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畢業設計體會與收獲

畢業設計體會與收獲

時間:2023-07-06 17:15: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畢業設計體會與收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畢業設計體會與收獲

第1篇

關鍵詞:廣告學;畢業設計;優化

廣告學作為一門應用性文科專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極為密切,有很強的實踐性。這種特點不僅在課程設計中得到集中體現,表現為廣告創意與策劃、廣告文案寫作、廣告設計等實務課程的開設,更應在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畢業作品中得到體現。畢業作品是學生四年專業學習成果的最終展示,畢業作品的形式、選題、方法及答辯過程等環節會影響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方向及未來的職業選擇。目前,國內主流院校的廣告學專業大都實行了以畢業設計替代畢業論文的畢業考核方式,這是符合廣告學專業特點所做的必然選擇。我院也在2015年順利實行了首屆廣告專業畢業設計答辯,根據此次答辯的整體情況,本文針對廣告畢業設計流程的現狀提出問題和思考,并作進一步優化。

一、畢業設計流程的實施

(一)前期學習、調研

本次畢業設計流程是在借鑒國內主流院校廣告專業的優秀經驗,并對學院2010級———2013級廣告專業全體學生展開問卷調查之后,進行設計實施的。他山之石的參考可以幫助確立畢業設計的基本流程和框架,然而具體流程的設計和實施必須依據廣告專業在本地的發展實際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構建。2014年3月教研室對全體廣告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畢業設計的態度、要求及實施畢業設計的可能性,此次調查發放問卷294份,回收287份,有效率97%,極為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對廣告學畢業設計的預期和訴求,為本次畢業設計的實施提供了準確數據和落實基礎,保證了畢業設計流程的科學、縝密和實效。

(二)構建畢業設計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是區分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的分山嶺,它決定了學生畢業創作的方向、努力程度及畢業考核的收效,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畢業設計的成敗。綜覽國內主流高校廣告專業畢業設計的評價指標不盡相同,可見,畢業設計評價體系并不像畢業論文評價體系一樣,可以“一刀切”,各院校大致用一個標準。畢業設計評價體系的不統一是由廣告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所決定的,因畢業設計需與當地的廣告市場結合,所以各地廣告市場發展的不同水平,就導致了各院校的廣告學畢業設計評價體系必須“因地制宜”。我院因所處地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局限,結合學生實操的可行性,逐步構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實際的評價體系。首先是選題。要求所有畢業選題必須來自真實需求,可自行聯系廣告公司、企事業單位,也可選擇學院公布的選題及當年“大廣賽”和“學院獎”的參賽命題;其次是作品構成。畢業設計主要是為培養具有廣告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而開展,因此作品構成也是根據業界的廣告設計流程而設置,包括策劃案、廣告作品、研究報告、工作日志和現場答辯等五部分。策劃案與廣告作品是整個畢業設計的“重頭戲”,二者占比相同均為30%;研究報告是表達創作者未盡之意的空間,以畢業創作為主線,談談創作過程及其中的感悟、收獲和心得,是策劃案的延伸。工作日志是對整個創作過程的質量監控,分為小組日志和個人日志,據此可以判斷畢業設計進程的科學合理性,了解成員的任務分工。現場答辯則是整個畢業作品最終提交的環節,要求對策劃案思路作準確、清晰描述,并呈現作品,回答評審教師提問。畢業設計的評價體系亦從論文的學術評價轉為作品創意、藝術呈現、語言表達、調研方法、活動執行等業務標準。整個答辯過程與廣告市場的提案競標基本接軌,充滿實戰色彩。

二、現有畢業設計流程的局限

現有畢業設計流程的合理性必須由畢業生給出真實的評價,方可成為流程設計者的參考依據。畢業設計答辯當天,評審教師從51名畢業生中按順序每組抽一名答辯人,與他們進行座談,了解畢業生在作品創作中的體會、收獲及建議。本次畢業設計答辯,從畢業設計選題、作品形式、作品指導、評價體系、答辯等諸多環節及最后結果和學生反饋來看,收效甚佳。畢業生在其中收獲了實踐經驗、作品和可貴的經歷,低年級學生通過答辯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足和未來的努力方向,可有效地將專業學習調整至實踐性的方向。然而,本次畢業設計系首次實施,在流程設置等方面亦暴露出不足和局限。

(一)畢業設計創作時間短

此次畢業設計依據傳統畢業論文的流程,在大四第一學期期中進行開題答辯,預留一個半學期的時間進行作品創作,然而,畢業設計作品的工作量遠遠大于畢業論文,加之學生在大四第二學期還需進行畢業實習,實際留給畢業設計的時間非常緊張,無形中增加了畢業設計的創作難度。

(二)畢業設計的整體工作量偏大

按照畢業設計評分標準,畢業作品需準備策劃案、作品、研究報告、小組工作日志、個人工作日志和答辯PPT等五個部分,合計平均字數在16000字左右,加之各類廣告作品至少在三幅以上,整體工作量遠遠大于畢業論文平均字數7000字的工作量,這樣可能導致學生在策劃案和作品的專注度和創作精力會被分散。

(三)作品選題不夠多元

此次畢業設計要求必須為真實選題,必須來自廣告業界的實際需求,然而囿于學校所處地域經濟發展水平,作品選題從產品類型、層次到地域,都有較大的局限性。選題主要來自大廣賽和學院獎的參賽產品,本地產品只有莫高、娃哈哈等不多的幾家企業,本地廣告公司的真實項目幾乎沒有,作品還是以商業推廣為主,選題范圍和類型的偏狹不利于學生創作與業界實踐的對接。

(四)作品形式的“示人欲”不夠

此次畢業設計的作品形式幾乎囊括了業界現有的各種廣告形態,如平面廣告、視頻廣告、廣播廣告、CI系統等,包括最新的場景應用畢業生都有嘗試,作品形式表現出多元與豐富。美中不足的是,作品中視頻作品、音頻作品占比較低,平面作品數量雖多,但作品的“示人欲”顯露不充分,即現場調動各類元素表現作品創意的愿望不足。畢業設計中有一些作品的創意和表現都不錯,但在現場的展示和呈現未能充分表達作品原有的創意。“示人欲”其實是廣告本身應有的題中之義,平時的課堂教學更多強調創意,對此涉及不多,業界實踐的廣告提案環節才會有所接觸。此次畢業設計答辯即為學生提供了類似機會與平臺,只有帶著強烈的“示人欲”,才有可能把作品更好地呈現出來。

(五)答辯環節有待與業界融合

廣告學實施畢業設計的目的之一,是更好地表現廣告專業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學科特點,把課堂教學與業務實踐結合起來。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把業界的專業人士請到課堂來,請到答辯現場來,讓他們直接參與作品答辯,使學生真正理解業界的實際需求,使他們的作品創作與學習有更好的實踐性。此次畢業設計屬首次嘗試,來自本地的作品選題不多,加之對作品水平無法預估,因此未能請業界專業人士參與此次答辯。

三、關于畢業設計的優化建議

針對此次畢業生關于作品創作的反饋,及上述存在的問題,結合我院學生的實際狀況,擬對下屆及今后的畢業設計提出進一步優化的思路。

(一)調整畢業設計的時間進程

根據此次畢業設計創作的總體工作量和流程,需對下屆畢業設計的時間流程進行總體調整。首先,需將畢業設計的開題時間提前至大三第二學期期中前后,這樣可給畢業生留下較充裕的創作準備期。其次,需將答辯時間由原來的一天延長至兩天。畢業設計的作品構成豐富而多元,且很多作品的展示環節需較長時間,根據此次答辯的經驗,一天的答辯時間不能充分展示學生作品的完整細節,答辯時間顯得倉促而緊張。今后的畢業設計答辯可考慮在兩天完成,第一天充分展示作品,第二天演示答辯PPT并回答評審教師提問。

(二)適當壓縮畢業設計的總體工作量

根據此次畢業設計的評分標準,畢業設計作品由五部分構成:策劃案(30%)、作品(30%)、研究報告(20%)、工作日志(10%)、答辯(10%),上述內容的純文字工作量平均為16000字上下,再加之作品創意與技術表現,總體工作量相當于論文的兩三倍不止。為使學生更好地在畢業設計考核中發揮其專業特長,保證畢業設計答辯的專業性,合理設置畢業設計工作量,可考慮在今后的畢業設計中將現有的小組工作日志和個人工作日志合二為一,只需提交小組工作日志,讓評審教師了解小組成員的分工和任務進度,為作品的原創性提供評審依據即可。

(三)多元開發選題,拓深畢業設計的實踐性

今后畢業設計的選題可在歷次畢業選題的基礎上更新、優化、積累,逐步形成畢業設計選題庫。選題庫中一部分內容可更新為當年的大廣賽和學院獎參賽產品,另一部分選題可由學院聯系當地主流的廣告公司、知名企事業單位及公益組織。尤其是后者的工作,需要與各級機構、組織與公司形成長期合作機制,讓它們深度參與畢業設計答辯,并有可能進入課堂教學。一方面,這些公司與機構可為畢業設計提供選題,加強畢業設計的現實性、操作性;另一方面,選題單位的專業人士可成為畢業設計答辯現場的評審教師,使學生的畢業創作與實踐結合更密切,并由此可形成雙方更緊密的深度互動與合作。

(四)畢業設計作品展與畢業設計答辯的相互補充

廣告學畢業設計的一大特色在于,它用多種形式的廣告作品表現其廣告策略和創意以達到引人注意的效果,實現其畢業設計的目的,因此,廣告作品的呈現效果是評價其畢業設計的重要指標。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廣告作品的“示人欲”,引導他們在作品中更多更好地表現“創意”,提升作品表現力,擬在今后的畢業設計答辯前,先進行畢業作品展,然后答辯。此種先展后答辯的安排,可讓學生作品充分展示在各專業師生面前,使學生充分體會作品呈現效果的重要性,亦使他們更重視畢業設計的創作。同時,畢業作品展本身就是對學生作品的全方位檢驗,校內其他學生對作品的關注度、評價與反饋就是對畢業生作品綜合評價的外在指標,既展示了畢業創作成果,也可與答辯相互補充形成更全面的評審參考。

參考文獻

[1]張紅,易崇英.廣告學專業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新余高專學報,2009.

[2]楊同慶,許敏玉.廣告專業畢業設計改革研究[J].廣告人,2009.

[3]盧金婷.基于就業需要的實戰型廣告學專業畢業設計研究[J].科教導刊,2013.

第2篇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校企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信息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634(2017)02009706

0引言

目前國外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典型代表包括德國“雙元制”、英國“現代學徒制”和“三明治工讀交替”、日本的“產學合作”模式、澳大利亞的新學徒制(行業) [13];國內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校企實體合作型模式、職業教育集團模式和共建平臺模式等[48]。為適應信息技術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長春光華學院電氣信息學院(下稱電氣信息學院)選擇“加強應用、突出實踐、產教融合、面向工程 ”的培養道路,分別與中軟國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和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深度合作,訂了專業共建、資源共享協議,成立了由行業專家、企業技術骨干、學校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其中校外專家占55%。在專業建設委員會的指導下,校企共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編制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課程體系和監控教學質量,開展了一系列教學改革與建設工作,探索了校企協同育人的新路徑,構建了民辦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體系。實現了“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學生既受到了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教育,又得到了企業優秀文化的熏陶,較好地掌握了本科生應具備的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也具備了企業所要求的專業技術和能力。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作為吉林省首批向應用型轉變試點單位,電氣信息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電氣信息類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2確立人才培養思路

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特點,電氣信息學院確立了相應的人才培養思路:(1)搞好“兩個構建”,即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體系。依據行業需求和標準,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2)抓好“三項改革”:即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3)做好“四個建設”:即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校企合作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

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電氣信息學院按照人才培養思路的要求,以專業建設委員會為基礎組建了專業建設調研組并制定了調研計劃,先后組織8批60余人次對北京和大連等地的互聯網公司、軟件企業、通訊工程企業、電氣工程類企業及其他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多家企業進行了廣泛調研,收回調研表格、問卷1500余份,形成調研報告7份。根據信息行業研發和生產的特點,構建了“三元、四同、五平臺”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三輪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圖1電氣信息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框架結構圖其中,“三元”是學校、企業、社會(就業單位)的“三元”運行機制,“四同”是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共同監控教學質量”的合作模式,“五平臺”是基于校企合作的“通識教育平臺、學校專業平臺、學校第二課堂平臺、企業專業平臺、崗位實訓平臺”的課程體系。形成的校企協同育人的管理機制,保證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校企合作”采用“2.5+0.5+1”模式,即2.5年在校學習,0.5年在合作企業進行企業工程背景下的課程學習,1年在合作企業進行實習實訓、畢業設計和就業實習。

三輪實踐與課程學習交互進行。第一輪實踐為企業體驗實習,即在第二學期期末,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兩周的企業實踐體驗實習。以真實的項目為案例,把項目分解成不同任務分配給學生,并由企業的項目經理或工程師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企業技術開發的基本流程、企業的工作環境和規章制度及管理,感受企業工作的真正壓力和企業的需求;第二輪實踐為崗前培訓,即第六學期在合作企業完成相應的企業級專業課程學習和技術開發培訓;第三輪實踐為就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即第七學期和第八學期學生到合作企業及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習實訓、畢業設計和就業實習。

4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

自2012年開始,電氣信息學院專業建設委員會分別在長春、大連、北京、沈陽和深圳召開了11次校企合作會議,起草了專業建設委員會章程,共同研究了行業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創建了“2.5+0.5+1”企業嵌入式人才培養模式,共同編制了在“2.5+0.5+1”模式基礎上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將過去按知識體系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設置邏輯,轉向按行業和企業崗位群要求的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基礎課設置邏輯,實現了課程設置邏輯的180度轉向,同時設置一定的通識課程。并按照注重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原則,根據專業所對應的崗位群要求設定專業核心能力,以專業核心能力為模塊重構課程體系,并且以專業核心能力為行、以主要課程為列構建了能力矩陣,由此明確每門課程除了傳授知識外還應完成的能力培養任務。圖2為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圖。

如圖2所示,在課程模塊中有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其中知識要求由理論基礎知識模塊、計算機和軟件工程知識模塊、物聯網工程知識模塊及開發工具和平臺知識模塊4個模塊16門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程構成,全部在學校完成;素質要求由思想道德素質模塊、文化素質模塊、專業素質模塊、身心素質模塊、養成教育模塊和社會實踐模塊6個模塊12門課程和9個相關的實踐環節構成,全部在學校完成;能力要求由專業技術能力模塊、國際合作能力模塊、項目設計和開發能力模塊、交流與溝通能力模塊、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模塊和持續學習和創新能力模塊6個模塊13門課程和17項實踐環節構成,其中國際競爭能力模塊和持續學習和創新能力模塊在學校完成,專業技術能力模塊、項目設計和開發能力模塊、交流與溝通能力模塊、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模塊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

此外,針對學生的個性化要求,設計了自主性設計實驗、第二課堂和學科競賽相關模塊。同時每個專業都配備了由專業教師組成的考研輔導小組,對學生進行考前輔導。

總之,新的課程體系充分體現了高校在培養大學生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等育人方面的優勢,體現了因材施教及學生個性化的需求,也體現了企業在培養大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和項目開發設計能力上的優勢。

5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措施

5.1定期召開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委員會會議

校企合作協議規定,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委員會每年定期召開2次會議,結合行業和企業需求、專業特點和優勢,認真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方法、教學質量、專業方向定位,明確合作目標,提出校企合作運行過程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案和辦法,以保證有效的人才培養。

5.2學校與企業協同管理、指導和監督

學校每學期都要派1名優秀的輔導員和1名優秀的專業教師進駐企業,協同企業進行管理、指導,并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和管理過程進行監督。企業也成立了專門的教務管理部門,教學環節進行嚴格監督,對于授課效果或授課態度不好的工程師有相應懲罰措施,包括扣課時費、獎金,甚至停止授課。對于授課效果好的工程師,可以提高獎金,增加課時。學生有權對授課工程師提出合理的要求,可以將授課過程存在的問題反映給校方教師和企業管理人員,從而規范了教學和管理,保障了教學質量。

5.3提供好的企業學習環境

根據校企合作協議,合作企業給學生提供了較好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及學習環境,確保學生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實踐練習。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組,組成互助式學習共同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在企業學習的興趣。

5.4有效的管理手段

在企業的教學、培訓和實習實訓過程中,完全按企業的員工標準對學生進行要求和管理,實行上下班打卡制度和技術研討制度。同時要求學生完成相關的學習日志,并定期匯報,使學生提前體驗到了企業真實的工作要求和所需的工作態度。除此之外,企業還制定了專門的學生管理制度,加強學生學習方面的管理,并告知學生違反規章制度會受到的處罰及相應的后果,學生簽訂不違反相關規章制度的承諾書。企業組成專門的學生管理隊伍和教學管理隊伍,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教師的教學監督管理和學生的學習監督管理,同時負責與學校及時溝通,以達到更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

5.5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由于長春光華學院同相關企業屬于深度合作,所以要保障學生的就業,即學生入學時就和企業簽署了相應的就業保障協議,只要學生正常拿到學位證和畢業證就由企業負責安排工作。企業有權根據學生在企業的學習成績和綜合表現安排相應的崗位,不同崗位工資待遇是不一樣的,工資級差可達幾千元,崗位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學生進入企業后,學習目的非常明確,積極性高,通常每個學生每天學習時間能達到12小時。

5.6有效的教學方法

學生進入企業后,學生自主報名選擇要學的專業方向,同時進行分班級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分成快、中、慢3個層次的教學班級,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學中做,做中學”項目驅動式教學方法,所有的項目和案例都是企業級的真實項目,使學生體驗到了真實項目開發的流程、技術手段,學會了團隊合作和必要的前沿知識。

5.7優秀的工程師進行教學

企業中的教學、培訓、實習實訓都是由企業中有豐富開發經驗的項目經理負責,不僅能將實際工作中的知識、能力傳授給學生,而且將實際工作中大量的經驗和教訓告訴學生,使學生學到了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和能力,為順利成為職業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8有效的考試方法

取消了一份試卷定成績的做法,學生進入企業學習的考試分日考、周考、月考和總考。對學生實行面向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考核方式:(1)過程考核,按照企業的過程管理體系,考核學生課程學習的過程材料,包括課堂筆記、讀書筆記、課堂發言、單元測試、課后作業、自主學結等,按照要素的權值折算成平時成績,作為學生課程綜合能力提升的考核依據;(2)綜合項目考核,包括理論試卷考試和實踐操作。課程總成績共100分,包括平時考試成績20分、平時行為成績20分、理論試卷成績40分和實踐操作成績20分。以上措施均有效地保障了學生進入企業的教學質量。

6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戰場,高素質“雙能型”師資隊伍是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基礎,是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的一個關鍵要素。為此,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學校應采取多種措施,努力培養既能進行理論教學又能進行技術開發,并能將技術開發實踐融入課堂教學的“雙能型”師資隊伍。

6.1強化教師的實踐經歷和能力培養

(1) 分期分批派出教師到中興、中軟、東軟、陵陽等合作企業進行培訓和頂崗掛職鍛煉,到2015年,電氣信息學院派教師到企業培訓已累計24人次;(2)對于沒有精力和時間到企業培訓的教師,要求他們定期進入實驗室輪崗,在輪崗的過程中,要進行相應的實驗設備使用和維護,并完成相應專業的實驗試做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發;(3)要求每位教師都要有在實驗室指導學生實驗的經歷,并且對教師指導學生學科專業競賽給予政策鼓勵;(4)要求青年教師與學生一起進駐合作企業,進行為期 20 周的企業級技術培訓。此外,每個專業都聘請了4~10位相關企業的技術骨干作為專業教師,定期教授專業課程,指導學生實踐。這些技術骨干每學期開展2~3 次企業的技術需求和先進的技術講座,同時為本專業教師及學生進行實踐技能培訓,并擔任相關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教師。

6.2加強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

(1) 組織學院全體教師開展說課活動,每個教師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理念思路、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7個方面展示對自己所任課程認識有多深、把握有多準、設計有多精;(2)每周二下午采用“微格教學”,分別對導入、講解、提問、強化、變化、演示、板書、結束等教學技能進行培訓;(3)要求教師每學期要讀2篇和本專業相關的教學改革論文,并寫出讀后感;(4)實行開放課堂制度,由一批經驗豐富的教師開設開放課堂,要求每個教師完成多門開放課堂的聽課任務。

6.3造環境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學院從多方面支持中青年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包括申報課題、、出版專著和參加高水平國際國內會議,學校都給予了大力支持。以電氣信息學院為例,目前學院擁有3個與信息類專業相關的省級學科平臺,分別為省級重點學科、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級創新團隊,為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到目前為止,相關專業教師已完成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項目20項,在研項目25項,獲科研獎勵7項,其中吉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共發表學術論文122篇,其中SCI、EI收錄45篇。

7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改革為了更好地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學校2.5年的教學過程中,學校對理論課的教學方法和考試方法也進行了改革。

7.1教學方法改革

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積極推行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嘗試翻轉課堂,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了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明顯轉變,提高了課堂效率和效果。全校共有108門課程參加了系統性的改革,結合不同專業、不同學生,針對不同課程的教學重點,結合教師項目、實際案例進行剖析,同時實施任務驅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和價值,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7.2改革考核方法

實行面向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考核方式:(1)實行過程考核,按照企業的過程管理體系,考核學生課程學習的過程材料,包括課堂筆記、讀書筆記、課堂發言、單元測試、課后作業、自主學結等,按照要素的權值折算成平時成績,作為學生課程綜合能力提升的考核依據;(2)綜合項目考核。對于相關的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等實踐環節,采用相關信息技術工程案例,要求學生提供一份完整的項目設計、實施報告,根據項目書或設計圖評定成績;(3)實訓報告。對于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等在企業開展的專業實踐課程,學生必須提交實訓過程的相關記錄和完整的相關技術報告,最后根據提交的材料來評定成績;(4)“卷面+操作(設計)”考核方式,對于實驗課程的考核,不僅需要提供實驗預習報告、實驗報告、平時實驗操作記錄等材料作為評判平時成績的依據,而且在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結束時,還需要進行實驗理論卷面考試及相關實驗的操作考核。

8體會與收獲

經過幾年的努力,學校創建了“三元、四同、五平臺”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三輪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了“2.5+0.5+1”校企合作基礎上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實施了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措施,搭建了學校與企業雙主體、雙向參與、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教學平臺;提出了“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初步探索了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的人才培養道路。

經過改革實踐,學生的整體素質逐年提高,近三年在全國和省級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飛思卡爾杯小汽車大賽、軟件設計競賽 、創業設計比賽 、“挑戰杯”比賽、物聯網設計大賽、嵌入式系統設計大賽等各類大學生學科競賽中,共獲獎項90項,其中一等獎32項、二等獎40項、三等獎18項。學生就業狀況明顯改善,以2016屆畢業生為例,到目前為止,物聯網工程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就業率為100%,專業對口率為100%,就業質量也明顯提高,如物聯網專業畢業生,上崗月工資除1人3500元外,其余都在4000元以上,最高達8000元。

筆者從實踐中也深深體會到,地方本科高校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就要走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的培養道路。校企雙方共同創建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實現轉型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高明.德國職業教育體系對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啟示[J].高等農業教育,2014(1):124127.

[2] 蔣凱.英國高等職業教育:性質定位、運行模式與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8):510.

[3] 郭福春.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臺 強化人才培養機制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1(5):7274.

[4] 馬鈞,曾祥君,何純芳,等.校企合作辦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31)2:1718.

[5] 沈家軍,凌代儉,鄧社軍.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校企合作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2):200202.

[6] 孫百鳴,崔淑鑫,田瑞.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平臺建設問題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9):8486.

[7] 湯建鑫,童云飛.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1113.

[8] 李恒菊.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共贏局面[J].教育教學論壇,2012(5):211212.

第3篇

關鍵詞:高校;社會需求;OFFICE高級應用;必要性;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05-0150-02

The Necessity to Popularize Courses of Advanced Application for OFFICE Softwa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SHI Qin-qin1, ZHANG Jian-ping2

(1.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18, China; 2. CSG Smart Sci & Tech. co., Lid,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informationization of the society, data processing with OFFICE software has become one essential skill demand for graduates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 necessary measure to offer courses of Advanced Application for OFFICE Software for undergraduates, complying with the demand of current society and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 of students' self-improvement. Setting up the course as a public optional one and adopting subject teaching method, the scheme meets the needs of each grade students to learn and improves the study efficiency.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mand of the society; advanced application for OFFICE software; necessity; teaching methodology

1 引言

現代商務辦公中,無論基層員工還是高層管理人員都離不開各種文檔、表格、圖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而且,隨著信息處理技術的快速發展,表達信息的手段越來越豐富,利用辦公軟件制作圖文并茂的說明文檔,清晰條理的表格數據以及特點突出的演示方案,已成為職場人士必須具備的能力素養。在這樣的社會需求下,具備較強信息處理能力的高校學生,才易于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從而增強求職競爭力。在我國,微軟公司開發的OFFICE軟件是目前各行各業日常辦公最為普及的軟件,高等院校應加強學生相關高級應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走出校門前已具備使用OFFICE軟件中幾種常用組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滿足現時代對大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需求。

2 《OFFICE高級應用》課程普及的必要性

關于高等院校設立《OFFICE高級應用》課程的必要性在近年的文獻[1]和文獻[2]中進行了細致的論證。文獻[1]從文科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進行分析,討論了為文科學生設立這門課程的必要性以及相應的案例式教學方法;文獻[2]主要探討在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新體系下,針對學生需求設立這門課程的必要性。綜合以上文獻,筆者結合本校的學生情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了思考與分析,論證高校開設這門課的必要性。

2.1 在校學生OFFICE軟件應用能力亟須加強

目前全國多數高等院校均開設了《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或類似課程,該類課程一般作為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大學一年級的公共基礎必修課,授課內容包括計算機的軟硬件組成、信息的表示與存儲、OFFICE軟件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基礎、INTERNET基礎知識等。經過計算機基礎類課程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練習,學生對多種常用計算機軟件的應用有了基礎的認識,上機操作能力得到了鍛煉,但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知識結構相對是比較基礎的,學生僅憑這門課學到的OFFICE軟件操作知識,顯然是不能勝任日后工作需求的。另外,筆者在講授本校多個專業的程序設計基礎課程以及指導畢業設計時發現,包括大學各年級學生以及部分研究生,提交上來的實驗報告、課程總結報告、畢業論文、答辯演示文稿等一些學業考核必要的文檔,在排版方面有80%的學生不達標,計算機專業大四的學生不能理解論文排版中要求的頁眉頁腳、版心尺寸、自動頁碼、自動標題編號等概念,其他年級學生OFFICE軟件應用的水平限于基本的文字錄入與字體、段落設置,稍微復雜的圖文混排都很難做到,更談不上WORD、EXCEL、PPT組件間的交互使用。鑒于這種情況,普及《OFFICE高級應用》課程,引導與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大學期間的文檔處理,積累信息處理的經驗,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學生自身對OFFICE軟件應用能力的提高有需求

對當前OFFICE軟件應用的程度,筆者就學生自身的認知與態度進行了相應的調研與分析。筆者所在高校考慮到專業的就業需求與應用側重,為人文、外語、經管等部分文科專業的大一學生開設有《OFFICE高級應用及數據庫技術》課程,以期提高文科學生在WORD、EXCEL、PPT、ACCESS等常用軟件方面的應用技能。筆者在完成一輪該課程授課后,對教授的約70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題主要包括:課程設置的必要性,以及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是否有幫助等。調查結果顯示: 100%的學生認為通過這門課提升了自己的OFFICE使用技能,學到了比《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更深入細致的文檔解決辦法,是相當有用的課程; 約60%的學生認為課程設置是有必要的,因為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已碰到對OFFICE有較高要求的問題,比如假期在外兼職,做導師助手,自主創業,實踐活動申請的文檔撰寫,等等;有約30%的學生提到想參加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考試的科目選擇為《MS OFFICE高級應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感覺為考試復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筆者另外作為主講教師,完成了一期校內計算機二級考試――MS OFFICE輔導班的培訓任務,參加的學生約40名,包括大學各年級的學生,通過和學生平時的溝通了解與問卷獲知:100%的同學認為二級考試內容對他們來講是有難度的,僅憑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到的內容沒辦法完成二級考試的操作題;約90%的同學認為大學低年級的時候應該開設OFFICE高級應用的課程,其中約80%的同學認為應該開設為選修課,因為工科學生大一、大二年級的課業相對較重,想在需要的時候作為選修課聽講,有靈活的上課時間和考試形式,不增加學習負擔;有約20%的同學認為應開設為必修課,強迫自己去學習,因為感覺真得非常有用,但自制能力較差;另外約10%的同學認為沒有必要普遍開設這門課,相關知識需要的時候自己查找資料學習,學不通時再去參加培訓班。

綜上所述,在高校普遍開展《OFFICE高級應用》這門課是有必要的,文科專業應該保持為基礎必修課,適當增加教學內容;針對非文科專業,每學年應開設全校范圍的公選課,滿足學生的能力提升需求。

3 教學方法的選擇

《OFFICE高級應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三大模塊:WORD文檔信息處理、EXCEL數據處理、POWER POINT演示文稿處理。學習這門課程的主要目是使學生熟練掌握OFFICE辦公軟件中常用組件的操作,培養應用軟件去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與設計能力。如何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有興趣,主動探求,并且學有所獲是值得思考與探討的問題。既有的參考文獻中探討了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任務驅動”教學方法[3]以及“主動實踐法”[4],對照之下,筆者在該課程的教學方法方面做了如下思考與探索。

3.1 現有教學方法的適用性改進

在通常的教學中,在教學方法上面都是依照教材章節內容依次進行軟件各項功能講解與舉例演示,追求功能介紹的巨細靡遺而非實際問題的解決思路。這樣的教學方法適合于OFFICE軟件初學者,但對于已經有一定軟件基礎的各年級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對上課內容缺乏興趣,功能羅列式的講解也難以有效記憶與鞏固。因此,有必要改革這門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意識到所學的內容對他們的學習、生活以及日后的工作是有價值的,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2 “主題專講”式教學方法探索

筆者在給二級OFFICE考試輔導班上課時采用了“模擬題下發――發現難點――老師演示――學生操作”的流程與方法,學生普遍反應這種方法令他們學習效率提高,而且印象深刻,再出現類似問題時能夠快速組織解決思路,完成操作任務。筆者總結后發現,MS OFFICE二級考試的上機操作題是以獨立主題的形式出現的,以WORD為例,操作題類型包括論文的排版、宣傳海報設計、邀請函設計、簡歷設計等,各個主題涵蓋基礎的字體與段落操作,但具體考查的側重點又有所不同,涉及了如長文檔編輯、郵件合并、表格應用等OFFICE高級功能。這些主題都貼近學生的生活,能激發起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在《OFFICE高級應用》課程教學中可推廣使用這種“主題專講”形式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分解為實際應用主題,學生碰到這些主題后,先自由發揮,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找出自己不能解決的步驟進行標注;教師匯總這些難點后,在操作時對該類主題解決方法涉及的軟件功能重點進行講解,基礎操作部分不再贅述;教師完成操作后,由學生再獨立操作。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整個授課過程,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并能及時體會到問題解決后的知識收獲與成就感,形成“求知――學習――收獲”的良性循環。

4 結論

高校應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方針,根據社會與學生自身的需求設立實踐性強,應用價值廣的課程,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此,可在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類課程后,設立《Office高級應用》課程,讓學生掌握更加專業、嫻熟的辦公技巧和較高的信息處理能力。以“主題專講”的形式,選取貼近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顯春.MS-Office高級應用課程設立的必要性及教學方法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0(6):1276-1277.

[2] 熊守麗,蔣世華.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新體系下的《Office高級應用》課程教學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0(31):7460-7461.

第4篇

畢業實習是畢業設計前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社會性,其目的是通過實習更好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畢業前鞏固和校驗學過的理論知識、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要為畢業設計搜集所需資料、數據,做好畢業設計準備工作。并且學習可以廣泛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適應社會主義市場形勢,提高學生對專業現狀及未來的認識,增強個人在社會是哪個的生存能力,為畢業后參加工作,能更好的完成各項實際工作,實現自我價值,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實習要求:

1、 遵紀守法,學習態度認真,充分重視,珍惜學習機會;

2、 實習過程中仔細觀察,多問多思考,勤于記錄,積極主動虛心;

3、 結合設計項目情況對重點、難點知識內容充分理解和掌握;

4、 熟悉建筑工程項目預算編制情況、工程量清單使用情況,工程量計算規則。了解不同情況、不同地區建筑工程的取費標準,知道如何取費。文秘站:

5、 熟悉施工圖紙,施工組織設計方法、施工機械使用情況、施工現場情況。

6、 實習報告,按實習指導書要求編寫。

三、熟悉施工現場的情況

為編制出符合施工實際情況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圖預算,必須全面掌握施工現場情況:

1、現場的地質情況勘察資料;

2、現場氣象資料;

3、水利、水文情況資料;

4、障礙物拆除情況;

5、場地平整情況;

6、土方開挖和基礎施工狀況情況;

7、現場施工條件,施工方法和技術組織狀況。

四、熟悉預算定額,必須認真學習預算定額的全部內容

1、定額項目的劃分;

2、工程量計算規則;

3、如何正確使用換算定額;

4、掌握各定額項目的工作內容,施工方法,質量要求和計量單位等;

5、工程量清單的計價的具體方法;

6、預算軟件的正確使用

7、投標報價的策略等。

畢業實習是我們畢業前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學生對以后社會生活的適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畢業實習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們以后在生活中適應能力,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對待。

2011年7月28日至今,我在唐山市某項目部辦公室實習。這是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開始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每天在規定的時間上下班,上班期間要認真準時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們的肩上開始扛著責任,凡事得謹慎小心,否則隨時可能要為一個小小的錯誤承擔嚴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價,再也不是一句對不起和一紙道歉書所能解決。

我在實習過程中有不少的收獲。作為一名剛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來說這次實習活動讓我們從實踐中對這門自己即將從事的專業獲得一個感性認識,為今后專業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次實習任務主要來說就是學會看圖紙、做些簡單的造價和下工地等一些實踐。首先對看圖紙而言,為了能更明白的了解設計者的設計原理,我將辦公室里的定額和圖集看了個遍,對圖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這個過程中還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和大家也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爭取把每處不明白的地方都弄明白。因為在這次實習過后就要投入到工作去了,看不懂圖就不能做出合理的造價,所以看圖對我們說確實很重要。

實習期間我也下工地進行了實踐,看了基礎樁的制作、檢驗、接樁、綁鋼筋和混凝土的澆筑等。我觀看了基礎樁檢驗的整個過程,工地上對基礎樁的檢驗的儀器是比較先進的,能夠檢驗出大部分不合格的基礎樁,其中主要是斷樁和上部樁含泥量過大。斷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凝固后不連續,中間被沖洗液等疏松體及泥土填充形成。防治措施主要是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應隨時控制混凝土面的標高,提升要準確可靠,并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格確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應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動性,坍落度損失應滿足灌注要求。灌注混凝土要求灌注過程連續、快速,準備灌注的混凝土要足量。泥樁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機器在接近地面的時候,機器內混凝土大部分被注入到土層內,導致混凝土對下部樁的重壓力變小,從而引起土雜質進入混凝土中,導致樁的承載力嚴重下降,必須予以處理。對泥樁的處理比較簡單,基本上都是挖掉上面的一部分,大概有一米,然后再上面進行接樁,接樁的過程就是樁的混凝土澆注過程。但是接樁也不是很簡單的,由于接樁的部位施工排水面下面,所以接樁時要人工把接樁處的樁坑內的水排放干凈,這個過程既費人力又費工時,有待于技術的革新。其實早已經有了更簡單方便的施工方法,只是由于還不很經濟,所以得不到廣泛的應用,那就是預制混凝土樁。預制混凝土樁根據圖紙要求在工廠里面加工,對樁的質量把關比較嚴,所以樁的質量有可靠的保證,而且預制混凝土樁在打樁過程中主要根據貫入度和尖端摩擦承載力來判斷樁的入土深度是否合理,不足時可以接樁,非常方便。我還看了一下現場混凝土的澆筑,混凝土在運送過來的過程中是一直都在攪拌,到了工地就用泵車把混凝土輸送到要澆筑的地方,十分的方便不,像以前那樣現場攪拌混凝土。因此現在商用混凝土使用的十分的廣泛。

綁扎鋼筋我也專門看了一下,以前只是老師說鋼筋在一個工程中占據的費用很大,現在親眼所見,果不其然,在

文化樓施工現場,放眼望去整個工地都被鋼筋所覆蓋了,工人們正在忙碌的綁鋼筋,大家分工明確,都很認真。我也前去綁扎了點點鋼筋,加工處理了一些箍筋,但是最后還是有很多不合格,最后還是現場的師傅給我講解了一些原理后我才自己動手加工出來看幾個合格箍筋。其實我覺得我們能動手操作就是我們最大的進步,在學校我根本就不能把書本上的東西用于實踐中去,這次我就好好的實踐了一番,可以說是受益匪淺。 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老板,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開始我來到這個辦公室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我有點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境。我也許看不慣企業之間殘酷的競爭,無法忍受同事之間漠不關心的眼神和言語。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同事或者師傅的關心,所干的只是一些無聊的事情。而在學校,有同學老師的默默關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課,很輕松。常言道:工作一兩年勝過十多年的讀書。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關于做人,做事,學習知識。

由于現在在學校附近實習,所以每天7點半不到就得起床坐公交上班,就算再寒冷再差的天氣,周末都得去上班,有時候項目部事情繁忙,我們必須克制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來,而在學校可以睡睡懶覺,實在不想上課的時候可以逃課,自由許多。每日重復單調繁瑣的工作,時間久了容易厭倦。像我就是每天就是坐著對著電腦打打字,拿著筆算工程量,顯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簡單枯燥也不能馬虎,你一個小小的錯誤可能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麻煩或損失,還是得認真完成。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靠父母的收入,工作以后讓我們體會到父母掙錢的來之不易,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理財能力,雖然工資不高,但是我們要合理的支配手中來之不易的錢。

我們在學校里學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參加工作后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我實習的是預算員,隨著新的定額的推出、新價目的推出、新計算建筑面積規則的出現等,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用上的并不多,讓我不得不重新學習新的計算方法。在這個現代化的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太快了,靠原有的一點知識肯定是不行的。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在工作中勤于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設法解決,實在不行可以虛心請教他人,而沒有自學能力的人遲早要被企業和社會所淘汰。

在人際交往方面,踏上社會,我們會與形形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著利益關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時候同事不會像同學一樣對你噓寒問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臉相迎,背地里卻勾心斗角不擇手段,踩著別人的肩膀不斷地往上爬,因此剛出校門的我很多時候無法適應。但是環境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態度。一個冷漠沒有人情味的辦公室,大家就會毫無眷戀之情,有更好的機會他們肯定毫不猶豫的跳槽。他們情緒低落導致工作效率不高,每天只是在等待著下班,早點回去陪家人。而偶爾的同事聚會,生病時的輕輕一句慰問,都有助于營造一個齊樂融融的工作環境。心情好,大家工作開心,有利于公司的發展。在電視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職場的險惡,公司里同事之間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少去說那些不該說的閑話。且在我們離畢業僅剩的幾個月的時間了 ,應該更加珍惜與同學之間的相處的時間。

一、平整場地:建筑物場地厚度在±30cm以內的挖、填、運、找平。

1、平整場地計算規則

(1)清單規則: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層面積計算。

(2)定額規則: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墻外邊線每邊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積計算。

2、平整場地計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場地工程量;A———建筑物長度方向外墻外邊線長度;B———建筑物寬度方向外墻外邊線長度;S底———建筑物底層建筑面積;L外———建筑物外墻外邊線周長。

該公式適用于任何由矩形組成的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場地平整工程量計算。

二、基礎土方開挖計算

開挖土方計算規則

(1)、清單規則:挖基礎土方按設計圖示尺寸以基礎墊層底面積乘挖土深度計算。

(2)、定額規則:人工或機械挖土方的體積應按槽底面積乘以挖土深度計算。槽底面積應以槽底的長乘以槽底的寬,槽底長和寬是指基礎底寬外加工作面,當需要放坡時,應將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總土方量中。

2、開挖土方計算公式:(1)、清單計算挖土方的體積:土方體積=挖土方的底面積×挖土深度。

(2)、定額規則:基槽開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寬度;C———工作面寬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長度。.

其中外墻基槽長度以外墻中心線計算,內墻基槽長度以內墻凈長計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開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體積;A—基坑上口長度;B———基坑上口寬度;a———基坑底面長度;b———基坑底面寬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體積=基槽(坑)挖土體積-設計室外地坪以下建(構)筑物被埋置部分的體積。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構)筑物被埋置部分的體積一般包括墊層、墻基礎、柱基礎、以及地下建筑物、構筑物等所占體積

2、室內回填土體積=主墻間凈面積×回填土厚度-各種溝道所占體積

主墻間凈面積=S底-(L中×墻厚+L內×墻厚)

式中:底———底層建筑面積;L中———外墻中心線長度;L內———內墻凈長線長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內外高差減去地面墊層、找平層、面層的總厚度,如右圖:

? 四、運土方計算規則及公式:

運土是指把開挖后的多余土運至指定地點,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時從指定地點取土回填。土方運輸應按不同的運輸方式和運距分別以立方米計算。

運土工程量=挖土總體積-回填土總體積

式中計算結果為正值時表示余土外運,為負值時表示取土回填。

二十三、鋼筋工程量計算步驟

(1)、確定構件砼的強度等級和抗震級別;(2)、確定鋼筋保護層的厚度;(3)、計算鋼筋的錨固長度La,抗震錨固長度Lae,鋼筋的搭接長度Ll,抗震搭接長度Lle;(4)、計算鋼筋的下料長度和重量(5)、按不同直徑和鋼種分別匯總現澆構件鋼筋重量(6)、計算或查用標準圖集確定預制構件鋼筋重量;(7)、按不同直徑和鋼種分別匯總預制構件鋼筋重量

五、鋼筋工程量基本計算規則及公式

(1)、計算規則:鋼筋工程量應區分不同鋼筋類別、鋼種和直徑分別以噸(t)計算其重量。

(2)、計算公式:鋼筋工程量=鋼筋下料長度(m)×相應鋼筋每米重量(kg/m)

式中:鋼筋下料長度(m) =構件圖示尺寸-砼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彎起鋼筋彎起部分的增加長度-量度差(鋼筋彎曲調整值)+圖中已經注明的搭接長度

(3)、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搭接長度的,按規定搭接長度計算;自然接頭損耗及下料損耗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得另計。鋼筋的電渣壓力焊、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六、梁的鋼筋計算規則及公式

1、單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直鋼筋凈長=L-2C;彎起鋼

筋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彎起鋼筋兩端帶直鉤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2×(梁高-保護層厚度×2); 2、多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

(1)、首跨鋼筋的計算:上部貫通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端支座負筋長度=設計構造長度+端支座錨固值;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2)、中間跨鋼筋的計算: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兩邊跨設計構造長度+中間支座值;

(3)、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 d)×2+(梁高-2×保護層+2 d)×2+14 d或24 d

箍筋根數=(梁凈長-100MM)/設計間距+1,加密區另計。

(4)、腰筋、拉筋、吊筋應按構造要求計算其長度。

七、現澆板鋼筋的計算方法與公式

現澆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單向或雙向,單層或雙層)、支座負筋 、分布筋、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撐腳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1)、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根數=(板凈長-100MM)/布筋間距+1

(2)、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3)、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4)、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 根據實際情況直接計算鋼筋的長度、根數。

八、現澆鋼筋混凝土柱鋼筋的計算方法與公式

(一)、基礎層:柱主筋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設計構造要求長度

(二)、中間層:柱縱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三)、頂層:頂層KZ因其所處位置不同,分為角柱、邊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種柱縱筋的頂層錨固應根據規范設計要求計算其長度。頂層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四)、柱箍筋:、KZ中間層的箍筋根數=N個加密區/加密區間距+N+非加密區/非加密區間距-1

九、混凝土墊層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1、條形基礎砼墊層計算公式外墻條基砼墊層體積=外墻條形基礎砼墊層的中心線長度×砼墊層的截面積

內墻條基砼墊層體積=內墻條形基礎砼墊層的凈長線長度×砼墊層的截面積

2、整板基礎、獨立基礎墊層的體積

墊層體積=墊層面積×墊層厚度

十、混凝土基礎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1、條形基礎工程量計算及公式

外墻條形基礎的工程量=外墻條形基礎中心線的長度×條形基礎的截面積

內墻條形基礎的工程梁=內墻條形基礎凈長線的長度×條形基礎的截面積

注意:凈長線的計算應砼條形基礎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層凈長線計算

2、滿堂基礎工程量計算及公式

滿堂基礎工程量=滿堂基礎底面積×滿堂基礎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臺體積

3、獨立基礎( 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礎: V=長×寬×高

(2)階梯形基礎: V=∑各階(長×寬×高)

(3)截頭方錐形基礎: 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礎上部棱臺體積,V2——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h1——棱臺高度,A、B——棱臺底邊長寬,ab——棱臺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十一、混凝土柱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⑴、構造柱工程量計算

①構造柱體積=構造柱體積+馬牙差體積=H×(A×B+0.03×b×n)

式中:H——構造柱高度 A、B——構造柱截面長寬 b——構造柱與磚墻咬差1/2寬度 n——馬牙差邊數

⑶、框架柱

①現澆混凝土柱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占體積。

框架柱體積=框架柱截面積*框架柱柱高

其中柱高:

a 有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上一層樓板下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如圖1

b 無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如圖2

c 框架柱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頂高度計算。如圖3

d預制混凝土柱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占體積,依附于柱的牛腿,并入相應柱身體積計算。三十一、鋼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規則

1、梁的一般計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積*梁的長度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占體積,伸入墻內的梁頭、梁墊并入梁體積內。

2、梁長的取法

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主梁與次梁連接時,次梁長算至主梁側面。如圖5

! 3、地圈梁工程量

外墻地圈梁的工程量=外墻地圈梁中心線的長度×地圈梁的截面積

內墻地圈梁的工程梁=內墻地圈梁凈長線的長度×地圈梁的截面積

3、基礎梁的體積

計算方法:基礎梁的體積=梁的凈長×梁的凈高

十二、鋼筋混凝土板的工程量計算

1、一般現澆板計算方法:現澆混凝土板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及單個面積0.3m2以內的孔洞所占體積。計算公式——V=板長×板寬×板厚

2、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與板現澆成一體。其工程量按梁板體積和計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與板)按梁、板體積之和計算,

3、無梁板系指不帶梁直接用柱帽支撐的板。其體積按板與柱帽體積和計算

4、平板指無柱、梁而直接由墻支撐的板。其工程量按板實體積計算。

十三、現澆砼墻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1、現澆框架結構的剪力墻計算方法:按圖示尺寸以m3計算。應扣除門窗洞口及0.3m2以外孔洞所占體積。計算公式:V=墻長×墻高×墻厚-0.3m2以外的門窗洞口面積×墻厚

式中:墻長——外墻按L中,內墻按L內(有柱者均算至柱側); 墻高——自基礎上表面算至墻頂。墻厚——按圖紙規定。

總結:實習是一個學生從學生的身份向一個職業者轉變的一個過渡過程,是一個人邁向社會的很重要一步。我在杭州興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習的六星期期間,在學校老師、企業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下,順利地完成了這個十分有意義課程并且收獲很大。

剛到工地時,我有許多不懂的地方,我就先在辦公室內看圖紙,可是看的時間長了就會感到很無聊,我就會到施工現場看看。我在工地實習期間的老師是郭師傅,他告訴我多到施工現場轉轉,這樣才能學到東西。聽了他的教導,我在工地基本上沒有離開過施工樓上。有任務時就跟著郭師傅去干,我在工地干的最多的活就是找平、放線。有時也拿著對講機指揮塔吊,有時也干些較輕的力活。人際關系方面,我和領導

們的關系一般,這是由于我不擅長說話,可是我絕對服從他們的領導,完成分配的任務。我還有許多木工朋友和混凝土工朋友,由于我們之間沒有領導和下級的關系,這樣我們之間就可以說任何話,交流起來也比較方便。 通過這段時間的生產實習,我從無知到認知,到深入了解了公司和社會,從開始的磕磕碰碰到后來的工作起來還算順利。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我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體會,想說的很多,我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嚴格遵守公司章制度

在學校里學習生活,雖然有一些校園紀律在約束自己的行為,但相對于在公司里工作,還是非常懶散和不受控制的。因為這校園紀律大都是警告性質的,不會對自己的發展有多大的影響。在公司里工作,在方方面面都有詳細的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就像高壓電線一樣,如果觸犯它們,就會受到懲罰,這些影響可能會對你以后的發展帶來很壞的影響。同時,要成為一個非常職業、非常有素質的職業者,必須積極地去面對自己的工作,認真刻苦的來把工作做好,想盡一切辦法把自己的工作做的完美。而作為一個職業者,認真負責、積極進取的態度會是自己發奮工作的原動力。所以,要成功地進行實習,必須首先樹立去認真負責、刻苦、積極進取的職業操守,像一個真正的職業者一樣要求自己。

二、多聽、多看、多想、多做、少說

我們到公司工作以后,要知道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關鍵是看你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態度對了,即使自己以前沒學過的知識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漸的掌握。態度不好,就算自己有知識基礎也不會把工作做好,我剛到這個崗位工作,根本不清楚該做些什么,并且這和我在學校讀的專業沒有必然的聯系,剛開始我覺得很頭痛,可經過工作過程中多看別人怎樣做,多聽別人怎樣說,多想自己應該怎樣做,然后自己親自動手去多做,終于在短短幾天里對工作有了一個較系統的認識,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關的工作了,光用嘴巴去說是不行的,所以,我們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態度,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少埋怨

有的人會覺得公司這里不好那里不好,同事也不好相處工作也不如愿,經常埋怨,這樣只會影響自己的工作情緒,不但做不好工作,還增加了自己的壓力,所以,我們應該少埋怨,要看到公司好的一面,對存在的問題應該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去埋怨,這樣才能保持工作的激情。

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的是:

1、外腳手架的高層搭設。

2預留孔洞的施工。預留孔洞施工在建筑工地施工中常會出現忘留,留置錯位等通病,在建筑工地屢見不鮮,也是我此次實習所見到的最多敗筆。對此,我決定作為一個工程技術人員必須熟讀圖紙,把握細節,并加強與個施工班組之間的協調與交流,是孔洞預留等細部構造處理完美。

3 文明施工問題。對文明施工的印象,此次實習中確實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改變了對工地的一些看法。在市場經濟的制約下文明施工較以前幾年有了很大的改善,無論是在工地形象識別,還是材料堆放都已經開始接近標準化,但是與書本理論相比還存在不足與瑕疵,眾觀全局還是有很大的改良。

4 特種工種持證上崗。如:塔吊司機,電焊工,消防等特殊工種的技術要求高,從業人員都必須取得職業上崗證書才有資格進行工作, 而現在的工地在這方面還不是相當的完善。因此,我覺得工地在招聘工人的時候應嚴格把關資格審查,這樣既有利于工地現場安全,質量可靠。同時也能激發工人接受教育獲取證書的熱情。

第5篇

[論文摘要]文章結合作者參與的第二課堂教改研究與實踐,論述了利用動態網頁技術,拓展學生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方法與途徑,提出要堅持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連續性和前瞻性,就必須著眼于學生能力與素質的提高,找準突破口,在這方面,使動態網頁技術深入學生的第二課堂就是一個好的選擇。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基礎 教學改革 動態網頁 學生第二課堂

一、教改實踐的方法與途徑

(一)開設動態網頁技術選修課程

《動態網頁交互技術》《PHOTOSHOP計算機應用軟件》等選修課的開設,豐富了學生第二課堂,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例如筆者在校開設的《ASP.NET動態網頁交互技術》選修課,就綜合了多媒體、數據庫、網頁制作和程序設計等綜合技術,是一門應用開發型的綜合課程。為此,筆者親自編寫和實踐教學大綱、電子教案,在教學中注意教學方法,采取案例教學模式,以演示教學為主,同時加大了對學生實驗教學的精力投入。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與實驗制作,大部分學生認為他們不僅鞏固了程序設計技術、數據庫技術,同時也掌握了動態網頁的制作方法和步驟,加深了對動態網頁的理解,增強了對動態網頁制作的興趣,增長了利用學習資源的能力,培養了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的精神,為學生開展第二課堂奠定了基礎。

(二)指導學生參與網絡課程開發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校園網絡的逐步完善,從2000年開始,筆者借助學校計算中心的自身優勢,不斷深化基于網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其核心是教學資源建設,包括教學素材庫、課件庫、試題庫和基于網絡的精品課程建設,同時積極開發適合多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支撐系統,以實現網絡教學、網上作業、網上答疑等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由教師主導、學生在第二課堂充分參與的 “計算機應用基礎”“程序設計技術”等多門課程先后成為省級精品課程,通過計算機網絡教學系統和實驗教學支持平臺的應用,方便了教師組織教學,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提高了計算機實驗教學的管理水平。通過系統測評監督機制,實現教學環節的動態管理。

(三)引領學生參與創新實踐課題

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實行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將培養創新能力滲透到了整個實驗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該中心充分利用網絡數據庫開發室和動態網頁開發室,組織學生參加開放型實驗設計活動,為學生提供技術指導等全方位服務。學生可以參與教師的選題,也可自帶題目。通過實驗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在現代信息環境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我們的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就是以學生個人求職網站的設計為案例,統領學生對文字排版、圖形處理、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工具軟件的學習和應用,并以網頁對數據庫的訪問技術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對數據庫技術、程序設計技術和網頁內置對象的深入學習,收效良好。

(四)推動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

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的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系統開發技術平臺更新快,其中,動態網頁開發技術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我們結合計算機課程改革,將信息技術的最新理論、實現技術、開發平臺等成果逐步融入課程建設,出版了《大學計算機基礎》,增加了多媒體、數據庫、網絡技術、網頁設計等應用內容;出版了《VB.NET程序設計技術》,增加了ASP.NET動態網頁制作技術和ADO.NET數據庫訪問技術;修訂了《大學計算機基礎》《VB.NET程序設計技術》實驗教材,強化了實驗教學中的實驗設計、綜合實驗設計,既為開展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提供了開放而完整的指導教材,同時也有力地調動了學生開展第二課堂的積極性。

二、教改實踐的收獲與成效

(一)推動了教師知識的更新和教學內容的更新

為拓展學生知識結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選修課程和第二課堂的開展往往面向新技術、新課題,特別需要有一支善于學習,技術過硬,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所以,加強教師自身知識能力的更新與提高尤其重要。在動態網頁交互技術選修課程的開設與指導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圖形圖像處理技術、網頁設計、數據庫技術和ADO.NET數據庫訪問技術的學習、研究和應用,加快了教師知識的更新,豐富了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為推動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深化與創新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可見,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推動教師知識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時,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又進一步提高了教師參與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實驗、開展第二課堂創新實踐的自覺性和能動性,形成了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

(二)豐富和完善了計算機基礎網絡教學系統

教師和學生在第二課堂上的積極互動促進了“計算機應用基礎”和“程序設計技術”網絡課程的開發。這些課程涵蓋了計算機基礎、辦公軟件、網絡基礎、網頁制作、數據庫、多媒體應用、VB6.0程序設計、VB.NET程序設計技術等教學內容和模塊,能夠隨時隨地支持教師備課、授課和學生自主學習,開展網上作業、自主練習、自主測試、討論答疑、實驗通知、成績管理等教學活動,為適應網絡環境下的分層次多模式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

(三)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

通過開放實驗項目的訓練,以及第二課堂參與系統的開發與實現過程,有助于帶動和培養同學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通過參與課題組教師的教改科研項目,使課堂所學的程序設計技術、數據庫技術、網頁制作等知識得到了綜合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提升了其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和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幾年來教研組成員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開放性、創新性課題研究和系統實現課題二十多項;其中,“大學英語四、六級多媒體教學系統”“高校后勤ISO認證網絡支持平臺研究”“高校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等多個有學生參與的項目通過了科技成果鑒定。通過開放性試驗、學生創新性實驗、課外開發指導,豐富了學生第二課堂,激發了學生深入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術的積極性。 轉貼于

(四)教育教學理念得到進一步深化

通過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環節、開設選修課程,參加各層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研討等途徑,有助于進行計算機基礎新型教學模式、學習策略、創新能力培養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第二課堂中,教師可以因材施教,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不再由教師提出,而是由學生自己來發現,通過實驗親自體驗,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的探索式學習模式。教改課題實施中有5篇論文在廳級以上教學論文評比中獲獎,有8篇相關論文在計算機教育等CN期刊上發表,這使立足信息技術,通過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教育教學理念得到了進一步深化,教師參與教改的主動性較以前更強,熱情更高。

三、教改實踐的經驗與體會

(一)學生第二課堂助推計算機基礎教改的連續性

幾年來,以教學課程組教師為主導,同時,緊緊依靠學生,讓學生在第二課堂中參與多媒體課件開發、網絡課程開發和計算機基礎精品課程建設,參與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創建,開發計算機實驗教學管理系統等過程,既為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提供了機會與平臺,又為保持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連續性,推動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逐步深入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嘗試。實踐證明:教學改革的連續性,成為凝聚合力鍛煉隊伍的平臺,教學改革不僅需要老師的積極投入,更需要學生第二課堂的積極參與。

(二)學生第二課堂引領計算機基礎教改的前瞻性

在確保教學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信息技術帶來的快速變化必然帶來社會需求的變化以及專業學科發展的變化,這要求教學過程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通過開設選修課,開設創新性試驗項目,指導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等活動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有助于使第二課堂真正成為教師開展創新研究、實踐創新理念的園地和課堂,從而使教學改革與建設中取得的優秀教學成果不斷融入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

(三)開展第二課堂要著眼于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而且還要有熟練的駕馭知識的能力。傳統課堂教學往往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第二課堂活動不僅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而且對培養學生的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創新始于問題、源于實踐,要強化實踐育人意識,切實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院計算中心網絡數據庫實驗室、綜合開發實驗室面向學生開放,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機會,同時也為較高水平的學生提供自主創業和參加實際工程項目的機會。中心機房實行全日制開放,允許學生在課余利用實驗室的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自由探索。在研究性實驗教學中,指導教師的基本任務是為實驗提示方向,幫助審查完善學生自主設計的實驗方案,在實驗過程中釋疑解難,對實驗結果與報告展開分析討論,評價實驗所取得的成效,找出不足和改進意見,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實驗應用能力。

(四)開展第二課堂需要一支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