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36: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秋月的詩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詠月詩句串串燒
河南省方城縣育星學校四3班 盧清雯
愉快地度過八天長假后,同學們陸續返回學校。我們班的同學一進教室,紛紛背誦起課外作業來。那是我們語文老師別出心裁布置的作業——搜集有關詠月的詩句,開學第一天晚上開展“詠月詩句串串燒”比賽。
踏著晚自習的上課鈴聲,語文老師健步登上講臺,宣布比賽規定:老師指名背誦詠月詩句,后面再提名的同學不得重復前面已背誦的詩句。
比賽開始了,“調皮大王”喬冠洋第一個閃亮登場,他晃頭晃腦地背誦的是李白的《靜夜思》,?悖?飧鲆蔡?《?屏稅桑?錐?靶∨笥訊薊岬陌。〉詼?鏨咸ǖ氖侵芄饣裕??乘械氖敲蝦迫弧端藿ǖ陸?返摹耙翱跆斕褪鰨??逶陸?恕薄=幼攀茄?拔?輩芎H閔銑。??乘械氖欽啪帕洹鍛?痘吃隆分須謚巳絲詰拿?洹昂I仙?髟攏?煅墓泊聳薄薄?
不一會兒,老師點到了我的名字,我有點緊張,背誦的是李煜《虞美人》的“春花秋月何時了?花落知多少!”隨著時間的推移,背誦的難度越來越大,有的同學急得抓耳撓腮。老師點名讓我班“大才女”——文藝委員馬可背誦,她的出現讓大家耳目一新:輕歌曼舞地表演了蘇軾的《水調歌頭》,同學們打著拍子也唱起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她的表演精彩極了,讓我們看的如癡如醉,一個字——絕!
最后,比賽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楊秋雷搜腸刮肚地背誦柳永《雨霖鈴》的詩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有意思的是張寶恒同學的,居然把《西廂記》也搬出來了,“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下課了,同學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教室,議論紛紛。我真希望多舉辦幾次這樣的活動,既豐富了大家的課外知識,又陶冶了我們的情操…。
(指導老師:董見聞)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曉》
2、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4、春*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 葉紹翁《游園不值》
5、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6、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7、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王安石《泊船瓜洲》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 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9、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0、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崔護《題都城南莊》
1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2、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1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 王維《相思》
松間明月:王維令明月清幽雅致、悠閑自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凈而又充滿情趣的畫面啊!在這里,一切都顯得自在安然、新鮮活潑,洋溢著詩人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隱逸山水間的飄逸情懷。這是何等的幽靜空靈,若沒有詩人心靈的曠達、超然,怎能寫出如此恬靜的詩句?
秦淮明月:劉禹錫讓明月見證悲涼的歷史。《石頭城》:“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六朝建都之地,山水依然,惟有舊時之月,還來相照而已,傷前朝所以垂后鑒也。”寂靜的群山,冰涼的潮水,荒廢的空城,詩人描摹的是“故國”“寂寞”的現實,返思的卻是南朝近三百年的歷史。六朝國祚短促,驟興驟亡,劉禹錫請出月亮見證了這一段悲涼的歷史。
江心秋月:白樂天邀秋月聆聽人間仙樂。“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這是《琵琶行》中以環境描寫烘托琵琶女高超演奏技藝的名句。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藝使白居易和他的朋友們陶醉。一曲琵琶聲息之后,人們沉浸在美妙的樂曲聲里,而敏感的詩人,也從對久已不聞的“京都聲”的陶醉中復歸現實,觸發出一種遷謫淪落的感傷之情。秋江月冷,月照離人,“別時茫茫江浸月”,“江心秋月”為“天涯淪落人”的情感交融提供了最適宜的時空背景。
鑒湖明月:李太白引皎月作為人生知已。多情的月亮,伴著孤獨的詩人。清高的詩人,邀來了同樣清高的月亮結伴同游。在李白的情感體驗中,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冰清玉潔的一輪皎月,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知己。
滄海皓月:李義山托皓月感傷凄涼身世。《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明月高懸,蚌得月光,光瑩明澈,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聞。月是天際明珠,珠是水中明月,一輪皓月籠罩于滄海之上,顆顆明珠閃爍于煙波之中,這是何等美妙的境界!
小樓凄月:李后主用凄月演繹生命絕唱。“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秋月”像一面鏡子,觀照過詞人縱情逸樂的歡顏,也映照出詞人階下罪囚的愁容。這里描寫的故國之“月”,亦即今時“不堪回首”之月。“秋月”,積淀著詞人敏銳的時間意識和綿綿無窮的悵恨。過去令作者心旌搖蕩神采飛揚的月光,而今變得冷艷刺目慘不忍睹,其中包含著多少物是人非滄桑巨變的哀痛!
柳崖殘月:柳耆卿借殘月渲染離別情懷。《雨霖鈐》:“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夾岸楊柳,參差拂動于凄涼晨風之中;天涯孤客,黯然獨守于天際殘月之下。柳永在舒緩而又哀惻的言辭中,傳遞出一種抑郁傷感的情調。
赤壁江月:坡酹江月感悟人生哲理。《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軾赤壁祭奠江月,既有傷悼“千古風流人物”的吊古之情,更有感喟“早生華發”一事無成的個人憂傷。貶官黃州,是蘇軾人生的不幸,“酹江月”的確反映出一種“人生如夢”的空漠情緒。
西樓滿月:李易安向滿月傾訴閨客憂怨。這是一個月滿西樓的靜謐之夜。夜不成眠的女詞人李清照佇立西樓,推窗望月,想像著大雁飛回時,丈夫趙明誠或許會托雁傳書,帶來平安的信息。在《一剪梅》中,這一情境以一個倒裝句推出:“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想像夫君的“錦書”實寫自己的思念。詞人的閨閣之思也是人間一種美好的情感。清澈的月光、飄浮的云影、輕飛的大雁,組合成一種朦朧的境界,反襯出詞人內心的一種憂怨。
關于中秋節祝福詩句一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5、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6、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7、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8、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9、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
10、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1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14、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15、煙攏寒水月攏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8、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19、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0、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2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22、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23、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24、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25、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26、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7、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28、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9、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30、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31、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3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33、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34、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35、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36、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37、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8、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
3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40、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41、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4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3、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44、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45、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46、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47、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48、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
4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50、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關于中秋節祝福詩句二
1. 謂洋海底問無由。 —— 辛棄疾《木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2. 天應有意故遮闌。 —— 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 被白發、欺人奈何。 ——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4. 影留人去,忍向夜深,簾戶照陳跡。 —— 《尾犯·甲辰中秋》
5.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 —— 張養浩《折桂令·中秋》
6. 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 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7. 從今三夜看嬋娟。 —— 張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8. 問深宮,姮娥正在,妒第幾。 —— 《永遇樂·乙巳中秋雨》
9. 偏只到、涼秋半破,斗成雙絕。 —— 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10. 禪邊風味客邊愁,饋清光又滿樓。 —— 慧霖《閏中秋玩月》
11. 斟酌嫦娥,九秋宮殿冷。 —— 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12. 凈洗浮空片玉,勝影、春燈相亂。 —— 《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13. 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 —— 蘇轍《調歌頭·徐州中秋》
14. 華滄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 ——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15. 人間寶鏡離仍合,海上仙槎去復還。 —— 《思佳客·閏中秋》
16. 今宵樓上一尊同。 —— 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7. 東籬展卻宴期寬。 —— 《思佳客·閏中秋》
18. 好處時光,須用著些難。 —— 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9.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 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20.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 暮云收盡溢清寒。 —— 蘇軾《陽關曲 》
21.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 ——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2. 白凝虛曉,香吹輕燼,倚窗小瓶疏桂。 ——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周末,爸爸媽媽帶著我去生物島騎車。
一進生物島,一陣清香撲鼻而來,是什么香味呢?我靠近一看,啊,原來是桂花飄香呀!桂花小小的,黃黃的,從遠處看,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拇指姑娘。走了一會兒,我看見一棵參天木棉樹,它真高啊!估摸有12米高;它真壯啊!6個小朋友才能將它圍住;它真美啊!樹上的木棉花競相開放,遠遠望去,像著火似的。木棉花落到地上,地面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踩上去,軟軟的,暖暖的。
又走了一會兒,我們到了湖邊,湖水是碧綠的,非常平靜,我立刻想到劉禹錫的詩句“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忽然,一陣微風拂過,湖面微波蕩漾,打破了原來的平靜。
生物島真美,我愛生物島的春光!
高適是盛唐時期“邊塞詩派”的領軍人物,他以描繪邊塞風光的詩歌而著名,所以文學史上稱他為邊塞詩人。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
他在浙江一帶做官期間,要到臺州去巡察,路經杭州的清風嶺。此時正是秋季,秋高氣爽,風景宜人。傍晚時分,高適緩步出游,只見嶺上松柏青青,蒼翠欲滴。那紅墻黃瓦的寺廟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顯得格外幽靜。他迎著撲面的秋風,撫摩著被露水沾濕的衣衫,頓時感到些許涼意。他轉眼一看,只見寺廟前竹房的石凳上一些僧人正在閑談。
高適緩緩邁步,盡情欣賞著這山間的景色,一輪秋月高掛,銀光遍地。登高遠眺,只見山峰高峙,樹影婆娑,一條江水環轉回繞,在月光的映照下宛如潔白的玉帶。他徘徊四顧,流連忘返,于是回到下榻的僧房,觸景生情,詩興大發,提起筆就在墻壁上寫下一首詩:“絕嶺秋風已自涼,鶴翻松露濕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閑竹房。”
第二天,高適離開了清風嶺,乘船來到了錢塘江。那天正趕上月落之時,江水退了許多,江面只剩下原來的一半了。高適看到這景象才悟出潮水漲落的規律來:當月亮升起時,江水隨著潮頭涌來,江面就會變得寬闊起來;月落時,江水又隨著退潮而下降,江面就又窄了許多。想到這里,他不安起來,因為昨日壁上的題詩中“前村月落一江水”顯然不夠妥當。
巡察臺州的任務結束后,高適又特意返回了清風嶺。他回寺廟后向僧人索要筆墨,打算修改那墻上的詩句,不料僧人卻告訴他,詩句已被人改動過。高適一聽大吃一驚,忙問:“誰改動的?”原來,他走后不久,寺廟內也住進了一位路過的官吏,他看到壁上的題詩后連聲稱贊!但吟誦一會后,又覺得某些地方需要改動,于是便提筆把“一”江水改成了“半”江水。
高適聽罷,非常高興,因為他想要改的也正是這個字。
詩歌、文章本是生活的反映,因此要符合生活的真實性,月升潮漲,月落潮退,這潮水漲落的規律,在詩歌中也不能違背,所以詩句雖只一字之別,卻離事實相差萬里。因此寫詩、作文要符合實際,即使是夸張也要以真實為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橫溝中學】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18題;共84分)
1.
(2分)多音字組詞。
擔dān
________
dàn
________
2.
(3分)我會把下面的詩句補充完整。
________,清泉石上流。
山重水復疑無路,________。
________,山后山前處處梅。
3.
(6分)多音字組詞
蒙:méng________、měng________
奇:jī________、qí________
相:xiāng________、xiàng________
4.
(3分)選擇正確的詞語。
勉(A.勵
B.歷)________自己出類拔(A.萃B.翠)________
在一片贊揚聲中,我們的頭腦要保持(A.平靜B.安靜C.冷靜)。________
5.
(4分)給下列詩句排序。
________羌笛何須怨楊柳
________春風不度玉門關
________一片孤城萬仞山
________黃河遠上白云間
6.
(6分)想一想,選一選。
吉言________
A.應允別人
忠言________
B.誠懇勸告
諾言________
C.宣誓所說
誓言________
D.表示吉祥
留言________
E.生前留下
遺言________
F.臨走寫下
7.
(5分)我能寫出下面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①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②湖光秋月兩相和
,
潭面無風鏡未磨。
8.
(5分)用下列詞語造句
①瞬間
②仿佛
9.
(4分)默寫古詩
望天門山
李白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
(5分)讀一讀體會句子的意思: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1.
(5分)改變句子中詞語的順序,不改變原意,把句子換個說法。
①我天天堅持給鳥兒喂食。
②小明是我最好的朋友。
12.
(9分)讀拼音寫漢字
qīng
fēng
jìng
________山
________樹
石________
________澈
________景
________爭
________聲
________狂
________然
13.
(5分)請你從這三首詩中選擇一首你最喜愛的詩默寫下來,并說說喜愛的理由。
14.
(5分)根據詩意寫出相應的詩句。
①兩岸的青山一會兒出現,一會兒又忽閃不見,一葉小舟正乘風破浪,從日邊駛來。
②晴天,西湖水波蕩漾,波光艷麗,美極了。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云霧迷茫,顯得非常奇妙。
③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和諧。潭面沒有風,好像一個沒有經過打磨的鏡子。
15.
(4分)根據解釋寫詩句
①雄偉的天門山好像是被從中間沖斷了一樣,讓長江浩蕩的流經這古代楚國的舊地。________
②滔滔東流的江水,在天門山遇到巨大的障礙掉頭向北流去。________
③分列長江兩岸的天門山,就像迎著江水撲面而來。________
④在那水流湍急的地方,有一只小船乘風,從太陽升起的東邊駛過來。________
16.
(4分)選擇正確的答案填空。
《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的作者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他們都是________朝人。
A.劉禹錫
B.杜甫
C.白居易???D.李白
E.唐
F.清
17.
(5分)翻譯句子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8.
(4分)默寫《望天門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閱讀理解題
(共5題;共25分)
19.
(5分)閱讀詩文《望天門山》,回答問題
這首詩寫眺望天門山所見,始終描繪了哪些景物?
20.
(5分)閱讀詩文《望天門山》,回答問題
詩人為山川景物抹上了哪些色彩?
21.
(5分)閱讀詩文《望天門山》
,
回答問題
詩人在描繪這幅畫時,是以什么景物為主體的?其它景物起什么作用?這些景物襯托了天門山怎樣的景象?
22.
(5分)閱讀詩文《望天門山》,回答問題
這首詩描繪了天門山怎樣雄奇秀麗的景色?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3.
(5分)閱讀詩文《望天門山》,回答問題
本詩在寫作上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18題;共8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閱讀理解題
(共5題;共25分)
19-1、
20-1、
21-1、
又是一個中秋月圓之夜。在這天晚上,賞月是必不可少的,從古帶今,描寫月亮的詩句也是數不勝數。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愁緒:張九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樂觀……這些都讓我們為之嘆服。
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下去玩。我走到操場上,望著也空,不禁感嘆道:“今天的月亮真圓。真亮呀!”我望著天上的明月,她時而露面,時而遮臉,好象一位害羞的仙女,又酷似一位慈祥的母親,把皎潔的月光灑想大地。這時,大地像披了一層銀色的外衣,更漂亮了。
在月光下跟小伙伴玩游戲,受到了月光的沐浴,我們玩的更歡了。
中秋的月,是那么的美,那么的米人。而此時的月兒,活潑了起來,在跟我玩躲迷藏呢!她一會兒躲進云層里,一會又探出腦袋;她累了,靜靜地靠在天幕上,這時大地又沉靜在如水的月色里,大地增添了幾分浪漫的氣息。
望著明月,我又不禁想起了團圓,今天,是個團圓夜,大家都在家里相聚了,可是災區的小朋友在地震中失去了親人,還有在遠方的戰士,不能回家團聚,在中秋之夜,我們更需要大家去關懷他們。牽掛他們。
中秋之夜就請嫦峨姐姐把我們的祝福帶給他們,給那些災區的小朋友與遠方的戰士,送去我們的問候。
走過夢的桑田,在嶙峋突兀的歲月里步履維艱。昨日的青鳥跟著一首老歌的曲調從夢里漸漸飛遠。三尺素箋寫不盡聲聲浩嘆,一壺淡酒暖不熱重重深寒。春江花朝秋月夜,舉杯邀月獨倚闌。天涯茫茫路無盡,登樓遠望空遺憾。念斯人,豐腴消盡衣漸寬。莫說今生絕不悔,隔重樓、夢斷長生殿。
途經山中曲徑,于蒼茫寥闊的暮色里踽踽獨行。從前的芳徑循著昨夜的西風遺走了一路落紅。望不盡的香魂,沿溪畔隨水逐流;看不穿的層林,緣山勢起伏不定。淺吟低唱意闌珊,猿鳴馬嘶愁空山。愁云慘淡暮山紫,仰頭無月有何言?憶往事,物是人非淚如簾。勿論平生行路難,搭眼棚、夕陽山外山。
夢里落花在桃源,在虛無飄渺的世界里恬然自安。夢里的雙眸跟著裊裊炊煙在熱切的奢望里漸趨平淡。一曲溪水漂不盡點點殘紅,兩聲雀鳴攪不亂處處寧靜。池魚本樂故淵水,羈鳥固戀舊山林。落花無意傷春水,夢里常思歸田園。欲灑脫,事不如意囧途艱。莫冀命途路少險,居樊籠、何日返自然?
淚如落紅滴枕邊,在物欲橫流的現實里苦吟澤畔。夢里的落花像日漸消殘的青春把生命的詩行抒寫的更加傷感。百折苦旅涉不盡凄風苦雨,千行詩句述不清衷腸情殤。花似青春芳菲盡,一朝花落實難尋。昨宵夢里悲歌發,知是寐中傷花魂。祭青春,逝者如斯空余恨。勿寄夢里花如云,看落花、命里多血痕!
內蒙古電力中學初一二班 梁迪
春風,夏花,冬雪,秋月,這四景乃人生中最美之景,任選其一都無可挑剔,真不知是哪位天仙賜給四季如此景致!
春風
風可是春天的一大特色。春天的風最柔、最輕。不像夏天的風陣陣熱浪,不像秋日的涼風颼颼,更不像冬日的刺骨寒風。春天的風,給人帶來一種無限的活力,使人感到清涼、自在。在經過了嚴冬那無情的冰冷之后,一陣微微的清風吹響了大自然的交響樂。那節節的翠竹,在春風的滋潤下,變得更加筆直、挺拔;那小睡的動物們,請春風幫助將它們的眼皮輕輕地掀起,走出嚴冬。看到這生機盎然的景象,我也忍不住想要出去多走一走,在草叢中,絲絲的涼風不斷撫摸著我,我不覺地停下了腳步,感受春風,看著春天,看著微風,看著自己慢慢地融入春的懷抱。
夏花
花是充滿詩意的。古代就有很多描寫花的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梨花一支春帶雨,玉容寂寞淚闌干。”不一樣的花給人不一樣的感覺。百合那純白的花瓣,就像天空中潔白的雪花灑落。丁香的點點紫色,好似天邊的一抹彩虹。而玫瑰鮮紅的花朵,好象一團燃燒的火焰。到了夏天,花在哪兒都可以看到。在公園里,丁香、紫薇、牡丹、天葵、鄧伯花滿眼都是。各種花香在空氣中醞釀。游客都被艷麗的顏色和彌漫的花香吸引住了,久久不肯離去。它們高興地渲染著美麗的夏天。
秋月
大部分人想到月亮,都會感覺到憂傷和凄涼。而我卻不一樣:秋天的月亮,明亮、高遠。秋天正是天高云淡之際,這時賞月最好。有時我會在夜深人靜時欣賞月亮。每當月亮有變化的時候,我都會細細地觀察它,情不自禁地詠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美倫美幻的月亮掛在漆黑的天空,雖然有些孤單,但它卻能照亮整個夜空。每當看到月亮,我都會微微一笑,感謝秋月陪伴我度過漫長的黑夜,直到天明。
冬雪
[關鍵詞]歷代詩話;符號學;悖論;反諷;象征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2)18—0021—03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話之說由來已久。然而,詩話研究具有特殊性,“首先是多而雜,千年詩話,資料繁雜,汗牛充棟,如散落的珍珠,吉光片羽,俯拾皆是;其次是廣而深,詩話之體,流布甚廣,影響深遠,自歐陽修創始,不脛而走,蔚為大國,長盛不衰;三是簡而約,詩話論詩,簡明扼要,提綱挈領,言近旨遠,名詞術語,圣意紛呈,近乎詩的結構”。由此,便對詩話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國內對詩話的研究尚處于基礎待立階段,國外更是將中國詩話視作一個“閉合體系”。①所幸,西方符號學的興起,為詩話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對詩話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符號學重視意義的指涉,以符號雙軸搭建理論框架,并對符號修辭、無限衍義等作出了新的闡釋。符號學包羅萬象,從符號學角度探究中國詩話,有助于對其進行新的闡釋以及理論建構。本文以《歷代詩話》和《歷代詩話續編》作為主要文本,兼及其他詩話,借用符號修辭的相關理論,對詩話中頻繁出現的修辭現象作出解讀,力圖找到二者的相似點以及契合之處。
一、悖論與詩歌曲折表達
美國文論家布魯克斯提出了兩個重要詩學概念,那便是“悖論”和“反諷”。悖論是“似是而非”,文本表達層就列出兩個互相沖突的意思,文本的兩個部分各有相反的意指對象,兩者都必須在一個適當的解釋意義中統一起來,只是悖論的雙方矛盾都顯現于文本。一旦修辭學從語言擴大到符號,一旦多媒介表意成為常態,各種媒介的信息很可能互相沖突、互相修正。②此時,原先在單層次上的反諷,就會變成復合層次的悖論。悖論使得詩歌增加了詩性美,更具理性的邏輯的推論特點,賦予讀者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誠如布魯克斯所論:“悖論正合詩歌的用途,并且是詩歌不可避免的語言。”③
對于悖論,我國歷代詩人和文論家早已給予足夠重視并加以理論探討。司空圖曾多次提到這一藝術途徑,“似往已迥,如幽匪藏”,“風云變態,花草精神”,“如不可執,如將有聞”,“離形得似,庶幾斯人”等。④葉燮在《原詩》中說:“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忍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離形象,絕議論而窮忍維,引人冥漠憂惚之境,所以為至也。若一切以理概之,理者,一定之衡,則能實而不能虛,為執而不為化,非板則腐。”⑤嚴羽在《滄浪詩話》中亦言:“不涉理路,不落言筌。”⑥凡此種種,皆點出了詩歌中大量悖論現象的存在。
相反的兩層意思同時出現在字面上,這種悖論方式在古代詩歌作品中較為常見。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將它解釋為“翻案語”,認為就藝術現象而言可以分為“其一,‘同者異而合者背’,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其二,‘違者諧而反者合’,如‘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其三,相仇相克者,乃和解無間,在宋詩中通常表現為‘錯配’手法;其四,其語否定之否定,即“言‘無’者,激于言‘有’而破除之也的修辭手段;其五,理反乃至順,采用逆向思維對前人常用的歷史題材或言說方式進行顛覆式的改造”。⑦楊萬里《戲筆》寫道:“野菊荒苔各鑄錢,金黃銅綠兩爭妍。天公支予窮詩客,只買清愁不買田。”既然有天公支持,窮詩客為何不買田地,而選擇買清愁。“買”與“清愁”搭配形成悖論,看似有悖常理,卻極言“詩客”之窮,深化了詩歌主題。又如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中的詩句“夕陽無事起寒煙”,本是言說夕照之中什么都沒有,卻又出現了裊裊寒煙,悖論性的話語,使得細微且稍縱即逝的心理變化無意之中流露出來,隱居生活雖飄逸而自在,也難免心中偶“起寒煙”。
悖論不僅出現在表面語詞的矛盾中,還進一步體現為深層語義以及語境沖突。如李白的《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滴滴白露,長夜里久久佇立,直到露水浸濕羅襪,回到房內放下水晶簾,隔著窗戶遙望玲瓏的秋月。詩歌的主題是表達“怨”,而詩句全然不見“怨”字,看似相悖,實際上把作為副文本的標題考慮進來,便能理解其中的悖論關系,以女子獨守空房、寂寞望月的行為,傳達出“幽怨”的氣息,寄托遙深。
二、反諷與詩歌情感走向
教學目標:
1、聽音樂,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精讀悟境,感受詩的意境,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
作者情感。
重難點:
分小組合作交流詩意。背誦古詩,描繪詩中美景。
一、
聽音樂,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音樂嗎?(喜歡)放音樂《八百里洞庭美如畫》,導入,誰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對)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湖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詩呢?
板書:《望洞庭》
評:在《八百里洞庭美如畫》的劉一禎歌聲的烘托下,開篇給人一種震撼力。
二、自主學習,分小組討論詩意。
1、自由讀全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檢查自學。(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學生邊讀邊畫節奏。
師評:同學們一個個是學習的能手,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火眼金睛。
2、
明確目標,合作交流。
師:接下來,分小組議一議:你讀懂了哪些字詞?交流詩句的意思,以及詩句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師評:同學們交流得很充分,合作學習快樂多。展示小組風采的時刻到了哪一組先來?匯報交流詩意。
評:安排同學合作學習,旨在喚醒其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合作學習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
同桌交流:你讀懂了什么?展示實物。
4、
這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吟誦并背誦出來?a、指名吟誦、齊誦、背誦,說意境。
b、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讀,你能想象出詩中描繪的意境嗎?
評:這個環節設計得很好。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既培養了觀察能力,又訓練了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既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又相機激起了學生飽覽秀麗風光的欲望。老師放飛了學生被禁錮的心靈,讓他們成為對話的主體,用鼓勵和信任讓學生學會獨立而富有個性的學習。
三、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就是詩的魅力,因此才能夠千古流傳,根據古詩意思畫一畫美麗的洞庭湖吧!會跳舞的跟著節奏自編自舞吧!
評:這一環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并且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中的“精讀悟境”這一要點。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