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金融專業

金融專業

時間:2023-05-30 09:37: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專業,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金融專業

第1篇

1、金融管理專業:金融管理專業充分發揮了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優勢,同時吸收西方有關領域的新知識、新方法,主要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德才兼備,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金融管理方面應用性、職業性的專業人才。

2、國際金融專業:國際金融專業,為金融學的一個分支,金融學分為國際金融與國內金融。主要培養具備國際金融知識領域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成為既熟知中國金融業發展進程和方向,又了解歐美發達國家金融業的現狀,具有國際化水準的外向型、應用型、復合型金融人才。

3、證券與期貨專業:證券與期貨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投資管理水平的復合應用型人才。本專業要求學生主要學習金融、證券、期貨、財務等方面的基本理論,掌握證券、期貨、外匯市場交易的規劃和方法,具有從事證券投資咨詢、經營、管理,外匯投資和期貨交易的實際工作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通過東莞地區金融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分析得出:東莞地區金融行業發展、金融行業崗位需求、金融行業專業人才綜合素質要求等情況;東莞地區高等院校金融專業的發展現狀和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獲得啟示:金融專業課程如何開設和完善;落實和加強校企合作,制訂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大銀行會計實務等實訓室的建設力度,提高學生的業務處理能力;提高金融專業教師的教學質量;理順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思路,完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

東莞地區;金融專業;需求;分析

1概述

1.1東莞地區金融專業人才需求的調查背景近兩三年,廣東省東莞市的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在東莞市政府政策扶持和經濟大環境的積極推動下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2014年東莞金融行業綜合實力持續上升,銀行市場、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都快速發展,東莞還出臺專門措施支持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中介服務機構等類金融機構集聚發展。特別是2014年前期,銀行業凈利潤達80.48億元;保險業一共實現保費收入92.64億元,同比增長32.92%,總保費規模占全省的14.91%,繼續領跑全省地級市。東莞地區金融業的蓬勃發展突出金融業崗位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的金融業人才的就業機會。

1.2東莞地區金融專業人才需求的調查目的調查目的基于以下兩點。一是通過金融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可以統計分析金融業崗位的種類和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數據;二是根據調查分析得出的金融企業相關工作崗位和金融人才需求量的基本數據和相關情況,利用工學結合理念開發設計出更符合經濟發展的銀行、證券、保險等專業課程,使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課程的安排更加科學、合理。

1.3東莞地區金融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的具體內容調查的內容包括:一是深入調查分析東莞地區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二是深入調查分析東莞地區金融專業人才需求量、金融專業人才結構、金融行業在線職位和學歷要求;三是深入調查分析金融專業人才需要具備的從業素質和技能;四是了解我國高等院校金融專業的發展現狀和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重點調查分析東莞地區高等院校金融專業的發展現狀和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

1.4東莞地區金融專業人才需求調查方法第一,通過查閱文獻、訪談、實地走訪等方法,了解分析金融業的概念、體系、發展歷史;特別了解分析東莞地區政府在金融業發展的政策扶持、鼓勵,以及金融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重點調查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等金融行業以及相關代表企業的發展和建設。第二,通過查閱文獻、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了解、分析東莞地區金融業人才需求量、金融業人才結構、各結構金融業人才應具備的綜合素質和技能;調查分析金融行業對不同層次金融專業人才的具體需求,重點調查大專學歷層次金融專業人才在金融業人才需求總量中所占比例。第三,立足于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的建設、發展情況和東莞地區金融業發展情況,采取實證研究,主要采用實地調查、追溯研究、訪問、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及結合會計專業2014屆、2015屆畢業生在金融企業實習、見習中取得的第一手資料。

2東莞地區金融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分析

2.1東莞地區金融行業發展調查分析2003—2013年,是東莞金融業發展關鍵的10年。在這10年間,東莞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打造東莞上市板塊,同時全力支持民間金融發展,進一步優化金融資源、完善金融布局、加強金融創新、規范金融監管,將東莞建設成為金融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區,打造金融強市品牌。2014年1月,東莞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要大力發展風投創投、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加快推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創新型經濟。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寶成在對金融體系建設調研時表示,金融業要進一步做好為實體經濟、為鎮村集體經濟、為科技服務工作,力保經濟運行“血脈”暢通。東莞市金融工作局了東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東莞市鼓勵企業掛牌全國股轉系統暫行辦法》,明確提出要鼓勵企業掛牌全國股轉系統(以下簡稱“新三板”)。接著,東莞市金融工作局公布了關于印發《關于促進東莞民間金融街發展的暫行辦法》的通知,明確了進駐東莞民間金融街的對象、新設、增資、進駐獎勵和租金補貼,支持各類機構進駐民間金融街開展小微企業和民間金融服務。東莞地區金融業的蓬勃發展擴大了金融業人才的需求量,同時也突現了金融業人才總量不足,呈現短缺的發展態勢,以及人才結構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東莞市金融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東莞地區當前金融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需要建設適應東莞金融業發展的人力資源培育體系。東莞要建設成為金融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區,并打造金融強市品牌,人才的配備是不可疏忽的。總體來看,目前東莞金融人才體系,無論從從業人員數量、專業技能素質和學歷等方面來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人力資源作為行業發展的基礎,要推動東莞金融業的發展,就需要進一步加強金融業人才體系建設,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來莞工作。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對東莞地區金融業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結構進行調查和分析,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的建設發展以及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具有積極的意義的。

2.2東莞地區金融行業崗位需求對東莞地區金融專業人才崗位需求和金融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的調查中,主要采用實地調查、問卷調查、電話訪談調查等方法,以及結合會計專業2014屆和2015屆等兩屆在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等金融企業實習或工作的畢業生取得的相關資料(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于2015年7月仍沒有畢業生,只有2013級和2014級在校學生,而同為財經系的會計專業已有兩屆畢業生中的部分學生在銀行、證券和保險等企業就任或實習,通過針對性的調查分析可以獲取金融業崗位以及人才需求方面更具體的信息)。金融企業崗位群的分析:針對東莞地區金融行業崗位需求的調查分析統計得出,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對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占總需求的80%以上,其他金融行業的金融專業人才需求量占總需求量的20%左右。這三種金融行業的崗位群具體情況如下:銀行業有以下主要八種崗位:一是私人客戶業務崗;二是公司客戶業務崗;三是資金交易崗;四是風險管理崗;五是會計核算崗;六是信息技術崗;七是新業務(產品)研發崗;八是稽核監督崗。證券業主要有以下六種崗位:一是市場推廣崗;二是客戶服務崗;三是市場研究崗;四是金融工具崗;五是風險管理崗;六是資金財務崗管理研發類。保險業主要有以下五種崗位:一是保險經紀;二是保險;三是保險核保崗客戶服務;四是保險產品研發崗;五是壽險精算崗。各金融行業工作崗位相對比中,銀行風險管理、證券發行與承銷、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基金及保險精算行業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較高,金融行業選拔人才的標準也較一般行業高。具有實踐經驗、高學歷和多種崗位經歷的人才將成為流動的主流,成為各機構爭取的主要對象。同時,整體金融企業崗位人才結構性短缺矛盾比較突出,“客戶服務型”、“業務操作型”崗位員工(如銀行個人理財、證券交易和保險推銷員)供需存在較大缺口。近幾年來,金融企業持續出現的“人才高消費”現象導致金融企業出現崗位要求與員工素質錯位的矛盾。雖然目前大部分金融企業已意識到員工隊伍的崗位層次特點,在招收一線員工時已開始將重心調整到動手能力強、掌握業務基本技能的應聘者身上,招收高職院校或大專院校的學生比例逐漸增加。但是,金融行業基層員工短缺矛盾依然突出,據“智聯招聘網”不完全統計,目前廣東省單是銀行業基層員工缺口已達8萬人,并預測隨著金融業產品業務類型的不斷增加,基層員工缺口將會不斷擴大。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屬于大專水平,在調研過程中,著重調查統計相對應崗位需求的具體情況。東莞地區金融行業崗位需求基于金融專業畢業生就業工作崗位情況的分析結論。銀行業的需求崗位主要有:銀行大堂經理,綜合柜臺業務員、銀行會計、理財顧問、會計主管、會計主管。證券業的需求崗位主要有:產品銷售經理,機構客戶經理(理財顧問),操盤手,市場規劃員,投資經紀人,會計員。保險業的需求崗位主要有:客服,保險經紀,保險人,保險核保崗客戶服務,保險產品研發崗,壽險精算崗,會計員。其他金融行業(如基金公司投資公司、融資公司等)的需求崗位有:基金交易崗,風險管理,客戶服務專員崗,資信評估,信貸管理。綜上內容:客戶經理、理財顧問、保險人的需求量最大。

2.3東莞地區金融行業專業人才綜合素質調查分析根據調查分析,東莞金融行業人才綜合素質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必備能力:發展(學習與適應)能力,業務實施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判斷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人際關系能力。二是應備能力:英語水平,領導能力,粵語能力,決策能力,動手能力。三是從業資格證書考取:銀行從業資格證書,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銀行從業保險人資格證書,“助理理財規劃師”職業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四是學業文憑要求:博士、研究生、本科、專科。針對東莞地區金融行業人才綜合素質的調查分析統計得出,在金融行業從事一些有關會計業務、銀行柜臺業務、證券業務、保險業務的操作是需要具備從業資格證書的,其他的工作崗位一般不需具備相關從業資格證書。在金融行業人才綜合素質調查中,用人單位最注重的能力是畢業生的發展(學習與適應)能力,學習與適應能力決定該畢業生在工作上的工作效率和發展空間。在應備能力中,統計包括粵語能力,突出了地方語言特色(東莞的地方方言為粵語),一定比例的東莞居民對粵語外的語言不精通,金融專業人才掌握粵語在開展工作上非常有幫助。從人才能力要求上看,金融企業中的管理研發類崗位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學歷層次和較高的個人素質,一般要求本科生或碩士、博士學位人才,或具有在相關行業或崗位較長時間的從業經歷;而客戶服務類以及業務操作類崗位的學歷層次以及從業經驗要求相對較低,一般招聘對象為大專學歷的應屆畢業生。

2.4全國高等院校,特別是東莞地區高等院校金融專業的發展現狀和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調查分析在我國金融行業迅速發展過程中,一些全國高等院校的金融專業也得到壯大,并向金融行業輸送了許多金融人才。不同高等院校制定的金融專業建設標準、人才培養模式有不同的側重點,具體可總結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開設的金融專業,主要培養專科層次金融人才的培養,課程開設、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著重于業務技能的培訓。第二,綜合性大學開設的金融專業,培養的金融人才包括本科層次的和研究生層次的。一是本科層次的金融人才培養。這一類型金融人才主要是培養基礎,包括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培養;二是研究生金融人才教育,包括碩士和博士兩個層次。主要是立足于研究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同時還建立了快速人才培養通道,通過本、碩連讀等方式加快了高級人才的培養。隨著東莞地區金融行業的發展,東莞地區高等院校的金融專業建設和金融專業人才培養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具體情況如下。第一,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金融專業名稱:國際經濟與貿易、保險、金融、金融學(投資理財方向)、金融學(國際金融方向)。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理論基礎和從事具體工作的能力,熟悉經濟與金融相關專業的基礎性知識,具有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運用水平,具有較強的市場經濟意識和社會適應能力,能夠適應東莞及珠三角地區經濟和金融發展需求,能在金融機構、工商企業、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復合人才。學歷等次:本科。第二,廣東科技學院。金融專業名稱:金融工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合理的知識結構,系統掌握金融學和金融工程學基本理論、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與技術、證券分析技術與融資操作技能,具備經濟、管理、法律、金融財務方面的知識和金融工程方面的素質,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金融工程技術人才。學歷等次:本科。第三,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名稱:金融實務與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誠信、合作、敬業的職業素質,掌握金融專業基本知識及相關經濟管理理論知識,具備適應崗位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營銷服務技能,能夠較好地與客戶溝通并結合實際進行創新,具備“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符合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學歷等次:專科。

3關于東莞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建設和金融人才培養的一些思考

通過調研分析可以了解到:東莞地區金融行業的發展擴大了金融行業崗位和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金融行業崗位和金融專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也促進了東莞地區高等院校金融專業的建設發展和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屬于專科技術學院,培養出來的人才為大專學歷,學歷層次上比東莞地區、廣東地區、全國地區許多高等院校的金融專業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等學歷要低。而一些大型或經營業績優良的金融企業在招聘金融人才時,往往以學歷為第一條件,如何在金融行業發展良好的態勢下,根據市場的需求培養出就業競爭力強、工作能力強的金融專業人才,這是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教學金融專業和培養金融專業人才的出發點和核心。

3.1金融專業課程如何開設和完善為了使金融專業開設的課程知識與實踐崗位工作內容接軌,在開設和完善方面可以采用“工學結合”的方法。基于工學結合進行課程開發是有科學性和實踐性的。過程實施如下:在開設和完善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時,先對金融企業進行詳細調研,確定金融行業的崗位群,根據崗位群的具體任務完成分析表,挑選符合我院金融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典型崗位任務進行分析和描述,歸納出行動領域并轉換為學習領域,制訂出學習領域框架計劃,制訂出具體的課程體系。

3.2落實和加強校企合作,制定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聯系東莞地區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根據金融企業的崗位需求和人才需求制定和優化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利用校企合作機會,組織學生現場觀摩崗位工作過程,加強就業意識和工作感受;聘請校企合作中企業方富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重點培訓金融專業人才的技能操作,提高技能操作水平;落實和加強校企合作,可以為學生就業打開路子。

3.3加大銀行會計實務等實訓室的建設力度,提高學生的業務處理能力根據金融行業工作崗位的課程內容與技能實訓要求,加快銀行會計實務實訓室的建設,并完善其他相關實訓室的建設,為學生提供技能實訓的場所,提高學生銀行會計、理財等專業業務處理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業務技能競爭力。

3.4提高金融專業教師的教學質量東莞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金融教研室的金融專業教師,都具備一定水平的金融專業教學能力,能游刃有余地把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但社會經濟處于不斷發展中,金融行業也在不斷地創新,學校教師在校講授專業知識時必須密切關注專業知識的更新,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學到更實用更豐富的專業知識。教研室應積極與學院主管部門溝通,與金融企業聯系,給金融專業教師創造下企業實踐鍛煉機會。同時,積極聘請金融企業工作經驗豐富的管理者或技術工作人員到學校授課,提高學生專業視野和實踐能力。

3.5理順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思路,完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第一,幫助學生明確專業學習目標。包括帶領學生深入了解金融行業的特點和工作崗位,制訂專業學習計劃,明確專業學習目標,建立可行的學習成效檢查和評價機制。第二,加強學生在金融行業職業道德方面的培養。每一行業對專業人才的職業道德要求都很高,金融專業教師在專業講授時應強調相關具體行業的職業道德培養,把金融行業職業道德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體系中。第三,鞏固金融專業人才的基本能力培訓,提高專業核心能力。鞏固學生基本能力培訓,使學生:能準確快速進行手工點鈔,能準確鑒別假幣及現金挑殘;能熟練使用防偽點鈔設備、自動存取款設備和工作現場的辦公設備;熟悉金融專業英語基本詞匯,能熟練運用基本金融服務英語口語。提高學生專業核心能力,要求學生掌握: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基礎知識、業務要求與操作流程,商業銀行業務、證券業務和保險業務的基本知識、業務要求和操作流程,金融服務營銷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流程,能快速識別客戶,有效地與客戶溝通,獨立開拓和維護客戶。第四,注重培養金融專業人才的協調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第五,幫助學生加強對金融行業就業形勢的了解,做好就業準備分析,考取相關的行業從業資格證書。

參考文獻:

[1]蔡幸,高培旺.地方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和培養質量調查報告市場論壇,2008(11).

[2]馮文芳.高校金融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研究[J].中國市場,2015(37).

[3]賴逸飛.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大學生的生涯規劃[J].中國市場,2014(26).

[4]張保帥.高校金融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研究———基于人才培養視角[J].中國市場,2013(46).

第3篇

一、引言

國外在20世紀60年代就廣泛開展職業教育等多層次的教育形式,現已形成比較完善的正規教育和非正規培訓相結合的金融保險教育體系,能夠有效的滿足金融保險人才需求的多樣性。國外高校都十分注重開展金融保險職業教育,課程涉及整個金融模塊,有明確的培養目標、課程描述和課程大綱,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能夠使學員有針對性地選修所需課程。國內的金融保險教育,起步較晚,基本上實行的是狹窄的“專才教育”模式,過分講究專業對口,缺乏多樣性和適應性;過分強調專業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忽視人心靈的教化和人格的培養。為了使高職高專專業之間相融合,專業資源間互相利用,國內各高校紛紛采取了相應的對策,以培養時代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一是注重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專博結合的通才培養模式,二是改革與其它相關專業的教學模式。本文結合學校實際,闡述了金融保險專業發展與改革,為改革傳統的金融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立起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協調發展的綜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奠定基礎。

二、高職高專金融保險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在高職高專學校金融保險專業、金融保險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個重操作、重技能和實踐的的教育體系,有了一定的基礎,也培養出了我國金融保險、金融保險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但從總體上看,我國高職高專金融保險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社會層面存在重視不足的現象

高職高專教育特別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辦學條件外,還需要建設與現代生產技術水平相適應的實驗、實習、實訓設施,設備投入、維護管理、實訓耗材等成本費用很大。相關文獻表明,高職高專生的生均培養經費投入應該是普通高校的2.5倍左右,然而,在實際辦學過程中,各地在教育投入上往往偏向于本科教育,沒有給高職高專在內的職業教育以足夠的重視。同時由于金融保險業、金融保險產業從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因而在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方面遇到困難,影響了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市場吻合性差。

(二)社會層面對高職高專評價偏低,對金融保險專業誤解較大

社會對高職高專教育整體認同度偏低(近年有所提高,09年一次性就業率高職高專首次超過本科生),社會上乃至一些部門和地方的領導還存在著輕視高職高專教育的現象。據中國社會調查所對北京、上海、南京、武漢的學生家長調查顯示:有65%的人認為包括高職高專教育在內的職業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低一個檔次;53%的人承認在與孩子談理想時,會輕視職業教育。隨著國內“金融保險熱”的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金融保險,然而很多人誤以為金融保險很時髦、很神秘,認為金融保險是一個高工資和高就業率的專業。這種誤解造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現象。實際上金融保險專業學生必須先就職于金融保險一線崗位,積累經驗,才能發展成才。很多人對金融保險一線崗位操作的實際情形缺乏了解和認識,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和期望值過多過高,對未來的工作缺少足夠的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

(三)學校層面對金融保險與金融保險專業沒有形成特色

很多高職高專金融保險專業、金融保險專業建設不成熟,沒有突出特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目前我國現有的包括高職高專在內的金融保險教育存在很多問題:辦學指導思想不明確,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短缺,實踐性教學投入不夠,人才培養模式不適應現代金融保險管理的要求,課程內容與現代金融保險業發展的差距較大,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簡單化,理論研究不夠等等,沒有真正突出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四)企業層面參與金融保險專業建設水平較低

高職教育培養出的人才結合企業性較差,企業參與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特色,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多年來,許多高等高職高專學校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形成了多樣化的企業參與模式,但企業參與僅停留于各地、各學校根據自身條件進行的模式探討和小范圍內的實際應用。企業對高職高專教育不愿承擔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對學校的設備投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缺乏應有的支持。

三、專業發展改革的對策

(一)強化實踐教學保證體系

1.建設和完善符合金融保險專業與金融保險專業教學內容和特點的實訓基地。目前多數高職高專的金融保險專業主要是計算中心、模擬實驗室等,雖然校內各系部實現了實訓設備儀器資源的共享。但是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比較緩慢。要對金融保險專業進行教學改革就要通過各種運載工具模型、金融保險設施沙盤、企業、海關等各種在用單據、大型掛圖等,讓學生通過實務模型了解部分金融保險設施、設備的結構和原理,利用各實際在用單據了解企業實際的運作過程,實現與企業更緊密地對接。

2.強化符合專業教學特點的實踐教學保證體系。一是以金融保險高職高專生能力培養為中心,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專業根據教學設計要求,確定相應的技能或能力模塊,設置對應的訓練課程或項目,初步形成了由課程實訓、能力模塊綜合實訓、專業綜合技能訓練構成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各專業課,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實訓項目,專業再整合課程內容,設計能力模塊綜合實訓項目,通過專業綜合實訓完成,再通過創新設計、專業認知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綜合訓練。

(二)注重實踐和專業技能的訓練

1.構建金融保險高職高專生理論課體系,突出知識和技術的應用優化課程模塊學時分配,以突出實踐教學,采取公共理論課、專業課、技能訓練課的組合模式。專業教學計劃中實踐教學比重超過30%,專業實踐至少要達到20周。通過崗位(群)職業能力或技術應用能力分析,采用反推法,確定培養核心職業能力所需要的知識和理論基礎,構建了一套以應用為主線和特征的理論。

2.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設置專業課在專業教學設計中,通過對學校、本地區社會金融保險企業所要求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分析,確定每個專業方向相應的核心職業能力模塊,針對職業能力模塊設置對應的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能課及專業實踐課等,形成了由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訓練課程構成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p#分頁標題#e#

(三)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模式進行改革

目前金融保險各專業各門課程均需要學校開展請“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教學模式。走出去與請進來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理論,更學會了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通過“三年一貫制”的實習保持與企業近距離接觸

在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核心,要開展多次到企業的專業認知和生產實習,通過對具體崗位的頂崗工作,學生在把課堂所學知識與實際結合的同時,學生快速了解企業所需及崗位所需,在填補書本知識空白保持知識更新的同時,學生快速地進入工作角色,融入企業文化。在對用人單位的調查中普遍反映學生不需培訓即能上崗操作,上手快,肯專研,善于發現企業存在問題并能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本人結合多年的金融保險相關學科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來了符合學校實際的“三年一貫制”的見習實習方案,即大一的體驗實習,要求大一學習專業基礎課程后,利用假期到家鄉周邊企業去體驗金融保險相關企業的管理與發展模式;大二實踐實習,即大二時保證至少10周的時間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提高;大三的鞏固實習,大三即畢業前的最后一個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一線從事實踐,與用人單位進行溝通雙向管理。

第4篇

法務金融專業是指以金融學知識為基礎,以銀行法和證券法理論與實務為核心內容兼顧介紹國外與國際法律制度和理論的專業。

法務金融專業主要內容:法律與金融的關系;中央銀行法律制度和我國銀行業監督管理的法律制度;商業銀行一般法律制度、資產負債業務法律制度以及與我國《擔保法》和《物權法》有關的貸款擔保法律制度;商業銀行新興的銀行卡業務各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與法律風險防范問題;證券一級市場與證券二級市場法律知識;證券投資基金的運作與法律監管等。

法務金融專業涉及內容:我國發展中的期貨市場法律與政策,如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金融信托與資產證券化、票據及其貼現、項目融資與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市場的法律實務知識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

關鍵詞: 國際金融 課程 教學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全球化與巨額國際資金流動使國際金融從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逐漸成為既有成熟理論體系又有獨特實際技能,既有宏觀分析又有微觀操作的獨立學科。在我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經濟對外依存度的提高,國際金融活動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可謂至關重要,國際金融理論的研究以及國際金融技術使用與創新受到高度重視,社會對國際金融方面的人才需求強烈。鑒于此,我院于1996年開始開設國際金融課程,盡管目前沒有金融本科專業,但7個本科專業中,除會計專業外,其他專業均開設了國際金融課程,是經濟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必修課程,是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和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選修課程。在課程組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將10多年建設,國際金融教學各方面有了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必要對國際金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國際金融理論和實踐處于不斷發展與變化中,國際金融的內容涉及也非常廣泛。對于我院7個本科專業而言,國際金融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都必須掌握,但由于學時有限和專業不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其他教學內容必須有所取舍和改革,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合適內容充實到教學當中。對于經濟學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重點突出國際金融宏觀部分的內容,主要圍繞經濟開放下的外部均衡問題展開,研究在不同歷史條件下的國際貨幣體系理論、匯率理論、國際資本流動理論、國際儲備理論等,從而揭示一國經濟開放條件下的國際收支均衡的規律。對于其他5個專業,由于屬于管理學科,應側重講授國際金融微觀內容,如外匯管制、外匯風險管理、外匯市場交易、國際結算業務、衍生工具交易等相關內容等。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必要調整和刪減,可以突出各專業的特點和要求。另外,應鼓勵任課教師重視教學內容的動態發展,將每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最新的國際金融前沿理論和當前世界經濟中出現的新情況結合,豐富教學內容。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中心環節。應徹底改革傳統上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填鴨說教式的教學方法,采用課堂討論、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知識的濃厚興趣。通過課堂討論,將基礎理論寓于討論之中,從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選擇適當的討論選題成為課堂討論的關鍵。首先,討論的選題需要充分運用國際金融課程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因為討論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在理解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深刻領會并運用基本理論觀察和分析現實金融問題。其次,討論的選題要緊扣現實,因為國際金融理論和業務日新月異,將金融領域的新問題、新趨勢有機引入課堂,學生查找資料、獲取信息很方便,并能引導學生關注現實,把書本學活。最后,選題要能分割為多個部分,以便于學生劃分相應的專門學習小組,集中針對所分配的選題進行準備。這樣既可以避免面面俱到、使討論難以深入,又能最終達到全面參與討論的良好效果。

案例教學是實踐活動的真實模擬,一方面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不少案例的解決方案并不是唯一確定的,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當然所選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案例千千萬萬,并非都有價值,所以精心篩選很有必要。另外,采用案例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以生動活潑的事例啟發和教育學生,變教條為鮮活,因此,案例教學應保持其生動性。

模擬教學可以通過參加實地考察和模擬實驗來實現。學生參加金融業務的實踐,可以有效地解決書本上的疑惑,激發學習興趣,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可組織學生到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實地參觀考察,了解金融機構的組織構成、業務流程和具體操作過程,建立直觀的印象,在實踐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也可以通過建立金融教學綜合模擬實驗室,引進金融教學軟件,在專業實驗人員和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相關金融業務的模擬。或利用某些證券網站提供的在線模擬炒股、炒匯交易等免費資源,模擬各種真實的金融交易環境,提高學生對金融市場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認識和領悟能力,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

三、教學方式的改革

要掌握國際金融最新的發展動態和變化狀況,國際金融這門課程有必要實行雙語教學。從我院的實際出發,也應逐步開展國際金融的雙語教學實驗。從國內雙語教學來看,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第一是采用外文教材,用漢語講授;第二是中英文雙語混合授課,平時作業和考試使用中文;第三是全外語授課,平時作業和考試全部或至少部分使用外文;第四是全外語教學,授課、做作業、考試全部使用外語。由于我院沒有金融專業,金融相關課程比較少,在開展雙語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我院的師資條件、聽課對象的外語程度、課程要求等實際情況,就當前的情況來看,雙語教學可以選用較簡單的外文教材用漢語講授,等條件成熟后,逐步過渡到全外語教學。

四、教學手段的改革

教學手段是推動教學方法改進的有效途徑,應用先進的國際金融教學手段有助于提高國際金融教學的市場適應性。當前,我院基本上實現了多媒體網絡教學,只是還未有效發揮其作用。應鼓勵教師更好地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學,以充分發揮其教學容量大、方式靈活、信息快捷、模擬生動的優點。另外,將教案、習題、案例資料制作成網頁,供學生登陸學習,并利用網站論壇、博客等,對學生進行在線答疑,真正實現教學互動。

參考文獻:

[1]蔡幸.論順應本科教育的“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調整.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6.10.

第6篇

Name: xxx Professional: Financial

Sex: Male graduate institutions: Xinjiang University

Date of birth: August 7, 1981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Place of origin: Kuqa County of Xinjiang time graduation: July 2005

E-mail: Height: 176 cm

Awards:

1. Two national first-class scholarship

2. Twice awarded the first scholarships for outstanding students

3. Miyoshi students model

4. Cadre of outstanding students

5. Xinjiang University and Xinjiang TV's "Macy to pump" program was awarded first place

6. Speech Contest was the first

7. Shenzhen - Xinjiang grants

8. Outstanding graduate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While studying at the school in China, banks, credit cooperatives in China, China People's Insurance Company of a teaching practice.

In January 22, 2005 master's gradua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In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udent work organized and participated in speech contests, quiz competitions, debates, activities such as English Corner.

From the beginning of July 2005 Red Camel in Xinjiang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Deputy General Manager of competence, financial director, office director, production manager and so on.

Skills summary:

Chinese Proficiency:

Able to carry out skilled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China the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HSK) Medium A level (8).

Computer level:

Through the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Grade II (VISUAL FOXPRO), and are familiar with WIN98, 2000 and other applications such as operating systems and Office software, is also familiar with the VF mastered programming languages.

English level:

A certain degree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University 4.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amiliar with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get thei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2.2000-year in September -2005 in Xinjiang in July in the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cademy.

Majoring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ernational financ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practices,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alculation of technical, financial and finance, securities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surance, bank account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Western economics, accounting, economic law,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tax, business negotiation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economic Writing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marketing, management, political economics, statistics.

Majoring in other subjects:

Higher Mathematics, Essentials of College English, University of Chinese, Mao Zedong's theory of Three Represents,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introduction, national theory, the legal basis for the local history of Xinjiang, linear algebra,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omputer and cultural foundation, VISUAL FOXPRO, Marxist philosophy.

Elective courses:

Human anatomy, psychology, modern folk dance, contemporar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第7篇

本文主要分析了南京城市職業學院金融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和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現狀,發現金融專業畢業生由于自身素質低、社會傳統觀念影響、人才培養時缺乏針對性等原因導致缺乏就業競爭力,提出通過提高畢業生自身素質、加大考證力度、創造良好就業環境、開展針對性人才培養模式等措施,提高金融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

金融專業;畢業生;人才培養

一、金融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一)畢業生薪酬待遇調查數據統計,畢業生工資待遇方面,我系金融專業畢業生剛入職時工資待遇和其他專業持平。金融專業畢業生入職時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獎金、現金福利等)3000元。其中,2013屆畢業生入職時月工資約為2000元,2014年、2015年畢業生入職時月工資約為2500元。可見,近三年畢業生入職時月收入有所增加。

(二)畢業生就業穩定性調查數據統計,畢業生就業穩定方面,就轉崗情況看,2015屆畢業生低于前兩屆畢業生,因為2015屆畢業生剛踏入社會工作,仍處在學習階段。2014屆、2013屆畢業生由于工作時間長,升職轉崗的機會較多,2013屆畢業生轉崗率達56%。就離職情況看,2015屆畢業生離職率35%,高于2013屆畢業生26%的離職率。因為應屆畢業生定位缺乏理性思考、過分強調專業對口。

(三)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專業對口率是指本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從事本專業工作的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比例。調查數據統計,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方面,近三年我系金融專業就業專業對口率呈現一個穩步上升的趨勢,2013屆是52.28%,2014屆是67.57%,2015屆是59.70%。

(四)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1)就業結構方面,近三年來共有136名畢業生就業,其中25人在金融機構就業,60人在其他行業從事金融崗位工作,51人在其他行業從事和金融無關的工作。(2)就業崗位方面,近3年畢業生中從事金融營銷崗位51人,占就業人數的38%;從事金融客服崗位4人,占就業人數的3%;從事金融業務操作崗位23人,占就業人數的17%;從事金融其他崗位7人,占就業人數的5%。但還有一小部分畢業生未從事金融行業工作,占就業人數的37%。

二、用人單位人才需求情況

(一)市場需求現狀1、金融機構需求近年來,用人單位招聘員工在制定招聘標準時自主性較大,往往與畢業生實際情況不符。一些用人單位招聘時提高錄用門檻,盲目追求高學歷,看學歷聘人。證券公司、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在招聘時,要求應聘人員必須是本科以上學歷。對于我系畢業生來說,明顯處于弱勢地位,必須進修拿到本科文憑后才符合應聘條件。針對金融機構發放的15份調查問卷數據統計發現,銀行招聘要求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高職畢業生只能通過外包服務公司進入銀行工作,往往從事大堂經理、前臺柜員等崗位。證券公司招聘大多要求應聘者學歷為本科及本科以上,過去三年招聘中,高職畢業生僅占錄用人數的20%。相對來說,保險公司招聘對應聘者學歷要求最低,基本只要求學歷為大專或本科。但過去三年,保險公司正式錄用的金融專業高職畢業生也不多,僅占25%左右。因為保險公司進入門檻低,但保險推銷業務難度大,能堅持工作的畢業生少。2、中小企業需求調查數據統計,相比較金融機構而言,私營企業對高職畢業生需求量較大。需求量在30人以上的企業占29.8%,15-30人的占5.4%,5-15人的占19.4%,5人以下的占45.4%。調查結果反映,81.2%的用人單位認為將來高職畢業生仍有很大的需求市場。大家持有積極態度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從事基層崗位注重經驗而不是學位,金融專業高職畢業生能夠勝任;第二,部分崗位聘用金融專業高職畢業生,可以節省勞動力成本;第三,需求高職畢業生的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大部分,所以需求前景較好。

(二)崗位設置現狀調查數據統計,20%的調查公司認為理財規劃師、證券公司客戶經理、銀行柜員、金融營銷、電話營銷等崗位市場需求量大。其中,理財規劃師和金融營銷是招聘企業需求量最大的2個崗位。

三、影響金融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原因

(一)畢業生自身素質較低1、自主學習能力差我系金融專業學生除了需要進一步提高專業認識外,還需加強學習能力培養。因為金融專業主要學習金融、保險、證券、財務等知識,對于大多數學生是新知識,與高中知識學習方式有很大不同。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學習專業知識,課外還需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掌握更多課外知識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我系大多數學生高中學習死記硬背,缺乏自主性,導致專業學習不主動,專業基礎知識不扎實,最終直接影響專業技能掌握。部分學生滿足書本知識學習,不愿探索新的學習方法,缺乏實踐技能培訓。2、自身定位不準確由于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我系金融專業大部分學生“職業教育”概念模糊,缺乏準確定位。例如,存在兩類學生:一類學生始終存有“學歷本位”概念,總是認為自己學歷低,就業能力差,缺乏就業競爭力,與本科生相比沒有優勢,不受用人單位青睞,缺乏信心。另一類學生好高騖遠,盲目自大,眼高手低。盲目應聘好的工作,看不上一般工作。這類學生不從實際出發,自身定位不準確,盲目攀比,延誤最佳擇業時機。因此,我系金融專業部分畢業生對自身定位和就業形勢缺乏準確認識,忽視自身特點和優勢,無法正確判斷社會形勢和就業形勢,在認識上存在片面性、局限性,這非常不利于他們順利就業。3、實習、求職中遇困難退縮根據我系金融專業實習單位信息反饋,實習生在實習、求職時出現服務意識缺乏,遇到困難退縮的現象。主要由于“就業觀”、“擇業觀”不成熟導致,表現為擇業期望高、幻想多、忽視自身能力。我系金融專業畢業生對工作崗位挑剔,害怕吃苦,不愿從事基層崗位,欠缺鍛煉意識。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普遍缺乏自我犧牲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缺乏。同時,我系金融專業部分畢業生過分依賴父母和學校幫助聯系工作,缺乏主動求職意識,害怕走入社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一些畢業生缺乏面試技巧,平時不注重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面試時表達不清,不能發揮自身優勢,在求職時無法突顯自己,不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二)用人單位存在“學歷熱”現象近幾年高等教育飛速發展,高職金融專業教育已經形成獨特特點,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雖然國家重視職業教育,但由于傳統觀念影響,存在不認可職業教育、社會認同度低的情況。我國社會評價體系存在缺陷,評價機制不完善,導致一些用人單位過分注重學歷,忽視專業能力,造成人才浪費。雖然教育部反復強調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但仍有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只關注應聘者的學歷,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只有少數用人單位愿意招聘高職畢業生。這種現象常常導致人才和資源浪費,加劇了就業矛盾,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三)我系人才培養方式還需改善1、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近幾年,國際金融機構不斷入駐、國內金融機構迅速擴張,加大人才的需求。各個金融崗位不僅需要高水平的綜合性金融人才,還需要技能過硬的基層工作人員。前者依靠普通高等教育培養,本科及本科以上學生完成。后者依靠高職高專教育培養,培養應用型人才。我系在設置人才培養方案時,已經考慮這個情況。在培養模式上注重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但存在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問題,我系金融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主要面向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其他企業的金融崗位。這些就業崗位同屬于金融專業就業方向,但所需的專業技能存在差別。我系目前沒有區分培養,統一培養帶來的問題是學生雖然掌握所有崗位的專業技能,但技能不精,在與別的畢業生就業競爭時缺乏優勢。2、師資隊伍薄弱我系金融專業教師隊伍薄弱,在梯隊結構、年齡結構、人數結構上還不盡合理。,更重要的是,一些老師缺乏實際行業經驗,不能根據金融企業對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制定實踐教學計劃,不能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內容,不能準確指導實踐教學,不能滿足行業用人單位需求。這些情況導致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脫節,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阻礙我系金融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四、提升金融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措施

(一)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1、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當今社會,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通過培養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來增強就業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第一,畢業生要有相對廣泛的知識,其中包括扎實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在校大學生除了以學習為主外,應當參與社會實踐。因此,我系金融專業在人才培養時,應根據社會的需要,加大組織各種實踐,如寒暑假社會實踐、專業課程實踐、專業實習實踐等。畢業生應從自身專業出發,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適應社會需求。第二,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協調能力在日常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畢業生需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注意鍛煉。工作中,經常與各種職業、各種性格的人交往,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是成功的關鍵。有些畢業生缺乏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為人比較內向,不能適應社會。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的出現,我系金融專業在人才培養時,不僅要注重專業教育,也應該注重人際交往和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應積極組織各項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在活動中不斷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完善與他人之間的關系。2、積極組織考證考試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畢業生要想脫穎而出,找到滿意的工作,必須從根本上認識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我。畢業生體現自己專業能力的必備材料是各種專業證書,而且金融專業有些崗位需要從業資格,如證券公司相關崗位需要證券從業資格、保險公司相關崗位需要保險從業資格、銀行相關崗位需要銀行從業資格等。但由于我系金融專業學生學情特點,如專業知識掌握薄弱、缺乏學習自主性等,導致考證成功率低、參與性差。在人才培養中,我系金融專業應統一組織學生參加考證考試,并針對各項考試,安排考證培訓,提高考證通過率和參與性,最終提高就業競爭力。

(二)創造良好就業環境1、加大專業宣傳力度我系金融專業應積極宣傳專業,轉變用人單位觀念,收集畢業生信息反饋,為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由于傳統觀念影響,社會上普遍存在職業教育是“次等教育”的看法,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停留在較低階段。為了讓用人單位和企業正確了解我系金融專業教育的定位,我系應加強專業教育的宣傳力度,讓用人單位充分認識到,我系金融專業培養學生有明確的職業性,是按照一線工作崗位或崗位群進行專業教育,培養實用性、職業性的應用人才。2、加強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為保障畢業生順利就業,我系金融專業應充分利用就業信息平臺,及時更新就業信息,將用人單位對人才和崗位的需求及時傳遞給畢業生。首先,在系就業網站企業招聘信息,招聘信息需經過嚴格的審查和篩選,保證信息的準確性。第二,就業工作管理人員應收集各種招聘信息,經過篩選、整理后傳遞給畢業生。第三,金融專業教師們可以通過QQ群、微信等信息互動平臺對畢業生進行針對性輔導,切實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給出專業的意見。

(三)提供專業化培養1、根據行業特點培養人才我系金融專業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根據社會需求培養學生。以培養一線基層崗位來設置人才培養方案,依據課程標準進行教學改革。滿足行業需求是我系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的出發點,努力開展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是我系目標。因此,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教研室應該大量開展調研,根據用人單位需求,牢牢把握最新行業動態,設置適應行業、用人單位的課程。與此同時,實時關注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實現人才培養與就業需求有機結合。2、根據崗位需求進行課程改革我系金融專業課程建設應以提高專業實踐能力為標準。人才培養方案中基礎課和專業課應圍繞實際崗位需求,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學習領域應基于崗位需求來設置課程,課程教學過程應采用真實崗位任務驅動方法,突出專業實踐能力和素質培養。從人才培養方案到課程體系建設都必須有相關的能力目標與之對應。而且這種能力要求既包括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知識和態度,又包括實際崗位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真正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3、制定針對性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我系金融專業應該明確自身定位,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由于金融企業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如單一單位需求量小,因此無法針對某一金融企業實行訂單式培養。但我系金融專業可以根據金融崗位的特性,采取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同類型用人單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例如針對銀行,制定銀行所需崗位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證券公司,制定證券公司所需崗位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保險公司,制定保險公司所需崗位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可以在有限的3年學習時間內,有針對性的學習崗位技能,在對接企業進行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上崗就業。同時,制定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使我系金融專業教學與金融企業用人標準和工作要求有機結合,解決人才培養與金融企業標準、需求相脫節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吳夕暉.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實踐與探索[J].中國證券期貨,2012(10).

[2]彭興菊.高職高專院校金融專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9).

[3]陳飛飛.以就業為導向的金融專業課程設置的探索[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0).

[4]傅劍.基于勝任力模艱的火學生就業能力培育研究[J].經濟論壇,2013(6).

第8篇

1.1金融專業畢業實習方式

從東方科技學院金融學專業的招生情況看,2002-2013年金融學專業每年的招生人數都在200人左右,近幾年隨著金融專業的持續熱門,東方科技學院金融專業的招生規模持續增長,因招生規模較大,學院雖然可為部分學生推薦畢業實習單位,但無法為全部畢業生安排畢業實習單位。因此,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從2002年招生開始就采用畢業生“自擇實習崗位”的實習模式。

1.2金融專業畢業實習效果

總體來說,東方科技學院金融專業畢業生的畢業實習效果不錯,為將來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一些同學還將畢業實習中的一些知識與其畢業論文寫作相結合起來,較好地將理論聯系實際。但從畢業生所寫的畢業實習報告可看出,畢業實習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從畢業實習報告中主要反映出以下一些現象:

第一,畢業實習報告抄襲現象普遍。

因畢業實習安排在第八學期,造成畢業實習與考研學生復試的時間沖突,使得這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實習,但為了交畢業實習報告,在沒有認真實習或根本沒實習的情況下,隨便到網上摘抄一些畢業實習報告,提交上來的畢業實習報告甚至出現一模一樣的報告,只改了個名字或實習地點。

第二,畢業實習內容與專業完全沒關系。

當前,金融學專業實習生往往較難找到與自己所學專業完全一致的實習崗位,再加上我國金融機構數量有限,并且大多數金融機構比如銀行等,由于自身行業特性的限制,一般不會安排實習生進入核心部門實習。因此,一些畢業生找不到金融機構實習,就隨便找一些單位或公司實習,甚至有學生到養殖企業去實習,與其專業完全不相關。

第三,畢業實習流于形式。

因各種原因,一些學生甚至沒有到金融機構實習,往往是學生自己有親戚或朋友在相關金融機構,就由其幫忙寫個實習評語,蓋個金融機構公章,畢業實習也就往往流于形式,無益于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

2金融專業畢業實習存在的問題

2.1畢業實習方式單一

現行東方科技學院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實習方式主要是“自擇實習崗位”的方式,而“校外集中實習”、“委托承包”實習等方式較少。這就造成一些畢業生家里有資源的就可以較為容易找到相關金融機構實習,而一些沒有資源的畢業生則比較難找到相關金融機構實習,隨便找家單位實習,或根本就不參加實習,從而造成畢業實習效果低下。

2.2畢業實習期限安排不合理

如前所述,本科畢業實習期間多數存在實習與上課、考研、考公務員及找工作相沖突的現象。許多學生在畢業實習期間離校找工作,或者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考研、考公務員等事情上。有的學生雖然參與了實習,但看到其他沒有實習的同學,也慢慢產生了消極情緒,經常會找借口不去參加實習,最終導致畢業實習流于形式。另外,由于畢業實習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學生提交實習報告也是應付老師,老師礙于學生要畢業,有時不管其實習報告質量如何(嚴重抄襲除外),都給“及格”以上的成績,對一些認真實習并提交優質實習報告的學生不公平。

2.3畢業實習管理考核機制存在缺陷

學校對學生實習目標和任務的管理比較模糊,對實習內容的考核缺乏嚴格的標準。雖然在畢業實習管理辦法中對老師和學生在實習期間應履行的職責都做了相關規定,但這些規定往往流于形式,沒有具體的、量化的指標,對學生沒有約束力。目前對畢業實習的考核首要標準是實習鑒定表是否有實習單位的公章和學生所提交的實習報告,對學生形成綜合成績。而對學生的日常實習表現沒有體現在實習成績中,這樣給一些根本沒有參加實習的學生提供了造假的可能。有的學生隨便找個單位蓋上公章、拼湊實習報告,最后形成一種不公平的現象:造假學生比那些踏踏實實實習的學生的成績高。

3提高金融專業畢業實習效果的對策

3.1畢業實習方式多元化

金融專業畢業實習方式除了“自擇實習崗位”方式外,還應增加“校外集中實習”、“委托承包”等方式。其中“校外集中實習”方式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學院可以鼓勵學生跟導師進行課題研究,在老師的帶領下從事一些企業橫向課題研究,讓學生從一開始學生就對企業有所了解,并在學習專業課時,金融專業拿出2~3門課程進行改革,直接針對金融機構運營所需的知識進行講授,甚至可以考慮請相關金融機構具有較高資質的人員走進課堂給學生上課,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大學三年級時,學院組織學生到金融機構進行短期的畢業實習,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這個階段也是金融機構對學生進行初步考察階段,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畢業實習就不再困難。金融機構為了能從學生中發現人才,縮短由學生變成員工的周期和成本,往往會派專人對學生畢業實習進行指導、培訓。畢業實習結束后,根據雙向選擇的原則,實習單位對學生擇優錄用,沒被實習單位錄用的學生,由于經過了較嚴格的實習鍛煉,具有一定的生產實踐經驗,找工作也相對容易一些。

3.2畢業實習期可考慮前移

基于前述畢業實習期限安排不合理的問題,筆者建議可考慮將畢業實習前移,特別是在畢業實習時間安排上要進行重新設定。但是時間的安排并非易事。可考慮在畢業實習時機的選擇上有所改變,找一個專業學習開始后的時段,既能夠將所學的課堂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也可以幫助學生認知、檢驗所學,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提升專業學習信心,從而提高學生專業素質;既能夠解決學生將來能做什么的迷茫,又可以幫助學生完善職業能力,從中發現自己欠缺什么、需要彌補什么,進而提升學生未來就業的競爭力。具體來看,畢業實習前移落實的最佳時期應是整個寒暑假期,時間不夠則可以運用彈性的學分制優勢適當延長參加實習年級的開學時間,名稱可以改為“綜合實習”。實習的最佳時段、時機應當選在專業基礎課開始至最后一學期之前的“大三期間的寒假和大三結束后的暑假”2個假期。因為,只有專業課程開始了,才會促使學生有目的地思考自己將來往何處去,研究專業的哪個方向更適合自己,自己適合繼續深造還是就業等問題。

3.3完善畢業實習管理考核機制

第9篇

尊敬的領導:

您好!首先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覽我的推薦信。今很榮幸向貴單位推薦我系金融專業的畢業生XX同學。

XX同學從入校到現在,一直恪守“奮力攻堅志在必奪,堅定信心知難而進”這句格言在學校努力學習。同時在老師的指點下,在知識的熏陶中,在實踐的砥礪上,成為了一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他熱愛自己的專業,通過對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已經具備了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無論是手工記帳還是應用財務軟件,都可以熟練操作。在校期間主要學習的課程有:金融市場學、貨幣銀行、基礎會計、財務會計、企業管理、工商管理、保險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西方經濟學、證券投資、商業銀行經營學、中央銀行學、投資經濟學等。

在四年的大學生涯中,讓他學到了許多,不但牢牢掌握專業知識,還參加了學校、社會等各項活動,它不僅賦予了他強健的體魄和吃苦耐勞、不畏艱難的品格,也使他養成了嚴于律己,穩重而不乏激情的生活作風。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外,課余時間他還努力學習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以及成本會計等一些應用性較強的知識,同時還學習和了解了經濟法、管理學、稅法等一些相關性知識,通過金融專業知識和財務知識的結合可以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分析提出管理上的一些建議,他還熟悉數據庫、金蝶和用友財務軟件、熟悉計算機操作。實踐是檢驗人才的最好途徑,該生始終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勤奮踏實,積極進取是他最大的優點,民主的家庭培養了他樂觀、自信的性格;十幾年輾轉求學的經歷造就了其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協作精神以及堅韌不服輸的性格。

在業余時間,該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多家單位和公司實習和兼職,體驗了社會生活的艱辛,使其具備了高度的工作責任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并很好的鍛煉了交際與臨場應變能力。有很強的忍耐力、意志力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對工作認真負責,積極進取,個性樂觀執著,敢于面對困難與挑戰。

我毫不猶豫堅決肯定地推薦他,希望您將優先考慮他的申請望貴單位予以重點考慮,他一定會不負您的重托!行動會證明他是能干的下屬。再次感謝你在百忙之中一閱,并衷心祝愿貴單位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推薦人:文秘站

XXXX年XX月XX日

第10篇

在互聯網金融時期,從社會需求人材來看,需要職業院校把“高素質、強能力”人材培育目標落實。目前,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經顯明地不能知足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請求,通過怎么的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來培育當代社會需求的金融專業人材是現階段高職院校教育體系重要斟酌的問題。

1、高職院校金融專業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1)“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目前,高職院校對于教師的考查以及評價主要是以課時量為標準,專業職稱也是從科研成果以及課題層次與數量來考評,對于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沒有甚么請求,造成“雙師型”師資隊伍評估體系不夠完美;到目前為止,我國高職院校尚未樹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培訓相應的軌制,也缺乏專門的“雙師型”教師培育的院校,仍在沿用傳統的基于職業技術示范學院的培訓模式以及以普通院校為基地的培訓模式對于“雙師型”教師進行培訓;金融行業從業人員待遇好、業余時間不多,1般都不愿意到高職院校擔任校外兼職老師,從而致使金融專業的老師專業理論知識比較豐厚,然而缺少行業以及企業工作閱歷;也很少有專業技巧證書,有的有專業技巧證書也沒有從事相干的工作;致使現在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

(2)不公道的傳統課程體系。傳統的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課程體系在專業課程觸及的內容方面對于計算機、數學、外語、法律、心理學、管理學等缺少斟酌。從傳統的專業課程體系教材內容來看,也只是簡單的把課程習題變為虛擬業務題,實訓仿真不夠,跟不上金融行業以及具體工作崗位需求。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不公道的傳統課程體系遠遠不能知足現今社會對于高職院校金融行業人材培育的請求。

(3)滯后的傳統教學模式。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兩種傳統教學模式:1是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在下面當真地記筆記的“1言堂”式的“1講多記”的教學模式;2是老師在對于教材進行簡單的講授的“翻譯”式的教學模式。滯后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大學的學習進程中處于被動地位、疏忽了學生個性化、主動性以及立異性的培育。從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來看,這兩種教學模式已經經滯后了,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請求。(4)單1的教學成果考查方式。目前,我國的高職院校1般都是在1個學期期末組織學生進行課程測試,就是很簡單的把卷面成就與平時形考成就相加,構成1種過于單1的學期教學成果考查成就。這類簡單的教學成果考查方式不能凸起對于學生動手能力以及文化素質的考查。它的存在忽視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造成高職院校大學生重理論輕實踐,動手能力差,遠遠不能知足社會對于職業院校金融專業人材培育的需求。

2、樹立完美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教學的措施

(1)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職業院校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現專業現代化以及國際化的重要前提,從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動身,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逐漸把專任教師向“雙師型”教師方向發展。比如,職業院校要制定軌制,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工資待遇方面適量向對于“雙師型”教師歪斜,給專業老師向“雙師型”轉變提供強大的支撐;遴派專業課程教師到企業或者者行業工作1線體驗、觀摩學習,豐厚其企業工作閱歷,提高他們的實踐工作能力;吸納企業專家以及技術人員實質性介入專業課程開發,做到“工作進程導向課程”的專業課程;聘用企業、行業專家以及1線的優秀人員到學校兼職授課。以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請求來增進校園文化建設、拓寬專業以及課程體系建設、夯實校內外試驗實訓基地,全面增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建成教學以及實踐水平高的“雙師型”專業課程教學團隊。

(2)努力構建優良的師生瓜葛。在互聯網發達的時期,大學生1般都是頗有個性,高職院校不能用1成不變的方式來組織施行教學。“知識是學生自己學會的,老師只是引導,老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師生瓜葛直接影響到教育質量的高下,這就請求專業老師以及學生處理好教與學瓜葛。比如,老師要充沛的應用“功課—答題”的情勢來促進師生溝通,要換位思考,諒解學生學習的辛勤,也要學生嘗試上講臺試試,也要他們體驗出專業老師教學的辛勤。做到通過師生之間的互相體驗交換,端正了學生學習念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致,把專業老師的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習都落實,同時也潛意識的構建好了融洽、優良的師生瓜葛。

(3)加快構建公道的課程體系。在“互聯網+”的時期,高職院校金融專業要結合互聯網金融模式請求改革陳腐的課程內容。打破傳統布局,對于傳統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公道的分析以及計劃,提倡專業教師開發適合高效的課程,比如,開設互聯網金融課程;重視與其他相干學科知識的交叉融會以及互相滲入,要在專業課程建設中充沛的斟酌計算機、數學、外語、法律、心理學、管理學等方面的內容;重視大學生能力培育,強化實踐課程,建設好學生實習基地,要以實際工作崗位以及工作進程請求來對于現開設專業課程進行構建;在所開設的課程中做到理論與實踐充沛結合,努力構建大學生的

綜合能力以及寬泛的知識基礎,終究構建成互聯網模式下公道、完美金融專業課程體系。 (4)運用靈便多樣的教學方式以及手腕。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保證以及條件是公道科學的教學方式以及手腕。目前,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大多以灌輸式的課堂講解為主。為了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請求,要立異教學法子,斗膽、公道的推動“導學式、探討式、案例式、互動式、摹擬式”教學模式。比如,在講授“金融服務禮儀”以及“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時,摹擬創設情形同銀行服務引導、大堂咨詢、客戶招待、柜臺工作人員業務操作相結合;在講授“金融營銷服務”課程時把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情勢進行調研分析、寫講演以及營銷方案,然后組織大家依據評分準則進行打分,通過打分成就來判斷學生金融營銷服務的能力。要通過“發問—計分”情勢來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案例教學、互相討論、摹擬實操等教學手腕,讓學生熟識金融行業1些工作的業務流程,并到達對于所學的專業知識的理解掌握,為學生畢業后參加工作奠定好基礎。

(5)采取靈便多樣的教學成果考查方式。考試是課程改革的最后1個環節,“授課形考成就+試卷卷面成就=學生成就”這類簡單教學考查方式,已經經不能知足互聯網金融模式對于高職院校金融專業人材培育請求。要用行業以及崗位的請求選擇靈便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的考查,做到重視進程考查、理論考查以及實踐考查相結合和大學生職業能力考查。比如,在“銀行綜合柜臺業務”課程考查時,依照教育部金融行業指點委員會銀行綜合柜臺業務大賽的請求進行“比賽—考查”;在“金融服務禮儀”以及“金融營銷服務”課程考查時,依照教育廳金融專業學生專業技巧抽查請求進行即:“抽查—考查”;在其他有實訓的專業核心課時,凸起動手能力,依照考試卷面成就占三0%,平時學習占二0%,實訓占五0%比例來考查;要正真的做到“學1點、會1點、用1點”靈便的教學成果考查方式。

第11篇

一、互聯網金融對金融人才培養的機遇分析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并不是改變的金融資金融通的本質,而是改變了金融的形式,這種形式的改變使得信息的傳播更快,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部分解決,參與金融的主體更加多元化,這些都對金融人才的市場需求和要求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1.互聯網金融人才需求數量增加,為高職金融學生就業開拓了渠道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高職金融專業學生拓寬了求職的渠道,打開了一個新的大門,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對于學歷的要求較高,高職院校的學生已經很難進入這個領域,而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對于各種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會使得未來有更多的高職金融人才能夠進入到這個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會在客戶服務,網絡營銷,后臺服務等方面帶來大量人才需求。通過對互聯網金融人才招聘信息的調研,高職院校金融專業的學生在未來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機會主要是客戶服務,網絡營銷,后臺服務方面。例如眾安在線保險公司的招聘要求中專科學歷要求主要在客服主管和客服專員,余額寶的招聘要求中專科學歷主要針對的也是客服專員崗位,因為在互聯網金融中更多是通過在網絡和電話進行溝通和交流。互聯網金融還有一個重要方向就是互聯網金融下的信貸業務,這種服務更是需要大量的客戶服務,流程管理和風險管理人員。同時要注意到互聯網金融最終是為實體經濟服務,除了需要大量的線上人員之外,還必須配套有足夠的線下服務人員,這些都是未來高職金融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

2.互聯網金融發展是發展金融職業教育的重要契機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在全球都是比較迅速的,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目前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出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例如京東、阿里,順豐等公司都在嘗試線下實體店的體驗,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需要不斷增加社區銀行,24小時自助銀行的網店,這些不斷增加的線下服務機構,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為之配套服務,金融產品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需要將產品的收益、風險等關鍵因素給客戶進行說明,金融專業人才的素質就是為了金融企業競爭的關鍵,而社區銀行等業務屬于相對普通的業務,高職金融畢業生是完全能夠勝任的,并且高職學生更加靈活,對于這種業務的開展也是有很多的幫助。

二、互聯網金融對高職金融人才培養的挑戰分析

國務院關于發展職業教育的文件也指出,互聯網金融金融的發展是一次巨大的歷史革新,對于高職金融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1.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挑戰互聯網金融發展首要的挑戰就是針對教師的能力挑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要求互聯網金融人才應當是復合型人才,既懂技術又懂金融的多面手,同時還應當具備“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同時互聯網金融人才還需要具備在互聯網條件下,開展各種客戶營銷活動,具備發現客戶,培育客戶,留住客戶能力的人才。同時互聯網金融發展也使得學生更加了解金融,對于各種金融產品的熟悉程度也大大增強,可以很快的獲得金融信息,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將很難完成相關的教學內容。同時互聯網時代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要求不斷提高,用互聯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將是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也能夠實現工學結合,產教融合。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斷在更新著金融的各種元素,這就需要不斷根據時代的發展來更新金融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互聯網金融的知識,例如在金融基礎中增加微信銀行,手機銀行的知識,保險課程中增加互聯網保險知識,讓學生下載APP程序,進行了解各種保險知識。

2.互聯網金融對教育理念的挑戰互聯網金融對于傳統金融的最大挑戰在于理念的影響,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始重視互聯網的力量,不在高高在上,而是彎下腰來踏實的來完成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于高職金融教育的挑戰也體現在教育的理念上,過去的金融職業教育主要的面向還是傳統的金融機構,但是傳統金融機構是不太歡迎高職畢業生的,學生的就業存在很多問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金融從業人員,同時金融主體的多元化,也為我們培養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不能只是針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知識進行學習,要開闊眼界,增加互聯網金融職業技能,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

三、轉變觀念,積極行動,應對互聯網金融發展

互聯網金融目前的發展還處于一個初級的階段,未來的技術創新和發展空間十分巨大,但是這個過程中的發展需要職業教育及早準備,積極利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的教育的政策機遇期,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在學校層面,高職院校應當給予教師更多的學習的機會,鼓勵教師進行社會實踐,讓教師能夠真正進入到相關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第一線進行社會實踐,要創造良好的制度保障,讓教師能夠進入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同時保障教師在實踐期間的相關待遇,用良好的制度激勵來鼓勵教師勇于進行社會實踐。同時,教師應當深刻理解職業教育理念,積極進入到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社會實踐,同時積極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實踐工作能力,走在行業發展的前沿,能夠進行科研活動,以科研促進教學。

作者:王超單位:四川財經職業學院

第12篇

這一周的課程很艱苦——對于我和學生都是如此。對于我本人來講,很少有一周當中每天都要到學校至少走一遭的經驗,而且除了要上好自己的課和做好其他工作以外,還要把一天中的相當一段時間用來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別人講課;對于學生來講,聽這些并非教師的業內人士講課,要么昏昏欲睡,要么情緒高漲得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想議論幾句,對那些平時出勤就不太好的學生來講,可能更是煎熬得緊吧。

學生們不僅要聽課,每人還要完成《生產實結報告》一份,這個“作業”不知會做成什么樣子。反正我是盡力做了模板了,還特地寫了近500字的《填寫指導》,也算仁至義盡了吧。不過為了與學生平等,在此我自己也作個總結吧。

一、實習日志(簡記)

月27日:上午申請下周的借用教室,通知學生下午召開實習動員會,下午參加實習動員會;

月30日:早上組織學生乘校車,參觀人保人壽公司,聽取有關企業概況的介紹,聽取有關保險營銷的報告,與公司負責人落實后面幾天的日程安排,中午組織學生乘校車返校(其間有學生逃走,生氣!);

月31日:下午組織學生聽取個險營銷專題報告,晚上完成《生產實結報告》模板和《填寫指導》;

月日:上午組織學生聽取銀行保險及職業經理人素質專題報告,課后總結,對當天及前一天學生的紀律提出批評;

月日:早上調試投影設備,組織學生聽取保險公司風險防控專題報告,下午接到通知次日計劃有變,再申請借用教室,通知學生;

月日:下午組織學生聽取銀行柜面業務專題報告,晚上組織學生聽取銀行職業道德與銀行風險防范專題報告。

二、心得體會

除了周一與保險公司兩位經理落實日程用了近一小時和周四上課缺席一個半小時以外,幾乎所有的課我都聽了,也算善始善終了吧,可能比有些學生的出勤率還高呢。并且盡可能地作了聽課筆記,還按照領導要求對講課內容錄了音,所以應該還是有資格談點心得體會的吧。總結起來,有以下三點:

1. 實務和理論的確很不同。上學的時候也有實習環節,記得安排了到耀華玻璃廠還有一家福利紡織廠(廠名忘了,好像是生產帆布的)實地參觀,也請了貿易公司的負責人到校內講課,看了些單證,當時被“贈送”的幾份樣張至今仍妥善保存著呢。當時就感覺企業中的貿易實務跟教材里的差別很大,即便像《國際貿易實務》這樣的書本都念得爛熟了,碰到具體的業務尤其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票證還是不知如何下手。這次帶學生們實習感覺也大體如此。比如教材里面介紹銀行業務肯定放很大注意力在傳統的存貸業務方面,但是今天才知道目前的商業銀行中居然50~70%的業務和利潤來自于業務,而講課老師更是坦言,本地大中型企業(原來的骨干企業)幾乎沒有景氣的,例外的只有福利廠,而傳統的貸款業務領域面向企業的壞賬死賬著實不少,亮點只在房貸這一塊。我沒有任過保險方面的課程,不過就自己淺薄的保險知識來講,課程中肯定不會很生動地描繪個險營銷中如何與客戶溝通,銀保產品的淵源與發展,更不會涉及銀行柜員拉存款與推銷銀保產品之間懸殊的提成差距。雖然當老師與當學生的時代不同了,立場不同了,見識不同了,但是有一點認識似乎沒有變——實務往往不似理論那樣系統嚴謹且冠冕堂皇,尤其是就某一崗位而言好像有些程序化得索然無味,不過大部分人始終是要從事實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