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6:58: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藥器械產業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我國醫療體制逐步理順,醫院的醫療服務性收入將逐步成為主角,由此產生的對中高檔醫療設備的需求將構成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的一個持續動力和競爭欲望。而迄今為止,醫療器械產品的不少關鍵技術仍被跨國巨頭們所壟斷,除了知名的老牌廠商,韓國企業也大舉進入了中國市場。三星攜手全中國的社區醫院,全面打造“健康產業”;而器械商喜來健已經在中國發展了1200余家體驗中心,覆蓋了30個省、市。外國公司的進入為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培育起了推波助瀾作用。
我國醫院大規模裝備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迄今為止不過十年時間。就整體而言,我國醫療機構的整體醫療裝備水平還很低,其設備中有15%左右還是20世紀70年代前后的產品,大量的設備需要更新換代。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是今后醫療管理的發展趨勢,這個趨勢會引發對影像化、數字化等高精尖醫療設備的需求增長。2007年國內市場容量達到800多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預測,未來5~7年內,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設備市場。
1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情況分析
幾年來,我國醫療器械新生產企業和新注冊產品數量的增長很快,表明境內企業產品被國內醫療市場的接受度在不斷增加。全國已形成了幾個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和制造業發展帶,其中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及京津環渤海灣三大區域成為本土三大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據不完全統計,三大區域醫療器械總產值之和及其銷售額之和均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因為本身所具有的條件不同,這三大產業聚集區又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點。
以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包括珠海、廣州等地),主要產品有監護設備、超聲診斷、MRI等醫學影像設備和伽瑪刀、X刀等大型立體定向放療設備、腫瘤熱療設備等,直接反映著現代醫療器械的新技術。
中科院、清華大學等標志著中國頂尖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都在北京。在醫療器械行業中,最新技術和人才培養優勢都在北京。以北京為中心的環勃海灣地區(含天津、遼寧、山東)醫療器械發展勢頭迅猛,一個包括DR、MRI、數字超聲、加速器、計算機導航定位醫用設備和呼吸麻醉機在內的數字診斷治療設備生產企業群正在形成。
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含江、浙)成為我國醫療器械三大產業群之一。高質量、一次性的醫療器械用品及耗材暢銷國內外,小而全是長三角地區醫療器械產業的一個特點。
隨著世界醫療器械市場競爭加劇,醫療器械外包業務正和中國市場形成緊密聯系。醫療器械制造的外包與汽車、機電設備、建筑工程的外包生產并無本質區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三五年內,醫療器械行業有望成為吸引外資的突破口。
2 福建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的醫療器械產業有了長足進展,經過20多年的努力奮斗,醫療器械產業占整個專業設備制造業的份額在不斷上升。其中瑞聲達聽力技術(中國)有限公司產值達7億元,年產各類助聽器93萬只,居全國第一,其中耳背機65萬只,為全國第一;麥克奧迪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年產值達3億元,居全國同類企業首位;福州梅生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值達到1.5億元,全國市場占有率達80%。
在看到福建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省各醫療器械企業原先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并未全部解決,行業內部的發展也很不平衡。以廈門市醫療器械企業情況分析,全市共有54個醫療器械企業,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據統計,2005年總產值約11億元,這11億產值主要是由“麥克奧迪(顯微鏡)”、“柯達(數碼影像)”、“瑞聲達(助聽器)”三家外企貢獻,其余51家企業的貢獻甚微。54家持證生產企業,注冊產品128個產品的種類,但能列為儀器設備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除少數幾家的產品外,難稱高檔醫療器械。但我省診斷試劑目前起步較好,其中三大宗產品(生化、免疫發光、免疫組化)技術較成熟。同時,激光技術及激光器我省也有發展優勢。我省的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必須善于將現代信息技術成果融入傳統產品促進升級換代,要研發出擁有自主產權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從源頭上提高競爭力。
3 加快我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策略研究
21世紀初是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和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發展高端醫療器械要把發展立足點放在政府的戰略,要在全球醫藥產業的格局中進行策略研究:
目前,全國已形成了幾個醫療器械產業聚集區和制造業發展帶,它們雖然具有的條件不同,但能因地制宜,產業聚集區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點。它們的崛起和發展,對我省醫療器械產業的迅速崛起和快速發展有著許多借鑒作用。如:
以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研發生產綜合性高科技醫療器械產品是其強項。這一區域國際交流、貿易、合作活躍,產品立足于全球一體化市場,重視國際化生產經營管理模式。走國際化道路是該地區的重要特點。顯然,這一區域形成與其特殊的政策環境、地理位置以及原有的經濟氣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政策、機制、市場等因素的激勵和培植,是使醫療器械產業在深圳得以蓬勃發展的原因。
環渤海灣地區診斷治療技術引人注目,是由于幾年來政府政策的調整以及人們觀念的轉變,企業借助政府的關注以及本身所具有的科技能力,勢頭強勁,潛力不可小覷。
長三角地區的特點是產業發展迅速,中小企業活躍,地區特色明顯。快速發展的民營企業以及江蘇發達的有機化工工業的帶動下,成為我國醫療器械三大產業群之一。國際化的生產和銷售,使其在海外具有良好的聲望。
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給福建與臺灣之間的聯絡帶來了新的空間,同時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實施給福建的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福建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應立足于福建產業基礎,挖掘福建民營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從三大產業集聚區中吸取發展經驗,從而創造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條新的崛起之路。
3.2 加大醫療器械產業的政策支持
影響我省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因素很多,但產業政策環境改進是最重要的因素,產業政策環境對于行業發展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于省內企業,通過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幫助它們發展;二是對于國內大企業、大科研機構,通過政策引導,吸引它們到福建投資辦廠。對于產業政策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政策扶植、組織研發、管理接軌。
3.2.1 加大專項投入,搭建公共的技術平臺
設立省、市兩級政府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戰略性產業研發機構,強化前瞻性產業技術研發。一是用于搭建一個公共的技術平臺。幫助協調我省醫療器械研發中的重大問題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加強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二是用于企業技改、醫療器械產業基地的建設、基礎性研究、中上游技術創新。三是對于開發國家一、二類醫療器械產品和為新醫療器械開發服務的實驗室及臨床試驗,給予一定的扶持。
3.2.2 建立醫療器械采購支持制度,激勵自主創新
在歐洲和日本,國家對于醫療器械行業是作為福利行業來扶植的,通過稅收、信貸和政府采購等一系列方式,幫助和促進產業發展。政府采購醫療器械時,同等技術水平的產品,本土的即使比進口的價格更貴,只要在10%以內,政府仍然會選擇本土的產品,因為政府采購花的是納稅人的錢,當然應該用來扶植本地的企業。
要通過建立省內企業醫院醫藥見面訂貨會等形式扶持省內企業,利用政府采購制度激勵自主創新。對省內企業或科研機構生產或開發的、符合國民經濟發展要求和先進技術發展方向、且具有較大市場潛力的醫療器械試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場的產品,經認定,政府進行首購,由采購人直接購買或政府根據采購制度采購支持。
科技、財政部門要制定有關自主創新產品認定和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的管理辦法。要優先使用地產產品,將地產產品優先列入政府采購范圍。各地藥監部門要嚴格把關,凡符合采購要求的地產醫療器械,必須優先購買。
3.2.3 管理職能接軌,促進醫療器械的發展
省醫療器械監管部門要堅持監、幫、促相結合的方針,進一步規范醫療器械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促進醫療器械的發展。在管理過程上對創新產品和重點企業拳頭產品的系列開發的新品種上市審批應縮短時限、簡化程序,重點扶持已具規模生產企業的新產品開發,促進龍頭效應,加快其發展。
工商部門著力打擊醫療器械流通環節的與市場經濟體制不容的各種違法行為,維護合法廠商的市場地位。紀檢監察部門則大力整肅有關醫療器械生產流通銷售環節的腐敗現象,維護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環境。
要切實把政府管理產業的職能轉變到規劃引導、政策調控、綜合協調、公共服務上來。逐步實現醫療器械產業由依靠政府推動向政府與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的轉變。
3.2.4 加強與臺灣地區的合作,構建區域產業鏈、價值鏈
當前,我省正努力實現“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構想,“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是充分利用我省的地域優勢,通過與海峽對岸相關科技、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培育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強與臺灣地區的合作,在“構建區域產業鏈、價值鏈”上要有作為。如與臺灣企業建設“研發―生產”模式,在金融服務上,與臺灣企業建立“融資―生產―出口”三角模式。
3.2.5 實施名牌梯度培育計劃,推進品牌建設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社會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不斷增強名牌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形成以醫療器械名牌企業為主體的大企業集團和以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為特征的區域強勢品牌群,帶動區域經濟的跨躍式發展。
選擇一批技術含量高、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醫療器械產品重點培植,大力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醫療器械名牌產品生產企業群體,實施名牌梯度培育計劃,爭創更多的福建籍醫療器械“中國名牌”、“馳名商標”和“出口名牌”。
3.2.6 引進嫁接打造醫療器械行業航母
我國的醫藥工業較早就實行了改革開放,國際醫藥工業前25名跨國公司都在我國合資辦廠,一些地區和企業通過與跨國公司合作整體提升了實力。各級政府應站在全省醫療器械產業戰略布局調整的高度,對此給予高度重視,把握時機,主動出擊,力爭吸引一至兩家跨國醫療器械行業巨頭在我省進行大規模投資辦廠。
3.2.7 引導培植醫療器械行業龍頭
一是倡導強強聯合,引導中小企業向大企業靠攏,培育有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二是鼓勵有實力、有發展前途的民營企業大膽收購、兼并那些解困無望的企業,利用他們的殼資源及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組建大的集團公司,促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三是加強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的聯合。醫療器械行業界開展工商聯合,可以使生產企業利用商業企業深層次、廣覆蓋的分銷網絡和市場作業反饋系統,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商業企業可以通過與生產企業合作,保證質優、價廉的貨源,達到雙贏的目的。
3.2.8 依托園區做大做強醫療器械行業企業
以園區為依托,廣泛吸納社會資金進園投資辦廠,發揮園區的聚集效應。要給予孵化器園區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享有的優惠政策,讓落戶企業生產的新藥械優先進入省醫保目錄,力爭使園區很好地體現出自主創新平臺對工業集中區的服務和依托,對優勢和特色產業的支持和促進,對新興產業的引導和培育。
3.3 建設福、廈、莆、寧、泉五個產業基地
3.3.1 建設福州創新研發型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要建設具有醫療器械創新能力的研發型產業基地,創造出具有福州特色的,具有創新研發、產業鏈完善和市場配套的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基地。發揮生化、免疫發光、免疫組化、激光技術及激光器、助聽器、口腔治療儀器等六大宗技術,研發出擁有自主產權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從源頭上提高競爭力。到2009年,成為全國創新研發型醫療器械產業基地之一。全市醫療器械行業年產值達到12億元。
3.3.2 建設廈門綜合性高科技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要建設綜合性、高科技醫療器械產業基地,成為我省重要的醫療器械,尤其是與電子、光電技術融合的新型醫療器械生產基地,要抓住區域國際交流、貿易、合作活躍的契機,實現醫療器械產業的快速發展。到2009年,成為全國綜合性高科技醫療器械產業基地之一,全市醫療器械行業年產值達到33億元。
3.3.3 建設莆田全國民營醫院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要充分發揮莆田在全國民營醫院網絡優勢,建成集醫藥器械藥品研究、開發、銷售、應用和服務相配套的醫療產業,成為全國民營醫院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到2009年,成為全國唯一的民營醫院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全市醫療器械行業年產值達到10億元。
3.3.4 建設寧德保健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寧德市要立足港口、區位、開放口岸和醫療保健按摩器械產業群體優越,整合資源,在原有的基礎上和國際醫療保健產品接軌,開發建設保健器械產業園區,建成具有醫療保健特色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到2009年,全市醫療器械行業年產值達到10億元
3.3.5 建設泉州傳統提升型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要充分利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給泉州與臺灣之間的聯絡帶來了新的空間的契機,依托福建煉化一體化項目和泉州工業產業基礎。通過與港臺相關科技、產業的交流與合作,把培育與發展醫療器械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創造出具有泉州特色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到2009年,全市醫療器械行業年產值達到5億元,成為快速成長的醫療器械產業基地。
[中圖分類號] R-0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4(c)-058-02
中藥多年以來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和發展,本文針對這一現狀提出了“用知識產權有效促進中藥現代化發展”的觀點。
1發展中藥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歷史機遇
中藥是目前我國在國際上占有優勢的少數學科領域之一,富含中華民族的智慧、創造和貢獻。
中藥現代化就是將傳統中醫藥的優勢、特色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以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求的過程。2002年6月國家科技部將“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列為“十五”重大科技專項;2002年11月,《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正式,中藥現代化在21世紀生命科學發展和回歸自然的世界潮流中,很有可能成為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的新的重大貢獻之一。
2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
20世紀80年代以來,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不斷擴大,專利保護幾乎延伸到所有的技術領域。比如商標專用權不僅適用于商品商標,而且適用于服務商標;作品著作權的表現形式擴大到新的高科技媒介;商業秘密被確認為知識產權的主題,保護未公開信息的競爭也與知識產權制度融為一體。
3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中國中藥產業基礎研究落后,技術水平低,每年我國中藥出口僅占世界中藥貿易額的5%。而日本、韓國、東南亞以及歐洲一些國家的中藥企業用中藥精煉制成膠囊、片劑和顆粒劑,不僅占領了國際市場,而且目前已占據了我國中成藥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
為改變我國中藥生產落后的狀況,我國一些地方和單位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引進外國的資金和先進生產工藝。但一些人為達到此目的,急功近利,不惜將自主的知識產權――中藥處方拱手交給外商。我國民間還有大量中藥秘方、偏方,至今仍以非處方、草藥形態流傳,許多外商正加緊搜羅研究分析,甚至搶先申報專利,使得中藥的知識產權正以驚人的速度流失。
專家指出,中國中藥要全面進入國際市場,必須與國際接軌,實現中藥現代化,首先是研究與開發的現代化。要建立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及現代化劑型,建立中藥質量標準規范,提高中藥質量標準水平,加強中藥藥理、毒理研究,重視中藥臨床試驗,制定中藥生產管理規范。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大力加強中藥知識產權的研究和保護。
4知識產權保護在中藥現代化過程中的具體表現
中藥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標、商業秘密、行政保護等方面。
4.1中藥的專利保護[1]
專利保護是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根據我國現行專利法的規定,有關中藥的處方、生產方法、醫藥器械等均可以得到專利法的保護。這不但利于引進國外新的方法專利技術,更可以促進和保護我國中藥的自主研制與開發。但是,專利保護同時存在以下缺點。①審批周期長。從中藥發明專利申請的提出到最終授權,大概需要將近3年的時間。②保護期限相對于中藥品種保護短。中國專利法規定,發明專利的保護期限是20年,從申請日起算,而中藥品種保護最長可達30年。③侵權事實認定困難。中藥通常由復方組成,在制備成中成藥后,根據現有的分析和檢測手段,不易分析出它的原始配方和生產工藝。實踐中,專利權人認為他人可能侵犯了自己的專利權,但拿到他人的產品后,無法與自己的專利產品進行比較,從而無法準確判斷是否侵權。④發明人對中藥專利認識上有誤區。他們認為,專利保護的中藥組合物,一旦經他人增減一味和幾味中藥,即可不構成侵權,因而認為專利無法保護其核心技術。⑤專利審查嚴格,要求具備三性,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這種“高門檻”使一些科研人員望而生畏。
4.2中藥的商標保護[2]
藥品中的注冊商標可以作為藥品是否合法經營的依據。藥品的注冊商標對于企業創名牌、爭效益、保證藥品質量、提高競爭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例如,同仁堂、達仁堂等知名商標,由于在公眾心目中有良好的信譽,在同行業中一直保持著競爭的優勢。由此可見,商標是企業寶貴的無形資產。在商標保護方面,主要存在不注重中藥商標的注冊、名牌流失嚴重、商標權與企業名稱權沖突等問題。有調查顯示,平均40家企業才有一家企業注冊商標。而一些企業商標過期后不續展,致使商標在國外被搶注后花高價再將商標購回。
4.3中藥行政保護
中藥的品種保護,是中藥知識產權的重要形式。1993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藥品種保護條例。中藥一級保護品種的保護期限分別為30年、20年、10年。中藥二級保護品種的期限為7年。與專利不同的是,中藥品種保護期限內,中藥一級保護品種的處方組成和工藝制法不得公開。中藥品種保護與專利相比具有審批速度快、保密性強的特點。但中藥品種保護也存在著缺陷,如保護的對象僅僅是中藥品種,而對中藥的生產方法、專用器械等不給予保護。另外,對于同一種中藥品種,企業所享有的中藥品種保護權不具有排他權。根據中藥品種保護條例的規定,只有沒有申請專利保護的品種才能申請中藥品種保護。中藥品種保護只在國內使用,無法與國際上的通用做法接軌。
4.4中藥的商業秘密保護
商業秘密方面,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明確闡明了“侵害商業秘密權益”的行為。從中藥領域的技術特征看,商業秘密保護是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方式之一。
5保護知識產權,推動中藥現代化的實施策略[3]
5.1開展中藥專利戰略研究,保持中藥優勢地位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成功地從傳統中藥中分離出上百種有效成分,經過嚴格的科研和臨床試驗之后,達到工業化生產標準,推向市場,成為正式的處方藥。這些藥物是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對中藥走向世界意義重大。對大量中藥秘方、民間偏方,應加緊研究,早日形成專利,投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5.2創造條件,加大力度培育中藥馳名商標
一個優秀的中藥馳名商標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條件:①藥品療效高、作用突出并有良好質量保證。②良好的商標設計,投入力量進行商標宣傳。③良好的商標管理。及時了解商標注冊的公告與市場產品的商標使用情況,及時發現與制止商標侵權的發生,及時對到期的商標進行再注冊。④依法使用注冊商標。企業應嚴格按照商標法的規定使用注冊商標。
5.3提高全行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針對當前中藥行業的實際情況,應當在全行業普及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深刻認識知識產權做為無形資產和競爭武器的重要價值及在開拓、占領國內外市場,保護競爭優勢方面的積極作用,從經營策略和發展戰略的高度上重視知識產權問題。
5.4盡快制定出臺《商業秘密法》
為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符合國際規則的法律環境,及早完成我國中藥產業與國際市場經濟的接軌,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出臺與中藥知識產權保護關系極為密切的《商業秘密法》。
[參考文獻]
[1]溫旭,劉孟斌,申元林.知識產權的保護策略與技巧[M].北京:專利文獻出版社,1996.11.
[2]陸普舜.各國商標法律與實務[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6.
關鍵詞:長三角地區;優勢產業;關聯性??
一、優勢產業評價指標體系?
(一)優勢產業定義?
優勢產業是在當前的經濟總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額、運行狀態良好、資源配置基本合理、資本營運效率較高、在一定空間區域和時間范圍內有較高投入產出比率的產業。優勢產業與主導產業不同,在產業生命周期曲線中,優勢產業一般處于成長的成熟期這一區間。優勢產業強調資源的天然稟賦、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經濟的運行狀態。只有當它們得到了比較好的結合,才有可能形成優勢產業。?
本文所評選的優勢產業有這樣幾個特點,該產業資本營運效率高,人力資源優勢明顯,對長三角經濟區域整體貢獻大,并體現出一定的成長性。?
(二)優勢產業評價指標?
1.優勢產業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優勢產業的定義與特點,本文建立了優勢產業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2.綜合評價模型?
c=100×?ni=1ωi?xi ?
其中,ωi為第i個指標的權數,?xi 為該行業第i個指標經過消除量綱后的指標值。?
3.對評價指標的說明?
(1)資本產出率?
資本產出率=該產業當年的生產總值/當年該產業的資產總額?
資本產出率是單位資本產出能力的體現,產業資本產出率的高低體現了該產業對資本配置的好壞、資本運作效率的高低。同時,資本的產出率也反映了該產業在生產活動中對資本的需求程度,是評價優勢產業的重要指標。?
(2)勞動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該產業工業增加值/該產業當年的平均從業人數?
勞動生產率說明了該產業內單位勞動力生產能力的高低,同時也表示了該產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狀況。?
(3)產業貢獻率?
產業貢獻率=該產業當年總產值增加量/該地區總產值增加量×100%?
產業貢獻率體現了某產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有助于評價該產業在該區域經濟中的作用,以及對整個區域經濟的作用大小。同時,該指標還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所述產業與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4)企業產出增長率?
企業產出增長率=該產業總產值增加量/該產業內企業個數增加量×100%?
本文考察的優勢產業主要是位于產業成長周期中的相對處于成熟階段的產業,但同時也需要考慮該產業進一步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潛力之所在,因此,該指標也是衡量優勢產業的組成之一。?
4.對權重的說明?
首先,本文主要考察優勢產業對整個長三角地區整體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因此,相關的指標——產業貢獻率被賦予最高的權數。其次,從長三角地區的經濟運行來看,資本相對勞動力而言,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這是本文對兩者賦予不同權數的原因。最后,企業產出增長率被賦予最小的權數,因為本文將優勢產業主要定義為在成熟期階段的產業。?
二、長三角地區優勢產業的界定?
(一)樣本說明?
長三角地區共有16個城市,分別為上海、南京、杭州、寧波、鎮江、揚州、泰州、蘇州、無錫、常州、南通、紹興、嘉興、湖州、舟山、臺州。根據重要性原則以及各地可查證的統計資料,本文選取了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杭州、寧波、紹興、嘉興、舟山共12個城市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該12個城市2004年城市gdp總和占整個長三角地區gdp的87.08%,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選取數據方面,主要以2004年的數據作為當期,2003年的數據作為基期,僅嘉興市以2003年數據作為當期,2002年數據作為基期。工業生產總值等方面,均以現行價計算。?
(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中,針對4個指標對各行業計算出資本產出率、勞動生產率、產業貢獻率以及企業產出增長率后,對上述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后,按權重加總即為綜合得分。各產業得分以及位次排定如表2所示。?
通過定量分析,我們選取其中的前八位產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塑料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通用設備制造業)作為評選出的優勢產業。?
(三)長三角地區十大優勢產業排序 ?
作為對定量分析的補充,從產業的重要性和關聯性角度出發進行定性分析,化學纖維制造業以及醫藥制造業被選為另兩個優勢產業。?
01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3.2417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1.8502塑料制品業8.1418橡膠制品業1.8303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6.9619醫藥制造業1.8304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6.12
20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1.8205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5.8321造紙及紙制品業1.8006紡織業3.932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7107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3.8723飲料制造業1.7008通用設備制造業3.7324家具制造業1.6809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3.7325食品制造業1.5810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3.6326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1.4111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3.3727燃氣生產和供應業1.4012化學纖維制造業3.2928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1.3413農副食品加工業3.1329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1.3214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3.0030金屬制品業1.3015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2.5231水的生產和供應業0.9716專用設備制造業1.96 注:根據上海工業年鑒、江蘇統計年鑒、浙江統計年鑒2000-2005年的數據計算(下表同)。?
對于醫藥制造業來說,長三角地區16個城市中,上海、南京、無錫、揚州、泰州、杭州、寧波、湖州、紹興以及臺州共10個城市都將其評價為該城市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或特色產業。同時,與醫藥方面相表3長三角地區十大優勢產業時,與醫藥方面相關?
位次產業大類01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02塑料制品業03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04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05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06紡織業07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08通用設備制造業09醫藥制造業10化學纖維制造業關
的還有部分精細化工行業、醫藥器械制造行業,醫藥行業實際整體評價會超過本模型的定量綜合評價,因此通過定性調整將其歸為第九位的優勢企業。?
對于化學纖維制造業,在定量模型中排位12。由于化纖行業與排名前列的紡織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等有較大的相關性,同時,該產業還是南通、揚州、杭州、嘉興等市的支柱產業或優勢產業,因此通過定性調整將其歸為第十位的優勢產業。?
通過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評出長三角地區十大優勢產業,如表3所示。?
三、長三角地區優勢產業的比較?
長三角地區的十大優勢產業在單位資本產出率、勞動生產率、產業貢獻率和企業產出增長率這四個指標上2004年的指標值如表4所示,將其分別與相應的平均水平相比較,即可得出十大優勢產業的比較優勢。?
1.資本產出率?
產業資本產出率的高低體現了該產業對資本配置的好壞、資本運作效率的高低,同時也反映了該產業在生產活動中對資本的需求程度。2004年長三角地區資本產出率的平均值約為120%,在十大優勢產業中塑料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這五大優勢產業均體現了較高的資本運作效率;而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這五大優勢產業在資本產出能力上表現得較弱。?
2.勞動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說明了該產業內單位勞動力生產能力的高低,同時也表示了該產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狀況。統計數據表明:2004年長三角地區勞動生產率的平均值約為12500美元/人,2002年世界勞動生產率的平均水平約為18600美元/人,發達國家均在30000美元/人以上。與表4中長三角地區的十大優勢產業的數據比較可以得知:長三角地區的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塑料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達到長三角地區的平均水平;醫藥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紡織業這三個產業未達到長三角地區的平均水平,具有提高的潛力。?
3.產業貢獻率?
產業貢獻率體現了某產業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有助于評價該產業在該區域經濟中的作用,以及對整個區域經濟的作用大小;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所述產業與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情況,有重要意義。2004年長三角地區的31大產業貢獻率平均水平約為6%,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對長三角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最大,其產業貢獻率為45.06%;其次為塑料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這五大優勢產業的產業貢獻率在14%左右;而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這四大優勢產業對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較小,低于平均水平。?
4.企業產出增長率?
企業產出增長率有助于分析長三角地區優勢產業進一步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潛力之所在。2004年長三角地區的單位企業產出增長率平均水平約為176%,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塑料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這六大優勢產業具有較高的水平;而紡織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的單位企業產出增長率均低于長三角地區的平均水平,表明這四大優勢產業是長三角地區產業進一步的發展方向,具有發展的潛力。?
綜合以上對長三角地區十大優勢產業指標值的比較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塑料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這四大優勢產業有一定的比較優勢;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的各項指標在長三角地區十大優勢產業中屬于中等水平;而紡織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這四大優勢產業的各項指標水平偏低,具有發展的潛力。?
四、長三角地區優勢產業聯性分析
(一)產業關聯性分析方法?
本文對產業的關聯性分析主要是針對各產業內部的關聯性分析,即該產業在長三角地區的整體發展與該產業在各個城市的發展之間的關聯性研究。研究的對象是前文通過優勢產業評價指標和評價模型甄選出的十大優勢產業,城市樣本共12個,包括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杭州、寧波、紹興、嘉興、舟山。研究數據均來自2003年、2002年當地統計局公布的相關產業數據。?
產業之間的關聯性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研究,本文采用了一種較為簡單、直接和清晰的方法——通過各城市各產業2003年生產總值的增長率與該產業在長三角地區的生產總值增長率之間的比較,按各城市gdp占長三角區域gdp的比重作為權數,進行分析。?
即ρ=?ni=1 αixi?xi=ai-μμ?
其中,ρ表示該行業內部的整體關聯性,αi表示各城市根據其gdp在整個長三角地區所占比例相應得出的權數,xi代表了各產業與該產業整體發展之間的關聯性,ai表示各產業當年的生產總值的增長率,μ表示該行業在長三角地區當年生產總值的增長率。?
所求得關聯性值等于零時,說明該產業整體的發展與增長速度和該產業在各城市的發展速度保持一致。所求得關聯性值為正時,絕對值越大,說明各城市的發展速度對產業整體的發展作用越小;所求得關聯性值為負時,絕對值越大,表示各城市的發展速度對產業整體的發展作用越明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優勢產業內部關聯性分析?
通過上述的關聯性分析方法,對評選的長三角地區十大優勢產業進行內部關聯性分析,所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長三角地區十大優勢產業內部關聯性?
行業關聯度絕對值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0.1260 0.1260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0.0719 0.0719 通用設備制造業0.0690 0.0690 化學纖維制造業0.0338 0.0338 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0.0121 0.0121 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0.0518 0.0518 醫藥制造業-0.0980 0.0980 紡織業-0.1279 0.1279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0.1305 0.1305 塑料制品業-0.1316 0.1316
分析表明,塑料制品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紡織業,醫藥制造業以及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這五大優勢產業的產業內部關聯性較高。產業整體發展速度大于各城市該產業的發展速度,這種情況表明這五大優勢產業在長三角地區已經實現了一定的規模經濟,加快各城市發展有利于大大提升該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的表現。其余五大優勢產業的內部關聯性不高,產業在區域整體的表現要低于在各城市之間的表現。同時,這也說明了這五個關聯性相對較低的產業依然存在著發展潛力,如能調整產業在各城市之間的布局,將能提高該產業在長三角地區整體的運作效率。?
五、結論?
通過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評出長三角地區十大優勢產業,并在相應指標上進行比較分析,在對長三角地區各優勢產業在各個城市的發展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研究之后,就長三角地區優勢產業的發展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重點發展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塑料制品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紡織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這十大優勢產業。?
第二,十大優勢產業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塑料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這四大優勢產業因發展比較成熟,已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故應積極利用并進一步穩固其優勢,從而推動長三角地區的產業一體化進程,提高長三角區域的綜合經濟實力。而醫藥制造業,紡織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這四大優勢產業目前的各項指標水平偏低,表明它們具有發展的潛力,應將其作為長三角地區產業發展的重點調整對象。?
第三,醫藥制造業,紡織業,塑料制品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這五大優勢產業的產業內部關聯性較高,在長三角地區已經實現了一定的規模經濟,加快各城市發展有利于大大提升該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的表現。?
第四,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這五大優勢產業的內部關聯性不高,產業在區域整體的表現低于在各城市之間的表現,依然存在著發展潛力。因此,應調整這五大優勢產業在各城市之間的布局,從而提高這些產業在長三角地區整體經濟中的協作效應。??
翰宇藥業(300199.SZ)專業從事多肽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有醋酸去氨加壓素注射液、注射用胸腺五肽、注射用生長抑素等。
2011年上市以來,翰宇藥業賬面上的應收賬款一直保持在較小規模,不過蹊蹺的是,2015年突然呈現爆發式增長,增幅遠遠超過收入增幅水平;與此同時,公司當年賬面上的開發支出也出現明顯增加,存在粉飾業績之嫌。
翰宇藥業涉嫌粉飾業績背后,其動機或許并不單純。《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注意到,公司拋出的19億定增計劃,其定增價目前已與市價大幅倒掛,定增能否順利實施恐存變數。 應收款暴增
翰宇藥業4月28日2015年年報,公司當年實現營業收入7.68億元,同比增長83.17%;凈利潤3.05億元,同比增長77.98%。
收入高增長背后,難掩翰宇藥業應收賬款的暴增。財報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6.18億元,較期初大幅增加232.41%,期間增加額4.3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56.25%。
伴隨著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翰宇藥業2015年應收賬款周轉率大幅降低,同時周轉天數大幅增加。
Wind資訊顯示,翰宇藥業2012-2015年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2.81、2.42、2.51、1.91,對應的周轉天數分別為128.16天、149.03天、143.21天、188.22天。
《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注意到,翰宇藥業2015年有一個收購標的并表,公司應收款增加會不會是并表所致呢?
翰宇藥業2014年8月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甘肅成紀生物藥業有限公司(下稱“成紀藥業”)100%股權,標的整體作價13.2億元。
其中,公司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成紀藥業50%股權,共發行股份2700.49萬股;以支付現金方式購買成紀藥業50%股權,共支付現金6.6億元。
收購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成紀藥業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7617.89萬元,遠遠低于上市公司2015年末的應收賬款額。因此,這也就可以基本斷定,公司2015年應收款暴增,并非成紀藥業并表所致。
對于應收款大幅增加,翰宇藥業在2015年年報中也表示,是因為銷售規模擴大所致。對于具體原因,《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嘗試通過各種方式采訪翰宇藥業,不過截至發稿仍未收到上市公司方面回復。
近幾年,隨著醫藥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醫保控費、嚴控藥占比等政策逐步落實,醫藥產業發展增速減緩是必然趨勢。因此,從這一行業背景來看,上市公司通過激進銷售來粉飾業績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
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翰宇藥業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繼續攀升至6.94億元,并未見到任何的改善跡象。
除了應收款暴增外,翰宇藥業2015年開發支出也出現明顯增加。財報顯示,公司2015年末開發支出9364.91萬元,較期初增加4251.34萬元,增幅為83.14%,增加額占當期凈利潤的比例為14.10%。
對于開發支出增加,上市公司解釋稱,主要是科信必成、格拉替雷、利拉魯肽項目支付款項所致。
會計準則對研發支出資本化的規定并沒有強制性的約束條款,怎么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怎么判定研發支出資本化的條件,選擇的主動權其實掌握在企業手中,在實際操作中會計師往往優先采納企業意見,而這也成為上市公司利用開發支出調節利潤的重要手段。 并表高增長幻象
翰宇藥業2015年實現凈利潤3.05億元,同比增長77.98%。不過,如果剔除掉成紀藥業并表因素影響,上市公司真實內生業績并沒有什么增長,甚至可能還出現下滑。
資料顯示,成紀藥業主營業務為醫療器械和化學藥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自成立以來,其致力于安全給藥事業,以“自動注射技術”為核心,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卡式注射筆、卡式注射架及溶藥器“二合一”產品,改變了注射給藥方式,提高了注射用藥安全。
翰宇藥業2015年年報稱,上市公司于2015年1月完成收購成紀藥業全部股權的交易。財報顯示,成紀藥業2015年收入、凈利潤分別為2.58億元、1.15億元。而上市公司2015年全年凈利潤為3.05億元,剔除掉成紀藥業之后,上市公司原有業務的凈利潤僅剩下1.9億元,相比2014年(凈利潤1.72億元)僅增長10.47%。
翰宇藥業這種靠收購并表維持的高增長,恐怕很難有持續性。而且,成紀藥業自身的經營情況也并不理想。
根據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對標的公司成紀藥業2015年度財務報表的審計結果,成紀藥業2014年度、2015年度經審計后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16億元、1.14億元,2015年度業績承諾完成比例為76.43%;2014年度和2015年度經審計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合計為2.29億元,業績承諾的完成比例為88.68%。
對于業績承諾不達標,翰宇藥業解釋稱,主要由于市場環境、產能不足、并購整合等原因,成紀藥業未達承諾業績。
翰宇藥業表示,公司在接管成紀藥業后,通過調整成紀藥業的組織架構,優化成紀藥業的產品設計和生產布局,加強成紀藥業產品營銷推廣,規范成紀藥業各項制度等措施積極對標的公司進行整合。從2015年第四季度開始,成紀藥業通過推出新卡式注射筆,購買新加壓溶媒生產設備解決了藥品組合包裝產品產能不足的問題,實現效益明顯改善。
翰宇藥業收購成紀藥業形成賬面商譽9.3億元,不過《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注意到,在成紀藥業業績承諾未達標的情況下,上市公司并未對其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公司對此也未給出任何的解釋。
若標的資產未來經營中收益仍無法達到預期,那么商譽將會有減值風險,從而影響上市公司的當期損益。 背后動機不單純
翰宇藥業應收賬款暴增、開發支出大幅增加背后,《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注意到,上市公司背后的動機并不單純,或許與護航定增有關。
翰宇藥業2015年5月公布定增預案,公司擬以23.32元/股向廣發資管、國藥圣禮、嘉興會凌貳號、紅土創新基金、上海智越投資等5名對象定向增發股份不超過8200萬股,合計金額約19.12億元,鎖定期36個月;募集資金用于:新產品開發及研發中心建設、“互聯網+慢病管理平臺”及營銷網絡建設、補充流動資金;公司實際控制人曾少貴、曾少強、曾少彬以及員工持股計劃通過廣發資管資產管理計劃增持不超過2625萬股,合計金額約6.12 億元。
翰宇藥業是在二級市場最火爆之時推出的上述定增計劃。2015年6月12日,上證綜指創下本輪牛市新高5178.19點,隨后指數開啟暴跌模式,先后經歷3輪股災,指數最低下探至2638.3點。
股災之中,翰宇藥業當然無法獨善其身,從歷史新高52.76元,一路最低跌至14.36元。截至5月26日收盤,翰宇藥業股價也不過18.09元。
目前,翰宇藥業定增方案已經獲得證監會批準,定增價為23.32元,較目前價格高出5.23元。因此,在目前整個大熊市環境下,上市公司要想順利完成此次定增,恐怕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