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5 17:24: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園林景觀綠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綠化;設計;探討
中圖分類號: S73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園林植物作為城市園林建設的軟質景觀,在選擇應用上應因地制宜,科學設計,適地適生,根據立地條件,結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點和對環境要求來安排,使各種植物都能生長得好。在遵循生態的基礎上,根據美學要求,進行融合創造,從而達到步移景異,時移景異;創造“勝于自然”的優美景觀,充分發揮其綜合功能,服務于城市,服務于大眾。
城市生態園林建設是城市綠化的必由之路。在城市生態園林建設中,園林植物的選擇、應用和搭配是至關重要的。但也設計應用中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在綠化植物的選配上缺乏科學的認識,從而忽視了城市園林建設應有的科學性、藝術性以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1 城市園林綠化植物選配的誤區
1.1 模式化現象
由于受日益流行的國際化思潮影響,對較為成功的園林設計,許多城市競相效仿,使各地區的城市園林綠化成為模式化,如大面積種植草坪加雕塑;灌木的種植為大色塊、大拼搭、大修剪等。
1.2 大量引進外來植物
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模仿別人、追求時尚,以至于不惜代價大量引進外來樹木花草。 每個外來物種的引進,對當地的生態平衡都會造成影響。把一些原產地不同、習性不同的植物引進,移植到一起,它們之間就很難達到一個平衡;另外它們還要與當地的環境、生物等融為一體,形成一個新的生態平衡就更難,或需要很長的時間;同時,這些植物往往對本地的適應性有限,因而管理成本過高,對財力、物力、人力都是極大的浪費,對城市生態園林建設是不利的。
1.3 草多樹少現象
園林綠化中大面積種植草坪,雖然綠化面積提高了,但綠量不增加,綠化的生態效益不明顯。在城市這個人多、空間少的特殊環境,布置大片的草坪,不僅缺乏空間立體層次的變化,也不符合人們對舒適的要求。大量建造空曠地草坪,反而會使人們的活動場所減少,使城市的景色單一,就好像繪制了一幅只有背景,沒有內容的畫,絕不是一幅好作品。大量地建造空曠的草坪,使園林綠化管理費用提高,同等面積草坪的管理費用是喬灌木的 4-5 倍,發揮的生態效益則只有同等面積的喬灌草復合群落的 1/4。
2 城市園林植物的選配研究
2.1 要注重植物的生物學特性
2.1.1 根據氣候和土壤條件因地制宜
樹木的選擇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各種園林樹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水分、溫度、土壤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滿足園林樹木的這些生態要求,一是要適地適樹;二是要搞好合理的種植結構。 根據當地的土壤環境條件選擇適于生產栽培的樹種。
2.1.2 根據所需光照強度安排栽培地
根據樹種對太陽光照的需求強度,合理安排生產栽培用地及綠化使用場所。原生于森林邊緣或空曠地帶的樹種,絕大多數為喜光性樹種。灌木狀耐陰樹種在園林綠化中可作為下層配置,且特別適宜在高架橋下、高層建筑背后及陽性樹種下等光照條件嚴重缺乏的蔭蔽處栽植,以發揮其獨特的生理優勢,豐富園林綠化的空間層次,提高環境生態效益。
2.2 綠化植物的選配應體現城市文化
植物總是可以記載一個城市的歷史,向世人傳播她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樣成為城市文明的標志。 在植物品種的選配上也應體現城市的文化特征。
2.2.1 鄉土植物和市花市樹的應用
在豐富的植物品種中,鄉土植物是最能適應當地自然生長條件的,不僅能達到適地適樹的要求,而且還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風情。從一個城市的植物景觀上不僅能看出地方性格和身份,同樣能看出地方時代文化的特征或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而鄉土植物就是能夠反映本地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市花市樹往往是一個城市的象征, 反映城市市民的文化傳統、審美觀和價值觀。它們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義也上升為該地區文明的標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是比較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的植物。因此利用市花市樹的象征意義與其他植物或小品、構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賦予濃郁的文化氣息。
2.2.2 古樹名木的保護
因為古樹是歷史的見證,活的文物;名木是珍貴的資源,它們都是具有很高文化價值的歷史遺產,能為城市文化增添厚重的一筆財富。但是同時帶來的危害和惡果很快顯現出來,終會變成綠色泡沫,將城市綠化引向歧途。違反了自然規律,也違背了保護環境的宗旨,嚴重阻礙了城市生態建設的健康發展。
2.2.3 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園林植物在現代設計中的沿用
園林植物作為中國園林藝術中的精品,有著許多傳統的手法和獨到之處值得借鑒,特別是古人利用植物營造意境的文化成就。 古典園林是傳統文化精粹,為當今的現代園林所利用,在全新的場所中詮釋植物的意境,體現的是城市文化中與眾不同的歷史內涵,而植物文化最終呈現的形態是歷史的、高雅的、傳統的、城市的。 現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關注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關注外在形象與內在精神文化素質的統一。
2.3 應考慮園林綠地的藝術要求
2.3.1 要充分體現自然美,植物配置要順乎自然
園林樹木一般以充分發揮其自然面貌為其美的主要方式,即人工整形造型的樹木應該在園林中只起點綴作用。社會上的園林綠地通常面積較大且要求接納大量的游人,因此在管理上除重點分區及主景附近外,不可能精雕細刻、花費過多的人工。 因此,這就要求做到正確選用樹種,妥善加以安排,使其在生物學特性上和藝術效果上都能做到因地制宜,各得其所,充分發揮其特長與典型的自然之美。
2.3.2 要在大處著眼的基礎上再安排細節問題
通常進行園林樹木配置中的通病是,過多注意局部、細節,而忽略了主體安排;過分追求少數樹木之間的搭配關系,而較少注意整體的群體效果;過多考慮各株樹木之間的外形配合,而忽視了適地適樹和種間關系等問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零亂無章、繁瑣支離。為此,在進行園林樹木配置時要優先考慮整體之美,多從大處著眼,從園林綠地自然環境與客觀要求等方面作出恰當的樹種規劃,最后再從細節上按排樹種的搭配關系。
2.3.3 要滿足園林綠地的藝術要求
在植物樹種的種類選擇時,應注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確定全園基調植物和各分區的主調植物、配調植物,以獲得多樣統一的藝術效果;二是要注意選擇不同季節的觀賞植物構成具有季相變化的時序景觀;三是要注意選擇在觀形、聞香、賞色、聽聲等方面的有特殊觀賞效果的樹種植物,以滿足游人不同感官的審美要求。 巧妙地將這些植物樹種配置于一園,才可以滿足觀賞藝術要求。
3 結論
園林綠化植物作為園林四大要素之一,是園林景觀工程最重要的組建材料,在景觀工程的實際應用中,其種類的選擇在城市景觀建設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從目前植物選擇所產生的誤區及植物選擇的依據、藝術要求等方面作了討論。
參考文獻:
[1] 李雄,園林植物景觀的空間意象與結構解析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6.
[2] 于風杰,淺談園林綠化中的樹種規劃[J].國土綠化,2009.
[3] 趙世偉,張佐雙.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營造[M]. 北京: 中國城市出版社,2009.
[4] 胡長龍,彭重華.城市綠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論文摘要]:園林工程的施工及養護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園林種植屬于短期施工工程,養護管理屬長期、周期性工程。園林施工與養護管理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分析了園林施工及養護管理的特點,并就兩者 有機結合的對策進行了探討。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園林工程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包括園林設計、施工和養護。施工處于園林工程的中期,強調進度與質量,關注于最后的成果;而養護處于園林工程的后期,強調實效,力求實用與美觀, 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使園林理念得以延續。也就是說三者雖然各有特點,但卻并非孤立,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一個成功的園林作品離不開施工和養護這些分項工程的有機結合,否則, 園林建設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人文價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發揮,園林建設必將失去其本來意義。因此園林施工與養護管理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2 園林施工要點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城市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頒布,為城市綠化工程施工與驗收提供了詳細具體的標準。按照規范,嚴格按批準的綠化工程設計圖紙及有關文件施工,對各項綠化工程的建設全過程實施全面的工程監理和質量控制。
2.1切實做好施工前準備工作 在掌握設計意圖的基礎上,據設計圖紙對現場進行核對,編制施工計劃書,認真做好場地平整、定點放線、給排水工程等前期工作。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做好準備工作,往往會加快施工進度。
2.2 嚴格按設計圖紙施工 綠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設計要求藝術地種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設法使植物盡早發揮綠化美化的作用。所以說設計是綠化工程的靈魂,離開了設計,綠化工程的施工將無從入手;如不嚴格按圖施工,將會歪曲整個設計意念,影響綠化美化效果。施工人員對設計意圖的掌握、與設計單位的密切聯系、嚴格按圖施工,是保證綠化工程的質量的基本前提。
2.3加強施工組織設計的應用 根據對施工現場進行調查,確定各種需要量,編制施工組織計劃,施工時落實施工進度的實施,并根據施工實際情況對進度計劃進行適當調整,往往能使工程施工有條不紊,保證工程進度計劃的實施,盡量縮短工期。在工程量大、工期短的重點工程施工上有十分顯著的作用。特別是招投標制度在園林工程上的實施,更加有必要加強施工組織設計的應用。施工組織機構需明確工程分幾個工程組完成, 以及各工程組的所屬關系及負責人。注意不要忽略養護組。人員安排要根據施工進度計劃,按時間順序安排。
3 園林養護要點園林工程竣工后,養護管理工作尤為重要,樹木栽植是一時之事,而養護則是長期之事,即“三分栽,七分管”。各種樹木有著不同的生態習性、特點,要使樹木長的健壯,充分發揮綠化效果,就要給樹木創造足以滿足需要的生活條件,就要滿足它對水分的需要,既不能缺水而干旱,也不能因水分過多使其遭受水澇災害。
3.1灌 溉 樹木生長所需的水分,主要是由根部從土壤中吸收的,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能滿足樹根的吸收量,或地上部分的水分消耗過大的情況下,都應設法滿足他們的需要,這種措施就叫灌溉。 灌溉一般根據植物葉片內滲透壓或吸收水分的大小決定。灌溉時,如葉片的吸水能力很大,則證明水分不足,就應及時噴水。抗旱灌木雖受設備及人力條件的限制,但必須掌握新栽的樹木、小苗、灌木、闊葉樹要優先灌水,長期定植的樹木、大樹、針葉樹可后灌。夏季正是樹木生長的旺季,需水量很大,但陽光直射、天氣炎熱的中午做好不要澆水,中午時葉面灌水也不好。 灌溉時要作到適量,最好采取少灌、勤灌、惺灌的原則,必須根據樹木生長的需要,因樹、因地、因時制宜地合理灌溉,保證樹木隨時都有足夠的水分供應。當前生產中常用的灌水方法是樹木定植以后,一般喬木需連續灌水3~5年,灌木最少5年,土質不好或樹木因缺水而生長不良以及干旱年份,則應延長灌水年限。每次每株的最低灌水量――喬木不得少于90kg,灌木不得少于60kg。灌溉常用的水源有自來水、井水、河水、湖水、池塘水、經化驗可用的廢水。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單堰灌溉、畦灌、噴灌、滴灌等。灌溉應符合以下質量要求:①灌水堰應開在樹冠投影的垂直線下,不要開的太深,以免傷根;②水量充足:③水滲透后及時封堰或中耕,切斷土壤的毛細管,防止水分蒸發。[3.2排水 土壤含水過多,造成樹木生長不良甚至死亡。不同樹種、不同年齡、不同長勢以及生長條件的不同,樹木對水澇的抵抗能力會有所不同。常用的排澇方法有①地表徑流:地表坡度控制在0 1~0 3% ,不留坑洼死角;②明溝排水:適用于大雨后搶排積水,③暗溝排水:采用地下排水管線并與排水溝或市政排水相連,但造價較高。保持土壤濕潤是樹木成活的主要條件,除在栽植后澆足定根水外,還應根據氣候情況及時補充水分,尤其是枝葉萌動、生長旺盛的季節,常綠樹栽植后,干旱時除澆定根水外,對枝葉也應經常噴水,但是土壤中水分始終呈飽和狀態,通氣性不良,不利于樹木生長發育。低洼地區會導致積水,應注意挖排水溝及時排水。對大面積的綠化要求比較高的地區,可以在綠化區設置自動噴灌設備或預埋水管,定時澆水。
3.3施肥 樹木成活進入正常生長狀況后,可以追加肥質較為淡薄的肥料。施肥工作應在多日未雨、土壤干燥、并經松土除草后進行。
3.4病蟲害的防治 其方法主要有藥物毒殺和生物防治2種,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要掌握病蟲的發生規律,利用綜合防治,抓住有利時機用最少的人工和藥物取得最佳效果。
4園林施工與養護有機結合
4.1施工與養護均是設計意圖的再現 園林施工的過程就是把園林設計者的設計意圖轉化為具體園林景觀的過程。所以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達到設計者預想工程完成后所要達成的效果,就必須深刻領會設計者的設計意圖,并嚴格按施工圖進行施工,使其轉化為現實的園林作品。一個優秀的園林作品必然是設計與施工密切配合的結果。例如植物配置,要達到理想的效果,從選苗到現場施工, 園林設計師均須親臨指導。至于自然山水園的放樣、施工,沒有園林設計師的現場把關,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對于復雜地形的施工現場,更是如此。 同樣,園林養護應充分體現設計理念。園林設計是創造園林景觀藝術的基礎, 在養護管理中貫徹設計的理念, 這是打造一個成功的園林作品對園林養護的必然要求, 養護要全力促成園林設計理念的實現和延續。例如已經施工完畢的一處園林景觀,有植物配置及建筑小品,其中的層次對全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需要在養護工作中充分理解設計理念,采取合理修剪等途徑來控制植物層次、高度,來體現和延續設計者的設計意圖。這就需要在養護作業和考核時與設計者的介入。
4.2園林養護應貫穿施工全過程 就綠化工程為例,要保證樹木種植的成活率,達到預想的綠化效果。為保證移栽樹木的水分平衡,必須在樹木起挖、運輸、種植過程中減少根系受傷、減少樹冠失水,對樹冠進行必要的修剪,必要時用浸濕的草繩繚繞樹干,采取適當的遮蔭等養護措施。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就使得園林事業不斷發展的同時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我國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直接關系到我國城市現代化的進行,在城市園林設計中,園林景觀設計起到主導作用,城市園林景觀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這個城市人們居住水平的高低,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必須引起廣泛關注。筆者就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問題進行分析。
1 城市園林規劃設計應問題
城市園林綠地的主題思想是園林規劃設計的關鍵,根據不同的主題,可以設計不同特色的園林景觀。如某公園以松竹梅為主題,設計為老年宮小院。在配置植物時,院外環繞草坪,草坪上種植常綠松樹,并設鶴舞雕塑象征常樂、長壽。而另,公園以春花爛漫為主題,則在廣場中央設置噴泉、花壇及迎新春的雕塑。兩個主題,兩種景色。因此,在園林規劃設計前,設計者必須巧運匠心,仔細推敲,確定園林綠地的主題思想。這就要求設計者有一個明確的創作意圖和動機,也就是先立意。意是通過主題思想來表現的,意在筆先的道理就在于此。另外,城市園林綠地的主題思想必須同城市園林綠地的功能相統一。
2 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重要性
現代城市園林規劃與設計不僅僅是單純植樹、種草、擺雕塑、設置座椅,而是通過科學的種植密度、空間劃分來達到良好的景觀效果。而城市園林景觀規劃不僅要求景觀的美觀,更注重的是其功能性的體現。以科學的城市園林景觀規劃達到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改善,以此促進城市綜合生態環境的改善。為營造良好而城市生態環境、人文環境以及舒適性奠定基礎。其更關系到城市居住舒適型、現代休閑運動的開展以及投資環境的建設,對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
3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
3.1針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園林景觀的設計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關系到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與保護,其規劃設計必須針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常會見到由于過于注重景觀規劃與建設,沒有認識到植物引入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而破壞城市環境的現象。因此,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中,設計人員不僅要注重景觀的美觀與實用,還要注重景觀所采用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以此保護城市所在地的生態環境。
在進行城市生態環境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中盡量選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避免由于外來引入植物對本地植物的影響,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同時通過積極選用本地植物,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恢復與發展,保護當地生態平衡。積極選用本地植物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打造城市特有景觀或植物景觀奠定基礎,促進城市綜合文化氛圍的建設。例如:在哈爾濱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中,越來越多的應用丁香花作為景觀規劃與設計的主要植物,極大的提高了哈爾濱打造丁香之城的腳步,促進了城市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3.2結合園林文化主題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
現代城市園林規劃常以多種表現方式突出園林的一個主題,以此為園林進行命名。由于城市發展規劃的原因,現在城市園林建設主要由原有場地改建以及新建兩種方式。對于城市原有園林場地的規劃設計中,城市園林由于原有基礎建筑的風格決定了園林設計的整體風格,這也使得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必須以原有建筑風格為基礎進行景觀的規劃與沒計。在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前,設計人員應進行現場的實地考察,對園林原有建筑風格進行分析,同時了解原有建筑歷史、故事等,為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奠定基礎。對于新建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可以根據園林主題結合場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氣候條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態特點、生長特點等進行綜合分析后,確定景觀設計的主題思想,以此開展城市園林的景觀規劃與設計工作。
3.3 以互動性城市園林景觀為設計方向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應以互動式景觀為基礎開展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工作,利用互動性的景觀為居民生活與休閑提供更加豐寓的娛樂活動。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越來越多的景觀規劃與設計是以“景”“觀”為目的進行,注重“景”的設計而忽略了人們的與景觀的互動性。例如:在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中,越來越多的采用立體景觀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單一景觀或局部景觀的中心思想,人們在園林中的休閑活動也以“觀”為主。根據現代心理研究與園林設計理念,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應更多的注重景觀 與游人的互動,以互動的方式為人們休閑娛樂提供更多的樂趣。雖然在現代園林景觀中,越來越多的使用水景來提升整體景觀的效果,但是卻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來達到互動的效果。雖然也有將水景噴泉設計成為互動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達到人們與經管的互動。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因以互動為方向進行景觀的設計。例如:通過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橋或在水流上建設秋千式吊橋等方式使人們在進行景觀觀賞的同時也能夠進行娛樂活動,促進城市園林氛圍的建設,在注重景觀觀賞價值的同時提高城市園林景觀的娛樂性。
3.4 利用立體綠化打造城市園林景觀
由于現代城市土地的緊張,城市園林面積多為中小型園林。這也使得其綠化面積較小,其盡管設計應以中小型景觀為主。積極利用立體綠化園林景觀提高城市園林綠化面積的同時也為景觀規劃與設計打造了良好的平臺。在進行立體景觀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運用的原則,以及植物生長期的特點,打造持續性的綠化立體景觀。同時注意利用園林景觀中可以利用的墻體、燈柱、休息座椅高架綠棚、柵欄、涼亭等建筑,打造獨特的立體綠化景觀。通過利用可以利用的立體結構增加城市園林的空間劃分,給人以視覺上、感覺上的空間擴大,同時也利用立體綠化景觀達到吸附浮塵凈化城市空氣的目的,為提高城市環境奠定基礎。
4 開闊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展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存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中,設計人員要開闊設計思路,以多種形式的景觀設計提高城市園林景觀的綠化面積,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在園林景觀中的小路上使用泥地零散鋪石的方式進行路面的規劃與設計,路的兩遍模擬野生環境打造郊外的自然景觀。而泥地零散鋪石的方式為增加園林內的綠化面積提供便捷的條件,泥地與路石間的縫隙增加了園林綠化草的種植面積,即打造了獨特的園林景觀有提高了園林內的綠化面積。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園林在現代的生活中已經成為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對城市的投資、居住等環境有著直接影響作用。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是園林綠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規劃設計除了要考慮空氣凈化、噪音吸收等問題,還應該根據景觀設計對空間進行分割、對園林環境進行美化;除了提高園林的觀賞性、節能型、科學性還要考慮城市的文化氛圍營造、生態平衡的把握、城市綜合建設的協調。
1.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概述與重要性分析
1.1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城市園林設計規劃的關鍵環節是景觀的主題思想,按照不同主題設計不同特點風情的景觀。景觀規劃設計前,設計者應該仔細推敲,匠心獨運的確定主題思想。如某公園用荔枝樹作為主題,設計為嶺南風情的休閑長廊,進行植物配置時,長廊兩邊沿著草坪種植荔枝樹,并設楊貴妃雕塑講述了當年楊貴妃與荔枝的故事,呼應景觀主題。又如廣州亞運會廣州的很多公園以五羊(本屆亞運會的吉祥物)和運動主題,設計了很多與五羊和運動有關的雕像、園藝等。對于城市景觀主題思想的確定還應該考慮園林綠地功能。
1.2規劃設計的重要性分析
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除了單純的植樹、擺雕塑、種草等簡單流程外,還應該按照科學合理的種植密度以及劃分空間達到不錯的視覺效果。在進行規劃設計時不僅要達到城市美觀的效果,還要注重景觀功能性體現。其重要性的體現為:一是科學合理的城市園林規劃設計可以使城市的生態環境以及生態系統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也能夠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綜合環境;二是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是營造城市良好生態環境、人文環境以及舒適生活重要保障;三是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與城市居民居住的舒適性、開展休閑運動、投資環境建設、人們素質提高等有著重要的影響[1]。
2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分析
2.1根據生態環境進行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城市生態環境關系著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對城市生態環境有著保護改善的作用,因此規劃設計中城市的生態環境因該作為首要考慮因素。現代化的景觀設計中常常出現過于看重景觀的建設、規劃形式,從而忽略了植物引入造成的城市生態環境受到的影響與危害。就此看來在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時設計員除了把握好美觀與實用,更應該重點所用植物以及種植方式等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盡全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可規避城市生態環境破壞的方法有是在進行景觀規劃設計時可盡可能的選用該城市特有的或原生的植物,規避外來植物的侵犯。本地植物的選用能夠促進生態環境的完善與發展,使當地生態保持平衡,一定程度上也為可以達到打造特有城市景觀的目的,加快了城市綜合文化的氛圍建設。如在廣州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中,木棉花成為了越來越多的公園、道路等景觀設計規劃所用到的主要植物,快速的提高了廣州木棉花故鄉的城市名片的知名度,對城市文化建設和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3]。
2.2結合文化主題進行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現代城市的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常見方式是以多元化的形式表現同一主題,并以該主題命名園林。城市發展規劃導致了園林建設形式分為兩種,分別是改建與新建。
2.2.1改建
園林規劃設計在原有園林改建基礎上應該保留原來的建筑設計風格。進行規劃設計前,設計人員應該實地進行考察,對原建筑進行分析,對建筑的歷史故事、建筑損耗、設計原理燈光進行了解分析,為新園林的設計規劃做好充分準備。
2.2.2新建
景觀規劃設計應該按照園林的設計主題與場地的地形、城市氣候條件、本土植物的形態特征及生長特點等綜合因素進行結合與分析,最終確定景觀設計主題并開展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2.3將互動式園林景觀作為設計方向
現代城市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已經成為了常態,缺乏互動缺乏溝通。因此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以互動式原來景觀為反向,能夠讓人們在互動景觀的帶動下增進感情,豐富休閑娛樂活動,促進溝通。現代城市的景觀規劃設計應該打破以前的“景”“觀”的觀念,不能夠只注重設計“景”忽略人的與景的互動。如,在很多城市的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時,采用立體的石頭雕塑、植物雕塑等突出景觀的局部中心思想,導致人們進行休閑活動時僅僅局限在“觀”上了。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應該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和園林設計的理念相結合,注重景觀和游人之間的互動性,用互動形式提供更多的、更豐富、更有趣的休閑娛樂。如,很多園林景觀設計規劃中,利用水景突出整體景觀視覺效果,但并沒有達到很好的互動效果,部分水景噴泉設計互動形式,加入了音樂的概念,引起人們的注意力與之產生很好的互動。以互動作為原來景觀設計方向,已經成為了當展的趨勢。如,在水流的上方設置秋千式的吊橋讓人們觀賞景觀同時也可以進行娛樂活動,該設置既注重了景觀的觀賞價值也提高了城市園林的娛樂價值,也使得園林氛圍建設得到促進[3]。
2.4采用立體綠化進行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園林景觀立體綠化的積極采用讓城市綠化面積大范圍的提高,也為景觀的規劃設計建立了一個新的發揮空間平臺。進行景觀立體綠化設計時應該嚴格按照多年長植物原則和植物生長特點,設計可持續性的立體綠化景觀。進行立體綠化時還可以利用園林中的燈柱、墻體、座椅、柵欄、高架、綠棚、涼亭等可以利用的建筑,增加園林空間,設計出獨具風格的綠化立體景觀,讓人在視覺、感覺的空間變大,還能夠利用綠化立體景觀吸附浮塵,凈化空氣,成為城市高質量環境的重要保障。
3.開闊景觀設計方式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生活的要求、生活環境的要求都在進一步提升,因此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與進步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園林景觀設計員應該將設計思路更加放開,用多樣的形式提升城市綠化面積,改善城市生態。如將園林景觀路面規劃設計使用小路用泥地、零散鋪石方式進行,還將道路兩邊設置模仿的野生環境,設計成郊外自然風景。泥地、零散鋪石方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園林綠化的面積并提供了便捷條件,泥地和路石之間縫隙大大增加了園林里綠化草種植的面積,有助于打造獨特園林景觀,提高園林綠化面積[4]。
4結 語
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對城市綠化起著關鍵的作用,會直接影響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投資環境。設計規劃以保護城市生態保護為基礎,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間,提升綠化范圍,促進綜合環境改善,生活舒適度提升。因此,這對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人員的技術以及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園林情況以及城市基礎信息以外,還應該考慮生態影響、人性化設計、創新互動性等人們的需求。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是作為城市園林設計人應該重點考慮以及需要深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喜旭芳.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J].今日科苑,2010,No.21016:169.
[2]劉明程.淺議城市園林景觀路的規劃和設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No.19505:204.
關鍵詞:現代城市;景觀設計;探討
1、引言
現代城市的園林景觀是生態,環保,文化,休息和舒展的空間,減災避險的重要保障。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園林景觀作為一種人文景觀,是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的綜合體,已是城市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已成為城市建設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城市園林景觀環境是與整個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意識到城市園林綠化的作用以及其重要性,支持以及配合城市園林設計的工作。
2、園林景觀設計的概念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何為園林景觀設計。園林景觀設計是在傳統園林理論的基礎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學、文學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士對自然環境進行有意識改造的思維過程和籌劃策略。具體的講,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植物、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造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通過景觀設計,使環境具有美學欣賞價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證生態可持續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和價值取向及設計者個人的審美觀念。
3、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重要作用
景觀園林設計是根據生態學與美學的原理,對局地的景觀結構和形態進行具體配置與布局的過程,它包括對視覺景觀的塑造。 景觀園林設計又叫做景觀建筑學,在建筑設計或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對周圍環境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的整體考慮和設計,讓建筑與自然環境產生遙呼相應的關系,達到整體和諧,提高其整體的藝術價值景觀園林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要創造出景色如畫。環境舒適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
(1)從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上來說,景觀園林是一種反映社會意識形態的空間藝術,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角色。
(2)從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上來說,景觀園林也是一種社會的. 反應現實生活實景的福利事業,對滿足人們休息 .娛樂等物質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3)在城市景觀園林設計中,強調景觀園林的設計與服務意識之間的互動關系,注重對被設計地域的人文及自然特征的研究,使其成為景觀園林形式. 內容及語言特征的源泉;同時,在現代化的園林設計中,還要從人和環境的需求出發,找到景觀園林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差異,在不斷的實踐經驗中提高園林設計的創造性和藝術性。
4、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分析
4.1以互動性城市園林景觀為設計方向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應以互動式景觀為基礎開展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工作,利用互動性的景觀為居民生活與休閑提供更加豐寓的娛樂活動。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越來越多的景觀規劃與設計是以“景”觀為目的進行,注重“景”的設計而忽略了人們的與景觀的互動性。例如:在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中,越來越多的采用立體景觀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單一景觀或局部景觀的中心思想,人們在園林中的休閑活動也以“觀”為主。根據現代心理研究與園林設計理念,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應更多的注重景觀與游人的互動,以互動的方式為人們休閑娛樂提供更多的樂趣雖。然在現代園林景觀中,越來越多的使用水景來提升整體景觀的效果,但是卻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來達到互動的效果。雖然也有將水景噴泉設計成為互動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達到人們與經管的互動。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因以互動為方向進行景觀的設計。例如:通過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橋或在水流上建設秋千式吊橋等方式使人們在進行景觀觀賞的。同時也能夠進行娛樂活動,促進城市園林氛圍的建設,在注重景觀觀賞價值的同時提高城市園林景觀的娛樂性。
4.2利用立體綠化打造城市園林景觀
積極利用立體綠化園林景觀提高城市園林綠化面積的同時也為景觀規劃與設計打造了良好的平臺。在進行立體景觀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運用的原則,以及植物生長期的特點,打造持續性的綠化立體景觀。同時注意利用園林景觀中可以利用的墻體、燈柱、休息座椅高架綠棚、柵欄、涼亭等建筑,打造獨特的立體綠化景觀。通過利用可以利用的立體結構增加城市園林的空間劃分,給人以視覺上、感覺上的空間擴大,同時也利用立體綠化景觀達到吸附浮塵凈化城市空氣的目的,為提高城市環境奠定基礎
4.3開闊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展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存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中,設計人員要開闊設計思路,以多種形式的景觀設計提高城市園林景觀的綠化面積,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在園林景觀中的小路上使用泥地零散鋪石的方式進行路面的規劃與設計,路的兩遍模擬野生環境打造郊外的自然景觀。而泥地零散鋪石的方式為增加園林內的綠化面積提供便捷的條件,泥地與路石間的縫隙增加了園林綠化草的種植面積,即打造了獨特的園林景觀有提高了園林內的綠化面積。
5、園林設計發展方向
5.1合理利用地利條件,科學搭配園林植物
所謂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動土方。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資金投入,降低維護成本,而且顯得樸實無華,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變地形比平面整齊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輕松、溫馨與浪漫,更富有詩情畫意。在園林植物的選擇上倡導以鄉土植物為主,還可適當選取用一些適應性強、觀賞價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區的植物種植結構。設計施工中應模擬自然生態進行布置,講求喬木、灌木、花草的科學搭配,創造“春花、夏蔭、秋實、冬青”的四季景觀。
5.2強調人性化的園林綠化設計
強調人性化的園林綠化設計,要特別強調人性化。人們進入綠地是為了休閑、運動和交流,因此,園林綠化所創造的環境氛圍要充滿生活氣息,做到景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們能在樹蔭下乘涼、聊天、散步,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能在泥土和石縫中尋找小動物;老人們買菜回來能有個歇腳的地方。因此在園林設計方面,都要進行綠化,使人們盡量多接觸綠色,多看到園林景觀,可以隨時隨地地享受到新鮮空氣、陽光雨露、鳥語花香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 普查數據 三維可視化
中圖分類號: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4(c)-0015-02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二維數據可視化和查詢分析功能已不能滿足園林從業人員對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管理等工作需求。
目前,園林景觀可視化技術逐漸從平面的手繪透視圖、效果圖合成照片向三維立體的景觀動畫、仿真表現發展,本文研究的是仿真應用為目的,基于CAD設計施工圖和現狀普查GIS數據的城市園林景觀三維可視化技術。
三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使得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和管理統籌突破了二維平面和純粹展示的限制,在仿真平臺上能快速全方位多角度的表現出園林設計對現狀城市景觀的影響,能根據查詢到的現狀園林景觀信息進行城市園林工作的管理統籌,提高規劃設計工作的效率和園林管理決策工作的科學性。
1 研究背景
浙江省某市林業和園林局2010年啟動了“數字綠化”管理平臺建設,旨在建設精細化、可視化、智能化和一體化的綠化管理平臺,提高管理設計工作的效率和科學性。該市林業和園林局三維實景展示項目是其子項目,為“數字綠化”提供直觀的城市園林景觀三維基礎數據庫,具體內容為:(1)城市重點園林景觀工程模型數據。(2)行道樹及綠地附屬綠地、古樹名木、公園綠地模型數據。基于該數據庫,使用者能迅速在綠化管理系統上查看到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現狀及植物種類、樹高、胸徑、種植面積、管理責任單位等相關信息。
2 基于仿真應用的城市園林景觀三維可視化
2.1 數據準備和數據源分析
由于城市公園內既有現狀建成的園林景觀,也包含正在施工或待建區區域,因而其對應的數據源是現狀普查GIS數據庫和CAD設計施工圖。
CAD設計施工圖表達了城市園林景觀設計者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意向,包括地形地貌平面和豎向規劃、園林建筑小品平面位置整飾鋪裝以及綠化植被分布等形態,如圖1所示。
現狀建成數據來源于現狀地形圖和普查獲取的城市園林景觀GIS數據。其中,普查GIS數據按照綠化分類,分成包括大樹名木在內的3份點數據、包括公園綠地在內的11份面狀數據和對應的4份綠地屬性關聯子表(公園綠地關聯子表、居住區及單位綠地關聯子表、道路綠地關聯子表和道路附屬綠地關聯子表),通過“綠地細斑代碼”屬性字段進行關聯,如圖2所示。
2.2 技術流程和方法
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城市園林景觀的三維可視化仿真要素包括:地形地貌、園林建筑小品和綠化植被。
其可視化的主要技術路線有兩點:(1)地形地貌、園林建筑小品基于CAD施工設計圖和現狀地形圖,利用3dsmax軟件進行多邊形建模,結合現場實拍照片進行紋理映射,統一光影和色調烘焙后,通過數據格式轉換加載到仿真平臺上,利用該平臺實時驅動完成三維可視化。(2)對于設計施工階段的綠化植被,可視化基礎來源于CAD設計施工圖,在3dsmax中利用ForestPackPro插件進行植被布置,映射符合設計意向的植被紋理;而對于現狀建成階段的綠化植被,則根據普查GIS數據中的公園斑塊文件自動生成點位數據,在仿真平臺上直接關聯植被符號,達到逼真的可視化效果。
其技術流程按照三維可視化仿真要素分述如下。
(1)地形地貌要素的構建,是整個可視化流程的基礎,所有園林建筑、小品以及綠化植被都必須無縫接合在地形地貌上。在地形圖上提取出等高線和高程點,使用EPS軟件生成具有真實高程變化的5米DEM網格,輸出VRML格式文件導入到3dsmax中,繼而進行人行道等鋪地細分,并將經過Photoshop軟件處理后的真實環境照片帖圖映射到模型上,建成模擬真實的地形地貌模型。
(2)園林建筑小品等要素,按照傳統的3dsmax建模方法進行。考慮到局部園林景觀的布局需要在人視低點角度進行瀏覽查詢,因此大于1米的建筑構件結構必須通過多邊形模型來表現,使建筑模型更貼近真實性。
(3)綠化植被要素,則根據設計施工階段和現狀建成階段的不同分別進行。設計施工階段以CAD設計施工圖為依據,把設計圖布置好的植被通過Photoshop軟件處理成一個個白色像素點,形成一張黑底白點的植被分布圖。通過3dsmax插件ForestPack Pro關聯分布圖自動生成跟隨地形的綠化植被,紋理映射比例通過插件參數控制,從而快速地進行植被布局;對于現狀建成階段,為了確保植被模型的真實性,以普查GIS數據作為基礎數據進行景觀三維可視化。由于記載有詳細屬性數據的公園斑塊文件是二維面狀數據,必須以斑塊范圍內的總植物棵數作為依據,通過編程讓程序自動生成對應數量且不帶屬性的二維點狀數據,然后在EXCEL中通過VBA編程將植物屬性字段列表自動關聯到點狀數據上。在3dsmax中獲取該點狀數據對應位置的地形高度值后,根據點對應的植物名稱在仿真平臺上通過關聯植被符號來實現三維可視化。
整個可視化流程如圖3所示。
2.3 成果技術指標
不同的城市園林景觀三維可視化仿真要素,其主要成果技術指標如表1所示。
2.4 效果截圖(如圖4)
3 結語
本文敘述了以仿真應用為目的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施工階段和現狀建成階段的三維可視化技術方法和流程。通過該技術建立的城市園林景觀三維基礎數據成果,成功集成到“數字綠化”管理平臺上,實現在三維可視化環境下的設計、管理和決策工作,直觀真實、有據可依,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同類項目實施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本文提出的技術方法和流程有效解決了園林景觀的三維建庫、三維可視化的技術問題,對推進三維仿真技術在林業和園林領域的應用具有現實意義。相信隨著我國林業和園林管理理念的發展,林業和園林管理工作推向精細化、可視化、智能化和一體化,三維仿真、可視化技術將為林業和園林的設計管理統籌帶來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毛瓊,羅傳文,單瑤瑤.結合GIS創建三維可視化園林景觀[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7,9,20(5):21-22.
【關鍵詞】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方法
1 當前城市園林規劃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城市園林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1.重視園林景點建設,忽視城區、郊區一體生態大園林建設的現象普遍存在。2.重視片面的綠地指標(如人均園林綠地面積、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導致了城市園林綠地在面積上達到了一定的數量,而總體綠量不足。為追求氣派而過分強調草坪的作用,或單純的草本、灌木或喬木相互孤立種植,而忽視喬、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體配置的重要性。3.在園林風格上受歐美文化的影響較大,忽視傳統園林藝術風格和地方特色。4.缺乏健全的政策、體制、機制保障體系。
2 城市景觀園林的重要作用
2.1 改善城市環境
改善城市面貌,美化環境,增加城市居民幸福感,這是城市景觀園林建設的首要任務。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導致眾多的工業企業把大量的有害氣體排放到大氣之中,對空氣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綠色植物可以調節城市溫度,吸收有害氣體、釋放新鮮氧氣、凈化空氣,減弱噪音,對人居環境有著極大的改善。城市景觀園林不僅體現物質文明,同時也象征城市的精神文明。城市景觀園林應該布局合理,建筑精美,設施配套齊全運轉有序,管理完善,四季蔥翠,綠茵遍地,繁花似錦。人們生活在生態環境和諧、景色美麗的這種城市里,有利于保持居民的身體健康,充滿精力,帶有旺盛的創造力。這樣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使城市變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因此,城市景觀園林的建設直接影響城市的環境質量。
2.2 推動城市發展
園林和社會的進步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社會和政治以及文化等等的內容都展示在其中。同時景觀園林也是社會經濟活動的組成部分之一,反過來對經濟和文化也有促進作用,可以極大的提高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其對于城市的進步來講,可以提供一種非常優秀的發展氛圍,對于促進城市發展,帶動物質和精神活動的進步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因此,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了景觀園林建設的發展,同時優美的環境又促進了城市經濟和文化的更加繁榮。
2.3 城市文化內涵的展現
景觀本身就是城市的代言,是其韻味的反應,其展示的是城市的意義。在開展園林建設的時候,要涵蓋多項要素,比如所在區域的風俗以及天氣和活動情況等,此類要素被設計者綜合的放到設計活動之中,同時還獲取高速的發展,通過藝術的模式展示出。當群眾看到此類要素的時候,就會激發出內心的情愫,進而就會對其有著一種自豪的心理。
3 城市景觀園林規劃的設計方法
3.1 針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園林景觀的設計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關系到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與保護,其規劃設計必須針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常會見到由于過于注重景觀規劃與建設,沒有認識到植物引入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而破壞城市環境的現象。因此,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中,設計人員不僅要注重景觀的美觀與實用,還要注重景觀所采用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影響,以此保護城市所在地的生態環境。在進行城市生態環境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中盡量選用城市所在地特有的或原生植物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避免由于外來引入植物對本地植物的影響,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同時通過積極選用本地植物,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恢復與發展,保護當地生態平衡。積極選用本地植物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打造城市特有景觀或植物景觀奠定基礎,促進城市綜合文化氛圍的建設。例如:在哈爾濱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中,越來越多的應用丁香花作為景觀規劃與設計的主要植物,極大的提高了哈爾濱打造丁香之城的腳步,促進了城市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3.2 結合園林文化主題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
現代城市園林規劃常以多種表現方式突出園林的一個主題,以此為園林進行命名。由于城市發展規劃的原因,現在城市園林建設主要由原有場地改建以及新建兩種方式。對于城市原有園林場地的規劃設計中,城市園林由于原有基礎建筑的風格決定了園林設計的整體風格,這也使得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必須以原有建筑風格為基礎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在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前,設計人員應進行現場的實地考察,對園林原有建筑風格進行分析,同時了解原有建筑歷史、故事等,為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奠定基礎。對于新建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可以根據園林主題結合場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氣候條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態特點、生長特點等進行綜合分析后,確定景觀設計的主題思想,以此開展城市園林的景觀規劃與設計工作。
3.3 以互動性城市園林景觀為設計方向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應以互動式景觀為基礎開展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工作,利用互動性的景觀為居民生活與休閑提供更加豐富的娛樂活動。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越來越多的景觀規劃與設計是以“景”“觀”為目的進行,注重“景”的設計而忽略了人們的與景觀的互動性。例如:在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中,越來越多的采用立體景觀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單一景觀或局部景觀的中心思想,人們在園林中的休閑活動也以“觀”為主。根據現代心理研究與園林設計理念,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應更多的注重景觀與游人的互動,以互動的方式為人們休閑娛樂提供更多的樂趣。雖然在現代園林景觀中,越來越多的使用水景來提升整體景觀的效果,但是卻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來達到互動的效果。雖然也有將水景噴泉設計成為互動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達到人們與經管的互動。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因以互動為方向進行景觀的設計。例如:通過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橋或在水流上建設秋千式吊橋等方式使人們在進行景觀觀賞的同時也能夠進行娛樂活動,促進城市園林氛圍的建設,在注重景觀觀賞價值的同時提高城市園林景觀的娛樂性。
3.4 利用立體綠化打造城市園林景觀
由于現代城市土地的緊張,城市園林面積多為中小型園林。這也使得其綠化面積較小,其盡管設計應以中小型景觀為主。積極利用立體綠化園林景觀提高城市園林綠化面積的同時也為景觀規劃與設計打造了良好的平臺。在進行立體景觀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運用的原則,以及植物生長期的特點,打造持續性的綠化立體景觀。同時注意利用園林景觀中可以利用的墻體、燈柱、休息座椅高架綠棚、柵欄、涼亭等建筑,打造獨特的立體綠化景觀。通過利用可以利用的立體結構增加城市園林的空間劃分,給人以視覺上、感覺上的空間擴大,同時也利用立體綠化景觀達到吸附浮塵凈化城市空氣的目的,為提高城市環境奠定基礎。
4 結束語
我國的城市園林規劃與設計起步較晚,整體規劃設計水平還不高,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建設與現代城市發展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因此,要強化對該項活動的認知能力,在設計的時候要注重具體狀態,要結合國家的具體情形,打造出一條有著優秀的社會主義特點的規劃之路,進而帶動建設活動朝著更加積極合理的方向發展邁進。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城市規劃;園林景觀設計;趨勢;現狀
1 當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起步較晚,經過30 多年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廣大園林設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園林景觀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在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方面,做到了與世界接軌。但是多種原因的存在使我國在園林景觀建設中存在著許多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整體規劃與設計水平有待提高
總體看,我國園林景觀設計人員的自身素質還存在缺陷,設計理念比較陳舊,規劃設計的手段、方法還很落后,導致城市園林規劃缺乏科學性,整體設計水平較低,再加上部分城市對已經形成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嚴肅性不夠重視,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和制約,這就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到城市的整體建設和發展水平。
1.2 園林景觀建設缺乏技術創新
園林景觀建設行業在我國還是新興產業,在建設上仍采用過時的施工技術、手段、措施與方法,技術的創新力度不足,不能運用新工藝、新方法和新材料來解決和改善園林景觀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也就
不能滿足既美化環境,又改善生態的雙重需求,因此無法提升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整體效果。
1.3 城市景觀建設與生態環境效用缺乏統一性
一些城市在景觀規劃設計中缺乏經驗和相關技術,只把園林景觀當作城市景觀的輔助,忽視園林的生態效益在改善城市環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方面的作用,忽略了園林景觀作品對整個城市景觀所起的美化作用。就算是考慮到園林景觀的規劃,也只是從園林綠化規劃的形式上考慮城市廣場或公園的觀賞價值和藝術表現力,單純強調視覺上的整體對稱以及沖擊力,卻放松園林改善環境的設計要求,更不會結合本地的自然環境和土壤特點設計出具有個性特點的園林藝術作品。
1.4 園林規劃選擇的植物品種存在不合理性
有的城市在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沒有尊重生態學關于植物種類多樣性的種植原則,要么品種單一,沒考慮植物品種的多樣性,要么一塊園林中種植上百種的樹木,而且一味追求名貴樹種,只是簡單地增加樹木的種類,而沒考慮這些樹種的具體生長情況,很難形成穩定的植物生存環境,不利于保持園林生態結構的穩定性。
2 當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
在西方現代城市園林普遍尊重自然與可持續發展,注重場地特征、空間塑造、時空效果、地域文化特色,強調簡約和個性化設計風格的潮流下,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和建設還停留在抄襲模仿西方城市園林大搞形式主義,注重實體景觀而忽視空間塑造,強調張揚和人工堆砌的設計手法上,這顯然是因為對現代城市園林發展趨勢缺乏深刻認識。未來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趨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樹立符合當代城市發展要求的生態園林理念
按照當代化城市發展要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要做到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應該走生態城市建設之路,使園林景觀設計與建設既達到美化城市、推動旅游、增進經濟效益的目的,也要以城市生態環境為前提條件,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要以開放式綠地形態滲透到居住區、辦公園區、工業園區之中,讓城市不再是一個個綠色區塊,而是彌漫于園林城市整體的“綠色液體”。政府要主導,民眾要參與,家家要栽花,戶戶要綠化,使陽臺、屋頂、甬道、墻面、門前、屋后,無不披上綠色的盛裝。
2.2 立足當代城市整體發展要求規劃長期目標
所謂當代城市建設,是指通過最優秀的人才激活最先進的文化和理念,應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材料與工藝,降低城市建設與運轉的各類成本,提升城市的各項配套系統功能與效率,增強城市的經濟價值與經濟發展的活力,節能、低碳、環保、綠色、高效、宜居。園林景觀的設計者們要把現代城市的建設理念、發展總目標與城市生態環境有機結合,做到布局合理,設計出滿足現代城市發展要求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體系和方案,做到城市的景觀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相統一,發揮園林景觀對城市正在進行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應有的推動作用。
2.3 遵循生物多樣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
以注重生態優先為原則,在園林生態景觀設計上,遵循生物多樣性,注意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生態與景觀兼顧,合理配置園林植物,協調植物間的關系,增加生態效益;以注重適地適樹為原則,以鄉土樹種為主、引進樹種為輔,講求科學,適地適樹,宜草則草,宜樹則樹,努力形成城市個性化的園林綠化特色;以注重因時綠化為原則,緊緊抓住春季重要時節,大力實施園林綠化建設,防止園林綠化建設反季節施工,避免嚴寒酷暑種植綠化影響苗木成活率和綠化生長效果。建立喬、灌、草相結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種群穩定的復層植物群落,形成和諧的生態關系,達到理想的綠化、美化、凈化效果。
2.4 兼顧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三者間的必然聯系
一是在生態城市園林建設方面,要遵循“以小為主,中小結合”的原則,空間綠化要與綠地建設相配套,進行多層次的綠化。以城市規劃學、生態學、植物學等學科理論為支撐,應選擇適宜生長的樹種進行種植,使城市生態建設向草坪、植被、喬木、灌木等多層次立體混交發展。二是城市園林綠化在重視整體環境的同時,要逐步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質量,重視生態小區的建設。三是生態建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建設過程中要處理好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處理好長遠與近期、整體與局部的利益關系。
2.5 明確人性化的園林景觀設計主題
以人為中心,關注園林景觀的使用者,設計出人性化、使用便利,讓人產生愉悅感的園林景觀,是園林規劃設計以人為本的主題思想。人是園林規劃設計的中心和尺度,要把心理學、行為藝術等學科引入到園林規劃設計領域,要體現人的行為在不同人、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下的互補關系,擴展園林規劃設計的內涵。
2.6 多學科高度綜合應用性是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特征
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是園林學、景觀學、建筑學、城市規劃、環境藝術、園藝、林學、文學藝術等自然與人文科學高度綜合的一門應用性學科,這就要求城市園林設計師不僅要用感性的眼光,更要用科學和理性的方法去觀察和研究自然與環境,要用科學的手段指導城市園林建設。園林設計師還必須密切與資源、生態、生物、水保、哲學、社會學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學者們的交流與合作,產生新觀點與新思路,博采眾長,以不斷提高整體規劃設計水平。
3 結語
我國的城市園林規劃與設計起步較晚,整體規劃設計水平還不高,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建設與現代城市發展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未來的園林景觀建設已經是現代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城市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它不僅使人們修身養性,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而且對改善投資環境,發展地方經濟,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現代城市的園林景觀應本著高起點規劃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建設成為一項政府組織、群眾參與的社會系統工程。
參 考 文 獻
[1]陳滿.論我國園林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其發展方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綠化;以人為本;歷史文化
Abstract: nowaday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the people is higher and higher demands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landscape in the city's rol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landscape design will directly affect people's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spiritual life. In current landscape design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benefit,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finally from the seven aspects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landscape design in detail.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Greening; People-oriented; History and culture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園林景觀設計的效益
(一)景觀環境效益
園林景觀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生活。良好的城市園林景觀環境會讓居民領略到鳥語花香、心曠神怡的美好感受。渴望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注重環境和綠化,這是消費者環境主義意識的復蘇。
(二)社會效益
城市園林景觀環境還向居民提供公共活動場所,公共場所不僅可以通過綠化的環境、美化的圍墻、小品設施吸引人們走出居室,為人們提供與自然界萬物的交往空間,還可以為人們提供面積充足、設施齊備的軟質和硬質活動場地,使之加入公共活動的行列,提供人與人的交往場所,同時增強居民的家園歸屬感,提高生活文化品位,進而從精神上創造和諧融治的社會環境。
(三)經濟效益
好的城市環境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市場競爭力,增加銷售速度與入住率,提升開發利潤。隨著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良好的城市環境已成為吸引投資的有利因素。因為景觀是活的,景觀隨時間而生長、擴大、美化,與建筑不同,景觀從來都是隨時間推移而增值。
二、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未能從生態效應角度考慮城市景觀綠化
隨著城市日趨工業化和現代化,隨之而來的是工礦企業不時向空中排放大量工業廢氣、毒氣,嚴重威脅著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科學家和園林專家多次提出,將“森林”引入城市,以改善城市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中,按以人為本的觀念,可在城市有限的空間里有規則地設計成片”森林”,樹種無需名貴、珍稀,如南方的水杉、池杉、香樟、木荷、杜英、桉樹等,北方的楊樹、槐樹、千頭椿等,讓樹木起到改良空氣質量就可以了,并使人們在城市森林中盡情郊游、娛樂、休息。
(二)缺乏立體和有層次的綠化
我國人口眾多,可用土地資源少,在城市中這種情況更為嚴重,屋頂綠化的出現正好解決城市人多地少而綠化率必須提高的難題。在城市綠化設計中, 可充分利用空間開展綠化。在地面栽種成片高大喬木;在建筑物墻面上利用攀援植物或其他辦法進行墻體垂直綠化;在陽臺上設計種植槽,以便用戶栽植花草;建筑設計屋頂,栽種矮小花灌木、鋪設草坪。從而真正全方面多層次進行城市綠化,使城市充滿綠色,使環境進一步改善。
(三)園林景觀設計中盲目模仿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模仿現象普遍存在。在園林作品設計上,模仿、抄襲、攀比的現象比比皆是,使園林作品沒有了自身的風格特點和地方特色。在園林行業中,很多設計者不搞研究調查,不顧當地地方特點和實際情況,盲目模仿,最后導致園林景觀觀賞效果降低,而且浪費大量人力物力。
例如:目前社會上流行的“廣場風”,大都是低頭草地鋪裝,平視噴泉旗桿,仰視雕塑,給人大同小異之感。很多廣場與周圍環境不協調,無個性,令人感到枯燥無味,毫無新意。又如目前社會上刮起了一種“大樹移植”的風氣,從我國東南沿海逐步刮向內地,致使許多大樹,甚至千年古樹因為被移植而死亡,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
(四)違背以人為本的原則
正常的設計過程應是接收到設計任務后首先應花費大量精力研究風格、手法以及形式等,同時應充分考慮其功能,但現實中往往忽略其功能而樂道于其形式上的美,或將其功能定位于休息桌椅、集散場地以及活動廣場等基本需求,而不能充分認識到該類溫飽型的功能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民的需求。
園林景觀設計的對策
(一)注重以人為本
首先應在景觀規劃設計中充分重視體現人性化的無障礙設計,并盡量創造自然、舒適、親近和宜人的景觀空間,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有機融合,充分考慮老人和兒童在生理和心理條件變化下,由于自身需求同環境間存在距離而影響其與環境間的聯系,因此在設計時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其著想以提高老幼人員在園林景觀中的自立能力,并能夠合理安排提供兒童游戲的場地和設施以便于培養其友好、合作及冒險精神,實現能夠創造良好的親自空間意圖。即能夠充分重視其真實的和本性的需求,最大程度的滿足其身體方面、思想方面的需求,最終能夠引起人們情感共鳴。
(二)優化植物配置
植物是城市園林綠化的基礎。實踐證明,以什么樹作主體,配置什么樹都有講究。我們見過用小葉黃楊作馬尼拉草坪鑲邊最后全被吃掉,小葉女貞綠化草甲殼蟲大暴發難以根除,紅花酢漿草與樟樹相互加重紅蜘蛛的危害,一種樹比另一種生長快最后另一種樹被擠占,外來樹種完全取代鄉土樹種等配置不當的現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慮相互間的生長速度、影響能力、陰陽性,觀花、果、葉的樹如何映樹,病蟲害的交叉性,同種樹的連片與分隔的統一,病蟲害防治的難易程度,耐濕耐旱性等都是選擇樹種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鄉土樹種生命力、適應性強,能有效地防止病蟲害大暴發,常綠與落葉樹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蟲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單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三)采用立體綠化形式進行景觀設計
由于現代城市土地的緊張,城市園林面積多為中小型園林。這也使得其綠化面積較小,其盡管設計應以中小型景觀為主。積極利用立體綠化園林景觀提高城市園林綠化面積的同時也為景觀規劃與設計打造了良好的平臺。在進行立體景觀設計過程中要遵循多年生植物用的原則,以及植物生長期的特點,打造持續性的綠化立體景觀。
同時注意利用園林景觀中可以利用的墻體、燈柱、休息座椅高架綠棚、柵欄、涼亭等建筑,打造獨特的立體綠化景觀。通過利用可以利用的立體結構增加城市園林的空間劃分,給人以視覺上、感覺上的空間擴大,同時也利用立體綠化景觀達到吸附浮塵凈化城市空氣的目的,為提高城市環境奠定基礎。
(四)設計合理的水體景觀
水體作為園林景觀設計中重要元素,可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讓游客流連忘返。水是一種可塑性比較強的物體,讓水在與建筑物、雕塑及植物等的配合中,通過動靜結合、畫面聲音等可以打造出不一樣的風格和意境。例如在水景觀中,可以將水體設計成以下四類:
第一,靜水,在園林設計中表現為匯集成的水面,一般以湖泊、池塘的形式存在。
第二,流水,在園林設計中主要表現為流動的溪流、小河等,可以讓游客心情愉快。
第三,落水,因為高差的原因,可以形成不同的落水效果,如瀑布、水簾等。
第四,噴水,一般以噴泉的形式出現,因為壓力向上噴涌形成的噴泉、涌泉和噴霧,可以讓人興奮,也可以增強周圍的空氣濕度,有利于凈化空氣。
(五)利用葉色造景
一般常綠針葉樹的葉色為景綠色,常綠闊葉樹的葉色也為暗綠,但具有光澤,而落葉闊葉樹的葉色差異較大,具體到每一個種的綠葉色彩均不相同,石楠、冬青、香樟、飛蛾械、黃楊、梧桐、側柏、楊樹、柳樹…有嫩綠、黃綠、綠色、銀灰綠、粉綠等各種顏色。而不同的季節,顏色也會有淺濃的變化。春、夏、秋、冬時,葉的顏色也在發生變化。早春,香樟、石楠、山麻桿的紅葉、垂柳、冬青、女貞、水杉的嫩葉都非常漂亮。深秋落葉前,紅黃色的烏柏、橙色或紅色的楓樹或械樹、火紅的衛予、褐色的水杉、紅色的鹽膚木、黃色的銀杏、無患子等更是令人陶醉。
(六)利用樹形進行造景
園林樹林姿態多樣,不同的樹形可以給人以不同的風韻美和聯想美。挺拔楊樹、水杉給人積極向上的感覺,而垂柳的萬千柳條,隨風拂動,卻給人纏綿、惜別、柔婉的美感,棕櫚形的蘇鐵、棕櫚、蒲葵則帶給人一派熱帶風情。龍爪槐的曲枝形、迎春的拱枝形、鋪地柏的葡萄形等都給人以不同的視覺聯想。充分把握植物的姿態美,根據不同綠地的性質和要求就能創造出韻昧無勞的效果來。在園林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常綠植物,它們營造出一種永恒的氛圍。
(七)園林景觀設計中要注重結合城市的歷史文化
1、對于城市原有園林的設計
對于城市原有園林場地的規劃設計中,城市園林由于原有基礎建筑的風格決定了園林設計的整體風格,這也使得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必須以原有建筑風格為基礎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在進行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前,設計人員應進行現場的實地考察,對園林原有建筑風格進行分析,同時了解原有建筑歷史、故事等,為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奠定基礎。
2、對于新建園林景觀的設計
對于新建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可以根據園林主題結合場地地形、城市所在地氣候條件以及城市本土植物形態特點、生長特點等進行綜合分析后,確定景觀設計的主題思想,以此開展城市園林的景觀規劃與設計工作。
結語
綜上,城市園林景觀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地區的文化底蘊,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應以人為本,關注去對今后生活的影響,可突出城市生態環境效益,通過以科學技術為依托,以植物造景為目的,依靠生態學原理進行設計,最終設計出更加宜人的城市園林景觀。
參考文獻
[1]梁興國.小議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應注意的誤區[J].建材與裝飾,2011.1.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施工技術;土方;放線;設計;后期管護;水系
1前言
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土方開挖,景觀構件放線,山體施工,水系開挖時重要的施工項目,直接決定城市園林景觀的過程、細節和質量,對城市生態、文化、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功能和價值。當前城市化范圍在擴展,城市面積在擴容,各種類型園林景觀不斷增加,如何建立城市園林景觀施工的重點,滿足社會和公眾對城市園林景觀的要求和關注必須成為建設工作的出發點。要立足于施工的重點項目,展開建設重點的劃分,確定施工的關鍵技術應用,確保城市園林景觀質量達到設計要求,讓城市園林景觀更好地發揮出促進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綜合功能,構建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空間、平臺、載體和基礎。
2城市園林景觀施工中重點項目施工技術
城市園林景觀施工的質量主要有基礎和重點項目的質量作為前提,因此在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必須對土方、放線、山體、水系等景觀項目施工技術的應用加以重視,建立對土方、放線、山體、水系各景觀施工的重點控制技術要點,以確保景觀建設和城市園林發展目標的達成。
2.1城市園林景觀土方施工技術
城市園林景觀土方項目要以設計圖紙為基礎,充分展開對施工現場的現狀進行測量,確定城市園林景觀地形地貌的實際,明確土方工程的位置、尺寸和規格,選用適宜的修正系數做到對土方挖掘數量、運輸方式的有效掌握。一般在城市園林景觀土方施工中可以采用網格法,在確立基線和基點的基礎上,標準控制網格,以精確的測繪標注城市園林景觀的現場網絡,并確立精確的土方和位置控制樁,用石灰標注出關鍵點和控制點,以便在土方施工中作為參照和基點,有效預防土方超挖、挖深不足的問題。
2.2城市園林景觀放線技術
放線環節貫穿于城市園林景觀的各建設過程中,園林樹木種植、景觀工程施工都離不開放線這一基礎性基礎。應用放線技術要根據施工過程和階段,確定放線技術的應用要點,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城市園林景觀基礎和技術的準確性和高效性。在施工前,放線技術要對樹木種植點和景觀外延進行精確放線,做好方格網的布控,以準確的放線為樹木種植和景觀工程施工提供數字基礎。在施工中要根據樹木的形態進一步確定種植位置,做到對植物和整個園林關系更為優化、更為準確地控制;要根據景觀的設計、園林實際尺寸進行放線技術應用,設立半永久式興趣點和控制點,使景觀的外形和結構得到進一步嚴謹而精準地控制。
2.3城市園林景觀山體施工技術
山體是構成城市園林起伏、結構、層次的關鍵部分,同時也是城市園林景觀施工必須重視的重要問題。在山體施工前要對山體地質、土壤狀況、山體形狀、邊坡穩定性進行全面調查和研究,制定出山體施工技術準確而完整運用的方案。要根據山體設計與園林實際計算出山體施工實際土方的堆積量、運輸量,建立山體施工的控制樁,以利于后續施工對基本信息、基礎數據的運用和掌握。對于已經存在的山體要在施工中強調對山體處理和改造技術的控制,重點對施工方式、機械等要點加以管理,提高山體施工的效率,提升山體控制的有效性。對于堆積方式產生的山體,要做好分層填土和緊密夯實兩項基本工資,確保山體的穩定性,以利于山體發揮出更為多樣的功能和價值。在山體施工技術運用中要強調保護,特別要對堆積而成的山體要做好擋土和防滑坡處理,有效提高城市園林山體景觀的安全性。
2.4城市園林景觀水系施工技術
水系施工要控制兩個技術環節,一是,水系的挖掘,要確定水系挖掘的機械和方式,同時明確水系挖掘的時機,通過大型機械的合理應用,以差異性挖掘方式和技術運用為前提,做好水系土方挖掘。二是,水系的防滲處理,要采用防水布鋪設、抗滲漏混凝土等技術對城市園林水系進行防滲處理,維持水系的穩定,提高城市園林水系對水資源有效的利用能力。
3城市園林景觀工程中應該關注的重點問題
3.1做好施工前準備工作
在圖紙設計交底時,要求設計單位向施工單位詳細介紹設計意圖,確保施工單位能夠領會設計理念,并做好圖紙會審工作,使施工單位能夠在園林景觀建設中靈活運用。如,在搭配植物時,若僅僅依靠施工圖紙進行施工,則無法很好的體現出植物搭配的和諧性和生動性,所以施工單位必須在充分理解設計思想的基礎上,根據施工圖紙靈活運用植物搭配技巧。
3.2重視園林景觀后期管護
在園林景觀綠化施工完成后,必須做好后期養護管理工作,以進一步鞏固景觀綠化效果。由于緩苗期是苗木成活的關鍵時期,所以后期管護必須要將緩苗期養護作為重點,從而確保苗木的成活率。尤其在高溫的夏季,管護人員要增加灌水量和次數,使其滿足樹木的成活需求。同時,定期檢查樹木成活情況,做好病蟲害預防工作,提高后期管護工作質量。
4結語
城市園林景觀是城市文化符號和城市園林主體,建設精品景觀,提高園林意境,體現城市發展理念是當前建設城市園林景觀的主要出發點。進行建設城市園林景觀的工程中要尊重技術的中心功能和價值,嚴格控制工藝、工序,使城市園林景觀得到建設思想、施工技術的保障,更加完整地體現城市園林景觀的理念和思想,更好地發揮城市園林景觀的價值和功能,為建設精品景觀,優化城市園林體系,創建和諧城市提供施工與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祝志勝,汪海峰.關于城市園林景觀的施工管理和后期養護的研究[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7(3):112.
[2]張虎林,梁晨.城市園林景觀施工建設中重點關注問題分析[J].科學中國人.2016(06)
[3]呂寶來.淺析城市園林景觀的美學構成與設計思路[J].作家,2014,31(3):148-149.
[4]陳英樺.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的藝術性設計方法[J].城市建筑,2015,13(5):258-259.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生態;環境;設計理念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61
城市園林綠化步伐的加快為經濟建設發展增添了動力。綠化事業和生態環境的協調增進了城市綠化質量的提高。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園林景觀和環境的有機融合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態條件。
從根本上說,我國園林綠化工程是城市建設規劃的重要部分,它除了決定城市園林的發展面貌,通過各種植物的有機搭配,建立一個有機的綠色空間,維護城市生態環境的平衡。
1 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意義
我國園林綠化工程的發展在發展層次上需要滿足2個概念。充分利用景觀形態形成的立體空間,通過景觀植物的排列,進一步滿足市民的審美需求和娛樂需求,園林綠化工作是一項融合了藝術性、實用性的建筑工程。通過因地制宜的原則,能夠將植物綠化設計中的自然環境、人文情感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從而建立以鄉土植物為主的綜合生態景觀。在城市園林綠化中,除了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園林景觀的欣賞功能,還要滿足城市規劃建設和廣大市民對人性化建設的發展需求,進一步完善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成效。
2 當下城市園林綠化中的常見問題
2.1 園林綠化設計思維單一
從總體上說,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仍然面臨滯后性。較之英國、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園林設計無論是在綠化風格、植物搭配、空間利用、人文歷史等方面,都存在著設計風格類型、組織結構單一的發展特性。受經濟效益的影響,一些園林工作者為了更快地實現園林工程的實體建設,往往采用照搬、照抄的設計形式,將已經成型的園林方案套用過來,對本地區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等因素缺乏考慮。
2.2 園林綠化養護工作的失衡
除了實施高超的園林施工技術,在相應的園林發展中,對植物、樹木的養護占到整體工作的1/3。但是,很多園林綠化工作者在工程完成以后,忽略了對植物的后期養護,沒有尊重“三分建、七分管”的建設原則,在植物養護的范圍內保持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修剪、除草、澆水、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并不到位,直接影響到園林、綠地景觀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工程完工之后,路人在觀賞中存在攀折、踐踏等行為,管理養護工作的失衡也會導致已經建設完成的園林景觀遭到破壞。
2.3 園林綠化的功能性不足
在城市的規劃中,對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至關重要。當前,園林景觀設計的觀賞性毋庸置疑,但是在具體功能的調配上,缺乏功能性和創新性。例如,景觀設計中藤蔓類植物和墻面搭配在一起形成墻體、用綠化帶分割成不同的區域等等,這些功能性的發展措施較為單一,對園林景觀設計中實用性、科學性的探究仍然處于發展的空缺階段。須知,園林綠化功能性的不足對導致城市環境的實用性減弱,難以滿足人們對“人性化”生態城區的發展需求。
3 如何解決城市園林綠化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面對如此嚴峻的城市園林情況,廣大園林設計工作者要立足于城市園林綠化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探討和研究,具體分析如下。
3.1 完善城市園林設計規劃
在草圖繪制、數據監測、環境考察等初級階段,設計者要在其中融入“生態意識”,始終堅持低碳環保的發展理念,為城市園林綠化進行科學的規劃。在植物物種的選擇搭配上,要本著經濟效益和藝術效果相輔相成的發展原則,堅持“鄉土性植物”為主體設計的設計形式,均衡城市景觀的分布。
堅持以人為本,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植物特點,緊密結合城區改造和景觀設計,使城市綠地的建設能夠更加科學。更好的滿足市民的出行、健身、休閑需求。設計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景觀作品。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保護好本地的生態平衡。特別是要將山林、河流等自然資源科學的結合在一起,逐步增進城市綠色系統的綜合。
3.2 提高城市園林養護質量
為了使景觀設計具有長期性,景觀設計者要充分考慮到綠化工程中、后期的維護、保養工作。綜合考慮城市園林綠化的景觀效果,通過符合城市文化藝術特性的景觀構圖形式,因地制宜的開展園林養護工作。
為了確保工程養護質量的完善,廣大城市園林管理者要建立一支科學的養護、綠化隊伍。組織一批有技術、有經驗的養護人員或是聘請專門的養護監管人員負責城市園林的建設維護。在業務能力上,不斷加強對職工的技能培養,通過邀請植物專家講課等形式,培養更加全面的綠化養護人才,確保綠化工程質量的提高。
同時,進一步擴大對景觀設計的宣傳力度,利用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媒體形式,倡導文明、文雅的觀賞行為,杜絕不文明、粗俗的參觀行為。通過廣泛的宣傳,形成強大的輿論支撐,使廣大市民能夠建立自覺的養護意識,營造政府重視、社會聚焦、市民參與的綠化保護環境。
3.3 加強對園林綠化的創新性
為了使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更見成效,相關管理人員要充分利用好適應性強、病蟲害少的植物。并利用不同的植物特點,提升園林綠化的創新性。例如在喬木的設計中,可以采用10%的喬木搭配灌木、草坪的形式,模擬原生的自然植物群體。在景觀的設計中,利用人工造景、水源結構等形式,在園林綠化的環境中形成清晰的劃分,更具其實用功能分為休閑區、餐飲區、娛樂區、觀賞區等等。并針對不同的區域設置不同的植物。顏色艷麗的花朵、植物搭配在觀賞區內,芬芳的茉莉、百合搭配在餐飲區內、高挺的楓樹、白楊樹搭配在休閑區內,從而達到遮風擋雨、詩情畫意等不同的效果。
4 總結
綜上所述,盡管我國城市園林綠化的發展水平已經上升到了一定的階段,但是縱觀當前的園林工作,在設計方案、草圖模擬、工程銜接、園林綠化上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廣大園林綠化工作者要堅持“以人為本”、“和諧共建”的發展原則,提升綠化施工、養護技術,通過多種多樣的發展策略,描繪一道文明、和諧、美觀的城市風景線。
參考文獻
[1]吳志明,張巍.園林綠化工程施工中常見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園藝文摘,2011(12).
[2]王悅.淺談園林綠化施工的常見問題與應對策略[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6).
關鍵詞: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園林景觀的規劃是城市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的發展中要充分的規劃好城市園林景觀,提升城市的舒適度。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美化的城市的環境,但是與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同步,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還有不小差距,所以必須加強城市園林規劃的景觀設計。
一、城市景觀園林的重要作用
1、改善城市居住環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工業氣體、汽車尾氣等排放的加劇,空氣污染已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面臨的重大難題,如何有效美化環境、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市民幸福指數,成為城市景觀園林建設最迫切的任務。城市景觀園林是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一方面,通過大面積種植綠色植物,吸收環境中的有害氣體,釋放氧氣,達到凈化空氣、調節溫度、降低噪音等目的,極大改善人居環境;另一方面,城市景觀園林合理布局、精美建筑、有序運轉、完善管理等,使置身于綠茵遍地、和諧生態環境城市中的人們,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創造力旺盛。由此可見,城市景觀園林建設對城市環境質量和居民生活狀態具有重要的影響,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
2、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城市景觀園林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一方面,作為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景觀園林的內涵和形式往往受當前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來決定;另一方面,城市景觀園林又反過來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極大提高物質文明和豐富精神文明建設。在我國,很多地區通過如火如荼的城市景觀園林建設,改善城市原有面貌,為城市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城市經濟發展創造條件。總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促進了城市景觀園林建設步伐,而和諧生態的環境又促使經濟和文化走向更加繁榮。
3、展現城市文化內涵
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其創造元素往往取材于當地的生活習慣、民俗文化、人文建筑、特色景觀等,這些元素通過提煉升華,以雕塑、鋪裝、小品等景觀手法和布局形式呈現在廣大民眾視線,容易引起居民心理上的公民,增強居民的城市自豪感和幸福感,同時從側面也向外展示了城市特色文化,以城市名片形式對外傳播,為提升城市形象打下基礎。
二、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現狀
1、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責任心不強
很多的城市景觀園林的規劃設計在具體建設時存在很多的困難,在問題出現后設計者很難解釋清楚,最后只能臨時更改設計或者重新施工。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設計人員缺乏基本的責任心,在沒有充分對場地調查研究的情況下,盲目求新,片面的講求豐富景點,只是簡單的把設計按固定模式完成,自然會出現問題。研究各景觀元素之間的結構和功能關系,以便通過人的設計和管理,使景觀規劃設計的意圖表現到最佳狀態。科學的設計程序也是現代景觀師思考的主要問題,對項目可行性分析的重視日漸凸顯,設計師從立項階段即開始與委托單位接觸,為委托單位出謀劃策,從而達到科學立項,科學規劃設計和科學實施管理的高標準。
2、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缺乏新意
很多的景觀園林因設計者在對城市園林設計上不能充分考慮城市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居民生活習慣,盲目的模仿他人或是脫離實際的臆想,不能將城市特色體現出來,在景觀園林規劃設計上缺乏個性,就導致了設計與周邊環境相脫離。景觀規劃設計的主題立意,即景觀所要塑造的精神文化內涵,是景觀的靈魂,其定位的正確與否關系到景觀的存在和發展,也決定著景觀本身的水平和地位。恰當的主題文化定位能使園林景觀錦上添花,而不恰當的主題定位會使園林景觀流俗。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有的魅力,設計中可以借鑒其它城市出色景觀園林的設計手法,但在實際設計中要重視對當地特色文化的挖掘,把先進的設計方式與當地特色的文化相結合,體現出其內涵,才能做到創新,設計出來的作品與城市也才能變的更貼切。
三、加強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方法
1、充分利用原有生態要素
園林設計中,應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綠化面積和較好的園林設計效果,因此在設計時就要充分尊重原有的生態要素,在盡量利用原有地形、植被等要素的情況下達到設計目的。從區域尺度下解讀場地,分析現有城市建成區的景觀特征和場地與環境的關系,把握發展的脈絡和方向。場地綜合分析包括了對場地中的自然元素、地域特征與文化景觀的分析。場地的綜合分析實際上也是找尋解讀景觀,閱讀大地的過程,在對各種要素進行充分的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的分析,提出有利的因素、不利的因素以及發展潛能等。詳盡的場地分析能夠有效的為規劃提供指導。
2、結合園林文化主題的景觀規劃設計
在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往往是圍繞園林的一個主題,通過多種表現方式來規劃設計,并往往以此為園林命名,如蘇州皇家園林。由于城市規劃和歷史變遷等原因,城市園林建設往往包括了原有場地改建和新建兩種方式。城市園林原有場地的規劃設計,園林設計的整體風格往往由原有基礎建筑風格決定,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必須以原有建筑風格為基礎。在景觀規劃設計之前,設計人員必須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當地原有建筑歷史與故事、分析原有建筑風格,為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提供參考依據和奠定基礎。新建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主要圍繞園林主題,綜合分析園林場地地形、城市氣候環境、本地植物生長及形態特點,確定景觀主題思想以開展園林景觀規劃設計。
3、利用立體綠化打造城市園林景觀
隨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城市土地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受此條件制約,現代城市園林以中小型園林為主,如何使有限的園林面積,容納下更多的景觀成為很多園林設計人員思考的問題。立體綠化園林景觀設計是在遵循多年生植物用原則,分析植物生長特點,打造持續性的綠化立體景觀。立體綠化園林景觀在提高園林綠化面積的同時,合理布局景觀規劃和設計,如充分利用園林景觀中的墻體、燈柱、高架綠棚、柵欄、涼亭等建筑,打造獨特的觀賞性強的立體綠化景觀。從城市園林空間上看,要適當利用立體結構,給人以視覺和心理上的空間擴大,同時立體綠化景觀也具有凈化空氣浮塵的目的,對提升城市環境質量提供條件。
4、加強城市景觀設計的創新
我們要依托現有的特色景觀資源,運用創新性思維,采用創新性方法,促進城市園林的整體發展。城市園林發展重心應從“問題導向型”轉變為“目標導向型”。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城市競爭,應該在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就明確從“整治現狀的規劃”轉變為“面向未來的規劃”的指導方針。從國家的主導政策和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發展歷程可以預見,中國城市社會的轉型和城市現代化的趨勢將難以避免。依托特色景觀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城市園林是城市發展的靈魂。
結束語
總之,由于我國城市園林規劃剛剛起步不久,還很不成熟,加之園林規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了植物學、林學、環境生態科學、建筑學、城市規劃學、美學等眾多的學科。因此,在實際的園林規劃工作中要不斷的探索,提高工作的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