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 16:22: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統計學課題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維持性血透;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影響
心血管疾病是尿毒癥并發癥之一,多發于慢性腎功能衰竭維持性血透患者,同時也是致死致殘主要原因。維持性血液透析應用到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每年慢性腎功能衰竭發病人數不斷上升,維持性血透應用效果明顯。實驗采用超聲心動圖,對80例慢性腎功能衰竭維持性血透患者,觀察分析了心功能變化,主要是找尋影響心功能變化的因素,為尿毒癥維持性血透患者引起的心血管并發癥提供預防及防治措施,提升生存質量。對患者進行維持性血透時,心血管疾病是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影響患者心功能變化,使得患者致殘率、死亡率大增。為探析慢性腎功能衰竭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變化影響因素,課題研究選取了我院2013年6月~2014 年6月80例接受我院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為課題研究對象,對有關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今將研究內容呈現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臨床資料選自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診的80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為臨床實驗對象,所有患者全部通過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 30 例,年齡 33~78 歲,平均年齡(55.5±13.3)歲,透析齡 0~9年,平均透析齡 (2.7±1.4)年。 對所有患者原發性疾病調查發現,其中,10例高血壓腎病,1例梗阻性腎病,4例多囊腎,19例糖尿病腎病,46例慢性腎小球腎炎。全部患者滿足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診治標準,不包含一些疾病帶來的影響,如意識障礙、精神疾病等,所有患者了解課題研究目的及方法,征得患者同意后,將所有患者分成兩組:A組、B組,每組40例。其中,A組透析齡
1.2方法 檢查方法:PHILIPS HDL5000 型超聲心動檢測儀應用到本次研究中,目的評估患者心功能變化,使用3.5MHz探頭頻率。為反映心室收縮、舒張各項指標及心包積液狀況等,記錄患者心房內徑 LAD、左室舒張末內徑 LVDd、 左室收縮末內徑LVDs等數據信息。
透析方法:全部課題研究對象均用到德國費森尤斯4008型透析機,透析液選定碳酸氫鹽,透析水選定反滲水,結合患者病情實際,相應用到多種透析方式,如臨時/長期導管透析、動靜脈內瘺透析等,2~3次/w,透析時間4h/次,透析期間,抗凝劑選定低分子肝素,優化護理期間透析工作。兩組患者在年齡、白蛋白、電解質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檢測數據指標可比較。
1.3統計方法 為進行各組數據統計學分析,采用 SPSS13.0 軟件,以χ2計數資料,以(x±s)表示各項數據,以t 檢驗計量資料。P
2 結果
A、B 兩組患者接受超聲檢測,檢測結果發現,兩組患者心功能變化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結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應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臨床治療中,盡管可延長患者生命,然而,因為這些患者的腎臟功能衰退,導致血液及心肌產生大量有毒物質,而不能有效過濾,對患者心肌功能產生直接損害,心功能發生變化,出現了心血管疾病,使得慢性腎功能衰竭致殘死亡率升高。結合有關數據可知,心功能變化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高血壓、透析時長、體重等,針對以上措施,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減少患者心功能變化發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此外,還和多方因素有關,如透析膜、透析液等[1]。
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檢測數據發現,患者的心功能變化與高血壓、透析齡、透析期間體重增長量具有正相關的關系,與貧血具有負相關關系,也即是,高血壓病情惡化、患者透析時間越長、體重過高,使得心功能變化更快,然而,血紅蛋白含量偏高,心功能變化發生變化概率小。研究還發現,血壓≥170/90mmHg、透析齡≥5年、體重增加量≥3kg的患者心功能變化更為顯著,但患者血紅蛋白含量≥100g/L,心功能變化則不明顯,所以,筆者認定,維持性血透患者要提升生命質量,應從下述幾個方面著手,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2]。
大量臨床研究發現,心血管并發癥是影響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初期有效透析,充分控制高血壓及透析間期增重,糾正貧血,避免鈣磷代謝紊亂發生,降低慢性腎臟病患者尿毒癥發病率,保護心功能,是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的有效措施。
血液透析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易對患者腎功能造成損傷,多發并發癥及導致死亡,所以,采取有效的解決對策,減少對患者產生的不良影響,提升患者生活質量[3]。總而言之,維持性血透應用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對患者心功能產生重大影響,為解決這類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對策,保持高效的臨床治療效果,以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要求:1.簡明、貼切、清晰。2.常用陳述式句型表述。
二、課題界定。
要求回答"什么是"的問題,說明課題名稱及其關鍵詞和重要要領的定義、涵義及來源。方案設計的許多內容將由此發出去。科學的課題界定有利于使研究內容和活動切題,防止研究目標和方向的轉移或使研究范圍任意擴大或縮小。
三、研究背景與意義。要求回答"為什么要進行該課題研究"的問題。可說明:
1.研究原因。具體說明:
(1)時代背景。用以說明研究者選用的新的社會參照標準。
(2)針對問題。說明根據新的社會參照標準的要求,本課題試圖解決的教育中的主要問題。問題表述要求:①一定的維度說明,并使彼此邊界清晰,不致混淆。②同一方案中旨在解決的問題前后一致,防止互相矛盾。③彼此邏輯關系正確,母概念與子概念關系清晰。④總課題所列問題要包容子課題旨在解決的問題,防止各說各的互相矛盾。子課題要根據總課題所列的某些問題作具體說明。⑤旨在解決的問題要與研究目標、指導理論、研究內容及操作變量等相呼應,前后照應,防止相互分離。
(3)學生發展的需要。
(4)學校發展的需要。
2.本課題研究的先進性。說明本課題的研究切合國內外相關課題研究的現狀和發展趨勢,與其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3.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四、課題研究的對象。可說明:
1.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確定對象的代表性
2.根據統計學要求推算研究對象的數量
3.通過前測對實驗對象和對照對象進行等化處理或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確定研究對象和對照對象。
五、研究思路。可說明:
1.研究假設。研究假設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科學事實和科學理論對研究中所要解決的問題的結果所做的猜測,即對課題中涉及的兩個變量之間相互關系的設想。假設在課題研究中具有定向、限定和標準的作用。在有假設的實驗研究中,研究必須圍繞“假設”進行,對“假設”進行驗證,并在以后的研究報告中說明研究結果是否驗證了假設。假設在內容與表達上應達到這樣一些標準:
(1)以陳述的方式表達。通常說明兩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那么就(有可能)……"
(2)一般陳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3)假設有待檢驗,且必須可以檢驗。必要時可對假設作理性分析。
2.指導理論。主要說明原理性理論。要求:
(1)少而精(2)針對"問題"(3)能指導操作(4)表述簡明、準確,有具體貫徹要點,涵蓋子課題,以便教師理解和把握。可引經據典,也各自圓其說。防止搞成目錄式,似貼標簽。
3.研究目標。獨特的研究課題應有獨特的研究目標。表述時要注意顧名思義、切題、個性化。作為應用性研究課題至少說二點:
(1)研究目標。也稱中介目標、自變量。即解決問題的對策。常簡述如何操作,包括途徑、策略、方法和模式等。注意:①針對課題界定和"問題"②體現先進性。在收集和研究相關情報資料的基礎上繼承和創新。③如總課題分解為子課題時,則要分別說明。
(2)學生發展目標。也稱教育目標、因變量。常簡述由于實施上述操作,學生發展將如何。注意:①針對課題界定和"問題"②理順邏輯關系,如說直接目標1,由此導致目標達成2、3……③與研究目標構成函數關系:(假定其它因素作用為零的情況下)
六、因變量及其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要求:
1.將前述因變量分解為指標,形成評價指標體系
2.說明評價指標的測試及觀察判斷方法
3.設計好相應的統計表格
七、自變量與無關變量的操縱與控制。說明:
1.自變量的操縱與控制
(1)明確每一自變量的操作原因
(2)明確每一自變量的操作規范,將方法化為方式,并體現先進性。如說"模式",則按"模式"要素分別說明規范要求。
(3)規范操作
2.無關變量的操縱與控制
八、研究方法和設計邏輯。可說明:
1.研究方法。說明每一研究方法用于什么。
(試介紹教例研究法、問題研究法和實驗研究法)
2.設計邏輯。說明如何取樣,績效如何反映。
九、預期研究成果。可說明:
1.研究報告2.其它論文3.專著4.音像資料5.典型教案6.教具學具(含課件)等
(附鑒定材料:①主件:研究報告;②附件:有關研究的支撐性材料;③研究工作總結)
十、研究步驟及進度。可說明如何實施目標管理;規定時間、明確責任、計量成果等。
十一、課題研究的組織與管理。可說明:
1.課題研究的類別。說明是獨立課題,還是集體課題。如果集體課題,則要說明如何分工協作。
2.課題研究的組織形式。說明是集體研究式、總分協作式還是縱何分層式研究形式。
3.相關人員的分工及職責等。
1. 被試
調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廣州市美術中學在校高中生共500人進行問卷調查。被試填完問卷后當場收回,共收回問卷489份,回收率97.8%。隨后進一步對回收問卷進行篩選,刪除無效的問卷,共得到465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5.09%。被試基本情況如表1:
2. 工具
我國學者張淑華等人(2010)將Stumpf等人編制的職業探索問卷大學生版進行修訂為職業生涯探索問卷中學生版(CES中學生版)。該問卷共有63道題目,均采用五級計分,得分越高表示中學生職業探索的水平越高。
3. 統計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統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統計、方差分析等。采用統計軟件SPSS18.0進行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4. 研究結果
4. 1 美術類高中生生涯探索的基本特點。
本調查問卷共有63道題目,均采用五級計分,“一般”計為3分。得分越高表示中學生職業探索的水平越高。對被試在職業生涯探索問卷的總均分及其各層面各維度的得分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
從表中可以看出,本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探索總均分低于“一般”所對應的分數。說明本校學生對職業的探索低于一般水平。分別從三個層面來分析,行為層面得分最低,得分為2.317分,低于“一般”所對應的分數。其次是認知層面,得分為2.917分,接近一般水平。最高的是情感層面,得分為3.176分。具體來講,行為層面中除了自我探索和環境探索的維度超過一般水平外,其他維度得分都偏低。情感層面中,我校學生所面臨的決策壓力和對信息的滿意度超過一般水平,探索的壓力低于一般水平。認知層面中,對理想職位重要性的認識維度得分最高,得分為3.719分,除此之外,獲取信息的方法和外部探索手段的認識超過了一般水平。對職業探索結果的確定和就業前景的認識相對來說得分較低,低于一般水平。
4. 2 美術類高中生職業生涯探索的人口統計學變量分析。
根據被試的性別、年級、以及是否接受過職業生涯咨詢或輔導等人口統計學變量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對于性別、年級、是否接受過職業生涯咨詢或輔導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對年級等進行方差分析,各變量的統計結果如下:
4. 2. 1 不同性別的美術類高中生職業生涯探索的差異比較。
我們對不同性別的美術類高中生在職業生涯探索及各層面各維度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不同性別的學生在職業生涯探索的總水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在認知層面上,男女生職業生涯規劃探索的差異顯著,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具體來講,在職業探索結果的確定性,外部探索的手段方面,男生的得分顯著高于女生,性別差異顯著。在就業前景、獲取信息的方法、對理想職位重要性的認識這些維度上,男生和女生的性別差異不顯著。在行為層面和情感層面上,男女生不存在顯著差異。
4. 2. 3 不同年級的美術類高中生在職業生涯探索上的差異比較。
對不同年級的美術類高中生在職業生涯探索上的得分進行單因素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年級的高中生在職業生涯探索的總水平、行動層面以及在就業前景和獲取信息的方法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經過多重比較發現,高三學生在職業生涯探索的總水平,行動層面以及在就業前景和獲取信息的方法維度上顯著高于高一學生。從平均分來看,在高中職業生涯探索的總水平和行為層面、自我探索、對擁有信息的滿意度、就業前景、對理想職位重要性的認識、獲取信息的方法等維度上,高一、高二、高三學生的得分是逐步提高的。具體數據如表4所示:
在本次調查的基礎上,課題負責人多次組織課題研究推進會,結合課題研究的實際情況,課題組最終有針對性地提出以下研究途徑來進行課題研究。
實踐上,以班會課為陣地,設置生涯規劃輔導課程。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目標和內容。課程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中心,課程宗旨不在于向學生傳授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而是通過給學生提供模擬情境或讓學生真實參與實踐活動,在情境和活動中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并對自己想要從事的職業有所了解,對比差距,確定努力的方向,規劃好自己的高中生活。我們還可以針對個別同學,進行個別的職業生涯規劃咨詢與指導。
方法上,突破以往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僅僅停留在學校個別層面的局面,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策略,廣泛利用家庭和社區的積極資源,建構出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模式,來實現對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引導途徑上的創新。通過“尋找校友足跡”等專題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斗志。
課題組將進一步學習國內外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理清思路,提出問題。嘗試創新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途徑,構建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模式,促進學校特色發展。
【關鍵詞】血糖指數;血糖負荷;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調節受損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31(2011)10-1646-02 食物血糖指數是近年來對糖尿病防治中的一項重點研究對象,經過臨床實驗表明低血糖指數能夠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以及糖調節受損患者的血糖血脂,與傳統的糖尿病飲食比較,該方法更容易受到患者的接收。食物血糖負荷是十五血糖指數與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乘積,有效的有效評估患者的膳食總血糖。臨床研究表明高含量的血糖指數和血糖負荷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最危險的因素,所以低血糖指數結合低血糖負荷能夠有效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攝入,方便患者的臨床治療。本課題研究主要選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和空腹血糖調節受損患者60例,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的低血脂指數和低血糖負荷飲食配餐,觀察兩組患者營養干預后6個月的臨床治療效果,并評價血脂指數結合血糖負荷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現將具體研究過程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課題研究主要選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和空腹血糖調節受損患者60例,兩組患者必須滿足臨床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調節受損的判斷標準。糖尿病組患者男32例,女28例,患者的年齡在46歲~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歲;空腹血糖調節受損組患者男26例,女34例,患者的年齡在48歲~8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歲。患者在入園實驗前并沒有受到任何的糖尿病營養教育,并且臨床檢查并沒有嚴重肝腎方面的損傷,營養干預前一段時間病情穩定,無并發癥等情況的發生。另外使用胰島素和降壓、降脂藥物的患者應排除。
1.2方法
1.2.1營養干預: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的低血脂指數和低血糖負荷飲食配餐,對患者的營養干預膳食要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加入低血糖指數和低血糖負荷的理論,參照國內已經應用的滴血氧指數營養干預配餐制定適合2型糖尿病患者的配餐,正確指導患者進食,同時在制定營養干預配餐的同時要考慮食物中的低血糖指數,降低整體膳食的血糖負荷。在搭配時要集合患者的身高體重并發癥等情況,每天事物中的低血糖指數總量控制在70以內,觀察兩組患者營養干預后6個月的臨床治療效果,并評價血脂指數結合血糖負荷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在對患者的干預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及時對患者進行隨訪,所有患者在使用低血糖指數結合血糖負荷營養干預時需要患者親自簽訂同意書。
1.2.2標本采集: 對2型糖尿病患者和空腹血糖調節受損患者干預前后進行空腹靜脈血采集檢測,采集血液為6ml,針對患者的血糖、總膽固醇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標準進行評定。
1.2.3問卷調查: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一份自我效果評價標,針對患者的糖尿病知識、態度以及行為進行調查,兩組患者在干預前后食用的藥物與數量,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同時計算患者每天的膳食總低血糖指數和總低血糖負荷,計算結果需要是三天數據的平均值,分析患者每日低血糖指數的谷類以及其他營養膳食的攝入量。
1.3統計學處理: 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記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ˉ±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X2檢驗,P
2結果
通過臨床觀察后發現,兩組患者經過血糖指數結合血糖負荷營養干預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以及總膽固醇等方面的含量均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與營養干預欠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注:*干預前后具有統計學意義(P
注:*干預前后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對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最基本的治療措施是營養干預與飲食干預,所以臨床針對患者的這一情況給予患者低血糖指數結合血糖負荷營養干預,通過臨床觀察發現患者干預后血糖、總膽固醇以及糖化血紅蛋白得到降低,患者的平均體重也有所下降,由此可見此營養干預具有非常的效果。糖尿病患者的發病原因與患者體內氧化應激水平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患者在發病時與體內的抗氧化平衡系統會出現紊亂的變化,低血糖指數結合血糖負荷營養干預能夠穩定患者的平衡系統,有效的患者的微循環,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保證患者的營養攝入的同時還可以有效的防治患者的病情,在患者控制糖尿病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但是目前的臨床研究以及營養搭配并沒有得到完善,所以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有效的預防患者糖尿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胡亞飛, 蘇文進, 賈問波,等. 糖尿病前期和2 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氧化抗氧化狀態研究[J]. 營養學報,2007 29:232-234, 238.
[2]陳超剛, 蘇宜香, 嚴勵,等. 低血糖生成指數膳食對糖尿病患者代謝和營養攝入狀況的影響[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07 15:495-498.
[3]陳超剛, 蘇宜香, 嚴勵,等. 低血糖生成指數膳食對糖調節受損患者的影響[J]. 營養學報,2007,29:16-19.
[4]張印法, 楊月欣, 馬中亮,等.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在糖尿病營養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 營養學報, 2003,25:248-252.
[摘要] 目的 探究非小細胞肺癌在放療前后的血清腫瘤標記物的變化情況及臨床意義。 方法 方便選擇該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6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比較為觀察組,另選擇60名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放療前后的各血清腫瘤標記物的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放療前血清腫瘤標記物相關指標均與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放療;血清腫瘤標記物
[中圖分類號] R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1(b)-0028-03
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的最為常見的類型的之一,約占左右肺癌的70%以上,非小細胞肺癌病情發展快,惡性程度較高,因此,提高非小細胞生存率在關鍵的在于早期即進行干預診斷治療[1]。血清腫瘤標記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已經證實在肺癌篩查、診斷、監測、預后各階段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2]。臨床有學者指出[3],血清腫瘤標記物可作為評判非小細胞肺患者放療療效的重要指標。該文為探究非小細胞肺癌在放療前后的血清腫瘤標記物的變化情況及臨床意義,在參考大量國內外研究文獻的基礎上,方便選擇該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6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觀察研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66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比較為觀察組,年齡38~65歲,平均年齡(51.26±8.41)歲,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5例。另選擇60名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年齡35~70歲,平均年齡(55.43±6.06)歲,男性40名,女性20名,兩組研究對象在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采集觀察組患者放療前后的血清TPS、VEGF、NSE、CEA、CA125、CYFRA21-1等腫瘤標記物水平和對照組血清腫瘤標記物水平含量,NSE、CEA、CYFRA21-1含量采用電化學發光法進行測定,TPS、VEGF水平采用ELISA法進行測定,CA125采用放射免疫法進行測定。
1.3 統計方法
統計分析所得各組數據使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研究對象血清腫瘤標記物濃度的比較
在觀察組患者放療治療前,比較兩組研究對象血清腫瘤標記物水平,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放療前血清腫瘤標記物相關指標均與對照組志愿者比較,各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觀察組患者放療前后血清腫瘤標記物濃度的比較
比較觀察組患者放療前后血清腫瘤標記物濃度的變化情況,結果顯示,治療后各血清腫瘤標記物水平較放療前明顯降低(P
3 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惡性腫瘤的腫瘤發病率呈顯著逐年上升的趨勢,肺癌是惡性腫瘤中最為常見的類型,發病率和致死率均居于所有惡性腫瘤之首,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威脅[4]。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多采用的綜合治療方法,在本次課題研究中,以放射治療為主要治療方法,并輔助以支持治療、免疫治療、中醫藥治療等姑息性治療手段,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對于無法進行手術切除病灶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放療作為局部治療手段在臨床中廣泛應用,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5]。在放療效果的評價下,我國現多采用CT或胸部CT技術主要判斷依據,在療效評價中增加了患者的輻射劑量,費用高,技術要求高,無法滿足患者的及時檢測的需求[6]。腫瘤標記物由腫瘤組織細胞分泌產生,腫瘤標記物一般在正常組織中不存在,在臨床檢測中具有較高敏感性,血清中少量的腫瘤標記物即可準確檢測,因此,常用于腫瘤的早期篩查和診斷中。曹津津等[7]在臨床研究中發現,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前后外周血中CEA、CYFRA21-1檢測存在明顯差異,治療前CEA(30.72±5.21)ng/mL、CYFRA21-1(45.24±10.93)U/mL,治療后CEA(8.14±1.29)ng/mL、CYFRA21-1(6.08±0.74)U/L,這與該次課題研究成果相一致。該次課題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放療前CEA(29.63±8.24)ng/mL、CYFRA21-1(17.03±2.08)U/L,觀察組患者放療前血清腫瘤標記物相關指標均與對照組志愿者差異(P
綜上所述,目前臨床已經將CEA、CA125、CYFRA21-1血清腫瘤標記物作為肺癌患者臨床診斷治療的常規檢測項目。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血清腫瘤標記物作為臨床診斷鑒別的重要指標,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放療療效評判及癌細胞轉移情況提供參考依據,對于非小細胞的肺癌患者的觀察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血清腫瘤標志物與非小細胞肝癌患者的分期、病程、生存期等相關性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國云,周春宇,劉曉嵐.非小細胞肺癌放療前后血清腫瘤標記物的改變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5):851-852.
[2] 周欣,于壯.血清腫瘤標記物在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的應用價值[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91-93.
[3] 郭健,高志斌,賀少楓,等.腫瘤標志物與晚期肺癌立體定向放療療效的相關性[J].臨床肺科雜志,2012,1(1):2048-2050.
[4] 卡哈爾江?阿不都外力,李曉琴,劉春玲. 化療前后肺癌腫瘤標記物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價值[J]. 新疆t科大學學報,2014(1):93-96.
[5] 王穎軼,陳書長. 腫瘤標志物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放療療效的評估價值[J]. 實用癌癥雜志,2014(1):23-25.
[6] 阿合力?那斯肉拉,巴爾夏古麗?扎比胡拉,穆朝東.血清CEA、 CYFAR21-1、SCC、CA125水平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放療療效的評估價值[J]. 實用癌癥雜志,2014(9):1055-1057.
[7] 曹津津,戴瓊艷,段滿林.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治療前后血清癌胚抗原水平變化及意義[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9):65-67
結核病是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常見的機會性感染,同時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為探討提高抗結核治療效果的有效干預措施,我們對67例TB/HIV雙重感染病例的生存時間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某地于2008年9月1日開始,對新確診的TB/HIV病人抗結核治療依從性實施6項干預措施,包括建立周例會制度、開展適宜的宣傳教育、引入追蹤隨訪提醒機制、建立不良反應反饋渠道、為病人提供交通補助和免費化驗檢查等,至2010年2月28日共登記治療19例艾滋病合并結核病病人,以此為干預組研究對象;以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期間未采取干預的48例TB/HIV病人為對照組。分析評價干預對生存時間的影響。
2 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EPIDATA3.1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2.0進行分析。統計學處理采用χ2檢驗,顯著性水準α=0.05。
3 結果
截止2010年8月31日,干預組病人有18例存活了6個月,占94.74%;對照組病例只有27人存活到6個月以上,占56.25%,二者具有非常顯著差別,χ2=9.142,P<0.05。表明干預組病人之所以能夠大多數順利存活到6個月以上,與結核病治療依從性好療效滿意不無關系。對照組33例存活到6個月以上的病人截止2010年8月31日本課題研究結束又繼續存活了3年以上,由此預測,干預組病人繼續存活更長時間的比例可能會遠遠超過對照組,由于觀察時間太短,有待繼續研究證實。
干預組療程內死亡1例病人,生存了129天,該病例年齡較大,65歲,診斷為合并Ⅲ型肺結核,抗結核治療129天后死于多器官衰竭,第一次隨訪自覺癥狀明顯減輕,有藥物不良反應,治療依從性較好。干預組療程內死亡15例,平均生存了54.9天。分析顯示,因死亡而中斷治療者干預組的治療依從性很差,只有13.33%的人能較好配合治療,治療效果較差,結核病癥狀有所好轉者只有26.67%。臨床診斷所有死亡病例全部死于多器官衰竭,無確切證據表明單因死于結核病,但不排除合并有結核是其重要促死因素。
4 討論
對療程內死亡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表明,對照組療程內死亡15例,平均生存了54.9天。因死亡而中斷治療者對照組的治療依從性很差,只有3.33%的人能較好配合治療,治療效果較差,結核病癥狀有所好轉者只有26.67%。臨床診斷所有死亡病例全部死于多器官衰竭,無確切證據表明單因死于結核病,但不排除合并有結核是其重要促死因素。目前學術界已經達成共識,結核病作為艾滋病主要機會性感染疾病, 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最常見死亡原因,艾滋病人的死亡大約1/3歸因于結核病[1]。同時有研究表明,HIV/TB雙重感染者發生其它機會性感染的相對風險更高,死亡率也更高[2]。近年來,試用抗結核聯合高效抗逆轉錄酶抗病毒治療(HAART) HIV/TB雙重感染病人有效。研究顯示,HAART確能改善HIV/TB雙感患者的預后和生存時間[3]。 本課題研究表明,干預組病人之所以能夠大多數順利存活到6個月以上,與結核病治療依從性好療效滿意不無關系。33例存活到6個月以上的對照組病人截止課題研究結束有31人又繼續存活了3年以上,由此預測,干預組病人繼續存活更長時間的比例可能會遠遠超過對照組,由于觀察時間太短,有待繼續研究證實。 提示我們,有效的抗結核治療對延緩TB/HIV患者死亡進程、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汪鐘賢.艾滋病與結核病流行病學、臨床及預防.中國防癆雜志,1996,18:39-41
[2] 曹韻貞.艾滋病和結核病的混合感染[J].世界感染雜志,2006,6(2) :102-105
在這些實際問題中,對復雜數據的分類問題及復雜函數估計問題的分析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重要方面。近幾年,學者在復雜數據分類及復雜函數估計問題解決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其中支持向量機是近幾年解決此類科學問題的重要工具。
支持向量機的理論基礎是統計學習理論,主要用于分類及模式識別問題。目前支持向量(回歸)機已應用在外貿出口預測、電力負荷預測、農產品的消費市場需求動態預測、投資組合風險預測等方面。由于復雜的函數估計問題和復雜的數據分類問題在經管類研究生研究的問題中普遍存在,因此將支持向量機作為實驗工具,培養經管類研究生解決這一類問題的動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校管理類研究生教育現狀
目前,我校提出了建設“教學科研型大學”的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如何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是這一課題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我校擁有3個博士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在校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數量超過1000人。隨著我校發展,博士點、碩士點、研究生數量穩步上升。研究生逐漸成為一支不可忽略的科研生力軍。因此,培育和發展我校研究生的論文寫作能力,是加強我校科研能力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
管理學院作為我校培養經濟管理人才的學院之一,近年來加大了對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對經濟管理研究生的培養進行了調研,并提出了很多教學改進方法。在這些管理問題中,復雜的分類問題和多元數據非線性回歸問題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很多決策、預測、評價等問題均可以抽象為以上兩種科學問題。支持向量機是近幾年用于解決該類問題的一種較流行的工具。因此,本實驗教改的實驗教案可以為經管類學生深入學習支持向量機及幫助其了解非線性預測方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經過前期理論知識積累和現場實踐經驗的總結,對支持向量機應用于實驗教學環節進行有益的探索,并從理論與實踐角度為培養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動手能力提供實驗材料。
二、實驗設計方法
對于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的研究與設計,主要采取了以下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分析法:根據對課題的理解與規劃,以各種交流溝通方式對主講教師進行訪談,有針對性地調查實驗教學的基本情況,進而整理與分析現今實驗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此外,對外采用各類調研方式,如學校互聯網主頁瀏覽、走訪等方式,對其他兄弟院校的實驗教學理念和成功經驗進行調研與總結。
(2)文獻資料法:課題組利用我校教學、科研資源,特別是我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及各類電子網絡資源,其中包括維普數據庫、CNKI博碩論文全文數據庫、超星數字圖書館、EBSCO數據庫、Sciendirect、SpringLink數據庫等網絡數據資料,檢索與課題研究問題相關的專著和論文,了解本領域課題研究的最新進展情況,總結、歸納出最新的、具有代表性的實驗案例及實驗方案。
三、針對專業的實驗課題選擇
在實驗課題的選擇上,首先要考慮研究生的不同專業領域和研究方向,其主要來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人力資源管理方向。針對研究方向偏向于人力資源管理的學生。本項目選取了企業人力資源的預測問題作為其中的一個實驗,通過該實驗使得此類學生能夠建立起支持向量機解決工商管理領域中的一些問題的思路。
2.交通管理類學生。研究方向偏向于交通管理類的學生其研究的領域主要偏向于解決交通管理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交通流量預測。因此,在實驗選擇中選取交通流量預測問題作為其中的一個實驗,通過該實驗使得此類學生能夠建立起支持向量機解決交通管理領域中的一些問題的思路。
3.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生。對于研究方向偏向于管理科學與工程類的學生在實驗選擇中選取了項目終止決策問題作為其中的兩個實驗,通過該實驗使得此類學生能夠建立起支持向量機解決管理決策領域中的一些問題的思路。
4.經濟類學生。經濟類學生對時間序列地研究要求較高,本項目選取了多維時間序列的外貿出口量預測驗,通過該實驗使得此類學生建立支持向量機解決多元非線性時間序列領域中的一些問題的思路。
5.信息管理類學生。信息管理類學生較多地研究管理信息系統及決策支持系統,因此本項目選取物業稅稅基批量評估作為實驗項目,該實驗實際上是通過支持向量機構建一種專家系統。通過該實驗幫助信息管理類學生建立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方法構建專家系統。
四、問題與對策
在實際實驗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如下問題:(1)我院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較多,本項目中設計的實驗項目無法覆蓋到所有研究方向的學生。(2)現有解決分類問題和多元非線性問題的工具較多,本項目設計的實驗僅考慮支持向量機一種,對于更高層次的研究要求,例如,對其他模型的比較、模型的魯棒性、模型的效率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深入。
針對以上不足,提出如下改進措施:(1)進一步對該實驗教學系統的應用領域進行有針對性的擴充和完善,搜集和整理相關資料,本研究設計的6個實驗項目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需要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2)在對模型的比較和更深入的研究方面,學院可進一步開展其他類似工具的教學。對數學基礎較好的同學開設一些深度較高的課程,例如神經網絡、復雜系統建模、隨機過程等,引導他們做更深入的研究。
因為所選取的科研課題是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和工作崗位的,所以研究生在以后研究工作中初步建立起解決分類問題和非線性多元回歸問題的基礎,在遇到此類問題的時候能夠立即有一定的解決思路,能夠較快地進入研究角色,縮短解決問題的路徑和難度。
關鍵詞:統計;描述;整理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2-008-01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首次將“統計和概率”作為一個完整的知識板塊納入其中,并貫穿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從小學到初中的全過程。傳統教材是在五、六年級時開始學習統計,主要學習繪制統計圖表的技能。新教材根據《標準》的精神,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2011版的新課程標準將原來的雙基增為四基,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滲透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要讓學生積累基本的活動經驗。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也由雙能提高為四能,要引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統計板塊的教學中我們又該如何落實新課標的精神呢?我認為加強學生統計技能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積累學生的統計經驗應該是統計教學的核心。反思平時的教學,統計技能是我們教師都清楚的重點,它在教材中往往多數能夠有所體現,所以容易被教師所關注,也是相對容易把握的顯性教學重點。而對統計意識的培養這一很重要的隱性目標往往因為不好呈現而被老師們所忽視。接下來以復式條形統計圖為例與大家交流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體會。
復式條形統計圖是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積累正”字統計法收集數據,數學課堂就是一種生活,應該洋溢著文化氣息。因此,統計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構建一種數學課堂文化,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是現實的、飽滿的、豐富的,同時也是活動的、體驗的、享受的,這樣整個課堂才會精彩紛呈,迭起,永遠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把握教學目標,逐步滲入為主
首先借助具體事例,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調查表,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通過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體驗復式條形統計圖在比較描述數據中的作用。在統計的過程中,感受統計知識在生活中作用,初步形成統計意識,發展統計觀念。通過參與“愛護眼睛”的統計活動,增強保護眼睛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五年級了,同學們學習緊不緊張?看,**同學都戴上眼鏡了,請**同學來統計一下我們班患近視的有多少人?生統計。猜猜老師像你們這么大時班上有多少近視的?誰來說說戴眼鏡的不便?我們該怎樣愛護眼睛?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患近視的年齡真的提前了嗎?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實例入手,讓學生感到要解決的問題真實而又必要。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具主動性,更容易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價值。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才會有明顯的內驅力。
三、設計調查方案,展示統計學魅力
提出我們要研究這個問題,需要調查哪些方面的內容?請學生充分交流談到要調查的對象、人數年齡范圍,甚至如何調查等等。
師:如果請你設計一個調查表,又要考慮哪些問題?
師隨機出示視頻調查資料
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學會設計調查表是本節課目標之一。所以這里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充分討論設計調查方案是想讓學生有關注個體到關注群體,想到用數據來說話,養成通過數據來分析問題的習慣;同時建立隨機的概念。有人說“數據是有信息的,信息是可以提取的,信息是為人們服務的。”這是對統計學價值的很好詮釋,也可以說是對我們數學學科的魅力之一
四、教學互動有生,重視反饋
教學反饋是反映教學效果好壞的一個重要而又有效的途徑。重視反饋是提高教學的前提,所以我對教學的反饋制定了一些具體措施。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師:觀察這些數據你能很快比較出患近視年齡是否提前了呢?生可能會說數據太多、太雜亂,不容易比較。
師:你能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生提出整理到復式分段統計表上。師出示:
師: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在規定時間內將數據整理到表中。 師巡視訂正評價學生的整理方法。引導學生觀察整理后的數據與原始數據相比有了哪些優勢?師:我們還可以用其它更加直觀的方式來描述這些數據嗎?生很容易想到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
設計意圖在于:整理數據是想讓原始數據更加清晰直觀,使數據數據更加便于解決問題。這里師關注了學生整理數據的方法和過程,以及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并有意識引導學生由表向圖過度。
1、師生共同完成單式條形統計圖。
板示:
師:觀察兩幅條形統計圖,你能很快比較出患近視的年齡是否提前了嗎?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師有意左圖查右圖找,在兩幅圖之間來回跑動。故作氣喘吁吁狀。提出問題: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很自然想出把兩幅圖合并成一幅圖。
2、學生嘗試創造復式條形圖
師:同學們先想一想怎樣把兩幅圖合并成一幅圖,在把你的想法畫在作業紙上。生嘗試操作師巡視。
3、展示交流作品。師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創造過程。
單色圖——單色及每個直條加文字標注——便于區分的雙色圖——更加簡潔的圖例標注
4、規范合圖過程。師:同學們真的很會學習,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在交流中創造出一幅新的統計圖。回顧我們合圖的過程,我們是怎么做的?
師生共同在黑板上完成合圖的全過程。
師隨機撤掉空圖,修改標題,引出課題——復式條形統計圖并及時突出圖例作用,復式圖簡潔有序的特點。
師:從這幅復式條形統計圖上,你能很快比較出患近視年齡是否提前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的?師:你認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
設計意圖: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是本節課教學重點。此環節是讓學生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體會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這里由師生合作單式圖——問題仍然不好解決——引出合圖的必要——放手讓學生嘗試——師生交流中規范復式條形圖的畫法——解決問題。學生體會到復式條形統計圖在描述數據中更加直觀清晰便于比較,數學簡潔、有序的特點更加突出。
(五)回顧總結,課外延伸。
從問題的提出到方案的設計,收集整理數據,再到創造出復式條形統計圖來描述分析數據最后到解決問題,我們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這也是小課題研究的全過程。許多科學家的重要成果也是這樣一步一步研究出來的。當然,這是對2007年數據的分析和研究,今年2012年患近視的情況是否有所好轉呢?請同學們課下按照這樣的過程研究研究,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意圖是再次引導學生回顧提出問題到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統計的全過程。這也是研究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學生從本節課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研究思想和方法。
關鍵詞:遵義市;老年人;體育消費;調查研究;消費動機
早在2000年,我國的老年人口就已達到了1.3億,并開始步入世界老年型人口國家的行列。2010年11月1日零點,我國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的規定開始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在全國各市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及全體普查對象的配合下,人口普查任務圓滿完成。根據普查結果統計,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1.776億,占全國總人口13.26%,我國老年人口總數以超世界標準。遵義市60歲及以上人口約82.928萬,約占全市的13.52%,可見遵義市老年人口數之多。然而,在國內,老年體育用品數量相當少且品種單一,老年人口的體育商品和社會服務需求長期以來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滿足不了社會需求,而在美國、英國、意大利等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的老年體育產業已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并發展為成熟的產業。為滿足老年消費者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及提高經濟效益,我們應合理引導老年人開展健康、科學的體育健身,并不斷開拓老年體育市場新領域。因而,從社會學角度對老年體育產業進行探索與發展是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即抽取遵義市兩城區部分街道退休老年居民作為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800名,其中男性385人,年齡在60~75歲;女性415人,年齡55~75歲。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與遵義市兩城區老年人體育協會和街道辦事處合作,向遵義市兩城區部分社區發放調查問卷800份,回收787份,其中771份問卷屬于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6.4%,其中男性365,女性406。同時,為了使問卷的結構效度能具有一定的滿意度,與國內28位專家進行調查訪談,并歸類排列、增刪、修正和完善問卷內容。
1.2.2數理統計法 運用統計學規范對問卷調查獲得的內容進行數據統計,作為本次課題研究的重要依據,達到本文研究的目的。
1.2.3文獻資料研究法 在本次課題研究過程中,為了給課題提供一個研究基礎,除了運用了以上兩種方法外,同時也采用了文獻資料研究法,即對有關消費理論及社會體育等方面的專著和文獻資料進行收集和查閱。
2、 結果與分析
2.1遵義市兩城區老年人體育活動現狀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老年人體育人口是老年體育市場的一個重要指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國家老年退休制度地完善,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逐步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截至2010年底,遵義市兩城區老年體育人口已達到60%以上。
2.1.1遵義市兩城區老年人每周鍛煉次數統計結果
根據對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所示,在08年奧運會后遵義市兩城區老年人對體育鍛煉的熱情有著顯著的升高,在771份有效的問卷中有62.1%的女性每周至少參加3次體育活動,而男性則是55.6%(詳見表1)。
表1 遵義市兩城區不同性別老年人每周鍛煉次數統計結果
參加次數
0次
3次以下
3次以上(包括3次)
人數(個)
比例(%)
人數(個)
比例(%)
人數(個)
比例(%)
女性
8
2.0
146
35.9
252
62.1
男性
11
3.0
151
41.4
203
55.6
2.1.2遵義市兩城區老年人活動項目統計結果
根據對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可知,遵義市兩城區老年人主要的體育活動項目有散步、跑步、太極、羽毛球、舞蹈、乒乓球、武術及體操等,其中男性老年人以散步居多(約28%),其次是舞蹈類(約19.6);而女性老年人以舞蹈類活動居多(約23.9%),其次是散步(約20.6%)。詳見表2
表2 遵義市兩城區不同性別老年人體育健身項目統計結果
項目類型
男性
女性
人數(個)
比例(%)
人數(個)
比例(%)
散步
102
28
83
20.6
跑步
47
12.9
64
15.8
舞蹈
72
19.6
97
23.9
球類
28
7.7
36
8.8
武術
43
11.8
29
7.1
太極
18
5.0
16
3.9
游泳
44
12.0
66
16.3
其他
11
3.0
15
3.6
2.1.3遵義市兩城區老年人活動場地統計結果
結合表2我們略微知道遵義市老年人鍛煉的首選場地是公園,男女比例分別是33.6%和36.9%,其次是廣場、居室附近、公路或街道及收費的健身館或體育場館等,而選擇健身場所的比例最低,男女比例分別是2.8%和3.2%(詳見表3)。
表3 遵義市兩城區不同性別老年人鍛煉場所數據統計結果
鍛煉場所
男性
女性
人數(個)
比例(%)
人數(個)
比例(%)
公園
123
33.6
150
36.9
廣場
84
23.1
84
20.8
居室附近
76
20.9
50
12.3
公路或街道
50
13.7
90
22.1
收費場所
作者:牛強 郭淑霞 李述剛 徐上知 丁玉松 馬儒林 馮剛玲 單位:石河子大學醫學院
正確、合理的選題是保證畢業實習效果的前提
選題是畢業專題實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進入畢業實習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同學們通過大量閱讀文獻后進行選題,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文獻查閱和文獻閱讀能力,而且從已知的知識和信息中產生大量變化的思維方式,培養創新的原動力。對于畢業實習的科研選題,一定要體現出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如“石河子市高中城食堂蔬菜中農藥殘留測定、分析及評價”、“石河子大學醫學院少數民族大學生膳食調查和評價”、“石河子大學醫學院室內空氣中細菌和TSP的測定及評價”、“預防醫學系在校本科生學習及就業需求調查與分析”、“原花青素對氟致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干預研究”。這類課題的研究,充分調動了本科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他們以積極的興趣查閱文獻、搜集資料,從而做出切實可行的課題設計。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對于本科生的研究課題,要注意其工作量及難度應適宜,使同學們能夠在近14周的時間內在老師的帶領下,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研究,并能獲得一定的成果。
科研訓練是保證實習論文的重要手段
在畢業實習帶教過程中,指導教師對本科生按照規范的科研程序進行嚴格訓練,以培養學生基本科研素質和綜合創新能力。指導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及設計思想和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注重后發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如對學生進行文獻查閱、文獻閱讀的訓練,并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閱讀大量文獻后做出課題設計。課題設計一旦做出,將由指導老師進行修改,然后舉行全體實習學生參加的開題報告會,并邀請其他教師針對課題設計中存在問題進行交流。開題報告一經確定,教研室提供研究現場和實驗室,以保證學生完成收集資料、獲得數據的工作。學生們獲得大量資料和數據,指導教師此時應指導學生運用衛生統計學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從而達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之目的。通過此環節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了統計學方法的正確運用,為撰寫畢業論文提供了切實可信的資料。
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論文撰寫、答辯過程
為了保證學生撰寫的論文質量,指導教師要對論文反復審閱,指出論文不足,令其反復修改。修改后的論文提交后,由教研室資深評閱教師把關,以便從不同角度分析論文水平。評閱教師對論文的立題依據、觀察指標、技術方法、統計處理、結果結論以及討論分析等內容進行全面評價,評閱過程注意細節,從論文寫作格式、統計圖表制作、參考文獻引用到標點符號、小數點的使用,都有評判標準,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嚴謹治學作風。論文答辯是一項十分嚴肅的工作,是考查學生專業知識綜合運用、關聯知識掌握程度、語言表達和應變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5年預防醫學本科教育最后一個教學環節,必須要規范科學、合理、制定可操作性強的評判標準。成立由3~5人組成的答辯小組,成員由副教授以上職稱并有較強業務能力的教師擔任。答辯工作開始前,答辯小組會組織對學生完成的論文進行評閱。論文的評閱由指導教師與評閱教師分別進行。指導教師對學生整個畢業設計工作中的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研究成果的水平進行全面評價;評閱教師著重評判學生研究成果的質量與水平。評閱結束后寫出書面評閱意見。答辯要求學生在15~20分鐘內運用簡潔的語言,配合必要的文字、圖表,以PPT形式介紹畢業論文的主要內容,教師提問時間為20分鐘左右。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學術交流的能力,在正式答辯前會組織課題組相關的教師和學生進行預答辯,使學生事先熟悉答辯的程序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幫助其克服心理緊張、膽怯等因素。
討論
畢業專題實習為學生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使學生運用所學的醫學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和創新,提高了他們在實際工作中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了他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精神,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提前進入工作角色和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3]。實踐證明,“以課題研究為主線,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專題畢業實習教學模式與理念,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創新能力,有利于培養優秀預防醫學人才,有利于提升醫學本科教學水平,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進一步實踐探索,使之日臻完善。
關鍵詞:同型半胱氨酸;microRNA;血管平滑肌細胞;動脈粥樣硬化
中圖分類號:R543.1+2 文獻標識碼:A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所致的心腦血管疾病是當今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血管平滑肌細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的活化、增殖、浸潤功能的改變是AS形成的中心環節。大量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是AS的獨立危險因子[1],而研究顯示Hcy可以明顯促進VSMCs的增殖[2]。miR-125b是動脈平滑肌細胞主要表達的microRNA之一[3]。研究表明,miR-125b的表達在正常組織與AS病理組織中存在顯著差異,但是Hcy是否對miR-125b存在影響以及存在何種影響目前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擬培養原代血管平滑肌細胞,給予不同濃度的Hcy干預后,檢測其對VSMCs的增殖活性,并檢測miR-125b的表達,明確Hcy對miR-125b表達的影響,為進一步揭示Hcy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提供理論基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人主動脈平滑肌細胞株購自美國ATCC公司;DMEM/F-12培養基、胎牛血清購自美國Gibco公司;胰蛋白酶購自美國Sino-America Biotech;同型半胱氨酸、MTT購自美國Sigma-Aldrich;miRNA提取試劑盒、逆轉錄試劑盒及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天根;熒光定量PCR儀購自美國BIO-RAD公司。
1.2方法
1.2.1人主動脈平滑肌細胞培養 培養液為含 10%胎牛血清 青霉素100 U/ml 鏈霉素100 g/ml 的 DMEM/F-12培養基, 置于37℃ 飽和濕度 5% CO2 培養箱培養。
1.2.2 MTT檢測VSMCs增殖活性 將VSMCs消化后,以每孔103~104的密度接種到96孔培養板中,每孔終體積為200 μl。繼續培養待細胞進入對數生長期后,避光條件下每孔加入MTT 20 μl,37℃繼續孵育4 h后,小心吸棄孔內的培養液。每孔加入100 μl DMSO,振蕩10 min。每組設6個復孔。利用酶標儀在490nm波長下測定各孔吸光度值,記錄并分析結果。
1.2.3熒光定量PCR檢測miR-125b的表達 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提取總miRNA,之后逆轉錄為cDNA,以此為模板進行熒光定量PCR檢測miR-125b的表達;miR-125b引物序列:上游5'-GGGTCCCTGAGACCCTAACTTGT-3',下游5'-GCTGTCAACATACGCT ACGTA-3',擴增產物78 bp;反應條件:94℃預變性3 min,94℃ 變性30 s,57℃退火30 s,72℃延伸30 s,35 次循環。以U6為內參照,根據PCR儀自動生成的Ct值,根據公式計算目的基因的相對量:相對表達量=2-Ct。
1.3統計學處理 結果以(x±s)表示。應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One-way ANOVA進行多樣本均數間比較,以P
2結果
2.1 Hcy對VSMCs增殖的影響 MTT結果顯示不同濃度Hcy干預VSMCs后,Hcy可以明顯促進VSMCs細胞的增殖活性,但并不呈劑量依賴關系,但并不是劑量依賴關系,在100 μM Hcy處作用最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Hcy對miR-125b的表達的影響 qRT-PCR法檢測各組VSMCs中miR-125b的表達,結果顯示,Hcy可以明顯抑制miR-125b的表達,但并不呈劑量依賴關系,在100 μM Hcy處作用最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microRNAs(miRNAs)在生物體基因調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通過轉錄后水平發揮基因沉默效應。miRNA雖然大約只占人類預測基因的3%以上,但卻調控大約30%的蛋白編碼基因,涉及細胞的增殖、分化等。不同組織和細胞具有特異性的miRNAs,比如miR-142和miR-223在造血系統特異性表達,miR-1、miR-30c和miR-26等在心肌細胞異表達[4];而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主要表達的miRNA為miR-125b 、miR-145及miR-143 等[3]。miR-125b不僅在正常組織不同部位表達不同,在正常組織與病理組織中miRNAs的表達也存在明顯差異,Tatsuguchi M等首次在大鼠頸動脈球囊損傷模型中發現miR-125b等表達下調[5];Ruirui Ji等利用基因芯片的技術檢測了頸動脈泡沫樣損傷大鼠模型頸動脈中microRNA的差異表達,也發現miR-125b的含量下調[6],這些都提示miR-125b通過參與VSMCs的生物學進程影響了AS的發生發展。而本課題研究發現,在Hcy干預下的VSMCs中,miR-125b低表達,提示Hcy通過影響Hcy的表達參與了VSMCs的增殖過程。此過程并不是劑量依賴關系,對此,我們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過高濃度的Hcy導致了其他的反應,如氧化應激、內質網應激、炎癥反應等,這些反應導致了VSMCs的損傷而失去其正常狀態;或者是Hcy導致的這些反應因為Hcy濃度的過高而超出了VSMCs自我修復的范圍,打破了損傷與修復的平衡,從而導致了以上結果的發生,也提示有更生層次的機制存在。
綜上所述,本課題首次發現在Hcy導致AS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其可能是通過影響miR-125b的表達促進了VSMCs增殖。
參考文獻:
[1]Sobczak AJ. The effects of tobacco smoke on the homocysteine level--a risk factor of atherosclerosis[J].Addict Biol,2003,8(2):147-158.
[2]Tang L, Mamotte CDS, Van Bockxmeer FM, et al. The effect of homocysteine on DNA synthesis in cultured human vascular smooth muscle[J].Atherosclerosis,1998,136:169-173.
[3]Sébastien S. Hébert. Putative Role of MicroRNA-Regulated Pathways in Comorbid Neurological and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J].Cardiovasc Psychiatry Neurol,2009,24(34): 5848-5856.
[4]Marilena V Iorio Carlo M Croce. MicroRNAs in Cancer: Small Molecules with a Huge Impact[J].J Clin Oncol,2009,27(34): 5848-5856.
藥理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橋梁學科,通過實驗教學,不僅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直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和觀察、搜集、處理實驗數據及撰寫實驗報告等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今后獨立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就如何通過藥理學實驗課教學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所進行的研究與實踐與同行進行探討。
多年來,在藥理學實驗課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注重滲透科研思路,激發學生科研興趣。建立了多項教學改革課題,加強了對實驗教學內容及實驗教學模式改革。充分利用新進儀器,開展設計性實驗,實施檢索、設計、操作、統計處理“一條龍”教學模式,開拓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全面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動手能力,合作精神,科研素質,綜合素質。
1
改革實驗教學內容
幾年來,建立并完成了《藥理實驗課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的研究》等五項教學改革課題研究。首先針對各專業培養目標全面調整實驗內容,不同程度的開展創新性實驗。對中藥專業、制藥及這專業去除驗證性實驗。(1)不同劑量對藥物作用的影響。(2)氯丙嗪安定作用。(3)序貫法LD50測定。增加創新性實驗,更換實驗內容。增加設計性及創新性實驗:(1)抗炎實驗。(2)鎮痛實驗。(3)Bliss法LD50測定。
2
改革實驗教學模式
2. 1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及新儀器教學
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探索。長期以來,藥理學實驗的結果是采用記紋鼓,描筆常出故障,不能剪輯找出標準圖形,無法擴展或壓縮圖形,圖形的剪貼、仿制很繁瑣且不標準,資料的保存和調用也不方便。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從藥學專業2002級開始,在藥理學部分實驗如強心苷對離體蛙心的作用、傳出神經系統藥物對狗血壓的影響等實驗中采用BL410微機生物信息采集系統進行多媒體實驗教學,是明顯提高原始記錄圖像的質量,曲線可擴展、壓縮,數據可自動測量,資料可剪輯、儲存。鎮痛實驗采用數顯測痛儀測痛,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明顯提高了實驗的科學性。
2. 2
由驗證性實驗改為設計性實驗
2002年以來,首先針對藥學專業嘗試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模式。即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教學過程為:講授藥理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實驗設計原則和注意事項自主選題充計實驗討論設計方案總結設計方案預實驗實驗方案的調整、修正實驗操作處理實驗數據,進而完成實驗報告結束整個實驗,即將檢查、設計、操作、統計處理等全過程完全按照科研的順序進行,在同類學校中少見甚至未見。是通過開展“一條龍”模式教學,在實驗教學中傳授了科研方法及思路,激發了學生科研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感到真正成為了教學的主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并在中醫學、護理學等其他專業增加創新性實驗(動物按科研方式分組給藥、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的數量,進一步深化了藥理實驗課的教學改革[1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