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58: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最新醫藥行業動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藥品;市場營銷;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2-0183-03
高職院校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成為熟悉醫藥企業經營管理、掌握醫藥營銷技巧,能進行醫藥市場需求分析、目標市場尋找、藥品營銷策劃、客戶管理、合同洽談等實際操作的人才。而《藥品市場營銷技術》這門課,則作為該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學時安排也比較充裕。針對高職層次學生學習的特點,以及職業教育“工學結合”的理念,該課程的教學模式也應該有別于本科教學,更好地體現其生動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際教學中,卻存在種種問題,筆者在此對其教學模式做些探討。
一、高職院校《藥品市場營銷技術》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1.教材重理論輕實踐。目前該課程配套教材,編寫框架大多套用本科教材的模式,重理論輕實踐,案例偏少,實踐環節材料不夠充實,可操作性不強,甚至不少教材的編者就是本科院校的教師,對高職教學了解不夠。而高職層次的課時安排,往往有一半的課時是實踐課,極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現有的教材對實踐的指導性就不夠了。
2.教學內容與企業經營實際脫節。受教材內容以及師資水平的局限,該課程教學內容未能很好地結合企業經營實際,甚至脫節。我院對2008~2011屆畢業生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在企業相關崗位需要掌握的技能,并未在學校的課程學習中有充分體現。開設的課程理論性太強,實用性不夠。結合企業實際案例進行學習,成為課程改革的方向之一。
3.復合型師資力量缺乏。藥品經營與管理類的相關課程,包括此門課,涉及的學科多,涵蓋了藥學、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等領域,要求講授者為既懂藥又懂管理、關注行業動態的人才。目前該課程的教師多為單一的專業背景,要么藥學,要么管理學。復合型師資力量尚且不足,使得教師對課程知識結構多元化的把握存在一些欠缺。
4.課堂互動不足。該課程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會分析醫藥行業營銷環境,探索消費者心理,發現市場需求,運用營銷工具和技巧等,因而實踐性非常強。為了學好、用好這門課,要求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當中來,與教師就實際的案例、營銷情境、具體的醫藥產品、特定的客戶等進行討論和交流,以此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而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等局限,課堂氛圍不夠活躍,互動性不夠,影響了課程的趣味性、靈活性和實踐性。
二、高職院校《藥品市場營銷技術》教學模式改革的建議
針對教學中存在的以上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編寫特色教材,突出實踐環節。針對目前使用教材普遍存在理論性偏強、實踐篇幅偏少的情況,筆者認為應鼓勵有豐富經驗的高職教師隊伍編寫特色教材,廣泛收集近幾年醫藥行業的案例,豐富實踐內容,強調可操作性。使教材真正適合高職教學,適合高職學生學習使用。
2.加強校企交流,引入外聘師資。首先,與企業保持經常流,就崗位技能要求、畢業生工作情況等收集反饋意見,進而對課程教學內容做出調整和更新。其次,可以請企業營銷管理人員作為外聘教師到校講課,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藥品營銷工作的職責、具體要求,可能遇到的問題,甚至與就業指導聯系在一起,從而使課程學習更有目的性。此外,學生在藥品銷售崗位進行頂崗實習時,可以安排專業教師進行跟蹤指導,將崗位職責與藥品營銷課程所學知識結合在一起,學以致用,以用促學。
3.加強課堂互動,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模式的改革,歸根到底還要立足于課堂,體現于課堂。加強課堂互動,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就對教師的上課技巧和課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對2009~2011級三個年級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對此深有感觸。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摒棄照本宣科、生硬灌輸的課堂模式,建立互動的、趣味性的、啟發式的新模式,對教師本人備課及上課都有很高的要求:①靈活使用案例,適時引導啟發,平時注意關注行業、企業的動態,積累案例。案例不一定是最新的,與所講理論密切相關,能使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去分析案例、理解理論即可。案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敗的。如講到公關危機時,經典案例便是中美史克“康泰克”品牌重生的歷史回顧。通過這個案例,學生能很好地理解公關危機處理的思路及需考慮的因素,進而由此及彼,學會分析類似的事件應采取的措施。②運用“名家講座”,拓展營銷視野,給學生播放經典的講座視頻,使授課方式多元化,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他們更好地利用網絡和其他媒介來進行自主學習。比如講到企業在不同階段發展戰略的選擇,可以給學生觀看吳曉波先生的《大敗局:三九》,啟發學生思考:三九集團早期的成功經驗是什么,后期的失敗教訓又是什么?又如講到品牌建設,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播放李光斗先生講授的《品牌營銷》系列視頻,講到蒙牛開創的“廣告花”策略、利用我國載人航天新聞的傳播升位策略及抓住公益活動的“新聞價值”等,令學生更好地理解品牌建設的戰略高度。③使用任務驅動式,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小組任務式。開課之初,給學生分組。在實踐環節,布置小組實訓任務,通過組員分工與合作,共同完成任務。比如在對藥物牙膏這類產品進行市場細分時,要求每個小組走訪超市牙膏專柜,了解目前藥物牙膏市場有哪些產品,針對哪種口腔問題,收集產品圖片,了解有效成分,適應證等。各小組最后將資料做成圖文并茂的PPT,派代表上臺演講,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理解了市場細分的概念和方法,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團隊意識以及材料收集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個人任務式。課程進行一段時間后,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學習分享,可以是企業經營案例、營銷故事、讀書心得、兼職經驗、創業體會等。每次課前5分鐘是“小老師”的講課時間。④情境模擬,角色扮演,通過營銷活動中一些具體情境的模擬[1],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分析情況,靈活運用所學理論去處理實際問題。比如講到醫院客戶拜訪技巧的時候,讓小組進行醫生和銷售代表的角色扮演。通過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學生就較好地理解了客戶拜訪各階段的注意事項及營銷技巧。⑤培養創業氛圍,以創促學,通過參加營銷類的學術競賽,讓學生學以致用,從管理的層面了解公司的創辦及運作、市場調查、需求分析、產品定位、營銷戰略策略、財務管理等等,從而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也更加明確了學習的目的性。筆者曾帶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創業競賽,學生的創業構思得到了知名專家、企業界人士的指導,彌補了大學生創業知識與實踐經驗的不足。通過參加比賽,學生對市場調查與分析、產品定位、市場策劃、資金運作管理等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部分有條件的高校還通過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為有志于創業的學生提供場所,學生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在孵化中心營業開張,如中醫美容、中藥養生等項目,已經獲得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開始營業。通過這些實體店面的經營,使學生更多地接觸到企業經營運作的各個環節,達到以創促學,創學互動的目的。
筆者在這幾年的教學經歷中,結合高職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知識結構,醫藥企業對招聘人才的要求,以及畢業生對專業人才培養、課程內容的反饋意見等,試圖探索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方向。這門課程是一個相對年輕的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實用性強。目前我院藥學、中藥學、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畢業生有超過70%都從事藥品營銷工作。應該說,課程對崗位的指導性非常強,上好這門課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筆者認為,應對目前教學存在的問題,除了在教材內容編排、校企交流、師資引進方面做出努力外,重點應放在“激活課堂”上,通過案例、講座、討論、演講、模擬甚至鼓勵創業等方式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最終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