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19 16:28: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學生就業現狀調查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臨床醫學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分析
2.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學實習教學模式探討
3.七年制臨床醫學生基礎醫學階段的科研訓練實踐
4.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面向21世紀臨床醫學教育的思考
6.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技能培養的創新與實踐
7.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成效——以湖北文理學院醫學院為例
8.臨床醫學專業本科課程考試改革思考
9.淺議多媒體技術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10.對臨床醫學專業設置《護理學》課程的調查分析
11.以本科評估為契機 提高臨床醫學教學質量
12.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影響及解決措施
13.高職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診斷學教學體會
14.適應現代醫學教育模式,改革臨床醫學教學方法
15.對臨床醫學生推行實習生導師制的探討
16.關于臨床醫學專科畢業生就業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17.循證醫學對中醫臨床醫學的啟示
18.雙向整合案例(PBL)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9.以器官系統為模塊的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實踐
20.三段式實驗教學模式在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實驗診斷》教學中的探索
21.核醫學科放射防護的臨床調查分析
22.提高臨床專業醫學生預防醫學基本技能的教學研究與改革實踐
23.OSCE在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臨床技能考核中的應用
24.臨床醫學專業國際班《細胞生物學》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25.培養創新型臨床醫學生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討
26.Jigsaw教學法與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實習教學中的效果比較
27.湖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實驗班“基礎學習”生物化學模塊式教學實踐與思考
28.歷版《臨床醫學概論》教材的比較和反思
29.低年級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生學習意識和學習行為現狀
30.案例教學法聯合傳統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本科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效果評價
31.預防醫學專業臨床腫瘤學課程體系的開發與探索
32.提高醫學生臨床工作能力神經病學教學方法改革初探
33.新疆醫科大學六所附屬臨床醫學院輸血醫學師資隊伍調查分析
34.臨床醫學專業《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改革方案研究與實踐
35.高職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診斷學教學體會
36.臨床虛擬醫學實驗教學模式研發與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37.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勝任力模型構建與分析
38.地方高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循證醫學認知及態度調查
39.可視喉鏡在中醫藥大學醫學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40.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藥理學課程教學的體會與思考
41.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性的探討
42.Mini-CEX在醫學影像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43.醫學教育管理提高傳染科臨床教學實踐中少數民族臨床醫學生與患者溝通的能力
44.關于醫院臨床醫學工程科的建立與管理策略的探討
45.急診醫學臨床教學模式探討
46.重癥醫學的臨床帶教應分階段量化
47.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
48.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實踐經驗與啟示 —以成都醫學院為例
49.新醫改背景下臨床醫學定向生免疫學教學實踐研究
50.加強臨床實踐培訓基地建設,促進醫教協同培養臨床醫學人才
51.“5+3+X”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醫學信息素養教育
52.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分析
53.提高臨床醫學教學水平的研究
54.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55.臨床醫學生對不同類別公共衛生課程的學習興趣調查研究
56.臨床醫學專業系統整合課程改革初探
57.基于崗位勝任力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機制再思考
58.臨床醫學類期刊編輯審稿決策能力及提高舉措
59.專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和臨床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學生的全科醫師職業趨向調查
60.留學生臨床醫學本科(MBBS)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
61.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的體驗
62.建立臨床醫學實踐教學中心的實踐與思考
6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
64.醫教協同 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上海市的改革實踐
65.我國臨床醫學教育之現狀及其策略分析
66.論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的協調發展
67.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向在高等醫學課程改革中的體現
68.教改醫改互動 推進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模式改革
69.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臨床技能培養現狀調查分析
70.現代臨床醫學正在走向危險的邊緣
71.臨床醫學教育中的醫學哲學
72.案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組織與實施
7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考試模式的研究與探討
74.淺談臨床醫學檢驗重要環節的質量控制
75.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新生學習目標與就業預期的現狀調查
76.過程控制與精細化管理: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發展之路——歐洲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框架應用述評
77.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78.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實證研究
79.循證醫學與臨床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
80.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醫學教育的現狀
81.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
82.關于轉化醫學背景下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幾點建議
8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培養質量現狀調查
84.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85.臨床醫學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以角色認知為視角
86.基于ESI的學科熱門論文的計量研究——以臨床醫學學科為例
87.國內臨床醫學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的文獻分析
88.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中的醫學生職業精神認知現狀調查及分析——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研究之一
89.國際臨床醫學研究領域熱點論文產出狀況分析及對我國醫學期刊的啟示
90.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的難點及對策研究
91.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中山大學為例
92.臨床醫學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教育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93.臨床醫學生對循證醫學課程認知和態度分析
94.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的探索與思考
95.“5+3”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下五年制教學改革的思路
96.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97.構建以臨床技能訓練為核心的“5+3+X”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98.我國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和創新——“5+3”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 湖北 武漢 430022)
摘 要:在學校管理中培植醫院文化,實行校園制度和醫院制度雙軌制管理。總結心血管訂單式護生職業素養教育經驗和方法,為護理訂單式教育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推動護理教育的發展,為臨床輸送高素質、實用性的護理人才。
關鍵詞 :心血管訂單式護生;職業素養;培育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43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職業素養難以滿足企業的要求,醫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知識缺乏、心理問題突出、社會責任感差、實踐動手能力差,團隊協作和人際交往能力差。而醫學教育不同于其他專業,服務的對象是人,而且多半是需要扶助、關愛的病人。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如何培育學生人文素質,有效提升醫學生職業素養、成了增強醫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目前,我國的醫院和醫學院之間合作培養“訂單式”醫護人員的教學模式已廣泛開展。2010年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簡稱亞心醫院)和江漢大學護理與衛生技術學院(簡稱江大衛技學院)合作辦學成立“亞州心臟病醫院護理分院”(簡稱亞心分校),共同培養“訂單式”的心血管護士。4年來,共招生131人,就業率100%。以亞心醫院培養訂單式護生為例,闡述校院聯合培養護生職業素養的教育方法,旨在為護理訂單式教育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從而促進護理教育的發展。
1 訂單式護生培養合作模式
亞心分校承教江大衛技學院護理專業大二的學生,參與學生的教育與培訓活動,在確定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學習成果評估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在校期間學生除完成基礎課程外,另外要完成心血管專科的理論知識課程和實訓課程。護生大三期間在亞心醫院實習,畢業時根據協議留用。
2 構建護生職業素養教育的新模式
2.1 開展多元化的人文課程
在醫療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培養心智全面、動手能力強的心血管專業護士,是辦學的目的。辦學以來一直開設人文教育課程,課時比例20%,主要包括:衛生法律法規、心理學、倫理學、禮儀知識、人文講座等,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名師論壇,擴大知識面,拓寬學生視野,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輔導),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提高他們分辨是非、真偽、善惡、美丑的能力。
2.2 開啟第二課堂,培育學生綜合素養
以學生社團為主體,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專業,積極開展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到福利院、養老院、社區及醫院做義工,以此加深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組織學生到亞心醫院基層體驗生活,讓同學感受醫院文化,領略醫院的精神,培育醫院的氣質。組織學生戶外拓展,增進彼此間的了解、激發個人潛力、提升自信、增強團隊凝聚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行組織開展演講賽、辯論賽、讀報、文藝晚會等活動,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應變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在各方面都得到充分鍛煉。
2.3 培植醫院文化,鋪設就業橋梁
醫院文化、醫院品牌是一個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醫務人員,培植醫院文化便成了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學生進入亞心分校便組織他們集體學習亞心醫院發展史,培養學生對醫院文化的認同感,讓學生發現亞心特色的企業發展模式。鼓勵學生參與亞心醫院舉辦的活動等,充分融入亞心公益大使這個大家庭,教會學生樹立關愛心,培養社會責任感,提高職業敏感度。將醫院文化引入學校文化,讓學生接受醫院的文化熏陶,培養學生對醫院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同時讓學生了解醫院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求真務實、團結合作的精神風貌,更利于學生更好更快的理解和融入醫院管理。
2.4 校園制度和醫院制度雙軌制管理
職業素養是從事職業活動的基本條件,而職業素養的培養又是職業能力培養的基礎。亞心分校實行校園制度和醫院制度雙軌制管理,讓學生更早的了解醫院的管理模式。學校設計了“學生素質考核百分制”“寢室管理考核制”“月版報制”等規章制度。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過讓學生親身實踐的方式,讓她們學會了約束和嚴格要求自己,懂得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道理;讓她們加深了對執行力的理解,意識到執行力的重要性。為學生進入醫院工作鋪設橋梁,實現了學習和就業的無縫對接。
2.5 專業教學引導,夯實專業基礎
亞心分校根椐醫院崗位需求,增設特色專業課程,包括心血管重癥護理、心血管外科手術護理、心血管介入手術護理、心電圖基本知識、基礎檢驗常識、醫院感染知識、心血管藥物知識、醫院信息化管理、臨床處置課。在充分利用多媒體授課的同時,實行開放式教學、情景式教學、臨床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型式。教學中注重護理崗位技能的實訓。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實踐中難點問題的解決,使實踐技能的合格率得以明顯的提高。醫院通過臨床教學使學生盡快融入臨床一線,縮短由護生轉化為護士的適應時間,通過由醫院提供的見習、實習、頂崗實訓,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掌握了職業技能。
2.6 增設臨床實訓課程,培養學生臨床素養
在學生上臨床實習前,學校開展了臨床實訓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在臨床收集的案例,通過“真人模擬操作”、“仿真情景教學”、“臨床床邊教學”、“典型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以此鍛煉、提高學生的臨床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動手能力及危機處理能力等素養。
2.7 專職輔導老師教學,實習全程跟蹤
臨床實習是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關鍵時期。但據調查統計,80%的院校,在學生實習期間基本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38%的學生反映實習質量監控力度不夠。亞心分校安排專職輔導員對學生實習進行全程跟蹤,每月到臨床隨訪實習生一次;每月組織一次實習生班會;每月組織一次實會議,實現醫院、學校、學生的溝通。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動態,及時處理存在的問題、及時修正學生實習中的不足之處。實習期間,每月組織護生進行執業資格模擬考試,以提高通過率,為學生就業增加亮點。
2.8 提高臨床師資人文修養意識
臨床帶教老師是把學生引入執業護士領域的啟蒙教師,老師的專業思想、工作態度、言行舉止、思想品德會對護生產生深遠的意義,以至于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醫院選派高素養、高職稱、臨床經驗豐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授課。亞心分校對師資培養形成定式,每年對授課教師進行遴選,而且對遴選上的教師通過學校和醫院組織專家進行短期培訓。分校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現“教與學”雙評價,除了對學有評價外,還對教有評價。達到“以學促教,以教促學,教學相長”的目的。
3 結果
3.1 進行調查,了解實習的情況
為了了解訂單式護生和全日制本、專科護生能力的差別,筆者以問卷的形式隨機對52名臨床帶教老師進行調查,了解2011~2013年240名護生(訂單式專科護生127人、全日制本科護生22人、全日制專科護生11人)在心血管專科醫院實習的情況。實發問卷52份,回收52份,問卷回收率100%。進行統計分析,護生能力為計量資料,三類學生能力差異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有統計學意義時,進一步采用LSD法做兩兩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結果(見表1),三類學生的專業素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5.164,P=0.000<0.05),進一步做兩兩比較可知,全日制專科護生專業素養能力明顯弱于訂單式培養護生(P=0.000<0.05)和全日制本科護生(P=0.001<0.05);訂單培養式護生專業素養能力強于全日制本科護生,兩類學生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6<0.05)。三類學生的臨床素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0.014,P=0.000<0.05),進一步做兩兩比較可知,全日制專科護生臨床素養能力明顯弱于訂單式培養護生(P=0.000<0.05)和全日制本科護生(P=0.034<0.05);訂單培養式護生臨床素養能力強于全日制本科護生,兩類學生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1<0.05)。三類學生的人文素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33.204,P=0.000<0.05),進一步做兩兩比較可知,訂單培養式護生人文素養能力明顯強于全日制本科護生(P=0.000<0.05)和全日制專科護生(P=0.000<0.05);全日制本科護生人文素養能力明顯強于全日制專科護生(P=0.003>0.05)。
3.2 成績匯總分析
2011-2013年實習生臨床出科考試成績匯總(見表2),分析訂單式專科護生動手能力強,操作規范且注重人文關懷。全日制本科護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扎實,悟性高、理解能力強。
3.3 進行評價
學生在臨床實習出科前,臨床帶教老師從工作態度、學習態度、動手能力、理論知識、應變能力、勞動紀律、服務意識等幾方面對其進行評價(見表3),評價分值為百分制。表中反映訂單式專科護生能很快熟悉、融入臨床;能嚴格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工作主動、積極;尊重病人,溝通能力強。但知識結構單一,對非心血管專科知識掌握欠缺。
4 結論
綜合以上調查結果分析,通過多元化的培育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加快了從護生到護士的角色轉變,縮短了護生獨立上崗的時間;強化了學生人生技能的培養,為護生進入社會鋪設橋梁;固化醫院的文化精髓,為醫院培養環境適應快、忠誠度高的護生。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聯合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共同培養知識結構全面的訂單式護生。
參考文獻
1 李秀玲.醫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及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1)
2 周詠,康愛梅.企校聯合班培養心血管專科護士的經驗總結[J].中國臨床護理,2011(5)
3 鐘志宏,鄢俊,黃光生.對醫學本科生開展“早臨床”教學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23)
4 王艷國.醫學生畢業實習現狀調查與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