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含有生命的樹葉

含有生命的樹葉

時間:2023-05-30 09:27: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含有生命的樹葉,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含有生命的樹葉

第1篇

廣州葉工坊工藝品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押花畫、蝴蝶工藝品、蝴蝶畫以及樹葉、葉脈、押花花材等天然原材料及其制品的廠家。該公司產品均由資深設計師精心設計,新穎、獨到、做工精美。押花,就是擷取大自然中四季盛開的鮮花,經過整理、加工后,運用特殊的工具進行脫水,使之保持原有色彩,再經過創作者的構思、設計與粘貼,利用葉子的形狀、色彩、紋理、筋脈、褶皺、破損來依勢作畫,從而展示出大自然的巧奪天工與天人合一之景象。極具自然觀賞性、藝術收藏性,充滿了浪漫的田園氣息和自然風情。蝴蝶,體態窈窕、艷麗多姿,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被人們譽為“蟲國的佳麗”、“會飛的花朵”、“有生命的燦爛圖畫”,蝴蝶已經成為美的象征!廣州葉工坊工藝品有限公司將蝴蝶與押花畫巧妙的結合,把鮮花與蝴蝶最美的瞬間永久保存,使押花畫更具動感,更具有生命力,帶給人們以更多的情感交流和美的享受。

廣州的鐘女士今年春節在植物園看到了押花蝴蝶藝術展之后,她高興地說:“我的新居裝修完好幾個月了,一直沒找到有特色、有品味的工藝畫,今天可真是太有收獲了”。站在一旁的女兒則更是開心,因為她選購到了一些在市場上很少見到的葉脈蝴蝶書簽、昆蟲手鏈等小飾品。的確,這些藝術風格不同的押花蝴蝶框畫搭配不同的家居裝飾,展示出主人與眾不同的生活品位。該公司所有的押花、蝴蝶作品既含有很高的藝術情趣,又具備很強的裝飾效果。還有那些優雅的葉脈書簽、可愛的昆蟲飾物、透明的花草……在享受押花藝術帶給我們生活新情趣的同時,使觀賞者在喧鬧、浮躁的都市生活中倍感輕松和溫馨。廣州葉工坊工藝品有限公司設計出的押花蝴蝶畫,即具有蝴蝶的生動,又具有押花的純樸,為國內首創。產品遠銷全國及香港、東南亞等地。該公司還在云南、廣西等地設有大型的葉脈、押花加工基地,擁有充足的貨源及加工能力。產品質量可靠,信譽良好,幾年來為多家企業及外貿公司、全國各旅游景區、各地商提供了優質的服務。

一位家居行業的專家講:“在21世紀的新家居生活時代,家裝藝術從格式化、樣板化發展到時尚化、個性化;家居配飾的消費從功能化、固定化發展到時尚、品質與情調消費。家居配飾逐漸成為此環節的最大的生活亮點,像押花蝴蝶畫這種時尚獨特的飾品,創意巧妙地讓家居變得更加鮮活多彩。這種用軟性裝飾來張揚自我的潮流誕生了龐大的消費群,也締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目前,家居配飾用品已成為家居產業鏈中又一黃金產業。”

只要熱愛藝術產品,對工藝品行業有濃厚興趣,或一心想開創自己事業的投資者,都可選擇這項生意。因為無需投資店鋪,只需5000元左右的貨物流動資金便可啟動。營銷方法也更為靈活多樣:

1、可于每周末在商業步行街舉行展會,因為在這些繁華、喧鬧的都市中,突然有一種濃縮了自然美的押花蝴蝶藝術展,無疑帶給人以清新、質樸的震撼感受,從而生意會出奇的好;2、可于五一、十一黃金周在公園內展覽,既節省場地費用,也可成為公園的一個亮麗的景點;3、可與一些大學、中學、小學校方溝通合作,以科普展的形式進入校園,既讓學生們更多的認識大自然,增長知識,也可以使產品直接進入終端消費者手中;4、可利用周末選擇一些社區、小區開展產品巡回展,使賦閑的人們在散步的時候即可順便把這些美麗的風景帶回家;5、選擇一些大的工藝品店、畫廊等地方鋪貨,來增加銷售。

廣州的黃先生,2006年春節在廣州華南植物園做押花蝴蝶藝術展,從初一到十五期間,短短15天的時間銷售收入即達兩萬多元。有一位烏魯木齊的游客看到當時火爆的場面,當即決定要做烏魯木齊的商,他要把這些美麗的產品展現在新疆市民的面前。黃先生還高興地說,他準備跟朋友合作,把這些產品推向更多的城市。湖南岳陽的阿峰,在岳陽的商業步行街做展覽,一天的銷售收入達1000多元,并且他在做展覽時,有一位連鎖書店的老板看到他的天然葉脈書簽非常的有新意,讓他在書簽上印上書店的名稱,作為他書店的促銷禮品,每月要5000張,阿峰受到了極大的啟發,他不僅向很多書店成功推廣了這種書簽,而且他把押花畫、蝴蝶畫賣到了酒店、酒吧等場所。下一步,他正準備拓展學校、住宅小區及旅游景點的市場。

地址:510665廣州市天河區棠下梅園東村八巷六號 葉工坊工藝品有限公司

電話:020-38324799 85650426

13178861708

傳真:020-85650426

第2篇

當汽車行駛到溫泉縣的地界,路邊飄著彩帶的敖包、藍天下潔白的民族建筑……處處散發著蒙古族風情。時空仿佛在幾個小時之內神奇轉換,將我們帶到完全不同的風景中來。

納仁撒拉瀑布

鄂托克賽爾河位于溫泉縣城南面,最近的地方離縣城約30公里。鄂托克賽爾河谷的秋色仿佛一幅色調飽滿的油畫:絨毯般的草地、開始泛黃的樹葉、嘩嘩流淌的鄂托克賽爾河、近處悠然吃草的羊群與遠處默然環抱的群山……身在其中,連眼睛都醉了。

一座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山下是半黃半綠的草甸,山上卻是終年積雪。抬頭遠望,銀色的冰達坂在陽光照射下反射出強烈的光芒,仿佛一道豁然敞開的通天之門。

順著音樂般流淌的鄂托克賽爾河往前走,不知不覺就到了一處草甸。遠遠地,望見一條狹長的瀑布從天而降,從褐色的山體間飛流直下。“這里是觀看納仁撒拉瀑布的最佳位置。”對溫泉無比熟悉的朋友指著前方,整個納仁撒拉瀑布盡收眼底。

從遠處看,光禿禿的山崖刀刻斧削般裸呈,看不到積雪的痕跡。可是納仁撒拉瀑布就這樣毫無來由地從天而降,仿佛是山的脈搏潺潺流動。據說,關于這瀑布的水源,現在還是一個謎。

魔法泉水

從納仁撒拉瀑布驅車往前走不遠,就到了一片神奇的河谷。在青山翠水間,鑲嵌著各具功效的泉水。想必這里的山有靈性,因為格外疼愛自己的子民,所以分泌出魔法般的乳汁為人們祛病強身。

溫泉縣地熱資源豐富,境內有75條山泉,最著名的溫泉有三處:博格達爾溫泉、鄂托克賽爾溫泉、阿爾夏提溫泉,它們分別被譽為“圣泉”、“天泉”、“仙泉”。泉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水質,功效各有所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水療。

每一處泉水都有各自的性格。仙泉水溫適中,適合所有人來沐浴。圣泉成熟穩重,屬于開發利用得比較悠久的溫泉,集住宿、洗浴、餐飲、娛樂等功能為一體,就像一位體貼的大嫂。而天泉藏在深閨人初識,近幾年政府才投資整修了通往天泉的道路,因其海撥高達2600多米,三處泉中只有它離天最近,故名“天泉”。 天泉的泉水含有碳酸鹽、硫磺、碘、磷、硼、鉀、鈣等微量礦物質,水溫高達60℃,一般人難以承受那種火熱、坦誠的感受,所以,它就像一位熱烈的少女,讓人欲罷不能。

據說,一位從南疆來的巴郎(維語,即小伙子)來到了天泉,他雙腿癱瘓,久醫無效,天泉守護人那木斯拉每天背著他在泉水中浸泡治療,一個月后,神奇的泉水讓這個維吾爾族巴郎再次站立起來,煥發了青春活力。

還有一年,溫泉縣呼哈托海種畜場一位十幾歲的哈薩克少年阿芒太雙腿盤曲伸不開。好心人將他送到天泉每天浸泡,20多天后,阿芒太竟然站了起來,不久竟能健步如飛了。

離天泉不遠,就是明目泉了。黃色的山崖其貌不揚,可是就在這山腳下石縫間冒出一股清泉,那涓涓細流剛好能清洗眼睛。

我們紛紛蹲下身來,用泉水清洗整日被電腦輻射折磨的眼睛。再睜開眼,世界仿佛真的清亮了!輕嘗一口泉水,沒有什么異味,只留淡淡的清甜在口中,那感覺與城市中的自來水截然不同,這才是真正的、有生命的自然之水。

再往前走一段,就到了我向往已久的護膚泉。 護膚泉并沒有泉水,它其實是一眼泥火山。在一片方圓50米的荒地中,幾眼直徑10厘米左右的圓形火山口往外咕嘟咕嘟冒著稀泥,仿佛下面已經開了鍋。

站在泉眼旁邊用力踩腳下的地面,竟然軟軟的,可以感覺到地下深層全是泥漿,地面不過是一層厚厚的泥殼。

這火山泥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極高的理療和美容價值。將泥漿敷在皮膚表面,可以清潔毛孔、美白肌膚、延緩衰老。泥療還對類風濕關節炎、骨質增生、皮膚病等有很好的療效。

第3篇

【關鍵詞】反季節、栽植、天津,成活率。

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改善周圍生態環境的要求愈來愈強烈。當前在全國普遍開展的城市園林建設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品位,創造良好的人居條件,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意義。

天津位于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主要受季風環流的支配,是東亞季風盛行的地區,屬大陸性氣候。主要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干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氣爽,冷暖適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因此,2006年根據《天津市城市綠化條例》制定的實施細則中的第二條規定頒,本市城市綠化應當以種樹為主,注重喬、灌、藤、草、花的科學配置,體現植物多樣性;鼓勵和推廣使用耐旱型植物品種和節水型園林設施、設備。眾所周知,通常每公頃闊葉樹的生長季節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放出750kg氧氣,如果以成人每日呼吸需要0.75kg氧氣、排出0.9kg二氧化碳計算,則每人需要10-15的林地或25-30的草地加以平衡。而現代城市中各種燃氣燃燒和汽車尾氣排放則進一步加大了城市綠地的需求量。

綠化工程以有生命的綠色植物為主要對象,受自然條件的制約性強,施工的季節性強。尤其是在目前很多市政建設工程的配套綠化工程中,出于特殊時限的需要,綠化要打破季節限制,克服不利條件,進行反季節施工。為了使工程質量達到合格標準,在施工中需要不斷研究和總結反季節施工工藝,從而有效提高非正常季節綠化施工的成活率,確保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栽植過程的植物材料基本都是移植而來的,移植成活率及苗木移植后的生長情況是衡量施工質量的重要指標。植物成活率與移栽時的季節苗木種類樹體儲存營養物質多少是否斷根移植技術措施及植后管理密切相關。

移植成活的內部條件主要是樹勢平衡,即外部條件確定的情況下(正常溫濕度),植株根部吸收供應水肥能力和地上部分葉面光合呼吸和蒸騰消耗平衡。移植枯死的最大原因,是根部不能充分吸收水分,莖葉蒸騰量大,水分收支失衡所致。在春季保養綠化施工,由于植株未展葉,根系萌生再生能力旺盛,樹勢不會出現嚴重失調,只需對未發芽的枝條進行適宜修剪,平衡樹勢即可。鑒于天津的氣候特點及植物生長的需求,如果在夏季栽植,最好選在雨季此外的時間。生長旺盛的夏季;冬季的極端低溫與根系休眠缺乏再生能力;都造成移植成活比較困難。這與形勢發展及特殊要求的矛盾形成了非正常季節施工的難點。

一.種植材料的選擇

由于非種植季節氣候環境相對惡劣,對苗木材料的要求就更高了。因此要盡可能的挑選根系發達,長勢旺盛,無病蟲害,規格及形態應符合設汁要求的種植材料;大苗應做好斷根、移栽措施。

二.種植前土壤保養處理

苗木種植土分檢驗批的進行化驗,化驗合格后才能用于栽植。種植土的厚度必須達到設計及規范的要求,土質肥沃疏松,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透水性。種植或播種前應對種植土進行消毒、施肥。

三.苗木的運輸和假植

大苗在非正常季節種植中,假植是很重要的。這里推薦一種經濟適用的假植方法:夏季施工硬容器苗法。此法是提前創造條件在休眠期斷根,種植在容器中養護,如木箱柳竹筐花盆。在生長季節,也就是施工時,根據容器情況,不脫離或脫容器栽植下地。其特點是:可靠性大,管理簡單,可操作性強。

1.大木箱囤苗法

針對大規格落葉喬木,如胸徑超過20cm的,按照施工計劃及場地條件,在發芽前進苗。按施工規范要求規格打木箱,木箱規格根據喬木土球直徑放大40cm,按此規格制作矩形木箱,然后將樹木植于箱中,假植苗木根部不應透風,及時澆水,疏枝。

2.柳筐囤苗

針對胸徑在6-10cm的落葉喬木,如千頭春五角楓;冠幅1.8--2m的灌木,如木槿和金銀木等。在四月中旬進苗,植于60cm-100柳筐中,填土踩實,按三行排列及時灌水疏枝、打葉。柳筐苗均正常展葉抽枝。條件具備后,帶筐栽植,種植后去柳筐上部二分之一。

3.盆栽苗木

將小葉黃楊沙地柏金葉女貞小檗錦帶等植于30cm花盆中。盆中基質用原床土加入適量肥料,進行正常的肥水養護。條件具備時,去掉花盆,苗木土球不散,花盆可再利用。

4.大規格常綠喬木

針對大規格常綠喬木,如6-7m雪松,5-6m油松等,采取加大土球,早晚種植及采取以下措施。

(1)、夏季高溫,容易失水,應使用容器苗,苗木進場宜選在早晨或傍晚并及時栽植。雨天加大施工量,在晴天的條件下,每天給新植樹木噴水兩次,時間適宜在上午9時前下午16以時后,保證植株的蒸騰所需的水分。

(2)、所有移植苗都經過了斷根的損傷,即使在進入容器前進行修剪,原有樹勢已經削弱。為了恢復原來樹勢,擴大樹上樹冠,應對傷根恢復以及促根生長采取措施。應在苗木栽植過程中施生根粉,施工后,在土坨周圍用硬器打洞,洞深應達到土球深度的1/3,然后澆水。

(3)、搭建遮陽棚。用毛竹或鋼管搭成井字架,在井字架上蓋上遮陽網,必須注意網和苗木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保證空氣流通。

除了做好假植工作以外,苗木的運輸也很重要,在運輸方面應該做到苗木運輸量應根據苗木規格確定。苗木在裝車前,將樹干、樹枝用草繩或麻布包好,同時對樹枝樹葉進行噴水,保持草繩、草包的濕潤,這樣可以減少在運輸途中苗木自身水分的蒸騰量。苗木運到現場后應及時栽植。苗木在裝卸車時應輕吊輕放,不得損傷苗木和土球。土球苗木裝車時,應按車輛行駛方向,將土球向前,樹冠向后碼放整齊。

花灌木運輸時可直立裝車。裝運竹類時,不得損傷竹竿與竹鞭之間的著生點和鞭芽。帶土球小型花灌木運至施工現場后,應緊密排碼整齊,當日不能種植時,應及時假植。

四.種植穴和土球直徑

反季節栽植苗木時,土球大小以及種植穴規格必須要達到并盡可能超過標準的要求。對含有建筑垃圾,有害物質,必須加大樹穴并保證樹穴底部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清除廢土換上種植土,并及時填好回填土。在土層干燥地區應于種植前浸穴、挖穴,施入腐熟、膨化有機肥作為基肥。

五.種植前修剪

反季節的苗木種植前修剪應加大修剪量,減少葉面呼吸和蒸騰作用。修剪方法及修剪量如下:

1.種植前應進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將劈裂根、病蟲根、過長根剪除,并對樹冠進行修剪,保待地上地下樹勢平衡。

2.落葉樹可抽稀后進行強截,多留生長枝和萌生的強枝,修剪量可達60%-90%。常綠針葉樹以疏枝為主,修剪量可達20%―40%。

3.對易揮發芳香油和樹脂的針葉樹、香樟等應在移植前一周進行修剪,凡10cm以上的大傷口應光滑平整,經消毒,并涂保護劑。

4.珍貴樹種的樹冠宜作少量疏剪。

另外,對于苗木修剪的質量也應做到剪口應平滑,不得劈裂。枝條短截時應留外芽,剪口應距留芽位置以上1cm;修剪直徑2cm以上大枝及粗根時,截口必須削平并涂防腐劑。

六.苗木種植

落葉喬木在反季節種植時,應根據不同情況,對苗木應進行強剪,剪除部分側枝,保留的側枝也應疏剪或短截,并應保留原樹冠的三分之一,相應的加大土球體積。可摘葉的應摘去部分葉片,但不得傷害幼芽。夏季搭遮陽網遮蔭、樹冠噴霧、樹干保濕,保持空氣濕潤;冬季應防風防寒。打水圈后應及時澆透水,待水滲完后回填土封坑,第二天再打水圈繼續澆水,封坑,澆透三次水后可視土壤情況及時補水。對排水不良的種植穴,可在穴底鋪l0~15cm砂礫或鋪設滲水管、盲溝,以利排水。

苗木栽植后應進行澆水、綁支撐等工序,水圈應略大于樹穴,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堰應筑實不得漏水。

大樹的支撐宜用四架兩拐,低矮樹可用三架一拐,支撐支點的位置宜在樹穴以外,水平樁離地1.3-1.5m之間,兩水平樁十字交叉位置應在樹干的上風方向,扎縛處應墊軟物。

高樹可以使用三角撐,在樹主干1/2-2/3處綁扎,用毛竹或鋼絲繩固定,三角撐的一根撐干(繩)必須在主風向上位,其他兩根可均勻分布。發現土面下沉時,必須及時提高綁扎部位,以防支撐不穩定。

七、栽后科學養護管理

苗木栽植后,科學養護管理尤為重要, 三分種七分管。強養護管理適時澆水促發新根,栽后還可灌一定濃度的生根素,樹冠樹葉用遮陰網適當遮陰,并用噴霧器向面噴水 。

對于新栽植的苗木, 抗病蟲害能力差, 適時采取預防措施,如發現病蟲害,抓住有利時機,用最少的人工和藥物取得最佳效果。冬季氣候干燥,溫度偏低,為確保苗木成活,還應進行冬灌,增設風障等措施進行防寒。

反季節栽植技術需要在實踐中總結和完善

第4篇

關鍵詞:瑪?金?羅琳斯 佛羅里達牛仔 荒野 生態意識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生態批評視野中的地域女作家瑪?金?羅琳斯研究”(2012SJB750025)階段性成果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當美國南方作家大多將目光投向南方獨特的歷史、種族及性別等問題時,美國鄉土女作家瑪?金?羅琳斯(1896-1953)卻在位于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州創立了“佛羅里達邊遠林區文學”,將創作聚焦于該州中北部的荒野及與荒野和諧相處的佛羅里達牛仔。這位鄉土作家32歲時從北方大都市走出,定居于這片荒野中的克羅斯小溪村,將其主要文學生涯致力于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她因而常被稱為“佛羅里達女梭羅”。

目前,國內對羅琳斯的了解僅限于其獲得普利策獎的小說《鹿苑長春》(1938),而對羅琳斯的其他作品,尤其是暢銷度僅次于《鹿苑長春》,且在當下被譽為美國自然文學經典的自傳性作品《克羅斯小溪》(1942,以下簡稱《克》)知之甚少,研究更是闕如。該書出版于1942年2月,隨即被“每月一書俱樂部”評選為四月的特別推薦之書。僅在出版當年,即被譯成了13種文字。1983年,該書被改編成電影,并獲得了多項電影界大獎。羅琳斯在該作品中描述了克羅斯小溪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再現了自然界各種生命之間的相互聯系,并擯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關注瀕危鳥類的命運,深刻思考了人與大地的關系,體現了其具有前瞻性的生態意識。

羅琳斯何以對自然懷有深厚的感情? 這與她童年的經歷緊密相關。正如大衛?奧爾所說:“童年在野外的生活對生態意識的形成至關重要,大多環境主義者在兒時都與某個地域有著密切聯系……這種童年時代的紐帶對一個人的生態想象力具有神奇的效果,沒有這樣的經歷,很難成為自然界忠實而有力的捍衛者。”[1]56

1896年,羅琳斯出生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她一生中最快樂的記憶卻是童年時在祖父和父親農場上與自然親密接觸的美好時光。在《克》中,她寫道:“我對外祖母家的密歇根州的農場很熟悉……在那里我是客人,是孩子。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到散發著誘人香氣的干草棚撿雞蛋。我對父親在馬里蘭州的農場也情有獨鐘……那里只有快樂。”[2]26在威斯康星大學畢業后的前幾年,羅琳斯先后在肯塔基和紐約等地做過編輯、自由撰稿人等工作,然而,她厭倦了大都市的生活,在偶然的機遇下,她和丈夫來到佛羅里達中北部的荒野地區。第一次到這里她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正如她在《克》中所說:“經過多年精神上的漂泊與懷舊,我在這里又找到了孩童時期的那種神秘的美好。這里就是我的家。”[2]16 于是1928年,她在荒野中的克羅斯小溪村購買了一片橘林和一座牛仔的老房子定居下來。

羅琳斯坦言,選擇這個被大片林海覆蓋的偏遠之地生活與其家族血統也有聯系。當她用母親留下的錢買下這里的橘林和房屋時,姑媽馬德琳帶著悲痛的心情寫信給她:“你的身上有皮爾斯家族血脈中最致命的東西,叫囂著要改變、要冒險,尤其要有一個農場。我簡直不知道哪個皮爾斯人不私下里渴望擁有一個農場。母親有這個渴望,皮爾曼叔叔被這個渴望搞得傾家蕩產,還有你父親悲慘的經歷。”[2]27 然而,羅琳斯還是毅然決然地堅持在克羅斯小溪村定居下來,盡管她初到這里時,曾多次面臨最基本的生計問題。她寫道:“我覺得沒有任何理由能讓我放棄這個強烈的愿望,無論傾家蕩產與否。能過上心中所期盼的生活,比過那種物質條件優越卻毫無幸福感的生活重要得多。并且,我認為,有必要堅持去過那種我期待并感覺滿足的生活。”[2]27

小溪村僅居住著五戶白人和一戶黑人牛仔家庭,在這片荒野中,他們主要靠橘林、狩獵、打魚、種植墾荒維持生計,盡管20世紀資本主義早已在美國大行其道,這里卻仍然保持著非常原始的生活。羅琳斯熱愛這片荒野,同時非常欣賞牛仔與荒野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并努力融入其中。她脫掉了都市中的時尚外衣,換上了當地婦女常穿的粗麻布制作的衣服,帶上了用扇棕櫚制作的帽子,墾荒、種植、飼養家禽。在牛仔身上,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她深深體會到了人與大地的密切聯系。

她認為人和大地之間當然有著密切的關系,她甚至說:“倘若真有‘種族記憶’的話,相較于人們對同胞的了解,對陸地和水的意識一定位于我們靈魂的最深處。”[2]10雖然人是在母腹中孕育的,但在此前,人來自大地。一旦出生,他們可以離開父母,離開其他有血緣關系的親人,離開朋友甚至任何人類之愛而生活,但絕不能沒有大地或者離開它。

大地不僅為人類提供“春華秋實”,更是人類心靈的需要。“當一個人對大地產生了厭煩情緒,而只顧關注人類事務時,他的心靈就會枯萎。”[2]11在小溪村,牛仔生活雖然艱辛,卻具有自然審美意識,他們喜歡簡單,善于發現和欣賞自然的美。正如羅琳斯所說:“我們在小溪村需要和發現的都是非常簡單的事物。我們都需要開花結果的樹木,因為我們各家都有或大或小的橘林……我們在這樣的漫長夏季不會抱怨,因為對我們來說陽光再多也不為過。我們都需要鳥兒的歌唱,再也沒有什么鳥兒比紅鳥唱得更美。我們需要雨點打在棕櫚葉上的聲音,需要風兒刮過樹林的聲音……”[2]11

身處困境時,自然是羅琳斯心靈的慰藉。她常在家門外一條“孤寂”的小路上散步。然而那條路在羅琳斯眼中卻也并非如常人眼中那樣“孤寂”。她曾在那里看到過無數小生命的悸動,那是她所知道的人口最稠密的一條大路,“當我無限欣喜地走在這條路上時,每一棵沙地松,每一片光冬青,每一棵西番蓮,每一個在矮樹叢下沙沙作響的小鳥,都生機盎然”。[2]14當身處困境的羅琳斯走在這條小路上時,“微風從身旁的樹木間刮過,讓我感到放松;當我感到內心絕望時,那夕陽的紅色即是我慢慢消失在夜色之中的血液”。 [2]14而所有這些,“在我們來到世上之前就存在著,也將在我們離開世間之后繼續存在下去,大地是讓我們融入它們,并從中獲得心靈的慰藉”。 [2]14

她的第一個丈夫在定居小溪村后不久便離她而去,羅琳斯曾有段時間心情處于極度失落的境地。于是,她不顧迷路的危險和朋友德西一起駕船在圣?約翰河上漂行數百英里。她們幾次迷失方向,但最終根據水中風信子的飄移方向回到了岸上。這次河上的冒險之旅,使羅琳斯受傷的心靈得到治愈。當重新站到陸地上時,羅琳斯也再次看到了那些“與男人沒有關系”的事物的美好,她深情地寫道:“美無處不在,它像香水一樣,超越了它的容器。因為我已經以非常親近的方式熟悉了一條河流,大地也在我的身體下面有節奏的跳動。小溪村就是我的家。”[2]370

羅琳斯認為,自然是有生命的,自然界的動植物都有自身的價值,自己的目的,決非僅僅“為人類而存在”。距羅琳斯家不遠的一片沼澤島地是一個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羅琳斯只是一個來到異國的異客:“在湖邊的沼澤島地上,樹頂上永遠都會有活動的影子,就好像在最靜寂的日子里,也可以聽到大地的呼吸。樹上飄懸的西班牙苔蘚總是輕輕地蕩漾……春天,黃色的茉莉熱鬧地綻放在空中;夏天,紅色的喇叭藤在灰色的大樹干上攀爬;秋天和冬天,那些冬青果成了暗光中明亮的小燈籠。”[2]45這里的松鼠不怕人,它們徑自尋食、玩耍;臭鼬旁若無人地忙著挖洞。羅琳斯常靜靜地坐著觀看,她猜想:“即便他看到我,他也是一個紳士,他會繼續踏實地做自己的事情,然后優雅地晃動著身體,大步慢跑地離開。” [2]45一群群鵪鶉也常常在她身邊走過,然后鉆進黑莓灌木叢。夜晚,它們會站成一個圓圈,發出低聲的鳴叫。在這些小動物中,羅琳斯感到自己的世界延伸、擴展,她感慨道:“站在叢林動物的領地中,很難沒有那種自己的世界在延伸、擴展的感覺,那種感覺往往是你游覽一個異國后產生的。” [2]45

在沼澤島地中的一棵玉蘭樹下,羅琳斯曾邂逅一頭母豬及其身邊的一群剛從母腹中出來的豬崽,它們生氣勃勃。這讓她不禁再次感到整個沼澤島地是一個大的生命體:“那個密林叢生的沼澤島地在呼吸,它是一條綿延不斷的生命之鏈,生命穿越那片苔蘚高懸的樹林、那些濕地、柏樹、那頭母豬,也穿越我的身體。 脈搏無聲地跳動著,我們是一體。” [2]46她進而聯想到整個宇宙,“宇宙在呼吸,宇宙中的世界一同在呼吸。這就是一個宇宙生命,太陽和月亮使它更可愛……一個人微薄的生命只是那更大布匹上撕扯下來的一塊碎片”。 [2]46

羅琳斯從其親身經歷中,感受到每個小生命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非彼此孤立。在作品中,羅琳斯生動準確地描述了身邊熟悉的但常被人類視為討厭之物的蟾蜍、蜥蜴、螞蟻等等。在佛羅里達,螞蟻往往是一種主要的害蟲。每到春天,羅琳斯的橘樹都會遭到巨量蚜蟲的毀滅性傷害。蚜蟲通常躲在剛剛長出的橘樹葉下吮吸它們的葉汁,“幾個星期就能將一片生機勃勃的年輕橘林變成如達利噩夢般的棕色枯枝”。[2]160而這些蚜蟲除了少量是被風吹來的,主要是螞蟻搬運過來的。由于螞蟻喜食蚜蟲腹部末端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它們和蚜蟲是一種“共生關系”。后來,羅琳斯得知一種日本瓢蟲是蚜蟲的敵人,如果沒有蚜蟲,這種瓢蟲即會毀滅,于是,曾經整個夏季,羅琳斯都拿著帶有蚜蟲的橘樹枝去佛羅里達大學柑橘系去交換這種瓢蟲。她因此感悟到,“自然界的平衡是一種很神秘的事情。人類在與害蟲戰斗時必須小心翼翼,否則會發現他們在戰斗中也消滅了一些有益的因素。種植橘樹的前輩們不迷信用農藥消滅不利的寄生蟲,一些現代人也贊同如此,因為在毀滅它們的過程中,那些有益的寄生蟲也同時被毀掉了”。 [2]160

鳥類是羅琳斯生活中親切的伙伴,許多瀕危鳥類是羅琳斯關切的對象。佛羅里達州位于美國東南海岸突出的半島上,“該州作為生命的棲息地幾乎是無法被超越的”,[3]237無論是在狹長的區域,還是在廣袤的沼澤地,都生活著極其豐富的鳥類。然而,19世紀70年代開始,女士頭戴配有羽飾甚至整只鳥的帽子逐漸成為一種時尚。為獲取金價的羽毛,來自世界各地的獵人深入到佛羅里達各個角落,對鳥兒進行了瘋狂的獵殺,大量的鳥類棲息地都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導致許多鳥類瀕臨滅絕。直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以護鳥為宗旨的奧杜邦學會和支持保護自然資源的總統羅斯福的努力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也相繼頒布了保護鳥類的相關法律,這種局勢才得到逐漸好轉。

羅琳斯在《克》中表達了對瀕危鳥類的關切。她寫道:“多虧了政府的保護,多虧了女性的虛榮心有了新的轉向,而不再寄托于佩戴羽毛上,白鷺們正在朝正常的數量發展。他們在沿著小溪村道路的那些長滿小百合的池塘周圍筑巢、覓食。”[2]259羅琳斯在家中放著一本奧杜邦鳥類手冊用于學習、查看。連續幾年,有一只大啄木鳥總在六月飛入羅琳斯的橘林,她興奮異常:“我相信那是一只象牙喙啄木鳥,這種鳥可能已經絕跡,或者瀕臨滅絕。” [2]260但后來她懷疑這只鳥不是象牙喙啄木鳥,而是一只大羽冠啄木鳥,“這兩種啄木鳥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區別標志。連續兩個六月,我都把那本奧杜邦鳥類手冊翻在這兩種鳥的畫像處,以確證這位來者的真實身份,但它卻沒有再來過”。[2]260

高鳴鶴是世界珍禽之一,根據維基百科,到1938年,美洲大陸僅剩15只高鳴鶴。[4]在《克》中,羅琳斯敘述自己曾在靠近橘林的洛克魯薩湖邊,聽到過一對高鳴鶴的叫聲,她寫信給奧杜邦學會的吉爾伯特?皮爾森博士告知其發現。但“他寫信告訴我,不幸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高鳴鶴幾乎滅絕了……但后來我確實在大沼澤地看到一對高鳴鶴,我的伙伴是一個可信賴的鳥類學家,他確定,他確實看到有一對飛過奧蘭奇湖”。[2]259-260對此,羅琳斯感到欣慰,她繼續寫道,“高鳴鶴曾經作為食物被射殺,幾乎接近絕跡,但他們也正在返回了。我曾在一本書中描寫過他們的神秘舞蹈”。[2]260

最后一章,羅琳斯探討并回答了“誰擁有克羅斯小溪”的問題。她沒有兒女,那么她去世后誰會擁有她的那片橘林、那座房子?相較于人類個體的存在,羅琳斯認為鳥兒更有權利擁有她的房產,因為“即便我因為債務將房屋抵押出去,它們依然可以擁有它們在此地的鳥巢。另外,在我去世后,既然我無兒無女,那么最終哪個人能獲取這片橘林,這片田地和這塊沼澤島地的所有權將會不得而知。但一代代的紅鳥、夜鷹、藍鳥以及地鳩將會從現在橘樹上的鳥巢主人那里繼承下去。它們的認領問題比起人類后裔面對同一問題來,爭議要少得多”。[2]368

羅琳斯沒有停留在她的房產最終屬于誰的問題上,她想到了整個大地。“房子是個體,就像鳥兒的巢穴一樣,可以擁有,可以為之而戰。那么大地呢?在我看來,大地是無法被購買的,只能被借用;我們可以用,但絕不能擁有。它會為愛和呵護奉獻自己,奉獻自己的春華秋實。但是我們只能是佃農而不是擁有者,只能是愛它的人而非征服者。” [2]380那么“克羅斯小溪”終究會屬于誰呢?她告訴我們,“克羅斯小溪屬于風,屬于雨,屬于陽光和四季,屬于種子的宇宙秘密,并超越這一切,屬于時間”。[2]368

2008年2月,美國郵政發行了一枚文學紀念郵票,其主題人物即是瑪?金?羅琳斯。羅琳斯作為美國的一位鄉土女作家,在長期被批評界忽略的情況下,何以獲得如此殊榮?在其同時代的大部分鄉土作家早已被淡忘的情況下,羅琳斯何以經受住時間考驗,再次引起關注?在當下生態危機持續惡化,荒野日益成為人們的記憶符號,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人類越發缺少地域感,不斷淪為“現代都市游民”的現實背景下,我們重讀羅琳斯的這部蘊含深刻生態意蘊和強烈地域感的自然文學經典,不難得出其之所以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成為此次文學紀念郵票主題人物的原因所在。

參考文獻

[1] F. Marina Schauffler.Turning To Earth:Stories of Ecological Conversion[M].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2003.

[2] Rawlings,Marjorie Kinnan.Cross Creek[M].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96.

第5篇

《中國古代史》課程講稿說明

1、本講義稿教學內容的時間是按配套教材和教學習慣,上限起于原始社會,下限迄于清前。

2、各章的教學目的、參考書目等項,在教學大綱中已經列出,本講稿中不再詳細列舉。

3、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本講稿內容在總體依據教學大綱的原則下,其具體章、節、目內容上,做有必要的調整,既注意與教材整體上的依憑和配合關系,又注意突出講稿的自身特點。教學中安排有適量的討論課與自學內容,對此,本講義中只簡列其內容要點。

4、本講稿從以兩漢魏晉南北朝部分為界分為三部分,是由三位教師分別提供(詳略上或略有差別),教研室集體進行了統稿討論。講稿自不同于個人著述,更多地直接參考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特此說明和志謝。

序言•歷史的含義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文明延續至令的國家,中國有著從古至今不中斷的歷史記載,中國的古代文化被稱為史官文化。

在中國的甲骨文、金文中就有史字,多是和御史、小史等職掌在一起,那多是史官,后來有了春秋、《史記》等史書,有司馬遷等史學家。歷史一詞,較早是從三國時期開始的。我們經常說的二十四史、古代史等,只能算是人們寫的中國古代史時期的歷史,并不能說他們寫的這些歷史的書,就是歷史本身。在習慣上,也稱這些歷史記載為歷史的。這是因為歷史的,是一個形容詞,因用的時間、地點不同,意義相異,有過去的、可記憶的、卓著可傳后世的、學術上考察事物的方法等。

特別重視“歷史”一詞的不同用法,他說:“歷史這樣東西,是人類生活的行程,是人類生活的聯結,是人類生活的變遷,是人類生活的傳演,是有生命的東西,是活的東西,是進步的東西,是發展的東西,是周流復動的東西;他不是些陳編,不是故紙,不是僵石,不是枯骨,不是死的東西。我們的研究應該是活的歷史,不是死的歷史,活的歷史,只能在人們生活里去得,不能在故紙堆里去尋。資料、史料,只能說是歷史的記錄,是研究歷史的必要的材料,不能說他們就是歷史,那些卷帙、冊纂、圖表、典籍,全是活的歷史的一部分的縮影,而不是歷史的本體”。

什么是活的歷史、真的歷史呢?簡明一句話,歷史,就是人類的生活并為其名物的文化。因為人類的生活并為其名物的文化,是進步的、發展的、常常變動的,所以換一句話說,歷史就是社會的變革。這樣說來,把人類生活整個的縱著去看,便是歷史;橫看去看,便是社會。歷史與社會,同其內容,同其實質,只是觀察的方面不同罷了。(《史學論集》197--199頁)唯有總體的歷史才是真歷史。一滴水可以發現世界,但一個世界決不只是一滴水。由此可知,歷史有客觀的歷史和書寫的歷史之別,我們要研究歷史,要充分利用人們書寫的歷史記錄資料,去研究人類歷史活動的本身。

歷史是凝固了的現實,現實是活動著的歷史,人類歷史活動本身有實在的事實,有歷史的事實。實在的事實是一往而不復返,不能再現,但我們對那個事實的解釋,是生動無已的,隨時變遷的,這樣就成了歷史的事實。所謂歷史的事實,便是解釋中的事實,解釋是活動的,是含有進步性的,所以歷史的事實也是活的,含有進步性的。只有充分的紀錄,不算歷史的真實,必須有充分的解釋,才算是歷史的真實。歷史的真實,也是暫時的,要時時變動的,時時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歷史的真實,有二種意義,一是說,曾經經歷過的事的記錄是正確的,二是說,關于曾經遭遇過的事的解釋是正確的。前者變動比較小,后者則是時時變動的,因此歷史是古老的而又是年輕的。一個時代有一時代比較進步的知識,史觀與知識的不斷進化,人們對歷史的解釋自然要不斷的變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是當代人對歷史認識的歷史。如孔子,春秋時代的孔子,董仲舒的孔子,古、今文經中的孔子,宋、明儒學當中的孔子,當今的孔子各有不同。關于歷史的開始說法各有多化。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主旋律,就有不同的史學研究重點。

歷史不只是記載過去事實的記錄,也不是只記錄過去的政治事實的記錄。歷史是亙過去、現在、未來的整個全人類生活。換句話說,歷史是社會的變革,再換句話說,歷史是不斷發展中的人生及其產物的文化。那些只記過去事實的記錄,必欲稱之為歷史,只能稱為記述歷史,但并不是生活的歷史。歷史,是人類群體的記憶和回憶,是民族的記憶。歷史是油畫,需要有一定的距離。

我們的開設的中國古代史,便是從遠古到1840年的歷史記錄,并且記錄的僅僅是歷史的大致輪廓。學習本課的目的,就是使大家掌握中國古代史的系統知識,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古代歷史的具體問題,認識中國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學會批判地繼承中國古代豐富的文化遺產的理論和方法。了解整體事實,尋找它的真實確切的根據;理解事實,尋找發展進步的規律。

第一章原始社會

(約二百萬年前--前2070年)

第一節中國歷史的開端

中國長期以來,講歷史是從開天地,女媧捏土造人,三皇五帝等傳說故事開始的。到了近代以后,隨著西方達爾文進化論和馬列主義傳入我國,考古事業也隨即興起,古史辨學派對古史、古書的研究,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深入人心,就像所說:“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磨過……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賀家郎•讀史》)才使得我們今天,有可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科學的成果學起,順看老祖宗走過的路程,研究當年演變的足跡,重溫變革的歷史過程,以了解歷史的真象。

一、人類體質演變歷程

人類是從什么地方走來,有人說是從海洋中來。如果從海生藻類的產生算起,已有了十萬年的漫長演變過程。到了三千萬年前,有了人類最古老的祖先--埃及古猿,其體形像猴,大小如家貓,頭骨容量大小為30公分厘米,雄性的犬齒大而尖,雌性的犬齒比較小,身體比當時任何哺乳動物都大。在2500萬--500萬年前產生了現代類人猿的祖先森林古猿,因發現在法國上加龍的圣戈當附近的中新紀的地層中,因發現時古猿化石與樹葉化石并存,所以命名為森林古猿。

臘瑪古猿,首次發現于印度北部的西姆拉低山區的哈里塔良格爾地方的中新世后半期或上新世前半期的地層中,大約距今1300萬--800萬年前。

南方古猿,人類的祖先。其中的粗壯種是在進化中絕滅了的分支。纖細種則發展為猿人,1924年,在南非阿扎尼亞金伯利市以北80公里的塔昂火車站附近的山洞里首次發現,是一個既像人類兒童又像猿的頭骨,距今約有335萬年到375萬年。

可以這樣說,人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埃及古猿,它分兩支演進,一支經過森林古猿逐漸演化為現代類人猿;另一支經過臘瑪古猿,南方古猿(纖細種)到直立人。南方古猿(纖細種)會制作石器已轉化為人了,有了人,就有了人類社會的歷史。

在中國的云南開遠縣小龍潭發現了森林古猿和臘瑪古猿化石,祿豐縣石灰壩等地先后發現了八百萬年以上的臘瑪古猿化石。在湖北建始縣高坪龍骨洞發現了南方古猿(纖細種)的化石,說明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也是古猿完成向人類演進的地區之了,是原始人類生活的搖籃之一。

從古猿經過猿人、古人、新人,完成了由猿向人的轉化,隨著勞動的開展,其體質一步一步向人類邁進。

猿人具有代表性的是云南元謀人、陜西藍田人、北京周口店北京人。

元謀人兩顆牙齒,與北京人基本相似而有差異,是首次發現的早期類型直立人的代表。(插圖第1頁)

藍田人有頭蓋骨、鼻骨、右上頜骨和三顆臼齒,同為30多歲的女性猿人,頭蓋骨低平,額部明顯傾斜而無額鼻,眉脊骨粗壯,頭骨極厚,腦量很小(估計為780毫升),吻部向前突出的程度很大,年齡約在80-75萬年之間(一說為98萬年)。

北京猿人,前額與眉脊骨與藍田人相同,吻部突出,顴骨高突,鼻子寬扁,頭部輪廓呈橢圓型,牙齒比現代人粗大,腦量比藍田人多(約1059毫升),肢骨比頭骨進步,基本上與現代人一致,身高平均男子1.62米,女子1.50米。

古人有代表性的是大荔人、丁村人、許家窯人。

大荔人,1978年發現于陜西大荔縣甜水溝,為男性青年,頭頂低矮,眉脊粗壯,骨壁頗厚,頂枕骨較高,吻部不很突出,腦重為1120毫升,是猿人向古人發展過渡的類型,距今約20萬年。

丁村人,1954年發現于山西襄汾丁村,有12、3歲的小孩三顆牙齒化石。1976年發現屬于兩歲小孩子的右頂骨化古,門齒齒舌面不如北京人復雜,頂骨壁較薄。距今約10萬年。

許家窯人,1976-1977年在山西陽高縣許家窯村發現,有頂骨11塊,枕骨兩塊,附連四顆牙齒的右上額骨及單體牙齒兩顆,分屬10多個個體,平均壽命30歲(北京人平均壽命14歲)。頭骨壁較厚,但額頂骨較高,吻部不太突出,牙齒粗壯,牙冠嚼面復雜,既具備一定的原始性,又有接近現代人的特征,年代約10萬年前。

新人的遺跡遍布全國各地,代表性的人類化石是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1933年發現于北京周口店山頂洞,在體質形態上已經消滅了猿人遺留下來的原始性,腦重在1300-1500毫升之間,已在現代人腦重變異之內,頭顱增高,厚度變薄,眉脊已經低平,嘴部明顯后縮。肢骨的骨壁變薄,髓腔逐漸擴大,體質同現代人十分接近,距今約1.8萬年。

恩格斯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使人猿相揖別,創造性的勞動不斷使人進步,體現勞動成果的就是生產工具的進步。

二、生產工具的演變

生產工具,是人類同大自然進行斗爭的工具,謀取生活資料的手段,又是自身防衛的武器,又是區別和人類生產水平的顯著標志。從一定意義上講,生產工具就是衡量人類社會發展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