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31: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手術后護理新進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腸造口術是治療直腸癌、結腸癌的一種常用手術。由于腸造口改變了病人原有的排便方式, 從隱蔽的會移到腹部, 且不能隨意控制。通過對40例腸造口病人的心理狀況調查,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異常,根據病人出現的心理異常給于不同的心理干預,效果滿意。對患者生理和心理以及社會活動都有很大影響。腸造口后正確的康復治療和心理護理,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術后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質量。
1臨床資料
本組40例,男22例,女18例 年齡35-70歲
2 腸造口患者的心理變化
一般分為手術前和手術后兩種心理變化。
2.1腸造口患者術前心理分析
96%的病人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心理, 許多病人在得知自己被診斷為直、結腸癌后, 其精神上的壓力和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一般患者會出現恐懼、絕望由于對手術不了解,害怕手術及手術時的疼痛, 擔心手術的安全性、預后及經濟上的壓力而產生焦慮心理。懷疑與否認:50%的病人極力否認自己患病,對診斷表示懷疑,不相信自己得病,惠出現喜怒無常的表現。
2.2腸造口患者術后心理分析
患者手術后的一段時期內。由于排便方式的改變及身體的變化,患者在心理上也會有所變化。悲觀失望:50%的病人會感到前途一片黑暗,常暗暗流淚、悶悶不樂。不配合治療及護理,沉浸在悲傷中不能自拔。煩躁、焦慮:患者初次看到腸造口外翻的粘膜,可能會害怕、不安,甚至厭惡自己。依賴:30%的病人術后會依賴醫生、護士及家屬,希望得到更多的照顧及幫助。特別是永久性腸造口的病人,對自己身體結構的改變及排便方式的變化,會產生自卑、自閉的情緒。
3心理護理
3.1手術前心理護理
良好的護患關系,能減輕患者對疾病及陌生環境的恐懼,為戰勝疾病樹立信心。護理人員應耐心傾聽他們內心的痛苦,鼓勵其傾訴。對病人產生的絕望情緒,給予安慰。向病人解釋癌癥并不是不治之癥,講解腫瘤治療的新進展,并強調手術的重要性,并簡單介紹手術的過程,使病人有個客觀的認識。使其認識到腸造口術只是就愛你個正常的排便渠道由移至腹部,對消化功能影響不大。也可將病人帶至術后恢復良好的病友旁進行交流,增強其手術前的信心。
3.2手術后心理護理
手術后的一段時間,患者經歷了軀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痛苦,自身的情緒會波動較大。病人術后一清醒就應及時告知手術成功的消息,使其內心得到寬慰。病人在隨后恢復的期間惠出現悲觀失望的情緒,護理人員應鼓勵其傾訴,巧妙引導其發泄,待其平靜后再適當給予解釋,鼓勵其面對現實。術后加強照顧與護理的同時,應適時引導患者參與腸造口的護理。使其學會如何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造口器材及造口皮膚的護理。使病人輕松應對,消除心理上的壓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會。
通過正視結直腸造口術患者的心理問題,經醫護人員、家屬、患者的共同努力,使其面對現實,消除負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更有信心重返家庭和社會。
參考文獻
[1]肖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干預 [J], 中國醫療
前沿,2008,9
[2]丁亞萍,開放腸造口護理專科門診的實踐[J].齊魯護理
雜志,2003,9(5):397
關鍵詞:婦產科;圍手術期護理;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42.211
引言
婦產科是臨床的主要科室,婦產科患者有絕大部分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婦科的手術方式主要包括腹部手術、經外陰與陰道手術兩大類。產科手術方式中最常見的是剖宮產手術。婦產科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要通過對患者的全面評估,做好術前準備,確保手術的安全性,減少副作用等,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促進臨床效果,提高護理質量。
1護理措施
手術前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對患者要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
1.1手術前護理[1]大多數手術前的患者都有焦慮、恐懼的心理,擔心手術不能成功等,護士要給患者講解手術的必要性與簡單過程,使患者了解手術的相關事項,消除術前的不良心理。在術前準備、檢查、手術時要盡可能地減少患者的暴露部位,有條件的醫院可應用屏風進行遮擋,對患者的疑問要及時進行解答。還要取得患者家屬的信任,對于已婚的患者,要多與其丈夫進行溝通,讓患者的丈夫能夠多理解患者,讓其多鼓勵患者,達到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的目的。
1.2術前準備[2](1)皮膚準備:備皮一般在手術前一天進行,保證手術區域清潔無菌,并去除干擾手術進行的密集毛發,在備皮時要注意不要產生新的損害,以免感染的發生。要準確了解備皮的范圍與注意事項,準確操作。(2)消化道準備:在手術前一天的晚上進行灌腸,1~2次,或讓患者口服緩瀉藥,使患者排便大于3次。在手術前8小時囑患者不要吃東西,手術前4小時不要喝水。如預計手術可能涉及腸道時,手術前一天要進行清潔灌腸操作。(3)陰道準備:涉及到陰道的手術要在手術前的3天開始進行陰道準備,一般可以每天用洗必泰消毒宮頸及陰道兩次,或者是用0.2‰碘伏溶液進行陰道沖洗操作,手術當天的早晨用消毒劑進行陰道消毒。
1.3手術后護理(1)病情觀察:手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切口有沒有出血、滲血等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剖宮產術后要對產婦的子宮復舊、惡露排出及乳汁分泌情況等進行密切觀察[3]。(2):給予椎管內麻醉的患者,手術后應平臥,時間為6~8小時,避免發生頭痛不適情況,6~8小時以后可改為低半坐臥位或者是斜坡臥位,這種對傷口愈合及減輕切口疼痛都是有利的。實行剖宮產手術后的產婦平臥時,子宮收縮時疼痛是最嚴重的,所以可采取半臥位或側臥位的,產婦的身體與床的角度為20°~30°。給予陰道前后壁修補或盆底修補術的病人,術后應采取平臥位的,不要采用半臥位,這樣有利于降低外陰、陰道的張力,加速傷口的愈合[4]。(3)疼痛護理:手術后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的傷口會有疼痛的感覺,特別是在增加切口張力的動作時,疼痛更加明顯。對此,護士要對患者疼痛的性質、時間、程度進行評估,并按照患者的不同情況給予患者緩解疼痛的方法,以緩解患者的疼痛。(4)切口護理:接受腹部手術的患者,要對患者的切口有沒有出血、滲血、滲液、敷料松脫情況進行及時的觀察,對于污染的敷料要及時更換,以免切口感染的發生。接受經外陰、陰道手術的患者,要對其陰道分泌物的數量、性質、顏色等情況進行嚴密觀察,每天對患者的外陰進行清潔,保持床單的清潔無菌,手術后3天給予外陰烤燈,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環與切口加速愈合。(5)排尿護理:手術后留置尿管的患者要保持尿管的通暢,避免尿管脫出、扭曲、受壓的情況產生,及時對尿量、性質進行記錄,要堅持按照無菌原則操作,避免感染的發生。導尿管一般留置24小時就可以拔掉了[5]。(6)活動:在拔出了導尿管之后要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以避免肺部感染與臟器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剖宮產患者術后也要早期活動,這樣還有利于加快產婦惡露的排出。(7)飲食護理:患者在手術后6小時就可以進流食了,少食多餐,要注意食物應該容易消化,營養豐富。(8)心理護理:不同的患者心理問題也是不同的,要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平時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減少不必要的心理刺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觀察產后情緒低落的產婦,注意是否是產后抑郁癥的可能,并及時采取方法進行治療。(9)其他:剖宮產手術后產婦如果不能很快恢復進食,就會對乳汁分泌造成影響,可能會使乳汁分泌減少,不能按時喂養嬰兒,我們要鼓勵產婦盡早進食,促進乳汁的分泌,創造機會讓產婦與孩子多接觸,讓孩子經常吸吮,刺激乳汁分泌,還要加強對產婦的護理。
2結論
通過對婦產科圍手術期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確保手術安全順利的實行,促進臨床效果,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和平.婦產科圍手術期病人健康信息需求的調查分析[A].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2]吳荷玉,田蒔.圍手術期患者護理安全管理新進展[A].中華護理學會第14屆全國手術室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10年.
[3]程秀英,吳先平,李鳳娟,等.婦科腹腔鏡手術不同麻醉方法對SpO2和P_(ET)CO_2的影響及護理對策[J].吉林醫學,2005,05.
[4]戴智玉,楊莉,陳永秀,等.婦科腹腔鏡手術前腸道準備改良方法的臨床觀察[J].護理雜志,2003,11.
【關鍵詞】鎮痛泵;緩解疼痛;觀察護理
術后疼痛是人體受到手術傷害刺激后的一種應激反應。目前疼痛已被確定為人體的第五生命體征,受到醫學界的廣泛關注[1]。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鎮痛技術也得到飛速發展,傳統鎮痛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鎮痛泵已廣泛應用與臨床。婦科腹部手術常用的鎮痛方法為經椎管內給藥,簡稱PCEA。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選2012年1~12月在我院行婦科腹部手術后自愿使用PCEA的患者120例,使用持續時間為48 h,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34.8 ±12)歲,手術類型有子宮全切除術66例,子宮次全切除術24例,卵巢腫瘤切除術15例,單側輸卵管切除術15例,手術時間1.0~6.2 h,平均(2.3 ±1.2)h。
1.2方法手術后使用連續硬膜外鎮痛泵鎮痛,物為芬太尼0.5 mg,加0.89%羅哌卡因20 ml氟哌利多5 mg,VB121 mg加生理鹽水至100ml混合液,選用愛克孚膠囊注入器為鎮痛泵,將鎮痛泵與硬膜外導管通路連接固定,保持通暢,以2 ml每小時持續注入,一般保留2 d,2 d后取下鎮痛泵,拔出硬膜外導管[2],鎮痛效果不滿意時可以追加藥物,從而達到良好的鎮痛效果。
2結果
120例患者使用PCEA,其中惡心嘔吐發生率1.7%,經肌注胃復安10 mg后緩解;5例患者48h拔除尿管后,發生尿潴留,經再次保留尿管并2 h定時開放,24 h后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小便;下肢及后背瘙癢發生率2.6%,經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 mg后緩解;沒有其他任何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的發生。鎮痛效果均達到臨床要求,患者對鎮痛效果滿意率達99.2%。
3觀察與護理
3.1常規護理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同時及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表現,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向患者和家屬講解鎮痛泵應用時間、作用、原理及使用方法,增加其戰勝疼痛的信心,指導患者床上活動時宜慢,避免鎮痛泵導管受壓、打折、連接處松動或從椎管內脫出。
3.2并發癥護理①惡心嘔吐,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阿片類藥物所致,出現惡心嘔吐癥狀時,首先給予心理護理來減輕患者的憂慮,同時要讓其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嘔吐物,同時給予胃復安10 mg肌注來緩解癥狀。②潴留預防及護理,尿潴留是指尿液大量存留在在膀胱內不能自主排出。術前訓練患者床上使用大便器,拔尿管前要定時夾閉尿管來鍛煉膀胱功能,拔尿管后要囑患者適當多飲水,2 h內排尿。如出現尿潴留,可讓患者聽流水聲,按摩膀胱區,熱敷下腹部,用溫水沖洗會陰等措施,如經上述處理仍不能解除尿潴留時,可采用導尿術。建議應用鎮痛泵的患者應在拔鎮痛泵4 h后拔尿管而有利于尿潴留的預防[3]。③下肢及后背瘙癢,由于阿片類藥物對一些特異性機體有致敏作用,誘發體內組織胺釋放而引起皮膚瘙癢;也有一些患者因術后身體虛弱而出汗多致皮膚瘙癢,在注意保暖的同時給予皮膚護理,出汗多時勤擦洗,勤換衣服,防止抓傷皮膚,必要時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10 mg靜推。
4討論
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傳統的術后鎮痛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要求,婦科疾病的患者均為女性,對術后無痛的要求高,鎮痛泵與傳統肌內注射物鎮痛相比,能夠以比較穩定、勻速、微量、持續地輸注藥物,能夠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4]。患者應用鎮痛泵后鎮痛效果滿意,得到患者及家屬的認可;患者能夠充分得到休息,床上及下床活動較早,進而促進了腸功能的提前恢復,進食早,從而保證營養的供給,利于病人提前恢復。盡管也發生了不良反應,但通過合理的防治及細致、周到的護理,患者滿意度提高,同時也要求護士相關專業知識的全面掌握、提高指導患者的能力及病情觀察能力的,從而使護理服務質量得到提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Charles EL,Angie LV,Anna ML.Kindness kills:the negative impact of pain as the fifth vital sig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07,205(1):101107.
[2]苗桂萍.疼痛控制及護理的新進展實用護理雜志,2001,2(7)194.
【關鍵詞】高齡;前列腺;護理
老年人患前列腺疾病頗為常見,且往往合并其他系統疾病,手術風險高,護理的復雜性和難度較大,制定完善的護理管理流程和措施,充分的準備和護理是高齡前列腺疾病患者平穩度過圍手術期的有力保障,是提高手術成功率,降低并發癥的關鍵。2010年 1月至2011年9月期間,我科共收治75歲以上高齡前列腺患者76例,護理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76例,75歲-83歲。平均78歲,合并其他疾病的16例,其中高血壓4例,糖尿病3例,房顫1例,泌尿系感染2例,斜疝2例,腦梗后遺癥1例,腎功能不全貧血1例,呼吸系統疾病2例,血小板減少1例。
1.2手術方式和治療結果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及開放性前列腺摘除術是下尿路癥候群和梗阻癥狀緩解率最高的處理方法。①本組經腹前列腺摘除術3例,前列腺電切術73例。術后并發癥17例,其中術后出血3例,膀胱痙攣12例,術后繼發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評估老年人機體機能不同程度退步,儲備和代償功能降低,免疫和應激能力低下,合并癥較多,增加了手術風險,因此應準確評估重要臟器功能、營養狀況、特殊檢查及有關手術耐受性檢查結果,評估病人對手術的耐受性。預測護理重點,并做好安全防護,避免墜床、跌倒、燙傷等意外的發生。
2.1.2病情觀察護士必須仔細觀察病人的血壓,呼吸,脈率及神智變化,監測尿量,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及時給予合理的治療。
2.1.3合并癥的護理高血壓的嚴密觀察血壓變化,氣管炎的禁止吸煙,糖尿病的予低糖飲食,將身體條件調節到最佳狀態。
2.1.4心理護理老年人多比較固執,有著自己固定的思維模式和觀點,有的過分的忍讓、有的則過分的固執,必須做好心理護理,多巡視,多交談,多安慰,與之溝通,鼓勵患者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讓患者對自己的手術有初步的了解,取得患者的合作,并在術前練習床上排便及有效咳痰。
2.2術后護理
2.2.1生命體征檢測麻醉手術創傷刺激容易引起老年人重要器官功能改變,病情變化快,做好應急搶救準備,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本組病例有1例房顫,4例高血壓,3例術后出血,1例繼發出血,均及時發現,經過全面治療及有效的護理,全部痊愈。
2.2.2并發癥的護理
2.2.2.1術后出血保持膀胱沖洗的通暢,護士應密切觀察尿管引流液的顏色,沖洗速度視尿管引流液的顏色而調節,顏色變淺紅,沖洗速度可調慢;變為尿色,可遵醫囑停止沖洗。如為鮮紅色,混有泡沫提示有手術創面大量滲血的可能,立即通知醫生,重新固定尿管,拉直尿管緊貼于股根部,用寬膠布粘牢,病人該側下肢盡量平伸,達到牽拉止血作用,同時調快沖洗速度,保持尿管通暢,避免血塊堵塞。當創面大量滲血時,出現血壓下降,脈搏增快,應保持靜脈通路通暢,給予止血和輸血治療,必要時手術止血。
2.2.2.2膀胱痙攣部分病人手術后,可引起膀胱痙攣,表現為膀胱區明顯壓痛,沖洗可自行停止或速度減慢,尿管暫無液體引出或出血加重。遵醫囑給予解痙藥物治療,也可放出導尿管氣囊內的部分液體(此操作需醫生執行),均可減輕病人癥狀。膀胱痙攣一旦發生,要注意尿道口有無溢血,溢液,如污染床單位,給予及時更換。
2.2.2.3術后繼發出血腹壓增加是導致繼發出血的主要原因。手術后糞便干燥、咳嗽等均可導致腹壓增高,應積極防治。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除飲食指導外,還要傾聽患者主訴,必要時可用緩瀉劑或提前服用緩瀉藥,保持排便通暢。病人有咳嗽癥狀時,應及時對癥處理。
2.2.2.4下肢靜脈血栓、肺栓塞及肺感染鼓勵病人適當的活動,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的發生。臥床期間,指導病人側身活動,下肢屈腿運動。協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使其能有效咳痰。停止膀胱沖洗后,協助病人離床活動,注意觀察病人有無呼吸困難等肺栓塞癥狀。
高齡患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衰減退化,應激能力下降,麻醉和手術有一定危險性,所以對高齡前列腺患者術前制定完善的護理管理流程和措施十分必要,積極做好臟器功能的評估和手術危險性的預測,是降低手術風險最有效的方法,圍手術期的有效護理,能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有利于術后病情的恢復,對減低并發癥,提高治愈率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乳腺癌手術后期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12-0168-03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全部惡性腫瘤中占第三位,居女性腫瘤第二位。乳腺癌主要發生在女性,男性甚少見。外科手術為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乳腺根治術;乳腺改良根治術;全乳切除;全乳切除合并淋巴結清掃等,無論哪種手術方式,都從不同程度上造成乳腺缺如,從而導致女性形體上的缺失感,使女性對自我形象產生抱怨,失去生活的自信心,因此做好手術后期心理護理至關重要,我院的乳腺癌患者手術后期的心理護理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從2009年5月~2010年10月共收住乳腺癌患者68例,均為女性。年齡最大58歲,最小27歲,平均42歲;40歲以上39例,40歲以下29例。
2術后心理護理
由于手術創傷、體型改變、體力下降,伴隨自己幾十年的不知去向,心理極度不適應。癌手術通常會影響患者的第二性征,加上化療所帶來的不良反應,改變了患者的自我形象,降低了自尊。此時間的患者心理最為復雜。
由于腫瘤的切除,生的希望和死亡的陰影同存,生理機能和生命軌跡的改變,對今后的生活無法預料。心態較好的患者,主要表現為無賴和抑郁。性格較脆弱的患者表現最為復雜,時而抑郁,時而煩躁,悲傷和哭泣的時間較多,即便是笑也是苦惱的笑。此時我們要用高度的愛心和耐心去傾聽病人的主訴,告知患者手術目的已經達到,詳細說明手術后注意事項,如鼓勵并指導患者練習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以防肺部并發癥的發生,通過講解有關知識并說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鍛煉等,使之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1]。患者的心理又是十分脆弱的,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觸動,看到別人的凹凸有致的身材,就產生了自卑的心理,最敏感的是來自性伴的信息,如:語言、行動、眼神等,均有可能造成對患者心理的不良影響。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尤其是丈夫的角色尤其重要鼓勵病人與配偶討論形體的改變,增加相互了解,從而給病人情感上的支持。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根治術后患者由于失去了,胸部變得堅硬平坦,擔心男方在乎自己的身體形狀改變和自身吸引力的下降,導致性需求的下降,而性生活頻度減少更加容易發生陰道干澀和性生活困難,形成惡性循環,更使患者的自我評價降低[2]。其實,切除術后,如果丈夫能一如既往地關愛妻子,理解妻子,消除妻子思想顧慮,增加妻子的自我肯定,是不會影響性生活質量的。為提高患者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有能力的患者可做重建術。不愿做手術的患者可配戴義乳。配戴義乳不僅保持了患者的體形美,而且還能消除術后胸部不平衡所引起的肩部肌肉酸痛等癥狀。幫助病人佩帶合適的義乳,教育患者正確面對自我形象的改變,減少對自我形象的抱怨,以接受新的生活方式[3]。
對于放化療的患者要耐心的講解具體的治療方法,抗癌藥物的副作用也要耐心向病人解釋清楚,特別是脫發和嚴重的惡心、嘔吐、厭食以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樂觀面對,把身體上的不適感降到最低。鼓勵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勇敢的面對現實,克服放化療帶來的不適,堅持做完規定的療程。有計劃地針對患者出現的不同化療反應進行心理護理,增強責任心,慎重語言交流,防止意外發生,并向患者講解藥物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正視自己出現的化療反應,保護血管,給予飲食指導,培養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使患者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4]。
對于不同的患者應有不同的側重點,用溝通交流的方式進行心理護理。護理的角色應該是患者的朋友和健康參謀,并根據目前患者心理狀態,修正心理診斷,此期護理技巧十分重要,有效的護理技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5]。
3康復期心理護理
保持病房的安靜、整潔和舒適,定時開窗通風,維持病房適宜溫度,促進病友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患者在輕松樂觀的環境中接受治療,避免各種不良環境刺激。融洽的家庭氛圍、溫暖的親情及和睦的人際關系會帶給患者生活的勇氣,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尤其是丈夫無微不至的關心、體貼與照顧,會給患者帶來精神上的極大安慰,甚至超過藥物的力量,不和諧的家庭關系更容易使患者產生無助和失望的情緒。人們之間相互尊重和關心可使患者忘卻病患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大家庭中,培養多種業余愛好,鼓勵多看書,聽音樂或做健身運動,參加社會活動,注意儀表,增加生活自信心。對于極度悲觀與失望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的同時向病人介紹有關乳腺癌治療新進展以及取得成功的典型病例,并介紹患同種疾病并且治療效果及心態較好的患者相互認識,促進患者之間對抗疾病經驗的交流,從而獲取戰勝疾病的信心。醫護人員應耐心聽取病人的心理感受,告訴患者乳腺癌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很理想,使患者盡快擺脫癌癥帶來的精神折磨。通過交流與互動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在相互的鼓勵中拓展了對人生意義的認識與對自我的肯定,女性患者重新鼓起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這極大地消除了對疾病的恐懼和對未來的憂心,使她們能更主動的配合治療與護理,以達到制訂的護理目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醫護患關系[6]。
4討論
乳腺癌是危害婦女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在增高,已超過宮頸癌,成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7],在治療過程中,如何開展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建立樂觀愉快的情緒狀態及對生活的信心,以對抗憂郁、焦慮不安等情緒的影響,已成為戰勝癌癥的重要一環。作為醫護人員要認識情緒心理狀態將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效果,不良的負性情緒往往抑制體內免疫功能,致使癌細胞活躍,病情惡化,而健康情緒往往會協助治療。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有針對性的通過心理干預,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有利于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采取樂觀的生活態度,有利于患者相信現代醫學有能力治好自己的疾病,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和做好術后的康復治療,為患者早日康復,重新找回自我創造條件。心理護理是護理過程中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我們熱心話語,體貼入微的關懷,恰當的溝通,與患者家屬共同構造一個良好支持的氣氛,消除患者術后心理負面影響,發揮了病人與疾病作斗爭的主動性,加快病人在心理、生理及社會上的全面康復。
參考文獻
[1] 張惠蘭.腫瘤患者護理[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院大學聯合出版社,81~84.
[2] Inous S,Saeki T,Mantani T,et al.Factors related to patient’s mental adjustment to breast cancer: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y functioning.Support Care Cancer,2003,11(3):178~184.
[3] 陸以佳,劉威璋,劉淼,等.外科治療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90.
[4] 苗海英,邵淑敏.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心理護理學[J].河北醫學,2003,(5):455~456.
[5] 孫立宏,楊麗敏,趙麗敏.乳腺癌化療病人的心理特征及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2,179.
【摘要】:兒童在很多方面都有著與成人不同的特征和需求,尤其在護理內容和護理技術要求方面,更是內容繁多。手術室兒童護理更是如此,以其專業特殊性有別于其他護理工作。這就要求護理工作者應具備多元化的知識和以人為中心的關愛理念,根據兒童患者的年齡及心理特點,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關鍵詞】:手術室兒童護理 人性化護理模式 探索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療機制的不斷改革以及生物-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和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別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兒童患者,一旦入院接受手術治療,全家擔憂緊張,家長對術前術后的護理工作期望極高。如果護理工作達不到患者家長要求,往往會引發醫患爭端,特別是一旦出現護理者工作不到位,更易造成醫療糾紛。因此,護理工作者在嚴格遵守操作程序、規范醫療護理行為、明確自身在醫療護理中的法律責任與義務的同時,更應該樹立人性化護理意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做到“以患兒為中心,以患兒家庭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框架,以護理診斷為核心”。最大限度的體現生命的價值的人性化護理,不但可以減輕兒童患者對手術治療的恐懼,也可以減輕兒童家長的焦慮,得到家長的理解、尊重、配合和支持,達到治療的最佳效果。
1.人性化護理的內涵和外延
人性化護理是一種集創造性、個性化、整體性、有效為一體的護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減輕患者的不適感,使患者在精神上處于滿足的狀態,生理上處于舒適的狀態。人性化護理要求我們護理人員必需要轉變“以我為中心”的慣性思維模式,將“以患者為中心”作為整個護理工作的中心,這種護理理念完全與現代醫學模式的視患者為一個生物、心理、社會的完整的人相符合的。
值得一提的是,手術室兒童護理工作中的人性化護理更是個性化服務的體現,個性化成為了人性化護理的內質。個性化服務就是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患者需要什么,我就護理什么”,是人性化護理本質的體現。手術室兒童護理工作有著復雜性和特殊性,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兒童對手術前后的護理需求不同。以年齡為例,6歲以前的學齡前兒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進入手術室后多表現為恐懼、焦慮,哭啼。這時,手術室護理工作者就要細致溫柔的提供護理服務,可以給他們看圖片、講故事,并多說夸獎的話,使他們對手術室醫護工作者產生好感、安全感。對于幼兒患者,護理工作者在護理時應盡可能多的抱一抱、輕輕拍一拍她們,這些都能很好的建立護士與患兒的親密關系。對于6—14歲的學齡兒童,他們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適應能力,對手術治療已不那么恐懼,往往更擔心自己的病情,從而產生憂郁情緒。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努力取得他們的信賴,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兒的健康在短時間內恢復到最佳狀態。
2.人性化護理具體實施模式
手術室兒童護理以其專業特殊性有別于其他護理工作,在護理內容和護理技術要求方面,內容繁多,護理工作者要將人性化護理貫穿于術前、術中、術后的全過程。
2.1術前患兒心理護理
手術室接到手術任務即手術通知單后,護士長應立即組建本臺手術的人性化護理小組,護理小組主要進行兩方面的術前準備。一方面是同手術醫師交流,了解整個手術的麻醉方法、手術步驟、手術以及手術中需要的醫療器械及敷料;另一方面就是要走進病房,向病房護士了解患兒的護理計劃,根據此來制定手術室的護理計劃,同時和患兒及患兒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要耐心傾聽患兒的主訴,使自己成為每項醫囑的把關者。根據患兒的年齡來采取適宜的溝通方式,盡可能與小病人建立其親密的友誼,使小病人對護理人員產生信賴感。對待患兒要耐心、溫柔、細致,要多說鼓勵、夸獎的話,盡量消除其緊張、恐懼的情緒,使患兒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
2.2術中患兒關懷
當患兒進入手術室后,護理小組成員要熱情、積極的迎接小病人。護理人員在做術前準備的同時,可以和患兒進行交談,交談內容應以輕松話題為主。也可以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向患兒介紹手術室環境,這樣能更好的消除陌生環境給兒童帶來的拘束感和不安感。對于學齡期兒童,可以告訴他一些手術過程中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項,同時也可以詢問其喜好,適當的播放一些輕音樂。對于年齡較小的學齡前兒童,手術期間巡回護士可以對患兒術野以外的肌膚進行撫摸,讓患兒感到安心。
患兒進入麻醉狀態時,護士應給予更為周到的關懷。繼續保持各項護理工作的合理有序,做到穩、準、輕、快。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注意心電監護,保持輸液的通暢,同時也要注意調節室溫防止患兒著涼。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麻醉狀態下,也不要隨便議論患兒的病情,以保護患兒的自尊心。盡可能的滿足患兒的要求,手術結束時做好手術的后續護理。由巡回護士與麻醉師一起安全送患兒回到監護室,與監護室護士積極溝通,全面交待手術中的情況以及手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
2.3術后探訪
人性化的護理模式需要我們護理工作者切實的關心患兒的術后恢復情況,因此手術室護理工作并沒有因為手術的結束而真正完結。手術后第2天應抽調護理服務小組成員對手術后的患兒進行探訪,詢問患兒感受,了解術后的一般情況,例如切口的疼痛程度、有無感染或者是否出現手術并發癥等情況。對患兒的不適給予安慰,對家長的疑慮給予解釋。另外,學齡前患兒多具有多動性,這就需要要求家長隨時注意防護,防止患兒術后恢復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另外,護士應多理解患兒家長的焦慮情緒,在和患兒家長溝通時應多說些貼心、關懷的話語,讓患兒家長感受到護士對患兒的關愛和重視,從而達到護患和諧。最后,要積極了解患兒及患兒家長對手術室護理的滿意度,尤其是當他們對護理工作提出問題時,作為護理人員要自我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把他們的投訴、意見、抱怨、建議、表揚、贊美等作為寶貴的財富。
總之,將人性化護理模式納入到兒童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去,對于患兒的整個治療過程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將無溫度的學科護理操作與溫暖的人性化護理相結合,不僅有益于兒童患者的身心健康,促進兒童患者早日康復,也能不斷的促進護理工的提高,達到護患和諧的良好狀態。
參考資料
[1]孫燕,李麗娜.兒科住院病人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C]全國職業安全與臨床護理新進展學術研討會, 2007(7): 164
關鍵詞:盆底重建術;術后護理;療效觀察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包括因盆腔支持系統結構缺陷或退化、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疾病,以盆腔器官脫垂(POP)(子宮脫垂、陰道前壁脫垂、陰道后壁脫垂)、壓力性尿失禁(SUI)為主要病癥的一組婦科問題,嚴重影響到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手術是治療的主要方法,應用補片修補加固筋膜組織是近年來婦科盆底重建術的新進展,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子宮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共計24例行盆底重建術,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年齡38~80歲,壓力性尿失禁10例,子宮脫垂14例,其中10例合并陰道前后壁脫垂,4例合并壓力性尿失禁。
1.2 方法:對24例應用生物補片行盆底重建術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常規護理、并發癥觀察護理及健康宣教。
1.3 結果:對術后24例患者進行2年的術后隨訪,補片侵蝕1例,再次行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后痊愈,23例患者未訴特殊不適,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問題及護理:此組患者常為老年患者,文化程度較低,對疾病認識程度不足,患者常年受疾病困擾,生活質量下降,因此患者多存在焦慮、恐懼、抑郁等心理,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消除或減輕對手術的疑慮,結合成功的手術病例進行健康教育,使之建立信心,主動配合護理和治療的進行。
2.1.2 陰道準備:評估患者有無脫出的部分,如宮頸、陰道黏膜有潰瘍,指導患者進行高錳酸鉀坐浴,1~2次/d,術前3 d每天用0.5%碘伏進行陰道宮頸擦洗,以促進潰瘍愈合,告知患者盡量臥床休息,避免潰瘍面與內褲的摩擦,影響愈合。
2.1.3 腸道道準備:術前3 d給予少渣飲食并口服腸道抗生素如甲硝唑,術前1 d流食,當晚予肥皂水灌腸1~2次,次晨予清潔灌腸,術前禁食8 h,禁飲4 h。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常規護理:嚴密觀察生命體征情況,檢查輸液、會陰穿刺孔情況,陰道流血情況,引流管等,根據麻醉需要去枕平臥6 h,避免取半坐臥位,以免加重會的張力,使切口和陰道殘端水腫, 6 h后協助患者每2小時翻身一次,進行床上肢體活動。
2.2.2 飲食護理:術后6 h后進流質飲食,排氣后進半流質飲食,排便后給予富含蛋白質、維生素、易消化飲食。
2.2.3 會陰護理:術后24 h內觀察患者的外、陰道傷口有無出血、滲血、血腫,有無皮下組織壞死,注意陰道分泌物的量、性質、顏色及有無異味,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保持外陰及床單位清潔,外陰擦洗2次/d,傷口敷料污染時及時更換。
2.2.4 留置尿管的護理:術前評估患者的膀胱功能,術后觀察并記錄尿量、尿色,尿液性狀,拔除尿管前要夾管幾次,以鍛煉膀胱功能,應在膀胱一定充盈時拔除尿管,并指導及時排尿,本組24例患者均順利排尿。
2.2.5 盆底肌訓練:盆底肌肉訓練可以增強盆底及尿道周圍肌肉的張力,指導患者進行必要的骨盆肌及肛提肌的收縮訓練,加強其功能。方法:用力收縮,每次連續進行10 min左右,2~3次/d,在排尿時,有意中斷尿液幾次,可起到同樣作用,骨盆肌肉可憑借持續的運動來增強力量[1]。
2.3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2.3.1 靜脈血栓形成:婦科手術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術后應及早床上翻身活動,按摩并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循環,術后合理充分補充液體,降低血液黏稠度,可以預防下肢靜脈血拴的發生[2]。
2.3.2 膀胱的損傷:TVT穿刺術有可能損傷膀胱,觀察肉眼血尿、下腹疼痛、記錄尿量、尿色,觀察尿液性狀如有肉眼血尿,延長尿管長期開放時間,使膀胱充分休息而自愈,遵醫囑給予靜脈滴注抗生素預防感染。
2.3.3 侵蝕和感染:是應用網片修補最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約為1.7%,會出現陰道異常排液,疼痛,血便、會疼痛等癥狀體征,補片最常見的侵蝕部位是陰道,發生侵蝕的時間從術后6周~6年不等,發生率為0%~12%,本組1例術后3個半月出現補片侵蝕癥狀,經處理后好轉[3]。
2.4 健康宣教:指導患者注意改變使腹壓增高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應避免重體力活動、提重物及跳躍動作,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等高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避免增加腹壓減少復發,注意保暖,防治呼吸道疾病,避免劇烈咳嗽及慢性咳嗽,禁止性生活3個月,避免縫線撕脫。為了鞏固手術療效,指導患者繼續鍛煉盆底肌肉,減少術后復發[4-5]。
3 參考文獻
[1] 陸文娟.盆底重建術治療女性盆底障礙性疾病的護理[J].現代護理,2007,13(23):2229.
[2] 黃豐祿,蔡燕燕,謝慧蓮.婦科腹部手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山東醫藥,2006,46(1):20.
[3] 王 巍,朱 蘭,郎景和.盆底重建外科手術中替代材料的應用[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1):787.
【關鍵詞】循證護理;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臨床應用
后腹腔鏡手術是采用腹腔鏡技術經腹膜后間隙治療腹膜后臟器疾病的手術,具有手術切口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 后腹腔鏡手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日益廣泛[1]。我們通過對43例擇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患者行循證護理,取得很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43例腎囊腫患者,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齡28~63歲,平均41.32±9.57歲。囊腫的部位:上極21例,中極9例,下極13例,囊腫大小:5.8cm×4.9cm×5.1cm~9.7cm×9.1cm×9.8cm,平均6.4cm×7.6cm×8.6cm。術前均經B超、靜脈腎盂造影、CT等檢查確診為腎囊腫,均在氣管內全麻下實施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手術。
1.2循證護理方法:對護理人員進行了循證醫學和循證護理知識培訓,查閱文獻,提出問題并選出最佳證據,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通過術前訪視,發現患者在術前存在對腹腔鏡手術方式的疑慮、對術中安全、術后恢復、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的擔心。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護理包括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三個階段的護理,應給予病人系統的心理支持,并提供專業和技術上的幫助。
1.2.1術前護理:患者對后腹腔鏡手術會產生心理上的疑慮和生理上的創傷,導致負性情緒,影響治療。護理人員術前訪視要視病人如親人,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后腹腔鏡手術的特點和麻醉情況,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手術后可能遇到的痛苦與不適及產生原因和應對措施,耐心回答和解釋他們所提出的疑問,消除其緊張、恐懼、憂郁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1.2.2術中護理:患者入室熱情接待,調節好手術間的溫度、濕度,保護病人的隱私權,避免不必要的身體部位暴露。協助麻醉醫生進行全身麻醉,取健側臥位,腰部墊一小軟枕,腋下距腋窩10cm處墊小軟枕,防止上臂受壓,腋神經受損。健側下肢屈曲90度,患側下肢伸直,使術野充分暴露。兩腿間放一大軟枕,壓腿帶固定于大腿上1/3處。器械護士提前洗手,并用蒸餾水洗凈浸泡器械兩遍后擦干,按先后順序排列,熟練掌握手術程序,并主動準確配合手術。傳遞器械輕拿輕放,不可握住鉗子的前端進行傳遞,避免折斷。嚴格遵守操作操作規程,注意高頻電刀使用安全,防止灼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認真填術護理記錄單。
1.2.3術后護理:全麻清醒前取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持續心電監護,監測血壓。術畢送患者回病房后向病區值班護士告知手術情況,交代術后注意事項,以保證患者處于最佳心理狀態,并告知患者術后24h內切口最痛,48 h后會明顯減輕,使病人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術后3 d手術護士再次回訪患者,與術前進行比較,確認循證護理在該次手術中的應用情況。 轉貼于
2結果
43例腎囊腫患者術前、術后的焦慮和恐懼情緒均得以改善,手術均取得了成功,提高了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改善了自制力;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同時,護理人員的理論水平和護理實踐能力大大提高。
3討論
腹腔鏡技術是借助攝像系統及器械進行的微創手術方式,是在密閉下進行,術后2~3d可離床活動,縮短住院天數,術后1個月可恢復正常工作,腹腔鏡應用在腎囊腫去頂減壓術,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開放手術,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及患者認可,廣泛地應用于臨床[2]。術前重點做好心理工作,使患者及家屬配合治療,術中護理全面到位,動作要輕柔、準確,建立人工氣腹時要注意對呼吸、循環的影響。術后加強隨訪和針對患者術后的心理、生理特點進行護理,要多加關注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循證護理是20世紀90年代受循證醫學影響而產生的護理觀念,是一種提高護理實踐科學性和有效性的方法,又稱實證護理,其定義為:“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當前所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并根據護理人員的個人技能和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愿望和實際情況,三者結合制訂出完整的護理方案[3]。”循證護理是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運用實證,對患者實施護理[4]。護士將個人臨床經驗與現有的臨床科學研究相結合,收集護理依據指導護理工作,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和患者滿意度,保證治療順利完成。將循證護理應用于臨床實踐,強調了以護理問題為出發點,將科研結果與臨床專業知識、經驗、患者的需求相結合,使護士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在實踐中得到綜合應用,避免了護理工作的盲目性與主觀性,使護理活動有證可循,有據可依[5]。同時通過循證護理的實施,要求護理人員在實踐中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了解本專業新知識、新進展,對專業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Porpiglia F, Fiori C, Billia M, et al. Retroperitoneal decortication of simple renal cysts vs decortication with wadding using perirenal fat tissue: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BJU Int,2009,103(11):1532-6
[2]White WM, Goel RK, Kaouk JH.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retroperitoneal surgery: initial operative experience and comparative outcomes. Urology,2009,73(6):1279-82
[3]Fineout-Overholt E, Melnyk BM, Stillwell SB,et al. Evidence-based practice step by step: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evidence: part I. Am J Nurs,2010,110(7):47-52
【關鍵詞】 膽胰外科手術;膽漏;預防對策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640-01
實施膽胰外科手術的患者進行手術時需要對膽道進行一系列的操作,所有的操作流程都有可能造成膽汁外泄或者膽壁愈合不好最終導致患者膽漏癥狀的發生[1]。臨床上發生膽漏的原因比較多,發生膽漏的治療方法應當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治療,如果患者膽汁滲漏入腹腔,有可能造成多種炎癥。經過及時有效的引流處理可以避免膽汁性腹膜炎、盆腔炎、腸間炎等癥狀。本文通過對我院膽胰外科手術中患者膽漏的原因和預防方法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用隨機抽取的方法選取我院在2009——2012年6月期間收治的膽胰外科手術后膽漏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在38-73歲之間,平均年齡51.2歲。所有患者根據腹腔穿刺、手術史、影像學檢查和臨床表現等確診為但外科手術后膽漏患者。所有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彌漫性、極限性腹膜炎,患者在引流時出現大量膽汁。
1.2 方法 如果患者在術后有膽漏的癥狀發生,首先應當尋找患者發生膽漏的原因,優先選擇非手術治療,保證患者引流管的通暢是本癥狀治療中最重要的保障[2]。對于情況比較危急必須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在手術時主治醫生應當把防止患者發生膽漏作為重點之一,手術中動作應當輕柔,及時對疑似膽管的組織進行解剖和結扎,對于手術中的棘手問題和突發性狀況要做到果斷有效的處理。在手術進行完縫合皮膚之前應當把一塊潔凈的白色紗布放置在手術創面之上,過5-10min后取出,確定紗布沒有被膽汁染黃說明沒有發生膽漏,即可進行手術的關腹縫合操作。
1.3 統計學分析 通過對患者年齡、癥狀、手術史等方面進行比較,并通過并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t檢驗,實驗數據采用X2進行檢驗,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對患者膽漏原因和治療情況進行分差異性較大(P
2 結果
通過分析比較發現50例患者發生膽漏的原因比較復雜,10例患者有膽囊切除術治療史的患者膽漏原因是膽囊急性炎癥、膽囊管殘留、膽囊管短、膽囊管損傷和膽囊管固定不牢。12例有單葉切除術歷史的患者是因為肝斷面膽管沒有結扎或者結扎后松脫,肝斷面膽管血障礙,肝膽內管引流阻梗造成的膽漏。2例有肝門膽管癌根治療手術史的患者發生膽漏的原因是吻合縫合技術做得不好,患者合并有營養不良和梗阻性黃疸。其余患者還有因為單場吻合術中吻合不好、肝膽管取市患者縫合技術不好等原因引發的膽漏。50例患者中,46例首先進行非手術治療的患者在住院期間42例得到治愈,治愈率達到91.30%,4例患者均進行再手術治療,手術后3例患者帶管出院,1例患者死亡。在治愈時間上,有29例患者在2周內治愈,占患者總人數的58.00%,13例患者在3周內治愈,占患者總人數的26.00%,其余8例患者在住院4周內治愈,占患者總人數的16.00%。
3 討論
臨床上所指的膽漏是指膽汁或者含有膽汁的液體經過非正常途徑持續流出,對患者身體造成傷害的現象。膽漏作為膽胰外科手術中常見的癥狀,如果醫護人員對患者膽漏癥狀處理不及時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后果和巨大的痛苦。這也是肝膽治療當中引起醫患糾紛的重要環節。所以對臨床上肝膽手術患者膽漏的原因和如何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探討是很有必要的,通過上文分析我們發現,在臨床上膽漏患者的病因比較復雜,但是也不是沒有章法可循的,我們認為患者發生膽漏的原因和肝膽手術時分不開的,不規范的手術操作是臨床上患者發生膽漏的主要原因[3]。在手術時應當結合患者的影像學資料小心謹慎進行,防治膽漏的發生。試驗中非手術治療患者中治愈率為91.30,治愈率明顯高于手術治療組的75%,膽漏患者應當優先采取非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在非手術治療不足時才可采取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觀察;護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duce morbidity. Way of life by detecting changes in body and nervous system to maintain body temperature at 35.5-37.5℃, improve the drainage tube irrigation methods. Results 100 case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cure rates reach 85%, invalidity rate fell to15%. Conclusion nursing properly, can improve the cure rate with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n.
【Key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observed care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原發于腦實質內的出血,常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腦內血腫,有時可破潰入腦室,繼發腦室內出血或血腫。臨床上引起腦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數是因為長期高血壓導致的腦組織內小血管壁病變,當血壓驟然升高時血管破裂所致,成為高血壓腦出血(HICH)。
1 臨床資料
100例病人中,男63例,女37例,年齡在35―85歲。基底節出血79例,出血量30―80ml者52例,80―120ml者27例。腦葉出血者5例,出血量10―30ml。腦室出血者8例,出血量30―60ml。丘腦出血6例,出血量60―80ml。腦干出血2例。
2 方法
2.1 病情觀察與監護
2.1.1 血液動力學監護:包括心率、心律、動脈血壓及中心靜脈壓。①中樞性病變所致心率變化突然,無規律性;心血管源性病變所致心率變化較為緩慢,但較持久。②動脈血壓監護。顱內壓增高使腦流量減少,反射性地作用于心血管運動中樞,使血壓升高以增加腦血流量。若腦干功能嚴重損害會出現血壓過低。③中心靜脈壓監護:可判斷病人心功能血容量便于指導輸液。
2.1.2 呼吸功能監護 重型高血壓腦出血常常導致中樞性呼吸障礙,呼吸不規則,呼吸大于30次/分,提示:腦缺氧及顱內壓增高;呼吸過慢小于10次/分,提示:腦疝。
2.1.3 神經功能監護:①意識的觀察:根據意識障礙程度了解病情輕重;如睜眼情況,語言功能和肢體活動。②瞳孔的觀察:當瞳孔輕度增大,對光發射遲鈍,可能是顱內壓增高,一側瞳孔散大,直接或間接光發射消失,對側肢體偏癱,雙側瞳孔散大固定于中央是嚴重的腦干損傷及腦疝晚期。③若病人出現明確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如單癱、偏癱等提示病灶部位。
2.1.4 顱內壓監護 可有利于指導降顱壓的治療。并可早期提示再出血。顱內壓的高低,可作為判斷病情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
2.2 術后護理
2.2.1 與引流 ①術后頭部抬高15―30度,以利靜脈回流,減少頭部充血。②頭偏向一側,口角向下,以利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的自然引流。③引流管的位置:單純血腫引流時,應將引流袋放在床旁低位引流;若血腫破入腦室,術后大量腦脊液經血腫腔內穿刺針引流出時,為防止顱內壓過低,需將引流袋的最高點放在穿刺點上訪15cm處,經此最高點使陳舊血液的腦脊液流出顱外,以控制顱內壓力恒定。④嚴密觀察引流量、顏色、做好記錄。
2.2.2 嚴密觀察意識、瞳孔、血壓、脈搏、呼吸變化。
2.2.3 保持正常體溫的措施 密切觀察全身體溫變化,術后控制體溫在35.5―37.5℃。措施:①術后常規頭部置冰枕,而不是待發熱后再行降溫。②若體溫升致38℃以上時,物理降溫的同時配合“半量冬眠”或“冬眠”,以防中樞性高熱。我們對100例病人采取這種方法無一例發生中樞性高熱。
2.2.4 輸液與脫水劑應用的護理 輸液的速度要均衡,不可過快;靜脈推藥每分不超過1ml,輸液速度為30―40滴/分,應用20%甘露醇要據病情而定。
2.2.5 口腔護理
2.2.6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①肺炎與褥瘡的預防:每2小時,翻身、叩背、按摩。清醒病人應鼓勵其咳嗽、咳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根據醫囑行霧化吸入,氣管切開的病人做好氣管切開的護理。②消化道出血的預防:嚴密觀察病人的大便顏色、性質、腹部情況,保持大便通暢。③預防腎衰與泌尿系感染:嚴密觀察記錄尿量,比重,BUN,肌酐,準時留取化驗檢查。④腦水腫者根據醫囑應用脫水劑。
3 結果
100例高血壓腦出血病人中,平均住院天數10天,基底節出血79例,64例完全恢復,15例右側肢體活動障礙,語言功能恢復。腦葉出血5例,腦室出血8例,均完全康復,丘腦出血6例,1例康復,2例因入院后已形成腦疝而死亡。出院后隨訪,統計,手術后治愈達85%,病殘率降至15%。
4 結論
治療及時,方法正確同時護理措施得當,能提高治愈率與病人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眶脂肪瓣;轉移;上瞼凹陷術; 矯正; 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2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2-0323-02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for orbital fat flap correction of upper eyelid surgery depression
DING Zu-lie, CHEN Zhi-peng,CHEN Tao YAN Qiao-ling
(Panzhihua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Cosmetology,Panzhihua 617000, Sichu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s for correction of higher eyelid orbital fat flap depression. Methods Select January 2008~May 2010 with the orbital fat flap correction of upper eyelid depression in 92 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giv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reasonable dietary guidance, eye care,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 in close observation, and timely prescribed antibiotics. Results The 92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ree eye surgery and eye nerve injury hematoma, eyelid smooth natural shape to improve significantly. That of 88(95.65%) upper eyelid fully restored. Conclusions To carry out correction of upper eyelid orbital fat flap surgery depression perioperative care of patients before surgery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ood skin care, eye surgery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atients,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good psychological care, diet care, wound care while actively preventing complicantions, can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and that is worthy of reference.
Key words: orbital fat flap; transfer; upper eyelid surrgery depression; correction; perioperative care;
上瞼凹陷畸形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眼部畸形,嚴重影響眼部神態,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1],若按照傳統的去皮、去脂、緊縮眼輪匝肌[2]的傳統上瞼整形,上瞼凹陷不能整復甚至加重。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5月運用外側眶脂肪形成脂肪瓣轉移充填于上瞼中內側[3]治療92例上瞼凹陷型患者,經術前、圍術期及術后護理,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92例上瞼贅皮伴上瞼凹陷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9例,平均年齡(42.9±17.4)歲;所有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眶緣凹陷。術前檢查均無手術禁忌證。
1.2手術方法:患者局部浸潤麻醉,沿上瞼重瞼線做長2.5~3.0cm的切口,打開近眶緣的眶隔膜,將膨出的脂肪去除,剩余脂肪剪斷外側端,平整移植入剝離的眶隔后間隙中,縫合皮膚的切口,抗生素軟膏行抗感染治療。術后進行常規抗生素治療4~5天,第5~7天進行拆線,觀察患者手術的治療效果。
1.3效果評定:患者出院后6個月~2年的隨訪,對上瞼平整效果進行評定。有效:術后患者上瞼平整,無并發癥出現;顯效:術后上瞼豐滿,無并發癥出現;無效:患者上瞼凹陷無改善,對手術效果不滿意。
1.4 數據處理:采用Exce7.0表格,將數據輸入表格,對數據進行錄入分析。
2 結果
本組92例患者,術后有88例患者完全修復,有效:59例;顯效:29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5.65%(88/92)。對患者術后進行6個月~2年的隨訪,所有患者均下瞼平整,外形滿意,未出現并發癥,外貌年輕化改觀較為顯著。
3 護理及結論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護理:患者在決定進行上瞼凹陷整復術后,因手術切口的限制,影響到患者整個眼部形態,加之術后一段時間會處于黑暗的環境中,具有害怕、恐懼的心理,同時有對術后效果的懷疑,因此會有憂郁、焦躁等心理壓力,醫護人員在此階段應給予患者心理疏導,講解手術切口部位特殊,眼部瘢痕不易察覺。多介紹成功的手術案例及圖片,增強患者的信心。同時在生活上給予患者多方面的照顧,與患者及時的進行溝通交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積極配合手術的治療。
3.1.2 術前準備:術前2天進行局部護理[5],囑咐患者在凹陷積垢處,用棉簽蘸清潔劑反復的進行清洗,再用肥皂水洗凈。注意手術區域有無毛囊炎等皮膚炎癥,如有感染創面應于術前進行積極的治療,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手術。本組92例患者均無皮膚感染,可以正常的進行手術。
3.1.3 飲食護理:飲食應該以富含營養的飲食為準。可以進溫流質飲食,溫度以30℃~50℃為宜[6],溫度過低會引起腹脹等不適,過高會刺激切口而引起出血。
3.2 術中護理
3.2.1心理支持:態度和藹,關心體貼,親切詢問患者的內心感受,并真誠地提供各種幫助,讓其感覺溫暖、受尊重、真誠、安全,使患者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適應手術環境,配合手術。采用語言交流移情法:與他們交談一些與之有關的感興趣的話題,播放他們喜歡的音樂、歌曲等,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手術。
3.2.2病情的觀察:觀察患者縫合口處有無滲血,有無眼部的血腫及眼瞼運動障礙。術后1h內患者眼部分泌物可帶有少量的血絲,若1h后眼內分泌物仍然存有血絲,(眼部皮膚切口的手術不會導致眼內滲血)醫護人員應馬上通知醫師及時的進行處理。囑患者勿多做深度眨眼等動作,以防切口滲血[6]。
3.2.3術區腫脹情況觀察:手術后1天內由于眼部及面部的腫脹,切口疼痛。88例術后恢復良好,1例腫脹消退較慢(14天)。術后3~5天,眼部的腫脹逐漸消退,切口疼痛感覺消失。
3.2.4預防感染:利用0.9%的生理鹽水于患者每餐前后[7]、睡前每日清洗數次,每次30s~60s,以清潔眼部及眼瞼處的分泌物,切口處用紅霉素眼膏涂抹,3次/日,防治傷口部分感染病菌。術后1天可以將眼部的紗布摘除,患者應繼續遵醫囑應用抗生素,預防切口的感染。
3.3 術后護理
3.3.1 出院指導:①上瞼凹陷的患者存在長期的心理壓力,因上瞼皮膚、眼輪匝肌、眶膈以及眥韌帶等結構的薄弱、松弛、張力減弱及脂肪內陷。因此,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多為自己減壓,使其轉移注意力到輕松愉悅的事物上;②多囑咐患者注意眼部的防寒保暖工作[7];③借助眼部整形修復患者的鍛煉方法輔導患者進行早期的功能恢復鍛煉。術后15天后指導患者每天早晚按摩眼部,可以順眼周圍,遠離眉心方向,按照肌肉紋理走向按摩[8]。按摩過程要適度、緩慢,按摩至眼部周圍有微熱感為宜。按摩過程中可指導患者進行穴位重點的按摩[9]。鼓勵患者持之以恒,定期進行復查,達到最佳的術后效果。
3.3.2建立術后隨訪制度:向其講清楚術后機體恢復的機制,觀察手術的遠期療效,實現人性化服務,從而滿足求美者的愿望。
4 結論
由于上瞼皮膚是全身中最薄的皮膚、表情活動最多、長期重力作用和眼眶骨性容量減少等綜合因素,上瞼松弛老化是面部老化最早出現和最常見的表現,嚴重影響容貌,上瞼凹陷患者多表現為上瞼區域伴有明顯的眶瞼溝凹陷,因此手術的重點為利用多余的、常規上瞼整形時準備切除的外側眶脂肪形成“脂肪瓣”填充于凹陷處[10],該術式具有變廢為寶、不增加附加切口及損傷小、恢復快、效果持久等優點。用脂肪瓣轉移術治療的92例患者中,88例患者在醫護人員的圍術期護理過程中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進行脂肪瓣轉移矯正上瞼凹陷,符合和接近正常的生理解剖,上瞼具有一定的飽滿度也是東方人的美容上所需要的。醫護人員對患者術后圍術期的精心護理,使患者呈現出眼部皮膚松緊適度,飽滿而不臃腫,同時富有彈性以及具有青春活力的外觀。
[參考文獻]
[1]侯文明,陳露平,徐達傳.眉脂肪墊瓣轉移修復上瞼凹陷畸形[J].第一軍醫大學學報,2003,23(4):375-358.
[2]張海霞,張志升.伴有眶緣凹陷的瞼袋整復術[J].中國美容醫學,2007,16(4):521-524.
[3]程 鍵.瞼袋整形應用解剖及手術進展[J].現代實用醫學,2006,18(2):70.
[4]劉志坤,曾 健,楊 鋒,等.自體脂肪顆粒移植治上瞼凹陷畸形28例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4):502-505.
[5]Gubisch W. The value of various techniques for esthetic correction of the lower eyelid[J]. Handchir Mikrochir Plast Chir,1999,31(2):113-115.
[6]Hamra ST. Frequent face lift sequelae:bollow eyes and the lateral aweep:cause and epair[J]. Plast Recomatr Surg,1998,102(5):1658-1659.
[7]楊光成,李 勤,鄧康培,等.加強眶隔前壁整復老年性眼袋[J].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5,12(6):288.
[8]Zingg EA, Ellis E, Moos KF, et al. Midfacial fractures:a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93 cases[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7,50(8):778.
[9]劉曉嵐,林志瑜.周圍性面癱的中醫護理[J].中醫藥導報,2007,13(7):86-87.
[10]馬 懿,郭 峰,張景濤,等.自體真皮脂肪組織游離移植術治療上瞼凹陷的體會[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7,165:22-24.
[關鍵詞] 醫院感染;手術感染控制;手術室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81.34[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06(b)-127-02
醫院感染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而且使患者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大大增加,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1]。手術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手術部位感染(SSI)是無植入物30 d、有植入物術后1年內發生的與手術有關的感染,是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2],直接影響著手術的成敗、患者的康復及醫院的經濟效益。我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中西醫結合三級甲等骨專科醫院,年手術量近9 000臺次,且骨科手術要求無菌條件又高,抓好手術室感染控制已成為手術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們認真分析相關影響因素,制定出了切實可靠的感控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手術感染率。
1 建筑布局、流程、環境等影響因素及感染控制措施
醫療環境空氣在控制醫源性感染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過去我院是一般手術室,共9個手術間,房間的空氣消毒都采用常規的紫外線循環風進行處理,其空氣質量遠遠達不到實施高端手術的條件,故我院自2006年9月建成并啟用了符合衛生部要求的潔凈手術部,共有手術間12個并設有百級、千級、萬級和負壓級別。平面布局、人流、物流合理順暢,具體介紹如下:
1.1 緩沖區
非限制區到限制區都設有緩沖區。
1.2 專用通道
專用通道設有規范的工作人員通道、手術患者通道、出入流程及無菌物品、污物流程。
1.3 手術間
手術間內設計了4個壁柜:普通物品柜、麻醉物品專用柜、藥品專柜及一次性物品柜,擺放合理,便于使用。
1.4 手術用房等級
嚴格按照潔凈手術部的手術用房等級、手術級別合理安排手術。醫生將預術通知單于前一天送達手術室,感染、化驗異常及傳染手術患者應手術單上注明。
1.5 術中規定
手術中嚴格保持手術間的門為密閉狀態,盡量減少患者出入口開門次數,保持各區的壓差。
1.6 術前措施
每日手術前30 min開啟凈化空調系統,溫度、濕度分別保持在22~25℃,40%~60%,室內使用的桌、椅等避開回風口擺放,以免影響回風效果。
1.7 外來物品限行
進入限制區的物品拆掉外包裝,外來物品必須外包有清潔布后方能進入。
1.8 手術安排
感染和急診手術安排在負壓間,手術結束后負壓持續15 min再進行擦拭后,達到自凈要求方可進行下一手術。
1.9 手術室消毒
手術室每日及每臺術后都要用含氯消毒劑(濃度為500 mg/L)對物表、地面濕擦拭、拖地一次,特殊感染的濃度改為1 000~2 000 mg/L,1周進行1次衛生大消毒,包括患者出入口的手術患者對接車,清理回風口,嚴格按要求更換濾網。
1.10 其他
避免在潔凈區域清點布類等,以免抖動中擴大污染面。
2 人員的感控措施
2.1 工作人員感控措施
2.1.1 建立健全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尤其是消毒隔離制度。進入手術室嚴格按照三區規定更換衣褲及帽子口罩。強化手術工作人員的無菌觀念,重視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學習,新進人員必須進行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
2.1.2 成立了由護士長、帶教老師組長組成的手術室感染管理小組。在醫院感染科的指導下,依據《醫院感染管理條理》、《醫院消毒技術規范》要求抽查、督導、檢測等相關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并及時解決。
2.1.3 手污染是造成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4]。重視手術人員的手衛生,正確外科洗手。洗手是預防感染傳播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能去除攜帶的病原微生物,切斷傳播源,避免交叉感染。平時注意六步洗手法洗手,時間不少于15 s。手術前必須按照外科洗手操作流程洗手。分段洗至肘上7 cm,時間不少于3 min。把雙手放在胸前腰以上肩以下的位置,待涂抹的洗手液干后再穿無菌手術衣及戴手套。
2.1.4 加強手術中無菌操作工作。手術是一項嚴格的無菌操作過程,要求手術參與者必須堅持無菌操作原則及流程,臺上物品疑有污染應及時更換處理。
2.1.5 外來參觀者須辦理相關手續。嚴格控制人員進入,每房間不超過2人。參觀人員必須熟悉及按照手術室參觀制度進行參觀。自覺在指定房間巡回護士的指導下參觀,觀看時和術者保持距離不少于30 cm。
2.1.6 手術人員外出或送術后患者外出時必須加穿外出衣及更換外出鞋。據有人研究證明:未穿外出衣污染明顯,洗手衣細菌菌落數高于穿外出衣人員的2.0~2.5倍,故應嚴格加強手術人員外出的管理。
2.2 手術患者感染控制
2.2.1 術前在病房做好患者身體特別是切口周圍皮膚的清潔衛生。根據患者病情輕重可自行或協助進行沐浴,除去術區皮膚毛發并消毒后無菌布包扎,待術。
2.2.2 手術患者更換清潔的病號服,在接患者入口處加戴手術帽,以防止頭發上的塵埃病菌散播。
2.2.3 術中重視患者保暖。體溫過低影響凝血功能,使傷口感染率及心血管并發癥增加[5]。應對措施有保持室內溫度在22~25℃、靜脈滴注使用溫液體、術中用溫生理鹽水沖洗刀口,必要時患者身體處可加暖水袋等。
3 物品、器械的使用及處理
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用品要嚴格把好進貨關。去除外包裝后方可進入手術室的一次物品存放間,并分別記錄品名、數量、批號、有效期、生產廠家、檢測單位及結果。在潔梯接供應室送來的滅菌手術包時,護士要嚴查其滅菌效果,合格后方能放入無菌物品存放間。手術開臺前備齊術中用品并認真再次查對手術包等物品的滅菌日期、指示膠帶、卡、外包裝是否破損及潮濕等,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術后器械經初洗處理,感染器械雙層黃袋扎好。布類、醫療垃圾、針刺盒也按規定分類打包。前者由器械回收員、后者由清潔工都從污道運至污梯分別由供應室、醫療垃圾專送員接管處理,并作好登記工作。
總之,醫療質量是醫院管理的永恒追求,醫療安全是醫院管理的核心問題。故抓好手術感染控制工作是醫療質量與安全的保證。
[參考文獻]
[1]Peterson AM, Wallker PH.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as patient safety indicators [J]. Annu Rev Nurs Res,2006,24:75-99.
[2]陶珍暉,吳瑛,徐艷.北京兩所醫院手術室護士對手術部位感染預防知識掌握現狀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2):171-174.
[3]何伶俐,雷學忠.醫院感染控制新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83-285.
[4]Esposito S, Noviello S, Leone S, et al. A pilot study on prevention of catheter-rel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ith fluoroquinolones[J]. J Chemother, 2006,18(5):494-501.
[5]徐鵬,劉純燕.加溫輸液在圍手術期的應用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9):48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