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六年級上冊音樂教案

六年級上冊音樂教案

時間:2023-05-30 10:09: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六年級上冊音樂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六年級上冊音樂教案

第1篇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新知識呈現 細化環節 情景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b)-0181-01

小學生學習英語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所以怎樣將一節課的新知呈現就顯的尤為重要。

1 課前備課

1.1 找準重點,細化環節、完成教案

在學習一課之前,首先應該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閱讀,找出“四會”單詞、重點詞組及短語、語言交際運用的句子、語法知識。其次,對所要教學內容的方法、容量及課時安排都進行細化。單詞教學應該怎樣來處理,詞組、短語、重點句子、語法知識等怎樣來呈現,重難點怎樣來突破、對游戲活動進行安排。這些,在心中要有一個大概的輪廓。最后,把這些想法教法寫下來,邊寫邊揣摩,最后完成教案。

1.2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筆者認為教學資源的利用可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收集資料(如圖片、歌曲、音樂),把這些應用到課堂來增加趣味性。二是利用網絡進行教學設計。俗話說“一人技短”,自己備課時不可能在每一個環節或知識點上都處理的特別到位。這時可以利用網絡去瀏覽其它學校、老師的教學設計,如果其中的某個環節或知識人家處理的好,我們就可以借鑒利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設計逐漸趨于完美。

2 課堂授課

2.1 精煉內容,突出重點

小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新課教授就不能滿堂灌。在每節課上我最多利用20 min確立兩三個重點并講透,在練習鞏固時應采用一些較輕松的方法。比如:通過對話、表演、做游戲等方法來練習本節課的重點句型。在教授六年級英語上冊第一課《May I use your telephone?》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重點句型:May I use your telephone?然后走到一個學生面前,指著他的鋼筆問:May I use your pen? 學生允許,教師表示感謝—Thank you.從而讓學生明白May I use your…?是表示向別人借東西的句型,語氣很委婉。所以可以讓學生去向別人借東西來操練本句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向自己借東西,并且可以用Certainly.或Sorry,I don’t。來作答,讓學生明白這個句型有兩種答法。肯定回答Certainly.否定回答Sorry,I don’t。

在單詞教學中,單詞的認讀、記憶是英語教學的一大重難點。筆者是這樣進行的,先讓學生看清單詞的字母組成,加深印象,讓學生牢記。例如:筆者在教授六年級下冊第七課《My mother is looking for a dress for me》時,第一課時的安排中有教授sunglasses 這個單詞,這是一個合成詞,相對于小學生而言比較長,不容易記住,筆者先把這個詞分為兩部分,即sun太陽,glasses眼鏡,sun這個詞在五年級已經學過,學生只需記住glasses,然后把兩個詞合起來即可。而后在每天記憶最佳時段,讓學生認讀。采取定期聽寫,隨機復習方式,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單詞記憶。

課文中重點句型的操練。在這一環節中,筆者認為首先應讓學生理解句子的中文意思。然后,滲透淺顯的語法知識點教學,最后采用形式多樣的方式進行反復操練,并且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情境,也就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情景教學法”來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筆者專門培養了四,五個主力同學,擔任英語小老師,專門幫助那些對于單詞認讀,句子朗讀有困難的學困生,進行“一對一,一對二”幫扶,同時,檢查其他中等生對新知識掌握與鞏固的情況。這樣,既大大減少了我的工作量,讓我有更多的精力來備課,也進一步增進了學生間的互動,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2.2 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怎樣激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呢?筆者在每次呈現新知識前,都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景中。在課文教授時,采用自制課件來教學,用生動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筆者經常走到學生中去,盡量兼顧到每個小組,看看是否有問題,把他們容易出錯的地方記下來,全班一塊糾正。這樣做,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漸漸就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3 方法變通,方有精彩紛呈

作為教師,要把握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剛接觸英語時,教師要通過放慢語速,發音清晰,使用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匯,不斷復現,所謂重復千遍就是流利,同時借助圖片、實物、表情、手勢、等直觀教學手段,用學生所能理解的、可接受的英語來組織教學。比如,筆者這學期新接手的三年級同學,經常不容易區分me和you這兩個單詞,于是筆者就通過手勢在Listen to me.Listen to you.的課堂指令語中讓學生明白這兩個單詞的區別。在教學《My body》這一單元時,在學生掌握me,you基礎上,筆者又用Touch my face,Touch your nose.等指令,讓學生摸摸筆者的臉,鼻子等,學生很快地掌握了Touch my face,touch your nose.的區別和用法,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了很好的互動,整節課顯得趣味盎然。

3 課后作業的布置

課后作業必須根據本課講授內容的重難點來設計,一定要有針對性,尤其是在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一定要抓好基礎知識的練習和鞏固,為了避免他們的厭煩情緒,同樣類型的題要間隔做,加深印象。這樣他們做題的準確率就會不斷上升,自信心也隨之大增。

參考文獻

[1] 小學英語第七冊[M].陜西旅游出版社.

第2篇

一、發揮“白板”優勢,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語文教學最好的老師,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情感,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會有生命,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有效。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交互式電子白板以其獨到的鮮艷的色彩、動聽的聲音以及多變的圖像、色彩、標注、畫面截取、隱藏、動畫等功能,極大地迎合了小學生的興趣,還能使學生較長時間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在交互式電子白板環境下的閱讀教學,白板課件讓孩子仿佛親臨現場,可以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畫面、良好的視聽效果狀態下閱讀。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這篇課文,通過作者到山中訪問他特殊的好友,讓人們隨著作者的步伐領略了老橋、鳥兒、山泉等分風姿,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傳遞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獨特情感。課文想象豐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全文語言清新美好,有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擬人形象生動,排比氣勢磅礴,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因此這篇文章在教學時宜讀不宜研。為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感悟空間,激發學生情感體驗,我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提供的音樂、視頻,讓學生選樣自己喜歡的段落配上相應的音樂、視頻,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互動評議,逐步深入,讀出古橋的德高望重,樹林的靜謐、雷陣雨的來勢洶洶……從而體會作者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凝結其中熱愛大自然的情節。白板一點,教師馬上就可以引導學生到達文中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合影音圖文,擴大課堂信息量

現代課堂要求把更多的信息量傳遞給學生,運用白板的課堂能把文圖聲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數據處理、編輯、存儲、播放演示,將傳統的黑板、投影儀、實物展臺、電腦整合在一起形成統一的教學平臺,由單一“灌輸”轉為雙向的“互動”。師生在其中進行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讓學生多看、多學、多練、投入廣闊的學習空間,從生動鮮活的生活中觀察、思考和感悟課文的內涵,拓寬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擴大了課堂的容量.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時間。

三、融合視聽聲情,提高學生求知欲

電子白板具有拉幕、探照燈、拍照、擦除、資源庫儲存、互聯網連接等特殊應用功能,使教學更加方便生動,更便于演示教學材料的動態和細節,在必要時可以回放和重現操作過程和細節,可以設計出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勵學生參與交互,使師生產生了親近的感覺,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我在執教《巨人的花園》一課時,先讓學生欣賞巨人沒有回來之前,花園里不同季節的美麗圖片……最后,定格在狂風大作的冬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時伴播放課文錄音,請同學們思考這是為什么。學生通過接觸視聽材料,理解了課文,仿效錄音,繪聲繪色地朗讀,興趣更濃。注意力集中,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妙用旋轉遮罩,突破教學重難點

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教學價值提升是一堂課教學的根本所在。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把握重難點,巧妙地化難為易,變抽象為直接形象,使學生理解深、領會快、記憶牢。利用電子白板上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但可以像在傳統黑板上那樣書寫勾畫,還可以拖拽、放大、旋轉、擦除、遮罩等,根據學情隨時調整教案,實現積極的互動,實時記錄、保存教與學的全過程,隨時補充調用,更適合多樣化、創造性教學需要,又快又好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在每節精讀課文識字教學這一環節,電子白板可以把教師將難寫字的書寫過程錄制下來,在教學時隨時回放書寫漢字的過程。學生在自主練習時如有疑問可隨時去調用白板中的資源,學生一邊看一邊練,進一步明確漢字書寫的筆畫和筆順,有效地突破漢字的書寫難點,也節約了教師再次書寫的時間,讓課堂更加高效。在執教《巨人的花園》時,我請學生分析巨人這個人物形象,采用聚光燈的效果,使學生的注意力僅僅鎖定巨人這個人物形象。同時,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證據來解釋他對巨人的理解。教學中,學生利用電子白板拖放文中的任何細節來證明自己的論點。學生將自己的理解形象化地表現出來了,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這樣,就在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五、提升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第3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說課方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3)02-0054-04

說課,是一種有別于課堂教學的技能與藝術。說課,主要展示的是教師的風采,而課堂教學的主要評價指向是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文題中用“亮麗”,而沒有用時髦的“靚麗”,是因為筆者覺得“亮麗”是一種自信,一種神采,其顯露的是智慧,它來自于眼睛和表情以及言語,而非衣著和裝飾。筆者以為,在說課中要展示亮麗的自我,就得努力體現如下三個方面。

一、說出理所當然

所謂“理所當然”,就是“在事理上應該這樣”。反映在說課中,就是要體現說課的基本規律。

1.把握說課基本板塊

說課的基本板塊包括:說教學內容、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理念、教學流程。這是基本常識,無需做過多說明。

2.體現語文教學本質

這里要分清兩個概念,一是語文本質,二是語文教學本質。

對于“什么是語文”,歷來表述不一。有語言文字說,有文學說,有文化說……筆者以為,語文,就是通過語言文字(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這個工具來傳達各種信息。語文既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生成的。這里的“信息”,范圍廣泛,如所反映的事物特點,記敘的事情發展過程,描述的自然及社會現象,表達的豐富情感,揭示的種種道理……

“語文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學習語言文字以及學習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需要指出的是,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都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但學科不同工具也是不同的。美術學科的工具是線條、色彩等,音樂學科的工具是音符、節奏等,數學學科的工具是數字、圖形等,而語文學科的工具是語言文字。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可以通過不同的工具來反映相同的人文內容,且各有優勢,可以形成互補。語文說課,不能違背語文學科教學的本質。

3.用好基本教學方法

有些教學方法在學科間是通用的,比如講授法、討論法、嘗試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但我們必須要把握并用好語文學科基本的甚至特有的教學方法。筆者以為,“讀”就是語文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所特有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讀,從聲音的角度說,包括默讀、朗讀和誦讀;從深入程度的角度說,包括略讀、精讀、研讀。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語文閱讀教學還必須通過讀來實現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以及文本之間的對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使用最經常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閱讀感悟法”,也有人稱之為“朗讀感悟法”。

語文教學中,閱讀感悟法與其他方法并不排斥,是完全可以交融在一起共同發揮作用的。如在探究過程中、小組合作中、情境創設中都可以進行讀與悟。事實上,各種教學方法往往是合在一起的,彼此不可截然分離。需要說明的是,在閱讀教學中其他方法都是為學生讀好課文而服務的。

語文閱讀教學還應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要在這過程中,使學生經歷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點到面,由表到里,由說到寫,由課內到課外,由吸收到表達,由一到三,由三到一的過程。

4.恰當處理詳略關系

目的不同,說課的詳略安排不同。比如,自己有了疑問,拿不準怎樣教,就要重點說自己的疑惑及教學設想;自己有了創新設計,要與別人分享,就要重點說自己的教學設計與他人的不同之處,以及這樣設計的好處。

通常情況下,說課的重點應該放在重點的突破和難點的解決上。當然,還可以重點展示別人所忽視的,而自己有獨特見解的,以及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與他人的不同之處。

非重點、難點的要略說,人云亦云的也要略說。

二、說出與眾不同

說課,在教師上崗競聘以及專項競賽中運用得較為常見。在這種情況下,與眾不同往往能脫穎而出。與眾不同,就是在常規基礎上追求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如下四點。

1.言語表達上的變化

說課是教師個性化的行為,這種個性化主要表現在言語表達上。要通過個性化的言語表達展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展示自己獨特的教學流程。但現實情況卻不如人意,一些教師經過說課的反復訓練,往往會形成相同或相似的話語模式。尤其反映在分析教學內容這一板塊上。下面是《三顧茅廬》(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一文說課的兩種言語表達:

(1)課文寫劉備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邀請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的大業。文章重點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

(2)《三顧茅廬》這篇文章通過襯托的手法記敘了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邀請他出山的故事,充分表達了劉備的誠心誠意、求賢若渴,也說明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本文選自《三國演義》,選入時有所改動,將“文白相間”的語言變為純白話文,行文更加簡潔,更適合小學生閱讀。

上述兩種言語表達是有區別的。第一種是教參的原話,是用教參編者的話表達教參編者對文本的理解,當然是正確的,卻是沒有個性的。在說課競賽中往往會出現“撞車”現象。而第二種言語表達,是說課者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理解。除了文本內容,還點明了“襯托”的寫作方法,這種個性化的表達效果要優于第一種。

2.說課程序上的變化

說課的基本程序并非一成不變,有的板塊可以合并,甚至可以省略。如教師間開展討論式的說課,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大家都很熟悉的方面就可以省略,此時的說課其實是圍繞教學流程而進行的。即使是參加說課競賽,也是可以變化的,還以《三顧茅廬》為例。

一位老師開始時是這樣說的:《三顧茅廬》這篇文章的內容大家都很熟悉,我不必多說。教學這篇文章,目標定位是什么呢?除了指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故事內容、人物特點外,我以為引導學生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學難點,這也體現了編者的刻意安排。因為,本人在讀課文時產生了一個疑問,即描寫臥龍岡的環境在原著中出現在“一請”諸葛亮時,而本文卻安排在了“三請”時。經過思考,我明白了:編者這樣安排,是有意讓學生明白環境描寫的象征意義。

上述說課是與眾不同的。說課者沒有按照先說教材分析再說教學目標這一固定模式,而是將兩者合二為一。在陳述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同時分析了課文與原著的不同,以及編者的精心改寫。這就很好地體現了說課者解讀文本的深度,也巧妙地說出了別人文本解讀的忽視之處。

3.教學思路上的變化

教學思路最能體現說課者的創新思維。說課,最主要的是說出這篇課文究竟怎么教,說出自己的教學思路與他人有什么不一樣的妙招。在這一點上,更不能人云亦云,甚至照搬教參。還以《三顧茅廬》一課為例。

教學思路一:劉備是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的人物特點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教學思路二:什么是“茅廬”,在深山茅廬里一般會住什么人(隱士)本文怎樣描寫隱士居住的環境,其作用是什么文中哪些地方說明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此人有“三請”的價值)劉備是怎樣請的(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求賢若渴)。

絕大多數說課者都采用教學思路一,形成了人云亦云。而教學思路二,帶給人的一種新意,是由題入手,關注了環境描寫的作用,抓住了別人所忽視的地方(也是學生容易忽視的地方),這就體現了教學的創新。如果這樣展開教學,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4.展示方式上的變化

說課,最主要的是言語表達。除此之處,還有“讀”,即范讀。教學中,對精彩的內容,范讀有時是必須的。因此,說課時亮一亮自己朗讀的功夫,也是必要的。“唱”,比如教學的內容是一首歌詞,像《讓我們蕩起雙漿》等,說課時唱上一兩段,完全可以。因為在教學這首歌詞時,唱一唱就是對教學的有益補充。“寫”,寫課題,寫板書,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畫”,以畫的方式再現課文情境。“演”,是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課堂上通過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在說課中,恰當地使用上述方式,可以增強說課的感染力,充分展示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說出高人一籌

正如前文所說,說課的意義與課堂教學不一樣,其主要考量的是說課者,而非學生。因此,教師就要努力體現出高人一籌的本領。

1.文本解讀高人一籌

文本解讀是重要的基本功,是說課高人一籌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但這恰恰是說課者所容易忽視的方面。說課者在文本研讀的時間與精力上往往投入不足,很快就過渡到寫說課稿的程序之中,致使說課效果不佳。這里以《少年王冕》(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為例:

一些教師對文本解讀不夠,造成了誤讀。他們以為這篇課文反映了少年王冕孝敬母親和勤奮好學的特點。其實,“勤奮”與“好學”是不同的概念。這篇文章并沒有反映王冕勤奮,而是反映了他的好學。因為,王冕是利用白天牛吃飽了的時候在柳樹下看書,而不是一邊放牛一邊看書;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而不是白天放牛看書,晚上一回家還是看書;王冕每天畫些畫,讀讀古人的詩文,陪伴母親(春天用牛車載著母親,到湖邊走走),而不是整天整夜地畫畫。二是有的教師以為王冕愛畫荷花,是因為荷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這更是誤解。如果愛畫某一事物,都是因為這種事物有高貴的品質,那么如何解釋達?芬奇小時候反復練習畫雞蛋呢?

其實對于這篇文章而言,教師要深入思考的應是:作者為什么在第五自然段(王冕放牛三四年后)才寫湖邊湖面的美景?事實上,在三四年前這樣的美景就存在,為什么不在第三自然段寫呢?經過認真閱讀,才會發現,王冕讀書使他懂得了“人在畫圖中”的奧秘,使他形成了發現美的眼睛。如此,方能體現說課者解讀教材的高人一籌。

2.內容選擇高人一籌

說課要有學情分析,因為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尊重學情。要將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難點。說課者千萬不要忽視教學內容的選擇。

比如《最后的姿勢》(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我們就要估計到學生在如下幾個方面理解是有困難的:(1)“5月12日,和平常一樣。”為什么要寫“和平常一樣”呢?(2)譚千秋上了很多課,為什么文中僅寫老師講“人生的價值”一課呢?(3)文中寫了譚老師在“救援人員、學生、老師”中的形象,為什么要選取三個不同類型的人來講述呢?(4)文末為什么用“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而不用“英雄不死,精神長存”呢?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地方,才是教學的重要內容,這也正是說課所要重點解決的內容。

3.切入角度高人一籌

教學的切入角度十分重要,它體現的是教師的匠心獨運。不同的切入角度,對教學的走向影響很大。比如《黃河的主人》(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就有如下兩種切入角度。

切入角度一:為什么說艄公是黃河的主人?教學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主要研究艄公,然后順帶其他內容的學習。

切入角度二:全文共五百字左右,但課文寫艄公的只有一百零幾個字,約占全文的五分之一。文章的寫法是不是有問題呢?教學的重點就是引導學生看看課文除寫了艄公外,還有五分之四的內容分別寫了什么,這些內容與艄公有無重要關聯。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黃河的兇險、羊皮筏子的輕小、乘客的談笑風生、“我”的心理變化。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寫這些是為了襯托艄公的本領,突出他不愧為“黃河的主人”。這種以寫法為切入點的教學,與眾不同,也十分巧妙。

4.突破方法高人一籌

說課,其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如何突破重點。對于重點段落要“抓得住、盯得緊、展得開”。突破重點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對語文學科而言,將文字轉化為形象就是其中的重要方法。把學生帶到文本描繪的情境中去,增強學生的體驗是語文教學的一大法寶。

比如《天鵝的故事》(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一課,描寫老天鵝破冰的場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第五自然段)。教學中教師這樣描述:一只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高,突然,它收起了翅膀,“呼――”地往下落,“篤”……教師停住,問學生:你們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深刻體驗老天鵝的身體及內臟的疼痛,再體會老天鵝的第二次,第三次……一次比一次疼。這樣,學生就能真切地體會到老天鵝的破冰之“勇”。

5.理論闡述高人一籌

說課與說教案不同。說課不僅要說怎樣教,還要說清楚為什么這樣教,這就是理論簡述。理論闡述的水平,取決于教師對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學科教育教學理論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多讀理論書籍、經常反思是必須的。

理論闡述要注意三點:一是匹配,即對應。比如,在陳述教學方法時引用了某種方法,那么,在教學流程中就一定要有這種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不能前后不呼應。其次,是某處教學環節與所陳述的教學方法要匹配,兩者不能若即若離,甚至風馬牛不相及。二是適度。說課的重點是說清楚課文究竟怎么教,而不是過多地陳述教育教學理論。沒有具體的教學思路及教學步驟,說課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與價值。三是深刻。說課者要對所引用的教育教學理論有深刻理解,要透過具體的教學環節闡述其背后的本質。

說課顯露著理性的光輝,說課者的風采才會更加亮麗。

Discussion on Strategy for Prim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Plan Oral Presentation

SHA Hua-zhong

(Jiangyan Bureau of Education, Jiangyan 2255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