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46: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端午安康,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棕子好甜怡人醉,共訴人情酒一杯,道上一句祝福語,端午生色星光輝,道路平穩無妨礙,心靜安寧樂相隨。祝您和家人端午節快樂。
2、總盼望幸福把你擁抱;總期望健康與你同在;總希望快樂將你圍繞;總奢望能為你做的更多。祝福你,我親愛的朋友,端午節快樂。
3、總是想把最好、最真誠的祝福送給您,不僅是在每一個節日,而且是在每一天,愿平安、幸福和快樂永遠與您及您的家人相伴相隨!祝端午節快樂。
(來源:文章屋網 )
1、對方發端午安康,你可以回復:謝謝,端午安康。
2、身體“粽”是健康,事業“粽”是高升,愛情“粽”是美滿,心情“粽”是愉快,生活“粽”是幸福,“粽子”一句話:端午節開心快樂!
3、綠綠粽葉裹吉祥,喜慶節日又端陽;清清江水游龍舟,淡淡黃酒解煩憂;喜氣祝福好友送,填滿真誠情意重。祝:端午快樂,萬事吉祥!
4、朋友,無論茶是濃是淡,讓清香永駐心間;無論距離是近是遠,讓記憶彼此相逢;無論聯系是多是少,讓祝福永遠不變!端午節安康快樂!
5、單純的你,“粽”是被人關懷;善良的你,“粽”是被人保護;可愛的你,“粽”是被人疼愛。今天端午節,希望今天的你,“粽”是被人祝福。端午節安康快樂!
6、每一片綻放的花瓣,都有我真摯的祝福。每一片萌芽的嫩葉,都有我聲聲的問候。拜托徐徐清風傳送,愿鮮花與綠葉結伴,點綴你多彩的人生,愿端午節安康快樂!
7、愛-字有甜有苦,情-字有思有戀,想-字有牽有掛,緣-字有你有我,你-永遠是我好朋友!祝福我的朋友,端午節開心快樂!
8、聞著粽子香,思念漂過江,你我相隔幾百里,端午節里更想你!因為我想和你一起分享端午節的快樂。祝你“粽”比我快樂,端午節愉快!
9、鋤禾在端午,汗滴和下土。為了盤中餐,生活不怕苦。朋友送祝福,清涼能解暑。事業展鴻圖,機會不勝數。健康心中駐,快樂不迷路!端午快樂!
(來源:文章屋網 )
2、端起財運,廣納錢寶。
3、棕子香香,美味芳芳。
4、粽粽連結,祝福不歇!
5、一切如意,萬事順利。
6、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7、心想事成,闔家幸福。
8、線線纏繞,快樂擁抱。
9、平安喜樂,節日快樂。
10、粽子粘粘,福祿全全。
11、祝你身體安,倍兒棒。
12、端午將至,粽香千里。
13、品嘗幸福,回味悠遠!
14、葉葉層疊,好運不絕。
15、紀念屈原,端午安康。
16、好運連連,幸福綿綿。
17、安康如意,幸福無敵。
18、笑口常開,好運相伴。
1、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2、端午節的紀念人物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入湖南汨羅江。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傷不已,紛紛涌到湖南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3、端午節的習俗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人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關鍵詞: 體育;傳統體育;陜南地區
中圖分類號:G8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5-0284-02
0引言
傳統體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強健身體上,還有著很多其他方面的作用,在這其中道德教化功能與文化傳承顯得更為重要,通過前期關于陜南地區傳統體育項目的整理分析,我們發現賽龍舟、舞獅子、舞龍燈傳統體育項目在該地區的發展甚為廣泛,而且世代傳承,經久不衰,正由于它流傳的時間長,范圍廣,參加的人數多,也形成了特有的比賽表演風格和習俗,安康漢濱龍舟賽與石泉舞火獅(龍)及洋縣的懸臺都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何充分發掘其的體育文化價值,保護和利用好這一非物質文化形態,對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順利進行,增強人民體質和民族凝聚力,促進地域經濟發展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作用。
1陜南傳統體育的功能
1.1 健身功能傳統體育的健身性是由其內涵所決定的,傳統體育顧名思義離不開其體育的主成分及傳統性的特點。從體育產生以來,強身健體自始至終是體育的主要功能。遠古時期,由于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劣性,人們為了獲取基本的生活資料,在人與獸、人與人之間的爭奪中獲得優勢,從而產生了強壯自身的健身需求,人們試圖通過各種肢體活動使自己的身體各個部分得到平衡協調的發展,進而提高自己的體能及對自然的最大化的適應與改造。生活在陜南地區的先民們,為了更好的適應當地山水環境,保護自己,所進行的各種體育活動代代相傳,從而形成了近日的陜南地域傳統體育(譬如登山、爬樹、武術、游泳等陜南地域體育項目的廣為流傳就是當地居民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改造環境而選擇的身體練習方式的一種傳習)。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雖已得到極大的滿足。但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加快、缺乏運動等,致使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心理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問題又影響著人類生活的質量。為解決這些問題,人們除了需借助醫藥手段之外,還需要通過自身鍛煉強健身心,以更好的享受生活的樂趣,而傳統體育不僅注重肢體鍛煉,同時又重視養心護神,所以更適合當下的健身需求。從發展歷程來看,雖然時代變遷人們從事體育活動的需求動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最終追求的目標沒有發生改變,這也正是體育所具有的健身功能所決定的。
1.2 娛樂功能陜南傳統體育的娛樂功能是由體育的競技性與表演性所決定的。并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一種是通過參與運動獲得情感的宣泄、愉悅心情;另一種是通過觀賞表演獲得愉悅情感體驗。在陜南傳統體育項目整理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該地區的傳統體育以娛樂類居多,這些活動大多在生產、工作之余進行,有的為了慶祝佳節、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如各種鬧社火形式、舞龍舞獅、賽龍舟等),有的為了消遣娛樂(各種民間體育游戲、棋類活動等)。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使參與者樂在其中,而且使圍觀者深受感染。從每年一度的端午安康龍舟節人流擁擠的盛況,我們可以看出傳統體育的魅力所在。龍舟競渡時江面上鼓聲雷動、船手在水中奮力拼搏,不僅體現了“速度”與“技藝”的競技;而且“逛龍舟會”也是陜南人的端午習俗之一,每到龍舟盛會,觀看者從四面八方紛紛而至,列集沿河兩岸歡呼吶喊,使得龍舟競渡的氣氛更為濃郁,實質上不論是參與者還是觀看者他們都從不同角度參與了龍舟競渡,領略傳統體育項目所帶來的快樂。
1.3 促進團結與人際和諧功能陜南地區受歷史上幾次大的移民的影響,人口構成較為復雜。而人類遷移行為遵循人文阻力最小原則,即文化地域認同以及消除遷入地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是其首要考慮的因素。即使在今天,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早先移民按風俗相近原則所形成的地域集結分布痕跡。如洵陽縣趙灣區楓樹鄉南坪村,一條山溝內全部居住著湖南崇陽人,漢陰縣蒲溪區田禾、龍門、庵梁等鄉則聚集著大批湖南長沙、湘潭、寧鄉等地的移民。人們對故土的懷念及對本族文化的守舊心理必然也放映在體育運動方式上,趨向于從事自己熟悉的體育運動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陜南傳統體育的多元化發展,譬如旬陽縣蜀河鎮的民間社火“站龍”是清末從湖北麻城傳過來的,陜南的“抵杠”活動則源于四川羌族的一種傳統體育項目。而相同的體育運動在強健其身體的同時,也維系了他們間的情感,增強其團體凝聚力。在陜南傳統體育項目龍舟競渡中有一區別與他地龍舟競渡比賽方式――“結怨家,找對頭”的競渡比賽方式。這種方式在當時,有利于將各商家、船老板、船工間因水運而產生的經濟利益方面的糾紛,以恰當的方式發泄和釋放。龍舟競渡作為一項集體項目,有助于增進人們感情的聯結,成員們即便是私下里小有矛盾,但為了本集體的榮譽,無論上直接上船參賽者,還是吶喊助威者,在那刻都齊心協力,充分體現了體育的促團結、促和諧功能。
1.4 文化傳承與道德教化功能傳統體育遺產是地方區域文化得以彰顯的重要工具,在傳承民族文化和習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陜南的火龍與火獅、社火、商洛花鼓等已列入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通過對各項目的了解有助于一窺陜南民俗文化風格。其文化的傳承不僅體現于活動內容上,如舞火龍,同時還體現在火龍制作、祭龍儀式、以及舞龍風俗等。在陜南農村燈節耍龍,每到一村,必到各戶,農村有句俗話:寧滅一村,不滅一家。耍龍每到一戶,先由領龍人領著龍繞場一周,再到該堂屋里“參神”,走時主人將給耍龍人以禮謝意。這些看似無關的傳統風俗,卻詮釋了陜南民眾對人人平等、交往禮儀等的理解。通過這種傳統體育方式使該文化習俗得到傳承與發展。此外,在陜南的龍舟競渡中提倡的很多“禁忌”,也都具有深刻的道德教化功能。譬如:禁止水手們在龍舟上赤身,為的是教化人們無論何種場合都應該尊重婦女,不歧視女性;禁止“包羞”對方等則是教化人們懂得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2陜南傳統體育的價值分析
結合前文關于陜南傳統體育的功能分析,我們了解到陜南傳統體育對健身、娛樂、文化教育以及促進民族團結人際和諧方面的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其自然而然就具有健身娛樂價值、文化教育價值以及對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的政治價值。除此之外,陜南傳統體育與陜南戲劇、舞蹈、藝術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借鑒,在陜南傳統體育形式――武術、社火、舞龍等項目中所體現出的剛柔之美、節奏變化之美,以及社火表演人物服飾設計藝術性與道具的惟妙惟肖之點滴處,也體現了傳統體育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及其美學價值,再者,隨著社會的發展,鐵路、高速公路等的相繼開通,陜南逐漸走出閉塞。處于發展期的陜南需要與外界更為廣泛的交流、需要更多的人認識陜南、了解陜南,吸引各種有效資源來發展陜南,在這一點上,陜南傳統體育賽龍舟體現出了極大的市場推動作用,每年借助龍舟盛會數以幾十萬的外地游客涌入陜南,其中不乏各類投資者,年引入的投資金額十億之多,這對于加強陜南與外界的經貿及文化交流、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和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產生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其政治、經濟價值前景不可小覷。如何借助陜南的獨特地理優勢,開發陜南傳統體育資源,走出傳統體育“節日熱鬧、平日冷清”、“理論上可開展性高、現實開展狀況不佳”的怪圈,促進陜南傳統體育的發展,已不僅僅是一個體育問題。
參考文獻:
[1]李鴻江.中國民族體育導論[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0:43.
[2]王崗.民族傳統體育與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4.
[3]白晉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