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三期中總結

高三期中總結

時間:2023-01-11 21:57:0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三期中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三期中總結

第1篇

關鍵詞:校本教研;非高三英語;英語命題

一、問題的提出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個有13萬人的縣城里的唯一一所高級中學,在校學生約3千人,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使用的是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每學期學校在高一和高二的學生中進行期中、期末考試各一次,每月考試1~2次。通過測試,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檢查自己的教學質量,總結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進度等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發現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及時加以改進。同時,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總結自己在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方面的經驗教訓,糾正錯誤,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爭取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然而,每次考試中,學生英語及格率非常低,男女生之間的英語成績差異也很大。期中、期末考試,筆者所在學校曾經使用不同的命題方式,或從外校購買試題,或指定高三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命題,或讓高一、高二任課教師每人出一套試題,然后由高三教師從中組題,等等。但是,無論使用何種方式,英語考試結果都不盡如人意。為了改變現狀,學校領導在2011年初成立命題小組,由專業素質過硬、責任心強的老師專門研究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大型考

試題。

二、分析問題

為什么許多學生英語成績差,英語及格率低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英語命題小組做了很大的努力。

首先,認真研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03年)和陜西卷高考英語《考試說明》(2010年),明確測試目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學段課程測試必須以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通過測試這種終結性評價,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使學校及時了解課程標準的執行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

善。從目標中可以看出,非高三英語測試應該發揮測試的激勵和改進功能,而不是篩選和選拔功能,不能用對待高三學生的標準來對待高一和高二學生。

其次,命題小組認真研究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該教材凝聚了許多專家的心血,符合現代語言教學規律,突出了語言的交際應用功能,能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確實是一套好教材。該教材對英語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根據學情,非高三階段考試適宜降低測試難度,適當調整試題難度,以7:2:1的比例為宜,即:7個簡單試題,2個中等難度題,1個難題,試題主要針對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其次,使試題有一定的區分度。

第三,命題小組對筆者所在學校自2007年(使用新教材的起始時間)至2010年非高三期中、期末英語試題進行分析研究。研究發現,其中一部分試題對本校學生來說難度偏大,有的試題超出了該階段學生學習的范圍,甚至有的試題有明顯的知識錯誤或印刷

錯誤。因此,針對性不同的試題會使考試結果不同,對教學所起的作用也會不同。

三、命制考試題應注意的事項

階段測試雖然不像高考那樣,每個環節都要按照嚴格的科學程序進行,但也必須遵循測試的基本原則,逐步實行標準化,努力提高測試的信度和效度,實現測試的目的。為此,應該注意以下工作要點。

1.階段性試題的命制要先明確階段教學目標,確定考點,然后才能選材和命題

試題考點的確定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要參考上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內容和學生掌握的情況;其次,每次檢測要有明確的考點,盡量做到考查目標和試題設計形式與檢測點一致,使測試能夠提供準確的學習信息,對今后的教學提供指導作用。

2.根據規定的考試時間和學生的實際確定試題量、試題類型、試題排列順序和分值比例

階段測試的時間應該足夠,試題量不可過大或過小,要讓所有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剛好完成所有的考題,至少留10分鐘的檢查

時間。

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命題組將客觀題和主觀題的比例調整為2:1,即客觀題大約占卷面分值的三分之二,主觀題約占三分之一。把握好客觀題和主觀題的比例,兼顧語言知識和能力的考查是很有必要的,既發揮主、客觀試題各自的優勢,又彌補二者的不足。

3.以語言的交際性為原則選編英語試題

語言是一種交際媒體,英語語言的測試當然要體現其真實性和實用性,脫離了特定的語言環境,任何詞義都是蒼白的。教師命題時不可挖空心思設陷阱去迷惑學生,或生搬硬套語法結構,選編

質量不高的試題,而應該依據新教材,將語言的功能、意念和話題與語音、詞匯和語法結構等有機結合起來,創設特定的語境,體現語言的交際性。學生學英語最終是為了用英語,因此,英語測試不僅要反映出學生知道些什么,而且還要體現出學生能做些什么,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4.站在學生的角度,仔細審讀和修正試題

修正試題是一項繁瑣而細致的工作,需要教師百倍的耐心和細心,應當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逐題進行審查、修改和篩選,使試題真正達到科學、準確、合理。

四、結束語

英語命題研究是英語教師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一個必修工作,所命制的試題質量不僅反映出教師業務水平,更重要的是,試題的測試結果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自信心、興趣等有著直接的影響。立足于校本試題才最適合本校學生,才能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積極作用,才能真正實現階段測試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陳琳,程曉堂,高洪德,等.英語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2篇

經過多年教學總結及思考,“高考”始終離不開“考”,如果每節歷史課都堅持做到給學生一定時間的“練”、“評”,這既能保證全員參與,又能確保高效。所以應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全力推行“三一”模式,“三一”模式就是30分鐘講、背,15分鐘練習和評講,具體做法如下:

一、講

在這一模式中非常關鍵。要做到“精講”,一是要講重點、難點(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一般以3―4個大問題為主。如對《梭倫改革》第1課的掌握就抓住:1.了解梭倫改革前雅典的社會狀況;2.認識梭倫改革的必要性。又如《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第3課《農奴制改革和俄國的近代化》就抓住:1.了解1861年廢除農奴制后,俄國在政治體制、司法制度和軍事等方面的變革情況。2.從政治經濟等方面探討1861年改革對俄國近代化的影響。

二是要講清學生易錯的概念,如“冷戰”和“冷戰的表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職能有何不同。又如香港問題,可以抓住六個“點”:1.1842年《》割占香港島;2.1860年《》割占九龍司地方區;3.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4.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占領香港(日本戰敗后仍歸英);5.80年代《聯合聲明》的簽署;6.1997年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再如歷史試題“前夕,清政府實行的閉關政策的含義是:A.禁絕中國對外貿易;B.嚴格限制對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閉邊界固守疆城”。許多考生因弄不清閉關政策的內涵而選錯。

二、背

歷史有“貝(背)多芬(分)”之說,我認為很有道理。背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老師講的重點東西都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即時背誦,老師當場抽背;背的第二層意思是基礎知識,老師根據《考試說明》和《課程標準》向學生明確指出哪些內容現在開始背,背完后抽查,如《啟蒙運動》在《考試說明》中是這樣要求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主要觀點;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啟蒙運動的社會影響。”我們可以根據需要讓學生先背誦“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主要觀點”;背的第三層意思是背誦練習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如這樣一道題:1840年之后,近代化的任務就提上了中國的日程,晚清政府統治時期是中國近代化的第一階段。19世紀晚期,晚清政府為適應近代化的趨勢,支持了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發起的變法活動。請回答:1.從1895年《》簽定時到1898年光緒帝下詔變法之前,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做了哪些工作使維新變法新局面逐漸形成?2.為什么說“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也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我就要求學生先背誦康有為、梁啟超的主要活動及在政治、思想上的影響。

三、練

即練什么,怎么練。首先要課前準備試題:第一試題要精。最好是一些各地模擬試卷的題目,它們基本都是經過精編的題目,質量比較高。如你講完《商鞅變法》就借用“蘇州市五市三區2009屆高三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第24題。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財產的數量來劃分公民的等級。……不同等級的人則待遇不同。(2)包括第四等級的所有公民都有權參加公民大會……――公民大會選舉或罷免公職人員……(3)獎勵外國技工遷居雅典,對攜眷移民給予公民權;……鼓勵橄欖油出口。

材料二:(1)設立20個等級的軍功爵制度……沒有軍功的國君親屬不再擁有世襲的爵位,立有軍功的平民,按其功勞的大小授予官爵。(2)……全國劃為41縣,縣級官吏通由國君任免,領取國家的俸祿,可以隨時任免調職。(3)……凡從事“本業”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業”者……入官府為奴。

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問題?(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兩個改革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方式有何不同?(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者不同的處理方式對雅典和秦國分別產生了什么不同的影響?

第二要與上課講的內容相符。第三時間要控制在十分鐘左右。

其次在練習時提示學生把書合上,避免邊看書邊做題的壞習慣。只有做完后學生才能翻開書,進行自糾。而且在學生做的過程中,教師要走下講臺來回走動,這樣一是監督不自覺的學生,“逼”其做;二是了解學生做的情況,為評講打下基礎。

四、評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