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互聯網銀行前景

互聯網銀行前景

時間:2023-06-27 17:58: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聯網銀行前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互聯網銀行前景

第1篇

1.手機銀行。

據新華財經報道,截至2011年底,我國的手機用戶已形成了由11億人組成的龐大的無線通訊終端群體,并仍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手機便捷和移動的特性,是固定電話所無法比擬的,這些優勢使得手機水到渠成的成為了電子銀行的一種支付工具。智能手機吋代的來臨,無疑又為手機銀行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艾瑞咨詢報告表明,在未來1-2年內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將迎來爆炸式增長:2010年以來,互聯網市場規模飛速增長,2013年中國互聯網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千億元人民幣,移動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展無疑為手機銀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網上銀行。

網上銀行在銀行提高其核心競爭力,推動銀行經營結構轉型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我國網上銀行發展迅速,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網上銀行的發展將會更為多樣化,同時在業務的設計中更加創新化、人性化將是未來電子銀行主要的發展趨勢。以淘寶網雙十一的銷售額來看,300個億的銷售額凸顯了網民的力量,商業銀行的網上支付功能借助網上商戶平臺提供服務,各行競爭十分激烈。中商情報網分析師預計未來3-5年網銀發展將迎來穩定的增長時期,預計到2015年網上銀行交易額將達到3400萬億元左右。

二、電子銀行產品的創新

在電子銀行中,銀行作為“中介”將銀行與銀行、企事業單位、商業部門、政府部門甚至每個家庭都建立起了密切聯系,銀行的業務網絡觸及遍布到社會各個單元中去,它已經成為金融業務與服務創新的主角。面對電子銀行業務不斷搶占傳統市場的發展前景以及帶來的中間業務收入,各大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電子銀行的投入期望得到較大的回報,同時在市場中與銀行搶占市場份額的IT行業,電子銀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水平也被時代推動不斷提高。7*24小時服務、電子支付、轉賬、代繳各種費用、理財產品基金黃金買賣一系列服務甚至成為最基本服務需求,各銀行紛紛打出自身特色,使產品之間的差異明顯,搶占更加具體的目標客戶群。電子銀行金融創新對金融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公司客戶金融交易成本

傳統的金融交易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這就使金融機構的成本增加,客戶的負擔也間接的加重,“多快好省”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呼聲越來越高,面對公司客戶追求更低成本、更多收益的需求,商業銀行推出為公司客戶提供現金管理方案和投資解決方案,通過銀行電子業務創新產品實現。例如建行的“百易安”、現金管理系統等,通過靈活的接入方式(專線、互聯網、callcenter等),實現主機直連、客戶終端,“一點”接入,全球共享的方式,實現內置部分客戶財務管理功能,全面降低客戶管理成本,并且能夠提供跨商業銀行現金管理服務,實現集團資金的跨行集中管控。

2.個人客戶及家庭客戶金融服務更加便捷輕松

電子銀行創新減少了結算資金的占用,銀行端減少的人力物力節省下來為客戶提供更優質、快速的服務。面對個人客戶已不能滿足“足不出戶”進行金融交易的需求,更多特別是年輕客戶群體尋求更快、更簡單的支付方式,從原來的銀行賬號密碼逐漸轉變成圖片、二維碼等支持智能手機的支付方式,例如建行的手機銀行客戶端,增加了“搖一搖”功能進行查詢信息,與微信、陌陌等社交工具相呼應,讓銀行服務更加“好玩”和人性化。

3.電子銀行創新使銀行的管理更加科學準確。

有效風險防范和現代金融機構實現科學管理的現實需求,使得信息資源充分和正確使用更加重要。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使得商業銀行信息技術研發部門從原始的技術支持保障轉變成了業務創新盈利的重要部門,是增強競爭力和提高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益的重要環節。同時,管理者也可以借助電子銀行系統對金融事務實施全面監控,在“大數據”時代充分利用信息數據,實現對銀行的科學管理。

三、對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發展的建議

然而,新興技術日新月異變化的同時,銀行業能否在各種支付手段變幻的今天贏得并穩住自己的市場,還應拭目以待。面對應接不暇的支付手段,央行前期叫停的二維碼掃描支付和虛擬信用卡支付,商業銀行應該觀望還是向前沖刺已成為包括消費者在內激烈討論的話題。在此背景下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1.建立電子銀行產品風險防范體系。

網絡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很多網民使用網上銀行最重要的因素。安全問題是網上銀行業務最關鍵的問題之一,網絡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了諸多便捷的同時,也使得網絡較易遭受攻擊。安全的交易環境是保證網上銀行安全運營的前提,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在增強自身風險防范意識之時,要完善網上銀行風險防范體系。首先,商業銀行要加強自身員工網絡安全的意識,建立良好的業內職業操守,防止客戶信息的違法販賣和泄露,同時加強網絡基礎建設,防止黑客對數據庫的侵入。其次,銀行與新聞媒體有義務加強對客戶的風險控制教育,比如在客戶接觸金融交易的開始環節提示安全用卡常識,保管好各種相關信息,向社會公眾介紹犯罪分子利用網上銀行使得客戶資金蒙受損失的各種手段,以提高客戶識別風險的能力。

2.監管部門出臺新興電子銀行產品的監督機制。

隨著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成熟與發展,互聯網金融使傳統金融邊界也在日漸模糊,雖然央行、銀監會和證監會等監管機關對于互聯網金融技術和互聯網服務模式的創新上,總體上持積極鼓勵的態度,但是隨著央行下發緊急文件《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暫停了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后,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創新與監管之間的博弈再一次成為業內人士討論熱點的同時,由于中國目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相關立法幾乎呈空白狀態,因此央行以及監管機構暫定某些互聯網金融產品也是出于維護金融秩序。例如虛擬信用卡突破了現有信用卡業務模式,在落實客戶身份識別義務、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進一步研究,在客戶安全方面仍存在一定漏洞,電子業務發展的同時不僅僅只提供便捷而忽視監管。

3.提升客戶電子銀行交易體驗。

第2篇

關鍵詞:網絡銀行;并購與擴張;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12-0223-02

1 美國網絡銀行發展現狀

1.1 美國網絡銀行的主要客戶群是年輕高收入階層

現時美國大約有48%的高收入家庭使用網上銀行服務,比率高于社會總體水平25~30%。這批高收入的網上客戶大致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一是接受網上投資性銀行業務的客戶,在網上作投資的客戶是高收入階層中較富裕者,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約為78460美元,34%的家庭擁有25萬美元的投資資產,超過50%的人在40歲以下,70%的人完成了四年大學教育。二是接受網上零售性銀行業務服務的客戶。這些客戶是高收入階層中收入較次的一層,大部分都是較年輕及受過較好的教育,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約為63860美元,其中21%的這類家庭擁有投資資產25萬美元,55%的家庭在40歲以下,56%的家庭完成了四年大學教育,整體素質不及網上投資的客戶群。

1.2 美國中小型銀行的網上服務領先于大銀行

美國網上銀行服務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并不是萬國寶通、美國銀行等實力雄厚的大銀行,而是規模較小的地方性銀行。WellsFargo和ZionsBancorp兩家地方銀行便是美國網上銀行的佼佼者。WellsFargo在紐約證券市場上市,目前的市值660億美元,是北美的主要地方性銀行之一,該銀行目前在網上銀行的市場占有率高達20%,高居美國網上銀行市場占有率的榜首。在過去5年,該銀行爭取的網上客戶每年以140%的速度增長,成為美國擁有最多網上個人和企業客戶基礎的銀行之一。

1.3 網絡銀行并購浪潮此起彼伏

2004年美國許多大銀行的合并浪潮再起。Bank of America和Fleet Boston, J.P.Morgan Chase 和Bank One, Regions Financial 和Union Planters等相繼合并,其結果導致這些大銀行網絡的顯著擴張。例如,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零售分行現已擴展到29個州,共有5,500多個。90年代監管政策的放松使這些變化得以加強。尤其是,1994年的《里格-尼爾法案》(Riegel-Neal Act)允許銀行跨州設立分行和兼并,開創了注重降低成本、促進盈利的銀行合并新時代。其結果是,美國商業銀行和儲蓄銀行的數量從1994年的12,500家降至2006年末的8000家左右。銀行數量下降但是分行數量上升,這兩者的結合使美國較大商業銀行和儲蓄銀行中出現了分行和存款量更大整合的現象。在 1994年,中型分行網絡(意指100`500個分行)和大型分行網絡(500個以上分行)擁有全國存款總量的53% ,擁有全國分行總量的 46。到2006年中期,其數目已提高到存款總量的 65%和分行總量的55%,更大量的整合情形已在大型分行網絡中出現,尤其是擁有1000個以上分行的網絡―― 我們稱之為“ 特大型” 網絡。這些網絡在2003年6月時含有將近20000個分行,從1994年的9,200個分行急劇上升而至;特大型分行網絡現已擁有全美銀行分行總量的28%。

1.4 網絡銀行的經營模式一般由社會化分工維系

為維持其較低的營運成本,網絡銀行會把相當一部分業務外判出去,如Telebanc把互聯網通訊系統、網站維護、支票處理和業務資料影像處理外判,只保留最核心的產品開發、客戶電話服務中心、市場推廣和資產收購等業務;Net.Bank則把人事、會計、法律等管理工作外判。為了使業務品種以較低的成本快速增加,大部分網絡銀行還與多家網上金融服務供貨商合作,因此實際上網絡銀行所提供的許多業務并不是自己經營的,而是把業務外判出去,自己只收取傭金。例如對網上審批貸款和信用申請等業務,網上銀行只是簡單地把這些客戶需求通過電子渠道轉送到一些幕后的第三方網上金融業務經營者,如專門處理網上按揭的E-Loan!網上信用卡的First USA、網上支票的Check Free,以及處理網上股票買賣的E*Trade等。這樣,通過大部分網絡銀行與多家金融服務供貨商合作,其業務品種就會以較低的成本得到快速增加。

1.5 美國網絡銀行風險控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強

美國網絡銀行風險控制體系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即網絡銀行自身從技術和業務上進行控制以及金融監管當局對網絡銀行的監管。可以看出這基本上是一個內外控制相結合,技術與業務相兼顧,以金融監管為指導的完整的網絡銀行風險控制體系。1999年10月,美國財政部貨幣總監署(負責對全國性銀行和外國之行央行職能的OCC)頒布的題為《總監手冊――互聯網銀行業務》所要求的各網絡銀行的風險控制要點。負責監管網絡銀行的部門主要是美國貨幣監理署、美聯儲、財政部儲蓄機構監管局(OTS)、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國民信貸聯盟協會,以及聯邦金融機構檢查委員會(FFIEC)。這些都表明美國網絡銀行已經加強了對風險的控制。

2 美國網絡銀行發展存在的困境

2.1 網絡風險還是影響網絡銀行的第一要素

網絡銀行從產生之時起,就一直面對管理策略風險、加密技術風險、群機系統協調風險,尤其是網絡安全風險的困擾。同時,在網絡金融條件下,虛擬貨幣的出現使網絡銀行面對更多不確定因素: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一方面得到增強,通過在線交易加快了貨幣流通的速度;另一方面突發性的交易又可能引起網絡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因此,保險費用占網絡銀行交易費用的比重不會比其在傳統銀行交易費用中的比重低。基于網絡銀行的這種風險性,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界定網上客戶和銀行雙方的權利義務,保護交易合約中約定的金融資產的產權完整性就顯得格外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網絡銀行業務中所涉及的金融交易合同通常難以確定簽定地和履約地,從而難以確定對合同的管轄權。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也不僅要考慮本國的法律標準,更要考慮到國際的使用性。這樣,在我國既有的法律框架下制定一系列適應網絡銀行發展需要的、能合理仲裁產權糾紛和制裁破壞產權行為的法律法規并非能一蹴而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調查分析,以支付高昂的法律框架初設成本。

2.2 美國網絡銀行經營業績不盡如人意,需要突破

在1998~2003年間,美國網絡銀行在這幾年來經營業績不盡如人意。E*TRADE是世界第三的網絡交易公司,其網上銀行E*TRADE Bank是美國最大的純網絡銀行,其“踢開你的經紀人”的口號,曾被奉為業界楷模。然而,在2000年,該公司的股價市值狂跌70%。2001年第一季度凈收益為3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1.7億美元下降了21 %。2000年末擁有6萬個帳戶和39.8億美元資產的美國規模最大的網絡銀行之一的休斯頓 Compu Bank純網絡銀行報告說,去年損失2620萬美元,在今年一月解雇10%的員工,并在三月出售50000客戶給亞特蘭大Net bank USA。Bancshares是美國最早開設的純網絡銀行之一,去年凈損失達到970萬美元,是1999年的3倍,每股凈損失1.7美元。馬薩諸塞州LighthouseBank去年投資2500萬美元建立網上銀行,今年第一季度就損失75.1萬美元,正準備出售其網絡。

3 美國網絡銀行前景展望

3.1 黑客,病毒是依然美國網絡風險防范的重點

機密的交易資料被盜用或改變,帳戶資金被挪用,甚至被非法侵入網絡系統的黑客篡改賬戶。如何建立一套網絡安全系統,切實保障網絡的安全,是發展網絡銀行需解決的難題。盡管國際上已經開發出一種用于保證網絡系統安全的控制系統,該系統能將銀行內部網絡與外部公共網絡隔離開來。但是黑客還是能夠穿透這道防火墻入侵銀行系統,通過計算機網絡病毒是指計算機病毒穿透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機制,侵入網絡服務器,從而傳染整個計算機網絡,使網絡工作效率降低或使網絡系統癱瘓,這些關于網絡風險的問題還是令人防不勝防。據有關資料介紹,1998年7月26日,一種起源于臺灣校園網的CIH0病毒侵入INTERNET,幾個小時后,病毒在網上四處傳播,使與該網連結的6000多臺工作站和主機停止運行,其惡跡遍及美、日、德、法等許多國家,經濟損失近億美元。

3.2 并購與擴張依然是美國網絡銀行最近幾年發展的關鍵詞

當前美國網絡銀行的擴張與并購最重要的是看他們以何種方式再進行資產的重構,尤其是關于“特大型”網絡銀行與中小型網絡銀行的走向問題。擁有特大型分行網絡的銀行,其在新市場上收購分行的中間數明顯小于擁有(1000個或 1000個以下分行的中間數。據有關調查顯示,擁有100~500個分行的銀行,其中間份額比率15%&;擁有特大型分行網絡的銀行,其中間份額比率為40%。調查結果顯示,擁有中型分行網絡的銀行對擴張新市場最感興趣,而擁有特大型網絡的銀行很少原意要延伸他們的地域“足跡”。分析顯示,中小銀行和大銀行中將存在著重大的戰略差異。擁有500個以上分行的銀行,尤其是其中的特大型銀行,他們將奉行的戰略是分行網絡較慢增長,他們在既有收購又有轉讓的市場上進行相當高份額的分行交易,他們向相對新的市場進行擴張的積極性更小。擁有特大型分行網絡的銀行趨于奉行的戰略是在現有市場范圍內重新組合或“重新平衡”他們的分行份額。相反,擁有100~500個分行中型網絡的銀行,他們顯然在奉行擴張戰略。這些銀行的分行網絡增長率較高,其分行活動更多地集中于收購,其分行交易更多地是在新市場上和收購(而不是轉讓)市場上進行。大型網絡銀行增長暫時停頓的時期而非永久下滑。其實,并購活動的跡象也表明,銀行機構期望在其分行網絡的進一步增長和地域擴張中獲得額外收益。至少,中型分行網絡的持續增長給出了這樣一個信號:這些銀行機構日益增長的興趣是成為零售銀行業服務的積極提供者。

3.3 美國網絡銀行將會有一個新的突破

在1997~2003年間,美國網絡銀行的發展都是處于一個相對萎靡不振的階段,但是在2002年后隨著網絡銀行與傳統銀行的結合,網絡銀行的服務與傳統銀行有了相互的補充,同時隨著并購浪潮的興起,網絡銀行重新振作起來,不論是在技術上、經營渠道以及運營模式上面都有了一個重新建構的網絡基礎,因此在未來幾年里面,美國網絡銀行將會在技術上與經營方式上都有可能有所突破獲得一個較大的發展。另外隨著網絡技術在90年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現在逐漸具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他們將習慣于電子商務與網絡銀行的服務,因此美國網絡銀行在客戶數量上應該是呈一個突破的趨勢,未來幾年,美國網絡銀行將出現大的發展。

3.4 網絡銀行的人性化服務將也是其發展的一個重點

技術化、科技化、節約管理費用成為網絡銀行最為直觀、最為表現的競爭優勢,但是這些冷冰冰的機器無法滿足客戶尤其是大客戶的尊貴感,因此一對一或是更加人性化的網絡技術將是美國網絡銀行發展的一個重點,網絡銀行正在努力促進技術人性化而不是人類技術化,這是美國網絡銀行長期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高小娟.美國網絡銀行發展的困境[J].新金融,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