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59: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常用英語句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It doesn't matter.
沒關系。
2、What is he talking about?
他在說些什么?
3、Congratulations.
恭喜恭喜。
4、Call me tomorrow.
明天打電話給我。
5、She is so smart.
她真聰明。
6、I feel much better.
我感覺好多了。
7、Don't do it .
不要做。
8、Are you sure?
你能肯定嗎?
9、It's about time .
是時候了。
10、That's right.
對了。
11、What did you say?
你說什么?
12、I can't believe it .
我簡直不能相信。
13、I can't wait .
我不能再等了。
14、I'm sorry.
對不起。
15、I see.
我明白了。
16、Don't tell me that.
不要告訴我。
17、It's easy.
很容易。
18、I don't think so .
我認為不是。
19、It's near here.
離這很近。
20、Come with me.
跟我來。
21、I'm leaving.
我要走了。
22、Me too.
我也一樣。
23、I won.
我贏了。
24、It's different.
那是不同的。
25、It's funny.
很滑稽。
26、Let me know .
告訴我。
27、Thank you very much.
多謝。
28、Are you coming with me?
你跟我一起去嗎?
29、I'm used to it .
我習慣了。
30、You surprise me.
你讓我大吃一驚。
31、It's the same thing.
還是一樣的。
32、Give me a hand .
幫我一下。
33、Go right ahead.
一直往前走。
34、I would like a cup of coffee, please.
請給我一杯咖啡。
35、He is on his way.
他現在已經在路上了。
36、I'm bored.
我很無聊。
37、Think about it .
考慮一下。
38、I don't like it .
我不喜歡。
39、It's obvious.
很明顯。
40、I'm ready.
我準備好了。
41、I don't have time .
我沒時間了。
42、I noticed that.
我注意到了。
43、That's enough.
夠了。
44、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
你要呆多久?
45、Do you want something?
你想要些什么?
46、I've got it .
我明白了。
47、It's time to go .
該走了。
48、Buy it .
買下來!
49、Do it right!
把它做對。
50、It's not bad.
還行。
51、Do you want it?
你要嗎?
52、Do you see it? = Do you understand?
你明白了嗎?
53、I'll miss you.
我會想念你的。
54、It's your turn.
輪到你了。
55、It's nothing.
沒什么。
56、It's incredible!
真是難以置信!
57、I can do it.
我能做。
58、That's true.
這是真的。
59、Do you mean it ?
你是當真的嗎?
60、Where is he?
他在哪里?
61、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here.
這里人很多。
62、It's not difficult.
不難。
63、Believe me.
相信我。
64、See you tomorrow.
明天見。
65、Have a nice day.
祝你一天過得愉快。
66、Show me .
指給我看。
67、What terrible weather!
多壞的天氣。
68、Is it far?
很遠嗎?
69、I want to speak with him.
我想跟他說話。
70、What's going on/ happening / the problem?
怎么啦?
71、Relax!
放松。
72、I found it .
我找到了。
73、Where are you going ?
你去哪里?
74、He doesn't have time.
他沒空。
75、Not yet.
還沒有。
76、I'm having fun.
我玩得很開心。
77、I don't know anybody.
我一個人都不認識。
78、Too bad!
太糟糕啦!
79、I'm busy.
我很忙。
80、I knew it .
我早知道了。
81、Have you finished?
你做完了嗎?
82、Absolutely not.
絕對不是。
83、It's not worth it .
不值得。
84、You are impatient.
你太*急了。
85、You're lying.
你在撒謊。
86、How are you doing?
你好嗎?
87、She is my best friend .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88、I think so .
我認為是這樣的。
89、You're welcome.
別客氣。
90、Tell me .
告訴我。
91、It's all right.
沒關系。
92、You're in a bad mood.
你的心情不好。
93、I am crazy about her.
我對她著迷了。
94、That happens.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
95、What's the date today?
今天幾號?
96、That's interesting.
很有趣。
97、As soon as possible.
盡快。
98、You look tired.
你看上去很累。
99、It smells good.
聞起來很香。
100、Let me see .
讓我想想。
101、You're wrong.
你錯了。
102、I hope so .
我希望如此。
103、I'm hungry.
我餓死了。
104、Do you see him often?
你經常見到他嗎?
105、Don't exaggerate.
不要夸張。
106、I'll try.
我試試看。
107、They like each other.
他們互相傾慕。
108、What do you think?
你認為怎樣?
109、I speak English well.
我英語說得很好。
110、It's good.
很好。
111、I am wasting my time .
我在浪費時間。
112、Can you speak slowly?
請您說得慢些好嗎?
113、You're crazy.
你瘋了。
114、I've had it .
我受夠了。
115、Wait for me .
等等我。
116、Have a good trip.
祝旅途愉快。
117、You're always right.
你總是對的。
關鍵詞: 漢英句式差異 句子結構 句序 句子內容
1.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
“意合”(parataxis)是句子之間的結構不拘泥于形式,看起來松散。“形合”(hypotaxis)即指句子結構嚴謹,句子之間的關系精確,表達的意思詳盡,句子關系外露。漢語的流水句,寫句“以意為盡”;“追求流動的韻律、節奏、不滯于形”,突出主題。如:
牡丹江水,洶涌澎湃,萬馬奔騰,一瀉千里。
Waves upon waves,the Peony River rushed violently down its long courses like a horse galloping.
英語是形合語言,漢語是意合語言。所以,漢語句子與英語句子最大的區別就是漢語句子是語義型的,是依據內在語義組織的,而英語的句子是句法型的,是依據句法結構組織的;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大部分英語句子必須有主謂結構,才能算是完整的句子,無論多么復雜的英語句子,都是以主謂結構為主干,通過各種關聯詞和語法關系以及it和there的廣泛運用將各種從句、短語附加在主干上,形成有條有理、層次分明的共干多支的樹形結構。而漢語句子的主謂語和其他語法成分區分不明顯,擔任主謂語的詞、詞組或結構也比較隨便,主語可以是名詞性詞組、形容詞性詞組、動詞性詞組。謂語也是如此,特別是連動式謂語是英語句子所不具備的。另外,漢語的主謂語沒有形態變化,主謂語不存在一致關系,主語和謂語的搭配也不一定符合英語的表達邏輯。甚至需有許多句子沒有主語或謂語,存在大量的無主句和省略句。
漢語的竹竿句按時間或邏輯順序,層層鋪開,呈線形推進。如:
這是一個秋天的下午。細雨淅瀝,秋風瑟瑟。他們撐著雨傘,攀沿著一個彎曲的山間小道去拜望一位隱居在深山的朋友。
They walked with umbrellas up a winding mountain path on a drizzling and windy autumn afternoon for a visit to a friend living in seclusion.
漢語無主句,如:
說是說了,沒有結果。
I’ve made proposals,but they proved futile.
漢語先說事,英語先表態。如:
如蒙匯來商品目錄以及現行銷售條款,我們將不勝感激。
We would appreciate it very much if you could send us your catalog together with the current sales terms.
2.漢英句式重心:漢人習慣從整體入手,英語則習慣從特殊到一般
英語句子主前從后,先果后因。東方民族“從眾歸一”的思維方式往往先考慮事務的環境和因素,后考慮具體事物或中心事件。將語義重心放在句子的末尾,一般語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偏句相當于英語的修飾性句子。西方人則恰恰相反,先中心事物,后因素。如:
(1)自從我們分別后沒發生什么事情。
Nothing has happened since we parted.(主前從后)。
(2)為了恪守良心,保全人格,為了民族氣節,國家尊嚴,居然炒了老板的“魷魚”,砸了自己的飯碗得到社會各界普遍稱頌。
All of them are common people who have been widely praised by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for their unusual deeds――they went so far as to say good-bye to their bosses,therefore lost their jobs for sake of conscience,personality and national integrity and dignity.
(3)他病了只得呆在家里。
He has to stay at home because he is ill.(先果后因)。
在“條件―推論”句中,漢語先說條件,后說推論,這也與英語相反。如:
如果天轉晴,我就會去遠足。(條件―推論)
I will go hiking,if it clears up.(推論―條件)。
漢人習慣于從整體入手,從大到小,英語習慣從小到大,這還體現在對空間單位、時間單位、地理通訊、稱謂、人物介紹等的排列順序中。如漢語地址“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四方區洛陽路34號3號樓4單元402戶”翻譯成英語的順序正好相反“Room 402,Unit 4,Building 3,No.34.Luoyang Road,Sifang District,Qingdao City,Shandong Prov,China”。
3.漢語的主體意識,英語的客體意識
表現在英語的“物稱表達法”和漢語的“人稱表達法”。英語句子常用物稱表達法,讓事物以客觀的口氣呈現出來,使敘述顯得客觀公正,語氣委婉間接。使用抽象名詞或無生命的事物名稱作主語,同時使用表示人的動作或行為的動詞作謂語,此句式常常帶有擬人化的修辭色彩。如: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點腳步聲也沒有。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漢語常用主動式,采用人稱、泛稱或隱稱表達法。漢人的思維重“事在人為”,人的動作和行為必然是由人做的,事或物不可能自己去完成這些動作和行為,因而表達時常常說出施動者,采用人稱表達法;如無人稱,則采用泛稱,如“有人”、“人們”、“大家”、“人家”等;當主語不言自喻時,漢語又常常采用無主語句,即在句中常常隱含人稱或省略人稱。如:
十年,沒有樣板戲不也一樣活過來了嘛。
In the decade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1966―1976),people lived through by just watching eight exemplary dramas.
而英語多使用“it”、“there be”和不定代詞“one”作主語。如:
我從來也沒有想到她這么不老實。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she was so dishonest.
英語常用被動態,表示物稱表達法。如:
說實在的,哪能允許信息自由地傳播。
To be honest,the free spread of information should not be allowed.
4.結語
正確地認識和掌握漢英句子結構和敘述順序的差異,對于英語學習、翻譯教學及漢語的學習,都有重要作用。但是要真正系統全面地比較和分析漢英句式的特征,還需要作大量的學習和研究。本文僅對其差異進行了探討,旨在讓漢英愛好者對其有初步認識,從而在學習中加強漢英對比的意識。
參考文獻:
[1]畢秀英.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編輯距離;詞語相似度;句型;權重
中圖分類號: TP391.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目前,在國外專業翻譯領域和本地化市場,由于機器翻譯結果的準確度難以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因此絕大部分商業化的翻譯產品都采用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翻譯記憶(Translation Memory,TM)[1]。翻譯記憶針對語言學的復雜性與多變性,充分利用數據庫的強大功能,注重提高已有翻譯資料的復用,從而無需重復翻譯相同的句子。因此在資料重復度高達20%~70%的專業翻譯領域中,翻譯記憶能大量消除譯者的重復勞動,避免相同句子出現多種翻譯結果,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語句相似度的計算是翻譯記憶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在以句子為單位的翻譯記憶系統中,翻譯目標與庫中已有資料的對比分析,是通過語句相似度計算來判斷句子的匹配程度的,因此語句相似度計算直接關系到TM翻譯的準確性。此外語句相似度計算在EBMT系統、信息檢索、信息抽取、文本分類和詞義排歧等其他自然語言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一直為人們所熱衷[2]。
語句相似度計算的常用方法有四種:基于字符的方法、基于詞的方法、句法驅動方法和混合方法。單純的使用前三種方法,沒有同時考慮到句子在結構和語義上的相似程度。本文在對這些方法進行系統的分析后,提出了基于塊的一種混合方法來計算英語句子的相似度。結果證明,它能很好的度量句子在句型結構與語義上的相似性。
1語句相似度的常用計算方法
1.1基于字符的方法
基于字符的計算方法是一種字面上相似的計算方法,它把編輯距離[3]作為相似度的度量。這種方法最早是由 Wagner & Fisher [3]提出來的,它度量了一個字符串S=s1s2…sm變換為另一個字符串T=t1t2…tn 所花費的最小代價――編輯距離D(m, n)。下面是計算編輯距離的一種動態規劃算法的核心部分:
變換包括替換、插入和刪除三種編輯操作。其中w(tj )為插入tj 所花的代價,w(si)表示在S中刪除si 所需的代價,而Max(w(si),w(tj))表示將si替換為tj所需的代價。
基于字符的方法其計算單位是單字詞,在計算詞組、句子等的相似度時,如果語義完全不同的兩個句子擁有相同的單字詞,那么它們的相似度會是100%,即計算結果和實際語義可能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翻譯記憶中使用它有很大的局限性。
1.2基于詞的方法
基于詞的方法,主要表現為詞語相似度[4,5]的計算。詞語相似度,即兩個詞語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互相替換使用而不改變文本的句法和語義的程度。常見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某種本體[6]來計算,另外一種是利用大規模的語料庫進行統計。
1.2.1基于本體(Ontology)的方法
根據本體計算詞語語義距離的方法,一般是利用一部同義詞詞典。一般同義詞詞典將所有的詞組織成一棵或幾棵樹狀的層次結構。我們知道,在一棵樹形圖中,任何兩個節點之間有且只有一條路徑。因此,這條路徑的長度就可以作為這兩個概念的語義距離的一種度量。兩個詞語語義距離越小,相似度就越大。常見的同義詞詞典有《同義詞詞林》[7,8]、《知網》[5,9,10]和wordnet[11,12]三種。
《同義詞詞林》把詞按照語義類分成樹狀的結構,越靠近根節點,語義的概念越抽象。具體的漢語詞只分布在葉子節點上,而且對每個漢語詞按照其語義,賦予一個或多個語義代碼。因此要計算詞與詞之間的語義距離,就只是一個簡單的代數操作了。
《知網》是以漢語和英語的詞語所代表的概念為描述對象,揭示概念與概念之間以及概念所具有的屬性之間的關系為基本內容的常識知識庫。在《知網》中,所有的概念都是通過一組義原來表示的,因此義原的相似度計算是概念相似度計算的基礎。在計算時可以直接把詞語相似度等價為義原的相似度。
WordNet通常用來計算英語詞語的相似度。它根據詞義組織詞匯信息,將英語中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組織成Synset,每一個Synset表示一個基本的詞匯概念,并在這些概念之間建立同義關系、反義關系、上下位關系、部分關系和整體關系等多種語義關系。基于WordNet的英語詞語相似度的傳統計算方法[4,13]有六種:random、res、lin、jcn、lch 和wup。
基于本體的方法建立在兩個詞匯具有一定的語義相關性,當且僅當它們的概念之間的結構層次網絡圖中存在一條通路的假設的基礎上。它簡單有效,易于理解,比較準確地反映了詞語之間語義方面的相似性和差異,但得到的結果受人的主觀意識影響較大,有時并不能準確反映客觀事實。
1.2.2基于統計的方法
基于統計的方法大都采用上下文語境的統計描述方法,即認同這樣一個論斷:“詞語的上下文可以為詞語定義提供足夠信息”,它利用詞語的相關性來計算詞語的相似度,將詞匯的上下文信息的概率分布作為詞匯語義相似度計算的參照[14],一般是通過語料庫[15,16]來進行統計的。
基于特定語料庫進行統計的方法比較客觀,綜合反映了詞語在句法、語義和語用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異。但是這種方法比較依賴于訓練所用的語料庫,計算量大,計算方法復雜,此外受數據稀疏和數據噪聲的干擾較大,有時會出現明顯的錯誤。
1.3句法驅動
句法驅動的方法是一種深層結構分析法,它對句子進行深層句法與語義分析,同時將分析結果以格框架或依存樹[17]的形式表示,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相似度計算。
這種方法計算相似度雖然比較準確,但是句子表示存在需要結構分析器。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滿意的結構分析器出現。因此,純粹的基于句法驅動的計算方法難以得到實質性的進展。
1.4混合方法
計算兩個句子的相似度不僅要考慮它們在字面上的相似程度,還要同時考慮它們在結構和語義上的相似。以上所述方法中,編輯距離規定的編輯操作不夠靈活,也沒有考慮詞語的同義替換;單純的使用語義詞典沒有考慮到句子內部的結構和詞語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準確率不高;基于統計的方法則需要構造大量的訓練語料,而且存在數據稀疏問題;基于句法的方法又因為句法分析的限制,要完全實現較為困難。因此相似度計算的趨勢是綜合以上兩種或幾種方法來進行計算。
該算法吸取了基于語義詞典的方法和編輯距離方法的優點,在計算時以詞匯為基本計算單位,以知網和《同義詞詞林》作為語義距離的計算資源,同時賦予不同編輯操作不同的權重,減小插入操作的代價,在不用經過詞義消歧和句法分析的前提下,兼顧了結構和詞匯等信息。
該算法與單純基于語義詞典計算句子相似度的算法相比,更能反映漢語句子的結構信息,具有便于擴展,準確率高的優點。但是考察其所使用的編輯操作權重,篩選候選句的計算方式,以及評估輸出結果的方法,仍有改進的空間。
1.4.2骨架依存樹[19]
這種方法結合淺層次的句法驅動和詞語相似度來進行計算。在考慮句子的語法結構和詞匯語義信息時,先采用骨架依存分析法[17]對語句進行句法與語義分析,用句子的謂語中心詞及其直接支配成分來表示整體句法結構,把得到的分析結果看作一棵簡化了的依存樹(稱為骨架依存樹),然后在依存樹的基礎上利用語義詞典進行語義相似度計算。
這種方法考慮了句子的結構與語義信息,但是存在依存分析準確率不高[20]的問題。
2基于塊的計算方法
本文通過考察英語句子的基本句型,在計算英語句子的相似度時,提出了基于塊的計算方法,即結合句子的結構與語義相似度來計算英語句子的相似度。根據Fuji[21]的研究,前面兩種基于詞的方法對于解決單詞的歧義問題,詞典方法比統計方法優越,因此在計算過程中我們用WordNet來計算英語詞語間的相似度。
2.1基本思想
在存儲時,我們根據英語句子的五種基本句型[22],按照塊的形式來存儲。每個英語句子用四個塊表示,即主語塊(nb)、謂語塊(vb)、賓語塊(ob)和補充塊(cb),其中賓語塊和補充塊可以為空。例如英語句子:“They study English everday.”。可用如下塊以XML語言標記[23]的形式來描述:
相似度是一個數值,取值范圍在[0,1]之間。兩個句子句法保持一致且相應塊的語義距離為0(即相應塊中的概念相同),那么它們的相似度就為1。我們計算句子的相似度sim(E1,E2)是將各個塊的權重εi與其語義相似度simi組合起來進行的。權重是每個塊在句子中的重要性。在英語句子中,謂語是一個句子的中心詞,它可以分為be動詞、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系動詞、情態動詞五大類,謂語是同一類型的句子相似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我們定義謂語塊權重ε1為1,主語塊ε2為0.8,賓語塊ε3為0.5,補充塊ε4為0.4。
我們知道,WordNet包含的詞只有四類: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因此在計算兩個英語句子對應塊的語義時,我們首先通過從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24]統計出來的停用詞表把每個塊中的停用詞(如a, the等)去掉,使得到的每個塊的關鍵詞能用WordNet進行語義計算。同時我們把兩個詞w1和w2的語義相似度用sim(w1,w2) 表示,如果塊中只有一個關鍵詞,而且那么對應塊的相似度就是sim(w1,w2);如果塊中包含多個關鍵詞,我們利用張釙[12]提到的基于WordNet計算關鍵詞組相似度的算法來計算,此算法的輸出結果在[0,1]區間,如果兩個列表中包含的關鍵詞完全相同,相似度則為1。這是完全符合我們的相似度計算要求的。
此外,用WordNet計算詞語相似度一般只在同一詞性下進行的,不同的詞性間不交叉進行相似度計算。這樣做比較符合人類的認知過程,因為沒有理由去進行詞性間的交叉計算。因此在計算各個相應塊相似度之前,我們還要先判斷它們的關鍵詞詞性是否一致。下面是我們計算兩個英語句子相似性的基本步驟:
輸入句子E1,E2:輸出句子相似度sim(E1,E2)。
(1) 比較E1和E2兩個句子的〈vb〉類型是否一致;
(2) 判斷主語塊〈nb〉、賓語塊〈ob〉和補充塊〈cb〉關鍵詞詞性的一致性;
(3) 用WordNet計算兩個句子中各個相應塊的相似度simi(i=1-4);
(4) 通過下列公式計算兩個句子E1,E2的相似度:
一個英語句子至少包含了主語和謂語兩部分,因此即使當賓語塊和補充塊為空不參與計算時,也能保證分母不會出現為0的情況。
如前所述,我們定義了各個塊的權重≤1,而且通過WordNet計算出來的相似度又在[0,1]區間,因此保證了0≤sim(E1,E2) ≤1,滿足相似度的數學要求。
由于補充塊所能涉及到的關鍵詞范圍比較廣,在判斷詞性一致性時,有可能出現詞性不一致的情況,此時我們直接將其語義相似度設為0,然后再進行下面的計算,這樣也體現了句子主要是由主語、謂語和賓語三個塊組成的事實,不會因為補充塊的詞性不一致而導致計算過程的中斷。
2.2實例
假設存在已有英語句子:
E1:They speak English everday.
E2:They study English everday.
E3:They are student.
待比較的句子I:They study Chinese everday.
那么根據上述計算步驟,對謂語動詞進行判斷后句子E3即不予下一步的計算。在判斷輸入I與句子E1和E2相應塊的詞性是否一致之后,可計算出句子相似度分別為:
比較上述結果我們可以看到,輸入句子I與E2的句子相似度要比E1的句子相似度高,這與人們的直覺也是一致的。
2.3方法分析
本方法能夠有效的返回句子在句法和語義上的相似性。在計算含有多個關鍵詞的塊的相似度時,我們采用基于WordNet的關鍵詞組相似度算法。此算法沒有考慮關鍵詞的詞序,因此在實際應用時,由于有些單詞的一詞多性的特點,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此外其計算的時間復雜度大約為O(n2),因此關鍵詞詞表不宜過長。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存儲時,將句子以塊的形式來存儲,我們知道,同一塊中的關鍵詞詞序即使不一樣,其語義相似度還是為1的。本方法在計算時,先對每個塊進行詞性一致的判斷,從而排除了單詞一詞多性的情況,因此利用基于WordNet的關鍵詞組相似度算法不會影響我們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此外我們以長度有限的句子為存儲單位,通過塊的形式來計算句子相似度,從而有效的避免詞表過長的問題。
2.4方法在翻譯記憶中的應用
翻譯記憶系統在翻譯過程中,會自動記憶翻譯結果。當譯者再次進行翻譯時,它會在數據庫中把當前句子與庫中已存的翻譯資料進行對比和匹配,完全匹配的對象自動替換,部分匹配的對象則在符合給定的匹配條件的例句中,給出一個最好的相似例句和翻譯結果。若設定匹配值為60%,則系統會給出匹配值大于等于此值的相似例句集合,此時我們可以根據從2.1節所述方法得到的相似度,按其大小排序后選擇其中相似度最大的那個例句作為最好的例句。譯者對給出的翻譯結果可以接受,也可以修改,修改后的新結果會自動存入數據庫,供以后使用。對全新的對象則提示進行人工翻譯,同時新的翻譯結果也存入數據庫。
在2.2節的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輸入句子I:They study Chinese everday.在數據庫中沒有存儲,那么通過本方法與數據庫中的已存句子進行相似度計算,將返回與其句子相似度最大的句子E2的翻譯結果。如下所示:
They study English everday.
他們每天學習漢語。
此時我們只需將翻譯結果中的“漢語”改成“英語”便完成了輸入I的翻譯,并將輸入I和修改后的翻譯結果一起存入數據庫。如果數據庫中沒有存儲句子E2,那么得到的將是句子E1翻譯結果,我們可以對句子E1的翻譯結果做上述同樣的處理。由于專業領域詞匯和句式相對固定,遇到的重復句子比較多,因此在專業領域中,將本方法應用到翻譯記憶可以大大提高翻譯的效率,保證翻譯的準確程度和質量。
3結語
按《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注重過程評價”和“小學五、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在進一步加強學生聽說能力的同時,發展初步的讀寫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的要求,我認為小學六年級英語課程的復習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如何復習各個單元的英語詞匯?在實際教學的課程中,我發現許多同學一講到復習,就去翻到生詞表,去記單詞,背單詞。這種現象說明同學們對學習英語詞匯是很重視的。但是也體現出來同學們一種急功近利的想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只要把單詞記住了,英語就自然可以學好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其實記住單詞的拼寫和簡單的意義只是英語學習當中一個極小的部分,離我們真正掌握單詞還有很大的距離。有好大一部分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盡管他們已經學了三四年的英語課程,可是他們往往連英語的簡單句都寫不正確,甚至根本寫不出來英語句子,更不用說用英語口語表達自己的思想了。究其根源就在于我們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和方法有問題。
在學習英語詞匯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將英語單詞的“形”和“音”聯系起來,要讓學生養成“拼寫”和“拼讀”單詞的習慣。掌握了英語單詞的發音規律,掌握了常見字母組合的發音,對學生至少有兩個好處,其一,掌握了英語單詞的發音規律和字母組合的發音,一個單詞只要能讀得正確就能寫得正確,這樣就能很好地解決同學們記不住單詞的問題。其二,掌握了英語單詞的發音規律和字母組合的發音,同學們就能預習新課,看到一個新單詞,按英語單詞的發音規律大致上就可以判斷這個新單詞如何讀。對小學六年級的同學,老師應該在課堂上多做示范,比如,一個多音節詞,可以將其按音節分為幾個部分,劃正為零,原來復雜的單詞也變得簡單了,如expensive這個詞,就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ex【iks】 pen【pen】 sive【siv】 ,這樣記憶起來也容易多了,對一些合成詞,也可以分開來記憶,如homework 就可以分成home work 這兩個詞,這兩個詞同學早都學過,是很熟悉的,只要老師稍做提示,同學們就可以很容易地記注這兩個詞了。一些帶前綴和后綴的單詞,也需要老師做些簡單的提示,如:worker,singer er就是一個名詞后綴。掌握了這些基本的學習策略同學們的學習效率就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在復習英語單詞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正確朗讀單詞。讓學生養成開口講英語的習慣非常重要,單詞讀正確了,學生也有就不會害怕講英語了,慢慢地才會形成講英語的良好習慣。同時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也必須以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為基礎,要正確掌握英語的發音,沒有相當的練習是完全不可能的,正確朗讀單詞可以說就是一項最基礎的英語發音練習。要真正掌握英語中的48個音,沒有相當數量的英語單詞的朗讀練習也是無法實現的,
在復習英語單詞的過程中要注意將單詞放到課文中去,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加強對單詞的理解。不但要理解單詞的意義,而且要懂得單詞的運用,不但要理解單詞的常用意義,也要理解在特殊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運用。如orange這個詞,同學們都知道它的意思是橙子,但重要的是,我們要能理解orange這個名詞表達橙子的意義時,它是一個可數名詞,要知道它在具體的英語句子中如何同不定冠詞配搭,如:(1)There is an orange on the glass plate.玻璃盤子里面有一顆橙子。(2)There is a yellow orange on the table.桌子上有一個黃色的橙子。同時我們還要能理解orange可以表達橙汁的意義,如:(1)There is little orange juice in the glass.那個玻璃杯子里幾乎沒有橙汁。(2)There is no orange in the cup.杯子里面沒有橙汁。(2)Would you like want a cup of orange?你想喝一杯橙子汁嗎?
尤其是對于一些常用的基礎性很強的詞匯和再生能力很強的詞匯,更要注意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去掌握他們的意義和用法,如take,get,make等等,
多朗讀課文對學習英語有多方面的好處,既可以鍛煉我們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形成英語語感和英語思維,又可以加強我們對英語詞匯和英語句子結構的理解,對我們寫英語句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對于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中學生而言,朗讀課文的意義和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預習新課時,遇到一些比較難的單詞或生詞同學們可以做上記號,老師講課時,我們就做好筆記,朗讀課文時,我們就能有意識地去注意這些詞匯。經過多次反復朗讀,這些詞匯就會自然而然地入腦入心,我們就可以不必去苦背生詞表了。另外在閱讀課文時,我們的手上一定要準備好紙和筆,對于一些特別難掌握的單詞我們可以多抄寫幾遍。
2.如何掌握英語課文中的句型?新的課程標準不太主張在小學的英語階段向學生講授英語語法,但是對課文中出現基本的重要的句子結構,老師應該做一些必要的講解。讓學生了解英語句子的基本結構,讓學生知道怎樣的英語句子才是完整的,讓學生了解最基礎的語法規則,讓學生們知道英語當中的詞匯要怎樣用才是正確的,這不僅對學生閱讀英語短文有好處,而且也能讓學生有能力去判斷怎樣的英語句子才是正確的。讓他們有能力去完成寫英語句子和短文的學習任務。所以在復習的過程中,要學習用歸納和總結的方法,讓學生去熟悉句子的結構,通過練習去掌握這些句子結構,通過必要的形成性測試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這些句子結構。小學英語五六年級的課文,基本上每一句話都有細微的差別,要讓學生了解這種差別,如:I am older than you and I am older than him too.就應該讓學生了解than后面要用代詞的賓格形式。對課文中出現的英語句子,要熟讀成誦,要能默寫。這既是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積累語言素材的過程,只有多讀,多練,多積累,才能做到能說會寫。這正如我們的語文學習一樣。要寫好作文,必須多積累語言素材才行;要面向公眾熟練演講,必須多練習講話。
3.如何學習小學五六年級的英語語法?首先要重視課后練習,課后練習對同學們掌握基本句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看圖回答問題和寫英語句子的練習特別要引起重視,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地進行必要的練習,只有做了充分的練習,我們才能將新的句型從不熟悉到熟悉,從熟悉到掌握,從基本掌握到熟練掌握。我們的學生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一種操作性的知識都有一個逐步熟悉,逐步熟練的過程。不經過必要的機械訓練,新的句型是沒有辦法掌握的,無論是從口頭表達還是從書面表達來看,基本句型的訓練都是必要的。其次對重點詞語或詞匯而言,老師在授課中,我們應該做好必要的筆記,在復習時要注重重點,突出難點,結合筆記,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要重視課程輔導上的單項選擇題練習,要特別重視老師對題目的講評,對不會做的題目,一定要弄清楚怎樣做才是對的,為什么要那樣做,不要僅僅滿足于選擇那個答案。
【摘要】從初中到高中的英語知識教學當中,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非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與謂語動詞在使用的方法當中有許多相同點,但是也有許多的不同點。謂語動詞與非謂語動詞有著許多的不同之處正是因為在英語中動詞是否可以獨立的作為謂語動詞,如果可以的話則需要選擇謂語動詞,如果不可以則選擇非謂語動詞。而且,在英語的教學當中,非謂語動詞的難點也是非常多的,因為非謂語動詞包含了許多的語法知識點,例如,不定時、分詞以及動名詞。
【關鍵詞】英語 非謂語動詞 用法比較
一、非謂語動詞所包含的形式
在句子中充當除謂語以外的各種句子成分的動詞形式,叫做非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也是動詞的一種,他們有著動詞的其他特點,可以充當主語、賓語、狀語等。非謂語動詞與謂語動詞是相對的概念。其包含了許多的形式,第一種是動詞的不定形式,第二種是動名詞,第三種是現在分詞,第四種是過去分詞,第五種是不定式。
二、非謂語動詞在英語句子當中的應用
第一點,動詞的不定形式,所謂的動詞不定形式是有to+某個動詞的原型所構成的,比如,to listen等等,動詞的不定形式雖然不可以將其作為謂語動詞一樣進行使用,但是其仍然具有動詞的特性,因為動詞不定式可以添加狀語與賓語進而形成動詞的不定形式短語,比如,to listen the music。在語法中,動詞不定式是指動詞的一種不帶詞形變化從而不指示人稱、數量、時態的形式。它之所以被叫做不定式,是因為動詞不被限定,或者說不被詞形變化所局限。不定式屬于非謂語動詞。動詞和參與此動作的主語之間關系的一個術語。當主語是動作的發起者時,稱為主動語態。如果動詞不定式的邏輯主語是這個不定式所表示的動作的承受者,不定式一般要用被動語態形式。而且對于動詞的不定形式用法也是非常廣泛地,在英語當中動詞的不定形式可以起到名詞、副詞與形容詞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在英文句當中做主語、賓語補足語以及表語與定語等等許多的應用。第一點,做主語時動詞不定式做主語時,句子的謂語動詞常用單數,其位置有以下兩種,第一種是將動詞的不定形式放置在句首,例如,To take good care of the old is our duty。第二點,用it作形式主語,把真正的主語不定式置于句后,常用于下列句式中。例如,It's our duty to take good care of the old。如果在動詞的不定形式作為主語時,通常是用第二種也就是應用it作為形式主語并且將作為主語的不懂形式放置到句尾。第二點,動名詞,動名詞既具有動詞的一些特征,又具有名詞的句法功能。動名詞的主要形式是動詞+ing形式,例如,肯定形式為doing something。否定形式為not doing something。它可以支配賓語,也能被副詞修飾。動名詞有時態和語態的變化。英語中的動名詞是由動詞變化而來,它仍一方面保留著動詞的某些特征,具有動詞的某些變化形式,用以表達名詞所不能表達的較為復雜的意念,另一方面動名詞在句子的用法及功能與名詞類同:在句子中可以做主語、賓語、表語、定語。它也可以被副詞修飾或者用來支配賓語。動名詞常泛指,句法作用賓/表/定與主,時態/語態之形式,一般/完成/被動式。Being done 系被動,不含任何進行意。用作主語請留意,常用it作形式主語,不指未來發生事,表達的信息系已知。用作表語請記清,作用相當一個名詞,檢驗方法很簡單,主與表換位能成立。用作定語也易辯,表示名詞之用途。用作賓語稍復雜,關鍵留意謂語動詞(跟動名詞作賓語的常用動詞附后),時態同謂動作比較,先于謂動用完成式,其邏輯主語不固定,在句中/句外均有之。否定式其前加not,復合式其前加物主詞,非句首賓格詞也可用,尤其口語中更如此。第三點,現在分詞,現在分詞既具有動詞的一些特征,又具有形容詞和副詞的句法功能。現在分詞的主動語態:第一種,現在分詞主動語態的一般式表示與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同時發生,完成式表示的動作在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之前發生,常作狀語。第二種,現在分詞的被動語態:一般式表示與謂語動詞同時發生的被動的動作,完成式表示發生在謂語動詞之前的被動的動作。第四點,則是過去分詞,過去分詞與前幾種都是不一樣的,過去分詞只有一種形式,規則動詞由動詞原形在詞尾加上ed形式所構成的。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分詞沒有統一的規則,而且非謂語動詞在英語句子當中可以有名詞作用(如動詞不定式和動名詞),在句中做主語、賓語、表語。也可以有形容詞作用(如動詞不定式和分詞),在句中做定語、表語或賓語補足語。還可以有副詞作用(如動詞不定式和分詞),在句中作狀語。而且非謂語動詞在英語句子中不能單獨的做句子的謂語。第五點則是不定式,不定式主要是to+動詞原形,to是不定式符號而且還是介詞,動詞的不定形式主語是由for作為標記的,有時會用到of。而且后接的不定形式作賓語的動詞也有許多,例如,want、hope等等。定式作賓語補足語時省略to的情況:若不定式前的謂語動詞是使役動詞make,let,have。感官動詞see,watch,look at,observe, notice,hear,listen to, feel時,不定式符號to可以省略。這些動詞亦可總結為口訣:“三使五看兩聽一感覺”。非謂語動詞在英語語句當中可以與賓語使用并且還可以被狀語修飾,其具有主動與被動的形式而且還擁有邏輯主語,可見非謂語動詞在英語的句子當中扮演著許多的重要角色。
三、結論
根據第二點可知,非謂語動詞在英語句子當中應用是非常廣發并且重要的,所以在現代教育改革期間,教師應該注意英語的教學,在教學任務當別需要注意非謂語動詞的用法,因為非謂語動詞不僅僅貫穿了整個英語語法,還是英語的重點教學內容,可見非謂語動詞在英語的語句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提高高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與關于英語語法的記憶力,就必須要重視非謂語動詞的重要性,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們的英語成績。
參考文獻:
[1]張斌成.英語非謂語動詞用法詳解[J].2012,05,03.
關鍵詞:英語翻譯;方法;技巧
英語翻譯是我們進行英語能力訓練的重要內容,英語翻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做到信、達、雅,要達到這個境界,我們需要進行大量的英語閱讀,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翻譯水平。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語法問題和語義問題,此時只有通過理解上下文和文章的社會背景才能對原文作出合理解釋,為了正確翻譯文本,我們必須掌握英語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一、句子直譯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我們在英語翻譯中應該掌握句子直譯的技巧和方法。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語言規則和漢語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采用直接翻譯的方法。在進行直接翻譯的過程中,我們不用改變句子原來的結構,也不用探究句子中個別單詞的詞性,更不用對詞匯的順序做出調整,只要進行直接翻譯就能表達原句的意思。
比如,在翻譯“A bus comes.”的時候,一些同學會翻譯成“來了一輛車”,其實只需按照正常順序,翻譯成“車來了”即可。在翻譯“a drop in the bucket”的時候,可以直接翻譯成漢語成語的“滄海一粟”。在翻譯“Knowledge is power”的時候,可以直接翻譯成漢語中的常用語“知識就是力量”。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判斷哪些句子可以進行直接翻譯,使翻譯出來的語句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二、句子增譯的技巧和方法
其次,我們在英語翻譯中應該掌握句子增譯的技巧和方法。漢語的文化背景和英語的文化背景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二者的思維方式也會有一定的出入。在翻譯時,我們為了更加貼合漢語的語法規則,必要時要在句子中增加一些詞匯、短語等,對句子進行補充,然后才能正確地理解這句話。
比如,別人在詢問:“Can you lend me a pen”的時候,我們會回答“Here you are”,在翻譯“Here you are”的時候,我們會說“鋼筆給你”,也就是說在回答的話語中省略了“pen”這個要素。還有一些省略句式也省略了重復的話語信息,我們在進行翻譯的時候要把這些信息還原出來。
三、句子省譯的技巧和方法
再次,我們在英語翻譯中應該掌握句子省譯的技巧和方法。所謂的句子省譯法,其實就是在進行英語翻譯的時候把句子中的某些成分進行恰當的省略,避免造成句式的繁復。句子省譯的技巧和方法十分常用,我們經常要把英語句子中的虛詞或其他與句子中心意思無關的詞句進行省略,保持句子原義不變。
比如,我們在翻譯“He was late for half an hour at the first meeting and he left a bad image for everyone”時,如果按照直譯的方法,就要翻譯成“他遲到了半個小時在第一次會議上,他留下了一個壞印象給所有人”。顯然在進行翻譯時我們要調整語序,第二個句子和第一個句子的主語一致,我們可以省略翻譯第二個句子中的“he”,經過省譯翻譯出來的句子大意是“他在第一次會議就遲到了半個小時,給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這樣更加符合漢語的語言認同習慣。
四、詞類轉換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我們在英語翻譯中應該掌握詞類轉換的技巧和方法。詞類轉換的方法就是把句子中的名詞、動詞、形容詞等詞類轉換成其它詞類,使詞性更加貼合原句的意思。我在進行英語翻譯時,經常轉換譯文的詞類,對其中的語態和句型等進行轉換。
比如,我們在翻譯“The actor is critical of the movie’ s negligence towards its shortcomings in his speech”的時候,可以將其中的形容詞轉換成名詞的形式,也就是翻譯成“在演員的演講中,他對電影忽視自身的缺點提出了批評。”經過詞類轉換,可以讓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滿足我們的認知需求。
五、意譯法和音譯法
最后,我們在英語翻譯中應該掌握意譯法和音譯法。直譯法就是直接翻譯的方法,比如在翻譯“microphone”的時候,由于找不到合適的詞匯,我們就把其翻譯為“麥克風”。意譯法是在中文里可以找到對應的詞匯,比如“bean curd”可以翻譯成“豆腐”。
六、結論
在英語學習中,對詞匯和語句進行翻譯是重要的學習內容,直接關系著我們的英語學習水平,因此我們應該掌握英語翻譯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我們的英語成績。
參考文獻:
[1]吳金玲. 淺談英語廣告的語言特征及翻譯技巧[J]. 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03:149-150.
語言最為基本的組成部分是詞匯和句子,其中詞匯是基礎,句子是構成文本的重要成分,因此,我們將從計算機英語的詞匯特點和句子結構特點來分別進行論述。
1.1計算機英語的詞匯特點
(1)廣泛使用縮略詞,由于計算機術語的特殊性,有些術語需要用縮略詞形式來增強文本的簡潔性,如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oop,非對稱數字用戶環線。(2)借用其他學科的詞匯計算機技術從相鄰學科,如電子及無線電技術、自動化學科中借用了大量的詞匯,其含義無顯著變化,如console控制臺,coder編碼員,編碼器,compiler編譯程序等。(3)新詞不斷涌現,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新詞語也在不斷出現,大多數新詞語都是合成原有詞匯中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如webhead網民,網迷;通過合成原有詞匯一部分形成新復合詞也是構成新詞的一大力量,ShortcutKey快捷鍵,ipad平板筆記本電腦等。(4)將普通詞匯轉換成專業詞匯普通詞匯,通過對原本含義進行延伸,被轉換成專業詞匯,down主要是形容角色狀況的形容詞,意思是角色受到攻擊并倒地,一般情況下都是用作連接其它詞語使用的。延伸為下載,或down機,即死機的意思。
1.2計算機英語的句子特點
(1)計算機英語中,在表述定義、闡述現象、描述過程等情況時,多用陳述句,如:Powercablesonlyfitonewayandanimproperconnectionwilldamagethedrive.(電源線有固定的連接方式,而且不當的連接會導致碟機受損)。(2)在計算機英語中,上機指導、設備使用說明等情況時,多用祈使句,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指明主語,如:Pluginandturnonyourcomputer。(插上電源并打開計算機)(3)多用被動語態句在計算機英語中,被動語態用得較多,這是因為與主動語態結構相比,被動語態結構更少主觀色彩,更富于客觀性,這很適合于描述客觀事物。另外,在被動語態句中,被說明的對象被置于主語的地位上,位于整個句子的前部,所以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如:Thekeysofthekeyboardcanbedividedintothreefunc-tionalgroups(鍵盤中的鍵可以劃分為三個功能區)。
2如何翻譯好計算機英語文本
首先,計算機英語翻譯要做到“真”,計算機是非常嚴謹的科學,對計算機文本的翻譯來不得半點偏差。其次,由于計算機科學專業性和譯文讀者知識局限性的反差,譯文的可讀性也要在翻譯的時候加以重點考慮。上述兩點是翻譯計算機英語時要遵循的兩條最基本的原則。除此之外,計算機英語翻譯還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
2.1計算機英語詞匯的翻譯
根據上述計算機英語詞匯的特征,在翻譯計算機英語詞匯和專業術語時,應盡量采用異化的翻譯方法,個別詞語采用直譯甚至音譯。例如:bit比特,二進制的一位,這些詞匯采用的都是音譯加意譯的翻譯方法,Bluetooth藍牙技術,Mouse鼠標,則采用的是直譯,這些譯法都已被廣泛接受。對于層出不窮的新生詞匯,在沒有找的合適的對應漢語詞以前,就直接采用音譯的方法,例如:Hacker,譯為黑客,指專門在互聯網上到處從事解密、獲取信息等非正規活動的不明身份的用戶。必要的時候,也可采用釋譯法,如:Wi-Fi(WirelessFidefity)無線保真,一種無線網絡傳輸技術。
2.2計算機英語句子的翻譯
結合上述計算機英語句子的特征,在翻譯計算機英語文本時,應注意到其復合句多的特點,翻譯時應采取斷句的方法,把長的復合句變為簡短的簡單句,使譯文符合漢語表達習慣。需要強調說明的是,計算機英語中經常用到被動語態。針對這一情況,可以采用特有的翻譯方法:(1)固定結構英語中有不少常用的被動結構,一般已有習慣的譯法。(2)轉譯成漢語的無主語句漢語的無主語句可以用來處理一些不便或沒有必要提及主語的句子。(3)轉譯成主動句當按“順序翻譯”翻譯成漢語被動句感到不符合漢語習慣時,則將被動句譯成主動句。(4)順序翻譯,當將原文的被動語態句直接翻譯成漢語的被動句,而又符合漢語的習慣時,可順序翻譯。(5)綜合翻譯在遇到一個句子中接連出現被動結構,各種情況交錯出現時,要綜合運用各種譯法,才能將全句譯成比較通順的漢語。
關鍵詞: 認知; 句子結構; 比較
中圖分類號: H31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8631(2010)03-0138-02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法不是任意性的,自主的形式系統,語言原本是觀念化的現實的符號表達,只有把語言看成是按特定社會的文化規約建構起來的觀念內容,才能對語言結構尤其是句法結構做出重要的概括和合理的說明,只有分析語法所反映出來的不同民族認知和理解外部現實的獨特視點,才能對句法規則的解釋給予說明和歸納。[1]
本文將從認知的角度對英漢不同民族的句法結構進行比,探求英漢民族認知模式的差異在句中結構的反映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兩種語言。
一、英漢民族不同的認知模式
語言中的個性特征最能反映語言的特色和語言使用者認知模式的差異。認知模式的不同必然會導致表達方式的不同。在認知方面,英美民族重分析,輕綜合,重概念,忌籠統,強調人權,主張個人至上,重視特殊的辨識,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人對自然的索取,而漢民族重綜合,輕分析,重意合,輕言傳;崇尚群體意識,強調同一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這兩種認知模式反映在句子結構上是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英語注重形合,即詞和句子組合主要是通過顯性的形態變化體現出來。而漢語在句子結構上注重隱性連貫,邏輯順序和意合,在外部形式上沒有明顯的形態標志。前者注重語言形式上的接應,后者注重行文意義上的連貫。[2]
二、英漢民族認知模式的差異在句子結構中的反映
1. 樹型結構與竹型結構的認知比較
英語句子主干結構(即主、謂、賓)突出,有如樹干,在表達復雜思想時,英語往往是先把句子的主語和主要動詞這根主干豎起,然后再運用各種連接詞或短語把各種成分掛靠上去。因此有人把英語句子比作樹式結構。如:Pearson has pieced together the work of hundreds of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to produce a unique millennium technology calendan that gives the latest dates when we can expect hundreds of key break through and discoveries to take place. 該句子的主干為Person has pieced together the word…calendar that gives the latest dates when we can expect…to take place. 遇到此類英語長句,只要將枝葉剪去,就能找到主干,這是理解整個句子的關鍵所在。
漢語在表達復雜思想時,則多借助動詞,按動作發生的順序,或按邏輯順序,逐層交代,層層鋪開,因此漢語的句子結構有如一根竹子,一節一節地連下去。[3]同樣的意思漢語句式為“皮爾森匯集世界各地數百位研究人員的成果,編制了一個獨特的新技術千年歷,它列出了人們有望看到數百項重大突破和發現的最遲日期。”漢語是一個短句接一個短句地往下敘述。因此理解該句要從竹型結構中看出主次關系。這兩種不同的結構類型正好反映了英文化的細節分析認知模式和漢文化的整體綜合認知模式的差異。
2. 語序差異的認知比較
語序指語言單位在組合中的排列次序。它體現了詞語之間的關系,是言內意義在句法層的突出表現。本文主要探討英漢句子中各個成分的排列順序。由于英美民族和漢族是不同的民族,其認知模式必然不同。對同一客觀事實也就有著不同的語言表達順序。
英美民族反映現實的認知思維模式主要是:
主體行為行為客體行為標志
這一認知思維模式所引起的語言表達模式是:
主語+謂語+賓語+狀語(以及較長的定語必須后置等)
漢民族的認知思維模式是:
主體行為標志行為行為客體
這一認知思維模式所引起的語言表達模式是:
主語+狀語+謂語+賓語(以及定語必須前置等)[4]
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英語和漢語在基本語序上是大同小異。“同”的是主語、謂語和賓語的位置,“異”的是狀語和定語的位置。
(1)狀語位置的比較
英語中狀語的位置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句首位置;句中位置;句未位置。[5]漢語中沒有句末狀語。只有句首狀語和句中狀語。漢語句中位置為狀語的常位。英語以句末位置為狀語的常位。若一個句子里含有多項狀語,英語多項狀語的前后順序與漢語的順序不對應。
英語中多重狀語在句中的排列順序通常如下:
動詞方式狀語地點狀語時間狀語
漢語中多重狀語在句中的排列通常如下:
時間狀語地點狀語方式狀語動詞
如: a、 The children play happily in the park every day.
b、孩子們每天在公園里幸福地玩耍。
以上句子看出狀語順序的不同,其原因是受英漢民族不同時空認知模式的影響。英美民族的認知模式習慣于由小見大,由窄到寬,從近到遠,而漢族則恰恰相反。
(2)定語位置的比較
在英語中,單個形容詞、名詞、分詞或數詞等做定語時才可以放在被修飾的中心詞前面;短語,從句作定語都放在被修飾的中心詞之后,甚至有些單個形容詞或分詞,也往往因為修飾習慣的緣故而被放在了中心詞之后。而漢語中,凡是定語,無論長短,都放在被修飾的中心詞之前。英語和漢語都可能出現多重定語修飾同一個中心詞,例如:
a.There are some big round old French eating tables in the hall.
b.大廳里擺著幾張老式的,法國式的,又大又圓的餐桌。
以上句子可知英語中含有多項定語的句子,定語的基本順序是由近及遠,從次要意義到主要意義,從小范圍到大范圍,體現從部分到整體的認知模式;而漢語表達恰好相反,所有定語都放在所修飾詞的前面,體現從整體到部分的綜合認知模式。
(3)敘事與表態(結論)的認知比較
如果一個句子有敘事部分,又有表達態度和情感的部分,在英語中,是先簡潔表態,把觀點、態度、結論放在句首,然后具體描述情況或經過。即英語遵循“先表態后敘事”的認知模式。漢語則先把事情陳述出來,然后再表示個人的態度或情感。即漢語遵循著“先敘事后表態”的認知模式。如:
a. I was shocked when I heard you’d finished your research project a whole month early.
b. 當我聽說你提前一個月就完成了研究項目,我感到很震驚。
從例句看出英漢句子敘事部分和表態部分的順序正好相反,這體現了英漢民族不同的認知模式,英美民族通常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然后再作解釋,而漢民族習慣于先陳述緣由,后歸納總結,點破主題。
3. 主語指稱的認知比較
漢語句子的主語多為人稱,即使沒有特定的人,我們也常常用“人們”來指稱。英語除了用人做主語,還常用抽象名詞做主語。簡言之,漢語重人稱,英語重物稱。中國傳統的哲學是以人為中心,強調人的重要性。反映到語言上就是漢語往往以有生命的、具體的名詞或代詞作句子的主語。而英美民族注重客觀事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反映到語言上就是英語多用無生命、抽象的名詞做主語。
例如:
a. 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
b. 我們沒有聽到任何聲音。
以上例句看出這其實是一種認知模式的轉換,由客觀變為主觀,而在語言上,則是由英語的無人稱句轉換成漢語的人稱句,或以英語的物稱來替換漢語的人稱。
認知心理學認為思維既是認知的核心,又是認知的過程。人的語言表達受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支配。認知不同,必然造成句子結構的不同。因此英語教師應該進行英漢對比研究,并把英漢對比分析運用到教學中去,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點分析部分對應和不對應的現象,使學生了解英漢民族不同的認知模式,了解英漢句子結構特征,逐步擺脫母語的干擾,用英語語言習慣來進行表達。
參考文獻:
[1] 盧植.認知與語言――認知語言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 蔡基剛.英漢寫作對比研究[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3] 張春柏.英漢漢英翻譯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不知不覺,又一次四級考試結束了,對于這一次英語四級翻譯引發熱議,大家怎么看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關于2020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真題及答案,以供大家參考,我們共同閱讀吧!
英語四級翻譯真題及答案四級翻譯第一套:
春節前夕吃團圓飯是中國人的傳統。團圓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晚餐,也是家庭團聚的最佳時機,家人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家庭尤其如此。團圓飯上的菜肴豐富多樣,其中有些菜肴有特殊含義。例如,魚是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因為漢語中的“魚”字和“余”字聽上一樣。在中國的許多地方,餃子也是一道重要的佳肴,因為餃子象征著財富和好運。
It'sa tradition for Chinese to have the family reunion mealon the SpringFestival Eve, which is not only the mostimportant dinner in a year but also thebest opportunityfor family reunion ,esp.for those families whose membersLive indifferent places .The family reunion dinner consistsof a great variety ofdishes , some of which carry specialmeanings .Forexample,fishis indispensableas“fish”soundslike“surplus”or“abundant”in Chinese .In manyareas of China ,dumpling is also an important dish for itsymbolizes wealth and fortune .
四級翻譯第二套:
魚是春節前夕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因為漢語中“魚”字的發音與“余”字的發音相同。正由于這個象征性的意義,春節期間魚也作為禮物送給親戚朋友。魚的象征意義據說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有節省的傳統,他們認為節省得愈多,就感到愈為安全。今天,盡管人們愈來愈富裕了,但他們仍然認為節省是一種值得弘揚的美德。
Fish is an indispensable dish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Evedinnerbecause“fish”soundslike“surplus”or“abundant”in Chinese .Itis for this reasonthat fish is give nasa giftto friends and relative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period .It is said that this symbolic meaning originated from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thetradition of thrift .They believe that themore the ysave,the safer the yfeel.Today, although people becomericher , theystill regard thrift as a praiseworthy virtue .
四級翻譯第三套:
生活在中國不同地區的人們飲食多種多樣。北方人主要吃面食,南方人大多吃米飯。在沿海地區,海鮮和淡水水產品在人們飲食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在其他地區人們的飲食中,肉類和奶制品更為常見。四川、湖南等省份的居民普遍愛吃辛辣食物,而江蘇和浙江人更喜歡甜食。然而,因為烹飪方式各異,同類食物的味道可能會有所不同。
People who live i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food.Those in the north mainly prefer food made of flour while those in the southmostly eat rice.Along the coastal areas, sea food and fresh water products makeup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people’ s diet whereas in other places, meat anddiary products are more common.The residents in Sichuan, Hunan and otherprovinces favour spicy food, but the citizens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are fondof sweet food.However, owing to various cooking methods, the same food mighttaste different.
英語翻譯常用方法及技巧(一)直譯法
直譯法是英語翻譯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將英語翻譯出來,按照文章的語句順序翻譯,使得英語翻譯能夠體現出原文的特點,還能保留其原文形式。因為英語和漢語之間有許多互通之處,所以一些英語句子能夠使用直譯法直接翻譯出來,像是李寧品牌的宣傳標語“Everythingis possible”,意思為一切皆有可能。由此可見,直譯法在英語翻譯中的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使用簡單的方式就能夠對英語句子進行準確翻譯。
(二)增譯法
因為英語和漢語在思維方式、語言習慣以及表達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進行英語翻譯時,要在句子中恰當的增添一些詞匯或是短語,以此將原文意思更加精確地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英語翻譯的效果,還有助于讀者對文章更好的理解,降低其理解難度。所以此種方式也是實際英語翻譯中常用的翻譯技巧。另外,在使用漢語進行交流表達時,往往可以將主語省略,但是在英語表達上,能夠轉化為被動語態的只有“Therebe”句型,而其他大部分英語句式都要通過對其增添一些主語,才能夠將英語原文翻譯的更加準確。比如:The lion is the King ofanimals.用直譯法翻譯就是“獅子是動物的王”,這樣的表示顯然不夠精準,所以可以將其翻譯為“獅子是百獸之王”,通過增加“百”,可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英語翻譯中,會發現英語和漢語除了在句式上存在不同,在代詞、連詞的使用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在進行英語翻譯時,要注意不能夠違背原文所要表達的含義,對于“It”在文中比到達什么含義一定聯系上下文,在文中尋找其所代替的詞語,以此提升英語翻譯的準確性。此種翻譯法的目的是為了使英語翻譯更加準確,不論是語法翻譯,還是句式翻譯,以此更加精確的將英語原文意思翻譯出來。
(三)省譯法
省譯法與增譯法是相反的翻譯方式,此種翻譯法是在英語翻譯過程中,將其一些句式、詞匯進行省略處理,剔除與思維邏輯不符的表達句式。在利用省譯法進行翻譯時,可以省略掉一些詞語,但是切忌刪減原文意思。一般情況下,省略的詞語為代詞、連詞以及it等,另外一些特定句式的主語也能夠被省略。在實際英語翻譯時,對于不確定的一些省略句子,可以選擇不省略,以此降低其錯誤翻譯概率,確保文章的翻譯與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相一致。
(四)靈活翻譯法,
水平及寫作水平,激發其寫作的熱情和靈感,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英語寫作 范文閱讀 主題 語篇 銜接 句子 詞匯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8(b)-0019-02
中國學生學習英文寫作,盡管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和語法,但由于缺乏對英語語篇組織規律的認識,缺乏對英漢語言差異的敏感性,往往會無意識地把漢語的語篇組織規律,語言使用習慣遷移到英語寫作中去,造成句法、段落乃至整個篇章結構都是漢語作文的模式。目前,英語寫作教學對讀寫結合的強調,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法。以范文為中心、以寫作為目的的閱讀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拓寬知識面,積累寫作素材,更有利于學生清楚地領會英語文章的結構、主題句的位置、語言的連貫性以及遣詞造句的表達習慣等寫作特征,掌握寫作要領,強化洞察兩種語言思維差異的意識,逐步克服根深蒂固的漢語思維定勢,進而從根本上學會如何寫出地道的英語文章。
1 在范文中理解英語文章主題的表達
范文閱讀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不難看出,英語文章篇章組織發展是“直線型”,習慣于開門見山,把主題句放在最前面,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即直載了當地陳述主題,進行論述以引起聽話人或讀者的重視。其語篇結構的特點是,篇章按照一條直線推進,“起筆多突兀,結筆多灑脫”,習慣于“果”在前,“因”在后。美國學者卡普蘭(Kaplan,1966)認為漢語學生作文方式呈“螺旋型”,即不直接切入主題,要有一個由次要到主要、由背景到任務、從相關信息到話題的發展過程,層層鋪墊,最后進入主題,且語篇的推進具有一定的反復性,如作者在談到幾個問題時,談完后面的問題后,可能又回過頭來涉及前面已經討論過,但自己認為有必要強調或沒有分析清楚的問題。這種逐步達到的歸納式的篇章結構,只在文章的最后才畫龍點睛,可以說是“起筆多平鋪,結筆多圓滿”。基于中英篇章模式的差異,范文閱讀和分析時,教師的引導有益于學生感性地了解并接受"直線型"篇章組織發展模式,逐漸培養英文的寫作習慣,即“段落起筆主題句,而后分點說明。分點說明的目的是展開主題句,并為在以后的段落中增加其他意思做好準備”。
2 在范文中認識英語語篇的銜接手段
銜接作為構成語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范文閱讀、分析的過程中不可忽視。澳大利亞的韓禮德和哈桑認為,任何一段能成為語篇的語話必須具有語篇性。他們所說的語篇性包括兩方面的特征:一是結構性特征,另一個是非結構性特征。結構性特征指的是主位結構和信息結構。非結構性特征指的是話語內部的上下銜接――所謂銜接,說到底就是語篇內部兩個不受句法結構制約的成分在意義上相互關聯,銜接手段可分為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兩種。韓禮德和哈桑(1976)把英語中通過語法手段實現語篇連貫性和完整性的銜接手段稱為語法銜接手段(reference,substitution,ellipsis and conjunction);把通過詞匯實現語義統一,銜接語篇的銜接手段稱為詞匯銜接手段(lexical cohesion)(重復、泛指詞、相似性、可分類性和搭配)。
在大量的范文閱讀、分析中還可以發現,以語法銜接手段為基礎,在篇幅相近的英漢語料中英語的照應、連接手段出現頻率高于漢語,漢語替代和省略出現頻率高于英語;銜接手段之所以在兩種語言中存在著共性和異性,從文化和語言自身的特點以及語言思維與邏輯關系上來分析,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所以漢語中的照應和連接都不如英語多,而漢語的替代和省略又多于英語;主要是漢語的名詞性替代出現率多于英語,也就是漢語的“的”字短語和“者”字短語多于英語的“one/ones,the same”用作替代時出現的頻率。這一點主要從“的、者”的淵源看是由于漢語和具有銜接作用的“這、那”有同根性。
但所謂的“形合”和“意合”都是相對的;由于每種語言在語法銜接手段的運用上有它們各自的傾向,這就要求學習者在范文閱讀中對此應有較為清楚的認識,旨在避免漢語負遷移現象出現在英文寫作中,例如:“He was ill yesterday,he didn’t show up this morning.”許多學生在英文寫作造句時,由于受漢語“意合”句的影響,忽略了連接詞而寫出這樣的病句來。所以王力先生評價英語是“法治語言”,漢語則是“人治語言”。
3 在范文中掌握英文句子的寫作技巧
句子是文章的載體,范文分析中精彩的句子常常層出不窮。英漢思維角度的不同體現在英漢句子結構上的差異也是十分顯著的。英語造句,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結構完整,注重以形顯義,句法結構呈顯性接應,即,關系詞和連接詞經常用來連接句子成分,同時還有其它連接手段,如形態變化形式,包括詞綴變化,動詞、名詞、代詞、形容詞和副詞的形態變化以及廣泛使用代詞保持前呼后應得的關系,使用“it”和“there”做替補詞起連接作用等等。而且,英語的語句主干明顯,即主、謂、賓結構突出,有如一棵樹的主干。在表達比較復雜的思想時,英語句子往往開門見山,在主語和主要動詞的基礎上,使用各種形式手段或連接詞把分句、短語或從句連接到句子上去,恰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因而被稱之為“樹形句式”。相形之下,漢語句子中動詞用得多。在思想表達時,漢語句子借助動詞,按時間先后順序或邏輯順序推移,層層鋪開,句子的結構有如一根竹子,一節一節連下去,靠語義彼此相連形成流水句的形式,這種“竹形句式”沒有英語所常用的那些關系代詞、關系副詞、連接代詞、連接副詞,介詞等,所有多余的形式連接手段在漢語中均被最大限度的刪除掉。詞語之間的語法意義和邏輯關系常隱含在字里行間,因此,注重隱形連貫是漢語句法的突出特征。這里以兩個句子為例就可清楚地體會到句法結構的顯性接應和隱形連貫。1.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2.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受漢語流水句形式的影響,中國學生寫英文句子往往句式單一,缺乏形式上的變化,文章單調乏味,毫無生氣。所以,教師在范文閱讀分析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認識各種英文句式(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長句,短句,平衡句,松散句,圓周句,反詰句等等),以“達意”為目的,充分調動不同的句式結構,長短結合,形式多樣,文章就會生動有趣,充滿活力。
再有,西方文化把客觀事物看成主體,并以此為中心,注重客觀事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他們習慣于以客體為中心的思維模式,把客觀世界作為觀察、分析、推理和研究的核心。而漢民族視人類為宇宙的主體。反應在語言形態上,其明顯標志之一就是在描述事物和闡述事理過程中,特別是當涉及行為主體時,英語常常用表示人或生物的詞(animate)做主語(或潛在的主語);漢語則常用非生物名詞(inanimate)做主語。
英文范文欣賞的過程中,對比英漢語兩種語言句式上的差異無疑有助于學生轉變固有的母語寫作習慣,快速掌握英文句子的寫作技巧,使文章語句行文流暢,結構規范、語義清晰,符合英語的思維習慣和表達方式。
4 在范文中領會英語詞匯的使用
西方文化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尚思”;中國人則見長于具象性的語言描寫事物特征,“尚象”,“象形”文字就是典型的具象思維的結果。這種差異反映在詞匯使用層面上則是,英語文章中的抽象名詞使用頻率明顯高于漢語,常使用大量的涵義概況、指稱籠統的抽象名詞表達復雜的理性概念,從而使英語具有“虛,泛,暗,曲,隱”的感覺。相反,漢語習慣運用具體、形象的詞語表達抽象的概念,給人以“實、明、直、形、象”的感覺。例如,“一件雞心領毛衣”,英語為“aV-necked sweater”,體現了同一概念的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再者,受東西方傳統文化的影響,在表述復雜抽象的概念時,英語文章多采用平實質樸的詞匯闡釋問題;中國學生則偏愛用比喻或成語。由于成語多來自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歷史軼事、小說、戲劇或古詩詞,若直譯為英語,英美人無法理解其間的隱喻、明喻內涵。例如,一位中國學生在英語作文中這樣寫到:“Therefore if you can not drive in United States,you may just like the one who don’t have feet to walk.”“No matter they are good or not,we can take them as mirror,to see what we can improve and what we can keep.”這里的兩個比喻“像殘疾人一樣寸步難行”“像鏡子一樣是我們的參照”難住了英美讀者,他們的文化里沒有這樣的象征用法所以很難理解句子的意思。試想將“胸有成竹”譯作“There is a bamboo in the heart”,英美讀者一定是一頭霧水了!因此,范文閱讀分析中,注意中英詞匯的使用差異,不斷增強語言差異的敏感性,日積月累,一定能為英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些年,北美母語寫作課堂的研究發現,成功的寫作者的寫作行為并非像經典修辭學研究所認定的那樣,是“一蹴而就”的結果,而是一種“循環往復”的過程(Farris 1987;Wal she 1979;Yang 1995)。這個過程中的主要活動有:信息搜尋、前寫過程、寫作過程、改寫過程、編輯過程。閱讀在英語寫作中,特別是在信息搜尋,前寫過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時,就寫作本身而言,也講究循序漸進,廣讀多練方見成效。目前,大學英語寫作課的課時設置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段內事半功倍地點撥學生盡快掌握地道的英文寫作模式,掌握提高英文寫作的自學方法和竅門,已成為當前教學論文的主要論題之一。海姆斯、韓禮德認為,語言是一種社會認知現象;語言能力是通過社會交互活動和吸收他人話語行為而發展起來的;應當培養學生注意語言使用中的語言形式,包括體裁、風格和文體變異;教學過程中,語言學習者通過與他人協作交流達到“意義協商”的目的,通過真實的交際任務營造話語群體;語言教學中理應注重連貫話語段落的分析;語篇反映不同的交際活動,有明顯的“以言成事”的底蘊;意義存在于作者和讀者的交互活動,受到相關話語群體理解規則的制約(Kern & Warschauer 2000)。因此,在寫作教學中貫穿大量的原版英文范文閱讀與分析,也體現了語言學理論的社會認知理論,是引導學生認識英文寫作,熟練英文寫作的重要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Bander,R.& Dressler,W.U.Introduction to Text-linguistics[M].Longman,1978.
[2] Hall,Donald.Writing Well[M].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79.
[3] Kaplan,R.Cultural Thought Pattern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96(16):1-2.
[4] 蔡基剛.英漢寫作修辭對比[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5] 馮慶華.編著.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6] 胡曙中.著.英漢修辭比較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7] 李運興.著.語篇翻譯引論[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8] 連淑能.論中西思維方式[A].英漢比較與翻譯:4[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259.
[9] 劉上扶.英語寫作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10]汪福祥.英語寫作技巧新編[M].上海:外文出版社,1997.
[10]王力.中國語法理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53.
[11]王武興.主編.英漢語言對比與翻譯[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高中英語 句型教學 研究
高中英語的句型教學其實是建立在高中單詞教學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良好的單詞教學做支撐,高中英語的句型教學不可能成功,就像建造房子一樣,單詞就好比是句型中的地基,我們如果想要學好句型,首先就要先學好英語單詞,那如何具體的在學好單詞之后來學習英語中的句型呢?這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傳統的句型教學和傳統的單詞教學一樣,都是采取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老師在講臺上面按照書本上的知識講課,學生在下面跟著老師一步步的朗讀,然后下去死記硬背句型,本來英語的學習就是枯燥乏味的,可想而知,像這樣子的學習效率會有多低,對于現在的條件和教學水平來說完全可以遵循一個新的學習模式和方法來學好高中英語句型,接下來就是介紹如何來具體實現高中英語句型的學習,僅供讀者參考。
一、現在高中具體句型教學的內容
英語教學傳入我國已經有好些年了,但對于我國來講,英語教學的理念還不是很完善,在20世紀中期時,國際上的英語教學流行以“句型為綱”,主張“以句子為核心,通過反復模仿和多種交替操練,形成自動化的語言習慣和掌握基本的結構模式,最終達到交際的目的。”這種教學的方法在不同的國家已經明顯的取得了成效。對于英語的句型從結構上來看總體上可以分為五大句型:
1.“主—系—表”(SLP)句型
在這種句型中,謂語動詞是以be為主的連系動詞(Linking Verb),后面跟主語補語(Subject Complement),例如: These oranges have kept fresh. 這些桔子一直很新鮮。 有的語法家把be后面的副詞(短語)或介詞短語視為狀語,從而形成了“主—動—狀”(SVA)這一在五種基本句型之外的句型。
2.“主—謂”(SV)句型
在這種句型中,謂語動詞為不及物動詞(Intransitive Verb),謂語部分通常只包括限定動詞,即使有狀語,也屬任意性狀語,即:去掉后并不影響句子結構和意義的完整,例如: This bread won?蒺t keep (for a long time). 這種面包不好(長期)存放。
3.“主—謂—賓”(SVO)句型
在這種句型中,謂語動詞為只帶一個賓語的及物動詞,這種動詞被稱為單賓語及物動詞(Monotransitive Verb),例如: He kept the money. 他保存著這些錢。 在這種句型中,狀語通常也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有少數幾個及物動詞的某些用法要求必具性狀語,從而形成了“主—動—賓—狀”(SVOA)這一在五種基本句型之外的另一種句型。如: The train leaves London at nine. 這列火車九點鐘駛離倫敦。
4.“主—謂—間賓—直賓”(SVOiId)句型
在這一句型中,謂語動詞為能帶一個間接賓語和一個直接賓語的及物動詞,這類動詞被稱為雙賓語及物動詞(Ditransitive Verb),例如: He kept me a dictionary. 他為我保存了一本詞典。
5.“主—謂—賓—賓補”(SVOC)句型
在這種句型中,謂語動詞為能帶復合賓語(賓語+賓語補語)的及物動詞,這類動詞叫做復合賓語及物動詞(Complex Transitive Verb),例如: She kept a notebook handy. 她手頭上隨時有個筆記本。
從以上的幾個主要句型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句型還是句式,主要都是由兩部分組成,也就是主語和謂語,賓語有時可有可無,但是主謂語一定不能缺,其實以上的五大句型就是按照謂語部分的形式不同來劃分的,在實際的句型應用當中,這五種句型可以組成千變萬化的句子,我們學習句型要首先從句型的語法結構和句式去分析句型,在不斷理解與表達中提高我們的句型表達能力。
二、根據句子的句型結構學習英語句型
所謂句子的句型結構其實也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組成該句型的基本句型,例如:主語、賓語、補語以及狀語。通過從語法結構上分析英語的句型,可以不斷加深對句型的記憶,而且還可以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語句能夠更可能的去簡化并理解它,對英語句型結構的分析有利于學生對閱讀和一些復合句的理解。例如:The school made it a rule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stand up when class begins.學校定了一條規定,開始上課時學生要起立。這句話就是復合賓語結構 (主語+動詞+賓語+賓語補足語)。
三、通過多種表達練習來學習英語句型
各式各樣的英語句子都可以由基本句型去轉換得到,要想使你所想表達的語句更加適當和富有情感,只需要在其中再加入一些修飾語句即可,句型擴大的語法手段就是分句的并列。主語擴展包括前置后置定語,原句擴展以及謂語擴展包括狀語、復合雙重賓語,其它擴展包括同位語、呼語、插入語。
四、在學習英語句型的同時進行句型的對比
1.語句內的對比
所謂的語句內的對比,其實也就是在分析句型的同時,去拿一些結構相近的句型去比較,比較性的分析,得出彼此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加深你對句型結構和句式的理解和記憶。例如:My brother climbed in, sword in hand.我的兄弟爬了起來,手里還拿著劍。“sword in hand”在句中作狀語,表示伴隨狀態,與以前所學的一些內容結構相近,例如:My brother climbed in, who was holding a sword in his hand.
2.語境的對比
語境的對比其實也就是英語跟漢語的對比,看看在句型結構上英語和漢語的差別,仔細的比較不僅可以有效的避免母語對于所學習的英語句型的干擾,而且還可以通過不斷的去進行比較加深你對英語句型結構的了解程度,通過英語跟漢語之間的巨大差異,仔細總結出英語在句型上的不同之處,然后加以記憶。
【關鍵詞】小學英語;句型教學;操練;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3
句型是從口語和書面語中概括出來的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句子結構模式。句型代表了語音語調、詞匯、基本語法規則和語義特征,把這些語言要素綜合地、集中地歸納到句子結構模式中。在實際運用中可以根據語義、語用需要套用的句型,表情達意,可以使語言地道、規范、自然、準確。因此,小學英語句型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
一、小學英語句型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句型教學與語法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句型與語法又有區別:語法規則是知識性的概括;而句型卻是模板式的結構。因此,句型是獨立的,學習句型不是對句子結構的知識性掌握,而是通過模仿、操練、活用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學習句型是綜合性的、實踐性的、應用性的,對提高直接理解和直接表達的能力,有明顯的積極作用。句型教學的意義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化簡為易,化零為整,便于掌握
在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句型起了化繁為簡的作用,掌握了句型就基本上掌握了句子結構、詞形變化、詞義、搭配、用法,及課文中的語言重點與難點等。詞匯、語法、課文都在句型中綜介體現,學生只要操練熟句型,就能綜介地掌握好有關的內容,從而會感到英語并小很復雜。
2、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效率
句型是常見常用的、有代表性的句子模式,而模式的作用就是供模仿使用的。所以,句型教學避開了過多的知識性講解,教師沒有必要、沒有理山,也沒有機會對某個句型大講特講。在句型教學中,精講多練是唯一正確、可行的教學方法,也最容易為教師和學生所接受并得到實施。在句型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練”為核心的教學意識,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操練。對練習中學生出現的典型錯誤可以適當講解,但必須是精講。講的目的是為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練,練是中心活動。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只要能夠堅持精講多練,以練為主的原則,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二、小學英語句型操練及研究
1、積極運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循環操練句型
句型操練如果形式過于單一,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因而運用多種形式的句型操練不僅能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增強學習效果。
(1)轉換朗讀方式練習句型
教師通過轉換朗讀方式的方法帶領學生朗讀,操練對話,若教師扮演 A,則學生扮演 B;若教師大聲讀,學生則小聲讀;教師語速慢,學生則語速快。這樣的操練方法符合小學生好奇和求新的心理特點,能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通過反復刺激學生的聽覺神經,達到掌握句型的目的。
(2)通過誦讀歌謠、順口溜和歌曲操練句型
歌謠、順口溜節奏輕快,朗朗上口,學生通過誦讀歌謠、順口溜在操練句型的同時,也有助于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而歌曲操練句型是一種既能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又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句型的好方法。許多歌曲旋律優美動聽,學生耳熟能詳,操練時可隨時更換新詞,隨著歌曲的旋律,配上相應的肢體動作,學生便能脫口唱出所學句型,同時也更加樂于使用這些句型。
(3)句型操練與游戲相結合,使句型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學生對游戲和活動有天生的激情,操練時開展游戲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英語打招呼時,設計了“向童話故事中的任務打招呼”的游戲,游戲中還配上歡快的“進行曲”,學生見到了童話中熟悉的人物,樂不可支,爭先恐后地運用剛學的句子同他們打招呼,不知不覺地就使用并掌握了所學句型。
(4)創設故事情景,讓學生在故事情景中操練
題材多樣,情景有趣的故事不僅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也適用于句型操練。我們根據相關句型來編寫故事,一方面來操練句型,另一方面也可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例如學了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這一句型,我們可讓學生深入學習 What does it...like ?It likes ...然后讓學生根據這句型編寫有關動物喜好的小對話,并可以同學朋友之間互相講述,也可以自己講述給父母聽,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而且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同時也滿足了他們的成就感,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緒,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在實際操練中運用句型,激發、展示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是信息加工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主動加工,新知識才能激活原有知識,新舊知識才能建立相關的聯系。句型教學中的交際性操練是指運用所學句型開展具有信息溝的活動。教師應盡量運用學生熟練掌握的句型,提出真實性的問題或開展運用所學句型的活動,以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
(1)啟發思維,通過句型的問答,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
操練的對話雙方都持有一份對方不知道的信息卡,通過交談來達到互通信息的目的。而這活動材料都可來自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般可以采取填寫表格,進行采訪調查等方法來操練。例如,教學 Hobbies 這一單元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填寫信息卡,進行采訪這樣的形式。這樣,學生在交談中自然地會運用所學的“Do youhave any hobbies? / I like … / What can you do? / I can… /What do ypu like?”等句型。
(2)激發靈感,以游戲活動形式培養英語能力
游戲在英語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不可忽視游戲,而小學生最喜歡在玩中學,這也是學得最為牢固的。牛津英語教材為我們提供很多游戲的范本,我們可以運用其模式來設計開展多種多樣的游戲活動。例如,Act and guess, 學生可以在表演后問:“What’s the matter?”其余學生可以猜猜:“Are you …?”一般學生很熱衷于這樣的活動。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句型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內容。我們應積極創設真實的情景,組織形式多樣的和貼近小學生生活的活動,在情趣激昂的氛圍中進行英語句型教學,讓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英語語言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