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時間:2023-07-25 17:16: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第1篇

健康教育路徑是為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為某一類疾病的患者制定住院期間健康教育路線[1]。本文探討了路徑式健康教育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住院患者100例,入選條件:有確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并接受膝關節置換術;年齡58~75歲;平均年齡(73.5±3.1)歲。按入院先后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護理干預,對照組采用傳統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組成立科室臨床路徑健康教育小組,由管床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對圍手術期根據患者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和健康需求對患者進行宣教,具體如下。

1.2.1入院當天健康教育 常規病區環境,規章制度,管床醫生、責任護士、病區護士長;協助更換病員服,修剪指甲、胡須,日常用品準備等;評估患者病情與心理狀況,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等;對有煙酒嗜好者,勸其戒煙。

1.2.2術前健康教育 講解術前相關檢查及術前用藥的目的意義;指導患者加強營養,注意休息,增強體質,為手術做準備;指導患者進行適應性的功能鍛煉,訓練床上大小便;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指導患者消除緊張、焦慮情緒。

1.2.3手術日健康教育 講解術日晨留置導尿、尿管的作用及注意事項;術后返回病房,觀察切口包扎情況,引流是否通暢,皮膚顏色、溫度;講解去枕平臥的目的和意義;講解術后應用藥物注意事項。

1.2.4術后健康教育 講解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導患者行走訓練要注意安全;講解術后早期下床的意義;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指導患者注意預防感染,加強個人衛生、限制探視,防止受涼。

1.2.5出院前健康教育 講解辦理出院流程,協助辦理出院;指導加強功能鍛煉的意義及方法;指導患者出院后復查的時間及注意事項。

1.3觀察指標 通過健康教育知曉率、滿意度及功能鍛煉評價進行綜合評估。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健康教育知曉率及滿意度評價比較 實施路徑式健康教育后,研究組知識知曉率為96%,患者滿意率98%;對照組知識知曉率為74%,患者滿意率8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功能鍛煉比較 實施路徑式健康教育后,研究組達標程度評分為(94.73±7.14)分,對照組為(78.47±6.3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健康教育路徑使護理人員依據路徑對患者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而又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評估,保證護理工作的完整性及有序性,在實施健康教育路徑中,責任護士按照路徑計劃表的健康教育內容進行不同的健康教育,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進行健康教育,滿足患者及家屬對健康知識的需求[4]。本文研究中,兩組患者滿意的比較,健康教育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第2篇

關鍵詞:社區;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意義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535-01

社區健康教育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以健康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貫穿于人類生命的全過程,以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為目標,有組織有計劃的健康教育活動。其目的是幫助社區居民樹立健康意識,及時發現自身、家庭和社區的健康問題,培養促進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個人、家庭及群體的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

1 社區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

1.1 實施靈活多樣各有特色的教育形式:通過語言教育(采用口頭交談、健康咨詢、座談等)、文字教育(采用標語、健康教育處方、衛生小冊子、折頁、衛生報刊、衛生墻報、衛生專欄等配合圖片、照片、電視)、門診就診即時教育和定期健康教育專題講座這四種結合形式以增強宣教效果,使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健康教育的內容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現,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2 扎實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充分利用“世界結核病防治日”、“世界糖尿病防治日”、“世界高血壓防治日”等宣傳日,在社區大力推動健康教育工作,使更多的健康的和亞健康的社區居民受教育,積極組織社區開展結核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知識講座等,使患者通過社區衛生服務的平臺獲取健康知識,彼此互通最新醫療信息,相互鼓勵,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1.3 傾聽是交流溝通技巧的基礎:醫務人員通過傾聽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況、問題的想法和根源。在傾聽的過程中要認真耐心,主動參與,分析要點,再配以有談話溝通技巧的發問,使回答者做出清楚、完整而真實的回答,從而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的指導。

1.4 樹立“換位思考”實施健康教育:開展“假如我是一個病人,該怎么辦?”活動始終貫穿于健康教育之中,要用“五心”(熱心、愛心、耐心、細心、同情心)教育病人,告知其病情知識,并發癥及不治療的后果,正確對待自己所患的疾病。

2 社區健康教育的意義

2.1 對促進“人人享有健康”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之而來的是我國疾病譜和死亡譜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死因不再是傳染病和營養不良,而是被慢性病所取代,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和惡性腫瘤等疾病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新的健康模式建立后,強調要通過健康教育方式促使人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降低致病的危險因素,最大限度地預防疾病的發生,實現“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標。

2.2 對慢性病實施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對慢性病實施有效干預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醫務人員對高危人群進行篩選早期發現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干預,另一種則是以全體居民為對象,側重通過對人群的健康教育,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促進全民的健康。社區健康教育在控制慢性病流行中要比對高危人群的教育更具有現實意義。通過社區健康教育,使大多數人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和各種衛生陋習,才能使各種危險因素水平下降,達到預防疾病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的目的。

2.3 對各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起到屏障作用:健康教育通過傳播衛生知識,改變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陋習,實現人人健康的目的。在傳染性疾病的預防中,健康教育在社區起到的作用尤其明顯。

2.4 有助于改善醫患關系,樹立良好的衛生服務形象:醫護人員在診療中能開展健康教育,既滿足患者的需求,解決心理負擔,又營造一個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復的治療環境,從而降低醫患糾紛發生率。

社區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對改變社區居民的不健康行為,消除或降低危險因素和發病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復率,降低并發癥,進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開展社區健康教育還可以提高社區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改善相互關系,提高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滿意率。因此,不斷完善社區健康教育體系,克服不利因素,才能使社區健康教育在提高社區居民健康行為的形成率,保障居民身體健康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3篇

[關鍵詞] 社區健康教育; 因素; 分析; 對策

[中圖分類號] R19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01-02

我國學者王茂澤認為:健康教育是以全體人民為對象,通過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以及與健康密切相關知識的知識教育,改變不利于健康的各種行為習慣,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進而達到在精神、身體、社會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狀態。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大衛生的觀念的建立,預防工作在整個衛生保健事業中占重要地位,社區健康教育作為預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地位與作用就越來越重要了[1]。因此,根據伊犁地區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特點很好利用本地社區資源,探討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的對策。

1 我區社區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

1.1 社區護士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不足 伊犁地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的護理人員來自各公立醫院、民營醫院的臨床護士。民營醫院的護士大部分是合同制護士,受教育程度低;公立醫院護士大部分雖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但缺乏社區護理工作的經驗。我國的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健康教育未納入社區護士繼續教育必修課程,多數護士上崗前僅經過短期崗位培訓,未經過較系統、規范的有關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訓練,培訓內容還沒有擺脫醫院護理模式。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把健康教育活動停留在“衛生宣教模式”初級階段健康教育[2]。社區健康教育方法主要通過講座、發放宣傳資料或宣傳攔的方式,宣傳慢性病防治知識,服務范圍窄,方式單一。同時習慣用“衛生宣教”替代健康教育,使社區健康教育工作停留在知識普及、宣傳層面上,得不到深入發展。

1.2 社區各相關部門缺乏溝通和理解 伊犁地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剛剛起步,一方面與社區護理工作各相關部門不了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服務內容,認為只是各醫院設立的進行看病打針的方便門診,以增加醫院收入為目的。另一方面社區各相關部門不了解健康促進是“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戰略目標的重要策略,沒有認識到健康教育的意義,認為社區健康教育是衛生服務中心(站)的事,社區健康教育開展時,得不到相關部門的支持。

1.3 社區不同群體的依從性影響社區健康教育順利開展 研究對象的依從性也是影響社區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校學生及3歲以上的在園幼兒比較好組織,依從性較好,可順利開展健康教育講座;退休、老年人群對健康教育的作用、意義不了解,對民營醫院轉型及市級醫院下設的衛生服務中心(站)缺乏信任,有實質優惠的服務項目才肯參加健康教育活動,依從性較差,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是否順利需要技巧;在崗的工作人員、打工人員、流動人員的依從性最差,是最難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的人群。

1.4 專業理念的局限性 伊犁地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站一部分由民營醫院轉型,一部分由各公立醫院下設組建,因此單純以疾病為中心的服務方式和觀念依然存在。在轉型前,大部分衛生服務部門的護理工作者所受的護理教育以醫院和臨床護理為主,現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術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的理念,護理人員在專業知識、人文科學知識、溝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還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要[3]。

2 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對策

2.1 針對社區健康教育的薄弱環節,加強培訓,提高社區護士開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通過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項目或培訓班的形式在健康教育理論和實踐方面給予具體指導,讓在第一線護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根據社區護士知識的需求增加常見病的預防與護理、社區護理概論、社區衛生服務概論、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區康復、社區傳染病的預防、社區緊急救護等知識[3];另一方面,進行進修學習,到內地觀摩學習,以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技能;三是通過講座、小組討論、模擬等方式以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方法。最后健康教育理論與技能是開展社區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基礎,社區護士只有掌握扎實的方法和技能,才能科學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才能達到促進人群健康的目的。

2.2 加強各相關部門的溝通理解 加強與轄區社區街道(居委會)、學校等機構建立友好信任伙伴關系,首先,讓他們成為社區健康教育的首要對象,了解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理解健康教育的意義。通過加強溝通、廣泛宣傳,改變各相關部門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認識。街道(居委會)在社區服務工作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他們熟悉社區環境,了解居民情況,因此應多與他們溝通,征求意見,有利于社區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

2.3 針對不同人群的特點,采用多種健康教育方法 3歲以上的在園兒童較容易組織,可根據兒童心理特點以做游戲的形式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在校學生可根據生長發育的特點變化,開展適合于他們的健康教育講座。退休、老年人群以健康體檢項目為主,向社區居民講解我區社區衛生服務處于初始階段,國家的衛生資源很有限,對社區健康服務投入有限,各項政策落實需要一個過程,以熱忱、耐心、熱心、關心的態度宣傳健康教育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取得該人群的信任,以座談、書寫板報、圖片、幻燈、組織參觀等方法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在崗的工作人員、打工人員、流動人員集體集中進行健康教育講座是非常不現實的,應改變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報刊雜志、計算機多媒體等方法,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3歲以下幼兒可利用預防接種的機會向幼兒父母,通過討論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逐漸建立一個良性的健康教育環境。

2.4 轉變專業理念,突破思想上的局限性 社區護理人員要真正以健康為中心去認識和思考問題,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健康知識的傳播,應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出發點和著眼點使受教育對象通過知識改變、態度轉變并逐步實現行為轉變,健康教育最終目標從“普及衛生知識”延伸到“建立健康行為”,這一過程實現是長期的、復雜的。

參考文獻

[1] 劉佳艷主編.社區護理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第4篇

【關鍵詞】圍孕期婦女;村委會;健康教育;葉酸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6-0278-02

神經管缺陷在我國較為高發,據相關調查顯示,1996年~2000年我國圍產期神經管缺陷的發生機率高達12.94/萬,而每年全世界神經管缺陷患兒出生約30萬~40萬左右,這對家庭與社會造成了較為沉重的經濟負擔。出生缺陷的原因較多,其中圍孕期婦女機體缺乏葉酸補充是主要原因之一,葉酸的增補可預防降低神經管缺陷,在臨床中已得到廣泛認可,筆者為探究村委會健康教育對圍孕期婦女增補葉酸的效果,現選取圍孕期婦女54例作為研究對象,取得較好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管轄區內圍孕期婦女54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6.21±2.65)歲,其中20例婦女孕期4個月,12例婦女孕期6個月,22例婦女孕期9個月;全部圍孕期婦女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本研究在本村委會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

1.2健康教育方法

與村委會婦幼保健員以及街道計生辦取得聯系,對本村委會的待孕信息以及孕情動態實時掌握,將“免費進行增補葉酸”信息送至目標人群,由護理人員以及經驗豐富的醫師組成健康教育小組,開展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相關知識的講座,每月進行兩次,內容包括:葉酸增補的目的,缺乏葉酸可能會導致的后果、免費增補葉酸的優惠以及葉酸用量、堅持服用葉酸等等[3]。由健康教育小組的成員對參與研究的圍孕期婦女給予上門隨訪或者電話問候,每周1次,宣教葉酸增補的好處,指導與督促圍孕期婦女葉酸增補,重點參與者健康小組成員必須給予上門隨訪;將葉酸增補知識、服用方法、用量以及好處等做成健康教育手冊或者編輯成手機短信,每周發放一次,指導圍孕期婦女葉酸的服用[4]。

1.3觀察指標與數據處理

觀察圍孕期婦女健康教育前后對增補葉酸知識知曉率;包括葉酸對神經管缺陷預防效果,葉酸服用好處等等,總知曉率=(知曉例數/調查例數)×100%。圍孕期婦女健康教育前后葉酸服用情況。本研究全部數據都用SPSS 17.0實施統計處理。應用配對檢驗定量指標組內比較,應用方差分析或獨立樣本對組間比較進行檢驗,定性指標主要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全部統計學檢驗均實施雙側檢驗,p

2結果

2.1圍孕期婦女健康教育前后葉酸增補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54例圍孕期婦女健康教育后知曉葉酸、知曉葉酸作用以及知曉葉酸應用時間的知曉率,與健康教育前比較,明顯較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2.2圍孕期婦女健康教育前后增補葉酸情況比較 54例圍孕期婦女健康教育后服用葉酸例數以及服用葉酸依從性好的例數以及最佳時間服用葉酸例數均多于健康教育前,前后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我國神經管缺陷的發病機率較高,而圍孕期婦女增補葉酸,在神經管缺陷的預防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已有研究顯示,在婦女在孕期前3個月以及孕早期三個月堅持服用葉酸,對神經管缺陷預防作用較好,其預防率可高達80%[5]。

本次研究對54例圍孕期婦女實施健康教育,結果顯示,在健康教育前圍孕期婦女服用葉酸例數僅占70.08%,而知曉葉酸作用的僅有27.78%,說明了圍孕期婦女對葉酸作用知曉率較低,且服用葉酸的圍孕期婦女較少,通過健康教育后54例圍孕期婦女健康教育后知曉葉酸、知曉葉酸作用以及知曉葉酸應用時間的知曉率,與健康教育前比較,明顯較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圍孕期婦女應用村委會健康教育可提高圍孕期婦女對增補葉酸目的知曉率,提高其認知水平、服用依從機率以及服用率,預防神經管缺陷,臨床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劉婉如,張漢冰,陳文華等.社區健康教育干預圍孕期婦女增補葉酸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2):1118-1119.

[2]陳久霞,李岐佩,姚聰等.406例圍孕期婦女葉酸服用狀況調查[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3,24(3):432-433.

[3]謝錢茹,傅蘇林,郭鋒等.圍孕期婦女葉酸水平及其季節變化特征[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1):61-63,71.

第5篇

關鍵詞:初中體育 健康教育 意義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200-01

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發育階段,用一句俗話來形容,這一階段的學生就像成長中的莊稼一樣,生理和心理都正處于“拔節期”,能否在這一階段健康茁壯地成長與體育學科的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那么,從我們初中教師的角度應該如何具體地認識體育健康教育的意義并付諸于教學實踐呢?

一、初中體育健康教育的意義

1.體育和學校體育的本質功能

體育是怎樣一門科學?怎樣認識學校體育?回答這樣兩個具有種屬概念的問題,對于充分理解初中體育健康教育的意義很重要。

體育顧名思義是針對人的身體的培養和鍛煉。體育以身體運動的方式將人的身體付之于運動的狀態,體現出的是一種利用身體的運動去完善和結實身體的活動過程。因此,人類亙古至今都極為重視發展體育運動。

學校體育是體育科學內涵的一個分支。就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身體的成長和發育來說需要體育,就學校的體育來說履行的是體育教學,學生通過學校體育來學習和明確體育運動的理念,培育體育意識,學會體育鍛煉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體育的能力。

2.在學校體育中突出健康教育

將體育作最為凝練的理解可以用我們國人十分熟悉的八個字來概括,即“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在這樣明確的概念下來認識學校體育,當也可作最為濃縮的理解,即“發展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在以往的學校體育教育中,雖然在教育方針上是將德智體“三育”等同作為學校教育目標的,但在我國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應試教育模式下,智育一股偏大,智育第一的排位弱化了德育,更弱化了體育,體育教學的位置處于從屬位置,體育學科和體育教師處于學校教育的尷尬境地。學生不把體育課的學習視為必學科目,體育課無關緊要的意識從學生到教師再到學校的教學管理也就形成了。體育課中的健康教育更為淡漠,沒有有意識和積極的措施予以展開。體育健康教育的弱化,或稱之為缺失,帶來的是學生身心健康的無法保障,體育強身健體、錘煉學生意志品質的作用沒能很好地體現出來,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校生活呈埋頭讀書狀態,身體健康狀況堪憂,意志品質狀況堪憂。擺正體育和德育、智育的同等重要的位置,在體育教學中開展對學生的健康教育,引起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視,新課程改革對初中學校體育教育要實施健康教育的要求也就成為了正確的選擇。

二、初中體育課健康教育教學的開展

1.初中體育健康教育教學目標

主要應包括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即:理念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理念目標所要達成的教學目的是端正對體育教學的認識,從學校到體育教師,再到學生,都應該充分認識體育的重要,充分認識體育對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將體育和健康的認識統一起來,認真上好每一堂體育課。技能目標所要達成的教學目的是教學體育技能,在體育健康教育教學目標下,教師和學生共同認真完成課程要求的每一項體育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體育、鍛煉身體。情感目標所要達成的教學目的是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的興趣,樂于上體育課,樂于學習和體驗課堂教學中的每一種體育項目,奠基終身體育意識。教師要有對體育教學尤其是體育健康教學認真負責的精神和講求富有教學效率的方法,將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積極性同時調動起來。

2.初中體育健康教育教學實踐

其一強調教師的因素。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初中體育健康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的因素是關鍵性因素。初中體育教師對于體育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方法都需要通過職業培訓的途徑來賦予。學校應該完善教師培訓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重視并積極安排對現有體育教師的培訓、進修。從多方面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而不僅僅是簡單憑借期末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情況來對教師一個學期的體育教學進行評價。教師本身應解放思想,認真學習關于體育健康教育的文獻、信息和經驗,改變過去教學中所形成的狹隘體育觀念和不適當的教法。

其二強調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因素。體育課實行健康教育,首先要對學生進行體育安全教育,教給學生體育安全知識,要求學生形成運動安全意識和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教師在組織和教學體育課的過程中要排解學生對于某些體育項目的恐懼心理,以妥善的安全保護措施給予學生安全感。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 健康教育;糖尿病;優質護理;實施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6(a)-0167-02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內分泌疾病,血糖的有效控制是減少后期并發癥發生率的關鍵[1]。而藥物配合患者遵醫行為,規律的、科學的生活方式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缺一不可[2]。本研究采用在常規優質護理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采用“一對一”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治療的166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3例,其中,男92例,女74例,年齡42~79歲,平均(59.5±17.5)歲;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定期檢查和常規住院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對一”式健康教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等各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1985年提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1.3 健康教育方法

本院護理部自2009年1月開始以《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實行優質護理服務的培訓與學習,優質護理服務包括:改變排班模式,明確崗位職責、細化工作流程,加強基礎護理、調整工作重點,強化健康教育及加大質量控制力度,定期分析總結等內容,其中強化健康教育的實行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自我管理效果好,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具體措施如下。

1.3.1 對照組健康教育方法:本組83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與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常規住院指導和定期檢查。

1.3.2 觀察組健康教育方法:本組83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一對一”健康教育,由經過培訓的責任護士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健康教育,第一階段為提高認知階段,為期3個月;每月組織2次健康講座,時間40 min,講解糖尿病基礎知識與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如低血糖反應、高滲性昏迷、酮癥酸中毒等的主要臨床癥狀觀察及處理方法[3],糖尿病患者飲食和運動的意義及注意事項,慢性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等;第二階段為鞏固階段,為期3個月,通過每月組織2次患者聯誼會,對教育效果及認知水平進行交流,共同提高;第三階段為穩定階段,每月組織一次聯誼會,其余時間由責任護士通過電話定期隨訪,患者遇到問題也可通過電話隨時與護士溝通,每月家訪1次。

1.4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隨訪3~24個月,對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生活方式及遵醫行為進行比較。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指標控制效果

比較兩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結果顯示,兩組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健康教育后觀察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表1)

表1 兩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的比較(mmol/L,x±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 0.05

2.2 生活方式、遵醫行為變化

隨訪3~24個月,觀察組83例患者在合理飲食、控制體重、情緒穩定、規律運動、遵醫囑服藥、定期檢測血糖的比例上均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自身代謝性疾病,該病的發生、發展與自身生活行為及飲食習慣、健康知識等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日常生活行為方式與過去相比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用吃得好、動得少來形容是較為貼切的,以至于城市成為“三高”人群的滋生地。據報道,在我國成人中糖尿病的發病率約為3.21%[4],糖尿病后期容易引起各種并發癥,是造成我國老年人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采用綜合手段控制血糖的方法一直是醫務工作者探索的重點[5]。

近年來健康教育干預在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6]。本研究針對糖尿病控制的重點和難點,在優質護理服務中,采用“一對一”健康教育形式,以此來提高患者的認知,從而自覺地對生活行為方式進行規范,提高遵醫行為。通過提高認知、鞏固效果與穩定期三個階段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充分認識疾病、了解疾病產生與進展的全過程后,自覺配合護士選擇有益于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從觀察組隨訪期間生活方式、遵醫行為變化情況顯示,本組83例患者在合理飲食、控制體重、情緒穩定、規律運動、遵醫囑服藥、定期檢測血糖的比例上均大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行為方式的改變對血糖的控制必然會產生正性影響,健康教育后觀察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外相關文獻相似[7]。糖尿病相關知識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8],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使其做到主動自我管理,有利于血糖水平達標,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新華,付詠梅,丁玉青,等. 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0,13(z1):69,71.

[2] 蔣瓊仙,包麗芬. 采取綜合方式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9):66-68.

[3] 鹿麗華. 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 中國醫學創新,2011,8(6):110-112.

[4] 楊建麗,羅玲. 信息干預在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探討[J]. 中國醫師雜志,2011,2(z2):169-170.

[5] 陳雪芹,王俊霞,劉瑞玲,等. 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農村糖尿病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3):134-135.

[6] 王文,馬麗嬡,向華. 糖尿病危險因素干預[J]. 糖尿病雜志,2011,33(6):327-328.

[7] 劉丁,陳萍,陳偉.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評價[J]. 重慶醫學,2009,33(8):1153.

第7篇

根據區衛生局工作的要求以及健康教育所《健康教育工作意見》,為切實抓好職工的健康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自我保健能力,提高職工的健康素質。我院認真開展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我院健康教育工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原創:

一、我院黨支部、行政重視健康教育工作,把此項工作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來抓,并將此項工作納入了全院工作考核內容之一。根據健康教育有關文件要求,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培訓計劃》、《健康教育人員工作職責》、《健康教育考核辦法》等,調整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繪制了健康教育網絡圖、健康教育崗位責任制、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二、抓好職工的學習宣傳教育。為提高職工對健康教育的認識,增強職工的衛生觀念,普及衛生知識,我們定期召開職工大會,傳達貫徹上級有關健康教育會議精神,組織學習健康教育有關文件。為了學習不走過場,制定了學習制度,建立了學習考勤簿。通過學習,職工們明確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以及重要性,增強了衛生保健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三、狠抓職工的教育培訓。按照培訓計劃要求,醫院今年集中對職工培訓四次。內容主要以專業知識、技能、技巧、方法等為題材。全院現有職工175人,參加培訓160人,培訓率己達90%以上。并設立科室健康教育宣傳員,以科室為單位開展定期開展各種健康教育培訓及活動,要求參加人員達100%,培訓活動有資料、有記錄。

四、積極搞好健康教育宣傳工作。我們通過門診、住院及病人問卷等形式,向病人及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散發宣傳資料。原創:我們還利用舉辦講座、宣傳欄、錄像等形式廣泛宣傳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除衛生日上街宣傳外,還不定期上街宣傳、咨詢。全年共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14000余份,咨詢達2000余人。門診和住院部全年出版宣傳欄各四期。

五、為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頒布的《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我們積極開展了控煙教育,制定了《醫院禁煙制度》,設立了禁煙監督崗,配有控煙檢查員,候診區、病房等公共場所設有醒目的禁煙標志。

六、為將健康教育工作抓緊、抓扎實,圓滿完成本年健康教育任務,年初,單位下發了考核獎懲辦法,采取現場抽問、考試等辦法。

總之,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但離要求還有差距,我們決心在來年的工作中,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使健康教育工作更上一層樓。

第8篇

[關鍵詞] 護理程序; 手術患者; 健康教育; 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1-162-01

手術是治療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1]。手術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入院階段、手術前、手術后、出院前等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健康知識需求,患者因為年齡、性別、生理、心理、職業、文化程度、所患疾病的不同存在個體差異。護理程序是一種科學的確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應該應用于護理服務的任何一個環節,護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2]。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對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的需求也隨著疾病的治療和康復而增加,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與康復[3]。為了做好手術患者的健康教育,本研究對108例手術患者應用護理程序進行健康教育,對其結果進行對比評價,收到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普外科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手術患者216例。其中男117例,女99例,年齡14-79歲,平均年齡42歲,急診手術97例,限期和擇期手術119例。216例患者具有自主識別能力,排出精神意識障礙患者,將216例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108例,對照組108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衛生知識宣教;實驗組應用護理程序進行健康教育,通過綜合評估患者的情況,確定患者的健康問題和需求,進行個性化,分階段,動態的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 入院階段及手術前健康教育 因手術分為急診手術,限期手術,擇期手術,通過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確定現階段存在的健康問題和需求,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急診手術入院階段也就相當于手術前階段,急診手術患者則重介紹主管醫生護士,疾病的性質,手術方式,手術的安全性,術前配合及注意事項方面的知識,入院須知方面及環境方面的知識術后在為其介紹,因為此時患者最關注的問題是盡快手術解除病痛,手術相關信息的獲得,對其他信息的需求并不關心,如此時進行環境及入院須知方面的健康教育,不但無效而且可能引起患者的反感。急診手術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患者緊張、恐懼、不安的心理反應,明白手術的必要性,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手術。限期和擇期手術的患者通過評估了解患者對疾病手術的認識及心理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詳細介紹住院環境、入院須知、疾病知識、主管醫護人員的資歷、技術水平、手術方式、以往手術成功的例子、術前檢查的目的注意事項,術前用藥的目的,術前準備階段的訓練如:學會臥床大小便,呼吸功能的鍛煉,如何在床上更換,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術前的飲食,禁煙酒等。術前1天進行第2天手術需要的各方面知識的健康教育,如禁食水的時間、清潔方面的要求等。目的滿足患者疾病及手術方面的知識需求,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消除緊張、焦慮、矛盾的心理,以平和的心態等待手術,以利于手術按期順利進行。

1.2.2 手術后的健康教育 在整體評估的基礎上確定患者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健康教育,如手術的預后、術后的、飲食,咳痰的方法,留置各種引流管的目的注意事項,術后的活動,手術后患者排泄方面的知識,術后用藥的情況,術后疼痛等。此階段健康教育的目的,讓患者掌握手術后的相關知識,提高了術后配合治療、護理的能力,降低鎮痛藥的使用,增進患者的舒適程度,患者情緒穩定能正確對待術后一些短暫的不適,安心休養,有效預防手術并發癥的發生。

1.2.3 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評估患者術后的康復情況,確定健康問題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及家屬學會自我護理的技巧,如對術口的觀察,需帶引流管回家的患者教會自我護理及注意事項,術后的功能鍛煉的方法等。此階段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患者自我護理的能力和技巧。

1.2.4 出院時的健康教育 通過評估了解患者對術后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確定健康教育的重點進行健康教育,如飲食注意事項,術后一段時期內的活動,手術傷口的注意事項,需要換藥交待換藥時間,出院帶藥交待服法及注意事項,定時返院復查咨詢及電話咨詢等方面的知識問題讓患者了解掌握。

1.3 觀察指標 在參考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表。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內容包括10個問題,讓患者講述有關知識,每個問題按回答情況分為掌握,部分掌握和未掌握,分值分別為3,2,1,在出院時對患者進行測試,按得分情況分為優(37-45分)、良(29-36分)、一般(21-28分)、差(21分)。應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在患者出院時進行問卷調查,每個項目有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個選擇,滿意度是指滿意和較滿意的例數占總例數的百分比。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出院時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 見表1。表1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好于對照組,P0.05。

表12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注:a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2。表2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好于對照組,P0.05。

表2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注:a與對照組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護理程序在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有利于提高手術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 由于手術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入院及手術前、手術后、出院前、出院時,在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健康問題,健康需求。健康教育要貫穿于病人從入院到到出院的全過程,護士在施教時切不可填鴨式的向患者及家屬灌輸全部內容,而要依據全程分期教育模式進行[4]。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應用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后健康知識掌握優良率達92%,而應用常規的衛生知識宣教為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應用護理程序進行手術患者的健康教育,因方法得當能明顯提高患者對疾病及手術相關知識的掌握。

3.2 護理程序在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通過有步驟、有目的、有評價的為手術患者進行系統主動的健康教育,及時了解患者的健康問題及健康知識的需求,使患者及家屬了解掌握手術各個階段的知識及配合,加強了護患之間的有效溝通,密切了護患關系,使患者隨時都能感受到被關心和幫助,營造了一個關心患者、愛護患者、尊重患者的氛圍,有效緩解了患者的緊張、恐懼、不安和無助感。患者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身體上得到了有效治療,還學到了手術及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手術、治療和護理。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應用護理程序為手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2%,而應用常規的衛生知識宣教護理滿意度為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應用護理程序進行手術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讓人性化服務在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應用,真正做到了“以病人為中心”。

參考文獻

[1] 曹偉新.外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9.

[2] 汪鳳蘭,王艷,王桂生.護理人員的動機因素與護理健康教育的關系[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7):14.

第9篇

關鍵詞:護理 健康教育 健康知識

現代的護理模式是追求身心護理、健康教育和院外指導為宗旨,而健康教育是現代醫院為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能。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患者及其家屬為主要對象,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健康教育,可增進患者及家屬健康知識,幫助其建立健康行為,提高健康水平,可提高病人的依從性同時可進行身心護理,達到降低致病的危險因素的目的,并且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身心健康,因而病人的健康教育具有深刻意義。為了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

1 護理健康教育形式

(一) 語言的交流 從病人入院開始,我們可以利用巡視病房的時間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最近的身體情況,也可以利用護理的時候簡單的進行詢問病情。語言交流要有針對性,要因人而異,不能拉家常。能正確運用傾聽技巧,做到耐心誠懇,表情親切,語氣適宜,尊重理解、關心同情病人。

(二) 形象化教育 病人住院期間,我們可以提供形象生動的實物圖片進行針對性講解。內容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針對不同病人,結合圖片講解,使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在病房大廳擺放黑板報,每月一期,宣傳健康知識,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貼有健康教育標語、放置一些宣傳疾病知識的宣傳單等。

(三) 集體教育 利用電視機、影碟機、健康教育光盤、錄像、幻燈、投影、計算機多媒體等設備,召集一些病人采取集中講授的方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知識及自我護理方法。也可以與患者一起就護理知識進行討論,進行示范操作,使患者獲得感性認識。

(四)個體教育 患者也要根據的具體情況“因人而異,因病而異”進行個體化教育。對不識字、無法接受文字教育的患者,護士可以采取靈活的方法將教育內容講解給患者及家屬,更好的讓患者康復。

2 護理健康教育技巧

護理健康教育是有計劃的工作,我們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達到患者要求。經過一段時間實踐,我摸索了一些基本技巧。這是做好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

(一)追求良好的護患關系。在醫院諸多人際關系中,護患關系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要求為了健康這一共同目標而建立起來的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經過我多年護理實踐證明,良好的護患關系會使病人早日康復,身心愉悅,使醫院工作更好的開展,贏得百姓的稱贊。如果相反就會增加病人對護士的不信任,有不配合行為,造成病人投訴和醫療糾紛。因此,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

(二)追求有效的溝通技巧。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有它的特殊性。護理健康教育就要求護理人員與患者要合理有效溝通,要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通過溝通,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身體做到心中有數,更好的讓他們康復。沒有溝通就無法實現健康教育的目標。有效的溝通技巧包括提問、傾聽等語言溝通技巧 做到耐心誠懇,表情親切,語氣適宜,尊重理解、關心同情病人。

(三)知識傳授技巧。病人掌握醫學知識對形成健康行為十分重要,而患者健康知識的獲得主要依賴于醫護人員的傳授。經過多年的實踐,我總結出傳授知識的一些技巧,我們利用電視機、影碟機、健康教育光盤、錄像、幻燈、投影、計算機多媒體等設備對患者的健康需求進行分析、提高護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四)健康行為的訓練。護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變人們的不健康行為,培養有益于患者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行為學習的方式包括模仿和強化訓練兩類。我們在護理健康教育實踐中,通常對患者進行自我護理能力訓練、住院適應能力訓練以及康復能力訓練等。

以上所述護理健康教育四個方面的技巧,對護士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至關重要,需要護士認真掌握,并熟練地應用于健康教育的實踐之中。通過臨床實踐的鍛煉不斷發展和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以確保護理健康教育取得滿意的效果。

3 護理健康教育 意義

21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健康的認識不斷深化,社會上對護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不但要成為稱職的操作者,而且要成為稱職的教育者。可見,以病人為中心,以健康教育為基礎的系統化整體護理已成為當今的現代護理模式,意義重要。

(一)健康教育是現代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住院病人不再是單純接受治療,而是主動地和醫護人員合作。通過健康教育,讓他們對自己的疾病有了充分認識,讓他們主動學習接受健康知識。在這過程中與患者接觸最多的是護士,護士則成了健康教育的先鋒,所以我們應加強健康教育理論的學習,加強自我修養,充分利用護士與患者之間的密切關系,積極進行健康宣教。

(二)健康教育促進護患之間的溝通。通過溝通,及時聽取患者的意見,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行為,讓患者滿意,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數,并發癥和醫療費用明顯降低,病員康復快。

(三) 健康教育促進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健康教育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豐富扎實的醫療護理知識,還要學習人文科學知識,不斷充實自己,這樣才能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才能順應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社會的發展。

健康教育是聯系健康知識和健康實踐的橋梁,也是促進人群健康的行為。通過健康教育對提高人們自護能力,建立健康行為、全面提高護理質量,起到了促進作用。健康教育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們護理人員要有與時俱進的意識,拓展知識做到健康教育的多樣化,專業化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為病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提高了護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我們說,醫院不僅是醫治病員的場所,同時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因此長期的護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廣大醫護人員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讓病人在醫院感受 家一般的溫暖。

參考文獻

第10篇

【關鍵詞】 臨床路徑 健康教育 腫瘤化療 護理

臨床路徑( Clinical Pathway,CP)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診療標準化方法 [1],它依據標準健康教育計劃為某一類病人制訂在住院期間進行健康教育的表格或路線圖,護理人員可依據健康教育路徑對病人進行從入院到出院的系統、動態、連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使診療、護理有序,減少漏項[2],使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醫療護理質量。我科于2009年1月~2009年10月運用臨床路徑對腫瘤化療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取得滿意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09年10月將我科收治的172例腫瘤化療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87例,男49例,女38例,年齡20~87(平均53.5)歲;肺癌30例,胃癌21例,乳腺癌14例,結腸癌11例,鼻咽癌8例,惡性淋巴瘤3例;小學以下文化22例,中學文化31例,高、中專文化25例,大學文化9例;對照組85例,男50例,女35例,年齡22~76(平均51.6)歲;肺癌28例,胃癌23例,乳腺癌13例,結腸癌10例,鼻咽癌7例,惡性淋巴瘤4例;小學以下文化20例,中學文化34例,高、中專文化23例,大學文化8例;兩組疾病程度、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制定健康教育路徑方案 科室成立臨床護理路徑(CP)實施小組,由主治醫生、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組成。依據專科標準護理計劃健康教育內容,結合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制定教育路徑,(1)入院當日評估病人及家屬接受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接受能力,介紹主管醫生及護士,病區環境,相關制度,衛生宣教,評估病人心理狀態,指導情緒調節方法,解答病人和家屬想要了解的問題。(2)入院第二天 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治療的近期、遠期效果,實驗室及特殊檢查目的及注意事項(3)化療前一天 介紹擬實施的化療的目的、方案、療程及間隔時間,做好心理疏導;飲食指導為:清淡易消化,化療前2h進食。(4)化療過程中 介紹化療藥物的名稱、用法及注意事項,講解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和對策,示范如何保護血管,預防化療藥物外滲,必要時介紹深靜脈置管的目的、意義、優點、注意事項,心理支持,自我護理指導。(5)出院前一天 出院用藥指導,休息,運動指導,飲食指導,化療間隙期檢查的目的、意義,復診指導。對患者從入院到出院進行連續、動態、有針對性規范的健康教育。

1.2.2 方案實施 2組均在整體護理的理論指導下進行護理,對照組按常規健康教育方式,護理人員利用各種接觸患者的治療護理機會,進行隨機教育;觀察組由責任護士或本組負責護士按照路徑上的指示,根據病人的需要反復進行評估、教育、評價,直到達到最終目標,即病人能夠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晨交班或查房時,護士長隨時在床旁檢查病人的健康教育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指導。每周組織1次健康教育專題查房,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在病人出院前,對病人進行總結評價。

1.2.3 評價標準:(1)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內容為化療相關知識,包括患者化療使用的藥物、化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化療藥物的相關毒副反應等,共10道題,每題10分。由護士詢問患者(患者口頭回答),并進行評分。在兩組患者出院前進行測試,能復述有關知識和技能、得分≥90分的病人視為健康教育達標,否則不達標。(2)采用我院護理部自制“病人對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90分為滿意。

1.3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用SPSS軟件進行x2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化療相關知識掌握的百分比:觀察組94.26%,對照組72.84%(P

3 討論

3.1 健康教育路徑是實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健康教育路徑把健康教育內容制度化、標準化、具體化,護士只需按照路徑把健康教育內容進行宣教,使護理人員有預見性、有計劃性地進行護理工作;護患之間的打鉤簽名也起到了相互監督的作用,從而保持了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使病人進一步明確自己的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護理過程中,對促進健康、早日康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觀察組病人對化療相關知識掌握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3.2 健康教育路徑提高了病人對護士的滿意度 從我們實施護理路徑后我科滿意度達到了97.7%,比普通健康教育時的滿意度要高21%,這充分說明護士按路徑的要求階段性地、主動地與病人進行交流和提供服務,增加了護患之間溝通的機會和次數,改善了護患關系,有利于化解護患矛盾,增進兩者之間的感情。

3.3 實施健康教育路徑,提高了護理質量 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使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為病人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預見性、有計劃性的工作,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從生物、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為病人制訂了最全面的個體化服務流程 [3],讓護理人員工作規范化,避免工作遺漏,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防范差錯事故的發生,起到了良好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提高了護理質量,保證病人達到最佳護理效果 [4]。

參 考 文 獻

[1] Healy WL,Iorio R.Impact of cost reduction programs on short 2 term patient outcome and hospital cost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Bone Joint Surg Am,2002,84-A(3):384-393.

[2] 雪麗霜.日本對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研究[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2):547-549.

第11篇

【關鍵詞】健康教育;心臟外科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1-0563-01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醫院為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能[1],以患者及其家屬為主要對象,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健康教育,可增進患者及家屬健康知識,幫助其建立健康行為,提高健康水平針對心臟外科收治的患者以危重癥為主,病情發展比較急,患者術前術后病情比較重的特點,我們對我院心臟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共385例手術患者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收到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心臟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385例手術患者,男235例,女150例,年齡5~74歲,平均45.45歲,其中行肺葉切除術141例,食管癌根治術105例,縱隔腫瘤切除術31例,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35例,先天性心臟病心內修復術73例。

1.2 教育方法: 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過患者與護士的學與教的互動過程來實現,因此應根據病人及家屬的年齡、性別、文化水平、接受能力、手術類別等,進行以語言為主的健康教育。最適宜的教育時間是入院后2~3天[2],此時病人病情平穩、情緒穩定。教育時間每次不超過15分鐘,可邊做治療邊教育,爭取讓患者和家屬共同接受教育。我們針對不同疾病的各個階段,對病人實施了相應的健康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2.1 根據病人的接受能力運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語言簡單、通俗,語調生動,表情豐富,一次教育的內容不宜過多。示范強調通俗性、趣味性、易懂性,從而避免抵觸、乏味、厭煩情緒。

1.2.2 反復強化健康教育內容

在開展健康教育過程中要注重觀察病人的表情神態,如發現病人出現茫然的表情或不在意時說明病人不明白或沒注意聽,這時應改變方法,直到病人明白為止,同時讓病人或家屬復述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演示有關技巧,增強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識。

1.2.3 真誠相待,耐心進行健康教育

要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必須對病人真誠相待耐心負責,如一個長期吸煙的食管癌病人,術前我們向他說明吸煙的危害,勸他不要吸煙,病人滿口答應,但仍偷偷吸煙,這時我們對他反復勸說,病人終于明白了吸煙對手術后的身體恢復帶來的影響,在我們的精心護理下,病人順利的渡過了手術期,順利出院。

2 健康教育的內容

2.1 入院宣教

患者入院后其生活及周圍環境均發生很大的變化,由于環境的陌生及其對手術的擔心恐懼,往往會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希望得到醫務人員的重視和精心照顧,因此,責任護士在病人入院時應熱情接待,護送病人到床邊,詳細介紹入院須知、病區環境、主管醫生和護士,教會使用床頭呼叫器,介紹同室患者,讓病人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及有關制度,進入病人角色。責任護士要成為病人與之交流的知心人,對病人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消除病人的顧慮,使病人處于接受診斷、治療的最佳精神狀態。

2.2 治療階段的宣教

2.2.1 責任護士制定切實可行的健康教育目標

通過采集病史、查體和與病人和家屬的交流,了解病人的生活習慣、飲食起居及對健康的理解,了解病人對自己疾病的認識程度,然后根據病人的文化知識水平,采用不同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措施。

2.2.2 重視病人參與護理目標的制定和護理活動

護理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健康,使病人生活自理。由于護理是一個整體,病人也是一個整體,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就形成一個整體的護患關系,二者不能分開,因此護士制定護理目標及方案時應請病人主動參與并積極配合。

2.2.3 責任護士將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種檢查及治療中,并在其中發揮重要的輔助和補充作用。

病人的各種檢查、治療、護理等應對病人及家屬進行說明、解釋及指導,以改變病人的負性心理,向病人及家屬講解手術的簡要過程,術后留置各種管道的目的、意義、不適癥狀及配合方法,講解促進早日康復的各種措施,使病人理解并積極配合。教會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深呼吸、床上活動的方法及技巧。

2.2.4 針對不同病種不同的手術方式進行不同的圍手術期教育

肺葉切除術后病人的,留置各種管道的目的,飲食、咳嗽排痰、床上活動的方法及技巧、咳嗽與疼痛、休息三者之間的關系等。心臟病人瓣膜置換后(機械瓣)需終身服用抗凝劑的意義,常用的藥物,過量服用或服藥量不足均會導致嚴重后果,預防觀察出血或栓塞。教育患者配合抗凝治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嚴格按照醫囑服用抗凝藥物,不可隨意自行調整服藥劑量或次數,觀察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出現黑大便、皮下淤斑、牙齦出血、婦女月經過多等,可能是抗凝藥使用過量,如出現中風!肢體的缺血、疼痛等癥狀,可能是抗凝藥使用不足,應及時就診。

2.3 出院指導

重點向患者及家屬交待清楚復診的時間、意義,特殊病種更要重點交待。心臟瓣膜置換術后3個月內是克服手術創傷,康復體質的重要階段,須加強營養,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不宜吃太咸的食物。心功能較差的患者應限制飲水量,不宜進食大量含水量多的食物,如稀飯和湯類等,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對抗凝治療有影響的食物不可過多或長期食用,如辣椒、胡蘿卜、豬肝。遵醫生指導服用洋地黃、利尿劑和抗凝藥;對育齡婦女應告之瓣膜手術對月經、懷孕的影響[3]。要經常保持心情舒暢,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要經常留意體溫的變化,如出現高熱或持續低熱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如接受牙科治療或各種創傷性檢查時,應事先告訴醫生體內裝有人工心臟瓣膜,正接受抗凝治療。根據出院醫囑定期回院復查心臟彩超、臟片、心電圖及PT、血液生化檢查等,根據檢查結果調整用藥,做出今后生活和工作的健康指導。

3 討論

對心臟外科病人在圍手術期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消除患者恐懼心理,減少心理和生理改變造成的壓力,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如期順利進行手術。因此,健康教育在患者恢復健康的護理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治療中,我們要依據患者在住院期間,表現出的不同心理特征,進行相對應的心理護理和疏導,體現“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使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逐步過渡到以人的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康行為上來[4],真正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通過健康教育,患者接受治療護理的順應性增強。患者和家屬能不同程度的掌握與本病相關的保健知識,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平均住院日縮短,同時提高了護士素質,增強了責任感,認識到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有效的做好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從而主動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和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 陳朝紅 個體化健康教育與集體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 [J]護士進修雜志 2010,(9)倪信樂.

[2] 曾麗雯 黎海東 劉黎莉 病區應用健康教育路徑開展健康教育的管理對策[J] 齊魯護理雜志 2011,(24).

第12篇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54例傳染病患者,其中痢疾22例,病毒性肝炎12例,肺結核2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27例)和對照組(27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2~65歲,平均年齡(46.5±7.2)歲;對照組患者年齡11~68歲,平均年齡(46.7±7.1)歲;兩組自然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傳染病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給予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應針對傳染病的相關基礎知識,例如患者對傳染病的正確認識,科學合理地控制飲食、進行鍛煉的方法,及正確用藥等多個方面,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更多的與健康相關的知識。重視傳染病管理工作,護理人員應落實對傳染病的綜合性防控,強化健康教育,可通過集體講解、個別講解、發放宣傳手冊、播放DVD光盤等進行。強化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發生、發展規律,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及其治療相關知識,使其對預后以及傳染病預防等相關知識有一定的認識,提高患者的自我保護能力,幫助傳染病患者調整心態,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針對患者對傳染病知識的認知程度,將護理程序貫穿到健康教育之中,可以通過評估、診斷、計劃等方式,有計劃、有目的開展健康教育,使傳染病患者了解更多健康相關知識,使其自覺采納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有效預防疾病,促進傳染病患者身體康復、提高傳染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強化健康教育過程中,針對不同傳染病患者,采取不同教育方法,為患者講解傳染病的發病規律及時期;告知患者傳染病具有季節分布性,特別是從每年2月份傳染病發病數開始上升,直到5、6月份才下降,而在7、8月份又會繼續上升,之后持續下降。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及護理滿意度。

1.3評價標準

進行健康教育及護理后向患者發放本院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內容為健康教育過程中宣教的知識點,滿分100分,>85分為優,60~84分為良,<60分為差。滿意度調查表內容包括護士進行健康教育時是否主動、態度是否和藹、知識是否全面、語言表達是否通俗易懂等,分為滿意和不滿意兩項。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觀察組中優20例,良7例,無一例差,優良率為100.0%;對照組中優10例,良12例,差5例,優良率81.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有26例滿意,1例不滿意,滿意度為96.3%;對照組有20例滿意,7例不滿意,滿意度為74.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