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有趣的字謎

有趣的字謎

時間:2023-05-29 18:17: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有趣的字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有趣的字謎

袁澤

在第五單元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舉行了一次猜字謎活動,同學們都非常高興。“叮鈴鈴……”“叮鈴鈴……”,第四節課上課了。簡老師走進課室,活動開始了。

在眾多同學中,三十六號楊智鈞同學出的題目最讓我難忘。他出的題目是:“獨生子”。這題一出,臺下的同學們有的撓著頭,有的在嘀咕:“獨生子?獨生子?到底是一個什么字呢?”還有的人在用筆在草稿紙上寫著。最后楊智鈞同學才得意洋洋地解開謎的。“答案是:‘兀’!。獨生子,其實一個兒子的意思,而“兀”字是一個“一”字再加一個兒字組成的。“原來如此。“許多人小聲地說道。

我出的題目非常難,他是從古文里面摘取來的,題目是:“厥名有米,復之以庚。”這題一出,教室里首先是一片寂靜,隨后,大家交頭接耳,議論著。可卻沒人猜出謎底。我得意極了,看見大家都回答不出來,我便揭開了謎底,是“康”字。大家迷惑不解,我解釋道:“把米字重復在庚子上面,不就是康字了嗎?”大家恍然大悟。

還有許多好玩的字謎,如:“他倆差點都當兵”、“夕陽西下”、等等。有的題一出,大家交頭接耳,一副苦瓜臉。等解開謎底時,大家才恍然大悟。

真是一場有趣的猜字謎啊!

第2篇

在一個鳥語花香的早晨,老師向我們宣布說:“我們下午要舉辦一個猜字謎活動。”到了下午,我和同學們都在討論準備怎么猜字謎。

“鈴鈴鈴”上課了,老師帶了隔壁班的小伊同學。她手里拿著一個鼓和很多字謎。

猜字謎活動開始了,首先是小林同學,她是我們班里數一書二的優等生。他先才一則“旭日當空”的字謎,她先說:“字一”。小伊同學的鼓聲響起“咚”,她再說:“旭日當空”鼓聲又響起來“咚”,她又說:“是九字。”鼓聲再次響起來“咚咚”,她再次解釋道:“旭日當空,就是日字要去掉,當空就是去掉的意思,所以,這則字謎的謎就是九。”同學們看著小琳講得精彩,掌聲紛紛響起來。小琳滿臉笑容地走上講臺領獎。同學們看著小琳拿了獎很是眼紅,小琳激起了同學們的自信心,我們班同學已有自己的字謎答案,所以,他們都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到了璇璇同學了,她是我們班期中考第一名的同學,她猜的字謎是“昨日之日不可留”,她先說:“字二,昨日之日不可留”咚的一聲響起來了,她又說:‘乍’字,是因為‘昨日之日不可留’。就是要去掉‘日’字,所以是個乍字。”又有一個同學上去領獎,所有同學都摩拳擦掌,互不相讓。

過了一會兒“鈴鈴鈴”下課了,同學們都舍不得這場有趣的猜字謎活動。

無好的時光總是過得那么快,這么快就結束了這場活動,但是永遠不結束的是我那顆熱愛漢字的那顆火熱的心。

五年級:陳婕

第3篇

我和漢字的故事有很多,其中,猜字謎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進入第五單元的學習后,我覺得漢字真是越來越有趣了!從“有趣的漢字”到“我愛你,漢字”,都是說出了漢字的歷史和演變過程……這節課,老師給我們出了很多有趣的字謎,讓我們來猜。我們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老師要我們猜的是什么字謎。

猜字謎游戲開始了!老師說出了一個字謎,“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往下照。同學們,你們猜這是什么字?”我們想都不用想就把這個字說了出來了,“是‘香’字,”我們脫口而出。接著,老師又給了我們三幅圖,讓我們猜。

“老師,第一幅圖是‘闖’字。”一個同學說。我興奮地說:“第二幅圖是‘吾’字。”。雖然我們都能把前兩幅圖的字猜出來,但最后一幅圖,我們抓耳撓腮,怎么也想不出來。

第三幅圖的左邊有一只小蟲子,右邊有兩堆土。我想啊想,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兩分鐘后,我突然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個“蛙”字。“老師,我知道了!第三幅圖是‘蛙’字,”我說道。老師聽了,高興地說:“我們班的同學真聰明!”

這節課在我們的歡樂聲中結束了!雖然這節課結束了,但我和漢字的故事永遠不會結束,它只會永遠陪伴在我的身邊,看著我成長。

期待同學們投稿^_^

第4篇

一、項目活動設計

本項目的驅動問題是:了解漢字的造字法及書畫結合的內容,探究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書寫漢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積極努力完成項目任務。

本項目一共設計兩個任務,分別是“漢字和我們的生活”(完成本任務約3課時);了解書畫同源,創造性地使用、書寫漢字(3課時)。

1.任務一:“漢字和我們的生活”。

該任務源于教材,是對教材的整合。完成每一個活動都要以學習閱讀材料為先導,把閱讀資料作為學生收集、查找相關材料的例子,學習并利用閱讀資料為開展活動引路。

課前讓學生收集一些跟漢字相關的資料,比如名人書法、字謎、漢字演變材料等。課內多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資料交流,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寫出計劃,讓學生通過互相傳閱資料初步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

學習課本之前,談談沒有文字的不便,例舉“結繩記事”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結繩記事”的弊端,表示事情大就結大繩子,表示事情小就結小繩子,意義非常模糊。古時畫上一個帳篷、一座山、一棵樹旁兩個人、一條蜿蜒的小路,如果讓學生猜其表達的意義,答案會千奇百怪,其實真正表達的是兩人相約的路程和地點,可見圖畫記事同樣意義不明確。讓學生通過事例體會文字發明的重要性,了解中國漢字的悠久歷史。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充分感受到漢字的有趣,激發了進一步探究漢字奧秘的愿望。

走進課本共同閱讀“閱讀材料1~4”,感受漢字的神奇。

思考:這四則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的有趣的?為什么說是有趣的?除了上述四種有趣的漢字現象外,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漢字現象?

閱讀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學生自學、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學生活動。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小小書法展”――感受書法藝術美。(完成本項目約1課時)中華漢字不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門特殊的藝術。在班內舉辦一次書法作品展覽,硬筆書法、軟筆書法作品都可以,展示在教室里。

2.任務二:“了解書畫同源,創造性地使用、書寫漢字”。

(1)課前預習任務:針對活動內容和分工,收集資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小組選定的活動內容,按照具體的分工開展課外收集資料的活動。

(2)自主交流,師生互動,復習漢字的基本造字方法之一――象形,進而了解“書畫同源”,感受繪畫與漢字結合之美。學生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與中國畫,比較繪畫線條和書法線條,會有什么發現?國畫筆墨技法與中國書法用筆密不可分,都用同樣的工具,都以線條為主,線條運行的本身都流露著書寫者的情感,故有“書畫同源”一說。

(3)合作探究,欣賞書畫結合之美。小組交流,對組員收集的資料進行初步整理,根據活動內容,從中選擇最能體現書畫結合妙處的作品和全班同學交流。

例如,2005年乙酉雞年郵票采用了傳統書法和中國刺繡的設計技術與技巧。設計師巧妙運用了中國書法,字與形的完美結合,展示了中國文化與現代魅力。

再如上圖的“茶”字:單單一個“茶”字,便可以如孫悟空般千變萬化,變成一杯飄散清香的茶茗,變成一片片翠綠欲滴的~子,變成一幅幅精致的圖畫。

(4)在深入研究書畫結合的基礎上,能夠對由漢字組成的一切文本生發更加深刻的理解,對漢字進行富有個性的再創造。

(5)學生個人原創作品在小組里展示,并匯報創作意圖和對這個漢字的解讀。小組內成員互相評價,互相學習,提出改進意見,學生個人修改和完善。

二、項目評價設計

本次活動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把評價的側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上,圍繞學生的主動學習來評價,在整個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學評價是貫穿始終的。合理科學的評價,能夠激勵學生充滿熱情地參與下一次的活動課。

1.評價要素: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確定以下評價要素:

(1)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信息的能力,規劃、分工合作、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用書面語言、圖表等形式陳述的表達能力。

(3)豐富的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4)學生通過活動能夠很好地參與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促進探究意識的形成(過程與方法)。

(5)理解并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6)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評價活動過程:

(1)表格式評價。

(2)語言描述式評價。

3.評價辦法:

一評學生的成果,包括過程性成果和終結性成果。二評認識,通過學生寫反思感悟,從中了解學生在本次活動中的收獲。

三、項目實施

1.方法指導:

(1)閱讀教材,習得基本知識。同步閱讀教材:《木(末林焚森休集)》《神奇的足跡》《神奇的打字》《文字的老壽星》《漢字的故事》《小學生規范字典》,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通過閱讀增進對漢字的了解,感受漢字的美,培養欣賞漢字的興趣,激發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2)走進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漢字。進行社會用字調查,寫簡單的調查報告;書寫繪制書畫作品,舉辦書法展覽。

(3)了解多種學習方式,為項目學習做好準備。首先學生能從總體上明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了解綜合性學習的特點,為今后進行綜合性專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學生通過綜合性學習,能夠學會制訂活動計劃,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參與,勇于承擔一定的任務,并能通過獨立或合作學習,較好地完成任務。學生能夠認真閱讀提供的相關閱讀材料,從中受到啟發,收集到更多體現漢字神奇、有趣的資料。最后學生通過活動能夠很好地參與合作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促進探究意識的形成。

(4)廣泛收集資料。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漢字的造字方法、字謎、有關諧音的歇后語、笑話、對聯、古詩、故事等。可以在多媒體教室通過網絡查詢,可以到學校圖書館借閱相關的書籍摘錄,還可以通過咨詢父母、親朋好友獲取信息等。

2.分工合作,實施項目: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第一組收集漢字的造字方法,第二組收集書畫同源的資料,第三組收集書畫同源在現實中的應用,一二三組共同完成漢字的再創造。

(1)“字謎擂臺賽”。由第一組成員組織。第一,把他們事先收集的各種各樣的字謎出示,讓其他同學學習。第二,教給大家猜字謎的方法:組合法、象形法和意會法。第三,開展有趣的字謎擂臺賽,形式可以是:燈謎、字謎游園會、猜字謎接力賽等。謎面的形式多樣,有文字謎、畫謎、動作謎等。活動要有層次,可以分成猜課本上的字謎、收集和猜課本以外的字謎、自編字謎互相猜等幾個階段展開。第四,小組成員說說猜謎制謎過程中的體會。

(2)“諧音大本營”。由第二組成員組織。第一,出示他們事先收集的各種各樣的有關諧音的歇后語、笑話等,讓其他同學學習。第二,講解諧音的知識。第三,展示小組學習的成果,例如經過學習得知諧音分為諧音歇后語、諧音笑話,諧音故事和諧音對聯等;小組自己創編的作品。第四,話說諧音:學生說出自己收集的歇后語前半句,其他人說后續的諧音字;學生說出自己收集的對聯的上聯,指名其他人說出下聯,并指出其中的諧音字;學生講帶有諧音的笑話,其他學生說出笑點在哪里。第五,小組成員講述通過收集、制作諧音歇后語、笑話、對聯、故事等活動后的體會。

(3)探索漢字起源。由第三組成員在多媒體教室組織大家一起學習交流。第一,學習課本上的閱讀材料《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第二,通過電腦展示他們收集的有關漢字起源的資料,給同學們提供網絡學習地址,讓同學們也上網絡瀏覽學。第三,投影展示他們收集的圖片和拍攝的資料。第四,展示他們小組探究后總結的收獲。

(4)展示交流:各個小組以手抄報、黑板報、材料手冊、貼圖等形式展示成果,互相交流評價,形成評價表,并在評價表附上自己的活動心得體會。

四、項目反思

1.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并且從過程中能發現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拓展性以及創造性的特征。

2.提升了學生的研究力。學生通過“我與漢字交朋友”的項目學習,對漢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漢字之美,激發了他們對漢字的興趣和熱愛,沉淀了他們對中華優秀文化深厚的感情,使他們樹立起從小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做貢獻的意識;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促進他們探究意識的形成。

3.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認真閱讀提供的相關閱讀材料,從中受到啟發,收集到更多體現漢字神奇、有趣的資料。

第5篇

孩子們學習語文開始,就離不開學習生字。新課標對一至二年級的識字要求是:認識常用漢字1600―― 1800個,其中800―― l000個會寫。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這無疑是-座難以登攀的大山。因為中國漢字的數量太多,而且字形復雜,難記難寫,字音字義又變化多端,掌握起來比較困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呢?一件并非刻意的事例給了我啟示。

我清楚地記得那天天灰蒙蒙的,外面下著小雨,我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正個個無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怎么辦?突然我靈機一動:“孩子們,在上課之前,老師給你們出一個”腦筋急轉彎“怎么樣?”“好,好”聲音整齊而洪亮,只見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的小臉馬上變得神采飛揚起來,好像個個都在磨拳擦掌似的。“有一個孩子在沙灘上行走,他回頭怎么也沒有看到自己的腳印,你說說到底是怎么回事?”教室立刻沸騰起來了,有的說:“肯定是腳印被海水給沖走了。”有的說:“肯定是那個孩子走在石頭上的。”你一言我一語,許多小手高舉著,剛才無精打采的樣子一掃而光。是啊,想到自己小時候和媽媽猜謎語的情景,不也正和眼前的孩子們一樣樂此不疲嗎?那如果我們在教學中把生字創編成謎語,遵循漢字教學的規律,豈不是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死記硬背變為趣味識字、主動識字嗎?

自從有了那一次寶貴的經歷,我在每節課前依據學生的欣賞趣味及能力水平精心制作與生字相關的“字謎”,學生對展示的謎語感到很驚奇,在課堂匕他們興趣高漲,發言積極,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與此同時,讓他們漸漸喜歡上了語文課,對每-堂課充滿了期待。我想,在語文課上不僅要體現老師的智慧,也要有學生的精彩。

接下來韻日子里,我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創作字謎的方法,激勵學生主動探求、嘗試。創作字謎可以根據字形結構的特來創作,比如學習“碰”字時,可以根據字形的直觀、形象編字謎:“石頭石頭,碰出火花”,“亞”字頭上兩點就是火花,這樣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會了新字“碰”,并能很快進行記憶。創作字謎也可以根據字形特點展開聯想編字謎,如在學習“闖”字時, 用課件展示出:一名將軍騎著一匹馬沖進城門。設計這樣的情景讓學生展開聯想編寫字謎:“將軍騎馬沖進門 。”在學習“闖”字的同時,還可以把形近字提出來,根據字形特點,展開想象一起讓學生通過字謎一一進行區別,如“耳字進門聽新聞” “口字進門問一問” “人字進門閃一閃” ??通過創編字謎活動使枯燥乏味的識字教學也變得易于學生接受,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也減輕了學生記憶的強度,提高了學習效率。

當然,創編字謎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創編字謎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孩子們的“處女作”是多么地可笑和幼稚,我們都要熱情、真誠地表揚與鼓勵,讓全體學生充分體驗到創編字謎的快樂,確信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并以更大的智慧力量及創新熱情投入識字的“游戲”巾來。其實在創編字謎時,同一個字,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創編方法。如“撞”,有的學生編“手把兒童撞倒了”,有的編“拉土造田”,有的編“兒童撞到別人的手上了”??我覺得只要能激發起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讓學生在編與猜的過程中認識、記憶生字。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兒童記住的東西,首先必須是有趣的東西。”讓我們共同努力,從創編字謎開始,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習漢字,“趣” 中訓練思維,“創” 中得到快樂。

第6篇

星期五我們班開了一個“有趣的漢字活動”。

活動剛開始,我就已經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了。

第1個節目是猜字謎。屏幕上的字謎剛出來,每組的代表都紛紛舉起自己手上的牌子。我們組的任天宇剛答對一題,就有馬上被扣掉了。結果,我們組第一個環節,一分也沒得。

第2個環節是講笑話。我們組是最后一個出場的,出場的每個組笑話都講得非常好。輪到我們組的時候,我們組的笑話把李老師也逗笑了。

第3個節目是ppt大展示,李老師都指出了我們ppt的不足,就在輪到我們組的時候,屏幕突然不會來了。

不過在活動結束的時候,我們組還得了個第三名。

這次的活動真有趣。

四年級:黑色的天e

第7篇

猜 字 謎

諶鍇(吉州區新村小學三年級四班)

今天,老師給我們玩了一個有趣的游戲——猜字謎。

不到一會兒,老師的第一個字謎就出來了:上邊常在水里,下邊常在天上,上邊滋味很鮮,下邊光芒萬丈。題目一出來,大家就開始積極思考了,有的用手扶著腦袋(平時老師看見就會說:“你的腦袋會掉下來嗎?”)有的邊寫邊想,還有的在和同學議論。不一會兒,王子豪發言了,“卡”王子豪肯定地說(平時他都不會吧問題回答完的哦!),可是大家一看,就傻了眼,一齊說:“不對不對……”這時,老師來指導我們了,在老師的指導下,終于有人來“接替”王子豪了,嘿嘿,想不到吧,那個人就是我——(好有榮譽感哦!)!我一站起來,就毫不猶豫地說:“這個字是魯。”大家一聽,都覺得正確,沒有一人反對。

又過了一會兒,老師就寫好了第二個字謎:左看馬靠它,右看它靠馬,左右一起看,腳踏萬里沙。題目一出來。全班同學的三分之一都舉手了(比上一題簡單多了!)我也在內,不過沒叫我回答,而是叫李冠回答,只見他吞吞吐吐、結結巴巴地說:“這個字是……”大家不等了,有的同學已經舉起手了,“駱……駱駝!不……是駝!”李冠終于把話說完了,費了他不少口舌,“不對不對還是不對。”最喜歡插嘴、找茬的李昶又在“發言”了。胡辰韻被老師叫了,她不緊不慢地答:“是駝!”同學們的手像一棵棵被砍斷的小樹,一棵棵地“倒”了,胡辰韻一說完,教師里就如死一般寧靜,大家也不反對(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我和她是同桌,所以說我倆“有緣”哦!)胡辰韻一坐下,就神氣的瞟了大家一眼(好驕傲哦!大家別學她!)大家互相看看,相互嘆氣。

猜字謎這個游戲能開發我們的智力,轉動我們的大腦,所以我建議大家每天多玩玩!

(這篇作文是一氣呵成的,沒做任何修改,包括草稿。)

第8篇

【關鍵詞】生活識字 課堂識字 方法習得

在很多人眼里,識字教學費時費力,枯燥乏味。學生不喜歡,教師教學任務重,識字在大家的心里正如一首歌所唱――想說愛你不容易。為了能找到更好的識字方法來幫助學生識得多、記得牢,我連續兩輪開展第一學段識字教學,帶著問題努力探究,攜著目標投入實踐,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與思考,我對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有了一定的感悟與收獲,總結出一些可行的經驗與做法。

一、生活識字,妙在無痕

(一)環境識字,無意注意有驚喜

如今街面、商鋪上各類廣告招牌比比皆是,引人注目,尤其是上面鮮活亮麗、各不相同的字,就像一個開放式的識字大教室。若能有效用好這些看似平常的廣告或牌匾,把無意識字當成是生活休閑的意外收獲,倒也是一件美事,我們不妨讓學生在這個敞開的課堂中當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

我曾經對我市分布在不同學區的新入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做過一次抽樣調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入學前兒童的識字量、識字途徑以及主動識字的能力。參加問卷調查的家庭有100個之多,家長的文化程度各有兼顧。結果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凡是在入學前有一定識字量的孩子,他們的主動識字能力都會高于其他沒有識字經驗或者R字量偏少的孩子。更讓我們驚訝的是,認為街頭識字、生活識字是自己孩子無意中識字一個極為重要途徑的家庭,所占比例達84%。其中53%是家長主動帶領孩子在環境中識字,而31%的孩子能在生活環境中主動識字。

所以我們有理由也有信心鼓勵學生去關注身邊的學習資源,去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想認識的生字朋友:可以是逛街時,發現老店新開后名字的變化;也可以是上學路上,對每塊路牌的認讀……環境識字,自有一種無為而治的自然優勢。

值得提醒的是,這樣的識字學習不是一種強迫、生硬的規定,這種學習必須出于一種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認知需要。作為陪伴者切不可一路命令、一路吆喝,甚至伴著一讀不會、二讀不會、三讀不會的惱怒與責備,否則結果一定適得其反。

(二)親子識字,互動交流有成長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作為資深教育家,提出了“讀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家長重要”的觀點。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都感慨家庭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識字教學也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幫助和支持,因為除了自然環境,家庭文化也是影響學生識字能力、識字水平的一大因素。

巧妙用好親子生活資源,實現輕松識字不在話下。在學生識字時,我們的家長可以是老師,及時發現識讀中的錯誤,指導生字詞的積累,分享自己的識記方法;可以是助手,幫學生一起制作生字卡片,整理生字爬格表中的不過關生字;可以是同伴,和學生一起進行同音字的辨析,故意讀錯一些生字讓他們當小老師;等等。

親子互動、共同參與是一個契機,通過彼此情感的溝通與交流,學生收獲的不只是對生字的識記,更是一次歡樂的歷程。

二、課堂識字,重在得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生活識字只是讓學生透過日常一隅瞥見了書山學海的精彩,要想讓他們在這片遼闊的海域里暢游,讓學生真正實現自主識字,學習方法才是關鍵。

(一)圖片識字:圖文結合的呼應

蘇教版語文教材第一冊在兒童學習漢語拼音的過程中相機穿插了一些常用漢字,將音節、圖像、語義、文字巧妙地融為一體。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應該都會發現,學生對于教材中的五篇“認一認”都特別感興趣,讀書的間隙總愛翻到那一頁去看看、認認,這足見教材安排的正確以及學生對漢字學習的熱情。

然而一線教師運用時往往出現兩種誤區:一類教學以認字為目的,忽略圖片的運用,學生學得枯燥無趣;另一類教學過分強調圖片的作用,導致學生看到圖片就想到字音,浮于表象,不利識字。無論哪種教學處理,都是一種遺憾。只有用好圖片,找到圖與漢字之間的聯系,讓圖幫助識字才是完美。例如識認生字“田”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圖片,感受田地里縱橫交錯的分割線,知道這便是“田”字中間“十”的由來;認識生字“舟”時,帶領學生觀察圖片中小船的布局,去找漢字相應的筆畫,實現從畫到字的遷移;認識生字“人”時,不妨將圖與字對照比較,感受“人”的筆畫構成與人的身體外形之間的聯系……

會意字的識字教學中,看圖識字也顯得特別有意義。圖片呈現了文字中單獨表義的各個部分,讓漢字的字義更為形象,易于學生理解與識記。如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識字7》中的“停”“鳴”“聞”等會意字,因為形象的配圖,學生對它們的字義有了形象的感悟,加強了識記的印象。

可以肯定的是,圖片識字的意義,不只在于根據圖片導入,用有趣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漢字,更在于啟發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辨能力、從具體形象到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理趣識字:追根溯源的尋訪

漢字確實是一種藝術,從基本筆畫橫、豎、撇、捺、點到構字部件,再到獨體字、合體字,稍一變化,文字便是另一種讀音、另一種意義。學生在不明字理的情況下,不容易準確記住每一個漢字,而隨著生字越記越多,學生也必然越來越混淆。

字理識字,就是依據漢字的形成和演變規律,追根溯源,從漢字的形與義的關系入手,引導學生進行識字。例如,在識認漢字“炙”時,我們可以告訴學生這是一個會意字,上面的部分是“月”字的變形,表示一塊肉,下半部分是“火”,表示烹飪的方式。上下兩部分合起來,這個字的意思就是把肉放在火上烤。再如生字“航”,它的篆書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左邊是一個站立的人,右邊是一條船,人駕駛著船,就是“航”。像這樣將生字的原有字形呈現給學生,讓他們明白各個部件的來歷、意義,根據字理進行生字識記,效果極好。

字理識字法把漢字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一幅幅有意思的圖畫,從而讓學生記得牢、記得準。

(三)字謎識字:猜猜編編的快樂

小時候語文教師教我們寫“照”字時,一邊在黑板上范寫生字,一邊說字謎:“一個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從此,每次寫“照”字,我都會不由自主地默念這條字謎,即便筆畫這么多,也從來沒有寫錯過。“照”字因為一條字謎而變得有趣、簡單,讓學生易于記憶,這個事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為什么不將一些生字尤其是難寫難記的生字編成有趣的字謎,讓識字的過程變得有趣、輕松又深刻呢?

一方面教師在備課時可以A設在前,先行構想今天的哪個生字可以巧借字謎來幫助學生學習,做好字謎整理;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生字的字形進行字謎的創意編寫。學生進行字謎創編的過程也是動腦識記生字的過程,可謂一舉兩得。

字謎識字的識字方法不宜用得過多,萬萬不可每節課都用,即使用也不要每個生字都用。因為一直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識字教學,一來過于費時,二來少了趣味,容易違背初心,失了重心。

(四)轉盤識字:移花接木的精彩

清代《康熙字典》中,形聲字就已經占了百分之九十,其后漢字雖然一直在發展、增加,但形聲字仍然是不變的主流,所以形聲字的識字教學可算是生字教學的重中之重。形聲字獨具特色,形旁表義,聲旁表音,教學時我們理當抓住形聲字的特點展開,抓住聲旁、形旁的分解組合進行教學。如此,轉盤識字法不失為一種高效的形聲字教學方法,它能在切換形旁與聲旁的過程中,讓學生輕松掌握一類字、一串字。

除了教材中集中安排的“晴”“睛”“情”“清”“蜻”等以“青”為字根的形近字、“炮”“泡”“飽”“跑”等以“包”為字根的形近字、“貓”“喵”“錨”“瞄”“描”等以“苗”為字根的形近字可以做成識字轉盤外,我們還可以反其道行之,以相關偏旁為基本設計轉盤。比如在認識了 “海”之后,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 “氵”作為形旁的普遍意義,從而去認識更多的帶有“氵”的字――“河”“池”“江”“洪”“湖”;在認識了生字“抱”之后,我們可以讓學生明白“扌”作為形旁的普遍意義,從而去認識更多的帶有“扌”的字,如“搖”“揮”“打”“推”……

第9篇

宋元時期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熏陶,如金國皇帝金章宗完顏也愛好燈謎隱語,據《千文虎》序稱:“金章宗好謎,選蜀人楊祥圃為魁,有《百斛珠》刊行。”楊祥圃是當時的燈謎家,《百斛珠》是一本謎集,“珠”和“文虎”都是燈謎的比喻詞,表示燈謎這種文字游戲既珍貴如珍珠,又艱深難解如虎。到了元代,在朱士凱編的謎書《敘萬類》里,收集的作品更為豐富了。

明代的燈謎活動更加活躍,嘉靖進士田汝成在《西湖游覽志余》中有兩段記載:“……杭人元夕,多以謎為猜燈,任人商略。永樂初,錢塘楊景言,以善謎名。”“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前后張燈五夜……好事者或為藏頭詩句,任人商揣,謂之‘猜燈’。”分別描繪了“永樂”和“洪熙”年間元宵猜謎的盛況。“嘉靖”以后,謎界人才輩出,例如詼諧大家徐文長曾用“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制作成字謎,意思是“何”字邊上的“可”廢除掉,用“羊”字來替換,猜一個“佯”字。原句出于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說齊宣王看到下人牽著牛去祭祀,牛在發抖,就產生了不忍之心,吩咐放了牛。下人反問,難道不舉行祭祀了嗎?齊宣王便說:“怎么能放棄祭祀呢,用羊來代替吧!”徐文長巧妙地利用了文字上的別解,通過增損的體例制作成字謎。

這種增損離合的方法至今流行在廣大燈謎愛好者中,成為漢字謎的制作范式。下面試分析幾條今人的漢字謎,以揭示增損體的特點。

增損體又叫離合體,即利用燈謎謎面上的字詞,通過有關的文字提示進行增加或減少漢字的偏旁、部首、部件或筆畫,來獲得謎底的答案。例如“向前一直去”猜一個字,通過謎面的“去”的提示,在“向”字里去掉“一直”,于是得出答案“句”字;“半部春秋”猜一個字,通過謎面“半”的提示,在“春秋”兩字中各去掉一半再加拼合,于是得出答案“秦”字;“技術合作,不留一手,不留一點”猜一個字,通過“合作”和“不留”的提示,把謎面“技術”兩個字拼合起來,再不留“手(扌)”不留“點(丶)”,于是得出了答案“枝”字。根據增損或離合的具體變化,又可以分出一半法(半吞半吐――呂)、純加法(十有八九――雜)、純減法(池中沒有水,地上沒有泥――也)、加減法(少小離家老大回――夭)等,充分利用曲折思維進行漢字字形的變化,制作成有趣的燈謎。

第10篇

一、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寓教于樂,讓學生真正喜歡漢字,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漢字是最古老又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關于漢字的趣文、故事舉不勝舉,學生聽了這些故事,趣文不由自主地對漢字產生了好奇心。同時經常開展以下一 些游戲,學生的興趣越來越濃兒童喜歡模仿,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例如,猜字謎:教師根據字形特點創編謎面,學生猜謎底,學生猜謎的過程實際上是識記字形的過程,這種識記不同于機械識記,是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記憶,印象深刻。逐漸教師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觀察字謎,展開聯想,和同學合作或者獨自創編字謎,讓大家來猜,學生看到同學猜出或者猜不出自己的字謎都會開心地大笑,因為他感受到了一 種成功的喜悅。另外還有編兒歌,編故事,送生字回家,找朋友、拆字法、比較法、熟字加一筆、減一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法、動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換偏旁等。教師要結合所學生字的特點,引導學生靈活使用,以便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借助形象思維,讓學生在嘗試中自主識字

低年級學生正是形象思維的最佳時期,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識字教學中,學生們常常能根據每個漢字的特點,運用講故事,編口訣等方式識記生字。自主的氛圍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維閃現出創新的火花。如學習“心”字,學生說兩邊的“、”一個是爸爸,一個是媽媽,中間的“、”是寶寶,而臥鉤是搖籃,有了爸爸媽媽的愛心,小寶寶才能安心睡覺。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他們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并會用更高的情趣,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師要想方設法保護學生這種熱情,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不要強求統一。

三、在語言環境中,讓學生提高識字效果

小學生記憶的特點是無意識記強于有意識記,記得快,忘得也快。前面說到的那個有趣的現象也告訴我們脫離語言環境,學生容易忘記。識字的最終目的是要會用,不管這個字出現在什么地方都能認識,當要表達意思需要用這個字時,也能準確地寫出來。

教材中的兒歌、韻文朗朗上口,學生很快就能背下來,但是那些方塊字并不見得也認得了。因此,我們結合課文選擇了許多課外讀物,訂閱了拼音小報,并且自己編了一些兒歌、韻文引導學生閱讀,使學過的字反復出現,讓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和這些字打照面,久而久之,在語言環境中,通過語言實踐,學生提高了理解能力,所學的字也深深地印在腦子里,達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并且從小培養了學生愛讀書的習慣,學生在閱讀中嘗到了樂趣,會更加主動地識字,也會在無意中識更多的字。

四、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

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采取模擬、創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如舉辦“娃娃超市”、 “動物運動會”、 “我當小導游”等活動,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人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第11篇

一、借助兒歌識字

兒歌生動形象,文字簡短有趣,易讀易記,讀來押韻上口,深受低段學生的喜愛。如學完復韻母“ɑi、ei、ui”之后,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調編出兒歌《小燕子》:“小燕子,飛呀飛,一把剪刀身上背。飛來又飛去,剪刀揮呀揮。剪得桃花紅,剪得柳枝翠,剪出大地披綠袍,剪出祖國山河美。”學生聽了,興趣盎然地跟著背。在大部分學生會背之后,我讓學生看著這首兒歌,帶有拼音指讀幾遍。最后,再讓學生用筆圈出這首兒歌中帶有“ɑi、ei、ui”的音節。就這樣,學生在背兒歌中積累了語言,在讀兒歌中認識了漢字,在圈圈畫畫中鞏固了漢語拼音。

二、運用實物識字

實物是識字的寶貴資源,如掛圖、報紙、水果、食品袋等物品。我們可以組織學生收集這些實物,剪下字做成“識字剪報”。如在教“榴”時,我先出示石榴的實物,問學生:“這是什么?”出示拼音:shí liu,學生拼讀后教師板書:石榴。這樣,學生把實物與生字相對照,減小了識字的難度,增加了識字的情趣。然后,再利用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反復識記這個字。

三、通過字謎識字

在認識生字中引入謎語,讓學生通過猜謎來學習和記憶某些生字,會極大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好的字謎其實就是一種字形字義分析的過程。如教“冰”字時,我出示謎語“左看兩點水,右看水兩點。細看不是水,敲敲硬邦邦。”通過念字謎,學生無意識中記住了生字的各個組成部分。總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編一編兒歌、字謎,幫助學生識記生字。我還鼓勵學生自己動腦編字謎讓大家猜,簡單乏味的生字變成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謎語,學生猜謎的過程就是識記生字的過程,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四、采用比較法識字

漢字在文本里的出現遵循了先易后難、先繁后簡的原則,所以由獨體字可引出許多新字,如教“法、丟”時,我先復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學習許多新字,如公—么、日—由—甲,這樣既能互相比較,又能達到識字的目的。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同樣也可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帶出許多新字,如午—干、日—田—白,這樣既能互相比較,還能達到識字目的。

五、結合競賽識字

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們運用競賽的形式進行識字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鞏固已學知識。比如:“開火車”,以小組為單位,快速念出字卡上的字,哪個小組“火車”不間斷,哪個小組獲勝;“我也要當老師”,誰先記住了生字,誰就可以當老師來教同學們識字;“考考你”,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好字卡,迅速挑出組長所念漢字的字卡,組長輪換著擔任。通過各種競賽,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熟練掌握所學的生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為有趣。

六、找到熟字識字

隨著識字數量的增加,學生學習生字時,我們要引導他們把生字和熟字或熟的偏旁聯系起來,逐步掌握觀察、分析、記憶字形的方法。如加一加:票字加一個風字就組成飄;換一換:“蘋”把“艸”換成“讠”變成評;合一合:利用學過的字組成新字,自+心—息;找一找:找出和它音近、形近的字進行比較區別,如天—夫等。我們要鼓勵學生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來記憶字形。學生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找一找”中不僅記住字形,也提高了學習生字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學生的觀察、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在識字過程中得到鍛煉。

第12篇

摘 要:識字是學生閱讀和作文的基礎,也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重要基石。因此,低年級的識字訓練,便成為語文訓練中最基本、最經常、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低年級識字訓練過程中,針對低年級兒童好動、好奇、喜新的心理特點,如何運用生動、活潑、有趣的記憶方法,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提高識字效率呢?在多年的教學中,本人運用以下幾種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關鍵詞:輕松愉快;提高;識字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1-0041-01

識字是學生閱讀和作文的基礎,也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重要基石。因此,低年級的識字訓練,便成為語文訓練中最基本、最經常、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低年級識字訓練過程中,針對低年級兒童好動、好奇、喜新的心理特點,如何運用生動、活潑、有趣的記憶方法,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提高識字效率呢?在多年的教學中,本人運用以下幾種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1.猜字謎法。低年級學生愛猜字謎,而且能通過猜字謎活動激發興趣、開動腦筋。如學“告”字時,我出示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后,學生很快就猜到是“告”字。還如學“興”字時,讓學生猜:“一條板凳兩條腿,三顆花生上面堆,人人見了人人笑,都說看它心里美。”學“病”字時,讓學生猜:“甲乙丙丁丙住院,廣字醫院把身安,兩點偷著來探望,擋在門外防傳染。”在教師的引導下,同學們開始搜集字謎,有的同學還學會了自己編字謎,而且形義兼顧。如:學習“李”、“苗”字時,有學生主動舉手,編出字謎讓大家猜:“十字頭,八字腰,兒子下面站得牢”、“梯田之上長青草”。就這樣,學生不僅不覺得枯燥,反而在歡快的氣氛中將字形扎根于腦海中了。

2.編故事法。著名語言學家安子介曾說:漢字是一個阿麗斯仙境的領域,每一個轉彎抹角就有一段故事。所以在教學中根據漢字的構字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去揭示漢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段小故事。如“游”字的右邊部分容易寫成反文旁,因此,教學時應啟發學生編成:“孩子在方方正正的水池中游泳時必需有大人帶,否則人小水深危險多。”再如學習“休”字時,可這樣記憶:“一個人站在大樹旁休息”。在這樣的識字教學中,不僅輕松掌握了字形,而且還發展了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3.動作表演法。利用動作來幫助記憶字形和字義,生動而形象。如在學習“看”這個象形字時,讓學生把手放在眼睛上,做一做孫悟空的動作,并告訴他們這樣可以看到比較遠的地方。如此,孩子們不但記清了字形,而且理解了字義。在學“撲、笑、割”等動詞時,又讓學生一邊做相應的動作一邊讀生字,這樣一來,學生興趣盎然,牢固地記住了所學生字的形、義。經常這樣啟發學生思考,可以培養學生質疑習慣,激發識字興趣,學生對字形字義理解透徹,識字效果當然好。

4.實物演示法。教學中適當運用實物、圖畫、模型等來演示說明,學生可獲得鮮明生動的印象,輕松愉快地掌握漢字。如教圖畫的“圖”字時,我拿出一幅雪景圖,并在圖畫的四周涂上了邊,讓學生觀察到圖畫有邊框,里面有冬天的特征,所以“圖”字的外面是大口框,里面是“冬”字。學“筆”字時,拿出一支毛筆,讓學生觀察制作毛筆所用的材料,學生說:“毛筆上面的筆竿是竹子做的,下面的筆頭是動物毛做的,因此“筆”的上面是竹字頭,下面是毛字。”這樣學習漢字,不但形象、生動、有趣,而且促進了思維的活躍。

5.增減或調換偏旁部件法。形近字、同音字多是漢字的特點,也是識字的難點。本人教學生用增減或調換偏旁的方法,以熟帶新記字形,就化難為易了。比如學了“也”、“成”字,用這種方法,學生記住了“池”、“他”、“她”、“城”、“誠”、“盛”等字的字形。采用此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時,應強調仔細觀察,發現異同。學生通過眼看、腦想、口述,不僅記憶了字形,而且發展了思維,拓展了識字領域。

6.運用多媒體識字法。在低年級識字訓練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能把靜止呆板的漢字化為鮮明的視覺形象,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顯著提高識字效率。如學習“春”字時,事先設計好“三個小學生在陽光明媚、春暖花開、山清水秀、鶯歌燕舞的環境中游玩”的有聲電腦課件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的同時,再配上生動的解說詞,使他們形象感知“春”是四季中第一季的含義。接著,憑借畫面中的情景,與漢字“春”建立起識記聯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個部件。然后,讓學生根據畫面意思編識記兒歌:“春風吹,楊柳綠,天氣晴,燕子飛,三個小人樂不休,紅日當空去春游。”最后,小結識記方法后指導書寫。這種訓練方式,能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生字都能用上面所說的形式進行教學,只要我們細心地發掘每個漢字固有的趣味因素,使“死”的方法“活”起來,讓識字教學充滿樂趣,寓教于樂,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發揮想象力,發展思維力,而且會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更好地提高識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