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醫藥專業論文

中醫藥專業論文

時間:2022-08-15 15:09: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醫藥專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醫藥專業論文

第1篇

【關鍵詞】中醫藥英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中醫學的價值和優勢已為外國及國際醫學界所共享,并逐漸得到承認。目前,一個研究和應用中醫藥的世界性熱潮正在興起。面對中醫學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必然趨勢,正在大學學習而將于21世紀工作的中醫藥大學生必須熟練地掌握外語,特別是英語,應具備與國外同行進行專業交流的能力。然而,僅僅學習公共英語是不夠的,因為在中醫學中使用的英語明顯不同于在西醫醫學中使用的英語,前者應用了許多自己特有的術語及其英語表達方式。因而大多數中醫院校畢業生乃至研究生,即使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也不能順利的閱讀、寫作、翻譯中醫藥論文。因此,開設中醫藥的專業英語課程尤為迫切,勢在必行。

中醫藥英語課是中醫學和英語相互結合的一門專業、公共結合課程,它向學生提供和傳授中醫學理論體系中固有的常用專業名詞、詞組、句型的正確英語表達形式,中醫臨床各科英語會話常用術語和句型,以及中醫應用文英語寫作的基本格式和要領,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在說、讀、聽、寫、譯五方面從事中醫藥對外交流的語言表達能力。本課程既是中醫各專業大學生學完大學公共英語課之后的后續課程,又是培養學生把已學的中醫知識、理論、技能用英語表述出來的應用課程,對學生的中醫學和英語兩種素質都有鞏固及深化作用。目前,各中醫院校已相繼開設了中醫藥英語教學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對于促進中醫藥文化交流與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于選用教材的陳舊落后、缺乏系統性,極大程度地限制了本課程的發展。為此,特介紹本校中醫藥英語課程選用教材的特點,以供同仁們參考借鑒。

1 選材的實用化

我校選用的教材是由成肇智教授主編的《中醫藥英語》(Specialized English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人衛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本教材是由湖北、南京、廣西、遼寧和成都等五所中醫藥院校著手在完善湖北中醫學院試用教材《中醫藥專業英語》的基礎上,專為中醫藥英語課程教學需要協力合編的一本教科書,旨在為中醫藥的現代化、國際化培養高素質的外向型人才,因此本教材緊扣教學目標而選用三部分材料,即中醫基本理論,中醫臨床會話和中醫應用文寫作。

其中,中醫基本理論介紹中醫學的概念、基本學術特點,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理論,氣血津液理論,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四診,辨證,防治法則。

中醫臨床會話介紹中醫內科門診感冒、咳嗽、胃痛、頭暈、失眠、淋證、水腫、痹病等患者就診時醫患之間的對話;中醫兒科門診肺炎喘嗽和泄瀉患兒就診時醫患之間的對話;中醫婦科門診痛經和崩漏患者就診時醫患之間的對話;針灸門診中風和面癱患者就診時醫患之間的對話;中醫骨傷科門診脛腓骨雙骨折和腰扭傷患者就診時醫患之間的對話。

中醫藥應用文寫作介紹中成藥說明書、中醫藥廣告、中醫住院和門診病案的基本格式和重點內容的英語表達形式;中醫理論性、臨床性和實驗性三類論文的英語摘要的書寫方法。

通過掌握此三部分內容,就基本能滿足學生們將來從事中醫藥國際交流活動的需要,選材的實用化也是本教材深受學生及讀者歡迎的重要原因。

2 內容的中醫化

本門課程不同于公共英語課,而學生大都通過了四、六級大學英語考試,已具備較強的英語基礎,因此本教材是著重介紹中醫常用術語、詞組、句型及學術觀點的英語表達方式,并通過上述三方面內容的學習和反復練習,集中培養學生運用專業英語進行說、讀、聽、寫、譯的語言能力。教學實踐業已證明,使用本教材教學,能夠達到這一目的。

3 英譯的規范化和創新性

第2篇

論文摘要:筆者通過在西班牙講學期間對西班牙中醫醫療和教育現狀的調查,認為西班牙的中醫醫療和教育目前存在7個方面的狀況,文章對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應提出了7方面的對策。

西班牙是歐洲較早開展中醫藥教育和醫療的國家之一,也是在世界上中醫藥推廣較好的國家之一。隨著中醫藥在歐洲的不斷發展,我校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分別與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簽訂了雙方聯合培養中醫藥人才的有關協議,由我校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定期派出教師赴西進行短期中醫藥教學工作。筆者有幸于2005年9月中旬受邀赴西,在西進行了為期三周的講學和考察工作?,F將筆者在西期間對西班牙中醫藥教育和醫療狀況的調查情況作簡要介紹,并提出個人的意見。由于在西時間較短,調查不細,管窺之處,敬請斧正。

1現狀和分析

1.1中醫醫療沒有法律的保護,政府支持管理無力

中醫藥在歐洲及澳洲盛行已10多年,但至今,西班牙政府仍然沒有承認中醫藥在西的合法地位。由于政府擔心放開了對中醫的政策、中醫藥進人西班牙后,這種傳統的自然療法有可能會影響他們長期使用的西醫藥療法的利益,因而,西班牙政府不承認在西中醫藥教育的學歷及學位,不承認中醫藥的合法地位,不承認中醫生的“醫師”資格,公費醫療只能享受西醫醫療服務。

盡管如此,西班牙政府也了解中醫藥在歐洲及本國的影響力,故只要沒有醫療糾紛,政府對各種機構開設的中醫學校及診所不予以干涉,對市售的各種中成藥及單味藥顆粒劑不強行制止。

1.2中醫藥教育規模小,但專業尚全

在90年代中期,我校曾與西班牙塔拉戈納國家醫師聯合會合作,在加泰羅尼亞開辦了“加泰羅尼亞—云南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也與西班牙律師拉蒙合作在塔拉戈納省組建了“中國傳統醫學高等學?!保瑑尚7謩e開設了針灸、推拿的碩士課程和5年制本科課程教育。上述兩校于1996年合并重組為“歐洲中醫基金會”,在西班牙多個城市設有教學點和醫療點,開展中醫教學和醫療工作。

現在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仍有一所中醫藥高等學校,該校招收全日制學生,專業設置有中醫、中藥、針灸、自然醫學等,學制有4年制及5年制,有學士學位和大專學歷。而“歐洲中醫基金會”所舉辦的學校隨著學員的減少和教學成本上的上升,教學機構逐漸萎縮,該基金會現已無學歷教育課程,僅在馬德里、瓦倫西亞和巴塞羅那3個城市開設有3個集教學、醫療一體的小型學校,學校設有4一5年制周末班和函授班,一般有1一2個教室,教室最大者僅有50一60時,僅能容納60名左右學員,相應的診所也設在學校內。

此外也還有一些私立機構舉辦的中醫藥短期培訓班,這些培訓班主要從事短期的中醫藥教育培訓工作,旨在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培訓班的開班時間不定期,學習時間多少不等。

1.3教師魔乏,沒有規范教材,教學時間偏少

目前,在西班牙講授中醫藥的教師中,大多數是在本國接受了中醫藥培訓的當地人,也有少部分中國赴西班牙定居的中醫藥工作者;教師中以兼職者居多。由于中醫藥學校的教學時間少,故兼職者平時在診所中進行中醫醫療;教師中多數只具有中級職稱,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偏少,教學的水平還有待提高。

至今為止,歐洲還沒有一套符合當地中醫藥工作實際的統一的中醫藥學教材,各個學校使用的教材不一,有的使用自行翻譯的中國不同版本的本科或??平滩?有的使用我院于90年代中期為西班牙編寫的中醫藥系列教材。畢竟經歷了10余年時間,當時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

從教學時間看,4, 5年制的周末班或函授班由于教學周期不短,學習的時間及效果相對有保障;許多短期培訓班的學員往往是利用業余時間來學習,課堂所學的內容極其有限,學時過少,只能把握中醫大致的要領,難得精要。西班牙的學員大多重實用而輕理論,他們一般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不予重視,但對實際治療方法尤為注重。如筆者在給學員進行的中醫神經系統疾病專題講座時,在講病因病機、診斷、辨證要點、治療原則等內容時學員們似懂非懂,不予提問,一旦講到具體治療方法時,則學員們集中精力聽講,相應的問題增加,當介紹到針灸療法時,則問題各種各樣,問題要求具體并具可操作性,比如進針的角度、深度等等。這一現象與西班牙中醫藥教育程度不高、但針灸在西推廣較好有關。

1.4缺乏中醫醫療機構,執業規模太小,但就診及治療環境較佳

在西班牙的公立醫院內,一般沒有中醫藥???。但在部分醫院中設有“疼痛門診”,由具有執業醫師資格并在本國學習過針灸的醫生為諸痛患者進行針灸治療。

西班牙的中醫治療大多在診所內進行。中醫診所在西班牙的許多大中城市都有,其規模較小,大的診所有100多擴(含教室),小的僅有20余m2。診所內的設施大多簡單而實用,除了就診桌外,有進行針灸治療所必需的治療床,有銀針、艾條、梅花針等器械和針灸經絡掛圖,有中醫藥書籍、經絡人等治療常用的工具,還有部分外用的中成藥。

西方很重視保護患者隱私。在診所內,一位醫生一個診室,治療室內各個治療床之間有隔離板和隔離門簾,床單整潔干凈,這樣,便于患者坦誠向醫生訴說病情,有利于治療的隱蔽;患者使用治療床時采用一次性床單,一人一換,讓患者在診所內感覺舒心、安全,毫無顧慮,能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1.5中醫治療以針灸為主,難用湯藥

由于西班牙政府不承認中藥為“藥品”,故不允許中藥飲片進人本國,禁止在其國內使用動物藥和礦物藥?,F在西班牙國內僅有由其他國家生產的100余種單味藥顆粒劑,50余種中成藥,這使得以湯藥為主進行治療的內、兒、婦等科的醫師們顯得無力施展才華。當然也有少數中國籍或本國精通中醫藥理論的醫生在適當的時候會給患者開具湯藥,服用單味藥顆粒,或從法國等歐洲國家配方用藥。

相較之下,非藥物的針灸療法在西班牙推廣較好。在西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醫生絕大多數是針灸專業的,針灸治療的病人主要有中風后遺癥、神經衰弱、腰腿痛等慢性病,還有一些疑難疾病患者。

1.6中醫師業務知識欠缺,辮證論治水平有待提高

現在西班牙行醫的中醫師們,少部分是在國內中醫藥院校取得了學士學位并工作了一段時間后,公派到西講學或工作,掌握了一定的西班牙語后,滯留或重返西班牙的中國針灸醫生;大部分是在本國經過上述培養方式或其他培訓方式培養的醫生。

由中國培養的醫生赴西后由于從業范圍較窄,僅能接觸部分輕癥患者,進修學習的條件和機會不多,又無適宜的臨床基地,故缺乏高水平的中醫辨證論治能力,僅能處理簡單的病癥;而在西班牙本國或其他國家培訓出來的中醫醫生,則因學習時間太短、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實踐的空間,對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難以把握。所以,西班牙的中醫生大多只能運用針灸的簡單療法為患者治療。

西班牙中醫藥愛好者職業涉及面較廣,年齡覆蓋面大。比如筆者在西講學的學員中,有中醫(針灸)工作者,也有藥師、護士、制藥企業員工、醫療設備生產商、教師等;就年齡而言,有二三十歲者,也有六十多歲的人。學員中水平參差不齊,有一名曾到中國學習過中醫的學員盡管辨證論治的水平不高,但還會使用“桂枝附子湯”;而有的學員連陰陽五行、臟腑辨證尚不知曉。

1.7缺少宣傳報道,民眾知之甚少

西班牙的許多民眾知道有“中醫”這一傳統醫學療法,由于政府不倡導,在公眾媒體不能對中醫藥進行宣傳,因而中醫藥知識不普及,不只是一般的民眾盲目,就是中醫藥愛好者,許多人還不知道中醫為何物,也不懂得怎樣用中醫藥的知識對自己進行醫療和保健。

至今,西班牙尚無一部中醫藥專業期刊或報紙。幾年前,由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與中國《中醫雜志》社合作,在西班牙出版發行了《中醫雜志》西文版。該雜志除了全文或摘要翻譯《中醫雜志》中的部分論文外,還自辦欄目,宣傳報道中醫藥在西的醫療、教學情況。這對擴大中醫藥在西的影響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思考和建議

2.1盡快立法,獲得政府支持

法律的保障是事業成功的前提,在西班牙的中醫藥立法對于西班牙的中醫藥教育及醫療發展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根據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拉蒙先生的介紹,由于中醫藥“回歸自然”的優勢及其神奇的療效使得其在歐洲日益盛行,加之在西中醫藥工作者的努力,目前西班牙政府已有建立中醫藥法律法規的意向。估計在2一3年內,有望使中醫藥在西班牙通過立法的形式得到認可。據西班牙歐洲中醫基金會發來的最新消息,今年3月18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衛生部門負責人正式宣布:該大區官方正式承認中醫的合法地位。加泰羅尼亞自治區是西班牙政治經濟影響力最大的地區,故中醫藥在該區的合法化將會推動該國對中醫藥的立法。

2.2加大全日制小規模中醫藥院校建設,加強人才培養

中醫藥學術內涵博大精深,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中醫生,必須有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診斷學以及臨床各科的知識,任何斷章取義、試圖走捷徑的做法都會違背學習的自然規律,都會把握不了要領,導致無的放矢。

當前,西班牙應該在原有中醫藥學校的基礎上,在馬德里、瓦倫西亞等地建立全日制中醫藥院校,本科教育專業方面可設置中醫、中西醫結合、針推、骨傷、中醫美容、中藥、康復醫學等,方可使中醫藥的教學工作做得扎實而有效,不斷提高本國中醫藥專業人員的中醫藥知識水平和臨床診治疾病的能力。

2.3注重師資培養引進,編寫適宜教材,保證教學時間

教師隊伍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一個學校只有具備較強的教師隊伍,才能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故西班牙應加大中醫藥學校師資的引進和培養力度,增加專職教師的比例??刹扇闹袊鴩鴥纫M或在本國選拔后外送到中國培養等方式,使教師的中醫藥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教材方面,應該重新組織歐洲中醫藥專家總結多年來使用的教材的優勢及不足,同時聘請國內到西班牙講學或工作過的中醫藥高級職稱教師,共同編寫出適合歐洲及西班牙實際的新教材。教材要突出中醫針灸、推拿、中藥、中醫康復、中醫內科等科目,并全面兼顧其他學科。

在有較好的教師隊伍并有適宜的教材后,適當增加全脫產學習專業學員的招生比例,增加周末班及函授班學員的面授時間,才能保證學習質量及學習效果。

2.4設立正規醫療機構,有規模合法執業

如果西班牙政府正式承認中醫藥在西的合法地位,則可在西班牙的公立醫院設立中醫科室,下設中醫內科組及針灸推拿組,不僅對疼痛病癥,還可對內科疾病及肢體經絡的病癥實施中醫治療。

散在于各地的各個小診所,在得到法律認可后,應履行報批手續,獲準后由管理機構規范管理;要設立診所條件標準,如診室、治療室,如果有內科診室的,必須設置中藥房;還應有必要的設施、設備要求。

2.5引進中藥飲片,發揮中醫內服湯藥的優勢

在上述條件具備的前提下,可引進中藥原生飲片,至少有300一400種飲片供臨床使用。中藥的礦物藥及動物藥在許多急重病及疑難病中能發揮奇特的療效,應解除對動物藥和礦物藥的禁忌,讓中藥飲片進藥店;同時,放開對單味藥顆粒劑的限制,在正規的藥店內憑醫師處方配方。

中藥是中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非藥物療法,只有應用了中藥,才能體現中醫的精髓,整體發揮中醫的優勢,讓西班牙廣大的患者受益。

2.6加強對從業中醫師的繼續醫學教育,不斷提高診治水平

要使中醫藥真正在西班牙有較大的發展,除進行初期專業培訓外,對已經在西從事中醫治療的醫生,也應進行相應的在職培訓,如參加個人愛好的專題講習班,并進行中醫基礎理論的強化學習等,以提高中醫辨證論治水平和針灸診治疾病能力。我校派往西班牙進行專題講學的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基礎理論欠缺的特點,講課中有重點地講解理論,并了解學員對針灸實用技術需求較具體之實際,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針藥結合。即使是非針灸專業的教師,也要注意盡可能地介紹針灸知識。

只有將現已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大夫們的臨床診治水平不斷提高,才能使西班牙民眾切實體會到中醫藥神奇的療效。

2.7采用報紙、期刊、電視等媒介形式,加強對中醫藥的宣傳

第3篇

論文摘要:中醫藥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有許多優秀的東西值得我們去繼承去發展,文章從中醫藥教育的美學觀念出發,探討了如何繼承和發展中醫藥。

中醫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和造就一批以維護和發揚傳統文化、同時以維護人體健康為己任的中醫藥研究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所謂中醫藥教育中的美學觀念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他們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及審美情趣,使他們能真正地認識美、懂得美、感受美、塑造美和創造美ID,特別是讓他們懂得中醫藥唯美的觀念,這在當前不斷有人叫囂取消中醫藥的形勢下尤為重要。一方面它可消除中醫藥專業學生目前的一些迷茫;更重要的是通過中醫藥唯美的教育,可以使學生成為中醫藥文化的忠實維護者和傳播者。因此中醫藥美學教育的關鍵是在中醫藥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并領會中醫藥的美,并在認識和領會中醫藥美學觀念的基礎上傳承中醫藥、發展中醫藥。

1中醫藥的美學觀

1.1中醫藥的美美在她的語言文字:很多人陶醉于唐詩宋詞,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中醫藥語言語句雖沒有唐詩宋詞那末富有韻味,但她的哲理是唐詩宋詞所無法比擬的,讓我們細細品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一段文字:“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其實這種既有韻味又富有哲理的句子在中醫藥古籍當中比比皆是,只不過我們平時在教學時過分追求對字詞的理解,而忽視她的美感和她的哲理,這似乎在傳學生以學問以真理,但學生由于體會不到學習的美感,其結果可想而知。筆者曾聽過一場新東方英語講座,一位講師就“flood”一詞講授學習和記憶英語單詞的方法時,在舉例過程中那種對每個句子陶醉,深深感染了臺下的每一個人。

1.2中醫藥的美美在她的樸素:中醫藥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和疾病作斗爭極為豐富的經念總結,是一門具有獨特理論體系并有豐富的養生和診療手段的傳統醫學,是中國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這里所說樸素是指中醫藥樸素的哲學觀念和樸素的思維方式,如她的整體觀念、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這些觀念無不貼近和扎根于人民群眾,并被廣大人民群眾認可,人民的、大眾的都是美的。

1.3中醫藥的美美在于她自始至終的以醫學人文精神

1.3.1醫學人文精神內涵m:人文精神包括對人的價值、尊嚴、權力的肯定;對人的地位、存在狀態、處境與幸福地關懷;對人類前途命運地關注以及對人類美好理想地追求等,體現為一種人為關懷和終極關懷地精神。醫學人文精神體現在對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最高境界是求真、臻美、博愛、至圣。

1.3.2中醫藥的人文精神:總的來說中醫藥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因此中醫藥從理論講難以擺脫籠統性和模糊性,對大多數疾病而言,她的療效可能比不上現代醫學,但她的唯物主義哲學觀念中自始至終醫學人文精神卻是近代醫學和現代醫學所無法比擬的。古人“醫乃仁術”、“醫亦人學”,就是對“人性醫學”內涵真諦的概括。

中醫藥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如中醫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機構互相聯系、不可分割;人體的各種功能相互協調、彼此互用;疾患時,體內各部分相互影響。同時中醫認為人與環境、人與社會之間也相互影響,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重視精神因素對疾病發生的影響。如《素問·疏五過論》說:“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后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后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并?!边^程中無不體現醫學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

很多人可能有過在所謂現代醫院的徹心之痛,一個普通感冒開出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處方,普通的高血壓病非得給你開個心臟彩超,如果是頭痛先做個CT或核磁共振……。因此在中國現代醫學唯經濟價值論的今天,中醫藥可能是普通老百姓最好選擇。

2中醫藥教育美學觀念的教育方法

中醫藥院校有較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較豐厚的文化底蘊,是培養合格中醫藥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場所,也是中醫藥美學觀念教育重要場所。美學觀念教育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理論學習重點解決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問題,內容包括美學基本原理、中醫藥美學基本知識。其基本要求是在恢復和保持人的健康過程中,達到人的身心統一、平衡、和諧,處于一種美的狀態。在學好理論的同時,注意聯系實際,通過到醫院、藥房、中藥生產企業實習或見習,培養學生具有審美感受力、識別力及正確的鑒賞力;隨著中西文化的交融加快,現代醫學由于臨床療效相對的優勢,對中醫藥沖擊越來越明顯,不少的學生對傳統中醫藥失去信心,對自己所學專業日漸失去興趣,造成了混學分、混文憑的現象。鑒于此,中醫藥職業院校所有的教職員工應行動起來,積極參與中醫藥知識及中醫藥美學觀念的宣講,而不是把它當成是美學老師、專業老師、學校領導的事,要把傳承中醫藥文化作為自己畢生追求。宣講的方式可以多樣,從形式上來說主要包括課堂教學、課外宣傳和個別交流。

2.1課堂教學:課堂是傳授中醫藥知識及其美學觀念的主要陣地,對不同的課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有比較地選擇一些新的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學習中醫藥專業知識的興趣,如是古典醫學名著如《內經》,筆者認為應主要采取傳統教學模式,要把它當成一首唐詩或一首宋詞來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她的韻味、她的意境、她的哲理、她的美。同時也可以適當采用多媒體等其它教學手段來介紹文章的背景;如是專業各科教學,多媒體應是主要的教學手段,多媒體由于具有形、聲、動畫兼備的優點,在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方面比其他媒體來得更直接、更有效。

2.2課外宣傳:課外是宣傳中醫藥及其美學觀念大舞臺,手段和方法更是多種多樣,如我們可以通過板報、大眾媒體、網絡平臺或請名老中醫講座來宣傳和展示中醫藥,宜傳中醫藥在世界醫學中的地位,提高學生對中醫藥專業知識的親和力。因為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愛好,決定著其學習態度、左右其學習興趣。上述宣傳平臺中網絡平臺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強,但低毀中醫藥的信息也很多,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很重要。課外對中醫藥及其美學觀念宣傳,應突出以下幾個觀點tai.①大張旗鼓地宣傳中醫藥的美,特別是中醫藥的人文精神,使學生明白學習中醫藥人生意義和所肩負的重任;②加強中醫藥文化的宣傳,中醫藥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她通過長時間的去蕪存警、去偽存真發展至今天,使她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其功效經過了數千年的反復實踐驗證,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還可以通過宣講中醫藥歷史、著名醫學家及其論著,讓學生更深體會到中醫藥的寶貴;③宣傳中醫藥在世界醫學界的地位,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治療上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兼有養生、康復等功效,長期以來深受我國各族人民的歡迎,并被世界許多國家認可和廣泛接受,通過此類宣傳可以培養學生學習中醫藥的自豪感;④大力宣揚中醫藥在2003年在戰勝“SARS"和近幾年在防治禽流感、甲流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讓學生明白中醫藥的神奇功效;目前中醫藥對很多疑難雜癥,有相當不錯治療效果,特別是許多現代醫學束手無策的疾病,依靠中醫往往能取得比較理想的療效。通過此類宣傳可提高學生學習、傳播和使用中醫藥的自信心。

2.3師生間個別交流:師生間對中醫藥理論某觀點存在分歧時,師生個別交流很重要,它往往比課堂教學更直接、更有效。因為個別交流時作為交流的雙方均有自己的觀念,交流時存在一個說服過程,交流的結果是師生雙方均受益。

3中醫藥教育急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第4篇

【關鍵詞】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科研論文;SPSS軟件

醫學統計學是醫藥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此課程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醫學專業和藥學專業學生的科研能力,因此我?;谥嗅t學專業本碩連讀實驗班《醫學統計學》課程施行了教學改革,采用雙語教學模式,結合SPSS軟件講授英文醫學論文中的統計設計與統計方法,提高學生的基本科研素養,培養學生統計設計思維和解決科研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1 增加統計軟件SPSS實驗課

醫學統計課程定理內容較多且抽象難懂,而醫學院校的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傳統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對醫學統計的理論知識難理解,也會導致醫學統計學的教學效果不達標。因此,在教學改革實驗課上進行SPSS的講解和教學演示,教授學生統計軟件SPSS菜單中的統計方法英文表達和如何解讀統計軟件輸出的結果,這樣可以簡化計算過程,提高學生學習醫學統計的學習興趣,還能行之有效的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SPSS統計軟件具有操作簡單,容易被學生掌握。過去用計算器要經過很多步驟計算和畫圖,現在用統計軟件畫出來的頻數直方圖、散點圖、箱圖、回歸曲線既快又準。SPSS統計軟件教學大量地節省了教學的板書時間,增加了學生的信息量,開闊了學生的統計知識面,進一步達到醫學統計學教學改革的目的,即不是注重傳統的統計概念,而是更專業的強調醫學統計學的使用條件和具體實施方法,發揮統計的實際應用作用。

2 進行醫學統計學的雙語教學

本次教改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而目前的現狀是中醫藥在醫學研究發展方面的貢獻沒有西醫顯著,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加緊與國外醫學研究者增加交流,把我們的最新成果用統計學驗證其醫學方面的研究意義。因此,中醫藥院校的學生應在提高自身的統計學應用能力的前提下,熟悉英文表達,在日常教學中逐漸用英語把實驗結果和統計學方法用英文表達出來,那么這種教育改革對于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社會競爭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在本次教改日中,我們增加了統計學專業術語的英文表達方式,真正的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是為我們的國粹――中醫與中藥的國際化發展增添一份力量。

3 注重統計分析,實現醫學統計學的專業課題融合

醫學課題完成的質量與水平離不開統計分析,只有正確、有效的醫學統計分析,才能得出可信的結論。醫學統計分析是將醫學專業知識與統計學知識相結合,運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雖所得資料進行科學的加工、整理和分析,用正確的統計指標和方法描述取得的結果,并作出科學的推斷。在課題的具體研究中,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的選擇是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大多數學生能想到的統計方法不是相關回歸就是t檢驗或方差分析,并沒有在實驗之前想好課題研究的統計設計方案。因此,在本次教學改革中我們對常用的設計方案:完全隨機設計、配對設計、隨機區組設計、拉丁方設計、序貫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并結合課題做了具體的實例講解,實現了醫學統計學的專業課題融合。

教學中增加前沿國際學術論文統計方法分析環節,一是,看醫學論文中的統計方法表達方式,二是,和學生專業融合,學到最新最快的醫學研究方向,當然這要和醫學專業的專業課教師先溝通,篩選適合學生參考學習的科學研究結果。

4 網絡教學,增加師生交流

使用網絡教學進行第二課堂輔助教學。本次教學改革為了提高醫學統計課程教學質量,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增加師生交流的網絡教學。在我校的校園青果軟件中,在醫學統計課程的網頁中制作了常用的統計模型和統計實例分析,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同時幫助學生校正修改參加大學生創業項目和大學生挑戰杯項目中所遇到的統計問題,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學習醫學統計學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地參與醫學統計學的科研實踐,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董英,黃品賢,宋花玲,戎芬,陳學芬,金如鋒.中醫藥院?!夺t學統計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3,26(2):246-248.

[2]金松玲.應用SPSS統計軟件,提高醫學統計學教學質量[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6,20(4):312-313.

第5篇

Connection between talent training of medicine college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need of grassroots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HAN Xinxin CHEN Linxing

Dean's Office,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the township hospital in Yunnan Province or the municipalities (state), county, find that basic Chinese medicine talent shortage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Yunnan Province. Major performances are shortage of clinical subject leaders and technical cadre-man in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 lack of personnel in Chinese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talent fault. Meanwhile, the talents are not with high technological level, part of who are with Western medicine trend. To solve those above problems,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main channel of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 should make effor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education resources: to expand the autonomy of running a university and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 free cultivation of rural oriented medical students; to increase the efforts to cultivate adaptive tal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cultivate “fitting all, doing well ”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an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university continuing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Grassroots; Connection

在云南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中醫藥與西醫藥互為補充,為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優勢。為此,2010年出臺的《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到2015年,在8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中醫科和中藥房,60%以上的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立中醫門診和中藥柜;到2020年,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和繼承創新能力,建設成為全國具有較大影響的中醫藥疾病防治中心和臨床研究基地、重要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和天然藥物研究生產基地,實現中醫藥強省的目標。201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云南省加快中醫藥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又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除少數邊遠、民族地區以外,所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5%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設有中醫科和中藥房,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6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有中醫藥綜合服務區或中醫館;9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7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但在云南省中醫藥事業發展中,仍然存在學科帶頭人缺乏、科研水平不高、基礎設施落后、管理體系不健全、服務能力不強、特色優勢不突出等問題。然而,中醫藥人才尤其是基層的中醫藥人才極度匱乏,已經成為制約其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的瓶頸之一。因此,云南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上述指標的完成,首先要解決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匱乏問題。本文認為,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匱乏問題,根本的解決途徑是做好云南省高校中醫藥人才的培養與基層中醫藥人才需求的銜接工作。《云南省加快中醫藥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中醫藥院校教育,應發揮中醫藥高等院校培養中醫藥人才的主渠道作用。

1 云南基層中醫藥人才匱乏的主要表現及原因

通過對云南省市(州)、縣級、鄉鎮等各級中醫醫院及鄉鎮衛生院中醫科采取調查問卷、科教科電話咨詢及郵件調查等方式,調查了5所市(州)級中醫醫院、9個市(州)的15所縣級中醫醫院、10個市(州)的24所鄉鎮衛生院中醫科的中醫藥人才狀況,數據截至時間為2014年8月31日,得到表1~3的有效數據,并對表1~3中的三個層級,即市(州)級、縣級和鄉鎮的中醫藥從業人數、中醫藥從業人員中的副高及以上人數和本科及以上人數做了均值趨勢圖(圖1)。

表1 調查的5所州市級中醫醫院中醫藥人才狀況(名)

由表1~3、圖1可以看出,云南省現有基層中醫藥醫療衛生人才與服務需求嚴重不匹配,結果顯示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1.1 基層中醫藥從業人員愈加匱乏

圖1顯示,從市(州)級、縣級、鄉鎮三級來看,越到基層中醫藥從業人員數呈驟減趨勢。表3顯示,24所鄉鎮衛生院中有7所無從事中醫藥人員,根據衛生廳提供的數據,我省基層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衛生服務的僅占30%?;鶎又嗅t藥從業人員的匱乏主要是由于高等院校中醫藥專業畢業生難于下到基層工作或不安心在基層工作。調查的15所縣級中醫醫院中有5所在2014年招收不到中醫藥類高校畢業生,鄉鎮衛生院幾乎招收不到中醫藥類本科畢業生,其他經過中醫藥知識培訓的人員也由于待遇問題、自身素質不高等原因流動性大,提供中醫藥服務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了基層中醫藥事業持續、快速發展。

1.2 基層中醫藥臨床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干愈加匱乏

圖1顯示,從市(州)級、縣級、鄉鎮三級來看,越到基層中醫藥副高及以上職稱人數也呈驟減趨勢。由于工作條件、環境、待遇及編制限制等原因,絕大部分高級職稱人員都集中在省、市(州)級醫院,如玉溪市中醫醫院、曲靖市中醫醫院副高以上中醫藥人員分別占其從事中醫藥人員總數的34.0%、36.8%,而大理市第二人民醫院(地級縣醫院)、姚安縣仁和衛生院副高以上中醫藥人員分別占其從事中醫藥人員總數的2.2%、0%。據云南省衛生廳統計全省有30余所縣級中醫院無高級職稱人員。

1.3 基層中醫藥從業人員學歷水平偏低,甚至無學歷

表3和圖1顯示,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人員幾乎無本科學歷,嚴重限制了中醫藥人才技術水平的提高。即使個別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村衛生室的工作人員幾乎沒有接受過系統的中醫藥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或者培訓,嚴重限制了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24所鄉鎮衛生院中有19所被調查人員表示不能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說明中醫藥在基層減輕群眾醫療負擔、降低醫療費用、方便群眾就醫方面的優勢發揮不夠充分,中醫藥人才素質有待提高[1]。

1.4 基層中醫藥人才斷層問題更加突出

15所縣級中醫醫院和24所鄉鎮衛生院中被調查人員均表示存在或明顯存在中醫藥人才斷層現象。隨著老一輩中醫藥專家的相繼退休或去世,加之中醫藥人才培養上的不力,云南省基層中醫藥人才的斷層現象尤為突出,這不僅直接影響了中醫醫院和衛生院中醫科的醫療技術水平,同時制約了中醫醫院和衛生院中醫科的發展[2]。

1.5 部分中醫藥人才有西醫化趨勢

15所縣級醫院被調查人員均表示存在中醫藥人才的西醫化趨勢,部分醫院和醫生由于經濟利益的趨使,加之部分患者認識上的誤區,常常“打中醫的牌子走西醫的路子”,中醫不像中醫,西醫也不是西醫,出現了“不中不西”的現象[3]。

2 云南省對基層中醫藥人才匱乏采取的政策保障措施

云南省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特別是縣、鄉鎮、村中醫藥人才嚴重匱乏,而受益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相關政策,患者較多,醫療任務繁重,現有基層中醫藥醫療衛生人才與服務需求嚴重不匹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大部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也僅僅能提供開中成藥、按摩、理療、拔罐等為數不多的中醫適宜技術服務,遠遠不能滿足民眾對中醫藥治病、防病、養生、康復等多方面的需求。為滿足日益增長的中醫藥醫療衛生人才需求,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城鄉醫療機構中的服務作用,云南省2010年出臺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1年重新修訂出臺了《云南省發展中醫藥條例》,2014年出臺了《云南省加快中醫藥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年)》。這些政策、法律法規和措施,為進一步做好云南省中醫藥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云南省還開展了中西醫結合人才培訓工作、中醫藥標準化培訓工作、中醫藥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縣級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工作;實施了農村訂單定向中醫學專業免費醫學生培養項目;啟動了鄉村醫生中醫藥適宜技術和基本知識培訓的培根工程等。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云南省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匱乏現狀,但筆者認為,要想根本解決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匱乏問題,必須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培養中醫藥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實現高校中醫藥人才培養與基層需求的有機銜接。

3 云南省高校中醫藥人才培養與基層需求的銜接狀況

高校中醫藥人才培養與基層需求的銜接,不僅僅是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的培養,還包括云南省中醫藥類高校及開辦中醫藥類專業的高校結合省情、校情,根據基層衛生工作需要對口開展的人才培養工作。

3.1 中醫學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的培養

云南省從2010年開始實施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項目,在省內范圍招生,根據培養協議畢業后服務于農村鄉鎮衛生院。見表4。

表4顯示,截至2014年,昆明醫科大學共招收954人,大理學院招收558人,云南中醫學院招收430人。但這3所高校中只有云南中醫學院培養的是中醫學類免費醫學生,其他兩所高校培養的是西醫臨床醫學類免費醫學生。從表4可以看出,云南中醫學院培養的中醫學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的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但培養數量還不到臨床醫學的1/3,第一批訂單定向學生到2016年才能畢業服務基層,且數量較少,短期內無法起到改善基層中醫藥人才匱乏狀態的作用。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定向生的培養無疑是解決基層中醫藥人才匱乏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少數州市為解決基層中醫藥人才匱乏的問題,已采取了積極主動的措施,例如昭通市人民政府2013年與云南中醫學院簽訂了培養協議,已招收60名中醫學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進行培養;普洱市人民政府于2014年也與云南中醫學院簽訂了培養協議,已招收20名中醫學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進行培養。

3.2 中醫藥類高校“四得”人才的培養

云南中醫學院作為云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擔負著引領云南省中醫藥事業發展、培養專業中醫藥人才的歷史使命。為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人才,云南中醫學院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適時制訂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在最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求中醫、中西醫臨床、針灸推拿等醫學類專業學生在第一學年暑期即到生源地醫療機構接觸患者、體驗醫療環境,了解醫療衛生工作情況等,同時開展“三下鄉”活動。這些措施既培養了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和技能,又鍛煉了學生接觸社會的能力,使其了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醫療衛生、預防保健、中醫診療等開展情況,為其日后服務基層中醫藥衛生事業奠定了認知基礎,培養了深厚的感情,樹立了神圣的使命感。2006年保山衛生學校升格成為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使其成為云南省唯一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茖W校,近5年來為云南省滇西地區培養了一批中醫藥技術人才[4]。

3.3 中醫藥高校開展中醫藥類專業繼續教育

目前,云南省有云南中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開展中醫藥繼續教育,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聯合云南中醫學院、大理學院開展本、??瞥扇烁叩葘W歷教育。云南中醫學院中醫藥繼續教育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學歷教育是以3年為期的學制教育,學習方式以業余學習為主;非學歷教育以短期培訓為主,采取辦培訓班、進修、講座、學術會議、課題研究、論文撰寫、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學習等多種方式進行。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是以業余學習方式為主的3年學制教育,包含中醫學、中藥學專業。高校的中醫藥繼續教育為基層中醫藥從業人員提供了學歷提升和知識技能培訓的機會。

4 實現高校中醫藥人才培養與基層需求的有機銜接

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曹洪欣委員在談到國家基層中醫藥人才短缺問題時,提出的核心觀點是:發展中醫藥,關鍵在基層;定向培養、提高待遇,制定相應政策緩解基層中醫藥人才匱乏現狀,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為廣大農民提供可持續的醫療保障。因此,發揮高校培養中醫藥專業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作為解決我省基層中醫藥人才匱乏的重要舉措,對我省基層中醫藥從業人員的充實及中醫藥事業的良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1 適度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調整生源結構

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做了進一步的明確。政府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政府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也是社會發展必然的趨勢。我們已進入“改革常態化”的時代,通過簡政放權,使云南省中醫藥類高校以及開辦中醫藥類專業的高校擁有或者部分專業擁有招生自主權,可在穩定招生規模的基礎上,根據基層實際需要加大急需中醫藥人才縣、鄉(鎮)、村的生源數量,減少無計劃需求或者需求較少的州市生源數量,因為畢業生回生源地就業的概率較大。因此,中醫藥類專業畢業生回生源地就業可以適當增加基層中醫藥從業人才的數量。

4.2 高校加強農村訂單定向中醫藥類專業免費醫學生的培養

加大財政投入,實施好農村訂單定向中醫學專業免費醫學生培養項目,在此基礎上拓寬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的專業范圍,使中醫藥類專業均可納入。

云南省高校在培養中醫藥類農村訂單定向學生時,應突出中醫藥實踐技能的培養,融入民族醫藥相關知識,培養具有系統的中醫藥基礎理論和堅實的中醫臨床診療技術、基本的西醫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臨床實踐能力、能從事中醫全科醫療衛生服務工作的醫師。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及各州市根據基層中醫藥衛生人才需求量,適當增加每年免費醫學生培養數量,形成人才梯隊[5]。鼓勵省內各州市效仿昭通市、普洱市采取積極措施與高校簽訂培養農村訂單定向中醫藥類人才協議,可以計劃性的彌補基層中醫藥人才的空缺。

4.3 高校加大社會適應性強的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培養力度

中西醫結合人才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擁有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中西醫結合人才不是用西醫的思維培養中醫人才,更不是將中醫西化,而是培養既具有中醫思維,又能掌握中西醫臨床診療技能的人才。對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培養,必須要堅持中西醫兼通,將中醫和西醫融會貫通,提高臨床療效,真正形成中西醫結合的醫療特色。中西醫結合人才的培養也急需納入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的培養項目。國家還應針對中醫藥人才和中西醫結合人才出臺相應政策,細化其執業范圍,避免醫療糾紛。

4.4 高校要培養基層適用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中醫藥人才

作為云南省唯一一所中醫藥類本科高等學校――云南中醫學院在培養專業中醫藥人才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基層適用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使畢業生成為醫療保障體系中“最邊遠、最貧困、最艱難”地區的網底衛士。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指導人才培養工作;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適時制定或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與政府的政策措施緊密結合,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為突破口,破除人才培養瓶頸,真正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基層適用的中醫藥專門人才,切實形成“情注邊疆,培養‘四得’人才”的育人特色。作為云南省唯一一所中醫藥類??聘叩葘W校――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要發揮其培養實用型??迫瞬诺膬瀯荨T诠膭?、引導本、??飘厴I生發揚奉獻精神和到基層鍛煉的同時,政府要切實加強和提高基層醫療衛生工作者的待遇和保障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人才[6-10]。

4.5 充分發揮高校繼續教育的資源優勢

充分發揮中醫藥類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的資源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和渠道,為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年齡、不同職稱的中醫藥人員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工作,為基層各類各層次中醫藥從業人員提供學歷提升和專業能力提升的機會。云南中醫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正逐步開展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工作,使受教育者可自主選擇時間、地點及學習內容進行學習,既有效解決在職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工學矛盾突出的問題,又可以解決基層邊遠地區和部分醫務人員外出學習困難的問題。

第6篇

各位專家、同志們:

在全國“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抗擊“非典”的斗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形勢下,在衛生局中醫藥管理股和縣中醫院的大力協助和積極籌備下,中醫藥學術交流暨適宜技術推廣會議今天在這里隆重開幕了。在此,我代表縣衛生局對此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地祝賀!向參加會議的各位領導表示熱烈地歡迎!向工作在中醫藥戰線上的各位專家和學者致以崇高地敬意!

中醫藥學是祖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獨有的特色和優勢,黨和國家非常重視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今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縣委、縣政府歷屆領導也非常關心中醫藥事業,給予了許多支持和扶助,使我縣的中醫藥事業進入了依法、持續、穩步發展的軌道,全縣的中醫工作在醫療、教學、科研等許多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本次會議旨在以繼承、發展、創新為主線,拓展學術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努力提高學術活動的水平和質量,促進學術發展、科技進步和適宜技術的推廣。同時我們還應看到,我縣中醫藥事業發展進步,與人民群眾的需要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我縣中醫藥事業的振興和發展任重而道遠。各醫療衛生單位及廣大中醫藥工作者還需各盡其責,加倍努力,勤奮工作,積極進取,為我縣中醫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縣中醫院已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在中醫藥??疲▽2。┙ㄔO方面,特別是骨傷、針灸專科兩方面,措施有力,成績斐然。此外在人才培養、信息網絡建設、醫院文化建設、經營管理等方面也有許多獨到之處。

這次會議得到了全縣廣大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響應和參與,會議收到論文116篇,不少文章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使用價值。這次會議的順利召開,在開展新技術交流,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促進適宜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等方面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在今后的學術探討和工作實踐中,積極開創我縣中醫藥科研、學術、臨床服務工作的新局面。一要堅持為人民健康和經濟建設服務的原則,二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

這次會議之后,全縣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銳意進取,真抓實干,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落實創建全國中醫工作先進縣的各項工作指標。

第一、加強中醫藥學會組織機構建設。學會組織機構建設是開展學術活動的基礎和保障,要以縣中醫院為主體和依托,按照改革、創新、服務、管理、經營的辦會理念,注重把那些在學術上有造詣,熱愛學會工作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干推薦和選拔到學會的領導崗位上來,以保證學術優勢和學會工作的連續性。在加強學會組織機構建設方面,要充分發揮學會常務理事的作用,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進一步做好會員的發展工作。要把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中的中醫藥工作者和中西結合工作者全部吸收到這一塊陣地中來,共同為繁榮全縣中醫藥學術科研事業而努力奮斗。

第二、進一步提高學術活動的水平和質量。中醫藥的生存和發展,有賴于中醫藥學術水平和臨床療效的不斷提高,中醫藥只有在基礎理論研究、臨床疑難病癥研究和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中醫藥發展才具有強大內在動力。例如,在今年防治“非典”的斗爭中,中醫藥發揮了溫病學在防治傳染病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做出了重大貢獻,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因此,要我們始終把提高中醫藥學術水平和臨床療效作為核心任務來抓??h中醫院要充分發揮其人才集中,知識密集的優勢,按照全國、全省中醫藥工作計劃和防病治病的重點,開展科學研究,組織學術交流,提高學術活動的水平和質量,推動中醫藥學術的繁榮和發展。

第三、著力落實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的各項目標任務??h政府高度重視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工作,今年六月二日,以民政發*號文件轉了我局制定的《民勤縣創建全國中醫工作先進縣行動方案》,該方案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標準與評審細則》為依據,對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是整個創建活動的行動指南。今天在座的有鄉鎮衛生院的院長和中醫藥骨干,希望大家回去后,以這次培訓班、學術交流和適宜技術推廣三大活動為動力,對照各自的工作目標責任和單位實際,認真查漏補缺,特別是對中醫科和中藥房建設要盡快建成合格達標,今年十一月份,我局將邀請縣人大的領導和人民代表視察創建工作,哪個單位的工作滯后,由哪個單位的負責人和中醫藥骨干共同負責。

第四、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稐l例》的頒布,標志著中醫藥事業由此將走上依法管理的新階段,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的關懷和支持,廣大中醫藥工作者要認真學習《條例》,領會《條例》的精神實質,利用各種形式廣泛宣傳《條例》,并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認真貫徹執行《條例》,依法管理和發展全縣中醫藥事業??h、鄉、村各級醫療衛生單位,要堅定不移地執行黨和國家制定的衛生工作方針和中醫藥政策,緊緊圍繞促進我縣中醫藥改革與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中醫藥服務為中心目標,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使中醫藥工作服從和服務于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

同志們,這次中醫藥學術交流暨適宜技術推廣會議是一次很好的學習交流機會,大家充分利用這次機會,研究探討,互相學習,廣泛交流,取長補短,更新了學術觀念,獲得了新的知識,學到了新的思路,了解了新的動態,掌握了新的技術,大家受益非淺,會議圓滿成功。本次會議已成為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和適宜技術推廣,活躍學術氣氛,提高學術水平,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會議。會后,我希望大家更加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再接再厲,為發展我縣中醫藥事業,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做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第7篇

彈指一揮間,轉瞬五十年。今天,時光的指針定格在2008年。正是這一年,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走過了整整半個世紀。

創建于1958年的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是我國建立最早的省級中醫藥專業科研機構之一,至今仍是我省中醫藥科研機構的龍頭單位。50年來,我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名家輩出,成果豐碩,為促進中醫藥科學研究、繁榮中醫藥學術、推動全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建院以來,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在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藥防治研究,中藥新藥研究開發,中醫文獻發掘研究,以及蠶業藥用資源、海洋生物資源等開發研究諸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我院科技人員共研制胃復春、養胃沖劑、黃芪生脈飲、肝血寶等新藥30余只,獲得各級科技成果獎勵140余項次,其中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近70項次。發表學術論文7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10余部,編輯出版《浙江中醫雜志》450余期、《養生月刊》近300期。從科技綜合實力看,我院曾在全國省級及以上中醫藥科研機構綜合評價中總評價名列榜首。

2000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與原浙江省第二中醫院、浙江省精神衛生研究所實行機構重組,組建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三院重組后,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的科研內涵建設得到加強,科研與臨床結合更為緊密,中醫藥科研工作有了較大的發展。

近9年來,我院確立了以中醫臨床醫學研究、中藥新藥開發、中醫文獻信息研究、蠶業藥用資源研究、中西醫結合精神衛生等為重點研究領域,先后建成6個省醫學重點學科和中醫藥重點學科,2個國家中醫藥二級實驗室,4個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在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中醫藥重點學科5個,省級中醫藥重點專科7個,省級中醫藥重點實驗室4個。承擔各級課題250余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部級69項。獲國家專利9項,開展橫向課題、技術服務110余項,轉讓新藥7只。獲得各級科技成果獎勵30項次,其中“蠶砂提取物研制中藥二類新藥生血寧”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傳承國粹五十載,創新發展鑄豐碑。從《醫方類聚》的整理研究,到蠶業資源的藥用開發,我院5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推動中醫藥科技進步必須做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這篇文章,繼承是中醫藥發展的基礎,創新是中醫藥發展的動力。要在系統繼承中醫藥的學術思想和寶貴經驗、保持中醫藥優勢特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自主創新,挖掘中醫藥的科學內涵,豐富和完善其理論和技術體系。創新離不開傳承,傳承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傳承與創新和諧發展,就能促進中醫藥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50年的發展歷程還表明,我院要堅持“科技興院”的方針,在中醫藥科學研究過程中,要處理好臨床醫療與科技創新的關系,大力加強臨床科研工作,通過提高科技含量,進一步提升臨床學科的技術水平。要充分利用我院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資源優勢,發揮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防治重大疾病、疑難病的作用,積極開展中醫單病種和優勢病種的臨床研究;要整合和優化配置科研、臨床資源,積極探索臨床與科研緊密結合的模式,加強重點學科和重點??平ㄔO,促進醫療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迎來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五十華誕之際,我們要以此為契機,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我省建設“科技強省”的戰略目標和構建“民本衛生、和諧衛生”,結合我院“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以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為主線,推進臨床與科研緊密結合、協調發展,促進醫療業務快速增長,進一步提升我院的綜合實力,為發展我省衛生事業和中醫藥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注:作者系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院長、《浙江中醫雜志》主編)

第8篇

【關鍵詞】中藥藥理學;教學改革;現狀

【中圖分類號】R-0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10-0128-03

Abstract:

Keywords:

自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新編的中藥專業教學計劃中正式列入中藥藥理學課程,80年代中期第一本由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王筠默主編的《中藥藥理學》教科書出版,中藥藥理學科正式形成[1],至今,中藥藥理學學科已走過近40年的歷程。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在其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同時,由于其發展歷史尚短,在中藥藥理學的研究中仍然存在著許多方法學上的問題,如中醫“證”的實質尚不清楚,病理機制不明,成為復制理想的中醫“證”的病理模型用于中藥的藥理學研究最大的瓶頸,嚴重阻礙了人們對中藥功效的認識,也造成了中醫藥院校在開展《中藥藥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狀。因此,近年來,全國各大中醫藥院校相繼開展了大量關于《中藥藥理學》課程改革的探討,這些有益的探索推動了中藥藥理學科的發展,也為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筆者對近12年來(2005~2016年),《中藥藥理學》課程改革的現狀進行了梳理。通過中國知網文獻檢索平臺,以“中藥藥理學”為主題詞,并含“教學改革”,發表時間從2005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進行精確檢索,獲得文獻169篇,剔除與《中藥藥理學》教學改革無關的文獻后,納入分析的文獻有100篇。

1教學改革數量的變化趨勢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新方法在中藥藥理學研究中的廣泛應用,研究內容也不斷深入,《中藥藥理學》課程的教學,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內容,均已明顯跟不上學科發展的前沿,因此,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從近12年《中藥藥理學》教學改革的數量變化趨勢(詳見圖1)可以看出,數量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2012年,教育部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應改革教學管理,探索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各中醫藥院校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及要求,對《中藥藥理學》課程進行了內容廣泛的改革,2013年教學改革論文數量呈井噴式的升高,論文的內容涉及了教學方法改革[2-3]、實驗教學內容改革[4-5]、人才培養模式改革[6]等多個方面。

2教學理念的改革是主流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需要,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問題。教育改革的重點是對教育理念的革新,通過改革,讓教學不再是教師“滿堂灌”式傳授知識、學生“填鴨式”被動接受的過程。通過對近12年這100篇《中藥藥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的分析筆者看到,無論是針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還是對教學內容的改革,其核心均是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經形成,大量教學一線教師從不同的角度,毫無保留地介紹了自己在《中藥藥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教學經驗、對現狀的分析,經過這10多年的思想碰撞,使中藥藥理學學科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整體的、較大幅度的提高。

3教學方法改革是重點

在這100篇教學改革文章中,以教學方法改革為主的文章超過80%,提示,近年來對《中藥藥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教學方法的改革。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大量新的教學方法被引入到中藥藥理學的教學當中。其中,關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研究最多。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一種逆向學習方法,首先由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自主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貫穿知識點的學習,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減少了演示性、驗證性教學,而增加了研究性、設計性、綜合性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7]。在《中藥藥理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本門課程是一門與多個學科緊密聯系、中西醫藥高度結合的新興學科,中藥學專業的學生對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生理學、西醫病理學等基礎科目掌握程度不佳,缺乏中醫思維,而且中醫院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普遍存在過度依賴老師的問題,造成在學習困難。采用PBL教學法,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化和更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提出問題,帶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內部動機,發展他們有效的問題解決能力,訓練出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技能[8]。在PBL教學法的基礎上,根據《中藥藥理學》課程自身的特點,有衍生出了許多高效的教學方法,如“多元化互動式教學模式”[9]、“CBL+PBL”雙軌教學模式[10]、TBL團隊學習模式[11]、案例教學法[12-13]等。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革,對承擔《中藥藥理學》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鉆研業務,拓知識面,及時把握本學科的研究前沿,提高業務素質,對學生來說,學習成為一種內在的需求,這對于培養具有較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創新型的中醫藥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9篇

論文摘要:在新世紀里,中國一東盟落戶南寧,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成為國家戰略,廣西中醫藥教育改革正面臨著許多新的情況和新問題。在分析廣西中醫藥教育發展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認為廣西中醫藥教育改革必須從如下3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必須轉變觀念,順應教育事業發展的時代潮流;二是必須優化中醫藥教育資源配置,促進產學研一體化;三是深化中醫藥課程體系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使廣西中醫藥教育得到可持續發展,才能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人類進人21世紀后,教育事業進人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中醫藥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抓住中國一東盟落戶南寧,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成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性發展機遇,改革廣西中醫藥教育,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是擺在廣西中醫教育界的重要課題。

1廣西中醫藥教育發展的現狀

廣西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中醫藥研究歷史悠久。廣西聚居著壯、瑤、苗、侗、松佬等十幾個少數民族,經過千百年文化和生活積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醫技之長,除了傳統的針灸外,還有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瑤醫、苗醫等特色療法,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醫療方法之一;廣西中草藥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僅次于云南,全國排名第二。這些寶貴遺產的整理和發掘,都需要廣西高等中醫藥人才來承擔。廣西是少數民族地區,中醫藥人才較為短缺,特別是基層還需補充大量的中醫藥人才,這就成為廣西高等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方向。

近10年來,廣西中醫藥教育發展較快,廣西中醫藥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職業教育體系已形成,培養了一大批不同層次的中醫藥人才。目前,廣西高、中等中醫藥院校共3所,設有21個本科專業(專業方向)及超過10個高職高專專業,近10個中專專業;教育層次分為中等教育、本科教育,碩士教育和博士教育;除了開展普通專業教育以外,還開展了繼續教育、崗位培訓、高等函授、自學考試等多種形式的中醫藥成人教育。廣西中醫藥教育發展是通過建立傳統特色和現代化道路相結合的教育觀念、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標準,走規模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相互協調發展的道路,促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不斷提高。廣西中醫學院作為我區唯一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是培養和造就廣西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基地,對廣西中醫藥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廣西中醫學院積極探索傳統中醫、對外中醫、壯醫藥等多樣化和特色化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推行“系院合一”管理體制和臨床教學改革,開展產學研合作等均取得了實效。廣西中醫學院至今已為2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600多名中醫藥專業留學生,有力的擴大了中醫藥在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的影響,推動了中醫藥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中醫藥走向世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廣西中醫藥教育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機遇世界衛生組織醫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以“傳統自然療法、天然藥物、生物制品的應用”為主的醫學,這就為傳統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人才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廣西作為中國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邊優勢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有豐富的中草藥和海洋藥物資源,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道相通的省區,處于中國與東盟雙向交流與合作最便捷的通道。中國一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為廣西中醫藥教育發展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首先,東盟是海外華人最集中的地區,與中國具有親緣的地理、民族和文化關系,具有相似的用藥習慣,這一特殊地理位置使得中醫藥在東盟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因此隨著我國教育市場的開放程度增加,廣西中醫藥教育可以利用中醫藥學方面的優勢主動走出去辦學,吸引更多的海外學生到廣西學習中醫、中藥及民族醫藥。其次,國外特別是東盟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管理模式的引人,必然給廣西中醫藥教育以新的刺激和影響,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促進中醫藥教育的多元化發展,促使中醫藥教育的全面提高。再次,東盟各國與我國近鄰,氣候條件差不多,都有利于中草藥的生長。因此,在中草藥方面,東盟與我國相比,既有相同的產品也有不同的產品,有的還存在著珍貴的稀有特產藥材。東盟自由貿易市場的興起,必然實現各種中草藥材的相互流通,這樣將會使廣西實現中醫藥科研的大力興起和實驗材料的互相補充。

2.2挑戰建國50多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關心和支持下,廣西中醫藥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隨著經濟的日益繁榮,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也給廣西中醫藥教育帶來嚴峻的挑戰。

首先,知識經濟要求深刻地革新教育理念。自人類進人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成為主導經濟發展的優勢因素,使人類社會經濟形態從工業經濟邁向知識經濟。新的經濟形態以高技術為第一生產支柱、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表現出強烈的技術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發展特征。創新是新經濟的靈魂。廣西中醫藥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如何真正遵循高教規律培養創新人才作為目標,在創新問題上如何培養更有利于加快廣西中醫藥經濟發展提供創新型人才方向發展都值得我們深究。因此,如何創新中醫藥教育是廣西中醫藥教育者面臨的重大挑戰。

其次,時展要求深化教學改革。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要求教育要尊重和適應新經濟條件下學科專業發展的特征與趨勢,及時改革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同時要求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在人才交流、信息交流、資源共享等方面與國際接軌??v觀廣西中醫藥教育發展的歷程,廣西中醫藥高等教育雖經過5次較大幅度的課程體系調整,但改革只是課時的增減和部分課程的增減,對課程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解決的力度不夠大,且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大量重復和嚴重欠缺。如何推進中醫藥教育改革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考驗。

再次,經濟全球化要求人才向復合型轉向。未來的社會需要越來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社會對人才需求已經由專門化人才轉向較廣泛適應性的通科人才;由單純地掌握知識、做學問轉為會不斷地學習和運用知識,會創新知識和發展知識,會創造新的直接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由單純地強調和要求知識的重要轉為要求知識、素質、能力的統一。廣西中醫藥教育存在著人才質量觀片面、素質教育薄弱的缺點。在教育實踐中重視科學技術的傳授而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特別是傳統人文文化素質教育明顯過弱,中醫文化功底不足,以致學生的學科視野和學術思想受到局限,發展不夠全面。如何培養中醫藥復合型的人才,并在培養人才和科研活動中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課題。

3廣西中醫藥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

3.1轉變觀念,順應時展潮流隨著社會經濟的急劇變革,人們對教育的認識正日益深化,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傳統的中醫藥教育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健康需要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因此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力倡導創新人才的培養理念,用符合時代潮流的教育觀念指導和推動中醫藥教育的改革和實踐。

3.1.1樹立教育服務觀根據廣西中醫藥教育的現狀及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當前,更新觀念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弄清教育的本質,要認識到教育是對學生的特點、專長的引導,是促進其向自身興趣和社會需求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要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完成專業的教學任務,還涉及到更多更廣的層面、領域,只樣這樣才能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營造良好的氛圍。

3.1.2樹立綜合素質教育觀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對中醫藥人才的要求有三大特點:一是符合現代醫學人才標準。二是符合社會主義道德標準。三是體現時代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廣西中醫藥教育在培養目標上要立足于成才教育和全面綜合素質的培養,克服教育的功利主義傾向;在專業目標設計上要從專業對口性轉向增強專業適應性與發展競爭性;在教育思想上摒棄把學科專業劃分過窄,知識劃分過細的觀念,從專刁‘教育向“通識教育十專業教育”的通專結合教育轉變,注重人才的全面綜合素質培養和智慧潛能開發,把培養進取精神和創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3.1.3樹立終身教育觀終身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保證學生終身學習,使之能夠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和適應時展的需要。中醫藥教育的終身化,要求重視和加強中醫藥學生的在校教育,特別是培養學生終身化發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質,逐步完善與發展畢業后中醫藥教育和繼續中醫藥教育,使在校園中醫藥教育、畢業后中醫藥教育、繼續中醫藥教育三個階段成為連續統一的整體。

3.1.4樹立教育國際化思想全球經濟一體化必然會帶來教育的國際化。中國已經加人東盟貿易組織,這意味著作為聯系東盟橋頭堡的廣西經濟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全面融人國際社會發展主流。但這種藍圖的實現必然要靠人才來支撐。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當務之急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隊伍,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意識、國際知識、國際交往能力的中醫藥人才。由于中醫藥教育的潛在市場力非常大,對有一定的中醫藥文化基礎和感情的東盟國家來說非常具有誘惑力,因此他們對我國的中醫藥教育非常感興趣。從廣西目前的中醫藥教育水平來看,加快國際化進程對中醫藥教育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3.2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學研一體化中醫藥院校教育體制改革主要著眼于調動各方面辦學的積極性、增強學校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中醫藥院校應不斷地吸引和吸納各種辦學力量,從而推進校際之間合作辦學、社會參與辦學,采取與綜合性大學或其他科類院校聯合開辦中醫藥類專業、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合作形式,促進學科的相互交叉與滲透。目前,對外合作辦學越來越流行,已經成為近期乃至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醫藥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向之一。由于廣西特殊的地理優勢及中醫藥院校的人才儲備優勢,東盟國家會首先考慮與廣西的中醫藥院校開展合作辦學。東盟強大的經濟實力,.能有效彌補政府投人的不足,能滿足中醫藥教育發展的需要,東盟優質的教育資源,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必然會給廣西中醫藥教育帶來新的刺激與影響,從而在人才培養、信息交流、資源共享方面與國際醫學教育進一步接軌,催生出廣西本地新型的中醫藥教育形態,建立跨民族、跨國界、跨文化的交流、合作與競爭并存的廣西中醫藥教育形式,從而提高廣西中醫藥教育水平與質量。中醫院校還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辦學,共建中醫藥專業。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積極推進中醫藥院校與中醫醫療、科研機構的聯合,建立區域內產學研一體化的管理體制,使投資者在教育產業化和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開發等工作的運作過程中,得到相應的經濟回報,并能轉化為再次投人的良性循環系統之中。學校與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共建實驗室,共同申報、共同研究課題,共享科技成果。通過企業委托高校進行科學研究,促進中醫藥院校教學研力量在人才培養、醫療服務、科學研究工作中的互相滲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辦學效益。

3.3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模式

3.3.1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廣西中醫藥教育本身還帶有許多傳統教育模式烙印,以致于人才培養的口徑過窄,中醫藥人才綜合素質低,難以適應現代社會需要。因此,改革中醫藥教育模式就要使人才培養模式符合“知識傳授與能力訓練、素質養成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鍛煉相結合,全面發展和個性教育相結合,突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培養適應于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中醫藥教育要充分發揮學校辦學的自主權,根據學校的特色和社會的需求設置專業,結合國際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處理好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基礎教育與專業教育、知識傳授與能力的素質培養、理論與實踐、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本科教育與終身教育的關系,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鍛煉相結合,把中醫藥學教育緊密地聯系所在地區的衛生工作實際,把教育的內容從書本擴向現實生產勞動,把教學的空間從院校延伸至社會,并突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從而實現中醫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同時,還要重新審慎地認識中醫師承在整個中醫學科體系和教育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臨床實踐作為貫穿于中醫教學過程的主線,學生在臨床教學基地隨師實踐的同時,完成對中醫經典理論和臨床實踐課程的學習,自始至終全方位地在臨床實踐中接受培養;同時遵循“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的中醫師承教育方針,兼收并蓄、博采眾長,避免陷人傳統師承教育所固有的重經驗、實技而輕理論研究,重一師之技、一家之言的保守和狹隘境地,并力爭有所突破,為全面改革現代高等中醫教育模式積累可資借鑒的經驗。

3.3.2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的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同時也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從國外醫學教育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改革的歷程看,我們必須尊重傳統模式的客觀合理性,正確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繼承與創新、中醫藥知識技能與現代醫藥知識技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基礎與臨床以及統一性與多樣性等關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改革教學體系應遵循:一要體現全面素質教育的思想,加強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加強非智力因素的訓練和培養,形成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二要體現現代醫學科學發展的特征,反映最新進展,引進必需的新概念、新知識和新技能;三要體現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行為醫學、社會醫學的整合和治療、預防、康復、健康的統一;四要體現具有良好的認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本領。在教學內容與教學體系的設置上,首先,控制總課時,注意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關系,讓學生有自我發展的空間;其次,強調課程的聯系和綜合,把中醫與西醫在病因、發病機理、診斷及治療上相關密切的病種以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減少內容重復,力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能真正地解決實際問題,并力圖反映中西醫結合學術發展的新方向,吸取現代研究的最新成果;再次,注意課程的綜合化,使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相互滲透、交叉進行,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具有解決復雜課題的技能。

第10篇

關鍵詞:中醫藥管理學;重點學科建設;發展方式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11.004

中圖分類號:R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6)11-0013-04

Abstract: The discip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nagement covers the fields of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and health industries of TCM.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 of TCM management can 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disciplines of TCM cause management, promot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CM cause management and enhance the training level of specialties of TCM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e research on the goals, model and path of key discipline of TCM management is the core issu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 of TCM management, as well a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management disciplines in the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feature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ing health management of TCM by us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odern management and modern economics can promot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TCM resources and medical service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CM. As a result, all directions of TCM management can better achieve scientific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health care and health rehabilitation. Also, it can enhance the level of TCM management and team building and train outstanding senior personnel of TCM cause manage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specialties’ overall level of the discipline.

Key words: TCM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key discipline; development modes

中醫藥學是我國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知識源泉。由于中醫藥學具有整體性、辯證性、實踐性等傳統思維和技術特色而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發揮我國醫學上特有優勢,傳承與創新中醫學,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政策與管理問題。中醫學在近展遇到了困境。在現代科學主義話語權下,中醫學要生存就必須與時俱進。首先,教育模式從師承轉變為院校教育,把技術進行分科,教育內容分專業,結果專業越分越細,形成中醫藥專業的碎片化和技術的實驗化。古代中醫與中藥是一體化的,現代教育則分離開了,形成醫不懂藥、藥不懂醫。中藥資源的質量日趨下降,中醫師的中醫水平不斷下滑。中醫藥面臨的這些困境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管理制度問題。

制度是引導社會行為的最有效工具。建設中醫藥管理學重點學科,就是運用新制度經濟學、行為經濟學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研究中醫藥法律法規政策,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可持續發展,推動中醫藥資源和醫療保健服務更有效地為居民健康服務。運用制度促進傳統中醫藥學更好地傳承與創新,推進中醫藥服務適應現代社會的健康需求,更有效地為國民的養生保健、預防、治療和康復提供服務。由于現代醫學發展遇到了困境,其片面、靜止、孤立的思維方式越來越暴露出局限性,其服務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促使醫學轉向,而轉化醫學和精準醫學的要求正好與中醫學的實踐性、整體性與個性化診療思路相一致[1-2]。中醫學以患者健康為中心,大醫精誠的人文情懷有利于醫德建設。這給新醫療改革背景下中醫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經濟新常態需要研究新醫療制度建設。借鑒精準醫學,發展現代中醫學,充分挖掘中醫藥蘊藏的無限潛力,促進中醫藥事業更好發展。

1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定位

1.1 概念界定

學科是學術范疇,指高校教學、科研等功能單位,占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資源,遵守特定的研究規范,具有規定的知識形態和動態運行能力的學術共同體或專業組織,是對高校人才培養、教師教學、科研業務隸屬范圍的相對界定[3]。而重點學科是指高校將有限的教育資源重點投放于某些學科,以使其學術水平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在學科群或學科體系中發揮學術主導和關鍵作用,這些學科被稱為“重點學科”[4]。

1.2 學科定位

中醫藥管理學是一門中醫學、中藥學與管理學的交叉學科。它是普遍規律與特殊規律的融合,重點研究傳統中醫藥在現代醫藥衛生事業中的發展規律及影響因素,將中醫藥特色與現代管理相結合,運用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探索如何將中醫藥資源和技術進行有效合理配置并及時提供給國民,最大限度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促進和保障國民健康的一門應用學科。

2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建設原則和目標

2.1 總原則

遵循科學性原則,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建設需符合公共管理學科建設的一般規律;遵循特色性原則,基于中醫藥的特點研究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特殊規律;遵循規范性原則,規范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活動與過程,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遵循交叉性原則,管理學各部分內容在不同層次上與中醫藥學相互支持、相互協調,同時注意與經濟學等其他學科的協調性;遵循引領性原則,重點學科應在全國范圍內對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起到引領作用;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學科范圍內的各部分建設內容循序漸進,逐步實施;遵循系統性原則,規劃內各部分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支持,互相之間不可分割。

2.2 目標

2.2.1 總目標 以提高中醫藥事業管理水平、引領中醫藥服務事業和中醫藥服務產業的發展方向為核心,探索中醫藥發展的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通過充分整合中醫藥學科和管理學科資源,進行學科的交叉整合,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明確科研重點,構建科學合理的重點學科建設體系,不僅要提升中醫藥事業管理的學術水平,而且要培養高層次的創新人才、研究高水平的科學,全面提升中醫藥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動中藥產業的進步,實現學科專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2.2.2 分目標 在現代管理理論指導下,以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研究及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為主要研究領域,研究中醫藥的知識、技術特征與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運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探討對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有效方法;研究中醫藥資源優化配置與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運用政策科學理論與分析方法,針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研究中醫藥立法與政策科學問題;研究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及制度化建設,有效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研究大衛生、大中醫視角下中醫藥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在我國醫療衛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建設模式

3.1 宏觀模式

建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宏觀模式,以學生培養為基礎,進而推動學術發展,最終為社會做出有益貢獻,形成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金字塔模式(見圖1)。①學科建設是為專業建設服務,因此應從培養人才抓起。包括編寫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經濟與管理類教材;支持建設中醫藥管理類精品課程;支持建設特色和重點專業;支持教育教學項目的研究;圍繞人才培養,引進社會管理資源,開展合作辦學,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定向培養社會適用性人才,突出專業崗位勝任力的培養,推進教育管理創新;開展專業教育聯盟,優化教育資源[5]。②學科建設要深入開展中醫藥經濟、管理、政策類的科學研究。在國家層面,省部級及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需要研究各級各類的科研項目,增強學科團隊的科研能力;提升學科的學術發展水平,在中醫藥管理學科不同的研究方向發表高水平論文。據筆者初步統計,截至2014年9月,全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共獲得各級各類項目78項(含教育研究項目),其中國家級課題9項、省部級課題24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63篇,其中SCI論文6篇,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論文(含CSSCI擴展)36篇,核心期刊299篇。這些成果有效促進了中醫藥經管類人才的教育與培養。③不管是培養人才,還是開展科學研究,高等教育的功能最終是服務社會。所以,該模式的最高層是要將教學與科研能力轉化為社會服務能力,即為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等部門培養合格人才,開展課題研究,提升高等教育的社會貢獻力。

3.2 中觀模式

建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中觀模式,是根據波士頓矩陣的思路,以學科影響力和學科發展力為指標,構建學科的波士頓矩陣模型(見圖2)。學科的影響力高表示其占有率高,其在學術資源、經費投入等方面都占據較高的地位,一旦加大投入,其發展前景自然廣闊,學科的發展力高,此時學科就可形成一定的品牌水平,相當于“明星類水平”。學科的影響力比較大,但尚未得到大力發展,此時需注重學科研究水平的提升,能力越強,承擔的項目就越多,獲得的資金也越多,可以為打造學科品牌提供資金,因此學科研究水平可被稱為“金牛類水平”。重點學科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可能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此時如果學科團隊能積極充分發揮作用,那么學科的水平就能得以提升,打造出品牌;如若學科團隊水平低,則學科的水平就只能下降到教育層面上的水平,因此學科團隊水平可看作“問題類水平”。隨著社會需求的提升,學科僅僅擁有教育能力已不能滿足學科發展的要求,有可能使學科處于被淘汰的境地,因此被稱為“瘦狗類水平”[6]。如同產品的波士頓矩陣一樣,學科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其能力的地位會在學科發展力和學科影響力的相互作用下有所轉變,因此需充分利用學科波士頓矩陣進行建設,努力打造出重點學科品牌。

3.3 微觀模式

建立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微觀模式,凝練好方向,以團隊建設能力水平為橫軸,以科研項目水平為縱軸,使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穩步、有序地向前發展,形成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坐標軸模式(見圖3)。①學科建設需要凝練出學科發展的方向。學科研究方向是學科建設的風向標,也是該學科團隊特色能力的體現,表達了學科建設的核心能力,形成長期可持續的科研平臺。②加強學科團隊的建設水平,學科團隊的人才結構、知識結構、技能結構是學科研究的資源基礎。其中最關鍵的是學科方向帶頭人培養,需要通過開展高層次人才培養項目,選派骨干教師去國外進修深造或國內其他名校做訪問學者,同時需積極引進適合本學科方向發展的優秀人才,形成與學科發展特色相適應的高水平、結構優良的學科隊伍。③需要提升學科科研項目發展的研究水平,通過組織高水平、高層次的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學者講學,共同主辦學術會議等方式增加團隊的信息交流和提升團隊的科研水平。重點學科更需要獲得國家級的科研項目,使團隊建設能力與科研項目研究水平均衡發展提升,促進中醫藥管理學科逐步向高水平學科穩步發展。

4 中醫藥管理學學科建設的路徑

4.1 建設智庫組織平臺

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發展需有創新力,以及法律與政策推動,并成立智囊組織。該組織主要以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戰略、促進政策、組織改革與發展、資源優化配置等為研究對象,為政府、社會組織、醫藥企業的發展提供智力資源,其形式可以是建立管理協同創新中心(或學會、協會)、創建人文社科及中醫藥政策研究基地等。

4.2 造就教學科研精英隊伍

人才是學科建設的根本,杰出人才、適宜人才是學科建設的保證。建設高水平中醫藥管理學科人才隊伍是學科發展的核心。一支與中醫藥事業、中醫藥高校發展相適應的融合中醫、中藥、信息技術、圖書情報、經濟與管理等多學科綜合交叉的高水平、結構優良的合作團隊,才可有效推進中醫藥管理學的不斷發展。中醫藥院校首先要重視中醫藥管理學的建設與發展,著力培養和引進國內外的優秀人才,特別是積極吸引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博士和博士后加入;需要注重培養出學術領導型人才及杰出青年人才;同時注重學術骨干的培養,尤其是年輕學術骨干,為其提供參與全國性或國際性學術會議的機會及出國進修機會[7]。規劃與建設學科的不同梯級團隊,優化組織結構,促進學科不斷發展。我國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目前已建立起中醫藥管理與公共衛生、中醫藥健康服務與政策、中醫藥傳承創新與中醫藥知識產權、中醫藥資源管理與產業發展等研究方向的師資團隊,各個團隊已形成了較為合理、穩定的人才隊伍結構。

4.3 創新中醫藥管理學科發展制度

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建設是一項重大工程,需要相應的制度保障,特別是要創新適宜于中醫藥學科建設發展的激勵機制[8]。依據機制設計理論的激勵相容機制體系,包括績效評價體系、薪酬管理方法、榮譽制度和評估制度,形成科學合理的制度,充分調動學科成員的積極性,規范科研教學行為,保證學科建設任務的完成。同時對于科研成果要制定一定的標準,如發表的論文應具有代表性,需評價其社會影響力;代表性專著需對某些問題有獨到的見解評價,并能解決社會重要、重大或關鍵性管理科學問題;科研項目成果能轉化為社會服務能力,提高管理科學的創造力與轉化力,提高社會貢獻度,能給政府和社會帶來效率和效益,實現政府社會高校一體化設計,資源共享,功能協同的優化方案,從而優化利用中醫藥資源,推進中醫藥服務適應現代社會的健康需求,更有效地為國民的養生保健、預防、治療和康復提供有效服務。中醫藥管理學科不僅要創造知識,而且要注重知識的轉化。因此,中醫藥管理學科的建設不僅要重視教學、科研,更要重視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服務能力。為此,需要對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的水平建立評估體系,如價值評估、系統評估、情景評估、項目評估等,并要有計劃分階段對學科進展情況進行反饋與評估[9]。只有通過創新學科建設制度,才能保證學科建設有序和規范開展,從而提高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申俊龍,馬洪瑤.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傳承與傳播的語境及路徑分析[J].中醫雜志,2013,53(24):2076-2081.

[2] 申俊龍.中西醫學差異起源的歷史比較與分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3):183-189.

[3] 趙坤,王振維.學科建設的內涵、動力與競爭優勢積累[J].中國高教研究,2008(10):20-23.

[4] 王建華,朱青.對我國大學重點學科建設制度的反思[J].中國高教研究,2013(12):27-30.

[5] 申俊龍,湯少梁,黃雪梅,等.新醫改背景下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思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12):7-11.

[6] 單蕊,梁鎮.基于波士頓矩陣模型的山東省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系統改革與知識轉移平臺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1):275-276.

[7] 莫少群.“211工程”建設與高等學校的發展定位[J].中國高教研究, 2012(2):29-32.

第11篇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科學研究

與綜合高校的研究生相比,中醫藥高校的研究生普遍思想比較單純,一些人專注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對經典古籍比較專注,而對其他現代事物少有熱情,有的甚至顯得比較“清高”。同時,在中醫藥發展受到時代因素挑戰的大環境下,一些人缺乏對中醫藥的獻身精神,在學習和工作中往往思想浮躁,急功近利。而研究生教育要成為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助推器,必須通過系統培養,使研究生在學習階段完成科研創新能力的基本塑造。本文結合我校培養實際,從以下方面談一點對中醫藥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的看法和體會。

一、推動課程教學改革

(1)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課程學習是研究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課程體系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知識結構的形成、能力結構的培養以及素質結構的提高,關系到研究生科學思維能力、科研方法訓練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中醫藥專業的研究生需要在繼承與創新上找到良好的契合點,因此在課程體系設計方面強化對中醫經典原著理論的學習,注重醫學前沿方向的探討,重點培養和打造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加強前沿性、綜合性和交叉性知識的學習,并通過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化課程的開設增強學生對中醫傳統文化的理解。最終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幫助研究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2)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先進的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提高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本科生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同,研究生教學是一種研究性質的教學,需要課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并更加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與實踐活動的參與。具體而言,聘請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專家教授,采用臨床案例的教學模式來解析中醫的核心思想和理論內涵,不斷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鼓勵教師采用講授法、討論法、專題講座甚至學術沙龍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利用現在比較發達的互聯網,來給研究生提供交流、討論及爭鳴的機會。此外,開設“博導講座”,邀請中醫藥界知名專家以講座方式傳授其豐富的中醫診療經驗,立足于中醫理論研究疾病的病機特點和現代醫學理念相結合,以此探討中醫的最新發展動態、前沿理論以及未來的研究與治療的方向。(3)實行全面系統的考核評價制度。研究生通過課程學習不僅要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應具備獨立探求知識和獨立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中醫藥高校研究生課程的考核,應實行全面系統的考核評價制度,采取閉卷與開卷相結合的強化知識考試;采取考試與專題討論、讀書報告、課題設計、論文等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形式;采取理論知識考核與臨床技能考核相結合的考評體系,全面系統的考核評價學生,引導學生探求真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4)強化實踐性教學。掌握研究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是研究生課程教學的目標。尤其是醫學專業的研究生,實踐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為積極提高實踐性教學比例,強化實驗教學環節,我校自2010年開始嘗試進行教學改革,將醫學專業研究生課程學習時間壓縮至半年,將部分臨床課程及專業課程的學習和探討改為在實踐中進行。通過三年的實踐,這一舉措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有效的發揮了實踐教學工作在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二、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1)著力提高導師的科研創新素質。導師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靈魂,是整個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關鍵。只有學術造詣深,創新意識強,學風正派,思想品德高尚、經驗豐富的學者,才能給研究生帶領研究生深入學科前沿,把科學的思維方法、正確的職業道德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培養出高素質的科研人才。因此,學歷高、水平高、科研素養高、責任心強、培養能力強的老師成為我校研究生指導教師隊伍的主要成員,針對中醫藥院校師生員工普遍思想陳舊的現實特點,學校特地引進有海外留學背景、專業技術很強的省特聘教授擔任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全面指導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創新素質。同時學校對導師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對不合格的導師實行淘汰制,從而提升研究生導師的整體素質。(2)充分發揮導師對研究生的教育指導作用。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實施主體和主要責任人,對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導師要充分發揮科研實踐的素質教育和德育教育功能,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工作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將科研基本功訓練列為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在文獻綜述、科研選題、實驗設計、實驗技能鍛煉、數據分析、規律總結、論文撰寫等各個科研環節上,指導研究生進行嚴格的科研基本功訓練,促進其科研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創造良好的科研學術環境

(1)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學術交流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術交流活動有利于研究生拓展視野、活躍思想,激發科研熱情,推動自身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和發展。 因此,研究生院定期組織校內外學術交流、邀請國內外專家作講座、推薦優秀研究生進行國際交流學習,開展學術沙龍活動讓研究生成為學術交流的主人,讓研究生在這樣一種科研創新的氛圍中,開動腦筋,活化思維,在學習和交流中把握科研方面的最新焦點,把創新觀念和日常學習、工作和科研密切聯系起來,使研究生階段真正做到科研方面的創新,不斷提升科研能力。(2)建立研究生產學研基地。以科學研究目標和重大項目為紐帶開展研究生培養工作,建立研究生產學研基地,搭建起學術、科研合作發展的平臺,拓展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的渠道,形成校企聯合培養、開放培養的模式,有利于創造功能更加完備的研究和發展環境,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富有科研創新精神的高水平研究生。近年來,我校已建立南京海昌中藥集團有限公司、蘇中藥業集團等多個產學研基地,借助創建的科研平臺,既加快了企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步伐,又有力提升了我校研究生科技創新能力。

四、完善科研工作的有效評價和激勵機制

(1)設立研究生科研基金。激勵調動研究生從事科研的積極性,需要必要的激勵政策。按照國家對研究生科研資助的總體要求,我校正逐步形成完整的研究生科研資助體系。學校設立研究生創新培養基金,主要用于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研究生學術創新計劃、優博培育等研究生創新培養項目;通過研究生培養經費、研究生論文版面費資助等項目幫助研究生完成課題科學研究。同時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助學金、研究生校級獎學金以及朱敬文獎學金、一方獎學金、華佗獎學金等社會籌款獎助學金鼓勵研究生科研創新,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加入到科研中去。(2)建立有效的科學的評估機制。研究生科研水平是衡量研究生素質的重要標準,只有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發揮其效用和指揮棒作用。努力建立起符合中醫藥高校研究生培養的評估機制,才能為研究生的培養政策提供指導性意見。

第12篇

[關鍵詞]醫哲結合;自然辯證法;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張洪雷,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社科部講師,博士;張宗明,南京中醫藥大學人文社科部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南京210046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0)08-0195-03

自然辯證法是理、工、農、醫類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學位必修課,其教學目標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科技觀,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與科研創新素質,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目前,在自然辯證法的教學實踐中,存在著重闡述自然辯證法的一般原理而輕結合研究生專業實際進行講解、重理論講授輕實際運用的傾向。如何把具有思辨性、抽象性和理論性的教材內容內化為研究生的科學素養、科研方法、創新思維;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針對性,需要在自然辯證法的教學中,結合研究生專業特點,聯系各門具體學科特點,創造性地開展自然辯證法教學,這是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針對中醫藥院校的具體特點,結合研究生的專業實際,我們以“醫哲結合”為特色,創新自然辯證法教學。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加強具備醫哲知識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更新教材內容、增加醫學辯證法的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初步實現了中醫院校研究生自然辯證法的教學目的。

一、建設一支具備醫哲知識結構的師資隊伍,為創新自然辯證法教學奠定師資基礎

師資隊伍是否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對于中醫藥院校自然辯證法課程的教學而言更是如此。中醫藥院校自然辯證法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對師資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自然辯證法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充實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與儲備,了解醫學科技發展前沿的最新成果;對于大多數是文科學歷背景的教師來說,特別要補上自然科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尤其是與醫學相關的知識,才能真正駕馭這門課程。其次,中醫藥院校自然辯證法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中醫哲學、中醫方法論、中醫文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自然辯證法課程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是,對非醫學專業畢業的自然辯證法教師進行醫學知識方面的培訓,而對醫學專業畢業的自然辯證法教師應強化當代西方科學哲學、中國哲學等方面知識的學習。最后,中醫藥院校自然辯證法教師還應加強科研,并正確處理好科研和教學的關系,以科研成果充實教學內容,把教學過程中的難點、疑點作為科研的方向,二者相輔相成,不能偏廢。事實上,合格的自然辯證法教師應該是教學人員與科研人員的統一體,這樣才能使自然辯證法教學在一個堅實的基礎上不斷提高。

二、更新教材,增加醫學辯證法內容,為創新自然辯證法教學提供教學藍本

由于自然辯證法面對的研究生學科背景不同,專業特點相異,因此,使用全國統一的教材、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時展要求與研究生創新素質提升的需要。針對不同專業研究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更新教材內容,創造性開展教學活動成為自然辯證法教學改革的重點。對于如何結合研究生專業特點更新教材內容,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即在遵循教育部自然辯證法概論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高等中醫藥院校研究生的特點,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引導中醫藥研究生運用自然辯證法的一般原理,探討中醫藥學的學科性質、思維特征與發展規律,從而提高中醫藥研究生專業理論思維水平與創新素質。為此,更新教材內容在體現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可讀性的同時,應突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色:首先,突出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在每章后增加“中醫問題與思考”閱讀內容,啟發與引導研究生在掌握自然辯證法一般原理基礎上,聯系中醫藥專業實際,提出與思考中醫藥發展中存在的重大理論問題。其次,突出醫藥科技發展的歷史及其與醫學觀的聯系,體現歷史與邏輯的統一的原則,便于學生更加深刻理解中西方傳統醫學觀的差異以及對中西醫學發展的影響。最后,融入教師中醫方法論的研究成果,突出科學技術方法論的比重,以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思維素質。

三、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自然辯證法教學一般采取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已經不能適應自然辯證法教學的需要。事實上,自然辯證法教學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學科本身的交叉性和綜合性,使教學活動顯得更為復雜。在影響教學效果的眾多因素中,以什么為中心來組織這項復雜的活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這不僅涉及到教學的理念、方法、過程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對教學效果有十分顯著的影響。因此,在教學內容安排方面,我們將教材內容專業化、專業專題化、專題問題化。同時,在教學方法層面,我們從獨自式的封閉式教學轉向開放式的研討式教學,從靜態的PPT走向動態的視頻多媒體,從理論世界走向現實世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專題討論法、問題啟示法、網絡互動法。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多媒體和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從而激發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創新意識,提高其理論思維和創新素質。

(一)專題討論法。在通常情況下,研究生已經歷了大學本科的完整教育,具備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自學能力,在信息的獲取、問題的理解和觀念的形成上具有自主性。對多元知識攝取和自身創造力發揮的需要,使他們渴望超越傳統教學的授課模式,真正實現個性的張揚。因此,在課堂上開展專題討論,有利于研究生獲得合理的和正確的思維模式,并為他們觀點交鋒、思想碰撞提供良好平臺。經過專題討論的訓練,有利于實現其思維方式從線性向非線性轉變、從二元對立向多元共存轉變。事實上,在自然辯證法的教學中,對某個問題給出答案或結論,遠不如讓學生自己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并去尋求解決的方法更好,自己獨立思考的東西遠比書本上或老師給出的結論印象深刻,也更有意義。

組織好專題討論的關鍵就是要選好討論主題。首先主題的選擇要結合研究生的學科專業,在教學大綱的規定范圍內,結合課堂教學、根據課程進度、遴選相關的主題。專題設計與研究生的專業相結合,有助于研究生從自身專業出發深入討論問題。根據中醫藥院校研究生的專業特點,我們選擇與設計的專題一般都是與中醫藥發展實際相結合,如在“自然觀”、“方法論”和“科技觀”三篇中,我們分別設計了“中西傳統自然觀差異對中西醫學發展的影響”、“中西醫方法論之辯:在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之間”和“中西醫文化與中西醫發展”等三個討論專題。其次,主題的選擇應結合社會熱點。如前段時間的“張悟本事件”,我們就設計了“張悟本事件與中醫”的專題討論。通過專題討論,學生上課積極性和主動性顯著提高。同時,學生課前準備充分、課堂討論熱烈、課后還在繼續。專題討論

的教學方式不僅增強了自然辯證法課堂的教學效果,而且也增強了他們對自身所學專業和社會現象的理解。

(二)問題啟發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因此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首先應從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開始。其實,疑問最能引發研究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自然辯證法的興趣,變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在自然辯證法教學中問題的設計一般應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專業性。問題的設計一定要貼近研究生所學的專業或與他們所學專業相關,只有這樣的問題,才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參與回答問題的熱情。如在講授科學技術的性質時,可聯系中醫學的學科定位問題,在講到科學技術發展模式的時候,可結合中西醫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等問題。由于問題選擇密切結合研究生所學專業,可以啟發學生運用自然辯證法的相關原理和方法去思考和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同時,也加深了研究生對自身專業的認識,拓寬了他們的研究視野、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的精神。二是新穎性。教材中已提出的問題,引導研究生自學理解就行,關鍵在于教師提出的問題相對來說比較新穎,或雖是老問題,但是分析或理解的視角比較新,這同樣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如關于中醫的科學性問題,這是一個爭論很久的老問題,但如果從當代西方科學哲學家――費耶阿本德的視角來分析并加以理解,就是一個新問題。三是時代性。問題的設計要與時俱進,要努力反映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及其帶來的影響,努力反映當代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需要完善的地方。只有選擇的問題貼近社會現實、貼近學生生活、貼近時代,才具有說服力,才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網絡互動法。傳統的自然辯證法教學多采取課堂講授法,但由于受課時等因素限制,有些教師在結合學生專業問題開展教學活動時,單向灌輸偏多,缺少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沒有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與參與性。結果導致教學效果不太好,經常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干自己的事情,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出現了脫節現象。專題討論法可以激發研究生的求知熱情,調動他們學習自然辯證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其局限性也很明顯。如自然辯證法課程作為碩士研究生的公共課往往采取大班教學,人數多達一兩百人,雖然能成功地組織專題討論,但要讓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相對來說比較困難。問題啟發法固然可以啟發每一位研究生的獨立思考,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但自然辯證法的教學活動從頭至尾都運用問題啟示法比較困難,因為并非每一章節都能找到合適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自然辯證法的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網絡互動法來彌補其他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網絡互動法,就是教師運用網絡技術,建立自己的教學網站,把教學信息、課程簡介、教學大綱、課件等相關資料等放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區和留言板來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討論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自己教學效果的反映,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復習或科研過程中遇到與自然辯證法所學的知識相關的疑惑,可以主動與教師聯系,并從老師處得到指導或解答。這樣網絡平臺成了研究生學習自然辯證法的第二課堂,自然辯證法的學習就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我們在網站設有“碩博論壇”、“習題選集”、“影視輔導”、“中醫文化”、“討論園區”等欄目。“碩博論壇”是研究生的天地,專題刊登研究生在各級刊物上正式發表的自然辯證法課程論文,主題涉及中醫方法論、中醫藥現代化、中西醫結合、中醫教育等。這些論文由于是研究生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調動研究生參與研究與討論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為下一屆學生撰寫課程論文提供了范文?!傲曨}選集”主要包括概念題、簡答題、論述題和案例題等,這些習題集可供學生在學習之余根據自身的需要查看或者下載學習。“影視輔導”是經過精心選擇與自然辯證法教學相關或與中醫藥相關的內容,注重知識性、趣味性、戰略性、啟發性、哲理性、前沿性、權威性。如中央電視臺的《大家》、香港鳳凰衛視的《世紀大講堂》、中醫藥方面的《刮痧》《國醫大師》等視頻以及部分科教影片。這些影視資料可以讓研究生在教室或宿舍就可領略到科學大師的高尚品德、愛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國醫大師的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和情懷中醫、心系蒼生的使命感,使研究生的精神受到洗禮、思想得到升華。“中醫文化”包括“研究成果”、“系列講座”、“報刊文摘”等子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