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08:52: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善良的英語老師,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我們班有一位實習老師,雖然不太漂亮,但我很喜歡她。她剛大學畢業,非常年輕。她是教英語的,還有兩天就要滿一個月,她也要走了。也許是她太善良了,也許是他技術不夠。自從她來的這幾天,我們班的幾個男生總和她逗,一點也不尊重他。說起我們班的男生,太讓人氣憤了 ……
今天,英語老師剛進來,教室里就亂哄哄的。同學們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大聲說話,還有的下座追打斗鬧。英語老師立刻由晴轉陰,眼看著就要下大雨了。看著老師那憤怒的目光,同學們不以為然,依舊自以為是,追打都鬧。這時,老師更生氣了。也不講課也不責罵學生,還在教室里轉來轉去,邊說:“看你們現在這個樣子,像個學生嗎?”有個同學接了話:“想 ”。老師又說:“我天天這么尊重你們,你們也不尊重尊重我?”那個同學又說:“這不尊重了嗎?”老師很了一聲,說:“你們就知道玩,這學習是給你們自己上的,不是給別人上的。看看你們這成績,真讓我難過。你爸你媽,天天供你們上學,你們也只不到心疼他們?你們對得起他們嗎?”下面的人依舊我行我素……
我想:現在的人都怎么了,還讓不讓人學習了。他們不想學習還不讓別人學習嗎 ……
這節課就是這樣過的,我們一點知識也沒有學到。
老師啊老師,您太善良了……
從踏進幼兒園到現在,我遇見了許多老師。各門各派的老師擁有各自的法寶,真是各有各的招數,各有各的絕活,使我們受益無窮。其中最有特色的,大概要算他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了。
新學期,新老師,新學風,新的“口頭禪”!我們的語文老師,是一個可藹可親的人,不過她上課很嚴格,對于這些“活力派”的學生,非常地嚴厲!才開學幾天,老師的“口頭禪”就基本每天都說的!語文老師的口頭禪——“拿出語文書!”----考驗同學們的反應能力,和集中的注意力。上課嚴厲的她,其實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她非常有威信,對這個“散漫”的班就像是“小菜一碟”!對自己信心滿滿!這個語文老師真是“笑里藏刀”!看似嚴厲,實質關懷!
數學老師的“口頭禪”很常見,不過呢!從她嘴里說出來的就變了罕見!就是:“很好!”“非常好!”“很不錯!”是吧!老師基本每次上課都要說5次以上!老師的語氣就是贊揚的,令同學們都感到自信滿滿,聽到了這句話,同學們在課堂上立馬改頭換面,變成了積極,活躍的!老師的口頭禪就是一顆靈藥,真管用!
英語老師的口頭禪是英語的——Verygood(很好;很棒!)活躍的英語課上總少不了英語老師的Verygood!每次都要說上7、8句!有時候真的會覺得有一些厭倦,可是,當表揚你的時候,心里總會感到甜滋滋的,就算你得不到老師的贊揚,答對了老師的問題,也會感到開心,英語老師和數學老師也是一樣,課堂上充滿活力,有可能是同學們和漢字交朋友太久了,就感到很厭倦,不過也沒有什么的,漢字依然會是我們永遠的朋友,是伴你終身的一個不離不棄的好朋友!
這就是老師們整天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廣東佛山南海區聯安小學五年級:心有陽光的晴天
咱班那個“壞小子”
奉節縣青少年宮寫作五(2)班 畢珈寧
咱班那個“壞小子”大名阮文杰,他長著一張長條臉,皮膚黑黝黝,一雙眼睛總閃著或智慧或狡黠的光芒。說他是個“壞小子”那可一點沒冤枉他,不信?那就請聽聽他的“光榮事跡”吧?
那是一堂英語課,英語老師帶著大家讀單詞,同學們一個個讀得津津有味,可阮文杰偏偏不好好讀,而且一會扯左邊女同學的頭發,一會又踢右邊男同學的凳子。他得違規行為很快被英語老師發現了,老師氣沖沖把他拉上講臺,準備用教鞭敲幾下他的手板。我們都想:“壞小子”這下糟了。沒想到老師打時他不哭不笑,不悲不喜,做出個木偶樣兒。老師以為他怕了,就轉過頭在黑板上寫板書,等老師一轉過頭,阮文杰一邊夸張地甩手,一邊向老師做鬼臉。老師渾然不覺,可下邊同學們早忍不住哄堂大笑。
你說上課才挨了批評,下課得消停一下吧?NO,他下課的時候也不會停歇。這不,老師前腳剛剛走出教室,阮文杰后腳趕緊站到臺上,大聲說:“從前有四只雞,分別叫wō,wó,wǒ,wò,有一天,有一個蛋,不是wō生的,也不是wó生的,更不是wò生的,究竟是誰生的呀?”
咱班善良的龔桂平同學趕忙回答說:“那不是wǒ(我)生的嗎?”霎時間,大家哈哈大笑,瞧,那始作俑者“壞小子”正捂著肚子笑勒!
現在你認識咱班這個“壞小子”了吧?要是他把機靈勁用在學習上,那該多好啊!
指導教師
劉 艷
本站()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數學老師說,學數學,不只光背定理,要多做題,多演練。
英語老師說,要想牢記一個英語語法,就要多用它。
仿佛,世上很多東西都須要不斷練習,才能靈活掌握。
但有一樣東西,無須練習,它存在于我們的心里,會不經意地流露出來,那就是,仁善。
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讓,本是個仇恨世界、仇恨正義的人。但當他面對奄奄一息的貧窮母親時,卻散發出了溫暖人心的善良。沒有練習,只是一種對弱者的憐憫,使他變得仁慈、和善。
還有我們那位“最美教師”張麗莉。她本平凡得像一粒沙,可她的仁善卻讓她高貴得猶如一顆珍珠。她舍身推開了學生,自己卻被碾在車輪下,寧愿落下終身殘疾也不愿學生受傷。她事先不會想到會發生一場這樣的事故,更不會事先練習這樣一種壯舉,但她在那短短的幾秒鐘里,還是作出了選擇,仁善的選擇,犧牲自己保護學生的選擇。這種善良,是無法預先練習的;這種善良,來自于她對職業的負責和對學生的守護。
仁善是自然的,它無須練習。我遞給乞丐幾塊錢,不會先演練好以什么表情來表現我的同情;我幫助同學解決困難,不會先想好以什么樣的語氣來展示我的樂于助人。如果在做出善舉前反復演練,那么做出的善舉也會矯揉造作。仁善不是演戲,不需要劇本,仁善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相比之下,被稱為“中國首善”的陳光標,他的仁善就顯得做作了。他喜歡將百元大鈔堆疊成山,再讓窮人每人從“山”中拿取幾張,揮舞錢幣,做出興奮的表情并照相留念。很多人拒絕他的幫助,因為他的仁善不自然,太高調,絲毫不給被幫助的人留以尊嚴。陳光標在慈善方面做出的貢獻確實不少,可他的行善方式卻令人生疑。他的行善好像是一場他自己的“愛心秀”,一場經過多次彩排的表演。他改變了仁善的味道,他讓仁善的味道不再單純,不再清澈。
人心就像一個潘多拉盒子,哪怕里面有再多邪惡和雜念,心底也總有一份美好――仁善。你可能感覺不到它,你可能害怕掌控不了它,可是,請相信,它就在你我心底,無須練習,
我眼中的英語對手
薄煜龍
我的一個對手教會了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道理。
有一次,英語老師為了讓同學們快點進步,按照我們各自的水平,兩人一對,進行比賽。
本人的對手姓戴名威志,人長得胖胖的。但是要和他比上課積極,勝他就是難于上青天。
有一次,老師叫我們把周末做的試卷對手交換,讓對手批。我非常自信,這張試卷可是我用了一個小時才做完的。交換完試卷,我檢查出了好幾處錯誤,按規定,錯一道題減二分,我害怕小戴看見自己的分這么低會哭鼻子,就把錯處統統都減了一分。我真是太仁慈了。
接過試卷,我看了大吃一驚,幾乎所有應該對的題全被戴威志判死刑了。如:單詞over中的v都被他看成了u。總成績才76分,早說我也狠狠地殺上幾道題。這次我真over了。在我眼中,戴威志就是一匹披著羊皮的狼,太奸詐了!
在我的眼中,一些看上去很善良的人,內心卻暗藏殺機。真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指導教師
人生如四季,風雨雷鳴,變幻莫測,有時,可能會在暴風雨的沖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但是只要把握住自己,才會迎來燦爛的陽光.
我曾在學習的十字路口徘徊許久,終不能下決心該走哪條路,可是,在我學習生涯中的導師的一句話,便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那時,我上小學.可是,不知為何原因,剛邁入小學課堂的我,便出奇的厭惡學習.一聽到老師講課,就打哈欠,并且有一陣倦意襲來,接著,便與周公相會去了.有一次上課,"嬌姣同學,你起來回答一下,天上為什么會出現彩虹?"老師竟然把我硬從周公那兒拉了回來.我站了起來,揉了揉朦朧的睡眼,呆呆地看著老師,這時,不知誰冒出了一句:"彩虹仙子偷吃蟠桃,觸犯天條."未經大腦允許的我,竟鬼使神差地說了出來.同學們哄堂大笑,老師怒視著我,我意識到了"戰爭"前的那種緊張氣氛.果然不出我所料,下課后,老師把我叫到了辦公室,狠批了我一頓,現在的罪狀又罪加一等了,任課老師們對我視而不見.雖是這樣,可我依然沒有改變,依然我行我素.
直到勉強上了六年級以后,班主任換了.新班主任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身的現代化氣息,給我們這個窮鄉僻壤的小學校增添了色彩.她任我們的英語老師,與她相處一陣,感覺她非常善良與和藹.尤其是她那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讓人嘆為觀止.有一次上課翻譯單詞,由于她的教學風格異樣,課前沒有通知我們預習,所以沒有一個人舉手.意外中,她竟叫到了我,我機械般的站了起來,逼不得已下只能蒙了.她要我翻譯的是"愛屋及烏",這時,我想起大姐曾教過我,答案為"loveme,lovemydog."但也不能肯定,我還是說了出來,我等待著老師的批評,可沒想到老師卻說:"you”reright,verygood!"
這是我上小學以來第一次聽到別人對我的表揚,心里美死了.突然間,覺得學習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從此,學習的興趣高漲,不管是在什么時間,不學習的話,總覺得有點空虛.有時,半夜醒來,也要學點,困了再睡.就這樣,一天又一天,反反復復,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在期末考試中得到了不錯的成績.任課老師們都大跌眼睛,對我刮目相看.
這自然得歸功于我的那位英語老師,是她,在我迷茫時為我照清了方向;是她,讓我明白了自己的價值;也是她的那句話,讓我找到了自信的支點.更讓我明白了:要注重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有時,一個不經意的細節便會改變你的一生!
電影《奇跡男孩》的觀后感
《奇跡男孩》是一部于20xx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它是我看的第一部能讓我感動到淚目的電影。
影片主要講述了天生面部有缺陷的小男孩奧吉,由于面部畸形不愿去學校受教,全權由母親在家教導。步入五年級的時候,他終于有機會并愿意進入普通學校學習。初進學校的奧吉,因為自己的長相受到了同學們的欺負與嘲笑。但是在父母、姐姐維亞、老師、校長、好友杰克維爾以及夏日的幫助下,他最終找回了自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其他人對他的負面看法。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奧吉說過的兩句話:如果我們了解別人的想法就會知道,沒有人是普通的。每個人都值得大家站起來為他鼓掌一次。善良一點,因為每個人都在與人生苦戰,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他人,你只需要用心去看。在影片里,還有一位人物叫布朗老師,他是奧吉的英語老師。他每個月都會給孩子們摘抄一句金句,九月的金句說的是:如果要從正確和善良中做出選擇,請選擇善良。奧吉的朋友杰克維爾就是這樣一位人物,他為了給奧吉主持公道,與一位針對奧吉的孩子朱麗亞大打出手。雖然打架不是正確的方式,但是杰克維爾的行為是對奧吉善良的表現。
我最喜歡的人物當然是奧吉,他勇敢克服自己的面部不足的缺陷,努力走在學習的前沿,并積極與同學們交友,讓同學們更加信任他,所以最終校長把年度最佳學生獎授予奧吉。那一刻,同學們和父母由衷的為他感到驕傲!那一刻,我也為他流下了高興的眼淚!同時也相信每個人都能創造自己的奇跡!
電影《奇跡男孩》的觀后感
堅持下去,也許就能創造奇跡。
《奇跡男孩》講述了一個溫暖千萬家庭的成長故事。10歲的奧吉天生臉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和媽媽自學。當他小學五年級時,奧吉進入父母為他精心挑選的學校上學。在這里,奧吉將與校長、老師以及性格迥異的同學相處,他不尋常的外表讓他成為同學們討論的焦點,也給他的校園生活帶來了不少難題。幸運的是,在成長過程中,奧吉的父母、姐姐一直是他最堅強的后盾,在他們的支持與關愛下,奧吉憑借自身的勇氣、善良、聰敏影響激勵了許多身邊的人,并收獲了友誼、尊重與愛,最終成長為大家心目中的不可思議的“奇跡”。
在觀影之前,一行人都認為,《奇跡男孩》應該是一部緊張刺激的奇幻片。但它不是,甚至里面的故事,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盡管如此,這部電影卻用這一個個平凡的故事,構建了一個不平凡的奇跡。這是多么難以想象,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因為面部畸形而被同學嘲笑、諷刺,甚至受到了無限的排擠和背叛,那些充滿惡意的眼神,一個孩子怎么能承受?可奧吉不一樣,他堅持了。他有最美好的家庭,又收獲了朋友,贏得了學院最高榮譽的徽章。當他站在臺上領取徽章,望著臺下為他歡呼的人們,我不禁為他曾經的經歷作了對比。那些充滿惡意的眼神,就在時間的推移下慢慢變化,直到充滿了鼓勵、贊許。小小的奧吉,創造了一個奇跡。用他的善良、樸實、正義。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無故他的面容如何,堅持下去,也許能創造奇跡。
電影《奇跡男孩》的觀后感
昨天我看了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患病的五年級小男孩的上學經歷。
在去學校之前,都是由他的母親給他上課,為了照顧他,母親放棄了自己做老師的夢想。男孩看透了媽媽的心思,決定到學校去學習。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家人驚訝極了。母親尊重他的決定,送他去一所學習讀書。他在同學的帶領下參觀了學校,喜歡上了學校。
可他的校園生活一開始并不怎么樣,因為有的小朋友說他是怪物,都像看動物一樣看他,小男孩感到很傷心,好幾日都垂頭喪氣地回家。爸爸問他的校園生活如何,小男孩勉強的說:“還行!”可是他心里并不這樣認為。
本屆高三1班的老師有:“怒目金剛”的語文老師仁善厚道、志慮深沉;聰慧秀美的英語老師情致盎然、逸趣橫生;敏銳犀利的物理老師心眼活泛、鎮定自若;春風和煦的化學老師婉約優美、柔和內秀;梁柱之材的生物老師渾樸含蓄、沉靜安然。他們懷揣堅守與踏實,本著“循序漸進、居敬持志”(南宋?朱熹“朱子讀書法”)的原則,運用專業的觀察和表達,給學生以啟迪和智慧。清水無香,卻以激活性靈之心,贏得學生的依賴和尊敬。
在課堂內,長于思辨的語文老師,沒有話語的霸權,貫通的是平等的橋梁,學生們或是鴉雀無聲、或是哄堂大笑、或是激烈爭辯,因為他總有思想的表達和靈感的迸發,哲思畢現、兼容廣蓄,有其憨厚、有其狡黠,勾勒知識意境、開啟性靈,走向澄明之境。他的“讀書,更要思考;學習,更要動手”至理在焉。苦行僧似的他,行為上有一種道德的力量,語氣中帶著些許的自我和執著,顯示出真誠和友善,甚至還有那么一些自嘲與詼諧。他有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冷峻的文筆,大氣平實中透著深刻。他對語文教學,通宵優案疲憊、精華提煉呈現、粉筆研磨成灰,警惕語言的窮山惡水,避免思想的窮鄉僻壤,常有一方飄逸的思辨力量。他檢測學生抽樣定性、管中窺豹,點評皆在抑揚頓挫中準確精當,即便在批評里,也有誠摯的贊賞與愛護。他的言傳身教是真的教育。
在課堂外,機敏善思的英語老師,沒有說教的淤灌,流淌著精神的暢想、搖曳著智慧的光華,激蕩青春、綻放美麗。她有滿臉的明媚光鮮、滿眼的奕奕神采,聲音是那么的興奮和自豪。她灼灼其華、擲地有聲,言之有理、聽之有得。
在學生前,見微知著的物理老師,對物理教學見識深遠、澄澈通透,有以“理”的逼人霸氣。他分析問題不拘小節,彰顯銳氣,高度決定視野;推理事物縝密豁達,開闔自如,角度改變觀點。他堅毅而明朗,求真且務實,內心豐富又寬敞,常與人展露微笑。他的課似草蛇灰線、伏延千里,語出精深宏暢、解析深入淺出。
在學生旁,“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道德經》)的化學老師,有一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博愛之心,長發飄飄的神態里充滿著聰慧善良,蔚然而深秀、樸素而優雅。她的目光里飽蓄著甜美的笑意,清麗恬淡、藹然靈慧。她是一位精致而溫暖的老師,爐火純青的功夫、融會貫通的技巧,前瞻性思考感知豐富、預判未來。
在學生后,明亮俊爽的生物老師,面容現出誠實的品性,謙恭慎言而不事張揚,質樸無華又生氣充盈。尚學勤智的他,有真摯飽滿的工作熱情,堅忍不拔的默默努力,經驗的疊加、信念的堅守,“失敗后爬起、困惑中堅持”,還有他那一抹平和淡定,總是讓學生受到感染:從容而自信、樂觀而上進。
我們的老師,教學里有學識,在師生思維喚醒、心路暢通中;育人里有學養,對學生理性分析、目標導引內。不必新奇,必須扎實;不必搶眼,必須有效。我們的考試,像冰糖葫蘆似的一個連著一個,在模考與月考之間顛簸;我們的成績,卻似納斯達克指數(非滬深指數)一樣起伏向上,在分數與名次間折騰。困頓中的歲月、前行中坎坷、順境中恬然、逆境中的頑強,皆有生趣。老師們各具性情,賊光不存、寶光生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演講稿“人的研究在中國――個人的經歷”),如之浸潤,潤物無聲;光之照耀,悄然給與。清水無香,卻以真實的灌溉讓校園芬芳。
課堂里,滿是最平常的人間氣息:樸素、溫暖。同學們熱情大方,樂于互助。課堂討論、質疑之聲,此起彼伏,不停地閃現著渴望和思索,開心地分享著知識的流動和思想的碰撞。學習感受較多的往往是痛苦與悲情,但一個在學習中感受不到內心快樂的人,注定是走不遠的。學習并非百分之百的東施效顰,慷慨高歌也非主流,相信認真的態度一定能讓自己多一份實力,堅韌頑強、堅持到底,人生因堅持才有希望。
集體中,那洋溢著青春氣息的面孔,常被課業負擔所羈絆、被考試陰霾所籠罩。昏暝不爽的天空下,似有霞光洶涌、暖流拍岸,一路行在勝負與輸贏的世界里,與壓力對峙(對壓力的態度,決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同學們難免爭執與吵鬧,把青春的青澀、荒唐、魯莽連同壓力一并發泄與釋放,讓所有的難堪與不堪統統見鬼去吧!
走過“山一程、水一程”(清?納蘭性德《長相思》),歷經“風一更、雪一更”(清?納蘭性德《長相思》),我們有優秀的成績。衷心感謝班級團隊各位老師的精誠合作、戮力同心,衷心感謝敦柔寬厚的周老師老師、精明能干的郭老師、智趣詼諧的鄧老師的精心教導、悉心指導,同學們滿懷感激并感念母校,謝謝你們!
當校長談起北大、清華之時,我心慌氣短,未語臉先紅,以期待怪力亂神之助,來閃避校長之說。簪花少年何處尋,葵花寶典哪兒得?“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猴子該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先秦?莊周《莊子?達生》),可他居然戀愛了。已棄當初的朗聲發愿,已忘早前的老師訓導:內心堅強,外表堅定;不因小聰明而沾沾自喜,應有大智慧而韜光養晦。攛掇家長,無濟于事。那個j惶,不能自己。愛惜太甚,當然是我;期望過高,自然有我。“路斷車輪生四角”(南宋?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徒呼奈何?別了,司徒雷登,命里八尺,難求一丈。那些不為人知的努力,那些浸滿汗水的辛酸,卻未實現忽近又忽遠的那個夢想,所有的堅強和努力,瞬間層層剝落,碎成一地,注定是我們人生必然伴隨的滋味。
這就是果果,一個剛上小學的小朋友。每次在校門口,看著她背著重重的書包,精神抖擻地和老師、同學打招呼,兩只小辮子在后腦勺甩來甩去的,我心里就很欣慰。在這里,她快速地成長,融入了集體,擁有更多的朋友,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神仙守則”:聰明、善良、有禮貌。
何為“神仙守則”?這還得從果果小班說起,那時她十分迷戀孫悟空等神仙,她覺得他們除惡揚善,武藝高強,受人尊敬。有一次她問我:“媽媽,我怎樣才能夠當神仙?”
看著她認真、正經的神情,我沉思了一下,說:“要當神仙,就需要做到三條:聰明、善良、有禮貌。聰明是自己能想辦法解決問題;善良是無論對誰能幫助的一定要幫助;有禮貌是對家人、朋友、同學友善尊重,有禮有節。”果果求仙心切,很樂意接受這些要求,并一直認真做著。直到進入小學后才懵懂發現,神仙可能不存在,但這三條已慢慢成了習慣。
“頑皮”同桌變朋友
進入一年級,和幼兒園相比環境發生了變化,同學也發生了變化。果果第一天報到回家,很興奮地宣布:“我的同桌很帥哦!”我們全家都祝賀她。
但慢慢地,我發現她發生了變化。“媽媽,我的辮子疼,我的橡皮筋被同桌揪掉好幾個!”原來,早上外婆給她扎了甘蔗辮,回家后發現下面的橡皮筋少了四五個。果果一邊嘟著小嘴,一邊小聲抱怨:“但是神仙法則說要有禮貌,盡管有點疼,我也沒有兇他,只是提醒了一下。”我看著也感覺有些心疼,但還是安慰道:“你做得對。男生沒有辮子,看到你這么可愛的甘蔗辮,估計太喜歡了。明天我們換個發型就好了。”
沒想到后面的故事更多了。有時果果說同桌撓她癢癢,掐得腰疼;有時說同桌要掐個小豬臉,我看到果果臉上紅紅的手印。面對這些,果果都堅持以和為貴,禮貌解決。直到有一天,上課被同桌打耳光打哭了,這一次,果果堅持要換同桌,事情驚動了班主任和同學的媽媽。我覺得有些嚴重了,決定幫她一下。
但還沒有等我出面,果果放學后就笑瞇瞇地說,打算原諒對方,和他繼續做同桌了。
原來,班主任張老師找兩個小朋友談話了,問雙方,是否還愿意彼此做同桌?兩個人都點頭表示愿意。為了當好同桌,果果的同學還做了和平共處的承諾。當然,后面還發生了一些磕磕碰碰的小插曲,但是在張老師的鼓勵和監督下,在兩個小朋友的相互原諒中,兩人慢慢變成了好朋友,還經常在發生摩擦后,互贈小禮物表示道歉。
相信這段同桌經歷一定給果果一年級的生活帶來了難忘的回憶,也對她“有禮貌”和“善良”的神仙法則進行了升級。
完美處理“突發事件”
“Are you ready?”“Goat! ”這段幾乎每天發生的經典對話,今天卻沒有出現,原來昨晚給果果檢查作業時,發現她的書包里居然有一組同學的英語試卷!果果一拍腦門,大聲說道:“媽媽,我完蛋了!老師讓我發試卷,我忘記發了!怎么辦啊?”她一邊說著,一邊眼淚在眼眶中打轉。
我趕緊安慰道:“不著急不著急,現在也不能夠回學校了,對吧?我們一起想想辦法!”接下來的10分鐘時間里,果果自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然后安心睡覺去了。
第一,英語老師委托果果發試卷給同學,結果果果忘記了,要向老師做一下解釋,說對不起。盡管這個她覺得為難,小臉糾結著。不過我還是建議她,做錯事情了就要道歉。
第二,早點奔到學校,在同學來之前把試卷放好。
第二天一大早,我在6:50叫早的,果果火燒火燎地刷牙、吃早飯、扎辮子,拉著外婆在7:15前趕到學校。放學后,我問果果,今天事情處理得怎么樣?果果說:“同學看到試卷后,就說了聲討厭,然后我道歉一下,就處理好了。哈哈!”看來,對結果她還是挺滿意的。
這個事情對大人來說沒有什么,但我相信對于小朋友來講,是一個突發事件,我看到果果在處理問題上,考慮得還是周全的。雖然做錯了事情,但她學習到了處理突發事情的方法,懂得“神仙法則”“聰明”一條,就是動腦筋想辦法。
溫故知新不做“老記性”
外婆在家里經常找老花眼鏡,被果果嬉笑為“老記性”。默寫時,有些生字果果一下子卡殼了,和外婆一樣,也變成了“老記性”。
果果為了擺脫“老記性”,到了星期六早上,起床后就把語文、英語課文全部讀了一遍,然后自己在默寫本上寫拼音。等到我報生字默寫時,還真的很少難倒過小果果呢!
就這樣一到雙休日,我和果果就會一起回顧這個星期語文、數學、英語主要學了什么,收獲了什么,一邊學習一邊鞏固,效果還不錯。
有時候,為了更好地記住容易搞混的生字,我們還玩玩“說文解字”,比如默“忘記”時,果果“忘記”怎么寫了。
在她冥思苦想時,我問果果:“你現在想到什么?”
果果說:“我就是一點點都想不出來啊!感覺在嘴巴上了,就是自己說不出來!”
今年正月的時候,因為家里老爺子需要收拾家,就從床底下收拾出來好多舊書,因為自己對書本來就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所以這就也就忍不住翻出來看看,可是當自己翻出來那些書的時候,竟然發現有好多一部分,是自己曾經念過的那一套。
那些書基本上都是某人和小姑子的,因為自己和小姑子同歲,所以基本上她念過的書我都念過,那些只是初中的書,可是看著那些特別熟悉的封面,讓我特別的感慨,也特別的懷念曾經的那一段歲月!
還記得教自己政治的那位女老師,對自己特別的好,在自己生病感冒的時候,還會給自己做飯吃,也記得教自己語文的語文老師特別的嚴厲,數學老師倒是特別的和藹,特別的善良,教自己的英語老師操著一口不地道的英語,也算得上是認真負責了,只是當時的我們比較年少輕狂,一直覺得老師教的不好,有一段時間還和校長反映,想要調老師之類的!
自己一本一本翻著那些舊書,眼前浮現的更多的是教自己書的那些老師們,和自己一起念過書的那些同學們,如今時過境遷,那些老師們,同學們很多很多都不聯系了,同學們,偶爾還有一半個聯系的,老師的話基本上都失聯了!
其實要不是自己無意間翻出來那些書,我知道那些人在記憶中可能很多時候都不會被翻出來,但是因為有了那些熟悉的書,那一些記憶就不由得涌上心頭~
后來還翻出某人的許多磁帶,記得那個時候有一個隨身聽是一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情,自己也曾經買過倆個隨身聽,直到現在好像還有一個放著,雖然已經壞了,但是想起來都是滿滿的回憶!
有的時候那些舊物件,大概之所以感到珍貴,就是因為它承載了一代人太多的回憶吧!
雖然就是那些救贖,最后都被賣掉了,但是在賣之前自己還是拍下了一張張珍貴的照片,也希望自己在更久以后的更久以后,更加的能夠想起來,自己曾經有過那么一段美好的回憶!
在自己最美的年華里,那些書本不止教會了自己知識,更多的是承載了自己的青春回憶!
“痛快!”
因為教學的需要,我正在放映有關的圖片。面對此場面一個名為凡的學生竟劃破莊嚴凝重的氣氛,恨恨地從牙縫里擠出了這要命的二字,還以高八度的聲調以示強調。
他在公然挑戰我的課堂,我知道我即將怒不可遏。
曾一度我對他傾注過太多的熱心與關切,但懶惰最終使他偏離了航向。作業拖欠、上課“夢游天國”、成績低谷成了家常便飯。前陣子他還異想天開地親自動手量頭剪制了一個鍋蓋發型,歪歪扭扭的剪功下,頭頂的一撮頭發小山似的高高聳起,光禿禿的額頭則一覽無余。走在人群里他就像是個搶盡風頭的勝利者,學生們蜂圍蝶陣般簇擁著他,頑皮而打趣地“玩弄”它,整個教室炸開了鍋,這不可理喻的“新”形象簡直讓我氣急敗壞。這完全不符合中學生的形象。我與家長進行了溝通,請家長帶他到校外的理發店進行重整,凡卻堅決地認為涉了他的人生自由權,為此還理直氣壯地跟我理論。我想,因為不理解我的做法,那時他就開始對我懷恨在心了。
報復!挑釁!公然作對!無可否認,凡在適時發泄自己的不滿。
“凡,是痛心、痛恨,注意表達得當啊!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曹老師一樣相信你肯定是口誤的!”我以此圓場。說實話此時我心中真是火冒三丈、忍無可忍,但我清楚一通怒火將使事態惡化,公然的處理只會讓他借題發揮,只會燃盡我們師生的交流之路,因此怒火硬是被壓制了下來。
下課后,我把凡叫到辦公室。他先聲奪人,信口聲稱除數學外其他學科都沒有絲毫意義。他還理直氣壯地說,一句口誤,老師是小題大做。之后便任我詢問竟閉口不言半字,只見其站一旁不停地抖動雙腳,帶動腰間也跟著跳起了肚皮舞,大有一副生死置之度外的灑脫。怎么辦?“你不想說,那我們就用筆來交流吧。”于是作心平氣和地請他坐下,靈機一動想用做選擇題的方式來打開他的心扉。我在一張紙上出示了第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科目:A.數學B.語文C.英語D.物理.E其他。他頗感興趣地動筆做了選擇。二問:你為什么喜歡這個科目:A.老師風趣幽默B.個人興趣愛好C.沒作業壓力D.其他。三問:你最喜歡的老師具有哪些特點:A.風趣幽默B.不布置作業C.寬容開明D.專業水平突出。當他做出選擇的時候我故意嘆息說:“原來你不喜歡語文的原因是曹老師不具有這些品質,我真為自己感到難過!”孩子的心畢竟是單純善良的,他馬上解釋說不是這樣的。如此一來,我們終于打開了話匣子,那一次是我倆第一次無障礙的交談。
但好景不長。一天,凡竟到辦公室找我講條件,說語文背誦太多自己背不下來,理由是他想投入更多的時間去學數學。我明知他打著學數學的幌子在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但鑒于他破天荒第一次主動找我,這可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于是我答應了他的條件,同意每次他的背誦比其他同學減少一半,但約定這是我倆之間的秘密,不能告知他人。事后證明這個以退為進的策略是明智的,因為后來他每次都能按時背完減免后的內容,而且還挺認真。我想這種力量大概是出于談判得勝的心理吧。
這事過去了一段時間。一天,臨桌的英語老師親切地說要給我看一樣東西,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她敏捷而準確地從作業堆中抽出一本打開遞給我,幾行流暢的英語赫然眼前。善解人意的老師生怕我看不懂英文,于是字正腔圓地給我翻譯:長大后,我想成為像曹老師那樣的語文老師——凡。
呵,這真是世界最美的文字、最生動的表達!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007-01
關于什么是教育?我沒有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著作《什么是教育》里闡述的那樣深刻和詳盡。我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只能從自己的工作中得出自己的理解。說白了就是平日里不厭其煩的嘮叨、是微小行為的垂范、是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是平凡中鑄就的時代文明、更是喚醒人的內心對生命的情感、責任,和不斷創造未來的渴望。并不是我們所渴望的那樣把每個學生都培養得同樣優秀,恨不能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為清華北大的高材生。那是不現實的,嚴重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高山有高山的巍峨,小草有小草的風采”。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是“高山”那就任他巍峨與挺拔,如果是“小草”不妨讓他為春增添一抹綠。作為一名職業的教育者,通過學習生命化教育理念和幾次外出的學習,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的得到提升,更學會了反思自己的教育手段和行為。回顧自己二十年的教育生涯,自己不免有些許汗顏。自己一直以來都由于功利心在作祟,不惜曾做過諸如體罰、侮辱學生人格等違背師德的事情,跟我有同等經歷的人近幾年來教師隊伍中并不罕見,這也難怪社會上對大多數教師貶多于褒了,那是因為我們完全摒棄了“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國家發展的未來”這些大的教育觀。我們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一己私利,那就是滿足自己的功利心,抑或是想得到領導的認可,取悅于領導而已。在我們感嘆一代不如一代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老化,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方式過于簡單粗暴呢!我還記得自己剛剛入學時的那位啟蒙老師,她在我心中真的是一位了不起的老師,說她了不起并不是因為她有淵博的知識,而是她嚴厲中不乏寬厚與仁愛,她從不歧視任何一個孩子,從沒動手打過任何一個孩子,課堂上她總是不停地拿著孩子們的小手規范書寫姿勢,糾正筆順,總是不停的為這個那個孩子削鉛筆,雖然事隔三十多個春秋,我從來不曾忘記過她。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初中時一位幾何老師,高中時一位班主任和英語老師,他們都把愛心、耐心、期待灑滿課堂。那時并沒有人倡導生命化教育理念,可是他們也都在踐行著這種理念。但是在我的記憶中也有讓人想起來就不寒而栗的“厲害”老師:用教鞭狠狠敲打著男孩子光光的腦瓜、掄起巴掌狠狠抽打做錯了事卻又極力辯解的女孩子的小臉兒、因為寫錯一個字老師多次把本子扔出老遠……。我從教二十年來,時時刻刻的把生命中曾出現的讓我敬佩的老師作為楷模,鞭策激勵自己,從那時起,他們就是我學習的榜樣。我想自己首先是“人”,其次是“師”。但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自己又作為班主任,要完成學校的任務,要得到領導的認可,難免在工作中迷失自我,做錯事情,以至于傷害學生的自尊。學習了生命化教育理念,使我更深刻的反省自己。生命化教育理念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生命化育人理念。
我想要想育人先育己。要真正做到愛崗敬業,摒棄功利心,不追逐名、利,人性才能得以還原,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才能更好的做好育人工作。我們始終堅信善良是人世間最寶貴的品質之一。我們經常會說“與人為善”,也一直教育孩子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心存善良,獨善其身。那么我們在對待孩子時,特別是那些淘氣的孩子是否能再“善良”一些,用身教感化他們。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師是知識和權威的象征,學生只能被動的依從于教師,教師總有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其實韓愈早在《師說》中就闡述了:“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此而已。作為今天的教育者應該看到現在的孩子不比我們當年,他們學習的渠道有很多,知識的來源很廣泛,我們在日常的教育中不能小瞧了他們,我們要淡化自己教師的身份,真正的跟學生平等交流,那樣也許我們能學到課本以外的他們會而我們卻不會的東西,來豐富自己充實自己。教育是一門藝術,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教育好孩子,家長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能夠面對現實,積極樂觀,對前途充滿信心,心境輕松愉快。只有這樣遇到問題才不會急躁,不會簡單粗暴。是的,家長應該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好能與孩子達成共識,教育才能真正達到目的。作為教育者,我更要善于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把教育這門藝術進行到底。
其次,是生命化課堂理念。
在過去,一節好課,就是老師完美的表演,就是學生裝模作樣的配合。課堂上經常是老師一言堂、滿堂灌,老師所采用的大都是“填鴨式”教學,是單調乏味的理性活動,學生只是被動和機械的接受,沒有自,不敢質疑,即使是老師設計問題也經常是限制學生的思維,漠視學生的個體需求,缺少寬松、民主、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更缺少對學生應有的個體生命的尊重,長此以往,影響了孩子們的個性發展。而現在提倡的是生命化理念,更注重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老師只是起到引領的作用,不是無所不知的“諸葛亮”,也不必把所有問題都在課堂上解決,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去查資料,讓學生動腦動手解決問題,讓課堂因互動而精彩。不再是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被老師無情的諷刺挖苦,而是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那樣才能激揚學生的生命自主和和諧發展。他們才能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讓學生真正的作“種子”吧,他們有自己發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長的可能性,那么讓我們也真正做好自己的“園丁”工作給他們澆水、培土、施肥來輔助他們生長吧。
有人曾這樣闡述教育說:“經濟是今天,科技是明天,教育是后天”。我們作為職業教育者,要著眼于后天,著手于今天。生命化教育理念就是指引我們的方向,讓教育還原其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