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17:32: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臨床醫學學科分類方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醫學研究生;醫學教育;亞專業;神經外科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10(a)-0120-03
Thoughts on the cultivation of neurosurgery postgraduates under the mode of subspecializ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WANG Yongzhi1,2 CHEN Baoshi1 ZHANG Zhong1
1.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2.Beijing Neurosurgical Institute,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The subspecialization of medical subjects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s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but it also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clinical postgraduates. Based on the practice under highly subprofessional division of neurosurgery in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recommends the better strategies: to establish "tutor group" system to suit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each individual; carry out regular collective learning system to train the ability of clinical 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and propose project cooperation to expand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space, so as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he mode of subspecialization, and cultivate recombination talents with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and academic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Medical postgraduates; Medical education; Subspecialization; Neurosurgery
醫學學科亞專業化是指在臨床醫學三級學科分類基礎上再進一步細分成若干亞專業。學科亞專業劃分是現代醫學知識爆炸式增長、技術不斷進步和診療更新的必然結果,學科亞專業化的醫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對患者的診治水平和促進學科向縱深發展。然而,學科發展模式的變革也給當前研究生培養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神經外科是醫學三級學科,也是臨床醫學中最年輕、最復雜而又發展最迅猛的一門學科,其快速的發展,除了得益于近年神經科學領域的新技術、新材料以及新研究成果的不斷涌現與革新,更與其實施高度的亞專業劃分模式密切相關。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是神經外科是亞專業劃分實施較早的國內規模最大的神經系統疾病診療中心,本文將結合我院臨床研究生培養的實踐情況,探討學科高度亞專業劃分背景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轉變。
1 神經外科亞專業劃分現狀
20世紀90年代,國際神經外科開始向亞??品较虬l展[1]。近20年來,隨著國內各大醫院神經外科規模的快速擴大,紛紛走上了亞專業發展的改革模式,從某種程度上,亞??苿澐值陌l展模式成為神經外科加強學科建設,促進專業技術向高、新、尖發展的必有之路。目前神經外科學的主要亞??朴猩窠浤[瘤、神經創傷、血管神經外科(又分為血管內和血管外)、脊髓脊柱疾病、功能神經外科、小兒神經外科、放射神經外科等。我院作為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進一步根據手術部位的特殊性以及某些較為特殊的單病種,開設了更為細化的神經外科亞專業,如神經腫瘤再劃分為腦干顱底亞科、幕上腫瘤科、腦膠質瘤綜合治療中心和垂體腺瘤治療組,血管神經外科又分為缺血性血管病和出血性血管病科等。事實證明,高度亞??苿澐帜J綐O大地適應和滿足了患者的治療需求,促進了神經外科臨床和研究水平的快速發展。
2 亞專業化對研究生培養的挑戰
醫學研究生培養的目標是能夠獨立從事一般臨床工作,而且在某一方面有所專長的人才[2-4]。高度亞專業劃分后的一個顯著結果是知識量的成倍增長,尤其是對于神經外科――這個當前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研究成果的不斷涌現和革新,而研究生的學習時間有限,高度亞專業劃分勢必會削弱研究生對學科基本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在亞專業劃分背景下,導師們的診療范圍也走向高度專業化,診療病種較為單一,研究生跟隨導師進行臨床學習工作時遇到的病種也就十分有限,這就給研究生全面熟悉和掌握神經外科診療常規和手術技能造成了困難。
從研究生畢業后個人發展需求來看,當前的神經外科研究生畢業后并不都能進入大型三甲醫院從事高度亞專業化的工作,尤其是碩士層次的研究生,相當一部分畢業后將進入地市級醫院或二級醫院工作。由于當前我國??漆t師培訓制度尚處于起步階段,如果研究生階段只在亞專業范圍內學習和實踐,勢必會影響其日后的臨床工作和個人發展。例如亞專業為腦干顱底腫瘤的研究生,如果不熟悉顱腦創傷和出血性腦血管病的救治,畢業后相當一段時期內的臨床工作將面臨一定的困難,因為二級醫院神經外科面臨的主要的疾病是顱腦創傷和出血性腦血管病,而腦干顱底腫瘤病例相對較少,結果違背了研究生教育的初衷。因此,如何平衡基本知識學習和專門知識學習,達到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學科高度亞專業劃分后亟需解決的問題[5-6]。
3 亞專業化模式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
3.1 建立導師組培養制度,體現因材施教
導師制是醫學研究生培養普遍采用的模式,學生的知識結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師的知識內涵[7]。高度亞專業化模式下造成導師的診療范圍縮窄,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培養方式就不能達到神經外科研究生對臨床綜合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8]。鑒于這種變化,我院較早建立了“導師指導小組”的培養模式,旨在打破研究生知識結構的局限性,體現“綜合”和“??啤辈⒅氐呐囵B理念。第一導師負責下的導師組包括2~3名副導師,副導師的遴選不僅要求其業務能力強、經驗豐富、年資中級職稱以上,還要考慮不同研究生個體的具體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根據研究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確定導師組成員構成。神經外科研究生存在學習和工作經歷的差異,一部分來源于應屆本科畢業生,他們基礎知識扎實,接受能力較強,但缺乏神經外科臨床經驗;另一部分來源于有一定神經外科工作經歷的臨床醫生。這兩類研究生的共性是他們都缺乏科研經驗和科研意識[4,9]。因此,導師組中均包括一名科研副導師,對于前者,科研副導師主要來自學?;A醫學院或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著重引導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學科交叉,發揮應屆生思維活性的優勢,體現轉化醫學的研究理念,同時有助于提升臨床與基礎雙邊導師隊伍的整體水平,臨床與基礎相互促進[10-11]。鑒于應屆生神經外科臨床知識薄弱,導師組還包括1~2名從事其他亞專科的高年資神經外科醫師,指導研究生能夠較為全面地掌握神經外科臨床技能,例如第一導師為腦干顱底亞專業的研究生,可配備幕上腫瘤和顱腦創傷專業的臨床副導師。對于已有若干年臨床經歷的研究生,著重加強臨床科研訓練,注重循證醫學理念的培養,副導師需具有較為豐富的臨床研究經歷,善于從日常診療過程中提煉臨床科研問題,通過定期面對面指導的形式,引導研究生文獻挖掘能力,并從科研的角度設計合理的臨床研究方案,實現現代循證醫學理念下臨床研究能力的培養[12-13]。
3.2 堅持定期集體學習制度,拓寬視野,培養臨床科研思維
獨立科研能力的培養是醫學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方面。了解正規的科學研究方法,對培養臨床科研興趣、科研意識和科研思維極其重要[13-15]。針對高度亞專業化模式下研究生專業知識面狹窄、研究方向集中和思維局限問題,基于筆者及所在研究團隊的切身實踐,認為可以實施定期(每周)集中文獻學習,主題涉及血管、腫瘤、顱底、功能、外傷等神經外科各領域,以及學科相關的神經影像、神經病理等,體現神經外科目前各亞專業臨床研究熱點和新進展,從而拓寬研究生的知識廣度,逐漸養成臨床科研思維。每次集體學習前1~2周,由研究生導師或副導師確定2~3個討論主題,由2~3名研究生完成相關主題的文獻挖掘、整理和歸納,匯報研究歷史、現狀和熱點問題,并結合本單位實際臨床和研究條件,提出研究選題和研究思路。
通過臨床問題導向的集中文獻學習,能夠引導研究生觸類旁通地了解正規的科學研究方法,對培養臨床科研興趣、科研意識和科研思維,具體作用體現在①引導研究生關注其研究方向的最新進展;②提高研究生文獻分析能力,培養批判式閱讀技巧;③實例學習研究設計、醫學統計、論文書寫等技巧;④使研究生形成科學的循證醫學理念;⑤培養終身學習的興趣和能力[16-17]?;趯嵺`體會,高質量的集中學習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保證師組成員尤其是學科帶頭人的現場參與,高水平專家的出席和現場點評不僅能提高文獻學習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對增加出勤率、鼓勵研究生發言均有作用;二是選取文獻質量要高,最好是同一個主題的系列文獻,既有研究設計、研究方法及文章結構經典文獻,又有體現最新研究進展的文獻,使參與者對一個研究主題有系統的了解與借鑒,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導師組成員在確定討論主題與文獻挖掘階段的引導與幫助。
3.3 倡導課題交叉與合作的科研導向,拓展研究生個人發展空間
既要完成繁多的臨床技能學習,又要做科研,完成臨床研究能力的培養任務,這對神經外科臨床研究生的時間與精力是個不小的挑戰[18-19]。提高科研效率是解決該問題的最佳途徑。課題研究是個系統工程,一項完整的課題包括科研選題、課題設計、資料收集、數據分析、論文組織與撰寫等多個環節,若要發表在SCI收錄雜志,還需要英文邏輯與表達習慣的潤色;若要完成一項有深度的課題研究,需進行進一步的機制研究,涉及一定的實驗室工作。若要每個環節都親力親為,對臨床型研究生是巨大的挑戰,結果很可能是臨床和科研都做不好。
通過課題合作能夠較好地解決該矛盾。實際上,現代臨床研究中的一些環節已開始從醫務人員手中逐漸分離出來,交由相關專業人員承擔,如建立數據庫、統計分析、質量控制、倫理管理等。這些變化將醫務人員從大量繁瑣的重復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使他們能夠將有限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關鍵環節,從而提高臨床研究的質量和效率。多學科人員參與既有利于將不同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融入臨床研究,又有利于通過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臨床研究整體效率,是臨床研究組織形式的發展方向。一項臨床醫師主導的臨床研究,最核心的環節是確定臨床研究的出發點(科研選題)和課題設計。筆者所在的以國家神經外科中心為研究平臺的研究課題,多涉及更深入的疾病發生發展機制研究,在先前的文章中[9],筆者提出安排研究生在神經科學重點實驗室進行短期的實驗室工作,熟悉醫學基礎研究的工作程序,了解常用的實驗室技術,并以此為契機創造與專職基礎研究老師和研究生合作的機會,通過課題分工,節約時間與精力投入成本,提高研究效率[20-22]。培養臨床研究生課題交叉與合作的研究模式,有利于研究生畢業工作后繼續開展臨床研究工作,拓展個人發展空間。
4 小結
學科高度亞專業化給臨床研究生培養工作帶來了一定挑戰,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建立導師組培養制度,體現因材施教;堅持定期集體學習制度,培養臨床科研思維;倡導課題合作,拓展研究生個人發展空間,以適應學科發展模式的變化,培養出臨床實踐能力與學術資質兼備的復合型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 and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 Good Practice:A Guide for Neurosurgeons [J]. Acta Neurochir (Wien),1999, 141(8):793-799.
[2] 王麗梅,姜泓.醫學研究生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7):129-131.
[3] 祖雅瓊,陳潔莉,李麗劍,等.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級醫院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情況的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89(7):526-528.
[4] 劉佰運.神經外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7,7(2):158-160.
[5] 王翔,姜曙,游潮.醫學學科亞專業化下的研究生培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29-30.
[6] 程雯,孫海霞,馬涵英,等.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與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9):92-95.
[7] 朱紅,鞠學紅,王德偉.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及啟示[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6):124-125.
[8] 牛曉泉,王翠玲,王曉玲,等.臨床醫學實踐教育導師制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2,9(5):133-134.
[9] 王永志,江濤.神經外科研究生臨床研究能力培養的思考與實踐[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5,32(4):378-380.
[10] 汪陽,楊新健.“雙導師制”在神經外科臨床型研究生培養中的實施[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2):263-264.
[11] 劉斌,李世英,張晉霞,等.神經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臨床與科研一體化培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4, 11(27):122-125.
[12] Schulz KF,Grimes DA.《柳葉刀》臨床研究基本概念[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2-7.
[13] 曹勇,趙繼宗.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兩點思考[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8):130-131.
[14] 穆士卿,李佑祥.神經外科研究生臨床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1,28(3):388-389.
[15] 劉曉黎,王曉玉,王遠,等.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生臨床研究能力的途徑[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7):154-156.
[16] 衡立君,高國棟,衡亮,等.Journal club教學方法在神經外科研究生培養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5):903-906.
[17] 曹勇,趙繼宗.Journal club:有效的循證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1,25(11):29-32.
[18] 程雯,孫海霞,馬涵英,等.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現狀與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9):92-95.
[19] 盧長方,于海濤,張可勇,等.醫學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12(36):156-157.
[20] 馮剛,李素云,任獻青,等.基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中醫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醫藥科學,2016,6(7):63-66.
[21] 程青青,劉芳娥,曲萍,等.以提升創新能力為核心構建新型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13):130-132.
〔關鍵詞〕電子圖書評價;學術影響力;BKCI;Scopus;Bookmetrix
DOI:10.3969/j.issn.1008-081.016.10.00
〔中圖分類號〕G55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1(016)10-0118-05
〔Abstract〕Academic influence evaluation of e-books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m,as well as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purchasing of e-book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language e-book the paper introduces three methods of academic impact evaluation,BKCI,Scopus Article Metrics and Bookmetrix.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discipline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it conducted a practical analysis to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re a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all of these methods.It is suggested to take multi-dimension evaluation by integrat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when university library evaluates the academic impact of foreign language e-book.
〔Key words〕e-book evaluation;academic influence;BKCI;Scopus;Bookmetrix
學術圖書作為科學技術成果的重要載體,是對某個專業或某種技術從研究背景、已有理論、技術路線、研究進展、面臨問題等所進行的系統、深入的闡述,與學術論文同為科學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傳播方式和閱讀習慣的改變,電子圖書逐漸成為與紙質圖書相比肩的信息載體,各高校圖書館近年來也逐漸加大了對電子圖書,尤其是外文電子圖書的采購。面對眾多學術出版機構的大量外文電子圖書,如何有效地選擇、利用圖書,對于高校圖書館員和讀者來說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圖書評價是指根據一定的指標體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對圖書的內容質量、使用情況、發展特點等各方面進行分析、評價,目的是為了揭示圖書整體或某一章節的內在客觀規律,以更好地實現其科學價值和社會效用。對電子圖書的學術影響力進行評價,可以為圖書館電子圖書的訂購提供參考依據,推動電子資源的整體優化建設,促進圖書館文獻資源結構的合理調整;提供一個發現高影響力圖書的有效途徑,為讀者推送潛在的有價值圖書,從而提高館藏電子圖書的利用率。
與期刊論文不同,目前對電子圖書影響力評價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缺乏完整的數據基礎和統一的科學評價體系,主要方法仍停留在傳統定性層面,如出版社、作者、得獎情況、書評等,具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和不確定性。而對于外文電子圖書,目前國外已有了相對成熟的評價工具。本文通過對BKCI、Scopus Article Metrics、Bookmetrix 3種現有的外文電子圖書學術影響力評價工具進行實驗,分析各自的優缺點,希望可以為高校圖書館外文電子圖書的采購和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Book Citation Index(簡稱BKCI)[2]是Web of Science平臺上的圖書引文索引,其作用是為了挖掘和展現出版周期長、傳遞信息速度慢,但內容系統全面、成熟可靠的學術圖書在學術文獻體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WOS平臺目前已整合了圖書、期刊和會議錄文獻,優化了平臺的知識體系和發現分析能力,加強了期刊、會議錄和圖書之間的引證關系,使作者和研究人員更容易了解不同文獻類型之間的引用脈絡。
BKCI中所收錄的圖書是由編輯根據嚴格的標準選出的學術著作,目前已包括2005年以來出版的7萬多種圖書,每年新增1萬種新書。這些圖書涉及社會和行為科學、藝術和人文科學、物理學/化學、工程/計算機/技術、臨床醫學、生命科學、農業/生物學等眾多學科領域,總體比例為社會科學與藝術人文類圖書占61%,自然科學類圖書占39%。
BKCI擁有引文導航、被引參考文獻檢索、引文報告、定題跟蹤與RSS服務等功能。分別針對圖書和圖書章節統計來自期刊、會議錄和其他圖書的準確引用次數,分析圖書和其他類型研究成果之間的引用脈絡,呈現該圖書或章節在引文網絡中的位置,從而追溯理論起源、考證事實依據、查看最新發展。BKCI支持從圖書和章節直接鏈接至館藏全文,為讀者的使用提供方便。
本文根據西南交通大學學科建設特點,以“High-Speed Railway”作為關鍵詞在BKCI中對主題進行檢索,所得結果如表1所示。
從檢索結果看,BKCI收錄的高鐵相關圖書較少,僅有24條結果,且被引頻次幾乎全部為0,2010-2016年被引合計僅14次,年平均被引次數為2。這一結果除了因高鐵專業相對較窄外,還與圖書不同于期刊論文的特點有直接關系。從圖1的出版及被引時間分布也可以發現,相對于學術期刊而言,圖書的出版周期長、內容成熟、體系完整,被引數據可能需要1~3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有所體現。
此外,BKCI雖然能客觀地展示來自其他圖書、期刊、會議論文對圖書的引用情況,但它目前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BKCI中收錄的書目數據語種分布并不平衡,以英語為主,約占書目總數的98%,德、法、中、日等語種只占極少數;其次,BKCI所收錄的圖書在回溯時間上有較大局限,目前主要集中在2005年至今的時間段內[3]。圖1BKCI檢索結果出版及引文年限分布
Scopus Article Metrics
隨著社交網絡的流行,科研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使用社交工具進行學術交流和科研活動。這些社交工具更快速、更直接地展示了科研人員的觀點、態度、看法等,從而催生了一種新的學術影響力評價指標Altmetrics(替代計量學)。
在圖書的學術影響力評價中引入Altmetrics,可以提高評價的時效性,傳統的引文數據至少需要1~3年的時間,對于圖書而言該時間將更長,而Altmetrics幾乎可以實時計算不同來源的網絡評價。引用評價只能表現出原文的部分影響力,Altmetrics擴展了評價數據的類型,由單一的引用擴大為包括了被提及、被評論、被閱讀、被推薦、被分享等行為的綜合統計[4]。Altmetrics的網絡評價信息來源全面,統計來源目前除了包含國際主流的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也包括了新浪微博、網易新聞、鳳凰網、騰訊網等國內主流媒體和交流平臺。目前Altmetrics有多種工具和平臺,包括、Impact Story、Plum Analytics、PLOS等[5]。
Article Metrics是Scopus[6]中一組綜合性的文獻度量指標,該度量體系中除引用類的指標外,還包括4類替代計量指標,分別是學術性活動、社交活動、學術性評論和大眾傳媒,數據來源除了Scopus、Scival和Mendeley以外,大部分社交媒體活動的數據還來自于。
同樣以“High-Speed Railway”作為關鍵詞在Scopus中對論文標題、摘要、關鍵字進行檢索,文獻類型為圖書或圖書章節。檢索結果共50條,包括圖書9條、圖書章節41條;被引次數共208次,主要集中在1種圖書Railway Noise and Vibration(177次)和11個圖書章節上(31次),其中8個圖書章節來自同一種圖書(被引合計24次);Mendeley讀者47位,并無其他社交活動、學術性評論、大眾傳媒數據。從檢索結果也可看出,被引用過的圖書/章節出版時間較早,至少是2010年以前出版的圖書,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圖書的引用數據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
3Bookmetrix
2015年4月,Springer宣布通過Bookmetrix平臺提供基于單本圖書和章節級別的圖書評價服務,該平臺由Springer與合作開發[8]。Bookmetrix[9]集成了使用量、影響力、關注度等與電子圖書相關的信息,在圖書詳細信息頁面進行展示,為讀者提供圖書或章節影響力的數值參考。Bookmetrix對電子圖書和章節的度量指標主要分為5類,即引文、在線提及、讀者、評論以及下載量[0],如表所示。
這些下載量高的圖書基本反映了學校的學科建設特點,大部分為軌道交通相關圖書。根據Bookmetrix數據,這些電子圖書的在線提及和評論次數普遍很少,尤其是圖書評論數據,幾乎沒有,這與圖書的內容特點和出版特點有很大關系,且Bookmetrix中的圖書評論主要來自于專業學術期刊或正式媒體評論,而未對商業網站(例如Amazon)中的用戶評論進行收集。此外,以Springer電子圖書Dynamics and Control of Mechanical Systems in Offshore Engineering為例,該書在BKCI中的被引次數為19次,而Bookmetrix中使用的CrossRef數據僅為8次,可見Bookmetrix中對于圖書被引次數的統計并不完善。建議Bookmetrix引入加權算法對每本圖書或章節計算指數總分,并提供按學科、專業、出版年檢索,影響力總分排序功能,便于發現高影響力的圖書以推薦給讀者。
4結語
對電子圖書的學術影響力進行評價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涉及多種評價對象和數據來源,目前沒有得到一致認可、完善的評價體系。因此,高校圖書館在進行電子圖書學術影響力評價時:
(1)應該重點考慮各個學校的學科重點和專業特色,在學科分類的基礎上,進行學科內的電子圖書評價。
()目前沒有一種工具能全面評價電子圖書的學術影響力。雖然Scopus和Bookmetrix中均引入了引文數據和Altmetrics指標,但目前Scopus中的度量指標大部分只針對Elsevier出版的電子圖書,而Bookmetrix則完全只針對Springer電子圖書。因此,實踐時應結合多種工具,采用多維度、多指標的綜合評價體系,分學科、分層次對圖書進行定性和定量評價。例如:使用BKCI統計圖書被引情況,使用Altmetrics統計網絡影響力,從出版商處獲取使用數據,從商業網站獲取圖書評論等。若要將電子圖書學術影響力評價用于輔助圖書館電子圖書單本采購或PDA采購,還應考慮出版社知名度、作者知名度、同行評議、讀者推薦等其他因素。
(3)Altmetrics指標的計算目前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不同的Altmetrics工具采用各自的數據來源、計算方法和指標體系。此外,對于每種圖書,網絡評價有褒有貶,僅統計其被提及、評論或轉發、分享的次數,并不能真實、全面的評價該圖書的學術影響力。未來可以考慮在單純計數的基礎上對用戶評價的內容進行情感挖掘、文本傾向性分析,以判斷評價的褒貶性。
(4)電子圖書的學術影響力評價結果只能展示其受關注的程度,并不能直接用于評判該圖書的學術價值,更不能用于進行不同學科圖書之間的對比。
參考文獻
何峻.我國圖書評價現狀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30(3):106-110.
[2]http:∥/wos.
[3]齊東峰,陳文玨.圖書引文索引(BKCI)――新的圖書評價及參考工具[J].圖書館雜志,2013,32(4):45-48.
[4]邱均平,余厚強.替代計量學的提出過程與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19):5-12.
[5]劉恩濤,李國俊,邱小花,等.Altmetrics工具比較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5,34(8):85-92.
[6]https:∥/.
https:∥/.
[8]Library Technology Guides.Springer and Altmetric to launch new platform for book impact at the London Book Fair:Bookmetrix[EB/OL].http:∥/news/pr.pl?id=20512,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