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09:25: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病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法醫病理學相關因素分析結果214例猝死病例中,心源性猝死154例(71.96%),其中因冠心病猝死(suddencoronarydeath,SCD)者為140例(65.42%),非心源性猝死60例(28.04%);本組214例猝死病例,各年齡段間猝死構成比總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其中41~50歲組猝死病例最多,為66例(30.84%),與21~30歲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6),<20歲猝死所占構成比最低;男性173例,女性41例,男性猝死多于女性,性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各年齡段間男性猝死人數均多于女性;漢族所占猝死構成比最高,為66.35%,其次為維吾爾族,猝死構成比為27.57%,各民族間猝死構成比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表1、表2)。
2.2死亡原因分布特點導致猝死的疾病依次為:(1)心血管系統疾病(CVS,71.96%),疾病的發病高峰為41~50歲組;(2)消化系統疾病(DS,8.88%),發病各年齡階段沒有明顯差異;(3)呼吸系統疾病(RS,8.41%),發病主要集中在51歲以上高齡組;(4)中樞神經系統疾病(CNS,15.61%),發病高峰為<50歲。從單個疾病看,以心源性猝死明顯高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女性生殖系統、其他系統疾病(表3)。
3討論
猝死也稱急死。WHO定義為急性癥狀發生后即刻或者6h內發生意外死亡。猝死的特點為死亡急驟,出人意料的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猝死包括3種類型:(1)死前無疾病癥狀體征而突然死亡者;(2)死前雖有疾病癥狀體征,但該疾病一般不會引起死亡而突然死亡者;(3)醫院外死亡,死前無目擊證人者。關于死亡的急速程度,國內外法醫學者各持論點,說法不一,有15min及1、6和24h等時間界限。本研究根據WHO的規定,限定在6h內死亡者為猝死。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猝死發生率為8~12/10萬人,美國每年有30萬~40萬人因心源性猝死而死亡[2]。本組猝死病例214例,從死亡原因分析,心源性猝死構成比居首位(71.96%),除年齡<20歲組外,>20歲各年齡組的死亡原因均以心源性猝死為主,其主要疾病依次有冠心病、肺動脈栓塞、主動脈夾層、心肌炎、肺動脈夾層、主動脈炎等。非心源性猝死中,以呼吸和消化系統疾病所占構成比最多。
金波等報道202例猝死病例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所占比例最大。在世界范圍內,心臟性猝死是一個重大問題。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猝死病例占75%以上,起主導作用。本研究顯示,冠心病引起的猝死構成比居首位(65.42%),其次為休克、中毒、顱腦損傷等,提示冠心病已成為引起猝死的最常見的原因,此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相一致。冠心病猝死的發生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累及的范圍及程度、病變動脈的支數、病變節段長短和斑塊的性質等關系密切,斑塊內出血、血栓形成及冠狀動脈痙攣等引起冠狀動脈的急性阻塞、心肌缺血、梗死致區域性心肌代謝或電解質紊亂是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礙的病理基礎。本研究結果顯示,214例猝死病例中,男性173例,女性41例,男女之比為3.49∶1。金波等報道男女比例為1.73∶1,王艷麗等報道為2.12∶1,這可能與不同研究者運用的猝死標準不一、病例數較少或者地區飲食差異有關。本組從年齡分析看,41~50歲組猝死構成比最高(30.84%),其次是<40歲者,從年齡與性別關系看,各年齡組均以男性猝死多見,且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猝死者中男性更多見的可能原因:(1)與女性體內雌激素的保護作用有關;(2)與男性嗜煙酒、暴飲暴食以及性情急躁有關。(3)由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作為社會中堅階層的中青年人所承受的社會生活壓力增加,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問題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因此中青年人猝死案件所占比例明顯增加。
飲食不合理是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冠心病人群中肉食為主的比率高,大量攝入肉食,可導致攝入熱量超標、肥胖,并引起患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總膽固醇升高;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能誘使局部血管平滑肌細胞產生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引起單核細胞聚集,促進脂質的釋放,增強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進展,與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此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冠心病年輕化多與現代社會年輕人腦力勞動過度、社會交際頻繁、睡眠質量差、生活不規律、運動不足有關。短時間內過度飲酒、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等以及長期過度勞累、緊張焦慮、驚恐、重度抑郁、絕望情緒、社會遺棄、性格改變均可促使心血管意外概率增加。重度抑郁可引起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明顯下降,這也是促發冠心病猝死的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以上均成為青年人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并促使冠心病發病趨于年輕化。本研究還比較了新疆地區不同民族猝死的構成比,結果顯示漢族占猝死構成比最高(66.35%),其次為維吾爾族(27.57%)、哈薩克族(4.67%),蒙古族、俄羅斯族、回族各占0.47%。
王夢玉等對維吾爾族與漢族冠心病猝死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比較,發現維吾爾族病人生活質量得分普遍高于漢族病人,這可能與維吾爾族、漢族不同的身體素質、文化習俗和生活模式有關。本研究分析了新疆地區214例猝死病例的猝死原因、性別、年齡、族別和主要系統疾病等,為臨床醫學和法醫學研究猝死提供了一定依據。猝死中心源性猝死最常見,其為早期診斷、預防和減少猝死的發生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認識到猝死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多因素的復雜性,絕大多數猝死是潛在的器質性病變急速發展的不可逆轉的結果;也有部分猝死是由于人體重要器官的急障礙所致,如心室顫動或急性呼吸衰竭等,此類猝死,及時有效的心臟除顫、起搏以及呼吸復蘇等搶救措施常可使患者轉危為安。
作者:王蒼成王穎葉坤匡圓圓陳霞霞史永華單位:新疆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學教研室
1醫學論文的基本要求
1.1創新性醫學論文的創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發展醫學成就,破解醫學問題。醫學論文有無創新,選題是關鍵。選題創新是醫學論文寫作的靈魂,是衡量醫學論文價值的重要標準。可體現在:①理論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見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論方面的獨創見解,又要提出這些見解的依據;②應用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技術等,也就是要寫出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關鍵,或揭示原有技術移植到新的醫學領域中的效果;③創新性還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進或突破。
1.2可行性所謂選題的可行性,是指能夠充分發揮作者的綜合條件和可以勝任及如期完成醫學論文寫作的把握程度。選題切忌好高鶩遠,脫離實際,但也不應過低,影響主客觀的正常發揮,降低了醫學論文的水平。影響選題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觀條件,包括作者知識素質結構、研究能力、技術水平及特長和興趣等;②客觀條件,包括經費、資料、時間、設備等。
1.3實用性撰寫醫學論文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及應用。要從實際出發,選擇夠指導科研、指導臨床、造福人類的主題,因此,選題的實用性尤為重要。
1.4科學性醫學論文是臨床和醫學科學研究工作的客觀反映,其寫作的具體內容應該是取材客觀真實、主題揭示本質、科研設計合理、論證科學嚴謹、表達邏輯性強、經過實踐檢驗。所以,嚴格遵守選題的科學性原則,是醫學論文寫作的生命。
1.5前瞻性要選擇有研究價值及發展前途的主題,應積極開發研究新領域、新學科和新理論。
2選題的基本方法
2.1根據課題研究的結論來確定主題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為:①以科研的結論或部分結論作為醫學論文的主題;②科研結果與開題時預測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尋找主題;③科研達不到預期結果,可總結經驗,從反面挖掘主題。
2.2在科研過程中選題醫學科研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意外的現象或問題,作者如果能夠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可以在這些偶然中獲得新的選題。
2.3在臨床實踐中選題臨床工作是醫學論文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作者在臨床中會經常遇到許多需要解決的實際應用問題或理論問題,對此,只要從本學科實際出發,用心思考,會從中產生很多好的主題。其包括:①探討發病機制與預后情況;②分析臨床癥狀與表現;③研究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從文獻資料中選題醫學文獻是人們長期積累的寶貴財富,是醫學論文選題的重要來源。閱讀最新文獻資料,可以了解當前醫學科學研究的進展情況,開拓思路、激發靈感,從而挖掘提煉出好的醫學論文主題。
3醫學論文的一般體裁
3.1實驗研究一般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藥理、生物、寄生蟲和流行病學等實驗研究。主要包括:①對各種動物進行藥理、毒理實驗,外科手術實驗;②對某種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體外實驗;③某些藥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蟲實驗;④消毒、殺蟲和滅菌的實驗。
3.2臨床分析對臨床上某種疾病病例(百例以上為佳)的病因、臨床表現、分型、治療方法和療效觀察等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新建議、新見解,以提高臨床療效。
3.3療效觀察指使用某種新藥、新療法治療某種疾病,對治療的方法、效果、劑量、療程及不良反應等進行觀察、研究,或設立對照組對新舊藥物或療法的療效進行比較,對比療效的高低、療法的優劣、不良反應的種類及程度,并對是否適于推廣應用提出評價意見。
3.4病例報告主要報告罕見病及疑難重癥;雖然曾有少數類似報道但尚有重復驗證或加深認識的必要。
3.5病例(理)討論臨床病例討論主要是對某些疑難、復雜、易于誤診誤治的病例,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進行集體討論,以求得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臨床病理討論則以對少見或疑難疾病的病理檢查、診斷及相關討論為主。
3.6調查報告在一定范圍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處理因素,對某一疾病(傳染病、流行病、職業病、地方病等)的發病情況、發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給予評價,并對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議。
醫學論文是醫學科研工作的最后階段,通過文字形式記錄醫學研究的最新結果。醫學論文的質量高低是反映醫學科學水平和動向的重要標志。 因此,撰寫醫學論文要把握醫學論文的基本要求、選題方法及一般體裁,從而達到主題和形式的和諧統一。
1 醫學論文的基本要求
1.1 創新性 醫學論文的創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發展醫學成就,破解醫學問題。醫學論文有無創新,選題是關鍵。選題創新是醫學論文寫作的靈魂,是衡量醫學論文價值的重要標準。可體現在: ① 理論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見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論方面的獨創見解,又要提出這些見解的依據; ② 應用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技術等,也就是要寫出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關鍵,或揭示原有技術移植到新的醫學領域中的效果; ③ 創新性還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進或突破。 但不論是實踐水平或是理論水平的衡量,均應與同類成果當時的現有的水平相比較,如與國外的、國內的、本地的同類課題水平比較才能給予評價。
1.2 可行性 所謂選題的可行性,是指能夠充分發揮作者的綜合條件和可以勝任及如期完成醫學論文寫作的把握程度。選題切忌好高鶩遠,脫離實際,但也不應過低,影響主客觀的正常發揮,降低了醫學論文的水平。影響選題的可行性因素有: ① 主觀條件,包括作者知識素質結構、研究能力、技術水平及特長和興趣等; ② 客觀條件,包括經費、資料、時間、設備等。
1.3 實用性 撰寫醫學論文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及應用。要從實際出發,選擇能夠指導科研、指導臨床、造福人類的主題,因此,選題的實用性尤為重要。 一是與臨床聯系的課題,二是可重復性。
1.4 科學性 醫學論文是臨床和醫學科學研究工作的客觀反映,其寫作的具體內容應該是取材客觀真實、主題揭示本質、科研設計合理、論證科學嚴謹、表達邏輯性強、過實踐檢驗。所以,嚴格遵守選題的科學性原則,是醫學論文寫作的生命。 所謂科學性是指論文所介紹的方法、論點,是否用科學方法來證實,是否經得起實踐的考驗。這就要求: ⑴ 進行科研設計時即有周密的考慮,排除一切對結果可能干擾的不利因素; ⑵ 要設立必要的對照組,甚至雙盲對照研究; ⑶ 對實驗和觀察的數據,要進行統計學; ⑷ 無論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對其結果的分析要從實際資料出發,得出恰當的結,切忌空談設想和抽象推理。
1.5 前瞻性 要選擇有研究價值及發展前途的主題,應積極開發研究新領域、新學科和新理論。
2 選題的基本方法
2.1 根據課題研究的結論來確定主題 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為: ① 以科研的結論或部分結論作為醫學論文的主題; ② 科研結果與開題時預測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再尋找主題; ③ 科研達不到預期結果,可總結經驗,從反面挖掘主題。
2.2 在科研過程中選題 醫學科研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意外的現象或問題,作者如果能夠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可以在這些偶然中獲得新的選題。
2.3 在臨床實踐中選題 臨床工作是醫學論文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作者在臨床中會經常遇到許多需要解決的實際應用問題或理論問題,對此,只要從本學科實際出發,用心思考,會從中產生很多好的主題。其包括: ① 探討發病機制與預后情況; ② 分析臨床癥狀與表現; ③ 研究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 ④ 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 從文獻資料中選題 醫學文獻是人們長期積累的寶貴財富,是醫學論文選題的重要來源。閱讀最新文獻資料,可以了解當前醫學科學研究的進展情況,開拓思路、激發靈感,從而挖掘提煉出好的醫學論文主題。
3 醫學論文的一般體裁
3.1 實驗研究 一般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藥理、生物、寄生蟲和流行病學等實驗研究。主要包括: ① 對各種動物進行藥理、毒理實驗,外科手術實驗; ② 對某種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體外實驗; ③ 某些藥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蟲實驗; ④ 消毒、殺蟲和滅菌的實驗。
3.2 臨床分析 對臨床上某種疾病病例(百例以上為佳)的病因、臨床表現、分型、治療方法和療效觀察等進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新建議、新見解,以提高臨床療效。
3.3 療效觀察 指使用某種新藥、新療法治療某種疾病,對治療的方法、效果、劑量、療程及不良反應等進行觀察、研究,或設立對照組對新舊藥物或療法的療效進行比較,對比療效的高低、療法的優劣、不良反應的種類及程度,并對是否適于推廣應用提出評價意見。
3.4 病例報告 主要報告罕見病及疑難重癥;雖然曾有少數類似報道但尚有重復驗證或加深認識的必要。 轉貼于
3.5 病例(理)討論 臨床病例討論主要是對某些疑難、復雜、易于誤診誤治的病例,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進行集體討論,以求得正確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臨床病理討論則以對少見或疑難疾病的病理檢查、診斷及相關討論為主。
3.6 調查報告 在一定范圍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處理因素,對某一疾病(傳染病、流行病、職業病、地方病等)的發病情況、發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給予評價,并對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議。
3.7 文獻綜述 以某一專題為中心,查閱、收集大量國內外近期的原始醫學文獻,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整理而寫出綜述,以反映出該專題的歷史、現狀、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等情況,并做出初步的評論和建議。
3.8 專題講座 圍繞某專題或某學科進行系統講授,介紹醫學發展新動向,傳播醫學科研和臨床上實用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更新傳統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改善知識結構,推動醫學科技進步。根據對象不同,可分為普及講座和高級講座。
3.9 其他還可包括:述評、學術交流、專題筆談、經驗介紹、簡訊等。
4 醫學論文的基礎結構
醫學論文(論著)的具體撰寫,一般可分為題目、序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參考文獻等項。
4.1 題目:論文的題目必須切合內容而簡明扼要、突出重點,能夠明確表達論文的性質和目的。題目一般都采用主要由名詞組成的詞組來表達,且標題不宜過長(一般少于 20 字)。
4.2 摘要:全文通過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結果,資料數據,提出有意義的結論(包括陽性及陰性)。具體按四要素來書寫中、英文摘要:目的( Objectives )、方法 Methods )、結果( Results )、結論( Results )、結論( Conclusions ),中英文內容要一致。字數控制在 200 字左右。關鍵詞或主題詞 3 ~ 5 條。英文摘要尚應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及郵政編碼。作者應列出前 3 位, 3 位以上加 “et al” 。
序言:過去研究的情況、方法、目的和所獲得的主要成果或特點。這段文字不宜超過 100 ~ 200 字。
4.3 材料和方法:這是執行科研的關鍵部分,對于要進行的研究工作,必須按照實際情況,在事先: ⑴ 選擇好合適的即合乎一定條件的、一定數量的研究對象; ⑵ 采用一定的實驗、診斷或治療方法(包括實驗步驟、方法、器材試劑、藥品); ⑶ 經過一定時期的觀察,相同條件下的對照組,與他人結果比較并綜合分析。這部分內容要求簡明準確、材料完整及可信。
4.4 結果:把全部原始資料集中起來,在處理這些原始資料時,應是隨機,客觀地加以分析,不應有意無意地加以挑選。對于一些陰性結果,不必一一列出。盡量組織嚴,符合邏輯、進行對比觀察。
4.5 討論:論文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探討 “ 結果 ” 的意義。
討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⑴ 主要的原理和概念; ⑵ 實驗條件的優缺點; ⑶ 本人結果與他人結果的異同,突出新發現、新發明; ⑷ 解釋因果關系,說明偶然性與必然; ⑸ 尚未定論之處,相反的理論; ⑹ 急需研究的方向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 討論 ” 的內容也以精簡為原則,要能講清楚主要的論點,已經談過的不宜在這一節里予以重復。在結論的問題中避免以假設來 “ 證明 ” 假設,以未知來說明未知,并依次循環推論。
1 醫學論文的基本要求
1.1 創新性 醫學論文的創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發展醫學成就,破解醫學問題。醫學論文有無創新,選題是關鍵。選題創新是醫學論文寫作的靈魂,是衡量醫學論文價值的重要標準。可體現在:①理論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見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論方面的獨創見解,又要提出這些見解的依據;②應用方面的選題應有創新技術等,也就是要寫出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關鍵,或揭示原有技術移植到新的醫學領域中的效果;③創新性還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進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謂選題的可行性,是指能夠充分發揮作者的綜合條件和可以勝任及如期完成醫學論文寫作的把握程度。選題切忌好高鶩遠,脫離實際,但也不應過低,影響主客觀的正常發揮,降低了醫學論文的水平。影響選題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觀條件,包括作者知識素質結構、研究能力、技術水平及特長和興趣等;②客觀條件,包括經費、資料、時間、設備等。
1.3 實用性 撰寫醫學論文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及應用。要從實際出發,選擇夠指導科研、指導臨床、造福人類的主題,因此,選題的實用性尤為重要。
1.4 科學性 醫學論文是臨床和醫學科學研究工作的客觀反映,其寫作的具體內容應該是取材客觀真實、主題揭示本質、科研設計合理、論證科學嚴謹、表達邏輯性強、經過實踐檢驗。所以,嚴格遵守選題的科學性原則,是醫學論文寫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選擇有研究價值及發展前途的主題,應積極開發研究新領域、新學科和新理論。
2 選題的基本方法
2.1 根據課題研究的結論來確定主題 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為:①以科研的結論或部分結論作為醫學論文的主題;②科研結果與開題時預測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尋找主題;③科研達不到預期結果,可總結經驗,從反面挖掘主題。
2.2 在科研過程中選題 醫學科研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意外的現象或問題,作者如果能夠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可以在這些偶然中獲得新的選題。
2.3 在臨床實踐中選題 臨床工作是醫學論文寫作取之不盡的源泉,作者在臨床中會經常遇到許多需要解決的實際應用問題或理論問題,對此,只要從本學科實際出發,用心思考,會從中產生很多好的主題。其包括:①探討發病機制與預后情況;②分析臨床癥狀與表現;③研究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④疾病的多因素分析等。
2.4 從文獻資料中選題 醫學文獻是人們長期積累的寶貴財富,是醫學論文選題的重要來源。閱讀最新文獻資料,可以了解當前醫學科學研究的進展情況,開拓思路、激發靈感,從而挖掘提煉出好的醫學論文主題。
關鍵詞:醫學論文
病例報告是醫學論文的一種常見體裁,通過對一兩個生動的病例進行記錄和描述,試圖在疾病的表現、機理以及診斷治療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資料的醫學報告。病例報告是醫學期刊中常見的一個欄目。過去,病例報告類論文多是報告一些首次發現的新病例,如愛滋病、軍團病都是通過病例報告被人發現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例報告類論文目前已主要集中在已知疾病的特殊臨床表現、影像學及檢驗學等診斷手段的新發現、疾病的特殊臨床轉歸、臨床診斷治療過程中的特殊的經驗和教訓等。典型的病例報告通過對病性形象生動的描述,給讀者以深刻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一般性的疾病表現和診療過程有了具體的形象的內容,便于臨床醫生進一步從理論上掌握疾病的特點與本質。
臨床醫生在平時的診療工作中,有時會遇到一些病人的臨床表現超出了自己的知識范疇,不能對其按已有的知識歸類,這種病例有可能就是一個罕見病例。當然,要確定一個病例是否為罕見病例,還要認真全面地進行文獻數據庫檢索,以了解他人有無報道。罕見病例可能是一種特鐵的組織病變或生、生化紊亂所致。所以,凡遇到特殊的罕見病例時,應盡可能用各種現代化手段檢測和實驗研究,力求對疾病的機理進行深入的闡明。
如果兩種或兩種以上少見病并發在同一患者,或某種綜合征與某種少見癥狀并存于同一患者,可能說明其間存在某種相關性,甚至一種疾病可能是由另一種疾病所引起。這類病例報告應有足夠的實驗室及影像學證據,或病理學證據,以支持并存病的機制與因果關系。
某些病例的反常或者是常規經驗之外的臨床表現或轉歸可能提供新的病理、病因或治療機理的線索,為進一步開展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據。疾病的這些反常表現或特殊轉歸可以是由藥物或其它干預措施所致,也可以是疾病的獨特表現。這類病例報告要有足夠的臨床檢查和各種檢驗的證據,以說明反常表現和特殊轉歸的確鑿性。
病例報告一般分為題目、作者姓名、單位、前言、病例介紹、討論、參考文獻等部分。
病例報告的題目要求直接寫出病名或新方法及例數,緊扣論文內容,使讀者讀了以后,對論文報道內容有一直大致了解。
病例報告的前言可有可無,有也應盡可能簡短,幾句話即可。
病例介紹要清楚地交待病程經過的必要細節,要有病人的發病、發展、轉歸及隨訪的結果等。切忌將原始病歷照搬,避免使用各種非客觀性,各種懷疑或推測性語句。因病例報告所撰寫的是罕見的或是有特殊意義的病例,故應將有特殊意義的癥狀、體征、檢查結果、治療方法詳細描述,突現重點。描述病史時,要交待清楚發病時間、主訴及病情經過。對反復發作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要重視既往史和家族史。外傷患者要寫受傷情況。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通常只列陽性的和必要的陰性結果。無相關意義的其它陰性結果可省略。對有特殊意義的陽性結果就注意前后對比。手術治療要說明手術名稱、術前處理、術中發現、術后處理、術后反應。治療結果既要說明療效,又要說明副作用。
討論內容要與病例緊密聯系,一般可圍繞所報道的病例作出必要的說明,闡明作者的觀點或提出新的看法等。討論中要有充足的論據,說明病例的罕見性和特殊性。
1對象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研究資料為河南中醫學院1997年-2006年中醫內科學專業畢業生的碩士學位論文207篇。
1.2調查內容
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學位類型、論文名稱、關鍵詞、論文類別、中醫經典引用、西醫知識運用、實驗動物選用、實驗方法應用、檢測指標、統計學方法選用、統計軟件應用、參考文獻。
1.3調查方法
按照調查內容設計《河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調查表》,組織已畢業留校的研究生進行專門培訓后,對每篇學位論文進行閱讀,按照調查表內容逐條歸類。所采集信息匯總后采用頻次法進行數據處理。
2調查情況
2.1學位類型、論文類別、實驗方法調查統計結果
需要說明的是這3項統計中學位類型分為醫學科學學位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論文類別分為實驗研究與臨床研究;實驗方法由于醫學研究中具體實驗方法很多,比如血脂的檢測、肝功能的檢測、血細胞檢測、形態學觀察以及現代新技術放射免疫法、DNA檢測、白介素的測定等等統計非常難,但都可以歸類為定性和定量,定性指形態學、病理切片觀察、心電圖等為定性研究,定量指對某些檢測指標的測定,有量的概念,兩者都具備的為綜合研究。經統計處理,學位類型、論文類別、實驗方法調查統計情況見表1。
2.2引用中醫經典及西醫知識運用情況
由于中醫經典著作數量較多,因此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在引用中醫古典醫籍方面相對來說也十分豐富,我們對引用頻次相對較高的中醫經典(8%以上)進行統計,見表2。
西醫知識運用相對集中,所列內容全部統計,具體統計結果見表3。
2.3實驗動物選用情況
從論文選用實驗動物來看,常見的有SD大鼠、Wistar大鼠、NIK大鼠、新西蘭兔,除此外還有豚鼠、狗等。
2.4學位論文參考文獻引用情況
參考文獻的引用是學位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判斷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對碩士學位論文的引文進行分析,可以反映其研究起點和基礎,同時可以評價研究生的文獻資料檢索能力。顯示通過對中醫內科學專業207篇學位論文的調查分析顯示,引文數量不太均衡,平均每篇學位論文引用參考文獻在50篇左右。從引文語種上看主要集中在中文、英文、日文3種,比例分別為83%、16.7%、0.3%。
2.5實驗方法應用情況
從統計情況看1999年以前的學位論文在實驗研究中選用的檢測方法與指標較為單一,主要是常規項目如血常規、肝功能、血液流變學、形態學等檢測,所用設備多為光學顯微鏡、普通病理切片機、心電圖機、超聲波等。2000年后的研究方法逐漸豐富,免疫組化、細胞培養、基因檢測等先進的檢測技術與設備得到了應用。
2.6統計學方法應用情況
從統計結果看應用的最多的統計方法為t檢驗、方差分析,其他統計方法依次為u檢驗、χ2檢驗、秩和檢驗、Ridit分析等;從統計軟件的運用上看2001年前應用的統計軟件集中在SPSS8-SPSS10,較低的版本,2001年后統計軟件集中在SPSS10~13,這與軟件開發有關,功能增加,應用更先進。近年來也有部分采用SAS等軟件統計處理。
3結果分析
3.1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全面
調查的中醫內科專業碩士研究生論文引用了大量中醫古典醫籍文獻,反映了研究的廣度與深度,這與河南中醫學院加強研究生中醫古典醫籍的教學分不開。引用的古典醫籍主要為《黃帝內經》《丹溪心法》《景岳全書》《神農本草經》《金匱要略》《本草綱目》《醫林改錯》《傷寒論》等居多,其次《臨證指南醫案》《醫學心悟》《醫學衷中參西錄》《名醫別錄》《藥性論》《日華子本草》等也有較多引用,反映了我院研究生對中醫古典醫籍的重視程度。
3.2醫學知識進一步提高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生的西醫知識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得到逐步提高,反映了研究生注重學習、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緊跟時代步伐。比如2000年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藥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生理學、免疫學的知識進行研究;2000年后隨著分子生物學、基因技術、免疫組化技術的出現,這些方法在學位論文中已得到廣泛應用。
3.3注重查閱外文文獻
引用參考文獻的語種分析,是對研究生外語程度和論文吸收國內外科研成果能力的判斷。研究結果顯示,近幾年研究生畢業論文引用外文文獻逐漸增多,這反映研究生能夠及時了解國外醫學科學的研究動態,并運用于自己的研究中,使中醫藥的科學研究減少或避免低水平的重復,而且能及時吸收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中醫藥的研究水平。
3.4注重臨床醫學科學研究
1998年我國對醫學學位類型進行了調整,臨床醫學研究生設置了醫學科學學位和醫學專業學位兩種類型。由于學位類型的不同其培養目標也不同,醫學專業學位主要是培養高級中醫藥臨床應用型人才,論文要求與科學學位也不盡相同。中醫內科學專業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多為臨床研究,如證候學研究、中醫藥治療臨床研究等。從調查情況看研究生的臨床設計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臨床研究方案的設計大多采用了隨機對照法,部分設計還采用了盲法。科研水平、論文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4結論與建議
4.1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應不斷更新
研究生的中醫古典醫籍引用雖然很多,但在應用古典醫籍說明有關問題上有些牽強,闡述得不夠清晰。這可能與研究生對古典醫籍的理解不夠透徹有關,因此需要進一步培養研究生閱讀、理解、掌握古典醫籍的能力,體現在課程教學上應加強古典醫籍的教學。同時還要開設傳統哲學、語言學、文學等課程,加強對研究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質和中醫文化底蘊。
4.2實驗設計應體現研究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重復性的前提是科學合理的實驗設計。在本次調查的論文中存在一些實驗設計方案不合理的現象。比如臨床設計中病人的納入標準、排除標準不合理;對照組的選擇不科學;實驗因素選擇不合理;非實驗因素難以控制;盲法應用多數為單盲法,很少應用雙盲、多盲法。通過近幾年的努力,研究生的臨床科研設計能力已有顯著提高,這主要與我院在研究生中開設臨床科研設計方法相關課程有很大關系。今后應進一步深化研究生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方面的改革,增加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的課程。
為促進、提高我國的醫療衛生保健水平,推動研究成果的轉化,我國科學家們廣泛開展相關的醫學研究。他們孜孜以求,不懈探索和創新,以現代生物醫學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術,結合中醫藥的理論實踐,研究神經相關疾病的中西醫防治新途徑。
南京中醫藥大學神經疾病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正是這樣一個致力于將鮮明的中醫藥特色,與現代生物醫藥研究元素創新結合,致力于打造中西醫兼備的神經疾病研究機構。在唐宗湘教授、黃熙教授、王福順教授、貢岳松教授、朱靜教授、閆麗萍研究員等中西醫專家的參與和引領下,實驗室著眼于建立起中醫藥研究的創新平臺(包括新技術和新方法),通過3-5年的努力創造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以提高未來中國在生物醫學領域特別是中醫藥對神經系統疾病防治的國際競爭力。
志同道合 逐夢神經疾病科研創新
科研和實驗室的靈魂在于人才。南京中醫藥大學神經疾病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之所以不斷前行,正是因為集聚了一群學有所長、志同道合的科研逐夢者。
作為實驗室主任,唐宗湘教授有著深厚的科研積淀。他是近五年來多項美國NIH基金、HHMI基金和其他一些美國基金項目的主要參與者;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引進到南京中醫藥大學后,是江蘇省首屆特聘教授,也是江蘇省創新人才、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學科帶頭人和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A類,并獲得多項國家自然基金、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江蘇省自然基金資助。
2011年,唐宗湘教授在海外留學工作多年后只身回國,希望帶著自己半生的醫學研究積累,為中國醫學貢獻一份力量,并開啟了其在南京中醫藥大學神經疾病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科研創新/創業”征程。
和唐宗湘教授一起前行的,還有一群有相同志向,在各自細分領域有著相當影響力的專家。他們中西互補,哿ν心,朝著創建一流的中西醫兼備的神經疾病研究機構而攜手并進。
其中,方向帶頭人黃熙教授,是一位主任醫師,也是一位中西醫結合專家,具有很強的中醫和西醫背景,獲國自8項,發表百余篇論文含中醫SCI論文35篇,他引近千篇次。2001與2011年,黃熙教授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與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分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01)、總后科技銀星(2002)和首屆湖南省醫學領軍人才,是一位實力派的科研專家。
王福順教授,2002年獲得中山大學博士W位后,先后在美國新澤西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后、羅徹斯特大學助理教授,2012年全職回國,受聘江蘇省特聘教授,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星形膠質細胞對大腦功能的調節研究。在這期間,有許多成果發表在國際上十分有影響力的雜志上,包括在影響因子很高的 Cell Stem Cell,和Nature Medicine。
貢岳松教授,也有著豐富的科研積淀,先后就讀于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美國Northwestern University;歷任美國Northwestern University、美國Drexel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和南京中醫藥大學 Research Scientist、首席研究員或教授等職務,主要研究老年性神經疾病及中醫藥防治。
團隊最年輕的朱靜教授,大學畢業后就留學美國,先后在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和接受博士后訓練,2015年受聘江蘇省特聘教授后加入該團隊。主要研究領域: 神經疾病藥物、新型輪烷藥物載體。近年來在從事研究領域的國際主流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訊作者SCI論文8篇以及獲得專利6項。
閆麗萍研究員是一位從事針灸鎮痛的一位專家,長期站在科研和教學第一線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的研究方向為“電針干預神經病理性痛中樞敏化的機制研究”,并取得了諸多創新性研究成果。
唐宗湘教授表示,正是聚集了這么多優秀的專業人才,南京中醫藥大學神經疾病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才能將生物醫藥的新技術和中醫院的理論實踐不斷融合創新,逐漸在業界“嶄露頭角”,并朝著當初設立的目標前行。
攻堅克難 探尋神經疾病的中醫藥防治途徑
在神經學領域,一系列關于痛和癢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醫學科研工作者。專攻“痛癢”難題的唐宗湘教授,在美國期間就已經開始疼痛和瘙癢形成的機制研究了,并取得了系列開創性成果,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中重要期刊(如:Cell, Nature Neuroscience等)發表了幾十篇研究論文。
回國后,唐宗湘教授便開始組建團隊,帶領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依舊選擇挑戰疼痛和瘙癢頑癥,并以中醫藥防治為研究目標,充分利用實驗室不同學科背景專家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展開了將現代“疼痛”和“癢”研究的最新成果應用到傳統中醫藥鎮痛和止癢的研究工作,用以闡釋中醫藥鎮痛和止癢的機制。
圍繞“疼痛”和“癢”研究的內容,唐宗湘從不同側面開展“疼痛”和“癢”產生的細胞分子機制、中醫藥鎮痛止癢研究。基礎研究是應用研究的基礎,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是科學研究的目標。在一系列基礎研究的基礎上,唐宗湘教授已經開始尋找與疼痛和瘙癢密切相關的應用研究。近年來,他花了大量時間熟悉中醫藥在鎮痛和止癢中的作用,并出版了相關的著作。他希望在中醫藥鎮痛止癢方面能夠找到較好的方法和途徑,在國家非常重視中醫藥發展的有利形勢下,順勢而為,利用好中醫藥的寶庫,為疼痛和瘙癢患者尋找新的福音。
黃熙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醫肝藏象相關疾病、中醫腦病、中西醫結合基礎與臨床、中藥藥理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對抑郁共病肝郁證的腦平滑肌軸機理展開了研究。他先后提出證明證治藥動學假說,首次闡明代表方劑療效的藥效成分,首次提出/驗證疏肝-抗抑郁促動力假說與應激-腦腸軸紊亂的腦腸共享調節分子。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是一種典型的神經相關疾病。實驗室王福順教授的研究正是以抑郁癥的中醫藥個體化治療作為切入點,運用現代醫學的技術和方法揭示中醫藥治療情志疾病的生物學機制,并進行臨床藥物開發。另外,他還一直致力于星形膠質細胞對大腦功能的調節研究,目前主要對中醫情志理論進行深入研究,探究神經體液因素改變-情緒-疾病的關系,從實證研究的角度揭示七情致病的內在科學原理,為情緒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
神經退行性病變一般是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神經性疾病,在該領域的研究上,有著廣泛的國外深造經歷的貢岳松教授最有發言權。他曾用二十多年的時間致力于中醫藥和現代生物醫學防治老化相關神經退性疾病的研究。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已經篩出中藥單體衍生物Berbamine E6作為Calmodulin選擇性抑制劑,現與經典的工具藥W-7齊名,并應用于如《Nature Medicine》等頂尖的研究論文中,并被Nature Medicine 等著名雜志所引用。他還曾率先研究骨質疏松與阿爾茲海默癥的關系,以及采用人參皂苷進行防治的研究,并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老年癡呆癥在特定的時間是可以預防和逆轉,為老年癡呆癥的R床診斷,藥物篩選及免疫治療,早期防治開拓了新的方向,同時改變了幾十種類淀粉樣蛋白質疾病的研究。目前,貢岳松教授正在中醫精氣神理論指導下,致力于神經退行性病變的防治和中醫藥轉化應用研究。
在開發新方法和藥物的過程中,對神經疾病藥物、新型輪烷藥物載體有著深入研究的朱靜教授有著很大優勢。另外,對電針干預神經病理性痛中樞敏化的機制有著深入研究的閆麗萍研究員,也將為痛覺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她的相關研究指出,神經病理性痛是最為難治的疼痛,電針干預在臨床上運用頗多,相應的基礎研究將進一步揭示其機制,以尋找新的針刺鎮痛有效靶點及物質基礎,豐富針刺干預神經病理性痛的基礎理論,為針灸臨床干預治療神經病理性痛提供實驗依據。
學有所長又“殊途同歸”,南京中醫藥大學神經疾病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的所有專家們,聚集在這里,讓科研合力得到了迸發,為了打造中西醫兼備的神經疾病研究機構,他們無畏艱險,執著前行。
結 語
《中美容醫學》是國家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學主辦的國家級學術專業雜志,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美國《化學文摘》等國內外多家數據庫收錄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為規范投稿論文、提高編審效率,請廣大作者按如下要求撰稿、投稿。
1.欄目設置:臨床應用與研究(包括整形、齒科、皮膚、眼耳鼻、頜面等)、醫學美學理論、應用美學研究、基礎研究、美容中醫藥學,有一定指導意義的文獻綜述、講座、述評、案例報告、手術技巧、國外美容信息、護理美學、美容醫學教育等美容技術交流。
2.來稿內容務求科學性強,并有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有創新性,觀點明確,數據可靠,并附3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文題、作者單位和作者名)及5~8個關鍵詞。中英文摘要請用“結構式”文摘,關鍵詞盡可能選用中國醫科院情報所出版《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MeSHAAL)中的詞語。
3.稿件中表、圖的設計應科學、簡潔、自明。圖表分別按其正文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排于相應正文段落之后,并冠以圖(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中。表格均采用三線表,表內數據同一指標有效位數應一致,均數及標準差小數點后保留位數一致。示意圖應線條明晰、層次分明、表述意思清楚,彩色圖片要求高清(每幅300萬象素以上,大小在300kb以上),若為幾組圖片,每一組可在同一序號下按A/B/c予以區分;病理圖片應注明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數,圖片均以JPG或TIF格式保存發送。
4.參考文獻請選用親自閱讀的近三年主要文獻,按引用的先后順序排列于文末,并于文內引用處依次以角碼加方括號標注于右上角。內部刊物及會議資料等請勿引用。
5.作者和通信作者:①參與論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分析與解釋;②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③能按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對學術問題進行解答,并最終同意;④除了負責本人的研究貢獻外,同意對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誠信問題負責。作者排序應在投稿前由全體作者共同討論確定,在投稿后不應再作改動,確需改動時必須出示單位證明以及所有作者親筆簽名的署名無異議書面證明。
6.致謝:對完成稿件有實質性貢獻者致謝時,必須征得被致謝者同意并附書面簽名,其內容排于正文末,參考文獻之前。
7.投稿郵箱:,勿一稿多投,編輯部對來稿的最終處理情況將以郵件形式告知作者,凡在接到我刊回執后2個月內未收到稿件刊登通知者,請與編輯部聯系。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請務必告知本刊編輯部。
8.投稿時請寄稿件審理費100元并在稿件前附第一作者詳細聯系方式。來稿采用后,本刊將通知作者付編審費。編審費一般應由作者單位從課題基金、科研費或其他費用中支付。根據《著作權法》并結合本刊具體情況,作者文責自負,本刊可以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來稿經刊載后,酌致稿酬,作者著作權的使用費將在本刊稿酬中一次性給付并贈當期雜志兩冊(多作者請自行預購)。
9.各類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請注明項目名稱及其編號,我刊可安排優先刊登。凡在我刊發表后獲各類科研成果獎的、被數據庫或國內外文摘收錄的、被正式發表物參考引用5次以上的文章,請將獲獎證書、被收錄或引用資料等復印件寄至我刊編輯部,本刊將酌情予以獎勵。
10.本刊郵發代號:52-27。定價30元,月刊,全年360元(含郵資),每年春秋兩季(5月、10月)可在當地郵局預定。為方便讀者,錯過征訂季節者,可與編輯部聯系訂閱事宜,編輯部地址:西安市新科路1號東興科技大廈12層,郵編:710043,電話:029-82218513。
計算機及其軟件發展之快,應用之廣,大有令人頭暈目眩之感.1991年香港大學病理教研室已經把思考題、考試題及其答案存儲在計算機內,供學生復習和自我測驗之用.1996年美國加洲大學Davis分校病理系已開始用計算機作為教學工具,其中有大體及顯微鏡圖像、思考題及病例.1998年美國新津西大學口腔病理系主任Trelstad教授來我校訪問,介紹了以計算機為主要教學工具的病理學教學改革,基本上廢除了講大課及觀察標本的實習課.用計算機或VCD盤存有數本教科書的內容、主要參考文獻、供各章節教學用的典型的大體和鏡下標本圖像、各章節的思考題、考試題以及臨床病例討論的病例及圖像;學生10人~20人1組,由教師簡單介紹病理學名詞和概念后,學生利用教學計算機自學,熟悉理論,認識標本,進行思考,瀏覽文獻并進行病例討論.啟發學生思維,使其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了學生獨立自學和獨立工作的能力,達到掌握專業知識和識別標本能力的目的.目前在病理教員思想中總有一個問題在矛盾著,這就是計算機圖像能替代真實的大體及切片標本嗎?理論上及實際上兩者都是視覺模擬圖像,在人腦中的反映應不存在絲毫差別,所以不能讓這個問題拖著我們的后腿.我校圖書館、網絡中心以及計算機教研室都配備有較多數量的計算機,發揮它們在教學中的潛力和作用,專業教學的設備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關鍵的問題是要建立相應的教材.目前國內尚缺乏成套的病理多媒體教材,國外教科書的價格昂貴,目前教研室已初步制備了教學VCD光盤并已投入使用.教科書、鏡下典型彩色圖像及黑白的典型的大體標本圖像都不難得到,但由于尸檢率急劇下降,獲得齊全的新鮮的典型大體標本圖片是困難的,限于知識產權,要使我們制備的VCD具有市場競爭能力,需要向國內外有關學者合作.
2完善國內外遠程病理體系
目前在互聯網上,已出現了遠程教室等以資源共享為特點的網絡教育.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在臨床病理工作中的應用是多方面的,檔案管理是重要的方面.一所上千張病床的醫院,活檢病例及細胞學檢查常超過萬例,每例都有實物切片及大量文字檔案,用計算機儲存,通過醫院網絡發送報告到有關科室,既快速方便,又節約大量人力,是現代化醫院管理的必經之路.
在病理學診斷方面,瘤細胞DNA定量分析,核型分析,倍體分析,流式細胞分析及分離等,以及免疫組化結果分析都是臨床病理的深入發展,均離不開計算機的幫助.
在臨床病理工作中,最最重要的還是遠程病理體系的建立.即使一個先進的病理科,其人力及診斷水平總是有限的,必然為一些疑難病例的診斷所困惑;即使是診斷明確的病例,有條件的患者或其家屬,為了爭取更可靠的診斷意見,往往攜帶標本,長途跋涉去外地會診,既浪費人力、財力,還會延誤治療.而對于邊遠落后地區,或者縣一級醫院的病理科,長期一個人工作,診斷水平及工作經驗受到很大限制,以上等等都可能而且可以用計算機向遠處的較先進的單位發送病理資料和圖像會診.鑒于遠程病理會診需要多幅清晰的彩色圖像,因而需要更高的設備及技術基本要求.通常需要一臺質量較好的顯微鏡,帶有照相機接口,以便安裝上一個攝像機,將顯微鏡中的影像輸入計算機中.為了使計算機上圖像高度清晰,嚴格使用Koller照明,使進入顯微鏡的光線按物鏡的孔徑進入鏡筒,而不外露,以增強成像的清晰度.這樣由低倍到高倍采取足夠數量的圖像,壓縮儲存在計算機內,然后將病史及手術所見寫在電子郵件(E-mail)上,插入或粘貼上的圖像,一起發送到遠方會診單位.我們自行設計和安裝了一套遠程病理會診系統,已向美軍病理研究所發去了會診病例的清晰圖像.該所有125名各專科病理專家隊伍,不到10小時即可發回免費的會診意見.所以遠程病理的建立,可以借助外界力量,使醫院的病理水平迅速提高到先進水平.
另外要考慮的是設備的費用.我們用還不到8萬元人民幣自行設計的遠程會診系統,可以發出清晰的圖像(反饋意見).相應的設備在美國據說要13萬美元.所以研究一套廉價而性能好的標準設備以便推廣是當前的迫切任務.
3科學研究
對于科學研究,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顯得特別重要.因為科學研究出發點和立足點是要解決新問題.要了解所研究的問題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必須得到世界上的最新信息.國際互聯網上(Internet)有各方面的數據庫,從醫學文獻文庫Medline上可以查閱到世界醫學文獻的摘要,在期刊的目錄中免費或交費查到全文,甚至進一步查閱其中引用的文獻.將克隆的基因序列送到基因文庫,可以得知該基因是否為一個新基因.網絡上還有各種文庫,如蛋白文庫、肽庫等,都可以與研究的物質進行對比,從查到的某物質的序列設計合成引物,就可以擴增出相應的基因進行研究.計算機確實能使“秀才不出門,遍知天下事”,站到科學研究的前沿.過去對待科研資料的統計,常用手算或輔以計算尺.有了計算器就方便多了,用計算機通過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就更方便了.為了學術交流,要把統計表格、圖表及圖像等制成幻燈片、磁盤應用.論文本身可直接應用計算機打印,不必書寫,甚至可用電子郵件將論文及圖片送往雜志發表.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對科學研究的幫助和促進比對其它工作更加全面,更加有用,更加方便.信息科學,特別是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已經進入到病理學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將迫使病理學工作者,必須適應新的形式,對病理學工作進行較徹底地改造,把病理學推上信息高速公路.發展信息病理學,這不僅是對病理學工作者的挑戰,也是對新世紀醫院和學校領導能否站在高瞻遠矚的地位,采取高屋建瓴措施的考驗.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網絡病理學
醫學論文的基本格式及寫作方法
(一)標題(title)
標題要求:
1.闡述具體、用語簡潔:一般不超過20個字。
2.文題相稱、確切鮮明:標題體現內容,內容說明標題。
3.重點突出、主題明確:突出論文主題,高度概括,一目了然。不足以概括論文內容時,可加副標題(破折號、括號或加序碼)。
(二)作者署名(author)
1.作者署名的意義
(1)明確論文責任:文責自負
(2)獲得應有的榮譽:載入科技發展的史冊
(3)文獻檢索的需要:著者檢索
(4)明確著作權:人身權和財產權
2.作者署名的原則
署名的個人作者,只限于選定研究課題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參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貢獻,以及參加撰寫論文并對內容負責的人。(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
3.作者署名的要求
(1)分為集體署名和個人署名。
(2)第一作者應是論文課題的創意者、設計者、執行者,是論文的執筆者。
(3)多人合寫時,主在前,次在后;多單位合寫時,用腳注標明。
(4)作者人數不易過多,一般不超過6人。
(5)指導、協作、審閱者可列入致謝中。
(三)摘要(abstract)
1.摘要內容和格式
一般格式:
(1)目的(objective):說明論文要解決的問題及其起源、由來。
(2)方法(methods):說明研究時間、參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試者的人數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3)結果(results):說明研究內容中主要結果,包括數據和統計學檢驗結果。
(4)結論(conclusions):說明主要結論,包括直接的臨床應用。
其它格式
(1)目的(objective, purpose, aim, background):論文要解決的問題及其起源、由來、研究背景。
(2)設計(design):論文基本研究設計。
(3)地點(setting):研究地點、單位、等級。
(4)對象(subjects, patients):論文研究的時間、參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試者的人數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5)處理(intervention):論文的臨床治療和其它處理方法。
(6)檢測(measures):論文為評定結果而進行的主要測試項目。
(7)結果(results):說明研究內容中主要結果和數據。
(8)結論(conclusions):說明主要結論,包括直接的臨床應用。
2.摘要的寫作要求
(1)連續寫出,不分段落,不加小標題,不舉例證。
(2)格式規范化。
(3)簡短、完整,一般占全文文字的10%左右。
(4)文字性資料,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
(5)內容基本一致的英文摘要。
(四)關鍵詞(key words)
關鍵詞是表達科技文獻的要素特征,是具有實際意義的詞或詞組。
主題詞是規范化的關鍵詞,關鍵詞是具有靈活性和廣泛性的自由語言。現階段關鍵詞和主題詞都作為檢索語言使用。由于關鍵詞是自然語言,同義詞、近義詞、多意詞未統一,造成檢索誤差,故目前多采用從醫學主題詞表(MeSH)中選擇。
1.關鍵詞格式
3-8個詞或詞組,之間空一格書寫,不加標點符號。外文字符之間可加逗號,除專有名詞的字首外,余均小寫。
2.選擇關鍵詞的方法
(1)可從標題、摘要和全文內容中選擇,以從標題中選擇最常用。
(2)要嚴格篩選,充分、準確、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內容。
(3)查閱醫學主題詞表確認。
(五)引言(introduction)
1.引言的基本內容
(1)簡要敘述研究此項工作的起因和目的
(2)研究此項工作的歷史背景
(3)國內外對研究此項工作的研究現狀和研究動態
(4)強調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義
(5)適當說明研究此項工作的時間、材料和方法
2.引言的寫作要求
(1)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一般為200-500字,約占全文的1/8-1/10。
(2)實事求是、客觀評價:不能蓄意貶低前人,切忌妄下斷言。
(3)少用套話:水平如何,自有共論。
(4)勿與摘要相同,避免與正文重復:不涉及結果或結論。
(5)一般不寫“引言”字樣標題。
(六)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1.材料與方法的主要內容
(1)實驗對象:
①動物:名稱、品種、數量、來源、年齡、性別、分組標準與方法。
②微生物或細胞:種、型、株、系、培養條件和實驗室條件。
③臨床病例:來源、數量、性別、年齡、病因、病程、病理診斷、分型標準、選擇標準。
(2)實驗儀器:儀器設備名稱、生產廠家、型號、操作方法、改進之點。
(3)實驗材料:藥品和試劑的名稱、成份、規格、純度、來源、出廠時間、批號、濃度、劑量、給藥方法、途徑、用藥總量。
(4)實驗方法與條件:
①臨床病例:觀察方法、指標、治療方法、藥物名稱、劑量、使用方法、療程。
②手術與標本:手術名稱、術式、麻醉方法、標本制備過程。
③實驗室:實驗與記錄手段、觀察步驟、指標、注意事項、方法改進及依據。
(5)統計學方法:
(七)結果(results)
結果是論文價值所在,是研究成果的結晶。全文的結論由此得出,討論由此引發,判斷推理和建議由此導出。
1.結果的內容
(1)數據:不用原始數據,要經統計學處理。
(2)圖表:用于顯示規律性和對比性。
(3)照片:能形象客觀地表達研究結果。
(4)文字:對數據、圖表、照片加以說明。
2.結果的寫作要求
(1)按實驗所得到的事實材料進行安排,可分段、分節,可加小標題。
(2)解釋客觀結果,不要外加作者的評價、分析和推理。
(3)結果要真實性,不可將不符合主觀設想的數據或其它結果隨意刪除。
(4)因圖表和照片所占篇幅較大,能用文字說明的問題,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圖表或照片。
(八)討論(discussion)
討論是論文的重要主體部分,是作者對所進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資料進行歸納、概括和探討,提出自己的見解,評價其意義。
1.討論的內容
(1)對實驗觀察過程中各種數據或現象的理論分析和解釋。
(2)評估自己結果的正確性和可靠性,與他人結果比較異同,并解釋其原因。
(3)實驗結果的理論意義及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和應用價值。
(4)作用機制或變化規律的探討。
(5)同類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及與本文的關系。
《如何寫作和發表醫學論文》寫作和發表歸納為二十步,可供大家參考。
(1)所寫論文能否用一簡單句子說明信息,其實亦即初步的主題。
(2)是否值得寫?以前有無類似的報道,這樣一方面可避免重復,另一方面又可從以往作者的報道中有所借鑒,如表格的設計等。
(3)論文的重要性。作者在論文中能否提出某些新論點或實踐經驗,供爭論或參考。
(4)根據所投雜志,寫作時宜限定讀者對象。
(5)仔細瀏覽擬投稿雜志內容,了解該雜志性質,是否國外發行。
(6)檢索文獻,通常從近5年開始,如資料不足,可再往前找5年,直到滿意為止。
(7)考慮參與本論文寫作的作者名單。
(8)分頭收集、整理原始資料。
9)仔細閱讀稿約,這是動手寫作前的重要步驟,務必符合其規則,所謂投其所好。
(10)論文基本結構,是屬論著、病歷報告抑或綜述。
(11)列出原始草稿提綱。
(12)寫出草稿原文。
(13)推敲、修改稿件至滿意為止。
(14)用準確、簡練和流暢的文體書寫。
(15)應符合科學性要求。
(16)選用適當的圖表。
(17)重修底稿以達到刊出要求。
(18)復印留底,論文附介紹信寄編輯部。
中醫心理應激動物模型的制作理論依據主要來源于中醫的臟象理論和七情學說。目前較為成熟的動物模型有“怒傷肝”和“恐傷腎”兩種。須惠仁等采用夾尾刺激的方法復制中醫肝郁證大鼠模型,但根據中醫發病學原理以及其造模的方法,有學者認為該模型應屬于急性“怒傷肝”大鼠模型。趙曉林等以束縛制動作為應激源制作“怒傷肝”模型,形成慢性激怒應激反應,此種模型從制作的方法來看,比較符合中醫情志致病的特點,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此外,岳文浩等采用電刺激貓“怒吼中樞”(groaningcenter,GC)和破壞大鼠雙側膈區的方法復制中醫“怒傷肝”模型,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參考價值。“恐傷腎”的模型目前有3種:第一種為貓嚇鼠致恐傷腎模型;第二種為人嚇貓致恐傷腎模型;第三種為爆竹嚇狗致恐傷腎模型。以上3種方法從制作的思路上來講,比較符合中醫病因學理論,體現了中醫理論的特色,作為研究心理應激的實驗動物模型較為合適。
二、心理應激的研究分析
專家認為,中醫的七情學說與現代應激理論在認識的方法上有著相通之處,其扼要模式是一致的(S-Rs-外界刺激,R-人體心理性的、生物性的多層面的反應),只是二者所觀察層面傾斜的不同而已。中醫學注重主觀體驗的描述而表達為七情,應激理論多側重于軀體反應的生物學微觀指標的檢測,二者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參照。
目前中醫有關心理應激的研究多從肝、腎兩臟入手。李峰等依據中醫理論,結合現代研究認為在心理方面,中醫雖然有“心主神明”之說,但是對于情緒變化,尤其是在調節情志因素(心理應激)引起的各種變化時,人體調節應激反應的核心是肝臟,肝臟通過對氣機、血液和情志等的影響,調節人體的應激反應。王朝勛等根據中醫理論結合現代生理學研究認為,中醫所說的“怒傷肝”與大腦皮層的興奮及抑制、植物神經特別是交感神經功能、內分泌系統功能等多種因素有關。
在有關“恐傷腎”病理機制的研究,沈雁等觀察了3種不同類型的恐傷腎動物模型后發現,驚恐對小鼠、貓和狗的和腦垂體等組織在形態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電鏡觀察證實,小鼠的成熟過程受阻,腦垂體促性腺激素細胞等均有胞漿內細胞器變性、壞死,細胞核固縮、核溶、壞死等表現。
由此認為,恐傷腎的病理形態上的改變主要在垂體—性腺軸。王米渠等以貓嚇孕鼠造成恐傷腎模型,分為
一、
二、三級恐嚇組進行恐的情緒遺傳的實驗研究,并移植在遺傳行為學研究中,計算二便數量作為恐的情緒度的客觀表征。同時創立了獨立鋼管的行為測試方法,以動物在情緒性的應激緊張狀態下站立于鋼管頂端的時間作為衡量情緒性的指標。研究結果表明,在插入貓叫刺激后,
一、
二、三級恐嚇組和非恐嚇組的亮盒排便反應均有顯著性差異,尤其是一級恐嚇組二便粒次數量明顯高于非恐嚇造模組,其大便顆粒亦較非恐嚇組小鼠大便顆粒小。在獨立鋼管試驗中,在插入貓叫刺激后,雖然各組獨立時間都相應延長,但
一、
二、三級恐嚇組與其他組比較,在統計學上更具有顯著性差異。
此外,王慧等觀察了鎮靜安神類的中藥對心理應激反應大鼠心血管和內分泌活動的影響。研究發現,此類中藥可拮抗大鼠在應激狀態下的血壓升高,降低心肌缺血基礎上的心律失常發生率,縮短心律失常的持續時間,并使血清中的皮質醇和催乳素水平趨于正常。說明鎮靜安神類的中藥具有抗應激的作用,且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調節作用有關。
三、展望研究
從現代應激理論入手,結合中醫的臟象理論和七情學說,探討中醫證候及臟象的本質不僅是一條新的科研思路,而且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認為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應著重以下幾方面的研究。
1、加強理論研究,將中醫固有的臟象理論和七情學說同現代應激理論進行有機地結合,從而尋找出研究的切入點和突破點。如中醫理論認為心、肝、脾三臟與七情內傷關系密切,而“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以及“脾主運化”等功能又是如何調節機體的情緒反應的,其機理如何?物質基礎是什么?再者,中醫的臟腑雖然是一個系統概念,而心、肝、脾等臟都涉及到調節情緒反應,那么是否存在著一定的具體形態學上的定位?其間有無差異等等都有待于深入研究,同時,在此基礎上開展中醫不同治則復方的治療機理研究,通過對藥物治療作用的觀察與探討,不僅有助于進一步反證中醫臟象及其病理證候的本質,而且可以更加深入地揭示中醫治法方藥的某些作用機理。
2、從心理應激角度,開展七情辨證的研究。中醫有關七情辨證目前尚未有統一和規范的標準。現代應激理論,任何應激反應都有一個過程,應激反應的不同類型、不同階段其生理病理也必有差異。結合中醫證候的形成及特點,對于應激反應的慢性或反復過程,是否可以進行中醫的辨證,即以不同的心理應激源作為病因,以機體應激狀態下所表現的癥狀、體征并結合實驗室檢測和藥物治療效應作為證候形成的主要要素進行辨證,這些研究對今后中醫藥防治心因性疾病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3、以中醫病因理論為指導,加強研制符合中醫情志致病理論的心理應激動物模型。鑒于中醫固有的七情學說,即將不同的情緒反應歸屬于不同的臟腑,而在實際動物造模工作中,要完全制作出符合中醫七情分類的動物模型是極其困難的(不排除采用較高級的實驗動物)。因此,今后的工作中,除了可采用一些比較成熟或獲得認可的某種具體情緒反應的動物模型外(如“怒傷肝”和“恐傷腎”等),更為重要的是研制出相對較為純粹的心理應激反應的動物模型,即盡可能地排除軀體性應激反應因素的干擾。新晨
一、當前臨床醫學本科五年課程設置情況
當前,臨床醫學本科五年一般要學習如下課程:系統解剖、局部解剖、生理、生物化學、藥理、心理、病理生理、病理、預防醫學、微生物、免疫、診斷、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傳染病、神經病、精神病、統計學等。基本上分為基礎課程和臨床課程。基本課程包括解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人體寄生蟲、醫學免疫學、組織胚胎學、醫學微生物學等。后兩年以臨床課程為主,主要包括: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藥理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等。最后1年以臨床實習為主。
二、當前臨床醫學本科五年課程設置優缺點分析
(一)優點
這種課程設置方法確有很多的優點,實踐證明足以把學生培養成材。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畢業的學生多數都能具有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能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能掌握人類疾病病因、病理分類鑒別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夠處理本專業多發病和常見病以及危急病癥,有一定的預防知識,具備一定的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的能力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二)缺點
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可以發現這種課程設置方法也并不是十全十美,一些學生針對課程設置在知識的系統性學習方面的不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值得我們重視。
下面僅對學生吐槽最多的一點進行分析,這也是我們臨床醫學五年制本科課程改革尤其需要注意進行優化的地方。
學生反映最多的是不同課程之間知識點重復嚴重的問題。很多學生戲言,這可以使得他們掌握的知識點非常扎實、牢靠,比八年制本碩博連讀的學生學習更為深入。
下面以基礎課程里的病理學、系統解剖學和生理學為例說明這個問題。
病理學的研究對象分為人體病理學和實驗病理學。其中人體病理學的研究對象有尸體剖檢、活體組織檢查、細胞學檢查;實驗病理學的研究對象:動物實驗、組織和細胞培養。
系統解剖學是按人體器官功能系統闡述人體正常器官形態結構、位置毗鄰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學。其任務使學生掌握人體各器官配布、形態結構和重要毗鄰關系的知識和解剖基本技能,要求一方面牢固而熟練的掌握系統解剖學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技能,正確認識各器官、結構的正常位置與形態,正確應用解剖學術語描述之。
生理學的主要任務是闡明構成人體各系統的器官和細胞所表現的各種生命活動過程、功能表現的內部機制及其規律。掌握和利用這些機制、規律,可以為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疾病的診斷、防治等研究提供理論基礎,使醫學生掌握正常人體功能活動的基本規律。
在以上三門課程里,均講到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心血管系統、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雖然側重點有所不同,然而其中知識點顯而易見有所重復。一旦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溝通不暢,對學生的要求就會出現重復,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厭煩的情緒。
三、解決方案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我們可以從教材選擇,教師要求等方面著手,既能讓學生系統全面的學習到相關知識,而不出現各種重復的知識點學習,從而提高效率,加強學習效果。
另一方面,國內臨床八年制醫學本碩博連讀在本科四年的一些專業課設置方法我們也可以進行借鑒。
我國臨床八年制醫學本碩博連讀實行八年一貫制的教學安排。包括公共基礎課程(通識教育課程)、醫學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臨床醫學課程(專業課)、臨床通科實習、臨床二級學科實習、科研訓練、論文答辯等。各個院校對各階段的學習時間安排均有所不同。
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八年課程設置分為人文社會科學、公共基礎、人體疾病與健康基礎、系統整合、基礎實驗、臨床醫學等。其中第二學年主要開設人體疾病與健康基礎,包括人體構造、分子細胞與組織、代謝、遺傳等課程。第三學年主要開設系統整合,基礎實驗等課程,如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心血管系統、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課程。第四學年主要開設臨床醫學等,如外科、內科、婦產科等。
這種專業設置方法,較好地解決了各科間知識點重復的問題。使學生更能高效率的系統深入的學習醫學知識,非常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