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7:27: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健康宣講;高血壓;健康教育
1 臨床資料
本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齡45歲~78歲,50例中90%為原發性高血壓,10%為繼發性高血壓,38例病情控制出院,隨訪24例院外生活質量良好。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醫護人員向高血壓病病人傳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識,形成人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在預防疾病和控制并發癥最為重要,。可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治療依從性。
3 健康教育的形式
在健康教育的形式選擇上,最受病人歡迎的是醫護人員經常與病人交談。因此我們采取邊護理邊教育的方法。如掃床、測血壓、服藥的時間對病人提供教育內容,對有一定文化層次的病人,我們利用文字材料做補充,給病人看與疾病有關的小冊子和標準教育計劃等。我們醫護人員要與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敬的良好關系,把醫療護理工作與健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自己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根據病人的不同個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
4 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我國高血壓的治療目前仍以口服藥物為主,大部分病人需長期或終生服藥,在客觀上要求醫務人員與病人要充分認識到治病的長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備一定承受能力,在戰勝疾病之前一定要戰勝自我。
4.1 高血壓病的基礎教育 高血壓的基礎教育包括:血壓多少可叫高血壓;高血壓的分期;多長時間測一次血壓;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高血壓與遺傳的關系;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治療高血壓藥物副反應的觀察與處理;高血壓如何預防;維持自身血壓的穩定范圍;高血壓與心理社會因素的關系。通過基礎知識的教育,使病人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
4.2 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培養高血壓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生存質量。高血壓的特點:長期性;對自身疾病的重視不夠;消耗一定的費用;不理解服藥依從性的重要性。高血壓病病人渴望得到有關疾病的知識,掌握自我護理的方法,調整生活習慣,實施自我管理疾病;教會病人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服藥的依從性,控制疾病的發展進而達到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目的。
4.3 指導生活習慣的改善 低鹽低脂飲食,保持適當的體重,戒煙忌酒,加上運動療法有一定的降壓作用,改變生活方式可起到自體降壓、協調降壓的作用。
4.4 提高服藥的依從性 有人認為病人不依從是當今醫學面臨的最重要問題,現今降壓藥物能使90%以上高血壓病人的血壓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控制率較低,主要與病人服用降壓藥的依從性有關,其原因是人們對高血壓病的危害認識不足,有的因無自覺癥狀或癥狀好轉或怕麻煩,加上經濟因素,藥物副反應等種種原因導致病人擅自停藥或不規律服藥。針對這些原因,反復向病人解釋病情及冶療的意義和按時、按量用藥的重要性,嚴格指導病人按醫囑服藥,可持久地維持降壓藥物的血液濃度,避免短效藥物引起血壓驟然下降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血。盡量避免使用貴重藥品,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利于長期服藥,病人出院后囑病人定時測量血壓,每周1次,隨時修訂治療方案。
4.5 注重心理護理 加強衛生宣傳,有針對性地向病人講解高血壓病的一般常識,使病人對病情的診斷、治療有大致的了解,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規律,對疾病憂慮恐懼者,講明高血壓是可控制的疾病,只要有效地控制血壓便可健康長壽,減輕顧慮。對疾病不重視不愿長期服藥者,應對其講明高血壓病及并發癥的危害,使其主動配合服藥,達到增強健康,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
5 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組60例獲隨訪病人在適應現狀、情緒穩定、心理平衡、自保能力等方面均達到教育目的。經護理人員耐心宣教與心理護理,病人主訴不良情緒消除,能夠保持情緒穩定,對治療充滿信心,能做到遵醫用藥,正規治療還學會了疾病的預防、保健、自我護理等知識。并使護患關系得到發展和升華,個人潛能得到發揮,充分體現了護士的自我價值。同時也樹立了醫院良好職業道德形象。
參考文獻:
[1]CNKI 數據庫 中國高血壓教育指南 作者:吳兆蘇 霍勇 王文 2013年12期
高血壓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常伴有心,腦,腎管器功能性或器質性的改變,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慢性病。為提高高血壓病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控制血壓,預防并發癥,我們對96例高血壓病患者進行調查,旨在實施相應的健康教育。
一、 資料和方法
1、 臨床資料 選擇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我院確診治療的96例高血壓病人,男64例,女32例,年齡33~69歲,①均符合WHO1999年制訂的高血壓病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②Ⅰ級高血壓64例,Ⅱ級高血壓23例,Ⅲ級高血壓9例,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7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79例。
2、 血壓控制標準 血壓控制是指收縮壓(SBP)≤140mmHg, 舒張壓(DBP)≥90mmHg。血壓未控制是指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1〕
3、 健康教育內容
①我們按照目前國際上對高血壓統一的分極標準,采取了分組教育和治療。第一組是Ⅰ級高血壓病人,本組病人無糖尿病,靶器官損壞,我們采取了非藥物治療,通過講解,示范,發放宣傳材料及個別輔導為主的方式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①合理膳食:高血壓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與飲食習慣或膳食組成有密切關系,如鈉攝入過多,鉀和鈣的攝入不足,熱量過剩等〔2〕.因此教育高血壓病人要有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以清淡,低脂,低膽固醇和低熱量的食物為宜,限制鈉鹽攝入,建議高血壓病人每日食鹽量在6g以下,約兩個啤酒蓋的量可有效控制高血壓病的發生和發展。選擇鮮奶,淡水魚,牛羊肉等食物,嚴格戒煙限酒。②減輕體重:由于肥胖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因素,而飲食過多,活動過少會引起肥胖。因此減輕體重必須要有科學性和長期性,首先減少總熱量的攝入,特別是控制高糖和高脂肪飲食,其次是增加體育煅燒的時間和機會。③運動:增加有氧運動,減輕體重: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運動種類,強度,運動時間等,經堅持運動和體力活動,可以降低休息時的高壓,減少勞動時血壓和心率的上升幅度,但要注意運動的科學性和安全性。超體重與高血壓病密切相關,體形肥胖者應進行有效的體育鍛煉并制定減肥目標,非超重的高血壓病患者可進行有規率的有氧運動,減少精神壓力和抑郁:人在長期精神緊張,壓力。焦慮或恐懼下也可引起高血壓。因此,我們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使其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避免生氣和憤怒的發生。努力減少精神壓力,做到積極樂觀地對待人生和周圍的事物。指導患者訓練自我控制能力,避免情緒波動過大促使血壓增高。
②第二組是Ⅱ、Ⅲ級高血壓病人,本組高血壓病人危險因素較多,易發生并發癥,需要藥物控制血壓。因此我們除了進行以上的健康教育內容外,還指導病人正確用藥:①高血壓病人必須根據病情合理用藥,使血壓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心腦血管意外等并發癥。②堅持長期服藥。如果血壓降至正常的病人沒堅持藥物維持治療,亦會引起血壓反跳現象,導致病情嚴重。因此教育病人在血壓控制后,按醫囑逐漸減量,不可隨意停藥。③嚴格掌握服藥時間。生理狀態下的血壓具有波動性,興奮,恐懼或運動時血壓可明顯增高,睡眠時血壓會降低,因此晚間不易服藥。
4、 血壓監測方法:血壓監測是指導和評價治療高血壓病效果的依據,也是防止血壓過高或血壓過低導致不適的關鍵。因此應及時測血壓。①對住院病人我們每天1~2次測血壓,對血壓波動大的患者,尤其是降壓治療期間每日測量血壓4~6次,觀察血壓24h變化情況以防意外。門診各級高血壓病人在首次服藥時應囑病人每日1~2次連測3天血壓,待血壓穩定后每1~2周復查一次,每次調整藥物后,1周應測量1~3次血壓,Ⅲ級高血壓患者在就診當天服藥后,要測一次血壓。②對于高血壓病人,我們除了宣傳測量血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外,還要向病人普及醫學知識,指導病人家屬學會正確測量血壓,讓病人定期,定時測量血壓并記錄下來,按照醫院要求的時間,攜帶記錄來院進行復查診治。
二、 結果
我們通過對96例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對高血壓的病因,危害,易患因素以及高血壓的藥物或非藥特治療原則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在健康教育中指導病人糾正了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習慣,保持穩定的心理狀態,遵醫用藥,使病人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血壓控制效果顯著。
【摘要】健康教育是有計劃、有組織的系統教育,是人們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對高血壓病人要加強早期診斷,加強規范化治療,加強臨床護理和加強健康教育,以減少用藥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病人的生命質量。文章對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內容和方式進行簡要梳理,并進行效果評價。
【關鍵詞】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控制
高血壓是一個群體現象,抑制高血壓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區防治。應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結合的方法。以高血壓防治為重點的干預措施,提高整個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在一般人群中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壓水平。因此健康教育對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管理率、服藥率、控制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著積極的作用。
1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高血壓病病人66例,其中男50例,女16例;年齡51歲~82歲。社區家庭治療的高血壓病病人60例,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齡42歲~76歲。126例病人均為原發性高血壓。經調查評價病人的高血壓知識情況,其中只有46%的病人了解高血壓的保健知識。
2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內容
2.1 正確服藥:高血壓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按時用藥。由于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害需積累到一定程度方才表現出癥狀,容易導致患者不遵醫囑服藥。因此,要向患者或家屬強調高血壓病堅持長期終身規則治療和保健護理的重要性,必須遵醫囑服藥,不得擅自加、減量或停藥,以免引起不良反應。在服用降壓藥的過程中,應輕躺慢起,動作要盡量緩慢,特別是夜間起床小便時更要避免突然起立,以免血壓突然降低引起暈厥而發生意外。
2.2 合理飲食:國際公認高血壓病危險因素是超重、高鹽膳食及中度以上飲酒,因此合理飲食尤為重要。飲食以清淡、易消化、低鹽、低脂、低膽固醇、少糖、富含纖維素等高維生素食物為主,避免辛辣刺激,限制動物脂肪、內臟、魚子、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減少鈉鹽攝入,高血壓病患者每天攝鹽量應在5g以下;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鉀和鈣;咖啡和濃茶亦應盡量避免飲用;肥胖者控制體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細嚼慢咽,避免過飽,少食多餐等。
2.3 適當運動:運動是高血壓病的重要非藥物療法之一,適當的體力活動不但可以控制超重、增強體質。還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緊張情緒,降低血壓。當血壓通過治療穩定在理想水平,無明顯臟器功能損害時,除了保證足夠的休息外,還要注意運動。有氧運動有增強人體內氧的吸入、輸送和利用的耐久性作用,可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游泳、騎車、打太極拳,不宜長期靜坐或臥床。運動強度以最大心率=170-年齡的70%以下為運動指標,一般來說每周運動3次~5次,每次運動時間在20~60分鐘。
2.4 戒煙限酒:吸煙能引起微血管收縮,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飲酒過多可使動脈粥樣硬化加重。戒煙比較難,首先讓患者認識煙的危害,并為他們創造戒煙環境,采取逐漸減量的方法或用一些代替品替代吸煙。用精神分散法緩解注意力,周圍的人要鼓勵和監督。
2.5 教會患者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長期患有高血壓病的患者建議其備有電子血壓計,方便院外自我護理和保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測量血壓應舒適,情緒穩定,血壓計袖帶松緊適宜。測量前有下列活動:吸煙、運動、情緒變化等,應休息20~30分鐘后再測量。:手臂位置(肱動脈)與心臟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臥位平腋中線。應在固定條件下測量,盡量做到定時間、定部位、定、定血壓計,使測量結果相對準確。
3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方式
3.1 寓教于日常工作中:認真做好各項治療護理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前提,取得病人的信任,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進行雙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種指導--合作--共同參與型的護患關系,使病人樂于接受護士傳遞的信息并深信不疑。隨時針對不同個體,不同階段的健康問題和心理狀態,給予指導。可以在執行各項操作時邊實施邊講解,如在陪病人做檢查的途中、在巡視病房時、晨晚間護理時、在護理查房等時間,適時將有關的知識教給病人。
3.2 寓教育宣傳材料:通過宣傳畫、宣傳板、黑板報、圖片、錄像、發放宣傳材料、公休座談會組織討論、醫護人員定期健康教育講課等形式,豐富健康教育內容,使病人易于接受。主管護士也可以以病人親友的身份,在拉家常中融入教育內容,以病人樂于接受的方式,達到教育病人、使病人掌握治病防病常識,提高自身保健意識的目的。
3.3 寓教于社區服務中:入院時留下病人及聯系人的詳細通訊地址、電話,出院時給出詳細的書面指導。出院后隨時電話指導,定期隨訪,鼓勵隨診。建立"生命網"、發放科室及主治醫生聯系卡,提供宣傳資料、定期組織患者來院參加相關護理講座、提供健康咨詢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也增加了病人對醫院的信任,贏得了更廣泛的患者群,擴大了醫院和科室的知名度。
3.4 效果評價
對126例高血壓病病人實施健康教育后,再次評價病人對高血壓健康知識了解的情況,82%的病人對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基本了解,76%的病人糾正了自己的不良生活行為和習慣,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遵醫用藥,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血壓控制效果顯著。
4 討論
高血壓病的病因很多,遺傳、飲食、精神應激、體重、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皆可以是高血壓病的病因,現已證實高血壓病與人們的不良生活習慣關系密切。高血壓病的主要特點是長期性、反復發作性、疾病復雜性、預后差、直接影響日常生活。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護理模式的轉變,如何開展體現高水平的保健服務,使患者能夠真正享受到主動、全面連續的身心整體護理,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培養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教會患者自我護理知識和技術,調整生活習慣,有助于患者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控制疾病發展,預防并發癥,減少傷殘程度,延長生命,實施自我管理疾病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夏泉源.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7-102.
[2] 黃津芳,劉玉瑩.護理健康教育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164-167.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2(b)-124-01
高血壓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以常伴有心、腦、腎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為特征,是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慢性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體力活動的減少,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我國目前采用1999年WHO建議標準,高血壓是指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的持續升高。高血壓的發病較復雜,可能在遺傳、神經類型、內分泌特點的基礎上,加以一定的精神、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所致。我們對176例高血壓病患者進行調查,旨在實施相應的健康教育。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區2萬人口示范社區,對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隨時調查。其中,男90例,女86例,最大78歲,最小30歲,平均(57.6±9.8)歲,體重61~83 kg,Ⅰ期26例,Ⅱ期65例,Ⅲ期85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62例,初中以下114例。職業:干部58例,工人67例,家庭婦女51例。
1.2方法
1.2.1評估基本情況由社區護士對社區內的患者評估基本情況,包括心理、社會、文化、經濟等方面,年齡、體重、職業、性格等,以便更好地進行健康教育。
1.2.2調查方法自行設計問卷調查表,內容包括:①對高血壓病的認識程度;②能否合理控制飲食及體重;③能否適當運動;④能否正確調整心態;⑤能否遵醫用藥。由責任護士向患者講解問卷的各個部分和填表要求,患者理解后自行填寫,發放問卷176份,收回176份,回收率為100%。
2 結果
176例患者對自我保健能力普遍存在認識不足,具體情況見表1。
3 討論
3.1健康教育的內容
3.1.1向患者宣傳高血壓病知識高血壓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若血壓控制不佳,晚期常并發心腦血管疾病,如腦卒中、冠心病等。高血壓病的健康知識掌握水平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由于人們對高血壓病知識缺乏,許多人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有些人無癥狀不服藥,認為長期服藥對身體有害;有些人服藥后不監測血壓,影響了治療效果。護士應對每一個患者逐一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的不同性格特征給予指導,訓練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部分老人因健忘缺少家人監督而忘記服藥,因此,應將家屬列入宣教對象,提高大眾自我保健能力,從而增強病人治療的依從性[1]。
3.1.2指導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煙者應勸其戒煙,少量飲酒,避免酗酒。高脂飲食會加重高血壓病的發展,指導患者低鹽低脂飲食,多進新鮮水果蔬菜及含總脂肪較少的低脂奶制品,如多食魚類及禽類食品。增加有氧運動,減輕體重。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決定運動種類、強度、運動時間等,超體重與高血壓病密切相關,體形肥胖者應進行有效的體育鍛煉并制定減肥目標,非超重的高血壓病患者可進行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
3.1.3讓患者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向患者講解藥物方面的知識,使患者認識到堅持服藥及終身服藥的重要性[2],同時讓患者正確理解聯合用藥的目的,告訴患者不可自行調換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應保持血壓的穩定如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血壓突然升高或降低,出現心悸、煩躁、多汗、心律失常等,應及時就醫。
3.1.4告訴患者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勞累、緊張是引起血壓增高的常見誘因,應指導患者保持情緒穩定,對引起不快的人或事采取回避的應對方法。人在長期精神緊張、壓力、焦慮或長期環境噪聲、視覺刺激下也可引起高血壓,因此,心理因素對其發生發展、預后都有重要影響[3]。
3.2健康教育的意義
高血壓本身對心、腦、腎是一個很重要的致病因素[4]。積極控制血壓,可制止或逆轉高血壓所造成的器官損害,推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連續的、動態的過程。對老年人實施健康教育是改變傳統保健觀的有效途徑。通過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糾正不良心態,進一步掌握高血壓的預防保健知識,增強自我保健意識,血壓控制較好,這說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可達到維護健康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通過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知水平,增強其自我保健意識,從而促進其生活行為的改變,有效地控制血壓。對高血壓現癥病人的健康教育應結合高血壓危險因素調查的結果,根據病人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采用多種形式的反復強化,調整其原有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所存在的特定危險因素。
[參考文獻]
[1]古彩英.系統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人的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4,19(19):42-44.
[2]李欣.高血壓藥物治療新概念[J].臨床心血管雜志,2004,20(9):575-576.
[3]蔣志堅,趙福海,黃雁,等. 整體護理提高高血壓病人心理護理質量的研究[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5):239-240.
[4]張希玉.高血壓的社區健康教育[J].齊魯護理雜志,1999,11(5):44.
【關鍵詞】高血壓;護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0-197-1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老年人較為常見。治療依從性(compliance)是指病人的行為(服藥、飲食及改變其它生活方式)與臨床醫囑的符合程度。高血壓病人治療依從性的好壞,直接影響其病情的發展和治療的效果。
1研究對象
選擇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地醫院的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的高血壓病人160例進行調查研究。入選條件:①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②確診高血壓病病程在1年或1年以上;③曾采用抗高血壓藥物治療方案。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精神疾病和嚴重急慢性軀體疾病患者。隨機將研究病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研究對象住院的第二天,由研究者或經專門培訓的護理人員發給調查問卷,采用統一的指導語。調查問卷由研究對象逐項認真填寫。
觀察組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系統的健康教育,分為評估、擬定計劃、實施計劃三步進行。①評估患者年齡、性別、文化、心理、社會、經濟、輔助檢查、診斷及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情況。②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和實施方法。③住院患者可利用示教室進行集體講解,發放健康小冊子、健康教育處方等。出院時向每一位患者發放健康咨詢卡,隨時保持聯系。同時建立患者通訊錄和個人資料信息表,經常電話詢問患者的遵醫情況,患者也可隨時電話咨詢,每月隨訪一次。通過醫患之間的交流,使患者充分了解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預防措施、 注意事項,從而規范治療行為,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方式,達到最理想的高血壓預防和治療效果。對照組僅給予藥物治療,未實施以上干預措施。
3結果
兩組患者出院后6個月主要生活行為比較可見,觀察組中戒煙者占62.2%,戒酒或少飲酒者占68.1%,飲食依從性佳者占88.1%,運動者占96.1%;對應的對照組中戒煙者占26.1%,戒酒或少飲酒者占35.5%,飲食依從性佳者占49.6%,運動者占54.3%;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生活習慣及服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護理
4.1開展全程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基礎和前提。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響高血壓病人的健康信念模式。病人主觀感受患某病的危害越高時,病人采取遵從醫囑行為的可能性越大,病人的依從性就越高。健康教育有利于幫助高血壓病人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借助宣傳畫、小冊子、傳單、廣播、錄像、電視等多種宣傳媒介,采取講解、示范、發宣傳材料、個別指導等綜合性教育方法,通過門診教育、住院教育和社區教育三個環節緊密相扣的全程健康教育計劃的實施,反復強化高血壓病人循序漸進學習疾病的知識,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高血壓病的誘發因素、自我保健知識、目前高血壓病防治的誤區、堅持藥物治療和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意義以及門診隨訪的目的、內容等。總之,高血壓病作為生活方式疾病,采取健康教育作為干預方法,是人群降低本疾病危害性的有效途徑。
4.2加強社區干預。社區醫療保健是醫院工作的延續,對病人更有針對性,可以隨時評估病人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社區健康護理干預的重點是不良行為的消除和健康行為的建立。通過連續性的護理干預,幫助病人平衡治療依從性與日常生活之間的沖突,促進其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不僅使部分高血壓病人不必采用藥物治療或減少藥物劑量,而且使血壓得到控制,更重要的是降低心血管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4.3建立合作性護患關系有助于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治療依從性。病人只有與醫護人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對治療充滿信心,形成醫療意向后,才可能具備良好的治療依從性。雖然,依從性是一種有效的自我護理,但醫護人員和病人的共同參與,是防止疾病惡化的關鍵。因此,在護理活動中,護士要主動接近病人,傾聽病人的描述,以親切的言語安慰病人。
4.4簡化治療方案,加強藥物護理。藥物治療原則上應給予最少種類和劑量的藥物,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這樣不僅簡便、經濟,而且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有利于依從性的提高。應提倡根據病人病情嚴重程度和經濟狀況,選擇廉價、長效的降壓藥物,以減少服藥次數和種類。此外,根據大多數病人早晨服藥依從性最好的研究結果,還可從調整服藥時間方面,促進病人服藥依從性。護理人員通過言語和書寫的方式,向病人適當解釋藥物的名稱、用量、作用、副作用和用藥時間,經常評估病人的用藥情況,督促其按醫囑服藥,促進病人的治療依從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血壓;健康教育;健康促進
【中圖分類號】R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141―01
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們對攀枝花市東區紅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5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2年跟蹤隨訪并進行社區干預,并對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正確應答率和對高血壓相關態度應答率作了干預前、后的效果評價。現將研究和分析過程通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四川省攀枝花市東區紅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建的健康檔案管理在冊650例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60――85歲,其中:男:302 例 、女: 348 例 男:女=86.7% 高血壓分級;1級495例 、 2級146例 、 3級9例 。 診斷標準:高血壓分級標準可按《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制定的分級標準1級:收縮壓140mmHg―159mmHg、舒張壓90 mmHg --99 mmHg2。2級:收縮壓160 mmHg --179. mmHg、舒張壓 100 mmHg --109 mmHg
3級 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 mmHg
1.2社區具體干預方法:
1.2.1加強健康教育 :高血壓流行是一個群體現行,群體疾病應采用群體的方法來防治。社區防治應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只對高血壓病人進行檢出、治療、減少并發癥)和“全人群策略”(對全體人群進行預防、減少發病)相結合的方法。最終目標是在一般人群中預防高血壓的發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壓水平,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管理率、服藥率和控制率,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2.2社區干預措施 對于社區中心在冊650例高血壓患者根據不同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個性化管理。1)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主要方法是面對面教育(常用于高危人群)和利用媒體、發放宣傳資料及板報形式(常用于全人群)進行教育。對高血壓患者進行面對面咨詢可提高病人健康知識、技能、信心和配合治療的順從性。 2)生活方式指導:具體內容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采取健康的生活習慣;1、均衡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平衡心態。堅持不懈得減少體重,宣傳長期高鹽、高脂、高蛋白質飲食對身體健康的危害。2、注意對高血壓患者的檢出并加強隨訪與復查。
具體實施方案:
(1)每月抽調醫務人員為高血壓患者上門診療1次(選擇符合標準的水銀柱式血壓計),了解患者用藥以及高血壓控制的情況,進行高血壓病防治知識教育、咨詢、指導等各項干預措施。(2)定期組織發放健康宣傳資料,每1-2個月以黑板報的形式向居民宣傳高血壓防病知識。(3)每2個月舉辦高血壓健康知識講座,并現場對健康行為指導。
高血壓病人為控制自身血壓,干預后采取了更加積極主動行為,除了目前“打算戒煙”和目前在飲酒外,以及積極改變不良行為習慣和不良飲食習慣,其余健康相關行為較干預前都有很大明顯改善。
評價指標:1、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正確應答率:指2年隨訪中,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正確應答情況干預前和干預后的比較。
2、對高血壓相關態度的應答率:指2年年隨訪中,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患者對高血壓相關態度的正確應答情況干預前和干預后的比較。
1 社區中開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1.1 健康教育的管理 以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其下屬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依托,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狀況普查,在健康體檢的基礎上,建立健康檔案。對篩查出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專檔管理,并進行個體化指導。
1.2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應多樣化 如在社區內制作宣傳欄、辦黑板報;編寫與高血壓病有關的防病知識小冊子、健康教育處方等,發給社區居民或張貼在宣傳欄內;定期進行集中授課或根據患者檔案進行定期訪視,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化指導。
2 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內容[2]
2.1 飲食指導 高血壓患者應進食清淡、低脂、低鹽、低膽固醇、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飲食要規律,定時定量,細嚼慢咽,避免暴飲暴食,以及含鉀、鈣的食物,以及綠色蔬菜、新鮮水果,如白菜、芹菜、西瓜、蘋果等。少食或者禁食含鈉鹽高的食物,每日攝入食鹽量以不超過6 g為宜,高血壓患者還應戒煙限酒,因煙中尼古丁可引起全身小動脈痙攣,血壓升高;大量飲酒不僅可以引起血壓升高,也就是腦出血的誘發因素之一。高血壓患者飲食中要減少膳食脂肪,適量補充蛋白質,多食粗纖維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硬等食物,保持大便暢通,以防因用力排便而產生不良后果。
2.2運動指導 (1)研究表明,體力活動是獨立的降壓因素,具有鞏固藥物降壓效果的作用,但應根據病人的身體狀況來制定病人的活動計劃,指導其如何做適當的運動,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不但能增強體質,還能達到減肥或者維持正常體重的目的。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適當的有氧運動,比如散步、打太極拳等,活動要循序漸進,可以逐日延長時間,患者可以按運動前后脈搏變化和自我感覺來調整運動量,運動時心率一般控制在100次/分左右,或運動后心率增加不超過運動前的50%為宜,不可逞強。(2)高血壓病人分期指導:三期高血壓病人要絕對臥床休息,監測血壓住院治療。二期高血壓病人要適當休息,中度限制一般體力勞動,避免高強度體力勞動。一期高血壓病人可堅持工作,適當參加體力勞動,但要避免過度勞累。
2.3 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律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穩定的情緒,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切忌生氣暴怒、憂郁、焦慮、悲觀、恐懼等不良因素刺激。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情緒大起大落,對需要參加的活動要量力而行,避免過勞,加重病情。
2.4 用藥指導 對一期高血壓,指導患者首先使用鎮靜藥以提高睡眠質量,解除緊張情緒,調整生活節奏,大多可以使血壓降低,或者可及時到正規醫院內科就診,遵醫囑給予降壓藥物規范治療,切勿人云亦云,看廣告用藥。對二、三期高血壓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腦腎等臟器功能受損,應注意選擇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小的藥物,也可根據病情選擇聯合用藥,以確保療效,亦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長效制劑,以提高患者依從性,達到平穩降壓的目的[3]。用藥前應清楚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以及用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及不良反應,一旦出現異常要及時停藥并報告醫生處理。要指導患者堅持長期按時服藥,尤其老年病人服用降壓藥要小劑量長時間應用;用藥過程要監測血壓,以判斷藥物療效;對血壓較高者,應逐步降低,以免藥物使血壓驟降而引起重要臟器供血不足;服藥期間不可以突然停藥,應該在血壓得到控制后遵醫囑逐漸減量維持或者停藥,做到個體化用藥。用藥期間要注意觀察藥物的副作用,如使用噻嗪類和袢利尿劑時應防止低血鉀的發生;硝苯地平的副作用有頭痛、面紅、心動過速;服用卡托普利時注意觀察病人是否有皮疹、干咳、味覺異常等,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同時定期測體重,觀察有無皮膚水腫情況。
2.5 心理支持 許多老年人覺得年齡大,血壓稍高是正常的事,病情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年輕人覺得身體好,即使血壓高點也無關緊要,從而忽視疾病,延誤治療,另有一些人對高血壓談虎色變,思想壓力大、焦慮、恐懼同樣不利于疾病的治療。應給患者講明這些不利于疾病治療的有害因素,讓其明白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態,遇事冷靜,戒驕戒躁,避免情緒激動才是對治療高血壓有利的。還要讓病人了解高血壓是可以預防的,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 同時要與家屬溝通,讓家屬關心愛護病人,解除其后顧之憂,正確面對疾病,從而有利于血壓的控制和穩定。
3 討論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為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誘因之一。據資料顯示,高血壓可以使病人壽命縮短20年,如果能在早期發現高血壓并且及時采取有效的降壓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在社區中開展系統的、有目的的防治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可提高健康人群及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促進居民健康,減少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延緩高血壓病情的進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結合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可以有針對性開展多種形式慢性病的普查及系列健康教育,以逐步增加社區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識,增加居民的健康知識貯備,促其摒棄不良生活習慣,久而久之,有助于提高社區居民的文明程度,使居民整體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促進和諧、文明社區的建立。
參考文獻:
[1]尤黎明.內科護理學[M].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1-178.
[2]黃金,姜冬九.病人健康教育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39-142.
一、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現狀
高血壓作為一種慢性病,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需終身服用抗高血壓藥,使血壓控制在理想的目標值以內。根據周凌云等的研究,大多數患者在醫生護士監督和管理下都能按醫囑用藥,出院3個月后能完全按醫囑用藥者僅占57.6%,說明患者對高血壓藥物治療已有一定的認識,但藥物治療依從性不佳的問題仍然存在。
二、老年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
1.性別:不同性別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其服藥依從性有著顯著差異,經過數據統計發現,在不同性別患者中,其文化程度分布存在明顯差異,造成男女服藥依從性差異的主要原因為其文化程度分布不同。
2.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是老年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文化程度高者,其接受能力強,能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有關知識,因此依從性好。
3.月收入:人均月收入越高,其服藥依從性越高,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為患者服用藥物的費用與其經濟狀況不適應,超出其經濟能力。醫生在為其制定治療方案時,未能考慮到患者的實際經濟能力,所用藥物價格較為昂貴,且高血壓病需長期甚至終身服藥,使患者在經濟上負擔不起,出現了不能長期堅持服藥或在血壓控制正常后私自停藥的現象
4.年齡:部分老年人隨年齡的增長,發生不同程度的腦萎縮、腦血管病并發癥等疾病,其智力、記憶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下降,造成服藥依從性的下降。
5.服藥次數:服藥次數為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因素之一,服藥次數越多,其服藥依從性越低。秦家榕等研究表明,降壓藥物的劑型與患者服藥依從性有關[5]。長效抗高血壓藥物最突出的優點為服藥次數少而降壓作用時間長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6.病程:可能由于疾病時間較長,患者久病成醫,自行增減藥量等行為增多有關。
7.社區干預:是否存在社區干預、社區干預的形式及其效果對患者認識疾病的態度、信念有著一定影響,并且通過社區干預能更好的督促患者按醫囑服藥且及時發現其病情改變,從而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8.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重要影響因素,接受和理解健康教育程度越高者,其服藥依從性越高。盡管護理人員不斷提高對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在目前仍有所欠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較低,特有的生理因素如智力衰退、記憶力、理解力下降,如何提高老年患者對護理人員健康教育的接受理解程度將是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三、健康知識來源途徑分析
老年高血壓患者接受健康知識的途徑以電視、廣播等媒體(93%)、醫生(82%)最多,親朋好友(76%)和雜志、書籍等(55%)次之,護士(32%)、健康講座(21%)和網絡(15%)最少。護士途徑所占比例明顯偏少,與目前我國護理工作者對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臨床護士對老年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沒有做到個體化教育模式,突出老年高血壓病的治療護理特點,缺乏靈活性,使患者接受的效果受到影響。
(2)門診護士對于健康教育重視程度欠缺:門診護士的健康教育形式不能完全按照病房的形式進行,而要制定符合門診特點的健康教育形式。
四、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方法
1.開展全程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響了患者對疾病的態度和健康信念模式[6]。制定出適合門診特點的健康教育形式,如在高血壓門診候診室內放置資料架,借助宣傳畫、小冊子、傳單、廣播、電視等多種宣傳途徑,設置專門的護士咨詢臺、護理人員的專業健康講座、建立高血壓患者資料庫等。重視文化程度低的老年患者,在實施健康教育時,語言要通俗易懂,適當增加圖片、動畫和實物的演示,教育內容與平時生活緊密聯系,采取講解、宣傳、示范、發宣傳資料、個別指導等綜合教育方式,同時做到門診教育與住院教育和社區教育相聯接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強化病人對高血壓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提到自我管理能力。
2.加強社區干預
社區健康護理干預的重點是不良行為的消除和健康行為的建立。如與社區衛生中心建立聯系、創建高血壓病友俱樂部、培養專業的醫務人員定期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電話或上門隨訪尤其是獨居高齡老人,社區干預需連貫化、整體化、個性化。
3.成立血壓監測系統
組織由醫護人員指導,病人和病人家屬共同參與的社區高血壓病控制監測活動,醫院通過電話、信函等方式對老年患者進行血壓的連續性監測,開展義診活動,并且教會患者或其家屬自測血壓。通過日常的血壓監測,可以改善高血壓病人的治療依從性,提高高血壓的控制率。
4.獲得家庭支持
取得家屬的支持,督促患者按時服藥,由于老年人記憶力下降,很容易出現忘記服藥的現象,可以將藥物放在容易看見的地方。對于空巢老人,可以尋求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尋找義工或志愿者,定時提醒幫助老人服藥。
5.簡化治療方案
由于服藥次數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可以通過使用長效抗高血壓藥物簡化治療方案,降低忘記服藥的發生率,有利于依從性的提高。但在簡化治療方案同時仍應考慮治療效果對于不適合使用長效藥物的患者不應過分追求方案的簡化。同時由于某些長效抗高血壓藥的價格比較昂貴,單純應用長效抗高血壓藥來提高服藥依從性隨著時間的延長,其依從性也會下降。
五、小結
目前,高血壓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但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率很低。服藥依從性差是病情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服藥依從性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對藥物治療的理解存在誤區以及對治療方案的不理解、態度與信念、治療的便易性、年齡與經濟收入、藥物的副作用、社會支持情況等。人們對患者服藥認知及服藥行為方面的進行了干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得出一個最佳的干預方案,因此,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做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AMA 2003,289;2560-2572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起草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雜志,2005,8:103-112.
[3]周凌云. 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和護理對策. 實用心腦肺血管雜志,2006年12月;14.12
[4]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起草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雜志,2000;8(1):94
【摘要】目的:對高血壓病人依從性的社區護理干預方法與效果進行探討?方法:選取我市某社區18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為6個月的社區護理干預,并對患者依從性的變化進行評價?結果:病人在社區護理干預后的生活習慣?運動方式?遵醫行為?健康知識知曉率與護理干預前比較顯著改善,P
【關鍵詞】 高血壓病人;依從性;社區護理干預
依從性(Patient compliance/Treatment compliance)也稱之為順從行?順應性,主要是指病人按照醫生規定進行治療?與醫囑一致的行為,一般習慣稱這種行為為病人“合作”,反之則為非依從性[1]?病人的依從性對其治療和康復都有重要作用,如果病人不依從,即便采取最好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也會失敗,據相關統計,每年超過12萬以上的病人由于用藥非依從性而導致死亡[2]?非依從性不僅會增加醫療費用,對患者生命質量也會造成較大影響?本研究通過有效的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在提高病人依從性上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市某社區18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為6個月的社區護理干預,其中男性患者11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齡在60歲至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 57±8. 52)歲?
1.2 社區護理干預方法[3]
1.2.1 建立電子檔案 通過家訪,將高血壓病人的家庭狀況?家庭結構?家庭環境?家庭依賴程度?身體狀況?生活習慣等資料記錄在案,形成病人個人及家庭健康檔案,與此同時,要建立起病人的電子病歷?
1.2.2 定期隨訪 對高血壓1級且無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高血壓病人,采取每三個月隨訪1次,干預期內隨訪2次;對高血壓2級的病人,采取每兩個月隨訪1次,干預期內隨訪三次;對高血壓3級患者采取每月隨訪1次,干預期內隨訪6次?在隨訪的過程中,加強對患者血壓的測量,并指導病人自測,讓病人了解飲食?生活注意事項以及參加鍛煉的方式?方法,如果病人病情發生異常狀況,要及時上報或轉診?
1.2.3 健康教育 通過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舉辦健康講座?發放傳單?辦健康專欄等方式加強對病人的健康教育,并根據患者不同的需求,制訂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計劃,讓病人加深對疾病的認識,以及提高依從性對病人起到的重要作用?
1.2.4 心理干預 從心理生理學角度看,高血壓是一種心身疾病,精神緊張?植物神經活動及條件作用都能引起高血壓?所以,要對高血壓病人加強心理疏導?放松療法?傾聽音樂?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療,使高血壓病人加強自我修養,消除社會心理緊張刺激,使情緒相對穩定?如果有必要,則需要到心理咨詢門診進行抗焦慮和抗抑郁治療?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統計與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t值檢驗,P
2 結果
對社區護理干預前后高血壓病人的生活習慣?運動方式?遵醫行為?健康知識知曉率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病人在社區護理干預后的生活習慣?運動方式?遵醫行為?健康知識知曉率與護理干預前比較顯著改善,P
3 討論
高血壓的治病因素有很多,除了年齡?遺傳等因素外,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重要因素?如吸煙?飲酒,會使患者體內煙堿和鎘過多而導致高血壓的發生,或者酒精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使血管阻力增加而導致高血壓的發生[4]?通過有效的社區干預措施,從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為病人提供持續,能提高病人對社區病人的信任度[5]?本研究顯示通過對社區高血壓病人實施護理干預措施以后,病人在認識?運動等方面的控制能得到顯著的提高(P
參考文獻
[1] 郝鳳琴,吳智萍,雷國萍.對出院患者進行電話回訪的做法與效果[J]. 護理管理雜志. 2009(01):158-159
[2] 王靜,陳雯,趙愛萍,丁學易,王艷. 國內外對患者遵醫行為的研究現狀與對策[J]. 護理管理雜志. 2011(06):211-212.
[3] 谷利斌,于明明,李小妹. 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人服藥依從性影響的Meta分析[J]. 護理研究. 2009(16):189-190.
高血壓病的三級預防的主要內容是:一級預防是預防高血壓病的發生。二級預防是對已患有高血壓病的患者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全面的治療,預防其病情加重或發生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早期正規治療高血壓,減低高血壓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三級預防是對重癥患者的搶救及康復治療。對重度高血壓患者,進行搶救,有效預防并發癥,同時進行康復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社區衛生工作中,對居民及患者進行高血壓病的健康教育,強化自我保健知識,使居民逐步掌握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健康知識,對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的意義:高血壓病是一組以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分別三次測量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為特征,伴有頭暈頭疼等癥狀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見病,可影響心臟、大腦等多個器官功能。高血壓病通過改變飲食結構,適當體育鍛煉,減輕體重,降低血脂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放松心情,保證良好情緒等得到很好的防治,對已經發病的患者,通過合理治療可以有效控制血壓,很好地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無論對醫務人員還是社區居民,甚至是高血壓病患者而言,正確合理的防治是一項長期工作。開展高血壓病健康教育,是居民及患者獲取高血壓病防與治的基本知識,使得患者配合治療的一種途徑,也是其它一切治療的基礎。
高血壓病教育的目的:
(1)使患者與家屬及社區居民掌握高血壓病防治的基本常識,更好地配合社會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2)對于患高血壓的病人,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保證長期正規合理的治療,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3)避免發生高血壓病急性合并癥(如高血壓腦出血)。因此要定期監測血壓、血脂,調整用藥種類及藥量。
(4)使家屬掌握在特殊情況下的處理措施。如高血壓腦出血發生時,不要隨便搬動病人,應撥打120急救電話,并使患頭偏向一側,頭部用冰水擦拭或冰敷等。以防止腦部更多出血及嘔吐物嗆著病人,使患者窒息死亡。
高血壓病人教育的對象:
(1)一般人群:主要對他們宣傳當前高血壓病驚人的發病率,死亡率以及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及嚴重性,以及可防治性,突出宣傳高血壓病的發病因素,如肥胖、高鹽飲食等。
(2)高危人群是重點:對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群,更應該很好地教育他們,充分掌握高血壓病的防治常識,教會他們自己監測血壓或一定要定期到衛生服務中心監測血壓。飲食上注意少鹽多醋,少糖多果,戒煙限酒,少食或不食動物性脂肪,飲食以高蛋白、低熱量、多纖維為主。加強有氧運動,每天最少做有氧運動兩次以上,每次超過30分鐘,很好地控制體重,減少心腦腎負擔。同時還應多食用一些保健食品,如洋蔥、大蒜、木耳、芹菜、蘿卜、海帶等食品。另外限制食鹽攝入量,高危人群<10g/日。
【關鍵詞】健康教育;高血壓;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775-02
高血壓屬于慢性病,在近年來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疾病,會引發患者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在臨床上我們注意到患者都很想了解更多的有關疾病知識以及治療、護理方面的健康知識。以便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縮短住院日。臨床護理路徑是指導護理工作,實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為探討老年高血壓患者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老年病科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188例,其中男98例,女90例,平均年齡為75,患者的高血壓病史約為5~20年。將188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100例和對照組88例,實驗組為強化健康教育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 對照組為一般健康教育組,采用傳統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健康教育路徑的內容、實施時間及方法:
實驗組采用病人入院時接診護士進行入院介紹等健康宣教。責任護士在病人病情好轉后給予有關健康教育處方或保健手冊,并進行提問式和反復說教的方法,強化病人記憶。因病人年齡大記憶差的客觀原因。在其住院期間,責任護士必須及時有效地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并適時評價,反復進行,直到病人理解并采取有利于疾病康復的行為。護士長通過查房,即可隨機檢查、督促落實,調查病人的滿意度。評價病人對有關知識及技能的掌握情況。出院時,將住院期間有關的健康教育處方或保健手冊交給病人,互留電話號碼,有助于病人有問題及時反饋、咨詢和對病人行為的了解和監測。促進教育信息的交流,(1)實驗組健康教育的時間、內容、方式如表
1.2.3 健康教育的觀察 1)自制調查問卷表 2)遵醫行為,了解病人認知態度和行為改變;3)病人對護士滿意度。4)病人對相關知識及相關技能掌握程度比較。5)病人對健康教育效果滿意度比較
1.3 以上資料經統計學處理,P
2 結果
健康教育路徑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時間表和計劃表,使護士知道做什么,怎樣做到逐項落實,防止遺漏,健康教育路徑以嚴格的時間框架為指南,使護理人員對教育內容有預見性。通過有效的健康教育路徑,引導護士必須沿健康教育內容進行,由責任護士具體落實,促進教育信息的交流,減少了中斷環節,保證了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的延續性和完整性。有效的健康教育路徑要求護士必須按時主動與病人溝通,向病人講解并示范有關內容和問題,增加了護患交流的機會,病人及家屬可預知健康教育方案,從而主動配合。病人對護士的滿意度有顯著提高,護理質量也相應提高。因此健康教育路徑是一種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法。
參考文獻:
[1] 刑翠紅,應用臨床路徑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健康教育[J]. 當代護士,2006,10:85
關鍵詞:高血壓;健康教育;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482-01
高血壓是高發流行病之一。在我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病發病率成直線上升趨勢,調查顯示每5年上升的速度達到20%。中國有1億多高血壓患者,且城鄉差別逐漸縮小,發病人群逐步年輕化。高血壓病不僅發病率高,且常引起心、腦、腎并發癥,是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因高血壓的病程常呈緩慢進展,且早期無明顯癥狀,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而且由于沒有定期檢測血壓,更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相當一部分高血壓病人直至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有的甚至失去治療的機會,或不聲不響地死去,因此,有人將高血壓比喻為“無聲的殺手”。如何讓高血壓病人提高對該病的認識,預防或減輕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害程度,使患者樹立健康信念、提高生命質量,是健康教育和保健的重要任務。我院在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間,對200例確診為高血壓患者進行了高血壓健康教育及健康行為、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指導,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高血壓病患者200例,男120列,女80例;年齡36~79歲;二期高血壓130例,三期高血壓70例;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150例,接近正常50例。
2 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內容
2.1 心理疏導:長期的精神壓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指導患者保持樂觀心態,消除恐懼緊張情緒,多與其溝通,安慰患者。避免激動及過度焦慮,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及時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平衡心理,從而達到防治高血壓的目的。
2.2 病情監測:人的血壓整天都在變化,所以應該選擇每天同一時間進行測量。醫護人員應教會患者或家屬測量血壓,以便在家中定期自我測量。測壓時患者應保持安靜放松,使血壓計0點、肱動脈、心臟在同一水平,袖帶不可過松或過緊,應能放人1-2個指頭在袖帶下為宜,測血壓應重復2-3次,取所測數值的平均值,并且做好記錄工作。
2.3 飲食指導:飲食宜低鹽、低脂。食鹽的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成正比,過多攝入脂肪,是高血壓病的一個危險因素,因此成人食鹽量不超過5~6g/d,勿暴飲暴食,指導患者少吃或避免含飽和脂肪酸多的動物脂肪,如:動物內臟、動物脂肪、腦髓、貝類等,適當補充蛋白質,如:牛奶、魚類、瘦肉等。多吃粗糧、雜糧及蔬菜水果,食用含鉀、鈣豐富的食物,如:西紅柿、橘子、蝦類、魚類等。多吃降壓、降脂的食物,降壓食物:芹菜、黃瓜、海帶等;降脂食物:山楂、香菇、黑木耳、蘑菇等。控制體重,超重或肥胖是血壓升高的重要危險因素。體重是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標。一般用體重指數(BM1)即體重(kg)/身高(m2)。血壓與BMI量成正相關。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建立良好的飲食心理行為模式,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大便用力,以免發生腦血管疾病。
2.4 用藥指導:由于人們對高血壓疾病知識缺乏,許多人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患者不能堅持用藥治療的原因有:無癥狀就認為沒病;認為吃藥意味著身體不健康;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不理解疾病狀態和治療方案。因此在護理活動中,護理人員可通過個別咨詢、書面指導、團體指導等方式加強宣教,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并發癥、預后和規則藥物的治療的重要意義等相關知識的認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促進高血壓的有效控制。高血壓病其病因復雜,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性、適應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種降壓藥的性能各異。因此,應糾正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誤區,指導其進行“個體化”用藥。掌握合理的服藥時間,短效降壓藥3次/d,第1次服藥時間應在清晨醒后即服,不應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服用,最后1次應在下午6時之前,也就是在血壓高峰出現前0.5~1h給藥效果最好。不要在睡前或更晚時服用降壓藥;長效控、緩釋制劑1次/d,應清晨后即服用。這種服用方法對防止上午血壓升高有重要的意義,既能使白天的血壓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間的血壓過度下降,起到穩定24h血壓的目的。
2.5 運動指導:體力活動是獨立的降壓因素。根據高血壓患者的年齡、軀體狀態等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氣功、太極拳等有氧活動。尤以簡便散步開始為好,隨后逐漸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
2.6 生活方式指導:有飲酒習慣者應限量飲酒,每天白酒最好不超過50g,節假日或會友時可適量飲用低度酒,已患高血壓病者勸其戒酒。現已證明吸煙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引起高血壓。煙草中所含的劇毒物質尼古丁刺激心腦促使腎上腺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故應耐心解說其不良習慣對血壓的危害性,奉勸有高血壓又有吸煙嗜好者戒煙。避免長期過度的緊張工作、勞累,以及精神刺激,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