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小學三年級英語課件

小學三年級英語課件

時間:2023-06-05 10:14: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三年級英語課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小學三年級英語課件

第1篇

2013年11月23日,諸暨市第六屆小學“百家論壇”教學研討會暨全國特級教師教學藝術觀摩會——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研討活動在浣紗小學舉行。五位教師就2012版新修訂小學三年級英語教材第四單元的四個課時作了課堂教學展示。本次活動真實地展示了2012版新修訂小學三年級英語教材實施三個月以來的基本情況,為本市的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了參考范例。下面,我就這次研討活動談談對新修訂教材實踐的體會。

一、理解編者的意圖

1.“中小學銜接問題”成為當前熱點問題

2001年9月,我市全面開設小學英語課程,統一使用PEP教材,我自己也是2001版PEP教材的實施者,是本版教材十年實際運用情況的見證者。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在修訂新課標和編寫新教材之前,總結了“英語課堂改革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其中一線教師感受最深的第一大問題是“中小學銜接問題”。

2.小學生英語學業發展很不平衡

有過五、六年級英語教學經歷的教師感受會特別深:五、六年級學生兩極分化非常明顯,學業發展非常不平衡,弱勢學生比例較大。如果小學教師不能非常深刻地體會小學英語學業水平的不均衡,就會導致小學與中學的學業銜接出現嚴重的問題。這與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初衷是相違背的,與教材編者的期望形成強烈的反差。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反思,需要對教材編寫者的意圖進行深入地理解!

3.以“故事教學”為例談編者意圖的理解和落實

在PEP三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的前言部分,專家組對本套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編寫依據、教學目的、主要特點、教材概述、課時安排等作了詳細說明,特別是對具體的教學方法建議作了詳盡的闡述。以下是對《教師教學用書》中 “故事教學”的教學建議的解讀。

(1)要突出“講故事”,教學重點是“理解”

教師在定位教學目標的時候,就要明白教學的目標是“了解‘Story time’部分的故事內容,能夠聽懂故事”,而非復述或背誦課文。

(2)要引導學生觀察故事中的人、物、環境

小學生對讀圖比讀字更感興趣,讀圖的技能也比讀字的技能掌握得更嫻熟。教師應該讓學生先自己看一看,而不是一開始就插手“教”,剝奪了學生初次感受故事的機會。教師只要把足夠的精力花在關注學生的學,就會發現學生潛在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比教師絞盡腦汁設計出來的忽視學生學習本質的教學活動的效果明顯高出許多倍。

(3)詞匯和語法不是故事教學的重點

教師很擅長“教”。看到故事,教師的眼中只有詞匯、句型和語法。教師是否想過,翻開“Story time”這一頁,學生的眼中是什么呢?是詞匯,大部分認識,一兩個陌生詞匯不影響學生對全文的理解;有句型,大部分學生不會關注;有語法,那更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才需要關注的!教師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去審視教學內容。

以下是我對“Follow me”教學流程的設計。

①引導學生自己看課本,觀察故事中的人、物、環境。然后讓學生用學過的句型表達自己捕捉到的信息。這樣就培養學生獨立看書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②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原文的句子進行排序,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自信心。

③教師粗略教學擴展性語言:rabbit和I have a carrot。這個故事中rabbit是生詞,但是有插圖,學生對詞義的理解沒有問題,所以只要強調這個單詞的發音即可。學生對I have a carrot的詞意理解也不存在問題,因此教師不用在這些新詞、新句型上花太多的時間,而是略作教學和強調。

④播放畫面生動、語音純正的動畫故事,讓學生模仿語音、語調、扮演角色。

二、深入解讀教材

1.明確三年級英語的教學目標

因為2012新修訂整套教材還沒有全部面世,目前我們能看到的只有三年級上冊,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確三年級的教學目標。該教材的教學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培養初步的學習策略;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明確每一個單元板塊的分布及搭配

2012版新修訂教材每一個單元大致包括這幾個主要板塊:A部分:Let’s talk,Let’s learn,Letters and sounds。B 部分:Let’s talk,Let’s learn,Start to read。C部分的Story time。其他的Let’s play,Let’s chant,Let’s do,Let’s check,Let’s sing都是為主要板塊服務的。

每一個單元總課時為6課時,教學內容的搭配是靈活多樣的。第一課時:A部分的Let’s talk,Let’s play,Let’s sing。第二課時:A部分的Let’s learn,Let’s chant。第三課時: A部分的Letters and sounds。第四課時:B部分的Let’s talk and Let’s play。第五課時:B 部分的Let’s learn,Let’s do and Let’s check。第六課時:B部分的Start to read 和C部分的Story time。最后一個課時的教學內容以“讀”為線索,設計思路是這樣的:Start to read包括認讀字母、辨讀單詞,C部分是讀故事,這兩個板塊是以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能力為線索串在一起的。《教師用書》建議教師靈活搭配各個板塊。全國小學英語特級教師樂偉國說:“什么是閱讀,認讀字母也是閱讀,認讀單詞也是閱讀,閱讀不僅僅是指語段的閱讀。”因此字母認讀和詞形辯認作為閱讀啟蒙的兩類活動,對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自信心非常有好處。

3.明確每一個板塊的內容

以第四單元的Letters and sounds為例,我們把它叫做字母教學,我們來看執教教師在落實編者意圖過程采用的設計思路:

(1)復習字母歌。復習已學字母A-I形和音的聯系。

(2)導入新課。教學新學字母本身的發音和大小寫形式,教學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

(3)做課本練習。聽輔音及例詞的發音,找出相應的字母,考查學生對字母音、形關系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律并拼讀新的單詞。

(4)字母書寫的落實。執教教師對學生作了非常細致的指導:①看屏幕上的動態書寫。②看教師的板書示范。③學生書寫。④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上提供的字母筆順、筆畫一欄。⑤請學生描寫、臨摹。這樣的安排達到了編者“嚴格訓練學生,打好書寫基礎”的意圖。

三、回歸教材

我對“回歸教材”的理解是不輕易增刪教學內容,不輕易創設新情境。

2012版新修訂教材具有科學性和時代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教材的每一個畫面都具有情境性,是編者為了方便教師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與學習經驗,幫助學生在新學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建立聯系,而精心設計的。編者們讓插圖呈現語言知識的同時傳遞文化信息,學生根據畫面感知語用環境,了解英美文化。因此,教師要忠于原文的圖片,忠于原文創設的情境。

看到這個畫面,有的教師首先會找elephant有幾個、cat有幾個。這是因為教師有沒有深入地解讀教學內容。首先是看圖片讀單詞,如前面兩行,有助于學生復習鞏固這些動物義形之間的關系。與前面兩行不同的是,下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容器上標有這份食物的主人。讓學生借助食物與主人的對應關系來感知同一個單詞的不同體積和不同形狀。這些單詞有些大,有些小,有些是黑體,有些是斜體,讓學生感受到英語書寫的豐富性。在這里看到印刷體的“a”和“g”想到了以前,我教的學生中存在這樣的現象,到六年級了,學生還是把書寫體的a寫成印刷體的a,把書寫體的g寫成印刷體的g。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這些學生應該不會有,一是字母書寫提前了,還有就是整本書的文字印刷都變成了comic Sans MS體,更接近于書寫體了。最后才是我們看到的一個環節——找單詞的數量,elephant有幾個、cat有幾個等。因此,如果教師能花精力深入解讀教材,我們的課堂就不需要增刪教學內容,也不需要創設新情境嗎?

四、充分運用配套資源

2012新修訂教材的配套資源非常豐富。除了以前的學生用書、教師用書、活動手冊、教師卡片、錄音磁帶、教學掛圖、學生卡片,還有教學參考多媒體資源和同步解析與測評。

就我個人而言,給我的教學生涯帶來革命性進展的是教學參考多媒體資源的出現。教學參考多媒體資源包含兩大模塊:數字課堂和備課資源。數字課堂就是學生用書攜帶的光盤,教材中的對話內容均以情景動畫的形式重新演繹呈現,并設置了跟讀和角色扮演功能。對Let’s learn模塊進行了圖文對照的動畫設計,方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歌曲和歌謠也以動畫形式呈現,方便學生學唱。對 Let’s play模塊進行了課件設計,方便教師課堂教學使用。備課資源是教師用書附帶的光盤,為各個單元提供了相應的動畫、課件、圖片等內容。

如何使配套資源很好地為教學服務呢?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快速切換

我向周圍幾位教師了解了情況:一些教師不習慣用教師用書附帶的光盤,因為切換不方便,而且課件里面插不進去。其實我們只要按一下鍵盤上的windows鍵就可以實現切換了。現在,我們再也不用為做課件而煩惱,也不用為找素材而發愁了。

2.多用錄音磁帶

現在的磁帶音質非常好,純正地道的真人真聲,而且還有伴奏。因此,作為回家的學習資源,我更推薦學生用磁帶而不用光盤。一方面,光盤的反復播放對學生的視力有影響,而且家長不在旁邊督促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對電腦游戲產生興趣,而冷落了英語學習本身。

3.充分利用測評材料

對“同步解析與測評”這個配套資源,相信很多教師都很期待。因為市場上的測試材料種類繁多,優劣難分,所以很期待再次出現統一的、規范的,且非市場化的測試內容。

第2篇

信息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微課在新能源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高年級語文有效導入的探究

語文課堂教學中翻轉模式的思考

淺淡有效培養中職學生的計算機能力

中學生物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及效果

精心設計問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淺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

如何構建新型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淺談語文公開課的課堂生成性

淺談中學代數的教學方法

朗讀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充分利用微課程進行語文交互性教學

探究英語詞綴的分析式記憶法

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美學思路

如何提高學生中考體育成績

班主任管理的“三心二意”

小學生閱讀教學之我見

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計算機課堂“生成性”教學探析

對歷史教學的深思

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活動的設計

淺談小學三年級作文指導

淺議如何改進語文教學方法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實意義

荀子勸學思想淺析

淺議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案例教學

怎樣提高學生觀察思考能力

拯救“小蝸牛”行動

淺析冰雪藝術中機械美學的體現

在線分析儀器仿真培訓系統的研究

倒敘讓你的文章更精彩

“引活水”-讓學生學會表達

任務驅動讓信息技術課活起來

探析文化傳播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表現

淺議微課課件的設計與制作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相關問題探討

淺論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形式的變遷與交互式媒體的使用

重視課堂策略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巧用多媒體讓古詩詞教學更精彩

淺談績效管理與教師教育信息化培訓

多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如何優化政治課堂教學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活起來

就地取材使體育教學豐富多彩

第3篇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好動,一旦對一些東西失去興趣,他們就會自顧自地玩起來。反過來,如果他們有興趣了,接受起東西的速度也是驚人的。英語這個新生的事物對學生們來說是很新鮮的,也是很陌生的。開始感興趣了就會用好奇心來探索,反之就會很排斥。

我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來自周邊村莊,學習習慣不好;父母基本上也不懂英語,起不到和教師配合的作用;家庭條件普遍不好,很難買學習英語的輔助工具。這些就決定了教學必須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學初期對英語課的興趣培養定位以下幾點:

1.開課前都是用聽歌曲或聽錄音做動作導課,增強學生興趣。

2.對話部分的教學讓學生們上臺表演,表現好的給予“小貼紙”獎勵。

3.單詞部分的教學通過圖片、單詞卡片、動作、游戲等方式學習記憶。動作部分的教學跟著錄音機的音樂節奏邊說邊做。

4.通過“開火車”“擊鼓傳花”“拋繡球”“耳語”“尋寶”“速認速記”“真假難辨”等游戲讓學生們復習鞏固學過的知識。

5.充分利用PTR教學,教師的示范作用一定要到位,無論是表演還是動作,讓學生們在動中學,在玩中學。

通過一個月的教學和外出到梁鄒小學學習,筆者對在課堂教學上怎樣運用小組教學又有了新的體會,于是成立了英語課專門的小組,給學生們重新排了座。每個小組都設有小組長,還把后進生平均分配到各個小組。小組結合既有利于學生們共同學習進步,也有利于小組間活動。這樣課堂上有小組長帶領著,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

充分利用小組教學,讓組長帶領小組組員學習單詞,鞏固認讀情況。教師還可當堂為各小組命名,組名為新單詞內容。讓小組組員齊讀單詞,也可每人讀一個單詞,檢查單詞掌握情況。教師可繼續評比,方法為:讀對一個單詞加一分。總結小組分數,得分最多的加一分,得分最少的扣一分。這樣也可以增加學生們的集體合作性和趣味性。

學習單詞時要多和生活相聯系。在學習第四單元動物單詞時,筆者給學生們買來了需要的動物,還親手制作了風箏、飛機和小船,利用“尋寶”等游戲增加學生們的興趣。筆者還請學生當“小老師”,到講臺前帶讀單詞,讓每名“小老師”帶讀一個單詞,這既是對能力強學生的表彰,也是多方面調動學習興趣的體現。

另外,筆者還對小組進行評分,滿分是分。上課采用小組比賽加分制,例如記單詞比賽,得分最多的加一分,得分最少的扣一分。這樣增加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不努力的學生也會為了小組加倍努力的。

此外是根據小組紀律狀況,如有無大聲喊叫現象、有無亂下位現象、有無打鬧現象等適當加減分,這樣,課堂紀律有了明顯的好轉,增強了學生們的相互監督性。

通過這些途徑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也能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

對于新授課,筆者一直在研究,也用了很多的方法,學習一些前人的經驗,取得一些收獲。在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單詞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環節,單詞的記憶是一個難點。由于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遺忘性大,思維能力有限,加上缺少一定的語言環境,記住一個單詞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有時好不容易記住了一個單詞,可過幾天又忘了,這讓教師很苦惱。

最近筆者在嘗試“書寫繪畫”法,就是教師說單詞,讓學生書寫所聽到的單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聽寫單詞,但是教師可以多加一個部分,讓學生給單詞配上畫,對于低年級的學生直接要求聽單詞畫畫。這既訓練了學生聽的能力,也訓練了書寫的能力。“書寫繪畫法”不僅僅要求學生能聽懂,也要求學生能夠書寫,可以說是對于學生單詞學習更進一步地要求,比較適合三四年級用。

第4篇

[關鍵詞]英語 教學 實效性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如果你不會英語,就意味著你跟不上時代,和國際不接軌,會被社會淘汰。即使你不出國、不做翻譯、不搞尖端科技工作......,你也擺脫不了英語!除非你要住在深山老林,除非你不想找個好工作,你不上網,不看報刊雜志,要做一個隱居人士,過原始生活,否則,在這個信息化,國際化互通的社會里,作為一個老年人也會因為申奧成功等等摸上幾個英文字母。英語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教育部在《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的文件中提出了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基本目標:要求各地盡快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普遍開設外語課,有條件的地方允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從2001年秋季開始,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及迫切性也毋須多言。

大家可能都看過中央一臺的名牌欄目《天天飲食》:采用一至二位主持人、在相對固定的時間、介紹一菜、一湯、一羹或一水果點心等等;主持人或詼諧,或嚴謹,但無論哪種風格,最終的目的就是告訴觀眾配好材料后如何燒某種菜,清晰明了。細想,咱們的英語課是否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呢?即在相對固定的時間(40至45分鐘)、面對我們的觀眾(學生)、講授某一主題知識。無非主持人較為固定(教師),但最終目的是一樣的:要求所授知識清晰明了、實踐性強。至于整堂課(欄目)的風格,就要實實在在依賴教師(主持人)的內功了;學生(觀眾)是否消化(掌握)所學知識(要領),就的的確確要由實效性來檢驗了。

那么,在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來體現并落實教學的實效性呢?下面我將從《新目標英語》八年級Unit 7 How do you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一課的設計來做具體的闡述。

一、提前布置,有的放矢

預先告訴學生將要學習一種香蕉牛奶混合飲料的制作過程和方法。一是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一如既往地做好預習工作,做好新課重點的有效聽、記。二是提前做好材料準備工作:如香蕉、水果刀、酸奶、果杯等。把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了。

二、利用課件,注重導入

在這堂課上,我面帶微笑開門見山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主要來學習制作一種美味可口的飲料。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以前所學過的delicious food。”這是一個貼近生活的熟悉話題,他們都爭先恐后地說開了;然后,利用課前準備好的課件,歸納了七年級學過的蔬菜和水果圖片,并復習了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這一步驟,利用“頭腦風暴”,既復習了已學過的食物名稱單詞,又復習了句型,同時還熟悉了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為新課中出現的How much和How many的不同用法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復習和導入新課后,向同學們展示一個漂亮的blender(果汁機),再鼠標點出標題:Howdo yon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告訴學生們今天的主要內容是學習一種香蕉牛奶混合飲料的制作過程和方法。這樣,學生對即將所學知識有一個更為明了、整體的印象。

三、巧借演示,掌握語言

導入新課后,按照課本中的制作步驟和方法,我一邊演示一邊教授新的語言知識。學生都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香蕉牛奶等物品。教師一邊剝香蕉,一邊教“Peel the bananas.”然后一邊切碎香蕉,一邊教“Cut up the ba-nanas.”按照這種演示方法,學生不但很快學會了制作這種飲料的步驟和方法,而且也很快學會了pour...into...、add...to...、turn on/o巧the blender、mix...up...等詞組,學生邊做邊說,興趣盎然,很快學會了新知識,而且飲料也真正制作好了,只剩Drink the milkshake。學生們在享用他們親自制作的飲料的時候,不但甜在口里,更蜜在心里,因為在不知不覺中,這些語言知識都瑯瑯上口且牢記心頭了。正在他們興趣不減的時候,再加上描述制作過程的單詞first...next...then...finallv...。學生對所學知識就一步到位了。

四、與實相連、升華情感

在學生興致勃勃地學好了新課之后,趁熱提出問題:How do you make a fruit salad?讓學生自己分組討論,然后每組一個reporter說出他們的制作過程,比一比誰的更加美觀可口。學生一聽,很高興地就一起討論開了,他們基本上能夠使用first...next...then...finally...這些描述步驟的詞,還能夠準確說出wash some fruits and peel some fruits,Cutthem into small pieces and put them in abowl,add some salad cream and a little sugar,salt,mix and eat等。借此,再讓學生比較一下中、西文化差異。這樣既讓學生了解了西方飲食習慣,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積極情感。與此同時,布置學生利用周末給父母制作一份水果沙拉,滲透感恩教育。這使英語的教學更貼近生活。英語課堂教學內涵也因此充實而延伸。

五、適時總結,筆頭落實

在一系列活動操練之后,英語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筆頭練習。不管是哪種教學模式,聽、說、讀、寫這幾個環節哪一個都不能偏廢,在新課快結束的時候,根據課程內容安排難易恰當的書面表達,并給學生一些提示詞:如peel,turn on/off cut up,pour...into,mix...up,add...to,drink等等。使學生能夠說得出也寫得準確,避免了那種能說不能寫的“文盲英語”或能寫不能說的“啞巴英語”現象。這樣一來,整課堂就更加充實完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得以真正培養。

從整堂課看來,活而不亂。學生們學得有趣,學習效果又好。教學的實效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及落實。所以,在任務型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能夠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安排好活動任務,真正讓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積極主動學習語言知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枯燥地讀、寫、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從而真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才能最大化的落實!

課堂教學是當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則是當前學校和教師面對的重要課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要求我們的課堂既生動活潑,又科學嚴謹,既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把教師的要求與精華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使學生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都能得到很好的熏陶與培養。

[參考文獻]

[1]英語新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學教交流園

第5篇

摘要:

弘揚、傳播和交流中華民族燦爛文明、實現全球化大趨勢下文化的互補與融合,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無疑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在新時揮其應有作用的必經途徑,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引入和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時代的需求。

關鍵詞:小學英語;中國文化;滲透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多年來,我國的英語教學在教材內容選擇上一度忽視對現代的實用性內容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遞和滲透。這種外語教學中的“中國本土文化失語”現象已經引起英語教育專家和社會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因此,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的教學,應成為我國教育各階段英語教學共同擔負的重要任務,而基礎教育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無疑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筆者在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中,嘗試進行了中國傳統文化英語表達的教授,有機滲透本土傳統文化,補充中國元素的教學。

二、有機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嘗試

(一)課前小點盡享。一節英語課僅有短短的40分鐘。雖然日常的英語教學任務比較繁重,但教師應有效利用和緊緊抓住課堂的每一秒鐘,特別是課前伊始的預備兩分鐘。往常的這段時間,按慣例是齊誦平日所學的兒歌。低年級兒歌較多,經常更新還能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但進入三年級以來,由于教材中兒歌數量明顯減少,再加之孩子們年齡特征的變化,每天單調的兒歌誦讀已經漸漸成為機械的重復,幾乎沒有達到應有的熱身作用,反而浪費了寶貴的兩分鐘時間,起著反作用。經過一番思索,為更有效利用這段時間,我設計了如下教學內容,稱之為“課前小點”,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英語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一是旅游景點開心數:假期前后,我總是由假期的旅游引入對中國著名名勝古跡和旅游景點的介紹。由于貼近自己的生活實踐,學生總會很容易記住自己感興趣的地址名稱。如五一假期回來,一名孩子向大家匯報說,自己去了榜羅會議紀念館,并和一位老外用英語進行會話。用英語來向游客介紹榜羅會議而感到很自豪。二是傳統小吃香課堂:假期旅游時我們會品嘗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即使是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中餐也是豐富多彩,頗有情趣。師生間的問答讓我們的課堂芳香四溢,孩子們沉浸在這樣一種充盈著中華食文化氣息的氛圍中,英語學習的欲望也被充分激發了起來。

(二)課中文化飽餐。一是立足教材,滲透熏染――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并非完全拋開兒童正在學習的英語知識體系,獨立進行中國本土文化英語表述的教學,而是要仔細分析和研究現行的教材,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適當滲透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兒童在英語語言和英語文化習得的過程中,同時收獲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知識,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課堂中學生對此部分的補充內容很感興趣,兒歌念得朗朗上口。在大聲的朗讀吟唱中,學生的內心由衷地感受到幸運和自豪。二是節日薈萃,傳承民族精神――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我們的傳統節日文化魅力獨特。大致數來,一年中在中國人心目中占比較重要位置的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等。特別是實行了新的休假制度,更體現出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親近。上半年,我們經歷的節日有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利用一兩節英語課外閱讀課,我帶著孩子們重點了解了清明節和端午節。三是時政契機,滲透德育――2008年5?12四川省汶川縣地震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這是一次很好的體現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全力賑災的思想教育的機會。中午學校大隊部在校園廣播中向全體少先隊員發出了捐款濟災的倡議。各個班級遂將“明天為地震災區捐款”寫進了回家作業。我于是馬上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向小朋友們進行了一次災情概況介紹,讓孩子們銘記于心。

(三)課后茶憩回味。課堂的飽饗之后當然少不了課余的茶憩回味。課后的復習鞏固意義非凡。課前、課中的教學滲透促使孩子們在課后不自覺地跟著動起手來,因為教師補充的這些知識是他們自接觸英語以來聞所未聞的,感覺新鮮。以下是我讓孩子們動手實踐的嘗試。一是網絡搜索――結合課堂上教師的信息輸入,學生課后通過網絡搜索相關知識,進一步研究和學習。其中有些是教師布置的,有的則完全是學生出于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進行的。二是動手描繪――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的東西很多,除上述網絡大搜索外,還有學生的小作文、大繪畫等等。三是綜合實踐――語言學習的終極目標是運用。運用語言也是掌握語言的途徑和方法。對于教師教授的傳統文化的英文表述,學生要在實踐中運用,繼而達到接受和掌握英語,并受到傳統文化熏陶的目的。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語言學習的反饋和運用途徑,創造實踐和鍛煉的平臺,同時要結合各種富有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等教育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實踐自己的所學內容,激發興趣,獲得學習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華家嶺鄉梁家學校,甘肅 定西 743305)

第6篇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境詞匯教學

詞匯在整個英語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各類詞匯串聯在一起,構成英語基礎知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來說,在英語課的學習上,學生注重做好掌握詞匯的學習意義重大,這不僅會影響到詞匯的靈活運用,對聽說讀寫等方面也有影響。可以說一旦學生在詞匯學習環節上有所粗心,那么在進行英語課的學習上就容易陷入困難重重的不利境地。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胸有境,入境始與親。” 意思是,教師應把學生帶入教學的情境中去。著名語言學家克魯姆認為:“成功的英語課堂教學應為課堂內創造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反觀整個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學中,不難發現詞匯教學是其中難度較大的一部分。為了提升詞匯教學的有效性,情景教學模式被引入英語教學課堂已經是一種常見現象。實踐證明,這種模式在有助于提升學生理解詞匯,進而掌握詞匯的基本釋義。

一、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基本概況

1、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英語課程教學在新理念的引導下,在各方面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和提升。不過,這并不意味著英語教學已經達到至善至美的階段,在這過程中也折射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教學工作者進行研究。以學習英語單詞為例,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實施單詞的授課時,更傾向采用機械性的教學模式,企圖通過重復性教學就能達到教學目的。諸不知,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讓學生覺得上課無趣毫無收獲,還容易讓教師產生一種挫敗感,導致出現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的現象發生。

2、在小學階段實施英語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一項內容之一,不過,由于小學生不管是在年齡上,還是在心智的發育上,都還不成熟,往往不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因此在學習英語課程時,并沒有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模式,一般更傾向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學習,對那些學習起來難度較大的,如單詞讀寫規則等興趣不大。

3、運用語言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詞匯在語言交流中所起的作用猶如建筑材料,沒有這些詞匯的構成,就幾乎不能完成交流。在小學階段,根據大綱的相關要求,并沒有進行有關語法等方面的教學,缺少這些語境知識的掌握,很多小學生即使在畢業時能掌握很多詞匯,一般還是無法實現基本的英語交流。

二、情境創設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上的應用

1.創設視聽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詞匯熱情

一般來說,“視”與“聽”是英語教學課堂上的“常客”,是運用頻率較高的一種教學手段。在這方面,我國英語新課程標準也已經有相關要求,即注重以聽說領先的原則。進入小學三年級之后,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就務必遵循“聽說領先”的原則。教師在這個原則的框架下,通過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為了放大這種情境模式的效果,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設備,讓視聽情境教學有效性擴大化。例如在PEP Book IV Unit 4 at a farm的學習中,教學重點是有關動物的單詞。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創設一個這樣的情境:課件中出現一個農場的圖片,每個區域的動物先遮擋住,讓學生聽已學過的動物的叫聲來判斷是什么動物,然后引入課堂。學生在這樣一種視聽情境中,始終保持著積極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2. 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進行英語課程學習時,所創設的情境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一旦學生在相對較為熟悉的情況下實施情境教學,對詞匯的理解上就會更加得心應手。這是由于不管是通過什么語言進行交流,都離不開生活。因此,在這方面,教師在對課堂情境進行創設時,需要融入生活實際。在方式或模式的選擇上,可以是多方面的,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詞匯的運用,這些對交際能力方面的提高都非常有幫助。比如在PEP Book II Unit 3 How many ?中教學“eleven, twelve, thirteen,fourteen, fifteen... ”這些數字單詞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一個生活情境:我的農場大豐收了,但是我忙不過來了,大家一起來幫幫我數一數我的果實和我養的動物吧。然后整個課堂圍繞幫助老師數數而進行。整個環節中,先數動物復習學過的個位數字,后出示動物的圖片,讓學生數,呈現新單詞。接著操練時讓學生數出更多的單詞,最后學生間的問答以及幫助我統計數量等都圍繞該情境展開。

3.創設故事情境,提高詞匯學習效果

一般來說,小學生天生就較為好奇,對故事等具有吸引力的非常感興趣,為了讓枯燥的英語單詞教學獲得改變,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開展詞匯教學,由于故事中存在各種較為生動的情節,小學生容易記住這些詞匯。而在學習新單詞方面,教師一定要注意如何把新單詞展現出來才能有助于小學生的記憶。在這方面,建議通過一個較為有奇特的故事進行展現,以便于孩子們在第一時間就對新單詞印象深刻,從而達到掌握的目的。

在進行故事情境的創設時,要考慮小學生的吸引能力,不要一下子就把故事全部展開,可以以先熱身的形式,再一步一步到單詞的引出等,即先拋出故事的整個大背景,然后再圍繞單詞教學進行故事的展開。如PEP Book VI Unit3 My birthday中,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一個月份女神有12個孩子,我們已經認識了她的6個孩子,讓我們去幫她尋找另外6個孩子。該故事引入時可以復習上一課學習的6個月份單詞,同時為序數詞1st,2nd,3rd等的學習做好準備。故事進行到尋找6個孩子時,單詞的呈現也讓學生記憶深刻,這讓詞匯學習的效果更加顯著。鞏固詞匯時讓學生找一找這些兄弟姐妹有什么共同點,學生在這個故事的引領下能夠更好地掌握詞匯的一些規律。

第7篇

如今我區正在進行著一個大的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資源的研究課題“中學英語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就是要進行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層次整合。中國的英語教學已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即使是在比較邊遠的農村學校,英語教學也已深入到了小學三年級。這樣的進步離不開國家的教育改革,科學的快速發展。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成熟、發展,信息技術有了根本性的革新。早在幾年前的時候,國家就提出了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整合,并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在信息技術對英語教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了英語教學的進步,這就是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層次整合。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就像英語教學的“翅膀”,讓它如虎添翼般地發展進步。

一、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關系

什么是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呢?“整合”,不是簡單的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累加,而是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達到教學各要素的豐富與和諧,使信息技術融入到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原則,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信息資源與傳統渠道等實現英語教學的突破與發展。

從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是符合當前的發展趨勢和實踐要求的,特別需要關注教學實踐的全過程。例如,英語教學目標通常有“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的要求,相應的教學內容應包含文字、語言和視頻等不同媒體的信息,但是在傳統的印刷教材中,有關語言和活動影像的內容無法與文字內容組成一體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書、錄音帶等各自獨立的形式,分別出版,既不便于教師的教,也不便于學生的學。而以超文本方式組織的電子教材卻可以實現圖、文、音、像并茂,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二、素質教育要求英語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

素質教育要求英語課程建構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在某種教學環境和資源的支持下,教與學環境中多要素之間穩定的關系和活動進程結構形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課堂、教材和教師為中心,排斥一切課外活動,忽視勞動職業訓練;以傳授課本知識為惟一目的,忽視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和個性的培養;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生體地位,忽視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學空間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講臺,借助于多媒體工具和平臺。教學從視、聽、觸多個維度展開。如,英語教學中講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對比中國的春節和西方的圣誕節時,以前的教學只能用黑板、課本,或者幾幅簡單的掛圖,而現在教師利用網絡,可以找到關于圣誕卡、圣誕老人、圣誕樹、餃子等一系列的精美視頻。在課堂上,能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角色,感覺身臨其境。

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能夠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如,磁帶音像教材,多媒體教學軟件,校園網等,因特網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學資源庫。而且應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可以構造多種教學環境。例如,自2000年以來,在國家以及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不斷地實現學科和信息技術的整合,建立了多媒體綜合教室、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校園網、基于因特網的遠程學習系統,21個班級都裝上了多媒體資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來創造和展示各種趨于現實的學習情境,把抽象的學習與生活融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與探索。如,在講圣誕節時,可以借助一段視頻,讓學生對國外圣誕節產生濃厚的興趣,看到圣誕老人、圣誕樹,學生直觀感覺加強,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幫助其理解關于圣誕節的知識和西方文化。

三、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深層次整合應用

新型的英語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為學習過程創建必要的學習情境,創建一個好的學習情境,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從制課件到完成教學,利用課件可以展示一些黑板和粉筆等教具無法做到的,讓學生獲取足夠多的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養成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

校國際互聯網的開通,極大地將思維引入了一個更廣泛的領域,將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的概念進一步擴大至整個互聯網這一龐大載體,使得我們能夠做到隨時從網上截取及時有用的信息用于教學和研究,從而更大范圍地開拓我們的視野,這是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我區的畢節民族中學和大方縣雞場中學跟北京市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結成網絡資源共享聯盟,讓我們的西部邊遠落后地區也享受到先進信息技術資源。讓我們的教育發展更加快速。比如,八年級學生在學習現在完成時的時候,都覺得這個時態太難,很抽象,不容易掌握。為了讓學生學習更輕松一些,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制作了一段flas來體現現在完成時的時間表達,即從過去到現在,用一個跑步的卡通人物來完成動作,過去發生的對現在的影響和造成的結果用一段視頻體現,做到了變抽象為直觀,巧設情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應用讓學生的學習更豐富、更輕松、更牢固、更具有創新。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層次整合已經初見成效,它引發了英語教學和學習的革命。這樣的深層次整合徹底變革了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讓我國的英語教育如虎添翼,快速發展。

第8篇

【關鍵詞】小學升初中 英語教學 存在問題 銜接策略

目前我國的英語教育一般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了,有的地區甚至更早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小學英語教學往往不太強調應試,更注重趣味性,這種方式吸引著學生對英語充滿興趣,但是小學英語教育也因此存在學生基礎不扎實、學習能力弱等問題。從小學升入初中后,學生往往要面對的是全新的英語教學內容和更高的要求。隨著難度和壓力的增大,許多學生出現了不適應的情況。因此做好小學升初中的英語教學管理,對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幫助他們順利完成過渡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小學升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各地區小學英語教育水平的差異

根據《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的要求,小學階段英語學完后學生要達到二級水平。但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地區難以達到這個標準。如部分地區的小學英語教師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教學效果難以達到教學要求的水平,導致部分小學畢業生在升入初中后存在著許多英語學習上的問題。再如小學生小學畢業后英語詞匯掌握程度低、遺忘率高、不會進行預習與復習、語法運用錯誤率高等現象普遍存在。另外,不同學校、不同地區畢業甚至同一學校不同教師所教的學生進入同一初中后,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也非常明顯。因此在小學升初中的過渡階段,小學和初中的英語教師都應該重視差異產生的原因,并準備好應對策略,促進英語教學小學升初中的順利銜接。

2.中小學英語教育教材的銜接問題

小學英語教材與初中英語教材之間存在著較大的知識體系跨度,內容之間常常出現銜接不上的情況。而且由于小學英語教材對于基礎知識的要求不高,導致基本的語音、語法等問題在初一階段需要初中英語教師引導學生重新學習,基礎不好的學生往往跟不上,而基礎好的學生又由于早就會了,對英語學習產生輕視的心理。這樣就產生了問題,主要體現為幾方面:其一,語音教學的脫節問題。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和基礎教育的缺失,導致許多學生在升入初中時沒有掌握簡單的拼讀規則,語音教學與英語教學脫節。其二,詞匯教學的脫節問題。初一學生的詞匯遺忘率高,因為他們在小學畢業時沒有掌握《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所要求的二級標準的詞匯量,所以升入初中后,詞匯往往成了學習的攔路虎,詞匯教學與英語教學也有脫節現象。其三,語法教學的脫節問題。小學英語教育更多的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而忽視了基礎語法的教學。升入初一后,語法問題令許多學生望而生畏,導致其對英語學習產生厭棄心理。

3.中小學英語教學任務的差異

從教學任務上看,小學英語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而且教材內容比較淺顯,易于學習和掌握。在教學方法上,教師主要從培養學生興趣的角度出發,借助游戲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樂于學習,并且積極主動地開口學習。而從小學升入初中后,學習的任務變成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不再常以游戲等方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進行教育,而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加大了教學內容的難度,令初一學生難以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英語教學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升初中英語教學順利過渡和銜接的策略

為了使英語教學順利過渡,需要小學和初中的英語教師共同研究采取何種策略能夠有利于促使小學升初中英語教學的順利過渡。在實踐中,筆者發現了以下幾個方法。

1.努力縮小水平差異

由于各個地區、各個學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英語水平差異,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銜接上,小學教師可以讓學生盡早了解和接觸初中英語的教學內容。但要注意不能太快、太多,對那些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要安排時間為他們進行基礎補習教學,對其在小學階段落后的詞匯、語法、口語、聽力等方面進行加強練習。例如,部分學生在升入初中后,聽力和詞匯水平跟不上班級的標準水平,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引導其進行趣味性學習,提高其英語專項能力的水平。

案例一:在一節英語課上,教師通過課件呈現一則有趣的故事,并讓學生發現里面的生詞,引導學生對生詞的理解,加深記憶。

Teacher:I?蒺m going to buy some books. Some of the animals are going to buy some books,too.(以課件呈現故事)Now let?蒺s listen to the story,and find out what the animals are going to buy.

Student 1: In this story,I find many new words,like“hill”,“post card”...

Student 2: I find more new words. They are “comic book”,“stay”,“newspaper”...

在學生歸納完所有新詞后,再引導學生自己翻閱詞典進行查閱,這樣可有效地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單詞的能力,對縮小學生之間的教育水平差異有一定作用。

2.重視教學方法的銜接

在小學英語教育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往往體現為游戲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等。而學生升入初中后,強調任務教學,有明確而具體的英語知識、能力等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教學主導、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模式成為常態。但是剛升入初中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如果一味地采取填鴨式教學,學生一般都難以適應,導致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受挫,英語教學的效率更加難以提高。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方法上注意兩個階段的銜接,初中教師可適當多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而小學教師也可嘗試使用初中的教學方式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適應教學。

案例二:在一次英語課上,教師注意到了小學升初中的教學銜接問題,做了一些教學方式銜接的嘗試。目的是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口學習英語,加深英語口語的培養。下面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暢談自己的未來。

Teacher:There are so many jobs.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And why?

Student 1:I?蒺m going to be an engineer because I like drawing.

Student 2:I?蒺m going to be a policeman because I like helping people.

Student 3:...

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對于提高學生小學升初中后的學習適應力是有好處的。在最后,教師還鼓勵學生認真學習,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對學生思想方面也做到了有益的觸動。

3.引導學生樹立理性學習動機,養成良好習慣

第9篇

1 教師認識不到位,聽說教學的理念陳舊,教學水平及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中學教師特別是農村中學英語教師自身的聽辨能力、口語水平不高,很難用英語口語組織英語教學,上英語課就如上漢語課。這樣老師不能用英語口語教學,又怎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口語習慣呢?

農村中學即使有聽說能力強一點的英語教師,但是由于學生本身的基礎差,不如沿海或大城市從小學就開設英語,接觸英語口語訓練,他們上了初中,一是膽小,二是很不習慣,三是不具備簡單的聽說能力,一下子轉變過來很不容易,這也限制了英語教師的聽說教學。老師的聽說教學法顯得很被動、很吃力,上課時不得不借助很多漢語幫助理解,教師不能用英語組織教學,讓學生逐步習慣教學中的英語表達,不能通過手勢、眼神、動作等輔助手段來組織教學,也不能給學生增加語言實踐機會,使英語聽說教學處于“半荒半廢”的狀況。有些教師仍抱著舊有的教學模式不放,不敢或不愿越雷池一步,墨守成規,其教學理念大大滯后于現階段的課程改革與現代社會的進程,這也是學生聽說訓練的很大障礙。

2 學生聽力心理素質差,怕犯錯誤而不敢開口

對于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說,剛剛接觸一門新的語言,總是有種畏懼心理。“畏懼錯誤就等于毀滅進步!”這話對學生的英語聽說是頗有哲理的。農村中學語言環境幾乎沒有,課外有聲輸入幾乎為零,只能靠錄音機聽、模仿,因此學生“有口難言”、保持沉默。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時,興趣很濃,愉快地歌唱、對話,盡情地游戲,樂此不疲。喧鬧后,教師強行要求學生保持安靜,學生的興奮點被抑制,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參與課堂活動的熱情。長此以往,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強,學生的學習成績日益下降,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日益減退,甚至出現了厭學情緒。

3 缺乏語言環境,學生的聽說興趣銳減

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交流。由于受地域條件、交通、信息閉塞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農村中學在英語學習和使用中突出的問題是缺乏相應的語言環境。除了課堂,學生聽不到英語,學了英語沒處交流。語言學習脫離了實踐,學生的語用能力得不到鍛煉,進步遲緩,更不用說組織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朗誦比賽、英語晚會、英語短劇等多樣化的課外活動了。有的英語教師每周至少15節課,還擔任其他教育教學工作。由于學校加強素質教育質量的監控管理,過度追求藝體活動、學生特長的培養,而老師們為了趕進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英語課堂教學知識的學習。

針對以上農村中學聽說教學狀況,我們應采取什么樣的得力措施加以克服、改進并加強聽說教學呢?

首先從指導思想上轉變觀念,重視聽說教學、讀寫跟后的原則,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樹立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交際,這是一個思想認識及觀念的轉變。要改變以往用漢語翻譯傳授英語知識的模式,提倡用英語備課、用英語授課,養成用英語教與學的習慣,提高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的聽說教學水平。作為農村中學英語教師,要想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就要加強自身的英語聽說訓練,多聽、多看、多說,只有教師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現象,應建議有關教育行政部門到外面去看看,了解沿海和發達地區的英語教學模式,農村中學也可從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從小學就抓好他們的聽說訓練,鍛煉他們的膽量,養成聽說習慣,培養聽說能力,這樣學生到初中以后,就能很自然地投入到英語聽說教學活動中。針對教學設備差的現狀,應建議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改進教學設備,向外地先進發達地區學習,最好能籌建語音室,實現課件電化教學等。當然,作為農村中學英語教師,應在現有的條件下盡可能多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第10篇

一、直觀形象教法(教授單詞)

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興趣能導向有意義學習,促進知識長期保持,并為進一步學習提供動機。在新課教學前,如果能夠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尋找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的實物或圖片來導入新課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專注地參與學習。

小學生們要學習的單詞都非常接近生活,都是有關 “school”、 “school supplies”、“family”、“zoo”、“fruit”、 “food”等等,孩子們也很感興趣,更重要的是單詞都非常直觀、形象。教單詞時,我盡量把直觀形象的實物展示給學生,如教一些水果、食物類單詞時就帶些實物到班上,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這樣學生學起來印象更深刻;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理,用簡筆畫在黑板上勾勒出所要學習的內容,老師的動作就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習的效果就好多了;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將聲音、圖形、動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展示給學生,如教動物類單詞時,可愛的動物形象、逼真的動物叫聲讓學生如親臨動物園,與動物朋友們在一起邊玩邊學,學得快,記得牢。教授家庭成員的單詞時,就讓自己和孩子們帶上全家福的照片,設計一堂介紹家庭成員的課,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記憶深刻,學習效果不錯。

二、多措并舉法(鞏固單詞)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英語單詞的記憶是非常重要的。單詞作為構建英語知識大廈的基石,應給予特別重視。因此,要利用多種訓練法來增強小學生的單詞記憶力。

1.分類記憶。小學英語課本中表示類別的單詞較多,記憶時通過分類比較,歸納整理,把所學內容“梳成辮子”,使零亂的知識系統化,以突出其聯系性、條理性、完整性,學生的印象會特別深,如家庭成員、方位、食物、動物、學習用品、數字等單詞。

2.兒歌記詞法。兒歌通常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語言學習形式。它不僅可以用來組織教學,鞏固所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為新授內容作鋪墊,起到搭橋引路的作用。

如在教學水果單詞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首兒歌:Fruit Song。Apple, apple, red and red;Pear, pear, yellow and yellow;Orange, orange, sweet and sweet;Grape, grape, purple and purple;Melon, melon, round and round;Banana, banana, like the moon。

邊學兒歌邊記單詞,不僅讓學生對生詞產生初步的感性認識,而且以舊引新,以新帶舊,使學生能夠通過聯想記憶更多的單詞。

3.歌曲記詞法。隨著時代的發展,歌曲不僅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而且滲入了小學英語教學中。這些歌曲有關于顏色、水果單詞的,也有關于月份、星期名稱單詞的,學生既可以欣賞優美的兒童歌曲,感受外文歌曲的風味,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有意或無意地記住歌曲中的生詞。

三、創設情境法(運用單詞)

1.基于情境的對話。對話是最基本的溝通方式,對話又是在一定語境下進行的。如在孩子們學習了關于水果的詞匯后,可以創設去水果店買東西的語境,他們可以扮演服務員、售貨員和顧客,在情境中活用語言。這樣既在各種交際語境中鞏固、復習了詞匯,又提高了孩子們的口語能力。

2.基于圖片的看圖說話。交際除了對話以外,個人的敘述也是一種主要方式。在孩子們學習了方位名詞的單詞以后,為他們提供幾幅繪有常見的、學過的事物在不同方位的圖,讓他們表述,可以在情景圖片上附上參考句型。隨著他們的詞匯量和交際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漸減少對學生的提示,鼓勵學生在仿造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表達。

3.創設練習和檢測語境,幫助學生鞏固詞匯。如學生在學習了關于水果的詞匯以后,有些老師經常會采用“聽寫”的方式來檢測學生對單詞的掌握情況,其實,我們可以換一種形式,通過有輔助的英語寫作訓練來幫助學生鞏固詞匯。例如,把下面的單詞填入空格中:

Peach orangewatermelonapplebananagrape

Hello, I am . I likefruitsverymuch. I can colour them. The isyellow, the is red,the isorange, the ispurple,the ispink, the isgreen.

對于一些能力稍弱的學生,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幫助,讓他們選擇完成任務。這樣的分層訓練讓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也能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一舉兩得。如:“聽辨單詞,將聽到的單詞的字母編號寫在括號里,每小題讀兩遍。”這是一道檢測音和形的聽力題目,學生將聽到單獨的單詞,然后答題,這道題沒有任何的背景,也沒有任何的語境,我們可以對這種題目稍作修改。

This afternoon, I want to go shopping. I can(A. take B lake C make) No. 12 bus to go to the shopping mall. The shopping mall is not far. It's (A.near B.bear C.hear) the post office. I can(A.get on B.get up C.get off ) at the post office station. Then  (A.walk B.talk C.call) for five minutes, I can see the shopping mall.

第11篇

多方質疑,弊端>優勢>

蕾蕾的媽:我對此很擔心。我孩子已經上小學六年級,雖然iPad不是新鮮事物,但用來上課還是頭一回。雖然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為了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做練習,但小孩子拿到iPad后一定會去研究iPad里有什么好玩的,可能會分散他上課的精力。同時,電腦里有大量的資源,豐富的圖片,各種視頻等,真擔心某些不良的東西對孩子的誘惑。

晨光的爸:現在的孩子本來漢字的書寫水平就差,電子化后,怕不是差的問題,怕的是提筆忘字、不會書寫的問題。漢字都不會寫,還算是中國孩子嗎?還有,會不會影響正常的上課秩序?譬如數學老師講得起勁,有些學生可能在看里面的小說呢。

果果媽:我家果果對這種教學方式非常喜歡,從目前看,孩子確實能在上面學到大量知識,而且自學能力逐漸增強,可是孩子會不會越來越浮躁,甚至迷戀網絡,產生網絡依賴癥呢?

亮亮爺爺(一位退休老教師):iPad充其量只是工具,是起輔助作用的,不能讓工具取代書本,否則就是喧賓奪主了。紙質書籍更容易激發學生對書籍和知識的敬畏之心,iPad呢,一旦沒電了,束手無策。iPad怕水,怕擠,又價值不菲,一旦受損或丟失,不僅學材丟失,還要再花錢買新的。

家長喬先生: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小學生在教學中使用iPad的成功案例,這種教學方式太冒險了,它的定位是休閑娛樂電腦,根本不適合小學生教學使用。

李醫生(眼科大夫):我不贊成學校用平板電腦代替黑板的行為,對孩子的眼球發育來說,中小學生每天使用數碼產品的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孩子的眼球發育完全要到18歲左右。iPad亮度太大,對學生的視網膜有害,長期接觸這種強光,將來罹患老年黃斑病的風險會增加。另外,電子書字體很小,也容易造成學生眼睛疲勞。

高科技減負,優勢>弊端

王老師(小學三年級班主任):我們學校也用

iPad教學,學校已經對iPad進行了處理,設置上網權限。而且,不要總認為孩子一接觸電腦就會無節制地玩游戲,好習慣是要從小培養的。應該引導孩子有節制地、合理地運用新媒介,獲得對他有益的知識。現在,學生的書包得到了徹底的“減負”,由于不需要安排放教材的地方,教室的空間也節省了,學生們用圓桌小組會議的形式,6人一組圍坐討論,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孩子精神集中,都能熟練使用ipad,比我們想象的要好。

曹校長:利用iPad教學優勢是很明顯的。如:在數學課上,學生一邊做隨堂練習,老師可一邊知曉每名同學的做題進度、對錯,甚至能立刻分析出全班的準確率和疑難點;在英語課上,只需幾分鐘,學生就能用新學的句型和單詞,合作編出一段動畫視頻,并親自配音;科學課上,孩子們將長達幾周的各類觀察日記稍加處理,竟能生成精美的電子書,上傳校園網與同學們分享。而且,學生知識結構參差不齊,但紙質的試卷對于每個學生都是一樣的,不具有針對性。如果用iPad上課,每個學生做到的題目就會有差異,基礎好的學生就做難一點的題目,基礎差的學生就做簡單的題目,而且學生做錯的題目可以保留下來。而除了讓學生做題目更有針對性之外,用iPad上課也是環保方式之一,節約紙張。

張老師:家長們“提筆忘字”的顧慮完全不存在。iPad進課堂不光是現代化數字化的教學,實際上孩子們在課后依然有紙質作業。書寫對于學生而言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門科目。而且,到了真正的測驗時,依然會使用紙質試卷來測試學生。iPad只是在學生上課和寫作業時使用,學生不會一直盯著平板電腦。加上學校和家長的管理,對于孩子的視力帶來的傷害是有限的。

教育改革,形式≠內容

李芝先(媒體記者):教材換成電子書包,減了重量負擔,沒有減經濟負擔,學業負擔也壓根與之沒有絲毫關系。無紙化辦公尚且不能沒有紙筆,無紙化課堂從一定意義上說更是一種噱頭。做為試點可以,但我為那些“小白鼠學生”捏一把汗。用了iPad,老師的講義會不會采用拷貝法?用了iPad,學生的作業會不會采用拷貝法?

王慶國(深圳大學院長):社會正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社會的變動越來越大,競爭也不斷升級,孩子盡早接觸高科技,有利于孩子們盡早地適應整個社會的發展。利用先進電腦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更好地實現教與學的溝通。但是,這種方式并不適合在整個社會推廣,因為從經濟方面講,統一使用iPad會給普通家庭帶來不小的經濟負擔,同時,孩子可能受到游戲、不良網站等的誤導,更不利于培養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往能力。在這個“實驗”中,最重要的是家長和校方要對孩子的成長進行正確引導,盡量避免消極方面,從有利于孩子教育的角度出發,做到有控制、有管理。

第12篇

我受縣政府的委托,向縣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做關于我縣貫徹實施《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有關情況的報告,請予審議。

一、我縣教育工作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目前,我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46所,其中小學273所(國辦小學5所、鄉鎮中心小學及完小119所、村辦小學149所)、中學49所(高中7所、國辦初中1所、鄉鎮初中41所)、職教中心1所、成教中心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特教中心1所、鄉鎮成人學校20所。全縣中小學共有在校生147687人( 含在園幼兒11700人) ,其中高中12000人(含職中2300人),初中50340人(含特教80人),小學73647人。在編教職工7923人。全縣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8.44% ,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達78.12% ,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為50.25%。小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分別為99.99% 和99.9%,初中生入學率、鞏固率分別為99%和96.3%。

多年來,我縣堅持把發展教育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工程,深入貫徹落實《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努力使基礎教育適度超前發展。特別是近幾年,我縣以迎接“普九”復查為契機,大力推進“普九”完善工程,我縣在辦學條件、教育裝備現代化、教師隊伍素質、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等方面又有了長足的進步。1998年,我縣被省政府評為“普九”工作先進縣。在鞏固“普九”成果的同時,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自1998年以來,全縣共新建中心幼兒園19所,獨立幼兒園59所。目前,全縣在園(班)幼兒達11700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53.4%。高中階段教育不斷發展,高中在校生人數逐年增加,辦學條件逐年改善。目前,我縣高中在校生人數和辦學規模均居全市前列。普通高中工作連續三年被市政府命名為“高中工作先進縣”,縣職教中心被評為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縣成教中心被市評為繼續教育先進單位。總的看,幾年來,我縣教育工作在全市排位逐年前移,與樂亭、遷安、豐南等先進縣區的差距逐漸縮小。

二、《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貫徹落實情況

1、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為滿足我縣教育發展的需要,縣政府在財政資金異常緊張的情況下,本著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采取政府出資、施工單位墊資、組織社會各界捐資、爭取上級扶持和向銀行貸款等多種方式,廣泛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99年以來,國辦中小學及縣直單位先后完成了一批重點工程建設。主要有:投資5600萬元的一中遷建一期工程,投資180萬元的亮甲店中學教學樓工程(2300平方米),投資170萬元的一幼教學樓工程(2000平方米),投資260萬元的職中圖書電教樓工程(2930平方米),投資100萬元的林南倉中學實驗樓(1560平方米)建設工程,投資350萬元的教師進修學校遷建工程,投資65萬元的彩中宿舍樓、橋中實驗樓續建工程,沽中投資103萬元征地12畝。三年多來彩中、倉中、橋中、一幼等學校還投資70萬元修繕了校舍。正在建設的工程有:投資120萬元的三中宿舍樓(2300平方米)、投資120萬元的成教中心教學樓(1660平方米)、投資350萬元的二中宿舍樓(5300平方米)建設工程。另外投資970萬元的實驗小學遷建一期工程(8100平方米)、投資1300萬元的一中學生宿舍樓(12000平方米)和投資100萬元的林南倉中學教學樓(1900平方米)建設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已完成,已經或即將破土動工。今年秋季謀劃實施的有:投資600萬元的一中教學樓、餐廳及附屬工程,投資130萬元的二中教學樓工程(2100平方米),投資150萬元的職中教學樓工程(2300平方米),投資140萬元的倉中宿舍樓工程(2400平方米)。

三年來,各鄉鎮還多方籌措資金,用于農村中小學校舍建設投資達1752萬元,新建校舍24500平方米,改擴建校舍13042平方米,維修校舍85520平方米,主要工程有:窩洛沽鎮投資108萬元為鎮中建2200平方米教學樓一棟,投資57萬元為窩洛鎮中心小學翻建校舍1680平方米;玉田鎮投資50萬元為鎮中、林東、馬頭山三所中學建校舍1480平方米;林西鎮投資50萬元改造北霍莊中心小學校舍940平方米;鴉鴻橋鎮投資60萬元新建校舍1520平方米,改造、維修校舍820平方米;楊家套鄉投資50萬元翻建校舍1360平方米,維修校舍940平方米;散水頭鎮錢家溝小學投資50萬元整體遷建,建校舍800平方米。正在建設的工程有:石臼窩一中、二中合并,投資120萬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工程;林西中學投資55萬元建1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工程。渠河頭中學投資200萬元建3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工程、散水頭中學投資120萬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學樓工程及郭屯中學與葫蘆寺中學合并項目正在運作之中。同時,狠抓了校舍建設、加大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和危舊校舍改造力度,努力撤并規模過小的農村小學,近三年共撤并學校193所,農村小學由99年前的461所減少到目前的268所,使農村小學的布局和規模逐步趨于合理,現有的教育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加強了校園環境建設,全縣有18所學校被唐山市教育局命名為“校園環境建設示范學校”。

2、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為控制在校生流失,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我縣狠抓了學生控流、輟返工作。縣政府轉發了教育局《關于控制初中生流失、加強輟返工作的安排意見》,將此項工作納入了政府行為,從根本上保證了控制初中生流失工作的順利開展。縣教育局把初中生年鞏固率納入校長目標考核,明確了各校的初中生鞏固率保底指標。各鄉鎮及學校抽調人員,深入學生家庭宣傳《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有針對性地做輟學生及家長的思想工作,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適時下發了勸學通知書,使絕大多數輟學生又重返校園就讀。在此基礎上,我縣進一步加強了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通過開展法律講座、嚴懲擾亂校園秩序人員、清理校外游戲場所等措施,有效凈化了育人環境;進一步加強了學校內部管理,規范教師行為,融洽師生關系,努力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并對后進生實施重點幫教,對貧困生實施救助,有效控制了學生流失。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幾年來,我縣初中生鞏固率逐年提高,今年中考報名人數達11500多人,進入全市前三名,初中在校生鞏固率已接近省“普九”標準,小學生入學率、鞏固率均已達省“普九”標準。

3、學校內部管理更加科學、規范。一是教育系統內部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目標管理機制。每學年,教育局都要對鄉鎮教育辦及中、小學校進行目標考核,通過規范科學的管理提高辦學水平。2001年,我縣順利通過了市薄弱初中改造驗收,至此,全縣初中徹底消滅了薄弱學校,被評為初中工作先進單位;2000年,我縣高中通過了市普通高中學校升級升類驗收,全縣高中整體管理工作又上升到一個新水平。二是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在具體工作中,我縣堅持“五育并重,德育為首”的原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執行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堅持“兩全、兩開”,不斷推進素質教育。2001年底,為適應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成立了玉田縣中小學德育研究領導小組,積極開展德育研究;為提高全縣教師的師德水平,適時開展了師德教育活動;在課堂教學中,以教科研為先導,全縣中小學開展了以“主體性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為重點的教育科研活動,課堂教學改革得以深入開展;在城內及周邊鄉鎮小學三年級開設了英語課,并計劃今年暑假后在全縣小學三年級全面開設;認真執行上級減負規定,建立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基本杜絕了體罰、變相體罰和亂收費、亂征訂現象;取消了小學升初中的選拔考試,小學生全部劃片就近升入初中學校,初中不再設重點學校,禁止學生擇校;高中針對“3+X ”的高考模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進一步深化了課堂教學改革;全縣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迅速,已成為我縣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各校都建立起了音美活動小組,廣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科技活動。

通過上述工作的落實,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我縣教育教學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高。2001年中考,縣一中的錄取分數線居全市前列。2001年高考,全縣二批本科以上上線910人,上線率為35.5% ,居全市十縣第五位,一般本科以上上線1305人,上線率為50.95% ,創我縣高考最好成績。

4 、干部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干部教師隊伍,重點抓了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不斷深化用人制度改革。1997年在唐山市率先實施了教職工聘任制、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制,自1999 年開始,對919名新分配的畢業生實行了合同制管理,對全縣20個鄉鎮教育辦的中小學視導員實行了公開招聘,教育局也先后兩次從基層單位公開招聘機關工作人員20余名。競爭機制的引入,進一步激發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熱情。二是加強了干部教師的業務培訓。根據我縣的師資隊伍實際,按照“立足當前,兼顧長遠,解決急需,注重實效”的師資培訓思路,認真組織干部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1998年以來,先后舉辦干部培訓班4期,全縣284名小學、初中校長參加了校長崗位培訓,其中270人參加了校長提高班培訓,并全部取得了合格證書。2001年,我縣有2名教師參加了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6名教師參加了省級骨干教師培訓,15名教師參加了市級骨干教師培訓。教師學歷達標率逐年提高。

5、教育裝備現代化工程有較大進展。為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需要,縣委、縣政府適時啟動了以多媒體視聽設備為重點的教育裝備現代化工程,把教育裝備現代化列入了2001年向全縣人民承諾的“十件大事”之一,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教育裝備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責任目標,制訂了獎懲措施,有力地推進了教育裝備現代化進程。自1999年以來,全縣教育裝備現代化的投資約2300 萬元,共裝備微機室64個、語音室58個、多功能教室112個,購置校長辦公系統225套、教師辦公微機403 臺,中小學計算機總數達到2556 臺;建立計算機校園網5個、多媒體教學網2個。通過近三年的努力,我縣的教育裝備現代化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全市排位由后幾名升至中游水平。在加大裝備力度的同時,我縣對所有中小學校長進行了微機培訓,并培訓了60名微機專職教師,為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做了必要準備。目前,全縣所有高中、23所初中和13所小學開設了微機課,有80多名教師能自制教學課件,為實現2005 年在全縣中小學全面開設信息技術課打下了堅實基礎。

6、教育經費的征收、管理及使用比較規范。按照“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原則,堅持以縣級投入為主,鄉鎮村隊合理分擔,依法落實各級政府的辦學主體責任。2001年,全縣教育總投入為13993.2萬元,其中縣財政預算內撥款9171.8萬元;城市教育費附加按“三稅”的3.5%計征,征收總額為215萬元;農村教育費附加按玉政[1997]39號文件規定標準減少10%,征收總額為1871萬元,其中鄉鎮留用835萬元,繳縣1036萬元;捐集資383.2 萬元;學雜費等收入2352.2 萬元。縣政府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首先保證了教師工資的按時足額發放。征收的農村教育附加費主要用于民辦教師的工資和改善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加強了對學校經費的收支管理,國辦中小學及縣直單位的經費由縣財政管理,安排預算支出;鄉鎮中小學的經費由鄉鎮教育辦管理,保證了各校資金用于正常的公用支出。全縣沒有擠占、挪用教育經費現象。

中小學收費是直接關系到全縣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為此,縣政府把加強學校收費管理、制止亂收費作為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來抓,做到思想上位,工作到位,常抓不懈。具體做法是:①規范基層收費行為,完善收費程序,實行“一證一卡四統一”制度;②堅持中小學用書由縣教育局審批制度;③實行公開承諾;④加強收費的常規檢查,加大對亂收費案件的查處力度。由于領導重視,措施得力,使我縣中小學的收費行為得到了進一步規范,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 三、“兩法”貫徹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今后打算

在貫徹落實《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推進我縣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制約我縣教育工作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與教育投入的不足這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來,我縣縣、鄉兩級財政受基金會兌付的影響,一直比較緊張,加之近幾年村隊投入減少,社會集資更加困難,使教育經費的來源更顯不足,特別是公用經費近兩年呈下降趨勢,2000年全縣教育公用經費投入為341.6萬元,2001年減少到170.4 萬元。而我縣校舍建設、危舊校舍維修改造和教育裝備現代化任務艱巨,資金投入巨大。我縣現有危舊校舍70000平方米,需改造資金1450 萬元,其中危險校舍11000平方米,需改造資金200萬元。按照我省制定的全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規劃要求,2 0 0 3 年全省初中學校要全部開設信息技術課,2005 年小學全部開設信息技術課。而就我縣目前的教育裝備現代化的進展情況看,全縣初中只有計算機教室23個,尚缺19個;全縣124所完小以上小學,僅有計算機教室13個,即使考慮近兩三年內撤并一些小學,也至少要裝備計算機教室100多個。按市教育局規劃要求,年內40%的中心小學要配備計算機教室,這樣,今年我縣小學需要裝備計算機教室44個。要確保全縣如期開設信息技術課,僅設備投資就需1800 萬元。另外,各校建多功能教室和購置教師辦公微機等還需資金760萬元。

2、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一是教師素質有待提高。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手段滯后,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制約了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二是教師編制不足。目前,我縣小學生源銳減,初中正值高鋒,高中從今年開始也進入高峰期。小學教師相對超編,但初、高中教師嚴重不足,即使暑假后將小學超編教師全部拔高到初中使用,同時,初中盡量擴大班容量減少班數,以壓縮初中教師的需求量,鄉鎮中小學仍然缺編381人,高中缺編120 人,系統縣直單位的職中、三中、國小缺編20人,暑假后教育系統合計缺編521人。

3、學校布局調整發展不平衡。自1995年以來,我縣根據小學生源不斷減少的趨勢和教育發展的需要,開始對農村小學布局進行調整,但由于一些村隊干部或群眾出于局部利益考慮,加之個別鄉鎮缺少應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沒有完成調整任務。調整后出現的校舍不足和老化問題沒能得到有效解決,不足百人的小分校和教學點在個別鄉鎮還依然存在,制約了教育資源的合理調配,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今后幾年,我縣初、高中仍處于入學高峰期,雖然我縣每年都要投入資金擴建校舍,但仍難以滿足生源增加的需要,全縣初中班容量普遍過大,平均班容量為58.9人(省“普九”復查標準的最高限額為初中每班50 人)。城內學校由于縣城人口增加,也導致班容量偏大,實小平均班容量達80多人(省“普九”復查標準的最高限額為小學每班45人)。

4、素質教育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當前,受社會就業、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礎以及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教育工作中還存在著學生在校時間長、課業負擔重,部分教師改革意識不強、教學效果不理想,小學、初中的非主要學科授課質量不高等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今后打算

1、建立健全教育經費投入和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投入。將農村費改稅前應征收的教育費附加收齊上交縣財政統一管理,作為教育專項資金,全部用于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危房改造和學校布局調整,余額補充學校公用經費不足。費改稅后,取消教育集資和教育費附加,教育管理體制由“分級辦學分級管理”改為由縣級政府舉辦,并管理農村義務教育。按照“財政多投、社會多籌、教育專用”(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的原則,教育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保證專款專用,并多渠道吸納和利用社會資金與資源,積極爭取上級的轉移支付資金,努力做到“四個確保”,即保教師工資,保學校危房改造,保公用經費的正常運轉,保教育發展的資金需求,使“費改稅后的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

2、將教育目標納入縣政府對鄉鎮政府的目標考核之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領導和支持。費改稅后,要進一步明確鄉鎮黨委、政府在發展本地教育中的職責,使各鄉鎮在治理校園周邊環境、控輟保學、提高普及程度、學校布局調整、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切實負起責任。縣政府將把以上教育目標納入對鄉鎮目標考核工作之中,定期考核,落實獎懲。

3、加快布局調整步伐,確保師資隊伍能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將農村小學布局調整與校舍建設和危舊校舍維修、改造有機地結合起來,合理調配教育資源,將調整撤并下來的小學校建成幼兒園,或拍賣變現后用于改善辦學條件。繼續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教師隊伍的能出能入的管理機制,加強教師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同時,繼續采取到省內外重點師范院校招聘本科生與擇優選聘當年專科畢業生相結合的方法,及時補充教師,確保教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