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統計學實證分析

統計學實證分析

時間:2023-07-13 17:23: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統計學實證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統計學實證分析

第1篇

關鍵詞:犯罪社會學;實證主義;法治中國

菲利曾是刑事人類學派的代表人之一。他十分重視犯罪的生理因素,承認某種天生犯罪人或精神病犯罪人的存在。但菲利又突破了刑事人類學派的理論,更為關注犯罪的社會因素。其研究由此向刑事社會學派轉向,《犯罪社會學》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一、《犯罪社會學》的主要內容

菲利的《犯罪社會學》的主要內容有三章,分別是:

第一章,犯罪人類學資料。菲利根據犯罪人類學資料,對易于導致習慣性犯罪心理和犯罪行為的個人情況進行了研究。具體地,首先,菲利探討了犯罪社會學的起源。“實證派犯罪社會學的原始名稱源于人類學研究,今天人們依然認為它與“犯罪人類學派”差不了多少。盡管這個名稱已經不適應這一學派(它也重視和調查心理學、統計學和社會學資料)的發展,但推動這一新學科發展的最主要的動力仍然應當歸功于人類學的研究。”[1]菲利承認犯罪社會學的最早淵源應起始于人類學及犯罪人類學的研究,但同時他又指出,“犯罪社會學家沒有義務自己做犯罪人類學的調查…犯罪社會學使用的只是犯罪人類學的基本的和最不容置疑的資料。”[2]其次,菲利提出了“犯罪人類學資料只適用于慣犯和天生犯罪人”的觀點,并通過列舉大量的實證資料,對他的這一觀點進行了充分論證。

第二章,犯罪統計學資料。根據犯罪統計學資料,菲利對易于導致某些人犯罪的有害的社會環境進行了研究。他首先探討了犯罪統計學的價值。“因為道德和社會現象不同于自然和生物學現象,很難甚至于一般不可能進行試驗,所以在這一領域所進行的觀察最有助于科學研究。統計學就是這類觀察中最有效的一種手段。”[3]基于此,菲利認為,統計學的價值就在于通過對道德和社會現象進行觀察來推動科學研究。其次,菲利通過對大量的犯罪統計學資料的研究,根據犯罪飽和法則,得出了犯罪社會學的兩個結論,即:主張犯罪具有機械的規律性是錯誤的;迄今為止,一直被認為是救治犯罪疾患最好措施的刑罰的實際效果比人們期望于它的要小。由此,菲利對當時的刑罰制度進行了反思,并提出刑罰的替代措施.

第三章,實際的改革。菲利從實際改良的角度出發,試圖說明刑法和監獄管理怎樣才能取得更好的社會防衛效果。他分別在犯罪社會學和刑事立法、犯罪與罪犯、陪審團、現行監獄制度的失敗、犯罪精神病院等五個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具體措施。

二、菲利《犯罪社會學》的價值

菲利以實證哲學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將實證研究的方法引入了犯罪學研究,創立了自己的犯罪社會學理論體系。縱觀《犯罪社會學》全篇,無處不閃耀著實證主義的光輝。

首先 , 《犯罪社會學》以實證的角度認識犯罪

在否定古典派犯罪學的自由意志論即人的選擇決定其犯罪與否的基礎上,菲利提出了自己的犯罪原因觀即著名的犯罪原因三要素相互作用論。他認為,“犯罪是特定生理和心里構成在特定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作用的結果”。犯罪是一種社會現象,只有從實證的角度出發,才能更客觀、全面的研究犯罪。犯罪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受到各種因素的支配,因此,犯罪是社會的必然產物,不可能徹底根除。

其次,《社會犯罪學》以實證的方法研究犯罪

《社會犯罪學》以實證主義作為其理論基礎,通過將實證主義的調查方法引入犯罪學研究,而非像以往古典學派的做法那樣,認為罪犯要犯罪所以犯罪,而是通過列舉大量的實證統計資料,運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導致人犯罪的個人情況和社會環境。其一是犯罪人類學資料。這些資料是“從生理學、心理學角度對大量精神錯亂和智力正常的罪犯的直接地、連續不斷的觀察。”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菲利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龍勃羅梭的天生犯罪人論,但他同時指出,這些犯罪人類學資料只適用于慣犯天生犯罪人。其二是犯罪統計學資料。犯罪統計學對犯罪社會學就像有機體組織學對生物學一樣,因為在個別因素構成集體組織的情況下,它把犯罪的各種因素作為一個社會現象展現出來。

再次,《犯罪社會學》以實證的態度走上實際的改革之路

在充分列舉并分析了大量的犯罪人類學和犯罪統計學資料之后,《犯罪社會學》進而以實證的態度,從實際改良的角度出發,試圖說明刑法和監獄管理怎樣才能取得更好的社會防衛效果。實證犯罪學派與古典法學派、經濟學派和政治教義學派一起,從各方面研究法學本身的經驗主義。而且,這就是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實際缺陷和鎮壓長期無效為什么是實證派的最雄辯的論據的原因。在《社會犯罪學》中,菲利通過提倡實際改革來擴大和加強自己的理論歸納。

三、《犯罪社會學》對于當前中國犯罪學研究及法治建設的價值

自忖我國的犯罪學研究,其真正應起始于改革開放之后,至今也就不過三十年的光景,很多理論仍需借鑒于西方的犯罪學研究成果。可喜的是,隨著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召開,“依法治國”的美好藍圖正漸漸清晰。這也為我們的理論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時代契機。而之于菲利教授的《犯罪社會學》,其對于當前我國的犯罪學研究以及法治建設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及實踐參考價值。

首先,犯罪是一種社會現象,這是《犯罪社會學》的理論基礎。過去,我國學者認為犯罪產生的根源在于階級斗爭,因而是從犯罪的階級本質中去說明犯罪原因的。而通過菲利的《犯罪社會學》,我們知道,犯罪是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其中既有罪犯個人的因素,也有自然和社會的因素,且社會因素應該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犯罪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任何社會都必然存在的,不可能消除。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有可能真正找到防治犯罪的科學方法。

其次,堅持實證主義的研究方法,是我們在犯罪學研究和法治建設中應一以貫之的新思路。罪犯是人,具有人的一切社會和自然屬性。當然,也有其生理學和心理學上的特征。在對罪犯個人情況的研究上,我們可以借助生物學、心理學的科學知識和方法,在對罪犯的社會和自然屬性方面的研究上,我們可以借助社會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大量的實證統計資料,對其做科學的分析,而不只是為了研究而研究,單純地玩弄文字游戲。當然,對于當前中國的法治建設也是一樣,我們的政策制定者和實施者也應該充分考慮我國的實際犯罪情況,注重實證調查,盡量將自己的決策和施政建立在真實可靠的實證資料的基礎之上。

最后,針對我國的“重刑主義”傳統和當前的刑法功能擴大化的傾向,我認為,菲利教授在《犯罪社會學》中關于“刑罰的替代措施”以及監獄制度的改革方案于我們有重要的實踐參考價值。實踐已經證明,刑罰并不是防治犯罪的唯一措施,而要真正有效防治犯罪,還需要從其他各方面綜合采取措施。如加快國民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等等。(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法學院)

參考文獻:

[1][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譯:《犯罪社會學》[M]. 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4年版,第99頁.

第2篇

【關鍵詞】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

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這兩門課程是經管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充分順應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以經濟理論和現實經濟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各種統計計量軟件對現實經濟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更準確地判定經濟形勢和預測經濟發展趨勢,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融合。本文主要思考如何將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實踐教學相互融合補充,結合漓江學院培養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的目標,以培養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整理、分析統計數據,用各種定性、定量統計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較深層次的分析與預測,進而對經濟學理論進行實踐檢驗的能力。

1.教學目標

1.1基本目標

旨在培養學生在充分理解經濟學相關原理與基本數學知識的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整理、分析統計數據,用各種定性、定量統計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較深層次的分析與預測,進而對經濟學理論進行實踐檢驗的能力。

1.2具體目標

1.2.1理論目標

掌握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和科學的經濟學分析方法。

1.2.2能力目標

實踐調查的設計和實施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理論知識轉化能力;軟件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實際經濟問題的分析能力;領導與溝通能力;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

2.教學依據

時刻圍繞經濟管理專業的培養特色,以“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模式在大一大二從經濟理論和數學基礎方法的講授開始抓,將實踐教學理念貫穿于整個大學教學過程中。在講解基礎理論時強調與現實經濟問題的結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用數字去研究經濟問題的興趣。在大三大四以“重技能、顯特色、強素質”為主。在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講授過程中,更多地注重如何解析現實經濟問題,如何尋找和整理經濟數據,同時學會用各種功能豐富的軟件進行實證研究。將整個大學課程教育整合成一個緊密的體系,有目的有計劃的灌輸實踐教學理念和執行實踐教學過程。

3.教學思路

4.教學實踐方案

4.1課堂教學實踐

4.1.1環節一:理論教授,思維滲透

本環節主要在大一、大二實施,重點圍繞學生經濟學理論的學習、經濟學思維的培養以及數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結合案例分析、專題研討、角色扮演、調查與訪問等方式進行課堂實踐,逐漸滲透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思維。

4.1.2環節二:理論與方法的整合,將經濟現象具現化、簡單化

本環節主要在大三上學期實施,重點在于讓學生學會將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問題數字化,同時從數字表現出的關系、特點、變化趨勢中了解和認識經濟發展的現狀。具體從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以統計年鑒所包含的內容以及內在結構特點的分析、數據的測算為主線,針對《統計學原理》課程中包括的內容理論性偏強而實踐性薄弱的特點,以《中國統計年鑒》、《經濟統計年鑒》、《旅游統計年鑒》、《交通統計年鑒》等各類型統計年鑒作為研究的范本,將年鑒的主要模塊、各模塊之間的關系、各模塊包括的主要經濟指標的內容和測算方法以及所反映的經濟現實作為研究案例,有針對性地將課程中涉及的公式、原理對照講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所學的不是枯燥的數字、公式和理論,而是一些生動的現實的經濟數據和經濟事實。在講解的同時穿插Excel、SPSS等統計軟件的使用教學,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對統計年鑒的分析,既能讓學生將理論進行實際轉化,也能解決同學在寫畢業論文時關于數據難找難分析的問題。

第二,以實踐調查研究工作所涉及的準備、實施、整理、分析、撰寫報告等環節為基線,結合《統計學原理》的相關章節內容,將整個學習過程分解成六個學習任務,具體有: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設計與實地調查、調查數據的統計與匯總、研究對象的歷史數據匯總分析、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撰寫調查報告。同時以學習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和帶動學生參與到課程學習和實踐中,強化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自主領悟和學習統計學的有關內容和方法。

4.1.3環節三:實證分析,檢驗經濟理論,分析經濟現象

本環節主要在大三下學期實施,旨在讓學生掌握兩三個計量分析軟件,能夠用環節二中掌握的數據結合計量軟件進行實證分析,進而用實證分析方法檢驗經濟理論、分析經濟現象。

(1)針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在講解理論的同時重點專注于計量軟件在實證研究中的使用,結合現實經濟案例讓學生學會如何用軟件進行計量操作分析,并理解計量結果所表示的經濟學意義,從而將計量結果用于驗證經濟理論,指導經濟實踐。

(2)針對實際運用方面,結合政府、金融機構、公司等所涉及的計量領域,以案例說明、角色扮演、情景設計、專題研討等方式向同學們介紹相關的知識和使用的方法,讓學生在出校門前對本門課的應用領域有所認識。

4.2課后實踐教學

4.2.1課后輔助練習

以學習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和帶動學生參與到課程學習和實踐中,強化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自主領悟和學習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的有關內容和方法。

4.2.2暑期實踐調查

組織大二、大三學生在暑期進行實踐調查活動,指導學生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理論、方法聯系調查實施的過程,切實在實踐調查中掌握調查工作的準備、實施、整理、分析、撰寫報告等各個環節所涉及到的理論、方法,最終通過調查結果的分析了解、認識某個現實經濟問題,學會如何將理論見諸于實踐。

5.實踐教學效果的評估

課程評價是保證理論和實踐性課程實施質量的的一個重要方面,介于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實踐性較強的特點,計劃改革傳統理論考試模式,設計創新性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按工作任務的學習過程進行考核,并根據學生寫的學習實踐日記進行平時成績的考核,其成績納入總成績,結課后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匯報時,每個學生們走上講臺,通過演講的形式,把調查與統計分析的工作過程展示給大家。考核沒有統一答案,通過學習成果的評價表,學生自評、互評,學生參與評定成績的做法,可以更加公正的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及教師教學的質量。具體評價指標有:第一,調查問題、對象選擇的新穎、時效性;第二,調查實施方案的完整性;第三,調查問卷設計的合理性、規范性、科學性;第四,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第五,實踐調查參與的主動性及貢獻;第六,調查團隊協作能力;第七,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第八,Excel、Eviews、SPSS等軟件的操作能力;第九,數據的總結分析能力;第十,文字的組織和文章的撰寫能力;第十一,成果匯報的現場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真.計量經濟學——經濟學數學和統計學的結緣[J].科技與經濟,2006(13):16-18.

[2]鄭紅玲.對經管專業統計學實踐教學的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1(11):229-230.

第3篇

基于理念分析和比較研究方法,對大數據的分析方法和傳統統計學分析方法的關聯性和差異進行了對比分析,從方法的基本思想、量化形式、數據來源、分析范式、分析方法、分析視角等角度揭示了兩種社會科學分析方法存在的聯系與差異。

關鍵詞:

大數據;統計學;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

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11005201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與普及,信息以及數據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現如今,“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于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數據快速做出科學決策也已成為眾多企業甚至是國家所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在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方面,《統計學》以及在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實證統計方法是當前的主流,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數據持有者從大量的數據中挖掘有價值的信息,并為其相關決策提供理論支撐和方法支持。然而,傳統的實證統計方法在最新出現的大數據情境下,卻呈現出了諸多缺陷,例如傳統數據收集方法無法實現大規模(甚至是總體)數據的收集,傳統統計方法和分析軟件無法處理大規模數據,等等。于是,在將傳統統計學方法應用于最新的大數據情境和問題之前,需要首先明確大數據所要求的處理方法與傳統的統計學處理方法存在哪些關聯和區別,然后才能夠決定是否可以應用既有統計學理論和方法來處理某些大數據問題。

1大數據的界定

根據一位美國學者的研究,大數據可以被定義為:it means data that’s too big, too fast, or too hard for existing tools to process。也就是說,該學者認為:在關于大數據的所有定義中,他傾向于將之定義為那類“太大”、“太快”,或現存工具“太難”處理的數據。一般而言,大數據的特征可以概括為四個V:一是量大(Volume);二是流動性大(Velocity),典型的如微博;三是種類多(Variety),多樣性,有結構化數據,也有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四是價值大(Value),這些大規模數據可以為持有企業或者組織創造出巨大的商業或社會價值。

Victor在其最新著作《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中指出,大數據時代,思維方式要發生3個變革:第一,要分析與事物相關的所有數據,而不是依靠分析少量數據樣本;要總體,不要樣本。第二,要樂于接受數據的紛繁復雜,而不再追求精確性。第三,不再探求難以捉摸的因果關系,應該更加注重相關關系。這些變革反映出了大數據處理方式與傳統統計學分析方法的很多關聯以及主要不同。因此,下面我們分別針對兩者的聯系和區別進行討論。

2大數據與統計學分析方法的聯系

從18世紀中葉至今,統計學已經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不論是基礎理論還是社會應用都極其堅實而豐富。大數據作為一種新興的事物規律認知和挖掘思維,也將會對人類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和生活方式產生重要影響,甚至引發重大改變。作為兩種認知世界和事物規律的基本方法,它們在以下兩個方面存在緊密關聯。

(1)挖掘事物規律的基本思想一致。統計學(statistics)探索事物規律的基本方法是:通過利用概率論建立數學模型,收集所觀察系統的數據,進行量化分析和總結,做出推斷和預測,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對于大數據,維克托指出,大數據思維的來臨使人類第一次有機會和條件,在非常多的領域和非常深入的層次獲得和使用全面數據、完整數據和系統數據,深入探索現實世界的規律,獲取過去不可能獲取的知識。通過這兩個定義可以看出,不論是傳統的統計學方法還是新興的大數據分析方法,都是以數據為基礎來揭示事物特征以及發展趨勢的。

(2)均采用量化分析方式。大數據分析的基礎是數據化,也就是一種把各種各樣現象轉變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過程。不論是傳統統計學中所應用的數據(定性和定量數據),還是大數據時代即將被轉化和采用其他形式數據(如文字、圖像等),最終都是通過量化分析方法來揭示數據中所蘊含的事物特征與發展趨勢。

3大數據與統計學分析方法的區別

(1)基礎數據不同。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可以獲得和分析更多的數據,有時候甚至可以處理和某個特別現象相關的所有數據,而不再依賴于隨機抽樣。這意味著,與傳統統計學數據相比,大數據不僅規模大,變化速度快,而且數據來源、類型、收集方法都有根本性變化。

①在數據來源方面,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們需要的紛繁多樣的數據可以分布于全球多個服務器上,因此我們可以獲得體量巨大的數據,甚至是關于總體的所有數據。而統計學中的數據多是經由抽樣調查而獲得的局部數據,因此我們能夠掌握的事“小數據量”。這種情況下,因為需要分析的數據很少,所以必須盡可能精確的量化我們的數據。綜上,大數據情況下,分析人員可以擁有大量數據,因而不需要對一個現象刨根問底,只需要掌握事物大體的發展方向即可;然而傳統的小數據情況下則需要十分注意所獲得數據的精確度。

②在數據類型與收集方面,在既往模式下,數據的收集是耗時且耗力的,大數據時代所提出的“數據化”方式,將使得對所需數據的收集變得更加容易和高效。除了傳統的數字化數據,就連圖像、方位、文本的字、詞、句、段落等等,世間萬物都可以成為大數據范疇下的數據。屆時,一切自然或者社會現象的事件都可以被轉化為數據,我們會意識到本質上整個世界都是由信息構成的。

(2)分析范式不同。在小數據時代,我們往往是假想世界是如何運行的,然后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來驗證這種假想。也就是說,傳統統計實證分析的基本范式為:(基于文獻)提出理論假設-收集相關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驗證理論假設的真偽。然而,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會在大數據背景下探索世界,不再受限制于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特定領域里隱含的固有偏見,我們對事物的研究始于數據,并可以發現以前不曾發現的聯系。換言之,大數據背景下,探索事物規律的范式可以概括為:數據觀察與收集――數據分析――描述事物特征/關系。

(3)數據分析方法不同。傳統統計學主要是基于樣本的“推斷分析”,而大數據情境下則是基于總體數據的“實際分析”,即直接得出總體特征,并可以分析出這些特征出現的概率。

(4)分析視角不同。傳統的實證統計意在弄清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作用機制,但大數據思維模式認為因果關系是沒有辦法驗證的,因此需要關注的是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大數據并沒有改變因果關系,但使因果關系變得意義不大,因而大數據的思維是告訴我們“是什么”而不是“為什么”。換言之,大數據思維認為相關關系盡管不能準確地告知我們某事件為何會發生,但是它會提醒我們這件事情正在發生,因此相關關系的發現就可以產生經濟和社會價值了。

4結語

綜上,相對于傳統而言,大數據思維主要包括三個重大轉變。首先,要分析與某事物相關的所有數據,而不是依靠分析捎來能夠的數據樣本;其次,研究人員應樂于接受數據的紛繁復雜,而不再追求精確性;最后,認知世界的思想發生了轉變,不再探求難以捉摸的因果關系,轉而關注事物的相關關系。以上三個轉變構成了大數據思維的核心。在統計學的進一步應用和發展完善過程中,需要結合以上轉變所產生的挑戰,思考有效的統計學發展對策。

參考文獻

[1]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50(1):146169.

第4篇

本科畢業論文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科教學過程中最后一個重要的教學實踐環節,是學士學位授予的一個重要依據。[1,2]然而,相較于其他教學環節,畢業論文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該環節存在著一些問題。[3]本文將以中央民族大學統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為例,在分析其現狀的基礎上,找到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中央民族大學統計學本科專業設置于2003年,目前已有六屆畢業生。經過學院和學校層面的努力,統計學專業作為新辦專業取得了較快發展,所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近四成學生繼續讀研深造,就業的學生大都在專業對口的工作崗位上,就業率一直在85%左右。

本科畢業論文環節在培養方案中是6個學分。學生在第七學期開始選擇指導教師以確定畢業論文題目。經過前6個學期的系統理論學習,統計學專業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統計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具備了正確的統計思想和較強的統計軟件應用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等綜合能力。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就是統計學專業學生將上述基礎和能力進一步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提高,同時也是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對如何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進行研究是必要和有意義的。[4]

一、統計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現狀分析

從論文完成情況來看,每屆的畢業論文基本都能達到論文教學環節的要求,通過對中央民族大學統計學專業2007~2011年四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進行分析,發現畢業論文及格率為99.18%。

從畢業論文研究的類型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類:理論研究型論文和實證型論文,理論研究型論文表現為總結和論述現有統計理論問題,表述理論研究的成果,或應用理論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說明,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實證型論文主要表現為針對某一特定的實際目的或目標,運用所學統計的理論和方法,對經濟、管理、金融、醫學、生物、工程、環境等領域進行統計調查、統計信息管理、數量分析等。本文由收集整理

從論文知識點范圍的分析來看,學生論文絕大多數是統計專業問題,極少數是其他數學分支的問題。從中央民族大學歷屆統計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情況分析,發現畢業論文中研究其他數學分支的問題占總數的6.50%,主要包括:一是其他科目的應用研究(數學分析、常微分方程、運籌學及空間解析幾何等),占總數的1.63%。二是數學專業教育和數學思維的研究,占總數的4.87%。研究統計學專業問題的畢業論文占絕大部分,比例為93.50%,選題內容廣泛且多為社會熱點問題,涉及經濟、社會、醫療衛生、教育發展、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多領域,由于受學校人文環境影響,很大比例的學生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民生等問題進行了統計分析,約占總學生人數的30.08%。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抽樣調查、回歸分析、多元統計方法、聚類分析、判別分析等常用統計方法。

此外,統計分析顯示學生成績普遍偏高,統計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尤其是實證類論文,存在著可以大量使用背景介紹和統計軟件分析結果的特點,因此,一些論文沒有創新性和學術含量,但具有較大的篇幅,與理學院其他專業的畢業論文成績比較,其平均成績相對較高,約80.42分。

二、統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畢業論文的質量問題關系到本科人才的培養規格和目標,直接體現了學生本科階段的學習成果,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通過對論文和考評結果的具體分析,發現學生的畢業論文在創新性、理論深度及論文寫作常識多方面存在問題。具體表現為:

1.創新性不夠

學生的畢業論文表現為理論性研究非常少,大都是實證型論文,并且多是簡單的統計方法應用,缺少創新性研究和思考。從中央民族大學歷屆統計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來看,理論研究型論文只占4.89%,與實證型論文的比例為1︰19.45,比例懸殊,體現了學生在畢業論文大的選題過程中,避重就輕,缺乏創新的特點。如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學生選擇“我國人均gdp的預測”這類針對某經濟指標進行預測的題目,論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利用arma、灰色預測或者趨勢外推方法等一種或多種方法對時間序列數據做簡單建模和分析,論文沒有對指標本身的意義以及國內國際的社會經濟形勢進行綜合分析。這種方法簡單套用性質的論文占有很大的比重。

2.選題過大、內容空泛,缺乏深入研究,存在抄襲、拼湊現象

有些學生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往往不能根據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特點和社會實踐情況進行準確定位,只是一味的盲目的選擇一些過大過空的社會熱點問題,因此難以看到所要研究的問題的本質。如有的學生針對cpi做研究,沒有深入了解問題的實質,只是收集了一些文獻,很難提出自己的觀點或研究角度,造成了材料堆積且過于散亂,論文變成了一些材料的簡單拼湊。有些論文針對某一社會經濟問題進行研究,論文的主題只是針對現有數據利用簡單的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對數據的質量和可靠性以及方法的適用性不做針對性討論,對所得的結論也不結合社會經濟現實情況進行分析,導致論文質量不高。

3.相對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較少

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較少,通過畢業論文的寫作,統計分析能力沒有實質性提升。學生論文使用的統計方法主要集中于回歸分析、聚類分析、判別分析、相關性分析等,其中回歸分析方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約41.46%,其他各統計方法使用的比例分別為:聚類分析為5.69%,判別分析為7.32%,相關性分析為14.63%,多元統計方法為2.44%,時間序列分析為3.25%,極少有學生使用教科書外的相對前沿的分析方法。

4.論文寫作上存在結構不合理、沒有相關研究介紹、創新點表述不清、參考文獻不會正確標注等問題

從學生的畢業論文來看,論文寫作不規范,專業性差。主要存在論文形式不規范、結構不合理、題目含糊、有些論文雜亂無章、口語化嚴重、可讀性差等問題。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針對上述問題,統計學系通過對論文進行詳細審查以及組織指導教師和學生座談,發現畢業論文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

1.學生對論文不夠重視

部分學生由于忙于考研學習而無暇顧及畢業論文的研究,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忙于外出找工作、實習而無心認真撰寫論文。論文撰寫所需的必要時間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學生應付了事,從而無法保證論文的深度。此外,還有部分學生認為畢業論文只是一個教學環節,與考研的好壞無關,存在只要寫了論文,教師都會讓自己通過的僥幸心理,在思想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缺乏指導教師的針對性指導

指導教師所帶畢業生人數過多,使得導師的工作量呈現超負荷狀態,無法保證每個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從而致使部分學生的論文規范性較差,沒有對存在的問題反復修改,使得學生論文存在諸多問題。

3.學生的專業訓練還不夠

大部分本科生沒有經歷過論文的寫作訓練,寫作水平較低,不了解學術論文的規范性及其格式,不知如何從科研的角度構思文章、組織材料、安排結構,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畢業論文表達的觀點不夠準確清楚,論據亦不能很好地支持論點。另外,一些同學為了完成任務,直接將在網絡中搜索到的資料不假思索的拼湊在一起,使得內容不成體系,觀點混亂。

四、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建議和實踐

1.加強畢業論文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學生的重視度

加強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有助于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通過講座、課堂傳授等形式,讓學生意識到畢業論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是任何教學環節都不能替代的,是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更是進行個人綜合素質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4]從而使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畢業論文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精力進行畢業論文設計。

2.選題和教師的科研項目相結合,提高論文的創新性

在選擇課題時,為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與指導教師協商,結合導師的研究方向制定課題方案。統計學專業的教師一般除了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這類對理論性和創新性要求較高的項目以外,很多教師還主持或參加有相應的應用研究類項目。應用類項目大都需要實地調研(以及問卷涉及和數據分析)或者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建模。引導學生參加這類項目來設計和完成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能夠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和創新潛力。此外,鼓勵和引導一些成績較好,如讓具備保研資格的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討論班或者課題組,選擇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理論問題進行研究,可以使學生了解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和最新動態。最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學生,特別是具備了保研資格的學生,在大四上學期就能投入到項目和畢業論文的寫作中。

3.重視平時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廣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盡可能早地接觸與本專業有關的實際工作,切身體會到如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了解本學科的實際業務,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專業知識的把握。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積極鼓勵學生在大二和大三階段參加校級和國家級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申請“中央民族大學本科生研究訓練計劃項目”、“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和“國家大學生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項目的申請和實施以及研究報告的寫作,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目前,統計學專業本科生的參與率在70%以上。此外,建立專業實習基地可以提高學生利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環節的設計和實施都有力地保障了學生本科畢業論文的水平和質量。

4.加強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訓練

加強平時課堂上大作業的規范化,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通過平時的實踐活動,如學生數學建模以及大學生創新實踐等各類實踐

性項目來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

5.實施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

針對那些參與實際課題的學生,學院鼓勵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以勞務費的形式給予其獎勵,另外積極鼓勵畢業論文質量優秀的學生進行投稿發表。此外,還需對答辯程序和評分標準進行規范化,建立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和優秀畢業論文獎勵制度,以形成積極的導向作用,充分調動指導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第5篇

關鍵詞:中藥新藥研究;多中心臨床試驗;重復測量;分層線性模型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3.008

中圖分類號:R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4)03-0024-05

基金項目:北京中醫藥大學自主選題項目(2010-X-018)

通訊作者:高莉敏,E-mail: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經成為普遍關心的問題。目前我國中藥新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證據主要來源于臨床試驗[1],為滿足對受試者多項指標變化的動態觀察[2],臨床試驗多采用多中心重復測量的方式進行,所得數據常常伴有中心效應和重復測量的特點。這些數據特點不能滿足t檢驗、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等傳統統計學方法的應用條件,在分析結果中造成一定的偏倚。此外,中藥新藥的評價常結合中醫證候積分來進行,而中醫證候積分是多個單項中醫癥狀評分之和,是綜合指標,需要更詳盡的分析結果。基于中藥新藥多中心臨床試驗的數據特點和目前應用的統計學方法所存在的問題,本研究將分層線性模型引入中藥新藥多中心臨床評價中,在假設不存在中心效應的情況下,探討分層線性模型對重復測量因素進行評價的適用性與可行性。

1 方法

1.1 理論研究

1.1.1 分層線性模型的提出和引入 分層線性模型又稱為多層線性模型、隨機系數模型、方差成分模型等。由于該模型能夠很好地處理嵌套結構數據和重復測量數據,在早期多被應用于存在大量重復嵌套數據的社會學和心理學領域。20世紀80年代中期,伴隨著統計科學和社會科學定量分析的發展,分層線性模型分析技術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3],它可以對個體所隸屬的上層組織單位進行分析[4],并可以為研究提供更多具體信息使結論更加全面系統[5],因此在縱向研究和重復測量設計的研究中,越來越多的研究應用分層線性模型進行分析[6-9]。目前,其應用逐步向教育、醫療、藥品評價等領域廣泛擴展。2007年,呂氏等[10]通過對分層線性模型原理的探討將這種方法應用于醫學領域的研究中;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易氏等[11]將其應用于中醫臨床療效的評價中,并對模型的應用做了較詳細的說明。2000年,任氏等[12]將這一統計方法應用于多中心臨床評價中,對5個臨床單位的某種國產藥物療效進行了評價。但該方法對于中藥新藥多中心臨床試驗中中醫證候積分這一指標的評價應用較少,還需進一步探索嘗試。

1.1.2 分層線性模型的基本原理 分層線性模型的基本形式包括3個公式: 、 、 。其中, 是截距,即X=0時Y的值; 是線性回歸系數; 代表殘差;下標i代表第一層的單元,j則代表第一層的個體所隸屬的第二層單位; 和 分別是 和 的隨機成分,分層線性模型涵蓋了對隨機因素的分析,是區別于普通線性模型的最主要特征。所謂隨機效應是相對于固定效應而言的。固定效應是指研究因素僅限于研究設計中的幾類因素,不具有推廣性。而隨機效應是指研究因素不僅限于研究中的幾類,還要通過這一因素推廣到更大的范圍。分層線性模型可將中藥新藥多中心臨床試驗中的中心效應和重復測量作為隨機效應進行分析,更符合這兩類因素的實際情況。

1.1.3 與傳統統計學方法應用條件的對比 傳統統計學方法分析重復測量數據通常采用t檢驗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等。t檢驗基本假設是線性、正態、方差齊性和獨立性。而多中心臨床試驗存在中心效應,不能保證各中心間的方差齊性。同時重復測量資料同一個體內的多次測量值之間存在較大相關性[2],不滿足獨立性假定;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除了滿足一般方差分析條件外,特別強調滿足協方差陣球對稱性。同時,重復測量對每次試驗條件和重復測量數也有一定要求。而多中心臨床評價的各組受試者人數往往不同,同時存在缺失值,這在一定程度制約了該方法的應用。

分層線性模型多應用于分層嵌套數據,另一應用情況為兩層的嵌套數據來自縱向研究或重復測量研究[13]。在本研究中,多中心的臨床試驗數據就是分層嵌套數據中的一種。受試者來自多個中心,不同中心的受試者嵌套于每個中心。同樣,多中心臨床試驗采用重復測量的方法進行,在樣本量足夠的條件下,這類數據可以滿足分層線性模型的應用條件。因此,從模型理論及應用條件分析,認為分層線性模型可應用于中藥新藥的多中心臨床評價。

1.2 實證研究

本次實證研究選取某一主治潰瘍性結腸炎的中藥新藥Ⅲ期臨床試驗作為實證案例。試驗采用隨機、雙盲雙模擬、陽性藥平行對照、多中心試驗設計、非劣性檢驗[14]。試驗組和對照組入組病例安全性、有效性分析及脫落、剔除情況見表1。研究選用全分析集人群(FAS),即盡可能接近意向性分析原則的理想的受試者集,作為統計分析人群進行分析。本次試驗在13個臨床試驗研究中心隨機抽取314例受試者進行分析,其中試驗組234例,對照組80例。對照藥物為經過Ⅲ期臨床試驗驗證有確切療效并已上市的陽性藥物。臨床試驗分基線期與治療期共9周,后8周為治療期,每周均進行一次臨床試驗并收集數據。選取中醫證候積分為療效評判指標,該指標為負向指標,值越低癥狀越不明顯。研究的樣本含量為314例,可視為大樣本數據,按正態分布進行分析處理[15]。研究著重對重復測量因素進行分析。

2組基線一般資料(性別、婚姻狀況、年齡)、療前診斷(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一般體格檢查(體質量、心率、呼吸、血壓、心律)、病情類型、病情程度和中醫證候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在保證2組基線可比的條件下,分層線性模型將受試者每次測量的中醫證候積分作為因變量,組別(group)、重復測量時間(time)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group×time)均視為自變量。應用分層線性模型對重復測量數據分析思路如下:首先用截距(intercept)模型對數據進行檢驗,判定是否有應用分層線性模型的必要;如需應用,則在模型固定效應部分依次加入二層變量組別和一層變量重復測量時間;最后根據受試者中醫證候積分變化圖判斷是否將重復測量時間作為隨機效應帶入模型,如果需要作為隨機效應,再將一層變量重復測量時間和交互作用作為隨機效應帶入模型。

2 結果

2.1 截距模型檢驗結果

截距模型是對截距項的隨機效應進行分析。截距模型僅含截距項隨機效應,通過方差分析實現。協變量分析結果中(見表2),UN(1,1)統計量Z=7.09,P

2.2 固定效應模型檢驗結果

在模型中加入組別解釋變量,結果F=0.02,P=0.895 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模型中繼續加入解釋變量重復測量時間。方差協方差估計結果與上一模型相比,殘差方差變化較大,從估計值為13.830 3降到5.213 4,說明重復測量時間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個體內變異,從而降低了殘差的方差。并且模型擬合優度(fit statistics)指標大大下降,可以看出,在加入時間變量之后模型擬合優度提升。這一結果說明應該對重復測量的時間變量進行更為為深入分析。同時,在固定效應分析結果(見表3)中,組別變量統計分析結果P>0.05,說明2組間中醫證候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對重復測量時間變量分析,P

2.3 隨機效應模型檢驗結果

固定效應模型的結果顯示,還應對重復測量時間做更深入的分析,也就是將其視為隨機變量。但是否有必要這樣做還要看314例受試者中醫證候積分曲線的變化斜率是否平行。若不平行則應將重復測量時間變量作為隨機變量帶入模型。為使折線圖清晰,用隨機數字表選取了60例受試者重復測量的中醫證候積分(見圖1),可以看出,不同個體變化趨勢不盡相同,每個個體變化趨勢不一樣,是隨機狀態,應將時間作為隨機變量帶入模型。

將重復測量時間作為隨機變量帶入模型,結果UN(1,1)對應隨機截距方差表明個體之間有差異。同時,從圖1中可以看出,各曲線有高有低,個體之間存在差異(Z=8.15,P

最后,在現有模型的基礎上加入組別與重復測量時間的交互作用。在隨機效應模型的基礎上,在模型中加入交互作用后,模型經方差協方差分析所得結果變化不大。UN(1,1)(Z=8.13,P

從最終的統計結果(見表5)可以看出:①截距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2組的基線水平并不一致。分層線性模型結果所用的TypeⅢ方差分析矯正了這一差異,不影響其他因素的分析結果;②組別變量、重復測量時間變量和交互作用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其中交互作用具有統計學意義(t=2.65,P

3 討論

在具體案例分析中,多中心臨床試驗所收集的數據存在一定的缺失值,數據缺失主要是由受試者造成的,如受試者某次試驗的漏檢或提前治愈都導致數據缺失。數據缺失限制了重復測量方差分析方法的使用,同時,重復測量數據的相關性等問題對于t檢驗等傳統統計學方法的使用也有所限制。對比傳統統計學方法與分層線性模型的應用條件可以看出,分層線性模型較適用于分析中藥新藥臨床試驗的重復測量數據。

從實際案例的統計分析結果來看,分層線性模型從截距模型開始,對重復測量一步一步進行分析,逐步加入組別、重復測量時間和交互作用。分層線性模型對截距進行分析時,t=21.91,P

從數據分析結果看,分層線性模型在利用數據信息上更全面,模型將治療全過程的8周數據帶入模型,從總體進行分析,保持數據的完整性,并且通過TypeⅢ的方差分析對基線差異進行矯正,使所得結果較為敏銳細致。加之分層線性模型分析的數據特點,將重復測量時間和交互作用作為隨機變量帶入模型,更符合客觀事實。t檢驗僅對單周數據進行分析,割裂數據完整性。其最終分析結果也是將第8周治療后與基線的差值進行2組比較,分析結果沒有連貫性。

綜上所述,分層線性模型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分析過程中其對數據的利用比較充分,分析和考慮的因素更為周全,同時所得結果較為具體。但分層線性模型對數據的穩定性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大樣本數據。同時對于第二層數據即本試驗中的受試者要求是隨機抽取的。這些都是在應用分層線性模型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本研究顯示,分層線性模型在處理中藥新藥多中心臨床試驗重復測量數據上有一定的優勢,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目前該方法在中藥新藥臨床評價中的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希望通過更多的相關研究積累一定的證據,從而為中藥新藥臨床評價提供方法學借鑒。

參考文獻:

[1] 李攻戍.中藥新藥臨床試驗設計中亟需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7,18(2):160-162.

[2] 黃鐘英,梁宏.中藥新藥的臨床研究概述[J].中醫藥研究,1994,11(1):59-60.

[3] 王濟川,謝海義.分層統計分析模型方法與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8.

[4] Leung KM, Elashoff RM, Rees KS, et al. Hospital- and patient-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ing maternity length of stay:A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approach[J]. Am J Public Health,1998, 88(3):377-381.

[5] Huttenlocher J, Haight W, Bryk A, et al. Early vocabulary growth:Relation to language input and gender[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1,27(2):236-248.

[6] Raudenbush SW, Chan WS. Application of a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to the study of adolescent deviance in an overlapping cohort design[J]. J Consult Clin Psychol,1993,61(6):941-951.

[7] Noh M, Lee Y, Yun SC, et al. Determinants of hospital closure in South Korea:Use of a hierarchical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J]. Soc Sci Med,2006,63(9):2320-2329.

[8] Lee CF, Wen FH. Applying the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in longitudinal studies:An example of symptom distress in women who had undergone a hysterectomy[J]. Hu Li Za Zhi,2008,55(4):63-72.

[9] Komarek A, Hansen BE, Kuiper EM, et al. Discriminant analysis using a multivariate linear mixed model with a normal mixture in the random effects distribution[J]. Stat Med,2010,29(30):3267- 3283.

[10] 呂軍城,石宏,陳景武.分層線性模型原理及其在醫學研究中的應用[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7,19(5):235-236.

[11] 易丹輝,童小軍.中醫臨床療效評價的統計方法[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7,9(4):81-84.

[12] 任仕泉,陳峰,楊樹勤.多水平統計模型在多中心臨床試驗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統計,2000,17(2):108-110.

[13] 張雷,雷靂,郭伯良.分層線性模型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5:2.

[14] 金歡,羅劍鋒,李寶月.校正中心效應的非劣性檢驗[J].中國衛生統計,2007,24(6):562-563.

第6篇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特征 消費模 消費理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校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截止到2002年底,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共計903萬人,占我國城鎮人口的1.8%。在一些高等教育發達的城市,大學生占城市人口的比率已經達到4%左右。大學生已經成為城市消費的一個重要群體,其消費行為對城市整體消費,乃至社會、經濟發展都產生著重要影響。以下是我們對貴州大學生消費認識不足的分析。

一、 對大學生消費結構的描述不夠清晰

雖然多數研究分析了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但對各種類型消費占學生消費比例的統計不夠細致,特別是對于不同消費群體的消費結構缺乏統計,這就使得人們難以系統地認識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以及各種類型消費在大學生消費中的重要性。

二、 缺乏對大學生消費的實證研究

現有研究缺乏對大學生消費的實證研究,這使得人們無法認識大學生作為一個重要的獨立消費群體,其消費在全社會中的地位和對全社會消費的影響。根據以上分析,本文通過對貴陽市大學生消費行為的調查,運用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方法,通過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我國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大學生收入與消費之間的關系。本文的研究方法:

(1) 貴州省大學生消費特征的規范分析。本文利用規范分析方法,通過實證研究,分析不同類型消費在大學生消費中的地位,從而揭示大學生總體消費特征;分析不同學生群體的消費結構,進一步揭示不同群體大學生的消費特征。

(2)收入與消費關系研究的經濟學理論框架

根據凱恩斯理論,影響消費需求的首要因素是收入,在其他條件既定的情況下,個人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費支出越大,反之則越小,但消費增加(減少)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減少)的幅度。根據凱恩斯消費理論建立的消費函數可以用下式表示:C=f(Y) 式中,C表示消費,Y表示可支配收入。

借鑒凱恩斯消費理論,我們建立了大學生收入與消費關系的計量經濟模型:C=C0+bY1 ,其中:C為消費支出;C0為基本消費支出,即指與經濟來源無關的自主消費。b為邊際消費傾向,指增加一元經濟來源時,消費增加的數額。Y為可支配收入。

我們將根據這一模型對大學生收入和支出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試圖從經濟學角度對大學生消費行為進行描述和解釋。

三、樣本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抽樣調查收集研究數據,樣本選自貴陽市高等院校,根據各校在校生人數占高校總人數的比例進行配額抽樣。在每所學校內,各年級的樣本也使用配額抽樣。并按照隔5取1的原則對在校學生進行定點攔截式問卷調查。實際有效樣本數為301,抽樣比為2‰,剔除異常值后保留樣本量294個。

我們將運用本節描述的統計方法和計量經濟模型,利用調查數據對我國大學生消費特征和消費模式定量研究。

四、大學生消費特征的統計結果及分析 :表一

為了研究大學生的消費結構,我們對各消費項進行界定:將分布離散、變異較大的項定義為奢侈消費,將分布集中、變異較小,即消費人數多、消費額差異不明顯的項定義為基本消費。鑒于各消費項性質不同,不能用標準差直接比較,因此我們使用標準差系數進行比較。表一比較結果顯示,分布比較集中的基本生活開支項為食品、衣著、日用品和通訊(標準差系數均

參考文獻:

[1] 劉利蘭,2001:《市場調查與預測》,經濟管理出版社

[2]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2002:《經濟學》,華夏出版社

第7篇

關鍵詞:缺血性心腦血管事件;高危因素;中醫干預

缺血性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近年在我國顯著上升,且發病年齡漸趨低齡化,對公眾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威脅,是主要引發死亡事件的原因[1]。分析高危誘導因素中醫證候特點,可為早期科學有效防治提供有力參考依據。本次研究選取具缺血性心腦血管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80例,采取中醫手段干預,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回顧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具缺血性心腦血管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即在心腦血管事件發生前,存在高血壓合并血糖異常的情況。均與血糖異常、高血壓病診斷標準符合,且在近期有≥3項病情不穩定癥狀出現。男43例,女37例,年齡40~79歲,平均(59.8±2.3)歲。

1.2診斷標準 血糖異常依據1999年WHO制定的分類標準評定;高血壓依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修訂版)標準評定。危險因素評估參考《多重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防治建議》、《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1.3方法

1.3.1中藥內服 ①選擇方藥:⑴風痰阻絡證:采用化痰通絡湯口服,組方:酒大黃5g、法半夏10g、香附15g、生白術10g、三七3g、紫丹參30g、天麻10g;⑵痰熱腑實證:采用星蔞承氣湯口服,組方:丹參30g、全瓜蔞30g、芒硝10g、生大黃10g、膽南星6g;⑶陰虛風動證:采用育陰熄風湯口服,組方:白芍15g、生地黃20g、丹參30g、山萸肉10g、天麻10g、鉤藤30g;⑷氣虛血瘀證:采用益氣化瘀湯口服,藥物組成:川芎5g、生黃芪30g、柴胡10g、全當歸10g、赤芍15g、草紅花10g、桃仁10g;②服用方法:為免煎配方顆粒,1劑(共2包)/d,早晚各1包。服用時拆開混勻,取溫水浸潤1~2min,后用100ml開水調勻服用,共4w。

1.3.2靜滴中藥注射液 入組即取血栓通粉針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靜滴,1次/d,共10~14d。

1.3.3中成藥 痰熱腑實證或取牛黃清心丸應用,風痰阻絡證可取中風回春丸應用,陰虛風動證可取六味地黃丸應用,氣虛血瘀證可取腦心通膠囊應用。

1.4指標觀察 采用臨床結局評價量表(PRO)評定中醫結局積分,分值越低,效果越好。并應用Barthel指數評估日常生活能力,記錄病死率。

1.5統計學分析 文中數據均在SPSS13.0中納入,組間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

2 結果

2.1危險因素情況 患者通常有多種危險因素并存,血壓、血壓控制較好37例,不佳28例,差15例;性格外向50例,內向30例;超重26例;性情急躁30例;體力工作22例,腦力58例;少吃蔬果32例,喜食油炸、動物內臟、肥肉41例,葷食為主37例;口味偏甜45例,偏咸54例;男性重度飲酒25例;男性吸煙25例;即往有心腦血管病家族史46例,有心律失常10例,冠心病22例。

2.2中醫辨證分類 風痰阻絡證40例,占50%;痰熱腑實證10例,占12.5%;陰虛風動證8例,占10%;氣虛血瘀證22例,占27.5%。

2.3中醫干預效果 相較干預前,干預后Barthel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升高,中醫結局積分明顯降低,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中醫治療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歷史悠久,其中辨證中醫治療具藥量加減靈活、針對性強、效果顯著等特點,可針對患者不同病理階段、合并癥靈活組方、辨證用藥[2]。常見如下:①祛風藥:以辛散疏風、輕揚升散為主要功效。本次研究針對陰虛風動證患者采用育陰熄風湯,可促微循環改善,使血黏度降低,或對脂質過氧化反應抑制,進而減輕組織缺血引發的損傷;②通腑法:缺血性心腦血管事件病機復雜,發病急診,但總體仍與內外因素在機體作用,對臟腑構成損傷,促使氣機被擾,腑氣不通。本次針對痰熱腑實患者,采用星蔞承氣湯治療,可緩解病情加重趨勢,改善患者意識狀態,并促偏癱病損程度減輕[3];③活血化瘀法:血氣上行可加大缺血性心腦血管事件發生幾率,活血化瘀為有效治療缺血性疾病的手段,本次針對氣虛血瘀證患者,采用益氣化瘀湯治療,可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心腦血管。本次針對痰阻絡證病例采用化痰通絡湯口服,可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擴張血管[4]。配合中醫康復訓練,對提高患者遠期生存質量意義顯著。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相較干預前,干預后Barthel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升高,中醫結局積分明顯降低,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分析引發缺血性心腦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辨證分型,采用中醫方案治療,對保障患者遠期生存質量,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療效果意義顯著。

參考文獻:

[1]周妮,王穎.近年來中醫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研究概況[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5,(08):1083-1085.

[2]姬少珍,張允嶺,張志辰,等.腦卒中(含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伴/不伴顱外動脈狹窄患者危險因素比較及中醫證候要素分析[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01):63-67+72.

第8篇

[關鍵詞]PICC;循證護理;導管錯位;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9月~2018年8月,102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齡29~59歲,平均年齡(38.16±4.37)歲;對照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齡0~61歲,平均年齡(39.02±3.89)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包括:⑴建立循證護理小組。由護士、責任護理、護士長、科主任等組成。⑵提出問題,找尋實證。護理期間,對PICC導管錯位患者的數量、置管治療情況等情況進行收集并記錄。并通過查詢教科書、文獻數據、期刊等方式來查找相關資料,確定循證問題。⑶循證過程。①結合護理經驗和護理研究,將臨床中發現問題通過有關資料進行證實;②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對于患者和家屬的需求盡可能滿足,充分發揮有效的醫療資源;③結合臨床專家和患者訴求而制定護理方案。⑷實施循證護理。①找到導管錯位的原因,查看護理人員是否進行規范護理;②評估。護理人員要在置管前對患者進行評估,確定是否有血栓形成史、鎖骨外傷史、血管狹窄、瘢痕、畸形。保證其無置管禁忌癥,后平臥位置管;③護理人員置管過程中動作輕柔;④確認位置。置管后進行回抽回血,就算通暢也要定位導管頭端,利用X線片確定位置正常后使用;⑤錯位處理。發生錯位,可不立即拔出導管,經X線引導將導管退出至錯位處,后利用送管遇阻的解決措施來正位導管;⑥進行導管正位操作期間,會一定程度的損傷血管內膜,穿刺點和置管壁在置管后出現痛、熱、腫、紅,可熱敷或涂抹藥物,預防靜脈炎出現。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并發癥(靜脈炎、管腔堵塞、血栓、血行感染)、導管錯位;護理滿意度: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導管錯位、并發癥導管錯位和并發癥發生率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9篇

集中在自然語料與誘發式語料兩類,同時我們認為在具體的研究中,語料的效度、信度、適切性與可行性都應納入考慮的范圍。

關鍵詞:實驗語用學 實證哲學 研究方法 語料收集

一.引言

實驗語用學這一術語最早出現于1999年Cognition雜志上[1]。它主要是指使用實證主義方法,對語用課題進行研究。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言語行為、含義解讀與推導、發話人意義等的認知基礎;同時在人們的真實交際中,如何根據語言學知識、語境因素等去消解歧義,獲取話語的明示與隱含信息,最終理解發話人的交際意圖,或者理解隱喻、反語、借代等非字面信息[2]。實驗語用學認為,我們只有將語用語言學與心理語言學等相鄰學科的研究方法整合起來,才能對語用學本身的理論建構作出最好的詮釋[3]。他們指出話語理解等信息中的推理與心理學、心理語言學密切相關,但基于心理語言學所提出的與言語相關的實驗方法并未系統地檢測現有的語用理論,所以實驗語用學就倡導將實驗法推廣到語用學的各個研究領域[4]。

二.實驗語用學的理論建構

語用學在建立之初就與哲學、認知科學、心理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哲學思想的介入為語用學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哲學基礎,認知科學的研究手段為該領域提供了更好的科學方法。此學科雖與其它多種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但本文只討論其中幾門特別重要的學科。

1.實驗語用學與心理學

心理學,是社會學中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現象與行為規律,如條件作用、人格差異、人格異常、內心沖突等課題。心理學家只顧建構理論,卻沒有試圖將自己建構的理論同其它學科聯系。20世紀60年代,認知心理學取代了以往行為主義的主流地位,許多新的研究方法被用來研究心理以及活動背后的認知機制。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醫學研究技術在認知心理學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常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正電子掃描技術(PRT)、腦電技術(EEG/ERP)等將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5]。認知心理學也波及到了語用學研究領域,特別是關聯論、順應論等。值得指出的是研究技術和條件都處于基礎階段,尚未完成系統地科學驗證,只是雛形而已[6],但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思想早已滲透到實驗語用學的研究領域了。

2.實驗語用學與實證主義哲學

實驗語用學的直接哲學基礎是實證主義(positivism),最早由法國哲學家Auguste Comte提出。實證主義哲學廣義上是指任何排斥先驗或形而上學的思辨而基于經驗材料的哲學體系;狹義的是指Comte關于這一認識論的觀點[7]。實證主義在方法論上主張研究對象不依賴于研究者而獨立存在,事物本身具有內在的固有的、能重復發生的規律,同時事物的量化維度可以用來考查事物的本質。以巴赫主義為代表的是第二代實證主義與以維也納學派代表的是第三代實證主義,即邏輯實證主義或稱邏輯經驗主義[8]。他們主要從事科學哲學的研究,以及相關語言哲學和邏輯哲學問題。語言世界也是可以被量化的,研究語言可以用實驗的方法獲取數據,依靠定量數據來解釋語言。正是在此哲學觀指導下,實驗語用學應運而生。實驗語用學認為:人類適切地使用語言以及理解語言的過程是有理據性的,我們可以憑借科學的手段進行測量,結合特定的文化社交語境進行闡釋。

3.實驗語用學與數理統計學

數理統計學是語言學研究中量化數據分析的重要工具,它可以使研究者運用一定的原理和公式描述量化數據,進而得出可靠的推論[9]。語用現象涉及社會、文化、語境、認知等隨機變量,而統計學是研究隨機變量的數學工具,因此統計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更好地探索出大量復雜語用現象的本質。實驗語用學將人類紛繁復雜的言語交際行為和認知過程看作自然現象,可以用客觀化的自然方法來研究。特別是對龐大的語料進一步處理時,我們必須借助推斷性統計分析方法把那些看似無意義的材料凸顯出本身的價值。

三.研究中語料的搜集方法以及原則

研究是一個提出問題或假設、收集數據、闡述數據的過程[10]。對任何科學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實驗語用學也不例外。我們根據語料收集方法的性質不同將其分為兩類:自然語料和誘發式語料,下面就從這兩種類型予以展開。

(一)自然語料法

自然語料是受試人員作為交際一方參與其中的言語交際行為,是真實交際意愿的驅動。然而,我們所說的自然語料并非是受試者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受試,而是帶有人為因素的盡量接近真實場景的自然語料。獲取自然語料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借助現有語料庫與自然觀察。

1.語料庫

有些言語行為,如告別、問候,表達感謝[11],有其自身的固定程式,語言數量有限,結構單一,較易識別,因此比較適合用語料庫。我們認為語料庫的開發和使用對應用語言學,特別是對研究學生錯誤類型的標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這一研究方法在實驗語用學中能起多大的作用我們持保留態度。因為我們必須面臨這樣一個現實,即沒有一個現成的可供使用的口語語料庫,這樣就無法涵蓋不同的語體特征,那么目標語料的可比性在語料庫研究方法中似乎不能作為理想的語料源頭。

2.實錄語料

實錄語料是指研究人員在征得受試者同意的基礎上,對自然發生的真實交際行為進行錄像或錄音,然后將資料轉寫。這種方法顯然具有人類學研究的特征,同時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現交際在真實語境下的全貌。鑒于此,這種收集語料的方法是從理論層面公認的理想語料,但是實際采用這一研究方法的學者很少。首先,研究人員必須征得當事人的同意(西方國家特別注重研究道德問題);同時如果受試者知道話語會被錄音,其語體風格往往會被調整;況且真實的交際很難對交際雙方的權勢、地位、年齡等變量加以控制,不利于科學分析,因而實錄語料的際操作顯得困難重重。

(二)誘發式語料

誘發式語料是指研究對象并沒有參與到真實的言語交際行為中,而是受研究人員的誘發和引導,從記憶中激活相關信息,報告表演或寫出來,即受研究人員的目的驅動[12]。常見的收集形式有語篇完型任務、角色扮演、口頭報告。

1.語篇完型任務

語篇完型任務(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 DCT),是語用學研究中最常見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種基于格式塔心理學的理念,先是一段情景描述,然后是對話,其中一部分給出,要求受試者補全另外一部分,要研究的那一部分需要含有特定的言語行為[13]。DCT可以分為選擇語篇完型(MDCT)和書面語篇完型(WDCT)。兩者都給予受試者一些場景,但MDCT要求受試者從被給選項中選出答案,而WDCT是開放式的,要求參與者寫下他們生成的語篇反應。有些學者[14/15]認為MDCT僅能夠測試出受試者的某些語用理解能力,但是對于語用生成似乎WDCT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我們認為這種研究方法雖然沒有面對面的互動交際那么真實,但從語料收集的數量上講不失一種好的方法。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Role Play, RP)是一種情景模擬法,由研究人員設定交際場景,規定雙方的角色關系,包括職業(如師生關系)、社會距離、相對權勢等,并向被試者說明,要求他們在給定情境下實施某種言語行為,并以口頭形式表演出來。根據交際互動的深廣程度,角色扮演可以分為封閉式和開放式,前者一般是單話輪回應,而后者是一種不限數量、不預設交際的多話輪回應和交際雙方意義協商的過程。我們認為,RP克服了收集實錄語料不太可能的弊端,因為RP所獲得的語料在復雜性、多樣性、互動性、協商性等層面更接近于自然語料,但其交際語境是虛擬的,并且交際雙方可能會因不熟悉其扮演的角色或本族語沒有經歷過類似情景,那么語料的信度和效度就值得質疑[12]。

3.口頭報告

口頭報告這一研究方法以多種形式豐富了研究人員對語料的識解。通過自我報告和自我觀察,受試者要求說出他們在實施某一言語行為時的內心想法并對其特定語言行為進行自我心理剖析。這一方法可以用來驗證獲取語料的方法和過程是否具有效度和信度,同時有助于我們了解受試者在給定情境中的意識活動[16]。內省法的優勢在于可以及時匯報,可以使得任務同時進行,但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任務的完成[17]。

四.結語

本文對實驗語用學的學科基礎進行了溯源。實驗語用學是一個交叉學科,它是集語言學、哲學、心理學、數理統計學于一體,以實驗為研究手段的一門學科。雖然實驗語用學對于語用推理并未做出清楚的解釋, 但它的學科價值在于它可以使語用學理論逐漸減少其心理學上的模糊性,同時為本學科以往的內部循環論證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就語用收集方法層面而言,這些方法本身并無優劣,但在做研究時,我們應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選擇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最近幾年研究者們為了提高語料的效度、信度、適切性與可行性,混合法似乎成了一種研究趨勢。

參考文獻

[1]Nicolle,S.&B.Clark.Experimental pragmatics and what is said: A response to Gibbs and Moise[J]. Cognition,1999,(78):165-188.

[2]曾文雄.語用學的多維研究[M].中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3]Noveck,I.A.&D.Sperber.Experimental Pragmatics [M].Basingstoke:Palgrave, 2004.

[4]李捷,何自然,霍永壽.語用學十二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張學民,舒華. 驗心理學綱要[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周榕、冉永平.語用學研究的新取向―實驗語用學研究[J]外國語,2007, (5):23-26.

[7]Pickering,M.Auguste Comte:AnIn

tellectual Biography[M].Cambridge:CUP,1993.

[8]張慶熊.維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學和20世紀西方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發展[J].云南大學學報,2009,(6):39-45.

[9]徐宏晨.第二語言研究中的統計案例分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10]洪崗.跨文化語用學語料收集方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11]Reed,B.S.“Prosodic orientation:A practice for sequence organization in broadcast telephone openings” [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6):1223-47.

[12]李怡,王建華.跨文化語用研究語料收集方法[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3,(33):345-351.

[13]Kasper,G.&M.Dahl.1991.Research methods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991,(2):215-247.

[14]陳新仁.語用學與外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15]王永亮,曲捷.基于語言能力和語際語用能力關系的實證測量[J].創新教育,2014,(6):65-68.

[16]Gass,S.M.&A.Mackey.Data Elicitation for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1.

第10篇

關鍵詞:截癱;心理特點;心理治療

截癱多數是由于多種原因所致的脊髓損傷所引起的,作為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普遍存在多種顯著的心理問題。截癱患者當中,由于他們突然喪失了生活能力,心中難以接受,往往會陷入到絕望與擔心的抑郁焦慮心情當中。因此截癱患者的心理問題均是康復治療工作當中所不容回避的問題。本研究對25例截癱患者分析其心理特點,并針對性地采取心理治療方法,為今后心理康復治療提供實證性依據。現把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從2009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截癱患者50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齡18~61歲,平均(37.9±12.3)歲;致傷原因:車禍傷30例,重物壓傷9例,墜落傷11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2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致傷原因和類型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運動療法與作業療法等單純康復治療,治療組則在此基礎上加用心理治療:(1)支持治療[1]。在患者入院初期便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多進入病房和患者溝通交流,不要由于患者前幾次的不理睬而放棄,應該繼續持之以恒地關心患者、與患者溝通,從而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為今后的心理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與患者家屬交流,讓他們有空多陪伴患者身邊,陪伴患者走過這段艱難的時期;(2)疏泄治療。理解并包容患者的情緒,讓患者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將心中的苦悶抒發出來,并對他們的想法和情緒表達理解和關心。同時予以一定的指導,注意語言應通俗,適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同時承諾患者嚴守保密原則,不將他們的秘密告知家屬;(3)焦點解決治療。待患者情緒穩定,有意愿重新投入生活時,可以采用此療法,協助患者找到生活中困難的解決之道。焦點解決包括目標設定、情況評估、奇跡問題、尋找例外和正向鼓勵等方法,著重于解決困難的方法而非問題本身,能在短期內(通常為4~6次,有時甚至1~2次即有效)找到解決之道。

1.3 療效評價 分別在治療前和6個月治療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評估方法采用Scl-90癥狀評定量表對兩組進行評估[2]。

2 結果

兩組在治療前Scl-90的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6個月的治療后,對照組各因子的得分差異仍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患者在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和恐懼的差異較治療前和對照組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截癱患者不但要承受肢體感覺與活動能力喪失、失禁、疼痛等軀體上的痛苦,還要承受病恥感、難以回歸社會等各種心理問題。張崇芬等發現,截癱患者一般存在較高的抑郁焦慮情緒[3],因此對于截癱患者的心理特點分析和心理治療是臨床康復治療當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楊文清將截癱患者的心理變化分期為無知期、震驚期、否認期、抑郁期、承認期和適應期六種[4]。本研究也根據截癱患者的這種心理特點,制定了支持治療、疏泄治療和焦點解決治療的綜合心理治療。

在患者無知和震驚期,患者了解到自己病情的嚴重性,在情感上可能出現麻木和休克,此時需要醫療工作者采用溫暖友好的態度去應對,同時為患者重新建立信心,早日擺脫恐懼;在否認期與抑郁期,患者或否認自己是殘疾人的事實、拒絕治療、出現敵對或抑郁情緒,因此此時所需要的,是讓患者心中的心理能量發泄出來,將心中的痛苦和擔憂通過語言方式表達,這不單是能讓醫護人員和家屬了解患者的想法,對患者來說也是一個疏泄的渠道,為今后的治療“清空”掉不良的心理。最后在承認和適應期,采用焦點解決心理治療,針對患者具體擔心的適應問題,協助患者找出具體的解決方法。本次臨床研究結果也發現,心理治療可以顯著降低截癱患者的軀體化、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和恐懼心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截癱患者具有多種心理問題,當通過綜合性心理治療后,可以降低患者心理狀況的嚴重程度,為患者能早日回歸社會、配合康復治療具有良好效果。因此值得在臨床工作當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賀旭,林建華,洪軍.心理治療對截癱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3,13(19):98-101.

[2] 張君忠,張劍截癱患者早期的心理治療[J].健康必讀,2011(8):401-402.

第11篇

中圖分類號 R44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26-0090-02

新生兒黃疸是兒科較為常見的疾病,原因是膽紅素代謝障礙導致血液中游離膽紅素濃度升高,臨床表現主要是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影響新生兒生長發育[1]。由于新生兒血腦屏障發育不全,腦內膽紅素濃度過高引起膽紅素腦病,可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嚴重受損,甚至威脅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兒黃疸的早期診療意義重大。代丹丹[2]研究認為,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新生兒黃疸的療效,縮短臨床康復時間,有效防治治療后遺癥。筆者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中實施循證護理,亦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50例新生兒黃疸患兒,其中男23例,女27例,入科后均進行尿常規、尿膽紅素、尿膽原和肝功能等檢查,均符合新生兒黃疸診斷標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11例,女14例;日齡3~25 d,平均(6.37±2.62)d;體質量2.4~4.3 kg,平均(3.65±1.48)kg;出生時Apgar評分7~10分,平均(8.75±1.63)分;生產方式:自然分娩15例,剖宮產10例;出生時年齡:早產兒8例,足月兒14例,過期兒3例。研究組男12例,女13例;日齡2~26 d,平均(6.42±2.74)d;體質量2.3~4.4 kg,平均(3.68±1.56)kg;出生時Apgar評分7~10分,平均(8.83±1.54)分;生產方式:自然分娩16例,剖宮產9例;出生時年齡:早產兒10例,足月兒13例,過期兒2例。兩組均給予藍光照射治療。兩組患兒性別、日齡、體質量、出生時Apgar評分、生產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兒科常規護理,即給予基礎護理、病情治療護理、預防并發癥等護理,研究組實施循證護理,具體步驟和措施如下。

1.2.1 循證準備 筆者認真學習循證護理的起源、概念、本質、實施步驟、實證分析與應用等,充分掌握循證護理的內涵,并積極學習文獻資料檢索相關知識,經充分準備后實施本研究。

1.2.2 循證問題 針對新生兒黃疸的發病原因、發病機制、影響因素、治療措施和預后等,結合兒科實際護理經驗,充分考慮新生兒具體病情和特點,確立如下循證問題:(1)新生兒黃疸;(2)藍光治療;(3)療效;(4)護理服務質量。

1.2.3 循證支持和評價 將上述循證問題輸入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萬方數字化期刊全文和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查詢近3年的文獻資料(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仔細評閱文獻資料,分析、論證文獻實證的真實性、科學性、實用性等,結合科室護理經驗,篩選出最佳護理實證。

1.2.4 循證應用 根據最佳護理實證,結合科室護理實踐經驗和患兒的病情特點、心理需求等,制定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案,具體護理干預措施如下。(1)藍光治療護理:調整好暖箱藍光照射距離,一般保持燈管距離新生兒50~75 cm,照射過程用黑布眼罩遮住患兒雙眼,采取妥善固定措施,防治患兒無意中拉扯掉,可用棉布將患兒手腳包住,避免抓、拉、扯等動作傷害。加強照射期間體溫監測,一般保持體溫29 ℃~32 ℃,保持房間濕度50%~60%,照射面積盡可能最大,每2 h全身性翻身一次,定時喂水,避免光照射脫水。(2)加強新生兒補水護理:充足的小便是排泄膽紅素的前提,護理人員應仔細觀察患兒每天小便次數,若每天6次,除非嚴重的母乳性黃疸,一般無需停止母乳喂養。若患兒軀干和四肢黃疸時,停止母乳喂養,改為人工喂養,嚴格按照奶粉配方要求飲食,避免胃腸道負擔過重,影響機體營養狀態。(4)撫觸護理:飲食1h作用開始撫觸護理,時間15~20 min,依照前額、下顎、頭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和臀部順序撫觸,特別是背部和腹部,以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腸道內容排泄,減少膽紅素吸收。撫觸用力均勻、適度,動作舒緩、輕柔,撫觸期間嚴密觀察患兒反應,若出現異常哭鬧、不安、肌緊張等,應停止撫觸護理,立即匯報醫生處理。(5)出院指導:交代患兒多休息,適度運動,避免勞累。加強家長出院健康教育指導,提高出院治療依從性。保持合理飲食,定期到院復診。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療效、經皮檢測膽紅素指數、黃疸消退時間,比較兩組基礎護理合格率、家屬滿意度變化。療效標準:顯效:治療5 d,患兒黃疸癥狀消失,血清膽紅素濃度正常;有效:治療5 d,黃疸臨床癥狀顯著減退,血清膽紅素濃度明顯降低,但未將至正常水平;無效:治療5 d,黃疸臨床癥狀未見緩解,血清膽紅素濃度下降不明顯[3]。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基礎護理合格率和患兒家屬滿意度按照科室調查表格標準,出院時分別有科室護士長和患兒家屬填寫。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兒治療有效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足月新生兒血清總膽紅素濃度>205.2 μmol/L,早產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濃度>256.5 μmol/L即可診斷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常見類型有感染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和新生兒肝炎等,胎兒出生后肺循環運行導致大量紅細胞破壞,而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導致血液內膽紅素濃度過高,產生黃疸。病情嚴重時可引發核黃疸,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早期表現為精神萎靡、肌張力弱、嗜睡、嘔吐等,晚期可導致死亡,幸存者多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4]。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新生兒黃疸意義重大,其中早期護理干預能促進膽紅素排出,有效緩解黃疸的臨床癥狀[5]。

第12篇

【關鍵詞】1型心腎綜合征;中醫證候;分布規律

【中圖分類號】R22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08-007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CM syndrom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Selected 80 patients with type 1 CRS. Collect the patients information,such as diagnostic data,examination results,TCM syndrome types of primary diseas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se informations.Results 80 patients, Qi deficiency syndrome in 43 cases, gas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in 17 cases,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in 8 cases,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in 7 cases, yin and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in 5 cases.Among them, qi deficiency syndrome was 537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yndrome typ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words:Type 1 Heart and Kidney Syndrome; TCM Syndrome;Regularities of Distribution

心、I功能關系密切,2008年急性透析質量指導組(ADQI)將心腎綜合征(CRS)定義為心、腎功能紊亂的病理狀態下,一個器官的急、慢損傷導致另一個器官的急性或慢損傷[1]。同時將心腎綜合征分為5型,其中1型CRS為急性心腎綜合征,即急性心功能惡化,導致腎臟損害和(或)功能障礙。在1型CRS的治療中,心腎同治為治療的基本原則,目前針對CRS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案,更應重視早期的預防及控制危險因素[2]。而中醫治療疾病強調辨證論治,可以在早期對疾病進行預防及治療。因此,對1型CRS進行中醫分型,可有效彌補西醫個體化治療中的不足[3]。本研究通過探討1型心腎綜合征中醫證候臨床分布規律,為臨床辨證論治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共80例1型CRS患者,年齡48~87歲,平均(6746±1007)歲,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根據2007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的《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4],心功能分級標準參照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1994年第9次修訂的心臟病心功能分級標準[5]。CRS診斷標準主要根據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病程中有無腎功能的進行性惡化。測定血肌酐水平可作為CRS的臨床參數[6],參照第3版《腎臟病學》[7],凡血清肌酐水平>133umol/L者均認為發生慢性腎衰竭。排除標準:除外有明確腎臟原發疾病者,或合并其他嚴重臟器損害(如肝臟)者,或存在尚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壓、感染。

12方法根據《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指導原則》[8]制定中醫辨證分型表格。收集患者四診資料,包括臨床癥狀、體征、舌脈,實驗室及檢查結果,對患者四診資料進行中醫證候積分,每項主癥每三項次癥各積1分,積分大于3分者為主證,積分1~2分者為合并證,并進行統計分析。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正虛證的證候分布規律80例患者中,氣虛證有43例,氣陰兩虛證17例,陰虛證有8例,陽虛水泛證有7例,陰竭陽脫證有5例。其中,氣虛證占5375%,明顯高于其他正虛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標實證的證候分布規律80例患者中,瘀血證有36例,痰飲阻肺證22例,水濕證17例,濕熱證5例。其中,瘀血證及痰飲阻肺證占總例數的7250%。

23正虛證型與標實證型的關系氣虛證合并瘀血證15例,合并痰飲阻肺證10例,合并水濕證10例,合并濕熱證8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氣陰兩虛證合并瘀血證10例,合并痰飲阻肺證3例,合并水濕證3例,合并濕熱證2例,以合并瘀血證為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陽虛水泛證合并瘀血證1例,合并痰飲阻肺證3例,合并水濕證2例,合并濕熱證1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陰竭陽脫證合并瘀血證2例,合并痰飲阻肺證1例,合并水濕證1例,合并濕熱證1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1型心腎綜合征中醫臨床亞型較多,臨床治療宜辨證論治 1型心腎綜合征自提出后,因其預后的明顯惡化而備受關注。本研究發現,1型心身綜合征中醫證候繁多復雜,可能是因為其病變過程為邪正交爭與陰陽失調的緩慢變化過程,其中涉及心、肺、腎、脾等不同臟腑的氣、血、精、津、液耗損及邪氣羈留。目前西醫多采用利尿及替代療法,但效果均一般。而中醫善于辨證論治,對于復雜多變的臨床亞型,實施個體化的辨證論治,從而保障療效。

1型心腎綜合征中醫證候多虛實夾雜1型心腎綜合征可能通過多種原發病引發,病情復雜,變化較其他類型的心腎綜合征快,一旦起始以后,即使臨床處于穩定階段,疾病自身仍可不斷發展,如存在誘發加重因素,t加重和緩解反復交替出現,從而表現出虛實夾雜的臨床表現。本研究發現,1型心腎綜合征的中醫臨床證候多為虛實夾雜,亦與其本身的發展變化過程相符。故1型心腎綜合征患者在臨床治療中應注意兼顧虛、實,標本同治或急則治其標。

1型心腎綜合征中醫證候以氣虛證及氣陰兩虛證、瘀血證及痰飲阻肺證為多,提示總治則宜益氣生津、祛瘀化痰。近年來從中醫角度研究1型心腎綜合征的研究頗多,但研究的思路不同,結果也各有所異。本研究從中醫證候的分布規律分析,得出1型心腎綜合征的中醫證候以氣虛證及氣陰兩虛證、瘀血證及痰飲阻肺證為多,這可能與本病以中老年人為主要發病群體有關。中老年人多心腎氣虛或久病體虛,氣虛生化無源,而導致氣虛或氣陰兩虛。久病則入絡,致脾失運化,腎失分清,濕聚成痰;氣血同源,氣虛則血瘀。提示,在臨床治療中,宜以益氣生津、祛瘀化痰為總治則。參考文獻

[1]Ronco C, McCullough P, Anker SD, et al. Cardio-renal syndrimes:report from the consensus conference of the acute dialysis quality initiative [J]. Eur Heart J,2010,31(6):703-711.

[2]崔永軍,萬美燕,夏平,等.臨床指標對急性腎損傷伴心腎綜合征患者行腎臟替代治療時機的預測價值[J].中華腎臟病雜志,2015,31(7):481-486.

[3]王蕾,王梓,郝迪,等.心腎綜合征模型建立及腎素原受體信使核糖核酸表達的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5,12(9):895-899.

[4]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5.

[5]葉任高.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20.

[6]Praught ML, Shlipak MG. Are small changes in serum creatinine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J]. Nephrology and Hypertension, 2005,14(3):26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