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1:29: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廣告公司認證體系,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引子:
近日,方舟子質疑“打工皇帝”唐駿學歷造假,兩人你來我往的隔空辯論中棒紅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較――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西太平洋大學)。據說,這個學校是在夏威夷注冊的私立學校,而且已經于2006年由于法律糾紛關閉。
早在上世紀初,錢鐘書就塑造了買文憑的方鴻漸這一形象。而今天泱泱留學大軍中,“方鴻漸們”不乏其人,且造假手段更為多種多樣。
最近,就讀于加拿大某知名大學的林達很郁悶。她接到國內父母的電話,說是和她一起出國留學的一位同學已經拿到學歷回國了。父母質問她為什么還沒畢業,對她的學習狀態不免有些微詞。
國外大學與國內不同,每年選修多少學分可以由學生自行決定。能力強的學生每年選修的學分多,比同入學的同學早畢業也不是新鮮事。可是讓林達郁悶的是,她這位同學絕對不是什么能力強的學生,相反在留學生圈子里是個有名的逃課能手。
在最后兩年的大學生涯里,這位“提前畢業”的學生幾乎沒有在學校出現過,很多人都傳言她因為成績太差已經被學校開除了。
“辦證”產業鏈
其實,像林達的同學這樣的人并不在少數。他們出國是拿著留學簽證,但是到了國外卻鮮有在校園中出現。他們大多是打些沒有技術含量的工,再把賺來的錢連同父母匯來的學費生活費揮霍在名車,名表、名牌衣服上。但奇怪的是,其中一些人最后卻可以拿著一張名牌大學的學歷回國向父母交差。
于是,各種關于替考,、辦假學歷的傳言在留學生圈子里傳得沸沸揚揚。“這種事是公開的秘密了,”從中學起就在加拿大留學的陳杰告訴《世界博覽》記者,“我有個哥們在多倫多就是專辦各種假證的,學籍卡、成績單,什么都做。你不要以為是中國專利,我告訴你,賄賂幾條萬寶路,就能讓知名大學的校辦公室工作人員辦一份假成績單。那些從來不去上課的留學生就可以拿著它申請簽證延期。”
另一位“海歸”全先生也向《世界博覽》記者透露,他在留學期間就曾受語言學校的同學委托,代其尋找托福的替考。“這種事我不能和你細說,國外有的窮學生就靠著這個生活呢,我告訴了你不等于斷人家財路嗎?”在記者的追問下,全先生還是不肯透露過多細節,并一再囑咐記者不要透露他的真實姓名。
據全先生說,那些都很專業,每次考試都能考到剛好過線,絕不至于因為分數惹眼而招致懷疑。而且替考已經成為一個產業,除了專職,還有人幫忙做假證。假身份證、學生證之類都是找國內人訂做,ID號碼、名字都是原考生的,但是照片就換成替考的,替考的人就可以大大方方進出考場了。
“進考場又不是進移民局,查證件查得本來也不是很細致。再說,中國造假水平多高呀,糊弄老外綽綽有余。你要是有疑問可以去搜搜QQ或者那些留學生網站什么的,都能找到替考的群。”全先生告訴記者。記者查閱了法國、荷蘭等國的中國留學生論壇,確實發現了一些明目張膽的“辦證”、“替考”之類的廣告。
而陳杰認識的一位朋友索性跳過了“替考”、“”等過程,直接花錢買了一份假文憑。花了8000加幣(約6萬元人民幣),一勞永逸地變成了加拿大最好的私立大學之一的畢業生。
隨著海外留學生的增多,中國教育部進一步完善了海外學歷認證體系。每個留學生都需要憑借畢業證和院校證明到所在國中國使領館辦理一份認證書,回國后再憑借使領館認證書和學歷證明到中國教育部辦理中文的海外學歷證明。
假學歷是怎么逃過重重審查的呢?
“都和你說了,不是中國專利,”陳杰說道,“我那位朋友認識當地教育局一個華裔官員,給了人家8000加幣,那個官員就給他弄到了那個學校的學籍號。然后他也不知道從哪要到了一張那個學校的畢業證書,影印下來,再PS上自己的名字和那個學籍號,就大功告成了。我們國家的使館、教育部都能查到他的學籍。人家把假學歷給做成真的了!”
記者追問,這么機密的事情陳杰怎么知道,是否有證據。他說,“信不信由你。那張文憑他拿出來給我們炫耀過。他天天和我們混在一起,文憑造假是肯定的!”
一只老鼠壞了一鍋湯
去年,林達申請了學校的“Co-op”項目(保留學籍休學一年的實習項目),回到家鄉深圳準備找個公司工作一年,積累點社會經驗。原本以為名校留學的身份可以很容易幫自己找到實習機會,沒想到卻困難重重。
“有一次,我到深圳一家挺有名氣的廣告公司面試。走進去就覺得氣氛不對,面試的人力資源負責人都一副不屑的樣子。我剛一坐下,人家就問我。‘你在加拿大留學這么久,學校里是說英文的嗎?’我當時很生氣,站起來就走了。我當時還覺得是對方素質差,加拿大的名校沒聽說過就算了,懷疑我的英文水平,那你直接用英文面試不就得了?”林達憤憤地說,“后來我才知道,也不能怨人家。”
林達從深圳的一些朋友處得知,在深圳,外國名校的假學歷都是明碼標價在市場上賣的。只要找對了門路,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哪所名校的學歷證弄不到?看著自己辛苦努力換來的學歷已經貶值到一文不值了,林達只有苦澀和無奈。
“不怪國內的人現在都看輕留學生。像我那位‘提前畢業’的同學那樣的人太多了,在國外混幾年語言學校,托雅思老是考不過,最后花上幾千塊買個文憑回國照樣可以裝成名校海歸。別說專業知識了,他們連英文都未必說得利索。”林達越說越激動,“我有時候想想真是冤枉!我每年學費就要1萬多加幣,節衣縮食,白天上課打工,晚上整晚整晚寫報告。最后反而要被這些人拖累。早知如此還不如也花錢買文憑呢!”
留學生在國外的生活同樣受到這些造假之徒的干擾。
在荷蘭留學的小菲說起了她在荷蘭辦理手提電話的遭遇:“我剛到荷蘭的時候需要申請一個手機,那邊都是在電話公司簽一個兩三年的電話合同,然后就給你一部手機,手機不收費,只收取固定話費。我去申請的時候,沒有一家電話公司愿意給我辦理,而且他們直截了當告訴我就因為我是中國留學生。你還沒法告人家種族歧視,人家說了,‘好多留學生從我們這拿手機后從來不交話費,人就消失了,原來留下的信用卡、銀行卡也刷不出錢’。他們賺了個手機,我們后來人就被打上‘騙子’的烙印了。”
當《世界博覽》記者與一些留學生聊起此事,他們卻都笑笑說,這不算什么大事。很多留學生都在回國前簽下幾部不要錢的手機,幾臺分期付款的電腦,再刷爆幾張信用卡。誠然,與假學籍、假文憑相比,騙幾臺電腦幾部手機確實算不上多大罪過。
假冒產品毀了中國的制造業,學術造假毀了中國的知識階層。當造假之風刮向海外,則毀了莘摹學子那點留學夢想,那點學習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