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99成人精品视频线3_成人羞羞网站_欧美日韩亚洲在线

0
首頁 精品范文 宏觀經濟的分析方法

宏觀經濟的分析方法

時間:2023-10-11 10:13: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宏觀經濟的分析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宏觀經濟的分析方法

第1篇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社會科學方法論;實證主義;人文主義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01

宏觀經濟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其中充斥著許多人為因素的不確定性,因此必須遵循某種方法論來減少這種不確定性。本文通過實證主義和人文主義范式分別來闡述,指出研究宏觀經濟學問題必須注重與方法論的結合。

一、宏觀經濟學的特殊性

宏觀經濟學有其特殊性,正是由于這種特性使宏觀經濟研究變得復雜多變。一是,整體性。宏觀經濟的整體性是指宏觀經濟雖然針對不同的主體可能有不同的經濟行為,而且經濟行為的范疇會存在差異,但是從宏觀層面的經濟來講,其整體性不可忽略。也就是說,社會也好,各級政府也罷,它們在宏觀經濟方面都必須以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在制定政策措施時,必須相互配合以達到共同的目標。二是,社會性。宏觀經濟的社會性是指宏觀經濟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出發,要從宏觀的層面上把控整個國家乃至社會的經濟局面,正如本文的前一部分所述,社會及各級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主體,使得它們的經濟行為具有了一定的社會責任。三是,協調性。宏觀經濟的協調性是指通過宏觀經濟活動,要促進社會各個領域的共同而協調的發展。從歷史的發展長河來看,任何一個階段的發展與進步在不同利益群體方面都不可能以同樣的速度進行,也就是存在著不同步性,在這種情況下,協調顯得尤為重要。

二、宏觀經濟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宏觀經濟的特殊性的存在,要想準確研究宏觀經濟具有一定的難度。宏觀經濟研究成果普遍缺乏科學性和創造性。科學性是要求學術成果所表述的內容具有可靠性,體現在論據要準確翔實,文字表述精煉不可含糊其辭,許多經濟學研究達不上要求。研究成果的創新性要展現研究的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實際上大多數研究成果不是材料堆砌,就是過多借鑒別人的理論缺乏自己的創見。像多數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都是材料堆砌而成,以時間為序最多,卻沒有時間地點提出理論的緣由等,這樣的綜述意義不大。研究成果中的模型的“借鑒”,幾乎都是直接照搬國外的東西,再直接用中國的數據進行檢驗,而數據的質量又不高,只要得出結論就可以,不管其正確與否。

三、方法論的必要性

方法論的定義為多種多樣,《韋伯斯特大學詞典》將方法論定義為“做某件事,或為做某件事的方式、技術或過程”。但在《應用經濟學方法論》這邊書中,方法論一詞實證指:給定領域中進行探索的一般方法的研究。因而,經濟學研究方法論就是對經濟學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研究。書中方法一詞指的是:用于完成一個既定目標的具體技術或工具,這種用法和國家科學院科學指導委員會的用法一致。在社會科學方面,社會研究方法是通過科學的方法,系統地收集和分析關于社會現象的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的社會現象及其本質和規律做出科學認識的活動,是設計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實踐基礎的研究,并沒有一個成熟的科學的理論研究方法,如果認為宏觀經濟學科的理論不需要經過科學的檢驗和檢測就能成功,這顯然是不對的。現代宏觀經濟理論如果想要發展就必須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形成科學的行為準則,同時這種“行為準則”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中形成科學的“方法論”。在宏觀經濟學科研究領域,“方法論”十分重要,它是現代科學和經濟理論研究領域的核心問題。因此,對我們科學地學習和研究宏觀經濟學科研究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四、從社會科學方法論角度研究宏觀經濟理論

(一)實證主義

從研究特征來看,實證主義社會學對“科學建構”的強調依賴于把自然科學作為社會理論構造的模式,強調科學就在于說明現象的成因,對現象的未來進行分析和預測。并對自然科學這種普遍性和精密性的精密性,主張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因此實證主義主張以事實說話,從宏觀經驗事實來研究宏觀經濟問題。定量研究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具體化,它側重于對宏觀經濟數據的數量分析和統計計算。實際上,實證主義研究早已滲透到不管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研究中。實證主義研究有著其他方法所無法比擬的優點,如自行檢驗。實證主義在研究宏觀經濟中有很多的內在的檢驗,這些檢驗可以驗證和控制經濟學家在自己能力范圍外的研究結論。

但是實證主義分析是基于特定引導假定下,而特定引導假定本身就存在主觀性,而這兩者又是無法隔離的,因此實證主義不是撇開價值觀純粹的科學研究,不同的經濟經濟學家對于同一現象的實證研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二)人文主義

經濟學是關于人的學問,不僅要研究資源配置問題還要研究理想人行為的問題,經濟學研究一方面要注重效率,另一方面還要關注人的倫理道德。經濟學的核心和基礎上價值論,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促進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人文主義強調收集信息,從整體上進行理解和詮釋。它注重定性研究,并偏重本分析或敘事表達,它們認為人力的行為是多樣化的,個人根據自己的實踐情況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人文主義的社會價值是傾向于對人的個性的關懷。因此人文主義從定性的角度出發,來研究宏觀經濟問題,并讓宏觀經濟理論向對人們有價值的方向發展。注重強調反對暴力,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體現的一種哲學思潮與世界觀。自由公平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而宏觀經濟發展又必須以自由公平為基礎和前提。

參考文獻:

[1]沈軍,白欽先.論金融研究方法論的范式轉換[J].經濟論壇,2006(5):123-128.

[2]孔祥毅.山西金融史及其研究.2013.

第2篇

關鍵詞:房價;宏觀經濟;關系

一、房地產市場與宏觀經濟的研究方法總匯

關于房價與宏觀經濟的研究方法和傳統模型包含了以下幾點。

1.存量---流量型。Wheaton提出了存量---流量模型,把房地產市場看作為相對獨立的市場,并分析作為外生變量的宏觀經濟因素變化從而影響房地產市場和房價,但由于它把房產市場看作為一個相對外生的市場,所以在某種意義上缺乏微觀基礎。

2.基于資產定價方法型。一種是基于無套利原理的資產定價模型,就是假定投資房地產的投資收益與其他投資資產利益相等;另一種是基于消費資產的定價模型,就是把房地產看成是一種資產,房價的多少直接由地產和消費品的跨期均衡而決定。Okumura和Canpbell等分別用相同的方法分析了日本和美國的房地產房價變動。

3.理性預期的房價泡沫型。這種模型認為房價包括基礎價值和泡沫價值兩個部分,其中基礎價值是未來收益的貼現值,而泡沫是滿足一個過程,和人們的預期直接有關。袁志剛和樊蕭彥通過了構建房地產市場的局部均衡模式從而分析了房價理性泡沫的產生和存在的條件。

4.金融加速型。Bernanke等第一次提出金融加速的理念,即是經濟中較小的外部沖擊而引起經濟出現大的波動時金融加速機制通過信貸市場,從而使得家庭或企業的房地產抵押資產值和宏觀經濟波動相互聯系,然而當經濟中出現需求沖擊家庭或企業的房地產抵押值上升時,會使融資成本降低,投資增加,引發新一輪的房價上升,從而使經濟變化具備自我加強的趨勢。

二、房價與宏觀經濟的探究進展

早期的宏觀經濟學等相關經濟學領域缺乏對房地產以及宏觀經濟的探究。而作為主體的宏觀經濟學中也忽視了對房地產的研究,錯誤地把房地產當成平時居民必須的消費品,從而沒有單獨地進行房地產的探究。早期的城市和房產經濟學在研究房地產市場的時候,忽視了房產市場、價格、宏觀經濟的三者聯系,近年來相關研究一般比較側重于分析對房價與宏觀經濟的互動機理和影響。

1.上世紀90年代,普遍學者分析經濟基本因素對房價的影響,這里所指的基本因素,就是指收入、人口、利率以及通貨膨脹等。根據相關領域的文獻,如case和Shiller、Quigley、Poterba等表明了房價基本上可以用經濟基本面因素來作以說明。據沈悅、劉洪玉的研究發現近年來中國的房價上漲已經不能用基本面因素來說明,加之采用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Peng發現了在我國沿海地區房價早已脫離了基本面因素。

2.房地產價格對宏觀經濟影響的傳導機制。房地產作為企業和居民的重要資產,房價的起伏往往會造成企業和居民的投資消費,從而導致產出和物價的變化。根據房價到宏觀經濟的傳導方式,主要有以下兩個渠道:一是直接渠道(財富效應渠道),當房價上升的時候,財富水平則隨之上升,在邊際消費傾向不變的時候,消費增加,從而導致對實際經濟產生影響;二是間接渠道(信貸渠道),這種渠道主要表現為信貸渠道。當房價不斷上漲時,作為經濟中主要抵押物的房地產值也隨之上升,因而家庭和企業可以利用房地產抵押來獲得更多的貸款。在此情況下,由于房地產抵押價值上升從而改善了借貸者的資產負債表,道德問題及逆向選擇問題的減輕,銀行為了刺激企業貸款投資,使房價和信貸的互相推動進而導致總產出和通貨膨脹不斷上升,通常會投入更多貸款資金。

3. 房價、信貸和宏觀經濟

Fisher認為信貸對經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他用債務緊縮的觀念闡明了1929年的美國經濟蕭條,并認為資產價格的下跌和信貸的收縮相互反饋是經濟蕭條的主要因素。以前這一主題的研究一直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框架,Gertler和Bernanke把這一主觀思想進而納入了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對其進行分析研究。此后,更多的學者便沿用均衡分析房價、信貸及宏觀經濟的互動影響。Kiyotaki和Moore是最能證明的著名文獻。嚴金海認為銀行信貸和土地價格之間存在互相加強的關系;Benito認為信貸約束是認知和了解房產價格和反產市場的重要觀察角度;周京奎則發現了房價的上漲與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有關。

4.房價和貨幣政策

上世紀90年代后期,世界各國的房價發生了較大的波動,對經濟造成了很大影響。在此背景之下,貨幣政策研究者們隨之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貨幣政策對房價做出反應的原因是什么?二是貨幣政策是否應該對資產價格包括房價在內做出反應。對此,德國瑞典銀行的Virginia和Daria及相關學者研究發現表明除了日本和英國對房價變化做出反應外,其他國家則沒有任何動向。因而學者及政策的制定者們不斷認識到,在制定貨幣政策時,要防止資產價格泡沫就必須要考慮到房價的因素。近年來,部分學者們對貨幣政策是否應該繼續盯住房價做出下一步研究,尚且無法定論,其結論分出了一下兩種:

(1)貨幣政策不應盯住房價。代表這一觀點的有Gertler和Bernanke等人。原因一方面是,識別房價泡沫往往比較困難;另一方面是即使能識別泡沫,貨幣政策對付房價泡沫不一定能起作用,除非房價的波動影響到對通貨膨脹的預測。然而Pescatori則認為貨幣政策對房價的正面反應是促使社會福利降低。

(2)貨幣政策應盯住房價,代表這一觀點的人有Goodhary和Cecchetti等人。其依據是首先在房價中含有未來通貨膨脹的重要信息;其次,房價泡沫在形成和持續時,會影響總需求和通貨膨脹,在泡沫破裂后則會對實體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最后是房價往往是宏觀經濟的領先指標,而CPI是滯后指標,以房價作為貨幣政策目標可以有效仰止CPI作為貨幣政策目標的滯后性問題。針對不同觀點,Goodhaet認為貨幣政策盯上房價,能有效減少總產出和通貨膨脹的變動,因為如上所說在房價中隱含有經濟運行的相關信息,然而Cecchetti等則認為貨幣死盯住房價能減少泡沫的存在,進而改善經濟的運行。

三、結論和相關建議

1.從長遠角度看,房價與宏觀經濟之間存在長久穩定的均衡關系。然而從短暫角度看卻失去了均衡的作用。在短時間內若房價遠離了長遠均衡的狀態,經濟系統的調整機制便又將失衡的房價拉回長久均衡點上來。

2.利率因素不是引起房價變化的主要原因,說明了利率政策對房價的影響并不大。因而,避免房價的起伏過大應該采取相關的措施,比如在房地產運行環節中從土地和房地產的供需入手。根據現行的土地機制,國家利用對土地一級市場擁有壟斷權,從而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控制,以避免市場出現過熱或過冷的現象。在國民經濟相對疲憊的時候,國家則應加大市場的土地供應量,促進房產業建設,以此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來進一步刺激國民經濟。

3.通貨膨脹率的變化引起房價的漲跌,也就是說通貨膨脹的加劇會使房產價格上漲的速度增快。通貨膨脹因素影響房地產的名義價格變動,從而導致房地產經濟運行出現相應的變化。房地產作為一種長期資產,具有較強的保值和增值潛力,并且還可以在通貨膨脹率高的時候順利實現保值增值的功能,因此房地產便成為消費者抵御物價上漲的有效方法,進而推動房地產投資活動的增加。相反在物價降低,出現通貨緊縮時,房地產的價值便會減少,因而使房地產投資行為和規模受到影響。

4.短時間內,宏觀經濟與房價兩者存在反饋機制。這就表明政府不易過多的運用行政手段來干預房產市場,反而應根據運行周期進行可持續的政策性調整。

參考文獻:

[1]黃忠華 杜雪君 吳次芳等:房價與宏觀經濟研究綜述[J].中國土地科學,2009,23(1):62-67.

[2] 宋煥如 魏 建:2001年以來我國房價與宏觀經濟關系的實證研究[J].西部金融,2009,(6):18-20.

第3篇

[關鍵詞]大數據;宏觀經濟;機遇與挑戰;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6.42.028

2015年9月份,國務院與工信部聯合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要求在“十三五”規劃中重點推動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這也為在大數據時代下更加精準、更加高效地開展宏觀經濟分析提供了政策保障。

1 大數據在宏觀經濟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1.1 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持

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三期疊加”的關鍵時期,影響宏觀經濟發展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要想保證宏觀經濟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就必須以大量的數據信息做樣本,對數據樣本進行客觀、專業的處理和評估。傳統的宏觀經濟數據獲取方式存在諸多弊端:一方面是數據樣本數量有限,難以反映出影響宏觀經濟發展的整體因素;另一方面是數據獲取途徑少,時效性低,往往與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現狀不相符合。而大數據技術借助于計算機、互聯網和電子信息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各個部門、各個行業的經濟發展數據,例如全國旅游消費總額、全國商品房年銷售總量等。可以說,只要數據分析部門獲取了相應的數據調查權限,就可以隨時調用管轄范圍內與宏^經濟分析相關的數據內容,從而極大地豐富了宏觀經濟分析所需的樣本容量和樣本種類,確保了宏觀經濟分析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1.2 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更多的方法

傳統的宏觀經濟分析手段,由于受技術條件和工作理念的影響,往往采用統計分析和隨機抽樣分析的方式,近似地反映或推斷出宏觀經濟的分析結果。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改革和我國經濟體制結構的轉變,傳統的宏觀經濟分析手段難以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云時代的到來和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了更多種類、更加簡便的分析方法。例如,傳統的宏觀經濟分析由于獲取數據困難,因此采用“隨機抽樣反映整體”的分析方法,其分析結果與實際情況必然會存在較大誤差;而大數據的分析是以海量的數據樣本為基礎,并且樣本種類豐富,基本上涵蓋了影響宏觀經濟發展的所有行業,在此基礎上得出的分析結論無限趨近于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提高了宏觀經濟分析的可靠性。

1.3 優化了宏觀經濟分析的技術

大數據分析與單純的計算機數據統計的不同之處在于:計算機數據統計只能進行初步的數據分類和整理,并以數字、圖標等形式展示出來,雖然具有較強的直觀性,但是不能深層次地反映宏觀經濟內容。而大數據分析融合了計算機、電子信息和數學建模等多個專業技術,以海量數據為基礎,建立數學分析和統計模型,利用分析模型對數據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處理和加工,并結合了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提高了數據分析技術的專業化水平。

2 大數據在宏觀經濟分析中的機遇與挑戰

2.1 大數據時代宏觀經濟分析具有的機遇

大數據技術融合了多種現代化數據獲取和分析技術,為宏觀經濟的精確分析提供了諸多便利條件,從當前的發展形式看,大數據在宏觀經濟分析中的主要機遇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大數據技術使“在短時間內獲取海量數據”成為了可能,為宏觀經濟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保障。無論是進行宏觀經濟分析還是其他各類專業統計,數據獲取都是最基礎也最為關鍵的環節。數據樣本的豐富度和樣本容量,直接決定了后期分析結果能否反映實際情況,而數據樣本越多,則最終分析結果越趨近于實際。除此之外,宏觀經濟是一個動態發展、不斷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數據樣本在“獲取-分析-得出結論”這一過程中占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因此,數據分析師歷來重視數據樣本數量和樣本獲取速度,大數據技術兼具上述兩種分析要素,在宏觀經濟分析中占據較大優勢。其次,大數據擴充了宏觀經濟分析的空間廣度,使數據價值得以體現。通過計算機互聯網獲取基礎的數據信息,不僅能夠有效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在數據價值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且利用專業數據分析軟件和數學模型,拓展了數據所包含信息的深度與廣度,為新時期進行宏觀經濟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2.2 大數據時代宏觀經濟分析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技術在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其自身也存在著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主要表現為:首先,大數據所采集的數據量大,但是缺乏有效的數據篩選標準,導致數據中夾雜著部分無用或不相干的信息。例如我們在采集“全國旅游消費總額”相關的數據時,可能會搜索到與旅游相關的“交通運輸量”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并不會對宏觀經濟分析起到影響,反而增加了樣本總容量。因此,如何加強信息甄別和篩選,是下一步大數據技術優化的重要內容;其次,數據的安全性仍然有待提高。由于前期采集數據量非常大,但是進行宏觀分析是一些相對漫長的過程,這些數據在保存期間如何確保安全性,關系到后期宏觀經濟分析的最終結果。雖然部分數據庫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防火墻和病毒查殺系統,但是也很難徹底根除非法訪問的風險;最后,大數據時代的宏觀經濟分析需要大量專業化人才,但是從現階段相關從業人員的整體情況看,大數據分析人才數量難以滿足行業發展需要。

3 提升大數據對宏觀經濟分析作用的對策

3.1 構建良好的大數據獲取環境

政府應當主導建立一個大數據的收集體系,在一些重要的宏觀經濟領域制訂大數據的收集計劃,從而保證大數據的獲取。為此政府部門應當做好以下具體的工作:首先,政府部門要從思想認識上提高對大數據的重視程度,對于大數據在宏觀經濟研究中的價值予以認可。從而在實際的工作中能夠形成穩定的資金投入并在政策法規上為大數據的應用提供便利條件。其次,政府應當加大高校或者是相關研究機構在大數據應用上的研究投入力度,支持研究機構在大數據應用上的深度挖掘,從而更好地發揮大數據的作用。最后,政府應當支持企業采用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從而為大數據的獲取提供基礎性的條件。利用企業的信息化系統可以快速地獲取企業的相關發展數據信息,從而為宏觀經濟的大數據分析提供基礎材料。

3.2 提升大數據的采集與管理工作水平

制定規范化的大數據采集與管理體系,保障用于宏觀經濟發展的大數據均能夠得到有效的采集,并且還要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在利用大數據進行宏觀經濟的分析中大數據是基礎的分析材料,所以有效地采集到大數據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規范大數據的采集工作流程,制定科學的大數據采集體系,從而促進大數據采集工作的有序開展。其次,對于在大數據采集過程中因小集體利益而不配合采集的個人或者是單位,應對其進行一定的處罰,從而威懾這些干擾大數據采集工作的不良情況。最后,要對大數據采集人員進行培養和提升,從而使其掌握較為熟練的大數據管理技能,為大數據的更好地應用提供條件。

3.3 培養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人才

在大數據的應用中人才是其中的關鍵性組成部分,高素質的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人才能夠為宏觀經濟的分析提供有力支撐。為此,就必須在大數據人才培養上進行改進和提升。為此,應當做好以下內容:首先,政府部門應當重視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人才的培養,出臺各類支持性的培養政策。其次,高校應當根據現實的需求而開始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從而發揮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人才培養的基地作用,以便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大數據專業應用人才。最后,企業也應當在大數據人才培養上做出自己的貢獻,對于企業內部的數據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提升的培訓,從而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的實際技能。

4 大數據與宏觀經濟政策制定

大數據革命為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制定提供了機會。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增加服務種類,并為公共服務提供更好的政策指導。同時,在大數據分析的運用、提高效率與其他政策和技術協同以及為公共服務領域帶來變革等方面,政府可以加大重視和投入力度,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支持。

大數據給政府的經濟統計工作帶來了巨大影響。首先,面對大數據帶來的技術變革,政府應該將其納入政府統計之中。經濟統計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提供的技術和條件,促進政府統計工作的變革。例如“10億價格項目”便是政府應對大數據變革的成功典范。其次,面對大數據帶來的統計對象擴充,政府不但應當重視結構化數據,更應當重視挖掘非結構化數據,以期找尋出恰當的經濟統計指標。大數據時代,非結構化數據包含更多信息,而且利用互聯網進行的數據挖掘,不僅可以得到數字資源,文本數據也可以通過挖掘獲得。最后,面對大數據帶來的統計資源的拓展,政府應該將其統計資源拓展到政府以外,重視拓寬其他數據資源。在過去,政府靠自己的力量收集數據,但在大數據時代,人人都是數據的制造者。例如,谷歌和百度等數據巨頭擁有大量政府無法獲取的數據資源。政府要想辦法讓數據巨頭將數據放到統計中來,而不能僅靠自己調查統計。

5 結論與展望

大數據時代極大地拓寬了信息來源、提高了獲取信息的時效性,同時,新信息的非結構化對宏觀經濟分析的技術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數據背景下,由于數據噪聲的存在,宏觀經濟數據挖掘變得十分重要,這就要改進技術,加強對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的挖掘。實時、快速、海量的數據為更加準確的宏觀經濟預測提供了可能,宏觀經濟預測模型也有待于進一步更新。在大數據時代,可以將機器學習算法引入宏觀經濟分析,改進宏觀經濟分析技術,解決“維數災難”,提高宏觀經濟分析的準確性。大數據時代也將促進政府經濟政策制定的變革,提升政策的時效性,提高政府服務效率。

參考文獻:

[1]文桂江,李昕.大數據時代我國宏觀經濟數據的沖突與協調[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4(5):131-133.

[2]崔光N.房地產價格與宏觀經濟互動關系實證研究――基于我國31個省份面板數據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1):157-162.

[3]戴成峰,張連增.我國財產保險區域差異與宏觀經濟的關系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保險研究,2012(11):142-153.

第4篇

關鍵詞:市場經濟發展;企業經濟管理;宏觀經濟管理;重要性

一、市場經濟發展中宏觀經濟管理的存在價值

(一)調整市場失靈的現象。市場失靈的體現方式非常多,例如市場無法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市場無法自發的消除壟斷現象;市場混亂無法展現公正的收益分配與合理競爭;市場無法有效的處理外部非經濟因素;市場調整本身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以及盲目性,無法達到想要的調整目的[1]。上述的這一些市場失靈現象,都需要借助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來進行處理或解決。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來說,近些年許多新技術、新設備不斷的推廣和應用,企業之間的經營利潤不斷增加。(二)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我國當前仍然處于新舊體制的轉軌時期,市場本身的體系并不是非常完善,市場的調節也并不是非常的完善,市場在運行過程中仍然會遭受非市場內因素的不正常干擾,導致市場的正常秩序無法有效維持,這也就提出了需要宏觀經濟的管理方式來保障經濟的持續、穩定以及平衡性發展。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需要在短時間內縮短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這一發展目標也需要借助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方式進行推動,發展與鞏固我國的國有經濟主導性地位,并逐漸促使社會團體成員可以走向富裕的道路,促使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更加有力。

二、企業市場經濟發展中宏觀經濟管理所形成的影響

在我國的宏觀經濟管理中,最大的特征便是以投資驅動的方向為主,以工業主導型為方式,投資當中的政府占比相對比較大。政府的主導性投融資、行政干預的作用較為突出。這一現象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存在明顯的差異,以美國為例,美國是采取宏觀經濟的方式推動消費,以服務行業為主導,投資的方式以私人方式為主。與此同時,因為我國的發展時間相對發達國家而言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我國的制度演進速度相對較快,西方國家的許多制度體系已經相對較為成熟,基本定型。但是,相比之下,我國在金融、法制、人力資源、技術、投資、制度等多個方面仍然有著較為突出的發展空間,這一些發展都需要在宏觀經濟的調控政策之下進行,所以我國和西方國家的差異仍然較為突出,但是這一差異正處于縮小階段。西方的統一性制度框架體系之下,是通過長期的發展,并形成了一個較為統一的市場環境,但是對于我國而言,因為我國地域跨度較大,南北、東西、城鄉等方面的地域因素差異較為突出,所以這一種經濟環境仍然存在偏向性、動態性以及不確定性,在我國實行宏觀經濟分析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對比模型的應用條件,許多的靜態宏觀經濟分析模型本身就存在缺陷,局限性以及不廣泛性很難規避。方法論方面相對較為尷尬,這也促使無法直接應用宏觀經濟的數據,也不能根據之前的經濟過熱經驗對宏觀經濟進行分析,導致無法構建一個共同的研究目標點與出發點。

三、企業市場經濟發展中宏觀經濟管理的方式

首先,宏觀經濟要求企業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是體現在道德角度上,同時在法制角度上也有充分體現。想要促使企業自覺的承擔社會相關責任,政府必須從監督、管理的角度著手,構建完善的政府監督管理體系,同時督促社會中各類型企業主動履行自身所需要承擔的責任義務,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適當的考慮社會穩定性,從而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平衡性發展。與此同時,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政府對于市場的干預會逐漸減少,同時企業的主動性參與積極性會主動提升,這樣的現象必然會出現市場失控的問題。對此,政府還需要在適當的環境與前提條件之下,對市場失控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判斷與分析,并借助有效措施。其次,宏觀經濟要求企業強化信息的披露。信息披露制度不僅是財務報表中的一項工作,同時也是保持社會穩定,保障投資合理性的關鍵,展現企業是否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直接體現。信息披露制度本質上是借助報表的方式為政府、行業、社會提供企業的經營狀況,其初衷在于讓企業行為因公示而被約束,促使企業可以主動履行好自身的責任義務。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之下的市場經濟提示之下,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借助政府的宏觀經濟管理措施,才可以有效的約束企業的市場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不僅可以有效的控制市場中失靈的校正,實現對市場缺陷的調節、彌補性作用,同時還能夠有效的突出市場創造以及維護的作用,更好的展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下的經濟發展的健康、持續、穩定性,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更加順暢。

第5篇

1宏觀經濟主要衡量指標分析

要想了解宏觀經濟,就需要知道哪些指標是可以衡量宏觀經濟的。首先是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指標被全球很多國家所采用,主要是由于他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可以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力。在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時需要核算消費總數、個人投資額度、政府的支出額以及國家的凈出口額四個方面,并將這四個方面相加,得出的結果,其結果如果為正數,表示目前國家的經濟狀況是處于發展的,這個方面包括人們的收入、消費能力都在增加,如果為負數,則表示目前的經濟狀況不太理想,由此國家需要采用相關政策來加強重視。其次消費物價指數,通過這個指數可以了解到一個國家各個不同地區的價格情況,物價水平的高低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購買能力的大小又影響了商品的生產商、經銷商以及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國家需要了解這一指標的數據,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最后是失業率,失業率與物價和經濟發展狀況是存在一定關聯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失業率較高,則意味著通貨膨脹率低,從而說明了物價水平低,反之,如果失業率高,則表示經濟不景氣。

2宏觀經濟的主要分析方法

(1)通過數據收集并統計的方法進行分析。一般而言是收集衡量指標的數據,在收集和統計完數據后可以采取三種方式進行分析,一是以物價水平的變化為依據,進行前后數據結果的年度、季度和月度對比;二是通過經濟增長速度快慢來進行年度、季度以及月度的分析;三是各個因素的權重進行對比,看哪個因子能占據影響數據結果的重要比例,從而研究數據結果的結構變化。(2)通過經濟預測的方式進行分析。經濟預測一般是在理論基礎上,依靠眾多專家的討論和調查進行預測;通過數據收集進行先后時間對比分析,并剔除其中的客觀因素,從而能減少一定的誤差;另外就是采取建立模型的方式進行預測,這種方式進行預測的結果較為客觀和準確。

3宏觀經濟的主要宏觀政策分析

國家根據宏觀經濟的主要衡量指標,收集相關數據后進行數據分析,最后根據結果來制定改善經濟現狀的政策,其主要是依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調節國家的需求和供給。國家的財政政策是通過增加或是減少購買和支出能力,調整個人、企業或個體等方面的納稅比例來制定財政政策,調整政策狀況。比如當經濟不景氣時,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支付,政府就要出面購買,反之,在經濟發展比較快速的時候,政府就要減少購買力度。對于支付能力同樣是在經濟不景氣時,通過對喪失勞動能力或是退伍軍人發放補助,或是對特定的農產品給予一定的補助,來增加政府的支出,反之則減少補助比例或是延長補助時間。貨幣政策是為了實現國家既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服務的,通過調節利率、發行貨幣的總量等措施來進行控制和調節市場經濟,比如出現通貨膨脹現象時,可以采用制定貨幣的發行量來調節市場的需求和供給,當需求不足時就可以增加貨幣的發行量來平衡經濟。由于貨幣政策中含有更改利率的部分,因此也能通過利率來保證物價的穩定。此外還能吸引人們合理地將多余的資金用來投資或是儲蓄,從而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結語研究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不僅可以為國家制定相關經濟政策提供理論基礎,而且也能對將來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預測。本文對其原理的研究,以期能為國家制定良好地經濟政策提供一定的指導性。

作者:李迪 單位:貴州大學人民武裝學院

第6篇

關鍵詞:宏觀經濟;經濟管理;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加深,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在逐步加快。宏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管理,唯有通過適當的調節,及時地對經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的應對才能真正保障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但是,在進行具體的管理和調節時,務必要對幾個問題進行注意和解決,從而消除阻礙經濟增長的不良因素,科學的認識經濟管理的本質,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氛圍,實現社會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1宏觀經濟管理概述

宏觀經濟管理在絕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工作中都屬于重點部分,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在不同程度的使用著宏觀調控手段,從而最大可能保障經濟的平穩運行。事實證明,適量的宏觀經濟調控可對市場有較好的引導作用,而缺乏宏觀管理措施的經濟是不成熟的,也會經常遇到諸多問題。具體來說,宏觀經濟調控對于市場有以下幾點作用:減少壟斷行為,使市場趨于公平;平衡宏觀總量,防止經濟的大起大落;促進市場公平競爭,保障市場經濟的公正;適當提供公共物品,調節經濟發展;減少收入差距,避免兩極分化。但是,以上所列的宏觀經濟所表現出來的優勢唯有通過科學恰當的管理理論的指導,再加上嚴格的執行過程才能真正體現出來。因此,有必要對宏觀經濟管理中出現的諸多問題進行重視,從而使宏觀經濟管理的優勢得以發揮。宏觀經濟管理,具體來說就是一個國家為了在某個時期使經濟達到一定的目標,采取一系列干預措施來對目前的經濟進行影響的活動,其主要包括了決策、預警、調控、組織以及監督等活動。另外,宏觀經濟管理的含義還可用三點來敘述:第一,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使某個時期的經濟發展達到預期,具體來說就是盡可能達到優化經濟結構的目的、經濟快速增長的目的、經濟效益大幅提升的目的、人民生活得到較好改善的目的以及國家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目的;第二,宏觀經濟管理在本質上是國家或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節和管理,其管理的主體也是國家本身,該種管理與政府管理有所差異,后者屬于前者的一部分,在具體形式上,國家管理還包括了司法機構和立法機構的管理;第三,從管理的具體內容上來看,宏觀經濟管理中的活動主要包括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宏觀收入的分配以及經濟總量的平衡等,可以看出宏觀經濟管理主要是相對于微觀經濟管理來設定的,其管理不等于國家管理,后者主要是相對于市場調節而言的。

2管理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1理論體系的問題。

在宏觀經濟出現之前,我國主要采用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國家對于經濟的調控力度比較大,政府相關部門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由國家來對經濟進行統一的決策。該種體質雖然具有一定好處,但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弊端,其發展到一定階段反而會對經濟的前行造成阻礙,例如對人民的生產積極性造成影響,降低經濟發展效率和質量。因此,在改革開放后,政府對于經濟的管理趨向于采用宏觀調控的措施,也因此產生了宏觀經濟管理的范疇。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關于宏觀經濟的理論也在不斷地被完善。相關學者通過研究國外的先進經驗,并與國內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探索出一系列適合我國國情的理論和方法。但是,在這些理論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所研究的對象較為模糊。由于研究對象關系到研究所使用的具體方法和手段,同時還對研究的最終目標造成影響,因此,有必要對研究對象進行仔細合理的確定。而目前的宏觀經濟管理理論的各個版本中,大多沒有對研究對象進行界定,最終對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不好的影響;第二,理論體系不夠合理。在宏觀經濟管理理論中,有太多的內容是關于具體管理措施方面的,而在管理職能的方面的內容較少,宏觀經濟管理本身屬于方法論的科學,務必要以管理方法論來進行體系的建設。另外,宏觀經濟管理的內容只能作為管理活動的基礎,而不能成為其主體部分,若不能對其進行合理適當的安排,將大大影響學習人員的學習效果。

2.2管理目標和內容不明確的問題。

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管理目標的設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不僅關系到所采用的具體管理手段的選擇,還對管理中的資源配置等造成影響,另外,管理內容的確定也是十分重要,這會對管理工作的效率造成較大影響,對管理目標的最終實現也有很大影響,因此,有必要對管理目標和內容進行明確,從而保證宏觀經濟管理的科學有序進行。但是,在目前的經濟管理中,管理目標較為模糊的情況普遍存在,管理內容也不是十分正確,這就導致管理過程出現較大的混亂,進一步降低宏觀經濟管理的效益,對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3部分相關的建議

3.1完善理論體系。

理論體系的完善是宏觀經濟管理能真正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有必要對宏觀經濟管理理論的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完善,從而保證經濟管理方法所依據的各種基礎理論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具體來說,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第一,對理論重點進行提煉和突出。宏觀經濟管理的內容較為繁多,其相互之間的關系也十分復雜,這使得相關人員在使用時極為不便,通過對理論重點進行有效提煉,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是理論體系的脈絡更加清晰;第二,改進宏觀經濟管理的理論框架。要對理論的框架進行改進,使其更加符合一般管理理論體系的相關要求,從而使宏觀經濟管理更加偏向于管理職能而不是管理內容;第三,進行定量分析。通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可進一步發揮宏觀經濟管理的應用優勢,所以,有必要在進行宏觀經濟管理理論的建設和闡述時,運用定量分析的方式加以輔助,利用多種決策和調控模型來幫助分析具體理論。

3.2明確管理目標和內容。

通過組織相關的專家進行科學的考察和學習,從而保證宏觀經濟管理目標設定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管理目標:保證經濟的穩定;加快經濟增長速度;對國際收支進行平衡;使資源配置得到優化;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通過對宏觀經濟管理目標進行準確設定,便于進行之后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保證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通過參考國外先進理論,來對目前的管理內容進行一定的調整和修改,從而確保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提升工作的效率,保證工作的效果。宏觀經濟管理質量的高低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力的增強具有很大影響,較好的管理工作可大幅提升經濟的發展速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國力的顯著增強,確保社會更加公平公正。因此,有必要對宏觀經濟管理中的問題進行重視,設定合理的管理目標,完善管理的理論體系,最終保證宏觀經濟管理的優勢得以發揮,保障經濟的平穩運行。對目前的宏觀經濟管理進行了仔細分析,對其概念及發展現狀進行了詳細闡述,同時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應注意的問題,最后給出了一些建議,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張金才.論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系統[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5):63.

第7篇

關鍵詞:信息;股票價格;經濟波動;結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Pigou(1927)[1]的理論將居民對宏觀經濟的預期作為經濟波動的主要因素,隨后發展起來的主流宏觀經濟學文獻背棄了這一傳統,并且將技術沖擊作為引起經濟波動的主要因素;盡管如此,居民對宏觀經濟的預期一直在經濟周期文獻中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近些年來,居民對宏觀經濟的預期以及關于未來宏觀經濟狀況的信息的沖擊(news shock about future macro economy)在解釋一些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Beaudry and Portier, 2004; Jaimovich and Rebelo, 2006; Christiano et al., 2008)[2][3][4]。但是,鮮有學者談及關于未來宏觀經濟狀況信息在中國經濟波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建立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期望通過將相關方法和模型應用在中國經濟中來填補這個空缺。

在Beaudry and Portier(2006)[5]中,信息以及信息在經濟周期中的作用是在一個雙變量結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Structural 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SVECM)中識別的。在這個識別策略中,結構模型被相繼賦予短期限制條件(short-run restriction)和長期限制條件(long-run restriction)。在短期限制條件中,信息被識別為股價中與技術新息(innovation)不相關的新息;而在長期限制條件中,信息被識別為對技術進步具有長期影響的新息。按照Beaudry and Portier(2006)的推論,如果關于未來宏觀經濟波動的信息在經濟周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么模型中的變量—尤其是技術進步變量—對這兩種信息的脈沖響應函數應當是相似的,而兩種信息之間應當呈線性關系。這種方法在美國數據中的應用支撐了信息驅動型經濟周期模型(news-driven business cycle)。Barsky and Sims(2010)[6]則將信息識別為一些向前看(forward-looking)變量(包括股價,消費者信心指數和通貨膨脹)中新息的線性加權。

中國證券市場雖然起步較晚,但已經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證券市場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逐漸凸顯,證券市場與宏觀經濟方面的聯系也在逐漸加強。譬如說,利用1995-2004年的中國數據,方文全(2009)[7]驗證了中國股市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王曉芳、高繼祖(2007)[8]則利用ARDL邊界檢驗的方法進一步驗證了上述結論;靳云匯、于存高(1998)[9]則從更加廣義的角度論證了中國股市與國民經濟的關系。所有的研究都證實了中國股票市場與國民經濟的關系與國外股票市場沒有顯著的差異。這意味著股票市場價格中包含了宏觀經濟的有關信息,我們完全能夠利用Beaudry and Portier(2006)的方法驗證關于未來宏觀經濟狀況的信息在經濟波動中的作用,同時利用其策略識別出該信息;這就是本文將要做的工作。

二、模型介紹

1. 信息的定義及其識別中的問題

按照Barsky and Sims(2010)中的定義,以全要素生產率代替的技術進步一般可以表達為兩類沖擊的隨機過程:未預期到的技術沖擊和以前預期到的對當前技術進步的沖擊,其中,以前預期到的對當前技術進步的沖擊就是本文中所要尋找的信息沖擊(news shock)。進一步來說,技術進步一般可以表達為:

這個表達式符合由信息沖擊定義所導出的限制性條件,但是簡單的模型估計只會將兩類沖擊混淆,研究者只能得到兩類沖擊的和而無法分別產生出兩類沖擊序列,因此簡單的估計會產生出誤差,從而影響研究結論。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信息沖擊是無法在單方程的估計結果中獲得的,我們只能利用向量自回歸或者向量誤差修正模型來估計信息沖擊序列。

2. 信息識別策略

本文的識別策略是遵照Beaudry and Portier(2006)中的模型和步驟。具體來說,假設一個由技術進步和股票價格構成的雙變量向量誤差修正模型(Bivariate Vector Correction Model)的表達式為:

分別為短期和長期結構沖擊,其方差-協方差矩陣均為單位矩陣。為了保持結構模型和原始模型的一致性,結構模型必須能夠產生原始模型中的方差-協方差矩陣,這就意味著以下的關系式:

從上述關系式可以發現,由于包含長期限制條件的模型和包含短期限制條件的模型式從同一個原始模型中估計出來的,所以對于方差-協方差的限制條件是一樣的。由于是對稱矩陣,上述方程中是一個包含四個變量和三個方程的方程組,所以需要提供結構性限制條件來估計參數,這就是下面的短期限制條件和長期限制條件所要做的工作。

本文假設在短期中,股票價格新息對當前的技術進步沒有影響,按照這一假設,短期結構模型中的系數存在條件;同時,對未來宏觀經濟和生產率的信息沖擊可以識別為新息序列。在長期中,依照Beaudry and Portier(2006)中的方法,僅有技術進步方面的新息對技術進步具有長期作用,而股票價格中的新息對技術進步不存在長期作用。該假設條件中,長期結構模型中的系數存在條件。在該識別條件中,股票價格中能夠長期影響技術進步的新息與本文的信息定義較為接近,所以如果宏觀經濟周期波動是信息驅動型的,那么兩類模型中變量對來自新息序列的沖擊反應應當是類似的。本文的模型估計及其分析就是建立在這一分析基礎之上的。

三、數據描述

本文的模型估計建立在我國1995年一季度到2011年四季度的數據。所有數據均來源于中經網統計數據庫。

中國技術進步數據來源于對中國生產函數的估計,用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來代表中國的技術進步。假設中國的生產函數為步序列可以估計為:

但是,利用該模型估計中國的技術進步需要解決諸多問題。針對相關問題,本文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都做出了相應的處理。

首先,由于本文模型需要估計中國的股票價格中所反映的宏觀經濟信息,而中國的農業由于長期以來發展程度較低,與股票市場的直接聯系也較弱;因此,本文按照Beaudry and Portier(2006)的方法,模型中的總產出由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總產出來代表。然后,從中國的統計數據中可以尋找到中國的月度環比通貨膨脹率,該通貨膨脹率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表示。利用中國的月度環比數據,通過簡單的相乘,能夠計算出中國的季度環比通貨膨脹率,然后能夠進一步計算出1995年一季度至2011年四季度之間各季度建立在1995年一季度基礎上的價格,其中1995年一季度的起始價格假設為1。然后利用統計數據中的名義總產出和各季度的價格指數,本文得到了各季度的實際總產出。

其次,對中國的季度資本存量采用永續盤存法進行估計。永續盤存法的估計表達式為,其中為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因此,該估計方法要求確定起始的資本存量,各季度的投資價格指數,各季度的名義投資以及季度折舊率。本文中的各季度的名義投資能夠直接由統計數據獲得;而季度折舊率則為1.27%,這與年度折舊率為5%是相一致的(王小魯等,2000;郭慶旺、賈俊雪,2004;陳彥斌等,2009)[10][11][12]。按照喬根森(2001)[13]的思想,本文采用耐用消費品的價格指數來對固定資產投資進行代替,但是該價格指數僅從2003年一季度開始,對于1995年一季度至2002年四季度之間,本文只能采用總體通貨膨脹率來代替固定資產投資的價格指數。對于各季度的投資,本文采用各季度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總和進行計算。按照所選取的時間寬度,本文將郭慶旺、賈俊雪所估計的1994年底的資本存量作為起始的資本存量,但是這一資本存量是以1978年的價格進行計算的,這與本文所選取的價格基點完全不同。為此,本文首先利用中國年度通貨膨脹率,計算出按照1995年價格計算出的1994年資本存量,然后利用1995年的環比通貨膨脹率,計算出1995年一季度的通貨膨脹率與全年通貨膨脹率之間的關系,從而將該初始資本存量轉化為按照1995年一季度的價格進行計算的數值從而滿足永續盤存法的公式。利用所有處理的相關數據,可以估算出1995年一季度至2011年四季度之間的所有資本存量。

再次,對于本文勞動收入份額的處理。由于本文的總產出和資本數據都是來自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因此勞動收入份額數據也最要來自于這兩個產業的估計。因此,本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勞動收入份額數據直接取自1995年至2004年的平均值。為了構造一個統一的勞動收入份額數據,筆者首先利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其總和的比重作為加權值,從而得到歷年的勞動收入份額數據,最后取歷年的數值進行平均從而得到本文所需要的勞動收入份額數據。最終的勞動收入份額約為0.40。

最后,對于(1)式中勞動力的選取,本文將各季度末全部城鎮單位的從業人員數作為本文勞動力的替代,這也與本文的模型中不包含農村部門的生產相符合的。

利用相關的統計數據和經過處理的數據,本文估算出了中國各季度的技術進步。但是估計出來的數據具有嚴重的季節性,所以筆者進一步利用X12方法進行了季節調整。調整出來的技術進步數據可見于圖1中的虛線。從圖1中可以看出,中國的技術進步總體來說是增長的,這與我國的經濟發展事實相符合。

對于股票市場的價格,本文采用上證季度最高綜合指數進行替代。按照Beaudry and Portier(2006)的數據處理方法,本文首先將股票價格除以本文中得到的各季度價格指數以及中國各季度15—64歲的人口總數,然后再取對數從而得到本文的股票市場價格指數。本文按照歷年抽樣調查中該年齡段人口所占的比例以及歷年人口總數估算出歷年15—64歲的人口總數,然后假設同一年不同季度之間的人口增長數是相同的,從而估算出各季度內15—64歲的人口增長率,并進而計算出各季度內的人口數量。依據相關處理方法,最終各季度的股票市場價格指數可見于圖1中的實線。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國的股票價格呈緩慢上升趨勢,但是沒有中國的技術進步那么平緩,它是在波動中緩慢上升的,甚至在特定的時間段有一定的下降。

為了檢驗模型設定是否正確,需要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擴展的Dickey-Fuller檢驗表明技術進步和股票價格均是滿足一階單整(I(1))的,而Johansen協整分析則表明兩個時間序列數據滿足95%的顯著性水平下是存在協整關系的,這意味著本文所采用的誤差修正模型是正確的,模型的構造符合中國數據的特點。

四、模型估計

利用時間序列分析工具JMulTi對上述模型進行估計。滯后階數利用AIC信息準則可確定為5,第一階段的誤差修正模型采用Johansen的計算方法,第二階段的結構模型利用最大似然法進行估計,在估計中采用自助抽樣法(bootstrap estimation),抽樣期數為2500期。按照本文第二部分中對模型意義的闡述,信息由兩個結構新息和進行刻畫;在估計結果中,模型中的兩個總體變量對新息的脈沖響應圖可見于圖2。在圖2中,兩條實線是脈沖響應的點估計,其中,帶三角形標注的實線表示的是總體變量對新息沖擊的脈沖響應。

圖2(a)繪出了技術進步(全要素生產率)對兩類新息沖擊的脈沖響應。從該圖中可以看出,全要素生產率對新息沖擊的反應為零;這是與估計過程中所施加的短期限制條件是一致的,即來自股票價格的新息對當前的全要素生產率沒有影響。但是,該新息沖擊對全要素生產率存在持久的影響,來自當前的一個正的對股票價格的結構性沖擊,能夠對未來的全要素生產率帶來一個持續性的增加。而另一方面,通過利用長期限制條件得到的新息序列按照限制條件的定義應該是能夠對全要素生產率產生持久性的影響,這一點也能夠從圖2(a)中的脈沖響應圖中看出;重要的一點是,股價對兩類新息沖擊的脈沖響應基本是相似的。其中是符合第二部分中提及到的Barsky and Sims(2010)中對信息(news)的定義,即。圖2(a)中的脈沖響應圖表明,從全要素生產率的角度來看,關于未來宏觀經濟的信息完全反應在了股票價格中,同時宏觀經濟的波動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受到關于未來宏觀經濟信息的影響。

圖2(b)中的關于股票價格的脈沖響應圖進一步證實了上述推論。從該圖中可以看出,股票價格對兩類新息沖擊的脈沖響應圖是完全相似的。短期中不會對全要素生產率產生影響的正的新息沖擊能夠使股票價格在當期中有所上升,兩類新息沖擊都刻畫了這樣一種狀況。

(a)技術進步

(b)股票價格

(a)短期信息沖擊的解釋力

(b)長期信息沖擊的解釋力

圖3 方差分解

注:該圖表示的是預期誤差的方差在各類模型中被信息沖擊解釋的比例。其中(a)表示全要素生產率和股票價格的預期誤差被新息沖擊η2的解釋比例,(b)表示預期誤差被新息沖擊的解釋比例,因此,圖形表示了兩類新息沖擊在各自模型中的解釋力。

上述的脈沖響應圖證實了一點,即總體經濟(即全要素生產率)會受到關于未來宏觀經濟信息的長期的影響,而相關信息能夠通過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分析得到。關于這一點能夠進一步通過對估計結果的方差分解得到。圖3中的方差分解表示了各變量中的預期誤差的方差能夠得到相應新息的解釋比例。其中圖3(a)表示股票價格的預期誤差的方差能夠得到新息的大部分解釋,而短期內的全要素生產率預期誤差無法得到該新息沖擊的解釋,但是該新息沖擊能夠解釋長期內全要素生產率的預期誤差。圖3(b)則表示了兩個變量的預期誤差的方差受到新息沖擊的解釋力。從改圖中可以看出,該新息序列同樣能夠解釋大部分的股票價格額預期誤差的方差,同時雖然沒有施加短期約束條件,新息沖擊同樣難以解釋短期內的全要素生產率的預期誤差,同樣它能解釋長期內的全要素生產率的預期誤差,這是與長期約束條件相一致的。

脈沖響應圖和預期誤差的方差分解反應了一點,即中國總體經濟的波動并不是僅僅由未預期的全要素生產率的沖擊或者投資技術沖擊造成的,關于未來宏觀經濟的信息的沖擊也可能在中國的宏觀經濟波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上述模型的計量分析結果來看,研究中國宏觀經濟波動的宏觀模型應當要合理考慮關于未來宏觀經濟信息的沖擊對于當前波動所造成的影響。同時,上述的分析結果也表明,股票市場的價格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關于宏觀經濟的信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市場的“晴雨表”的作用,關注股票市場的價格能夠為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意義的幫助。

五、結論

Beautry and Portier(2006)通過將信息識別為與股票價格中與短期全要素生產率新息相垂直的結構新息,并與長期限制性條件中所估計出的信息進行比較。本文將這種思想應用到了中國的股票市場價格中,結果發現中國的股價中包含了未來宏觀經濟的信息;因此,通過結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本文對該信息進行了一定的識別。從脈沖響應圖和方差分解圖來看,信息的識別較為成功,其所產生出的結果與長期限制條件下的新息之間是存在較為穩定的關系的,從而造成兩類新息對總體經濟變量的影響是非常相似的。文章結論對于進一步的中國宏觀經濟研究和宏觀經濟管理具有一定的 意義,為中國宏觀經濟理論模型的選取提供了一定的實證基礎。

當然,本文的研究依然是較為初步的,譬如說,本文模型是由雙變量構成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多個變量之間會存在協整關系。這就需要對本文中的雙變量結構誤差修正模型進行拓展,這其中包括模型意義上的拓展以及限制條件上的拓展。這需要更多的工作。因此,為了能夠充分理解信息在中國經濟波動中的作用,中國學術界依然有許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參考文獻:

[1]Pigou, A. C., 1927. Industrial Fluctuations[M],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Ltd.

[2]Beaudry, P. and F. Portier, 2004. An Exploration of Pigou’s Theory of Cycle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51(6), 1183-1216.

[3]Jaimovich, N. and S. Rebelo, 2006. Can News About the Future Drive the Business Cycl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9(4), 1097-1118.

[4]Christiano, L., C. Ilut, R. Motto and M. Rostagno, 2008.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Market Boom-Bust Cycles[J], ECB Working Paper, No.955.

[5]Beaudry, P. and F. Portier, 2006. Stock Prices, News,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6(4), 1293-1307.

[6]Barsky, R. B., and E. Sims, 2010. ”News Shocks and Business Cycles,” mimeo.

[7]方文全,2009:《股票收益與通貨膨脹:效應還是通貨膨脹幻覺》[J],《金融評論》第1期。

[8]王曉芳、高繼祖,2007:《 股市收益與通貨膨脹率:中國數據的ARDL邊界檢驗分析》[J],《統計與決策》第2期。

[9]靳云匯、于存高,2007:《中國股票市場與國民經濟關系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第3期。

[10]王小魯、樊綱,2000:《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跨世紀的回顧與展望》[M],經濟科學出版社。

[11]郭慶旺、賈俊雪,2004:《中國潛在產出與產出缺口的估算》[J],《經濟研究》第5期。

第8篇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100872)

[摘要]中國股市和宏觀經濟走勢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異動現象,很多相關學者都紛紛展開了研究,但從已有的研究中看,并沒有對中國股市以及宏觀經濟走勢的異動現象以及機理有清楚的解釋。站在投資選擇以及尋租理論的角度上看,能夠將中國股市和宏觀經濟異動的內在機理解釋為:當股市的一些相關的制度寬松的時候,租息率就會較高,此時資金也會大量的流入到股市當中,共同推動股市的不斷走高,但在這之中,流向產業領域之內的資金比例會逐漸地減少,最終導致出現投資不足的現象,使得宏觀經濟進入到緩慢增長狀態。本文針對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走勢異動的觀察與機理進行一定的分析,以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 ]宏觀經濟;中國股市;走勢;機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038

實踐表明,中國股市和宏觀經濟走勢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異動現象,該現象的存在,給相應的股市上市公司帶來一定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很多上市公司為了能夠掌控股市,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紛紛采用宏觀經濟控制的手段,應用尋租等辦法提升上市公司的競爭力,調整投資者與公司之間的利益關系,從而確保在股市以及宏觀經濟不斷上升的趨勢之下,投資者以及公司都能夠得到一定的經濟收益。

1中國股市和宏觀經濟走勢異動現實情況分析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兩者之間的關系,國外對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給予了相關的解釋,在該解釋當中認為,在整個國民經濟當中,股票市場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宏觀經濟大的環境當中,股票市場在其中不斷地發展運行,同時,它也服務于國民經濟的發展,為此,在中國股市運行中,應該注意與宏觀經濟運行的趨勢處于同一個發展水平上,基本上保持一致。股市實踐表明,宏觀經濟的繁榮發展以及衰退、蕭條等,都會給市場的周期性發展帶來直接的影響,尤其在“牛熊”周期變化方面,其影響更大,這也是周期變化的一個最為根本的原因。眾所周知,股市的周期由經濟周期決定,在股市波動情況當中,能夠將經濟發展的周期性狀況真正的反映出來,為此,在國民經濟當中,股市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但事實上,中國股市和宏觀經濟的走勢現實情況并不與傳統理論中的結論相一致,如果將近些年的股票指數和GDP走勢情況結合起來看,自股市設立直至當前,中國的股票指數和GDP從總體上看,一直都處于一個上升的趨勢,如果單從表面上看,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但事實上,從1993年開始,中國宏觀經濟增長速度就已經開始下降,這種下降的現象直到2000年才有回升的趨勢,但是股票市場卻從1994年開始經歷了大牛市,這種狀況持續了7年的時間,并且在不斷地發展當中創造出新的高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二者之間在走勢方面,在那段時間里基本上是相反的狀況。

在國內,針對中國的股市以及宏觀經濟走勢異動之間存在的關系、成因等,有相關學者已經展開了研究。在研究中他們發現,股市與宏觀經濟走勢兩者間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異動態勢。有相關學者認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之下,中國的股市以及計劃經濟體制雙重的體制兩者都能夠正常的運行,并認為影響股市走勢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政府部門的思路、意圖以及相關的要求。也有相關的研究人員經過調查得出,1991—1996年,中國股市以及經濟周期運行情況很平穩,兩者之間基本上都保持一致的發展態勢。在此之后,針對中國股市以及宏觀經濟的發展,我國政策逐漸放松,政策的放松推動了中國股市以及宏觀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波動。

2對投資選擇和尋租理論的相應解釋分析

2.1對投資選擇以及資產配置方面的解釋分析

證券市場主要是以股市為代表,在融資當中,它屬于一個較為重要的融資渠道,同時,該渠道在投資方面也有著較大的作用,被稱為投資渠道。實際上,在現代社會當中,投資者展開證券投資以及產業投資等,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相同的元素,對于投資者而言,它們的存在,是一種重要的資產配置的方式,投資者在投資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投資方式,并應用相應的投資方式,預期投資風險,從而對投資資產進行一定的配置。但是,在投資的過程中,由于可用于投資的資源并不是無限的,這就決定了不同資產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競爭形勢。我們也可以說,當增加證券投資分配資源的時候,產業投資以及儲蓄分配資源便會在一定程度上下降。為此,投資者在不同的投資領域當中展開不同程度的投資,希望能夠得到相應的經濟利潤,并展開資產配置,在這之中,很多資產都會流入到預期資金收益率較高的一方。如果資金流入到股市之內,那么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股市不斷上升,相反,就會導致股價不斷地下降,給投資者造成一定的損失。

2.2尋租理論以及中國股市尋租特性分析

現階段,作為經濟學說中的重要分支學說,尋租理論已經在很多領域當中被廣泛地應用。近年來,對“尋租”的解釋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即“直接生產性尋利活動”,尋租理論中,既包含了政府干預條件下的尋租活動的實施狀況,也包含了一些尋求政府干預活動。如今,尋租關系以及制度變遷已經成為經濟學探討的較新的領域。有相關學者認為,由于尋租生產存在著一定的條件,那么在該條件之下,政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市場進入以及市場競爭的制度等。一般情況下這都與政府干預的特權之間存在著極大的關聯。實際上,在政治活動中尋租表現最為明顯,如果政府的經濟活動范圍有所擴大,那么就會不斷地推動尋租的可能性,同時,尋租的規模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但是,尋租活動自身具備著一定的非生產性質,使得社會資源出現無限浪費的現象,為此,如果要確保尋租限制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需要對政府的經濟活動以及范圍進行相應的限制。也有人認為,尋租之所以能夠和政府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其關鍵在于政府在供給或者是制度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優勢。

2.3股市租源和尋租活動、尋租風險等分析

事實上,尋租的展開,無法創造出新的價值,它主要能夠對價值進行再分配,這就決定了租源將會來源于生產、生活中,同時,在一定時期內,可被尋租的租源是有限的。在不同制度環境影響之下,租源也會存在著很多的不同點。對于中國的上市公司而言,如果盈利不斷下降,所對應的分紅派息就會減少,那么此時,創造出來的新價值就會極為有限,為此,股市租源具備一定的特殊性質:它的主要并且直接的渠道是投資者所用于循序的購股資金。以下為尋租活動主要的體現:①在合法且合理的前提下,借助新股、投機兩種方法實現收益。②于二級市場中開展投機活動,當然這些活動中勢必會存在借助虛假信息獲取利潤的問題。③當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后,很多小股東的債權也會被一定程度侵占,其利益也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通常情況下,股市尋租會出現負數以及博弈性質的再分配情況,這樣一來,其中一部分人必將能夠獲得相關的收益,而其他的人需要承擔著尋租所帶來的損失。事實上,尋租之所以會出現一定的風險,主要的原因在于與規定的制度以及相應的法律風險規定不符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其規定,與此同時,制度的不完善,漏洞的不斷出現,尋租風險就會有所降低。

2.4對股市和宏觀經濟異動分析

對股市以及宏觀經濟異動的分析,主要是依據投資選擇情況作為研究的基礎。就中國目前的證券發展情況來看,股市不但是其構成部分,現在儼然已經成為了不可替代的主體,市場經濟其主要針對的對象是租息率,而與投資經濟形成對應關系的則為收益率,與前兩點相比,和儲蓄形成對應關系的就是所謂的利率。以上三個方面,就是目前中國投資的代表性渠道。而我們從以上渠道中也不難發現,對于一個投資人員而言,其可以根據對于收益率以及利率等方面的選擇來進行資產的配置調整,一旦租息率超出了收益率,那么預期未來走勢不斷的提高,此時投資者就會加大證券市場的投資力度,提升投資比重,從而有效的縮減其他方面的投資比重。如果與之相反,租息率較低的時候,預期未來將逐漸的走低,那么投資者便會更多的轉向產業投資以及儲蓄方面。

從上述我們已經得知,影響租息率的一個主要的因素便是制度不夠完善、缺失,因此,我國股市有關政策如果發生變動,對租息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政策相對寬松的情況下,尋租風險相應降低,租息率相應提高,進而對投資者形成吸引,融入更多的資金,另外,此方法還可以擴充新的租源,使股價更快速的提高。隨著股價的增高,尋租的規模也相應有所擴大,從而引發投機情況。如果相關政策變得嚴格起來,不但可以降低股市資金的流入量,同時也能夠使租息率有所降低。

3結論

從分析中得出,當前中國股市以及宏觀經濟走勢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異動現象,并且我國當前對該異動現象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充分的解釋。僅僅憑借國外的一些相關研究不斷地發展我國國內的股市以及宏觀經濟,這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在某一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利因素。實踐表明,我國股市以及宏觀經濟走勢在某一時間段里同時處于上升的趨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上市公司的發展,但是,在此之后,隨著風險的不斷出現,中國股市和宏觀經濟走勢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為此,相關學者在中國股市以及宏觀經濟走勢方面還需要不斷地研究,確保能夠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問陶,黃建歡,段西軍,等.對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走勢異動的觀察與機理解釋[J].廣西社會科學,2006(7).

[2]鄭沖.中國股市波動性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多因素交互效應的視角[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2.

[3]王烜.中國股市波動特性、政策成因與政府有效干預機制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5.

第9篇

關鍵詞:彩票消費;宏觀經濟;GDP;彩票發展指數(LDI)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96(2010)04-0025-05

收稿日期:2010-05-05

一、文獻綜述與問題界定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彩票消費日益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現象。影響彩票消費的因素有很多,如消費心理、年齡、經濟狀況、社會階層、性別等等。但是,從宏觀層面來看,彩票消費與國家宏觀經濟的關系最為密切。

關于彩票發行與宏觀經濟的關系,Garrett(2001)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Garrett利用1997年全球彩票銷售資料,對彩票與宏觀經濟中GDP和人均GDP的關系進行了比較研究,給出了各地區彩票銷量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如歐洲為0.550%,澳洲為0.570%,北美為0.496%,南美為0.486%,亞洲為0.214%,非洲為0.100%,全球平均為0.448%。此外,他還研究了這種比重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關系。在Garrett研究工作的基礎上,葡萄牙學者Kaiseler等(2008)進一步研究了彩票銷售與人均GDP的關系。他們利用2004年80個國家的數據進行跨國回歸分析,結果發現,一個國家彩票發行量占GDP的比重會隨著GDP增加而增加,達到一定的水平即極值后,就會隨著GDP的增加而減少,從而驗證了彩票銷售量與人均GDP為倒u關系的假說。Faustino等(2009)進一步拓展了相關研究,提出了國民收入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彩票需求彈性的假定,并利用具有顯著控制變量的計量經濟模型驗證了這一假說。結果發現,低收入國家比高收入國家購買了更多的彩票。

國內學者運用不同方法研究彩票銷售與宏觀經濟的相關性。孫曉光等(2004)認為影響彩票銷售量的社會經濟環境是一個信息不完整、不充分的灰色系統,而該系統的各種影響因素(如GDP總量、人均GDP、人均收入等)對彩票銷售量的影響構成了一個典型的灰色關聯空間;影響彩票銷售量的主要因素是GDP總量,而人均收入對彩票銷售量的影響最小。李汶華等(2007)認為使用灰色關系分析方法是基于線性關系的,但前提是要證明彩票業與國民經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線性關系,因此他采用了基于非線性的相關分析斯皮爾曼等級相關法,對彩票與國民經濟之間的關聯進行分析,并因此估計出中國彩票市場的容量。

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筆者首先界定彩票發展指數的概念及所要證明的三個命題。

彩票發展指數(LDI,Lottery Development In-dex)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彩票銷售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

彩票發展指數反映了某國家或地區彩票消費發展水平的高低。

三個研究命題為:

命題1:世界上發達國家彩票發展指數在0.4%~0.5%之間。

命題2:中國彩票發展水平與美國相當。

命題3:中國國內區域彩票發展指數與經濟發展水平成反比。

下面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著重對中國彩票消費與宏觀經濟的相關性進行實證研究,從而證明上述命題。

二、彩票銷量與宏觀經濟的相關性

(一)西方七國集團彩票銷量與GDP的比率

為了比較分析,我們對西方七國集團的彩票銷量與GDP的相關性進行研究。之所以選取西方七國為研究對象,首先是因為西方七國代表發達國家的水平,GDP總量很高;其次,從2000年以來,西方七國集團的彩票銷售量一直都位于世界彩票銷售量前十位,也是彩票銷售大國。因此,我們計算了2002年~2005年、2008年西方七國集團彩票發展指數LDI,如表1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以下特點:(1)七國LDI非常不均衡。意大利最高,在0.82%~1.21%之間,且波動較大;日本最低,在0.21%~0.28之間;美國的比率在0.38%~0.41%之間,比較穩定。(2)七國LDI均值在0.46%~0.56%之間波動,2005年以后有降低的趨勢。(3)由于意大利在七國LDI均值的權重最大,如果將其剔除,則剩余六國的LDI均值在0.35%~0.47%之間,比七國均值降低了0.1個百分點。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世界發達國家的彩票銷量與GDP密切相關,其比率穩定在0.4%~0.5%之間。如果一個國家的彩票發展指數達到了0.4%以上,就可以認為它達到了世界發達國家的彩票發展水平。

(二)中關兩國彩票發展水平與GDP關系的比較

美國目前共有41個州發行彩票,是世界上彩票發行量最大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上彩票發行量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如果將香港、澳門、臺灣三地區都包括在內,從2007年起中國地區的彩票總銷量已經穩居世界前3位,而其中又以中國大陸地區的彩票銷量增長速度最快。因此,將中美兩國彩票銷量與GDP的關系進行比較分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表2給出了中國與美國2000年~2008年彩票銷量與GDP比率對照表。

從表2可以看出,2000年中國GDP只占美國同年GDP的12.27%,而到了2008年,中國GDP則占到美國GDP的31.35%;2000年中國彩票的銷售總額占美國同年彩票銷售總額的5.88%,而到了2008年,中國彩票的銷售總額則占到美國彩票銷售總額的29.09%。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2009年中國彩票銷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324.79億元人民幣,約折合194億美元,彩票發展指數為0.40%。如果美國彩票銷售額沒有太大增長的話,中國彩票銷量將會達到美國彩票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同時,從表2還可以看出,中國彩票發展指數從2005年起基本上與美國處在同一個水平,在0.4%左右。也就是從這時起,中國開始步入世界彩票銷售大國的行列。

中國彩票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宏觀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撐,同時彩票銷售量也以比GDP更快的速度增長。從2000年到2008年,中國的GDP增長了3倍多,而中國彩票銷售增長了7倍,增長速度比GDP更快。這一時期,美國GDP和彩票銷售增長均不到50%。

(三)彩票消費與區域宏觀經濟的相關性分析

前面討論的彩票消費與宏觀經濟的關系問題是從不同國家的角度進行的,下面所要考慮的問題是,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經濟區域之間,低收入地區居民是否比富裕地區居民購買了更多的彩票呢?

通常,我們將中國分為東部、東北、中部和西部四個經濟區域。表3為2001年~2009年中國四大

經濟區域彩票銷售量一覽表。

表4根據2008年各地區的GDP數據計算了人均GDP,進行了合理修正。原因是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8年GDP為300670億元,而各地區GDP的累計數卻高達331229億元,存在較大誤差,因此在計算時以各地數值為權重,按照國家統計局的GDP數值進行修正。

從表4的數據很容易看出,A組包括5個西部理由是:國內全面銷售電腦彩票始于2001年,2000年以前為傳統銷售方式。另外,1987年~2009年全國累計彩票銷售總額為7072.9815億元,而2001年~2009年的彩票銷售總額為6391.3872億元,占總銷售額的90.36%,可以基本上反映中國彩票銷售的概況。從表3可以看出,西部地區彩票銷量增長速度最快,2009年是2001年的6倍多;東部地區增長速度最慢,2009年僅是2001年的4倍。

顯然,下面的問題就是驗證我們的假定:如果經濟落后地區的彩票銷售增長速度很快,而經濟發展水平又落后于發達地區,那么,彩票銷售額與GDP的比率一定會比發達地區高。為此,我們利用2008年的全國經濟數據給出了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的人均GDP(PCGDP)、彩票銷量以及彩票發展指數,如表4所示。

省區和2個中部省份,人均GDP均在2000美元以下,而該組LDI均值最高,為0.55%;隨著人均GDP的增加,B、C、D組LDI均值呈下降趨勢;作為發達地區的D組,人均GDP在5000美元以上,但LDI僅為0.324%,是最低的。

因此,正如低收入國家購買了較多彩票一樣,中國各地區購買彩票的現實是,越是貧窮地區,彩票發展指數越高。中國國內區域彩票發展指數與經濟發展水平成反比。

三、中國未來5年彩票銷量與GDP的關系預測

我們先給出按照人民幣計算的2000年~2009年彩票銷量、GDP及其增長指數的基本數據,如表5所示。

為了更好地說明中國彩票銷量增長與GDP增長的關系,我們用表3的數據給出了中國2000年~2009年GDP與彩票銷量增長指數比較圖,如圖1所示。

通過觀察圖1中GDP與彩票銷量的點線圖形可以看出,2000年~2009年中國名義GDP增長指數基本上呈線性增長,而彩票銷量的增長更為迅速,其增長指數曲線基本上也可以看成是準線性增長。下面給出彩票銷量增長指數的回歸方程Y1和GDP增長指數的回歸方程Y2

Y1=68.395X-13.124 (R2=0.941)

Y2=30.581X+45.617 (R2=0.962)

顯然,Y1比Y2回歸系數要大,表明彩票銷量增長速度更快。

經過上述討論,就可對中國未來5年GDP及彩票銷量增長進行預測,見表6。

從表6可以看出,預測二給出的彩票銷量最高,其次是預測一,最后是預測三。預測一是根據回歸方程Y1和Y2進行的,存在一定的誤差,GDP及彩票銷量比實際值會偏少一些。預測二假定GDP的增長率為8%,預測三假定GDP的增長率為6%。總體上看,預測三與預測一結果相差不太大,兩者差距在5%以內。

這個預測結果顯然是有意義的,它可以幫助彩票監管部門根據宏觀國民經濟發展的狀況來調整彩票發行的量與度。如果宏觀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則可以適度增加彩票銷量;相反,就要適度控制彩票發行量。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彩票消費與宏觀經濟相關性的實證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西方七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彩票發展指數近年來在0.4%~0.5%之間。所以,這個數值區間可以認為是衡量一個國家彩票發展水平的重要參考指標。

第二,中國與美國彩票發展水平相當,但中美經濟仍然存在著較大差距。顯然,中國彩票消費增長的速度過高過快,如此發展下去,中國的彩票發展指數將很快超過美國。

第三,2008年中國不同省份的彩票發展指數與經濟發展水平成反比。中國彩票消費的現實證明了窮人消費了更多的彩票產品。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以下關于中國彩票事業發展的建議。

一,中國彩票發展指數目前為0.4%的水平,今后彩票業的發展應考慮不突破這個指標。財政部在制定年度總體彩票發行計劃時應加以認真考慮。

第10篇

【關鍵詞】市場收益率 房價 外生性 模型

在中央政府數次房地產管理政策改革之后我國房產價格似乎逐漸趨于穩定,市場似乎是處在了一種微妙的“短期均衡”。然而,這N房地產市場的“新常態”是一個依賴政府層層管控的不穩定均衡,并非是一個反映了市場所有激勵的帕累托最優均衡,一旦政府放開管控,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方向難以預測。所以,盡快找出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房地產價格出清模型來協助國家調控房地產市場已成為理論界的共識。同時,房地產政策也從2000年開始逐漸成為了人大會議討論的焦點。

地產市場的出清研究在經濟學領域可以說是一個歷久彌新的難題,國內外學術界對土地這一重要要素的研究可謂多如繁星卻仍未形成統一共識,但近些年一些學者通過數學模型對房價的研究似乎正在逐漸撥云見日。

一、房地產行業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房地產是我國國民經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使用投入產出表對我國以及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四個發達國家房地產業與其密切關聯產業的關聯度進行前向、后向、環向等不同層面量化研究后,王國軍、劉水杏(2004)通過橫截面數據分析了房地產業與其相關產業關聯關系的變化規律、房地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效應①及我國房地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發現我國總體范圍內房地產業產值每增加1對各產業的總帶動效應為1.416低于英國和日本;幾乎與此同時,周紅(2005)在對我國宏觀經濟和城市化研究中使用時序數據的相關性分析發現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和城市化進程存在極強的相關性。

然而,在歷經了2006~2009年世界經濟史罕見的舉行房地產泡沫之后,學術界對房地產市場的審視也逐漸趨于理性,早在2005年姜春海就通過定義房地產實際價值,通過實證分析的手段得出當時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已經產生。解保華、李彬聯、石立(2009)借用股票市場F-O模型測度中國股票市場的泡沫度和成本加成定價模型測度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度,得出1999~2007年我國這兩個市場近9年來的月度泡沫估計值;以Granger因果檢驗②的方法證明了我國房地產市場中的巨額惡性泡沫對其它資本市場的嚴重影響。在此之后黃瑾(2010)通過求出房租與房價的預期收益凈現值,并與實際房價進行對比試圖量化泡沫,然而房屋價格的真實組成并非預期收益與市場泡沫的簡單加總,而是包括了諸如文化、市場結構等諸多因素的綜合結果,所以,其研究成果值得思考有待深入挖掘。

從微觀經濟學到宏觀經濟學的傳導過程在經濟學界一直有著諸多分歧,所以為了繞開這些分歧有學者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出發,在凱恩斯消費函數的基礎上,通過房地產的財富效應③深入剖析了國民收入與房屋價格之間的因果關系,并通過運用我國季度數據,在誤差糾正模型(an error-correction model,簡稱ECM)④框架下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對我國的房地產價格和居民消費的關系進行實證性檢驗,以此對國民收入與房價的相關關系進行了確認和分析(宋勃,房地產市場的財富效應的理論分析和中國經驗的實證檢驗,經濟科學,2007年第五期)。但是由于任何微觀主體的消費決策都是處在某種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的,而社會文化環境卻又是一種極其難以量化又起著決定性因素的外生經濟變量,而這種外生變量對邊際消費傾向的影響又極為顯著而且難以準確地將其外生化(翁媛媛,高汝熹,饒文軍,中國高儲蓄率部門特征、成因以及對策;經濟學家,2010,03)。與此同時也有學者通過房價租金比的方法試圖分析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以深入分析我國房地產市場與其他經濟變量的關聯性(如儲蓄)(Junmin Wan;Household Saving and Housing Price in China;CAES working paper),但是因為房價和租金僅僅是兩個市場表現結果,它們的變動受到很多外生變量的影響,比如供求關系、利率、文化,而且從Junmin Wan的研究結果上看,我國住房市場化以來房價租金比一直與房屋價格保持著極強的正相關性,甚至可以用聯動性來形容二者的關系,而作為一個反映兩個變量關系的強度相對數房價租金比,應該是有一定的穩定性并且不應該與房屋價格聯動變化。所以在中國這樣的購房者占主導的特殊市場,房價租金比是近乎無效的。

正是由于難以將市場結構、文化環境、消費習慣等諸多難以量化的因素外生化,從宏觀角度觀察房價似乎只能得到一些趨勢化的結論,以及一些定性結果,無法給出真正準確的答案。所以,不少學者嘗試通過金融與房地產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繞開這些難以外生的經濟變量,以利率、固定資產收益率以及通貨膨脹率來綜合分析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現狀與我國宏觀經濟發展的關系。

二、資本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在每一本經典宏觀經濟學教科書上作者們論述每一條理論似乎永遠都離不開對市場收益率的論述,為了簡化分析不少學者常常假設市場收益率在數值上約等于短期國債收益率或者銀行存貸中間利率,然而在近三十年的經濟學研究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實際市場收益率只有在相當嚴格的假設下才近似于短期國債收益率或者銀行存貸中間利率相等(曼昆;宏觀經濟學第七版)。所以,如果需要研究所使用的市場收益率必須采用更嚴謹的方法從微觀市場角度或宏觀政策角度深入分析。在對市場收益率與宏觀經濟的諸多研究中最常用的莫過于基于微觀主體選擇行為角度的多部門聯合出清模型以及基于宏觀政策角度的動態總供給總需求模型(DAS-DAD)。

(一)基于微觀視角下的市場收益率與宏觀經濟的理論研究

這類研究的研究者們大多堅信,宏觀經濟變量中的實際變量的變動是只能直接地由實際沖擊所影響,而名義變量改變對宏觀經濟發展是沒有實際沖擊的,只會通過某些特定的方式,在長期或者超長期對宏觀經濟的發展方式產生間接影響(這也可以理解為古典二分法在現代經濟學研究領域新發展)。Jordi Gali在分析貨幣政策和理性資產泡沫以探討傳統“逆風向行事”(leaning against wind)貨幣政策的可行性時候采用的一種三部門聯合出清模型就是一個現代宏觀經濟學研究領域非常經典的例子(2014,AER)。因為后文所引用的很多文獻論述都是基于多部門聯合出清的方式展開的,而Gali教授此文是近年來使用世代交疊模型展開多部門聯合出清模型的一個典范,所以這里我將詳細介紹一下Gali教授此文中關于市場收益率的研究方法。如同標準世代交疊模型研究方法一樣,我們將無差異微觀個體的一生分為兩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為年輕時工作,其一期財富分為兩個部分:已有財富(來自于繼承上一代的財富)、工資薪酬,其消費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于現期消費、一部分用于儲蓄后者購置風險資產;第二期處于退休階段,所有的經濟決策都依賴已有財富,其消費分為兩個部分,一部用于消費,一部分通過遺產或者轉移支付的手段留存給下一世代的無差異微觀個體。在此基礎上,我們便可以進行三部門聯合均衡的論證分析了。

1.每個微觀個體有如下效用最大化條件:

即Πt為t時刻的總通貨膨脹指數,Π為中央銀行通貨膨脹目標,QB為穩定的資產泡沫價值。

Gali教授在后文的論述中使用該聯合出清模型分析了了適應性預期、理性預期、隨機收益率、固定收益率假設下的的動態與靜態的市場表現情況,詳細闡述了中央銀行的政策行為可能對宏觀經濟帶來的影響,也充分論述了市場收益率和中央銀行指定的短期國債利率的明細關系,對我們后續的更嚴謹的對基于資本定價方法分析房地產發展走向的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如最近剛剛在INTERNATIONAL REAL ESTATE REVIEW上刊載的Inflation and House Prices: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35 Major Cities in China (Weida Kuang;Peng Liu)一文中就使用了包括了房地a商在內的四部門的聯合出清模型,而且本文創新的使用HPI與CPI之間的協整回歸來驗證二者之間的時序相關關系,同時,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驗證了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方向,最終成功驗證了在我國主要城市中居民消費水平與房價之間的關系。雖然模型的具體形式以及推導方法與Gali教授對資本市場泡沫的研究不完全相同,但二者都不約而同的使用了多部門的聯合均衡和跨時期的微觀主體決策來論述自己的觀點。所以,綜合上文所述作為世代交疊模型核心理論的多部門的聯合均衡和跨時期微觀主體決策理論必然會給我國學界對房地產市場現象的研究引入新的思路。

(二)基于宏觀政策角度的市場收益率與宏觀經濟的理論研究

近些年來,基于泰勒定理和適應性預期下的動態總供給總需求模型(DAS-DAD)逐漸成為學界的新焦點。為了模型的完善,有學者對其在彈性通貨膨脹預期、最優需求政策反應的前提假設下對已有的DAS-DAD模型進行了相應的拓展(Sami Alpanda, Adam Honig,Geoffrey Woglom;2013)。最終分別給出了在多種情況下實際收益率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由于本文主要論述市場收益率、宏觀經濟與房地產之間的相關關系,對宏觀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就不多贅述。

三、資本市場與房地產行業

房地產作為一種特殊資產,與資本市場的信用供給密不可分。理論上,資本市場的市場收益率、土地市場的地價、樓市的房價與銀行貸款存在兩個相互作用關系循環,在以土地為中心的房地產行業里,資本市場對產業的周期發展起到外部放大(縮小)的作用。通過對資本市場和房地產行業的產業周期的深入研究,吳劍雄(2012)認為資本市場是房地產周期轉換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但是資本市場對于不同時期的房地產行業作用效果不同:在房地產擴張時期,資本市場對房地產擴張推波助瀾的作用效果明顯,但是在房地產收縮時期,資本市場對房地產收縮效果有限。如周教授的研究結果,我國現今正處于房地產行業的收縮洗牌階段,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調控并沒有對房地產行業產生顯著影響。與此同時,由于對接連不斷的由房地產市場違約引起的金融違約現象的關注,國內不少民眾錯誤地認為我國房市崩盤的日子即將到來。但是這條觀點畢竟是缺乏嚴謹理論研究的外行觀點,2014年,就有學者對銀行體制、資本市場與房地產風險做了深入而理性的分析,通過對銀行利益與資本市場的抑制關系、資本市場中銀行自身風險的累積的論述分析,發現我國目前的金融市場雖然不會因為個別房地產市場中的違約現象受到很大風險沖擊,但是由于我國目前單一的房地產末端融資方式以及現有銀行體制下缺乏再融資平臺,金融市場無法實現預期的繁榮。同時由于風險的不斷累積,如果不采取相應的再融資平臺以及再融資方法以分散已有風險的話,我國的資本市場在未來必然會面對一定的流動性風險和違約風險。

可能是出于對中國房地產近幾年的特殊市場表現以及中國特殊的資本市場組織方式所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學者正逐漸直接或間接的觀察著中國市場。最近有法國學者在美國研究抵押貸款規模擴張的外生效應時發現,當放松金融管制之后,市場信用供給增加,于此同時房屋需求增加,但是由于房地產市場的彈性供給,信用擴張的最終結果卻是導致房價升高同時房屋的市場儲備增加,即信用擴張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會加劇房地產市場的不均衡(Giovanni Favara,Jean Imbs,2014),并且,通過對美國金融市場的IBBEA數據庫,以及相應的住房抵押貸款的HMDA數據庫研究,作者嚴謹地得出了,在低彈性需求市場中,信用擴張所帶來的房地產市場影響是積極的,即會使房地產市場處于高價高出清的理想狀態,但是在彈性市場需求中,信用擴張卻會適得其反,即會對已有的市場均衡產生不良影響。而這似乎正是我國這些年來房地產市場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即在早些年放松銀根和管制似乎只有在初期帶來了房地產市場的良性繁榮,但是后期的發展似乎不盡如人意,即存在Giovanni Favara與Jean Imbs在論述中所提到的信用擴張會加劇房地產市場不均衡的市場現象。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并不是,眾所周知,在我國安土重遷的傳統文化思想下,住房需求相對于其它國家更具有低彈性的特質。也許有人會質疑,對土地的剛性需求是人類歷史中勞動成果私有化的產物,早就深深地植根于每個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每個國家的歷史中都有無數人以自己的方式出生入死只為獲得一塊封底,如歐洲的騎士階級、教會、中國的士族、日本的武士階級……雖然方式不同,但最終目的無不是尋覓一塊可供自己立足的土地。但為什么同樣的文化因素主導的剛性需求,不同市場卻有不同的表現呢?這里,我們不能單純地以總體的文化因素一概而論,我們要看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特殊性。這是一個僅僅存在了30年不到的年輕市場,所以其理性程度仍然相當受到傳統文化因素的制約,所以我國目前的房地產市場現狀是由多種因素協同制約的一個復雜的經濟體系,現存的分析方法雖然可以在定性的角度上提出合理的觀點,并能夠給出適當的政策建議,但是,在定量的角度上以及預測的方面無法給出令人信服的理論模型。

四、總結及研究方向上的一點思考

在學術界對房地產市場已有的理論研究領域,國內外無數學者在已有的經濟理論框架下,已經對房地產市場從各個角度和方向做了細致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市場供給與房地產市場的關系,微觀主體決策與房地產之間的關系,資本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的聯動反應,房地產市場與宏觀經濟諸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這些已有研究對我國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提出了及其寶貴的建議,指出了合理的監管手段和監管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迄今為止,卻沒有一個理論界公認的模型能為我國的政策當局給出一個晴雨表式管理尺度以及管理方式的穩健的建議,即缺乏一個公允的、值得依賴的定量尺度來解決我國房地產市場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市場現狀。以上基于已有經濟理論框架的研究均忽視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兩個極為重要的特殊性:1、我國是一個受傳統文化影響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大國,文化變量對于市場的影響相對于其它國家更為明顯,即我國市場可能存在著極大的優于文化因素影響的非理性成分;2、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極其年輕的市場,房地產市場的參與者與管理者都缺乏足夠的技術與經驗,使自身決策能夠最大化自己的收益、效用或者政策效果。

所以,綜上所述,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研究,要在已有理論基礎上,基于我國特殊的市場性質提出一定的理論創新,才能獲得近乎完美的模型成果,才能在新常態下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出更多嚴謹的建設性建議。

注釋

①帶動效應:某種產業的發展對其它與之關聯的產業聚落帶來的推動效應。

②Granger因果z驗:使用OSL或者GSL方法通過分析相關變量之間往期與現期的相關關系來確定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及其方向,具體方法以及思路見附錄4。

③財富效應:貨幣余額的變化,假如其他條件相同,將會在總消費開支方面引起變動這樣的財富效。應常被稱作庇古效應或實際余額效應,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詞典(1992)

④格蘭杰、紐博爾特(1974),菲利浦(1986)指出當使用非平穩序列進行回歸時,會造成虛假回歸,并且沃深(1989)也證明當變量存在著單位根現象,即非平穩時,傳統的統計量,如t值、F值、DW值和R2將出現偏差,具體修正方法是當VAR模型中發現存在單位根現象時采用差分或者中心化等方法將原回歸模型置換為多階協整(co-integration)序列模型,在模型平穩化,即通過了ADF分布的單位根檢驗后,使用修正過的模型對經濟變量進行解釋的方法,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本文無法完全闡明模型具體使用方法,僅在此論明思路。

⑤這里原文為:可能由于作者Gali教授的疏忽,文中并沒有提及往期信息如何處理的問題,所以筆者認為此處不能簡單地以終值代替所有過程信息,因此該問題業已以email的形式提交到了AER校對部門。

參考文獻

[1]解保華,李彬聯,石立.中國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泡沫問題研究[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2月第11卷第1期.

[2]姜春海.中國房地產市場投機泡沫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第12期.

[3]周紅.城市化進程與房地產業發展關系[J].現代城市研究,2005年第7期.

[4]宋勃.房地產市場財富效應的理論分析和中國經驗的實證檢驗:1998-2006[J].經濟科學,2007年第5期.

[5]黃瑾.我國房地產市場泡沫檢驗―――基于現值模型[J].科技信息,2010年第31期.

[6]吳劍雄.資本市場與房地產行業關系理論與實踐研究[J].財政監督,2010年3月.

[7]劉知博,賈甫,韋靜強.銀行體制、資本市場與房地產金融風險[J].經濟體制改革,2014年第5期.

[8]Giovanni Favara & Jean Imbs.Credit Supply and the Price of Housing[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5.

[9]Jordi Gali.Monetary Policy and Rational Asset Price Bubbl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

[10]Junmin Wan.Household Saving and Housing Price in China.Center for Advanced Economic Study.Fukuoka University.Japan,2011.

第11篇

關鍵詞:財政規則;政府支出;經濟波動;DSGE模型;貝葉斯估計

一、學術綜述

政府支出作為一項重要的宏觀調節手段,在熨平經濟周期波動、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日益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高度關注。

關于政府支出的宏觀效應,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從現有研究文獻來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探討政府支出對總產出或經濟增長的影響,二是研究政府支出對居民消費的影響。從政府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來看,研究結論存在一定分歧,部分學者認為政府支出擴張能顯著推動經濟增長(龔六堂 等,2001);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公共支出調整成本的急劇上升將使得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的總體效應下降,甚至產生負面影響(郭慶旺 等,2003)。

這些研究大多是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受累于“盧卡斯批判”,研究結論顯然會低估或高估政府支出對實體經濟的影響,要全面綜合判斷政府支出的宏觀效應,必須考慮進行一般均衡分析。盡管國內已有學者在新古典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對政府支出的宏觀效應進行了相關研究,如黃賾琳(2005)等,但這些研究均未考慮名義剛性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本文不同于現有研究的特色之處在于運用新凱恩斯主義分析框架,通過引入價格和工資的名義剛性,構建了一個包含政府部門的DSGE模型,從而分析在一定財政規則下我國政府支出擴張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二、典型事實

確定經濟波動的典型化事實,既有助于說明經濟波動的總體特征,又能為經濟波動模型的構建提供經驗參考。基于此,本文采用我國1978~2012年的宏觀經濟數據,對中國實際的經濟波動進行特征事實描述,數據來源于相應各年的《中國統計年鑒》。選取的變量包括GDP、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就業①,在對原始變量進行對數化處理后,采用HP濾波法,剔除了序列中的趨勢成分,僅保留序列的波動成分進行分析。具體結果如表1和圖1所示。

上述分析結果表明,1978~2012年間中國實際經濟波動的主要特征有,從波動幅度來看,投資的波動幅度大于產出的波動幅度,而居民消費、政府支出以及居民就業的波動幅度均小于產出的波動幅度。其中,消費的標準差為7.5780%,與國內總產出的標準差7.7094%比較接近。從與產出的同期相關性來看,消費波動、投資波動以及政府支出波動均表現出順周期性,而就業波動則表現出逆周期性。其中,消費波動與產出波動的相關度最大,而就業波動與產出波動的相關度最小且為負相關。

二、理論模型

為從理論上闡述政府支出的宏觀效應及其作用機制,本部分將構建一個具有名義剛性的新凱恩斯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主要基于楚爾鳴等(2012)的前期研究框架。模型的主要特點有:一是通過在消費和投資函數中分別引入消費習慣偏好和投資調整成本等因素,說明消費和投資對外生沖擊是否能產生駝峰形反應;二是借鑒Muscatelli等(2005)的研究思路,將政府購買性支出設定為關于滯后產出及滯后通貨膨脹的反應函數;三是運用Calvo(1983)的方法,在模型中引入“價格黏性”和“工資黏性”,進而構建一個包含政府部門的動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分析在一定財政規則下政府支出擴張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一)家庭部門

假設經濟由眾多的、永久性的、同質的家庭組成,每個家庭j(j∈[0,1])的目的是通過選擇消費序列{Cjt}t=1∞和勞動供給序列{Ljt}t=1∞使如下的預期效用和最大化:

根據上述各式,我們可以得到基于新凱恩斯主義分析框架的一般均衡經濟系統。首先,利用狀態-空間模型求解該非線性經濟系統的穩態值,然后圍繞穩態值進行對數線性化,得到一個包含14個動態方程的線性系統;其次,求解該線性系統,得到穩態條件下各變量的波動(Blanchard et al,1980)。本文通過分析該系統的脈沖響應圖,研究在一定的財政規則下政府支出擴張對產出和消費等宏觀變量的影響?以及實體經濟對需求沖擊(利率沖擊、政府支出沖擊)和供給沖擊(技術沖擊)等不同外部沖擊的動態響應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三、模型估計與結果分析

(一)數據來源及處理

本文采用我國1999年~2011年的宏觀季度數據對上述模型進行估計,數據均來源于中經網數據庫,包括:GDP、消費、就業量、CPI和利率。其中,用全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衡量居民消費,用城鎮居民就業人數衡量就業量,利率采用銀行間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得到各變量的波動序列:首先,利用X-11方法對所有變量進行季節調整;其次,對各變量序列取對數;再次,采用HP濾波法對取過對數的變量序列進行趨勢分離,從而得到本文所需要的波動序列。

(二)參數的校準與貝葉斯估計

模型中的參數按照劉斌(2008)所采用的規則進行賦值,即:一般靜態參數用校準的方法進行賦值,動態參數用貝葉斯估計的方法進行估計。模型中需要校準的參數包括:資本收入份額α,資本折舊率δ,跨期貼現率β,以及投資產出比和消費產出比。校準參數主要采用先前文獻估計和普遍采用的校準值。例如,本文選取時間偏好率β=0.9926,即穩態下年利率為3%;設定δ=0.025,即資本的年折舊率為1%;根據李浩等(2007)的估計,設定α=0.651;根據李雪松等(2011)的估計,將投資產出比和消費產出比分別賦值0.43和0.42。

模型中其它參數,則采用貝葉斯技術進行估計。表2顯示了結構性參數先驗分布和后驗分布的均值,標準差以及95%的置信區間。

(三)脈沖響應分析

第12篇

[關鍵詞] 聯立方程 宏觀經濟 IS―LM曲線

一、引言

上個世紀,宏觀經濟學隨著凱恩斯理論的提出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在此之后,很多的學者致力于完善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學說,其中希克斯(Hicks, 1937)和漢森(Hansen, 1949)以IS-LM模型來解釋宏觀經濟的運作方式,大大加強了凱恩斯理論的解釋力。雖然IS-LM模型也受到了很多經濟學家的批評,但是直至今日其依然是一個有著較為完善邏輯體系的宏觀經濟模型,并得到廣泛應用。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型。宏觀經濟理論在我國所產生的影響也愈來愈大。本文試圖以凱恩斯理論以及IS-LM模型為理論基礎,并吸取其他相關理論的理念,嘗試構建能夠描述我國宏觀經濟運作情況的簡易模型,并利用我國歷年相關實證數據,通過聯立方程模型的估計,來獲得一個能夠描述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實證模型。

二、文獻綜述

通過建立聯立方程模型來描述一國的宏觀經濟情況,在這方面已有很多的學者做出了相關的研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克萊因聯立方程系統。克萊因(Lawrence Robert Klein 1950)以美國1920年~1941年的年度數據為樣本建立了旨在分析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經濟發展的小型宏觀計量經濟模型。該模型所采用的變量數相對不多,但在宏觀計量經濟模型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國學者劉玉紅、高鐵梅、陶藝(2006)在《中國轉軌時期宏觀經濟政策傳導機制及政策效應的模擬分析》一文中借鑒了新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和其他經濟理論,并結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特點,建立了適應中國經濟特點的宏觀經濟聯立方程模型,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分析我國經濟政策的傳導機制和效應大小。認為我國的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性較弱。寧曉青、謝靜在《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與經濟波動的實證研究》一文中選取l985―2003年的年度統計數據,采用Granger因果檢驗和聯立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國宏觀經濟的模型。并認為影響我國經濟波動的關鍵政策并不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是消費政策、投資政策和外貿政策。

三、宏觀經濟理論基礎

1.消費理論

一個國家的居民消費由什么來決定?凱恩斯提出了絕對收入假說(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其觀點有別于古典經濟學對于消費的認識,認為影響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不是利率,而是收入。之后杜森貝里(Duesenberry 1951)提出了相對收入假說(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認為居民消費存在“示范作用”和“棘輪作用”。“示范作用”使得人們收入提高時,平均消費傾向并不一定會下降,而“棘輪作用”使得消費的變動相對于收入的變動要穩定。 在此之后莫迪利安尼和弗里德曼分別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說和永久收入假說。這兩個理論強調人們會從整個人生的角度來衡量自己的收入,從而來決定當期的消費。不過無論何種理論,都認為居民對于未來收入狀況的預期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本期的收入狀況的影響。

2.投資理論和貨幣需求理論

長期以來,克拉克(Clark,1917)的加速原理和凱恩斯的投資函數一直是分析投資的核心理論。古典經濟理論認為,作為資本需求的投資和作為資本供給的儲蓄在資本市場上通過利率的調節達到平衡,因此投資被認為是利率的函數。凱恩斯基本接受了這一思想,認為是否要對新的實物資本進行投資,取決于這些新投資的預期利潤率與為購買這些資產而必須借進的款項所要求的利率的比較。因此,在決定投資的因素中,利率是首要因素。這里利率是指是實際利率。由克拉克提出并經薩繆爾森(Samuelson, 1939)等人發展的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率先對古典投資理論發起了挑戰。加速原理認為投資不是利率的函數,而主要是由產出的變化所決定。其函數表達式如下:

(3.1)

式3.1中δ, θ為常數,δ代表資本折舊率, It代表投資,Yt和Yt-1分別代表當其和前期產出。

在貨幣需求理論上凱恩斯認為對于貨幣的總需求是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預防需求和投機需求的總和。其中貨幣的交易需求和預防需求決定于收入,而貨幣的投機需求決定于利率。因此對于貨幣的總需求函數可描述為:

(3.2)

式3.2中,等式左邊代表了真實貨幣供應量,k, h為常數,Y代表收入,R代表利率。

四、計量模型假設與數據收集

本文所采用的宏觀計量模型是以IS-LM模型為基礎,并對其中的投資函數作了一些改進,吸收了克拉克的加速原理的思想。假設模型具體如下:

方程中的α,β,d,λ,k,h 為系數項,Y, C, I ,R, M, P, G, NX,為變量。其中各個變量的定義如下表:

在投資函數4.1.2式中,加入了收入變動的因素。凱恩斯與克拉克分別強調利率和收入因素是決定投資的唯一主要因素。而本文將利率和收入因素同時放入投資函數。筆者認為在我國,投資同時受到利率和收入狀況的影響,其中一部分的投資來自于一些專門的金融機構以及一些私人的投資機構,這些資金對于利率較為敏感,利率降低將會釋放出較多的投資。另一部分的投資來自于一般的企業,企業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商品生產的能力,這樣的投資往往受到該企業收入(利潤)狀況的影響,收入越多,企業對于未來的預期會更高,同時也更有能力進行投資。同時由于企業當年的投資計劃往往在前一年就已制定計劃,所以在投資策劃時前一期的收入變動情況(θ?Yt-1-λ? Yt-2)會更多的影響到本期的企業投資。

根據IS-LM模型中的相關變量,本文收集了中國1992年到2005年的相關數據。所選變量為:國內生產總值(Y), 消費支出(C), 政府支出(G), 投資(I), 進出口(NX)的相關數據來自于按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構成,貨幣供應量為年底余額,包括貨幣和準貨幣。本文所采用的利率為歷年一年期貸款利率,各年的利率以年底利率計算。

由于原始數據沒有排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因此本文以歷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指數換算出歷年的通過膨脹率。并以此計算出排除通脹因素的各變量的數值。處理后的數據是以1978年的人民幣價值為基數計算的。

五、模型檢驗和聯立方程模型的估計

本文首先對聯立方程模型進行識別,認為方程為過度識別。之后對排除通脹后的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采用擴充迪基-富勒(Augmented Dickey-Fuller)檢驗來判斷數據的平穩性。采用的分析工具為Eviews 5.0。經過ADF檢驗。各變量在1% 5% 和10%的顯著水平下,都接受原假設,即認為各個變量數據存在單位根,是不平穩的。然后采用擴充恩格爾-葛蘭杰檢驗來判斷各方程的變量是否存在協整關系。結果顯示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模型中的四個方程式都通過了擴充恩格爾-葛蘭杰檢驗,即各方程內的變量具有協整關系。

本文采用三階段最小二乘法(3SlS)來估計聯立模型結構參數。 得到如下參數估計結果: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到,系數а, β, d, θ, λ, k, h都通過了假設檢驗。消費,投資和貨幣需求函數的R2分別達到了0.97, 0.98和0.99。可見方程的擬合結果是比較理想的。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的我國宏觀經濟簡易聯立方程模型。

通過對模型中內生變量進行模擬從而獲得的模擬值,并與各內生變量真實值進行對比也可以看到,模型的擬合度較好。篇幅關系下文僅列出收入變量的擬合值與真實值的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模擬值依然是以1978年的人民幣價值計算的。

六、結論

本文以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為基礎,以IS-LM模型為基本框架,采用聯立方程的方法計算了一個能簡要反映我國宏觀經濟運作狀況的模型。

其中式5.1.1代表我國的消費函數,經過分析,可以看到收入確實對消費有影響。我國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45。式5.1.2為我國的投資函數,模型假設我國的投資不僅受到利率的影響,也受到收入的影響。經過分析,發現利率和收入對投資都有影響。利率與投資負相關,收入增長與投資正相關。從投資方程中可以看到收入的變動對投資有放大的效應。即收入每增加一單位,投資將增加2.15個單位,反之亦然。式5.1.3為我國的貨幣需求函數。函數表明我國的貨幣需求既受到收入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利率的影響,收入與貨幣需求正相關,與利率負相關。 將估算的宏觀經濟模型進行轉化,可求得財政政策乘數和貨幣政策乘數分別為1.43和0.12。

由此可見,從對我國1992年~2005年的數據分析,可以認為對于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財政政策較之于貨幣政策更為有效,政府支出每增加一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將增加1.43個單位。而貨幣供給增加一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將增加0.12個單位。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在我國利率對于貨幣需求的影響要遠大于其對于投資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美)達莫達爾?N?古亞拉提:計量經濟學(第三版).中文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

[2]石良平:中級宏觀經濟學.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3]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1

[4]戴思銳:計量經濟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

[5]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

[6]潘省初 周凌瑤:計量經濟分析軟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

[7]丁俊君 戴生泉: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動態模擬與預測.經濟觀測,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