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59: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學習雷鋒精神的手抄報,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總體要求:
每個班都要在學雷鋒活動月中行動起來,積極學習雷鋒精神,開展各種學雷鋒活動。活動要求每班組織一次以“雷鋒精神伴我行”為主題的班會,出版一期“雷鋒精神伴我行”的主題手抄報,準備記錄表記錄本班同學學雷鋒做好事情況的“好人好事記錄表”,在活動結束后每班需上交本班學雷鋒情況的總結材料。
二、具體活動安排:
1、學校作“學雷鋒活動月”動員,向全校師生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開展學雷鋒活動的倡議。
2、各年級各班組織一次“雷鋒精神伴我行”的主題班會,學習和討論雷鋒精神在現時代作用和意義。雷鋒精神可以概括為:工作上愛崗敬業、忘我勞動,學習上嚴格要求、刻苦鉆研,生活上勤儉節約、艱苦奮斗,集體中團結守紀、助人為樂的精神。各班可通過閱讀書報活動、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對雷鋒精神的一個或幾個方面進行一次深入的討論和學習,制定出在各班本月的學雷鋒計劃和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如何發揚和深化雷鋒精神的規劃。
3、初一、初二年級各班出一期“雷鋒精神伴我行”的主題手抄報。月底進行統一評比。
4、各年級各班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開展“學雷鋒,獻愛心”實踐行動。
(1)將愛心獻給校園
在校園內開展清掃衛生死角、清潔墻壁腳印、保持校園清潔衛生等美化校園的活動;自覺抵制在墻面和課桌椅上亂涂亂畫等不文明行為,人人爭校、護校的文明學生。
營造待人熱情,注重禮儀,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氛圍。各班要統一并嚴格執行課堂教學常規,在校園中要主動向師長或來訪友人問好。
協助老師的工作,做老師的得力小助手;
各班組織學習互助小組,鼓勵成績突出、有特長的同學與班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結成學習互助小組,共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提高學習成績。
(2)將愛心獻給母親
以“三八婦女節”為契機,各班可開展“給媽媽寫一封信”、“做一張賀卡”、“干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等活動。
(3)將愛心獻給社會:
由團總支帶隊組織部分團員學生到福利院進行慰問、義務勞動等。
由家長的帶領下,參加植樹節活動。
5、各班做好學雷鋒活動月總結工作,并形成書面文字材料上交。需上交的材料如下:
(2)各班“學雷鋒標兵”名單。請于3月28日下午放學前上交團總支。
(3)填寫“**年學雷鋒月活動情況總結”,對本班活動亮點要有詳細記錄,并附上相關圖片。此項材料完成后以電子文檔的方式于3月28日下午放學前交團總支。
三、總結評選:
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小紅帽”學雷鋒志愿者協會成立于1963年,至今有近50年歷史。五十年來,志愿者們風雨無阻活躍在揚州的大街小巷,為群眾奉獻愛心。秉承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結合自身專業,依托所學技能,走進社區,走進福利院、走進聾啞學校,為人們帶去精湛的技藝、良好的服務、誠摯的微笑、貼心的關愛。一個又一個的“小紅帽”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積小善成大愛;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揮灑真情、奉獻愛心,造福千家萬家;“小紅帽”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成為新時期雷鋒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踐行者。
“在平凡中學雷鋒,于細微處見精神”是“小紅帽學雷鋒志愿者協會”的原則。課堂里,社團指導老師經常為“小紅帽”們介紹雷鋒事跡,讓大家了解到:雷鋒精神不僅僅是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而且也是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
老師的教導給志愿者指明了行動的方向。“小紅帽”長期開展“學習雷鋒,德潤商校”的實踐活動。讀雷鋒日記、學雷鋒事跡,寫成長日記,內化雷鋒精神;開展學雷鋒主題班會、主題演講、讀書征文,報告座談、詩歌朗誦、手抄報展示,激發學雷鋒熱情;運用所學技能進社區、進街道奉獻愛心,關愛聾啞兒童冷暖,幫助空巢老人做事。日久天長,“小紅帽”已成揚州商校活雷鋒品牌。潛移默化中,不僅學習雷鋒先進事跡,崇尚雷鋒高尚品德,感悟雷鋒時代精神,而且明白了作為一名小紅帽志愿者,理所當然要做一名弘揚雷鋒精神的現代青年!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是“小紅帽”學雷鋒宗旨,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小紅帽”同伴們來自學校不同的專業,有的學習烹飪,有的學習美發,有的學習美容,有的學習足保,有的學習計算機……戴著光榮的小紅帽,依托專業技能,走進社區,走進福利院,盡力所為,盡心盡責,各展神通:“小紅帽”時常活躍在在揚州城街道的十字路口,幫助警察協管交通,爭做文明人,爭創文明城;烹飪專業的“小紅帽”經常為社區、福利院老人們送去自己制作的點心,烹調的可口佳肴;美容美發專業的“小紅帽”長期為老人們修理發鬢、修剪指甲;工藝美術專業的“小紅帽”不間斷為孤兒院、特殊學校孩子們帶去親手制作的剪紙和泥塑,帶著他們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小紅帽”還定期為社區搞清潔衛生,綠化家園;還在街道進行普法宣傳、營養咨詢活動……
志愿者們努力踐行“小紅帽”學雷鋒誓言:結合專業,依托技能,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秉承雷鋒精神,傳遞一份愛心,為建設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和諧社會貢獻力量。協會有著簡單卻又真誠的口號:小紅帽獻愛心,五十年不褪色。
目前志愿者們基本都是90后,有人說,90后是缺失責任的一代,但是,自加入“小紅帽”后,志愿者們對責任有了更深的理解:責任首先是一種善良的心態,是每一個人都應有的陽光積極心態;責任是一種自覺的行動,是陽光積極心態表現出來的負責任的行動;責任還是一種仁愛的境界,是心靈深處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的一份深沉的愛。學習上,“小紅帽”更須勤奮刻苦,努力成為一個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生活中,更要關心他人,學會感恩,做一個像雷鋒那樣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像雷鋒那樣,春天般的溫暖尊老愛幼,夏天般的火熱助人為樂,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雷鋒精神是中華道德文明的瑰寶,它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精神的完美結合在一起。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學雷鋒活動總結,請笑納!
學雷鋒活動總結1有一個名字,在華夏大地家喻戶曉,他,就是雷鋒;有一種精神,感召代代中華兒女,這,就是雷烽精神。
每當我唱響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的時候,心中激情蕩漾,讓我想起了院子里的那位年過七旬的老爺爺。
這位白發老人姓張,大伙都叫他張二伯。張二伯的工作應該是清潔工,他每天都打掃衛生,工作后又蹬著二輪自行車出去,也沒人知道張二伯在做什么。張二伯總在不知疲倦,不求回報地為大家做事;誰家小孩要遲到,他安全快速的幫忙送小孩:誰家的電器壞了,他都飛速出馬,問題什么的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你若遇到什么麻煩,張二伯都會站在你身旁幫助你,可謂又是幫人幫到底。
我們不知對這位老人說了多少次謝謝,可張二伯卻又立馬拉下臉,說:說什么謝謝啊,我最討厭別人對我說這兩個字了,你這明顯是要隔離我和你的鄰里情啊!
興許誰也不知道,小院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興許誰也不知道,樓下的垃圾池是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建好的,興許誰也不知道,院中的花花草草絕非野生,而是有人悉心培育出來的而這些平凡又使人心安的舉動,都是張二伯所為。
就在幾年后,這位八十一歲的白發老人在睡夢中安然長逝。大家發現,張二伯并沒有工作,所謂清潔工有只不過是這助人為樂的老人給自己假設的職業罷了。大家似乎明白了什么,不久,我發現院子里煥然一新,比原來更漂亮,像一個供人游覽的花園。睡夢中,我隱隱約約看見,在院中小石椅上,張二伯瞇著眼睛,曬著暖呵呵的太陽,他的臉上洋溢著無比燦爛的笑容!
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老爺爺,真是一個好人,然而他也只是我們這個小鎮老人們中極其普通的一位,普通的走在人群中一會兒你就找不到了,但是我們卻又能時時感覺到他們的存在,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總是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讓我們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因為,雷鋒,就在我們身邊。雷鋒,就是你、我、他。
學雷鋒活動總結2“學習雷鋒好棒樣……”這首歌,伴隨著我們走過了無數個風花雪月,影響了我們許多人的生命。雷鋒,一個偉大的名字,一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雷鋒雖然人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他那崇高的精神、靈魂,卻一直伴隨著我們,他的那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像雷鋒一樣的人,比如我們班的張蕓清張蕓清,一個平凡的名字,一個平凡的人,但她卻像雷鋒一樣愛幫助別人。別人筆、橡皮或尺子沒帶或忘帶她都會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每次別人說謝謝的時候,她總會微微的一笑,說:沒關系,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行。張蕓清干的其中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
在張蕓清家的地下車庫里,住著一對老倆口,他(她)們雖然很用心的干活但工資卻沒多少,所以這對老倆口天天吃咸菜饅頭。有一天,張蕓清家里燒了牛仔骨和紅燒肉,但她一想到那對老兩口又吃咸菜饅頭就難以下咽,于是把牛仔骨和紅燒肉拿下去給那對老兩口吃,那老兩口看了,說:你給我們吃了,那你們吃什么?張蕓清微微一笑,說:沒關系的,我家里有東西吃你們吃好了。就上樓了。冬天到了,雪花公公蘇醒了,張蕓清又想到了那對老兩口,他們會不會睡那冰冷的木頭床,沒有暖和的棉被蓋,喝的還是那冰涼的白開水?想到這里,張蕓清立馬拿起一壺暖和的開水,一床自己舒適的小被被,但怕他(她)們不收下,于是,輕手輕腳的小走加慢跑的,來到了地下車庫。到了地下車庫,一陣陣寒冷的涼氣迎面而來,走進他(她)們家的門,看見他(她)們只蓋了一層薄薄的毯子和幾件衣服,張蕓清把棉被輕輕的蓋在他(她)們的身上,把水壺放在桌子上,就走了。
在我們的生活里,要經常幫助那些貧窮的老人們,不能嘲笑或排斥他(她)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多幫助他人,比如幫爺爺奶奶捶捶背,送上一杯熱乎乎的茶水,陪爺爺奶奶聊聊天,這都是我們能做的事情。就像雷鋒叔叔說過人人都可以做好事,但做一輩子好事,很難。
學雷鋒活動總結3有一位戰士,他極其普通,可說起他的名字,卻家喻戶曉,他就是——雷鋒叔叔!一提起雷鋒叔叔,我們都會不由自主的翹起大拇指,由衷感慨:“雷鋒叔叔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雷鋒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我覺得我們身邊需要涌現更多更多的雷鋒身影,不僅僅在20世紀60年代學習雷鋒,進入21世紀新時代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學習雷鋒,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人,排憂解難,渡過難關。在學習雷鋒的同時,也帶動他人加入學習雷鋒的行列。雖然現在和過去有所不同,社會隨著時展改變了很多,但是我們還是要牢牢記住:學習雷鋒好榜樣,不是一句空號,而是應該從學習和生活中的點滴做起。
記得有一次放學后,我在走廊等隔壁班的一位同學一起回家,而我們自己教室里的人幾乎都已經走光了。忽然一個身影闖進了我的視線,是我們班的衛生委員——沈佳辰同學。值日的其他同學都已經早早離去,但是班中依然看到他的身影。為了班級的榮譽,他把班級的衛生又一一仔細檢查一遍。多么認真負責的同學啊,你看他頭發上沾染的些許墻壁灰,他的手上拿著從角落揀出的小紙片,連他的衣服上也沾染了些許灰塵。
在平常,他也經常給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輔導功課。他熱愛集體、有責任心,這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一個班級是一個整體,整體的優秀才是最高的榮譽。作為新世紀的一名學生,難道這不是我們應該做的嗎?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每每想起雷鋒,我便會想起這段話,雷鋒雖然早早離我們而去,但我相信,他的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我們要學習雷鋒叔叔,發揚雷鋒精神,同學們,讓我們把雷鋒精神化為實際行動,在雷鋒精神的引導下,在時代的感召下健康、快樂的成長;讓我們的身邊擁有更多的“雷鋒”,讓雷鋒精神永遠發揚光大!讓我們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以雷鋒為榜樣,永遠為人民服務!
學雷鋒活動總結4我們共同期盼的文明禮貌月已走過,學雷鋒活動已告一段落。但是我們認為每個月都應該是文明禮貌之月,每一天都是學雷鋒活動日。因為我們是文明健康的一中人,雷鋒應該時刻活在我們心中。
在這熱情洋溢的三月,我們校所有同學都積極參加了班上及學校組織開展的學雷鋒活動,即:“清理果皮紙屑”公益活動,“小學生如何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的大討論”之演講比賽。
3月6日上午,我們班同學在參加“三·八”文藝活動后,所有同學都主動地在縣政府廣場上清理地上的果皮紙削,不多時,周圍地上的垃圾全被我們清除了,同學們不怕累,不怕臟,把歡樂與美好留給了他人,向觀眾展現了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在社會生活中傳播,同時,也向全縣人民展現了一中生的精神。
3月17日下午,我們校在分別在各自的教室里,在班主任的召集下,開展了“小學生如何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的大討論”之演講比賽。該活動是分組進行的,每班分4個小組。每組產生2名代表參加決賽。活動中,同學們通過檢查自己的言行舉止,來圍繞小學生如何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使同學們更進一步規范自我,做到言行舉止得體,努力拼搏,刻苦學習。符合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小學生,使自己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這次活動,班上的紀律有了明顯的好轉。同學們的言行以前有不文明之處也好多了。學校的學習面貌煥然一新。
同時,也從思想上改變了許多,班上那部分學習良好的同學起了帶頭作用,他們主動幫助那些學習落后的同學,提高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和成績。
在這些活動中,班上涌現出了一大批學習雷鋒的積極分子和優秀班干部,像王迎迎,黃鍵金等等,他們都為班上的同學做出了很多貢獻。他們把雷鋒精神深深印在我們心中。
我們希望全體學生在以后的日子中,也能夠繼續發揚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這顆種子深深埋在了各自心中。我們會時刻用實際行動去哺育它,讓它生根發芽。
學雷鋒活動總結5三月的校園,初暖乍寒,可是我們“學習雷鋒”的熱情卻日增不減。為進一步學習和弘揚雷鋒精神,我校在三月深入開展了“揚雷鋒精神,建和諧文明校園”的主題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三月學雷鋒活動總結如下:
一、努力營造學雷鋒氛圍,深刻體驗雷鋒精神
1、三月伊始,校團總支積極響應上級團委發出的號召,并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了“學雷鋒活動月”活動方案,營造濃厚的學雷鋒氛圍,由此掀起了學雷鋒的熱潮。
2、3月5日早晨,我校舉行了“學雷鋒”主題升旗儀式,八年級六班李文琪同學向全體學生發出了“揚雷鋒精神,做合格中學生”的倡議。
本次升旗儀式拉開了虎山中學開展“雷鋒月”活動的序幕。
3、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黑板報、手抄報、征文比賽、學雷鋒比賽、開主題班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帶領學生走近雷鋒,了解雷鋒的感人事跡,尋找雷鋒的足跡,深刻體驗雷鋒的精神。
二、積極組織學雷鋒活動,學習培育雷鋒精神
1、學雷鋒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發揚雷鋒精神。
在尋找雷鋒的足跡,了解雷鋒事跡的過程中,學生們被雷鋒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深深打動并感染,紛紛用實際行動來體現雷鋒精神。
2、三月五日下午,我校全體師生進行了環境清潔活動,六年級師生清理校園內的死角,七、八年級師生來到學校周圍的公路、綠化帶,九年級師生來到虎山鎮集貿市場,他們將街道、馬路及綠化帶內的垃圾清理得得干干凈凈,受到了校內及周邊群眾的一致稱贊。
在這次活動中,師生們體驗著并快樂著,沒有人抱怨,沒有人喊苦叫累,大家心里都被保護環境、服務社會的責任感深深地陶醉著。
三、樹立學雷鋒典型,弘揚雷鋒精神
1、雷鋒精神可以集中概括為:生活上艱苦樸素,工作上忘我勞動,學習上刻苦鉆研,集體中助人為樂的精神。
我校雷鋒活動月活動開展以來,涌現出了很多生活節儉、助人為樂的好少年(六、七年級表現最為突出),帶頭工作的勞動模范(八年級居多),刻苦勤奮的學習典型(九年級為表率)……
2、雷鋒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不但要在“學雷鋒”活動中發揚這樣的高尚精神,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方方面面發揚這樣的優良傳統,讓這種“雷鋒精神”永遠的流傳下去,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廣大。
關鍵詞:職業學校;“仁”文化教育;路徑;原則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5)01-0068-03
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揚州商務高職校”)高度重視“仁”文化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職業學校“仁”文化教育的路徑
(一)教育引導,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1.文化熏陶。
校園文化熏陶。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揚州商務高職校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打造校園“仁”文化體系,努力讓校園文化成為孕育“仁”文化的搖籃。建設“仁”文化園,譜寫“仁”贊歌,塑造雷鋒像,開設雷鋒精神宣傳欄,大力弘揚雷鋒仁愛精神。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構建以“五會”(會做人、會學習、會生活、會合作、會創新)為目標的育人文化體系,濃郁文化氛圍。
儀式文化感染。仁愛儀式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與心理內化力,可使仁愛理念具體化,融入現實生活,內化為學生的內心需要,以感染、啟迪和塑造學生。[1]揚州商務高職校經常舉辦一些仁愛活動儀式,如愛心志愿者宣誓儀式、“5.12”慈善一日捐捐贈儀式、“三困生”結對幫扶結對儀式等“仁”文化教育。
行為文化示范。揚州商務高職校注重師德師風的垂范作用,要求教師加強師德修養,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躬身實踐。通過“師德標兵”、“感動學校教師”等評選活動,號召廣大教師做學生仁愛的導師,成為展現仁愛精神的典范。
仁愛行為示范。學校仁愛行為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揚州商務高職校從仁愛精神出發,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幫扶計劃,與新疆、甘肅、青海等西部貧困地區合作辦學,給予師資、技術、資金方面的扶持;長期接收海南儋州職業技術學校教師和新疆地區教師來校參加師資培訓;實施“春蕾”計劃,免費招收失學女童來校就讀,千方百計幫其就業創業;利用專業優勢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退伍士兵、殘疾人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等技能培訓,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等。這些仁愛行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2.輿論導向。
開展宣傳活動。組織開展“仁”文化系列宣傳討論活動,營造輿論氛圍,使學生了解“仁”文化的內容、意義和要求。揚州商務高職校利用升旗儀式、周末素質大講堂開展系列講座,利用主題班會和團日活動組織開展學習和討論。
編寫文化讀本。閱讀對培育青少年的人文精神、優良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會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揚州商務高職校自編詩詞讀本,組織學生開展的經典文化晨讀活動已成為一大特色,學生受益匪淺。
借力信息平臺。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手機和網絡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仁”文化教育,借助手機和網絡信息平臺傳播“仁”文化,收效明顯,如群發手機信息、開通微信公眾帳號、組建QQ交流群、建設專題網站等。揚州商務高職校利用與移動、電信、聯通等多家通信運營商校園廳的合作關系,定期向全校學生手機發送“仁”文化教育信息。作為江蘇省“人人通”網絡學習平臺首批試點學校,該校積極嘗試運用這種新型的學習分享互動平臺,推進“仁”文化教育。
3.課程滲透。
課程內容與“仁”文化融合。課程教學是“仁”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揚州商務高職校教師在德育課、語文課、心理健康課等課程中,將“仁”文化自然貼切地引入教材、引入課堂、植入學生頭腦,激發學生對仁愛的認識,引導和培養學生愛人、愛自然、愛社會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所學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社會價值和倫理道德取向,讓學生自省,自覺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斷超越自我。
4.活動領悟。
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學校組織“仁”文化社團、文化沙龍等;開展“仁”文化主題演講比賽、書畫比賽、征文比賽、手抄報比賽、知識競賽等。結合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仁”文化教育,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逐漸領悟“仁”文化的內涵。
開展專業展示活動。揚州商務高職校烹飪專業學生開發“仁”文化主題菜肴,旅游專業學生策劃“仁”文化主題旅游路線,計算機專業學生進行“仁”文化主題網頁制作,動漫專業學生進行“仁”文化主題漫畫創作,美術專業學生進行“仁”文化主題剪紙創作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將“仁”文化教育融入專業展示中,一舉兩得。
5.實踐體驗。
揚州商務高職校鼓勵和引導學生在仁愛實踐中體驗愛的情感,內化仁愛意識,體會助人的快樂、愛助的溫暖,培養創造愛的能力。學校“小紅帽”志愿者協會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正確引導下,長期開展“學習雷鋒,德潤商校”的實踐活動,已成學校活雷鋒品牌。志愿者依托專業技能,走上街頭、走進社區、走進福利院、走進聾啞學校,各展神通:“小紅帽”時常活躍在街道的十字路口,協管交通,爭做文明人,爭創文明城;定期為社區清潔衛生,綠化家園;在街道進行普法宣傳、營養咨詢活動;烹飪專業的“小紅帽”經常為社區、福利院老人們送去自己制作的點心和烹制的可口佳肴;美容美發專業的“小紅帽”長期為老人們修理發鬢、修剪指甲;工藝美術專業的“小紅帽”不間斷為孤兒院、特殊學校孩子們帶去親手制作的剪紙和泥塑,帶著他們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一個又一個的“小紅帽”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積小善成大愛,融化為心靈深處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的一份深沉的愛。
(二)家校聯合,形成學校與家庭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家長形成共識,共同參與“仁”文化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強宣傳,統一認識。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舉行家庭教育專家報告會、發放資料等多種途徑,讓家長認識到“仁”文化教育對于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家庭教育在“仁”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加強修養,言傳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在子女的心靈上烙下深刻的印記,父母對待人和事的評價標準也往往被子女作為自己判斷是非的依據。因此,家長必須自覺加強修養,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倡導教師率先垂范、家長也積極參與,給學生樹立榜樣,言傳身教。[3]
(三)挖掘資源,發揮社會正能量的教育作用
1.開展“社會講堂”活動。學校應發揮社會資源的教育作用,弘揚社會主旋律,傳播社會正能量。“感動中國人物”“最美鄉村教師”“最美孝心少年”,以及社會上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都是“仁”文化教育的重要社會資源。揚州商務高職校特別注重當地社會資源的教育作用,把“揚州好人”“紅馬甲義工”“廣電愛心車隊”等學生身邊的鮮活榜樣請進學校,開展“社會講堂”活動。他們的事跡洗禮了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田播下了解仁愛的種子。
2.開展“社校聯建”活動。學校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加強與社會的聯系,聯合共建,共同開展仁愛活動。揚州商務高職校與社區、企業聯建,與敬老院、兒童福利院、聾啞特殊學校結對,弘揚仁愛精神,常年開展社會服務,為廣大群眾免費提供菜品加工、家電維修、清掃清潔等服務,為人們帶去精湛的技藝、良好的服務、誠摯的微笑、貼心的關愛,贏得了社會的贊譽。
(四)自我教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切外化的仁愛教育要完全為青少年學生所接受,并自覺內化為自我的仁愛行動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仁”文化教育也必須充分發揮青少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學習和活動中真正理解“仁”文化的內涵與意義,自覺升華思想,從而主動踐履。[4]
揚州商務高職校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各種“仁”文化教育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而組織和開展,學生既是活動組織者,也是活動的參與者;既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感動商校學生”評選、“仁愛之星”評選,有效促進了學生自我的行動。
二、職業學校“仁”文化教育的原則
(一)教育主體多元化原則
“仁”文化教育是一項復合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一同行動、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構建四位一體的“仁”文化教育體系。“仁”文化教育應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注重發揮家庭和社會的教育作用,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四者有機結合,使之相互銜接、相互滲透、相互補充。
(二)教育形式多樣化原則
職業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仁”文化教育活動,如理論宣講、文化熏陶、課程滲透、活動領悟、實踐體驗等;應結合學校實際及學生專業,依托專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實踐體驗活動。
(三)教育方式隱性化原則
隱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是不直接顯露的,而是隱藏的,教育形式是側面的、間接的,常采用滲透式教育方式,主要形式有校園環境建設、校園文化氛圍營造、大眾教育傳媒平臺構筑等。[5]
職業學校學生年齡較小,進行正面教育、顯性教育的效果有限,甚至會出現逆反心理。要注意發揮隱性教育的作用,將“仁”文化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中,滲透到教學過程及各種活動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使“仁”文化教育入耳、入腦、入心,內化。
職業學校“仁”文化教育要根據青少年成長規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整體謀劃,系統構建教育體系,不斷創新“仁”文化教育的路徑和方法,切實提高“仁”文化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曹紡平.中小學生仁愛品質現狀及對策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08.
[2]廖宇,胡激.淺析大學生仁愛精神的培養[J].時代教育,2008(8).
[3]姚軼琳.90后青少年仁愛教育研究――以河南省為例[D].鄭州:鄭州大學,2010.
[4]楊艷.當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以江蘇省為例[D].無錫:江南大學,2009.
[5]張偉強.隱性教育爭議[J].廣西社會科學,2006(8).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aths and Principles of Benevolence Cultur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A Case Study
WANG Tao
(Jiangsu Yangzhou Busines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Yangzhou 225127, Jiangs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