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1: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萊恩斯基,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A 難捱的堅守
能做到一份堅守,或在太不容易。
聯盟的夏天似乎充滿了交易故事。能在全美各大城市到處游歷,那種感覺當然不錯,但如果你必須背著旅行袋,拖家帶口地按照交易合同到他鄉混口飯吃,味道就不對了。每次在球隊迎接新球員的新聞會上,總能聽到這樣“和諧”的聲音:“到這里打球是我的夢想”、“這會是我職業生涯全新的開始”、“天哪,這種感覺簡直和拿到總冠軍一樣美妙”――可是,你大概聽夠了這樣虛偽的外交辭令是不是?
和他們相比,擁有不可交易條款的科比和諾維茨基,無疑很幸福,他們幾乎鐵定會在洛杉磯和達拉斯終結自己的職業生涯。此外,皮爾斯也和凱爾特人隊續約四年,使他有可能追平約翰?哈弗利切克的16年效力記錄。而鄧肯的合同雖然到2012年才到期,但馬刺隊要把他交易掉,簡直不可想像。韋德目前只有七年球齡,但在邁阿密“三巨頭”未來五年打出奪冠模式后,熱隊恐怕最想留下的人就是他。
不出意外。在現役球員中大概只有這五人不會遭受改換門庭的厄運,其他人就不保了。杰夫?福斯特已為步行者隊效力11年。但這并不能說明什么;邁克爾?里德的位置正受到詹寧斯的嚴厲沖擊,基里連科現在還能呆在猶他本身就是個奇跡;吉諾比利雖然剛和馬刺續約三年,但實際上他的未來還不如托尼?帕克托底。所以,即使目前有21名現役球員為故主球隊效力至少七年以上,但最后能保持未被交易金身的幸存者,可能只是寥寥幾人。
能做到一份堅守,實在太不容易。
B 廉價的從一而終
也許,一直為某支球隊效力,本身也未必有多么了不起。
很多時候,NBA球員和城市之間的聯系紐帶非常脆弱,可能一個電話、一次密談,你的生涯履歷就不再單純。
被老東家踢出門去總不是美事,這至少說明有人比你更有價值。但交易總是常態,能為一支球隊效忠到底,就像二十八九的女人還能纖細純良般罕見。要知道,在NBA史上有球可打的3613名球員中,只有90名非現役球員從未被球隊交易過。更令人糾結的是,在“NBAS0大”中,也僅有19人獨善其身。
誰是首位為一支球隊效力終身的球員?恐怕喬?福爾克斯和喬治?塞納斯基會為此展開激烈的爭奪。因為從1946年開始,兩人一同為費城勇士隊效力,都是效力了八年之久。和他們相比,效力五年的約翰尼?諾蘭德(華盛頓首都)和四年的阿特?斯佩克特(凱爾特人)、巴奇?范布雷德?考爾夫(尼克斯)、鮑勃?費瑞克(華盛頓首都)、唐?帕特南(圣路易斯轟炸機),明顯積淀不夠。但考慮到福爾克斯的489場出賽記錄要比塞納斯基多七場,福爾克斯應該是我們的答案。
但真正的驕傲并不在這里,斯托克頓為爵士隊效力19年,雷杰?米勒則在印第安納留守18年,他們分別把持了效力時間最長的前兩把交椅。有趣的是,他們都沒能拿到總冠軍,另有50人也是如此。看來,從一而終有時也是執拗的代名詞。光環總是把握在少數人手里,偉大的凱爾特人隊有16人效命終身,他們竟然11人次拿到了70枚總冠軍戒指!比較而言,湖人隊的成才率更高。他們雖然只有七人記錄在案,但人人都拿到過總冠軍。所以說,在NBA史上,只有凱爾特人和湖人這兩支王朝球隊是貨真價實的。看看公牛,他們雖然在上世紀90年代拿到兩次“三連冠”,但居然沒有一人能真正效力到底。而尼克斯雖然曾兩次拿到總冠軍,也只有威利斯?里德和比爾?布拉德利站出來撐撐門面。但芝加哥人到底還有一個效命十年的湯姆?鮑溫可來遮羞。事實上NBA現在的30支球隊,有十支居然沒有真正忠誠的“家臣”。
即使在我們這份精英名單里,也有不少渾水摸魚者。因吸食大麻和心臟病猝死過早離開聯盟的羅伊?塔普利和雷吉?劉易斯,他們的身份始終相當可疑。考慮到早年有很多球員因為在NBA掙不到太多錢,往往在打了幾年球后就會退役另謀職業。所以我們的效力年份限制要寬松許多,剔除“3+1”的新秀合同。能效力四年也算在此列。
但不是每個人都如假包換,即使我們會舉出一些積極的例子――喬治?麥肯雖然只為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效力七年,卻是NBA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巨星;現國王隊總經理喬夫?皮特里,在上世紀70年代為開拓者隊只打了六年球,而且還沒能拿到總冠軍(皮特里離開后的第一年,波特蘭人就奪冠了),但其場均21.8分的攻擊火力,令人無可指摘。
而更多的則是反證。
布萊恩特?瑞弗斯是灰熊歷史上惟一的“常青樹”,但因為灰熊隊歷史很短,所以瑞弗斯在多項隊史歷史統計中均排名靠前,這份考證并不足信。基本上。職業生涯總得分少于3000的,就很難令人信服,但NBA史上足有26人沒能達到這一標準,尤其懷特尼?斯庫克效力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隊六年,還拿到兩次總冠軍,更具有迷惑性。但最令人無法接受的還是基恩?嘉瑞利亞。此人在鼎盛期的凱爾特人隊效力四個賽季,總共才拿到413分、194個籃板和36次助攻,卻有兩枚總冠軍戒指在手。看看那些沒有冠軍加身的球員,即使是里克?施密茨和薩博尼斯,也要比他好上太多了。
也許,一直為某支球隊效力,本身也未必有多么了不起。
C 晚節不保
在這個聯盟里沒有誰是非賣品
有時你必須明白一件事:離奇的結局總有緣由。
我們會看到有這么一些人,他們本來可以選擇在一支球隊里善始善終,最終卻選擇了離開。你很難不為這種晚節不保而扼腕。喬丹在第二次退役后選擇在奇才隊復出,無意間抹殺了他在公牛隊的純粹履歷。但喬丹并非始作俑者,而且他的兩位前任都來自波士頓――鮑勃?庫西在凱爾特人隊效力13年,拿到六次總冠軍。六年后身為名人堂成員41歲的庫西,卻選擇在辛辛那提皇家隊復出,身兼教練兩職,而且只打了七場比賽。
庫西這樣做是有緣由的,雖然當時皇家隊還有奧斯卡?羅伯特森,但時年31歲的“大O”已無力回天,球隊戰績非常低迷,事實上第二年羅伯特森就被交易到了雄鹿。為了挽救球市,庫西不得不勉為其難。但即使皇家隊的季票猛增7.7%個百分點,卻大大傷害了庫西的一世英名。相比之下,戴夫?考思斯的故事就比較奇特。其實考恩斯早在1976-77賽季就短暫退役過。當時因為凱爾特人隊高層把考恩斯的好友保羅?希拉斯交易到掘金,令他意興闌珊,賽季前30場比賽賦閑在家。雖然后來復出,但競技水準不如以往。在打了四個賽季后,由于伯德的出現和傳奇教練比爾?費奇的加盟,考恩斯再次宣布退役,轉而去開出租車。兩年后在老友唐?尼爾森的勸說下,考恩斯第二次復出。效力的卻是雄鹿――唐?尼爾森就是那支雄鹿隊的主教練。在40場比賽中,考恩斯首發34場,場均拿到8.1分和6.9個籃板。當年雄鹿隊在常規賽中打出了51勝31負的驕人戰績,并拿到中部賽區冠軍。但由于首輪要面對老東家凱爾特人,念舊的考恩斯拒絕出賽,結果是雄鹿隊以4比0橫掃凱爾特人。
其實無論喬丹、庫西還是考恩斯,他們并不是最遺憾的,至少他們沒有時間上的連續性。作為當年喬丹的苦手,西德尼?蒙克里夫在雄鹿隊效力10年后,就在鷹隊打了一季匆匆退役,否則密爾沃基人的歷史也不會像現在這里淺薄。卡爾?馬龍似乎想重復卡爾?布勞恩式的傳奇――布勞恩在尼克斯隊打了12個賽季后,1961-62賽季以自由球員身份加盟凱爾特人,并幸運地拿到了個人職業生涯的惟一一枚總冠軍戒指。但在老馬龍2004年來到湖人隊后,他們最終在總決賽上輸給了以整體見長的活塞。
54歲的施密特決定離開蘋果董事會這個是非之地。因為他意識到,隨著蘋果與谷歌之間利益沖突的加深,自己在蘋果董事會已經成了不受歡迎的人。
8月3日,蘋果公司宣布,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已決定辭去該公司董事一職。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在當天的聲明中對其竭力稱贊,稱施密特是蘋果的杰出董事,他投入了寶貴的時間、才能、激情和智慧幫助蘋果取得成功,“但遺憾的是,伴隨谷歌愈來愈多地進入蘋果核心業務市場,施密特身為蘋果董事能夠發揮的作用已經大大減弱”。
施密特在聲明表示,他在蘋果董事會期間十分愉快,“這是一家很棒的公司”。他說,退出蘋果董事會是雙方同意的結果,“現在是一個合適的時機”。施密特于2006年8月加入蘋果董事會。
今年5月初,《紐約時報》首先披露,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在就施密特兼任蘋果董事是否違反了反壟斷法展開調查。業內普遍認為,施密特的離職與此有很大關系。
施密特辭任當天,FTC競爭事務主管查德?費恩斯坦表示,不會因此停止對谷歌和蘋果的調查。目前,美國遺傳技術研究公司前CEO亞瑟?萊文森仍同時出任谷歌和蘋果董事,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則兼任蘋果董事以及谷歌高級顧問。
施密特的離開對于那些了解硅谷掌故的人來說是在意料之中。Broadpoint Amtech分析師布萊恩?馬歇爾表示,施密特的離開一點都不意外,唯一意外的是他三年前就應該如此,而他一直沒有這樣做。
導火索
FTC的反壟斷調查,無疑對施密特的離開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最近幾個月來,施密特曾不止一次就兼任蘋果公司董事問題發表過評論。
5月7日,施密特公開表示不會考慮辭任蘋果董事,他還駁斥了谷歌與蘋果競爭的說法,稱FTC找不到雙方關系的任何差錯。7月初,施密特語氣軟化,只是說會與蘋果領導層協商,重新評估其在蘋果董事會中的角色;孰料,一個月后,這位谷歌掌門人就黯然離開。
那么,從拒絕離任到全身而退,是什么原因直接導致施密特態度的大轉變?
此前,施密特說,為了避嫌他一直避免出席蘋果董事會討論iPhone問題的會議。在缺乏透明度的蘋果董事會里,施密特的存在并不會讓別人擔心什么,但近期開始,他需要待在走廊里的回避時間確實已經超過了在會議室的時間,這未免有些荒唐。
比長時間等在門外更讓施密特惱火的是,自己投入大量時間和財力研發的一項重要應用程序被蘋果方面斷然拒之門外。
7月28日,谷歌證實,其安裝在iPhone上的網絡電話軟件――谷歌語音(Google Voice)已被蘋果從軟件應用商店中剔除。蘋果給出的理由是,谷歌語音的某些功能與iPhone現有軟件過于相似。谷歌語音主要為用戶提供免費短信和廉價國際電話服務。盡管仍然處于測試階段,但該服務受到廣泛好評。
此前,外界認為,蘋果之所以封殺谷歌語音,是因為iPhone受到美國獨家電信運營商AT&T的施壓。在此之前的一個類似案例中,蘋果公司曾同意使用由Skype所提供的服務,但遭到AT&T拒絕。
不過,AT&T隨即與此事劃清界線,稱蘋果對軟件的審核過程中,他們沒有進行任何參與。而黑莓手機對谷歌語音的認可也讓人們相信AT&T可能與此事確無關系。現在,所有的疑問指向了喬布斯。因為此前蘋果iPhone客戶端應用還拒絕了谷歌另一項具備定位服務功能的谷歌縱橫(Google Latitude)軟件。
最近一段時間,兩家公司潛在的對峙態勢已經逐漸明朗化。蘋果開始嚴格審查預裝在iPhone中的谷歌第三方應用軟件。一位知名軟件開發師為此公開抨擊蘋果,稱他們不僅拒絕了谷歌語音,而且移除了軟件應用商店中的第三方與谷歌語音相關應用程序,而這些應用程序是早就經過蘋果允許上線的。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新任主席朱利葉斯?格納考斯基對蘋果此舉表示非常不滿,他在7月31日發給蘋果的調查函中提出疑問:蘋果出于什么正當理由而拒絕為iPhone用戶提供谷歌語音并在軟件應用商店中將相關第三方軟件刪除?
對此,《財富》雜志文章分析認為,谷歌語音有可能會最終取代蘋果軟件成為iPhone的操作主界面,這樣的局面顯然不是蘋果總部的那群官僚們愿意看到的。
這項嚴厲的聯邦調查已經讓施密特與喬布斯站到了桌子的兩邊。有分析師指出,谷歌語音事件并不是讓施密特對蘋果惱火的唯一因素,但卻是迫使他走出蘋果董事會的最后一根稻草。
多重競爭關系
蘋果和谷歌曾經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比如iPhone的官方授權搜索引擎就是由谷歌提供,谷歌地圖也是iPhone核心組件之一。那時候,谷歌與蘋果基本不存在利益沖突。相反,它們還有共同的強敵――微軟。
不過,最近一年來,它們越來越多地開始互相警惕,兩者間的隱形戰略聯盟因為互相猜疑而開始慢慢解體。《Pc Magazine》專欄作家薩沙?西甘指出,蘋果拒絕谷歌語音,施密特辭任蘋果董事,這可能不是一次針鋒相對的行動,但也非巧合,反映了這兩家公司開始視對方為競爭對手。
在蘋果的眼中,谷歌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那個最佳拍檔,谷歌正肆意入侵自己的核心業務,胃口看上去也越來越大。
去年9月,谷歌推出了Windows版Chrome瀏覽器。雖然Chrome最終目標是為了爭搶微軟IE瀏覽器的用戶,但卻不可避免地會蠶食蘋果Safari瀏覽器的一部分市場份額。近日,市場調研機構Net Applications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谷歌的Chrome瀏覽器已經逼近蘋果Safari,Safari和Chrome所占市場份額分別是4.1%和2.6%。
并且,推出瀏覽器顯然不是谷歌計劃的全部。7月10日,谷歌公司宣布,他們計劃基于Chrome開發的一種操作系統,不僅能支持上網本,還能支持其他互聯網設備。該操作系統計劃于2010年下半年上市。雖然谷歌刻意淡化該操作系統與蘋果Mac Osx操作系統將會展開競爭的激烈程度,但客觀上已經使兩家公司的關系形同水火。
實際上,操作系統并非兩家公司競爭最激烈的領域。科技博客MarketWatch作者Therese Poletti認為,蘋果可能擔心谷歌的操作系統計劃,但更加擔心的恐怕還是Android軟件,畢竟它是用來運作那些將直接與iPhone競爭的產品的。
目前,蘋果iPhone仍然是最暢銷的智能手機之一,采用谷歌開源操作系統的Android 手機已經成為iPhone最強勁的競爭對手。6月份,歐美市場統計中,Android首度超越Windows Mobile成為排名第二的手機操作系統,直逼第一位的蘋果iPhone OS。
去年10月,谷歌還推出了軟件商店Android Market,這是類似于蘋果iPhone的軟件應用商店,用戶可以在商店里下載游戲和社交網絡服務等諸多軟件。數據顯示AndroidMarket的軟件增長速度已經與蘋果軟件應用商店持平。
不僅如此,谷歌還即將進軍電子圖書領域,業內也盛傳蘋果正準備自行創辦網上書店;蘋果擁有自己的辦公軟件,谷歌也擁有Google文檔服務……隨著谷歌業務的日益多元化,它與蘋果公司之間的業務摩擦將持續升級。
路線的根本分歧
當敵人的敵人不再是朋友時,你也許會趕走他,喬布斯就這么做了。分析指出,谷歌已不僅僅是微軟的敵人,而且成為以硬件為核心這一傳統模式的公敵,蘋果和微軟都是該模式的代表。
在此之前,由于施密特兼任蘋果董事,兩家公司的差異性被遮掩起來。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作者艾瑞克?舍恩費爾德寫道,現在FCC的咨詢函讓蘋果清醒地認識到,在移動網絡發展方面,谷歌選擇站在了另一邊,谷歌希望移動網絡與互聯網一樣開放,“但蘋果不喜歡開放,蘋果對開放向來不感冒”。
谷歌一向是開源系統的擁躉,其大多數軟件都是通過互聯網實現共享,用戶不需要下載就能使用。在谷歌看來,所有的網絡標準都應該是開放的,消費者應該可以在各種計算設備上運行任何軟件。谷歌的Android戰略就是遵行這一理念:先讓智能手機用戶用上這種系統,只要用戶能進而選擇它的搜索、地圖等相關應用產品,那么其廣告就有著落。
蘋果公司的基本態度是拒絕開放,他們正小心翼翼地經營著自己的軟件開發者社區,并對應用軟件商店采取“圍墻花園”的模式,全方位地把控終端、操作系統和應用平臺。一位iPhone游戲開發商表示,蘋果已經創建了私有的商業生態系統,這種傾向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家科技公司都要強烈。
蘋果和谷歌的硬件策略也不同。《商業周刊》撰文認為,谷歌與各類產品制造商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以便推廣自己的Android操作系統,而未來Chrome Os最終也有可能采取同樣的策略。蘋果則不允許任何人染指其Mac、iPod和iPhone。
不可否認,在硬件銷售領域,蘋果公司有著很強的自信。這也難怪,作為業界傳奇人物的喬布斯總能時不時地從背后亮出新武器,這些新武器還總是那么迷人。下半年,蘋果計劃在圣誕節時推出一款新型平板電腦,可以為用戶提供便攜電視以及電子書閱讀器等功能,蘋果希望這能掀起一場家庭多媒體的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