,三四年級退出社團的比例高[5]。

從研究成果來看,目前國內高校體育社團的研究多數集中在高校體育社團存在的狀況調查和論述,而對其組織運作尚缺少深入的研究,缺乏對體育社團組織運作的具體動因分析和詳盡的成員結構分析。伴隨著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社團的組織運作情況對體育社團在高校體育教育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2.3 高校體育社團管理現狀的研究

高校體育社團的管理研究集中于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傮w而言,目前高校學生體育社團存在兩種管理模式:一種是學生(體育)社團—學生社團部—學生會—團委,另一種是學生(體育)社團—學生社團聯合會—團委。其中,“社團聯合會”模式更能適應和滿足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6]。國內學者對高校體育社團管理進行較為詳盡研究,將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管理內容分為六個方面:組織管理、干部管理、活動管理、經費管理、獎懲管理和指導教師的管理[7]。同時,針對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他們認為主要存在活動不夠規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科學;社團本身具有的自發性、自主性及目的的多樣性等特點。這也就導致了對社團成員的管理難度加大,經費缺乏保障。

從相關資料來看,我國高校對體育社團的管理大多數沒有納入到體育教學計劃,只是出臺相應的管理文件和章程,沒有相關部門執行具體的管理督導工作。

2.4 高校體育社團指導教師和經費的研究

從相關文獻可以發現,多數研究者對體育社團的指導教師和經費狀況比較關注,他們認為指導教師在體育社團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經費也是制約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主要因素。雖然大部分體育社團都有指導教師,但不少指導教師的作用卻沒能得到體現,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任用機制不規范,缺乏雙向選擇的機制;缺乏激勵機制,沒能得到相應的工作報酬;選用標準不嚴密,影響了工作效果[8]。同時,我國高校體育社團普遍經費不足的原因是學校支持不夠,使社團缺乏基本活動經費;消費意識不強,會費難以保障,影響了社團經費的積累;宣傳策劃不力,缺乏社會影響力,難以得到社會贊助;經費管理不清,不能合理使用有限的經費[8]。當然,指導教師不能很好的指導和社團經費的缺乏并不是所有高校體育社團存在的問題。

有關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經費來源,從占有的比例來看,依次是:會員會費、學校撥款、企業贊助和企業捐助四種類型。這說明了目前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社會化程度較高,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體育活動,這應該是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發展的方向。當然,高校體育社團的經費充足與否與我國地域經濟水平和地域文化差異有關,也表明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要注意普適性和特殊性,提出切實可行的合理性建議。

3.已有研究的評價與展望

從已有的文獻分析中發現,我國對體育社團和高校體育社團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概念、功能、分類、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等方面,多以某一地區高校為主。因此,未來有關高校體育社團的研究應重點側重于以下方面:(1)針對學生體育社團在高校校園文化中的積極作用進行研究,提升學生體育社團在高校體育發展規劃的重要性。(2)分區域的進行高校體育社團的研究,針對區域高校的現狀,在充分發揮學生體育社團功能的基礎上,提出適合區域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具體規劃和建議。(3)以往研究針對高校體育社團現狀提出的發展對策僅僅局限于宏觀層面,要加大對高校體育社團運作具體的、分層次的研究,給予具體化的、可操作的社團發展對策。(4)對高校體育社團管理模式的研究僅僅只是剛涉足,可依據管理模式的五個資源著手[9],分析高校體育社團管理的微觀層面數據,從而能夠系統化的給予高校體育社團更好的發展建議。

參考文獻:

[1]薩拉蒙等著,賈西津等譯.全球公民社會——非營利部門視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田惠芬.南京市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發展的現狀和對策研究.南京: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黎明.大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2(2):147-148.

[4]李巧靈.河南省高校體育社團管理模式研究.開封: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8.

[5]楊左、段洪華、唐林、宋躍先.對大學生體育社團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湖北體育科技,2005,24(4):535-537.

[6]賴炳森.論大學生體育社團的扶植.嘉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6,24(6):121-124.

[7]王艷、張建新.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管理.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22(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