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3 10:41: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淺談少兒聲樂的教學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兒童;聲樂;啟蒙;輔導
隨著現代教育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兒童的啟蒙和輔導教育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逐漸進入全面改革和創新的階段,為了從根本上滿足現代兒童教學改革的需要,我們需要對我國現階段的兒童的啟蒙和輔導教育現狀進行科學和理性的分析,進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兒童聲樂教育是音樂教育和兒童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超前的教育情況下,只有對兒童聲樂的啟蒙和輔導教育進行探索,完善兒童聲樂教學的理念和聲樂教學體系,才能保證兒童審美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實現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本文在闡述兒童聲樂的啟蒙和輔導現狀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兒童聲樂的啟蒙和輔導現狀
(一)聲樂教育目標不明確
目前,我國兒童聲樂教育目標模糊,不明確。許多兒童聲樂教育逐漸演變成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兒童的啟蒙教育是面對全體學齡前群體的素質教育,旨在提升兒童的綜合素質,而不是單純為專業職業教育活動。兒童的聲樂教育是為了激發兒童對聲樂的興趣和學習聲樂的欲望,讓兒童獲得更多的心靈滿足,因此兒童聲樂教學應培養兒童更多的音樂基礎知識,而不是單一的聲樂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 兒童聲樂教學課時不足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班級人數大約在30~35人之間,聲樂教學一般以集體的形式授課,一周2學時,同時要完成教學任務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兒童聲樂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聲樂教學內容只是一點而過,忽略了細節教學。由于時間和人數的限制,聲樂課未能對兒童進行針對性的分析、練習、輔導,導致兒童聲樂水平參差不齊。
(三)聲樂課程教學未能體現出專業性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中,大多數幼兒教師按照教學目標,自始至終都在教授歌曲,沒有從兒童的聲音特點出發,拔苗助長使他們各種唱法都不精。未能體現出聲樂教學的專業性,聲樂課程的安排與實際要求脫節。
(四)兒童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兒童聲樂教師大多數來自音樂學院,雖然聲樂教師在學校學習時是以聲樂為專業課,但是聲樂教師在教學前沒有接觸過學前兒童的教育,導致聲樂教學水平存在差異。有一大部分兒童教師雖然能夠很好的掌握聲樂教學的方法,但是沒有兒童聲樂教學的經驗,導致兒童聲樂教育具有局限性。同時,由于兒童聲樂教師缺乏系統的學習,導致兒童聲樂教師無法提出新的教學理論,提出具有實質性的教學方法。
二、兒童聲樂的啟蒙與輔導方法
根據兒童聲樂的啟蒙和輔導現狀,兒童聲樂教學應明確培養目標,在聲樂教學活動中要結合他們的生理需求及年齡特征,有規劃有目的的授課,傳授發聲方法、聲樂基礎理論及演唱狀態或技巧,增強在社會中的競爭性和實效性。根據社會市場的發展,合理設置聲樂教學內容,改進聲樂的教學方法,將聲樂的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表現出聲樂課程設置的基礎性、啟蒙性、教育性。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不斷提高聲樂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應該組織相關的兒童聲樂教師和學生到相關的幼兒師范學院及高校去深造、觀摩,呼吸新鮮空氣和吸收新的血液。此外,還需注意兒童聲樂學習的年齡段,加強兒童呼吸、歌唱時共鳴和吐字的訓練,科學發音,培養兒童對聲樂的興趣。
(一)注意兒童聲樂學習的年齡段
一個人的成長要經歷幼兒、童年、少年和青春期等階段,因此兒童在學唱歌時要注意他們的年齡段。有研究顯示,4~6歲的小孩屬于幼兒時期,讓小孩參加聲樂訓練班之類的學習是沒有必要。由于幼兒時期小孩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稚嫩的聲帶處于發育時期,發音的音域較窄,若不好好保護就會破壞孩子的聲帶。研究顯示,幼兒時期的小孩最好是讓小孩順其自然發展,同時幼兒教師和家長可讓小孩多欣賞和學唱一些兒歌,培養小孩對聲樂的愛好。
對于7~9歲的小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應加強對節奏、音準和歌曲等方面的理解,讓兒童學習唱歌的基本知識,剛剛開始要小聲唱歌,避免聲帶破壞。兒童聲樂的培養主要以學習歌曲為主,最好是以兒童歌曲為主。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時刻記住不要讓兒童模仿成人歌曲的唱法,避免聲帶受損。
對于10~15歲的孩子來說,這一時期是兒童嗓音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兒童都要經歷變聲期,從醫學角度出發,兒童變聲期不宜學唱歌,但是變聲期后是兒童學唱歌的最佳階段。醫學研究表明,男孩變聲期在大約在12~14歲,女孩大約13~15歲。在變聲期間,兒童的聲帶會出現充血和水腫的現象,這是自然的現象,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不必擔心。在這一時期,若兒童用大本嗓大聲唱歌,則會加劇聲帶的疲勞,最后導致聲帶肥厚。因此在這個階段要注意兒童的聲帶變化,避免出現意外。
(二)加強兒童的呼吸訓練
兒童的歌唱發聲呼吸方法與成人歌唱發聲呼吸方法一樣,呼吸時肺、胸、兩肋、橫膈膜、腹部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時胸部自然的張開,兩肋和橫膈膜起到關鍵的作用,小腹是氣息支持點。在教學中,首先讓兒童練習吸氣到小腹,并能保持住。
(三)訓練兒童歌唱中的共鳴
兒童的歌唱是以口、咽、鼻、頭腔為共鳴點,兒童共鳴訓練一般都是從小字組一的duo開始,然后向上唱到小字二組的re。國外一位兒童樂專家認為,兒童聲樂訓練應從C調的re開始然后下行音階si。兒童在練習聲樂時,如果聲音位置不能集中往上,告訴兒童說當訓練共鳴時感覺頭上落著一只小鳥在歌唱,通過集中精力,通過多次體會這種感覺,效果較佳。
(四)兒童在歌唱時注意咬字吐字及音樂表現力
兒童在歌唱時應該自然大方、咬字清晰,符合兒童歌唱的特點,此外加強兒童的朗讀能力訓練。另一方面,兒童在歌唱表演時應該注意他們的音樂表現力,訓練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肢體語言、面部表情與聲音結合起來融為一體,跟著聲樂伴奏的節奏,培養兒童自助創新的律動能力。
(五)培養和激發兒童學習聲樂的興趣
有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兒童對聲樂的興趣,增加兒童參加聲樂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多數兒童對聲樂的興趣還是比較高的,因此老師采取一些教學手段使他們的興趣一直維持興趣直到喜歡。這是聲樂學前的一種前提基礎與保障。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目前歌唱的訓練形式多種,因此在訓練之前,幼兒老師應先烘托他們學習聲樂氣氛,讓學生感受當時的氛圍,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學方法,讓他們飽含熱情有激情地歌唱。此外,教師還可定時舉行唱、演、欣賞各個方面的比賽,對進步的兒童加以表揚,獎勵小紅花,拓寬兒童的音樂知識面,提高學習聲樂的興趣。
(六)科學的發聲訓練
由于兒童時期聲帶稚嫩,容易破損,因此科學有方法的訓練方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為兒童對生活缺乏經驗,對一定的事物心里沒有一定的感知性,甚至有時候不知道用什么器官來控制協調性。所以,教師在給他們訓練時用想象的方法來使兒童的各個器官達到協調。對歌唱呼吸、放松喉部、咬字吐字以及歌唱表現能力等訓練內容逐一進行,加深兒童的概念性,有效協調配合歌唱的器官,使兒童的高、低音區達到聲音、位置的完美統一。
(七)訓練兒童的歌唱情感藝術表現
聲樂通過聲音來檢驗的一種藝術,是一種看不見、聞不著的藝術,故需要我們每天及時獲得審美的基礎知識和積累對審美的經驗,如此才能深刻理解聲樂的審美。幼兒園教師在教兒童學習新的教學內容時候,對歌曲的音樂背景、歌詞的念白及內容、歌曲的內涵及中心思想進行詳細的說明。培養兒童在歌唱中的情感此外,教師可教授學生的一些基本音樂表現手段:音的強弱、音的高低、音的色彩、音的高低等,幫助學生表達音樂形象。兒童的歌聲是淳樸、童真及干凈的,其對聲樂的情感比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更為強烈。因此,培養兒童對聲樂的鑒賞力和鑒別力尤為關鍵。
三、結語
目前,兒童聲樂的啟蒙和輔導仍存在聲樂教育目標不明確、兒童聲樂教學課時不足、聲樂課程教學未能體現出專業性、兒童教師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對此,我們提出兒童聲樂教學應明確培養目標,根據兒童聲樂發展需求,合理設置聲樂課程,改進聲樂的教學方法,將聲樂的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不斷提高聲樂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還需注意兒童聲樂學習的年齡段,加強兒童呼吸、歌唱時共鳴和吐字的訓練,科學發音,培養兒童對聲樂的興趣。
隨著高科技網絡信息的更新,兒童的心里接受的音樂常識也在更新,需要結合他們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進行聲樂授課,輔助多媒體中的攝像頭進行錄制,接著可以放在網絡中或幻燈片中,讓老師根據他們在錄制聲音進行調整教學方法。使聲樂藝術更加直觀化,改變傳統的聲樂教學方法。此外,先進的音樂多媒體教學軟件中很多優秀的樂隊伴奏,有強烈的民族風及節奏律動,對學生的演唱給與輔助和襯托的作用。可以培養兒童們的節奏感和音樂風格,進而達到歌唱的最好狀態,表述歌曲的思想內涵,更激發了兒童學習聲樂的興趣。因此,具備一定的教學條件和良好的聲樂學習是實施有效的聲樂藝術教學前提。
參考文獻:
[1]黃可章.兒童聲樂教學的三大要點[J].北方文學,2011,(06).
[2]陳琳.關于兒童聲樂教育的兩點思考[J].合肥學院學報,2012,(04).
[3]王楊陽.幼兒啟蒙音樂教育的重要性[J].亞太教育,2015,(09).
[4]程景麗.校外少兒聲樂教學情況分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26).
[5]蔣青,丁顥.論聲樂教育的初始年齡[J].紅河學院學報,2008,(03).