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科學計數法規則

科學計數法規則

時間:2023-08-11 17:27: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學計數法規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科學計數法規則

第1篇

[關鍵詞] 會計估計變更;上市公司;動因;盈余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7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13- 0010- 02

由于企業使用會計估計會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從而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根據會計信息所做的經濟決策,因此,會計估計變更的動因研究一直是資本市場關注的話題。合理的會計估計變更能夠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可靠、更相關、更公允的信息,然而,部分上市公司運用會計估計變更的動機卻是為了操縱公司利潤從而向公眾提供虛假信息。上市公司進行會計估計變更的動因多種多樣,這些因素從內部或者外部影響企業會計估計的選擇,從而影響報表數據,最終影響經濟決策者依據會計數據進行的經濟決策。

1 上市公司會計估計變更的動因分析

1.1 債務契約因素

契約理論認為,公司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與各種關系人不可避免地發生各種聯系,各種關系人從市場進入公司,其目標函數各不相同,必然會產生利益沖突。為解決這些關系人之間的矛盾和利益沖突,各方關系人就需要簽訂一系列的契約或合約。當上市公司處于違反債務契約條款的困境之中時,公司為了逃避違約的成本,就越有可能選擇把將來的收益轉移到目前的會計程序上。由于信息不對稱,債權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往往會在債務契約中規定一些限制性的條款來約束債務人的行為,例如規定一定的資產負債率,限制企業發行新債等。如果企業不履行債務合同中對有關數據限制的條款,則將被視為違約,而違約是需要企業付出代價的。為了避免違約所承擔的代價,管理人員可能會變更會計政策,以減少違約的可能性。

1.2 證券市場的監管政策不力

上市公司為公眾提供會計信息,從而在公眾手中籌集資金,離不開證券市場相關部門對公司的有效監管。當然,為了保持正常有序的信息環境,證券市場也存在許多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政策,這些政策都與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數據密切相關,如暫停交易規則、特別處理規則、再融資政策等。而這些監管政策的存在將會影響到上市公司在提供會計數據的過程中對會計估計的選擇。對于一些實力不強的公司,暫停交易和特別處理這些監管政策將對公司構成很大的威脅。公司為了在證券市場上籌集到更多的資金或者避免受到暫停交易、停止再融資的處罰,會選擇對自身有利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

1.3 調節盈余,粉飾業績

公司的經營業績直接影響到公司在本行業中的競爭地位,從而影響公司今后的長遠發展,一個公司無論是業績太差或者是業績發展的速度過快都會給公眾帶來公司發展不穩定的不良印象。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也是影響上市公司變更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的重要因素。若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差,公司就有可能利用會計估計變更來粉飾財務報表數據,利用利潤操縱來進行盈余管理。當然,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好的公司也更有能力熟練地運用會計估計變更來調節利潤,從而避免利潤過高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

1.4 高級管理人員的變動

由于企業的管理當局與股東的目標函數不同以及信息不對稱的原因,管理人員有可能會背離股東的利益而采取利潤操縱的行為從而為個人的業績抹上華麗的一筆。對于一個上市公司來講,其高級管理人員難免會發生變動, 當這種變動發生時,管理人員就有可能產生選擇會計政策或者會計估計變更從而對利潤進行操縱的行為動機。另外,對于一些經營狀況不佳的公司來講,由于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金以及獎罰措施都與他們的經營業績掛鉤,不可避免地,部分管理人員也會采用使收益放大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以美化財務報表數據,從而使收益盡可能最大化,以降低被解雇的可能性。

2 規范上市公司運用會計估計變更的建議和對策

2.1 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一方面,從管理人員自身角度來講,薪金與其創造的業績是掛鉤的,那么管理人員難免會采取會計選擇原則來操縱利潤,提高個人的薪金收入以及個人聲譽。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指標和內部考核制度對完善上市公司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有效執行有著重要作用。具體來講,可以增加對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全面客觀的考核,采用多元化的業績指標和激勵方式,考核其管理、溝通等多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從完善公司內部控制來講,可以為公司制定更為具體的實施細則,避免部分高管人員采用不當的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來操縱利潤。

2.2 完善證券市場的監管政策

目前證券市場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政策主要有暫停交易規則、特別處理規則、再融資政策等。而這些政策的執行都與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數據密切相關,從而使一些上市公司為避免終止上市而不遺余力地在報表數據上狠下功夫。在監管的過程中,可以聘請財務分析師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同時也可以借助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全面考核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從而使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提供的會計數據更加可靠和相關,使對上市公司的處罰更加有理有據,使一些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不能通過會計數據的虛構來鉆監管政策的空子。

2.3 加強法律法規監督,加大懲處力度

上市公司為公眾提供財務報表除了受到會計準則、會計原則的制約外,還要受到財經法規和職業道德的約束。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法律法規以及各種規章制度都對上市公司提供虛假的會計數據規定了嚴格的懲罰措施,但是依然有很多部分需要完善。這不僅需要立法人員從思想上提高對立法的重視度,加強法律對公司一些不法行為的約束。在對上市公司運用會計估計情況進行審查時,應當注意兩點:首先,看公司財務報表附注中的會計估計變更理由是否充分;其次,要結合企業的經營環境和財務環境來評價會計估計變更。對于一些違法公司的違法行為加大懲處,警示一些有濫用會計估計動機的公司。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10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會計[M]. 北京: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472.

第2篇

1體系的建立

1.1建立內部標準樣品

內部標準樣品應為一組或者多組。每組內部標準樣品應包含該儀器的日常檢測范圍,至少應有5個不同區段的量值。建立內部標準樣品的目的有主要兩個,一是將其作為建立工作曲線的一組標準,二是將其作為校準儀器的標準。自制內部標準樣品的定值,應以權威實驗室的量值作為參考值。[3]一般應選擇經國家實驗室認可的多個實驗室進行測試,分別與參考值的標準偏差相比較,剔除大于兩倍標準偏差的數值,再求其平均值得出約定真值。并根據JJF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的要求評定不確定度。

1.2校準方法的建立

(1)根據理化檢測儀器的測量原理確定校準項目,一般至少包括重復性(RSD)、穩定性(RR)、示值誤差。分別確定重復性、穩定性和示值誤差的實驗方法。這些方法在計量技術資料中均能查閱到,在此不再贅述。(2)根據校準項目和儀器的工作原理選擇并確定校準實驗所需的標準物質和輔助設備。重復性實驗主要是考察儀器測量結果的復現性,選擇的標準物質盡可能是國家標準物質;穩定性實驗一般周期為一個校準周期,因此選擇標準物質要求其量值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建議選用國家標準物質;示值誤差的校準實驗應盡可能接近實際測量,校準用標準物質最好選用內部標準物質。(3)校準時應參考儀器使用說明書和國家技術規范等對環境條件作出相應的要求,如:溫度、電壓、電磁干擾等。對篩選出的可能影響測量結果的環境條件進行監測。(4)校準方法應形成完整的技術文件,即內部校準規范。內部校準規范是校準方法的科學化、規范化的技術性文件。內部校準規范的編寫過程及要求:1)參考國內外相關計量技術資料和儀器生產廠家建議的校準方法;2)規范的格式和內容遵循《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的要求;3)滿足國家《檢測和校準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內部校準要求》的相關要求;4)結合生產實際和產品檢驗的需要,經多次校準試驗修改、完善后而形成的,內部校準方法科學、規范、合理;5)內部校準使用的標準物質,符合國家量值溯源體系要求,確保計量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具有可比性、可重復性和可復現性;6)內部校準規范具有通用性。每一種類的儀器在計量特性、基本原理等方面是基本相同的,故內部校準規范的編寫制訂充分考慮了其通用性。(5)校準的實施,以波長色散X射線熒光光譜儀的校準為例進行說明。在操作過程中因軟件有別,操作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此不介紹操作方法。1)儀器基本信息2)校準試驗a.重復性測定方法重復性以20次連續重復測量標準黃銅塊樣品的相對標準偏差RSD表示。為使探測器的計數率在100kcps~200kcps之間,經試驗,每次測量CuKa計數率條件為,晶體LiF220、閃爍計數器、準直器為150μm、電壓為20kV、電流為20mA無濾光片、計數時間為10s、真空光路。b.穩定性測定儀器的穩定性以連續重復測量20次標準鎳鎘圓塊中CrKa計數率的相對極差RR表示。測量條件為,晶體LiF200,流氣計數器、準直器為300μm、電壓為20kV、電流為20mA、無濾光片、計數時間為40s、真空光路。e.閃爍計數器計數線性的測定用標準純銅塊樣品測量CuKa輻射。由于儀器設置計數率范圍在100kcps~1000kcps之間,因此,經試驗,X射線源的電壓設置在20kV,電流分別為10,15,20,25,30,35,40mA,依次測量Cu的計數率,計數時間10s,每個電流值的計數率測量3次,取平均值(測試方法同4.1.4)。用測定結果繪制的計數率對電流的曲線,如圖2所示。3)校準結果試驗結果表明:該儀器各項校準測試結果均符合。

2體系的保證

(1)該保障體系主要針對理化分析儀器設計。校準和期間核查時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相對較高,日常測試中應監測試驗環境條件,在GT/T27025-200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5.3.2中作出了相關要求。(2)實驗室應對校準用測量設備、輔助設備、標準樣品妥善保管,必要時對內部標準樣品的量值進行復核。定期對校準用測量設備、輔助設備進行檢定。(3)實驗室對操作人員、校準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對測量方法進行驗證等技術管理方面進行不斷完善和提高。(4)實驗室應健全和完善相應的技術文件,如操作程序、規程、環境控制等技術文件和管理制度。

3結論

理化檢測儀器的技術管理一直是實驗室難以解決的問題,該管理體系是依據國家計量法律法規和相關技術規范探索出的技術管理方法,滿足了量值傳遞和溯源的要求,保障了理化檢測結果的可靠性。該管理體系的建立是保證實驗室檢測能力的一種措施,同時能夠滿足測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實驗室認證認可等管理體系的相關要求。

作者:曹亞軍 單位:金堆城鉬業股份有限公司質量計量監測中心

第3篇

關鍵詞: 傳統會計;電算化會計;區別

一、 由會計電算化到會計信息系統

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為主的當代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務中的簡稱,是一個用電子計算機代替手工記賬、算賬、報賬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腦完成的對會計信息的處理、分析和判斷的過程,是一門融合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科學和會計科學為一體的邊緣性學科。

會計信息系統是指由特定的人員、數據處理工具和數據處理規程組成的有機整體。其目的是加工和利用會計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控制,滿足經營管理的需要。其中規程包括會計核算方法規則、各種會計法令、法規和管理制度等。而數據處理也分為人工、機械、計算機或網絡三種處理方式。

會計中的各項活動都體現了對信息的某種作用,如取得原始憑證是對會計信息的收集,對原始憑證的審核是會計信息特征的提取和確認,設置會計賬戶是對會計信息的分類,填制記賬憑證和登記賬簿是對會計信息的傳遞和存儲,成本計算是對成本信息的進一步變換和處理,而會計的管理和決策是對會計信息的進一步利用。整個會計工作過程構成了一個有序的信息輸入、處理、存儲和輸出的過程。這一過程又可分為若干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明確的任務。各部分相互聯系、互相配合、共同服務于一個統一的目標,形成了一個會計活動的有機整體。

會計信息系統要采用一定的信息處理技術用來收集原始會計數據,對會計信息進行處理、存儲及傳送。而采用計算機和網絡信息處理技術的會計信息系統通常稱為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即電算化會計。它是財務會計、計算機及網絡技術、信息技術、企業管理科學等學科相互交叉結合形成的、新的綜合性學科。

會計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的子系統。根據企業經濟工作的客觀需要,可以將會計信息系統所提供的信息劃分為3個不同的層次:以提供日常核算內容為主的會計核算信息層、以提供為經營管理服務為主的管理信息層和為企業重大決策提供服務的預測決策信息層。按照所提供的信息層次功能,可將會計信息系統劃分為以下3個子系統:核算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和決策子系統。分別用于反映企業經營活動情況的事后核算、監督企業經營活動的事中控制和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事前決策。這3個子系統之間既相互聯系又互相獨立,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

二、 會計信息系統知識點探討

(1)手工系統與電算化系統數據處理流程的對比。數據處理流程反映了數據從產生、傳遞到處理、審核以及存盤的整個處理過程。手工數據處理過程為: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這一過程一般稱為會計核算組織程序或賬務處理程序。由于各單位的經濟業務性質、管理方式、規模和業務數量不同,在手工環境下,為了適應各單位的特點,產生了科目匯總表、匯總記賬憑證等不同的會計核算組織程序。這些核算組織程序的基本區別是登記總賬的程序不同。另外,為了提供詳略不同的會計信息,手工系統設置了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采用平行登記的方法進行記錄。由于明細賬記錄的是逐筆的業務信息,而總分類賬中記錄的是相應的合計值,所以總分類賬中的信息是非獨立的。在手工系統中,總分類賬之所以有存在的價值,是因為總賬對整個賬簿體系起著統馭和控制作用。通過總賬與明細賬之間的對賬可以發現記賬中的問題,及時加以糾正。這種通過低效率、重復處理來換取處理的正確和可靠,是傳統會計數據處理流程的一個特點。對于發生的賬簿登記錯誤,手工系統分別采用劃線、紅字更正、補充登記等留有痕跡的修改方法,以便為日后的查證提供方便。

第4篇

【關鍵詞】統計;法制建設;統計執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7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1―0423―01

1.前言

《統計法》的頒布結束了我國統計工作長期混亂的局面,依法統計是保證統計工作有序進行的一個重要手段,目前施行的企業一套表制度為統計數據上報工作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工作的外部環境干擾過多,執法人員法制觀念淡薄,統計執法部門缺少配套的監督制度,目前的統計工作很少做到嚴格的依法統計,不改善現有的執法統計環境就無法保證統計工作健康、協調發展。因此,筆者從違法統計的表現、違法統計的原因、加強依法統計的建議幾個方面對統計工作的依法執行和良性建設進行探究。

2.統計法制建設的影響因素

2.1 市場經濟的影響

秉承依法治國的思想,我國統計法制建設成績顯著,但是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改革步伐的加快,對統計的法制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的轉折期,規則、制度都還不夠健全,自覺守法、執法的意識不夠強,管理難度很大。在實際統計工作中,一些企事業單位不履行統計義務,上報資料經常拖拉,隨意性太強,還有一部分企業只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害怕商業數據泄露降低了市場競爭力,因此對統計工作始終持消極態度,對統計調查工作異常的敏感,政府統計部門要發揮出統計職能的作用,嚴肅對待統計工作的法制建設,想方設法從根本上做好統計執法工作,盡快做出合理的調整以適應市場經濟的新需求。

2.2 政府的職能調整和依法行政的影響

踐行科學發展觀是一切行為的宗旨,為了能夠發揮出政府的職能,各級政府近期已經做出原則轉變。即向“公開、公正、透明”原則的轉變,如何應對市場經濟對統計法制建設的新要求是統計執法工作的新挑戰。發展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以來,社會公民的法制意識逐漸加強,統計部門要迅速適應這種轉變,處理、協調好統計工作人員和工作的矛盾、政府統計和各級企業統計部門的關系。規范統計法規,優化統計資源配置,逐步建立起一個以政府統計為中心,向其他統計部門輻射的統計體系,同時還要給予基層統計機構一定關注,做好三方配合工作。依法統計是法制建設在新時期的重要任務。

3.統計工作違法行為的具體表現

(1)不同層次單位面臨的基礎工作問題程度不同,調查顯示,在基層單位中的統計基礎工作最為薄弱,首先在人力資源配置上就沒有按照統計法規進行,許多統計人員無證上崗,上崗前沒有對其進行統計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培訓,統計人員不按時參加后續的培訓課程,單位內部缺少完善的統計制度,沒有保存原始數據記錄,也沒有設立統計臺賬。

(2)統計工作的違法行為還表現在篡改統計資料、編造虛假統計數據現象嚴重。在企業施行國家一套表后在進行聯網直報過程中出現上報不及時、錯報、漏報,甚至有些企事業單位出現拒報、少報現象。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某些企業就自行修改或編制虛假統計數據,這些違法行為都會導致統計數據失真,影響嚴重。

(3)實際工作中存在強大的外部干擾因素,制約著部分企業如實上報統計數據,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地方政府的統計工作中,有個別地方的政府為了業績需要硬性規定了企業上報的數據,因此就出現了一些鄉鎮政府暗中指使企業用不合理的方法進行工業總產值統計,將對真實的統計數據進行更改以達到相關部門的考核標準,這種做法嚴重影響統計數據的真實性,不利于鎮、縣級統計部門統計工作的開展,必須加強懲治。

(4)與鄉鎮政府隨意填寫數據晴況類似,部分企業存在自己隨意填報數據的違法行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企業領導對統計工作認識不深刻,或者存有不正當動機,出于多種原因隨意的填報數據。

4.做好統計法制工作的建議

4.1 做好統計法制建設工作

目前沒有成熟的模式,但是我們知道,堅持與時俱進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動力,政府統計部門領導需要解放思想,摒除落后的統計法制工作觀念,不斷的學習、創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統計法制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為提高統計數據的質量服務,積極開展統計法普及宣傳,開展執法檢查活動,確立統計法制的嚴肅性,依靠媒體等載體,結合統計法制實例大力宣傳依法治國思想、依法統計思想,徹底改變從前不敢執法統計、不會執法統計的局面;其次是突出“發展”,有計劃、有目標、有方向的推進執法統計工作,統計執法檢查是維系統計工作依法進行的有力保障,統計部門應該從實踐中重新認識統計執法工作,不斷總結、創新,讓統計執法更好的為統計法制建設服務。

4.2 加強領導對統計法制工作的重視,是做好統計執法的保障

統計法制建設與統計事業發展信息相關,是統計工作有序開展的保障,總結過去的經驗可以發現,首先就要提高領導的重視,統計部門領導和其他相關領導都要重視起來,這樣才能讓統計法制工作提上日程。其次是協調好司法部門、紀檢部門的配合檢查工作,發揮出各個部門的優勢,分配好工作范圍和工作的權限,增強統計法制工作的信心。最后是統計部門內部的配合工作,加強統計法制意識,建立責任機制,維護統計執法的地位。

4.3 加大宣傳力度,調動企業單位積極性

廣泛開展宣傳活動,讓企業知道統計聯網直報工作的重要性,多方位調動企業聯網直報的積極性。政府相關部門應制定激勵措施,使企業看到采用“企業一套表”直報方式的優勢,從而規范企業統計人員工作,變被動為主動,讓網上直報成為單位自覺的行為。加強基層統計工作人員與企業統計人員的溝通交流,提高統計人員的自覺性,促使企業統計人員按照規定要求準確上報統計數據。

4.4 加強法制隊伍和統計隊伍建設

法制隊伍的壯大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法制隊伍是推行統計執法的直接實施者,建立起完善的統計法制機構,做好法制人才培養和合理配備是工作的重點,具體的法制隊伍建設要重視人員培訓、核發執法證,提高法制隊伍素質可以有效促進統計執法工作開展。

5.結束語

統計法制建設是統計事業發展的保障,統計工作的成果是社會經濟發展決策的依據,面對新時期市場經濟提出的要求,統計部門應該提高對統計工作和依法統計的認識,迅速做出調整,統計執法是加強統計法制建設的有力保障,因此,加強統計法制建設從統計執法開始,按照本文提出的幾點建議,即與時俱進、提高重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必定能夠讓統計事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造紙行業 上市企業 環境會計 信息披露

企業的生產與經營過程是環境壓力的主要來源,因此,企業要開展環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就要有較強的保護自然環境的社會意識。企業不僅要把經濟利益納入會計核算的內容,也需要將自身發展帶給環境的破壞和損失納入其中。作為環境會計領域的主要關注內容,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既是環境會計的最后工作結果,也是環境會計核算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因此,研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整治環境污染的必然要求。

一、環境會計及其信息披露的內涵

環境會計作為企業會計的新研究方向,運用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通過貨幣的或非貨幣的計量手段,來核算因環境污染及其防治以及環境開發與利用而發生的支出或費用,達到為企業各方利害關系者提供有關決策數據的目的。即環境會計是通過將環境學引入到會計學中來,利用高效的管理手段來實現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相一致目標的交叉性學科。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是將經確認、計量、記錄后的環境會計數據以一定的方式進行披露的過程,反映的是環境會計工作的最終成果以及環境會計數據的匯總,反映了環境資源的使用以及環境污染的整治狀況。通過分析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數據,利益相關者就可以獲得進行投資與經營決策所需的重要信息。

二、造紙行業上市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造紙行業屬于對環境產生較大污染影響的行業。本文選取滬深兩市24家造紙企業為研究樣本,來考察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見表1。

(一)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自覺意愿不足。隨著政府對于反映環境會計數據強制要求的日益嚴格,進行環境會計數據反映的企業數量及其占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不過,即便到了2014年底,仍有3家企業未披露環境會計數據。這表明,企業仍然不太重視環境會計數據的披露,制度仍然是對環境會計數據披露產生壓力的主因,企業環境會計數據披露的自主意愿不足。表2給出了2012―2014年間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企業的家數及其占比數。

(二)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不太全面。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一般包括污染治理、環境管理、社會責任。具體應包含企業設定的環境保護目標與執行計劃、環保投入、環保活動的參加情況、環保設施的運轉情況、處理污染物的能力、政府的鼓勵性補貼和撥款情況、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負擔社會責任的情況等。表3給出了樣本企業依據環境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年報、附注和重大事項報告等資料整理而得的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內容構成、披露企業的家數及其占比。由表3可知,企業實際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較為簡單,缺少環保投入、環保活動的參加情況、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等重要內容的披露。此外,一些企業為了掩飾本企業的污染狀況,未披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物、廢渣的種類、數量、濃度以及處理方式等指標。

(三)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形式不規范。主要表現為:一是企業選擇披露的載體內容多種多樣,包括環境報告書、社會責任報告書、年報、報表附注等;二是企業選擇披露的載體格式不統一,如環境報告書或社會責任報告書,缺乏統一的格式和框架,致使用戶難以開展縱橫向比較;三是許多企業并沒有選擇通過公告的形式來公布其環境報告書、社會責任報告書等,導致用戶難以方便獲取。如表4 所示,一些披露自主性較強的企業選擇環境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書來公示環境會計數據,披露自主性不強的企業則選擇在年報的社會責任的負擔情況、募集資金用于環境治理情況、領導層分析和討論關于環境整治的狀況中披露其環境會計數據,這樣披露的環境會計數據不太完整、全面,而且會使公眾用戶難以直觀看到企業披露的環境數據。

三、造紙行業上市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內在原因。首先,企業重視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程度不足。企業主要關注自身主營業務收入的增加,沒有意識到企業帶給環境的壓力反過來會影響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另外,鑒于現階段國家對強制性披露環境會計數據的科目較少,企業往往會利用制度上的缺陷,不是盡可能少地披露其環境會計數據,就是隨意選擇反映的方式、內容等。例如,為了優化自己的公眾形象,企業多不愿披露生產與經營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和生產廢棄物是否無害處理的信息。其次,企業內部缺乏監督機制。例如,造紙行業的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比例通常偏低,從而不利于其發揮獨立判斷的職責,也不利于監督企業是否按照法律法規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

(二)外在原因。首先,目前的環境會計規則缺少反映細節方面的內容。例如,如何協調不發達地區與相對不發達地區的環境標準、是否應當披露生產與經營過程中所產生廢物對環境的影響情況等。其次,為了提升本地的GDP指數,一些地方政府對“納稅企業”的包庇和縱容致使企業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自主意識下降。第三,按照目前的審計準則,會計師事務所為了追求自身業務的增加,多不重視對目標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審計,很多時候僅當目標企業申請國家環保補貼時,會計師事務所才會因客戶要求而出具完整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報告。第四,證監會對企業反映環境會計數據的要求過低,放縱了企業少反映或者不反映環境會計數據的行為。最后,大眾對于反映環境會計數據的不重視,進一步縱容了企業反映環境會計數據的不盡職行為。

四、促進造紙行業上市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

(一)增強遵循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要求對企業的約束力。一是健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等環境會計法規體系的建設,強化政府的監管,從而增強遵循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要求對企業的約束力,最終促使企業由被動轉為主動來反映環境會計的數據。二是采取多種形式來加強企業環境會計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反映環境會計數據的重要性。三是提高公眾環保方面的意識,加強公眾對上市企業環境數據披露職責的督促,從而促使企業更加努力地遵循國家對環境會計數據披露的要求。

(二)逐步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要求。目前,企業反映環境會計數據的層次較差,自主反映意愿不強,而且企業間反映的環境會計數據內容構成可比性也較差。鑒于這些現實,短期內很難使企業反映的環境會計數據質量達到較高層次。所以,在反映的內容方面,必須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例如,短期內可以先要求上市企業披露那些基本的、易于記錄和量化的環境會計信息,如國家規定的環境保護支出、環境污染罰款、環境治理或有負債、環境改進措施等,再逐漸擴大到反映其他環境會計數據。此外,要加強環境會計數據中成本方面內容的反映。傳統上,環境成本只包含企業開展環境整治時實際發生的費用和已發生的環境成本,即企業內部產生的環境成本,沒有包括企業在生產與經營過程中對外部造成的不良影響,而企業的外部環境成本往往要明顯高于企業的內部環境成本。顯然,如果忽視了企業的外部環境成本,那么企業開展環境會計數據反映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企業務必要做好環境成本內容的界定。

(三)不斷規范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形式。反映環境會計數據的形式必須要滿足規范化、科學化的要求。例如,作為環境會計數據反映重點的環境成本報告的形式通常有:一是當前西方國家普遍采用的環境成本披露形式,即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加以說明,國內企業也逐漸開始采用這種披露形式;二是直接以編制環境成本報告的形式來披露本年度企業的環境成本信息,其優點是簡單明了,投資者和社會公眾也比較容易接受,但在國內尚未有企業開始采用。結合國內反映環境會計數據的實際情況,短期內可以先要求企業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對環境會計信息加以補充說明,然后再逐步要求上市企業以正式的環境成本報告形式進行反映。S

參考文獻:

1.譚慶美,徐華敏.我國農化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5,(1).

2.鄭統,朱涵一,馬建南,朱悅.外部治理機制視角下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商業經濟,2015,(1).

第6篇

ス丶詞:助詞;知識庫;用法;規則;自動識別

ブ型擠擲嗪: TP399 文獻標志碼:A

Abstract: The existing results of auxiliary word can hardly be used in the automatic annot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Based on the auxiliary words knowledge database which consists of dictionaries, rule base and corpus base, the rulebased method was used in automatic annotation of auxiliary words usag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refining, extending and adjusting the matching order of the rules can promote the precision and recall effectively. It is also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corpus, deepen the processing depth, and reduce the artificial work.

Key words: auxiliary word; knowledge base; usage; rule; automatic annotation

0 引言

現代漢語助詞的研究一直是語言學有關詞匯研究的熱點問題,通過對現代漢語助詞的深入考察和研究,不但能夠掌握漢語助詞及其相關實詞的功能、意義和用法,而且還能從整體上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現代漢語語法的規律和特點[1]。但是目前已有的助詞研究成果大都是面向人用的,很難直接應用于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識別。因此,構建面向機器的“三位一體”的現代漢語助詞知識庫(助詞機器詞典、助詞用法規則庫和助詞語料庫),并開展現代漢語助詞用法的自動識別和應用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采用基于規則的方法對助詞用法進行自動識別,并討論了規則的細化、擴充和調序等優化手段對提高自動識別的準確率和召回率等指標的有效性。

1 相關研究

《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2]是漢語信息處理學界有較大影響的一部囊括漢語詞匯句法知識的電子詞典,但它提供的助詞的句法知識同實詞相比要貧乏得多,基本上沒有涉及語義。張誼生的《助詞與相關格式》[1]從不同側面揭示了現代漢語助詞的基本特征和內在規律。對時態、時制、結構、比況、表數、列舉、限定等七類助詞及相關格式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尤其是對一些尚未有人涉及、存在爭議較多的助詞做了深入的探討,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但這些成果均是面向人用的。在面向機器識別方面,鄭州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從副詞用法入手,構建了副詞機器詞典、副詞規則庫和副詞語料庫 “三位一體”的副詞知識庫,并且對1998年1月和2000年1月到6月的《人民日報》語料進行了副詞自動識別和用法標注。文獻[3-9]在副詞的形式化描述、基于規則的用法自動識別和基于統計的用法識別上做了很多工作。文獻[10]在助詞用法的自動識別基礎上對發現語料庫分詞和詞性錯誤做了探討。

2 現代漢語“三位一體”的助詞知識庫

基于規則的助詞用法自動識別建立在基于用法的助詞機器詞典、規則庫、語料庫“三位一體”的助詞知識庫基礎上。其中,助詞機器詞典中列舉了現代漢語中助詞的用法、釋義和典型例句,其來源是《語法信息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八百詞》和《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在現代漢語助詞機器詞典基礎上,根據助詞用法特征的不同表現,抽取其中可操作的判斷條件特征,以有序的BNF形式[11]進行助詞用法的規則描述就形成了規則庫,規則庫為現代漢語助詞用法的自動識別提供形式化依據;語料庫是助詞用法自動識別的標準答案,先由基于規則的助詞用法自動標注程序按助詞用法規則對語料中出現的助詞進行用法的自動識別和標注,主要通過解析BNF范式語言規則,將其轉化為正則表達式,從而把標注問題轉化成字符串模式匹配問題來實現[12];然后由人工校對發現并修改錯誤,形成一份可用于比對的標準答案。

3 基于規則的現代漢語常用助詞用法識別

基于規則的現代漢語常用助詞用法識別的步驟如下:

步驟1 對語料按《北大語料庫加工規范:切分、詞性標注、注音》[13]標準進行分詞和詞性標注。

步驟2 根據助詞機器詞典在語料中查找助詞出現的位置,根據助詞規則庫中的規則描述,判斷出該助詞的用法編碼,并把該用法編碼標注在該助詞的右邊,形成一份機標語料。

步驟3 將機標語料與人工校對過的語料即標準答案進行對比,得出基于規則的助詞用法自動識別的準確率和召回率指標。

步驟4 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評價規則的覆蓋性和規則之間的互斥性,進一步對規則進行細化、擴充和調序。

步驟5 重復步驟2~4,最終得到用法自動識別的準確率和召回率指標的最好結果。

3.1 常用助詞

收入助詞用法詞典的助詞有48個。通過對1998年1月和2000年1月至6月的《人民日報》語料中出現的助詞的詞頻統計結果,選擇詞頻前10位的、具有多個用法的助詞為常用助詞,常用助詞的詞頻統計表如表1所示。

3.2 規則的提取

用于描述用法的規則一般采用人工借助《現代漢語詞典》、《虛詞詞典》、《現代漢語八百詞》和《語法信息詞典》等來歸納、總結和提取;也使用了直接從語料中提取規則的方法。Ч嬖蠐嘔前的助詞用法自動識別的微平均準確率和微平均召回率以及F1值如表2所示。オ

微平均準確率定義為所有被規則正確識別的詞語的總個數與被規則識別的詞語的總個數之比,其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

P=aa+b(1)

微平均召回率定義為所有被規則正確識別的詞語的總個數與被規則正確識別的詞語總個數和應當被規則正確識別但卻沒有被正確識別的詞語總個數之和的比,其計算公式如式(2)所示。

R=aa+c(2)

其中,a是被規則正確識別的某個詞語的總個數;b是被規則錯誤識別的詞語總個數;c是應當被規則正確識別但卻沒有被正確識別的詞語總個數。オ

F1的計算公式如式(3)所示。オ

F1=2×P×RP+R(3)

其中,助詞“的”的統計數據來源于1998年1月《人民日報》的語料;其他助詞的統計結果來源于2000年1月到2000年6月《人民日報》的語料。來源不統一的問題在于助詞“的”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完成人工標注的標準答案的工作量非常大,目前只完成了1998年1月語料的人工校對的正確答案;另一方面,由于助詞“的”出現頻率非常高,在一個月的語料中的出現可以體現其全部用法和特征。因此僅選取1998年1月《人民日報》的1個月語料來做實驗是合適的。

3.3 細化規則的形式化描述

細化規則的形式化描述是指在標注大規模《人民日報》語料的過程中發現對用法的規則描述不是很到位,導致機器無法準確識別的情況下,對規則做出進一步限制。

如助詞“得”的用法1i(“1”為“得”的義項編號,“i”為該義項中不同用法的編號,下同),規則如下:

@M ^M別|不要

釋義:連接表示程度或結果的補語。基本形式是“動/形+~+補”。動詞不能重疊,不~帶“了、著、過”。

用法:以上格式的動詞或形容詞前如意思上容許加否定詞,一般限于“別、不要”。

例句:別搞~亂七八糟|不要弄~太響

錯誤識別的例句:別人/rr經常/d抱怨/v您/rr的/ud電視/n聲音/n開/v得/ue

由于受到了“別人”中“別”的影響,本該識別成1a的用法被錯誤地識別成了1i,所以需對規則進一步的限制,根據實際情況,在該用法中需要的是副詞詞性,細化后的規則如下:

@M ^M|不要

經過細化規則,助詞“得”的1i用法的準確率從20%提高到66.67%,召回率保持不變。

再如助詞“之”的用法3c,規則如下:

@R ^R所

用法:動+…+~+所+動。

例句: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

識別錯誤的例句:島上/s的/ud夏日灣/ns是/vl企鵝/n、/wu海豹/n出入/v的/ud棲息/v之/u

分析該用法中“所”的詞性應為助詞,對規則進一步細化為:

@R ^R

經過細化規則,助詞“之”的3c用法的準確率從51.85%提高到65.12%,召回率保持不變。

3.4 擴充規則的形式化描述

擴充規則的形式化描述是指當原有的規則描述能力不夠、覆蓋度偏低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增加規則的方法來完善其描述能力,提高規則的覆蓋度。

如助詞“了”的用法1d,規則如下:

@M ^Mt*v*v

釋義:表示已然。

用法:連動式或兼語式中的第二個動詞用上“了”,仍表示已然。表未然的句子,不能這么用。 v+…+。

例句:今天我到書店買~本詞典

由于在標注語料過程中,發現符合1d用法的無法被規則完全覆蓋,因此對規則進行了擴充。增加了一條規則:

@M ^M(使|令|派|叫|幫助|有)*v

經過擴充規則,“了”的1d用法的準確率從13.35%上升到16.29%,而召回率由7.55%上升至47.49%。

再如助詞“的”的1a用法,規則如下:

@LR ^Ln|r|t|f|k ^R

{a}(n|r|t|f)

用法:名+的+名。

釋義:構成“的”字短語修飾名詞。除連詞、助詞、嘆詞外,各種詞語都可構成“的”字短語修飾名詞。

例句:你~票|府綢~襯衣|下午~會

在標注語料中發現如下的語料:

根據/p反/v腐敗/an工作/vn的/ud任務/n和/c要求/n,/wd遵循/v“/wyz兩手抓/l,/wd兩手/mq都/d要/vu硬/a”/wyy的/ud

此處“的”的用法屬于1a,但是由于出現了雙引號,因此無法被正確識別。因此對1a的規則進行了擴充,增加了一條規則:

@LR ^L” ^R原則|方針|方案|規定|決定|要求|要義|要點|含義|口號|主題|精神|政策|決策|策略|戰略|圖謀|辦法|主張|觀點|思路|思想|意見|建議|目標|傳統||現象|理想|道理|任務|想法。

經過擴充規則,“的”的1a用法自動識別的準確率從79.15%上升到81.28%,召回率從46.87%上升到48.1%。由于1a用法在“的”的所有用法中所占比例為41.86%,雖然準確率提升只有2.13%,但是使得1a用法自動標注正確的數目多了278個。這也充分說明了擴充規則顯示描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3.5 調整規則的匹配順序

調整規則的匹配順序是指當原有的規則排序不滿足規則的有序性質,語料中出現的某個助詞有可能被多條不同用法的規則所覆蓋的情況下,需要使用有序規則的方法對規則進行重新排序。優先選擇容易識別或者容易描述的規則作為優先級比較高的規則,確保每個助詞的用法都能由覆蓋它的“最好的”規則來識別。

如調序前的助詞“等”的規則如下:

$等

@MR ^M、 ^Rm

@M|R ^M、 ^Rm

@L ^Lr|

實驗結果中,“等”的用法3 的規則識別準確率為0,這是因為被1的規則覆蓋了,因此將3的規則調整到最前面。

經過規則的調序,用法3的自動標注準確率從0.0016%上升到50%,召回率保持不變;用法1的準確率從100%下降到了99.92%,召回率從89.01%上升到了94.41%;用法2 的準確率從16.92%上升到了24.98%,召回率從100%下降到了95.69%。從整體上看,微平均準確率從90.87%上升到94.91%;微平均召回率從89.21%上升到94.43%。可以說明調整規則匹配順序能夠有效地提高用法自動識別的準確率和召回率。

再如,調序前的助詞“所”的規則如下所示:

$所

@LR ^L有 ^Rv

@LR ^L無 ^Rv

@MR ^M(為|被)*n ^Rv

@LR ^Ln|r ^Rv

@R ^R

@LR ^Ln|r ^Rv*的*n

@LR ^Ln|r ^Rv*的

@R ^Rv*的*n

@R ^Rv*的

@

經分析,1b用法的規則會覆蓋其后的3a、2a、1a、3b、1b和2b的用法,導致這些用法的自動識別準確率為0,因此將其調整到4b用法的前面。而1a又會覆蓋3a和2a的用法,因而將1a調整到3a和2a用法的規則之后。調序后助詞“所”的微平均準確率從19.34%上升到了55.97%;微平均召回率從19.34%上升到了55.97%。

3.6 規則優化后的自動識別準確率和召回率オ

經過規則的細化、擴充和調序等優化手段,基于規則的助詞用法自動識別的準確率和召回率以及F1值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某些助詞如“等”、“地”等用法識別的微平均準確率已接近100%,這是因為這些詞語的用法較少,一般是3個,且特征明顯,根據其上下文信息易總結出規則的形式化描述;而出現頻次最高的助詞“的”和“了”的用法識別微平均準確率卻低于30%,這是由于這兩個助詞用法數目多、如“的”的用法有39個,“了”的用法有7個,且使用靈活、語法特征不明顯,對于某些用法不易寫出規則的形式化描述等原因造成的。

規則優化前、后的常用助詞微平均準確率和微平均召回率的對比結果如圖1、圖2和圖3所示。

就整體而言,基于規則的常用助詞的用法自動識別的準確率從優化前的45.0%提高到65.98%,召回率從43.03%提高到65.82%。

4 結語

基于規則的現代漢語助詞用法自動識別的依據是規則,規則的描述和規則的匹配順序直接關系到用法自動識別的準確率和召回率,以上通過對規則形式化描述的細化、擴充和調整匹配順序等優化手段,有效地提高了用法自動識別的準確率和召回率。

助詞用法的研究對于自然語言理解、機器翻譯、信息檢索等領域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下一步工作有:1)進一步完善基于用法的助詞機器詞典、規則庫、語料庫“三位一體”的助詞知識庫。2)結合《人民日報》語料中助詞的出現選擇合適的統計模型進行機器學習,實現基于統計的助詞用法自動識別。3)采用規則與統計相結合的方法,以期進一步提高助詞用法自動識別的準確率和召回率。4)規則的提取需要由人工歸納和總結大量的語料,通過機器學習方法從大規模語料中自動獲取規則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5)進一步尋找助詞用法在機器翻譯、自然語言理解和信息檢索領域中的應用,為文本分類、句法分析和機器翻譯等應用奠定基礎。

げ慰嘉南:

[1] 張誼生.助詞與相關格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5-6.

[2] 俞士汶,朱學鋒,王惠,等.現代漢語語法信息詞典[M]. 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3] 昝紅英,劉銳,張坤麗.基于錯誤驅動的現代漢語副詞用法的自動識別研究[C]// 河南省計算機學會200術年會論文集.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203-209.

[4] 昝紅英,張坤麗,柴玉梅,等.現代漢語虛詞知識庫的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07,21(5):107-111.

[5] 昝紅英,張坤麗,柴玉梅,等.現代漢語副詞用法形式化描述[C]// 第八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理工大學,2007:1-6.

[6] 郝麗萍,昝紅英,張坤麗,等.面向機器識別的現代漢語副詞用法規則問題研究[C]// 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74-77.

[7] 劉銳,昝紅英,張坤麗.現代漢語副詞用法的自動識別研究[J].計算機科學,2008,38(8):172-174.

[8] 昝紅英,張軍琿,朱學鋒等.副詞“就”的用法及其自動識別研究[C]// 第十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煙臺:魯東大學,2009:347-355.

[9] ZHANG KUNLI, ZHANG WENCONG, ZAN HONGYING,et al. Studies on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several common Chinese adverbs usages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s[C]//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 煙臺:魯東大學出版社, 2009:31-37.

[10] 韓英杰,張坤麗,昝紅英,等.基于助詞用法的漢語詞性、分詞錯誤自動發現[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1,28(4):1318-1321.

[11] 陳火旺.程序設計語言編譯原理[M]. 3版.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0.

第7篇

一、會計電算化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工作者的道德素質水平及職業操守有待提高。

1.人為的舞弊行為。電算化系統的內部工作人員為了達到竊取或泄露商業秘密、非法轉移資金、掩蓋各種舞弊行為等非法目的,有意協助競爭對手獲取和破壞會計數據,從而對會計軟件、數據等進行非法篡改、刪除,給單位造成嚴重損失。

2.工作人員的無意行為。由于電算化系統內工作人員素質不高或責任心不強等原因造成的數據錄入錯誤、操作步驟失誤、監控力度不夠等,使會計數據錄入或處理出現錯誤,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不真實、不可靠、不完整。

(二)會計工作者的業務素質水平相對較低。

1.在我國,會計電算化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核算層的電算化人員大多是由過去的會計、出納等經過短期培訓而來。有的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不強,對政策法規的運用和業務處理不夠準確,導致業務處理中估計、判斷偏差較大,會計信息失真;有的會計人員不認真鉆研業務知識,工作敷衍了事,不能履行會計人員的職責,使得單位實有財產物資與賬面數字相差較大;有的會計人員雖然經過正規的學習,但由于滿足于現狀,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技能,主動學習意識十分淡薄;有的會計人員知識結構老化、更新較慢,不認真學習新知識,不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對電算化會計的運用存在局限性,不能靈活運用軟件,遇到超出范圍的問題,只能找軟件維護人員,而維護人員又基本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對財務知識知之較少,雙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即使有一部分人通過會計電算化的考試,也只是掌握了一些計算機的基本應用知識,不能靈活運用軟件處理會計數據,進行財務信息加工和分析,滿足各方對財務信息的需求。

2. 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失衡,與我國日新月異的社會經濟發展不相稱。前不久某市對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進行了實際調查。被調查的308人中碩士研究生1人,占總數的0.3%;本科生25人,占總數的8.1%;大專生150人,占總數的48.7%;中專生47人,占總數的15.26%;高中生59人,占總數的19.15%;高中以下21人,占總數的6.8%。被調查的會計人員中最多的是大專學歷,說明近年來我國會計大專學歷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大專以下會計人員明顯偏多,大專以上明顯偏少,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結構失衡。在同樣的308人中,既會記賬、編制會計報表、寫報表分析,又能參與管理和決策的只有4人,占總數的1.3%,明顯偏少,說明高素質的會計人員短缺。此外,我國會計人員還存在知識結構陳舊老化的現象,該市屬于經濟發達地區,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還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三)職務相分離,職權不相容原則難以落實。

傳統手工會計信息處理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職務相分離,職權不相容原則。電算化后,這一原則的重要性下降甚至得不到遵循。由于系統操作的高度集中,許多崗位可以合并,許多手續合并到計算機統一執行,會計工作人員大大減少,從而使一些不相容的職務得不到分離,降低了工作人員相牽制的效力。如有些會計人員既從事數據輸入、輸出工作,又負責數據報送,這樣就增加了他們在未批準的情況下直接對使用中的數據和程序進行修改、復制或刪除等操作的可能性,從而使會計數據的準確性及安全性受到威脅,也增大了作假舞弊的可能性。

二、保證會計電算化質量控制的對策和措施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道德素質水平。

熟悉法律法規是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基礎。會計人員應當熟悉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并結合會計工作進行會計法規的廣泛宣傳,加強道德修養,強化職業道德。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應鼓勵會計人員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本著以學習促應用,以考試促提高的宗旨,不斷參加各種學習班,進行較好的繼續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準。通過培訓,系統學習會計新發展、新信息,將自己培養成知識全面、懂業務、會管理的復合型財務人員。

會計工作人員應當做到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通過調整會計工作中的人際關系,激發會計人員的工作熱忱,把提高會計水平作為自身的道德責任,達到為企業、社會更好地服務的目的。

(二)盡快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

對于大多數核算層的會計工作者來說,基本上從事的都是基層的填制憑證等日常賬務處理工作,要處理好這些日常的工作,就必須熟悉會計處理的法規規則,做到規范化操作。

1.操作規范化。指嚴格按操作程序進行操作,不得隨意超出操作程序。為了保護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確保會計信息的安全、完整,避免人為因素產生破壞,要求每個上機人員必須按操作程序開機、關機;用正確的命令進入、退出網絡和財務報表系統;當網絡、賬務報表還處于使用狀態時,不準隨意關機;使用每個電算系統功能,要按照菜單提示正確操作,避免非法操作造成損失。

2. 錄入會計信息標準化。使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大量會計信息要靠會計人員手工錄入,這就對會計人員錄入會計信息提出了標準化的要求。每個單位財務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這個工作,具體來說,錄入會計信息標準化是指:A.會計分錄標準化:對經濟業務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出標準會計分錄清單,并使每個會計人員掌握;同時,要先借后貸、方向一致的科目按編碼順序排列;錯賬更正一律采用紅字更正法,避免借、貸方出現虛增、虛減的現象;B.會計分錄中的摘要標準化:做到摘要簡明、扼要、準確、完整;C.建立標準化專用詞組和定義常用的記賬憑證,提高記賬憑證錄入速度。標準化的會計信息,將提高其使用標準摘要或摘要中的標準詞,統計出其他相關信息,為財務分析提供更詳細的數據。

3. 賬務處理流程化,也叫會計核算程序化。具體指對會計信息的記錄、分類、匯總、陳報的步驟和方法。即原始憑證的整理、匯總,記帳憑證的填制,日記賬、明細賬的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合理地組織賬務處理流程,對加強會計電算化的質量控制,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充分發揮會計的職能,具有重要意義。

4.加強學習。一名合格的管理層會計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會計人員只有通過專業知識學習和在職短期業務培訓來刻苦鉆研業務,了解和掌握國家財經法規及審計、稅務、統計、電算化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同時,要將學習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不斷提高職業判斷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要加大高層次會計人員的培養教育。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要結合經濟發展要求,及時調整辦學思路,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加大高層次會計人員的培養數量,從數量結構和知識層面提高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再次,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會計人員同國外同行打交道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客觀上也要求他們能熟練地掌握和運用一門外語。

(三)工作控制分工。

1.崗位劃分。會計電算化已由單機操作發展到網絡運行,由多人按不同分工共同操作完成。依據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特點,將會計電算化工作分為系統管理維護、操作錄入、出納、審核、擋案保管等,使各項工作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第8篇

1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的重要地位

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的繁榮與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作為反映中小企業整體運行狀況和單個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統計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中小企業統計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為國家宏觀管理提供基礎統計數據

我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主要體現在宏觀管理層面,其宏觀管理的重要依據就是準確、及時的各類統計數據。統計工作是各級政府實施宏觀管理、加強科學決策的一項基礎工作,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國家整個國民經濟指標完成情況的準確性和制定各項經濟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我國中小企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顯重要,作為反映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數量方面的統計工作也顯得越來越重要。中小企業統計資料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核算指標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統計的重要內容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統計工作能夠通過完成國家、部門和地方各級統計行政機構布置的統計任務,為國家宏觀管理提供基礎統計數據。

1.2為中小企業經營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眾所周知,統計信息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企業統計是從數量方面研究企業總體情況的,它涉及到供、產、銷,人、財、物,生產、經營、分配等多環節、多領域。通過統計信息,我們可以了解到企業的機構、人員、資產、負債、生產發展情況、產品質量狀況,以及科研開發、經營銷售、財務盈虧等方面的情況,還可以預測未來、企業的規劃和結構、企業的發展速度、效益與效率等。盡管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并且每年的絕對總量還在不斷地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小企業抵抑風險的能力比較弱,其壽命一般都比較短。因此,為了建設長青型中小企業,為了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效益,必須對其生產經營進行合理規劃、科學管理、科學決策。而統計工作作為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能為中小企業微觀經濟發展提供有用的數據,為本企業領導進行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當好參謀,從而促進企業管理工作的加強,推動生產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

2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的尷尬境況

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種原因,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的境況目前比較尷尬,主要表現在:

2.1準確性要求與虛假性數據

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準確、可靠,是企業統計工作的應有之義。但在部分中小企業中,統計數據的虛假成分比較高。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級統計部門與中小企業的統計重點不統一,為了應付統計行政部門的數據上報需要,部分中小企業往往采取虛報數字以應付各種檢查;二是部分中小企業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實提供統計資料,統計數據的隨意性較大且缺少依據;三是一些中小企業受功利主義影響,利用企業統計部門職能和政府統計管理部門職能的缺位,把統計數據作為經濟“發展”、領導“政績”的工具和武器,從而弄虛作假、虛報數據。

2.2國際化趨勢與封閉式操作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中小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形勢更加嚴峻,為了與國際市場接軌,進一步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競爭能力,其經營管理的決策與活動必須置身于國際化大環境下。因此,作為中小企業經營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的統計數據,其指標體系也必須含有國際化比較的因素。然而,我國部分中小企業對國際化反應遲鈍,其統計指標還是延續計劃經濟體制下設置的指標體系,沒有參照國際上成熟的統計指標與統計口徑,指標單一,封閉操作。可想而知,這樣統計出來的數據可比性比較差,參考價值也就比較小了。

2.3專業性崗位與兼職化人員

企業統計工作崗位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崗位,不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是不能勝任統計工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十九條規定:“企業事業組織根據統計任務的需要設立統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統計人員,并指定統計負責人。”對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國家對其統計工作的投入幾乎微乎其微,再加上中小企業自身對統計工作投入不足,對統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也不足,為了提高經濟效益,減少人力資源投入,高達80%的中小企業都沒有設專職統計人員,而是以會計人員代替或兼職。就算是專職的統計人員,也有大部分人的專業素養比較低,無法適應新時期的企業統計工作。

2.4信息化環境與手工式作業

世界已進入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政治向前發展的主導力量。從適應社會潮流的角度來說,中小企業理應運用先進的統計科學和信息技術來改進和完善統計工作,進一步做到統計信息準確、快捷、豐富和共享,以適應經濟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但是,很多中小企業對信息化建設投資不足,再加上思想上對統計工作的輕視,因此,這些企業的統計工作沒有既沒有專用統計管理系統,也沒有統計專用計算機,還是靠“一支筆、一張紙、一個算盤或計算器”進行手工操作,統計質量與效率令人擔憂。

2.5統管性規則與非限性工作

我國的統計管理體制是“集中統一的統計系統,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企業事業組織的統計機構或者統計負責人必須“組織、協調本單位的統計工作,完成國家統計調查、部門統計調查和地方統計調查任務,搜集、整理、提供統計資料”。不可否認的是,政府對中小企業統計的影響力進一步削弱,特別是對于那些“三資”與私營中小企業的統計工作約束力下降。中小企業按規定向政府填報相關報表后,其它方面的問題便可不受政府統計機構的限制,其統計內容、統計方法、統計結果都有可能具有較大的隨意性。2.6重要性資源與虛無性角色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級黨和政府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統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明顯,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統計信息是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已成為共識。但對我國的中小企業而言,統計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被輕視的現象,統計工作人員在企業中成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角色。由于得不到企業領導的重視,統計部門或人員崗位在企業改制和業務流程重組過程中常被撤銷或合并,統計人員變動頻繁,人員流失時有發生,人員素質也不能得到保障,往往存在著在編不在位、在位不在編的現象。

3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的完善措施

如何改變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的尷尬狀況,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的重要作用,是當前擺在各級政府和眾多中小企業的一項緊急任務。從宏觀的角度看,各級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統計工作已非常重視,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探討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的問題,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對策、措施。這對于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的完善無疑是一次契機。從微觀的角度看,眾多中小企業對統計工作的重視還沒有上升到應有的高度,也沒有制定系統措施、方法來完善企業統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妨礙統計工作作用的發揮。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從中小企業自身的角度來完善其統計工作的措施。

3.1強化統計工作的重要地位

領導重視是任何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中小企業統計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要強化統計工作的重要地位,就是要想方設法得到企業領導的重視,讓他們認識到統計工作的價值和重要性。各級政府對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的重視,已為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受重視的氛圍;更重要的是企業統計工作要與中小企業經濟高速發展相適應,為企業自身發展需要提供依據,滿足內部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和職工的需要。因此,企業管理決策者必須轉變觀念,認清統計工作的重要性,重視統計工作和統計人才的作用,加大對本企業統計工作資金、設備、人才的投入,建立健全統計工作隊伍,構建適應本企業的統計人才系統。另外,中小企業統計人員也應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展統計宣傳,讓統計工作和統計形象深入企業領導和職工的腦海,也有利于強化統計工作的重要地位。

3.2穩定統計工作的人員隊伍

中小企業統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系統性、連續性很強的工作,如果沒有一個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很難把統計工作做好。從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要想通過統計數據來引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沒有一支穩定的、專業的統計工作隊伍是萬萬不行的。就算是中小企業因規模和資金問題,暫時不能單設統計機構,也應配備精干而有一定組織能力和業務水平的統計人員擔任企業的統計工作,即使附設在相關的管理部門,也必須明確授予獨立行使職責的權力。中小企業統計隊伍的建設與穩定,既要做好人才引進工作,根據自己實際發展的需要,確定統計人才引進的類型、層次及數量;又要注重現有人才的培養投資,建立完善的留人、用人機制,對他們給予必要的財力、物力的支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統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3.3加快統計人員的知識更新

如今中小企業競爭的環境已大為變樣,不僅要面對國內企業的激烈競爭,而且要面對國外企業的強勢沖擊,企業統計的范圍擴大、任務加重,中小企業統計人員的知識技能直接決定了統計工作質量的好壞。在當前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統計人員的知識更新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企業本身要有加強人員培訓的意識,應積極創造條件,采取多種方式,舉辦各種各樣的統計知識講座和培訓班,聘請統計專家或有實際經驗的統計工作者進行現場教學,對統計人員的統計基礎知識、統計法律法規知識、文字綜合知識及現代化辦公技能等方面進行全面培訓,切實打牢統計業務基礎。二是企業統計人員要有危機感,必須與時俱進,加強學習,尤其是加強統計業務、經濟管理、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適應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3.4提高統計分析的質量水平

中小企業統計工作如果不能得出高水平的統計分析報告,不能為企業生產經營和科學決策提供參考依據,這將是得不到企業領導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中小企業統計部門必須提高統計分析的質量與水平,增強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的意識和能力。實踐證明,企業的發展靠決策,決策的正確要以信息為先導。中小企業統計人員要有時代的緊迫感和對事業的責任心,增強市場競爭意識,主動出擊,積極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科學決策,搜集相關企業、相關行業所需的其他資料,經常研究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和新對策,堅定確立以企業為中心做好統計工作和咨詢服務工作。利用這些內容豐富、實用有效的統計資料,做好精深加工和綜合分析,并能寫出一定水平的分析報告,使中小企業統計真正成為企業領導的耳目和參謀,為加強企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3.5維護統計工作的法律權威

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是中小企業統計工作的生命線,是發揮統計職能的根本,是衡量統計工作的重要指標。這就要求中小企業統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不斷增強法律意識。國務院關于“發展非公經濟36條意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關于中小企業統計監測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等規章制度,按照《統計法》和《統計法實施細則》的要求,從法律的角度保障統計信息的真實與準確,如實提供各種統計資料,把住數據質量關,增強抗干擾的能力,防止弄虛作假、虛報、瞞報,讓統計工作真正成為反映企業經濟運行質量的一面明鏡,從而樹立統計工作的權威性。

第9篇

關鍵詞:新時期 會計工作 機遇和挑戰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我國會計改革必須與經濟改革同步進行,實行會計模式的重大轉變,以促進工作的全面發展和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好地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

一、現代會計的內涵及特點

會計是以憑證為依據、以貨幣為主要量度,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反映、控制在生產過程的資金運動,旨在提高經濟效益,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和價值管理活動。會計既是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又是一種進行價值管理的經濟管理活動。它必須遵循真實性、一致性、連續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原則。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近年來,會計工作發展變化很迅速,呈現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為:

1.內涵的變化。由于會計的地位、作用增強和對會計的要求日益提高,從而使會計的具體任務和工作重點發生了三個明顯的轉變,即由原來主要對外編送報表、報告財務狀況轉向對內加強管理;由原來主要是事后核算轉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時進行;由原來的主要是反映情況、提供信息,轉向綜合提供并運用信息,干預生產、推動經營和參與決策。

2.會計方法發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現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標準成本、變動成本、彈性預算等。同時為了滿足分析、預測、決策等方面的需要,會計方法中還增加充分運用高等數學、運籌學等數學工具和分析方法,進行預測決策工作。

3.會計工作組織變化。按管理職能建立起全面綜合管理體制,主要圍繞投資、利潤、成本三項目標建立起的各級責任中心來組建會計工作,以實現其全面經濟核算的功能。

4.現代新技術的運用。由于會計任務、方法、工作組織發生了變化,對會計數據處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數據提供的及時性、數據運算的精確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復雜化。因此,電子計算機一問世,就很快被應用于會計數據處理工作中,出現了會計電算化,并在進一步完善。

二、我國會計工作的現狀

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我國一直重視會計工作,自我國制定會計法以來,對會計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我國會計現代化進程。中國會計現代化從本質上講是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結合的問題。會計的國際化,要求中國應當走向世界,與國際慣例接軌,融于統一的國際會計體系中去;會計的國家化要求中國會計立足于自身的社會經濟環境,體現中國特色,繼承和發揚中國會計的優秀成果。

實現中國現代化,首先要會計現代化。會計觀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觀環境制約的,并受管理的對象及要素、手段的影響。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下,會計觀念是以計劃經濟為主的觀念體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會計觀念只有受到時代的、客觀條件的沖擊而逐漸形成以市場經濟為主的新的觀念體系,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要實現中國會計現代化,要求會計理論現代化。會計理論現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預測和解釋.通過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積累和分析.準確科學地描述對象的現實狀態,從而科學、合符邏輯地預測未來。第三,中國會計的現代化要求會計研究角度的現代化。它要求我們改變過去的參照系統,由過去縱向比較轉變為縱向與橫向比較,并將兩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通過歷史與現實的比較,以及國內與國外的比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會計工作,并與國際會計制度接軌,為實現三個面向做出應有的貢獻。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會計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要求。新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要求在會計工作中準確地反映經濟活動的狀況,為經濟管理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明確規定必需依法辦理會計事務,同時,又加大了對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的懲治力度。要求單位負責人必須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并給予法律保護,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嚴禁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督職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監督。這些規范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推動會計工作規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將進一步加速我國會計現代化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完善會計法律制度,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發揮會計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況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監督機制的不完善,會計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會計秩序比較混亂。

1.條線管理弱化。出臺的法規不少,著書立學的學者也挺多,但批“作業”的老師卻有限。內部的監督部門受制于單位領導,外部監督部門聽命于地方政府。

2.執法檢查之彈性化。執法程度因人而異、因環境、關系等各種因素而不同。

3.執業保護不善。會計專業實行持證上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無證、無學歷人員占著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財經政策和財會知識缺乏,影響會計工作的知識性、嚴肅性影響了會計工作質量。

4.會計工作業績宣傳上有偏差。會計工作的任務,不僅要守法和聚財,還要向內部和外部負責。可如今在輿論導向上卻重效益輕執法。財會人員若主動暴露了存在的問題,不但會在內部受到非議和排擠,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應有的支持、保護。

三、加強會計工作的建議

加強經濟管理,嚴格規范會計工作,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更有效地發揮會計在經濟工作的作用,加強工作,建議如下:

1.進一步深化會計改革。要繼續貫徹好各項財務制度和“會計法”,保證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實。各級財政部門、主管會計工作人員,要深入基層,研究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情況,指導和幫助各單位執行好新制度,財務人員要充分運用新的核算方法,為現代行業制度的建立發揮應有的作用,進一步深化財務會計工作的改革。會計人員管理、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改革還尚未全面展開,政府部門對會計管理的職能、方式仍需進一步轉變。因此,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會計管理體制。

2.繼續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加強會計法制建設,不僅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重要方面,也是轉變會計管理職能,保證會計規則秩序正常運轉的客觀要求。要不斷宣傳、學習、貫徹會計有關法規,采取切實措施,認真查處會計規則中的違法違紀行為,保證會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規制度貫徹實施的同時,積累經驗,使會計法的各項規定具體化,進一步完善以會計法為中心的會計法規體系。

第10篇

關鍵詞:報關與國際貨代專業;就業環境;自身素質;就業趨勢

一、我國進出口貿易現狀

伴隨2011年我國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根據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2011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3.6萬億美元,增長超20%。

現有我國進出口貿易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1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加快

根據我國外貿組織的發展,機電行業與高新技術產品日益發展迅速,在2011年1—9月,我國的增加勢頭發展猛進,針對農產品與產品的資源問題都是顯示穩定勢頭增加,這樣就穩定了商品機構的出口率。

1.2受到各國貿易的環境因素影響,我國貿易的增漲呈現出走低的局面。因此,

在我國應該加強貿易管理能力等。

1.3我國外貿進口的增加明顯

我國對外貿進口的政策扶持取得良好成效。在我國,應該堅定發展擴展進口,穩定貿易的局面。針對多貿易進口的多方面的關注,應該加強管理。如進口貼息、降低進口關稅、取消進口配額管理、簡化出口程序等。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2011年1-9月,我國初級產品進口增長40.4%,工業制成品進口增長20.5%。

1.4加快實行貿易自由戰略,走市場多元角度成績顯著

在我國,加強多邊合作是國際貿易組織關系,努力做好周邊區域的經濟合作。在2011年,我國與哥斯達黎加簽訂相關協議,針對貿易相互往來進行交易生效,在我國,已經和香港、臺灣、東盟等國家與地區簽署十多個貿易協議。

1.5“促增長、分析結構、調平衡”相關政策著力點

加強我國貿易合作伙伴關系,主要原因是穩定貿易額的增長勢頭。但是,針對于2011年歐盟債危機問題,東非、中東的局勢動蕩與日本東北部地震給我國貿易的結構影響到了,因此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但我國政府以“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為目的的一系列外經貿和外交政策的支持促進下,我國對各大洲進出口持續穩步增長,其中拉美和大洋洲增長較為強勁。

二、我國進出口貿易主要存在的問題

2.1粗放增長方式仍未改變,我國出口增長最快的產品仍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資源型、低附加值的低端產品。

2.2國內工資、物價和進口原料價格及貸款利息的上漲,同時面臨其他發展中國家同種產品的激烈競爭,我國工業制成品出口價格上漲空間較小,利潤不斷下降。2.3國際貿易糾紛逐漸增加。

2011年1-9月,中國遭受貿易糾紛調查50起,涉及金額30億美元。這與我國對國際市場檢測預警不夠,未做好市場調研,大批企業盲目涌入拉美市場和亞洲周邊市場有關。

3.當前形勢下,報關與國際貨代從業人員的就業趨勢

3.1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素質的提高

報關與國際貨代從業人員長期在國際經濟舞臺的第一線,對新觀念、新方法、創新理論必須要有較好的學習和接受能力,要以獨創的思維謀略和經營理念取得競爭優勢。在目前的報關與國際貨代從業人員中,普遍存在著創新意識不夠、綜合能力素質不高的現象。在我國報關與國際貨代專業教育中,往往只強調考試成績或開設某幾門專業課程,而忽視了人的個性、潛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我國需要大量的跨國運作型創新人才,他們必須具備一流的分析洞察能力、溝通決策能力、開拓創新等能力。

3.2世貿規則、對外貿易慣例和法規知識的完善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對外貿易量逐年上升。因此,報關與國際貨代從業人員通曉世貿規則、對外貿易慣例和法規等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現實情況卻遠非如此。從高等院校課程設置的層面來看,所開設的對外貿易相關法律、法規、國際慣例等方面的課程還不夠,針對性還不夠強,不能真正地滿足對外貿易操作實踐中需要的既熟悉國內市場規則,又精通國際慣例的外貿人才的需要。尤其在當前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不斷加深、外貿摩擦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我們更是需要善于運用法律武器解決對外貿易中出現的問題。

3.3綜合業務能力的增強

報關與國際貨代從業人員對產品、外語、計算機、電子商務等方面知識的運用能力源于對書本知識的掌握,這是學生在校期間必修的內容。但長期以來,受我國教育體制、觀念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限制,對上述知識的學習往往是片面的,或在某個學科內進行的,培養的是“單一”的“應用性人才”,而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遠遠不夠重視。培養基礎扎實、知識和能力結構較為全面的復合應用型人才是當前報關與國際貨代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3.4競爭意識需要主動加強

目前我國報關市場逐漸規范,對報關與國際貨代專業的主要就業崗位——報關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目前主流企業對報關與國際貨代專業員工的要求是具備大專生必備的基本文化科學知識,掌握國際貨運方向必需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和運用Windows操作系統,并精通Office、WPS辦公自動化系列軟件,能夠運用網絡獲取信息,并處理業務工作;較好的商務英語應用能力,能進行英文函電處理、英文單證制作;具備一定的從事國際貨物運輸、國際貨運的能力,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和解決國際貨運與中的具體問題;了解國際貨運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通曉相關的通行規則。具有較強的中英文表達能力、較強的溝通與協作、協調與組織能力,并有良好的團隊精神;了解和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及發展動態 熟悉國際貨運各環節的運作與管理,尤其是要掌握國際貨運各環節的實際操作;具有繕制國際貨運單據、審核貨物進出口單據的專業能力;熟練運用物流管理相關軟件;具有熟練運用英語處理商務英語業務、進行商務交談的能力。報關與國際貨代專業的學生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就業崗位上穩扎穩打,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3.5職業英語能力需要加強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日益突出,我國的外向型經濟更是得到了空前的高速發展,社會對專業從事進出口貿易報關以及國際貨代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報關員人才已經成為熱門的緊缺人才。但是據調查,我國報關員職業素質偏低,存在著英文水平不高,不能正確地翻譯并填寫報關單,不能準確回答海關關員的詢問等情況,降低了通關效率,增加了通關成本。因此報關與國際貨代專業學生培養自己出色的職業英語能力和專業知識學習同樣非常重要。在職業英語能力培養上,主要包括外語基本技能、報關與貨代英語應用能力、涉外文秘與翻譯基礎能力這三個方面。

第11篇

一、現代會計的內涵及特點

會計是以憑證為依據、以貨幣為主要量度,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反映、控制在生產過程的資金運動,旨在提高經濟效益,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和價值管理活動。會計既是以提供會計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又是一種進行價值管理的經濟管理活動。它必須遵循真實性、一致性、連續性、系統性和全面性的原則:

1.真實性在經濟業務發生時,會計要進行核算,取得和填制憑證,經審核后,以合法的憑證為依據,按經濟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在帳薄上進行登記和反映,以保證提供真實的正確的會計信息。

2.統一性作為經濟管理工作的會計,主要是進行價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夠用貨幣表現的方面。以實物量度作為貨幣量度的基礎,有貨幣作為統一計量尺度,把各種性質相同或不同的經濟業務加以綜合,對社會再生產過程進行“觀念總結”。

3.連續性連續性是指會計對發生的經濟業務,要按照其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不間斷地進行記錄。

4.系統性它是指會計對發生的各種經濟業務,首先要進行科學的分類和匯總,然后進行系統地加工處理,以便提供各種有關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會計對發生的每一項經濟業務,都要全面反映其來龍去脈,加以記錄,同時,所屬會計應當反映的經濟業務,都必須全部加以記錄,不允許遺漏。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近年來,會計工作發展變化很迅速,呈現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為:

1.內涵的變化由于會計的地位、作用增強和對會計的要求日益提高,從而使會計的具體任務和工作重點發生了三個明顯的轉變,即由原來主要對外編送報表、報告財務狀況轉向對內加強管理;由原來主要是事后核算轉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時進行;由原來的主要是反映情況、提供信息,轉向綜合提供并運用信息,干預生產、推動經營和參與決策。

2.會計方法發展在成本核算中出現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標準成本、變動成本、彈性預算等。同時為了滿足分析、預測、決策等方面的需要,會計方法中還增加充分運用高等數學、運籌學等數學工具和分析方法,進行預測決策工作。

3.會計工作組織變化改變過去那種單純按管理職能建立起全面綜合管理體制,主要圍繞投資、利潤、成本三項目標建立起的各級責任中心來組建會計工作,以實現其全面經濟核算的功能。

4.現代新技術的運用由于會計任務、方法、工作組織發生了變化,對會計數據處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數據提供的及時性、數據運算的精確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復雜化。因此,電子計算機一問世,就很快被應用于會計數據處理工作中,出現了會計電算化,并在進一步完善。

二、我國會計工作的現狀

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我國一直重視會計工作,自1985年制定會計法以來,對我國會計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我國會計現代化進程。中國會計現代化從本質上講是會計的國際化與國家化結合的問題。會計的國際化,要求中國應當走向世界,與國際慣例接軌,融于統一的國際會計體系中去;會計的國家化要求中國會計立足于自身的社會經濟環境,體現中國特色,繼承和發揚中國會計的優秀成果。

實現中國現代化,首先要會計現代化。會計觀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觀環境制約的,并受管理的對象及要素、手段的影響。在傳統的經濟體制下,會計觀念是以計劃經濟為主的觀念體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會計觀念只有受到時代的、客觀條件的沖擊而逐漸形成以市場經濟為主的新的觀念體系,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要實現中國會計現代化,要求會計理論現代化。會計理論現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預測和解釋,通過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積累和分析,準確科學地描述對象的現實狀態,從而科學、合符邏輯地預測未來。第三,中國會計的現代化要求會計研究角度的現代化。它要求我們改變過去的參照系統,由過去縱向比較轉變為縱向與橫向比較,并將兩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通過歷史與現實的比較,以及國內與國外的比較,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會計工作,并與國際會計制度接軌,為實現三個面向作出應有的貢獻。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對會計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要求在會計工作中準確地反映經濟活動的狀況,為經濟管理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明確規定必需依法辦理會計事務,同時,又加大了對會計工作中弄虛作假的懲治力度。要求單位負責人必須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并給予法律保護,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嚴禁對他們進行打擊報復。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督職能,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監督。這些規范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推動會計工作規范化的有力保障,必將進一步加速我國會計現代化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完善會計法律制度,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效發揮會計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況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監督機制的不完善,會計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會計秩序比較混亂。

1.條線管理之弱化法律和制度出于條而行于塊,也就是說,出臺的法不能說少,著書立學的學者也挺多,但批“作業”的老師卻有限。內部的監督部門受制于企業領導,外部監督部門聽命于地方政府,塊強線弱。

2.執法檢查之彈性化執法程度因人而異、因環境、關系等各種因素而不同。例如,檢查中發現一企業有意偷漏稅X萬元,處理結果:鑒于被查單位態度良好,考慮到企業實際困難,免去罰款而補交較少的款數等。

3.執業保護不善會計專業實行持證上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無證、無學歷人員占著崗位,其中有些人往往財經政策和財會知識缺乏,影響會計工作的知識性、嚴肅性,影響了會計工作質量。

4.會計工作業績宣傳上有偏差會計工作的任務,不僅要守法和聚財,還要向內部和外部負責。可如今在輿論導向上卻重效益輕執法。在介紹企業財務人員先進事跡時,有關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報道比比皆是,而在維護法紀、頂住壓力、如實反映事實的報道卻少得可憐,財會人員若主動暴露了存在的問題,不但會在內部受到非議和排擠,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應有的支持、保護。

三、加強會計工作的幾點建議

加強經濟管理,嚴格規范會計工作,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更有效地發揮會計在經濟工作的作用,加強工作,建議如下:

1.進一步深化會計改革要繼續貫徹好各項財務制度和“會計法”,保證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實。各級財政部門、主管會計工作人員,要深入一線,研究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情況,指導和幫助企業執行好新制度;企業財務人員要充分運用新的核算方法,為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發揮應有的作用,進一步深化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改革。會計人員管理、會計電算化等方面的改革還尚未全面展開,政府部門對會計管理的職能、方式仍需進一步轉變。因此,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的會計管理體制。

2.繼續加強會計法制建設加強會計法制建設,不僅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規則的重要方面,也是轉變會計管理職能,保證會計規則秩序正常運轉的客觀要求。要不斷宣傳、學習、貫徹會計有關法規,采取切實措施,認真查處會計規則中的違法違紀行為,保證會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規制度貫徹實施的同時,積累經驗,使會計法的各項規定具體化,進一步完善以會計法為中心的會計法規體系。

第12篇

關鍵詞:事務內存;程序驗證;攜帶證明的匯編程序

中圖分類號:TP3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25-6197-05

Research on Verification Framework of Multi-threaded Program using Nested Transactional Memory

LI Y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rocessor programming technology, parallel programm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Using transactional memory is a method avoiding problems which may easily happened when using locks and make programming much easier. How to verify transactional memory program has become a matter of concern.This paper introduced a verification framework, which can verify transactional memory programs. This framework is designed based on program verification method of Hoare style which includes abstract machine, program specifications, inference rules and soundness. It can support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programs using nested transactional memory. A sample was given to show how to verify program using this framework.

Key words: transactional memory; program verification; proof-carrying-code

在單核處理器的時代,待解決問題被分解成一系列的指令順序執行,即使后來出現了多線程技術,單核內的多線程也只是實現程序的并發性,即多個線程交替執行,在同一時刻只能有一個線程執行。并行計算是指由運行在多個部件上的小任務合作來求解一個規模很大的計算問題的一種方法,將線程相對獨立地分配到不同的節點上,由各自獨立的操作系統調度,享有獨立的CPU和內存資源(內存可以共享)。并行程序能充分利用多核處理器的優點,提高計算性能。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可信軟件的需求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諸如飛機、軌道交通、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軟件,一旦出現錯誤就可能會導致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出現人員傷亡,所以保證軟件的安全性變得至關重要。提高軟件安全性的途徑是在程序運行前或運行中發現其中的錯誤而不使程序產生系統不可預測的行為。

主流的程序正確性驗證方法可分為三種:模擬驗證、模型驗證和形式驗證[1-2]。模擬是通過對設計施加激勵信號,進行計算后觀察輸出結果是否與預期的結果一致。模型驗證只能證明程序有錯而不能證明程序無錯,所以該方法一般適用于驗證初期發現明顯的設計錯誤,對于一個復雜的隱蔽的錯誤并不適用。形式驗證是從數學的角度上來證明系統功能的正確性,首先要采用某種邏輯和語言構建系統的數學模型,再運用嚴格的數學推理來證明程序設計的正確性。

程序正確性證明多用于過程性語言,Hoare邏輯的應用較為廣泛。Hoare邏輯是英國計算機科學家C. A. R. Hoare開發的邏輯系統[3],通過驗證每條指令滿足其前置和后置條件來保證程序的正確性。在Hoare邏輯的基礎上,Peter O'Hearn又提出了分離邏輯支持局部推理,引入顯式分離的邏輯連接詞和相應的推導規則,簡化了指針程序的驗證工作[4]。不變式證明技術則是通過抽象出共享資源的全局不變式,通過程序在執行過程中滿足不變式來保證程序的正確性[5]。并行程序的驗證方面,蔣昌俊教授利用Petri對并行程序建模來驗證程序的正確性[6]。

目前,基于邏輯方法的驗證框架主要有PCC ( Proof-Carrying Code )[7] 和FPCC (Foundational Proof-Carrying Code) [8]框架。PCC是由George Necula于1997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把程序的二進制代碼和代碼的證明一并提交給用戶,使用戶能夠簡單的驗證代碼的正確性。FPCC是在PCC的基礎之上減小了受信任計算基礎采用基礎邏輯,不添加任何類型系統相關的公理和原語,描述機器指令的操作語義和用戶所需的安全策略,從而驗證程序的部分正確性。

本文將重點介紹一種匯編程序的形式框架,用于驗證帶有事務內存的多線程程序,采用Hoare風格的程序驗證方式,支持嵌套事務的程序驗證。框架包含4部分內容:抽象機定義、程序規范語法定義、推理規范定義及可靠性定理。

1 事務內存

傳統的并行程序設計多采用鎖機制來保證臨界區數據的一致性。盡管鎖機制實現了對共享數據的互斥訪問,但是同時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死鎖、護航、優先級反轉等。鎖的粒度的選擇也會對程序的性能和設計難易程度造成一定的影響。鑒于以上原因,研究學者們開始尋求一種更好的解決辦法,事務內存就是其中之一。

事務一詞最早來源于數據庫系統。在數據庫系統中,事務是并發控制的基本單位。事務是用戶定義的一個數據庫操作序列,對數據庫的訪問操作只能通過事務來進行。程序員只需將對數據庫的操作封裝為事務,無需考慮復雜的事務同步問題。事務內存的概念就是在此基礎之上建立的,程序員只需把可能訪問共享變量的代碼組合成一個事務,無需考慮事務內部復雜的同步問題。事務內部的原子性不是通過鎖機制的互斥原理來保證的,而是通過事務的并行執行,在發生沖突時執行回滾操作的方法來保證其原子性。

事務內存具有如下特點:

1) 原子性:在事務內存系統中,事務要么全部提交,要么全部撤銷,保證了操作的原子性;

2) 不透明性:為實現操作的原子性,事務內存內部可以使用細粒度鎖機制或無鎖算法,但是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對外均不可見;

3) 可組合性:在事務內存系統中,可以把事務嵌套起來,組合成一個大的事務;

4) 靈活性:事務內存的實現難度不高于粗粒度鎖,但其性能卻可以媲美細粒度鎖。事務內存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因為事務內存的同步機制可以被優化成一個特定的系統,也可以完全更改一個事務內存的同步機制。同步機制的改變不要求應用程序做相應的修改。

2 程序驗證框架

關于適用于事務內存程序的驗證框架,文獻[9-10]給出了一種框架和邏輯證明方法的描述,利用不變式證明技術結合霍爾邏輯和分離邏輯的思想和方法,抽象出共享內存上的不變式,事務只有同時滿足前置條件和不變式,才會開始執行。文中要求所有對共享數據的訪問都是在事務內發生的,且不支持事務嵌套的程序。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其框架的形式化定義,對程序狀態的定義和推理規則進行了適當的修改和擴充,提出一種新的驗證框架,對共享數據的訪問可發生在事務之外,同時支持含有嵌套事務內存的程序的驗證。

2.1 抽象機器的形式化

抽象機的定義在文獻[9-10]工作的基礎之上,在線程狀態的中引入了事務狀態,事務狀態中又包括其上級事務的狀態描述,若事務沒有上級事務,則該狀態為空。圖1為抽象機器的定義。一個程序由代碼堆C、數據堆H和若干線程組成。代碼堆C即程序中的全部指令序列,內存數據堆H被這些線程共享。一個線程T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寄存器文件R,記錄寄存器及其存儲的數據;程序計數器pc,指示下一條指令的位置;線程標識符t;事務狀態TR。其中事務狀態TR包括:臨時寫集合Hw,線程中涉及到對共享數據的修改操作時先將數據寫到寫集合里,事務提交時如果沒有發生沖突則提交事務,按照臨時寫集合里的數據對共享數據進行修改;備份文件B,包括寄存器文件R和程序計數器pc,用于回滾事務時恢復線程事務操作前的狀態;日志文件L,記錄事務讀寫操作前的共享內存位置和數據,在事務提交時,判斷共享內存的狀態是否和事務開始時一致,若一致則事務可成功提交;上級事務狀態TRsuper,該狀態用于記錄上一級事務的狀態。

表1為抽象機器的操作語義,其中符號表示唯一合并,├為地址和數據的映射符號。S表示線程的當前狀態,在執行完一條指令后,線程到達一個新的狀態S’。指令集合是由類似X86中的add、sub、st和ld等簡單的匯編指令構成。對于沒有嵌套的事務,指令begins表示事務開始,將臨時寫集合Hw和日志文件L置空,指令commit表示事務結束,若提交成功,則將寫集合Hw里的數據更新到共享內存H的相應位置。ldt指令表示在非嵌套的事務中的讀指令,執行時,若讀取的數據沒有記錄在臨時寫集合Hw里,則從共享數據堆H中讀取數據并在寫集合Hw和日志文件L里做相應記錄,反之,直接從寫集合Hw里讀取數據。stt指令表示在非嵌套的事務中的寫指令,執行時,在寫集合Hw里記錄寫入的數據待到事務提交時再更新共享內存H的數據。指令ldnt和stnt分別為嵌套事務中的讀寫指令,與非嵌套事務中的讀寫指令的區別是提交時將其寫集合Hw的內容合并到其上一級的事務的寫集合TRsuper.Hs中。對于存在嵌套的事務,事務開始時其日志文件L先要繼承其父級事務的日志文件TRsuper.L,提交時判斷日志的記錄是否與當前的共享數據H相對應,若滿足則將其寫集合的內容唯一合并到其父級的寫集合中,若不滿足則將按其父級事務的備份文件回滾整個事務。每條指令執行完畢后,程序計數器pc或指向下一條即pc+1,或指向跳轉后的指令。

2.2 規范語法

程序規范語法用來描述程序的性質,體現了程序員對程序正確性的具體要求[11]。圖2所示為該驗證框架的規范語法。代碼堆規范Ψ是地址f到斷言p的映射集合,斷言p是描述執行到代碼地址f時程序狀態滿足的謂詞。一個事務內存程序的規范φ包含線程的代碼堆規范和共享內存上的不變式。后面定義的五個公式分別表示程序、線程、代碼堆、指令和指令序列是良形的所需滿足的條件。具體的推理規則將在下一小節中進行介紹。

圖2 程序規范

式(1)為抽象及其上的斷言語法,利用了分離邏輯來描述堆的屬性[10]。

(1)

p表示數據堆上的謂詞,p表示p在共享數據堆上成立,pw表示p在寫集合上成立,psiper表示p在其父級事務的寫集合上成立。l|v表示堆中單元地址為l,存儲的數據值為v。emp表示空堆。p1*p2表示數據堆可分為不相交的兩部分,斷言p1和p2分別在這兩部分上成立。p1∧p2表示兩個斷言同時在堆上成立,p1∨p2表示p1或p2在堆上成立。表示存在x使得斷言p(x)在數據堆上成立,表示對于任意的x都有斷言p(x)在數據堆上成立。

2.3 推理規則

圖3給出了框架中程序及指令的推理規則。程序是良形的,要求程序的共享內存數據堆滿足程序規范的不變式I,且每個線程都是良形的。線程是良形的,要求共享內存數據堆滿足程序規范的不變式I,滿足前置條件p,后續的指令序列亦是良形的。代碼堆是良形的,代碼堆的良形定義中出現的兩個代碼堆規范,Ψ表示代碼堆中所有要跳轉到的指令序列的代碼規范集合,Ψ'表示代碼堆內部所有指令序列的代碼規范(前條件)的集合。良形指令中的S表示執行該指令前線程的狀態,next(S)表示執行該指令后線程的狀態,所有的指令規則都要求共享內存數據堆滿足程序規范的不變式I。不同的指令執行后線程要滿足的前置條件p'不同,指令add、addi、sub、ld、st、ldt、stt、ldnt、stnt、beginst和beginnt執行后,p' = Ψ(pc+1);指令j執行后,p' = Ψ(f),其中f為跳轉目標地址;指令jr執行后,p' = Ψ(R(rs)),其中R(rs)為跳轉目標地址。外層事務提交指令為commit,需要回滾事務時,回滾后的線程狀態要滿足自身的備份文件程序計數器指示的地址在程序規范中指向的前置條件。嵌套事務提交指令為commitnt,需要回滾事務時,回滾后的線程狀態要滿足其父級事務的備份文件程序計數器指示的地址在程序規范中對應的前置條件。

2.4 可靠性定理及證明

在定義抽象機器、操作語義、規范語法和推理規則之后,要證明該框架的可靠性,即要證明該框架中的推理規則的正確性。先引入兩個引理的證明。

引理1. 進展性引理。對于任意的程序P,其程序規范為φ=([Ψ1,...,Ψn], I),p1,p2,...,pn為斷言,如果φ,[p1,p2,...,pn]├P,那么存在P',使得P├P' 。

證明:假設P' = (C,H,[T1,...,Tn]),將要執行一步的線程Ti = (R,pc,t,TR),根據已知條件可得:共享數據堆滿足不變式I;線程滿足規范pi;代碼堆是良形的;程序計數器pc指向的指令序列是良形的。然后對各種不同指令的情況進行證明,這里以add指令為例,其他指令的證明過程相類似。若C[pc] = add rd, rs, rt,令Ti'=(R{rd |R(rs)+R(rt)},pc+1,t,TR),令P' = (C,H,[T1,...,Ti'...,Tn]),根據操作語義可得:P├P'。

引理2. 保持性引理。對于任意的程序P,其程序規范為φ=([Ψ1,...,Ψn], I),p1,p2,...,pn為斷言,滿足φ,[p1,p2,...,pn]├P,且存在P',使得 ,那么存在斷言p1',p2',...,pn',使得φ,[p1',p2',...,pn']├P'。

證明:假設P' = (C,H,[T1,...,Tn]),將要執行一步的線程Ti = (R,pc,t,TR),根據已知條件可得:共享數據堆滿足不變式I;線程滿足規范pi;代碼堆是良形的;程序計數器pc指向的指令序列是良形的。 再對各種不同指令的情況進行證明,同樣以add指令為例。若C[pc] = add rd, rs, rt,根據已知可得Ti'=(R{rd |R(rs)+R(rt)},pc+1,t,TR),令P' = (C,H,[T1,...,Ti'...,Tn]),根據良形代碼堆規則和已知條件可得Ψi, I├{pi'} pc+1 : II,由add規則和已知條件可得出Pi'(R{rd|R(rs)+R(rt)},pc+1,t,TR),令除線程i之外的其他線程的程序規范斷言保持不變,綜上可得出φ,[p1',p2',...,pn']├P'。

定理1. 對于任意的程序P,其程序規范為φ=([Ψ1,...,Ψn], I),p1,p2,...,pn為斷言,滿足φ,[p1,p2,...,pn]├P,那么對于任意的n≥0,存在P'和斷言p1',p2',...,pn',使得且φ,[p1',p2',...,pn']├P'。

根據以上兩個引理,利用數學歸納法即可證明定理1,因篇幅關系證明過程略。

該定理通過非滯留性的性質定義,即一個程序經過推理規則的推導之后被認為是良形的,那么該程序將能夠不斷地在目標機器上執行下去而不會進入停滯狀態[11]。通過證明該定理,從而保證了該框架的可靠性。

3 框架的應用

這里將給出一個簡單的使用嵌套事務內存的實例在該框架中的驗證過程。多線程程序的每個線程證明過程相似,這里以一個線程為例。如圖4所示,線程中的x,y和z都是共享數據堆中的內存單元,初始值均為0。對x和y的修改操作放在外層事務中,對z的修改放在嵌套事務中。共享內存上的不變式要求x和y的值相等,z的值等于x值的兩倍。

根據良形線程規則,線程的正確性證明通過驗證其指令序列的正確性來保證。在每一條指令執行后,線程的狀態發生了相應的改變,該狀態若滿足指令的后置斷言即程序規范,則說明了該指令正確執行的同時也保證了剩余指令序列的正確性。程序開始時,程序計數器pc指向start,即指向事務開始前的位置,事務提交失敗可回滾至start處重新執行。按照MIPS的習慣,寄存器r0中總是儲存0。代碼中的前后斷言放在“-{}”中。外層事務開始,要求共享內存數據堆滿足不變式I,寫集合置空,在備份文件中記錄寄存器的狀態和pc的值,即TR. B. pc = start,同時置其上級事務狀態為空,即TR. TRsuper = ε。執行x++操作之前,先將x的值讀到寄存器r1中,再執行加1操作,此時僅寄存器r1中的值發生相應的變化,線程的其他狀態參數不發生變化。隨后要把修改后的值賦給x,在事務的臨時寫集合中做相應修改而不是在共享內存數據堆上,即x├a+1w。y++的執行過程同上,這里不再贅述。嵌套事務開始,將外層事務的臨時寫集合拷貝到嵌套事務的上級事務的臨時寫集合中,即令x├a+1*y├a+1super,同時嵌套事務自身的寫集合置空。嵌套事務備份文件的pc并不指向事務開始前的上一條語句,而是指向外層事務開始之前的語句TR. B. pc = start,即事務提交失敗回滾時直接回滾至外層事務開始之前的狀態。提交成功則將其寫集合中的內容合并到上級事務的寫集合中,此時外層事務的寫集合的狀態為x├a+1*y├a+1*z├2a+2w。外層事務提交成功后,共享數據堆發生相應變化同時滿足不變式I,即程序是正確的。具體的驗證過程如圖5所示。

4 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一種匯編程序的形式框架,用于驗證帶有事務內存的多線程程序,采用Hoare風格的程序驗證方式。該框架支持使用嵌套事務內存的程序的驗證,事務在執行時并不直接在共享內存上修改數據,而是將修改后的數據保存到其臨時寫集合,待到事務提交時,再試圖將寫集合里的數據更新至共享內存中。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目前該框架只適用于有一層嵌套的事務,需進一步研究如何實現使用多重事務嵌套程序的驗證;其二,在利用邏輯證明的程序驗證過程中,規格說明的編寫和驗證的過程都是手動完成的,對于一些復雜的冗長的程序,這種方法費時費力,需要實現邏輯驗證的自動化。

參考文獻:

[1] 楊軍,葛海通,鄭飛軍等.一種形式化驗證方法:模型檢驗[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06,33(4).

[2] 黃明達,曾慶凱.基于分離邏輯的程序驗證技術[J].軟件學報,2009,20(8):2051-2061.

[3] Hoare C A R.An Axiomatic Basis for Computer Programm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69,12(10):576-580.

[4] Reynolds J C.Separation Logic: A Logic for Shared Mutable Data Structures[C]//Proc. of the LICS 2002.Copenhagen,2002:55-74.

[5] Ashcroft E A.Proving Assertions about Parallel Programs[J]put.Syst.Sci,1975,10(1):110-135.

[6] 丁志軍,蔣昌俊.并行程序驗證的時序petri網方法[J].計算機學報,2002,25(5):467-475.

[7] Necula G C.Proof-Carrying Code[C]//Paris:The 24th ACM Symp on Principles of Programing Language,1997.

[8] Appel A W.Foundational Proof-Carrying Code[C]//The 16th Annual IEEE Symp on Logic in Computer Science,Boston,2001.

[9] Li L,Zhang Y,Chen Y,et al.Certifying Concurrent Programs using Transactional Memory[J].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24(1):110-121.

[10] 李隆.使用事務內存同步機制的并行程序驗證的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11] 朱允敏,張麗偉,王生原等.面向多核處理器的低級并行程序驗證[C]//全國軟件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2008:282-287.

[12] Rachid G,Michal K.Principles of Transactional Memory[M].Morgan & Claypool Publishers,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