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中語文文化常識總結

高中語文文化常識總結

時間:2023-08-17 18:04: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語文文化常識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中語文文化常識總結

第1篇

【關鍵詞】文言文;高中語文;教學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文言文教學意義重大,有助于發揚傳統文化。但是,現階段,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常常以偏概全,一味地強調其嚴肅、深刻的一面,卻沒有注意到其生動、靈活的方面,部分學生感覺這方面內容不易理解,于是形成了一定的畏難情緒,導致他們喪失信心,并且還對語文課程的教學產生負面作用。

1教師應不斷開發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習空間。

文言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養。教師應基于高中語文教材,不斷向外拓寬,盡量使課本走向歷史,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學生深受感染。筆者在文言文授課過程中,設置相關講座,例如《國學知多少》、《漢字之王》等,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對傳統文化產生感性的認知。這樣他們才能夠對后期的拓展欣然接受。具體以《漢字之王》為例,告訴學生漢字是我國的發明,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時至今日,仍然顯示出勃勃生機,凸顯了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促使他們形成自豪感、自信心。通過舉辦講座,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多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令教學空間進一步拓寬。同時,拓寬學習空間需要確保語文和現實生活的有機融合。考慮到文言文與現在非常遙遠,因此,教師應當把過去和現在進行聯系,特別是許多勵志型文言文,可把現在的許多熱點時政新聞融入其中。比如,可以將文言文《崤之戰》與電視劇《趙氏孤兒》進行聯系,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2教學中遵循的基本原則

第一,高中文言文教學中,不但應強調學生對句式、虛實詞的掌握能力,還應當注重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第二,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滿足他們認識的心理發展規律,從簡單入手,逐漸深入,使他們慢慢積累,最終才能夠厚積薄發;第三,教師應當告知學生,文言文的學習目的不在于考試,旨在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審美感知,能夠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第四,應當堅持“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基本原則,靈活選擇合理的方法,使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不斷創新,促進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

3應當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師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夠使他們愛上文言文,主動進取。對于學生而言,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歷史性,不容易學習,要是老師可以靈活應用不同的方法,創設引人入勝的意境,這樣就能夠調動他們的求知欲,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其中。第一,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與文化修養,第二,應當通過科學合理的語言來掌控課堂氛圍。課堂教學中必須具有飽滿的熱情,精心準備,盡情發揮。筆者在教學中非常注重這方面,常常在文言文授課中穿插詩歌、對聯、趣聞等,收效明顯。

4教學內容的整體認知

根據內容,將高中文言文劃分成5種類型:(1)記述文,包括《荊軻刺秦王》、《鴻門宴》等作品;(2)議論文,包括《過秦論》等作品;(3)人物傳記,包括《廉頗藺相如傳》等;(4)山水游記,包括《赤壁賦》等作品;抒情散文,包括《滕王閣序》等作品。各類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特點,文質兼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對其基本知識進行講授,又要按照作品內容科學地分析人物、體會其風格、研究其現實意義。引導學生領略其內涵,使他們體驗到其中蘊含的美感。講解各種作品過程中,還應當把握各自的側重點,比如記述文,應當認真梳理事件,講授歷史常識與背景,從言、行等環節加以對比。對于山水游記來說,應當將寄情于景,這樣除了對于景物的描繪,還有一部分抒情和說理的部分,使他們領悟文章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情感。對于人物傳記來說,主要是利用人物的言行來深入研究其內在品質。對于議論文來說,應當使他們總結其論點,掌握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礎上,使他們領略其中的智慧,最終使他們有所啟發。對于抒情散文來說,應當認真對語言進行賞析,然后領悟作者的感情。因此,不同類型的文言文的側重點不同,教學內容有所區別,因此就必須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教授。綜上所述,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有很重要的文化傳承作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開發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習空間,教學中遵循四個基本原則,同時,教師應當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僅如此,還應當對教學內容有整體的認知,分成不同的類型,根據各種類型,選擇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切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實踐平臺,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妙建燁.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2(35):84.

[2]劉權輝.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問題探究[J].亞太教育,2015(04):61+55.

第2篇

關鍵詞:結構主義;思想政治課;改革

結構主義教育思想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一種西方教育思潮,曾對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的課程改革產生過重大影響。

一、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產生背景和主要觀點

1.產生背景

結構主義課理程論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蘇爭霸開始,美國極力想要改變教育質量低下的狀態。1959年底,全美科學院召開了各領域專家會議,布魯納擔任主席。布魯納在大會結束時做總結報告,該報告的中心問題是教育課程編制中如何有效地組織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2.布魯納的主要觀點

(1)以學科結構為課程中心。布魯納認為,只有掌握了學科的基本結構,即各門學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基本公式等理論知識,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這門學科;只有把具體的事物放到知識結構中去,才容易記憶和運用;只有掌握了基本知識結構,才能舉一反三,有助于理解其他類似的事物。除此之外,這種課程編制還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遷移,幫助高級知識和初級知識的溝通。

(2)螺旋式課程編制。在課程編制上,布魯納提出了螺旋式課程。螺旋式課程是把一門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基本原理,在不同年級重復安排,逐漸擴大范圍,循環加深程度。關于螺旋式課程編排,他提出了三個具體要求:一是教材能適當地加以轉換;二是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特點;三是要采用適合于促進兒童智慧成長的教學方式。

(3)提倡發現學習法。發現學習是指人通過獨立思考、自己掌握原理原則的一種學習方式。其優點主要在于有利于學生自己掌握知識的體系和學習方法;二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三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自主創新的思維和能力;四是有利于知識技能的鞏固和遷移。

二、當前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狀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德育性質的課程。因此,高中政治課的定位也不能背離這一屬性。但是,作為高考文綜中的一門課程,它已完完全全變成一門智育性的課程。思想政治課已經變成了“洗腦”和“死記硬背”的代名詞,學生學起來痛苦,教師教起來無奈。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設置也決定了這門課程的特殊地位,它不像其他科目那樣,界限清晰,屬性明朗。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課本為例,它分為必修一《經濟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必修三《文化生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四冊。在這四冊課本當中,似乎只有《政治生活》比較貼近課程的實質,而且不像數學由易到難的編排,也不像歷史以時間為軸編排。高中政治這四冊課本之間的關聯并不大,難以將它們有機串聯起來。因此,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比較迷茫,學習難度也會相應加大。

2007年課程改革之后,新加入的《文化生活》這冊課本原本以無時、無處不在的文化現象為切入點,為學生介紹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和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但是,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有趣的教學內容變成了死記硬背的考點,學生很難不產生厭煩情緒。

三、布魯納結構主義課程理論對高中思政課改革的啟示

基于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理論,適時對高中思政課程設置加以變革,有利于德育目標的實現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1.打破現有的課程設置結構

當前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設置還是傳統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按照布魯納的觀點,這種按照不同知識的性質劃分不同學科的做法有以下四個價值:一是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學科更容易理解;二是有利于課本知識點的識記,特別有利于意義識記;三是能促進知識技能的遷移;四是可以溝通高級知識與初級知識。或許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有這樣的價值,但是對于高中政治學科來說卻不一定。

筆者認為,與其將高中政治課分為這樣幾大板塊,倒不如按照課本特點,將其融入其他學科之中。例如,《經濟生活》這本書里面涉及許多生活當中的經濟常識,有時候還會涉及一系列的數學公式和演算。如果能將《經濟生活》融入數學教學中,既能更好講解這些經濟常識,又能增添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再比如《生活與哲學》可以融入語文教學當中,高中語文文言文在講解孔子、孟子、老莊的哲學思想時,完全可以將之與哲學乃至西方哲學進行對比。這種對比和碰撞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哲學的基本理論,辯證的取舍不同的哲學思想。《文化生活》完全可以融入歷史和地理學科當中,《文化生活》的基本知識來源于歷史和地理,專業的地理和歷史教師能更好地講解出其中的淵源。

除了將這樣幾門核心課程融入其他學科之外,思想政治課還可以做一個更大的調整,就是改變課程名稱和教學內容。按照布魯納的另一主要觀點,任何學科都能夠采用智育上正確的方式,有效地教給任何發展階段的任何兒童。這個大膽假設往往被人誤解,然而它的實質是“使問題配合學生的能力,或者找出該問題的某方面以便做出這種配合”。它要求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與課程實施方式相配合,形成“在智育上是正確的方式”。德育本就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應該由家庭、社會、學校共同完成。在學校環境中,德育也并不僅僅只是思政課教師或思政課這一門課的責任和義務,它需要各科教師以及各個崗位的教職工通力完成。按照布魯納的觀點,德育效果的提升需要在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上與課程實施的方式加以配合,以一種正確合理的方式,是完全可以實現學生思想道德的提升的。

在這一點上,縱觀我們的思政課程設置,小學時期的思想品德,由于沒有考試的壓力,學生學起來是比較有趣的。在這一時期,思品課教師應更多結合當地實際,開發課程資源,研發校本課程。例如,湖北省孝感市的小學生都會學習《可愛的孝感》這樣的一門課程。學生表示,這門課有利于了解自己的家鄉文化,增強他們對優秀的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增強對家鄉的熱愛。依此,可以開發類似的《可愛的湖北》《可愛的中國》這樣的課程,增加思品課的趣味性。按照布魯納螺旋式課程理論,此類課程還可以在初高中思政課中重復安排,逐漸加深難度。

我國思政課程設置還可以借鑒美國的公民教育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它們把思政課的屬性明確劃為德育的課程和教學生做合格公民的課程,淡化思政課的意識形態性,增強其實用性。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對思政課的反感,提升思政課德育的教學效果。

2.推廣發現式教學法

在教學方法上,布魯納主張“發現法”。所謂“發現法”,對學生是一種學習方法,叫發現學習;對教師則是一種教學方法,叫發現教學。他認為,教一門科目,并不是希望學生成為該科目的一個小型圖書館,而是要他們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運用發現式教學法,鼓勵學生運用發現式學習法,自己去發現和探究思政課學習中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和思政課的特殊性質相互作用下,導致思政課教師經常運用“灌輸法”進行教學。大多數學生認為思政課是一門只需要死記硬背就可以拿高分的應試課程。思政課教師在落實思政課教學目標時,把完成三維目標中的知識目標放在首位,甚至當作唯一的目標。過分地強調知識點的記憶和背誦,忽略了思政課的德育本質。

“灌輸法”有利有弊,其最大弊端就是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而發現式教學法剛好彌補了這一不足。發現式教學法最大的優點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擁有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以后,會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問題,這遠比思政課教師的灌輸法效果更好。

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對實現學習目標有重大意義,因此要幫助他們實現合適的自我需求,也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工作不是變得更輕松而是更加重要了。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要關照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學生,采取鼓勵的方法,先易后難,讓他們逐漸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在有進步時要及時表揚。長此以往,學生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就會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認真主動地去發現和探索學習中的問題。

3.思政課教師角色的轉變

布魯納的觀點,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當前社會上“重理輕文”的現狀,思想政治課本來就是不受重視的科目。長期不受重視,使得許多思政課教師安于現狀,一門心思當教書匠,認為只要落實好知識點,讓學生考高分就是完成教學目標。思政課教師的這種教學態度和心理是不利于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提升和德育目標的實現的。

2016年2月23日,江蘇省宣布秋季新入學的高一新生從2018年開始取消文理分科,開啟“3+3”高考模式,也就是學生除了必考的三門基礎課語數外,再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中選取三門進行考試。作為未來高考的一種趨勢,它對思政課的要求變得更高了。如果思政課再不改變其“枯燥無味”“死記硬背”的常態,學生只會越加反感,不去選擇政治課作為高考科目,那么日常學習中就更加不會重視政治課,如此反復,惡性循環,思政課的地位只會一降再降。這個趨勢給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大的挑戰。

思政課的特殊性質決定了思政課教師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師。思政課教師除了要抓好教學常規以外,還要不斷改變教學方法,例如,布魯納所提倡的發現式教學法。

綜上所述,高中思政課改革可以借鑒布魯納的相關理論,但要綜合考量各方因素,積極穩妥地推進。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張華.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研究(卷)?課程改革國別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陳秀梅.結構主義課程的簡析[J].科技信息,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