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科研經費專項審計

科研經費專項審計

時間:2023-06-11 09:33: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經費專項審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 審計;科研經費;問題;對策

近幾年來,隨著高教事業(yè)的日益發(fā)展,高??蒲薪涃M來源渠道越來越多元化、層次化,高校的科研經費管理問題也越來越復雜。筆者通過對高??蒲薪涃M進行專項審計,從審計中發(fā)現高??蒲薪涃M管理中普遍存在著五個問題,通過探索研究,提出五個科研經費管理的對策。

一、高??蒲薪涃M審計中發(fā)現的問題

(一)經費觀念誤區(qū):存在立項預算不實

在審計中發(fā)現,普遍存在課題預算不細化,審批不嚴格,科研經費預算彈性較大,從而較容易造成科研課題結題不結賬的問題。如在對某高校2007年科研經費進行專項審計中發(fā)現,373個結題科研項目中,有231個科研項目未結賬,約占62%,比例較大。目前,對科研經費存在著嚴重的錯誤認識,大多數人認為科研經費屬于自已的錢包,從而忽略了其預算管理,項目負責人自己編制預算,學校有關部門沒有審核,造成預算不真實,經費預算不詳細,實際支出與預算有較大的出入。

(二)成本意識薄弱:存在成本核算不實

從審計情況看,大多數學校把屬于科研經費的成本轉嫁在教育事業(yè)費中列支。如原本應該計入科研經費成本的科研相關的水電費、用房租金、儀器設備折舊等都計入教育事業(yè)經費中列支。當前,高校普遍對科研經費成本核算意識薄弱,項目支出沒有按照經費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按比例進行控制,未對科研經費進行成本核算,甚至很多學校對到賬的科研經費不提管理費,全部由科研人員自己全額支配,這更加深了科研人員對科研經費屬于個人的意識。

(三)管理制度缺失:存在報賬支出不實

審計中發(fā)現,科研經費日常報賬存在著支出不真實問題,大量的勞務費、餐費、個人或家庭的消費用品等都在科研費中列支,發(fā)票中一般未附實物清單,無法知道購買的具體實物,從而無法確認是否用于該研究項目,甚至有些科研項目經費中復印費占100%,難道科研項目純靠復印資料就可以完成嗎?這暴露了某些科研人員為了套取經費而特別開具復印費發(fā)票。由于目前尚無完善的針對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在進行財務管理、內部審計時缺乏法律依據??蒲腥藛T普遍認為,科研經費是他們自己辛辛苦苦爭取來的,錢是自己的了,別人無權干涉,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從而使科研經費流失嚴重,相當一部分成了個人的灰色收入。

(四)管理環(huán)節(jié)脫勾:存在結題不結賬

科研項目結題不結賬是高校老大難問題。審計中發(fā)現,科研項目與財務賬務多個環(huán)節(jié)存在脫節(jié),甚至從立項申請到項目驗收結題等環(huán)節(jié)沒有詳細的檔案資料,審計中往往難以取證,致使科研經費管理也難以規(guī)范。

(五)科研效益不高:未進行項目效益評價

目前大多數高校對科研經費都沒有進行效益評價,如某高校每年校內下?lián)芸蒲薪涃M800多萬元,一年下來,就發(fā)表了700多篇文章和獲得幾個獎項,其實投資了800多萬元,收益如何,有沒有成效等,這些問題都未被重視,大家關心的就是一年下來,個人能拿到多少科研經費,從而科研效益很低。

二、發(fā)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深化高??蒲薪涃M管理

(一)經費分權控制,重視科研項目立項調整和預算

要將審計關口前移,科研處抓立項管理,審計處抓預算管理,財務處抓經費下?lián)?審計部門密切配合科研部門和財務部門,嚴把“預算關”。對通過科研處立項審批的項目經費預算進行審計,審計其可行性和合理性,使科研經費管理既要重視立項也要重視預算,從而使科研經費預算更加科學、合理、真實。

(二)信息與溝通,加強科研項目成本意識

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建立一個良好的信息溝通平臺,審計、科研、財務部門加強交流、溝通、緊密合作,對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進行全過程監(jiān)督。同時加大宣傳,確保每個教職工都能正確認識科研經費,各級領導也應充分認識科研經費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從而加強科研經費的成本核算,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

(三)職責分工控制,強化科研項目內部控制制度

健全科研經費審批制度,嚴格進行職責分工控制,對每一個科研項目,科研處一級審核,審計處二級審計,財務處報賬審核,審計部門配合財務和科研部門,嚴把“支出關”。嚴格執(zhí)行科研財務報銷制度,嚴格控制課題經費的開支范圍和標準,與項目研究無關的支出堅決不予報銷,國家明確禁止的消費項目嚴禁在科研經費中開支。從而加強科研經費的管理,盡可能地減少不合法或不合規(guī)、不合理支出的發(fā)生,從而保證經費活動健康運行。

(四)獨立檢查控制,確保科研項目結題的同時也結賬

審計部門配合財務部門和科研部門,嚴把科研“結題關”,科研部門專人負責記錄科研項目的經濟交易和事項,審計部門專人負責對已記錄的經濟交易和事項進行核對或驗證,以及對與該項目業(yè)務相關的內部控制程序的履行情況進行檢查,做好科研項目結題的同時也結賬,加強項目結余管理,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

(五)建立績效評價機制,提高科研項目的效果

建立科研項目績效評價機制,一方面,要求科研人員結題時做好項目績效分析報告,科研處進行績效評價;另一方面,年終財務部門要做好年度科研經費使用情況分析表,科研處做好科研經費的績效分析。之后,審計部門對科研經費進行績效審計,利用一些財務標準、經濟指標和一些非財務指標來綜合評價,如論文的數量、論文的質量、專利情況、獎勵情況以及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全面、綜合地分析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益,從而提高科研項目的效果。

三、總結

總之,審計部門應提前介入各個環(huán)節(jié),提前發(fā)揮內部審計的作用,與科研部門和財務部門緊密合作,貫穿于科研經費管理的始終,明確科研經費經濟責任,加強科研項目執(zhí)行中的定期監(jiān)督和檢查,確保科研項目執(zhí)行規(guī)范和科研經費有效運行,從而提高科研資金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 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中國內部審計規(guī)范[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第2篇

2014年7月,科技部了《科技部關于四起違反科研經費管理規(guī)定典型問題的通報》,對涉及的單位和個人給予了處理。對于項目承擔單位促進科技專項資金的規(guī)范管理,確保??顚S?起到一定的警示的作用。目前科研經費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內部控制薄弱,專項資金監(jiān)管缺失

專項資金支出應當按照批準的項目和用途使用,并需要單獨核算,同時接受有關部門的檢查、監(jiān)督。部分項目承擔單位內部控制薄弱,對科技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監(jiān)管缺失,從而造成科技人員使用虛假發(fā)票套取科研經費等現象的發(fā)生。

(二)擠占挪用科技經費

對于一些隨意改變支出用途資金,沒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措施,使得事后監(jiān)督往往流于形式,直接影響了財務監(jiān)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使管理手段相對弱化,導致專項資金使用效益低下。有的單位專項資金的支出沒有有效的控制和監(jiān)督手段,各項費用基本上是實報實銷,經辦人員沒有控制意識,這在預算不夠細化的情況下就很可能導致“合法浪費”的現象??蒲薪涃M購買的設備、材料究竟是否真正用于科研項目無法界定,如購買筆記本電腦等,既可以用于個人生活,也可用于科研項目,為科技人員在日常工作提供便利。

(三)科研經費管理不規(guī)范,違規(guī)使用

財務人員的重視程度不高,多數單位財務人員在專項資金的管理中只是承擔了會計核算和資金支付等簡單的服務性工作,對專項資金用途和使用管理規(guī)定了解的不多,對專項資金活動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作用沒有體現出來。財務人員只是簡單的事后的票據報銷。有的單位沒有專項資金使用的詳細的費用預算和結算,對于各科室上報的各類專項資金支出,更多地只從數字上簡單匯總,用于應付上級部門的要求,而沒有從財務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別是缺乏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綜合評價,以及對相關同類專項使用標準的歸納和確定,如果能夠通過費用預算進行專項資金支出控制,并且對資金使用結余或者超支的原因進行進一步分析的話,更有利于專項資金的有效使用。(四)項目資金違規(guī)外撥2014年,國務院了《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明確規(guī)定“科研人員和項目承擔單位要依法依規(guī)使用項目資金,不得擅自調整外撥資金,不得利用虛假票據套取資金,不得通過編造虛假合同、虛構人員名單等方式虛報冒領勞務費和專家咨詢費,不得通過虛構測試化驗內容、提高測試化驗支出標準等方式違規(guī)開支測試化驗加工費,不得隨意調賬變動支出、隨意修改記賬憑證、以表代賬應付財務審計和檢查”。部分單位存在將項目資金違規(guī)外撥,簽訂虛假合同或協(xié)議,套取國家科研經費。部分單位科研項目重視立項,輕項目預算的編制和執(zhí)行,未嚴格按預算執(zhí)行而是將科研資金作他用,甚至在經費的撥付過程中,截留經費用或作抵扣其他支出。有的單位虛報項目套取財政資金,有的虛列支出轉移財政資金,有的將專項資金存放在外單位,隱匿財政資金,逃避財務監(jiān)督。

二、科技專項資金審計風險分析與防范

注冊會計師審計對加強專項資金管理,充分發(fā)揮資金的使用效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承接科技專項資金審計業(yè)務,拓展了新的業(yè)務領域,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被審計單位為了獲取專項資金或使專項資金順利通過相關部門的驗收,可能存在管理層舞弊風險,我們應當如何應對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和管理層舞弊風險。

(一)實施風險導向審計

在承接專項資金審計前,要客觀、全面地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huán)境。不僅要了解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而且要了解與項目資金管理相關的內部控制,獲取項目可行性報告、項目申請書、項目計劃書以及與政府部門簽訂的項目實施合同書等相關資料,查閱相關項目資金的管理辦法,從而對申報或驗收項目有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根據項目實施合同中獲取對項目實施情況相關的經濟指標和非經濟指標,制訂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進一步確定專項審計的重要性,在專項審計實施過程中不斷地修訂完善審計計劃。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和專項資金審計要求的各項指標,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由于項目資金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期間可能不一致,對于需要考核某個項目利潤指標、營業(yè)收入指標和繳納稅金等相關經濟指標時,需要對企業(yè)的該項目實現的利潤進行分割,對期間費用以及增值稅進項稅等按合理方法進行分配,這往往就需要依賴于注冊會計師的職業(yè)判斷,對被審計單位的分配方法是否合理做出綜合評價。在專項資金審計中往往涉及很多的注冊會計師的職業(yè)判斷,如哪些費用開支可以在專項資金中列支,文件以及相關的資金管理辦法中并未明確,在具體操作中也沒有明確規(guī)定。某些單位則存在任意擴大專項資金的支出范圍,列支辦公設備購置費及業(yè)務招待費等,違背了??顚S迷瓌t,也無形中造成了“合法浪費”的現象??蒲薪涃M購買的儀器設備是否真正用于科研項目,由于科研項目涉及相關專業(yè)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審計人員缺乏與科研專業(yè)領域的長效溝通機制,對一些專業(yè)設備、材料及管理費用的支出是否合理無法準確做出判斷。審計人員應當掌握科研經費審計相關政策、法規(guī),借鑒國內外經驗,強化自身理論水平和業(yè)務技能,在引進專業(yè)人才的同時,借助社會上科研機構和專家的力量增強審計的能力,彌補自身專業(yè)技術力量的不足。因此,項目承擔單位應當進一步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和強化監(jiān)督制約機制,加強財務報銷審核,規(guī)范資產購置、材料采購、出入庫管理等方面的流程,切實保障財政科研資金的安全,充分發(fā)揮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提高執(zhí)業(yè)人員專業(yè)勝任能力、加強防范審計風險意識

審計能否真正發(fā)揮為政府和公眾服務的最終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建設一支合格的、高素質的審計專業(yè)隊伍。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fā)展對審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的執(zhí)業(yè)人員成為推動注冊會計師行業(yè)發(fā)展的當務之急,也能有效地防范審計風險。會計師事務所應當盡可能吸收考試取得資格并有豐富執(zhí)業(yè)經驗和良好信譽的注冊會計師加入,造就一批既精通會計業(yè)務,又精通管理、審計、法律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以滿足日益復雜的審計業(yè)務需要。提高執(zhí)業(yè)人員的綜合素質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這就要求逐步提高執(zhí)業(yè)人員的專業(yè)勝任能力和職業(yè)道德水平,注冊會計師應當加強對項目成員的培訓,不斷地提高助理人員的專業(yè)勝任能力。所有的審計程序、審計方法最終都要靠執(zhí)業(yè)人員去執(zhí)行。因此,提高執(zhí)業(yè)人員的專業(yè)勝任能力,加強防范審計風險意識,可以增加執(zhí)業(yè)人員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有利于執(zhí)業(yè)人員自覺遵守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和職業(yè)道德守則,執(zhí)業(yè)人員要廉潔自律,這對防范審計風險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始終保持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避免來自方方面面的干預,是保證專項資金審計工作客觀、公正的基礎,也是避免審計風險的根本前提。在做好以上重點工作的同時,還要注意把握兩點:一是對陷入財務困境的被審計單位要特別注意;二是要與律師建立長久的關系,經常交流經驗,以避免審計風險和法律責任。注冊會計師應當嚴格按照審計準則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履行必要的審計程序才有可能形成正確的審計結論。保持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嚴格遵守專業(yè)標準的要求執(zhí)行審計業(yè)務、出具審計報告,對控制風險尤為重要。

(三)購買會計師職業(yè)責任保險

第3篇

【關鍵詞】部隊高校,科研經費,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與國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部隊高??蒲兴袚目蒲许椖吭絹碓蕉啵蒲薪涃M也隨之大幅度的增長,科研經費數量的多少已成為衡量部隊高校實力的一個重要條件。然而,如何加強科研經費的管理是目前許多部隊高校面臨的嚴峻問題,科研經費管理有效性差普遍存在,我們要積極探索合理管理的制度,使科研經費既能合理的使用又能激發(fā)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一、目前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科研經費預算編制不規(guī)范。目前,國家在科研項目支出科目、預算定額等方面還沒有制定出科學系統(tǒng)的預算定額標準,科研人員并非財務人員,預算觀念淡薄,只把科研預算作為爭取科研經費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前期可行性調查不到位,不進行足夠的調研和科學的測算,編制出的經費預算不準確,預算內容不全面,憑以往的經驗和估計填列出預算數據,缺乏前瞻性、合理性和規(guī)范性要求。

(二)缺乏全面準確的成本核算。教學資金與科研資金來源于不同的資金渠道,在使用時,要按規(guī)定計入各自的成本,但是在實際中,通常很難嚴格的將兩者成本準確核算。部隊高校的科研人員大多是教學、科研雙肩挑,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有著密切聯(lián)系,用于實驗教學的材料經常被用于科研項目的實驗。例如,教學用固定資產用于科研的使用費,從事科研使用的水電費等支出不計入科研成本,而是全部在教育事業(yè)費中列支;科研人員的超比例提取津貼、酬金;在人工費的開支上,虛構人員或假借學生身份套取助研補貼等。

(三)內部管理和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在部隊高校中普遍存在科研經費管理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科研經費的專項審計工作流于形式,支出不合理,甚至發(fā)生違規(guī)調賬。有的科研人員,為了逃避上繳管理費,將爭取到的橫向科研經費掛靠外單位,躲避學校對資金的監(jiān)管;有的為了套出現金,用大量與實際不符的票據報銷,如招待費、交通費等;許多項目結題不結賬,在項目完成后相當長時間內一些項目負責人還繼續(xù)使用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列支費用等。

因此部隊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普遍存在有效性差的問題,探索科研經費管理的途徑與辦法已成為提高科研水平,保證科研成果質量的關鍵所在。只有加強科研經費管理,才能合理分配使用、充分發(fā)揮現有科研經費的效益。

二、影響高??蒲薪涃M管理的因素

部隊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有效性的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想要有效管理科研經費,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一)編制科學、合理的預算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門要制定統(tǒng)一的科研經費預算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預算程序,以及科研計劃預算編制辦法和說明,對科研經費預算的編制原則、編制要求、編制規(guī)程提出具體的要求,提高預算的可執(zhí)行度。對科研人員來說,科研經費預算的編制,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具體經費預算依據科研項目申報書中規(guī)定的研究任務進行。編制預算要對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所有費用,包括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進行預算,按照全額成本支出原則,并且將上報的經費預算在學校財務、科研管理部門備案。

(二)建立和完善全額成本核算制度,規(guī)范科研經費的使用。在使用科研經費的過程中,財務部門在建賬時,應依據項目預算書中的各類明細支出項目增設相應的明細科目,設置每項明細科目的預算限額。在經費支出的的實際操作、核算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預算限額制度,對符合規(guī)定的且在預算限額內的票據予以正常報銷,超出預算限額的支出,就不予以報賬。這樣項目負責人就能在前期更加詳細地對經費項目支出進行合理估計,有效地避免經費的預算內容與實際開支相脫離,增強了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科學性。

在縱向課題經費開支上,科技部門、財務部門應嚴格規(guī)定科研經費的開支范圍與開支標準,人員經費、管理費、協(xié)作研究費,對這三項經費預算比例不能隨意調整;人員費不能用于人員獎勵,應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和研究人員的工作量,在批復的預算內據實支出;項目管理費用應在項目管理人員費用和其他規(guī)定的行政管理支出;項目中使用學校的現有儀器設備和房屋的使用費或折舊費等,應按照財務制度規(guī)定合理的分攤計入課題成本。在橫向課題經費開支上,應建立兼顧學校、院系和科研人員個人利益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以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財務部門要按科研收入的一定比例彌補科研活動中消耗的使用學校教學設備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儀器設備和房屋的使用費或折舊費等。并在項目結題后進行財務分析,使科研經費發(fā)揮更大的經濟效益。

(三)建立、健全科研經費使用的內部審計制度

1.加強內控制度審計,促使科研經費依法管理。首先要做好科研經費內部管理制度建設情況的審計,看是否包含針對當前科研經費管理和使用當中存在問題的相關解決原則和制度。結合學校實際,建立和完善本校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使學校科研經費的管理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

2.做好科研經費使用合規(guī)性審計,規(guī)范經費使用行為。認真做好科研經費使用合規(guī)性審計,加大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的約束力度,嚴格控制經費的開支范圍與標準,有利于防止濫用科研經費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科研經費使用合規(guī)性審計重點有:學校財務部門是否統(tǒng)一管理科研經費,杜絕科研經費脫離學校監(jiān)管形成經費使用體外循環(huán)等現象;各項支出是否嚴格按合同要求,??顚S?;項目管理費、勞務費、人員經費開支是否超出規(guī)定比例開支;是否有結題不結賬,結題后仍長期掛賬報銷科研經費等變相截留科研經費的違反財經紀律現象。通過一系列措施規(guī)范科研經費使用行為,以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

參考文獻:

[1]趙慧芝.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幾點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0(12).

[2]付林,李冬葉.高??蒲薪涃M的使用監(jiān)管機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

第4篇

(一)效益審計的概念及發(fā)展 效益審計是指,對被審單位在履行職責的同時利用資源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進行的審計。效益審計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已經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國家政府審計實務中開始推行。操作層面上,美國已經制定了績效審計現場工作準則用以指導效益審計的開展。我國審計署在《2003至2007年審計工作發(fā)展規(guī)劃》中首次提出了“效益審計”的要求,此后,在《2006至2010年審計工作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出:審計工作的要任務是“全面推進效益審計,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資源利用效率、效果,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從審計內容和審計方式上堅持“兩個并重”作為完成該項任務的保障,為效益審計的深化、提升效益審計成果指明了方向,打牢了基礎。

(二)效益審計的特點 (1)以項目為中心。在傳統(tǒng)的審計中,“資金”是審計的重中之重。而在效益審計中,資金只是實現效益的依托和媒介,而項目才是審計的中心。以項目為主體的效益審計,旨在通過項目的效益情況揭示資金存在的問題;或者在資金運轉內部控制健全有效的情況下,無需再過多關注資金問題;或者以項目實施以來所使用的所有財政資金為審計對象,評價一段期間內的財政資金使用情況及其產生的效益。(2)評價標準具有靈活性。不同的項目的具休情況不同,例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在資金規(guī)模、資金的使用方向、產出成果的價值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差異。因而,效益審計的評價標準并沒有一定之規(guī),而具有靈活性。效益審計可以結合科研效益、資金使用率、科研經費節(jié)約率、成本效益率、成果應用率、科研課題耗時率、科研成果得獎率等指標得出審計結果。(3)取證范圍的廣泛性。效益審計除了向財務部門取證外,還應去其他相關部門,如科技產業(yè)部門、專利管理部門取證,以公正全面地做出審計評價。(4)審計方式的多樣性。開展效益審計可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如結合行業(yè)審計、經濟責任審計進行評價,開展專項審計調查,實施規(guī)范的效益審計等多種方式。

二、科研經費有效管理現狀分析

(一)科研經費內控制度缺失,導致科研經費管理混亂 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高校科研經費得以有效利用的制度保證。在高??蒲谢顒又校蚨嗷蛏俅嬖谥铝鞋F象:部分科研項目的主持人和管理人可能由于時間、精力、專業(yè)知識等原因未能對項目可行性進行充分的論證,導致項目執(zhí)行時,不能按預算進行資金調度,導致編制的預算和實際情況相差很大;由于內部審計部門以領導的意志為導向,導致內審部門缺乏實質的獨立性,沒有獨立的監(jiān)督者對科研經費使用的全過程進行跟蹤監(jiān)督。為了提高學校整體科研能力,許多學校為了盡可能獲得科研項目,千方百計給項目申請人各種激勵措施,更在科研經費的使用上大開方便之門,導致科研經費使用的合法性、合規(guī)性界定模糊,甚至出現了虛列支出以達到套現目的的現象。有些項目結題后,不及時進行財務處理,結項但不結賬,長期占用科研資金,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這些現象的出現都反映了高校內控制度缺失。

(二)科研立項不合理,導致科研經費效率低下 只有科研成果能夠轉化成了生產力,這樣的科研經費投入才是有效的。然而,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取得約3萬項重大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轉化率平均僅為20%,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到10%,實現產業(yè)化的不足5%,專利技術的交易率也只有5%,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遠遠低于發(fā)達國家。這些數據說明,目前的“產學研”模式沒有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蒲辛㈨椗c市場脫節(jié),科研成果難以產業(yè)化,大量科研成果不能產業(yè)化的局面導致科研經費的整體使用效益偏低。教育部科技司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高等院校中16%的研發(fā)人員使用了10%的研發(fā)經費,科研項目的產出是發(fā)表了65%左右的國際論文。科研成為了以“論文”為導向的科研,缺乏對生產力的推動,這樣的“科研”項目沒有生產力價值,遲早會被拋棄。

(三)科研評價指標體系缺乏可操作性 由于科研評價指標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導致科研項目難以進行考核。部分科研項目也就“混水摸魚”,占用了大量經費,或者進行重復研究,沒有實質作用。傳統(tǒng)的科研評價多以教學評估、學科建設作為重點。近年來,我國高校效益審計借鑒國外高校效益審計的經驗,進行了制定考核指標的嘗試。普遍認為,對科研項目的評價體系應包括可以量化的經濟指標和不能直接量化考核的定性指標。但是,因為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兩個部分,通過財務指標的計算只能得到對直接效益的評價,間接效益主要是指科研活動產生的積極外部性的作用,即科技對人類生活的改善,是一個很難量化衡量的指標。但是,科技成果的實際效益要大大超過直接效益,而這種間接效益的產生則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產生巨大效益。如何衡量科研成果的間接效益,是對效益審計提出的一大挑戰(zhàn)。

三、效益審計應用科研經費管理的路徑

(一)完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內控制度 要加強對高??蒲薪涃M的管理,內控制度要先行。學校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結合學校的學科分布、立項情況等實際情況建立一套科學、可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科研經費財務管理辦法和制度,不斷完善學校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如在縱向課題上,國家規(guī)定較為嚴格,許多經費項目無法通過縱向課題支出,但縱向課題經費管理上,仍然存在著預算與實際支出出入很大等情況,學校應強調科研項目人應謹慎地進行預算工作,只允許在預算與實際支出在一定范圍內有出入。橫向課題經費的管理相對來說較為松散,學校應特別針對橫向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建立和完善學校橫向科研經費的管理辦法,加強對橫向科研經費的管理。此外,學校應建立健全科研經費管理責任制,明確學校科研、財務及項目負責人在科研經費使用與管理中的職責和權限;建立和完善全額成本核算制度,明確項目管理費、人員經費、業(yè)務費支出的合理水平。

(二)加強科研立項管理工作 科研項目只有作用于生產力,才具有“生命”。學校應該加強對科研立項的管理工作,保證科研項目立項有必要,產出有市場。首先,應對科研項目進行前期分類,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以確??蒲许椖康南冗M性和市場性,避免重復做前人已做過的工作和缺乏市場生命力的項目。同時,需要強調的是,學校需要從宏觀上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比例做出指導,基礎研究雖然暫時的直接效益不明顯,但從長期來看,必將對生產力產生巨大的推動力。我國的基礎學科建設相對片面、薄弱,將一定比例的科研經費投入基礎研究中,開發(fā)作為工具作用的基礎學科是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針對基礎研究,應給予相應的物質保證。針對應用科學,應鼓勵積極轉化為科研成果,實現實驗室與市場的對接。在商業(yè)研究項目的立項前期,對立項效益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如在立項的可行性報告中分析市場前景和商業(yè)效益。同時,科研項目應與國家的經濟政策、產業(yè)布局相呼應,便于評估項目的社會效益。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是科研成果追求的目標。

(三)建立效益審計的指標體系 由于科研成果的效益性只能在科研項目結束一段時間后才能得到較為全面的反映,因此,科研經費效益審計宜采用事后審計的方式??蒲薪涃M效益審計既要對科研成果的經濟效益進行審計,還需對科研成果的社會效益進行審計,而后者非常復雜也非常重要。效益審計要將傳統(tǒng)審計方法與管理學的觀點相結合,這就需要審計人員既要有豐富的審計實務經驗,又要有管理才能。對科研項目進行效益審計時,需要將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效益審計的定性指標包括課題研究意義、總體水平、創(chuàng)新突破程度及貢獻、推廣應用情況及前景、社會效益等指標,這些指標需要審計人員通過個別面談、召開座談會,走訪調查、咨詢有關專家等方法進行審計取證。在進行定量分析時,需要審計人員通過傳統(tǒng)的審計方法,包括運用檢查、監(jiān)盤、查詢、函證、計算和分析性復核等傳統(tǒng)審計方法,熟悉被審計科研項目立項、實施、例行檢查、成果和專利申報等科研項目的一系列活動,查看和核實管理制度、總結報告、會議記錄以及合同、憑證、賬冊、報表等各種資料,取得相關數據和信息。對科研項目完成率、有效資金率、科研經費支出數、科研經費節(jié)約率、成果應用率、科研效益、人均純效益、成本效益率、科研成果得獎率等指標進行分析。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結果,最后得出公正中肯的審計結論。

第5篇

[關鍵詞] 財政性科技經費;經費監(jiān)管;體系

[中圖分類號] F812.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5)05-33-3

Research on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nds

Yang Daqing Wu Yongning

(Hun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 of CPC,Changsha Hunan 410006)

Abstract: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nds has been built preliminary, but some flaws still exist in supervision subjects and systems,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supervi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nds. We should strengthen macro level planning, establish a stereoscopic supervision system with linkage from top to bottom and horizontal combination comprising with government, commitment units and external subjects.

Key Word: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nds; funds supervision; system

黨的十提出,要大力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高度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隨著財政性科技經費投入的快速增長,相關部門紛紛加強了科技經費監(jiān)管,對確??萍冀涃M的規(guī)范使用、提高使用效率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財政性科技經費監(jiān)管體系還不完善,難以有效地發(fā)揮監(jiān)管作用,科技經費違規(guī)使用事件不斷發(fā)生。在新形勢下,健全財政性科技經費監(jiān)管的體系,全方位加強科技經費管理職能,提高科技經費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1 我國財政性科技經費監(jiān)管體系建設取得的進展

近年來,我國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加大了財政性科技經費監(jiān)管,在監(jiān)管體系建設上取得了不少成績。

1.1 監(jiān)管制度體系日益健全

近年來,國家在財政性科技經費監(jiān)管制度建設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建立健全了一批法律法規(guī)和部門規(guī)章,使對科技經費監(jiān)管有章可循?!笆晃濉币詠?,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和部門規(guī)章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年)》《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關于嚴肅財經紀律規(guī)范國家科技計劃課題經費使用和加強監(jiān)管的通知》《財政部、科技部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1]。這些制度有力地加強和改進了財政性科技經費的使用和管理。

1.2 監(jiān)管隊伍體系初步形成

2008年,科技部成立了科技經費監(jiān)管服務中心,專職負責對國家財政性科技經費的監(jiān)管和服務工作。該中心運用各種監(jiān)管手段,組織實施了上千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課題的財務監(jiān)督檢查,發(fā)現了一大批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收集到大量經費使用單位的反饋意見??萍疾窟€遴選了近四百家會計(審計)師事務所,利用專項財務審計檢查等方法對科技經費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監(jiān)管,提高了科技資金的利用效率。此外,我國還建立了科技經費評審專家?guī)欤行У匕l(fā)揮相關專家在財政性科技項目預算評估評審、財務驗收和績效評價當中的作用。寧夏、天津、內蒙古等成立了省級科技經費監(jiān)管服務中心(獨立事業(yè)法人),重慶、江蘇、山東、湖南等在科技廳直屬機構中內設和加掛了科技經費監(jiān)管服務中心[2]。

2 我國財政性科技經費監(jiān)管體系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監(jiān)督主體作用有待加強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省級科技主管部門尚未設立獨立的科技計劃經費監(jiān)管機構,大多由相關處室和紀檢監(jiān)察室配合履行監(jiān)管職能,專業(yè)監(jiān)管人員不足,專業(yè)性不強可能導致監(jiān)管不力,難以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此外,我國的科技計劃經費缺乏立法部門、審計部門以及社會公眾的參與,監(jiān)督結果也很少向社會進行公示,社會公眾對科技計劃經費使用和分配的監(jiān)督缺位[3]。

2.2 承擔單位內部監(jiān)督體系有欠缺

科技計劃項目的承擔單位熟悉項目負責人情況,有條件對科技計劃經費進行內部監(jiān)管。但是,我國科技經費的內部監(jiān)管還存在不主動、不全面等問題。多數承擔單位只是被動接受外部機關或者根據外部要求委托相關會計師事務所開展,主動開展經費監(jiān)管的單位還是相對較少。監(jiān)管審計不是針對全部科研項目,主要是針對重大項目,審計覆蓋面較窄。多數承擔單位出于結題驗收順利的考慮,對經費使用情況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應付了事。

2.3 社會化監(jiān)管主體發(fā)揮作用有限

一是科技經費監(jiān)管服務中心功能不完善。我國多數省市的科技經費監(jiān)管服務中心還處于空白狀態(tài),現有的科技經費監(jiān)管服務中心存在機構不獨立、專業(yè)性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信息化建設滯后等問題。從角色定位看,科技經費監(jiān)管服務中心既協(xié)助監(jiān)管業(yè)務執(zhí)行部門和項目承擔單位開展工作,承擔內部監(jiān)管職能;又受科技主管部門委托,負責監(jiān)管社會中介機構和項目承擔單位,承擔外部監(jiān)督職能。我國雖然已經頒發(fā)實施了第三方經費管理辦法,但是第三方缺乏有效的制約手段,相關管理部門對第三方的審計檢查不夠重視。

二是社會中介組織監(jiān)管效果不佳。總體而言,目前從事科技計劃經費審計工作的會計(審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水平有待提高。投入的業(yè)務人員有限,人員資質、經驗往往難以保證;執(zhí)行業(yè)務的時間往往較短,組織管理較為松散,甚至存在業(yè)務外包的現象,相關審計證據的可信度不強,很多經費使用中的違規(guī)行為未披露。同時會計(審計)師事務所既接受科技計劃經費監(jiān)管部門的委托,對科技計劃項目開展財務審計活動;也接受科技計劃項目的承擔單位的委托進行財務審計,兩種審計職能存在著相互影響的可能性,甚至部分機構出現串通的情況。

3 健全我國財政性科技經費監(jiān)管體系的對策

要加強宏觀層面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建立政府監(jiān)督、承擔單位監(jiān)督和外部監(jiān)督的“三級監(jiān)督體系”。加快建立中央與地方之間以及部門之間的管理協(xié)調機制,實行上下聯(lián)動、橫向聯(lián)合,國家、省、市、縣各級科技主管部門密切配合,形成立體監(jiān)督體系。

3.1 政府監(jiān)管體系

科技計劃經費管理是一項細致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從完善科技計劃經費的管理制度、建立定期檢查和臨時抽查相結合、多部門聯(lián)動監(jiān)管的監(jiān)管體系,堵塞監(jiān)管漏洞,保障科技計劃經費的良好運行和使用。

3.1.1 科技紀檢監(jiān)察部門

發(fā)揮統(tǒng)籌協(xié)調功能,全程參與各種科技計劃項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jiān)管,并負責監(jiān)管成果的公開和黨紀行政責任的追究。建立科研信用系統(tǒng),對違規(guī)的負責人采取通報批評、暫停項目撥款、不通過財務驗收、終止項目執(zhí)行、追回已撥項目資金、取消一定期限內項目申報資格等措施進行處理,違紀違法的移交司法部門處理。對于科技計劃經費管理不力的承擔單位,采取約談單位法人代表、通報批評、減少或限制項目申報等處理措施,并取消本年度獲得科技獎勵、榮譽稱號、年終評獎的資格。涉嫌違紀違法的財務或主管人員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3.1.2 科技主管部門財務機構

重點負責科技計劃經費預決算,并監(jiān)督預算的執(zhí)行,配合上級主管部門的專項審計和例行審計,指導下級科技計劃經費監(jiān)管工作。

3.1.3 科技項目主管部門

負責本領域項目的事前審核、事中監(jiān)督、事后評審等工作,配合財務部門開展科技計劃經費的監(jiān)督審核活動。組織實施重大項目的外部評估活動,建設評審專家數據庫。

3.1.4 科技經費監(jiān)管服務中心

承辦科技計劃(專項)經費預算執(zhí)行、使用監(jiān)管相關的專業(yè)技術工作以及預算評估評審與績效評價的具體工作。

3.1.5 審計行政主管部門

組織審計與省級財政有繳撥款關系的科技主管部門及下屬單位的財政收支情況;組織開展相關專項審計調查。

3.1.6 人大財政主管部門

制訂科技計劃經費監(jiān)管的法律法規(guī),加強頂層設計。開展重大項目的專項檢查活動和巡視活動。

3.2 內部監(jiān)管體系

3.2.1 承擔單位主要負責人

要高度重視科技計劃經費監(jiān)管工作,建立完善的監(jiān)管制度,確保監(jiān)管機制的良性運轉。

3.2.2 承擔單位財務部門

應將科技計劃經費應納入內部財務管理之中,從維護財經紀律角度來強化科技計劃經費管理。密切關注和加強對科技計劃經費的事前、事中、事后多階段的過程管理。

3.2.3 承擔單位科研部門

負責本單位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經費監(jiān)管,組織重大項目的內部經費評估,擠出虛報費用開支的“水分”。

3.2.4 承擔單位紀檢監(jiān)察部門

建立本單位科研信用記錄。對違規(guī)使用科技計劃經費的負責人,采取約談、訓誡、警告、限期改正和通報批評等措施進行處理。對逾期不改或多次違規(guī)的負責人,會同財務、科研部門采取暫停項目撥款、不通過財務驗收、終止項目執(zhí)行、追回已撥項目資金、取消一定期限內項目申報資格等措施進行處理。涉嫌違法的,移交司法部門處理。

3.2.5 承擔單位審計部門

發(fā)揮內設機構熟悉本單位財務狀況的優(yōu)勢,直接對課題經費使用進行專項審計。對一些重大項目在外審之前進行單位內部的預審,使可能存在的問題在外審之前能得以糾正。

3.3 外部監(jiān)督體系

3.3.1 第三方審計監(jiān)督體系

嚴格對社會審計機構的管理,建立會計(審計)師事務所的準入機制和末位淘汰制度。要建立科學的準入評價標準,主要依據其管理水平和完成工作的質量對其考核評分;建立動態(tài)評審機制,對承擔科技計劃經費監(jiān)管評審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服務質量進行考核打分,實行優(yōu)勝劣汰,并建立黑名單制度;建立監(jiān)管運行過程中的紅黃牌制度,對敷衍塞責、不認真履行相關服務規(guī)定的會計師事務所出示黃牌警告,對經警告仍不改正的會計師事務所出示紅牌,取消其參與科技計劃經費監(jiān)管業(yè)務的資格。

3.3.2 外部評估機構

大力引入專業(yè)化、市場化的第三方評估機制,有效解決政府監(jiān)督乏力、內部監(jiān)督護短的問題。在事前評審過程中,第三方評估機構要準確評議相關科研設備、科研周期等經費構成,盡可能擠掉虛報水分,避免科研欺詐。在事中監(jiān)督中,第三方機構提高科技計劃經費使用透明度,避免行政機構對科技項目的影響;在事后監(jiān)管中,第三方機構對科技計劃項目的行政費用、人工費用、科研成果價值進行總體測評,對發(fā)現的問題而且不能說明合法理由的,承擔單位的紀檢監(jiān)察部門要進行調查,存在違法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機關。

3.3.3 建立專業(yè)監(jiān)督系統(tǒng)

必須在便于科研與有效監(jiān)督之間選擇合適的平衡點,不能因為部分人非法使用經費而無限制地加碼監(jiān)督??萍加媱澖涃M有著專業(yè)性、知識性等特點,需要成立專門的科研監(jiān)督委員會進行專業(yè)性的監(jiān)督。科研項目需要的經費、使用合理性及其科研成果目標的完成情況等問題專業(yè)性極強,政府、司法、媒體等外部力量來無法解決。為此,必須由中立性的專業(yè)監(jiān)督委員會來發(fā)揮專業(yè)作用。專業(yè)監(jiān)督委員會嚴格審查科技計劃經費的申報材料及科研成果,防止科研項目申報小題大做、重復申報,對科研成果進行嚴格驗收,防止科研項目成果出現虎頭蛇尾、弄虛作假。通過建立全國性、分領域的專家?guī)煜到y(tǒng),對不同行業(yè)申報材料和科研成果進行監(jiān)督、驗收,實現監(jiān)督者與被監(jiān)督者互不見面。結合評審項目學科性質,優(yōu)化配置專家資源,改善專家與項目之間的匹配性。在適當范圍內公示具名評審意見。建立評審專家信譽和責任制度,提高專家評審費用,形成同行評議、信息公開與舉報審查三者良性互動的科研評價體系[4]。

3.3.4 全社會監(jiān)管體系

堅持監(jiān)管信息公開,接受社會輿論監(jiān)督??萍加媱濏椖咳鞒坦_,從項目申報指南編制、項目征集、形式審查結果、專家網絡評審結果、專家論證結果、立項情況、中期檢查結果、驗收結果等都須在網上向社會公眾公開。強化對經費分配環(huán)節(jié)的過程監(jiān)督,將科研項目經費的執(zhí)行情況定期公開,包括在必要的保密措施下對預算安排結果公開、實行預算額度事前公開、項目經費使用效果予以公示等。科研機構、科研人員、中介組織、企業(yè)等主體廣泛、深入地參與到科技計劃經費的監(jiān)管中去,推動經費監(jiān)管的科學化、民主化。

參考文獻:

[1]王秀云,等.財政性科研經費管理之改進思考[J].財會月刊,2013(14).

[2]周忠民.試論我國科技經費的監(jiān)督管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0(36).

第6篇

一、內部審計在醫(yī)院經濟管理存在的必然性

(一)政府審計有一定局限性

長期以來, 社會對政府審計給與了較高的認可, 各個單位都是采用政府審計,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醫(yī)院沒有充分重視自身的內部審計,更有甚者認為不進行內部審計也可以實現良好的經濟管理。在當前醫(yī)療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醫(yī)院想要實現長遠發(fā)展,就必須進一步提升內部經濟管理水平,首先應該從思想上樹立對內部審計的高度重視,其次是需要對內部審計制度進行完善,進而充分發(fā)揮內部審計對醫(yī)院經濟管理的作用。

(二)內部控制機制存在缺陷

當前, 醫(yī)院內部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存在一定的缺陷, 制度支持力量上的不足,將直接影響醫(yī)院的經濟管理水平。制度上的缺陷直接體現為醫(yī)院經濟管理的漏洞。

部分醫(yī)院沒有建立與自身情況相符的內部控制機制,例如醫(yī)院的負責人兼任財務負責人, 這直接導致會計、審計的作用無法良好發(fā)揮。近期,各種新聞對醫(yī)院腐敗事件進行了頻繁的報道,財務人員挪用資金、攜款潛逃等事故頻發(fā)的背后均顯現出醫(yī)院內部控制機制上的存在很大的漏洞。基于這種情況,提升內部審計機制、加強內部經濟管理是醫(yī)院的當務之急。

(三)相關會計人員業(yè)務水平不均

醫(yī)院對群眾日常生活發(fā)揮著保障功能,醫(yī)院自身的發(fā)展與建設關系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醫(yī)院中與社會大眾直接接觸的是護士、醫(yī)生,他們的業(yè)務能力與多方面素質均代表著醫(yī)院的形象,不可否認的是,醫(yī)院的大多數員工是受過專業(yè)訓練的高素質人才,但是也有部分的包括會計人員在內的員工年齡偏大,業(yè)務能力較差, 進而造成醫(yī)院人員素質不均現象。就醫(yī)院的內部經濟管理來說,會計人員素質過低,還有可能造成違法事件的發(fā)生,進而給醫(yī)院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基于這一問題,醫(yī)院有必要加強會計人員的引進,強化內部審計機制,提升內部經濟管理水平,實現醫(yī)院的長遠發(fā)展。

二、內部審計在醫(yī)院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一)節(jié)省建設資金

內部審計在醫(yī)院經濟管理中的作用之一是為醫(yī)院節(jié)省資金。醫(yī)院作為民生保障部門,通常會存在較多的基礎建設項目, 基礎項目建設往往需要大量調查資金投入,再加上醫(yī)院基礎建設的規(guī)模較大,需要建設的時間較長,在建設過程中也會涉及各種數量繁多的建設材料管理,這些方面都給醫(yī)院的建設資金管理加大了難度。

內部審計的內容包括對醫(yī)院建設資金的合理評估、將建材的購入價格與市場最低價進行比較、對建設資金在各環(huán)節(jié)的投入情況加以監(jiān)督、對建設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工期索賠實行審核與跟進等, 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落實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建設資金, 使醫(yī)院的建設資金使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二)優(yōu)化醫(yī)院內部財務管理質量

內部審計在醫(yī)院經濟管理中的作用之一是優(yōu)化內部財務管理質量。醫(yī)院內部財務管理是其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內部審計對醫(yī)院經濟管理的作用直接體現在內部財務管理狀況上,嚴格的內部審計能有效提升醫(yī)院的內部財務管理質量。

從內部審計的作用表現上來看,內部審計通過對內部財務控制狀況進行實時的監(jiān)督,可以充分保障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充分保障財務預算與其執(zhí)行情況的統(tǒng)一,對財務人員的權限加以約束。

(三)預防違法犯罪現象的發(fā)生

內部審計在醫(yī)院經濟管理中的作用之一是對違法犯罪現象加以預防。從當前相關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到, 部分的醫(yī)院存在亂開藥、吃回扣等違法現象,違法現象給醫(yī)院的社會形象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防治違法犯罪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完善內部監(jiān)督管理機制。

在醫(yī)院的經濟管理監(jiān)督體系中,內部審計能有效對違法犯罪現象進行預防,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對醫(yī)院的相關經濟活動加以管制來實現,以醫(yī)院招標、投標活動來看, 采用內部審計機制,能夠對活動全程的進行嚴格審查, 進而避免指定中標、串標等現象的發(fā)生。

(四)保障醫(yī)院的經濟管理體制改革

內部審計在醫(yī)院經濟管理中的作用之一是對體制改革工作給與支持。醫(yī)院本身具有很強的社會特性,其主要功能是為人民服務;但是醫(yī)院同樣是一個經濟主體,在其正常運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也必須有相應的經濟投資活動,以滿足其本身的發(fā)展需求,這就要求醫(yī)院不斷與時俱進,進行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

內部審計對醫(yī)院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保障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市場進行考察的基礎上,衡量患者的消費表現、評估醫(yī)院的投資風險,并對醫(yī)院的經濟投資活動提供決策依據。內部審計的這一作用,可以使醫(yī)院的投資風險大大降低,最大程度上減少投資失誤現象,這些都能很好的為醫(yī)院經濟管理體制保駕護航,使醫(yī)院在經濟投資方向上的改革得到真正的落實。

三、 充分發(fā)揮內部審計作用的舉措

內部審計一方面存在審計方向不明確、審計重點不合理的問題, 另一方面存在審計制度上不完善、審計意識不足視、審計能力不達標以及監(jiān)管未落實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對上述問題加以分析與解決,實現內部審計的進一步提升, 使內部審計對醫(yī)院經濟管理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建立健全審計制度

在建立審計制度之前,首先應轉變以往重財務、輕審計的傳統(tǒng)認知,提高審計在監(jiān)督過程中的地位。醫(yī)院經濟管理應該將內部審計作為其工作重點,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具體包括引進或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員,改變原有崗位虛設、人才缺乏的局面,重用作風正派、業(yè)務水平高、有責任心的工作人員;通常情況下,大多數醫(yī)院將財務與審計崗位都配置同一班人員,導致審計無法對財務部門以及其他部門進行良好的監(jiān)管,因此,財務與審計人員應實行隔離管理。同時,還應該賦予審計工作人員相應的權利,內部審計的范圍包括監(jiān)管醫(yī)院的全部部門工作人員,有必要保障審計人員具有一定的監(jiān)管權限,避免出現受監(jiān)管人員不服從審計人員的現象。

(二)提高審計人員的業(yè)務能力

審計人員的業(yè)務能力是審計作用良好發(fā)揮的基礎, 因此,應該及時開展人員培訓工作,提升相關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業(yè)務能力。培訓內容主要應包括經濟管理知識提升,經濟現象的評估意識與評估能力提升,經濟風險的預測能力提升。在進行培訓之前,還應該充分確保課程設計的合理性, 最好可以實現建立相應的人員培訓計劃。此外,對審計人員的監(jiān)管也不可忽視,一是防止審計人員不作為、不開展本職工作;二是防止審計人員胡亂作為、濫用職權、監(jiān)守自盜。

(三)加強財務收支審計

財務收支審計要求有效督查醫(yī)院及其下屬部門的各項財務收支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首先,病人進行基本信息修改以及費用支付方式修改時,應該充分審核病人的身份信息與更改申請內容,應得到主管醫(yī)生的許可,并由醫(yī)務科加蓋公章;對于費用支付方式的修改,應該事先由收費員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并由內審人員對收費員的所提交的申請?zhí)徇M行核實,方可完成修改。其次,對病人結算賬戶進行清理時,內審人員要參照財務部門的《病人欠費還款計劃書》對欠費情況進行核對,要審核計劃書內表明的款項是否如實上交財務科,審核欠費賬戶沒有沖銷收入的現象。最后,進行病人醫(yī)藥費減免時,審計人員應該對所減免費用是否有相關領導的審批單進行核查,對減免單是否及時上交財務科進行核查。

(四)開展專項審計工作

1.數量大且價格高藥劑的專項審計,保證其相關操作符合招標辦法與經濟合同的執(zhí)行要求。

2 .醫(yī)院臨街店鋪租賃的專項審計,定期審計租金收取情況,實時掌握租戶的動態(tài),對租戶經營活動加以規(guī)范,嚴控轉租現象,有效保護醫(yī)院固定資產。

3.醫(yī)院用車的專項審計,嚴格控制公車私用、亂派車現象,醫(yī)院可以取消對行政用車,加強對臨床用車的管理。

4.科教經費的專項審計,審計科教經費與科研項目內容的匹配情況,具體審計內容包括:費用使用情況口徑不一致、科研經費沒有全面反映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的不合理使用等。

(五)加強財產物資審計

醫(yī)院經濟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財產物資的管理,審計人員應加強財產物資的審計力度,定期抽查設備損耗情況、藥劑品使用情況、倉庫衛(wèi)生材料庫存情況。具體審計主要是進行賬實核對,具體內容包括財產物資的計價準確性、衛(wèi)生材料領用手續(xù)的合規(guī)性、物資盤盈盤虧的真實性等。同時,審計人員還應該定期審查醫(yī)院藥品、設備等物資的使用情況,如實地開展科室檢查,審核各科室使用醫(yī)院財產物資的經濟性與有效性,重點對其與有關國有資產安全管理要求的適應性進行督查。

第7篇

【關鍵詞】 高校 國庫集中支付 措施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庫管理逐漸成為財政管理的一種重要方式。高等教育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基礎,而教育支出是各級財政支出的主要內容,因此國庫管理將對教育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自2002年8月開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便在教育系統(tǒng)中試行,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規(guī)范高校的財政支出,加強對高校財政支出的監(jiān)管,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發(fā)揮財政宏觀調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實行國庫集中支付也給高校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本文擬對高校國庫集中支付的實施現狀及其改進進行相關的探討。

一、高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意義

國庫集中支付又被稱為國庫單一賬戶制度,它是以國庫集中支付作為資金繳撥主要形式的國庫財政管理制度,其含義是財政部門設立一個統(tǒng)一的銀行賬戶,在該賬戶下設立分類賬戶來對各預算單位的財政性資金進行統(tǒng)一集中管理,財政部門不再把資金直接撥付到各單位的銀行賬戶中。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是深化國庫改革以及推動財政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需要,同時也是加強部門財務管理的需要。

高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是強化預算約束,強化預算執(zhí)行力度,提高預算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高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有利于高校財政資金撥付管理的規(guī)范化,使財政資金都集中在國庫單一體系內運作,實現全過程監(jiān)控,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其次,高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有利于提高高校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嚴肅性,同時專項經費需要事先提出詳細報告和預期收益,不再隨意操作,有效地防止了財政資金的挪用,在高校的預算執(zhí)行上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再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有利于克服高校經費使用的主觀性,資金使用的全過程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監(jiān)管力度加強,降低了財務風險。

二、高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現存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校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已初步構建了與我國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相適應的現代國庫集中支付的基本框架。我國高校國庫集中支付取得的成效包括:提高了高校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有利于國家財政的全面統(tǒng)籌安排;約束了相關部門對財政預算資金的使用權限,減少資金被挪用的風險,有效地預防和遏制腐敗的發(fā)生;促進了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建立和完善了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提高了高校的信息化進程;增加了高校財政預算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規(guī)范高校財政性收支的操作程序。當然,高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具體如下所示。

1、高校預算體系不夠完善

我國高校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后,財政直接支付的項目具有數額大、品類多的特點,需要保證高校預算編制的透明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但當前我國高校預算體系仍存在諸多問題。首先,預算管理觀念薄弱。國庫集中支付下高校預算編制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需要高校領導的重視和各部門的密切配合,但當前部分高校片面的認為預算僅僅是財務部門向上級財政部門爭取撥款的工作,其他部門全面預算的觀念相對薄弱。其次,預算編制內容不夠細化,預算科目編制比較粗糙。我國部分高校存在預算編制隨意性大,年中增加預算時有發(fā)生的現象,無法真實反映財政資金的具體開支項目和開支金額,尤其是基本建設項目,預算不夠細化使得國庫集中收付時缺乏足夠的依據。高校預算編制過粗及預算批復困難,造成了用款無計劃性、科學性,阻礙了國庫集中支付作用的發(fā)揮。最后,缺乏健全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高校預算編制下達后,對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缺乏科學地分析和考評,沒有形成合理的監(jiān)督管理和績效考核機制,致使一些部門存在大量資金閑置,而有些部門則經費嚴重不足,影響了辦學資金的合理配置。

2、科研經費管理問題突出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高??蒲薪涃M的管理面臨新的挑戰(zhàn),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認識跟不上。高校項目負責人一般將工作重心放于科研和教學,對財經相關制度了解不多,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認識也就不到位,或是仍存在“科研經費屬于自己爭取過來的經費,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思想,導致項目負責人對科研經費的預見性和計劃性不夠,用款進度和資金結存不合理,科研經費管理難度大。二是科研經費下?lián)軠?,墊付資金回轉不及時。過去分散的支付方式有利于緩解高校前期科研調研對資金的需求,而國庫集中支付實施后,要求不允許向其他賬戶劃撥資金,造成高校墊付資金累積在零余賬戶中,或是一些項目不能如期開展,影響了高??蒲杏媱潱萍s了高??蒲薪涃M的有效使用。三是進度矛盾。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要求高校必須按月編制用款計劃,項目支出則按實施進度進行編制,但由于高校本身的特殊性,其科研經費用款高峰期大多發(fā)生在各學期初和學期末,同時由于項目負責人習慣于累積報銷,造成了科研項目實際支付進度與用款計劃進度的矛盾。同時,還存在用款計劃審批程序繁瑣,支付流程復雜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科研活動的開展。

3、會計核算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增加

以往我國高校大多采用收付實現制,在這種制度下貨幣收支可以直接進行記錄。但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收付實現制在很多會計業(yè)務上都出現了弊端,會計核算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也大大增加了,主要體現在日常核算和會計業(yè)務處理上。例如,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相關財會人員對會計信息的處理往往無法及時,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也得不到保障,如在設備的采購中會發(fā)生購置和付款相分離的情況,存在設備達到而款項未付的問題;同時在進行財政性資金報銷時,需要開通國庫支付系統(tǒng),只有通過點擊系統(tǒng)已批復的用款計劃數,生成支付指令,支付才能實現,這也就使得高校預算用款轉化為實際支出時會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問題。

4、高校網絡信息化系統(tǒng)不完善

當前我國高校對財政資金的管理辦法、財務預決算管理辦法等都顯得相對滯后,網絡信息化程度不高,難以滿足國庫集中支付實施的要求。首先,現行高校財務軟件功能不盡完善,無法適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對嚴格預算和財務核算的要求,如對科研經費指標的控制,預算科目與財務記賬科目的匹配問題等。其次,高校內部電子化財務信息系統(tǒng)還無法與國庫信息系統(tǒng)進行對接,高校內部財務信息化管理平臺不夠完善,勢必會影響高校各項事業(yè)的正常開展。

三、高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應對措施

1、加強高校預算管理

首先,強化預算管理意識,提高高校各部門預算管理的責任感。國庫集中支付下的預算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包括籌資、投資、資金使用以及人力資源等,因此高校管理層應轉變觀念,加強高校各部門的相互協(xié)作意識,認識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充分發(fā)揮各部門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建立科學、完善的預算管理體系。高校國庫集中支付要求建立科學的預算定額和支出標準,建立多級預算科目體系,因此預算編制時應深入了解各部門的基本情況,人員結構、學生人數以及物料消耗等基礎數據,對公用經費和人員費用進行定額測算,即根據高校的具體情況編制合理的用款計劃,將授權支付和直接支付的每項明細支出都納入預算,提高高校資金使用效率。再次,加大財務預算的約束力度,特別是對科研經費應從立項、使用決算實行全面、系統(tǒng)地監(jiān)督和控制,同時建立全面的預算績效考評體系,加強學校監(jiān)察、審計、財務部門定期地對預算項目的專項審計,確保學校資金的合理有效利用。

2、加強高??蒲薪涃M管理的建議和措施

隨著我國高校的全面快速發(fā)展,高校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均具有大幅度的增長,科研經費管理已成為高校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針對當前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建立適應國庫集中支付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我國高校應結合國庫管理制度以及國家有關科研經費管理規(guī)定,針對當前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制定一套合理的、適應國庫集中支付需要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規(guī)定,并明確操作流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規(guī)范科研經費適應范圍、使用標準和使用審批程序。二是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后,更要重視高??蒲薪涃M使用的前瞻性和計劃性,避免發(fā)生“年初沒錢花,年末突擊花錢”的局面,使科研項目經費支出進度與用款計劃計量相對應。三是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高校科研經費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范疇后,對其財會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強對相關財會人員的業(yè)務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認真學習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科研經費申報、審批的相關制度和程序,進而加強高??蒲薪涃M管理。

3、完善高校會計核算體系

首先,將權責發(fā)生制引入高校會計核算基礎。實行高校國庫集中支付后,收付實現制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因此高校引入權責發(fā)生制是必要的。權責發(fā)生制的引入不僅能夠克服收付實現制的缺陷,同時能夠更客觀的反應高校資產和負債的實際情況,加強高校負債管理,有利于降低高校財務風險。其次,高校應增設零余賬戶體系,根據高校分校核算的需要等,還可以設立若干分賬戶,其中零余總賬負責核算國庫撥入的財政性資金額度和資金的授權支付,各分賬戶則用來接受總賬的授權支付,總賬和各分賬之間可以進行用款額度的調整,但需要注意的是,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總賬和各個分賬的全過程監(jiān)控。

4、完善國庫集中支付系統(tǒng),加快高校財務工作信息化進程

國庫集中支付是一項復雜且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網絡體系,因此國庫支付系統(tǒng)的建立應以財政部門為核心,通過安全、高效的現代信息技術將各執(zhí)行單位與財政部門的國庫支付中心、商業(yè)銀行等聯(lián)系起來,達到相互監(jiān)督、相互聯(lián)系、資源共享等的目的。針對目前高校財務管理系統(tǒng)不能與國庫集中支付系統(tǒng)有效銜接的問題,高校應特別重視財政信息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建,建立一個能夠與國庫集中支付系統(tǒng)有效兼容的現代管理信息系統(tǒng),加快國庫、財政部、銀行和高校等的聯(lián)網進程,保證國庫集中支付的順利實施。

總之,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高校應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國庫集中支付實施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加強預算管理、科研資金管理,加快高校財務工作信息化進程等,做到與時俱進,使高校財政資金管理向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高效化的方向發(fā)展,這樣才能促進高校健康快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吳芳芳: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1(7).

第8篇

關鍵詞:管理審計 內涵式發(fā)展 受托責任 高校

黨的18大以來,國家對教育事業(yè)的認識繼續(xù)深化,并把教育提高到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基石的戰(zhàn)略高度,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出了更高層次要求。伴隨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工作的全面推進,教育事業(yè)特別是高等教育事業(yè)已步入改革發(fā)展的新常態(tài)。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表現出教育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高校行政化傾向加劇、教育管理鏈條延伸、辦學資金籌集多元、校園開放程度提高、教育質量不均衡、人才市場化程度不高等特點,這些特點和趨勢對高校新常態(tài)發(fā)展帶來新的復雜影響。

現階段下,在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及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等方面承擔監(jiān)督職能的審計,如何在反腐、改革、法制和發(fā)展的主題下扮演更加出色的職能角色,如何更加有效地發(fā)揮國家利益捍衛(wèi)者、公共資金守護者、權力運行“緊箍咒”、反腐敗利劍和深化改革“催化劑”作用,特別是高校發(fā)展新常態(tài)下,內部審計公認的“確認”與“咨詢”職能如何更好地扮演高校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更充分全面地參與高校治理,提升高等院校的核心發(fā)展競爭力,管理審計的現實探索意義顯而易見。

一、高校開展管理審計的驅動力分析

(一)理論驅動

1、受托管理責任驅動

由于審計直接產生于受托經濟責任這一基礎關系,在社會的發(fā)展變革中受托責任這一概念已然進行了發(fā)展和延伸。從受托責任的發(fā)展軌跡探析,處于傳統(tǒng)審計關系中的“受托人”所承擔的受托關系已不局限于財務責任,全面承擔管理責任已成為“受托人”的現實職責所需,審查和評價受托管理責任就成為組織內部審計活動發(fā)展的直接動因和理論必然。

本文將高校受托經濟責任關系進行了解析,見圖1??梢钥闯觯咝J芡薪洕熑侮P系可分為一級受托和二級受托。一級受托經濟責任關系中,高校校級領導班子受國家上級組織部門任命,全面參與高校治理,承擔高校管理的全面責任;二級受托經濟責任關系中,高校內部黨政、院系、后勤、經營產業(yè)及其他所屬單位負責人受高校組織人事部門任命,參與高校各項事業(yè)的經營管理,其所承擔的也是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全面性管理責任。因此,對高校兩級受托管理責任的監(jiān)督與評價就成為管理審計在高校開展的基本理論基礎。

2、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驅動

黨的十報告把“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統(tǒng)領教育工作全局的指導方針,并特別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可以看出,內涵式發(fā)展已成為高等教育下一步改革發(fā)展的總理論指引。所謂“內涵式發(fā)展”,就是側重于發(fā)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特色發(fā)展、創(chuàng)新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具體來說,高校內涵式發(fā)展既要增強完善學校治理體系、優(yōu)化學校管理、突出學校文化,也要注重提升教育科研質量、改善學生素質、增強師資培訓。緊緊依托內涵式發(fā)展這一新常態(tài)主題,把內涵式發(fā)展道路作為內部審計服務高校的基本面和主渠道。這一新要求,使內部審計過去僅停留在財務層面的審計關注已不能適應新形勢,全面深入開展管理審計是必然選擇。

(二)實踐驅動

1、生存環(huán)境的現實驅動

伴隨高校體制機制的不斷健全與完善,尤其是近些年高校財務核算規(guī)范化活動縱深推廣,其財務核算整體水平得到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明顯改善,內部審計專注于財務審查的生存空間日益被擠壓和縮小。另一方面,高校內部審計長期專注傳統(tǒng)財務監(jiān)督,這種傳統(tǒng)模式表現出的靜態(tài)監(jiān)督、節(jié)點審查、“秋后算賬”等特點已無法適應高校新常態(tài),同時這種長期“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關系使內部審計面臨的工作環(huán)境、人際及職業(yè)發(fā)展受到較大程度制約,審計人員面臨“四面楚歌”?;诖?,內部審計迫切需要轉變理念、更新思路、拓新渠道,逐步改善自身生存環(huán)境,使審計人員工作“得心”、“順心”、“舒心”,管理審計為實現上述目標拓展了生存空間與價值鏈。

2、實踐發(fā)展的現實驅動

十以來,國家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推動依法治國提升為國家戰(zhàn)略,并從國家層面部署推進各領域改革,大力氣整治和預防腐敗,這些新常態(tài)對內部審計提供了新機遇。內部審計作為國家審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組織內部治理體系的重要部門,如何在新常態(tài)下迎接機遇、接受挑戰(zhàn)成為這一行業(yè)的現實課題。顯然,傳統(tǒng)財務審計、監(jiān)督型審計已不能滿足新形勢、新要求。如何從根本上適應國家對內部審計的新期待,內部審計實踐需要全面革新,管理審計勢在必行。

二、高校實踐管理審計的主要方式與渠道

近些年,高校在辦學思路、辦學模式、學科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教學科研合作與管理、產學研一體化等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深刻把握高校的業(yè)務特征、具體環(huán)境、運作規(guī)律和資源特點,管理審計的開展才能有的放矢。

(一)評估高校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工作

內部控制是組織內部治理體系的第一道屏障,通過分析評估高校內部控制的建設和運行狀況,對于促進高校健全完善內部治理體系有著直接的現實價值。高校內部控制系統(tǒng)的確認和評估可以按照以下兩種模式開展:一是按照各業(yè)務類別開展評估,對高校財務管理內控體系、固定資產管理內控體系、采購招標管理內控體系、教學科研管理內控體系、人才引進培養(yǎng)內控體系、招生錄取管理內控體系、行政管理內控體系等開展專項評估;二是以重要業(yè)務活動的運行單位為評估對象,對重要行政部門(如財務部、科研部、教務部、設備部、學生工作部等)、下屬教學單位(如科研中心、教學學院、實驗中心等)、相關后勤實體(如校辦企業(yè)、院辦企業(yè)、飯?zhí)?、交通管理中心等)以及其他相關單位進行內控評估。通過高校各層級、各系統(tǒng)的內部控制評估,促進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性建設和有效性執(zhí)行,為高校健康有效運轉提供基礎性保障。

(二)對高校重大管理活動開展風險評估工作

風險管理是組織內部控制職能的延伸和拓展,是組織治理體系的第二道屏障。高校作為一個培養(yǎng)教育人才的組織機構,也存在各種管理運營風險,對風險的及時評估與管控理應成為高校內涵式發(fā)展的方向之一。一般意義上,內部審計承擔了對一個組織風險的再確認和再評估職責,但國內高校普遍沒有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高校對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職責還未能有效建立起來,因此,內部審計目前應直接從高校風險的確認、分析和評估入手,承擔起風險管控的主力軍角色。風險評估應重點圍繞高校實體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招標采購管理、工程建設管理、預算執(zhí)行管理、教學科研管理、籌資投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重大管理活動,通過風險評估,有效控制和降低高校管理風險,實現和維護高校的權益價值。

(三)開展高校資源類評審工作

主要審查和評價高校各類經費、經營實體、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品牌資源等管理及使用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挖掘資源使用潛力,堵塞資源管理漏洞,實現高校資源價值最大化。

1、經費資源審查

高校近些年加快了跨越式發(fā)展的節(jié)奏和步伐,一方面招生規(guī)模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分校區(qū)建設、老校區(qū)改造聚集釋放,很多高校都背負了較為沉重的貸款包袱,一些高校甚至由于資金緊張影響正常的教學與科研投入。對高校教育經費、科研經費、實體創(chuàng)收、貸款投資、專項基金、各種捐款等資金的效益性開展審查評價,對于提升經費使用率、糾正經費管理使用不當具有直接作用,也是緩解高校資金緊張、建設節(jié)約型校園的有效途徑。

2、經營實體審查

對高校校辦企業(yè)、院辦企業(yè)、對外合作企業(yè)、控股參股企業(yè)以及各種后勤服務實體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審查。主要審查經營實體的發(fā)展是否有利于維護高??傮w利益,經營實體對高校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貫徹執(zhí)行情況,經營實體經營管理的合法性及合規(guī)性,經營實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高校對經營實體的投入與產出情況分析,經營實體對高校的經濟貢獻分析,經營實體經營管理的優(yōu)化性建議,產學研發(fā)展模式的科學性、有效性及效益性評價等。通過審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經營實體對高校主業(yè)發(fā)展的反哺作用。

3、技術資源評審

對高校研發(fā)、引入、合作的技術類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使用情況進行評審,評審主要包括:是否納入學校統(tǒng)一管理,是否有利于維護學校的整體利益,是否做到技術的及時申報和有效保護,技術對外合作或市場化利用的合法性合規(guī)性,技術的合作模式、形式、權益分配是否科學合理有效,技術資源研發(fā)的投入與產出情況分析,技術的市場轉化情況評價等。通過對技術類資源的合理性評審,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技術資源的價值優(yōu)勢。

4、人力資源評估

高校人力資源評估主要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一是對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的整理性評估,可采取課件查閱、課堂隨聽、查閱備課記錄、考試抽樣等技術手段,對各項教學活動進行評估,通過科研課題的申請數量、課題申請級別、科研經費申請總額、科研經費開支使用、科研成果級別、科研成果轉化、科研成果的獲獎及社會影響力等因素,評估科研情況。二是對高校學生(特別是畢業(yè)生)表現進行分析,既可以對學生在校期間的到課率、課程成績、社會實踐活動、科研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也可以采取問卷調查、面對面訪談、市場調研、電話回訪等形式對學生畢業(yè)后的知識掌握、社會能力、就業(yè)狀況、市場主體評價等方面進行全面測評,并通過測評為高校教育科研活動的調整優(yōu)化提供支撐。

5、其他資源評價

一是對高校的圖書資源進行評價,評價資源存量的合理性、資源投入、資源利用率和效果,并參照國家規(guī)定、行業(yè)標準和兄弟院校進行橫向數據對比,查找問題或不足;二是對大型設備類等固定資產資源進行評價,評價資源的分布、產權、登記、管理及日常使用情況,提高固定資產管理使用效益。

(四)及時服務高校改革發(fā)展中面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事項,當好高校管理班子的發(fā)展謀士和參謀助手角色

高校內部審計的一大職責就是為管理層處置解決發(fā)展中遇到的重大戰(zhàn)略性事項提供決策信息和參考辦法。比如對辦學方針及方向的重大調整、學科的整合優(yōu)化、教學科研政策的調整、重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方案、重大人才引進、后勤社會化改革、經營實體改革改制、教學單位整合、教職工福利待遇、對外經濟合作等事項開展專項審計服務。

(五)密切跟蹤教育發(fā)展動態(tài),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審計咨詢工作,為高校內涵式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

內部審計所具有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能夠以相對獨立客觀的身份從組織全局去思考現象、分析問題、找到原因、提出對策,內部審計的咨詢與服務功能需要重視和加強。

1、配合高校重點改革

如開展高校行政體系的管理控制評估、財務管控的完善性建議、專項經費的使用情況調查、教職員工的滿意度調查、校級工作的組織協(xié)調優(yōu)化建議、人員流動率分析評估、老師學生訴求分析、學生就業(yè)市場調研、學生綜合素質評估、校園交通運行的合理化建議、校園飯?zhí)霉芾淼膬?yōu)化建議、教職員工對改善學校管理的建議收集與分析等。

2、推動高校精細化管理提升

如開展校級財務管理、賬務咨詢、工程管理、內部控制建設、創(chuàng)收管理等方面的培訓與宣傳工作,建立起動態(tài)的培訓與溝通渠道,做到動態(tài)化服務;開通服務熱線、服務電話或服務郵箱,不定期收集匯總和解答高校各方面的咨詢性訴求。

三、高校開展管理審計的注意事項

(一)深刻分析各高校的具體環(huán)境,科學合理有序地推進管理審計工作,做到財務審計和管理審計相互支撐、相互促進

開展管理審計并不意味著要放棄財務監(jiān)督型審計,經濟監(jiān)督仍然是高校審計部門責無旁貸的法定職責。一個高校開展管理審計的程度、廣度和深度需要結合高校的自身發(fā)展和內審部門的實際現狀進行安排,既要認真分析高校的管理現狀、內部控制、財務信息及依法治校等方面情況,也要冷靜分析內部審計環(huán)境建設發(fā)展情況,如果上述情況較好,就可以增強管理審計的工作權重,反之,則需要漸進式推進管理審計工作。

(二)更新審計人員的思想理念、專業(yè)知識和技術水平

管理審計側重于對組織各類管理信息的綜合審查,這對審計人員在管理、內控、風險、市場、信息技術等專業(yè)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也對審計人員的思想意識、思考方式、分析能力、邏輯判斷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戰(zhàn)。審計人員只有不斷更新理念、更新觀念、攝取新知、敢于創(chuàng)新,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才能適應管理審計的工作需要。

(三)主動開展審計宣傳,為管理審計創(chuàng)造良好的內外部環(huán)境

長期以來,內審部門都不同程度存在著重業(yè)務輕宣傳、重結果輕過程、重監(jiān)督輕服務現象,這種現象造成審計部門和被審計單位的關系長期處于“弦緊繃”、“背靠背”狀態(tài),內部審計環(huán)境始終得不到根本改善。審計人員要樹立起積極主動的審計營銷意識,逐步得到校內外特別是高校管理層對審計工作的認可與支持,不斷優(yōu)化審計環(huán)境,為管理審計實踐發(fā)展提供環(huán)境保障。

(四)建立高校管理審計的制度體系和實務框架指引

高校管理審計的制度與準則缺失一定程度阻礙了管理審計的實踐發(fā)展,推動建立教育系統(tǒng)管理審計的工作標準和操作指南對指導和推動管理審計工作非常迫切和必要。各高校應積極摸索管理審計的實務模式、行為規(guī)范和操作指引,為高校開展管理審計提供直接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王光遠.受托管理責任與管理審計[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

[2]國際內部審計師協(xié)會修訂,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編譯.內部審計實務標準[S].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

第9篇

我校審計工作在校黨委,校行政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認真履行職責,積極開展了各項審計業(yè)務,現將一年的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加強學習,更新審計觀念

學校內部審計工作肩負著對學校資金運作的監(jiān)督與服務職能,充分發(fā)揮內審的職能作用,就要不斷的加強學習,更新審計觀念.今年初,省教育廳下發(fā)了積極推進全省教

育系統(tǒng)內部審計工作全面轉型,促進我省教育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的文件,通過學習使我們認識到:教育內部審計工作全面轉型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形勢的需要.我們要積極探索內部審計轉型的途徑和方法,實現由傳統(tǒng)審計向管理+效益審計轉變.為適應這一變革,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傳力度,使大家認清形勢,自覺地成為審計工作轉型的實踐者.二是更新審計內容,在年度工作中增加管理審計,效益審計的項目,使同志們能逐步適應內部審計工作全面轉型后的工作要求.

二,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創(chuàng)新內審工作

在新的形勢面前,審計工作要適應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也必須要轉型和創(chuàng)新.本年度中對我校的基建工程項目:綜合教學樓,實驗樓進行了全過程跟蹤審計.用招投標的方式確定了中介機構;與中介機構簽訂了委托合同;對內審人員進行了項目分工.在施工階段的跟蹤審計中,我們加大了全過程跟蹤審計的力度,參與了合同的咨詢;主要材料的比價采購審計;工程進度款的審核;隱蔽工程的驗收;已完工程量的簽證驗收;工程變更的確認等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基建工程跟蹤審計,將工程項目造價控制由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做到了關口前移,同時為工程決算積累了原始資料,以便取得更佳的經濟效益.

三,審計工作開展情況

參與招投標項目,物資采購驗收項目,維修工程驗收簽證項目160余項;監(jiān)督簽訂經濟合同

60余份;涉及資金近5000萬元.通過以上工作,充分發(fā)揮了內審工作服務與監(jiān)督的職能,使我校的內審工作在維護財經紀律,完善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基建維修工程項目審計,全年共開展基建維修項目76項,其中:委托審計14項,自審項目62項.全年審計資金總額1939.83萬元,定案資金總額1832.16萬元,審減額107.67萬元.一年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用我們的辛勤工作為學校節(jié)約了大量資金.科研工作是高校發(fā)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集中力量加強了對科研專項資金的審查和監(jiān)督,開展科研經費審鑒7項,使這些資金充分發(fā)揮了應有的效益.根據領導的安排,對我校50年校慶捐贈資金和學生突發(fā)事件的費用列支進行了專項審計,依照財務管理辦法和內部審計準則,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進行分析,論證,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寫出了全面詳細的設計報告,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參考依據.配合完成了年終班子及中層個人考核工作;干部競聘的監(jiān)督工作;人員招聘錄用工作;職稱評審監(jiān)督工作;學校新生的錄取工作;各種考試的監(jiān)督工作;各項評先樹優(yōu)的考評活動.通過以上工作的參與,規(guī)范了辦事程序,避免了不正之風.根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注重職業(yè)道德教育,不斷強化廉政意識,堅持審計業(yè)務公開透明,發(fā)揚和保持了審計人員的良好形象.強化審計業(yè)務,提高綜合審計工作能力.年中所有人員參加了會計和審計繼續(xù)教育培訓和考試,并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為實現審計工作的轉型奠定了基礎.

四,工作體會和努力方向

經過實踐體會到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搞好內審工作的關鍵.在認真做好常規(guī)工作的同時,對內審工作的重要事項,都及時給領導匯報,以取得領導對內審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另外,內審工作要樹立服務意識,要在監(jiān)督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反饋監(jiān)督.總結一年的工作,成績是主要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審計業(yè)務開展的不夠全面,審計力度需進一步加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理清思路,求真務實,使內部審計工作再創(chuàng)新業(yè)績.

第10篇

關鍵詞:現金流;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云南?。桓叩葘W校

中圖分類號:G475;G40-05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1-1254(2017)01-0066-07

The Construction ofUniversityFinancial Risk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Cash Flow:

Tak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ANG Yanyan

(Financial Departmen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Yunnan,China)Abstract:University capital operation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capital management quality determines the proficienc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ing from the angle of cash flow a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building the evaluation indexcan help to evaluate their status and financial ability to pay more objectively.By combing the characteristic and content of the cash flow of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paper first made a risk assess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capital structure, operating activities, financing activities and investing activities, and made a financial risk evaluation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x system. The paper then selectsthe financial data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Yunnan province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isk evaluation system, thus providing effective money 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capital management proficienc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cash flow,financial risk,evaluation index system, Yunnan provi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橥平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財政部不斷增加對高校的資金投資,大部分高校在資金使用問題上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特別是在資金內控、經費預算、經費使用和經費決算等方面。我國實行高校擴招政策后,高校采取積極建設和擴大招生規(guī)模等舉措,由此帶來的高額負債現象嚴重影響了高校的正常運行,現金流面臨著斷裂風險;另外,最近幾年高校在運營過程中的預算編制、執(zhí)行、監(jiān)督缺乏系統(tǒng)的管理制度和全面的評價體系,造成資金流向與控制脫節(jié)、資金監(jiān)管不力,高校資金違規(guī)現象頻頻發(fā)生。上述情況反映出我國高校雖然取得了快速發(fā)展,但在資金管理方面卻暴露出各種問題,已嚴重影響了高校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高校應重視資金管理問題,優(yōu)化資金管理方式,建立財務風險評價體系,防范風險,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目前,我國高校的財務報告一般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決算總表、收入支出明細表等附表,在高校資金來源渠道與使用結構多元化的情況下,現有的財務報表已經無法適應高校資金管理的要求,不能滿足資金籌措方的要求,不能嚴格控制資金使用額度。因此,高校應同時編制現金流量表,從現金流的角度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評價,以對高校收入支出情況進行監(jiān)控,整體把握高校資金運行情況,是高校降低財務風險發(fā)生的一種有效方法,為高校財務風險的日常規(guī)范化管理提供診斷及防范的工具。

一、高校財務風險研究綜述(一)對高校財務風險的研究

王德春、張樹慶從投資貸款、金融創(chuàng)新、總體失衡等角度探討了高校財務風險。熊筱燕和孫萍(2005)從財務指標體現出來的風險和運營質量風險進行論述。沈瑩結合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現狀及問題,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并形成了一套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凌立勤和倪燕運用功效系數的方法建立了一套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并用實證分析法驗證模型的實用性。張楠從高校財務的投資風險、償債風險和總體失衡風險三個方面著手,分析并設立了12個指標進行評價。

(二)對現金流的研究

現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已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并已經提出編報高?,F金流量表的設想。丁紹凡和王麗潔雖已經提出編報高?,F金流量表的設想,但針對現金流量表的基本內容、結構與編制方法等卻并未做深入研究。黨江艷對高?,F金流量表的編制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分析運用現金流量表所顯示的財務信息,分析了高校現金流情況,預測相關的財務風險。高新亮在分析高?,F金流的基礎上,按高校財務風險發(fā)生的概率進行分等級研究,將其分為高、中、低三等。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1期楊艷艷:基于現金流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構建――以云南省高校為例 綜上所述,國內學者對高校財務狀況的研究,主要從財務風險角度進行,對評價模型的構建也是從高??赡馨l(fā)生的投資風險、融資風險角度進行,很少從現金流角度進行研究。但是,從現金流角度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研究,構建評價指標,更能客觀地評價高校的風險狀況及財務支付能力。本文正是基于這個角度,提出以現金流的視角構建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然后選取12所高校2011-2015年的財務數據作為研究算例來例證風險評價體系的有效性,探求一種操作性強且高效的財務風險診斷和防范體系。

二、高校現金流的特點與內容

(一)高?,F金流的特點

高校屬于公益性事業(yè)單位,主要依靠財政撥款進行運營,財政對高校的撥款主要用于高校的日常運營活動,包括教學、科研及輔助活動支出,屬于??顚S肹1]。另外,科研經費是按項目進行審批,實行課題負責人負責制,也屬于專項經費,所以高校運營活動的現金流應分為“非限定性運行經費”和“限定性運行經費”。其中,專項經費、縱向科研經費和橫向科研經費屬于“限定性運行經費”。所以,高校現金流不僅要實現總收支的平衡,還要保證非限定性運行經費和限定性運行經費各自的現金流平衡[2]。例如某高校期末有學生獎助學金等專項經費03億元,橫縱向科研經費08億元,現金流量凈額總額2億元。該高校可以自由支配用于日常運行的經費只有09億元,而不是2億元。因此,對高校現金流的研究應區(qū)別“限定性運行經費”和“非限定性運行經費”,這樣,使用者才能分辨出高校日常運營活動中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流,才能有效地防范現金流短缺的風險。

(二)高?,F金流的內容

高校的運行活動主要包括日常運營活動、籌資活動和投資活動,對現金流的研究應結合高校的運行活動,主要包括\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和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

1.運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運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主要是日常教學、科研及相關輔助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包括“非限定性運行經費產生的現金流”和“限定性運行經費產生的現金流”?!胺窍薅ㄐ赃\行經費產生的現金流”包括財政撥款收入、上級補助收入、教育事業(yè)收入等的現金流入和職工工資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務支出、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等的現金流出[3]。“限定性運行經費產生的現金流”包括專項經費、縱橫向科研經費的現金流入和專項經費、縱橫向科研經費的現金流出。

2.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是高校向外界借入款項以及支付利息所發(fā)生的現金流量,包括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基建投資貸款、其他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和償還短期貸款、償還基建投資貸款等方式產生的現金流出[4]。

3.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是指投資于高校基建項目和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等活動的現金流,包括收回投資、投資收益、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和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投資活動發(fā)生的現金流出[5]。

三、基于現金流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構建

(一) 構建思路

高校的日常運行活動伴隨著資金收入支出的發(fā)生,所以及時發(fā)現高校資金運行過程的各項風險顯得尤為重要。建立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防止資金流斷裂,可達到風險預警與監(jiān)管的目的。其構建思路如下:一是構建高校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時應考慮高校現金流的特點和內容,將高校財務風險分類為資金結構、運營活動、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產生的風險;二是選取一定的評價指標反映高校資金結構、運營活動、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產生的各類風險的大??;三是按照科學統(tǒng)計方法和理論找出對風險進行等級劃分的閾值[6];四是建立判斷流程,得出高校風險評價結果??傮w來說,高校對基于現金流的財務風險評價分為以下步驟:風險分類建立閾值與確定判斷流程風險等級劃分。其構建過程見圖1所示。

(二)選取分類評價指標

高校的資金活動包括運營活動、籌資活動和投資活動,高校的財務風險因素主要包括資金結構、運營風險、籌資風險和投資風險。對高校運行過程存在的現金流量風險,構建相應指標進行評價見表1。

1.資金結構評價指標。資金結構可以綜合反映高校的財務風險,對高校現金流的研究應考慮資金結構。我們選取貨幣資金支出比率、金融機構借款比率、應收及暫付款占流動資金比率、其他應付款占流動負債比重對財務風險進行評價。

2. 運營活動評價指標。根據高校現金流的特點可知,其涉及的現金流有著不同的性質。為了充分考慮高校間運營風險可比性,選擇非限定性收支凈額、非限定收支凈額與本期運營收支結余的比率、現金流量比率進行評價。

3.籌資活動評價指標。高?;I資風險是多方面導致的,因此不能只根據貸款情況獲得最真實的風險影響因素,而貸款利息能反映貸款的情況,且與運營結余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選擇利息支出占運營支出的比例、貸款金額占貨幣資金的比重進行評價。

4.投資活動評價指標。高校在進行投資基礎建設時需要考慮貨幣資金情況。因此,在評估投資風險時,選擇投資于長期資產占流動資金的比重,以相對值進行比較才有可比性。

表1分類評價指標

項目資金分類評價指標基于現金

流的高校

財務風險評價資金結構貨幣資金支出比率=貨幣資金/本期運營支出金融機構借款比率=金融機構借款/負債總額應收及暫付款占流動資金比率其他應付款占流動負債比重運營活動非限定性收支凈額非限定性收支凈額占本期運營結余的比重現金流量比率=本期運營結余/流動負債籌資活動利息支出占本期運營支出比重貸款金額占貨幣資金比重投資活動投資于長期資產占流動資金的比重

(三)設計風險等級

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評估時,按照理論和科學統(tǒng)計方法得出的閾值將風險從低到高劃分為A級、B級、C級及D級。A級風險,說明高校的現金流比較充足,能滿足財務管理的需要,有較強的風險應對能力;B級風險,說明高校財務基本上可實現收支平衡,能支付貸款利息、基本基建支出,但進行其他管理活動時資金比較緊張;C級風險,說明高校面臨著較大的財務風險,資金收入不能滿足日常運營的需要,需通過銀行貸款來彌補較大的資金缺口;D級風險,說明高校面臨巨大的財務風險,現金流不能滿足日常運營的需要,非限定性收支凈額、限定性收支凈額都出現了赤字,自籌基建支出遠遠超過運營收支結余,高校陷入舉新債還舊債的惡性循環(huán)中,嚴重影響高校的日常運行。

(四)選取劃分等級的閾值及判別流程

對高校財務風險的分類,按照經驗估計和統(tǒng)計分析方法確定的閾值進行分類[7]。本文構建的評價體系按確定的閾值將高校財務風險劃分為四類等級,每項評價標準確定四個臨界值。對高校財務風險的分析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分為資金結構、運營活動、籌資活動和投資活動來進行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對策。

四、云南省高校財務風險評價

本文應用前文構建的風險評價體系進行分析研究,選取云南省規(guī)模較大的12所高校2011-2015年的財務報表數據為依據資料來源:云南省教育廳各高校的財務報表數據,由于財務數據的保密性,這里未列出各高校的名稱。,按照所構建的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進行統(tǒng)計計算,得到如下閾值見表2。

根據所構建的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經過計算分析,最終12所高校的風險狀況如下見表3。表2風險等級閾值表

風險類別評價指標風險等級ABCD資金結構貨幣資金支出比率x≥107≤x

占本期運營結余的比重x≥0-05≤x

表3風險等級分布表

風險等級高校分布所占比重A21667%B21667%C325%D54166%

上述數據表明,處于C、D等級的高校占到統(tǒng)計數據的6666%,說明高校的現金流在日常運營、籌資活動或投資活動中面臨著較大的風險,并且筆者在數據統(tǒng)計中發(fā)現,處于較高風險的高校,往往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換句話說,云南省高校在2010年的校區(qū)搬遷建設中,大量向金融機構貸款,造成較大的債務壓力,但是隨著這幾年政府化債政策和高校的應對措施,貸款產生的債務影響已經逐步擴散到高校的日常運營活動及投資活動中,日常運營管理及投資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高校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其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一)資金結構分析

本文選取貨幣資金支出比率、金融機構借款比率、應收及暫付款占流動資金比重、其他應付款占流動負債比重四個指標進行評價,通過數據分析得出,2/3高校存在貨幣資金支出比率低、金融機構借款比率過高、應收款占流動資金比重高等問題。這說明高校資金結構不合理,資金管理不規(guī)范。究其原因:從管理體制看,高校的產權不明晰,教育資源所有權缺失,導致資金成本觀念淡薄、財務風險意識缺失、財務預算約束機制不夠[8];從內部管理制度看,高校資金管理缺乏強有力的監(jiān)督機制,資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運營能力分析

對高校運營活動現金流的分析,應著重考慮非限定收支凈額、本期運營結余等因素。通過分析,高校運營活動現金流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高校專項項目收支和科研經費收支占據高校運營收支較大比例,并且高校專項項目、科研項目是分階段進行的。目前專項項目、科研項目撥款是全額撥款或分兩次撥款,預算也是申項目時一次填報,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對現金流的預測造成較大的難度,所以出現一部分高校本期運營結余為負數、上期結余和結轉金額較大等現象,不利于現金流的風險管理。

(三)償債能力分析

2010年,在云南省高校搬遷校區(qū)建設中,政府撥付一部分資金,其余部分高校通過銀行貸款籌集資金,給高校帶來了較大的債務壓力,以至于在近幾年的日常運行中,高校還受到較大的影響。從分析數據來看,部分高校的利息支出比例較大,貸款金額占流動資金的比重較大,給高校資金流帶來較大的風險。而高校的債務償還主要依靠政府買單,中央財政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債務過大;另外,高校的籌資能力有限,還貸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依靠學費、住宿費等各種收費以及各部門、學院的少量創(chuàng)收收入,給高校帶來了巨大的債務壓力[9]。

(四)投資能力分析

高校擁有較多的教育資源,土地、教室、圖書館、無形資產等各種資產。所以,對投資活動的現金流情況進行分析,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云南省高校校區(qū)建設的背景,選取長期資產占流動資金的比例進行分析,發(fā)現部分高校的投資比例達到3倍以上,甚至5倍以上,高校的投資活動面臨較大的風險,而固定資產變現能力差,現金支付能力弱,容易導致現金流斷裂[10]。政府應加強固定資產投資審批程序,嚴控資產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證和審核,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

五、高校財務風險評價建議(一)增強財務風險意識

高校的資金量運行較大,高?!皥筚~記賬算賬”的“核算型”財務已不適應高校的快速發(fā)展[11]。在教育環(huán)境的轉變下,高校的財務管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原來完全依賴國家財政撥款轉變?yōu)轱L險管理模式。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高校財務管理面臨著較大的風險,且這種財務風險存在于資金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所以,高校應加強財務管理,加強資金管理內部控制建設,重視財務的預算、控制、分析、決策能力,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及時規(guī)避和防范風險。

(二)優(yōu)化資金結構,加快資金周轉速度

資金關乎高校的生存和發(fā)展。增強高校的資金支付能力,不僅要增加資金供給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資金質量。而高校一直以來應收及暫付款所占比例過大,長期掛賬現象嚴重,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益。為此,特提出如下對策:第一,高校應完善制度建設,明確應收及暫付款各方工作職責,將清賬進行制度化管理,補充壞賬的確認及資產損失經濟責任追究制度;第二,高校應建立內部控制,規(guī)范審核報銷人員對應收及暫付款的報銷流程,加強會計核算和監(jiān)督職能,把好拒絕壞賬的第一關;第三,創(chuàng)新應收及暫付款管理手段,推行公務卡結算方式,降低借款頻率,減少應收及暫付款發(fā)生額;第四,做好應收及暫付款的催報清賬工作,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另外,高校的其他應付款也存在長期掛賬的現象,影響高校收入及時入賬,造成收入核算不真實、不完整,容易導致單位違規(guī)操作,甚至造成資金流失。高校不能只重視單位經費撥入和支出管理,還應加強對“暫存款”賬戶的管理工作,做好“暫存款”的及時清理工作,聯(lián)系經辦人及時辦理收入入賬工作,及時確認收入。此外,還應加強高校財務審計,重視對“暫存款”賬戶的審計工作,應細查每筆業(yè)務的來龍去脈,加強其他應付款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

(三)按成本效益原則選擇借貸資金

隨著高校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和基本建設的需要,高校面臨著巨大的債務壓力,已經影響了高校的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行。高校不僅要控制貸款規(guī)模,還要考慮籌資成本和資金使用效益。另外,高校必須提高自身的資本運營能力。各高校應根據自身的教育特點和學科優(yōu)勢,發(fā)展核心競爭力,以在激烈的教育市場上處于有利位置,保證生源的穩(wěn)定,確保學費收入穩(wěn)步增長;高校還應利用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多渠道籌措資金,可以與大型企業(yè)合作,改善教學質量、提高就業(yè)率的同時增加自主創(chuàng)收收入;加大科研開發(fā)力度,盡快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在為社會提供高科技產品或知識服務的同時也為學校增加一定的經費收入。

(四)編制貨幣資金預算,加強資金預算管理

高校應加強資金預算管理,量入為出,將財務預算做到“細”“全”“深”,嚴格控制資金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對于經常性支出預算,按需支出,對于建設性預算支出,要進行審批,對可行性進行評價、嚴格進行論證,設立償債基金預算,以保證按時還本付息,防止資金鏈斷裂;同時,高校應重視貨幣資金的管理,在編制年度收支預算的同時,應編制貨幣資金預算,每月編制資金預算表,對下期資金收付事項提前安排,以對現金流進行嚴格控制,保持資金平衡。高校應根據專項項目和科研項目周期比較長的特點,分階段編制預算,將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結合起來,既能保證高校日常運營資金需求,又能合理持有貨幣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五)完善資金管理的監(jiān)督機制,健全高校質量評估機制

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加強預算審計、績效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專項審計等工作,建立完善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制度,特別是對于高校的投資建設項目,要加強對貸款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全程監(jiān)管,對項目績效進行評價;政府部門應加強對高校的財務監(jiān)督職能,對高校資金的日常運行、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加強審計和監(jiān)督職能,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降低資金風險;盡快建立健全高校質量評估機制,優(yōu)化質量評估方法,將高校的績效與撥款掛鉤,對高校撥款的使用效益、效率和質量進行評估,加強資金管理。

六、結論

隨著高校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高校資金投入、專項項目、科研項目撥款急劇增長,高校財務工作越來越繁瑣,而目前的財務工作主要集中在財務核算上,財務的分析、預測、決策職能并未體現出來。本文以現金流的角度對財務風險進行評價,通過代表性的指標構建評價體系,并以云南省12所高校2011-2015年的數據進行驗證。統(tǒng)計結果表明,所構造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能夠較全面地反映高校的財務狀況,為高校資金管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根據分析研究,本文認為高校應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預測現金流的狀況,并形成對財務風險的總體評估,及時采取措施應對財務風險,從源頭上控制風險。隨著行業(yè)競爭環(huán)境的變化,高校財務職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應從事后核算職能轉變?yōu)槭虑暗姆治觥㈩A測、決策職能,加強高校財務管理的控制環(huán)境,提高資金管理水平,防范財務風險,促進高校教育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明稚,張丹,姜曉璐.基于現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財務風險評價體系[J].會計研究,2012(7):57-64.

[2]周y健.基于現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財務風險評估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6(14):116-118.

[3]黃建新,樓燕芬,慕興宏.關于構建高校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探討[J].經濟師,2011(8):32-36.

[4]黨江艷.高?,F金流量表編制問題研究[J].財會月刊,2013(10):29-31.

[5]李強,相二衛(wèi),阮文娟.高校貸款風險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07(9):102-104.

[6]宋加山,李勇.極值理論中閥值選取的Hill估計方法改進[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08(9):104-108.

[7]陳志斌,葉玲娜.企業(yè)現金流狀況評價模型構建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9):52-60.

[8]高新亮.現金流視角下高校財務危機研究[J].財會研究,2014(9):277.

[9]付麗英.現金流視角下高校內部控制和風險控制策略研究[J].當代經濟,2011(2):38.

第11篇

關鍵詞:高校 財務管理 問題 改善路徑

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guī)范。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處于本科管理的起始階段,要求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本科財務管理制度,但很多高校的本科財務管理還處在摸索階段,僅在原??频幕A上,仿照一些本科高校新補充了一些制度,符合自己高校實際的財務管理制度還沒有真正的建立,況且這些新的制度需要一個摸索、制定、試行、出臺的過程。有些陳舊的制度,已經非常不適應財務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加上修訂又不及時,不能很好地適應學校本科管理的實際、更好地服務教學科研,甚至有些制度束縛了教學科研的發(fā)展。從管理層面來說存在制度不科學、不規(guī)范現象,從操作層面上來說制度缺乏可操作性,這些問題在新建本科院校并不少見。

(二)債務沉重,籌資困難,風險控制意識差。絕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建設了新校區(qū),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基本滿足了在校生的日常教學和生活需要,達到了本科辦學的基本標準。但為了新校區(qū)建設,很多高校都通過銀行借貸、內部集資、引資等方式,欠下了巨額債務,債務風險凸顯。雖然最近幾年,在各級財政資金的支持下,高校債務得到部分化解,但地方高校資金壓力依然不小,債務風險依然存在。同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設任務依然很重,加之幾年后的本科辦學水平合格評估依然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一些市屬本科高校籌資能力有限,籌資渠道很窄,大量債務不能及時有效化解。一些高校財務管理缺乏風險控制意識,使得學校有限的經費很難滿足正常運轉,大量銀行貸款超過了學校的承受能力,成為了高校發(fā)展的隱患。

(三)預算編制和管理粗放。有些學校在預算編制和預算管理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預算編制前期論證不足。各部門在上報年初預算時,存在“獅子大張口”現象,多報多要,導致財務部門無法甄別“真假”,預算基數“水分過大”。二是因為財務部門沒有獲得真實的預算信息,只有參照去年基數,通過簡單加減法,給出部門預算,使得預算從開始就不準確、不符合實際。三是由于預算不真實、不準確,導致預算追加過多,給預算管理增加了難度,降低了預算的嚴肅性。四是預算管理執(zhí)行存在隨意性。由于預算編制不科學、不嚴密,漏算現象過多,造成了預算調整、追加過于頻繁。而調整和追加往往存在行政意志和隨意性。五是預算管理的粗放和隨意增加,放大了財務部門的權力,但更大程度上不利于財務部門樹立威信。

(四)忽視財務分析,績效評估缺失。在新建本科高校財務管理的初期階段,基本上還是沿用??乒芾淼哪J?,只是仿照一些本科高校新建了一些制度,但十分不成熟。而專科學校的財務管理基本以“報賬型”為主。隨著本科辦學時間的增加,新建本科高校財務管理的“本科意識”逐漸增加,財務制度也隨著完善和成熟起來,那么財務管理也就相應的發(fā)生了改變:由“報賬型”逐步向“管理型”、“經營型”、“決策型”過渡。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財務管理的“轉型”過程中,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十分值得注意:那就是忽視財務分析,不重視財務管理的績效分析。一般來說,在日常工作中財務人員大多忙于一般事務,重核算及預決算,對預算執(zhí)行過程中的具體數據缺乏分析,只是簡單的執(zhí)行預算,沒有建立預算執(zhí)行的分析評價系統(tǒng),對資金的使用效益分析也就談不上了。帶來的后果是:造成經費管理松散,資金使用效益低下,無法擺脫事務性、隨意性的管理態(tài)勢。

(五)財會隊伍業(yè)務水平參差不齊。隨著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財務管理活動日趨復雜化、多元化,要求財會隊伍的素質和業(yè)務能力必須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溝通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盡快提升。然而,從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財務隊伍構成來看,很多財務人員是由幾個院校(包括專科)的財務人員合并而成的,管理意識和本科管理意識相距甚遠,業(yè)務水平也參差不齊,很難適應本科財務管理的需要,這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和培訓過程。其整體水平和業(yè)務能力的欠缺,導致管理不科學、不規(guī)范,管理中容易出現散亂、缺位、漏洞等,從而成為制約地方高校財務管理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瓶頸。

二、新建本科高校財務管理改善路徑

(一)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制度的執(zhí)行力。2013年1月1日下發(fā)的、新修訂的《高等學校財務制度》第七十五條明確規(guī)定“高等學校應當根據本制度,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內部財務管理辦法,報主管部門備案”。地方高校應當根據新形勢的要求,不斷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構建有自己特色的財務制度體系。地方高校要結合自己的辦學實際,建立健全內部財務制度,特別是一些重大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監(jiān)管有序,風險可控,科學規(guī)范,避免長官意志和隨意性管理。地方高校財務制度的建設,要以合法性和科學性為原則,既要符合自身實際,又要考慮可操作性。

(二)拓展籌資渠道,有效破解籌資瓶頸。地方高??梢詮囊韵聨讉€方面破解籌資瓶頸:一是積極爭取中央、省、市三級財政的政策支持。近幾年各級財政對新建本科高校多有政策支持,如“化債”資金,儀器設備專項資金,生均培養(yǎng)費獎補資金,本科專業(yè)建設費,專項科研經費等等,學校要抓住機遇,大力爭取。二是積極爭取市財政落實“生均培養(yǎng)費達到1、2萬”的政策,目前地方高校真正全部落實此項政策的不多。三是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在食堂等生活設施建設、實驗室建設、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尋求企業(yè)的合作和支持,做到雙贏。四是盤活院系經濟,大力支持教師深入企業(yè),幫助企業(yè)搞技術攻關,采取以技術入股等方式,取得收入,做到“小河有水大河滿”。五是大力提倡勤儉辦學思想,有錢花在刀刃上,避免資金浪費。

(三)增強理財意識,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地方高校財務管理工作要破除對上“等、靠、要”,對下“關、卡、壓”的現象,從過去簡單的“記賬式”、“核算型”的模式逐步向“管理型”、“經營型”的模式過渡,最大限度地盤活資金,對資金進行有效運作。所謂“經營型”財務,就是說在資金使用上,要最大限度地考慮投入是否能帶來經濟效益,做到錢能生錢。比如,在考慮實驗室建設中,要考慮試驗設備對社會開放,所有實驗中心都要有經營意識,學校要考慮產學研的綜合投入效益,重點支持打造一批適應地方產業(yè)發(fā)展需要的科研項目,校企結合。校級財務要大力支持各院系,聯(lián)合企業(yè)做項目,幫助企業(yè)技術攻關,在獲取一定報酬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盤活院系經濟,院系強則學校強。

(四)強化績效分析,提高管理水平。地方高校預算執(zhí)行的過程有時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如責任不清、增減隨意、權利調整、監(jiān)管缺位等等,大大影響了預算執(zhí)行的嚴肅性和預算管理的績效發(fā)揮。因此,必須加強對預算運行的監(jiān)督和控制,保證預算按計劃完成。所謂預算績效考核就是對經費支出、產生效果及影響進行評價考核,通俗講就是對預算執(zhí)行的結果“追蹤問效”,采取手段以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為主。定期開展預算績效評估,對強化支出管理意識,優(yōu)化預算支出結構,提高預算支出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隨著地方高校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學校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如教學質量提高、科研水平提升、基本建設、維持正常運轉的任務都十分繁重,而地方高校籌資能力有限,資金供求矛盾突出,這就要求在資金安排使用上,必須堅持既保障重點,又要統(tǒng)籌兼顧的原則。

(五)強化財務風險意識,提高風險控制能力。高校的校園相對來說就是一個小社會,形成了特有的校園經濟。高校的籌資、設備采購、基建招投標等經濟活動,和各種社會組織聯(lián)系非常密切,潛藏著巨大的風險。比如銀行貸款,如果可研分析不透,貸款模式設計不合理,貸款額度計算不精確,就會帶來不能按期償還等潛在風險,影響學校事業(yè)發(fā)展。學校的一些基建項目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完成,設備采購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等方式進行,大型實驗室的建設,可以吸引企業(yè)投資,建設共享實驗室等等,以分散財務資金的短期壓力。在財務運行過程中,必須設立資金的“警戒線”,并制定應急預案,做到對風險的絕對控制,有效避免資金鏈斷裂,造成債務危機。

(六)完善內部監(jiān)管制度,有效發(fā)揮內部審計職能。隨著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財務環(huán)境日趨復雜化、多元化,要求高校財務必須建立健全科學而合理的監(jiān)督和管理制度。從預算編制、預算執(zhí)行、預算調整,到報銷程序、審批制度,到專項資金管理,再到采購和招投標制度等等,都要建立系統(tǒng)、科學、規(guī)范的制度,最大程度地避免管理漏洞。要依據《高等學校財務制度》以及國家其他相關政策法規(guī),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及時修訂補充完善學校內部各種財務制度,建立統(tǒng)一領導、集中管理和分級管理相結合的財務管理體制和責任制,保障財務管理高效運行。要重視和發(fā)揮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審計工作制度,做到定期審計和專項審計相結合,保證學校內部的一切經濟業(yè)務不違背國家的法規(guī)政策,防止暗箱操作和舞弊行為。對學校財務年終決算要加強監(jiān)督,對工程預決算、設備采購等重大專項支出,審計工作可以前置,積極參與。要進一步規(guī)范審計工作程序,使審計工作規(guī)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審計工作是控制財務漏洞和規(guī)避財務風險的最后一道關口。

參考文獻:

1.陳中華.淺談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企業(yè)家天地(理論版),2010,(11).

2.桑淑琴,李月丹.淺析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yè)經濟,2011,(4).

3.劉春麗.高校財務工作轉型的初步構建[J].經濟師,2011,(11).

第12篇

關鍵詞:科學事業(yè);財務管理;預算編制;會計核算;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5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3)-12-0193-01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 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 科學事業(yè)單位的內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 原有的科學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體制已日益顯現出其不適應性和滯后性, 如何在新形勢下對科研單位財務管理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已成為許多科研單位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科學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問題分析

(一)科學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觀念需要轉變

科學事業(yè)單位與追求企業(yè)價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的企業(yè)不同,其資金的主要來源為財政撥款,其對財務管理的要求為合法合規(guī)合理的使用資金即可,也就是說科學事業(yè)單位更注重的是資金使用過程而不是資金的使用效果,科學事業(yè)單位不考慮資金投入使用后的成本效益性原則。企業(yè)財務管理有其明確的財務管理目標,但科學事業(yè)單位的財務管理目標不夠明確,其現有的財務制度不能體現出治財理財的觀念,同樣在預算管理中也是實行較為粗放的編制制度,不能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預見和防范,因此財務管理很難發(fā)揮成效。

財務管理的組織不適合財務管理工作需要。 科學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已經出臺,其中提出了公允價值、成本核算以及權責發(fā)生制等新概念,但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除了需要以財務管理制度做依據,還需要合理的會計組織做后盾和支持,由于財政制度的不斷改革和財務人員結構與年齡結構、業(yè)務技能等原因,限制了財務管理成效的發(fā)揮。

(二) 預算的編制及管理不科學

1.科學事業(yè)單位預算實行“二上二下”的編報制度,每年12月前必須完成“兩上”預算的編報而單位無法準確預測年終結轉資金。同時,單位預算是按照“大收大支”的口徑編制, 由于測算的不準確, 除財政性資金外, 其他資金很難編制準確; 另外, 在預算編制過程中,科學事業(yè)單位是把每個部門和課題的預算進行簡單的累加,很難對每個部門和課題的預算準確性進行把關,把每筆預算真正落實到具體項目上的工作也不夠扎實,這些都造成了實際收支執(zhí)行情況與預算產生了較大的差異。

2.課題項目預算編制不科學??蒲姓n題預算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科研活動的全部成本, 項目預算規(guī)定的支出內容與完成項目的實際支出內容不能完全一致。同時部分科研人員的預算法律意識淡薄,認為預算編制是要錢, 經費到位后, 隨意變更項目預算和調整預算支出結構,導致無預算支出、超預算支出、超預算開支范圍支出等現象時有發(fā)生,導致項目決算與預算差異較大。最后,由于科研課題的預算編制科目與財務預算的編制科目不盡相同,所以在銜接過程中預算編制和執(zhí)行時會出現出入??茖W事業(yè)單位科研課題量大,不同來源的科研項目經費其管理辦法也不盡相同,財務部門人力精力有限,很難對科研經費的預算進行全面的控制和監(jiān)督。

3、缺乏對預算執(zhí)行效果的有效考核。首先,財政撥款部分過分看中預算的執(zhí)行進度,而預算執(zhí)行的快慢并不能完全體現出預算資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真正的把財政資金的執(zhí)行工作落到實處,是否兼顧了資金的安全有效性等。其次,決算數據不可能與預算數據一致,單純看決算與預算的差異也無從考核預算的執(zhí)行效果。

(三)會計核算問題

在我國,事業(yè)單位的會計核算基礎為收付實現制原則,該原則在會計制度中的應用,導致事業(yè)單位無法將本期收入與成本費用、單位的資產與負債進行有效的配比反映,而是把事業(yè)單位支出總量與事業(yè)單位收入總量進行配比,這種方式的配比無法反應出事業(yè)單位績效與預算執(zhí)行的實際情況。

除此以外,現有的事業(yè)單位的會計報告體系,僅僅包含了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無法把事業(yè)單位的財務狀況與資金結余等方面的事項進行真實的反映,進而影響了財務決策應有的準確性。

(四)缺乏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視,缺乏有效的執(zhí)行力

內部控制是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zhí)行程序,對經濟活動風險進行防范和控制。內部控制制度在財務管理乃至整個單位的運轉中都起著重大的作用,科學事業(yè)單位由于一些歷史上的原因以及運行模式的限制缺乏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制衡機制缺失,部分關鍵崗位職責不清。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卻無法得到有效的執(zhí)行,內控制度只是流于形式,無法發(fā)揮內部控制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容易造成單位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權責不明確,相關的業(yè)務流程和審批控制環(huán)節(jié)等無法獲得有效的控制,造成財務管理活動的混亂并出現如下風險:單位經濟活動不合法或不合規(guī)的風險;國有資產流失、資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風險;財務信息不真實、不完整的風險;發(fā)生舞弊或腐敗現象的風險等。

二、加強科學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通過對科學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出,要進一步加強科學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科研項目效益,就必須轉變觀念,加強財務管理隊伍建設,完善預算管理體系,更新會計核算方法,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科,以實現科學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的新機制。

(一)轉變財務管理觀念,提高科學事業(yè)單位的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

科學事業(yè)單位需要更加注重資產的安全、完整,高效利用和價值管理,新科學事業(yè)單位財務制度新增了內部成本費用管理,財務管理應當更多的是體現出成本效益性原則,財政性資金包括科研經費的使用要使之科學化合理化,用盡可能少的投入實現既定目標。同時要發(fā)揮管理人員的能力,加強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培訓和指導,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和能力。

(二)強化預算管理,建立預算執(zhí)行情況考評辦法

1.把預算落到實處??茖W事業(yè)單位預算管理首先是科學合理地編制單位預算,建立科學的預算體系和預算標準,準確把握科研活動規(guī)律,認真統(tǒng)計分析歷年財務數據,科學預測預算年度實際情況。這其中的重點是科研項目的預算,科研項目預算要按照項目進展、預算批復總額和已完成預算指標,實事求是地計算項目成本,編制項目預算,同時也要提高科研人員預算編制意識,加強預算編制過程中科研人員與財務人員的溝通配合;其次預算管理的關鍵是要認真執(zhí)行預算,在保證資金安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的同時加快督促預算的執(zhí)行,對預算的調整要及時查明原因,上報調整預算,確保嚴格按照批復預算執(zhí)行。

2.加強預算監(jiān)督和考核。在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單位內部審計三位一體的審計模式下,單位財務部門要對預算執(zhí)行全過程進行監(jiān)督管理。在考核預算執(zhí)行效果時,除了對執(zhí)行進度的評價外還要加強對資金安全有效運行機制的考評,樹立科學理財觀念,以預算規(guī)范項目,加強預算執(zhí)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規(guī)范性、有效性和科學性。

(三)更新會計核算方法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學事業(yè)單位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科學事業(yè)單位要想更好的實現其財務管理職能,就應改善自身的會計核算方法,逐步建立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的會計核算制度。該會計核算基礎的優(yōu)化,將有助于實現事業(yè)單位和企業(yè)會計核算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同時國際上無論企業(yè)還是事業(yè)單位都采用的是權責發(fā)生制的會計核算方法,科學事業(yè)單位若建立權責發(fā)生制的會計核算制度也會更好的完成與國際通行慣例的接軌。

除此以外,優(yōu)化科學事業(yè)單位的財務報告體系,建立健全主體財務報告和輔助財務報告兩者有機結合的財務報告體系,同時,進一步優(yōu)化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以對科學事業(yè)單位的營運和發(fā)展狀況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進而完善科學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

(四)著重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內部控制,是為了保障單位業(yè)務穩(wěn)健高效運行,確保財務記錄、財務報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時、可靠、完整。強調,要加強對權利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搞好內部控制,從一定意義上說,能夠起到制度籠子的作用。

1、從單位層面上了來說科學事業(yè)單位可以創(chuàng)新法人治理結構,探索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管委會等多種形式的治理結構,健全決策、執(zhí)行和監(jiān)督機制,提高運行效率,確保公益目標實現;同時要創(chuàng)新監(jiān)督機制,建立健全績效考評、信息披露、社會公示和聽證等各項制度,加強審計和輿論監(jiān)督。

2、從業(yè)務層面上來說,科學事業(yè)單位要建立內部控制的工作機制:(1)把單位經濟活動的決策執(zhí)行和監(jiān)督相互分離。首先決策是執(zhí)行的前置程序,執(zhí)行是對決策的具體落實,監(jiān)督影響并制約著決策和執(zhí)行。其次是崗位的分離,要避免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情況的發(fā)生,降低舞弊和腐敗的風險。(2)建立健全單位的議事決策機制。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哪些事項屬于重大經濟事項,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針對重大事項要遵循集體研究、專家論證和技術咨詢相結合的原則,并做好決策紀要的記錄、流轉和保存,加強對決策執(zhí)行的追蹤問效。(3)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茖W事業(yè)單位內部控制的關鍵崗位主要包括預算業(yè)務管理、收支業(yè)務管理、政府采購業(yè)務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內部監(jiān)督等經濟活動的關鍵崗位,針對關鍵崗位要對其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道德都提出比較高的要求,同時明確其崗位的職責、權利以及同外界的關系,具備輪崗條件的要執(zhí)行輪崗制度,不具備輪崗條件的也應采取專項審計等控制措施,以確保關鍵崗位人員認真依法履行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