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地籍測繪培訓

地籍測繪培訓

時間:2023-10-02 09:03: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地籍測繪培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地籍測繪培訓

第1篇

關鍵詞 地籍測繪 加強地籍測繪 國土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現階段,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沖突日益嚴重。因此,科學、合理、持續利用好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是解決資源、生態環境與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矛盾的關鍵。地籍測繪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礎工作。既為土地資源等部門和社會各方面提供基礎地理信息,又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里程碑

1、GPS技術: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稱為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的,是一種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測繪工具,通過GPS建立控制網、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數據,更新基礎地理信息,運用GIS來管理基礎地理信息,完成基礎地理信息的建庫與動態更新任務,使3G技術能在地形測量測繪技術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擴展。

2、隨著以數字測繪、全球定位系統、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現代測繪技術體系的建立,4D產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測繪儀器的出現,現代地籍測量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手工測量方式。地籍測量與現代測繪新技術的結合逐漸緊密,使地籍測繪從理論到實踐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代地籍測量主要是指利用現代測繪技術以一定的精度測定土地界、土地權屬位置、土地面積并以反映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狀況以及質量等級的專門測量。

二、 地籍測繪的主要內容及服務功能

(一)地籍測繪的主要內容。

1、本區域性土地資源的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更新。

2、建立經省級人民政府或其測繪主管部門批準的基礎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及加密和復測。

3、對國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測制和更新。

(二)地籍測繪的服務功能。

1、可以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提供服務。

2、可以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務。

3、可以為土地監測調控提供服務。

三、地籍測繪數據庫的建立及對國土資源管理的作用

現代地籍測繪主要是采用自動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儀、計算機或PDA采集地籍要素,并傳輸到計算機上,運用專用的地籍數據處理軟件,對其進行分析、整理、編輯和入庫。其基本流程為:

1、資料分析:對測區已有的地籍數據進行分析,熟悉測區地形,根據本身已有的設備和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的要求確定采用何種測量技術。

2、數據獲?。簲祿@取途徑包括兩種:第一種是通過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資料,如原始的正確的地籍檔案資料等;第二種是野外直接采集與收集。數據采集必須根據建立數據庫的要求,得到適宜的數據格式。數據獲取的內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數據、地籍數據、地類數據、控制數據,并編輯入庫。

根據上述測繪成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直接通過地籍檔案資料,進行土地資源的規劃、布局、合理利用;以達到科學、合理、統一地管理土地資源。

四、國土資源管理對地籍測繪的需求

(一)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地籍管理對地籍測繪的需求分析。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礎,地籍測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地籍測量是為獲取和表達地籍信息所進行的測繪工作,其基本內容是測定土地及其附著物的位置、權屬界線、類型、面積等。它具有提供計稅依據、產權管理依據以及用戶需要的地塊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統還是多種信息系統的空間定位系統,它為土地登記確認權屬提供依據。

(二)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動態監管對地籍測繪的需求分析。

現代化的國土資源管理已經上升到衛星遙感檢測,真正實現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國土資源立體監管體系。具體到如何查,那就需要落實到每一宗土地的詳細情況,地籍測繪便是基礎工作。地籍測繪的基礎工作是如實準確地測量土地面積,繪制地形圖,建立地籍資料,形成數據庫。能夠為土地管理提供詳實、準確的基礎數據和基礎圖件。一方面,為土地違法行為的監管和查處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另一方面也為土地利用、土地規劃的動態控制提供地形圖、數據庫;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標。

(三)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對地籍測繪的需求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勢必會造成土地利用狀況的改變,為保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的現勢性,必須選擇快捷有效的方式來更新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以實現真正意義上對土地資源的動態監測與管理。為此我們需要用現代測繪科學技術來發現和提取土地變化信息,以滿足土地利用數據建設的需要。

總之,隨著地籍測繪的快速發展,使得基礎地理信息資源不斷豐富,為科學決策提供基礎信息,能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質量。同時土地管理信息系統還是土地管理部門面向社會的窗口,它的運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務有助于國土資源管理執法行政公平、公正、公開。伴隨著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必將增強土地管理的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的技術含量和管理水平。

五、加強測繪隊伍建設

在我國現階段,地籍測繪成果在國土資源管理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物權法》的實施對測繪尤其是地籍、房產測繪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確權、房產面積等糾紛可能大大增加,這就要求測繪成果經得起公開查詢、經得起行政訴訟。當前因為編制的限制,測繪隊伍普遍存在人員少、技術人員緊缺的現象,有不少業務人員對政策業務還不夠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權屬和房產面積的爭議、行政復議訴訟等。這需要加強宣傳,學習政策法規,并通過培訓提高測繪人員的政策和業務水平。進而讓地籍測繪工作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從而促使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向更快、更好、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作者:河南省淮濱縣國土資源局,1996年畢業于河南省鄭州市機電學院;2003年在河南省淮濱縣國土資源局測繪股從事測繪作業至今;2008年取得測繪助理工程師資格)

參考文獻:

[1]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指南.地質出版社.

[2]吳貴才.地形測量出版社.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p2.

[3]王運昌.地形測量學.冶金工業出版社.1993.p2.

第2篇

關鍵詞:國土;地籍測繪;管理;探討

中圖分類號:P2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地籍測繪在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中的作用明顯,它涉及到了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地籍測繪本身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這要求我們建立地籍測繪的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對測繪的管理,特別是人員的管理上,要不斷的發揮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它是測繪工作得以順利完成的關鍵,同時在進行地基測繪時要不斷的提高質量,它可以說是地籍測繪的生命,如果數據上出現了問題,那么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

1 現代測繪技術發展的里程碑

1.1 GPS技術: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稱為全球定位系統,是美國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的,是一種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測繪工具,通過GPS建立控制網、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數據,更新基礎地理信息,運用GIS來管理基礎地理信息,完成基礎地理信息的建庫與動態更新任務,使3G技術能在地形測量測繪技術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擴展。

1.2 隨著以數字測繪、全球定位系統、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現代測繪技術體系的建立,4D產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測繪儀器的出現,現代地籍測量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手工測量方式。地籍測量與現代測繪新技術的結合逐漸緊密,使地籍測繪從理論到實踐發生了根本性變化?,F代地籍測量主要是指利用現代測繪技術以一定的精度測定土地地界、土地權屬位置、土地面積并以反映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狀況以及質量等級的專門測量。

2 地籍測繪的主要內容及服務功能

2.1 地籍測繪的主要內容。

2.1.1 本區域性土地資源的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更新。

2.1.2 建立經省級人民政府或其測繪主管部門批準的基礎平面控制網、高程控制網和空間定位網及加密和復測。

2.1.3 對國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測制和更新。

2.2 地籍測繪的服務功能。

2.2.1 可以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提供服務。

2.2.2 可以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務。

2.2.3 可以為土地監測調控提供服務。

3 地籍測繪數據庫的建立及對國土資源管理的作用

就“地籍測繪”而言它首先是一項政府行為,但同時它也一種法律行為。因此我國必須建立起一個從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管理體系,來保證地籍測繪能夠有效的實施。國家測繪局是我國最高級別的測繪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它的主要職責就是制定方針、政策、技術標準,管理資格認證以及質量監督。與國務院的土地管理部門和其他的相關部門一起制定土地的測繪與規劃,并且組織地籍測繪工作的具體實施等等。我國的省級人民政府都有測繪機構存在,它的職能是根據國家制定的地籍測繪方針和任務進行工作。

現代地籍測繪主要是采用自動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儀、經緯儀或GPS采集地籍要素,并傳輸到計算機上,運用專用的地籍數據處理軟件,對其進行分析、整理、編輯和入庫。其基本流程為:

3.1 資料分析:對測區已有的地籍數據進行分析,熟悉測區地形,根據本身已有的設備和最終建立地籍數據庫的要求確定采用何種測量技術。

3.2 數據獲取:數據獲取途徑包括兩種:第一種是通過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資料,如原始的正確的地籍檔案資料等;第二種是野外直接采集與收集。數據采集必須根據建立數據庫的要求,得到適宜的數據格式。數據獲取的內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數據、地籍數據、地類數據、控制數據,并編輯入庫。

根據上述測繪成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可直接通過地籍檔案資料,進行土地資源的規劃、布局、合理利用;以達到科學、合理、統一地管理土地資源。

4 國土資源管理對地籍測繪的需求

4.1 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地籍管理對地籍測繪的需求分析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礎,地籍測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地籍測量是為獲取和表達地籍信息所進行的測繪工作,其基本內容是測定土地及其附著物的位置、權屬界線、類型、面積等。它具有提供計稅依據、產權管理依據以及用戶需要的地塊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統還是多種信息系統的空間定位系統,它為土地登記確認權屬提供依據。

4.2 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動態監管對地籍測繪的需求分析

現代化的國土資源管理已經上升到衛星遙感檢測,真正實現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國土資源立體監管體系。具體到如何查,那就需要落實到每一宗土地的詳細情況,地籍測繪便是基礎工作。地籍測繪的基礎工作是如實準確地測量土地面積,繪制地形圖,建立地籍資料,形成數據庫。能夠為土地管理提供詳實、準確的基礎數據和基礎圖件。一方面,為土地違法行為的監管和查處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另一方面也為土地利用、土地規劃的動態控制提供地形圖、數據庫;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標。

4.3 國土資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對地籍測繪的需求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勢必會造成土地利用狀況的改變,為保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的現勢性,必須選擇快捷有效的方式來更新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以實現真正意義上對土地資源的動態監測與管理。為此我們需要用現代測繪科學技術來發現和提取土地變化信息,以滿足土地利用數據建設的需要。

總之,隨著地籍測繪的快速發展,使得基礎地理信息資源不斷豐富,為科學決策提供基礎信息,能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質量。同時土地管理信息系統還是土地管理部門面向社會的窗口,它的運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務有助于國土資源管理執法行政公平、公正、公開。伴隨著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必將增強土地管理的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的技術含量和管理水平。

5 加強測繪隊伍建設

現階段,地籍測繪成果在國土資源管理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物權法》的實施對測繪尤其是地籍、房產測繪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確權、房產面積等糾紛可能大大增加,這就要求測繪成果經得起公開查詢、經得起行政訴訟。當前因為編制的限制,測繪隊伍普遍存在人員少、技術人員緊缺的現象,有不少業務人員對政策業務還不夠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權屬和房產面積的爭議、行政復議訴訟等。這需要加強宣傳,學習政策法規,并通過培訓提高測繪人員的政策和業務水平。進而讓地籍測繪工作在國土資源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從而促使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向更快、更好、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我國現階段,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沖突日益嚴重。因此,科學、合理、持續利用好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是解決資源、生態環境與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矛盾的關鍵。地籍測繪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礎工作。既為土地資源等部門和社會各方面提供基礎地理信息,又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 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工作指南[M].地質出版社,2008

[2] 梁玉保.地籍調查與測量[M].黃河水利出版社,2011.

[3] 王運昌.地形測量學[M].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

[4] 孫福海,陳俊勇.測繪學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第3篇

【關鍵詞】地籍測繪;國土資源管理

1.地籍測繪

地籍測繪是指借助儀器,以科學的方法,在一定區域內,對測定地塊的權屬界線、界址位置、形狀、面積進行精確測定,并繪制在圖紙上和表冊中的測繪工作。主要包括:地籍調查,土地界址點測定,地籍圖繪制和計算面積等。

2.地籍測繪與國土資源管理的關系

地籍測繪是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項基礎性、前期性工作,隨著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范圍和領域的拓展和延伸,利用現代技術強化宏觀管理,實現科學決策,就需要扎扎實實做好地籍測繪工作。地籍測繪工作科技含量的不斷提高,切實保證了測繪質量、測繪成果的延續性以及應用的可靠性,充分利用現代化地籍測繪技術和測繪成果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服務與保障。隨著國土資源實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包括國土資源調查信息系統、土地利用信息系統、地籍信息系統在內的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必須與其他相關專業密切 聯系,而地籍測繪是建立這些信息系統的前期保障和基礎性工作;同時,國土資源的信息化管理也使地籍測繪工作的基礎性、前期性、公益得到充分發揮。

3.現代地籍測繪技術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土地資源的稀缺性更加凸現,土地資源的形勢十分嚴重。采用“3S”(GPS,RS,GIS)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等手段,為大范圍實時準確地獲取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及動態更新提供重要信息源,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平臺。

3.1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

“3S”技術廣泛應用于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工作中,采用GPS定位,遙感影像判讀獲取土地利用現狀變化信息,實現變更調查的“月清季累”,將一年一度的一次性的集中變更轉變為隨現狀變化而及時變更、及時上圖,每月清理、每季累計、半年預報、年終匯總的動態變更調查,確保調查成果符合數據,圖片和實際的要求。

3.2宅基地勘測

宅基地勘測的目的在于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調查及登記成果,實現地籍調查的全覆蓋為城鄉一體化的現代化地籍管理模式打下數據基礎。在宅基地的勘測工作中,利用GPS技術對依法批準的宅基地進行實地測繪;對村民住宅是否按照批準的面積、位置和要求使用土地進行實地檢查,利用GIS技術對農村宅基地調查成果進行統一的數據庫管理,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3.3基本農田保護

基本農田是指按照一定時期人口和國民經濟對農產品的需求,以及對建設用地的預測而確定的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期內未經國務院批準不得占用的耕地 。保護基本農田是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基本國策而采取的一項特殊措施?!?S”技術的廣泛應用,尤其是手持GPS/PDA技術的應用,對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制的實施和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從而簡化了基本農田定期巡查工作流程,提高了基本農田劃區定界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制的實施和工作質量的監管。

3.4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監管

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監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處理的信息量大、數據關系復雜,從基本圖的制作、各類數據的提取、資料的使用與歸檔到日常的管理等工作都相當繁瑣,如果沒有現代技術體系的支持,該項工作的開展存在很大困難。目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實施與監管正在形成利用RS技術發現土地利用變化信息;利用GPS技術快速、準確地獲取變化信息的空間坐標;利用GIS技術進行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更新與管理,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公示與交流的新型運行機制。

3.5土地執法巡查檢查

在土地執法巡查中,應用RS技術實現“天上看”,即利用兩個不同時段的衛星遙感影像數據進行對比,可以快速、準確地提取近期國土開發利用的動態信息。因此,衛星遙感監測就像天眼,時時監測著國土的變化,國土資源應用遙感技術手段已由階段性的工作轉變為常態性工作。在國土執法檢查的預防和警示違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再與日常動態巡查相結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早發現、早制止違法行為,把土地礦產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通過遙感發現,結合地面手持GPS/PDA技術,實現“地上查”。即利用集成GPS定位、無線數據通訊、電話語音通訊、錄音、錄像、拍照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移動終端,開發國土資源移動執法信息系統,實現執法現場的準確定位、執法信息實時快速采集、執法信息的網絡通訊等特定功能,支撐基于遠程傳輸技術的移動式現場執法。即時定量查清一些建設用地增長過快,違規違法用地、濫用耕地等行為。應用GIS技術,可以實現“網上管”?;诨A地理數據、遙感影像數據、土地利用現狀和規劃數據及礦業權數據等,建立適用于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綜合數據庫,應用GIS技術構建統一的國土監管平臺,結合GPS/PDA巡查技術,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國土資源利用數字化監管體系,實現“以圖管地,以圖管礦”。

3.6礦產資源管理

采用“3S”技術對于基層礦產資源違法行為進行監測,是當前礦產資源執法監察的發展趨勢。利用GIS系統對礦山儲量塊段進行管理、利用衛星遙感對異常采礦進行監測、利用GPS/PDA對違規違法采礦進行實地檢查是礦產資源執法部門在第一時間掌握違法動態,及時制止、準確打擊礦產資源違法行為的有力武器。

3.7地質環境管理

“3S”技術各有特點,單獨使用又各有不足,只有將三者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多功能綜合的技術系統,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地質環境管理中,通過3S”技術合成,能夠對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地質環境管理、地質環境監測和地面沉降防治等進行有效地監測、預報、預警,對評估地質環境狀況、提供應急與公共信息服務等起到積極的作用。

因此,為了科學、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必須加強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強地籍管理。我們要充分認識依靠科技進步對做好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推進新技術的應用,不斷總結經驗,拓展應用領域,提高應用水平,推進國土資源工作的發展,為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科]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土地測繪;質量;建議

一、土地測繪的涵義

測繪是采集、量測、處理、分析、解釋、描述、利用和評價與地理和空間分布有關數據的一門科學、工藝、技術和經濟實體,具有基礎性、前期性和公益性和特點。土地測繪是指使用以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空間科學、信息科學為基礎,以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為技術核心,將地面已有的特征點和界線,通過測量手段獲得反映地面現狀的圖形和位子信息,供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和行政管理之用。

二、土地測繪工作重要意義

地籍測量是滿足國土資源管理、城市建設管理和實現科學決策的基礎性工作。一是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大量準確、完整的土地資源基礎信息資料,逐步全面實現地籍管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推動土地資源和資產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二是為土地登記公開查詢和地籍資料資產化打下基礎,逐步實現地籍事業的社會化和產業化,增強地籍發展的后勁;三是有利于徹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適應現代地籍管理的形勢發展需要,逐步實現規范化、動態化、科學化的地籍管理;四是利用調查成果,可以為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土地資產經營、城市建設、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三、有效控制土地測繪中的質量的途徑

1、作業過程的質量控制

作業過程即具體實施測繪的過程,包括外業數據采集和內業數據、圖形的處理。作業過程的實施直接影響土地測繪成果的質量,是進行土地測繪質量控制的關鍵。測繪數據是通過測繪生產得出的重要資料,是國土資源管理及城市規劃等的基礎信息。外業數據采集應使用經檢定合格的、能達到相應精度的儀器和工具進行。數據處理時要統籌兼顧,在圖形處理完成后、內業計算前,應對數據處理進行全面檢查。測繪單位要采用先進技術手段,通過實現對土地調查成果的數學基礎、空間信息、屬性信息的正確性和精度進行全面的檢查,從宏觀上把握數據的質量情況,并認真分析每一種錯誤類型,保證測繪數據的準確性和精確度。

2、檢查過程的質量控制

在土地測繪結果檢查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自查。自查是保證測繪成果質量的重要環節,測繪人員在整個操作過程中應該經常檢查自己的作業方法,對完成的任務要及時地進行自我檢查,一旦發現遺漏或錯誤,必須立即改正。其次,要對測繪結果進行一級檢查和二級檢查。一級檢查是在測繪人員自查、互查的基礎上,由作業組的專職檢查人員,按照相應的技術標準和規定,對測繪成果的全部內容進行細致、全面地檢查。二級檢查是在一級檢查合格后,由測繪單位的質量檢查機構的專職檢查人員所進行的最終檢查。二級檢查應重點檢查測繪成果產生的依據和過程,對圖形、數據、文字資料等進行抽查。

四、加強土地測繪質量控制的建議

1、提高對土地測繪質量的認識

土地測繪質量涉及國家、民族尊嚴以及個人利益,關系到工程建設質量和安全,影響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對測繪質量監督管理是法律、法規賦予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行業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切入點。

提高測繪質量,是國家重大工程建設質量的基礎保證,更是測繪事業和地理信息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再先進的儀器、再完善的質量標準與操作規程,作業者若不重視質量,有法不依,其產品質量肯定得不到保證。我們要從組織準備、設備維護以及作業過程等全過程實施流水線質量監控,把土地測繪的質量問題消滅在生產過程之中。

2、優化設備

測繪設備是測繪工作的基本工具,其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測繪結果的精度。無論測繪人員的技術有多高,態度有多認真,測繪儀器不準都是無用功。所以在測繪工作中,一定要選擇質量優異的測繪儀器,在儀器閑置時要加強對儀器的日常養護,定期的進行護理工作。在使用儀器的過程中,要小心放置,嚴禁強烈的震動和沖擊,從而導致儀器的精度失效。儀器的存放要有專業的庫房,對于環境要有嚴格的標準,在溫濕度和防塵防震方面都要有嚴格的要求,并且有專業人員進行保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測繪工作中,要勇于使用先進的儀器,不斷的創新。

3、合理利用人才

測繪人員是測繪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其個人的專業素養如何直接影響到測繪工作的質量。所以測繪部門要加強對測繪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提升測繪技能和理論知識水平,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輸認真工作的態度,在測繪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執行。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職責分明,將具體的責任落實到位,加強監督管理。

4、構建信息共事平臺

測繪單位要構建有效的測繪地理信息共享平臺,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水平,這對提高土地測繪質量有著重要意義。測繪單位建立和完善基礎地理信息管理機制,將現代化辦公與計算機通信技術、測繪業務流程與工作流技術測繪行業管理與MIS系統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信息化手段構建統一的信息交流、知識共享與協作辦公的平臺,為測繪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日常工作提供實時的信息資源。

5、注意土地測繪質量原則的控制

為了保證土地測繪的質量,在進行土地測繪質量控制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1)預防性原則;包括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兩個環節,要求加強對測繪工序、工作、設備儀器的檢查,確保測繪作業質量。(2)質量第一的原則;它要求測繪作業人員將測繪要求作為測繪作業的指導思想,重視客戶對測繪作業的建議和意見,嚴格按照客戶要求的精度進行測量。(3)數據真實性的原則;土地測繪的直接成果就是測繪數據,實際測繪作業時應當始終堅持“一切用數據說話”的原則,用真實的數據評價測繪質量,這些都需要測繪人員保證測繪數據的真實性。測繪作業時要注意對測量數據的核查,前后數據比較判定數據是否真實。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土地測繪工作是我國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于土地進行規劃管理的重要工作,在土地測繪工作中,測繪結果的準確度對于土地資源的規劃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系到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和人們的切身利益。在土地測繪工作中,要考慮到影響測繪質量的環節與因素,從源頭上做好土地測繪工作,提高土地測繪質量。在土地測繪過程中,為了保證土地測繪的質量,要從人員、設備和技術各個方面加強管理,提高工作質量,保證測繪結果的準確性,為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林紅琳.淺談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應用.商情,2011(45).

[2]楊存建,徐育建,馮亮.基于遙感和GIS的土地利用動態變化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2008(4).

第5篇

一、調查范圍

地籍權屬調查的范圍:旌德縣城區內所有單位和個人使用的土地,面積5.01平方公里。

二、權屬調查內容

本次地籍調查要確定每宗地的土地權屬、界址點位、界址線、面積、用途、利用現狀和他項權利等基本情況,滿足土地登記和建立土地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三、權屬調查時間

從6月12日開始,結合清理土地隱形市場,集中開展權屬調查,并于9月底完成權屬調查。

四、權屬調查領導組

組長:倪明芳

副組長:程衛國

技術組成員:趙永富、汪維合、夏云

權屬調查成員:

第一組組長:陳金奎組員:張微

第二組組長:丁勇組員:范瑛

第三組組長:夏云組員:張欽

五、技術培訓

對組織的專業調查人員,要集中進行強化技術培訓。

培訓內容:有關地籍管理的政策、法規、《城鎮地籍調查規程》、土地利用分類、簡單的勘丈方法、宗地草圖的繪制與調查表格的填寫方法,以及調查資料的整理分析等。

培訓方法:集中理論學習與外業操作實習相結合。具體做法:用一天時間學習地籍工作的有關政策、法規和技術規程,用二天時間進行外業操作實習。

通過培訓要使每個成員能明確任務,熟悉《規程》,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術要領。

六、權屬調查的方法與步驟

(一)準備工作

復印馬鞍山已測繪的街坊圖21幅、購置工具(比例尺、三角板、卷尺、工作包、講義夾等每組一套)、人員培訓等。

(二)劃分調查區及任務分配

根據需要,將城區劃分為21個街坊,分片逐宗逐塊進行調查勘丈。用馬鞍山已測繪的街坊圖作為工作底圖。根據調查范圍,實地在工作圖上勾繪宗地圖位置、預編地籍號。

第一組完成街坊號:1810、1811、1812、1813、1814、1816、1806、1807

第二組完成街坊號:1801、1802、1803、1804、1805、1815

第三組完成街坊號:1808、1809、1818、1819、1820、1821、1817

(三)公告通知

將此次權屬調查的范圍、時間、有關單位和個人應提供的土地權源的各種資料及其它情況進行公告,通知土地有關使用者按時到現場指界。

(四)現場調查核實

核實各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地籍號、實際用途、權屬來源情況等。

(五)界址調查

1、由本宗地及相鄰宗地使用者持法人身份證明或指界委托書、委托人身份證明書,親自到現場共同指界。

2、經雙方認定的界址,必須由雙方指界人在地籍調查表上相互簽字蓋章。

3、有爭議的界址,調查現場不能處理時,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4、以調查確定的公認界址點,按地籍調查規程要求,設置鋼釘或噴漆界標。

(六)記載調查結果

1、地籍調查表必須做到圖表與實地一致,各項目填寫齊全,準確無誤,字跡清楚整潔。

2、填寫各項內容均不得涂改。

(七)宗地草圖

宗地草圖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點、線和相鄰關系的實地記錄,是處理土地權屬的原始資料,必須在實地繪制,一切注記應是實地丈量記錄,不得涂改,不得復制,不得事后補記。

第6篇

關鍵詞:地籍測量;技術;管理

Abstract: Ground measurement belongs to mapping the behavior of government, is the foundation and basis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its key purpose is to clear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urban land situation in detail, covering property, the position, size and purpose and valu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do certain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lay the foundation and prerequisit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nation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speeding up the process, the national large-scale cadastral survey continue to carry out and promot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status quo, cadastral survey becomes increasingly critical and important, the demand of Cadastral Surve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increasing. Below mainly to do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adastral measurement technology.

Keywords: Cadastral Survey;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 P27

要使土地管理工作順利進行與開展,必須做好地籍測量工作,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據與基礎,地基測量首先要以地籍調查作為根據,同時結合相應的技術方法,從控制到碎部,對各類土地進行精準的測量,包含其大小、位置以及權屬界線等,繼而形成地籍圖紙,供土地管理部門或者其他相關建設機構參考與研究。

一、地籍測量的主要涉及內容與意義

地籍測量的主要環節與內容涵蓋以下幾點:地籍平面控制測量(在要求的測量范圍內,根據有關規定要求對控制點進行相應的科學合理的須選取,逐步對平面的相關位置信息作出測量的階段),地籍細部測量(以上述所提到的平面控制點為依據,對地籍的相關內容以及附屬物的信息做相應的調查與測量,并按照規定的相關比例要求形成圖紙完成測繪過程),地籍原圖繪制,測量計算地籍面積大小,對整體面積做統計與匯總,對測繪成果進行核準與校對。要進行地基測量首先要對土地的權屬情況進行了解與知悉,這是測量工作的先決條件與要求,要在現有的地籍調查表和宗地草圖的前提下開展,城市要進行城鎮化建設要在地籍測量成果是開展與進行,同時城鎮以及農村土地管理也要以測量數據與信息為主要基礎與根據。

地籍測量的結果與數據信息有相對重要的作用與意義,主要表現在下述幾個反面(1)地理性質的作用與功能,測量的成果能夠將土地的方位、規模以及權屬等情況進行幾何性質或者數字性的反映,同時能夠顯示在全國統一的坐標體系之中。(2)法律性的作用與功能,測量成果能夠反映不動產的權屬狀況,比如其租賃或者其他使用情況都能夠做出詳細的反映,這些數據與信息一旦經由規定程序進行相關的法律認證,便能夠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3)稅收或者經濟功能與作用,測量數據能夠對不動產進行評價、定級、征稅、轉讓等。(4)能夠為土地規劃與建設提供依據,這是管理或者規劃。測量成果能夠為城市建設、規劃以及環境保護或者旅游建設開發等提供詳細的依據與信息,并提供土地管理與規劃治理的依據。

二、地籍管理的方式、相關技術以及管理狀況

1.地籍測量工作開始之前,要有比較扎實的前期準備階段與工作,做好地籍調查階段的工作。要做好地籍測量工作,首先必須保證地籍調查工作的質量,調查情況好壞與否直接關系到測量的成果質量。通過地籍調查能夠對土地的基礎情況做到比較清晰詳盡的了解與知悉,繼而形成相應的表格或者圖標進行反映,這些信息能夠為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土地利用規劃等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信息與基礎依據,此后,才能夠為征收稅收、城市規劃與建設、等管理工作提供基礎并可以為國民經濟各部門使用與查詢,當前,地籍信息化不斷進步與發展,要不斷滿足社會日益高漲的要求。要將土地工作做好做到位,首先必須對土地情況做出全面的調查與知悉。地籍調查等工作屬于政府行為與活動,所以,,地籍調查相關工作必須當地政府組織相關人員開展與進行,并設置相應的部門機構,開展地籍調查的市、縣有必要成立以主管市(縣)長為首的地籍調查、土地登記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地籍調查和土地登記工作,研究處理地籍調查和土地登記中的重大問題,特別是研究、確定、仲裁土地權屬問題。領導小組必須責令調查轄區內各級國土部門和行政部門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負責本轄區內地籍調查工作的實施,對轄區內的地籍調查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組織協調及檢查驗收,使地籍調查工作的質量有管理上的保證。

2.豐富地籍管理的技術與方法。

2.1 GPS-RTK技 術。實 時 動 態 (Real-TimeKinematic,簡 稱RTK)測量技術,是以載波相位觀測量為根據的實時差分測量技術。通過無線電接收設備,接收基準站傳輸的觀測數據,然后根據相對定位的原理,實時地計算并顯示用戶站的3維坐標及其精度。通過差分定位,對于GPS定位中存在的多臺接收機共有的誤差(如衛星時鐘差、衛星星歷誤差)、信號傳播誤差(如電離層折射誤差、對流層折射誤差)以及與接收機有關的誤差等公共誤差,可以得到很好的消除或削弱,從而提高測量定位結果的精度。

2.2動態定位技術CORS及應用。CORS系統是GPS系統突破性的發展技術,它分為設備控制網、數據采集網、數據處理中心、定位測量等四大部分,來實現與各個數據終端的鏈接,進而形成專用的數據通道的過程。CORS系統是使用基站的方式來實現連接的,用戶隨時可以觀測,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2.3VRS-RTK技術。VRS-RTK精密的實時定位是地籍測量與基準控制網聯測的有效方法,并為光電測距或全站儀提供局域測量控制數據。如果不考慮信號遮擋的話,在農村或多數城郊施測時,也可用于直接細部測量,如邊界標記和地形目標觀測。

2.4白紙成圖法。白紙成圖法屬于圖解法的一種,在地籍測量中應用廣泛,有大平板儀、小平板儀配合經緯儀等多種作業模式。平板儀測圖技術,在地籍測量建立圖解的初期運用,并以此為基礎。使用平板儀測量法的缺點是對野外實測的數據不夠精確,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在實際的地籍工程測量中逐漸被替代。

2.5攝影測量法。攝影測量法一般采用航空攝像的方式對獲取的目標進行相關的測量。通常采用全數字的方法形勢求得界址點點位坐標。如果地面通視情況不佳,采用高精度方法是首選,能夠有效的提高效率。對于采用其它方法施測界址點坐標而言,利用此種方法進行地籍測圖,是目前比較常用和普遍的方法。

3.加強人才培養與培訓是提高地籍測量水平的關鍵。地籍測量工作,和其他的工作相比,技術要求比較高,這就要求相關的技術人員整體素質要過硬。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測量的時候要綜合地形條件進行科學測量,目的是為了保證數據的更加準確。所以,從地籍測量部門角度來說,要不斷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使得他們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能夠在不同的條件下,選擇最科學合理的測量方法。為了保證勘察記錄及結果的準確性,一定要結合先進的地籍測量技術,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地籍測量的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先進的地籍測量技術能夠提高自動化程度、提高精度、提高現勢性、提高數字地籍測量的實用性,通過利用這些先進的技術,及時發現解決傳統測量中存在的問題,保證整個地籍測量工程的施工質量。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們更加注重地籍測量的質量,地籍測量本身的專業性很強,這就要求專業技術人員有著過硬的素質,切實在實際中做好地籍測量工作。在新形勢,研究地籍測量用著重要的積極意義,它不僅可以促進國土資源管理水平的提高,還能促進當代高新測繪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不斷的發展與創新。

參考文獻:

張普.數字地籍測量技術標準的探討[J].測繪標準化.2002(06)

第7篇

關鍵詞:地籍測量;技術模式;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C35 文獻標識碼: A

引 言

眾所周知,國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的發展,測繪工作作為城市地籍測量的重中之重,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任何工作都要保證信息數據的絕對精確,地籍測量信息更是不例外,在地籍測量工作過程中,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任何細節的偏差都會帶來嚴重的損失,城市工程的質量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要想不斷提高地籍測量工作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就要使現代測繪新技術與地籍測量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測繪新技術,城市的地籍測量工作將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1]。

1.現代地籍測量的主要技術

1.1數字攝影測量及遙感技術

伴隨數字攝影測量及遙感技術的推出,為現代地籍測量發展創造了有利契機。現如今,航空航天技術飛速發展,極大的豐富了影像信息的獲取方式,為現代地籍線劃圖測繪開展提供了便利,還有助于收集到不同方面的專題地籍圖,同時將土地資源、土地管理實況經衛星遙感展開調查、檢測,獲取信息比對,以更完善的開展地籍測量如期變更工作。數字攝影測量及遙感技術收集的數據時效性強且十分豐富,其不僅有著線劃幾何屬性,還有著數字淺顯、通俗的特點。地籍圖呈現的界址點相對規范,通常情況下測量任務于內頁中開展完成,可有效節省人力物力資源,提升工作效率,數字攝影測量及遙感技術具有推廣價值。

1.2野外數字測量技術

現如今信息技術飛速提升,為現代地籍測量技術發展創造了有利契機。以基礎數字地籍圖、基礎數字地形圖等為代表的野外數字測量產品,為我國國土、房產、規劃等相關部門構建一系列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來源。相同的方面,地籍信息庫及管理系統水平高低,就收到應用的測量技術的信息調查工作重要影響。并且,如果地籍測量相關產品水平標準相對高,還能夠提供其他部門應用,有效節省資金成本投入。從地籍測量確認土地歸屬權、測量以及圖畫編繪三方面內容出發,作業流程科學化既是確保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合理的選取與搭配作業的工具。

1.3GPS測量技術

GPS測量技術應用于現代地籍測量中主要進行對整體測量區域的控制,以達到精度的要求?,F如今RTK技術飛速提升,為GPS RTK技術應用于測量行業創造了有利契機[2]。此類測量技術可以動態地采集地籍相關數據資料信息,可以在確保地籍測量高精度的先決條件下,于地籍測量現場給予得到評價的測量成果。解除后處理的壓力及外業返工的麻煩?,F階段廣泛應用的GPS RTK技術包括GPS RTK接收機+測圖軟件、GPS RTK 接收機+全站儀+掌上電腦+測圖軟件等方式。

2.現代地籍測量技術應用意義

2.1現代地籍測量技術應用的必要性

現代地籍測量與傳統地形測量不同,其中最為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城鎮建設中地籍測量成果是作為城鎮土地等級的重要依據?,F如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人口逐年遞增,無不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壓力,面對這一問題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土地政策,以用于國家土地資源展開科學合理地管理利用。就目前我國整體情況而言,國家土地形勢仍舊面臨著許多嚴峻的問題,以土地沙漠化問題為例,土地沙漠化造成我國人均耕地面積逐年降低,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結合我國相關報道指出,我國土地整理增地潛力可到達8300萬畝左右,8300萬畝地中有效耕地面積在4300萬畝左右,這一數據表明,若要實現“到2020年全國完成土地整理不少于6.5億畝,完成工礦廢棄地復墾不少于2300萬畝,新增有效耕地不少于3700萬畝”的目標還有著一定的差距[3]。為了積極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現代地籍測量技術應用,開展地籍測量是必經之路,各級部門單位務必要不斷提升地籍測量機務能力,全面開發引進先進的地籍測量技術,開展好每一項準備工作,獲取令人滿意的地籍測量成果。

2.2現代地籍測量技術應用的效力

土地整理質量受地籍測量成果重要影響,地籍測量涉及到地籍調查、測量技術,測量工作者要想對地籍數據信息進行測量,有必須要得到相關專業的培訓考核?,F代地籍測量基礎環節是調查土地權屬,關鍵環節是地籍面積測量及地籍圖畫繪制,現代地籍測量同時是開展土地登記的基礎工作,是開展土地整理的技術保障。現代地籍測量技術應用確保土地開發整理的全面性、一致性及規模性,可以將雜亂無章的區域界限完善以促成和諧成果,確保土地界定流程流暢開展,為項目權屬劃分、地域界限劃分等平面地理區域及平面面積打下堅實的基礎[4]。

3.現代地籍測量主要技術應用策略

3.1數字攝影測量及遙感技術應用

數字攝影測量及遙感技術包括矢量地圖比較技術、影像比較技術以及疊加分析技術。在地圖測繪實踐過程中,地籍測量作業人員應當結合工作事情選取針對有效的測量技術,同時也可以選取多種技術展開一并配合應用,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地圖測量準確度、代表性,最終達到提高地圖測繪質量及對目標點的有效監控、測量。

3.2野外數字測量技術應用

在現代地籍測量過程中應用野外數字測量技術,直接開展地籍圖紙、地形圖紙數據信息采集工作,各個界點的坐標均能夠運用上述兩種模式展開運算、測量,還可通過將各個界點的坐標測量數據信息錄入計算機系統中,就兩組信息數據展開整合比對工作,再結合相關的程序軟件進行自行的調節控制,從而得出最終的地籍數據圖紙[5]。

3.3GPS測量技術應用

GPS測量技術在現代地籍測量中得到有效應用,可很大程度上節省人力、物力資源輸出,而別GPS測量技術有著十分高的定位精確度,在地籍過程中即使不通視也不會對測量成果造成影響[6]。針對未完成的基準控制點所處的偏遠地區均能夠展開高精密的定位測量,還不會受限于人類視野范圍制約。GPS測量技術調節的網絡幾何圖形不再是地圖測量的影響因素,各個節點相互間距離均能夠結合實際靈活的展開布控、GPS測量接收儀器逐步推陳出新,愈發的智能化,其不斷縮減的質量、體積,為測量作業人員提供了便利。

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國土面積是約960萬平方公里,擁有著十分豐富的土地資源,可見地籍測量是十分重要的?,F代地籍測量技術為土地開發、土地利用及土地管理提供強服務性、強專業性的測量技術,現代地籍測量技術有著自身特有的發展歷程,是城鄉地籍調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代地籍測量技術為國土調查創造了科學合理的依仗標準和切實的信息基礎。在現代地籍測量研究過程中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國國土資源管理能力,還能夠促進現代高新測量技術不斷應用于地籍測量中,積極促進現代地籍測量技術應用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孟坤,丁逸. 靜動態GPS及CORS等不同地籍控制測量技術方法應用區域實證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1,(29):178-180.

[2]陸 敏. 城鎮地籍測量中GPS RTK實時動態測量技術的應用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23(18):89-90.

[3]姜鵬遠,趙夫來,劉毅錕. 地籍變更測量工作模式的比較及分析[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 2009(05):113-115.

[4]師晶. GPS-RTK 測量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4):22-23.

第8篇

一、收費原則

土地登記費的收取本著“收費適度,負擔合理,保證工作需要”的原則,既考慮用地單位和個人的經濟承受能力,又能保證土地登記工作的需要。

二、收費范圍

凡國有土地使用者,集體土地所有者,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者,均按本辦法交納土地登記費。

三、收費項目及標準

(一)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

1.黨政機關、團體土地使用面積在2000平方米(含2000平方米)以下每宗地收200元,每超過500平方米以內加收25元,最高不超過700元。

2.企業土地使用面積在1000平方米(含1000平方米)以下每宗地收100元,每超過500平方米以內加收40元,最高不超過4萬元。

3.全額預算管理事業單位用地執行黨政機關、團體收費標準;差額預算管理事業單位土地使用面積在5000平方米(含5000平方米)以下每宗地收300元,每超過500平方米以內加收25元,最高不超過1萬元;自收自支預算管理事業單位用地執行企業收費標準。

4.城鎮居民住房用地面積在100平方米(含100平方米)以下每宗地收13元,每超過50平方米以內加收5元,最高不超過30元。

5.農村居民生活用地面積在200平方米(含200平方米)以下每宗地收5元,200平方米以上每宗地收10元。

6.凡有土地利用詳查成果資料的村農民集體所有土地,國營農、林、牧、園藝、養殖、茶場等用地(不包括內部非農業建設用地),水利工程、礦山、鐵路線路、國家儲備倉庫、國家電臺、郵電通信等用地(不包括這些用地內部的管理、生活等建筑用地),必須使用土地利用詳查成果資料進行登記發證(指城鎮外),每宗地以圖幅為單位每幅收10元圖件編繪資料復制費,免收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費。

7.學校、福利院、敬老院、孤兒院、免稅殘疾人企業、無收入的教堂、寺廟、監獄等用地,免收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費。

8.農村貧困地區及其他因特殊困難需要申請減免土地權屬調查、地籍測繪費的,經縣、市土地管理部門簽署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管理、測繪、物價、財政部門批準。

(二)土地注冊登記、發證

個人每證5元,單位每證10元?!叭Y”企業和其他用國家特制證書的,每證20元。

軍用土地登記收費標準,仍按國家土地管理局、財政部、中國總后勤部〔1988〕后營字第766號《關于軍隊土地詳查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有關規定執行。

本辦法原則上適用于變更土地登記。因土地出讓、轉讓引起土地使用權轉移,需要進行變更土地登記,其收費標準另行制定。

四、土地登記費的收取、使用和管理

(一)土地登記費由縣、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收取。在收取前,必須向當地物價部門領取收費許可證,并使用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收費票據。用地單位交納的土地登記費在有關科目中列支。

(二)土地登記費原則上按宗地收取。對一個地塊內有幾個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難以劃清權屬界線進行地籍測繪的,按各自獨立使用和分攤面積收取;自成系統的單位,按具有法人資格的土地使用者收取。

(三)使用范圍

收取的土地登記費,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1.人員培訓;

2.作業人員從事內、外業的補貼,支付交通、住宿費,雇用臨時人員工資;

3.技術指導、檢查驗收費用;

4.購置圖件、資料、材料、專用儀器、設備及勞保用品;

5.印制表、冊、土地證書及支付獎勵、建立檔案信息等費用。

(四)使用比例與管理

1.按收費項目及標準(一)中1.2.3.4款收取的經費,50%用于地籍測繪;50%用于土地權屬調查。

2.用于土地權屬調查和注冊登記、發證工作的經費,94%留給縣(市)土地管理部門使用;3%上交省級土地管理部門;3%上交國家土地管理局(由省級土地管理部門代收代交)。上交部分主要用于省級和全國性的業務指導、人員培訓、新技術開發、建立檔案信息等為下級服務的費用。

3.收取的土地登記費,按預算外資金管理,實行財政專戶存儲,??顚S?,嚴格按規定比例使用。認真執行財政制度,嚴格審批手續,接受同級財政、審計部門的檢查、監督。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在每年年度終了后,編制年度財務收支決算表,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同時抄報上級土地管理部門,并抄送同級物價部門。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土地(國土)管理局(廳)匯編縣、市和本級土地登記費決算,于2月底以前報國家土地管理局、國家測繪局、國家物價局、財政部一式二份。并抄送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測繪主管部門。

第9篇

一、海防部隊地籍檔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務

地籍,即土地的“戶籍”,是國家為了一定的目的,記載土地的權屬、界址、數量、質量和用途等基本情況的圖簿冊。軍用土地的地籍檔案,依據《中國人民地籍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之規定,是我軍各級組織“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文字、數據、圖件、計算成果和聲像等資料”,基建營房部門“必須做好地籍檔案的管理工作,充分發揮檔案資料的作用”。

科學的地籍檔案管理工作是用好、管好軍用土地的重要保證。海防旅團進行地籍檔案管理的基本任務是按照集中、統一的管理原則和要求,科學地管理本部隊所屬軍用土地的地籍檔案,為本級黨委首長的決策指示以及上級基建營房部門的業務指導提供服務和依據。這些任務要通過收集、整理歸檔、鑒定、保管、統計和利用等6項工作內容來實現:

──收集:將基建營房業務工作中有關地籍的有后續查考和利用價值的資料收集、保存起來。

──整理歸檔:將分散零亂的地籍材料按一定規則進行分類、排列、編號、編目,使之有序化、系統化。

──鑒定:旅團單位的營房圖檔室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視情會同本級保密檔案室,判定檔案材料的價值,確定保管期限。

──保管:按照檔案的保管要求,通過改善庫房條件、完善管理制度,盡可能地延長地籍檔案的壽命,以及防止丟失和失泄密問題。

──統計:以表冊、數字的形式,反映地籍檔案及地籍檔案工作的有關情況,以便更好地了解與掌握本單位軍用土地的管理情況,以及研究地籍檔案工作自身的規律性。

──利用:海防部隊對地籍檔案的利用形式,除了服務于上級業務部門的決策外,主要是與地方相關單位交涉有關軍用土地資產事務時提供合法、有效的憑證。

二、海防部隊地籍檔案管理的現狀

地籍檔案作為科技檔案的一種,其管理工作應當遵循完整、準確、系統和安全的要求,以便于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效能。完整,就是要做到地籍檔案材料齊全、成套,不可殘缺不全;準確,就是要做到檔案材料能有效反映地籍實情及其發展變化過程;系統,就是要保持檔案材料之間的有機聯系;安全,就是要有科學、可靠的軟硬件環境,確保檔案得到妥善保管。

海防旅團處于我軍軍用土地管理體系的前沿,擔負著集中管理本單位地籍檔案的任務。近年來,盡管地籍檔案管理的軟硬件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標準化程度低,完整度不高

海防旅團因基本戰備任務有別于機動作戰部隊,所轄營區的分布往往呈現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既有一茬茬官兵連續使用了數十年的在用營區,也有歷次精簡整編而產生的空閑營區,還有近年來為滿足多樣化軍事任務和實戰化訓練的需要而征用的新建營區。各種類型軍用土地的地籍檔案材料由于制成年代與單位的不同,往往要素不齊、格式各異,有的檔案中缺少交界雙方簽字蓋章的紅線圖,有的檔案中無土地沿革變化資料,有的未將征撥土地批文或拆遷補償協議整理歸檔;而有的國防工程,建設前未歸口到營房部門承辦,建成后也未將相關資料按規定移交到地籍檔案庫。

(二)自動化程度低,精確度不高

宗地草圖、地籍調查表等測繪調查成果,是地籍檔案中最重要的基礎資料。海防旅團現有的地籍檔案中,約九成以上形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甚至更早,限于當時的技術與設備條件,其宗地圖、紅線圖等均采用的是皮尺丈量等手工作業方式而成的模擬地籍圖,成圖精度不高(從下圖中的主要地物的位置和形狀可見誤差之顯著),邊界、距離、面積的測量測算不夠準確,給軍用資產的維權保值帶來了困難。九十年代中后期,隨著電腦在機關日常辦公中的日益普及,各單位地籍管理工作特別是相關圖紙的繪制,逐步采用了Auto-CAD等計算機輔助設計手段,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動化作業,但由于實地測繪仍主要以手工作業為基礎,因而精確度依然不高。

(三)數字化程度低,利用率不高

檔案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利用,地籍檔案亦不例外,只有讓地籍檔案充分服務于日常的軍用土地管理工作,才能真正體現出其價值。目前,海防旅團的地籍檔案大多以紙質件形式存在,且集中存放于營房部門的圖檔室,這種傳統的檔案保管模式雖有一定的歷史原因與合理性,但在地籍檔案的利用需求正逐步增長的今天,已經顯得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分散在各個點位上的海防分隊作為各宗地的實際使用者,同時也是最得力的日常管理責任單位,但基層單位很難查閱到地籍檔案,以致于甚至無人能準確地掌握本營區的權屬界線究竟在何處。

(四)通俗化程度低,可讀性不高

地籍檔案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對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既要了解檔案管理的一般原則和程序,也要熟悉科技檔案的標準和制度,但旅團級單位通常沒有培訓的途徑和名額,負責地籍檔案的干部或士官依靠崗位自學往往是似懂非懂。即使是最直觀的紅線圖,也與官兵日常訓練使用的軍事地形圖有較大差別,對于沒有任何專業基礎的普通官兵來說,進行判讀有一定難度,特別是作為海防分隊營區,各宗地往往依山傍海,形狀極不規則,并且地物地貌變化較大,難以依靠傳統的圖地對照辨明實際界址。

三、加強和改進海防部隊地籍檔案管理的對策建議

海防部隊現轄的各個營區大都地處沿海農村地區,這些原本坐落偏僻、無人問津的軍用土地,隨著駐地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而價值上升,有的開始出現權屬爭議,有的被地方人員逐步蠶食,甚至有的被個別政府部門“誤占”。要破解軍用土地權益保護面臨的這些困局,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而其中最基礎的一項當屬加強和改進地籍檔案的管理工作。

(一)加強地籍檔案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管理好地籍檔案,首要的是要加強組織領導,周密統籌安排。一是強化后勤機關的領導力度。旅團保障部(處)要將地籍檔案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點,并分工一名副職領導負責,及時協調該業務工作遇到的矛盾和困難。二是列入營房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要通過科(股)務會、定期檢查等途徑做到常抓常議,適時分析地籍檔案管理工作形勢,及時向部(處)黨委和分管副職領導報告情況。三是爭取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向上要積極求得上級營房處(科)對本單位地籍檔案管理工作的指導和幫帶,向下要大力呼吁營連黨委(支部)對該業務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在本級要主動與司令機關保密檔案部門協調,及時借鑒他們好的經驗做法。

(二)建強配強地籍檔案管理的人才隊伍。人才,是事業興旺的關鍵,管理好地籍檔案,根本的是要建立和保持一支專業人才隊伍。一是通過院校進行系統培訓。地籍檔案管理人員是部隊的“小兵種”,也是“技術兵種”,培訓周期長、保留人才難,但又不可或缺,部隊自身缺乏足夠的培訓力量,因此應當由相關院校集中承訓。尤其對旅團級單位的受訓對象,院校培訓應注重基礎概念與實際操作的結合,使之能較快、較好地適應地籍檔案管理工作一線的崗位需求。二是在崗位實踐中提高能力。海防旅團要把地籍檔案管理專業的相關內容列入本級機關業務年度訓練計劃,督導管理責任人員搞好自學和崗位練兵,適時組織考核與檢查,同時要注重多給他們交任務、壓擔子,鼓勵他們出點子、想辦法,讓他們在推動地籍檔案管理正規化建設的大項任務中得到鍛煉和提高。三是通過輪訓抓好人才儲備。參照總部有關主戰和復雜專業崗位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定的要求,地籍檔案管理人員由于編制員額少、技術性強,應當有不少于100%的超額訓練和儲備對象。海防旅團應當根據本單位軍用土地數質量情況、地籍檔案管理現狀等實際,確定適當的儲備比例,以分期輪訓、以工代訓、定期勘察等方式,選好、訓好預任管理人員,使之經常保持較好的地籍檔案管理工作技能狀態,在現任管理人員出缺時能夠盡快接替上,保證業務工作的正常開展。

第10篇

關鍵詞 城鎮地籍管理;管理體制;人才建設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0)25-0036-01

地籍管理是一項國家為了獲得有關地籍方面的資料和為研究土地的權屬、自然和經濟情況而采取的國家措施,是整個土地管理的基礎工作。地籍管理的工作內容包括對土地的位置、權屬、地界、質量、數量和用途等一系列情況進行記載和管理,土地管理主要包括:土地調查、土地登記、土地評價、土地統計和地籍檔案資料。這5方面既有各自不同的工作內容,同時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共同構成了嚴密的地籍管理制度。

1 目前城鎮地籍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地籍管理具有的經常性、要求高、目標分散等特點。所以,地籍管理所存在的問題很多,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1)工作不夠到位。土地權屬、用途一旦發生了變化,平常的管理工作就會出現不能保持步調一致的問題,從而使得地籍的成果失去利用價值;另外,在企業改制中的土地資產處理等方面的工作時,也很容易產生執行政策標準不一致的問題;

2)地籍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在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內部,專門從事地籍管理的人員較少,特別是各個分局,人員不足,往往一人身兼數職,地籍管理工作甚至不是專人承辦。另外地籍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業務知識不精,業務水平不高;有的經驗不足,實際工作能力不強;還有的責任心不強,工作作風不夠扎實;

3)地籍管理科學化程度不高。地籍管理工作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技術含量比較高。同時,地籍的調查、地籍信息的系統建設和地籍檔案的管理對技術的要求都非常高,特別是地籍調查中的遙感、航測和數字化技術等現代化高端技術,使用起來比較困難。對于地籍工作人員要求,除了必須熟悉掌握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外,還應當具備地籍測量知識、計算機和土地登記等科學技術。就地籍管理工作總體而言,現代化手工不高。在地籍管理工作方面,也都基本處于理論和手工管理的階段。部分檔案可能由于時間或人為的原因,會出現殘缺不全的問題,所以難以真正實現“以圖管地”,地籍管理信息化亟待加強;

4)地籍管理立法的權威性比較差 現行的地籍管理法律法規的主體是部門規章,作為現行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對于地籍管理的各項內容或多或少存在規定不規范的問題。土地登記、地籍調查、土地評價、土地統計、地籍檔案管理的法律法規大多是由部門規章來確立的。由于部門規章的法律的權威性較差。所以出現的后果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許多規章制度是在沒有法律授權的情況下而擅自設立的權利。

2 城鎮地籍的科學管理

城鎮地籍管理制度涉及到許多方面,從管理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科學的管理體制。市級政府和國有土地管理部門根據上級的規定,同時結合本地實際的情況,就日常地籍管理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制定出具體的規定或提出意見。通過政府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同時加強市民宣傳,使地籍工作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從而使地籍管理工作有序地推進和開展。同時,還要建立相關責任制。市局局長、分管局長負責領導管理的工作,地籍科長負責具體的管理工作,鄉鎮國有土地管理的所長對單位形成的具體地籍資料負總責,地籍業務經辦人員負直接辦事責任。具體經辦人員必須提供準確、詳實、齊全的地籍資料,經各國土資源所負責人嚴格把關后,由市局審核發證。

2)加強地籍管理隊伍建設一是要進一步充實人員,特別是各分局地籍管理人員,各分局要有專人與市局地籍處對接;二是要加強業務培訓。加強地籍管理人員地籍業務的培訓,同時地籍管理人員要加強自我學習。切實做到法律通、政策熟、業務精;三是要加強作風培養。培養地籍管理工作人員具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對地籍管理各項工作具有高度的責任心。

3)加強專業技術運用,實現地籍管理的規范化和現代化擴大現代科技在地籍管理工作的應用,積極推進科學技術成果在地籍管理工作方面的轉變。第一,在目前的科學技術基礎上,要加快加強遙感、航測和數字化等測繪技術在土地登記和地籍調查中的運用,同時也要加強調查成果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在地籍管理的土地登記工作中統一使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以便實現圖件、屬性資料和檔案的統一規范;第二,進一步完善土地登記持證上崗和土地登記等相關制度,利用土地登記持證上崗制度來提高國土資源系統行政人員的土地登記業務能力;同時也可以利用土地登記制度來吸引社會力量的支持,從而提高土地登記技術和工作效率,使得地籍管理工作逐步規范化。

總之,地籍管理是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國土資源管理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唯有建立科學合理的地籍管理制度才能應對形勢發展的需要,也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地籍管理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石曉莉.我國地籍管理檔案管理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 2007.

[2]汪華斌,袁艷斌.數字國土工程中土地信息系統的建設和 發展趨勢[J].中國土地科學,2000,6.

第11篇

關鍵詞: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調查 地籍調查 房屋測繪 權屬調查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c)-0000-00

為落實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146號)要求,按照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的《關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國土資發〔2011〕178號)開展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調查。2015年不動產登記全面啟動,隨即在土地調查過程中加入房產測繪工作,形成了農村房地調查項目。

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及其地上房屋調查的工作任務是,全面查清全市農村集體所有土地范圍內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使用權狀況,以及地上房屋的權屬、界址、位置、面積、用途等,輔助區縣國土資源分局、房地產管理局依權利人申請,對符合登記發證條件的進行登記發證。同時,建立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調查數據庫和產權產籍管理系統。

1 調查發證工作流程

調查發證工作的主要流程:前期準備工作、通告、房地權屬調查、現場指界、房地測量、集中指界、組地籍調查卷、受理土地房屋登記申請、權屬審核、土地房屋登記公告、核準登記核發證書。作為調查測繪隊伍的主要工作是完成調查、測繪任務,輔助完成確權發證,其中調查工作具體內容有:

1.1 準備工作

區縣政府成立工作小組統領區縣工作并召開動員會,國土局和房管局具體主管并指定專人制定開展計劃。調查隊伍利用正射影像圖套合1:2000地形圖及相關規劃、審批資料,作好工作底圖;準備相關儀器設備和表格等;調集、培訓作業人員。

1.2 通告

由鄉鎮主管領導或領導小組通知縣國土局、房管局,召集村委和調查隊伍負責人參加碰頭會,明確各單位負責人或協調人職責;安排調查隊伍到相關部門查閱資料。調查隊伍制作相應村莊房地登記通告和集中指界通告上網、上報,對村委公開欄的通告進行拍照留存。

1.3 房地權屬調查、指界

由村協調員帶領作業小組進入每家每戶,調查房地權屬情況,現場標識界址點,丈量尺寸,繪制宗地草圖;由相關權利人進行指界,提供相關權源文件,并在工作底圖上簽字、按手印;如房地有爭議的,協調員負責調解,調解無法達成一致的,不進行調查,待全村工作完成后再行處理。

1.4 公告及地籍測繪:

經區縣兩局、鄉鎮和村確認無誤后,調查隊伍就本村所有未能提供權源文件的宗地進行公告,公告30天,并拍照留存。權屬調查完成后,調查小組按照1:500的測繪精度進行解析法測繪,同時配合解決遺留問題。

1.5 制作調查卷

地籍測繪完成后,制作宗地資料,包括界址表、土地房屋調查表、界址點成果表、宗地圖和房產測繪成果報告;再與權利人身份證戶口本(復印件)、土地房屋權屬來源證明表或權源文件、指界通知書、法定代表人證明書、土地房屋登記申請書和委托書等組成使用權調查卷。

1.6 調查數據入庫:

調查卷制作完成并確認后,原則上數據、信息不再變更,調查隊伍組織內業人員匯總統計,進行數據入庫工作。

1.7 輔助制作登記公告:

村莊所有登記卷宗確認完成后,調查隊伍制作《土地、房屋登記公告》,張貼到村委公告欄、上報、上網,公告期30天。若權利人有異議,在公告期內要及時提出。

1.8 檢查驗收

調查過程都由監理全程監控、檢查,調查結束后,編制工作報告、技術總結報告和質量檢查報告等文檔文件。將所有的紙質和電子成果交由鄉鎮、區縣兩局和監理進行驗收。調查隊伍對驗收組提出的問題和要求積極配合,做好檢查保障工作。

2 房地調查的難點

2.1 地籍測量難

村莊大小不一,小型村莊在200戶至300戶,大型村莊能達到1萬戶,除個別規劃發展的村莊外,絕大部分村莊以“攤大餅”的方式向外擴展,導致房屋雜亂無章,不易測繪;登高測量時,又有墻頭、門頂、房屋、屋檐等永久建筑阻礙測量;道路、胡同狹窄,也使得架設儀器困難,控制點布設不易保存、觀測;村莊內行人、行車的隨意性還可能碰到儀器。

2.2 房屋取舍難

房產測繪的主要依據是《房產測量規范》(GB/T 17986.1-2000、GB/T 17986.2-2000),但此標準“適用于城市、建制鎮的建成區和建成區以外的工礦企事業單位及其毗連居民點的房產測量。其他地區的房地產測量亦可參照執行”。

大部分的農村房屋沒有建房證,沒經過規劃審批,房產測繪不能參照城市房產測繪的流程。房屋的取舍及面積計算一般依據“整幢房屋外墻勒腳以上各層的外墻(無外墻時按柱)水平投影面積之和,包括陽臺、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且具備有上蓋,層高2.20米以上(含2.20米)的永久性建筑”。但現在一些村民為了施工方便,大量采用彩鋼板作為屋頂材料,一些配房也采用其作為墻體,甚至有五保戶以此為材料造房;一些配房、廚房、儲物間、廁所、停車房建造高度低于或部分低于2.2米;一些車棚、篷房按照面積計算標準也應該計算,但其十分破舊。房屋如何取舍,如何測繪,建筑占地面積如何測量都成為了問題。村民經常把房產面積計算用“其他村的拆遷標準”作為依據,對他們主要活動、使用的房屋不計算面積表示很難理解、接受。

3 建議

3.1 堅持穩定第一的原則

房屋和土地是農民立身之本,每家每戶都精益求精是必然,甚至有些村民經常跟隨調查組作業,監督標準是否統一,別人家的特殊要求是否滿足?這就要求調查員必須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調查測繪,防止因公平問題引發;積極配合村干部工作,對于歷史積怨問題提前規避,不說添油加醋的話,保證村民情緒穩定。

3.2 堅持先調查后確權登記的原則

確權登記工作是一項極其專業的工作,必須有相關的法律、政策作為依托,必須具有相應資格的專業人員才能完成。調查員不能在實地做出結論,如本宅基地應該歸誰、本宅基地超占面積多少、這所房屋不算面積等,做好本職工作把實地情況調查清楚測量精確,認真填寫地籍調查表,詳細記載權屬調查記事即可,但調查詳細,減少鄉鎮、區縣領導小組審核難度也是調查隊伍的義務。調查隊伍可以輔助確權小組對權源材料進行甄別。領導小組或區縣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或公告要求繼承宗地完成分家析產書或繼承公證書等;對能分戶的、共有權宗地進行劃分。

3.3 堅持以CORS為主,導線為輔的地籍控制測量

現階段,大部分區域都采用CORS系統進行控制點布設。經檢查,不同點對之間仍存在一些相對誤差,一些大型、觀測條件差的村莊出現了較大的接邊誤差。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在村莊布設起算控制點,各重要路口設立控制點,采用導線網連接,保證控制點精度統一,也能放心使用距離交匯等測量手段。

3.4 嚴格房屋取舍,多記錄多解釋

對于房產面積計算,必須統一要求、嚴格執行。對測繪成果拒不簽字確認的,耐心解釋勸說;確實不認可的擱置卷宗。對于一些破舊、圍護結構不完整、明顯無法使用的不進行測繪、計算;小于或部分小于2.2米的房屋,不予測繪,但可拍照放入卷宗中以備查;一些門洞、門頂、屋檐、檐廊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都算面積或半面積。宗地外的違法建筑堅決不予調查計算。

3.5 房產面積精度按第三級精度作業

房產測量的精度以中誤差作為評定精度的標準,以兩倍中誤差作為限差。房產面積的精度分為三級,各級面積的限差和中誤差不超過表1:(單位:m2)

實際作業中,房產面積主要應用軟件采用坐標計算房屋占地面積求得,以矩形房屋為例,忽略輔助量邊誤差,則房角點誤差mj與面積的限差關系為:

將明顯的界址點點位精度mj=0.05m,代入上式可得面積限差為:

與房產面積的三級精度比較,完全無法滿足第二級精度;當房屋面積大于12平方米,才能滿足第三級限差要求,所以宅基地房屋面積宜采用第三級精度作為限差,從其經濟價值分析也宜采用此精度。

5 結論

房屋和土地調查工作是農村集體土地及其地上房屋確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重中之重。房地調查是房地登記的法定程序,是房地登記的基礎工作,其成果資料經房地登記后,具有法律效力。只有調查詳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斷積累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堅持以國家規定和行業規范為準,才能保質保量完成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本文觀點、建議應結合作業區域進行分析、實施,僅代表個人觀點。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編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S].2007.

[2] GB/T 18316-2001,數字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和質量評定[S]

[3] 葛恒美,李延榮.土地法教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第12篇

【關鍵詞】GPS-RTK技術;土地整理測繪;應用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0.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對于土地管理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國家對土地的管理和整理工作的重視度不斷加大,需要積極的做好土地整理項目的工作。GPS-RTK技術是當前土地整理測繪中的最重要的測繪手段。具有高精度、高準度、實時性的優勢。在土地整理測繪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土地整理測繪

土地整理工作的前期主要任務就是進行土地整理測繪,是獲取及表示某一區域內土地整理的相關位置、形狀、數量、利用情況等地籍信息的組成要素。提供土地整理的狀況圖及規劃設計圖的專項性地籍測繪;主要是用于土地整理的可操作性探究、土地項目的規劃與設計、工程估算、施工管理及土地的利用狀況、空間處理等數據信息需要的基礎性測繪工程,其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土地整理測繪的數據和信息的獲得途徑主要有社會性統計、調查、現場的勘查、原始圖文判定等現代化的測繪技術[1]。

2.GPS-RTK技術的原理和土地整合測繪的技術路線

2.1 GPS-RTK技術的原理

在上世紀90年代,GPS實時動態測繪技術就出現了。其原理是:在規定的項目范圍內在已知的坐標控制點上裝配基準站接收設備,對所有的GPS信號進行連續性的跟蹤和觀測,在經過數據的調試,應用無線電設備進行傳輸,把觀測點的三維坐標、數據、狀態等進行傳輸發送。而流動站的接收設備則在測繪點上進行GPS信號的跟蹤,與此同時,應用無線電傳輸設備,接收基準站發送出來的數據和信息。當流動信息站的初始化工作完成之后,控制器可根據收集的數據和信息計算出測繪點的三維坐標及相關數據,同時將這些處理處理的數據和信息以文件的方式進程儲存以備后續再用。GPS-RTK技術在土地整理測繪中的優勢在于觀測的時間短,可進行實時性的測繪并且精準的標識測點的三維坐標、位置等信息,提高了土地整理測繪工作的真實性、可靠性以及高效率[2]。

2.2土地整理測繪的GPS-RTK技術路線

GPS-RTK技術在土地整理測繪中的應用,其路線是:

(1)前期準備階段,需要有基礎性地理信息資料、行政區域界線的資料、農田水利資料、山體資料等各種數據及資料的收集,土地整理測繪工作指導標準的制定和編寫,對外行調查統計人員和專業數字化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測繪儀器設備、計算機及其他的測繪相關設備的檢測,GPS-RTK技術測量的精確度檢測。

(2)數據采集階段,通過連續性測量和非連續性測量對測量特征點、點狀的地理物項及土地邊界等項目的測量。

(3)傳輸處理階段,把測量控制儀器和計算機網絡進行結合,應用GPS的信號把數據進程傳輸,將每天實時采集的數據導入到計算機中儲存,以特定格式標注。

(4)編輯處理階段,南方的CASS數字化的地形、地籍成圖軟件接收相關土地數據信息,再計算機上顯示數據點,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編輯和繪制,計算出目標測點的信息并進行標識。

(5)圖幅整飾階段,主要對已經處理出來圖片進行名字、圖號、圖廓線、三維坐標系、比例尺等信息進行協調修飾。

3.土地整理測繪的實例探究

3.1實例概括及測量模式

阿拉善盟某地區的土地整理測繪項目的土地測量,運用十六臺Trimble5800雙頻的GPS接收儀器,按照項目區域內自然村的實際分布情況進行同步測量。該GPS的動態定位測量標稱其:水平精度是±10mm+1ppm;垂直精度±20mm+1ppm.GPS-RTK技術可以應用連續和非連續的兩組操作形式來完成整個項目的測繪。連續性測量的主要是對不規則的線狀地物或者封閉性的地物進行高效率的操作,比如:街道、水線、道路等。該技術測量出來數據是自動記錄的,主要有:同等時間間隔和距離間隔存儲。

3.2GPS基準站的選取

對土地整理測繪項目區域內的控制點進行選擇,以此作為基準站的標準并進行覆蓋,要求海拔盡量高,靠近項目中心區域的,其控制點不可隨意移動,盡量避開信號干擾源,比如:變壓器、通信基站等。

3.3相關測繪數據的采集

GPS-RTK技術具有實時性和流動性。運用NTS-335儀器進行測角度和選取,在項目區域內選擇六個特征點進行全站儀器與GPS-RTK技術的對比,再進行測量結果的對比。為了確保采集的土地數據的良好儲存、成圖編輯機數據的處理,需要在Trimble5800雙頻的GPS信號接收儀器上進行特定格式的命名,就是“測量項目序號+操作日期+組號”,對相關數據進行標明,創建的土地整理項目文件應存儲當天采集到信息和數據[3]。

3.4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數據的處理和轉換有不同的方式。最為常用的,也是較為簡單的方法就是應用微軟的相關處理軟件同步建立手薄和計算機間的聯系。再通過軟件把手薄中土地測量數據以文件的方式傳輸到計算機,并按一定的個數進行保存。最后通過專門性的數據處理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轉換處理,再進行相關的編輯,并導入CASS中便于查核。

3.5最終圖片的繪制和輸出

土地整理測繪項目的要求,是將最終的成果測繪圖片的構要素進行分層,包括:土地整理項目的邊界、行政市縣邊界、林地農業灌溉邊界、居住等邊界,以及相關水系河流及其水利設施,控制點、道路、地下管道、地形等信息的標注和繪制[4]。在南方的CASS中,可導入野外收集的數據,根據相關內容、標準進行土地圖片的繪制,再把繪制和編輯完成的土地整理圖片通過設備輸出。

4.結語

GPS-RTK技術在土地整理測繪中的應用,可以為國土資源的科學合理、可持續利用提供高效、有力的技術支持,同時GPS-RTK技術在其他方面的應用有著豐富的經驗。近幾年來,GPS-RTK技術、現代化通信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GPS技術與其他方面的技術可以進行科學化的結合。GPS-RTK技術在土地整理測繪中有著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時性,其數據結果具有高精準度、實時動態的特性,可不斷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奇等.GPS-RTK技術在土地整理測繪中的應用探究[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 23,(6):124-126

[2]徐讓雄.GPS-RTK技術在城市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城市勘測.2012,11,(1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