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筆記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筆記

時間:2023-07-31 17:26: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筆記,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筆記

第1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感恩教育 教學策略

引言

陶志瓊博士說:“什么是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通過一定的教育內(nèi)容,讓小學生知恩、感恩、報恩、施恩。”小學階段是孩子們思想啟蒙的重要時期,在語文教學中積極滲透感恩教育不僅有益于引導(dǎo)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對他們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也大有裨益。

一、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的意義

《辭海》曰:感恩,即在得到別人的幫助之后,對他人產(chǎn)生的一種感激和愛戴之情。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父輩們經(jīng)過吃苦耐勞、艱苦創(chuàng)業(yè)后,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生活。現(xiàn)在的小學生從小便生活在蜜罐里,冷漠自私、唯我獨尊、缺乏責任感、耐挫能力差等心理特點凸顯無疑。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各個媒體平面搜索到許多案例:

事件1:東東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最近因在課堂上故意喧嘩被老師罰值日。他一肚子的怨氣,回到家后要求爸爸媽媽到學校去替他值日,否則的話他就絕食。最后,由于爸爸媽媽工作太忙,不能脫身,爺爺奶奶親自到校替孫子擦黑板、掃地、擦玻璃。

事件2:雯雯在課堂上走神了,被老師發(fā)現(xiàn),受到了批評。課下,雯雯惡狠狠地對同桌說:“真可惡,一點也不給面子,等我長大了,一定找機會好好地給這家伙一個教訓(xùn)。”

事件3:“六一”兒童節(jié)到了,政府、學校為貧困生準備了愛心禮物。上臺領(lǐng)取時,阿旭嘻嘻哈哈,一臉的無所謂,下來后還對同學們說:“就這點東西,捐贈的人也太摳門了吧!”他們貧困的不是物質(zhì),而是精神。

……

這樣的案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甚至于已經(jīng)成為一種認知常態(tài)。為了一點小小的挫折、誤會而離家出走、傷害親人、報復(fù)社會等案例也不時地見諸報端,都讓我們傷心不已、徒留嗟嘆。文教材中,有許多如臥冰求鯉、扇枕溫衾的典故,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的格言,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詞名句。當我們閱讀自然山水的文字時,要引導(dǎo)學生熱愛祖國山河,感恩自然饋贈;學習無私親情的課文時,要引導(dǎo)學生領(lǐng)悟父母之愛的偉大、深沉……點點滴滴、潤物無聲,有效地滲透感恩教育,促進小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健康發(fā)展,這或許也正是課程改革的初衷。

二、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

無論是哪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只要我們敏銳捕捉、深入挖掘,就一定能夠覓得豐富、精彩的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為有效滲透感恩教育提供素材。

(一)自然饋贈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編者安排了《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云》這幾篇文章,風起云涌、潮漲潮落、奇花異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強大的魔術(shù)師,在我們的面前呈現(xiàn)出精彩絕倫、神奇瑰麗的美好畫面。在享受這篇篇美景的同時,我們也要心懷敬畏與感恩,以自己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謙遜的人文品德,和大自然一起健康成長,共享和諧。教學《觀潮》時,師生在課堂上進行了下面的對話:

師:同學們,現(xiàn)在請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談一下自己的閱讀感受。

生1: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兩丈多高”,該有多高啊,恐怕比我們的教學樓還要高,這是多么壯觀的畫面啊!

生2:我最喜歡的句子是“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這震耳欲聾的聲音,這浩浩蕩蕩的氣勢,讓我特別想去見識一下錢塘江大潮,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生3:這篇文章中我喜歡的句子很多,很多,幾乎每個句子都讓我甘之如飴、愛不釋手,我想大自然給了我們?nèi)绱素S厚的饋贈,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常懷感恩之心,不亂扔垃圾,不隨意踐踏草坪,不破壞公物,不隨地吐痰,等等,讓大自然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永遠美麗、萬古常青。

……

另外,感恩自然的材料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屢見不鮮、俯拾皆是,像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就編有《第一朵杏花》《走,我們?nèi)ブ矘洹贰渡衬械木G洲》《天鵝的故事》等文章,只要我們心懷感恩,善于發(fā)現(xiàn),眼前就一定繁花似錦、姹紫嫣紅。

(二)祖國歷史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編排了《秦始皇陵兵馬俑》一文,教學時老師可以聯(lián)系五年級下冊《囚歌》一詩開展對比閱讀,組織學生交流閱讀這兩篇文章的感受。

生1:讀了《秦始皇陵兵馬俑》這篇文章,我深深地折服于它恢弘的氣勢、高超的制作技術(shù),引用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話:“這是世界的奇跡、民族的驕傲!”

生2:再讀《囚歌》,我依然懷著莫大的沉痛與崇敬,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前赴后繼、英勇斗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變得更美好,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

生3:無論是《囚歌》中革命者艱苦卓絕的斗爭,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中流露的古代藝術(shù),這兩篇文章都讓我由衷地感受到,我們民族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不屈斗爭精神的民族,我為自己是一名炎黃子孫而無比自豪!

……

悠悠數(shù)千年,祖國的歷史既有唐宋華章的精彩,又有屢遭侵略的恥辱,這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滲透。教學中適時地把握這些素材,不僅有益于升華小學生感恩教育,而且對塑造他們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大有裨益。

(三)父母親情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編排了《第一次抱母親》這篇文章,學生們非常感動于教材中母親牽著作者、背著妹妹、挑著重擔的畫面。他們是善于聯(lián)想的,在強烈的心理共鳴中,學生們紛紛談起了生活中爸爸媽媽的點點滴滴。

生1: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我第一次獨自上學,心里很高興,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拐彎的時候,我無意地回頭,竟隱約發(fā)現(xiàn)爸爸就跟在我身后不遠的地方。我瞬時明白:爸爸,就是無時無刻的愛。

生2:有一次媽媽燉了三個雞腿,說我們一家人一人一個,我一會兒就狼吞虎咽地下肚了。后來,爸爸說自己太胖了,肉吃多了不好,便把他那只給了我,媽媽也說自己不愛吃,她的留到晚上讓我再吃。記得當時我特高興,現(xiàn)在才理解,父母的愛多么偉大、深沉。

……

千百年來,歌頌父母之愛、美好親情的文章數(shù)不勝數(shù),引導(dǎo)學生積累、品讀這些文本,是積極滲透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與載體。時常沐浴在愛的長河里,知恩圖報會像一粒粒春天的種子,在成長的歲月中破土、發(fā)芽,并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三、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新課程背景下,創(chuàng)新課堂模式,改革教學理念蔚然成風。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以開放的胸懷,構(gòu)建種種行之有效、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滲透感恩教育。

(一)課堂活動

以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實際,采取以下幾項課堂活動滲透感恩教育。

首先,誦讀體驗。這篇文章有很多雷棣的語言描寫,組織學生誦讀這些語句,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感恩體驗,讓他們了解現(xiàn)在社會的和平是多么地來之不易,我們要像雷棣一樣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本領(lǐng),長大后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次,課堂辯論。就“雷棣應(yīng)不應(yīng)該接受哥本哈根大學教授的邀請”這一話題展開辯論,不應(yīng)該接受邀請的原因是雷棣需要學好本領(lǐng),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昂首闊步走進大學;應(yīng)該接受邀請的原因是雷棣只有盡快地到大學里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盡快地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觀點各異,本質(zhì)卻是一樣的,它們都有著濃濃的感恩心理,而這正是設(shè)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初衷。

再次,隨堂練筆。就“爸爸,我想對你說”這一話題,課堂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雷棣的口吻開展隨堂練筆活動,一方面將閱讀與寫作有效地結(jié)合在一起,另一方面還可以深化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潛移默化地滲透感恩教育,潤物無聲。

(二)實踐作業(yè)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習作六”安排了“和爸爸媽媽說說心里話”的寫作內(nèi)容。對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實踐作業(yè),而不必急于開始寫作,如“回家后要認真端詳媽媽,或者爸爸的臉、手、脊背,或者腰、腳5分鐘,然后用筆記錄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吃完飯后主動幫助媽媽刷洗碗筷,注意觀察媽媽的表情,傾聽媽媽會絮叨些什么”、“嘗試著送給爸爸一份禮物,可以是一首歌、一個擁抱、一幅畫,或者是寫給爸爸的一封信,給爸爸端一盆洗腳水,或者在爸爸洗澡的時候給他搓一次澡,通過爸爸的表情變化揣摩他的心理活動”……

這次實踐性作業(y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在寫作時不但下筆千言、一揮而就,而且情真意切,對爸爸媽媽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受此啟發(fā),我們可以結(jié)合植樹節(jié)、教師節(jié)、母親節(jié)、感恩節(jié)等中西方節(jié)日,聯(lián)動學校各德育教育組織,開展形式豐富的實踐活動,升華感恩教育效果。

(三)結(jié)合網(wǎng)絡(luò)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七”安排了“我最敬佩的人”口語交際活動,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交際靈感,我們可以從網(wǎng)絡(luò)中下載一些精彩的感恩教育視頻,利用班班通教學設(shè)備在教室掀起一陣感恩的熱潮。在此基礎(chǔ)上,還可以將學生們的感恩行動、演講情況,還有他們的相關(guān)習作上傳到網(wǎng)絡(luò)中,供網(wǎng)友評論點贊,最大限度地升華感恩教育活動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luò)已經(jīng)走進了社會各行業(yè)的各個角落,結(jié)合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開展語文教學、感恩教育,不僅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濃郁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課堂氛圍,還可以有效引導(dǎo)他們形成科學、健康的網(wǎng)絡(luò)意識與習慣,為他們今后的成長鋪就一條陽光大道。

誠如安東尼所說,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感恩之心。感恩教育既是小學階段人文精神的重要內(nèi)容,更是每個人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抗擊風雨、毅然前行的精神杠桿。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當立足教材、注重細節(jié),以開放的胸襟、創(chuàng)新的態(tài)度,在點點滴滴中有效滲透感恩教育,為培養(yǎng)一批批德才兼?zhèn)洹㈥柟饨】档氖兰o人才不遺余力。

參考文獻

[1]王從吉.小學語文教學中對留守兒童感恩教育的滲透[J].新課程,2011(06).

[2]王偉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感恩教育[J].學周刊,2010(11).

第2篇

一、小學生課外閱讀“少趣低效”的原因

1.沒有時間讀書

通過調(diào)查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生的時間表都被排得滿滿的,周一到周五在學校上課,放學以后要寫作業(yè),周末則充斥著各種興趣班和提高班,例如鋼琴班、繪畫班、英語班,還有數(shù)學、語文提高班。小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已經(jīng)被學習占據(jù)了,好不容易擠出來的空閑時間則要盡情玩耍,何談靜下心來閱讀課外書。

2.不喜歡讀書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視、網(wǎng)絡(luò)媒體興起,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分散了人們對讀書的關(guān)注,閱讀在生活中似乎變得不再那么重要。上網(wǎng)、玩游戲、看電視這些活動相對于閱讀來說,顯得輕松而舒適。更何況很多小學生沉迷于電腦游戲,把“乏味”的閱讀拋到了腦后,然而,電腦游戲只是一種短暫的放松方式,它是一種低級的趣味和享受,只有閱讀才能提高品位,提升涵養(yǎng)。

3.閱讀方法簡單

小學生讀書的方法過于簡單,讀書時通常都是捧著一本書粗粗瀏覽,基本不會動筆記錄,也不會主動寫讀書心得、做優(yōu)秀詞句的摘抄,更不要說背誦精彩的片斷。這種讀書方式就給它的有效性大大地打了折扣,從書中獲得的知識和感悟也很有限,對培養(yǎng)長期的閱讀習慣并沒有什么幫助。

4.缺乏閱讀的指導(dǎo)

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尚不能形成對圖書正確的價值判斷。在學校讀書時,主要以課本為主,回到家以后,家長也只是督促他們有空多讀書,卻不知道他們該讀哪類書、需要什么樣的閱讀方式。缺乏正確的指導(dǎo),閱讀就會變成一種負擔,閱讀是為了完成老師和家長的“任務(wù)”,而不是自己喜歡的有趣的事,這在無形之中會帶給小學生消極的情緒。

二、巧用“感悟卡”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1.巧設(shè)“感悟卡”內(nèi)容,提升閱讀積極性

目前,小學生的閱讀主要來源于課本,課外閱讀很少,為了幫助小學生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和擴大閱讀量,將他們的閱讀從課內(nèi)擴展到課外,并讓他們在閱讀中體驗快樂,我們經(jīng)過多次的設(shè)計和改良,制成了“感悟卡”,并在“感悟卡”上編上序號、寫上閱讀書目、標明閱讀日期、總結(jié)閱讀收獲(好句、好詞、好的寫作手法等)、撰寫讀后感。撰寫讀后感是“感悟卡”的主要內(nèi)容,考慮到學生的水平不同,讀后感可以分層設(shè)置,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寫讀后感,表達對文章的看法和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可能因為感受不夠深刻而無從下筆,此時不必強求學生一定要寫,可以不寫或者寫若干句,這樣一來,既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給了學生自由的閱讀空間。

2.為“感悟卡”創(chuàng)設(shè)閱讀氛圍,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培養(yǎng)閱讀習慣很重要,一旦培養(yǎng)起學生的閱讀習慣,他們就會自發(fā)閱讀,有利于提高閱讀能力。教師通過“感悟卡”創(chuàng)設(shè)閱讀環(huán)境,讓閱讀的氛圍彌漫整個教室,可以將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l(fā)揮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并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和豐富的情感活動,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體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第一,推介好書。教師通過學生填寫的“感悟卡”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和閱讀興趣,給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籍,將書名寫在黑板報上,方便學生記憶,閱讀書目要每周更新一次,督促學生閱讀。

第二,建立班級書架。教師鼓勵學生把自己看過的并且認為比較好的書存放在班級書架上,設(shè)立圖書管理員,學生可以自由借閱,共享資源,但要注意愛護書籍。

第三,開辟閱讀板塊。教師要堅持小學語文課程的開放式教學,將學校的廣播站、小學生畫報等資源利用在教學中,開辟閱讀板塊,定期向全校師生展示優(yōu)秀的“感悟卡”,鼓勵先進、激勵后進,從而提升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

第四,設(shè)置“閱讀課”或“閱讀日”。學校的管理者要明確閱讀的重要性,設(shè)置小學生閱讀日,而語文教師要利用語文課堂開設(shè)閱讀課。在閱讀課或閱讀日期間,學生可以走出教室,到閱覽室去讀書,并可在圖書館借閱喜歡的書。之后,可開展閱讀交流活動,以小組的方式展開,也可以讓學生以匯報的形式介紹讀過的書,不僅能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而且能夠做到資源共享。教師要舍得把時間還給學生,充分地讓學生開展閱讀,從中體驗閱讀的樂趣。

3.提高“感悟卡”的質(zhì)量,增強閱讀的實效性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是精選出來的最規(guī)范的文章,它們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教師要注意從課文入手指導(dǎo)學生完成“感悟卡”,從而提高“感悟卡”的質(zhì)量,并將閱讀從課內(nèi)擴展到課外,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同時,也有利于提高閱讀的實效性。

例如,在學習小學四年級上《珍珠鳥》一課時,通過教師的指導(dǎo),學生在“感悟卡”中記錄的好詞有:清幽、如同碧玉、默默、享受、愈發(fā)繁茂、輕松自在。好句有: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后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松的球兒。讀后感是:“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告訴我們,人與動物之間如果互相信任、尊重、以誠相待,就會有更美好的生活。這些好詞可以用在學習和生活中,好句可以在作文時模仿使用,而讀后感不僅是學生對本篇文章的感悟,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由此可見,經(jīng)過教師指導(dǎo)的“感悟卡”是有用而有效的,教師應(yīng)注意提高“感悟卡”的質(zhì)量,增強閱讀的有效性。

三、做好“感悟卡”的效果分析

1.積極評價“感悟卡”,讓學生享受閱讀

推行一個新的事物,往往要借助積極評價來取得關(guān)注。因此,在推行“感悟卡”時,一方面,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評價,給學生肯定和鼓勵;另一方面,要進行有效的評價,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有所提升。例如,有學生在《夏洛特的網(wǎng)》一文的讀后感中寫道:我覺得文中幾個重要人物都很好,佛恩是一個活潑可愛、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夏洛是一只一心為朋友著想的蜘蛛,他為了朋友威爾伯犧牲了生命;威爾伯是一只聰明、可愛、善良的小豬,它非常珍惜與夏洛特之間的友誼,他們都很可愛。讀了這本書,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和和睦睦、快快樂樂,這才是真正的朋友。學生的感悟是積極向上的,教師要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做到有效評價。

2、長期堅持,收獲“感悟卡”的果實

“感悟卡”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顯現(xiàn)出來的,這需要長期的堅持。隨著推行的深入,學生逐漸變得愛看書、會讀書了,課間不再是打鬧,而是去圖書館借書。“感悟卡”給學生帶來了許多好處:膽小的學生膽子變大了,作文寫得好的學生進步更快了,不會作文的學生也敢大膽下筆了……

四、結(jié)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