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海洋經濟分析報告

海洋經濟分析報告

時間:2023-08-24 17:18: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海洋經濟分析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海洋經濟分析報告

第1篇

[關鍵詞] 海洋經濟 區域競爭力 主成分分析 遼寧省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6)02-0038-04

[基金項目] 大連海事大學青年教師科技創新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助項目(01750412)。

[作者簡介] 姜麗(1978 ― ),女,遼寧丹東人,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學院講師,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海洋經濟。

一、遼寧海洋經濟概況

近年來遼寧海洋經濟發展迅速。2009年7月1日《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以此為契機,遼寧海洋經濟加速發展,海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遼寧海洋生產總值2006年為1478.9億元,2012年為3391.7億元,年均增速為14.84%;占遼寧生產總值的比重2006年為16%,2012年為13.7%;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2006年為6.97%,2012年為6.78%。海洋三次產業比重2006年分別為9.9%、53.5%和36.6%,2012年分別為13.2%、39.5%和47.3%。第一產業僅上升3.3個百分點,而第二產業下降1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10.7個百分點,海洋產業結構進一步升級。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2006年為695.2億元,2012年為1658.9億元,年均增速為15.60%;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增加值2006年為180.5億元,2012年為460.9億元,年均增速為16.91%。涉海就業人員2006年為275.3萬,2012年為322.6萬。

海洋經濟已成為遼寧經濟新的增長點,在全省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從全國來看,許多后起的沿海省市發展迅速,在經濟總量上已經趕超遼寧,遼寧海洋經濟面臨嚴峻的競爭壓力,亟待提升區域競爭實力。

二、遼寧海洋經濟區域競爭力分析

作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中國11個沿海省(區、市)的海洋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了評價和分析。利用降維的思想,在解決信息冗余的同時,提取出反映原始資料的特征信息。把多指標轉化為少數幾個綜合指標,并根據主成分和各自的方差貢獻率來確定各個評價對象的屬性及屬性權重。

1. 沿海省市海洋經濟區域競爭力總體評價

從總體上看,山東海洋經濟競爭力最強,廣東、江蘇和上海的競爭實力也很強,屬于第一梯隊。山東和廣東兩省,無論是海洋產業、海洋科技還是海洋環境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也是兩省海洋經濟一直位居全國前列,海洋經濟具有強勁競爭實力的主要原因。江蘇和上海雖然在海洋資源方面并不占有優勢,但是在海洋產業和海洋科技方面的實力,有力地提升了兩省的海洋經濟綜合競爭實力。此外,江蘇海洋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最高,達到62.1%,表明其海洋產業結構方面也具有競爭優勢。

浙江、遼寧、福建和天津海洋經濟區域競爭力相對較強,屬于第二梯隊。4個省市的海洋資源方面,有一定的優勢。如浙江和福建在海洋捕撈產量、地區規模以上港口生產用碼頭泊位數方面在11個沿海省市區中居前列。海洋產業結構方面,四省市差異較大。天津和福建的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在48%左右,而遼寧和浙江該比重則在42%左右。關于海洋產業效益,在海洋生產總值和海洋產業增加值上,4省市在11個沿海省市區中排名居中。在海洋科技方面,4省市總體競爭力并不強。具體地,4省市在海洋科研機構經費收入和海洋科技課題數兩個指標上的表現都較差,是其與第一梯隊差距的主要體現。另外,在海洋環境方面,4省市處于競爭的劣勢。如工業廢水排放量和海洋自然保護區面積等指標上,4省市的排名比較靠后。

河北、海南和廣西的海洋經濟競爭力相對較弱,屬于第三梯隊。三地海洋經濟雖然總體競爭力較弱,但也有其優勢。河北在海洋環境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工業廢水排放量等指標上表現較好。但在海洋科技和海洋產業發展方面則處于競爭劣勢。如海洋科技人員人均科研經費、海洋科研機構擁有發明專利總數、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及海洋產業增加值率指標在11個沿海省市區中居最后一位。海南和廣西在海洋產業發展和海洋環境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在海洋產業增加值率、工業廢水排放量和海洋自然保護區面積等指標上,在11個沿海省市區中居前列。但在海洋科技方面處于競爭劣勢,如海洋科研機構數、海洋科研機構經費收入等指標在11個沿海省市區中排名墊底。3地可以自身的優勢為基礎,以科技為支撐,發展特色海洋產業,以全面提升海洋經濟區域競爭力。

2. 遼寧海洋經濟區域競爭力評價

在海洋科技方面,遼寧處于競爭劣勢。與山東和廣東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而且海洋科技發展也不均衡。科技投入總量方面,遼寧具有一定的優勢,如普通高等教育各海洋專業本科在校生人數指標在11個沿海省市區中居首位,海洋科研機構數和海洋科研機構擁有發明專利總數兩個指標也居全國前列。但海洋科技人員人均科研經費和海洋科技課題數則在11個沿海省市中位于后列。其中,海洋科技課題數2012年僅為337個,不到廣東的1/6。

在海洋產業結構方面,遼寧處于競爭劣勢。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1.6%,在11個沿海省市區中居倒數第2位。海洋產業結構還有待于進一步優化和升級。

在海洋產業效益方面,除海洋生產總值年增長率較高外,在其他方面,遼寧均不具有競爭優勢。如海洋產業增加值和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指標即使在第二梯隊的4省市中也排名第4位。

在海洋資源方面,遼寧省處于競爭劣勢。整體上,相對于山東等資源大省而言,遼寧海洋資源結構并不均衡。如海洋捕撈產量、鹽田總面積和地區規模以上港口生產用碼頭泊位數指標在全國排名居中,而風能年發電能力在11個沿海省市區中居倒數第2位。

在海洋環境方面,遼寧具有一定的相對優勢。遼寧海洋自然保護區面積較大,污染治理項目當年竣工數量占當年安排施工項目比重和海域使用金指標在11個沿海省市區中的排名靠前??傮w而言,無論是生態環境和政府管理,遼寧海洋環境競爭力相對較強。

三、增強遼寧海洋經濟區域

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針對遼寧海洋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劣勢,為了培育新競爭優勢,快速提升遼寧海洋經濟競爭力,提出以下具體的對策建議:

(一)增強海洋經濟的科研創新能力

首先,建立沿海經濟帶海洋經濟研究院。依托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吸收海洋企業共同參與,建立遼寧省海洋經濟研究院,解決海洋產業發展技術瓶頸問題,推進海洋領域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進一步地,以沿海經濟帶海洋經濟研究院為主要載體,重點支持建設遼寧省海洋科技創新平臺,集科研與服務于一體,實施海洋關鍵技術攻關和示范工程。

其次,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在遼寧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基礎上,建立遼寧省海洋技術交易服務與推廣中心,直接推動海洋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組織各種形式的科技興?;顒樱缍ㄆ谂e行科技成果推薦會、科研信息會,承辦全國性的海洋科技成果展覽交易會,并鼓勵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參會,以提供海洋科技成果交流和合作的平臺。此外,還要加大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

再次,設立人力資源專項基金。一方面設立高級人才引進專項基金,進一步加大對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重點引進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緊缺型人才(工程技術人才、企業管理人才),向海洋新興產業傾斜。另一方面設立海洋人才培養基金,鼓勵和推動科研院所、高校與海洋企業建立起多渠道、多形式的緊密合作關系,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需要的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同時,鼓勵高校院所的教師和研究人員到國內外著名大學和科研院所進行高級訪問或進修學習,以提高海洋產業人才培養隊伍的水平。

最后,加大資金投入。探索海洋經濟發展資金的多元化投入模式。設立省級海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結合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措施加大對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船舶制造、海洋生物醫藥及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多個海洋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成立省級控股的遼寧省海洋投資公司,專門負責對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尤其是涉及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的工程和項目的投融資工作。進一步推動民間資本金融化,建立民間金融機構、保險機構和投資機構,利用政策鼓勵與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海洋經濟領域。

(二)加快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深度調整海洋經濟結構、帶動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如加快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遼寧省海洋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

編制專門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確定發展的重點領域、主攻方向和產業區域布局等。首先,依托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工業基礎將海洋裝備工程與遼寧裝備產業有機結合,著重打造國家級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將大連、盤錦和錦州現在的工程裝備方面的科技資源進行整合,加強科研實力。其次,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的特點是高新技術含量高、研發周期長、技術投入和投資力度大。政府應該加大對相關企業扶持力度,尤其要支持與海洋生物相關的跨界產品的研發,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研發機制,使研究機構的科技研發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再次,借助大連建設東北亞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積極發展海洋保險、海洋金融等產業。最后,遼寧屬于重度缺水的省份,大連甚至是全球重度缺水城市,因此發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產業迫在眉睫。一方面,遼寧在海水淡化方面有一定的科技優勢,同時,也可以發揮區位優勢,向新加坡等國家借鑒經驗。

(三)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與服務方式

首先,要構建省級層面統籌管理和協調機制。當前,海洋經濟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能源、信息、海洋氣象、海洋人才等各種要素的提供涉及多個部門,為了能夠實現海洋資源的合理配置,海洋經濟發展的順利推進,在定期舉行遼寧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基礎上,構建省級層面涉海產業及部門之間的統籌管理和協調機制,完成海洋行政管理方面的日常工作,并在重大涉海項目或行動中負責對其他部門的涉海職能進行統一協調。

其次,由遼寧省海洋和漁業廳聯合科技廳、統計局建立海洋經濟發展服務網站。定期國家及沿海各省市海洋經濟運行統計數據和評估分析報告,及時海洋科研動態和成果以及國內外海洋經濟相關的合作交流信息。

再次,建立和完善海洋產業集群公共服務體系。在重點產業集群區域,重點培育科研服務、工業設計、管理咨詢、現代物流、金融、教育培訓、中介服務等公共服務行業。

最后,積極爭取國家政策、資金等支持。遼寧要積極進行國家產業示范區、示范基地以重大項目的申報和試點,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專項資金和技術支持,帶動遼寧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目前國家已先后批準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和天津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大連現代海洋生物產業示范基地已成為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范基地,以此為契機,繼續打造幾個國家級海洋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如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示范基地、海水淡化與海水綜合利用產業示范基地等。依托目前建設中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海洋新能源基地、海洋生物醫藥基地、海水綜合利用基地、海洋石化加工和新材料基地和現代海洋服務產業基地,努力爭取國家級研究中心或重大項目落戶遼寧。

[參考文獻]

[1] 許淑婷,關偉.中國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競爭力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4(7):26-31.

[2] 國川,韓增林.中國海洋經濟綜合競爭力比較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4):458-461.

[3] 吳姍姍,張鳳成,曹可.基于集對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中國沿海省海洋產業競爭力評價[J].資源科學.2014(11):2386-2391.

[4] 趙珍.海洋經濟競爭力影響因素及評價模型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3(11):79-83.

[5] 王燕,謝蕊蕊.區域產業競爭力比較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6-7.

[6] 陳健生.區域產業經濟分析[M]. 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