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18: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孩子不愛吃蔬菜,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寶寶不愛吃蔬菜,有的是由于蔬菜本身的問題,如菜太老,有怪味;有的是因為父母不擅長蔬菜的烹飪;還有的是家庭或父母的問題,如家庭所選蔬菜品種有限或父母自己不愛吃蔬菜。要解決孩子不愛吃蔬菜的問題,必須對上述原因逐一予以排除。
擴大蔬菜品種
蔬菜品種繁多,是一個大家庭,包括鮮豆類,如黃豆芽、綠豆芽、豇豆等;根莖類如土豆、胡蘿卜、白蘿卜等;莖、葉、花類如青菜、油菜、菠菜等:瓜茄類如黃瓜、冬瓜、絲瓜等。
如果有的孩子僅僅是不吃1~2種蔬菜,并不足為怪,完全可以更換同類的蔬菜。如不愛吃絲瓜的可以改吃黃瓜、冬瓜等,不愛吃青菜的可以改吃薺菜、菠菜等。一般來說,每天應提供3~5種蔬菜,并經(jīng)常更換品種。不可用蔬菜粉來替代新鮮蔬菜,因為蔬菜加工成粉后會損失大部分營養(yǎng)。
講究烹調方法
講究合理的蔬菜烹調方法,對不愛吃蔬菜的孩子尤其重要,其宗旨是要保持蔬菜特有的色澤和鮮嫩生脆的特點,以吸引孩子的喜歡。其方法如下:
氽法:將一些蔬菜如青菜、西蘭花、芹菜、藕、菠菜等洗凈后,放入已煮開的水中煮數(shù)分鐘,撈出后根據(jù)口味做成咸鮮味、糖醋味等。這種方法能保持蔬菜的嫩脆特點。另外,水氽過的青菜或薺菜還可以用作包餛飩或餃子的餡料,一般孩子都可接受。
葷素合一法:有些孩子不喜歡胡蘿卜的氣味,可以挑選不同品種的胡蘿卜試試;或者可將胡蘿卜與肉一起煮,不僅味道好,而且利于胡蘿卜素的吸收,如“四兄弟”紅燒肉(豬肉、豆腐干、白煮蛋、胡蘿卜)。制作葷素肉丸(肉糜與土豆泥、胡蘿卜泥混合)也是個好辦法,是典型的葷素合一的做法,此肉丸質地松軟香酥,做成紅燒味后很受孩子喜歡。
有些新鮮的蔬菜洗凈后可以生吃,如黃瓜、甜椒、胡蘿卜等,也可與水果一起榨汁喝。
5 外出時,幼兒不愿走路要抱,是家長比較煩惱的一件事,家長的手段往往是以嚇唬孩子為主,常說的話是:“你再不走就叫警察。”而警察應該是孩子心目中最崇拜的人,由于我們的家長總是用警察來嚇唬孩子,警察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會變得憎惡起來。還有的家長有時為了約束孩子,則用詞時不注意,如說“你走慢了老拐子會把你拐走”,為什么要把拐孩子的人前面加個“老”字呢?這樣,在幼兒的心目中“拐子”就是年紀大的爺爺奶奶,他們不會把年輕的叔叔阿姨當成“拐子”的,這樣不利于孩子自我防護能力的培養(yǎng)。恰當?shù)淖龇ㄊ钱敽⒆硬辉缸咭r,你可以引導說:“小鳥自己飛,小魚自己游,小兔自己跑,小朋友應該自己走,你為什么要抱呢?”還可以說:“小鳥正躲在天上笑你呢,它會去告訴小魚和小兔的。”這樣引導,也可讓孩子學會“飛、游、跑、走”等單詞的應用。
6 孩子不好好吃飯,家長束手無策時,常用遷就或訓斥的手段教育幼兒,一是隨著孩子跑東跑西追著喂飯,二是大聲地訓斥或嚇唬,雖然孩子的嘴巴動了,可是眼淚也下來了,咽一口飯惡心一次,令家長不再忍心逼迫。良好的飲食習慣從嬰兒吃輔食起就要養(yǎng)成,進食時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擾,不要開著電視或聽著音樂進食,或開著門,或跑到陽臺、戶外等地方喂飯。還有的家長為逗引孩子吃飯、拿著玩具圖書等都是不符合要求的。當幼兒會拿小勺吃飯時,家長就應該放手讓幼兒自己吃,就是他撤了一桌飯菜也沒有關系。對于嘴巴喜歡包飯的孩子,你可以在餐桌面前的墻上貼一張豬八戒的頭像,先問孩子:“小豬長得丑不丑?”“什么地方丑?”孩子一定會指出其長長的嘴巴很丑,你就告訴他:“小豬從小吃飯就噘著嘴巴,裹著飯菜,等到長大了,嘴巴也就變丑了,寶寶的嘴巴如果也小豬一樣那多難看啊。”這種方法對3歲前的幼兒效果很好,以后不用重復,每天吃飯時他都會看到這張畫,他就會慢慢改善吃飯的狀態(tài)。
還有一些家長常抱怨孩子不愛吃肉和蔬菜,這個問題最好解決,首先你應該知道區(qū)分孩子不愛吃的肉和蔬菜的種類,幼兒常不愛吃的肉是炒肉絲、肉片或咬不動的牛肉、雞脯肉等,不愛吃的蔬菜是筋筋拉拉的菜,家長有時喜歡當著孩子的面說:“他從小就不愛吃肉,不愛吃某某菜等。”這種暗示等于“教唆”,即使你改變這種肉和萊的烹飪方法,他也不吃了。良好的引導應該是父母故意在孩子面前說:“嗯,這次的肉或菜改進了燒法,真是好吃多了。”或者說,“噢,我找到了上次肉咬不動的原因,瞧,這次的肉燒得可好吃了。”在進餐時,無論飯菜的質量如何,成人都不要在飯桌上評論飯菜,要給幼兒一種“積極暗示”。更何況孩子還有他喜歡吃的如“西紅柿炒雞蛋…‘冬瓜排骨湯”“菜肉餛飩”“土豆絲”等。
7 有一種“消極暗示”非常不好,那就是對某些脾氣不好的孩子或不能滿足其要求時,家長總是喜歡當著幼兒的面說:“沒辦法,我這孩子是‘雙頂’,脾氣就是犟。”這無形中給孩子注射了一針“強心劑”,他會更加肆無忌憚。其實“雙頂”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jù)的,當孩子無理要求或發(fā)脾氣時,你應采取不理不睬的手段或分散其注意力的方法。當你不理睬他時,無論他怎樣哭鬧或在地上滾爬,你都不要理睬,更不要偷看他或偷偷地笑等,無論時間的長短,最終他會覺得哭鬧沒有用,從而自行好轉,這時,你最好不要首先和他說話,讓他來找你,這樣效果會更好。用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也有一定的效果,此時往往可采用“指鹿為馬”的方式來轉移他的視線,其實,你只要細心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在哭鬧時不是沒有思維,他一邊抹眼淚一邊用眼神觀察你的表情,這時,你應該是若無其事的。
在生活中,成人不知不覺會給孩子暗示。這些暗示在培養(yǎng)孩子的性格、學習和生活習慣、品質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對孩子的暗示可以分為"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兩種。
積極的暗示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和心態(tài)。消極的暗示則是孩子心靈的腐蝕劑,讓孩子情緒低落,產生自卑和自棄心理。在兒童之家工作的這段時間里,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不同程度的犯有"消極暗示"的錯誤。
在和家長交流時發(fā)現(xiàn):孩子在家吃飯很難,也很挑剔。有的說孩子不愛吃肉,有的說孩子不愛吃菜,有的說孩子吃飯習慣不好等。其實,初生的嬰兒都一樣,先天并沒有注定誰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很多人在孩子面前說"我不愛吃肉,太膩","我不愛吃菜,沒油水"。或和別人交談時,當著孩子面說"我這孩子只愛吃魚","我這孩子很少吃水果、蔬菜"等等……這種說法就是暗示孩子:肉不好吃,菜不好吃,我只愛吃魚,我不愛吃菜。其實,等于"教"孩子挑食。
在同孩子的接觸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家長認為是有問題的習慣和性格,大部分是由直接撫養(yǎng)人的消極暗示造成的。有的家長讓孩子和別人打招呼,孩子不肯。家長就會說:這孩子就這樣,膽小、害羞。這種對孩子的解釋方式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暗示孩子"我膽小、害羞"。再和人打招呼時孩子就真的變成膽小、害羞了。有些家長在和別的家長交流時,常常羨慕別人的孩子哪兒都好,反過來馬上對自己的孩子說:你就不如這個小朋友。這種暗示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這些消極暗示要不得。
積極暗示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有位家長介紹說他們家在吃飯時都很"夸張",比如爸爸故意大聲說:"哇!好香!"一家人爭著說魚好吃,菜有營養(yǎng)。孩子一直生活在積極暗示的環(huán)境里,家長也不會為孩子的飲食而發(fā)愁。這位爸爸總結說,大人不愛吃沒關系,可千萬別說出來影響孩子。當然,積極暗示不同于鼓勵。它更多是不知不覺的從側面去影響孩子,避免了鼓勵和表揚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不真實的判斷。
由此可見,暗示對孩子起著重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孩子要慎言慎行。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愛吃各種肉類食品,就是不愛吃蔬菜和水果。家長也認為,只要多吃肉、魚、蛋,蔬菜和水果吃不吃無所謂。結果,不但孩子的體重不停地往上“躥”,而且一檢查,還患有缺鐵性貧血。
有人曾做過如下實驗:a.每天攝入80克的蛋白質,將導致37毫克的鈣流失。b.每天攝入240克的蛋白質,額外補充1400毫克鈣,可致137毫克鈣流失。
以上實驗說明,額外補充鈣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鈣流失。原因是過多攝入大魚大肉這類酸性食物,會使人們變?yōu)樗嵝泽w質。人體面臨血液中酸堿度的變化時,就會動用兩種主要的堿性物質鈉和鈣加以中和。當鈉被用光的時候,就會動用體內的鈣。所以,過量攝入大魚大肉而不注意酸堿平衡,將導致體內鈣流失。這就是一些大款和常吃宴席(飲食特點是,肉多、酒多、油多、菜少、飯少)的人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疲倦、頭暈、體力不支的原因所在。
狂吃肉蛋“走掉”鐵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愛吃各種肉類食品,就是不愛吃蔬菜和水果。家長也認為,只要多吃肉、魚、蛋,蔬菜和水果吃不吃無所謂。結果,不但孩子的體重不停地往上“躥”,而且一檢查,還患有缺鐵性貧血。
這是因為存在于瘦肉、動物內臟和蛋黃中的鐵多為三價鐵,不易被人體吸收。肉類食品只有與富含維生素C和酸味物質(如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多種有機酸)的食物同時攝入,其中所含的三價鐵才能轉化成二價鐵,而被人體充分吸收和利用。如果只吃瘦肉、動物內臟、蛋黃等食物,不吃或很少吃蔬菜和水果,就不能促使食物中的三價鐵轉化成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的二價鐵,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富含維生素C和酸味物質的食物為獼猴桃、鮮棗、橘子、草莓、蘋果等。
鈣磷失衡“趕出”鈣
鈣、磷比例失衡是導致人們缺鈣的“元兇”。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鈣、磷比例應當是2∶1。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喜歡攝入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動物肝臟、炸薯條等高磷食品,使鈣、磷比例高達1∶10~1∶20。這樣,飲食中過多的磷就會無情地把體內的鈣“趕”出體外。
補鈣同時記得補鎂
人們補鈣的時候,只注意補充維生素D,卻往往不知道要補充鎂。殊不知,鈣與鎂似一對雙胞胎兄弟,總要出雙入對,而且鈣、鎂比例為2∶1時,最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所以,在補鈣的時候,您千萬不要忘了補鎂。含鎂較多的食物有:堅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黃豆、瓜子、谷物、海產品。
案例一:家長“教”寶寶挑食
很多家長在寶寶面前說“我不愛吃肉。太膩”,“我不愛吃菜,沒油水”,或和別人交談時,當著孩子面說“我這孩子只愛吃魚”,“我這孩子很少吃水果、蔬菜”等等……這種說法就是暗示寶寶:肉不好吃,菜不好吃,我只愛吃魚,我不愛吃水果。其實這樣,家長等于“教”孩子挑食。
對策
積極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有位家長介紹說他們家在吃飯時都很“夸張”,比如爸爸故意大聲說:“哇!好香!”一家人爭著說魚好吃,菜有營養(yǎng)。孩子一直生活在積極影響的環(huán)境里,家長也不會為孩子的飲食而發(fā)愁。這位爸爸總結說,大人不愛吃沒關系,可千萬別說出來影響孩子。
案例二,讓寶寶變得膽小害羞
有的家長讓寶寶和別人打招呼,寶寶不肯。家長就會說:“這孩子就這樣,膽小、害羞。”這種解釋方式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而且暗示寶寶“我膽小害羞”。正是由于家長給寶寶戴上膽小的帽子,時間長了,寶寶在父母的暗示下就真的變得膽小害羞了。
對策
家長不要再給寶寶負面消極的評價。膽小、羞怯的寶寶,在家庭這個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往往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就像很多父母所說,寶寶在家里很大方、敢說敢鬧,而一出門就變成另一個人,要在家庭中給寶寶充分表現(xiàn)的機會;此外,讓寶寶多與小朋友交往,給寶寶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積極評價寶寶,建立寶寶的自信心。
案例三:寶寶病好后變得更嬌氣
洋洋生病了,天天都要打針吃藥。看著自己的心肝寶貝“受罪”,媽媽經(jīng)常心疼地掉淚,奶奶還當著洋洋的面埋怨爸爸和媽媽沒有照看好自己的孫子。為了看護好生病的洋洋,全家人都忙得不亦樂乎,對他更是呵護備至,有求必應。過了幾天家人發(fā)現(xiàn),洋洋的病雖然好了,但是脾氣卻比平時更大了,更嬌氣了。
寶寶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那真是讓人頭疼:由著他吧,營養(yǎng)跟不上,影響生長發(fā)育;逼著他、哄著他吃吧,費多大勁先不說,效果多半不會好。你要不想那么麻煩,那就早早讓寶寶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吧。
3個關鍵時期:養(yǎng)成一生好習慣
6個月~1歲
從添加輔食開始。國際母乳喂養(yǎng)協(xié)會建議給寶寶完全母乳喂養(yǎng)到6個月,然后開始添加輔食,這時候正是讓寶寶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開始。要想讓寶寶順利接受新食物,在每次吃飯前,先給他喂新食物,因為寶寶餓的時候更容易接受新食物。如果寶寶完全拒絕某種食物(閉上嘴、轉過頭、扔掉勺),你也別急著強迫他吃。過上幾天后再喂他試試,沒準兒寶寶就會接受了。
1~3歲
各種口味都嘗一嘗。寶寶1歲以后,味覺細胞已慢慢發(fā)育完成,這時可以循序漸進地讓寶寶品嘗一下各種味道的食物,開發(fā)他的味覺,讓他的味蕾逐漸適應各種味道的刺激,以避免寶寶長大后因為對一些調料的味道不適應而出現(xiàn)挑食的現(xiàn)象。
5歲以前完成不挑食培養(yǎng)計劃。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必須要從小培養(yǎng),尤其是在5歲之前,否則長大了很難糾正過來。
8招,讓寶寶愛上吃飯
1一起進餐。這樣一方面能讓寶寶感受大家一起進餐的愉快氣氛,另一方面也能讓寶寶感到坐在椅子上吃飯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時間長了,寶寶對各種食物就會熟悉起來,并和爸爸媽媽一樣,喜歡上它們的味道。
2一起買菜。帶著寶寶一起去買菜,買回來后,讓寶寶幫著一起擇菜,邊做邊夸寶寶“聰明”、“能干”,寶寶會覺得特別有趣,特別自豪。吃飯時,就算是平時不愛吃的蔬菜,寶寶也會因為有自己的參與而將小勺伸向它。
3一起“戰(zhàn)斗”。你們可以把一桌菜比喻成一大幫敵人,這塊肉是敵人的司令,那碗湯是敵人的老窩。“呀!敵人要向我們發(fā)動進攻了,趕緊消滅它們!如果你勝利了,媽媽給你頒發(fā)小紅花!” 寶寶聽到這么激動人心的戰(zhàn)前動員,往往會立即投入到“戰(zhàn)斗”之中,興致勃勃地把“敵人”一掃而光。
4“賣相”好點兒。食物看起來色彩鮮艷、造型可愛,往往能贏得寶寶的青睞,在不知不覺中就把東西吃下去了。
5技巧多點兒。將少量新食物混合到寶寶愛吃的食物中,也是一個避免挑食的妙方。比如有的寶寶不愛吃蔬菜,卻愛吃餃子,那就包菜肉餡的餃子給他吃;有的寶寶不愛吃水果,可是愛喝酸奶,那就把水果拌到酸奶里。開始時,寶寶不愛吃的食物所占比例應少些,等他適應了再逐漸增加。
6分量少點兒。寶寶的胃容量很小,如果食物太多,寶寶會因吃不完而有受挫感。因此,給寶寶的食物要換成“兒童裝”,分量以他能吃完為準。食物的塊兒也不要太大,最好能讓寶寶一次塞進嘴里。
張盛:我對女兒的吃飯問題真是頭疼。孩子一生下來,食量就不是很大。她吃我的奶,我感覺不是我的奶不夠,而是她不吃了。5個月開始加輔食,米粉、爛面條、雞蛋羹、南瓜泥、胡蘿卜泥都加了,她仍舊吃得很少。我變著花樣做,她也不愛吃。每次去體檢,大夫都說她體重、身高不達標。
崔大夫:什么時候斷的母乳?
張盛:她飯吃得少,又不吃奶粉,我怕她營養(yǎng)不夠,就一直沒斷母乳,直到她1歲8個月時,我生病要打抗生素,大夫建議我給她斷奶,說我的母乳已經(jīng)沒什么營養(yǎng)了。
崔大夫:斷奶后孩子的飲食有改善嗎?
張盛:斷奶后比原來能吃點了,但她不吃蔬菜,水果只吃葡萄,米飯小時候還吃點,現(xiàn)在根本不吃,唯一吃的就是肉。現(xiàn)在孩子2歲了,才20斤,誰看見她都說:“怎么瘦成這樣了!”半年前我給她查過一次微量元素,都在標準范圍內的下限。我覺得既然什么都不缺,那就湊合著吧。我們家老人說你就得掰著嘴灌,我覺得這不是個事。現(xiàn)在是她愛吃就吃,愛吃什么就吃什么,她愛吃肉,我們家現(xiàn)在頓頓都有肉。她愛吃麥當勞、肯德基,我們就天天買給她吃。
崔大夫:大人吃飯的時候,她愛跟著摻和嗎?
張盛:摻和,因為她覺得好玩。現(xiàn)在我們吃飯時,她要餓急了也跟著我們吃些豆腐什么的。但如果她不是餓急了,她就會挑,比如說這頓飯里有肉,如果又可以選擇的話,她絕對吃肉,蔬菜、豆腐都不吃,雞蛋也是一會兒愛吃,一會兒不愛吃,我真是快愁死了。
對話
問診2:不愛吃蔬菜,愛吃零食怎么控制?
孟林松:我女兒屬于食欲比較好的,但她的味覺比較敏感,不喜歡吃的她一定會吐出來。我們給她提供各種各樣的蔬菜,還有肉類,她可以自由選擇,一般她還是愛吃肉、喝粥。帶她出去時,她看到很多小朋友吃零食,就會很向往,跑過去要。擔心她吃零食太多會影響吃飯,所以我們不愿意給她多吃,但是不知道怎么控制量。
崔大夫:孩子雖然食欲好,但是有點挑食,是這個意思嗎?
孟林松:對,她有選擇,她不吃帶葉子的菜,但是給她包餃子她會吃,所以如果她這段時間吃得少一點,就會給她包餃子吃,里邊加入她平常不愛吃的菜。
解疑
讓他主動吃飯
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對于孩子吃飯的問題,大部分家長關注的都是食物的種類和量,就是孩子這頓吃了什么,吃了多少,但是卻沒有關注孩子吃飯時的情緒,其實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吃飯是一輩子的事情,一天要吃好幾頓,情緒好與壞,當然很重要。
要想讓孩子好好吃飯,首先要讓他有饑餓的感覺。饑和飽是什么感覺,我們大家都知道。可現(xiàn)在的孩子卻很少有體會這種感覺的機會,因為家長太善解人意了,孩子還沒餓就喂下一頓了,再加上不斷的零食,孩子當然就不知道餓了。
我們可以這樣做:大人吃飯的時候,就讓孩子在旁邊玩,看到你們吃得那么香,他也會湊過來要吃,這時你再喂他吃飯,效果肯定比規(guī)定他吃飯的時候喂飯要好得多。否則的話,孩子玩得好好的,抱過來吃飯,他會覺得很突然,而且沒有給他一個很好的刺激饑餓感的環(huán)境。
剛才一位家長說到,老人讓她掰著孩子的嘴灌,這種辦法不可取。這不是吃藥,是吃飯,如果你硬塞進他的嘴里,就是把孩子當機器,而不是當成一個人。而且這樣做的話,每頓都跟攻碉堡似的,攻下一個,又有一個碉堡等著你。得病時忍幾天可以,可吃飯是一輩子的事,怎么忍?
調動起他吃飯的情緒
孩子吃飯好不好,不是管出來的。孩子吃飯不好,不能責備他,也不要規(guī)定他必須得吃到多少量,這樣孩子會從心里抵觸吃飯。可以采用鼓勵的方式,給他設個進步獎,只要這一餐比上一餐有進步,哪怕是一點點,也要及時給他鼓勵。比如吃菜,這次他吃了一口,下次吃兩口,就是進步了,要及時夸獎他。他沒有進步時也不要罰他。而且夸獎他的時候,一定不要跟著一句“但是”,即使他沒達到你的要求,也要換一種方式表達,你可以說:今天你表現(xiàn)得非常好,如果明天再多吃點菜的話就更好了!
所以,家長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現(xiàn)有的條件,降低預期值,放到孩子能接受的水平,讓他夠一夠就能達到,然后根據(jù)孩子的進步不斷調整,這樣才能讓他逐漸愛上吃飯。
愉快饑餓療法
在兩頓飯中間不要給孩子吃任何零食,除了水。即使他告訴你他餓了,你也不要給他吃東西,家里其他的人也不吃東西。既不要指責他上一頓沒好好吃,也不要表現(xiàn)出心疼的樣子。就當做沒這回事一樣,帶著他出去玩,分散他的注意力,一直等到下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再給他吃,這就是愉快饑餓療法。堅持采用這樣的方法,用不了幾頓,他一定會好好吃,因為最好的開胃藥是餓,饑不擇食,這話一點都沒錯。等到他因為餓了而胃口大開,就要馬上對他大力地表揚,這樣孩子就會覺得吃飯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有的媽媽經(jīng)常很痛苦地跟我說,我一天給他做幾頓飯,費了那么大的功夫,為什么孩子卻不感興趣?如果你沒有做到讓他主動、愉快地接受食物,又沒有讓他有饑餓感,食物做得再好孩子也不領你的情。因為他是人,他不是機器,不像汽車,加滿油就得跑,你做得再好,他不餓照樣不吃,他有權力拒絕你的好心,所以,讓孩子吃什么飯是次要的,怎么讓他愉快、主動地吃才是主要的。
搭配著吃,才能做到均衡飲食
解決了孩子主動進食的問題,再說吃什么的問題。現(xiàn)在沒有一種自然食物的營養(yǎng)是均衡的,要搭配著吃才能獲得均衡的營養(yǎng)。
孩子剛開始吃飯的時候,要想做到均衡飲食,要讓他吃混合食物,也就是把飯菜混合在一起讓他吃,而不要吃口米粉,吃口菜,再吃口肉,或者這頓吃米粉,下頓吃肉泥。否則的話,分著準備,如果孩子都吃下去,當然能獲得均衡的營養(yǎng),但如果少吃一份或少吃一頓,就不均衡了。混合食物則是他只要吃下去一口食物,他的營養(yǎng)素都是均衡的。其實我們成人吃飯也是如此,沒有人是早上全吃碳水化合物,中午全吃脂肪,晚上全吃蛋白質的,都是搭配著吃,有飯有菜,有葷有素,可是我們給孩子吃飯往往不是這樣的,這頓吃個蛋黃,下頓吃點米粉,再下頓吃點菜泥,這樣吃很難做到營養(yǎng)均衡。
孩子1歲以后,通過吃混合食物已經(jīng)能夠接受各種食物的味道了,這時就可以不再吃混合食物,讓他分著吃。之所以要等到孩子1歲以后才分著吃,是因為太早讓孩子選擇食物,容易出現(xiàn)偏食、挑食的問題。不光是孩子,我們也一樣,幾種口味的東西擺在面前,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如果孩子在接受食物的早期就有偏好的話,以后糾正起來就很困難。
讓他好好吃飯:有彈性,也要有底線
有的媽媽為了讓孩子吃好飯,什么都可以答應他,就像剛才那位媽媽說的,孩子愛吃麥當勞,就天天給她買,這樣做也不行。我們做什么事都有原則,吃飯也不例外,我們要做的,是在這個原則范圍之內想辦法誘導他,而不是超出這個范圍。比如孩子不愛吃菜,我們可以把菜做成他喜歡的形狀,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餐具等等,但絕對不是無原則的,他喜歡吃一種食物就無節(jié)制地讓他吃。
當然,這個原則也不能定得太窄,要有一定的彈性。有的媽媽想方設法地讓孩子把這一碗都吃下去,差一口都不行,這就屬于原則定得過窄的,我們成人也不是每餐都吃同樣多的,也有胃口好與不好的時候,當然也要允許孩子有這樣的時候。但也不能定得太寬,愛吃幾粒吃幾粒,這個范圍就太寬了,起不到任何作用。
既注重孩子的食物營養(yǎng)均衡,又不給他規(guī)定過于窄的食量,這才是合適的原則,孩子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
編后語:
孩子吃飯難題一直是家長既關注又頭疼的一個問題,崔大夫說,很多家長都跟他提過,能不能做一個吃飯的表,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定出孩子每天吃什么,每頓吃多少,把它貼在墻上,每天橫豎坐標一查就行了!崔大夫強調,這樣不是養(yǎng)人,是養(yǎng)機器!他希望家長重視的是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吃好每一餐飯,這不僅能讓孩子獲得充足而均衡的營養(yǎng),也能讓孩子有一個愉悅的心情!
想成為《崔大夫診室》現(xiàn)場嘉賓嗎?
想向崔大夫面對面咨詢嗎?到“崔大夫診室”來吧!我們每期都將選出三個家庭代表,和崔大夫一起座談。幫你解答疑惑,讓你的孩子能夠更健康地成長!
家宴達人
舅媽劉穎:美國中餐館老板娘,擅長川菜和Fusion菜,喜歡在美國的家中為一對兒女烹調美味。
外甥女水水:美食博主(blog.省略/csdoo),愛好美食得自父親遺傳。在成都的家中收藏有100余種各色廚具。
橙汁排骨
小孩子是最有創(chuàng)意的,如果老是給他一種味道,自然就會厭煩。給排骨一種新味道,不僅小孩子愛吃,也是給自己的童心回味。
原料:一字排骨500克,橙子2個,生姜片、炸粉、蛋清、番茄醬、醋、淀粉、糖少許。
制作方法:
1. 排骨洗凈,放少許鹽和料酒先腌制30分鐘,炸粉和一個蛋清調勻,將腌好的排骨裹上炸粉。
2. 把油鍋燒至七成熱,放入排骨用小火炸,炸到金黃色出鍋。
3. 用吸油紙吸掉排骨上多余的油,放在盤子里排好。
4. 把橙子榨成汁,備用。
5. 在鍋里放少許油,放入生姜片爆香,加入橙汁燒開,再加入一點白醋、糖調味。
6. 生淀粉加少許水調勻,倒入橙汁中勾薄芡出鍋,淋上少許番茄醬調色。
TIPS媽媽的制作妙招
■ 炸這一步很重要,推薦買現(xiàn)成的炸粉,加一些蛋清,這樣炸出的排骨顏色最漂亮。
■ 炸排骨一定要用小火,否則會造成外焦里生。
■ 怕排骨不容易熟,也可以先放在水里煮一下,煮完的湯還可以在做調汁時加入提鮮。
蘆筍培根卷
在西方,蘆筍是“十大名菜之一”,有著高貴的身份。它的纖維柔軟可口,特別適合小孩子吃。只是它的口味清淡,如果加上培根,就會讓小孩子更愛吃了。
原料:蘆筍10根,培根4片,黑胡椒粒少許。
制作方法:
1. 把蘆筍切成8~10cm的段,放到開水里焯一下,焯的時候加一點鹽和油。
2. 用培根把焯好的蘆筍包起來,再用小小的牙簽固定住。
3. 平放在烤盤里,撒上一點黑胡椒粒,烤箱調到180℃,烤15分鐘。
TIPS水水的制作妙招
■ 焯蘆筍的時候一定要放油、放鹽,并且時間要短,一般30秒就夠了,可以保持蘆筍的綠色。
■ 培根從中間切斷,否則培根卷太厚不容易固定。半片培根可以包2~3段蘆筍。
蔬菜
小孩子都不愛吃蔬菜,寡淡的味道不合小孩子的口味,可蔬菜又是很健康的食物。用起司來給蔬菜調上濃濃的味,小孩子就會有食欲了。
原料:西藍花1棵,花菜1棵,蘑菇3個,青椒、紅椒、黃椒少許,番茄醬適量。
制作方法:
1. 西藍花和花菜切成小塊,蘑菇切大塊,青、紅、黃椒切成小塊。
2. 先把西藍花和花菜在開水中焯一下。
3. 在鍋內加油,先放入青、紅、黃椒煸炒,然后放入西藍花、花菜、蘑菇一起煸炒。
4. 加一點鹽,繼續(xù)煸炒至稍微變軟。
5. 盛出放入烤碗中,上面鋪一層mozzarella cheese,烤箱預熱至200℃,烤5~8分鐘。
6. 在上面淋一點番茄醬調色。
TIPS媽媽的制作妙招
■ 煸炒時一定要先放青、紅、黃椒,才能保證所有蔬菜生熟恰當。
■ 西藍花和花菜最好在開水里焯一下,焯時加點鹽和油,可保持顏色不變,斷生。
■ 烤的時候,要把芝士焦斑烤出來,會比較好看。
雞汁南瓜泥
給小孩子吃的食物做成泥狀最容易吸收了,用雞汁給南瓜調味,即使是挑食的寶寶都不會不愛這道菜。
原料:南瓜500克,雞湯1碗,雞絲若干,黑胡椒粉少許。
制作方法:
1. 南瓜去皮,切片,放在蒸鍋里蒸。
2. 把蒸熟的南瓜放少許雞湯,放在食品料理機里打成泥。
3. 南瓜泥放入鍋中,加雞湯,用鹽調味,邊燒邊攪。
4. 放入黑胡椒粉,裝盤。
5. 在上面放一點雞肉絲點綴。
TIPS媽媽的制作妙招
■ 蒸南瓜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8分鐘就夠了。如果掌握不好時間,用筷子試,只要筷子能輕易插透南瓜片就可以了。
■ 一定要邊燒邊攪拌,不要粘鍋。
菠菜酥皮湯
大力水手的營養(yǎng)料理――菠菜,富有營養(yǎng),卻是大多數(shù)小孩子不愛吃的,只要給菠菜找一些朋友,小孩子就會愛上它了。
原料:菠菜400~450克,蝦6只,蛤蜊10只,黃油30g,面粉15g,牛奶200ml,鹽少許,雞蛋液少許,吐司丁少許,酥皮兩張。
制作方法:
1. 取平底鍋把黃油加熱,先放入吐司丁,煎至金黃色撈出,再放入面粉炒熟。
2. 加入牛奶,用小火燒到比較濃稠,關火,盛出待用。
3. 菠菜在開水里焯一下,撈出后放入料理機里加一點水,打成菠菜汁。
4. 蛤蜊和蝦焯一下水。
5. 取一個湯鍋,把菠菜汁放入,小火燒熱,加入面粉糊,調好味道,邊燒邊攪。
6. 再加入焯好的蝦和蛤蜊,倒出,盛入湯盅。
7. 在湯盅邊上刷一層蛋液,蓋上酥皮,在酥皮上刷一層蛋液。
8. 烤箱調至220℃,烤10分鐘。
TIPS媽媽的制作妙招
■ 炒面糊的時候一定要小火炒,牛奶加進去時也要邊燒邊攪。
■ 菠菜汁和面糊也要邊燒邊攪,使其融為一體。
■ 湯盅要選擇可以放在烤箱里高溫加熱的。
■ 蓋酥皮時一定要在湯盅上刷一層蛋液,這樣酥皮會粘得緊,酥皮上刷蛋液更容易上色。
鮮橙蒸蛋
特別可愛的碗,特別甜的味道,絕對是抓眼球之物,哪有小孩子不愛的理由?
原料:橙子2個,雞蛋2個,枸杞碎少許。
制作方法:
1. 先把橙子去蓋,挖出果肉,然后把果肉榨汁。
2. 挖出的橙皮做成橙碗,橙碗邊上用工具切成花邊。
3. 把雞蛋打散,加糖和果汁,攪勻,放入橙碗。
4. 蒸鍋加水用大火燒開,把橙碗蓋上保鮮膜,蒸8~10分鐘。
5. 在蛋上加入枸杞碎末點綴。
TIPS 水水的制作妙招
■ 選橙子要選扁扁的,如果做成的橙碗底部不平,可以在底部切一小刀。
■ 榨成汁的果汁會有很多沫沫,一定要先過一下篩,才能加入蛋液中,否則影響美觀和口感。
■ 蒸蛋一定要蓋保鮮膜,蒸出的雞蛋會平滑。
蔬菜飯團
小孩子都不愛吃白米飯,那就想想辦法給米飯變個臉。變完臉后的米飯,個個可愛,他們搶都來不及呢!
原料:大米,玉米,胡蘿卜,壽司醋。
制作方法:
1. 把做好的米飯放在比較大的碗里,加一點壽司醋,嘗起來有一點點酸甜味就可以了。
2. 放入玉米粒、胡蘿卜粒和米飯一起攪拌。
3. 等攪拌好的米飯涼透。
4. 用各種制作飯團的模具直接壓成形,稍作裝飾就可以了。
TIPS 水水的制作妙招
■ 米飯拌壽司醋一定要用大盆,邊加邊拌,可以使米飯迅速涼透,做飯團也更有黏性。
■ 也可以不用米飯,而用其他粗糧做飯團,粗糧對小孩子的健康更有益。
■ 除了玉米粒、胡蘿卜粒,其他你想要小孩子補充的蔬菜也可以切碎放入飯團里,但不要放水分太多的蔬菜,否則飯團太爛,影響口感。
■ 也可以在蔬菜碎里加上小孩子愛吃的各種調味料,包在飯團里。
冰淇淋泡芙
泡芙一般都做成奶油的,不過奶油吃多了會比較膩,對于小孩子健康也不利,所以可以換個口味。六月天氣已經(jīng)蠻熱了,加點冰淇淋,外面有泡芙包著,不會太傷胃。
原料:低筋面粉140g、雞蛋4個,黃油或者色拉油100g,水160ml。(可做20來個)
制作方法:
1. 先把水和黃油一起小火加熱,直至接近沸騰。
2. 把篩過的面粉倒入鍋中,很快地攪拌均勻,形成面團后馬上熄火,并將面團倒入大一些的盆中,稍晾涼。
3. 將蛋液打散,少量分次拌入面團中,用勺子撈起面糊,呈現(xiàn)極慢的速度流動即可。
4. 將面糊裝入擠花袋中,在烤盤中擠出適當大小。
5. 放入烤箱,用220℃烤20分鐘。
6. 等泡芙?jīng)龊蠹尤氡苛堋?/p>
TIPS水水的制作妙招
■ 面粉一定要篩兩次,否則會結成塊。
■ 面粉和油要攪拌成稍有黏性,又不粘鍋的團,時間不能太長,否則面粉容易起筋。
■ 面團形成后可在火上稍微加溫10秒鐘,將多余水汽揮發(fā)。
■ 面糊的流動性是決定泡芙膨脹多長的重要步驟,加入蛋液時要注意,加太多時,泡芙就脹不起來了,只要面糊呈現(xiàn)一種絲緞的光滑質感即可。
■ 剛送入焙烤時可往爐內噴水,讓泡芙烤出來的表皮有酥脆感,動作要快,以免溫度下降。
可愛餅干
自家做的小點心不會添加不利于小孩子健康的各種添加劑,每個媽媽其實都應該抽出周末的半天,給孩子制作可口的小點心,這樣的零食吃得放心。
黃油曲奇餅干
原料:低筋面粉140g,黃油80g,酥油40g,白砂糖30g,糖粉40g,雞蛋1個,鹽1g,牛奶16ml,奶粉15g。
制作方法:
1. 把黃油和酥油切成小塊,在室溫下使其軟化,隔水加熱至半融化狀態(tài)。
2. 分次加入白砂糖和糖粉,繼續(xù)攪打至黃油順滑,體積稍有膨大。
3. 蛋液和牛奶分次、輪流加入拌勻,如奶霜一樣。
4. 低筋面粉和奶粉混合后篩好,加入第三步攪拌好的溶液中混合,用橡皮刮刀以切拌方式混合均勻。
5. 將面糊裝入裱花袋,用你喜歡的花嘴在烤盤上擠出花紋。
6. 烤箱180℃預熱后,餅干放入烤箱第二層,烤15分鐘。
卡通餅干
原料:黃油100g,糖80g,蛋黃2個,低筋面粉200g。
制作方法:
1. 黃油先室溫融化,隔水稍微加溫至軟化。
2. 分兩次加糖,快速攪打至黃油體積膨脹,比較順滑。
3. 加入蛋黃拌勻,篩入面粉,揉成面團。
4. 將面團用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15~20分鐘。
5. 取出面團,用搟面杖將面團搟成3~5mm厚的面皮。
6. 用喜歡的餅干模在面皮上刻花,小心排入烤盤中。
7. 烤箱160℃預熱后,烤15~18分鐘。
TIPS 卡通餅干的制作妙招
■ 黃油同樣不要攪打過頭。
一、個案背景
1.基本情況
燦燦――女孩,今年4歲,上幼兒園中班,從生下來半歲起因為父母工作很忙,燦燦就一直在爺爺奶奶家,和他們一起生活,所以小寶貝很依戀爺爺奶奶,同時老人家也很寵愛這個小孫女,想要什么都盡可能的去滿足。燦燦不愛吃飯,挑食很嚴重,就喜歡吃小零食,爺爺奶奶也默許、放縱她這樣做,任其自然發(fā)展。
2.幼兒園表現(xiàn)
每當要開飯時,燦燦總會皺著眉頭,一臉的不高興。當老師把飯盛好后,她先是把飯用小勺翻來翻去,然后再鋪平,吃米飯都是一粒一粒數(shù)著吃,不愛吃蔬菜等,挑食很嚴重。
3.家庭教育背景
母親經(jīng)常出差,長期在外工作,想教育孩子卻鞭長莫及,偶爾回來時間也不是很長,無法對孩子進行系統(tǒng)教育。
父親每天的工作也很繁瑣,總是早出晚歸。自然對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就照料的很少,同時也有些溺愛孩子。
二、個案問題分析
1.家庭成員過分的溺愛、遷就、生活上照顧太周到
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不但養(yǎng)成了幼兒脾氣倔強、任性隨意的壞習慣,表現(xiàn)在飲食方面也是自己說了算,形成了挑食、偏食的毛病。
2.零食雜而多,減退了孩子的食欲
家長平時提供給孩子的零食雜食過多,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減退了孩子的食欲,打亂了孩子規(guī)律進餐作息,影響了孩子的正常飲食。
3.心理上的原因
家長的遷就形成了其自我中心的不良行為,表現(xiàn)在飲食方面也是自己說了算,形成了挑食、偏食的毛病。由于長期挑食、偏食,幼兒在心理上逐漸對正常的飯菜產生了抵觸,導致進餐速度慢、稍有不喜歡吃或強制她吃就以大哭來反抗發(fā)泄,并會引起嘔吐反應。
4.受家長飲食習慣的影響
燦燦的爺爺奶奶對飲食結構、營養(yǎng)搭配知識不太了解,所以安排家里的膳食也不科學,沒有注意到營養(yǎng)搭配、膳食平衡。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就逐漸喜歡吃什么就天天吃,不愛吃綠色蔬菜,就愛吃零食等,逐漸就形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
三、個案指導過程
第一步:與父母溝通
1.1真誠展開交流
告訴家長孩子0―3歲一定要由父母親自帶養(yǎng), 這叫親子教育,如果沒有這樣做,一般情況下孩子成長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有的甚至比這還嚴重。
1.2具體指導措施
1.2.1多與孩子相互交流。
1.2.2改變家長的教養(yǎng)觀念。
1.2.3我們和家長共同分析造成燦燦挑食、偏食的原因。
1.2.4多給孩子講一些故事。
1.2.5用游戲來誘導她喜歡美味佳肴。
第二步:與爺爺奶奶交流
2.1案例再現(xiàn)
讓爺爺奶奶了解燦燦在幼兒園的進餐表現(xiàn)情況,針對孩子的這一情況進行分析,引導老人了解過于的“溺愛”、“放縱”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行為欠缺。
2.2具體指導措施
2.2.1別再以“溺愛”、“放縱”的方式寵愛孩子。
2.2.2避免給孩子挑食的機會。
2.2.3變換花樣讓孩子喜歡吃飯。
第三步:再次指導家長
3.1樹立良好的模范榜樣
幼兒的挑食、偏食等習慣的養(yǎng)成,與家人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所以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定要做到不挑食、偏食,遇到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也要帶頭吃,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從而樹立良好榜樣。
3.2營造寬松和諧的進餐環(huán)境
幼兒在進餐時,家長切忌對孩子大呼小叫或是懲罰幼兒,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和負面不良情緒,從而直接導致孩子的食欲下降。所以,在進餐時家長要學會調節(jié)氣氛,使孩子心情舒暢樂意吃飯,為孩子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
3.3增強體育活動,促進幼兒食欲
平時家長可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多參與一些體育活動,一方面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大孩子的食量促進幼兒食欲。以此,逐步改正幼兒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
3.4讓幼兒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
幼兒天生就對工作比較感興趣,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嘗試幫助家長包餃子、做小點心等簡單而又容易做的事情,從而讓幼兒體驗勞動帶給自己的快樂,自然吃飯也就比較香了。
四、指導成果
經(jīng)過家園配合,近一個月的耐心指導,燦燦已經(jīng)基本消除了進餐給她帶來的困擾,并初步養(yǎng)成了進餐的良好行為習慣。
五、反思
從這個案例中我領悟到,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不同,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孩子挑食帶來的直接問題是營養(yǎng)不平衡,單一的飲食結構必然會帶來營養(yǎng)不平衡,造成孩子營養(yǎng)不良或過剩的疾病。生長發(fā)育期的孩子需要足夠的熱量、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質及水分等等各種充分的營養(yǎng)素,才能正常地生長發(fā)育。
在門診和家長的來信中,常常問到孩子為何突然討厭吃牛奶的問題。有一位來門診咨詢的年輕母親焦急地說:"我女兒現(xiàn)在6個月。本來她每次能吃180毫升牛奶,每4小時一次,一天吃6次奶,長得白白胖胖的。近半個月來,她開始拒絕吃牛奶,每次又哄又抱才吃80毫升~90毫升牛奶,再勉強讓她吃,她就玩命地哭,有時把吃進去的牛奶都給哭出來了!"
有一封家長來信這樣寫道:"小兒剛剛5個月,就不肯吃牛奶了。近1個多月已開始為他添加輔食,已能吃蛋黃、蛋羹等,本想讓他多吃些奶增加營養(yǎng),然而他每次僅吃60毫升~70毫升牛奶。為此,我們只好在每晚當孩子半睡半醒時就塞給他200毫升牛奶或奶粉。可是,早餐的蛋羹和牛奶又都吃不好了。像這樣在孩子睡得迷迷糊糊時灌奶吃,行嗎?"
許多嬰兒都會有這么一個時期,有時候也找不出原因,就突然厭奶了,我們暫且叫做"厭奶期"吧!厭奶期多發(fā)生在小嬰兒4個月~6個月時。有的能找到一些原因,比如母親產假已滿,上班去了,換了別人喂牛奶,嬰兒有很大情緒,不肯好好吃,待母親下班回來親自喂牛奶時他又好好吃了。有的是小嬰兒在這期間生了病,如發(fā)熱、吐瀉等,從病起到病后突然不愛吃牛奶了。也有如信中所談,添加輔食后,孩子對牛奶突然變得沒"興趣"了。還有一種情況是,母親在孩子不愛吃奶時(如生病時),打破了喂奶的規(guī)律,原本是4小時喂一次牛奶,偶爾一次吃少了,母親就很擔心。于是,剛吃過1~2個小時,又把剩下的奶熱一熱讓孩子吃。到了該喂奶的時候,又去喂下一次的奶,結果孩子又不肯好好吃了,于是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孩子每次都吃不完"定量",每次都不能間隔足夠的時間,每次都沒有食欲。結果,牛奶變成了零食。
既然"厭奶期"大多出現(xiàn)在4個月~6個月牛奶喂養(yǎng)的小兒,這時也正是添加輔食的開始階段,正好可以給孩子換換胃口!小兒從4個月可以添加蛋黃,而到了5個月~6個月,已能吃蛋羹、爛粥等了。比如淀粉類食品已能加米糊、爛粥、乳兒糕、餅干等,還可以增加蛋白質及蔬菜類。在爛粥中漸漸加上蛋、魚肌、菜泥或碎菜,還可以逐步添加豆?jié){、豆腐等優(yōu)質植物蛋白。到了6個月~7個月時,蛋白質食品可多種多樣,如蛋、魚、血豆腐等,其中魚肌蛋白的生理價值較高,氨基酸較豐富,且低脂肪易消化。雞、鴨、豬血富含鐵質,小兒5個月~6個月時,體內儲存的鐵已漸漸告竭,正是應及時補充的時候,而這也正是牛奶供應不了的。認真給孩子添加果菜類,不僅可以供給維生素和無機鹽類,還可以讓孩子自幼養(yǎng)成愛吃菜的好習慣。總之,父母不必為4個月~6個月的嬰兒吃奶少而發(fā)愁,這時添加輔食是必不可少的。輔食是為斷奶做準備的,也是小嬰兒營養(yǎng)的需要。牛奶雖有營養(yǎng),但并不是只有牛奶才有營養(yǎng),而且有些營養(yǎng)成分如鐵在牛奶中含量并不多,待孩子8個月左右已可以用粥、蛋羹、面條等代替兩次牛奶了。至于夜間2點~3點鐘喂牛奶,更是不應該。一般說健康的嬰兒在出生后3個月~4個月時,夜間就應停喂一次牛奶或母乳。
在孩子睡著時喂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有的家長還在孩子睡后喂那些孩子不愛吃的東西,如藥物、魚肝油、鈣劑、菜汁等等,其中尤以孩子生病時喂藥最多。要知道,當孩子睡著后再進行喂食是很危險的。小兒的咽喉部神經(jīng)反射功能原本就差些,很容易將藥物或其他食物誤吸入氣管,更何況當孩子睡著了,又是臥位甚至是仰臥位時,存留在口腔或從食道返流的食物、藥物更易誤入氣管,造成窒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小嬰兒仰臥位吐奶窒息的事例并不罕見。所以,切不可再這樣喂了。■
美國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味覺遲鈍的孩子可能造成貪食和肥胖。而對味道很敏感的孩子從幼兒期到青春期,對過重的成辣味和甜味都沒有好感,也會對食品添加劑的味道反胃,如此一來,你家寶寶當然不可能愛上垃圾食品!
日本醫(yī)學博士高橋悅郎先生為編寫《來自胎兒的信息》一書,跟蹤了400多名胎兒和他們的媽媽,找到了胎教的某些證據(jù),論證了味覺胎教的神奇性:在準媽媽妊娠3個月的時候,胎兒舌頭上的味蕾已開始長出。自此到7~8個月胎兒味覺神經(jīng)束開始髓鞘化,要做好“味覺胎教”就要在這個時候好好做功課啦!
準媽媽要“五味俱全”
準媽媽對五味的感受,會傳遞給胎兒,因此準媽媽不能一味地偏食,應當從懷孕滿3個月起,就要有意識地品嘗甜、苦、澀、鮮等多種味道,以利于胎兒味覺的發(fā)育。否則寶寶從一出生起就會很難喂養(yǎng),如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沒有胃口、不喜歡吃東西、常吐奶、消化吸收不良等情況,稍大一點,寶寶開始進食輔食時,也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偏食現(xiàn)象。
你挑食,寶寶就挑食
懷孕期間不愛吃魚?從來不碰有點味兒的蔬菜如蘆筍、藥芹、韭菜?只愛吃方便面喝可樂,聞著那味兒就覺著香,就是一天吃三頓,也不覺著生厭?要是準媽媽在口味上如此任性,就別怪孩子出生后,討厭吃綠色蔬菜和魚蝦,專對垃圾食品有癮!要是想讓孩子不那么反感健康飲食的話,從現(xiàn)在開始,就該多嘗試綠色健康的,慢慢體會出它的妙處來。
食物要豐富多彩
高橋悅郎先生認為,孕婦每天所吃的食物越豐富,胎寶寶長大后對各種味道的食物接受程度就越是高。在日本,孕婦每天所吃的食物一般會超過26種,其中,光是蔬菜和水果就有13種以上,對喜愛的食物,她們也會保持一定的克制,最多只吃50克到100克的份量,免得再也沒有胃口吃其他食物。
清淡口味讓味蕾發(fā)育更完善
孕期愛吃咸魚腌肉的媽媽,孩子生下來也會口重:而孕期吃蝦都不要放醬油的媽媽,孩子生下來口味也會很清淡,味覺感受很細膩,能品嘗出口重之人難以覺察到的鮮甜之味。高橋悅郎先生也發(fā)現(xiàn)越是口味清淡的孩子,味蕾在舌面的分布越是廣,味覺更敏感、更豐富,一生都會遠離死咸的腌臘食品和深加工食品,更能欣賞新鮮食物的美味。
米粉可以用奶瓶喂嗎?
大便里有殘留食物,是消化不良嗎?
容易過敏的寶寶怎么添加輔食?
不愛吃蔬菜,可以用其他的代替嗎?
生病時輔食要注意什么?
關鍵詞:不消化
吃下去的東西在大便時原樣排出,是不是不消化?
食物即使原樣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寶寶也已經(jīng)吸收了一些營養(yǎng),只是把剩余的部分排出來了,所以不一定是消化不良。但是,也有囫圇吞下去的可能,所以,應該給寶寶吃適合他口腔發(fā)育程度的硬度和大小的食物。
關鍵詞:菜水
添加輔食前可以給寶寶喝果汁或菜水嗎?
果汁或菜水最好在寶寶4~6個月后再加。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該是嬰兒米粉,加了米粉后,寶寶也適應了,再加果汁,每天一次,1~2勺就可以。另外,菜水或水果水其實并沒有太多營養(yǎng),只是起到調味的作用。
關鍵詞:添加時間
最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是在兩頓奶之間加,還是餓了就加?
輔食添加要有規(guī)律,在兩頓奶之間加一次輔食,逐漸地幫寶寶養(yǎng)成在固定時間吃輔食的習慣,對日后規(guī)定的飲食習慣養(yǎng)成也有好處。4~6個月時,寶寶對母乳的需要是餓了就給他吃。
關鍵詞:食量
寶寶每次只吃一小口,連一勺都不到,這樣可以嗎?
在輔食添加初期,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剛開始吃輔食,不是為了讓他吃飽,主要是為了讓他嘗味道。而且寶寶對新食物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剛開始他肯定會自我保護性地少吃,但是只要他嘗到了,輔食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到了7~8個月以后,他的食量會慢慢增加的。
關鍵詞:米粉和奶
米粉可以用奶沖調嗎?
不推薦將奶與米粉混合。嬰兒營養(yǎng)米粉起自西方,說明書上都會說可將奶與米粉混合,但是,這與西方的膳食結構有關。西餐中奶制品比較多,中餐則不同。如果寶寶習慣了含牛奶的食物,今后接受中餐的成人食品就可能有一定偏差。偶爾可以用奶沖調米粉,讓寶寶感受新鮮的味道,但不建議長期這樣。
關鍵詞:蛋黃
馬上要吃輔食了,老人說先給寶寶吃蛋黃,朋友說先吃米粉,到底哪個對?首次添加輔食,最好選擇嬰兒營養(yǎng)米粉。它的配方營養(yǎng)成分豐富,比蛋黃等單一食物,更利于寶寶生長,而且引發(fā)過敏幾率低。建議用溫水調營養(yǎng)米粉,每天兩次,在兩次喂奶之間食用。一開始寶寶有可能會不接受,沒關系,多嘗試幾次,從少量開始,讓他一點點接受。
關鍵詞:只吃奶
寶寶5個多月了,但是他對輔食一點興趣都沒有,現(xiàn)在還是只吃奶可以嗎?
讓寶寶看看大人吃飯的樣子,然后再觀察他的變化。首先要繼續(xù)給寶寶喂奶,然后讓他多看看大人吃飯吃得很香的樣子。比如吃胡蘿卜的時候,一邊讓他看著大人怎么吃,一邊告訴他:“胡蘿卜真香啊!”如果寶寶覺得吃飯很好玩的話,輔食就會很順利地開始了。
關鍵詞:奶瓶、米粉
寶寶6個月,用奶瓶喂米粉,他就愛吃,但放在碗里用勺子喂,他就不愛吃。可以一直用奶瓶喂米粉嗎?
奶瓶喂養(yǎng)是通過吸吮再吞咽的過程,而碗勺喂養(yǎng)是通過卷舌、咀嚼再吞咽的過程。開始添加輔食時就要訓練寶寶卷舌、咀嚼式吞咽,不僅為了營養(yǎng),更是為了訓練他的面部肌肉,為今后流利說話打好基礎。記住,輔食添加是為了寶寶得到營養(yǎng),同時促進各方面的發(fā)育,所以不建議用奶瓶喂輔食。如果寶寶不喜歡用勺子吃輔食,可以試著換一些顏色鮮艷的餐具來吸引他。
關鍵詞:餐具
什么樣的勺子比較適合喂寶寶吃輔食?
勺子最好小而淺,餐具還應該按照發(fā)育階段不同相應地改變。寶寶的嘴巴小,里面也很窄,要準備相當于嘴巴2/3寬窄的淺勺子。
等待寶寶發(fā)出“添加信號”
4~6個月只是開始添加輔食的大致時間,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在他準備好了的時候,會發(fā)出一些信號告訴你:
·寶寶的進食、排泄開始變得有規(guī)律了。·兩餐之間很快就感到饑餓。·開始對奶以外的食物顯示出興趣,看到大人吃飯就想伸手抓,模仿大人吃飯時張大嘴巴的樣子。·寶寶會用舌頭壓住奶嘴。·如果給寶寶添加輔食時,他對食物不感興趣或持續(xù)拒絕,則說明他還沒做好吃輔食的準備,這時不要強迫他吃,但添加輔食最晚也不要晚于6個月。
關鍵詞:冷凍輔食
做一次輔食太麻煩了,我看有的媽媽一次做出很多量,然后把剩下的凍起來,以后直接加熱就可以。冷凍后輔食的營養(yǎng)不會被破壞嗎?可以儲存多長時間?
冷凍后輔食的營養(yǎng)不會被破壞,但是不建議長期冷凍輔食,通常最高限度為3~5天。最好把輔食分成每頓要吃的小份后,再密封冷凍,這樣加熱時就更方便,也避免因重復加熱輔食而丟失營養(yǎng)。
關鍵詞:過敏
寶寶吃了桃子后出現(xiàn)腹瀉,嘴邊還有紅疹子,這是過敏嗎?以后還能再給他吃嗎?
如果寶寶吃了某種食物后出現(xiàn)嚴重腹瀉、嘔吐、全身皮疹,那就有可能是對這種食物過敏。這時候就不要再給寶寶吃引起過敏的食物,也暫時不要添加新的食物。開始添加輔食時,最應該小心的問題是食物過敏。所以每次新添加的輔食只限一種食物,添加兩種不同食物最好間隔3~4天,這樣,如果寶寶出現(xiàn)過敏反應,你就知道哪些食物是罪魁禍首了。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并不代表永遠都不能吃這種食物。隨著免疫系統(tǒng)和腸道屏障功能的逐漸成熟,小時候會引起過敏的食物,等他長大一點后再吃可能就不會過敏了,所以,等到中后期時,還可以再嘗試讓他吃—次。
關鍵詞:腹瀉
寶寶添加米粉已經(jīng)有半個多月了。一星期前發(fā)現(xiàn)每日大便次數(shù)增多,而且出現(xiàn)腹瀉。是添加輔食引起的嗎?
寶寶添加輔食后,由于消化能力尚不完善,可能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性腹瀉。首先應該帶著寶寶的大便去醫(yī)院化驗,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細菌或病毒感染,那就可能是由于喂養(yǎng)不當引起的腹瀉。比如寶寶的飲食中蛋白質缺乏,碳水化合物過多,就容易使大便過稀。或者寶寶吃的食物過多、過少,哺喂不定時,過早喂食大量淀粉類或脂肪類食物,都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亂。這時候,應該聽從醫(yī)生的建議,調整你的喂養(yǎng)方式。同時,暫時不要給寶寶添加新的食物,等到寶寶腹瀉完全好了再慢慢開始加新輔食。
取大便的正確方法:用不吸水的東西,比如棉簽的木棍一頭挑出一些大便(不能挑紙尿褲上的大便),放在密封的容器(可以提前在醫(yī)院領幾個裝大便的盒子)或者用保鮮膜包好,在2小時內送到醫(yī)院化驗。
關鍵詞:搶勺子
寶寶8個月了,總是想要搶大人手里的勺子,怎么也不好好吃飯,該怎么辦呢?
寶寶的這種行為說明他對吃飯很感興趣,想自己試試。這是好事,媽媽應該趁勢多和寶寶交流,告訴他勺子的作用,給他演示怎么吃東西。但要注意和寶寶玩耍的時間最長不要超過30分鐘,不然他會認為吃飯時總是要有媽媽陪玩的。還可以給寶寶也準備一把勺子,另外當他自己吃飯時,要多夸他“真厲害啊”。
關鍵詞:引導
寶寶7個月,不太愛吃輔食,我看別的媽媽都是一邊逗著一邊喂,這樣好嗎?
給寶寶喂輔食時大人不需要用語言誘導進食,因為喂飯時,大人的語言不會起到鼓勵的作用,反倒容易誘導孩子分心,特別是邊吃邊玩,容易使寶寶形成吃+玩+說話=吃飯的概念,這樣不利于寶寶安靜進食。如果想誘導寶寶,你可以在喂飯時自己口中咀嚼一些食物,哪怕是口香糖,都會誘導寶寶專心進食。
關鍵詞:長牙和輔食
寶寶7個月了,一顆牙都沒長,這時應該給他吃軟塊狀輔食,還是—直吃糊糊昵?
寶寶是用牙床咬東西吃,所以不用按照牙的發(fā)育程度來決定進入下一階段的輔食。但是,如果到了1歲左右寶寶還沒有長前牙,那最好減緩輔食添加的結束期,這有利于寶寶浮牙的生長。
關鍵詞:吃太多
寶寶7個半月,特別愛吃輔食,而且什么都吃,我真擔心他吃多了。
如果寶寶能吃又能動,那就沒問題。食物過軟可能是導致孩子吃得過快吃得過多的原因。大—點的孩子,因為運動量增加,食量自然也增加。如果他的大便也隨之增加,說明寶寶消化得很好,這時候應該多和他說“吃飽了吧”,讓他了解吃飽了的感覺。
關鍵詞:生病
寶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怎樣喂輔食?
這時寶寶的輔食應該返回到上一階段,比如將稠粥換成米粉或米糊。在寶寶出現(xiàn)發(fā)燒、嘔吐、痢疾等癥狀時干萬不要勉強給寶寶吃輔食,但要注意水分的充分補給。不要給寶寶吃太油膩的東西,盡量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
關鍵詞:營養(yǎng)均衡
寶寶快9個月了,每天的輔食很豐富,菜泥、肉泥、蛋羹等,但是我發(fā)現(xiàn)好像主食少了點,輔食階段主食重要嗎?
寶寶每次輔食量不是以每次進食總量為依據(jù),還應考慮每次輔食的組成。有些父母給寶寶的輔食中突出菜和肉、蛋等蛋白質食物,而忽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吃肉、菜不是不好,但不能擠掉米、面等食物。所以建議每次輔食中米、面等食物應至少占一半,菜、肉、蛋一起不可超過一半。
關鍵詞:調料
輔食一點味道都沒有,寶寶不愛吃,但是給大人做的面條他吃得很香,可以在輔食里加些調料嗎?
像鹽、糖這些調料建議在寶寶1歲以后再加。7~8個月后做輔食時可以加些橄欖油,稍稍點—點醬油。當然最好還是什么都不加,其實寶寶的味覺非常敏感,我們覺得食物沒有滋味,對寶寶來說,未必如此,如果一開始就在食物里添加過多的鹽分或糖分,不會表達的寶寶只能慢慢適應這樣的口味,這樣會讓寶寶的口味越來越重,從而給寶寶的健康帶來影響。
關鍵詞:母乳
寶寶吃輔食吃得很好,但是吃母乳的量減少了,這會影響他的健康嗎?
要是輔食吃得太多影響到寶寶的吃奶量,就要適當減少輔食的量。這個時期寶寶所需營養(yǎng)的主要來源還是母乳或配方奶,所以媽媽一定要注意不要給寶寶吃太多輔食以免影響母乳或配方奶的攝入量。
關鍵詞:不吃
8個月的寶寶,有時候吃輔食,有時候卻不吃,這是為什么嗎?
寶寶每天的心情和感覺不同,有時候可能會不想吃。寶寶不餓或是太餓了,情緒就會不好,就不愿意吃輔食。這時候媽媽要抱一抱他,或許他的情緒就會好轉。現(xiàn)在寶寶還處在慢慢習慣輔食的階段,所以不用太在意。
關鍵詞:過敏
寶寶8個月了,吃外面買的面包和饅頭后會出現(xiàn)顏面紅腫,但吃自己家做的米粥、饅頭就不會過敏,這是為什么?他會不會對大米、面粉過敏?
寶寶不可能是對大米和麥子過敏,應是對食品添加劑過敏。建議給寶寶添加輔食時,盡可能在家自制。這樣就能比較清晰地了解寶寶對食物接受的狀況。
關鍵詞:營養(yǎng)均衡
如果寶寶不愛吃西藍花,可以用其他與西藍花營養(yǎng)成分相似的食物代替呢?西藍花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如果寶寶不愛吃,我們可不可以用他喜歡的橙子代替?答案是暫時可以,但絕非長久之計,沒有兩種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是完全—樣的,而且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科學家們還會發(fā)現(xiàn)某種為我們熟知的食物中還有新的營養(yǎng)成分,所以最好從小就不讓寶寶養(yǎng)成挑食的毛病。堅信,只要盡量多地嘗試,他早晚有—天會接受。
應該吃多少?聽寶寶的!
究竟吃多少輔食才合適?這個問題應該由寶寶自己決定。即使他只吃一兩口也不用擔心,因為對1歲以內的寶寶來說,主食應該是母乳或配方奶,輔食只是成長不可缺少的練習。只要奶能吃飽,寶寶就不會餓著。
關鍵詞:便秘
寶寶9個多月了,吃的食物種類越來越多,開始出現(xiàn)便秘的情況,該怎么辦呢?
添加輔食后寶寶的大便會成形,但不至于出現(xiàn)便秘。首先找出寶寶每天吃的食物中哪個可能會引起便秘,暫停食用,或改變寶寶的食譜。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緩解寶寶的不適:輔食中多加碎的蔬菜,不要過多添加蛋白質。訓練寶寶定時排便,如果寶寶連續(xù)7天不排便,需到醫(yī)院檢查。
關鍵詞:酸奶
寶寶多大可以喝酸奶?
最好等到寶寶1歲以后再給他喝酸奶。不過9~12個月時偶爾給寶寶少量喝一點兒沒有問題,但不能用酸奶替代母乳或配方奶。
關鍵詞:成人飯
到了1歲就能和大人吃一樣的食物嗎?
這時最好給寶寶吃比大人的食物稍微淡些的食物,并且要注意使用好消化的食物和制作方法。寶寶吃飯時間可以和大人一樣,在一起吃飯的過程中要不斷告訴他吃飯的樂趣,讓他喜歡上吃飯。
關鍵詞:不吃肉
10個月可以給寶寶加肉類輔食了,但是他就是不愛吃肉,怎么能保證他能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量呢?
寶寶從母乳或配方奶中就能得到大量的蛋白質。另外,豆制品和蛋黃都可以幫寶寶得到蛋白質。如果你有家族過敏史,最好等寶寶滿2歲后再給他吃蛋白,因為蛋白有時會使嬰兒過敏。
關鍵詞:體重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